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公路建设节约用地情况调研报告

2024-04-07

我省公路建设节约用地情况调研报告(共8篇)

篇1:我省公路建设节约用地情况调研报告

一、概述

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节约用地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人均土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的1/3,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人均的43。我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全省陆域10.18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70.4,平原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土地资源相对稀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5亩。近年来,随着我省国民经济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人均耕地逐年减少,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在中央号召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行业的今天,作为建设用地的“大户”,公路建设与节约用地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公路建设中如何更加节约、更加合理的利用土地,成为今后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我省建设用地现状及形势

国土资源部XX年4月份公布的调查数字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由XX年的1.41亩进一步减少到1.4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短短两年间,总量减少已经多达1300多万亩,反映出我国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趋势尚未发生根本改变。

近几年,我省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迅猛发展,取得了十分巨大的成就。从1995年杭甬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又相继建成了沪杭、上

三、甬台温、金丽温、杭宁、乍嘉苏、杭金衢、杭州绕城、甬金等一大批高速公路。至XX年底,我省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1866公里,约占地11.8万亩,省内高速公路网已和上海、江苏、江西、福建等周边省市的高速公路网相接,高速公路的网络效应已初步显现;XX年计划建成通车447公里,约占地4.9万亩,预计XX年,我省将再新建成通车约700公里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到3000公里,约总占地30.4万亩。到XX年底,我省国、省、县道通车里程达到29952公里,(其中国省道6855公里),其中XX年-XX年完成新、改建里程2270公里,今后数年计划实施新改建里程3000公里。我省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快捷的公路交通网络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交通部和我省“十一五”交通规划,公路交通作为主要的交通方式,在“十一五”期间仍将有着较快的发展,预计新增高速公路1480公里,续建1445公里,新增建设用地23.1万亩;国省道及其他干线公路新增一级公路695公里,二级公路2504公里,三级和四级公路2113公里,增加建设用地11.9万亩。

(二)公路建设用地形势分析

在我省公路建设历程中,特别是近年来公路建设的大发展时期,交通行业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省有关政策,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和保护土地资源,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1、公路建设用地总数量较大

近年来,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用地量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并且在全省建设用地总量中占较大的比例,XX年甚至达到了55,在全省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相对突出的情况下,使得高速公路用地量大与节约用地的矛盾突出,成为其他建设行业等有关方面的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而且高速公路建设用地在近期还在继续增加:首先,为适应激增的交通量需求,目前有近一半的高速公路项目设计按照6-8个车道实施;其次,高速公路的互通间距越来越小:如全线基本处于山岭重丘区的诸永高速公路平均间距仅为13.3公里,杭浦高速公路为9.3公里,申嘉湖高速公路平均间距只有7.3km;第三,随着高速公路成网加密,枢纽互通数量迅速增加,目前基本每条高速公路都有2个以上的枢纽互通;第四,随着车流量的激增,服务管理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房建工程规模也在变大。如一般管理中心建筑面积为3000-4000平方米左右、管理所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左右、服务区总建筑面积在5000-10000平方米之间。

(一)项目前期阶段建议

1、把好规划关

高速公路节约用地从规划阶段就已开始,规划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全局的高速公路规模、难度以及总体占用土地。规划阶段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整体的路网容量、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国家和省有关方针政策,并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远期发展,经充分论证后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立项应立足扎实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分析论证,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综合考虑土地、环境、资金等技术经济条件,根据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现有路网状况和未来交通需求,确定项目是否应该立项建设,避免重复建设,浪费土地资源。

我省地域面积小,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公路建设用地数量大,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更显重要。公路建设应充分利用老路改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如龙丽龙高速公路地处__中南部中低山区的河谷地带,山势陡竣,沟谷纵横,建筑空间十分狭小,目前已通车的50、53省道贯穿其间,龙丽龙一级公路线位只能与其平行,未来要在这一狭窄空间再建一条高速公路,其经济和生态环境所付出的代价将十分高昂。为充分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利用初建未成的一级公路改建成高速公路平均每公里增加用地23.11亩(如果新建相同标准的高速平均每公里征地133.2亩),即可达到实行全封闭目的。其中路线部分平均每公里增加用地约7.0亩,因增设互通立交平均每处增加用地80亩,增设服务区,每处增加用地约75亩。改建后的四车道高速公路其适应交通量相当于四车道一级公路适应交通量的1.83倍,行车速度提高41.6。将一级改为高速,为可持续发展节约了可贵的土地资源。

2、把好选线关

高速公路选线工作,实际上是影响高速公路节约用地最大的因素,一旦高速公路线位确定,整体的路线规模和结构物(桥梁、隧道等)数量也基本确定,其余只能做一些局部的优化和调整工作。但选线也是最为设计人员最难以把握的,因为路线的走向往往不是可以单纯通过技术优化可以决定的,往往要受地方规划、自然人文景观的保护、地方政府的决策等诸多非技术性的因素影响。

工可选线及初步设计阶段的局部线位调整。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关高速公路设计的规范标准是必须遵循的原则,为了设计尽可能少占用土地,必须围绕这一原则,结合其他影响选线的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反复比选和论证,确定合理的线位走向方案。

3、注重工可与初设阶段的路线方案比选

在两阶段设计中,工可阶段的选线是整个高速公路选线的重点,因此,进行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时,应在深入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路线走廊带和主要控制点,应详细调查当地土地情况,收集土地资料,进行分类研究,将土地占用情况作为路线走廊方案选择的重要指标。在初设阶段,要在“工可”确定的基本线位上,逐段进行方案比选,要尽量减少占用耕地,避让基本农田和经济作物区。

要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做深入、细致的研究,结合用地情况和占用农田情况进行多方案论证、比选,确定合理的线位方案;在工程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能够最大限度节约土地、保护耕地的方案,要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地、废弃地、劣质地;要重视环境保护,尽量不破坏原有自然生态,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认真勘察、仔细计算,合理调配土石方,在经济运距内充分利用移挖作填,严格控制土石方工程量;应合理设置取、弃土场,并尽量不占用农田,将取、弃土和改地、造田结合起来。

4、加强平、纵面线形方案的比选论证

路线平、纵面线形方案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桥梁、隧道、互通立交等大型构造物的选址及其规模,这些大型结构往往对征用土地数量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山区,路线平、纵面线形方案还往往决定着填挖方量的大小,因此,路线平、纵面线形设计应根据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结合桥梁、隧道、互通立交等大型结构物的选址和规模,合理选用技术指标,进行详细的比选优化,在满足交通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用中、低值,以期达到最佳的工程经济合理性。

5、高度重视地质选线的研究和实践

在我省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不乏因地质问题导致设计变更,增加二次征地,甚至影响工期,如两龙、台缙、杭新景等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都有深刻的教训

