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新课标重点

2024-04-20

小学美术新课标重点(精选9篇)

篇1:小学美术新课标重点

感悟小学美术新课标

“儿童”是每个人都必须要经历的“生命阶段”,它曾赋予我们许多的幢景和梦想,带给我们几多快乐和天真。“想画画”这是每个儿童阶段的人抒发自己情感最直接的途经。因而美术课便成了孩子们感情交流的重要场所。作为教师在美术课中的地位尤显重要。在结合多年美术学科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小学新课改的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只有尊重和了解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行为特点,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

一、尊重、了解学生自身心理、生理发展

学龄初期的孩子刚刚从略图期过渡到概念写实期,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尚显幼稚,往往以个性形象思维来补充观察认识的不足。表现在作品上则带有概括性,往往以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代替视觉的感受。比如学龄前儿童画一辆车,他知道车身近似方形,车轮是圆形。画鸟时画一个椭圆代表身体,在圆的一端有时用三角形,有时用线代表嘴,在圆形上下两侧画两条线或画两个三角形代表翅膀。可见,儿童年龄越小造型越抽象、概括。三年级以后,随着儿童年龄增加,他们的观察记忆力增加了,所表现的物象也越复杂,越接近真实。他们经常由于想的多,为制作不出来而苦恼。他们开始注意画面的空间感和教师讲授的透视知识,开始注重物体的结构。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经常拿自己的作业和成年人的作品比,产生畏难情绪。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技能跟不上知识,手跟不上眼睛,所以他们的表现欲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这一阶段,他们的主客体意识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于作品的自我评价,外部比较与评价开始重视,不积极的评价会使他们的自信心、学习积极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挫伤。因此,从整体看来,这个阶段的学习兴趣比以前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应做好这一阶段学生兴趣的激发。

二、尊重、了解学生美术作品的发展特征

1、儿童美术作品的多样性

美术作品并非是照相机似的再现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分析和理解对象,倾注个人的认识,情感于作品中。一些具像表现的作品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而表现性的作品显得夸张、抽象,相对来说,二者各有千秋。从绘画心理看,人们对事物的感觉可分为直觉反应和思维反应。二者并无优劣之分,不应扬此抑彼。儿童绘画的意义并不仅仅限于画的本身,而是通过绘画形式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思想和心愿,往往带有强烈的表现性,在欣赏和评价中应特别注意。要积极听取他们对作品的附加的注释内容。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儿童作品,进而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例如一张一年级小朋友《闪光的烟花》一课的作业,他觉得作业单靠画面还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又在画面中加上了一小段拼音文字,这样就能更直观地来表达自己创作时的心境。

2、儿童作品美感价值的独特性 儿童的观察、思维、手眼协调等能力均处于稚嫩的阶段,也就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眼光”,这早已经引起艺术界和教育界的极大关注。有专家认为,儿童美术作为一种“生态现象”和人生的一个“生命阶段”,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意义和价值。但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人对儿童画的认识存在误区。误区之一,他们把儿童画与成人画比较,认为不够规范;误区之二,将儿童画与现实形象比较,认为不够真实;误区之三,将儿童画与常规知识比较,认为太离奇。人们把技法、美术常识、生活真实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从而忽略了儿童本身的年龄特点,生理、心理因素和创作个性。而正是这些,促成了儿童的独特“眼光”的形成,正是这些,促成了儿童画稚嫩、夸张、奔放、个性化等独特美感的形成。俗不知,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大画家致力于儿童画的研究并从中汲取了营养.在充分尊重儿童心理、生理发展前提下了解儿童美术作品的基本特征的同时,结合小学美术新课程改革。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上,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激励成功,激发兴趣

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而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学生在求知欲的基础上努力参与并取得技能进步时,他对成功的表现会产生积极体验并对此项美术活动更加关心。苏霍姆林撕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励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要想使学习产生美术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怎样才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呢?由于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因此,要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必须有一个弹性的标准和要求。在美术课中运用分层的教学很有效果。所谓分层,即利用学生的不同素质,客观地分成多个层次组,它是一个动态的分层,每个人都有一个基础层次,同时亦可上升下降,从而尝试多个层次,体验多个成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最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

