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务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2024-04-07

在务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精选9篇)

篇1:在务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在务虚会议上的发言

------经济技术协作科

在协作战线上工作将近一年,通过近一年的工作,有三个方面的思考:

1、进一步研究探索把科学发展观真正体现到协作事业发展中去,重点是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贯穿于新时期协作工作的理念、思路、方法和举措之中,做到“三个结合”:

A、把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通过政府援助、支持,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把长期“输血型”援助转化为“造血型”运行,最终实行市场运作,要把政府有形的手与市场无形的手有机结合起来。

B、把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结合起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协作工作涉及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总的原则是要广交朋友,积极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包括政府帮扶资金的落实、捐衣捐物捐款、项目签约、党政代表团、经贸代表团考察、联合办学、派驻技术员技术指导等等,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必须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务求实效。

C、把“走出去”与“引进来”结合起来,不断优化我市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推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1的有序转移,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同时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内资项目,引进紧缺人才和有技能的劳动者,确保我市经济始终保持既快又好的发展势头。

2、进一步加强对协作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的研究和解决。特别是要研究协作工作如何可持续发展问题,要在开展国内合作交流资源的统筹整合问题、发展规划问题、政策法规问题、工作网络问题上有所突破。

3、进一步加强对协作理论的学习,业务知识的学习,工作能力的锻炼,做到边工作边学习,切实提高协作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

今年工作来讲:深化五项重点工作

1、继续推进山海协作工程,切实提高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能力。

2、继续参与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合作交流工作,加快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做好开展接轨交流活动的指导、协调、服务工作。

3、继续参与中西部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断优化结构和经济布局。深化实施“走出去”战略,对“走出去”发展的企业加强引导,在参与模式上,要立足本土经济,在参与导向上,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在合作内容上,要分类指导。

4、继续加大“引进来”力度,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加大力度引进经济发展需要的内资项目、科技成果和各类人才,实施在外平湖企业的回归工程,组织引导在外企业把信息反馈到家乡,把赚的钱流回到家乡,把好的产业引回家乡。

5、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努力提高对口支援工作的实际效果。

具体来说:

1、建网络——建立与镇(街道)联系网络,加强沟通,了解创业情况。

2、有计划——落实双对口项目计划、互动交流计划、领导互访计划、参与大型会展计划等。

3、重调研——加强调查研究,挖掘新情况,提出新举措。

4、建台帐——建立经济合作统计台帐、签约台帐、互动交流台帐等。

5、抓宣传报道——及时上报有关对口协作活动情况,积极完成局考核任务要求。

协作科、对口办

二〇〇五年三月三日

篇2:在务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县政协副主席

**

2019年8月2日

按照县委常委会议安排,今年5—7月份,县政协由主席带队,部分政协委员参加,先后深入18个镇,紧紧围绕农业整体品质、城乡基础设施提升,就“8+N”农业园区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和视察。

一、上半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感受

(一)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今年县上集中打造了蔡旗官沟韭黄、重兴红旗谷现代农业等8个县级特色农业示范园和昌宁华建绿色蔬菜种植园、蔡旗马铃薯种植示范点等21个镇级农业产业示范点,突出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重点,发展思路明确,建设成效显著,符合民勤实际,实现了六个方面的带动。带动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蜜瓜、蔬菜种植区域扩大,面积增加;带动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带动了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带动了农产品市场建设;带动了农副产品的销售;带动了农民的增收。

(二)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县上坚持示范引领、整体推进,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培育富民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整治村容村貌、绿化美化家园、倡导文明乡风为重点,整合项目资金和资源,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科学规划,统筹推进,突出特色,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思路好、接地气、有特色、有亮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个别产业园区恒温库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由于选址、办理土地手续、招标、资金短缺等因素影响,施工建设进度较为缓慢。园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影响园区对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科技创新转化能力不强,良种良法不配套,栽培技术创新不够,县镇瓜果技术推广人才短缺、手段落后、经费缺乏。三是瓜菜产业链延伸不够,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提高。在产品优质优价、市场竞争力培育、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名牌产品打造方面还存在差距。四是美丽乡村建设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主题特色不明显,村庄人文和文化内涵不浓,资金筹措整合难度大,部分小游园绿化树种不合适及亮化设施不齐全,村庄后院柴草杂物整理不彻底,村容村貌示范标准不高,后续管理长效机制不够健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丽示范村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面。一是细化安排,靠实责任,督促加快“8+N”特色农业产业园建设进度,按时完成恒温库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做精做优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二是依托“两站一中心”,按照各产业的技术规程,督促各产业园区技术人员驻点包户、包地块,扎实指导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工作,提升科技贡献率。三是督促做好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日常管护及市场培育工作。四是加强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扎实做好农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工作。五是加大特色产业骨干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工作,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落实新型经营主体奖励扶持政策。

(二)美丽示范村建设方面。全面对标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在有条件的镇村选点布局,以美丽乡村示范村、中心村、特色村为支点,片区式、组团式规划建设,集中打造一批主题鲜明、优势互补、功能多样的美丽乡村示范村。一是科学规划引领。坚持“多规合一”,综合考虑经济、产业、文化、风俗和群众意愿等多种因素,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注重细节打造,体现特色风貌,打造独具风格、自然生态与现代文明协调融合的美丽乡村,防止美丽乡村建设“千村一面”。二是突出特色产业培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制定乡村产业培育与发展专项计划,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有条件的示范村社开发特色住宿、农家乐、休闲观光等多种旅游项目,倾力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

