京调教学设计

2024-04-11

京调教学设计(共8篇)

篇1:京调教学设计

音乐欣赏《京调》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对京剧的介绍来引导学生欣赏由竹笛演奏的乐曲《京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从京剧多彩的脸谱,到精美的扮相,再到京剧选段的欣赏,给学生一个较高的艺术享受。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致盎然,一个个都成了小演员,亲身体验到了京剧中的“做、念、唱、打”,把学生带到了音乐会的现场,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

但是由于前面的考一考有些过多,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再就是教师在介绍苏三起解时可以一略而过,在这里的教学效率不高,所以,后面学生完整欣赏全曲的时间有点少了,总之,在这节课中,如果教师的设计在精确一些,相信,学生的听辨和分析能力还会有所提高,会更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的。这节课也就会更加完美了.

篇2:京调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内容:歌曲《小牧笛》;声乐练习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用淳朴、明亮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民歌风格,抒发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的真挚情感。

课型:新授课

教法:听唱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律动。

2、唱师生问好歌

二、声乐练习(见课本第30页)

此练习的重点是初步作大、小三度的合唱训练。只要能掌握好前八小节的曲调,后八小节的二声部合唱也就不会感到太大困难。因此,尽可能不分声部进行练习,而是二声部同时练习。

三、歌曲

1、简介:此曲是一首创作歌曲,采用民间音调为素材,歌曲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农村生活气息。

2、范唱:

3、在学新歌前,先唱准商调式的音阶,并听辩、唱准歌曲中的大跳音程。然后随教师的口令,进行二拍子与三拍子即兴变换的节奏拍击训练。

4、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模唱。

5、练唱歌曲

6、歌曲处理:此曲宜用中速,以表达两个农家少年共同劳动与歌唱的真挚友谊之情。本歌曲基本上是一字一音,所以吐字要清晰。第一、二小节的两个短乐节要唱得活泼、轻快。三拍子部分要唱得舒展,情绪可随旋律线条的起伏而展开。最后乐句的后四小节,要唱得连贯。

7、学生自编动作,载歌载舞,练唱歌曲。

教后札记:

小结: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内容: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节奏填空练习

教学目的:通过欣赏,使学生接触京剧音调,初步培养他们对我国戏曲音乐的兴趣,同时增强听辩欣赏曲中对比性旋律的能力。

课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欣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律动。

2、唱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小牧笛》

三、节奏填空练习

此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节奏连接上动与静、张与弛、重复与变化的一般规律,完成第一小节提示的节奏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多种方案以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欣赏

1、简介:《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是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唱段。京剧:是流行于全国的戏曲剧种。它吸收并融合了其它剧种在音乐及表演方法上的长处,逐步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京剧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唱腔。

2、初听:

2、复听

教后札记:

小结: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内容:欣赏《京调》

教学目的:同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律动。

2、唱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小牧笛》

三、欣赏《京调》

1、简介:《京调》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全曲构思别具一格。基本情绪活泼。

2、初听

3、分段赏析:乐曲由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组成。一开始由乐队合奏的引子,运用京调中胡琴过门的曲调,从而造成京剧音乐的气氛。接着出现第一部分主题音调。

1=f 2/4

这是由曲管吹出清脆明亮的京剧曲牌,模拟大家熟悉的京剧唱腔,使人感到轻松愉快。中间部分先奏出过门的乐句,随后再由曲管奏出新的模仿唱腔的曲调:

1=f2/4

这一舒展的音调与第一部分活跃的主题旋律形成对比。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突然放慢速度,并由曲笛用散板的京剧唱腔结束全曲。

3、复听

教后札记 :

篇3:京调教学设计

关键词:双红堂,京调,《打严嵩》,打戏

京调《打严嵩》唱本见于日本东京大学双红堂文库 (1) 所藏的《绘图京都三庆班京调脚本癸集》, 演绎了明代嘉靖年间, 奸臣严嵩当道, 御史官邹应龙巧设计、成功智斗严嵩的故事。此前的研究者已经注意到《打严嵩》之“打”很奇特 (2) , 那么, 这出戏究竟奇在何处呢?

一、御史与门官——智斗

主人公邹应龙在嘉靖朝做一介无名的御史小官, 痛恨严嵩恃宠弄权、残害贤良, 决计与其斗争。他踌躇满志地前去见严嵩, 却先被严府门官拦下, 由此引发了二人之间的冲突。

由于邹应龙初来乍到, 门官便仗势欺人, 蛮横地索要通报费, 宣称若是不给就不得见太师 (严嵩) 的面。邹应龙说他不过, 气急又无奈, 打起了退堂鼓, 但随即急中生智, 扬言揭发其勒索之事, 欺软怕硬的门官心虚胆怯, 勉强答应通报, 态度仍很恶劣。之后, 邹应龙赢得严嵩的信任, 借机告发门官, 严嵩欲斩门官, 经应龙求情作罢, 作为补偿, 严嵩赠予应龙一匹好马, 命令门官牵马, 此时的门官全然一副下人做派, 毕恭毕敬地尊称“邹老爷”, 在应龙与严嵩推让之际, 更低声下气地央求应龙, “邹老爷, 你老人家作好事, 就在这里上马罢!” (3) 邹应龙在气势上彻底将其压倒。