(二)满足需要,激发兴趣

活泼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所以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喜欢上美术。但是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差,容易受新异刺激的影响。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对提高美术兴趣有阻碍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并加以诱导。在美术课上学生希望教学内容、方式常常换新,使每节课有新东西、新收获、新活动。美术教师应在贯彻大纲内容的前提下,尽量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如:一段幽默有趣的录象,一段优美的音乐,一副熟悉的作品等,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充分体现美术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和激发学生美术兴趣。

(三)课内外结合,激发兴趣

虽然美术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但是,由于美术课有其特殊的一面,有许多知识需要延续到课外来提高。如:课外写生、举办画展、美术知识讲座等。如果在教学中只注意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的作用,那么会使学生失去对美术兴趣的进一步提高,同时阻碍美术的自学性。因此,我们必须要求在课外美术活动中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把美术课中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从而增进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另外,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各自爱好,组织各种兴趣训练组,提高专项成绩,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和独创性。通过课内外的结合,开展学生的视野,丰富艺术修养,使学生更加喜欢美术,从而提高审美素质。

总之,我们只有在懂得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充分了解儿童的成长特征的基础上,伴随着新的课改之风,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使小学美术教育有更快的发展,更大的提高。

篇2:小学美术新课标重点

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小学美术教育改变原先的单调的由老师讲授和演示的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呢?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

【一】、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这次美术课程改革中强调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讲《美好的童年》这课时,可以让学生先来讲讲自己童年的趣事,再拿出记录童年趣事的照片与朋友分享。然后,老师也给学生讲了自己在童年里记忆最深刻的一件趣事,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和自己一样,产生一种亲近的感觉。在这样的气氛下再让学生画画,学生会感到有很多内容可画。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有机的整体。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借助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音乐、影视、图片等艺术资料,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丰富、映证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

如讲《泥塑彩鸟》一课时,这位老师走进课堂一言不发,先在投影仪上出示一片森林的图片,接着在录音机里播放鸟叫的声音。起初学生都莫名其妙。过了一会,学生不由自主随着动听的鸟声讨论开来。然后,他指着黑板上的森林说:“原来在这片森林里生活着好多鸟类,可由于当地的人们乱捕乱杀,都把鸟儿吓跑了,现在他们知道错了想请同学们帮着把鸟儿请回来,哪你打算请那些鸟回来?。”意境的创设使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各抒已见。在这种良好的情境中,这位老师因势利导地引入了新课。实践证明,创设一定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达到“曲径通幽”之效。

【三】、巧妙设疑,激发兴趣。

古语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设置疑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美术课中,巧妙设置疑问,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也才能使学生形成探索的目标,从而推动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实现。

比如这位老师在教《怎么画鸡》一课时提出让学生“考老师”,请学生随意说出一种形状,只要老师添上几笔,就能画出一只可爱的鸡来。学生被这句“考老师”的言语所激励,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都想以自己的绝招来难倒老师。于是学生就纷纷举手说各种形状,但都被我一一添上了鸡的眼、嘴、冠、尾、翅、腿、爪,使这些图形巧妙地变成了“方形的鸡”、“圆形的鸡”、“窄长的鸡”等等。学生感到非常有趣。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共同活动,加强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课堂的教学气氛宽松和谐,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人人投入,并学会了抓住鸡的形象特征来作画的方法。

【四】、教具演示,激发兴趣。

教具的运用,虽然是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但设计巧妙,用得恰当,可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对称式纹样设计》时,老师先出示了一张对折了的剪纸,在未打

开前,用幻灯投影出来,让学生猜:打开来的时候可能是什么?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投影上,气氛一下活跃起来,纷纷举手猜测,很快就有同学猜对。学生对此产生了兴趣。接着,利用这一张剪纸,让学生总结对称的规律,学生因为在猜测时注意到图案的形状,所以很快就把对称的规律总结出来。这种教具的运用,就起到强化学生参与教学的作用。同时也给课堂增添了一种情趣,活跃了气氛,使课堂常规教学在愉快的游戏娱乐之中得到实施。

