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美术标准范文

2022-06-18

第一篇:新课标美术标准范文

美术新课标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美术新课标

美术新课标》指出:“美术教学要指导儿童自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加强实践和创造活动。”要让学生富有创造精神,就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有拘无束地独特思考的过程。通过教学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我深刻体会到“互助教学”在小学美术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如何恰当地在美术教学中实施“互助互动”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运用互助互动,进行想象能力的互补。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表象是想象的材料,表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想象的水平,表象丰富,想象就开阔而深刻,表象贫乏,想象也就狭窄而浮浅。人们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如果能同心协力讨论如何解决问题,那一定会使问题迎刃而解。例如我在上苏教版小学美术第11册第4课《杯子的设计》时,让他们从杯的形状、材质、作用等方面谈谈自己的设想,畅所欲言,可以在他人设想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想法,比比谁想得更出色。他们有的说制作一个带有蓝猫的杯子。看到喜欢的杯子,就想起喝水。有的说在制作一个能在太空中用的杯子,还能保温。国家与国家间的友谊杯,还有各式卡通杯、水果杯、学习杯。在学生讨论互动的情形下,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发而不可收。也带动了一些思维并不活泼的同学,最后,学生的作品设计的都不错。还有同学得了小小设计师的美誉呢!

二、运用互助互动,进行创作能力的互补。 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实物为发散点,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扩散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与图形或实物有关的近似而不相同的很多种新形象。课上经过学生交流,学生脑中的印象深刻了,可以着手自己动手绘画或者制作了,这时,再进行小组合作。例如我在上湘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5课《蔬菜的联想》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一方面,组内成员多,带的东西也就积少成多了,有的同学可能自己带的不够或是某一类多了,那就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蔬菜。另一方面,可以合作,大家出谋划策,进行添加,完善,使作品更加完美。让大家体验合作成功的愉悦。结果用茄子做的企鹅,用油菜做的鱼,用菜花做的绵羊等等还真栩栩如生呢!之后,有不少学生还在课后写了一篇日记,介绍了制作过程,还在学生刊物发表了呢!这就是合作的作用和乐趣。我在上《纸品乐陶陶》、《有人脸的器物》、《衣架的联想》、《便签盒的设计》等彩纸作品、泥塑作品、综合材料作品时,也采用合作的方式,学生情绪高涨,制作出了比较大的或者组合作品,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不仅手工可以协作,绘画当然也行,根据课的需要,在一张大画纸上,几个同学一起通过分工,合作,也能绘出比平时更大更美的作品。