显然, 门官的前后态度发生了急剧转变, 而这一转变暗示着两人地位的完全逆转:门官先前倚仗严嵩的权势作威作福, 对邹应龙百般摆布, 在台阶上不断要求其“站下一步”, 称呼严嵩也反复要求“再讲高些”, 应龙顾全大局, 权且忍耐;后一次, 严嵩对邹应龙已经十分信任, 亟欲拉拢其做自己的心腹人, 应龙见时机成熟, 就先告发后求情, 反而成为门官的救命恩人, 门官顿时失势, 沦为应龙身旁的“牵马坠镫一个烂小人”。

需要指出的是, 邹应龙与门官地位的逆转在剧中是一次重要的情节突转 (4) , 其间的情节发展合理地促成了突转。一方面, 邹应龙抓住门官的小人心理, 迫使其为自己通报, 以直接斗智的方式取得初步胜利。另一方面, 邹应龙与严嵩关系的转变才是关键所在。邹应龙利用严嵩图谋害人的阴暗心理, 故意告密常保童窃藏两匠之事 (5) , 又在得知严嵩拿到圣旨后, “好心”劝以常保童年少轻狂, 借机献计, 精明狡猾的严嵩至此完全被迷惑, 信从应龙所言, 才为告发门官之事发端。

正因如此, 邹应龙与门官的关系场隐性地指向了邹应龙与严嵩的关系场, 使前一人物关系场具有了张力, 为戏的中心“打严嵩”展开了情境。从冲突的结果看, 邹应龙不仅高升官职, 挫败门官长了斗志, 还成功地诱使严嵩钻入圈套, 从而掌握了主动权, 为进一步设计打严嵩创造了条件。唱本在人物关系场的设置上, 由邹应龙与次要人物门官的关系场辐射到其与主要人物严嵩的关系场, 同时能够在情节结构上与全剧形成巧妙的勾连, 充分体现了该剧运用人物关系场的独到之处。

二、王爷与严嵩——计赚

邹应龙的告密为常保童和严嵩之间的短兵相接埋下了导火索。自严嵩得到治罪常保童的圣旨起, 戏剧的场景自然而然地开始转向开山府, 这一转换本身蕴含着“调虎离山”的意味。邹应龙马不停蹄地先行赶往开山府, 向小王爷常保童密告计谋, 悄然酝酿着一出好戏。

(一) 巧计布局

邹应龙顺利地将严嵩诱入了圈套, 且看他如何布局?

首先, 邹应龙探知皇帝命严嵩带领三千人马拿常保童进京问罪, 便故弄玄虚地说其年轻气盛, “若遵国法还好, 若不遵国法, 手指挂名鐗、打王鞭, 兵兵梆梆一顿打, 岂不打出祸来么?”严嵩听信这番假意劝诫、实则威吓的话, 恐失颜面, 便问应龙主意, 应龙计从心生:“老太师人马不要代去, 自代四十名心腹校尉, 去到开山府拿他问罪;如若不来, 就将他扯也扯得来!”如此一来, 严嵩就将失去强有力的倚仗——皇帝派给他的三千护卫, 只率一帮家将前往开山府。

其次, 邹应龙暗示常保童先发制人, 不等严嵩宣旨, 直接将圣旨骗过, 使严嵩失去耀武扬威的机会, 且为二次索要圣旨、迫使其有口难辩提供理由, 更重要的是, 不知不觉中夺得主动权, 利于继续发起攻势。

然后, 常保童还须预先在中堂挂起先王画像, 并在骗过圣旨后故意赐坐给严嵩, 待其坐定, 再示意他抬头看画像, 从而为治其“见君不参”之罪制造出理由;紧接着, 常保童便可以趁势诘问严嵩, 至其理屈词穷之时, 再加以狠狠打骂。

可以看出, 邹应龙的计策环环相扣, 妙在偷梁换柱, 直至釜底抽薪, 将皇帝的圣旨由严嵩的护身符变为一纸空文, 将严嵩拿常保童问罪变成空口无凭的冒犯, 迫使严嵩彻底脱离皇权的保护层, 回归与常保童的君臣关系, 严嵩终成瓮中之鳖, 束手就擒。

值得注意的是, 邹应龙坦诚地向常保童透露所设计策, 常保童起先并不解其意, 听说要给严嵩赐坐, 立即怨气冲天:“难道我开山府有他的坐位不成?”但在应龙的引导下, 他逐渐明白其良苦用心, 转而变成知情者, 并决定依计行事。常保童的心理转变过程即为其发现 (6) 过程, 观众的心理接受过程与此有所重合, 因而被唤起强烈的期待心理, 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大快人心的一幕。