篇3:在务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一、近年来我市标准化工作情况

“十二五”期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在省质监局及其他相关厅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太原市的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提质增效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标准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效进一步凸显。2010年,太原市率先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创建活动,创建周期为3年。通过3年的努力,太原市的资源重复利用率明显提高,单位GDP能耗明显下降,废物排放明显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二是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累计起草了《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车用燃料甲醇》等30项国家标准,《山西省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山西省工业企业循环经济评价导则》《太原市绿色建筑》等50余项省级地方标准,特别是我市起草制定的《太原绿色转型标准体系》在国内尚属首创,该体系充分运用标准化的优化、简化、系统化、统一化和协调原理,在公共管理、工程技术、农业、服务业等方面,对太原市绿色转型目标进行分解、量化和优化,并为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管理技术推动绿色转型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是标准化基础能力进一步提升。建立标准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标准化管理、技术、技能、营销队伍建设。联合国家、省、市多个标准化组织机构,广泛开展了面向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基层标准化管理和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各类人员1000余人次,初步建成一支既懂专业又懂标准、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兼备的标准化工作队伍。同时,市、县两级共同建立专业齐全、分类明确的标准化人才资源库。截至目前,我市标准化方面的专家人数已达100余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类标准前所未有地在经济社会的各领域得到普及应用和深度融合,成为提升经济质量效益、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面对标准化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今年3月19日,太原市政府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出台的系列文件精神基础上,编制印发了太原市《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意见紧紧围绕太原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改革创新为主线,对标准化工作的机制建设、队伍建设、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均作出了具体安排。

在创新标准化工作机制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质监、发改、科技、财政、民政等43个工作部门为成员的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完善政府总牵头、企业负主责、社会广泛参与、监管部门承担监管责任的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

在标准化改革措施落实方面,按照地方标准集中复审的要求,对我市相关单位提出或起草的现行有效的43项地方标准进行统计甄别、清理整合,分类提出“保留、修订、废止”的意见,重点解决现有推荐性标准存在的交叉、矛盾和滞后老化等突出问题,为推动我市推荐性地方标准向政府职能范围内的公益类标准过渡奠定基础。

二、下一步的工作

我市将按照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进一步深化全市的标准化工作,不断提升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和贡献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我们将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完善标准化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标准体系结构,尽快召开全市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标准化改革发展的各项要求和这次会议的精神。

二是更加注重具体实效。着力实施“标准化+”战略行动,通过探索实施“标准化+现代农业”,建立覆盖产地环境、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农业技术标准体系和服务标准体系;通过开展“标准化+公共服务”,促进公共服务普惠、均等和可持续;通过实施“标准化+先进制造”,增强“太原制造”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能力。同时,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和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组织,自主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以及探索建立团体标准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

三是不断完善组织保障。继续加强标准化管理、技术、技能、营销队伍建设,建立专业齐全、满足需求的标准化人才资源库。同时,推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标准化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特别是围绕“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合作发展、中部崛起和太原经济圈建设的良好机遇,深化区域合作,以标准“走出去”带动产品、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建立常态化的标准化工作宣传机制,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内容,完善宣传形式,提高宣传效果,扩大标准化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篇4:在务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大家好!我诚挚欢迎各位参加2008年亚欧会议终身学习论坛。我谨代表中国教育部,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亚欧会议终身学习论坛首次在中国举办,是北大和中国学术界的殊荣,我认为此时此地是举办这次论坛最好的选择。

我相信,这次大会一定能够为政策的制定及实施作出重要的贡献。首先,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亚欧两大洲的专家学者,大家都关心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议题,对一些问题持有相似的观点,都认为应该尽快将其列入学术和政策议程。尤其在当前,两地区都遭受到近期的经济衰退影响以及环境变化、食物安全等问题的困扰,当务之急是分享大家在终身教育领域的知识和见解,齐心协力找到共同的解决途径。

其次,本次会议着重强调了投资终身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学习和合作是解决全球问题的基本手段。会议由北京大学主办,继承了以往会议的精神,并进一步将终身学习纳入全球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中。

第三,亚欧是唯一两个相连的大陆,同时也是人口最多的两个洲。我们既有差异,又相互补充,这种差异和互补为教育和学习方面的合作提供了基础。这次会议就是为了实现这种互补性的战略合作。

第四,中国正在制订2020年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大纲》,作为中国教育政策的核心推动并最终实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校的发展。当前,中国政府正在研究制订政策大纲。在制订过程中,如何理解国民教育系统以及终身教育是其中的挑战之一。这次会议就是为了让大家大致了解计划的框架,并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今天我的讲话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我要谈谈讨论终身教育的紧迫性;其次,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再次,提出支持终身教育的政策框架;最后,探讨一下亚欧合作问题。

一、探讨终身教育的急迫性

首先,我将从以下三个现象开始,简单分析一下解决终身教育问题的重要性。

第一,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全球化,这使得知识在不同的国家之间流动,各国都感受到了培养高技术劳动力的责任。全球竞争力代替了基本识字能力,成为了个人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基础。然而,全球化必须同时是人本的,必须考虑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对社会福利和全球竞争的关注为建立终身学习的和谐社会提供了舞台。

第二,知识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这种根本的经济结构变化产生了对高素质劳动力的巨大需求。知识社会的特征在于对具有不同知识、技术水平的劳动力都有需求。也就是说,所有的人,包括熟练的和非熟练的劳动力都必须加入到终身学习中来,因为知识会随着时间老化。随着知识贬值和技术创新,甚至连学位也是有期限的。这些都使得继续教育成为知识社会中新的社会规范。