四、运用互助互动,进行审美能力的互补 《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审美能力较弱,审美意识还很模糊,而这一阶段却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黄金时期,学生通过上美术课,不但要掌握一定的绘画规律和认识能力,还应该逐步的提高和具备发现艺术世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界中的美的能力。 同一题材的美术作业由于每个学生的想像力和表现能力不同,所以画面无论从构图上,还是从色彩上,还是在想法上也完全不同。所以有他的特殊性,也造成了评价的不一。学生的美术作业有可能画得“很好”,但不应有“最好”。教师不能用自己主观臆断去评价。扼杀孩子自身的想法。因此在美术课的最后几分钟组织小组讨论,进行互评、互议是很有必要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美术作品评价较为客观细致,充分地让他在同学面前表现自我,评价自我,同伴之间进行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孩子宽容的合作精神及敏锐的审美鉴赏力,也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这种让学生直接投身于审美创造的实践活动,更能锻炼他们的审美创造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达到主动探索,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运用互助互动,进行其他知识的互补。 我们说绘画来源于生活,跃然于纸上的作品往往是经过观察生活而表现出来的生活的再现,或是高于生活的再创造。所以在美术课伊始,可以采用交流的方式,进行生生互动,获得自己未知,而其他同学所知道的知识,提高学生绘画思维的发展。例如我在教学湘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第8课《剪纸的故事》时,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故事资料,他们兴趣很高,有的是拍的照片,有的是挂历,有的是科普读物,有的是画报,来源各不相同,收集到的故事也是五花八门,但个 人收集到的毕竟是有限的,没有集体的力量大。于是我就让同学之间进行介绍交流,使他们尽量看到更多的故事,这对他们能表现本课剪纸故事打好基础。绘画来源于生活,只有有更多的生活储备,才能厚积而薄发,创造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自己满意的作品。 总之,在“互助教学”中,学生处于放松状态,不用时时刻刻揣摩老师的意图,然后察言观色地回答问题,而是可以充分地展示自我,个性张扬,从自觉参与中启迪智慧,体验探索新知识的乐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学生在自主的探索中,必然能迸发创造的火花》指出:“美术教学要指导儿童自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加强实践和创造活动。”要让学生富有创造精神,就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有拘无束地独特思考的过程。通过教学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我深刻体会到“互助教学”在小学美术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如何恰当地在美术教学中实施“互助互动”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运用互助互动,进行想象能力的互补。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表象是想象的材料,表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想象的水平,表象丰富,想象就开阔而深刻,表象贫乏,想象也就狭窄而浮浅。人们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如果能同心协力讨论如何解决问题,那一定会使问题迎刃而解。例如我在上苏教版小学美术第11册第4课《杯子的设计》时,让他们从杯的形状、材质、作用等方面谈谈自己的设想,畅所欲言,可以在他人设想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想法,比比谁想得更出色。他们有的说制作一个带有蓝猫的杯子。看到喜欢的杯子,就想起喝水。有的说在制作一个能在太空中用的杯子,还能保温。国家与国家间的友谊杯,还有各式卡通杯、水果杯、学习杯。在学生讨论互动的情形下,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发而不可收。也带动了一些思维并不活泼的同学,最后,学生的作品设计的都不错。还有同学得了小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小设计师的美誉呢!

二、运用互助互动,进行创作能力的互补。 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实物为发散点,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扩散出与图形或实物有关的近似而不相同的很多种新形象。课上经过学生交流,学生脑中的印象深刻了,可以着手自己动手绘画或者制作了,这时,再进行小组合作。例如我在上湘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5课《蔬菜的联想》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一方面,组内成员多,带的东西也就积少成多了,有的同学可能自己带的不够或是某一类多了,那就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蔬菜。另一方面,可以合作,大家出谋划策,进行添加,完善,使作品更加完美。让大家体验合作成功的愉悦。结果用茄子做的企鹅,用油菜做的鱼,用菜花做的绵羊等等还真栩栩如生呢!之后,有不少学生还在课后写了一篇日记,介绍了制作过程,还在学生刊物发表了呢!这就是合作的作用和乐趣。我在上《纸品乐陶陶》、《有人脸的器物》、《衣架的联想》、《便签盒的设计》等彩纸作品、泥塑作品、综合材料作品时,也采用合作的方式,学生情绪高涨,制作出了比较大的或者组合作品,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不仅手工可以协作,绘画当然也行,根据课的需要,在一张大画纸上,几个同学一起通过分工,合作,也能绘出比平时更大更美的作品。