(二) 延宕高潮

严嵩接踵而至开山府, 由于他对邹、常二人事先的密谋一无所知, 故双方在知情—不知情的关系场中展开对白, 常保童依计出招, 严嵩步步中计;原本大张旗鼓、前来问罪的严嵩, 反被常保童责问得有口难辩, 最终完全陷入被动, 二人的冲突发展至恰当时机, 众所期待的打严嵩好戏顺利上演。严嵩被打后抱头鼠窜, 顔面扫地, 剧情达到第一次高潮, 观众的期待心理获得极大满足。

剧中有一处细节颇为耐人寻味。应龙向保童演述完计策后, 曾转向其身边的家仆们叮嘱道:“公爷你们也要打他儿下, 面上不可打他”。众人随即便问“那是怎么?”他明白地告诉他们, “让邹老爷好打空了”。这里为剧情的再次高潮设下了伏笔, 看来邹应龙不止要借常保童之手教训严嵩, 还要兑现承诺, 亲手打严嵩。

从情节发展来看, 邹应龙适时地出现在严嵩逃跑途中, 见其一副狼狈之状, 假装不知情, 询问事情原委, 严嵩只当应龙不知, 将挨打的情形详细复述一遍,

此处除了狼狈的表演外, 严嵩需要用“变嗓” (7) 的方法模仿常保童孩童声音的念白, 应龙在旁帮腔, 亲口又将计策的奥妙之处敷演一番, 烘托了严嵩的惨状, 其形象与声音之间的反差造成强烈的喜剧效果。

至此, 剧中先后三次详述严嵩被打, 从邹应龙密告常保童计策, 常保童依计痛打严嵩, 到严嵩向假装不知情的应龙复述, 被打一方的狼狈与施打一方的痛快得到极力渲染, 同时, 邹应龙的两面性 (知情/不知情) 身份制造出独特的戏剧效果, 加强了奸臣严嵩沦为瓮中之鳖的滑稽意味, 达到了令观众反复回味的目的。

唱本如此不惜笔墨地重复表现严嵩被打的详细过程, 其实是巧妙地运用了“延宕” (8) 的戏剧手法, 使剧情一波三折, 高潮迭起。前面的伏笔已经再度激起了观众的好奇与期待, 那么, 邹应龙将如何继续打严嵩呢?

严嵩挨打后准备故伎重施, 上殿奏本, 找皇帝撑腰, 应龙先以“万岁龙目看不见伤损, 也是枉然”为由阻拦, 严嵩申辩自己是内伤, 又因“身为大臣, 脱袍露体, 就有一款大罪”被驳回。此时的严嵩早已威严不保, 无可奈何地问应龙的主意, 应龙提议找心腹人打个面伤, 但朝中大臣看到严嵩后纷纷躲开, 应龙突然叫出一声“我好恨呀”提醒其心腹之人就在面前, 严嵩恍然大悟, 转向应龙求打。事实上, 邹应龙早就牢牢掌控着严嵩的言行, 严嵩步步被动, 注定再次被打。胜券在握的邹应龙开始戏弄严嵩, 几番欲擒故纵, 先假作不肯打, 引诱严嵩保证“我叫打的, 只管打”, “不怪的”, 然后便破口大骂“我把你这奸贼!”见严嵩不悦, 他又假作要走, 严嵩以“你不要走, 只管骂”来恳求, 应龙立马连骂带打, 一边数落严嵩的恶行, 一边变着花样地在其脸上痛打, 令严嵩颜面尽失, 剧情再掀高潮, 好戏正式落幕。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 邹应龙有勇有谋, 一手策划了打严嵩这出戏, 他连环设计, 计中有计, 处处出严嵩之不意, 严嵩则被迫处于后知后觉的发现过程中, 连遭痛打。

综上所述, 《打严嵩》巧妙地利用次要人物关系场的张力展开剧情, 不断引人入胜, 出乎意料的情节措置更使观众在紧张期待与发笑叫好的心理交替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整出戏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反映传统忠奸斗争的同类戏剧中别出一格。

参考文献

[1]日本双红堂文库藏京调《打严嵩》唱本, 《绘图京都三庆班京调脚本十集》 (册十) , 民国元年石印本.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M].商务印书馆, 1996年版.

[3]曾白融主编.京剧剧目辞典[M].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9年版.

[4]卫明.打得好——看周信芳同志的<打嚴嵩>[J].上海戏剧, 1962年第2期, 第7-9页.

[5]舒桐.京剧<打严嵩>表演特色探析[J].戏曲艺术, 2008年第3期.

篇4:《图案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和欣赏平移、旋转、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能够灵活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变换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过程与方法:经历收集、欣赏、分析、操作和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和交流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对典型图案设计意图的分析,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各种图形变换设计组合图案。

难点:将基本图形创造性地应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变换,设计出和谐、丰富、美观的组合图案。

教学过程

1.赏一赏(情境展示,知识再现)

教师用电脑演示图片。

学生观察图形,回忆图形变换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用美丽的图片捕捉学生的眼睛,帮助学生回顾图形变换的基本性质。

2.找一找(追根溯源,掌握本质)

教师用电脑演绎基本图形经过不同的变换后得到组合图案的过程,归纳共性:(1)形状不变,大小不变;(2)变换前后,两个图形全等,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