。由于目前设计费用在各阶段的分配问题,工可阶段的地质勘探费用往往不足以提供全面和深入的地质勘探报告。在这样的条件下,工可阶段的地质选线应该更多的加强地质区域调查和现场地质形态的观察和分析,有经验的地质工程师往往能够根据地形地质形态的观察和分析作出较为客观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估,有时比不够全面的地质勘探更加有效。

6、严格控制互通立交的数量和规模

我省互通立交密度较大,标准偏高,致使规模较大。客观上讲,我省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沿线需要增设接口。但也有的高速公路投资方与地方无关,地方也可能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增设互通,而实际进出车流量寥寥无几。互通立交的规模和数量对高速公路总体用地有着相当大比重,因此,应严格控制我省互通立交的数量和规模,有利于节约土地。

7、细化、优化、深化设计方案比选

认真进行高填路堤与桥梁、深挖路堑与隧道、互通立交规模型式、路基填料、边坡坡率、排水沟尺寸与型式、取弃土设计、沿线设施布设等方案比选,在环境与技术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宜采取低路堤和浅路堑方案,减少高填深挖;在通过基本农田及经济作物区的高填深挖路段,应在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尽量考虑设置挡墙、护坡、护脚等防护设施,缩短边坡长度,节约用地。

(二)设计阶段建议

1、把好桥梁设计关

桥梁的征地采用投影面积征地,而路基征地受填筑高度影响,征地范围除路基范围还包括两侧边沟、绿化带等,长远可持续发展考虑,在造价控制允许范围之内,应尽量可能增加桥梁代替路基,可大幅减少征地面积。并采用能够降低标高的新型桥梁结构,以降低桥头填土高度。

新的桥涵设计规范已经明确提出了“美观和有利环保”的原则,导致了设计理念的更新,从过去单纯为降低造价而大填大挖的情况已转变为尽量减少大填大挖,以桥梁和隧道取代大填大挖,充分体现了环保要求,降低了对环境和水利的影响,同时也大大的节约了建设用地,为我省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预留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这在黄衢南高速公路的设计中已有充分体现。

2、把好互通设计关

(1)路网规划阶段

实践证明,良好的路网规划,可以更加合理有效的设置互通,包括互通形式和规模,都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因此路网规划要有一定超前性,尽量避免多条高速公路近距离平行或相交于一点,以尽可能降低互通的复杂性和规模。建议今后的路网规划将互通立交(包括分离式立交)的设置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2)互通间距

互通的平均间距是非强制性指标,主要用以衡量在特定区域互通设置密度的合理性,目前我省高速公路的互通间距越来越小。如全线基本处于山岭重丘区的诸永高速公路平均间距仅为13.3公里,杭浦高速公路为9.3公里,申嘉湖高速公路平均间距只有7.3km。根据互通有关研究,建议:

a、大城市周围、主要工业地区的互通平均间距:5-10km;

b、在平原区一般路段的互通平均间距:9-15km;

c、山岭重丘区一般路段的互通平均间距:12-25km。

d、在互通间距较小时,应将枢纽互通与一般互通组合成一体设置,从而大大减少征地数量。

互通间距采用还应根据互通影响区域范围的gdp、人口数量、出入交通量等指标进行衡量而定。此外,还应该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XX)中互通最小间距和组合式互通的规定,充分考虑交通标志设置的合理性和行车的安全性。

(3)互通形式

为了便于比较,按主线为六车道高速公路考虑。目前我省高速公路的互通构成比例,采用以单喇叭形互通为主,其他形式为辅的多种形式共同发展模式,总体上较为合理。但应该进一步根据不同的地形、交通量和路网关系,丰富互通形式,充分发挥不同互通的适应性和特点,达到既能优化交通流,又能控制建设用地的目的。

(4)互通连接线

地方连接线用地一般与高速公路建设用地捆绑报批。由于我省经济发展较快,各地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道路建设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地方道路等级、宽度要求均很高,尤其是杭嘉湖宁绍地区,规划和建设的地方道路极大部分为一级公路,并设置较宽的非机动车道,超过了省内规定的互通连接线一般采用二级公路的要求,这也是造成高速公路用地偏高的重要因素。互通连接线设置应与地方路网有机结合,按照就近连接地方等级公路的原则设置连接线,我省规定连接线长度原则上不应超过4公里,等级为二级。

3、把好隧道设计关

近几年来,我省隧道工程数量和规模迅速增加,隧道工程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呈快速增长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我省高速公路逐渐向西南部山区挺进,山区高速公路建设里程迅速增长,同时由于出于节约控制建设用地,减少大开大挖,加强环保的考虑,隧道里程迅速增加,比如金丽温一、二期隧道里程基本在10左右,但到三期时已经达到了24.71。

在合理造价范围内增设隧道及优化隧道设计对节约建设用地有着重要的意义。应从合理确定隧道选址、加强地质调查和地质选线、加强方案比选、细化设计参数等方面努力。

根据我省及福建等邻近省份的情况分析,各种隧道形式的造价与用地情况比较为:分离式隧道造价最低但用地最多,多小净距隧道造价一般用地也一般,联体隧道造价最高但也是最节约用地的形式,建议设计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隧道形式和规模。

4、把好路基设计关

(1)改进边沟设置型式,减少土地占用。

改进边沟型式能有效减少土地占用,比如以往常常采用开口宽度1.8米的梯形边沟,为了减少征地宽度,建议多采用开口0.6~1.2米的u型或者矩型边沟,并根据汇排水分析计算,对于不需要边沟的路段建议不设边沟,通过自然长草或人工植草方式自然排水。如果平均按1.8米开口宽度改为1.0米的开沟边沟计算,能减少土地占用约2.4亩/公里。

(2)降低路堤高度,减少征地宽度。

公路路基高度对占用土地数量也有明显的影响,高度减少1米,路基边坡比率按1:1.5计算,土地占用就减少4.5亩/公里。在__省杭浦高速公路初步设计、申嘉湖高速公路设计优化等咨询工作中,都分别提出了有关的降低路堤高度建议,对节约用地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减少填方路基边沟或路堑上边坡截水沟外用地宽度,降低土地占用。

通常路堤排水边沟或路堑上边坡截水沟外2~3米作为公路征用土地,现一般建议改为1米,以节约用地,按此计算,大约可节约土地4.5亩/公里。比如在《龙丽温(泰)高速公路云和至景宁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路堤排水沟外缘2.0m,路堑边坡坡顶截水沟外缘3m以内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偏大,建议路堤排水沟外缘1m,路堑边坡坡顶截水沟外缘1m以内为公路用地范围。

(4)因地制宜安排绿色通道用地,减少土地占用。

通常按边沟外5~10米考虑,现一般建议因地制宜设置,实际上,由于我省大部分地区绿化情况较好,除个别地段外,多数路段已不需要专门设置绿色通道,公路两侧的田野和自然植被也是沿线公路景观的重要部分。

