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公务员制度

2024-05-03

中西方公务员制度(通用6篇)

篇1:中西方公务员制度

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比较

西方公务员制度又称西方文官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由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有关国家公务人员考试、任用、考核、奖惩、培训、工资、待遇、晋升、调动、离职、退休、职位分类、管理机构和体制等具体内容的总称。它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国家一般都通过制定法律确保文官制度的建立和运行。通常有3种形式:一:在文官总法规下,制定各种补充法规、条例和实施细则,如瑞士、法国、联邦德国、日本等。二:无文官总法规,直接制定一些单行法规、条例和规定,如英国。三:有文官总法规,但随着情况的变化,内容经过多次修改补充,各项单行法规实际上已与总法规并行,如美国。

文官一般区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是随着政府更迭而进退,以自己所属政党在竞选中的胜败为转移的行政首脑。文官的录用办法主要是采取考任制,还有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等。文官的权利和义务,一般均通过有关的法律、法规加以确定。权利主要有:身份保障权和工资、退休金、抚恤金的领取权等。义务主要有:一:执行任务;二:服从命令;三:严守秘密;四:对国家忠实;五:遵守法令;六:文官中立。

文官考核以实绩为依据,实绩以完成工作数量和质量的实效来考察。各国文官考核内容和方法各有差异,但重实绩,重考评,设有专门机构统一负责则是一致的。在法律上有原则规定,还订有细则,对诸如工作数量、质量、适应能力、知识、性格、判断力、责任心、创造力、可靠程度、监督能力、积极性、道德等内容进行全面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公务人员的职务升降或奖惩。职务晋升一般有 4种方式:年资晋升制、功绩晋升制、越级晋升制、考试晋升制。

西方文官制度的弊端主要表现为:①政府行政效率较私营企业低;②机械式工作方式和通常论资排辈的晋升方式往往压抑人才;③文官弄权,不负责任,往往使政务官左右为难;④有权势的文官集团在社会上形成了受到特别保护的利益集团。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他说没有制度人类社会就不能有序运行。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社会制度是各种制度的综合,建立符合国情的社会制度,国家才能昌盛,民族才能繁荣。搞好公务员制度建设有利于政府廉政建设。为了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政府拟定了《公务员暂行条例》,出台了10个配套法规,10个实施细则,初步形成一个配套的法律体系。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有18章88条,规定了10种制度:职位分类制度、录用制度、考核制度、任免制度、职务升降制度、奖惩制度、培训制度、交流制度、回避制度、申述控告制度。从总的来说政府应该推动研究改革以人为本关心公务员成长,制定措施吸引优秀人才, 精简机构和人员、分散下放权力强调制度的灵活性,加强能力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完善竞争机制改革分类制度改革业绩评估制度和考核制度建立灵活的工资制度提升道德标准。

中西方公务员制度的不同有以下几点:

一:在公务员范围划分方面西方各国和我国是不同的,在西方各国,凡是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机关各个团体中从事公务者都是公务员。也就是说,西方国家公务员的划分范围是比较宽的。我国的公务员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出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所以说在我国对公务员范围的划分是比较严格的。

二:从权利与义务上看,我国和西方公务员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显著区别。共同点体现在都规定公务员要依法行事,忠于职守,为大众服务,遵守纪律,不得经商,不得参加与本部门有关的营利活动,不得兼职等等。而差异是西方各国强调地方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一般仅限于服务的地区范围,而在我国,所有的公务员所享受的权利与义务都是相同的。其次,西方各国强调公务员“政治中立”,不介于政党活动,目的是为了在多党竞争的正传经中,避免“政党分赃制”造成的动荡不安,但是实际上完全做到“政治中立”是不可能的;在我国则是

要求全体公务员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并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政治制度的公务员制度,由于国情不同,文化传统各异,因而必然各具特色。

三:在公务员的录用考核方面,西方各国与我国也有所不同。西方各国对公务员的选用,十一公务员是否有职务上所需要的中是能力为标准的,而为此所采取的方法既是客观公正的竞争考试,保证一高公务员的素质,克服政府官员任用中的不正之风。西方各国对公务员的考核侧重于功绩的原则。这是任用标准的重要原则。要求按照工作成绩决定晋升,具有客观的评测标准;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原则是:客观公正原则、民主公开原则、依法考核原则。与西方一样,我国公务员考核也是晋升的依据但在考核上也有一定区别,西方各国对公务员的考核主要是考勤与考绩,以考绩为重点,而我国要求德才兼备。西方以领导考核为主,考核结果不公布;而我国是采取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考核方法,结果通知本人;西方的考核机构是人事部门,我国是自己部门;年考核次数不同,西方是考核两次,我国是考核一次,我国的考核要相对复杂一些。

四:从公务员与政府的关系来看,我国与西方各国有重大区别。西方各国公务员与政府的关系是雇佣关系;我国公务员是人民的勤务员,是国家的主人,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工作人员,他们和政府的关系是共同履行行政的连带关系。

五:在公务员培训方面,我国与西方各国有所不同。西方各国重视对公务员知识的更新功能,因此以各种新手对公务员进行培训,来保证公务员素质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现有行政管理水平。西方各国重视公务员的人格培训、专业化原则强调针对性、灵活性的原则;在我国,国家行政学院、地方行政学院以及其他培训机构按有关规定称当家国务院的培训任务。

公务员制度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上层建筑取决并服务于泵的根本政治经济制度。由于国情不同、文化各异因而比人各具特色。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相比,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主要表现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篇2:中西方公务员制度