学生观察图形,将基本图形从组合图案中分离出来,并说出此基本图形的变换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辨析图形,学生认识到图形变换的本质是“简单图形的复杂变换”。用几何画板直观地演示出图形变换的奇妙与美丽,学生感受数学的生动、灵活和美妙,创作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

3.炫一炫(小试牛刀,情感分享)

教师展示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利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设计的组合图案。

教师提出问题:①请你介绍你这幅图案是由什么基本图形经过怎样变化得到的;②还有其他变换方法吗?③你还能设计出其他更为漂亮的图案吗?④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和做法。

学生展示其搜集到的组合图案并辨析图案。

教师归纳图案设计步骤:(1)选取基本图形(不要过于复杂);(2)依据各种变换的基本性质设计图案。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画一画(动手实践,学以致用)

教师:小芳想为自己的房间换上新的墙纸,你可以帮她设计一下墙纸吗?

学生分组进行图案设计。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为学生创造了与人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与人交流,集思广益。

5.比一比(民主评价,理性建构)

教师:请同学们展示你们各自所确定的基本图形及变换出的组合图案,简要说明在你的图案设计中运用了哪些图形变换?

教师找5~8组学生代表展示设计成果,说出作品的设计技巧和优胜之处,最后全班学生用表决器选出三幅最优的作品。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展示其创作成果,在促进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上增强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意识。

6.结一结(自我小结,体验成功)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图案设计的关键,即选取简单的基本几何图形,通过不同的变换组合出丰富的图案。学生通过填写作品评价量表掌握图案设计中蕴含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

篇5:《京调》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体验以京剧音乐素材创作出来的具有浓郁京韵的民族音乐,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了解京剧艺术的兴趣,乐于关注京剧艺术并喜欢。

2.感受音乐的情绪,引导学生分析乐曲段落结构、熟悉主题音乐、剖析音乐的节奏、旋律、风格、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

3.通过活动,能够找到乐曲中京剧元素的具体表现方式,简略了解京剧唱腔和京剧的伴奏乐器。

4.了解感受京剧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融合和交融所产生的美感。教学重点和难点:

1.感受《京调》欢快、活泼的情绪体验京剧元素与民族乐器融合所创作呈现出来的独特音韵

2.分辨《京调》的乐段、通过动的形式表现主题音乐和乐段

3.辨析乐器的音色,掌握伴奏乐器的演奏方式和方法,体验伴奏乐器在乐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4.找到乐曲风格特点呈现的方式。教材分析:

《京调》是根据京剧唱腔的音调改编而成,经过改良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京剧的基本风格特点,通过民族管弦乐表现的形式,把京剧唱腔进行了再创造,变为通俗易懂的了解京剧的最佳教材。学情分析:

京剧历史悠久,但绝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在教学时就要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最大程度上激发他们认识优秀民族音乐的兴趣。教学方法尽量贴近学生的心理生理认知特点和规律,以学生活动为主展开教学活动,自然合理的引导学生学习。教学方法:

1.趣味教学:奏一奏、唱一唱、听一听、演一演、想一想、学一学

2.多运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把玩打击乐器——小镲(设计意图:认识小镲,掌握京剧锣鼓经,会使用小镲并跟随音乐伴奏)

教师引导:小镲,打击乐器的一种,很多艺术表演形式中见到,特别在京剧表演中是必不可少的伴奏乐器。师生活动:

1.认识锣鼓经

2.变化速度

3.配上音乐体会打击乐器在音乐的演奏中起什么作用

4.做好师生配合,掌握好小镲的演奏方法

二、辨析主题旋律(设计意图:认识主旋律,并掌握分析其中的音乐与元素特点)教师引导:这段音乐很有特点,我们一起来走近音乐,好好的了解它 旋律1 师生活动:(感受、认知、辨析、表现)

1.弹奏一次,学生熟悉

2.学生唱一唱

3.谈谈感受——这段旋律有什么特点?是什么让这段旋律呈现出这样的特点的?找一找

4.引导学生分析旋律中节奏、音符等音乐元素所起的作用

5.唱一唱,最大程度用你的声音表现出这段旋律的特点来 旋律2(过程同上)

三、玩赏旋律,彰显特色(设计意图:深度挖掘主题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师引导:老师表演两个片段,请你们做一个判断,你们所唱的旋律与老师唱的哪段相似? 师生活动:

1.师唱----学生判断,让学生明白主题音乐来源于京剧片段,有京剧唱腔的特点

2.生唱----表现音乐中的京剧韵味和特点来

3.生演----与京剧表演关联起来,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京剧

四、分析音乐曲式结构和段落(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环节,了解乐曲的结构)教师引导:作曲家这两段性格迥异的旋律按一定规律排列起来,就为我们呈现出了一首非常好听的乐曲,我们仔细听听,是怎样排列的,用你好记忆的方式来记录,或1—2,或A—B

1.师生一起聆听,仔细记录

2.师呈现曲式结构图:引子+A+B+A+B+A+尾声

3.简单介绍乐曲

五、分析认知乐曲的演奏乐器(设计意图:认识主奏乐器,并分辨其音色特点)教师引导:演奏这首乐曲的“主角”是个什么乐器?