(5)合理设置上边坡台阶宽度,减少征地宽度。

挖方路堑上边坡台阶宽度通常设置为2米,根据实际地质条件和防护需要,现在一般建议改为1米,不但节省了大量土方工程,而且节约了用地,一般挖方路段按一级台阶计算,可节约1.5亩/公里。

通过上述的各项综合措施,一般路段平均每公里大致可以争取节约10亩以上的土地。

5、有条件的采用低路基设计的建议

经过对省交通设计研究院提供有关低路基设计有关材料的分析,对低路基在我省高速公路中采用,提出以下看法:

(1)采用低路基设计的必要性。

高速公路路堤高度直接影响其造价和经济效益,由于地方经济快速增长,地方路网不断加密,高速公路路堤日趋增高。过高的路堤将大量占用土地资源,增加工程土木工程工程难度。如何有交往地降低填土高度,节省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高速公路建设来说尤其重要。因此,有必要对大幅度降低高速公路填土高度设计思路进行探索,选择合适的路段进行试点,为今后进一步探索高速公路低路堤方案建设积累经验。

(2)采用低路基路段应具备的条件。

资料显示,国外有很多高速公路填土很低,特别是发达国家更是如此,但其大部分有特定环境,如交通工具基本是汽车,可以直接使用高速公路,农村人口比例极少,农业全部是机械化,对横向跨越高速公路的需求极少。人口密谋小,农村多集中居住,出行方向较明确,便于采用支线上跨解决横向跨越。

①低路堤路段应具有足够的长度,不宜少于10km。

②宜在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取土困难地区选择。

③宜在低路堤实施后,利用线外工程能有效地发送地方路网交通地区选择。

④充分重视低路堤实施可能性,宜选在地方矛盾相对不突出,便于建设管理路段。

所谓低路堤设计方案首先应是对某具体的路段来说,设计思路的路基填土高度有大幅度降低的方案。对于低路堤设计方案不宜确定某一个具体填土高度或某一个填土高度范围,它的填土高度应视不同的路段和不同的设计约束条件有所不同,其填土高度应该是在满足高速公路本身的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采取一定的措施后,在降低路堤填土高度的同时,又解决高速公路以外其他的需求,并且达到综合效益最佳作为目标值。

(3)低路基设计采用的技术措施。

控制高速公路填土高度的因素一般有:河流的防洪和通航、相交道路的通行净空、乡村道路横向穿越的净空、高速公路路基的最小填土高度等。如果使相交的等级道路和乡村道路全部上跨高速公路,纵断面只受防洪、通航和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控制,理论上,其填土高度应是最低的。但使所有横穿道路都上跨也是很不利的。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来降低填土高度。

①对相交的等级公路交叉方式进行分析,尽可能使支线上跨高速公路,但应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②对机耕标准以上的地方道路进行归并,结合路网,每2~5km设置一处支线上跨天桥解决横向沟通问题;

③采用辅道使地方路网与合并后设置的支线上跨天桥衔接。

从江苏、上海部分高速公路低路堤方案实施的经验来看,低路堤方案对于节约用地(可节约10-20),对保护生态环境也非常有利,同时由于我省杭嘉湖等平原地区路基填料短缺、运输距离远、价格高,因此低路堤方案对于减少填料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低路堤的实施需要沿线有关方面的配合,比如农田灌溉系统的改造。

6、控制房建规模

(1)统筹规划,合理设置各房建工程的规模,集约化使用,收费站采取“大站带小站”方式,则不但能够更好的发挥房建工程的服务功能,而且也能够有效节约房建工程用地。

(2)目前我省高速公路应结合当前公路养护社会化的趋势,在初步设计时合理减小养护工区的规模。

(3)高速公路应根据交通量大小、路段长度、地形条件、社会服务需要,选择适当地点设置服务区,并合理确定服务区的功能和规模。尽量利用废弃地、荒山和坡地,或结合弃土场设置,原则上不得占用农田。

(三)工程实施阶段的建议

1、项目施工招标时,应将耕地保护的有关条款列

入招标文件,并严格执行。合同段划分要以能够合理调配土石方,减少取、弃土数量和临时用地数量为原则;项目实施中要合理利用所占耕地地表的耕作层,用于重新造地;要合理设置取土坑和弃土场,取土坑和弃土场的施工防护要符合要求,防止水土流失。

2、项目法人要增强耕地保护意识,统筹工程实施临时用地,加强科学指导;监理单位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占地情况的监督,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土地保护措施。项目法人组织交工验收时,应对土地利用和恢复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3、施工单位要严格控制临时用地数量,施工便道、各种料场、预制场要根据工程进度统筹考虑,尽可能设置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或利用荒坡、废弃地解决。施工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农田,项目完工后临时用地要按照合同条款要求认真恢复。

4、公路建设中废弃的旧路要尽可能造地复垦,不能复垦的要尽量绿化,避免闲置浪费。

(四)管理方面的建议

1、交通主管部门要在“工可”评估、初步设计审查阶段,严把设计审查关,千方百计节约用地。

2、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积极开展加强耕地保护、节约用地的宣传教育活动,增进全行业对国家土地管理政策和耕地保护政策的了解,把保护耕地变成全体交通建设者的自觉行动,使节约土地在公路建设中得以贯彻落实。

3、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公路建设项目法人要加强对公路建设项目前期设计工作、工程建设期间土地征用、借用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杜绝设计、施工等环节浪费土地资源。

篇2:我省公路建设节约用地情况调研报告

土地是最重要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都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在这一背景下我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有关专家认为,《意见》对于突出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作出了全面的规划。

人多地少是我省基本省情,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占全国的7.1%,粮食产出占全国的8.2%,但耕地只占全国的6.2%,而土地后备资源中易开发为耕地的仅有165.7万亩,按目前每年需补充耕地数量计算,只能维持5-6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我省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平均每年的建设用地需求在50万亩左右,保障土地供应的难度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城镇建设用地闲置浪费和低效利用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布局散、配套设施差、内部空,闲置土地较多,全省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238平方米,远超《村镇规划标准》确定的人均150平方米的高限标准。

面对特殊的资源省情和特殊的发展阶段,靠过度消耗、低效利用土地资源的粗放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依赖大规模开发后备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难以为继,只有走节约资源、集约发展之路。

土地资源必须转起来才能活起来,从而实现高效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为此,《意见》提出要稳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鼓励农村合村并点,开展村庄改造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将挖潜节余指标调剂到城镇使用,实现城乡土地要素有序流动,推动城镇化进程。科学合理布局工业项目,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有序引导工业项目进区入园。推行“飞地经济”模式,通过健全税收分成、强化用地保障等激励措施,鼓励招商引资的新上工业项目集中连片建设、集群发展。鼓励园区外的现有工业企业通过“拆企并企”、“拆企入园”等方式进入园区发展。对“退二进三”、“退城入园”、转型升级的企业,优先在工业园区内安排建设用地或协调租赁标准厂房。原则上园区外不再安排零星的一般工业项目用地。