第三,终身教育发展是随着全纳教育而开始的。终身教育和全纳教育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前者推动个人加入到继续教育的项目中,后者将弱势群体纳入这些学习活动中。这一推拉机制推动我们进入学习型社会。实际上,终身教育正从供给驱动为主转向需求驱动为主。在这一过程中,终身教育的公共供给保证了教育中的社会公平和凝聚力。同时,全纳教育保证了被排除在正式教育系统之外的人的学习机会,如进城务工人员、下岗职工和有培训需求的弱势群体。然而,终身教育和全纳教育的结合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许多欧洲国家同样也面临新移民潮带来的严峻挑战。将全纳教育加入到终身教育政策框架之中,意味着政府应该向移民及其家庭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随着全球化、知识经济以及终身教育和全纳教育的结合,我们正进入学习型社会的新纪元。然而,这些还不足以保证终身教育的实现,对于工作的需求和更高的生活质量的追求才是推动终身教育实现的根本动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全球化,而全球化加速了科技创新,使得科技升级的周期越来越短,企业和产业的周期也缩短了。人类有史以来首次进入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这种不确定性促使专业人员以及非熟练劳动力面对不断的训练和再训练的需求。也就是说,一次性的学习模式已经过时了,取而代之的是终身学习的模式。一个人需要不断参加正式和非正式的培训,以保住自己的工作。学位和文凭已经无法保证稳定的工作和终身雇佣。所以,我们的社会正逐渐从局限在学校场所的正式教育的国民教育体系转向可发生在任何场合的正式和非正式教育相结合的新型终身教育体系。当终身教育体系替代了现在的国民教育体系时,受教育的机会应该覆盖到之前被排除在正式教育之外的群体。这种做法能使公平、社会凝聚力和自由选择重新回归我们的教育体系。

二、中国的实践和问题

现在,让我们从宏观背景分析转向对中国的政策和实践的具体讨论。我将简单回顾一下中国政府在推动终身学习过程中的成就。

1. 成就

第一,为了回应信息化社会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国政府已经推行了一系列支持终身教育的政策。这些政策体现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大纲》、1995年《教育法》以及党的十六大报告当中。

第二,终身教育的立法正在逐渐改善。终身教育立法从过去零散的规章制度和政策建议到现在变得更加系统化。例如,2005年福建省通过了《福建省终身教育条例》。另外,2007年《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也着重指出了终身教育立法的重要性。

第三,中国政府对终身教育发展提供财政支持。近年来,政府增加了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对进城务工人员继续教育等领域的投入,为支持终身教育铺平了道路。

第四,围绕着终身教育理论和政策分析的终身教育制度构建正在进行中。例如,2007年,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建立了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是一个全国性的学术联合会,主要功能是推动终身学习的研究和实施。

2. 亚欧经验

在讨论中国教育问题之前,我想先比较一下亚欧的经验。我认为可以总结如下。

首先,亚欧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亚洲许多社会经济衡量方法,如人均GDP,中学和高等教育入学率等与欧洲存在差别。

其次,亚洲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地区,庞大的人口使得地区经济发展非常有活力。同时,亚洲各国之间也存在巨大的差别,社会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日本和韩国是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而中国则是社会主义国家。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两地的文化、宗教和历史差异。大部分亚洲国家都经历过被殖民的历史,而欧洲国家则没有。另外,欧洲国家的宗教信仰比较相似,对耶稣的信仰使欧洲的宗教信仰成为一体;而亚洲的佛教、印度教、孔教、道教以及其他宗教信仰之间就没有共同基础。多样化需要更高程度的交流。

3. 中国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中国教育仍旧面临一些问题。中国是一个仍处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政府给教育的预算却很有限。通过30年的努力,中国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现在的挑战是巩固全民教育的成果,推动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教育的发展。在高等教育阶段,主要的问题是提高教育质量,鼓励创新。党的十七大将职业教育和培训作为国民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从那时起,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职业教育制度建设以及对职业教育学生提供财政支持。

由于中国刚刚普及基础教育,进入大众高等教育阶段,有些人建议未来的首要任务是加强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而不是转而着重于终身教育。也就是说,中国很需要一部《终身教育法》来指导终身教育政策的实施和评价,以及解决这一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所以,中国学者和决策者十分希望能够向亚欧同行们学习。

三、支持终身学习的框架

1. 五项政策选择

为了提供支持终身学习的框架,中国能够做些什么?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看法。我认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应该考虑以下几个选择。

第一,加强公众对终身学习的认识。发动社会公众加入到推动终身教育发展中来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之前所说,政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政府要成为社会改革的领导力量,就应该通过将教育摆到优先位置以体现对终身教育的重视,就应该将人力资源作为21世纪国家发展的关键资源,就应该抓住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另外,政府应该具有进行终身教育创新的意愿。最后,政府应该促成所有利益相关者达成共识,支持建立一个教育机会均等的学习型社会。

第二,制定教育总体规划。这个规划应该将各级教育统筹协调成为一体,将终身教育的观念融合到现有的学校体系中去。这种整合应该是一种无缝的接合,而不是形成一个平行的系统,使得终身教育系统成为正规学校系统的竞争者。这正是我所讲的将终身教育与全纳教育相融合,通过终身教育来重新改组现存的教育资源,使其覆盖教育系统的边缘。

第三,未来的政策还应该解决终身教育的法律支持问题。我们不仅要关注终身教育立法,还应该关注贯彻执行法律。和谐社会是关注教育公平的社会,其基础是学习型的社会。实际上,终身教育和全纳教育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支柱,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所以,法律的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法律能够为终身教育的创造和政策制定建立起推拉机制,包括建立正式和非正式教育的强制标准、资格认证标准以及教育效果评估标准。最重要的是,法律必须注重对终身教育的财政支持,包括财政来源、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以及资源分配机制。最后,法律只有坚决贯彻执行才能够树立权威。为保障所有人接受终身教育的机会,我们应该建立更多相应的执法机制。