【五】、运用竞赛,激发兴趣。

儿童的好奇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根据这一特点。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比如上《古诗配画》时,采用了分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四个组为四队,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由各队的其中一位同学到黑板上默出一首古诗,看哪一队写出的古诗数量最多。这样一来,大家情绪高昂,都想争第一,于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对古诗的兴趣越来越浓。通过竞赛,学生即复习了很多学过的古诗,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为接下去的古诗配画教学做好了铺垫。

【六】、组织讨论,激发兴趣。

围绕某一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争辩,让他们各抒已见,互相启发补充,使问题获得完美的解决,提高他们的学问积极性,使他们对这一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萌芽了解决此问题的欲望。

篇3:新课标小学美术教学初探

一、技法课上摆脱“像”与“不像”

传统的技法课主张你这幅画画得好不好, 画得像不像。如今, 我们应该更明确认识到让学生学习美术是在美的熏陶下得到更滋润的发展。如教《水墨游戏——鸟》一课时, 在讲解鸟的头部和身体形状时, 要求后一位学生画得不能重复前一位学生的形状, 逼着学生求新求异。通过这一活动, 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活动有益于课堂教学。所以, 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 如想象、联想等促使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从而摆脱传统技法课的“像”。

二、创作课上突出“变”

创作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也明白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的重要性。可是实际运用中会碰到问题, 如遇到有的学生根本想不出你如何的去进行铺设让他想象, 他还是“纹丝不动”。我们可以采取把好的作品进行改一改、变一变, 这样同样是一种创作。如在教《退远的色彩和变化的笔触》时可以把书中的范画进行修改, 把大点改成小点, 把色彩变一变, 暖调变成冷调、冷调变成暖调等等, 从而使学生也体会到通过想象得到一副满意的作品, 同样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工艺课上要提高动手参与能力

不少的孩子怕上美术课, 因为他们无法达到把作品做成像真正的“工艺品”那样的精致或老师期望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 使之有新鲜感, 从而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 为学生积极主动动手参与创造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多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各种活动, 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当学生失败时, 教师应给予帮助和鼓励;当学生成功时, 教师要给予表扬肯定,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从而愿意动手动脑、参与创造。

四、欣赏课上要凸现人文性、自主性、创造性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美术欣赏课中, 教师以启发诱导,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美术欣赏课更是主客体的统一, 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 才能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摘要: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具有创新能力。

篇4:小学美术新课标重点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绘画课程;教学现象;教学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136-01

新课标改革以后,人们关于小学教育更加的关注,与此同时,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对于小学美术教学也加以重视,对小学美术教师也提出了新要求,必须较强小学美术教师的美术素养,强调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塑造起性格,因此小学美术绘画教学不但是一门学科的教学,而是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一门综合性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由于学生年纪较小,对很多专业性的技巧和知识掌握不充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通过有效地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美术绘画学习能力,从而不断地促进其综合素质提高和完善。

一、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现象

在小学美术绘画教学过程中,由于面对的教学对象比较特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能力和绘画水平,下面我简单从几方面加以介绍

1、小学美术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式

针对小学美术绘画课程的教学,教师需要采取适当的绘画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有针对性地设计每一堂绘画课程,在不同的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真正地去感悟美术,感悟绘画,去体会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表达过程。但是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就是教师教,学生跟着学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开展,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也受到了压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更多地去思考和创造,而是为了确保教师教学内容而进行绘画学习和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地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融合。

2、小学美术绘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特殊情况

小学生正是处于天真烂漫的年纪,小孩子都是比较喜欢画画的,从一开始最简单的线条绘画到完整的图形绘画作品,都需要老师的不断指导,对于其他的数学、语文课程来说,可能学生会感觉这些枯燥难懂,但是美术课程就相对比较轻松,而且美术绘画课程比较有趣,那么学生就可以发挥自己的个性化特征来完成作品,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的特色。