同时,我省将逐步减小划拨供地范围,坚持和完善国有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

让制度,推进土地使用权网上交易。鼓励企业以租赁方式使用国有建设用地。可根据产业周期弹性确定工业用地出让年限,采取灵活的土地供应方式。实行分期供地制度,对分期建设的大中型工业项目,实行整体规划、总量控制、分期供地、限期开发,当期用地未达到预定的投资强度等条件的,不得安排下期供地。

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还必须建立财税调节机制,我省将开展以地控税、以税节地试点,建立常态化的信息共享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强化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不得以任何形式返还或变相返还土地出让金,加大土地闲置费征缴管理力度。

篇3:我省公路建设节约用地情况调研报告

建立档案信息网络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是简单的购置软硬件就可以一蹴而就的。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档案信息网络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为做好这项工作奠定思想前提。首先, 从定位上来看, 档案信息网站是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传播档案信息的重要途径, 也是档案工作走向数字化、网络化, 进而实现高效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民生的有效载体, 它极大地改变了档案工作者的工作方式。第二, 从功能上来看, 档案信息网站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服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 其建设情况直接关系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形象。第三, 从目的上来看, 通过建立档案信息网络, 可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加快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社会各界的沟通, 也能从网络上进一步扩大宣传档案工作的范围, 进而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第四, 从效率上来看, 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高效便捷等特点, 有助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创新思维, 改进工作方式, 提高工作效率, 更好更快地做好服务工作。第五, 从经济角度来看, 档案信息资源远程提供利用, 必然会因节约利用成本而相应地产生经济效益, 即访问者通过网络检索就可以足不出户地对开放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查找利用, 这一方面方便了群众, 节约了实地查阅成本, 另一方面也节省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成本, 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 到目前为止, 全省145个市地县区共建立84个档案信息网站或网页 (不含省局网站) , 这些网站或网页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独立的档案信息网站, 如哈尔滨档案信息网、黑河档案信息网等市 (地) 级网站, 这类网站内容丰富, 板块设置科学, 资讯更新速度快, 界面设置友好, 便于浏览和查询信息, 能够充分反映各地档案事业发展、服务社会民生情况, 占网站总数的32.1%;二是挂靠在当地政府网上的网站, 如尚志档案信息网, 这类网站在板块设置、界面设定、内容更新等各方面都与独立的档案信息网站相类似, 唯一不同点是没有独立网站必备的独立服务器, 这类网站占网站总数的14.3%;三是挂靠在政府网站的网页, 这类网页内容多以介绍档案工作职能、介绍档案法律法规、告知局馆办公地址联系方式等为主, 占总数的50%;四是借助其他方式建立的网页, 如鹤岗市在龙志网内建立的网站、塔河县档案局使用手机申请建立的网站, 桦川县档案局使用新浪博客建立的网页, 巴彦县档案局在“爱帮网”上申请的网页, 这类网站仅占总数的3.6%。

从版面内容来看, 各市 (地) 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除鹤岗、七台河外) 和一些县 (市、区) 均能做到及时更新内容, 发布信息。佳木斯市、大庆市、双鸭山市、伊春市、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档案局网站中图片新闻、滚动图片占版面篇幅很大, 吸引眼球;哈尔滨市、牡丹江市、黑河市还在版面上安装了计数器, 便于统计访问人数和网站流量。

从互动性来看, 哈尔滨市档案局网站通过网上查询、在线办事、公众参与等板块, 体现了档案部门服务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从运行状况来看, 除齐齐哈尔市、鸡西市网站遇到问题无法访问和七台河市档案网站属于内部局域网无法从外界访问之外, 其他市地档案局网站均可以正常浏览和访问。

从检索速度来看, 查阅用户使用“百度”搜索引擎, 键入“某某市档案局”和“某某市档案信息网”均可以找到市地局网站或网页的, 有哈尔滨市、牡丹江市、大庆市、黑河市、绥化市、大兴安岭地区。从交换链接来看, 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大庆市、绥化市档案局不同程度地与下属部门、平行部门、上级部门或国内知名网站建立了的交换链接, 体现了网站的完整性和内容的丰富性。

总体上看, 我省档案信息网站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还有61个档案局 (馆) 没有建立网站或网页, 无法从网络上访问, 这就造成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网络宣传和服务阵地的缺失;二是个别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虽已建立网站, 却因为服务器瘫痪等原因而无法访问;三是一些地区的网站或网页流于形式, 内容单一, 长期不更新, 已失去了网站或网页宣传档案工作、服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四是个别网站版面设计互动性差, 缺少与相关部门的交换连接, 更缺少与访问用户的互动交流平台如在线答疑等, 形成了“信息烟囱”和“信息孤岛”的问题;五是由于部门改制等原因, 造成了个别部门的网站或网页被政府网站取消链接的情况。

篇4:我省公路建设节约用地情况调研报告

本刊訊:9月7日,中组部调研组一行三人来到我省,实地考察我省“12316新农村热线”运行、维护、管理等情况。省农委副主任吴晓光、省委组织部人才处副处长邵波、吉林联通副总朱亚夫陪同考察。

2006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开通并运行“12316新农村热线”,由吉林省农委、中国联通吉林分公司、吉林电视台、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吉林省委组织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处共同运行维护。五年来,热线通过电话、电视、广播、网络、报纸、图书、刊物等传播途径,为农民解答种养技术、市场价格、政策法规、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培养了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和致富带头人。省直106位专家共接听540万个电话,热线电话覆盖了吉林省农村的所有角落,也涉及全国除台湾、西藏以外的所有省份。截至目前,全省共聘请了500多位省、市、县专家为热线服务,日均电话呼入量为5000次,最高峰值达2万次。

调研组对我省“12316新农村热线”取得的成绩表示由衷的祝贺。他们认为,吉林省在“12316新农村热线”建设方面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树立了典型。同时,热线各成员单位能够通力合作,共同管理热线的日常运行,共同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和信任,非常难得。希望专家们以更加踏实的工作回报农民的这份信任,更好地为农民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篇5:我省公路建设节约用地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自查的报告

为贯彻落实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工作,现将我市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政策措施落实的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工作制度

(一)耕地保护责任履行情况。截止去年底,全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别达到45.96万公顷和39.52万公顷,均超过省政府下达我市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目标任务数。目前,我局的国土资源管理辅助系统建设一期项目已基本完成,初步实现国土资源耕地保护工作“一张图”管理目标。去年底,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对我市耕地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给予充分肯定。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占一补一制度,遵循既要保护耕地又要保障产业发展的用地原则,狠抓占补平衡项目的申报和立项,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满足建设用地的土地报征。今年,我市共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41个,总投资4.7亿元,整理土地面积35.7万亩,新增耕地3.26万亩,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2.74万亩。其中,“金土地”工程完成整理土地3.38万亩,新增耕地0.38万亩,建成高产基本农田1.69万亩。同时,今年已申报土地整理项目32个,入库项目26个。今明两年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完成后,可最大限度满足的满足全市城市发展、重点工程建设等项目报征占用耕地所需指标,并实现耕地占补持平有余。