第四,另外一个支持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因素是财政。虽然动员各种社会资源投资教育非常重要,但现阶段还是应该主要由政府来提供教育机会。利益相关者也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分担政府的负担,如税收、捐赠等。财政和税收政策尤其应起到刺激社会投资终身教育的作用。美国的教育所得税减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减免个人投资和捐赠于教育的税费,政府鼓励市民积极加入到分担终身教育费用的行列中。成本分担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在于它有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就业能力和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健康和生活水平的改进。

然而,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投资于终身教育?根据我的观察来看,通过税收政策,可以促使社会消费向提高生产力从而增加终身教育资源可得性的方向发展。例如,社会上有很多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如奢侈品消费和过度消费,这些浪费掉的社会资源都应该被用于投资教育部门。

另外一个可能性就是开发闲置的社会资源,如将全国各地的孔庙作为终身学习或者社区活动的场所,这样,许多处于社会边缘的群体就能够相互交流并加入到文化或者职业训练中来。

第五,我想谈一谈终身教育中的激励机制和社会认同问题。终身教育可以作为学位教育和证书教育,以及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的过渡。它可发挥“高速路交汇点”的功用。一方面,通过学分转换鼓励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机构之间的流动,终身教育可以打开通向各种教育系统的道路。例如,职高的毕业生能够进入四年制的大学,普通大学毕业生能够进入社区学院接受职业培训。另一方面,在一个更加开放和流动性更强的社会,通过对地位较低但是有更多的发展潜力和流动性工作的认证,终身教育能够使得僵化的职业地位变得更加灵活。也就是说,在未来,一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应该由他们所得到的学位或者他们毕业的学校来决定,而应该与一个人的终身学习活动联系起来。通过在终身教育活动中引入激励措施和社会认证机制,我们可以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设想。

2. 指导方针和政策制定

所有上述五项政策建议——政治意愿和共识的建立、教育的总体规划、立法和贯彻执行、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财政支持、引入激励和认证机制,都强调了终身教育政策制定的两个基本原则。

首先,终身教育的支持框架应当是符合本国国情的。我要强调,在借鉴其他地区经验政策的时候,必须认识到地区差异,这是非常重要的。以亚欧的政策为例,正如之前提到的,亚洲是个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的大陆,亚洲各国之间无论是在经济发展、宗教信仰还是地理环境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别。欧洲的国家很大程度上是同质的。这使得我们不可能建立两个完全相同的终身教育体系。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对学习怎样进行政策制定非常重要。

其次,由于政策必须适应当地实际条件,我们不能生搬硬套他国经验。考虑到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别,政策嫁接是更好的选择。嫁接是在彻底了解双方国家的国情之后有选择性地采用最好的策略。由于亚欧很多国家都已经发展了自己的终身教育政策,相互借鉴是可能的。

四、亚欧合作

在讲话的最后,我要回到这次会议的主题,那就是亚欧的合作。据我看,两个地区的合作还存在着很大的空间。

在国家和地区的层面上,需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和人员交换。而且,如果合作建立在具体项目基础上,就更容易开展。对于政策选择,共同的活动可以在已建立的项目平台上进行,如欧洲的伊拉斯谟计划和苏格拉底计划。我们同样可以开展新的合作提议。

我也相信定期的会议,如亚欧会议终身教育论坛,为有效的交流和合作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毫无疑问,大家都能够从国际和本国的视角,对现存的理论、政策和实践进行回顾和交流,并从中获益。最后,我希望这次会议能够圆满实现目标,成为将来跨区域合作发展的新起点!

谢谢大家!

篇5:在务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县食品药品监管局(2011年11月9日)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就2011年全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情况和2012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计划作个简要汇报。

一、2011年全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简要回顾

2011年,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三县建设”发展的战略要求,立足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新形势和临武实际,紧紧围绕“抓改革、强基础;抓监管、保稳定;抓服务、促发展”的工作主线,切实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融入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中,圆满和超额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保障了全县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一)强化监管,狠抓各项专项工作落实。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党90周年,更是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安全用药月启动第一年。根据临武县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临武县加快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方案》精神,我县组织成立以贺遵庆县长为组长、唐国林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领导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开展“五个到位”工作(即责任落实到位、机构人员到位、宣传培训到位、工作经费到位、督促检查到位),逐步逐项的将我 1 县一体化建设工作抓好落实,真正意义上将食品药品监管的触角延伸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目前,基本实现了各个乡镇监管站“七有”的工作目标,即:有固定办公场地、有机构牌子、有联系举报电话、有工作制度和职责分工、有工作记录、有相关档案、有经费投入。9月1日,举行了全国安全用药月临武启动仪式,活动以“谨防网络欺诈销售假药”为主题,口号是:安全用药,健康生活。活动分为“举行全国安全用药月启动仪式、开展安全用药咨询活动、组织开展网络或者电视访谈、开展户外广告宣传、在电视台播放公益广告、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等6个方面内容。通过一系列活动地开展,进一步提高公众的安全用药意识,在全社会倡导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树立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贴近公众、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增强人民群众安全用药水平,真正让“安全用药,健康生活”的理念成为共识,深入人心。另外,进一步完善ADR/MDR上报工作,并制订下发了《临武县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管理制度(试行)》,详细规定了对ADR/MDR监测和报告具体的工作程序、时限和内容,对全县医院、药店和村卫生室等监测站(点)作了不同的职责分工,不断强化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以下简称ADR/MDR)监测和报告工作,有效防控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