1.学生聆听----竹笛

2.师生一起感受分析竹笛的音色特点,并辨析与竖笛有什么不同

3.分析与竖笛的不同:音色不同,演奏姿势不同

4.全体学生用竖笛演奏一下主题,回顾竖笛的音色

5.全体一起模仿竹笛演奏,教师带领1—3位学生台上模仿,做到投入音乐中模仿

六、找寻乐曲中京剧元素的体现(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能找到京剧元素在乐曲中的体现,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

教师引导:这是一首活泼、清新、流畅的民族管弦乐曲《京调》,它既有音乐的形式与风格,但又无处不充满着京剧的韵味和特色,是从那些方面表现出来京剧的特点的呢?

1.生聆听:哼唱一下,感受到什么吗?——————京剧唱腔的运用

2.再聆听:打击乐器的穿插使用,渲染了京剧的特点

3.打一打

七、总结(设计意图:京剧知识的拓展)

教师引导:京剧艺术历史悠久,深受大家的热爱,被称为“国粹”,外国朋友也为之陶醉痴迷,称它是“北京的歌剧”,做为中国人,我们很自豪。你对京剧了解多少?考考你:

1.京剧知识拓展:京剧大师是谁?

篇6:京调教学设计

(一)理论依据

音乐课程性质体现在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三个方面。本课以《音乐可能标准》的课程性质为理论依据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随已有一年音乐学习基础,但音乐知识的学习仍是一个难题。通过对我教授的二年级1班、2班的了解。有10%的学生有舞蹈基础,30%的学生参加民乐班和管乐班的学习,并有一定的乐理知识基础。另外60%学生扔处于懵懂阶段。本课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能够听辨DO MI SOL三个音的基础上唱出歌曲的唱名。并用手势音阶表示DO MI SOL。因此而我采用模唱、视图、听音让学生们慢慢由教师引导,并由浅入深的学会知识难点。

(三)教材分析

《京调》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1960年由上海民族乐团作曲家顾冠仁编曲,乐曲根据京剧音乐中的典型音调如西皮原板和流水板等音调连缀而成。乐曲情绪活泼,构思别具一格。

由乐队合奏的引子,运用京剧中胡琴过门的音调,从而造成京剧音乐的气氛。接着出现第一部分主题的音调,这是由曲笛吹出的清脆明亮的京剧曲牌,模拟大家熟悉的京剧唱腔,使人感到轻松愉快。中间部分先奏出过门的乐句,随后再由曲笛奏出第二主题,这个舒展的旋律与第一个活泼的主题旋律形成对比。乐曲的最后,突然放慢速度,并由曲笛用散板的京剧唱腔结束全曲。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京调》,感受京剧唱腔在器乐曲中的韵味,从而激发他们对我国京剧艺术的喜爱之情。

2.感受体验乐曲中两种不同的情绪,并能准确区分两个不同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体验乐曲中两种不同的情绪,准确区分两个不同的段落。2.记忆乐曲中的主题旋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辨京剧与歌曲。

老师放两段录音,你们听听哪个是京剧?(歌曲《唱脸谱》、京剧《苏三起解》)

学生回答:第二首是京剧。

师:对了,第一首是具有京剧唱腔特点的歌曲,这是一个新的歌曲品种,叫京歌,像《前门情思大碗茶》《我的故乡是北京》等都是这一类的歌曲。这种京歌把京剧和歌曲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我们更容易接受京剧艺术。你们知道京剧吗?

学生自由回答。

师:京剧是我国的戏曲艺术的一个剧种,被称为中国的国粹,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京剧有独特的音乐和表演形式,表现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表现传统的故事如《铡美案》《空城计》,也有表现现代革命斗争的《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外国人也非常喜欢我们的京剧。把它称为peking“北京的歌剧”。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由作曲家顾冠仁先生根据京剧音乐中的典型音调西皮原板和流水板

为素材写成的民族管弦乐曲《京调》。

二、欣赏乐曲 1. 1. 初次聆听乐曲《京调》并思考:歌曲的情绪?演奏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是什么?

学生回答: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演奏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是竹笛。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为了进一步深入欣赏《京调》,让我们一起走进《京调》、认识《京调》、了解《京调》。

2.分段复听。

(1)聆听《京调》引子部分,描绘了什么情景?