摘要: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既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干部和人事工作的优良传统,总结和完善了改革开放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鲜经验,又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有益做法,已在现阶段形成了中国特色。本文试从中西方公务员范围的界定到公务员制度的特征差异展开对比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一些探讨。关键字:公务员制度,公务员,公务员考核,公务员培训 正文:公务员制度,西方又叫文官制度。西方文官制度最早产生于英国,后在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国家实行。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采用了这种制度,第三世界一些国家已经和正在采用这种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是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为适应西方工业化时代政府管理的实践需要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随着西方各国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传统的文官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越来越不适应信息社会以及全球化时代政府管理实践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运动,作为官僚体制支柱的文官制度,成为改革的焦点。80年代中期,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脚步,我国开始了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政治——行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面对全球范围的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潮流,如何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借鉴西方文官制度改革的经验与教训,推进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便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公务员系指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使国家权力,履行国家公务的人员。公务员制度的称谓,各国不尽一致,英国叫“文官”或“文职服务人员”。美国叫“政府雇员"。一般通称为公务员或文官。所谓公务员制度,就是通过制定公务员法,对公务人员依法进行管理的总称。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我国在推行公务员制度的进程中,积极吸收和大胆借鉴了西方文官制度的成功经验,但是这种吸收和借鉴不是照搬,从社会制度的本质来说,我国推行的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有着本质区别。

1、从权利和义务上看,我国和西方公务员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显著区别

我国和西方国家公务员权利和义务的共同点体现于都规定公务员要依法行事,忠于职守,为大众服务,遵守纪律,不得经商,不得参加与本部门有关的赢利活动,不得兼职等等。而其差别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西方各国强调地方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一般仅限于服务的地区范围,而在我国,所有的公务员所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都是相同的,根本不受服务地区的范围限制;其次,西方各国强调公务员“政治中立”,不介于政党活动,即为文官工作不受党派斗争的影响,如各国公务员法都明确规定:公务员不得参加政党的竞选活动和支持竞选的募捐活动,不得担任由选举和政治任命产生的公职,不得接受政治捐款等等。规定“政治中立”的目的是为了在多党竞争的政治环境中,避免“政党分赃制”造成的工作混乱和官员队伍的动荡不稳,从而使业务类公务员不卷入政治斗争,以保证政府各项工作的有条不紊地进行,稳定公务员队伍,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政治的稳定。但是实际上完全做到“政治中立”是不可能的。在我国,则是要求全体公务员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并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教育,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是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服务并提供组织保证的,这与西方文官制度所标榜的“政治中立”有本质的区别。众所周知,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政治制度的公务员制度,必然取决于并服务于本国的根本政治经济制度,由于国情不同,文化传统各异,因而必然各具其特色。

2、在公务员的录用考核方面,西方各国与我国也有所不同

西方各国对公务员的选用,是以公务员是否具有职务上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为标准的,而为此所采取的方法即是客观公正的竞争考试,保证真正优秀的人才有机会担任公职,这样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克服政府官员任用中的不正之风。西方各国对公务员的考核侧重于功绩的原则。这是任用标准和依据的重要原则。要求按照工作成绩决定晋升,具有客观的测评标准。因为才能的高低、品行的好坏,应该反映在工作成绩上。功绩制原则的作用就在于激励公务员努力工作,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同时,又可以强化竞争机制,促使公务员不断地争先创优。一句话,功绩制原则可以充分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美国的考绩制度便是如此。但这种考核往往注重人的现实能力,忽视人的潜能与发展趋势,这也是一个缺点所在。在我国对公务员的考核所坚持的原则:一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即要全面准确地实事求是地反映公务员的状况,并按统一标准公平地做出对公务员的评价;二是民主公开的原则,就是要将考核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等公诸于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并通过征求意见,民主评议的方式,让群众直接参与考核;三是依法考核的原则。其考核内容,即从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核,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强调坚持德才标准和注重考核政治思想表现。

与西方公务员考核一样,我国的公务员考核结果也是晋升的依据,但在考核上也有一定的区别:西方各国对公务员的考核主要是考勤和考绩,以考绩为重点,一般不问政治行为;而我国则要求德才兼备。考核方法不同,西方各国以领导考核为主,考核结果不公布;而我国是采取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考核结果通知本人。考核机构不同,西方各国以人

事部门为主对各部门考核,而我国是各部门自已考核。年考核次数不同,西方各国多年考核两次,我国则考核一次。考核程度不同,我国考核相对复杂些。

3、从公务员与政府的关系来看,我国与西方各国有重大区别

西方各国公务员与政府的关系是雇用关系,把文官系统看作是独立的利益集团,将文官身份分裂开来(对公众是官员,对政府是雇员)。我国的公务员是人民的勤务员,是国家的主人,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行政权利的工作人员,他们和政府的关系是共同履行行政责任的连带关系。

4、在公务员培训方面,我国和西方各国有所不同

西方各国很重视对公务员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提高,因此以各种形式对公务员进行培训,来保证公务员素质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现有行政管理水平。如英国1970年成立了文官学院,以加强对文官的培养工作。而且西方各国还注重对公务员人格的培训,以使其具有良好的品质,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地完成其本职工作。此外,对新录用的公务员或公务员晋升职务都要进行培训。西方各国比较重视公务员专业化原则,用人注重知识和专业,所以也要对公务员进行社会科学的培训,以拓宽其视野。另外,还进行单门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培训以及对专门机构整理出来的政府机关亟待解决的实践课题和理论课题的研修培训。西方各国对公务员的培训,强调针对性、灵活性的原则,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例如,法国国立行政学院是专门培训非技术性高级文官的“超尖子”学校。该院有一套自己的组织形式、严格的招生制度和独特的教学方式,以满足培训目标的需要。