(二)尽职履责,牢筑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防线。饮食用药安全问题是当下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也是人命关天的重大民生问题。我局高度重视、密切部署,多措 2 并举。医药方面: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械和无证经营等不法行为为工作重点,坚持不懈地整顿和规范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秩序,坚持不懈地开展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专项斗争,始终保持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通过开展打击高风险医疗器械、非药品冒充药品、保健食品添加药物、利用互联网和寄递等渠道销售假劣药品、利用“挂靠走票”形式经营药品、价格倒挂药械等专项行动,实施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控和规范整治。截止10月份,我局共出动检查人员798人次,检查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326家,监管覆盖率95%;受理案件37件,其中一般程序29件,简易程序8件,结案37件,责令限期整改46件,查处劣药17批次。餐饮方面:以“五小”行业规范整治为契机,狠抓小餐饮监管,特别是夜宵和冷饮店的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目前,我县400 家餐饮单位均已初步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加强了餐饮服务许可、健康档案管理等执法工作。进一步强化全县餐饮经营单位的日常监管,先后查处了阳光美食城无证开展餐饮服务等案件3起,对餐饮经营单位监管覆盖率达到80%。成立了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大队,联合工商、卫生、农业、质监等部门开展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整治,对全县的餐饮单位使用的食用油进行了联合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319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44台次,共检查餐饮服务单位316家、学校、机关食堂61家、收缴并销毁过期变质食品70.18公斤。通过开展整治工作,有效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确保了全县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二、2012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计划

(一)总体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三县”建设战略部署,以深化县级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为契机,以巩固、规范、创新、提升为主线,深入实施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净化我县医药餐饮市场环境,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二)具体工作思路

1.深化食品药品城乡一体化建设。针对食品药品一体化建设的新要求,转变业务知识结构,强化业务技能培训,尤其是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研究,准确理解和掌握监管新职能,夯实一体化建设工作基础,使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更上新台阶。

2.做好履行职能的准备工作。继续组织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监管对象的底数和监管状况,查找存在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制定监管措施。加强监管人员职能知识的培训教育,为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打好基础。

3.加强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切实做好各项重大活动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确保广大市民饮食用药安全,保障全县中心工作顺利进行。

4.进一步强化乡镇监管队伍培训,提高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城乡监管一体化建设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聘任的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员、专干及信息员都是由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及村干部担任,接触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时间不长,业务能力 4 水平还需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2012年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业务培训,结合临武实际,制定好培训计划,组织好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工作,使得监管队伍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5.强化措施,加大宣传。进一步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力度,特别是做好《食品安全法》的普及工作和“十二.五”规划中每年9月开展的“药品安全月”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6.深入推进,强化医药市场环境监管。继续深入推进药品市场专项整治,强化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深化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积极推进规范药房创建,突出抓好市场巡查、药品抽检,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不断提高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篇6:在务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强化帮扶措施

做大优势产业

促进我区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2014年,我委紧紧围绕上级下达工作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促进我区工业经济平稳增长。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完成51亿元,占年目标102%,比上年增长21.4%;主营业务收入210亿元,占年目标100%,比上年增长23.8%;实现利税22亿元,占年目标105%,比上年增长13.4%。工业经济呈现指标增速减缓、运行调度困难、难以全面完成目标任务等特点。其原因:一是受华能电厂生产下降因素影响;二是工业发展后劲不足,难以扭转被动局面。老企业产能饱和,部分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新投产企业少,缺乏新的增长点;三是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市场需求不旺、价格低迷,生产难以为继,大部分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根据当前工业经济发展实际,我区明年工业经济工作要立足强化企业帮扶、加快项目建设、完善园区设施、优化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努力,制定工作目标应以保持2014年水平较为切合实际,以调整我区工业产业结构,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全面完成2015年工作目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继续加大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帮扶力度

通过强化帮扶,促成德同电子新建平板电脑生产、高精科技新上环保涂料高纯丙烯酸、鹭州春酒业白酒生产、量科照明科、金中金科技照明产品生产等项目建成投产;锐迈管道整体搬迁至新工业园和瓯林树脂异地迁建至富滩工业园项目顺利实施,尽早实现投产,迅速形成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夯实园区平台,增强项目承载力

要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建设,做优园区承载平台。不断完善园区道路、供电、给排水、污水处理等生产配套设施;完善园区公交、公租房、商贸金融等服务设施,增强园区凝聚力和项目承载力。一是要加强与市电力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尽快启动建设梅林变电站,并规划建设新工业园区3.5万千伏专用变电站,改变新工业园区经常停电现状,以保证新工业园区工业用电需求。二是目前新工业园虽然有公交车通行,但车次太少,行程太短,交通极端不便。建议积极争取在新工业园内设置正常的公共汽车运营班线,拉长运行线路,增加运行车次,以改善企业招工环境,方便企业员工通行。三是加快富滩工业园路网改造建设速度,尽快改变目前看起来凌乱不堪、档次低劣的形象;四是争取市里加大我区工业园(特别是新工业园)非工业配套用地比例,最好能达到30%的比例,真正实现“产城融合”。五是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抓好工业园闲置土地的清理工作,进一步规范项目入园管理;并加大向上级争取省级预留工业用地土地指标的力度,有效化解企业用地困难的难题。

三、调整产业结构,做大优势产业

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范围,这给我区工业的平稳发展带来了非常被动的局面。现有尚在生产的企业随着形势的发展,也存在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还有企业要退出规上企业统计范围,产业调整已不可避免。因此,建议今后在招商时,不再引进有色金属生产项目,形成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有序退出机制,以摆脱我区工业长期依赖有色金属行业的被动局面,并在富滩工业园集中发展精细化工产业,打造吉安市重要的医药化工产业集聚区,推动我区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四、强化工业运行监测,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要科学抓好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对照全年工业发展目标,科学合理地将各项工业经济指标分解至各园区和企业,层层落实责任。指导企业进行网上直报,提高企业一套表联网数据质量。坚持月度分析制,加强对经济运行中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分析,及时提出应对措施,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认真做好工业用电监测。加强与供电公司沟通联系、信息共享,通力合作,突出抓好工业用电调度分析,全面客观反映工业运行趋势。狠抓企业入规工作。着力做好规下企业培育工作,并协助企业做好入规申报工作,并做好向上级统计部门的沟通汇报工作,及时纳入规上企业统计范畴,力争全年新增10户以上规上企业。通过培植新的增长点,实现我区工业经济健康平稳增长。