师:乐曲的开始是一段引子,它运用了京剧过门的音调,首先渲染了京剧音乐的气氛。

(2)聆听《京调》第一部分。

师:这是乐曲的第一个主题,它的板式是西皮原板,也叫“有板有眼”。“板”是强拍,“眼”是弱拍,也就是四二拍。如:我们一起打着拍子把第一部分主题音乐演唱一遍(强拍拍腿,弱拍点手心)。

学生视唱第一部分主题旋律。(出示《京调》第一部分主题谱例。)老师和学生一起视唱曲谱,演唱第一主题。

师:这段旋律在京剧中是旦角的唱腔,我们可以随着音乐做旦角的动作。

生:女生随音乐模仿旦角动作,男生用手轻轻打拍。(3)聆听《京调》第二部分。

师:下面我们欣赏第二主题,听一听它和第一主题在节奏和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节奏舒展,旋律流畅,情绪变得优美。

师:这段旋律在板式上和第一主题不同,在京剧中叫“有板无眼”,也就是1/4拍,没有弱拍。我们一边打拍一边来唱一唱这段旋律(轻轻拍手)。

学生演唱第二部分主题旋律。(出示《京调》第二部分主题谱例。)师:这段音乐好像生角的状态,我们随音乐来模仿生角的动作。生:男生随音乐表演生的动作。3.认识《京调》分辨结构。

师:这首乐曲主要是由这两个主题构成的,下面我们完整地欣赏全曲,除了开始的引子和结束时的尾声外,听一听这两个主题是怎样进行的,请拿出图形版,你们可以任意用一个图形表示第一主题,用另一个图形表示第二主题,然后按音乐的顺序排列出来(也可分组讨论)。

学生再次欣赏乐曲《京调》,用图形表示并讨论乐曲的结构。师:乐曲的结构应该是引子、A、B、A、B、A、尾声。4.了解《京调》认识京剧的伴奏乐器。

师:这首乐曲是由民族管弦乐队演奏的,但是在京剧中是有专门的乐器伴奏的,你们知道京剧有哪些伴奏乐器吗?

学生自由回答。

师:京剧伴奏有文场和武场,管弦乐队的伴奏称为文场,一般是为以唱为主的文戏伴奏的,主要有:京胡(胡琴)、京二胡、月琴、弦子(小三弦),被称为四大件。(出示京胡、二胡、月琴、小三弦图片。)

三、模仿表演

师:京剧艺术不仅音乐好听,而且表演动作很有意思。你们猜猜,我这个动作表示的是生活中的什么事?下面我们来看京剧《三岔口》的片段,在这个剧中,没有说、唱,都是由动作来表示的,你们能看出他们都做了哪些动作吗?(教师播放京剧《三岔口》片段。)

生:观看视频并讨论。

师:现在,老师也表演几个动作请你们猜猜(教师表演骑马、下楼等动作)。

生:猜动作。

师:刚才老师表演了下楼,哪位同学能在你生活中上楼的基础上进行点艺术加工,为大家表演一下上楼呢?

生:表演。(师生评议)

师:京剧的表演动作具有虚拟性的特点,看来,大家都想试一试,哪位同学先来?

生:分别随两个主题音乐表演,师生评价。师:辅导学生表演旦和生行当的动作。生:分组学习旦、生行当的动作。完整的欣赏乐曲《京调》。

师:最后我们完整地欣赏全曲,当听到第一和第二主题时可随着音乐即兴表演,可以表演老师教的动作也可以自己创编新的动作。

学生表演。

四、课堂小结

篇7:京调教学设计

1、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并能区分西皮和二黄。

2、通过欣赏《京调》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并能分辨乐曲的基本结构。

3、在听、唱的欣赏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我国“国粹”的兴趣与喜爱。教学重点:

1、感受《京调》欢快活泼的情绪,并分辨它的曲式结构。

2、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能区分西皮和二黄这两种唱腔。教学难点:

1、通过聆听音乐,分辨《京调》的乐曲结构。教学重点:

1、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了解京剧的有关知识。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1、师生问好。师:同学们,好!生:钱老师,好!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一起来听听,听完请你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同学们应该知道我国是一个戏曲大国,有很多的戏曲种类,而这首歌曲中就有戏曲色彩,你觉得它属于哪种戏曲呢?

生:京剧

师:是的,这个蓝脸、红脸、白脸等是京剧当中的脸谱,每个脸谱都代表京剧当中的人物形象。而京剧还是我国的国粹。你对我们的国粹京剧了解多少呢?请你说说

生:回答

二、简单介绍京剧:

1、师:看样子你们对于课外的知识还是比较丰富的,那么我就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到底有多厉害!

师:有谁知道京剧的四大行当是什么呢? 生:回答(如回答不出,那么由老师介绍)

师:京剧的四大行当就是生、旦、净、丑。(出示图片)

生:男性正面形象。(分别展现老生、小生、武生、文生、娃娃生)

师:同学们,现在请咱们班的男生跟着老师来学学小生的简单动作。

(欣赏小生的简单动作,学生一起来模仿,教师带领做)

师:同学们表现的不错,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旦。旦:女性正面形象。分青衣、花旦、武旦和老旦。

师:(分别出示图片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角色)请女同学来学学花旦的动作,我们也来做一回花旦吧!

(教师做简单的花旦动作,女同学一起学着做一做)。

师:同学们的动作真漂亮,像极了真正的花旦。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净和丑。净:性格鲜明的男性人物。(出示图片)

丑:滑稽、幽默、机敏、活跃的人物。(出示图片)

师:了解了京剧的四大行当,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小曲儿,请大家说说这段小曲儿中的人物是属于哪个行当的?