在我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国家行政学院、地方行政学院以及其它培训机构按有关规定承担国家公务员的培训任务。国家行政学院负责培训高级公务员和部分中级公务员;地方行政学院负责培训地区中级和初级公务员;其它培训机构主要包括国务院各部委和直属机构所属的管理院校、高等院校的成人教育机构等。它们分别按系统或按专业承担有关公务员的培训工作。其培训内容主要是坚持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相结合。其类型有新录用的公务员培训、晋升领导职务的公务员的培训、专门业务培训、知识更新培训等。相比较而言,我国公务员的培训在规范化和制度化方面与西方各国差距较大。

国情与环境的差别决定了我国的公务员制度的发展与西方文官制度改革的目标、战略、步骤、方法以及具体措施上的不同。因此,我们在加强公务员制度的建设的同时,应注意灵活性,在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具体措施如下:

1、加快立法,强化执法,提高公务员管理的法治化水平。第一,抓紧制定公务员法。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的要求,在认真总结公务员制度的基础上,抓紧《国家公务员法》的起草工作。第二,研究制定出台尚缺的单项法规。如公务员纪律、行为规范、调任、竞争上岗等;对现有的单项法规要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第三,抓好制度落实。第四,探索公务员管理的执法机制。要完善机制,创新办法,提高公务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坚持“凡进必考”,完善考试录用制度。推进和规范竞争上岗,保证竞争上岗的效果。继续探索分类管理的思路,研究起草《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办法》。改进考核制度,积极做好加强和改进党政机关考核工作的试点。搞好配套改革,抓紧制定降职、辞职、辞退的配套措施,推动公务员社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建立。

2、以强化竞争激励机制为重点,推动公务员制度的完善。第一,完善考试录用制度,加强对应试者行政能力、潜力的测评。完善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探索建立分级分类考试体系,创新考试组织方式。第二,要规范竞争上岗的程序和考试内容,探索完善竞争上岗的科学方法,为优秀公务员的成长铺设“快车道”。第三,改进考核制度,激励公务员奋发向上。第四,优化竞争激励机制的氛围。抓紧制定降职、辞职、辞退的配套措施,推动公务员社会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强舆论宣传,促进观念转变,营造有利于竞争激励机制的良好环境。

3、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勇于创新管理制度。要在巩固、健全并实施好现行制度的同时,着眼于全局,着眼于长远,针对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勇于创新,使公务员制度充满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要把握重点,突出关键环节:一是从完善制度入手,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对公务员制度内容进行细化、补充,对公务员管理的重点环节进行探索;二是;围绕队伍建设这个目标,在公务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和提高素质等方面,大胆尝试,摸索经验;三是以解决人民群众和公务员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进行创新;四是及时归纳、总结新的做法和经验,对较为成熟的制度大力推广;对带有方向性,还不具备普遍推广条件的,要循序渐进地扩大试点,在试点中不断充实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尹蔚民.公务员管理的法制法〔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6)

1、《国家公务员制度》徐理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10月第一版

篇3:西方公务员分类制度拾萃

公务员分类管理是现代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影响着公务员的任用、调任、薪俸、考绩和辞退。当代西方国家公务员分类管理包括两大类别:一是以英国为代表的品位分类制, 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职位分类制。

品位分类制

品位分类制建立在行政人员品级、官等、资历和薪俸基础之上, 与工作的性质和难易程度的关系不大。在品位分类中, 文官既有官阶, 又有职位。官阶标志品位等级, 代表地位高低、资格深浅和报酬多寡;职位标志权力等级, 代表职责轻重和任务繁简。官与职相分离, 因此有官无职、有职无官、官大职小、官小职大的现象都有可能出现。

英国公务员品位分类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行政人员内部等级划分由19世纪末的两级增加到二战后的四级, 分别为行政级、执行级、事务员级和助理事务员级。文官类型由战后的一般行政人员和专业人员两类扩展到目前的综合、科学、专业技术、培训、法律、秘书、社会保障、警察、资料处理和调查研究十类。不同类型的公务员有不同的级别数目, 工资待遇独立于职位级别。

职位分类制

职位分类制一般先根据职位性质分类, 然后在各类别下按职位职责大小、工作难易和资格要求划分若干等级。换言之, 文官自身的等级与行政部门中的职位等级合二为一, 官与职融为一体, 不存在独立于职位的官阶。

因此, 一旦脱离职位, 文官便无等级可言。同时文官的工资级别由职务决定, 能够体现按劳分配。

1883年的《彭德尔顿法》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实行职位分类的国家。2008年, 美国在《职位分类手册》中将联邦政府职位划分为两大类:白领职位和蓝领职位。白领职位包括专业类、行政类、技术类、文员类和其他类;蓝领职位则包含电器设备安装及维修组、机械工具工作组和印刷组等36个职组。

分类管理改革并非一蹴而就

总体而言, 两大体系各有特色, 目前职位分类制占据主流。品位分类以“人”为中心, 结构更具弹性, 操作简单易行。但由于职位变动不会影响官阶和薪酬, 致使品位“只升不降”, 容易在公务员队伍中出现高品低效和论资排辈现象。

职位分类借鉴现代管理学原理, 以“事”为中心, 以工作决定薪棒, 能够避免“同工不同酬”现象;由于职位数量有限且相对稳定, 职位分类能够实现全局规划和标准化操作。

职位分类更能体现公务员录用和晋升的开放性、工资福利分配的公平性以及公务员职业发展的专业化水平, 并有助于增进公务员对与职位相关的责、权、利的了解。但该体系过于庞大复杂, 制定过程较为繁琐, 可能会加重管理负担。