(二)2011年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落实情况。竭力守护耕地红线,一直以来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始终把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纳入县、市、区政府目标考核,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全市各级政府成立了以县(市、区)长为本辖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机制,我们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结合耕地保护各项规章制度,认真编制耕地保护工作方案,并会同农业等部门及各乡镇政府,对各地的基本农田永久划定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核实,真正把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地块和农户。目前,全市共制定基本农田图(),乡镇()幅,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册()个村()册,制作基本农田保护标志()个,填制和发放基本农田保护卡184.27万张,确保了乡(镇)有保护图、村有保护碑、社有保护册、户有保护卡,使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家喻户晓。

全市进一步加大了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坚决制止破坏基本农田的行为。我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抓住典型案例,深刻反思,举一反三,认真整改,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中广泛宣传。全市各级国土系统把清理查处违法占用耕地作为一项日常工作,通过卫片检查、土地动态巡查、聘请耕地保护义务监督员和建立耕地保护责任追究制度等,对破坏耕地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对违法侵占耕地和基本农田案件全部立案查处,被破坏的耕地全部实现了复垦。

二、强化管理,规范运作,全市土地利用工作成效明显

(一)经营性用地出让情况。始终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严格执行经营性用地100%招、拍、挂出让和商住用地100%拍卖出让。严格执行国家统一制定的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程序,防止了土地低价出让和粗放利用。坚持规范运作,确保土地利用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化操作,杜绝围标、串标行为。今年来,全市供应商住用地2787亩,实现出让总价款40.6亿元,入库财政土地收入26亿元。同时,积极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全年计划安排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项目用地408公顷,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251公顷。全市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审批229公顷,占全年任务的91%。

(二)闲置土地的清理和处置情况。今年,进一步加大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认真落实征收闲置费和依法收回闲置土地的政策措施。目前,共排查闲

置和低效用地 宗,面积 亩,目前已收回 宗,面积 亩。目前,已经停产或投资强度不足等未按用地合同约定使用土地的企业共清理出16家。在清理过程中,我们对土地闲置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严格按照《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5号)规定,依法制定了处置措施,区分情况处置。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收回的,坚决按法定程序收回;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或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同意,超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划拨决定书等约定的动工建设日期满一年不满两年未动工建设的闲置土地,按国家规定的最低出让价格或划拨土地价款的百分之二十征收土地闲置费;征收土地闲置费后,土地使用者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开工建设;征收土地闲置费后仍未动工建设且又满一年的,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依法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同时,加大旧城区改造力度。我市集中对规划区内南门坝连片接幢的55万平方米旧城区进行全面改造,打造仿古特色街区、现代城市功能街区和高档商住开发区。按照我市旧城区改造计划,将分3个阶段对规划区内3大“城中村”、“棚户区”进行改造,共计165万平方米。通过内涵挖潜、集约用地,可以使旧城土地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预计可节约土地近3平方公里。

(三)产业园区和工业用地情况。严格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加快制定完善各类产业园区投入产出控制指标,制定低效利用土地退出机制,提高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强化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进一步的调整和规范相关工作。要求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布局,必须符合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符合国家供地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用地规模必须符合国家及省规定的建设用地定额标准,超面积部分要予以核减。

目前,全市共有产业园区11个,占地面积 亩。入驻企业451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9.35亿元,2010年实现GDP464.50亿元,工业(物流)企业总收入394.62亿元,利润总额26.93亿元,产业园区万元GDP占地面积约 亩。

全市产业园区实际管辖面积5006.32公顷,规划用地规模16260.21公顷,其中符合土地利用规划面积15610.21公顷;园区已批准用地面积3500.47公顷,批而未征土地面积189.40公顷。在已征用土地面积3311.07公顷,征而未供面积551.55公顷(主要是南充化学工业园),已供应土地2759.52公顷,在已供应土地中,在建用地面积330.76公顷,园区已建成面积2415.23公顷,尚未使用面积13.53公顷,已投产面积2119.17公顷。

据清查核实,全市11个产业园区闲置土地4.33公顷,仅占已供应土地的0.16%,低效用地30.27亩,仅占已供应

土地1.1%,没有大宗土地闲置和低效利用的现象。

三、精心谋划,统筹兼顾,确保“两化”工作稳步推进

(一)建立工作机制情况。2011年7月27日上午,市委召开中心学习组务虚会议,传达了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我局庚即召开局务会对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学习了刘书记、蒋省长关于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重要讲话。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两化”互动会议精神,把推进“两化”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全局上下达成了紧密结合工作职责创新思路,为推进“两化”当好参谋的工作意识。我局成立了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主要领导负责抓总的领导机制,明确了责任目标,并将重大工作任务落实到科室,落实到责任人。并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相互支持配合,形成了工作合力。

1、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用地计划保障。充分发挥土地利用规划的“龙头”作用,优化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第一,按照“十二五”战略部署,将土地利用规划与产业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协调,围绕新型工业化产业布局,优先保证工业园区用地需求。第二,将市本级和各县(市、区)的土地利用规划统一起来,统筹考虑,统一协调。第三,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中心村和聚居点集中、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三集中”原则,以集中布局实现集

约发展。在下步工作中,我局将坚持不懈做好用地保障工作。科学安排现有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大产业项目、重大民生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切实抓好建设用地全程监管,特别是供地后期管理。

2、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用地机制保障。着力构建有利于节约集约用地的体制机制,健全目标责任机制、依法管理机制、监管考核机制和舆论导向机制。首先,建立开发区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围绕土地开发进度评价指标、土地投入与产出评价指标及工业用地效益评价指标3个方面进行设计。其次,要加大对用地者取得土地后用地情况的监管。在土地出让合同中约定项目建设内容、投资强度、容积率、绿地率、项目建设开工、竣工期限、闲置标准、转让条件、违约责任和赔偿标准等内容。建立项目跟踪管理制度和验收制度,土地出让后,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土地出让合同实施情况的跟踪管理,对违规违约的,要依法追究责任,达不到集约用地要求的,不予验收,限期整改,切实减少土地低效利用和隐性浪费现象的发生。

3、切实加强严格保护耕地依法用地的法制保障。切实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坚持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的约束力,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确定土地的用途和土地利用计划的安排,合理使用土地。通过土地规划严把“闸门”。同时严格报批程序,对耕地实行

特别保护,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严把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审批关,确保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耕地数量的总体稳定。

4、切实加强地矿地环工作保障。继续巩固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规范成果,加强矿业权市场建设。加强地勘力度,积极为“两化”互动发展提供新能源。全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建立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体系,加快实施重大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和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并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升科学防灾、治灾能力,全面推进部、省地质灾害群防群测“十有县”工程建设。

篇6:我省林木种苗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省不断加大种苗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建立了一批林果良种繁育基地