3、小学美术绘画教学课后的评价和辅导

对于美术作品,很重要的一个学习过程,就是对别人或者是自己的画画进行评价,从而不断地吸取经验和掌握技巧,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一样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活跃,从而鼓励小学生将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进行绘画描写,在课堂上,教师要认真的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作品,了解学生的思维和内心的真实世界,从而培养他们对于绘画作品的评价能力,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作品评价和辅导来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二、加强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小学美术绘画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美术绘画能力,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不断地促进其思维想象力的发展和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加强对教学方式的改善,从而提出有效地美术绘画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美术绘画能力的提高和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下面我简单从几个方面对加强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

1、加强户外实践教学

在小学美术绘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小学生都比较贪玩,那么对于在课堂上的教学,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比如通过户外写生等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学生在户外写生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地贴近自然,贴近生活,丰富学生的绘画素材;另一方面学生在户外实践的过程中,也增强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有助于学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加能够促进学生创造出美好的作品,因此开展户外实践教学是非常有效地教学方式,值得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提倡。

2、注重美术作品评价

一个人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而且一个人的思想毕竟有限,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美术作品评价课程,通过学生之间互相对对方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一方面可以指正其他人在绘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自身作品的完善,使得学生在课堂的交流和沟通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其美术素材的积累和美术绘画技巧水平。当然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当的引导,避免学生产生对与错的评价,这样会导致学生走向误区,不利于美术绘画教学活动的开展。

3、教学过程中注重和学生心灵沟通

在美术绘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加强对美术技巧的教学,同时要多和学生之间进行心里沟通,教师和学生之间变成朋友关系,让学生完全融入到美术创作中,创作更加有生命力的作品。

结束语:小学美术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对美术绘画技巧的教学,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育,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学生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形成,更加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育和成长,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松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绘画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01):156.

[2] 郭蕊蕊.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05).

篇5:小学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

在本学期中,我系统的学习了小学美术新课标。小学美术新课标中很多新的理念,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下面我谈谈对美术新课标的一些体会:

一、把握课程性质,做好课堂教学

新课标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四个特性的表述:“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

这些都明确的表述了美术课程的性质,也更突出了学科的特点。

二、把握课程基本理念

美术新课程提出以下几种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关注文化与生活

(4)、注重创新精神

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新课程理念给我们美术教师指出了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指导学生、培育学生。我们不仅仅要注重学

生的整体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多方面均衡发展,为祖国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全新、适应新时代潮流的有用人才。

三、把握学习领域,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新课标中美术学习领域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我们教师要在美术课堂中,以四种学习领域为框架,向45分钟要效益。整体提升,全面发展,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新的学习方式,那么,美术老师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新的课程改革活动中,要面对全体学生,要让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健全的人格,富有创新精神的创新人才。

篇6:小学美术新课标重点

模块一 作业

一、思考题(第1、5为必答)

1.基础教育美术课程包括哪些范畴?

基础教育美术课程包括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除了艺术单元的内容外其余大多随堂教学分配在各课之中。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尽管创作和欣赏都涉及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特征,但创作更倾向于外化,欣赏更偏重于内化。由于美术学习具有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造型与表现”应该说是美术课程的基础,从课程的安排中可以看出来主要是锻炼学生对造型的理解,包括物体的线条、形状、色彩、质感、明暗等要素。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认为这才是重中之重,只有好的观察和感受能力才能有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然后才是在掌握造型的基本技巧之后的熟练运用从而达到最终表现的目的。“设计与应用”是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宗旨在于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欲望。每个人都具有创造能力,只是有没有被开发出来的问题。美国学者阿诺德·托因比就曾指出,“为潜在的创造力提供良好的机会,对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事情,如果社会没有让杰出的创造能力发挥出效能,那就是对他成员的失职,并将会给他本身带来只能责怪自己的那种惩罚。”那么在“设计与应用”这类的课程中就是强调学生通过观察激发灵感从而达到创新。而在中学阶段,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就经常鼓励学生大胆的思考而且不要害怕说自己的意见。而有了想法之后就是应用于实践了,在动手的过程中还会有很多新的想法的出现,这个就是设计的乐趣。最后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手动能力的目的。“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本领域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然美和艺术作品等视觉世界做出自己的评述,是新课改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的环节,教学大纲通过这一环节目的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的参与和实践来了解美术作品或自然界中所存在的美,能够使学生对美术作品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提供了美术学习领域与其他学习领域之间的结合。美术与现实社会等多方面相综合的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是前面3个领域的综合。教育的方向就是培养新时期的复合型人才,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之,以上四个学习领域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既各有侧重又相互交融,紧密相关,缺一不可,形成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