例如, 美国的一般行政类序列包含23个职组, 每个职组又包含数量不等的职系。其中人力资源管理职组包含7个职系, 商务和产业职组包含24个职系, 工程和建筑职组包含31个职系。

加拿大公务员管理也采用职位分类制, 其职组划分曾经达到2600多个, 涉及1300种薪酬表。可见, 职位分类适用于专业性较强、容易规范说明的职位;而对于工作内容变化较大且依赖公务员智慧和创造力的职位, 适用性较弱。

除了技术难点外, 职位分类在实施过程中还可能遭遇来自传统人事制度的冲击, 日本的经历就是典型。

二战后, 日本曾在美国专家的影响下于20世纪50年代通过《关于国家公务员职阶制的法律》, 对职位分类的定义和框架做出具体规定, 但这部法律最终未能实施。一方面, 日本对职位分类体系设计缺乏经验, 操作过程中的技术性问题难以解决;另一方面, 职位分类管理遭到了公务员工会的强烈抵制, 许多人认为这项分类改革可能会形成新的身份等级制。

直到2006年日本修订《工资法》, 才将普通公务员分为行政职、专门行政职、税务职、公安职、海事职、教育职、研究职、医疗职和指定职等类别, 替代了未能顺利实施的职位分类制。2008年, 日本国会通过了《公务员改革基本法案》, 将公务员选拔考试重新设置为重视政策规划能力的“综合职考试”、重视行政事务能力的“一般职考试”和重视专业技术能力的“专门职考试”, 从考录环节开始进行分类选拔和管理;同时, 设立“研究生录用考试”、“中层任职考试”和“女性挑战者考试”, 吸引特殊应考者。

可见, 西方国家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并非一蹴而就, 不少国家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探索。我国即将开启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 西方经验给我们提出三个值得思考的命题。

篇4:中西方公务员制度

关键词:公务员;道德建设;道德责任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38-02

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就必须突出道德因素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全民道德素质,特别是加强公务员道德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公务员道德是高层次道德,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加强公务员道德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还能推动责任政府建设和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古代官德与西方行政道德对我国公务员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一、我国古代官德建设

我国古代官德建设由来已久。夏商建立,传统官德已初具雏形。春秋战国时期,在我国传统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的产生与成熟,影响了后世官德的发展。儒家仁政思想和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纲目的官德思想成为传统官德发展的主线。经历了唐宋的鼎盛,至明清,我国传统官德发展成熟。

(一)我国古代官德的历史演进

自夏商以來,我国便产生了官吏道德。夏朝建立,国家机构初具规模,产生了最初的官吏制度和官吏道德。据《通典》卷十九记载:夏朝有官吏120名,商代有240名。[1]为了适应统治的需要,夏商制定了简单的官吏道德规范。夏商时期,官吏被称为为“大人”、“君子”,因此有“大人世及以为礼”之说。在《礼记·礼运篇》中也有“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的记载。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关官德的文献记载。《周礼》明确记载了西周对官吏道德的要求即“三官”、“四廉”。其具体内容是“官职”、“官成”、“官计”和“廉法”、“廉善”、“廉敬”、“廉正”。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兴起,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官德思想对我国古代的官德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孔子指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2]他还提出了以下官德思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3]继孔子之后,孟子把“仁政”作为为政之要,为官之要。他提出为政之人应该:“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于掌上。”[4]为官之人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5]

秦汉时期实现了大一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权,国家机构的规模比春秋战国时期要大得多,体制要更加健全。因此,对官吏的要求远比春秋战国时期要严格得多,对官德要求也是如此。秦汉的官德思想主要体现在治国的法典和政策上。《秦简·为吏之道》中规定:“吏有五善:一曰中(忠)信敬上;二曰精(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龚(恭)敬多让。吏有五失:一曰夸以;二曰贵以大(泰);三曰擅(制)割;四曰犯上弗知害;五曰贱士而贵货币。”汉武帝时期颁布了刺察六条把奉诏守法、断案公正、赏罚分明、以公克私、不贪赃枉法等作为考察地方官吏道德行为的主要标准。[6]

唐朝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鼎盛时期,政治经济发展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政治制度也日臻成熟,唐朝的官德建设较为完善。唐朝的《四善二十七最考课法》为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官吏考核法规之一。其中“四善”就是德慎公勤,即:“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7在制度上,宋代基本上沿用唐朝的“四善”规范,宋代的官德发展主要体现在政治家、思想家的个人官德理论建树。北宋改革家王安石指出为君者要:“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理学家朱熹认为上至君主下至普通官吏都要“修德于己”。

明清时期,我国传统官德处于成熟阶段。明初期修订的《大明律》开篇就说:“治国先治吏,治吏必重礼也。”明后来颁布的《明会要》把忠于职守、勤政爱民、为人正直诚信、不贪污腐化作为对官吏的道德规范和要求。清康熙年间颁布的《圣谕广训》要求官吏要做到“为政清廉、忠君爱民”等传统官德规范外,还要求官吏要做到“尚节俭、笃亲族、训子弟”等道德要求。清代汪辉祖在《佐治药言》、《续佐治药言》等官箴中把为官之道总结为:“律己以立品为先,佐人以尽心为尚,而俭为立品之基,勤为尽心之实。”

(二)我国古代官德建设的特征

从官德建设历史发展来看,我国古代官德建设有以下特征:

第一,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儒家的仁政思想是我国古代官德建设的指导思想。自儒家理论形成以来,实施仁政就成为历朝历代的政治理想。古代的官德建设也是围绕着这个政治理想而展开的。在儒家理论中,仁的表现形式逐步发展为日后官德的规范。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8]在孔子看来,恭、宽、信、敏、惠是仁的五种品质。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等传统官德的具体规范就是由这五种品质发展而成。同时,个体实现仁的方式也是官德修养的途径。我国古代官员道德主要靠个人修养形成。孔子提出的为仁由己、荀子的慎独都体现了二者的一致性。第二,民本观念是传统官德的重要思想。以民为本思想自周以来就十分重视,周公提出“敬德保民”的思想,《尚书·盘庚》中“施实德于民”,《左传》中“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等思想就是早期的民本思想。儒家理论形成以后,民本观念是仁政思想的重要部分,也是实施仁政的重要步骤。秦汉以后,中央考察官员的重要标准就有忠君爱民。汉贾谊认为:“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9]第三,我国古代官德重视道德修养和教化。在孔子看来为仁由己,个人修养是实现仁的途径。孔子云:“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10]在《论语·宪问》中孔子讲道:“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大学》中也提出“三纲八目”的修养途径。“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这一套修养方法达到“内圣”、“外王”的理想状态。《大学》还指出:“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中,“八目”成为我国历史上士大夫的修身之道。

nlc202309030905

二、西方行政道德建设

(一)西方行政道德建设概述

西方行政道德的产生与国家机构的出现处于同一时期。早在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中就有对奴隶主官吏在司法过程中严格区分善恶、正义与非正义的规定。

古希腊城邦是西方古代行政道德发展的黄金时期。苏格拉底把智慧、正义、节制看作是统治者必备的美德。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理想国”要“选择那些最愿毕生鞠躬尽瘁,为国家利益效劳,而决不愿做任何不利于国家事情的人”[11]来执掌政权。因此在柏拉图看来,只有具备智慧、理性、正义、节制等美德的“哲学王”才能统治国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政府是人民道德生活上的一种精神结合,其目的就在于达到公平、正义和最广泛的善。[12]

继城邦政治之后的中世纪,西方古代行政道德发展缓慢。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行政道德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和建立新政权的有力武器之一。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提出:“在导致政治繁荣的一切倾向中,道德是必不可少的支柱,政治家应尊重和珍惜这些支柱。品行或道德是民主政府的必要源泉。”[13]法国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领袖罗伯斯庇尔在《关于政治道德的各项原则》的施政演说中指出:“由于共和国的灵魂是美德和平等,你们的政治行为的基本规则就应是把你们的一切行为用来支持和发展美德。”[14]在他看来,支撑和推动政府的主要动力是美德。

文官制度在西方的确立,现代意义的行政道德开始发展起来。英国学者伊顿最早意识到行政道德在公共行政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他在《英国公务员考试》一文中建议不仅应把公务员作为公共事务的指导者和管理者,而且也应作为国家政治公正和道德风尚的检验者和标志。美国学者威尔逊认为,忠诚是公务员必须具备的美德。他在《行政学之研究》中指出:“我们必须有一支充分训练的官员以良好的态度为我们服务。……良好的态度就是对于他们所为之服务的政府的政策,具有坚定而强烈的忠诚。”[15]

20世纪70年代的新公共行政运动推动了西方行政道德的发展。新公共行政倡导在社会中实现公平、正义成为西方行政道德发展的主导原则。同时,行政道德的制度化和法制化思想也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随后,西方行政道德开始了法制化过程。继1978年美国颁布了《美国政府伦理法》之后,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相继颁布了相应的道德法规。道德立法成为行政道德建设的重要方式。

(二)西方行政道德建设的经验

从古希腊至今,西方在两千多年的行政道德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主政治为行政道德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文,是由人民与权力二字组成,即指人民权力。在政治体制中,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古希腊时期的民主是由自由民掌握国家主权的直接民主,资产阶级革命以来,这种直接民主则由代议制民主所代替。斯宾诺莎认为,民主政体的最大特点就是平等。而维护平等,不仅仅需要法律强制的威严,还需要道德的自律。因此,行政道德是西方民主政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16]第二,重视责任的履行是行政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西方思想史中,“责任”一词最先出现在1787年的英语和法语中。它最早被用来指称美国和法国革命中出现的政治体制。[17]公共行政产生以后,责任被用于政府建设,即构建责任政府。责任政府不仅要求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履行政治责任、法律责任、行政责任,还要求他们履行道德责任。道德责任的履行其本身就是行政道德建设的内容之一。第三,以公平、正義为原则,为行政道德建设提供了价值基础。公平、正义原则自古就已有之,古希腊城邦时期就已经在自由民中推行公正的政治原则。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社会的正义就是一个人都只做适合他本性的事情。[18]而正义的指向是善的,也即是道德的。新公共行政兴起之后,公正原则被更加严格地要求在公共行政中执行。在现代西方,行政人员的任务就是让公民参与社会性的建构政治秩序的过程而不是力图将权威价值论强加给公民。[19]公民被法律赋予公平地参与建构政治秩序的权利,这些权利不仅仅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还包括监督权等其它重要的政治权利。公民公正地行使监督权是行政道德建设的必要条件。

三、我国古代官德与西方行政道德对我国公务员道德建设的启示

伴随着国家产生与发展,官员道德及其发展成熟模式——公务员道德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从最初简单的奴隶主官吏道德到具有规模化、系统化的封建官德再到近代公务员制度建立,产生了科学、规范的公务员道德,公务员道德经历了其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从我国古代官德建设和西方行政道德建设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重视道德建设的法制化与道德建设中官员的个人道德修养是公务员道德发展的两条重要经验。