篇7:在务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和县人民政府(2007年12月5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今年以来的工作和明年工作的初步安排作一发言:

一、关于今年以来的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推进跨越式发展这一主题,强化举措,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亿元,同比增长1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1亿元,同比增长28.5%;财政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29.6%;固定资产投资35.5亿元,同比增长4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亿元,增长16%;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增长55.3%。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可望全面完成。

一是招商引资取得了新成绩。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引资是第一重点,环境是第一要素。在招商引资上,坚持做到“三个创优”,即创优政策,按照“好于江浙、对接周边”的原则,调整好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对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高税收的重大项目实行优惠政策跟着项目走;创优机制,就是建立健全了招商引资的信息共享、审核评估、接待洽谈、协调服务和跟踪督查五大机制;创优方法,就是进一步完善了招商引资“三个转变”做法,推行三分之一工作法。此外,我们还着力优化“两 个环境”。一方面不断加强硬环境建设,加大园区建设投入,提高项目承载能力;另一方面高度重视软环境建设。今年先后荣获首届“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县”、第二届“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和“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称号。1-10月,全县共引进内资项目150个,到位内资28.1亿元、外资541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0.3%和4.7倍,分别占市下达任务的143.5%和2.2倍。

二是项目工作有了新突破。园区是生命,项目是灵魂。2007年,我县共安排50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16.6亿元,截至10月份累计完成投资16.8亿元,占投资计划的101.2%。骨干企业快速发展,今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4家。在项目推进上,一期总投资9.8亿元建设两条日产4500吨水泥的盘景水泥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星诺化工建设加快;AVK塑料阀门二期工程已经完成厂房建设;雍镇磁铁矿项目全面开工;香泉湖开发进度加快,建宇、泰华集团分别累计完成投资4.8亿元和1.4亿元,泰华温泉度假村对外营业状况良好;碧桂园总投资近50亿元的如山湖国家小球训练基地项目全面开工;楚江造船、三联泵业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全面建设。此外,湖南经仕集团锌锭项目、柒号食品以及张家湾、大黄洲船舶制造项目都有望签约。预计到2009年,我县将拥有6个以上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实现税收3亿元左右。

三是工业发展实现了新跨越。出台了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5521”计划。1-11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9.18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4.8%、29.6%、60.5%;1-9月份,工业占二产比重达到68.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2%,分别比去年提高2个和8.3个百分点,经济发展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 导型转变,有了实质性的发展。“一区两园”建设不断加快,开展了两区建设“百日会战”,征地近8000亩。乌江、沈巷工业园区累计投入1.5亿元,入园项目50个。五大工业经济板块加快形成。

四是农村经济取得了新发展。全县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进展顺利。以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村庄整治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第一批14个市级新农村示范点和28个县级示范点全部通过验收,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第二批示范点建设扎实开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香泉湖禽业、象牙米业、金城米业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长良好。6月底,由香泉湖禽业公司代表安徽在上海设立的安徽名特优农副产品专营店隆重开业。与中央电视台联手,成功举办了第三届蔬菜博览会,使和县的外在形象和美誉度大大提高,推动了蔬菜产业的发展。全面启动农村综合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加快建立。

五是社会和谐取得了新进步。始终坚持把促进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追求。今年全面实施了15项民生工程,惠及全县65万人,投入民生工程资金达8448万元,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行,农户参合率94.7%(在全省同批16个县市和全市县区中均居第一位);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一条街”正式开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目标提前完成;对农村低保对象、城镇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等四类人员的救助范围,由省政府提出的“逐步提高”变为“全部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医疗救助、重大传染病救治、五保户供养、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教育“两 免一补”等全面启动实施;“村村通”工程完成251公里,居全市前列;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顺利实施。特别是今年针对猪肉市场价格上涨问题,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在促进生猪生产、保证市场供应、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从八月份起给城镇低保对象每人每月发放肉贴20元,将敬老院人员生活费从每人每年1800元调至2100元、散居五保户生活费从每人每年500元调至1200元,尽力保障弱势群体的正常生活。另外,和城公交车顺利开通,体育、文化、广播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秩序总体保持稳定,社会环境进一步和谐。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经济结构还不够优,工业发展速度还不够快,人均水平还比较低,一些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与周边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还比较大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关于今后一段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对和县来说,未来一段时间,发展永远是第一位的,跨越式发展永远是第一位的,快发展、大发展永远是第一位的,在好的基础上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

一是发展目标,就是争当十快县,争做十强县。财政收入2009年达到人均1000元。二是发展定位,就是融入长三角,打造四基地(长三角地区休闲旅游度假基地、苏浙沪产业配套转移基地、长江中下游有机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和皖江第一大港口物流储运基地)。三是发展战略,就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特色化四化互动战略;两区、两桥、乌江、沈巷、香石五大板块联动战略;每年抓住一个重点,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区域突破战略和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的外向带动战 略。四是发展举措,就是“强工、壮农、扩城、兴旅”。强工上,着力实施“5521”计划,即依托五大板块,做强五大产业,每年拿出300万资金,重点培育20个骨干企业,通过3-5年努力,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100亿元;壮农上,实现蔬菜、粮食、油料、禽业、养殖五“农”齐舞;扩城上,重点做好新区开发、老城改造和城市活水工程三篇文章;兴旅上,重点实施“2478”计划,即2条旅游观光线路,4大旅游主题,7大旅游景区,8大旅游主导产品,成为名副其实的长三角休闲旅游度假基地。