2、欣赏《苏三起解》

问:这段京剧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 生:旦。

师:嗯,完全正确,这首《苏三起解》是选自我国戏曲艺术家梅兰芳先生表演的《玉堂春》。请同学们一起再来听一遍,请大家听听他在唱时用的是真嗓子还是假嗓子?

3、再次聆听《苏三起解》

问:他在唱时用的是真嗓子还是假嗓子呢? 生:假嗓子

师:对,京剧唱腔用的都是假嗓子。(如果答不出,那么教师用声音示范真声与假声,再让学生做出判断。)

4、唱一唱

师:请看(出示:《苏三起解》第一句曲谱)这是《苏三起解》的曲谱第一句,咱们也来唱一唱。师先唱,学生再唱(2遍),注意用假嗓子唱。

师:同学们唱的不错,呵呵,在我们的京剧唱腔中主要有两种:西皮和二黄。(出示西皮和二黄的概念)

西皮:西皮的旋律起伏较大,节奏紧凑,唱腔流畅明快,适合于表现欢快、坚毅的情绪。二黄:旋律较为平稳,节奏舒缓,唱腔凝重浑厚,更宜于抒发沉郁、悲愤的情绪。师:请问:你觉得《苏三起解》属于哪种唱腔呢? 生:西皮

师:对,这首《苏三起解》属于西皮唱腔,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与《苏三起解》有着相似之处的《京调》,同学们来听听它的第一主题,它们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三、欣赏《京调》

1、聆听《京调》第一主题

师:演奏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是什么? 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演奏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是竹笛,情绪是欢快的。

师:同学们的感受都是正确的,乐曲的开始是一段引子,它运用了京剧“过门”的曲调,首先渲染了京剧音乐的气氛。引子过后由笛子吹出了清脆明亮的旋律,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段京剧唱腔,使人感到轻松愉快。但它到底哪里与刚才我们听的《苏三起解》有联系呢?

生:回答

师:真厉害!原来它们的音调是一样的。(如果答不上,老师唱《京调》的第一主题旋律。)请同学们也来唱唱《京调》的第一主题。

(学生再次聆听第一主题)

(教师出示:第一句的曲谱,学生随教师的钢琴唱曲谱,教师提示乐曲的情绪)。师:这是《京调》的第一主题,按照曲子的曲式结构,我们把这第一主题叫做(板书:引子 + A)

2、聆听《京调》第二主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听它的第二主题。

问:听听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在节奏和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生:节奏慢下来了,情绪变得优美,舒缓。

师:是的,第二主题节奏舒展,旋律流畅,情绪变得优美、舒缓。

师:(出示第二主题旋律:请学生唱唱第二主题旋律,教师提示旋律优美,舒缓的情绪表达)。师:同学们唱的真好听,这是《京调》的第二主题,我们把第一主题叫做A,那么这个第二主题叫做什么呢?B。

(板书:引子 + A + B)

师:下面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的耳力,听听在接下来的音乐当中,是否还有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呢?如果有,那么它们的顺序是怎样的?也看看大家听音乐时是否能一起静心的欣赏!

3、欣赏第二部分音乐:

问:这部分音乐当中你有听到熟悉的旋律吗? 生:有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的旋律 问:那它们的顺序是怎样的呢? 生:A + B + A 师:太厉害了你们,真不错!完全正确,我们再来听一遍,一起见证你们的完美回答。(再次欣赏这部分音乐)

师:这部分音乐再现了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

4、聆听结尾部分

师:现在请同学们听听,这样是不是音乐就结束了呢?主题旋律还有再出现吗?(聆听结尾部分音乐)问:是结束了吗? 生:是的。

师:对了,这就是这整首乐曲的结构了。(引子 + A + B + A + B + A 结尾),它是一首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引子 + A + B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是再现的 A + B + A,第三部分是结尾。

5、完整欣赏《京调》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完整的欣赏这首《京调》,一起听听音乐中除了我们熟悉的笛子外,还有哪

道的呢?

(欣赏《京调》)

问:从音乐中还有哪些乐器是你知道的呢? 生:二胡、~~~~~~ 师:同学们有些还是能听出来的,这首《京调》它是由笛子与乐队演奏的,主要是笛子,乐队指的是民族管弦乐,弦乐有胡琴、二胡等,这首《京调》(笛子与乐队),是顾冠仁于1960年根据京剧西皮原版和西皮流水音调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乐曲采用清脆明亮的竹笛领奏,表现了一种欢快喜悦、生动活泼的情趣。刚才我们听的《苏三起解》是选自梅兰芳的《玉春堂》,而这个《京调》的第一主题旋律与《苏三起解》相似,所以我们今天聆听欣赏的《京调》就是根据京剧《苏三起解》改编的,属于西皮原板。

四、延伸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京剧中的两大唱腔,西皮和二黄,也欣赏了西皮腔的曲子,《京调》和《苏三起解》,现在请同学们来欣赏二黄腔的曲子,一起听听看看二黄腔的京剧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聆听二黄腔的京剧片段)《望江亭》片段

2、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二黄唱腔的京剧片段也欣赏好了,咱一起说说你们今天学习后的感受吧!今天对于京剧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呢?