(一)坚持公务员道德建设的法制化

在我国古代官德建设和西方行政道德建设中,道德建设的法制化是官德建设和行政道德建设取得成就的重要保障。在我国,古代社会是人治社会,官德建设的法制化方式是人治的辅助手段。我国古代官德的法制化主要体现为历朝历代针对官德而颁布的法典。秦大一统后颁布的《秦律》、魏晋时期的《五条郡县令》、唐朝的《唐六典》、元朝的《元典章》以及明代的《大明律》和《明会要》都是古代官德的法制化的具体表现。由于我国古代人治化特征比较强,所以针对古代官德而施行的法典在古代官德建设中的作用比较小。但是,这些法典是古代官德传承的重要载体。

西方行政道德建设中,尤其是近代文官制度建立以来,道德建设的法制化对推动西方现代公务员道德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西方行政道德建设中,行政道德的法制化是主要方式。一方面,通过制定大量的行政道德法律、法规规范行政道德建设;另一方面,通过行政道德法律、法规约束官员的个体行为。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制定和遵守行政道德法规就是资产阶级新兴政权的重要举措。现代公务员制度建立之后,以美英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加快了行政道德法制化的进程,通过法制手段推动和规范公务员道德建设。行政道德建设的法制化是西方现代公务员道德建设的重要方式和可借鉴的经验。

nlc202309030905

(二)重视官员个人道德修养

官员个人道德修养是我国古代道德建设和西方行政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官德建设十分重视官员的个人道德修养,官员的个人道德修养是官德建设的主体。《大学》中的“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就阐明了个人道德修养在维护统治和稳定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孔子提出的“忠恕之道”,《大学》中提出的“修、齐、治、平”等修养方法不仅是成圣之学,也是我国古代官德的修养方法。同时,在我国古代法典中,官吏的道德修养是官吏考核的重要标准。

官员个人道德修养在西方行政道德发展中也具有重要地位。早在古希腊城邦政治时期,柏拉图的贤人政治就提出由“哲学王”来承担城邦的政治工作,而智慧、理性、正义、节制等美德就是“哲学王”特质。这就是说要成为“哲学王”的必备条件就是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亚里士多德也把公平、正义等美德作为政治中应具备的因素。近代公务员制度建立以来,西方行政道德建设中官员个人道德修養主要体现在行政道德的法律中。西方的行政法律中有相当部分关于公务员个人道德的内容。在西方行政法规中普遍有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等个人道德规范的严格具体的规定。因此,加强公务员道德建设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健全公务员道德法制,完善公务员道德的监督机制和培训机制,从而使公务人员不断提高个人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美]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张秀琴译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美]杰伊·M·沙夫里茨、艾伯特·C·海德.公共行政学经典[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法]罗伯斯庇尔.革命的法制和审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4][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华盛顿选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6]张松业.国家公务员道德概论[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

[7]李建华.中国官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8]马啸原.西方政治思想史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篇5:中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比较

上海海事大学 行政082 20081071204

4内容摘要:近几年,随着公务员考试在我国异常火热,已然成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势头,公务员制度及其待遇问题成为了社会舆论的众矢之的。究竟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完善与否,与西方国家比较优缺点又在哪里,我们不得不从各个方面来逐一审视。

正文:面对全球范围的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潮流,如何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借鉴西方文官制度改革的经验与教训,推进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便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就公务员制度的兴起来说,西方国家通过非选举程序产生而被任命担任政府职务的公务员制度,追根溯源起来竟然来源于中国的古代科举制度,然其本身结合的是资本主义特色与历史背景,或是英美的恩赐官爵制,正当分赃制;或是德,法,日等国的帝国官僚制,封建制。而中国公务员制度是在改革传统干部人事制度和借鉴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经验基础上,适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它延续了我国多年来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经验,又吸收借鉴了国外人事管理的有益做法。由此可见,这两种差异巨大的公务元选拔任用制度之间还是有着紧密不可分的关系。就其兴起来看,二者互相借鉴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本国实际国情加以改良从而优化公务员制度,完善政府的行政能力,加速现代化进程。

二、从权利和义务上看,我国和西方公务员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显著区别。我国和西方国家公务员权利和义务的共同点体现于都规定公务员要依法行事,忠于职守,为大众服务,遵守纪律,不得经商,不得参加与本部门有关的赢利活动,不得兼职等等。而其差别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西方各国强调地方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一般仅限于服务的地区范围,而在我国,所有的公务员所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都是相同的,根本不受服务地区的范围限制;其次,西方各国强调公务员“政治中立”,不介于政党活动,即为文官工作不受党派斗争的影响。规定“政治中立”的目的是为了在多党竞争的政治环境中,避免“政党分赃制”造成的工作混乱和官员队伍的动荡不稳,从而使业务类公务员不卷入政治斗争,以保证政府各项工作的有条不紊地进行,稳定公务员队伍,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政治的稳定。但是实际上完全做到“政治中立”是不可能的。在我国,则是要求全体公务员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并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教育,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是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服务并提供组织保证的,这与西方文官制度所标榜的“政治中立”有本质的区别。众所周知,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政治制度的公务员制度,必然取决于并服务于本国的根本政治经济制度,由于国情不同,文化传统各异,因而必然各具特色。