三、关于明年工作的初步安排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认真做好明年的各项工作十分重要。根据今后一段时期我县的奋斗目标,2008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初步确定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8亿元,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4.2亿元,增长3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39.2%;固定资产投资51.6亿元,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亿元,增长13.5%;进出口总额1.3亿美元,增长30%。

按照上述目标,2008年我县重点工作初步安排是“开展三大活动,推进两大建设”。

第一,全面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重点是加大四个力度。一是加大项目清理力度。认真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回头看工作,对“一区两园”已落户的项目实行“五看五查”,一看协议执行情况,查一下项目真假,假的坚决清除掉;二看土地利用闲置情况,查投资强度,对土地闲置过多的坚决收回闲置土地;三看税收上缴情况,实行税收上缴与优惠政策的执行相挂钩;四看 各部门对项目服务情况,查环境建设;五看项目落户的类型,查一下园区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是否准确。通过开展“五看五查”,清理一批“不伦不类项目、不三不四项目和不真不假项目”,让更好的土地、更好的资源留给真项目、实项目、大项目和好项目。二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工业项目方面,重点加快盘景水泥、天邦科技、星诺化工、AVK阀门二期、三联泵业新厂、楚江造船、和成矿业等一批项目建设,确保明年下半年大部分项目建成投产达效;农业项目方面,重点推进柒号食品、香泉湖禽业、苏州南环桥项目和历阳镇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力争明年上半年全部开工建设;旅游项目方面,重点加快如山湖国家小球训练基地、香泉湖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如山湖项目做到酒店、公寓、国家小球训练馆“三箭齐发”,同时开工、同时建设,力争五星级酒店年底主体工程结束;交通项目方面,加快打通北部山区旅游快速通道,进一步加快“村村通”工程建设,方便农民群众出行。同时积极配合做好马鞍山大桥及接线工程、巢宁路改线工程建设,妥善做好地方服务。三是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切实转变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工作思路,做到“三引三不引”,首先是引进符合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的项目,其它类型的项目园区不引进,乌江园区定位就是冶炼加铸造,县经济开发区定位就是机械制造类项目,沈巷园区定位就是汽车零部件及部分高新技术项目,尽快形成特色园区;其次是引进投资强度高、税收贡献大的项目,对占用大量资源、税收少、效益低的项目原则上不引进,紧紧盯住和盛轧辊、风力发电和湖南经仕集团锌锭项目,力争项目落户。加强与广东东莞光大集团联系,争取开发半月湖。第三是围绕打造产业集群引进上 下游项目,不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原则上不引进。四是加大项目管理力度。首先是进一步加强对引进项目的审核,加大项目合同文本管理,从明年开始,所有项目签约的合同文本统一格式,统一管理,县法制办加强把关,并且优惠政策跟着税收走。其次是加强项目调度,继续实行项目建设指挥部制度,做到一个重大项目一个指挥部,由一名县负责人任指挥长,全面负责项目的前期工作、开工建设直至投产达效。

第二,全面开展“城市建设年”活动。重点做好六项工作:一是和城地区的控违、拆违工作。进一步加大对违法建设的打击力度。二是加快建设新城区。重点加快新一中、行政中心、体育中心、医院、商业一条街、四星级宾馆以及城建档案管等七大支点的开发建设以及新区主干道路建设。三是积极改造老城区。启动仿古一条街建设,首期改造陋室公园、镇淮楼和文昌塔;加快小转盘水上公园和老自来水厂拆迁改造;打通龙潭南路延伸段;改建南门车站;积极筹建城区天然气供气管网,维修部分小街小巷,改善老城区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四是全面启动城市活水工程。开工建设滨河大道得胜河至新桃花桥段,年底前建成滨河景观;加快和城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建设新区两塘和打通老环城河;加快城市给排水等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此外,积极谋划和城一环路建设以及和城主入口道路的美化亮化工作。五是大力整治集镇环境。香泉镇结合创建全省最佳旅游乡镇,积极打造温泉度假、昭明文化、生态山湖、鸭乡风情四张创建品牌,努力成为全县环境最美、文化最深的镇;沈巷、乌江、西埠三镇是进入我县的大门,按照形象大镇的要求,积极创建文明集镇,做到干净、整洁,道路畅通、美观,并且各 建一条宣传大道;石杨镇加强境内施工车辆的管理,整治好境内环境,搞好集镇规划调整,结合如山湖旅游开发,积极创建旅游名镇。其它各镇按照要求加强整治。六是认真搞好村庄规划。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拿出我县村庄建设的规划方案,做到合理布局村庄发展用地,理顺村内道路交通,改造村庄生活环境,营造特色村庄景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建立新的管理体制。