(二) 育苗和国有苗圃生产不断发展

(三) 种苗行业管理趋于完善

(四)种苗工程建设取得实效

篇7:我省公路建设节约用地情况调研报告

违法违规情况的调研报告

结合卫片执法检查情况,执法监察支队对全市农村建设用地违法违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发现,我市农村建设用地违法违规在新增建设用地中仍占一定的比重。

一、农村建设用地违法违规现状

我市近年来持续加大对违法用地的查处整改力度,各类土地违法总量大幅下降,土地管理秩序呈现持续向好态势。但卫片执法检查结果显示,农村建设用地违法违规在新增建设用地中仍占一定的比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未报即用是土地违法的主要形式。在我市新发生的宗违法用地中,未报即用违法用地的面积比例达到 %。

2、农村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违法用地占一定比例。全市宗违法用地中,农村交通道路基础设施违法用地 宗,面积亩(耕地亩),占全市违法用地总宗数和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 %,%。另外,还有一部分在前时相之前发生,监测时段内未继续建设的道路项目占有较大比重。两者相加,占违法用地总面积的 %以上。

3、工业项目违法用地仍然时有发生。近来年,我市各级政府主导的项目违法明显减少,但“零星”工业项目违法用地仍然存在。全市共宗工业用地违法,面积亩(耕地亩),占全市违法用地总宗数和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 %,%。

4、拆迁安置及村民建房违法用地仍然存在。全市这类违法用地 宗,面积亩(其中耕地 亩),占全市违法用地总宗数和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 %,%。

5、其它违法用地。科教等其它违法用地 宗,面积 亩(其中耕地 亩),占全市违法用地总宗数和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 %,%。

二、农村建设用地违法违规的原因

1、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留有死角。特别在国土资源管理有关政策和法律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上不够,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效,只注重“应急”不注重长效。少数地方政府和集体组织没有树立真正的科学发展观,依然存在“以地生财”和“以地招商”的思想,以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由,采取出租集体土地的方式招商引资,盲目引进企业或业主,擅自表态或默认企业违规用地。一些单位和个人国策意识淡薄,受利益驱使而违法占地。

2、违法用地行为受利益驱动,有着强大的经济动因。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价值不断升高,农民的土地

一旦被征收,依照法律规定只能一次性领取征地补偿费。而“以租代征”出租土地,甚至比自己搞种养业的收益要好,还保持土地所有权。在国家取消农业税后,一些村民不珍惜土地,自愿或支持出租自家承包地用于他人非农业生产,以换取低廉的土地租金和眼前的经济效益。

3、政府有限的财力不愿预先支付土地补偿和报批费用,而是由用地单位来承担,这就造成土地尚未征转、不具备出让条件,用地单位已经支付了大笔费用。就批次用地而言,每年计划指标下达有一个过程,拿到指标后,分配项目、组卷上报、挂牌上市、供地,周期较长,而一般工业用地和市场商机密切相关,很难承受漫长的等待过程。

4、计划紧缺、资金不足以及城乡土地增减持钩计划下达较迟等原因,也造成部份项目没有及时办理农手地转用及土地征收(用)手续,形成违法用地事实。

5、占补平衡难以落实,导致用地无法报批。我市耕地后备资源匮乏,补充耕地压力也大。法律虽然规定建设单位负责占补平衡,但实际上是地方政府在具体实施。由于补充耕地方案难以落实,导致用地报件组织困难。

三、违法违规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全民国策意识。一是要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确保其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养成切实保护耕地、依法用地管地、节约集约用地等意识。切实转变少数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随着项目转”、“先上车后补票”的错误观点,不断增强领导干部遵纪守法意识。二是把用地单位和个人作为宣传教育重点。切实把土地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并有针对性地向用地单位进行普法教育,把违法用地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三是做好国土系统干部职工的宣传教育。加强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国土资源系统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2、坚持预防和严查相结合,全面落实巡查责任制。要建立健全从市(区)、乡镇到村组土地管理信息员的全员监管机制,全面落实“分片监管、包干负责、责任到人”的监管制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实现违法用地现象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早查处和土地监管全覆盖的目标,将土地违法违规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全面落实快速反应、快速出击、快速处理的快速防控执法监察举措,尤其要针对巡查中发现和报告移送的突发性土地案件,做到快速处臵。与此同时,加大查处违法用地的力度,要把严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作为切实解决当前违法用地行为屡禁不止的突破口来抓,把群众反映强烈、违法用地比较集中的镇、村作为执法检查的重点,要因地制宜采取交叉执法和跨地区执法的方式,不断加大处罚力度,增加不法单位和个人的违法成本。

3、强化部门协作与配合,遏制违法用地。查处违法用土工作难度大,仅靠国土资源一个部门是难以完成的,相关

部门必须联合执法、协同查处、密切配合,形成查处违法用地的合力。既要发挥土地管理部门的牵头协调作用,也要发挥建设、纪检监察、法院、公安、司法以及工商、税务、银行、电力、供水等机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共同制止、打击土地违法行为,形成政府主导、土地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参与、依靠社会监督的多元化执法模式,实现联合查处、联合执法和信息共享目标,提高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力和违法违规案件查处效果,有效遏制非法占用土地、破坏耕地等违法违规行为。

4、严格土地执法,坚决纠正“罚款了事”、“补办手续了事”现象,提高违法用地成本。对违法用地及其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按法律规定应当拆除或没收的,一律不得以罚款、补办手续取代;确需补办手续的,也必须履行完依法处罚手续后,从新从高进行征地补偿和收取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价款以及其他有关规费,同时,相应扣减该地区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通过严格执法让违法,让违法用地付出比合法用地大得多的经济成本和政治成本。

5、严格执行问责制。认真贯彻执行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15号令《违反土地管理规定问责办法》,落实保护耕地共同责任,加大土地执法监管力度,特别是纪检监察部门要严格碰硬,要动真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纪律或法律责任。

6、改革干部考核机制。改变对地方发展的评价标准,经济指标不应为唯一标准,应重点放在可持续发展上,考核要注意综合协调发展,对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的应进行惩罚,建议耕地保护也实行一票否决。

篇8:我省公路建设节约用地情况调研报告

一、广东省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建设的总体情况

广东省长期以来积极探索培育和完善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 从1999年起就开始建立土地有形市场, 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建立了专门的二级市场交易平台, 促进了土地有形市场的正常运作和健康发展。目前, 广东省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总体情况良好, 为增加土地供给、促进集约节约用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东省经济发达地区的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尤为活跃。在广东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的交易形式中, 转让和抵押的宗地数量相对较多, 出租的情况较少甚至没有。由于在广东许多地区, 国企改制都已经完成,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 对国企划拨土地的处置已基本完成, 所以划拨土地作价出资和授权经营的情况也较少。从交易主体看, 二级市场相比一级市场政府垄断不同, 呈现出主体多元化特征, 既有含农村集体和镇街道下属企业在内的各类经济组织, 也有个人, 还有各类房地产开发公司。从土地用途看, 类型多样, 既有工业仓储, 也有商住用途。