三、在公务员的录用考核方面,西方各国与我国也有所不同。西方各国对公务员的选用,是以公务员是否具有职务上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为标准的,而为此所采取的方法即是客观公正的竞争考试,保证真正优秀的人才有机会担任公职,这样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克服政府官员任用中的不正之风。西方各国对公务员的考核侧重于功绩的原则。这是任用标准和依据的重要原则。要求按照工作成绩决定晋升,具有客观的测评标准。因为才能的高低、品行的好坏,应该反映在工作成绩上。功绩制原则的作用就在于激励公务员努力工作,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同时,又可以强化竞争机制,促使公务员不断地争先创优。一句话,功绩制原则可以充分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这种考核往往注重人的现实能力,忽视人的潜能与发展趋势,这也是一个缺点所在。在我国对公务员的考核所坚持的原则:一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即要全面准确地实事求是地反映公务员的状况,并按统一标准公平地做出对公务员的评价;二是民主公开的原则,就是要将考核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等公诸于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并通过征求意见,民主评议的方式,让群众直接参与考核;三是依法考核的原则。其考核内容,即从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核,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强调坚持德才标准和注重考核政治思想表现。

与西方公务员考核一样,我国的公务员考核结果也是晋升的依据,但在考核上也有一定的区别:西方各国对公务员的考核主要是考勤和考绩,以考绩为重点,一般不问政治行为;而我国则要求德才兼备。

四、从公务员与政府的关系来看,我国与西方各国有重大区别。西方各国公务员与政府的关系是雇用关系,把文官系统看作是独立的利益集团,将文官身份分裂开来(对公众是官员,对政府是雇员)。都说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在我国,公务员就是人民的勤务员,是国家的主人,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行政权利的工作人员,他们和政府的关系是共同履行行政责任的连带关系。

在多项指标的比较中可以发现,国情与环境的差别决定了我国的公务员制度的发展与西方文官制度改革的目标、战略、步骤、方法以及具体措施上的不同。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开始于80年代中期,迄今已有15年的历史。经过短短15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初步实现了由传统的人事制度向现代公务员制度的转变,建立起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框架,形成了一个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为主导,由近40个单项法规和实施细则为配套的公务员管理的法规体系;国务院和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政府机关已完成了职位分类和人员过渡工作。与此同时,国家公务员的各种基本运行机制逐步确立起来。例如,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竞争机制已初步形成,各地普遍推行公务员录用考试,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严格考核、凭功绩晋升的激励机制已开始发挥作用,各级政府机关全面推行考核,考核的办法也逐步完善;勤政廉政的机制也开始确立,各地普遍采用轮岗交流、回避、政务公开的做法。通过全面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我国公务员队伍的结构得以优化,人员的素质明显提高。

但是,由于我国推行公务员制度的时间短,再加上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时期,目前我国的公务员建设不尽如人意,存在诸多的问题与缺陷。公务员制度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

第一,制度建设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立法层次较低,权威性不强。二是有些制度需要改进。如公务员职位分类。目前在管理中只有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区分,分类的特点体现的尚不充分;三是一些单项配套制度尚未配套。

第二,制度执行还不到位。如考试录用制度。作为一项成功的人事制度改革,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支持。

第三,制度创新还不规范。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在公务员管理的很多方面进行创新,取得了突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竞争上岗,如何处理考试、考核与民主测评的关系等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规范。

因此,我们在加强公务员制度的建设的同时,应注意灵活性,在两者之间寻求一

个平衡。具体措施可以如下:

1、加快立法,强化执法,提高公务员管理的法治化水平。研究制定出台尚缺的单项法规。如公务员纪律、行为规范、调任、竞争上岗等;对现有的单项法规要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抓好制度落实。探索公务员管理的执法机制。要完善机制,创新办法,提高公务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坚持“凡进必考”,完善考试录用制度。推进和规范竞争上岗,保证竞争上岗的效果。继续探索分类管理的思路,研究起草《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办法》。改进考核制度,积极做好加强和改进党政机关考核工作的试点。搞好配套改革,抓紧制定降职、辞职、辞退的配套措施,推动公务员社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建立。

2、以强化竞争激励机制为重点,推动公务员制度的完善。第一,完善考试录用制度,加强对应试者行政能力、潜力的测评。完善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探索建立分级分类考试体系,创新考试组织方式。第二,要规范竞争上岗的程序和考试内容,探索完善竞争上岗的科学方法,为优秀公务员的成长铺设“快车道”。第三,改进考核制度,激励公务员奋发向上。第四,优化竞争激励机制的氛围。抓紧制定降职、辞职、辞退的配套措施,推动公务员社会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强舆论宣传,促进观念转变,营造有利于竞争激励机制的良好环境。

3、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深化培训制度。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要扩大培训规模,确保全员轮训,五年内将全体公务员轮训一遍。创新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大胆探索、积极采用双讲式教学、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等先进的培训方法。同时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基础建设。坚持培训与使用相结合,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培训约束机制的刚性,做到“不培训不上岗,不培训不任职,不培训不提拔”。

篇6:中西方公务员制度

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存在着不同之处,无论是历史的长久还是侧重点,甚至是公务员的设置都有着许多的不同,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下中国的公务员制度特点以及以美国为例的西方公务员制度特点及其对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发展方向的启示。

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1、公务员是党的干部,党管干部是公务员管理的基本原则。

中国公务员制度不实行西方的“政治中立”价值。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是在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指导下确立的,是党的干部人事制度的组成部分。

2、公务员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中国公务员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而设立的,同时也是实现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组织保证,它要为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服务。

3、坚持德才兼备的人才任用和管理原则。

中国公务员制度在选拔、任用、考核和培训干部的各个环节,始终坚持既重德又重才的人才使用和发展标准,并将公务员的政治态度和思想品德放在首位。

4、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中国国家政权的性质和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本质决定了各级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国家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因此,中国公务员制度强调公务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不搞特权,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5、建立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

第一,采用了结合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优势的职务分类管理方式。第二,不实行政务官和业务官的分野。