生:回答。

师:希望大家可以多多去搜索关于京剧方面的知识,然后呢能跟同学多多交流,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多多关注我们祖国的这门艺术,让我们的这门艺术发扬光大。

篇8:《路灯设计》教学设计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照明建设成为一项很重要的建设任务。路灯的建设有利于道路交通安全,有利于居民区的治安管理,更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路灯已经从单纯的照明功能向欣赏和实用相结合发展。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路灯的观察、欣赏,了解路灯的造型、色彩、功能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美妙多彩的世界来自人们的精心设计。同时通过对路灯设计的尝试,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培养他们的设计意识。

二、教材分析

《路灯设计》是第七册第1课《台灯设计》的一个延续,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把它美化再应用到生活中。通过观察生活中造型各异的路灯,璀璨的灯光都会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同时让学生了解路灯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美术与环境的关系。分析路灯的结构(灯罩、灯体和灯杆),以便学生了解路灯的基本组成,为设计出符合环境的路灯提供条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路灯的种类、造型和功能,了解设计路灯应该从外观、实用和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初步了解路灯造型的基本要素,能设计一组造型新颖、构思巧妙与环境和谐的路灯。

2.过程和方法

在观察、对比、欣赏路灯作品的探究中,感受不同场所的路灯,设计出一组符合场景的路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观察不同地点的路灯,感受路灯的美感,提高对生活物品和环境的关注,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培养设计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路灯的造型设计。

难点:灯罩、灯体和灯杆的设计统一并与环境协调。

五、课前准备

生:观察生活中的路灯和绘画工具。

师:各种不同造型的路灯图片资料和范画。包括在黑板上贴好磁铁。

六、教学过程

1.看图分类

师出示不同地点造型不同的路灯图片若干,让学生进行分类。

师说:王老师在国庆七天出去采风了,看到了许多的路灯,有些老师还记得,但是有些老师已经分不清楚了,请同学帮我把这些路灯送回家。

(设计意图:让学生积极动脑,激起他们的兴趣,及时地参与进来。)

老师先在黑板左边上贴四个地点,(围绕A.公路;B.儿童游乐园;C.休闲广场;D.社区庭院。事先在卡纸上写好这四个地点)。在黑板的右边贴范画。先由老师边让学生回答边做示范,把范画贴在相对应的地点旁。余下的范画让学生先思考,想好后再请同学贴到相应的地点后面。

(设计意图:把学生引导到路灯该属哪个地方,对路灯和环境的关系有个初步印象。)

2.分析讨论

(1)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分,谁能来说说理由。(灯杆有高中低,灯体的明亮度,或者环境的不同等)。再比较一下儿童乐园的路灯和公路路灯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呢?这么多造型各异的路灯是怎么设计的呢?有没有兴趣做一回设计师呀?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路灯设计》。

(设计意图:让他们学会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去尝试解决问题。)

再仔细观察图片,说说路灯由几个部分组成。(灯罩、灯体、灯杆)

师出示一张大的路灯图(也可以现场示范),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图上分别标出灯罩、灯体和灯杆。并让学生说这盏路灯可以放在哪里?每盏路灯的灯杆、灯罩有哪些造型?

(设计意图:让学生有了路灯要符合环境的意识,加深他们的印象,从而明白路灯和环境是紧密相连的。再通过观察,知道路灯的灯罩、灯杆可以变换,有不同的形状。)

(2)尝试交流。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我们漫步在一个儿童乐园的草坪上,四周有小朋友的嬉笑声,这时你看见了一盏盏的路灯,你觉得,那个路灯应该是怎样的造型?请同学来说说。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学生更加明白了路灯的造型、色彩等等要紧扣环境和谐这个要素。)

(3)小结:要使路灯设计得漂亮应从路灯各部分造型、色彩、材料等方面进行整体考虑,并且要和周围环境协调。(打个比方,我们在运动的时候穿西装总是怪怪的吧。)

3.学生练习

欣赏了那么多的路灯,我们也晓得了路灯的基本要素,那么老师来考考你们吧。现在有这么几个地方需要重新设计路灯:(1)迪斯尼乐园;(2)钱清街道;(3)居住的小区;(4)我们的校园。(这些先写在卡纸上,出题的时候再贴到黑板;并在设计小贴士上写明可以增加路灯的其他功能:如挂广告,打电话,看电视等等。)

(设计意图:推出这些学生熟悉,喜欢的地方,能让他们有亲切感,有一种迫切想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小贴士又可以引领学生拓展设计思路。)

小设计师们,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其中一处进行一组路灯的设计,记得写上设计意图哦。

(设计意图:学生清楚自己的路灯是哪里的,有哪些特点,是否符合要求,有明确的设计目标。)

4.生设计,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典型问题,当场解决)

5.点评

把一些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先请其他同学猜这是哪里的路灯,再由作者说明:是怎么想的,优点有哪些,哪里需要改进。(是否符合环境、造型,是否有新意等。)

6.拓展

课后去留意一下身边的事物,身边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了。有了观察,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设计意图:提倡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一篇:新招聘人员考察汇报材料下一篇:大学感恩友谊的演讲稿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