二、广东省培育和完善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 制定并出台规范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的有关政策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2008年,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修改出台了《广东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 专设“第六章建设用地使用权交易管理”, 对国有建设用地包括出让和划拨两类土地的转让、出租和抵押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严格明确的规定, 对规范二级市场交易具有指导意义。广东省政府1998年出台了《广东省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标拍卖管理办法》 (粤府令第39号) , 以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行为。广东省政府2002年出台了《广东省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管理规定》 (省政府第79号令) , 其中涉及规范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有关规定。2003年,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出台了《广东省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规则》、《土地交易机构内部工作制度》、《土地使用权交易成交证明书》 (粤国土资 (利用) 字[2003]231号) , 其中《广东省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规则》专设“第三章土地使用权转让前期工作”。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出台了《关于加快金融机构抵债土地处置的若干意见》 (粤国土资发[2004]73号) , 明确了金融机构抵债土地的四种处置方式。

广州市2003年印发了《广州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则的通知》 (穗国房字[2003]309号) , 同时要求实施《广州市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规定 (试行) 》。佛山市出台《佛山市土地市场管理办法》 (佛府[2002]34号) , 专设“第三章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和“第五章土地使用权抵押”, 对土地使用权转让、抵押中的一些具体细节问题予以了明确;还出台了《佛山市实施<广东省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管理规定>办法》 (佛府[2004]24号) 。佛山市所辖各区还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出台了相关规定, 如:禅城区制定了《佛山市禅城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公开交易规则》 (佛国土资禅[2007]93号) ;顺德区制定了《关于规范土地使用权转让审批的通知》 (佛国土资顺[2007]154号) 、《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房产管理工作的通知》 (顺府办发[2007]103号) 、《关于规范以土地作价出资入股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审批的通知》 (佛国土资顺[2008]38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市场管理的实施办法》 (顺府办发[2011]25号) 。广东省通过完善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制度建设, 进一步加强地方土地市场管理, 优化土地公开交易环境, 规范土地市场秩序, 加大对土地市场的调控力度, 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明确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纳入土地公开交易平台, 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广东省国有建设用地转让严格按照《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广东省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管理规定》、《广东省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规则》等相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规定实施。符合公开交易的转让行为主要参照一级市场出让的交易规则和交易程序。广东省政府2002年出台的《广东省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管理规定》 (省政府第79号令) , 明确规定属于以下四类情形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必须在土地交易机构公开进行, “1、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公有经济成分占主导地位的公司、企业土地使用权转让 (含以土地使用权为条件进行的合营合作建房) ;2、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但必须依法经过批准, 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3、为实现抵押权而进行的土地使用权转让;4、判决、裁定需要拍卖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按规定必须进行公开交易的, 严格按规定执行。如不按规定进行公开交易的, 则不予以办理土地变更登记。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在土地转让过程中, 要求国土证、出让合同、地块资料、转让合同 (样本) 等有关信息必须在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网站予以公布, 从而保证信息的全面公开,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网站已成为各房地产企业了解土地交易信息的重要渠道。在申请人申请公开转让时, 要求他们提供国资部门或授权经营管理部门同意转让的批文作为申请要件, 广州国土房管局根据转让的相关规定进行严格审查, 确保转让的公平、公正。在受理协议转让案件时, 为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严格审查转让人的股东及工商登记情况, 在明确转让人不属于公有经济成分占主导地位的公司、企业, 才同意办理协议出让。

3. 对改变土地使用条件、土地用途转让的要补交土地出让金, 对土地转让改变为经营性用途的一律实行招拍挂, 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

《佛山市土地市场管理办法》规定, “通过出让、转让方式受让土地或利用划拨土地改变用途增加容积率的, 土地使用者必须向市政府缴交地价或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佛山市禅城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公开交易规则》规定, “ (七) 对原以出让或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建设用地拟改为经营性用地的, 须经原用地审批机关和城市规划部门 (城市规划区内的) 批准。 (八) 拟转让的土地上建有合法建筑物, 依据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规划设计条件, 该宗地仍有可利用土地且能分割发证, 该部分可利用土地的转让也应进行公开交易”。

佛山市国土资源局规定, 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出让、转让可以采用公开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在佛山市若国有建设用地转让作为经营性用途的, 要求必须按照招拍挂程序进行。

4. 严格界定土地转让条件, 加强土地出让批后监管

佛山市规定, 从2007年11月1日起, 停止受理纯土地转让或再次流转申请, 此类土地转让应严格按照《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8条和第39条规定并达到土地出让 (流转) 合同约定的条件后方可转让。申请转让地块的地上建 (构) 筑物已建成的, 必须在用地者取得地上建 (构) 筑物产权证书后, 方予以受理其转让申请。

广州从化市最近成立了市国土局批后监管办公室, 该专门机构挂靠局用地科, 主要监管内容有, 土地开发程度、土地闲置状况、容积率调整、土地用途改变等。

5. 明确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的具体交易程序和提交的材料

广东省土地市场交易根据交易对象不同采用两种不同的交易形式, 分土地使用权交易鉴证和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具体以佛山市土地使用权转让为例: (1) 土地交易签证。土地交易签证范围包括私人成分的公司、企业或个人的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下列土地使用权转让情形在土地交易中心办理签证手续。 (1) 母公司和全资子公司之间及其全资子公司之间的土地权属变动。 (2) 以出让方式 (不含补办出让) 取得的商业、住宅、办公用途的土地使用权人成立单项房地产公司而引起的土地权属变动。 (3) 承接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烂尾楼盘而引起的土地权属变动。 (4) 将已抵押给金融机构的土地进行处置, 该金融机构和抵押人双方同意以地抵债, 将土地使用权过户给该金融机构名下。 (5) 拟交易的土地上建有合法建筑物, 依据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规划条件, 该宗地无可利用土地的, 且有主管部门同意处置的意见。交易双方填写《土地使用权交易鉴证申请表》后, 按照镇 (街) 国土所审查、送行政服务中心收件、交易中心审查、土地交易中心主任审核后报主管局长审批、发件等程序办理。 (2) 土地公开交易。公开交易的对象包括: (1) 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公有经济成分占主导地位的公司、企业土地使用权转让 (含以土地使用权为条件进行的合营合作建房) 。 (2) 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 但必须依法经过批准, 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3) 为实现抵押权而进行的土地使用权转让。 (4) 判决、裁定需要拍卖的土地使用权转让。 (5) 拟转让的土地上建有合法建筑物, 依据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规划设计条件, 该宗地仍有可利用土地且能分割发证, 该部分可利用土地的转让。申请人如实填写《土地使用权交易申请表》后, 按照镇 (街) 国土所审查、送行政服务中心收件、交易中心审查、组织公开交易等程序办理。在成交确认后, 转让方与受让方签订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 竞得人凭成交确认书原件及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三、广东省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 广东省在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特别是在土地使用权转让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