2.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受到哪三种主要因素的影响?

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受到:

1、受到教师素质的制约。

2、受到教材与实际脱节的制约。

3、受到学生素质与发展要求的制约。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首先,美术学科在现实社会中还受到各方不同程度的弱视。认为是杂科。学校与家长的导向仍然还是以应试为培养导向,现实当中只有读书才能有出息,这本没有错但这种“有出息”的定位却是以考取重点高中与否为标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都弱视美术学科,这就使得教育目标过于狭隘。这种现状不得不让人重视中考重视文化课的学习,重视考试成绩,分数至上主义的信仰者在此间也就大量存在。我认为这已经从根本上影响了美术基础教学在农村学校的地位。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美术基础教育。

一、受到教师素质的制约。

美术师资缺乏与薄弱,制约美术基础教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起着引导性的关键作用,学校美术师资的配置对于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有着重大作用。然而,美术师资配置的专业性受到忽视。有些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对美术教师的选择随意。甚至没有专职教师,即使有也挪为其它学科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其作为教学资源的价值。没有专职教师的学校就以闲适的教师代替,这些教师大多年龄较大,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对美术及其教育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更别说教师教学研究与理论研究。我们不得不感叹学校教师队伍的缺乏与薄弱。

二、受到教材与实际脱节的制约。

学校美术硬件设施的不完善,制约美术基础教育。在美术学科因受到各方弱视,有些小地方城市的学校几乎很难配齐与课程标准、教学用具配置单中最基本的用具、挂图等。同时,也受到教材与实际脱节的制约。教材是教学实践中重要依托,是教学内容的标准与参照。教材中许多内容难于实施。教学中补充或调整课程对于美术师资缺乏与薄弱的学校来说难上加难。

三、受到学生素质与发展要求的制约。

受特殊环境的制约。像农村学校与城市的学校社会环境有着很大区别,农村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综合因素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品质的形成在这里也具有特殊性。农村学校美术教学的展开同样受到经济的制约。很多学生都买不起笔、墨、颜料、和画册字帖,只能欣赏,长期的欣赏课教学,让学生觉得乏味,其兴趣的强度也就渐渐减弱。于是在学生的意志,固有的审美心理和弱化的兴趣强度的综合作用对美术产生着及其消极的影响。虽然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不和谐的因素。但只要我们学习、运用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正确地培养与引导学生定会给我们带来灿烂的。

3.您认为本模块的研究促使您思考了哪些问题?您对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的独特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吗?

4.请结合您自己的美术教学实践,谈谈您在实施美术新课程过程中取得的成绩。

在新课程实施的当前,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强调的是构建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使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探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双发展。结合实践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愉悦中爱上美术课堂。其次,在课堂上要注意创设情境,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问题,巩固知识。在情境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必然会遇到问题,进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

3、好的评价机制,引领学生的前进。在教学中,尤其是美术教学,评价是尤为重要的,评价机制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对本堂课的印象,进而影响学生对这个学科的学习态度。经过我的实践努力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学生对美术学习越来越充满激情。

5.您认为美术课程实施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您的建议是什么?