第三,全面开展“环境优化年”活动。大力优化四个环境:一是优化政务环境。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服务上,打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服务方式,强化公务人员服务意识。全体机关干部都将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争当“学习型”干部;努力建设“效能型”机关,争当“服务型”干部。加快和完善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办事效能。进一步深化服务方式改革,完善和规范代办、代理制度。加快组建县招投标中心等各类投资服务中心建设,规范运作程序和运行机制。继续搞好政风评议活动,扩大评议范围,加大评议力度,使政风评议活动真正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的作用。二是优化法制环境。县委政法委牵头,公安、司法等部门参加,重点打击项目建设中的强买强卖、扰乱施工秩序的不法行为。同时,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维护企业、外来投资者和个体私营业主合法权益的关系,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时限制度,对危害企业及法人代表权益尤其是涉及外来投资者的案件要及时立案、及时审理、及时执行,切实加强对重点企业和税收大户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的重 点保护。三是优化人文环境。把和城及各镇的文明创建工作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常抓不懈。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环境意识,进一步完善城区功能,提高城区品位,对在我县工作、生活的外来投资者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以增进外商对我县的认同感,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此外,积极引导全县人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倡导崇尚创造、追求创新精神,努力营造一个全民支持创业、追求创业的社会氛围。四是优化生态环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路子,更加重视、更加自觉地做好环保工作,切实履行好环保第一审批权。持之以恒地开展好矿山整治和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开发利用保护好县内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全面推进省精细化工基地建设。安徽省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是我县不可多得的一块金子招牌,来之不易,必须加快建设,尽快建成。明年化工基地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征地3平方公里,拉开基地道路等基础设施框架,引进3-5个化工产业项目。主要工作有,一是与华星公司合作成立资本金为1亿元的化工基地开发公司(县城投公司投入5000万元,华星公司高管层投入5000万元),作为开发建设主体,加快建设。二是迅速启动首期约4平方公里(包括华星建成区1200亩)征地拆迁工作,年前完成首期征地范围内的土地、房屋测量和控违、拆违工作,年内启动回迁安置房建设,明年上半年征地拆迁基本结束。三是尽快完成基地启动区详规编制工作,明年3月份前完成评审。四是加大跑省、跑部力度,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在这里请求市里支持,尽快完成乌江镇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调整。五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到边建设,边招商。总之,明年化工基地建设将是我县的中心工作,我们将努力做到不分心、不动摇、不议论、不彷徨,加快推进。

篇8:在务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一、把握市情,立足发展,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

晋城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标准化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始终把标准化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来抓。2006年,在全省就率先出台了《关于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意见》。今年以来,又成立了晋城市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提高认识、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突出重点,紧盯前沿,保护传统”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服务晋城市经济社会廉洁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统筹发展。

二、精心组织,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标准化战略

(一)强化标准制定,引领行业发展。

一是紧贴优势产业,国家标准制定抢占全国制高点。2008年,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层气工作组落户我市。先后制定了《车用压缩煤层气》《民用压缩煤层气(煤矿瓦斯)》《煤层气(煤矿瓦斯)利用导则》《煤层气(煤矿瓦斯)术语》等4项国家标准,推动我市煤层气产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参与制定《水及燃气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等国家标准,成为行业的质量标杆。二是紧贴特色产业,行业标准制定掌握行业话语权。积极参与制定《大麻纱》《大麻本色布》《丝麻交织物》等8项行业标准,极大地提升了我市丝麻产业在全国乃至国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三是紧贴主导产业,地方标准制定推动转型发展。制定了《煤机合成汽油》《矿用自动抑爆装置》《装配式钢结构集成部品主板》等山西省地方标准19项,有力地推动了晋城经济的发展。

(二)狠抓示范推广,助推产业转型。

一是探索“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围绕煤层气利用、焦炉高炉煤气利用、煤转化、煤化工尾气利用、煤矸石利用、生态农业六大循环产业链,建立了循环经济标准体系。通过创建,重点示范企业标准宣贯率达到了9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二是发挥农业标准化示范效应,提高农业产业化管理水平。通过示范推广,打造了阳城蚕桑、高平生猪、泽州山楂、陵川党参、沁水虹鳟鱼等一批知名品牌,为农民增收产生了重大推动力。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了50.2亿元,可比价同比增长5.7%,示范区农民人均增收600元,增加就业岗位5000个。三是积极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先后在煤层气储运、旅游、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等领域积极推动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极大地提升了服务业的服务质量水平,服务满意度增加1.5%。

(三)立足地方特色,实施提升行动。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特色传统产业传承保护,发挥标准化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传统产业经营方式向规范化、标准化转变,向连锁化、品牌化发展。

三、探索规律,完善机制,全力引深标准化战略

几年来,在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的进程中,我们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成果,也获得了一笔宝贵的“无形”财富。我们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政策带动是抓好标准化工作的前提。

市政府成立了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节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系列性政策性文件,从政策扶持,经费保障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政府推动是抓好标准化工作的保证。

市、县各级政府每年将标准化工作列入工作目标考核,确保标准化工作有序推进。省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省质监局精心指导,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确保了我们的工作取得实效。

(三)企业主动是抓好标准化工作的基础。

企业是市场主体,也是实施标准化战略重要载体。近年来,我们积极引导和培育我市优势企业和产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定,逐步实现由“晋城制造”向“晋城标准”的深刻转变。

(四)部门联动是抓好标准化工作的动力。

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明确了各部门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保证工作落实。近年来,协调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卓有成效的把由质监部门一家抓标准的“独角戏”变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的“集体舞”,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篇9:在务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谈问题、谈思考、谈建议,是本次会议的特点和亮点。22日的会上,26位总局机关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按照中央部署和总局要求,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总结成绩,直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思考、建议,并对2015年工作提出规划。蒋建国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点评。23日的会上,总局领导阎晓宏、孙寿山、吴尚之、宋明昌结合各自分管工作,就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新闻出版改革、发展、管理、服务工作,畅谈思考和体会,提出明确要求。

蒋建国在总结讲话中说,这次务虚会内容丰富、质量很高,既务虚又务实,集中体现了大家从做到思、从言到行的成果,理清了下一步工作的思路,对我们做好明年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在总结今年工作时,蒋建国指出,一年来,我们自觉把新闻出版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思考和谋划,科学把握定位、充分发挥优势,找准结合点、明确着力点,不断提升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形成了工作新常态,呈现出系列新特点,集中体现为几个“转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从组织要求向个人自觉转变,加强意识形态管理从单兵作战向构建体系转变,新闻出版改革从重点突破向全面推进转变,产业事业发展从传统形态向融合发展转变,公共服务从部门工作向国家战略转变,走出去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出击转变,管党治党从一般号召向见诸行动转变,并取得了新的显著成绩。

上一篇:我省公路建设节约用地情况调研报告下一篇:财审委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