二、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中国人习惯上把公务员叫父母官,“公务员”这个名字在中国通行了也不过十多年,传统的官本位思想让中国的公务员在很大程度上和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有很大差别,单就美国来说是十分具有典型性的。下面就以美国为例来阐述。美国公务员制度有以下几个特点:

1、政务官和事务官分途而治。

两者产生方式分别为竞选和考试.工作方式分别为任期制与常任制:政务官与执政党共进退,事务官则采取功绩制,不受党派影响,具有独立性。

2、服务性为其宗旨,极少带有特权性。

美国的公务员行政机构层次少,相对来说公务员人口比重小,这就为更好的服务大众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美国公务员的宗旨就是为社会来服务,也即“公务”。

3、工资的相对稳定性和较低的工资制度。

美国法律规定公务员的工资标准以必须涨在私企职工之后,而且公务员工资的涨幅要永远低于普通大众。

4、法律的严格限制。

美国从建国开始至今,很多法律就是直接针对公务员的工作以及防止腐败的问题,美国民众心里都认为政府是老虎,必须把它关在笼子里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

5、考评的相对合理性。

美国对公务员的考评也是按照年度进行的,但其考评的目的不是惩罚,其考评的结果也极少与奖金工资挂钩,美国的公务员考评主要是为了增加积极性。总之,美国的公务员制度相对比较成熟,在减少公务员腐败,提高行政效率和质量,以及在位人民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相对完善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

三、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发展的方向

公务员制度改革也就是公共人事制度的改革,属于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西方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就呈现出以下共同点。

1、更新机制的改革。压缩政府规模,缩减文官队伍成为各国制度改革的一项共同内容。

2、保健-激励机制的改革。

3、行为调控机制的改革。打破政治中立,从过程控制到结果控制。当代西方公务员制度改革通过权力下放、放松规制,放松对公务员行为的控制,而把重点放到结果控制上来。

西方公务员制度改革的趋势对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启示。

1、将公共利益与个人价值相统一。

按照以公共利益为根本取向的原则,公共管理者就是人民的代表。公共管理者只是人民的公仆,代表人民执行国家公务。因此,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目标进行体制改革。

2、以民主参与取代集权专制。

由于我国传统制度中存在的集权,专制思想是容易滋生腐败的,因此注重民主授权参与既有利于保证政策制定的公正性,又有利于调动公共组织成员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积极性,既能改进陈旧的管理方式,又能加强组织内的监督力度。

3、端正责权利相一致的责任意识。

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容易误导公共管理人员,使之产生“政府万能论,权利至上论”。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要注意培养为公众负责意识,提升公共行政精神。

4、以人力资本来代替交易成本理念。

从这些启示我们可以总结出我国人力资源改革的一些方向。

1、以维护公共利益,民主参与价值观为指导,建立“公开、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公务员录用制度。在我国公共部门选录人员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大考试力度,全面推行考录制度,果断废除考、调双轨制。其次要根据拟任植物的要求,全面开展分类别,分等次的公务员录用制度。再次,要注重考试与考核的有机结合。最后强调在公共组织职位选择过程中一定要体现民主公平的原则。2、根据责任多样、价值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和评估制度。首先,实行公开考核。其次,建立标准化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再次,在考核内容上,注重对各种责任的履行情况的考核上。最后,要及时把结果进行反馈。

3、尊重个人价值、坚持以人为本,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首先,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其次结合我国各地区实际,合理调整公共人力资源结构。再次,起头并进增强人才服务、培训的力度。最后,通过有效的途径来持续发挥对人力资源的激励作用。

总之,只有把上述坚持以人为本、公共利益至上,尊重个人价值、民主、责任等公共人力资源的价值理念渗透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之中,才能促使该体系不断完善,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国家“为人民服务“的本质。无论是全面质量管理以及新近发展起来的六西格玛质量管理都是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借鉴的方向,我国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与发展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政法系2008级政治教育专业学号:37姓名:杨晗

概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只要环节与内容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只要环节与内容有:

1、工作与职位分析。工作分析的基本要求是,从职位活动中提炼出那些对职位来说必要的条件和因素,并对职位进行系统的概括说明。它的内容应包括两方面的信息,第一,承担的任务和责任,完成每件工作的方式方法,完成工作的动机,用什么原材料、工具和设备,工作的原则、规律和程序,工作环境;第二,熟练完成每件工作所要求的知识水平、技术和能力。

2、职位管理与人员分类管理。通过职位与人员分类管理有助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提高,并对人员的自我发展起激励作用。

3、招募与甄选。人员招募与甄选的程序又可以分为以下七个步骤:①组织中出现职位空缺,由此提出人员增补要求,人员招募甄选工作开始。②确定招募甄选负责部门,制定招募实施计划。③确定招募方式。④开展对应聘人员的考试、面试等甄选工作。⑤确定试用人员并进行任职培训。⑥试用人员上岗试用。⑦试用期满后,对试用人员的工作业绩和适应性进行考核,合格者正式录用为组织人员,双方签订任用合同或其它契约。

4、调配。通过交流调配,可以使员工丰富自身的职业发展经历,得到自我成长锻炼的机会。

5、绩效考核。其流程包括准备、衡量绩效、绩效反馈面谈、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四个阶段。考核内容包括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工作态度、潜力考核。

6、职业发展管理。

7、培训与开发。其主要环节有确定目标、评估培训需求、构建培训体系以及贯穿整个培训与开发环节的培训评估。

8、薪酬激励。薪酬设计与管理是一项关系到资源分配、补偿与保障、激励与利益平衡的重要管理事项,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

9、福利与保险。组织的福利项目的计划与设计已越来越成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管理不可忽视的环节。

上一篇:辫组词语下一篇:履职尽责对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