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虽然素质教育提出多年,课程改革实施多年,但从社会、学校、家长、老师、学生无一不把美术当成一门次要的非投入精力的课程来看待。且作为一线的美术教师,认为在美术课程实施中要解决:

1、重视美术课程,加大对美术课程资源的投入。

2、在美术课程中加入“德”、“爱”的拓展教育,提高美术课程的重要性。

3、重视美术课程中的评价。正确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人生观。

4、结合实际,在美术课程中加入特色的课程,结合当地的实际利用现实资源,进行本土式美术课程教学。

5、教师要自己重视每一节美术课,让每一节课都能上的精彩。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意识。

综上所述,我认为:

1、要发动全社会都来关爱孩子,重视素质教育,提高美术课程的重要性;

2、教育部门应加大对美术课程资源的投入力度;

篇7:新建 小学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

这段时间,我参加了小学美术新课程的培训,经过学习,我对新课程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层理解,更重要的是专家的讲解给我印象很深刻,使我感受到新课程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给我的感觉是这次新课改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

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略了学生思维水平,制约着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而新课程变了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带给我们很多新的理念,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要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东西,经过高温概括提炼,用最简单的点线面来表现。点线面的联系,是美术语言中最基本的。要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不仅是用纸、用笔,还要理解材料的多样性。学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材料来进行创作不能用过多的技能约束他,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可以对材料再加工,能让学生自己探究的,尽量让孩子去探究,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要时刻为学生着想。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

一个学生如果失去爱和尊重,那么他将很难健康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在理解、尊重、爱护学生的情感基础上,为他们创设一个信任、接纳、理解、尊重的情感氛围,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实施。为什么要加强师德建设,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我认为

一、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这也是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不断强调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沟通关系的法宝“博爱之心”。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在创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生动活泼与严肃守纪的辨证统一,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相结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师生关系是教师正确的学生观和良好素质的反映。

二、教书育人是师德的关键

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

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三、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

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否高尚,主要从以下方面看:看他否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否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看他是否热爱学生,能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深切关注,真诚地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

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在教育中,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这种爱只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有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等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当真诚地对待他。

在课堂教学上,我带给学生是一种学习浓厚的兴趣,带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丰富的社会实践,图文并茂、突出地理特色,学生的小组讨论、合作意识的培养,重情感交流。在新课标下,我觉得教师的教学要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内趋力,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我坚信,兴趣是学习任何知识最好的老师。正因为如此,学生们在适应了我的授课模式以后,渐渐地从对我的课堂发生兴趣转向对英语学习感兴趣。我是发自内心地感动于这种良性的循环。同时,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能够适时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消除学习紧张感和焦虑感,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本能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实丰富了课堂,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篇8:小学美术新课标重点

关键词: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现状,应对策略

小学美术绘画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改掉其不良爱好, 而且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智力、创造力的提高, 从而促进其个性化健康发展。在新课标的背景下, 要求学校高度重视美术绘画教学, 美术绘画教学开始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是与之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比如有些学校为了提高自己的升学率, 呈现出一种“唯分”现象, 往往忽视美术课的重要性, 而将美术课当作一门副科来对待, 同时由于小学美术绘画教学存在着受传统不良思想的影响、陈旧的教学等问题, 导致我国小学美术绘画教学难以变得更高质量、更加有效。所以对小学美术绘画教学进行改革显得很有必要。

一、小学美术绘画教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1. 应试教育、传统不良思想根深蒂固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的主要制约是应试教育以及传统不良思想根深蒂固。由于美术课不是学生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 大多数学校为了追求更高的升学率, 往往将美术课当作一门“副课”或“灵活课”, 对美术课的重视程度很低, 甚至有些学校用“主课”来占用美术课。其次, 学生也不重视美术课, 比如有些学生在美术课上学习其他学科或玩耍休息。这些因素使我国的小学美术绘画教学变得更加困难。

2. 美术绘画教学投入不足, 专业化的美术教师较为缺乏

我国大多数小学对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的重视程度很低, 导致在教学投入时美术绘画教学投资方面出现不足, 美术绘画基础设施薄弱, 缺乏必要的美术绘画教学设备, 导致小学美术课无法进行或很少进行。在美术绘画教学过程中, 教师本应是充当一个引路人并对学生加以引导, 从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和促使学生得到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小学专业化的美术绘画教师较为缺乏, 大多数美术绘画教师只是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 缺乏必要的美术实践经验, 很难应对美术课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 极大的降低了学生学习美术绘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对小学美术绘画教学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3. 学生和家长对学习活动的认知产生了偏差