1. 对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的监管难度较大, 隐性市场大量存在

一些现行规定中不属公开交易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在转让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一是由拍卖行等中介机构执行拍卖的土地使用权交易中, 一些不良拍卖行同有关企业、个人操控土地交易、黑箱交易等干扰土地交易的现象, 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很难取证。二是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的规定, 在符合城市规划的条件下, 需先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土地登记手续, 并完善其上盖建筑物的报建、验收等手续后方可申领房地产权证。但是, 仍有部分村 (居) 委会、股份合作社在未供地以及未完善地上建筑物手续前私下将土地及地上违章建筑在中介拍卖行拍卖, 从而要求为其完善用地手续。根据政策, 这一情况不能办理, 但是村集体所得款项已用完或分完, 不予办理而村集体也无法退钱, 由此引发了一定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三是未能纳入公开交易范围的土地使用权转让由于没有固定场所、没有固定的信息发布渠道, 买家与卖家信息不对称, 造成了土地资源不能及时充分利用, 同时考虑到缴税的问题, 为减少交易成本、规避各类交易管理费用, 许多买卖双方存在“双合同”现象。土地使用权转让主要涉及营业税、印花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 转让的有关交易成本较高, 成为隐性市场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2. 职能交叉, 管理体制不顺

以土地与房产为例:地产和房产分属国土资源部门和建设管理部门管理, 土地和房产分开办理。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 先由国土资源部门补交出让金、补办土地出让手续, 后由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房产审核手续、出具交易证明, 再由国土资源部门办理土地登记变更手续, 最后由房产部门办理房产变更手续。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 目前属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纯土地的按揭贷款抵押, 由国土资源部门办理, 而有地上建筑物或附着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 则由房产管理部门管理。本应是一个完整的土地和房屋二级市场, 由于地产与房产管理体制的原因, 而分割为多个市场。

3. 司法裁决土地使用权处置问题较多

根据《关于依法规范人民法院执行和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协助执行若干问题的通知》 (法发[2004]5号) 等司法解释, “官司地”通常由法院自行拍卖处置, 但是由于在处置时, 与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和地方法规有抵触, 主要表现在:一是法院在处置土地资产时, 有的没有考虑企业的土地权属是否合法, 未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强迫转让土地使用权或强行拍卖债务人的划拨土地。二是虽然一些地方的司法和国土部门联合出台了协商解决问题的文件, 但是只对本地法院有效, 对外地法院没有约束。以佛山市为例, 2007年以来, 市监察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和市发展和改革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我市司法裁决中土地使用权转让有关事项的通知》 (佛监发[2007]10号) 和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司法裁决涉及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处置有关意见》 (佛国土资市综[2007]18号) , 该文件对协调佛山本地法院和国土部门关系发挥了作用, 但对于不在佛山范围内的法院处置一般不按上述文件处理, 导致在处置过程中, 部分经法院裁决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时发现土地的规划用途为行政办公、道路、绿化、广场等用地, 国土部门难以按地块的规划用途确权过户。同时还存在部分通过司法裁决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使用者因不清楚地块情况投诉国土部门的情况。三是根据《广东省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管理规定》 (省政府第79号令) , 司法裁决需要拍卖的土地使用权转让, 必须进入土地交易机构公开进行。但在实际工作中, 司法部门以司法独立为由在处置土地使用权时直接委托社会上的拍卖行进行拍卖, 根据对比, 其成交价与进入土地交易机构的土地使用权在交易价格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有土地被低价贱卖、国有资产流失之嫌。

4. 部分政策文件的可操作性较差

按照广东省有关规定, 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公司、企业土地使用权转让需要进行公开交易, 但是何为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 占多大比例并没有明确标准, 造成界定起来比较困难。还有, 按照规定投资完成25%的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 但是25%如何计算、如何衡量是很难操作的问题。再如, 土地闲置满两年必须收回, 但是闲置土地如何界定也缺少明确规定。

四、培育和完善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的对策建议

第一, 进一步加强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制度建设, 出台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办法。笔者认为培育和完善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 强化制度建设是关键, 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在已有政策基础上, 补充完善在实际土地市场管理工作中缺失的内容;同时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内容。如, 明确对“何为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投资完成25%允许转让”、“政府何时行使优先购买权”等问题的界定。

第二, 建议国土资源部加强与最高法院的沟通协调, 在国家层面出台政策以利于地方开展工作。建议出台以下规定:“1、法院在判决裁定处置土地使用权时, 应先咨询国土部门意见, 确认拟转让的土地权属、功能、国家公布的土地出让最低限价或土地基准地价以及相关内容, 并在转让土地使用权前将有关咨询意见告知土地使用权竞买人, 要求其按照土地证载用途进行公开交易转让。2、国土部门收到法院送达的有关法律文书后, 应及时进行审核或者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3、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的, 必须经市 (区) 级国土部门审核同意。4、依法应当报市 (区) 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 由国土部门审核后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未经人民政府或者国土部门批准的, 国土部门不予办理转让手续。”由高法出台规定, 可以解决地方层级文件只能对本地区法院有效、对外地法院无效的问题。

第三, 进一步重视二级市场建设, 降低二级市场交易成本, 鼓励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 促进合理高效和集约节约用地。应当改变地方只重视一级市场而忽视二级市场建设的现状, 进一步重视培育和完善二级市场。调研组认为二级市场大量隐性交易的存在, 也有其交易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 主要是交易成本较高, 各类相关税费负担较重。因此, 从培育和完善二级市场的角度来说, 降低土地转让的交易成本, 将有利于促进二级市场的建设和发育。通过鼓励转让, 能够更好地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第四, 建立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交易信息查询机制, 加强对土地转让的监管。从调研情况看,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很多二级市场的交易情况是不掌握或掌握不充分的, 银行、工商管理等其他部门所掌握的情况, 国土部门并不掌握。强化二级市场监管的前提是要全面、及时掌握二级市场的情况, 这就需要我们加强信息化建设, 建立二级市场交易信息查询机制, 实现二级市场信息的多部门共享, 从而强化监管。

第五, 建立竞买人、地价评估机构、合作拍卖机构信誉考评制度。一是建立竞买人信誉评价体系, 对在土地公开交易及土地出让合同履行过程中有违规违约以及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竞买人, 一经核实, 记入档案, 予以公布, 并在此后的两年内取消其参与土地公开交易的竞买资格, 同时依法追究其责任。二是对地价评估机构及合作拍卖机构进行业务绩效考评。年度考评不合格的取消其次年参与土地公开交易地价评估或合作拍卖的资格。若合作拍卖机构有违反“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原则的行为, 立即终止合作, 同时根据有关法律及政策规定追究其相应责任。

上一篇:国旗下讲话——我运动,我快乐下一篇:在务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