如今大多数学生以及家长对学习活动的认知产生了偏差, 一度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考进国家重点学校, 获得一张重点学校的文凭, 却忽视了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每年升学考试完了以后, 大多数家长和邻里关注的都是谁家孩子考进了重点学校, 很少或几乎没有家长会去对自己孩子的未来进行职业规划。此外, 大多数家长对美术绘画教学抱有不看好的态度, 他们觉得孩子学习美术绘画不仅会浪费大量的物质金钱, 而且认为美术会学生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学生大多跟随着家长的意愿, 在学习美术绘画时往往是应付式学习。学生和家长对学习活动的认知偏差, 都使小学美术绘画教学难以变得更高质量、更有效。

二、小学美术绘画教学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 更新教育观念, 对美术课作以正确科学的认识

在对美术课作以正确科学的认识时, 要注意到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价值得到提升, 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并不是为了培养美术家或艺术家。所以我们要对美术课给予高度重视, 将美育作为美术课的教学方向, 将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价值作为美术课的主要任务, 同时还要改掉传统美术课程的弊端,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变得更加有利。

2. 增加美术绘画教学投入, 提高美术绘画教师的综合素质

目前大多数小学由于缺乏必要的美术绘画基础设施, 导致美术课难以开展, 同时大多数小学的美术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比较低, 难以面对美术教学中的突发问题, 极大的降低了美术课的教学质量。鉴于这种情况, 我们首先要增加美术绘画教学投入, 对美术绘画基础设施进行完善, 从而为学生学习美术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还应对美术教师继续定期培训, 使其能够掌握先进的美术绘画教学手段, 来更好的服务于美术课堂教学。

3. 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大多数家长觉得学习美术绘画不仅会浪费大量的物质金钱, 还会对自己孩子学业状况产生影响, 鉴于这种情况, 需要教师多与家长、学生进行沟通。教师可以通过电话、家访等方式与学生及家长进行沟通, 让学生和家长认识到美术绘画教学的益处, 从而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小结

综上所述, 美术绘画教学在孩子的个性化健康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 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不断加强对美术绘画教学的重视, 对美术课程作以正确科学的认识, 给美术绘画教学提高一个良好的平台, 与时俱进,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才能使我国小学美术绘画教学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洪玲.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J].新课程 (中) , 2011, (7) .

[2]苟新彦, 房京杰.新课标下的美术教学方法探究[J].教育艺术, 2007, (9) .

[3]王曼曼.小学美术课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对策[J].世纪桥, 2011, (17) .

篇9: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美术课堂

一、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和探究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的思想还是很发散的,常设计出意想不到的作品,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要把美术的绘画技巧都告诉学生,更不能统一规范学生的绘画思路,应进行合理的启迪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和观察习惯,使学生乐学、会学。如我在《画花样》一课时,结合课文让孩子们用铅笔随心所欲地画各种传统花样的线条,从花样中去感受写生的内涵及特征,以探究为主,让学生探究花样的变化,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学生通过这节课了解了民间传统花样在造型和色彩上的特点,深刻理解其寓意,通过感官和触摸感受民间花样的魅力,能够临摹民间传统刺绣花样,感受中国民间服饰纹样的艺术价值,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民间艺术。

二、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传统美术教育多是以看画或者模仿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只是被动地看或画,学生对美术内涵的理解不深刻,缺乏想象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很难得到提高。但新课标下的美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发散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尽量体现对学生的发散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如我在《假如我变小》一节课的教学时,让大家尽量敞开心扉,大胆想象,大胆着笔,画出自己最想画的、最喜欢画的一切。这里的大胆想象最为重要,想象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通过学生的想象,丰富了教学内容,发散了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大小的对比关系,并能够利用对比关系创造出有情趣的画面,能够较好地组织画面和配置画面色彩,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科学评价

上一篇:材料员的安全履职总结下一篇:中国政法大学考研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