四、运用互助互动,进行审美能力的互补 《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审美能力较弱,审美意识还很模糊,而这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一阶段却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黄金时期,学生通过上美术课,不但要掌握一定的绘画规律和认识能力,还应该逐步的提高和具备发现艺术世界中的美的能力。 同一题材的美术作业由于每个学生的想像力和表现能力不同,所以画面无论从构图上,还是从色彩上,还是在想法上也完全不同。所以有他的特殊性,也造成了评价的不一。学生的美术作业有可能画得“很好”,但不应有“最好”。教师不能用自己主观臆断去评价。扼杀孩子自身的想法。因此在美术课的最后几分钟组织小组讨论,进行互评、互议是很有必要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美术作品评价较为客观细致,充分地让他在同学面前表现自我,评价自我,同伴之间进行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孩子宽容的合作精神及敏锐的审美鉴赏力,也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这种让学生直接投身于审美创造的实践活动,更能锻炼他们的审美创造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达到主动探索,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运用互助互动,进行其他知识的互补。 我们说绘画来源于生活,跃然于纸上的作品往往是经过观察生活而表现出来的生活的再现,或是高于生活的再创造。所以在美术课伊始,可以采用交流的方式,进行生生互动,获得自己未知,而其他同学所知道的知识,提高学生绘画思维的发展。例如我在教学湘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第8课《剪纸的故事》时,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故事资料,他们兴趣很高,有的是拍的照片,有的是挂历,有的是科普读物,有的是画报,来源各不相同,收集到的故事也是五花八门,但个 人收集到的毕竟是有限的,没有集体的力量大。于是我就让同学之间进行介绍交流,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使他们尽量看到更多的故事,这对他们能表现本课剪纸故事打好基础。绘画来源于生活,只有有更多的生活储备,才能厚积而薄发,创造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总之,在“互助教学”中,学生处于放松状态,不用时时刻刻揣摩老师的意图,然后察言观色地回答问题,而是可以充分地展示自我,个性张扬,从自觉参与中启迪智慧,体验探索新知识的乐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学生在自主的探索中,必然能迸发创造的火花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二篇:美术新课标培训心得

2018暑期辽宁省高中美术学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心得

努力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所谓终身学习型教师,就是要坚持思考和学习,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储备知识,摸索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在这期培训班上优秀的教授导师的讲座给了我一个新的视野,让我像海绵一样不停的吸吮水分,受益匪浅。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 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重申了这一点,并且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问题做出了重要部署,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1、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的重大问题的方法。《决定》提出了以下具体要求:(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2)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3)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tp;(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5)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6)改进美学教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7)标本兼治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这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现了时代精神和现实要求。

2、 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1、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和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2、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展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多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4、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第一、

第二、

第三、 实现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创新。

普通高中教学实践有了明确路径。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反映了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期望,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

第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检验和评价教学效果、学生学业质量乃至教育质量的主要依据,使教育评价有了更具体的抓手。

第五、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及各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1、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课程专家杨向东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解释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以及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综合品质。这一解释,对理解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各学科教学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知识、技能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其实,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可以从我们所熟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切入。只要弄清楚知识、技能与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也就明白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真谛。

大家耳熟能详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恰恰很能说明其中的关系。故事里的“问题情境”是“情急中救人”。救人需要知识、技能吗?答案是肯定的。否则救人的行为不可能发生,而且即便发生,也不可能获得成功。当然,其中运用的知识、技能并非司马光临时主动选择的,而是其生活中常识的积淀。首先司马光应该知道“人会被水淹死,水往低处流、石头可以把缸砸破”这类知识。其次,司马光将石头砸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迅速把缸砸破,将水放掉。此外,要成功的把缸砸破将人救出,还需要沉着、冷静、果断等心力品质。其他孩子可能知道这些知识和技能,却由于恐惧慌乱而逃。

“司马光砸缸”这个故我们的启示是:知识、技能必须置入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其因为价值,并转化为学科核心素养。这是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我们对知识、技能。的态度和认识。因此,无须因为强调学科素养二刻意排斥知识、技能。我们可以说:“知识、技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知识、技能是万万不能”知识本身并没有问题,只要它是真正或正确的知识。然而知识技能又的确不等于学科核心素养。以往教育的问题出在知识、技能未能转化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存在“为知识而知识,为技能而技能”的弊病。

总之,通过选择并运用一定的学习方式获得美术知识技能,并将他们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运用于解决问题,以如此过程和方式循环递进,就能逐渐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3、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表现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炼并非凭空而来,必须根据正确美术学科的本质观,或者说依据对美术学科的特征和独特育人功能的正确认识,并把握以下要点:

第一, 学科核心素养在人不在物。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实际上是指人的核心素养,不能落在物上,如果落在事物的原理或者科学的大概念上,肯定不适当。比如,将“对立统一”作为学科素养显然不妥,因为这只能是学科原理或学科大概念。

第二, 学科核心素养必须立足于学科或者与特定的学科密切相关。若不是如此就会虚空,或者上升为核心素养的层面。比如,将“学习能力”作为学科核心素养显然欠妥,完全脱离了学科,作为核心素养可能更为恰当。除非将其具体描述为某某学科的学习能力。

第三, 学科核心素养绝非学科知识与技能,但却与科学知识技能密切相关。例如,“素描技术”不应该是学科素养但却与“美术表现”素养密切相关。

4、五个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这五各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并非专门针对美术专业人才,而是面对全体国民,尽管美术专业人才可能在这五个学科核心素养表现的更为突出和优秀。换句话说,这些素养是可以通过基础教育课堂的有效教学,帮助全体国民在不同程度上实现的。无论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名称、内涵及其表现,都充分考虑了国民性和可实施性,否则他就不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也不属于基础教育所体现出的全体性。

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并非割裂的,而是综合蕴含在某种具体的教学行为中。比如,在让学生进行一次鉴赏活动时,主要指向是图像识读素养,但也无可避免涉及审美判断素养和文化理解素养;在让学生创作一件绘画作品的时候,虽然指向是美术表现素养,但也可能会牵涉图像识读素养,因为需要借鉴包括大师在内的其他人的作品的样式和方法;还会牵涉审美判断素养、创意实践素养和文化理解素养,因为创作一件作品,需要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渗入审美理想和趣味,也需要通过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性思维和行为。五个学科核心素养之间构成一个整体,却在不同的学习行为中各有指向和重点,这是理解和把握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之一。

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嵌入,使得国家的基础教育体系更加完整和丰富。从国家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到各学科核心素养,到课程的设置,再到具体的教学方法,形成了由高到低、由观念到实践,相互关联的教育链条,既入云端,又接地气,改变了以往“天地相隔”的窘状。

经过几天的培训,收获颇多,使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明确了美术教学的指导思想,并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实践过程中,希望能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感受,并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只有与时俱进,努力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今后我要坚持思考和学习,更新储备知识,探索教学方法,只有具备栉风沐雨,探幽发微的求索精神,才会厚积薄发,得心应手,才会不负历史重任。

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

李 卓

2018.8.29

第三篇: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

第一篇: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 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 教师:罗芸

通过从新课标是学习到实践,再从实践到学习,细啃美术课标,从中感受最大的是美育课改中的两大变革。一从单纯的美术技能训练到美术的人文。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美术课中的技能教育比较好理解和把握,而如何参入人文意识,在中应注意哪些呢?其实,人文性质就是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美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不能脱离文化情景,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课程改革是让我们从单纯的技术传授转向关注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等。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有效的促进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这首先我们就要努力通过各个方面的学习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如果我们老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素养,就不可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其实,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去,再次要高度重视美术作品的鉴赏,理解发掘人文内涵。这一活动一般在教学欣赏、导入上运用,在课堂中尽可能让学生接触感受最大限度的量,课堂中所学的任何东西,都应视为浩瀚的人文海洋中的几个小岛,通过这些小岛,他们接触的应该是人文精神的海洋。但在不同领域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及“设计应用”领域中不能放弃对学习技能的探究性学习及技能训练。

新课程的另一重大举措就是该以往的授之于鱼为授之于渔。转换课堂角色,改变往昔以师为主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以生为主,师为辅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导地位。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强学生主体人格。而美术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本学科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要承认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差异无好坏之分,它代表的是人的多样性,在课堂上,差异是一种资源,不同是一种财富,这在课堂交流讨论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当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我们应该作为主导,起向导,顾问作用,指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每次学习课标,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体会。在学习完课标走下楼梯的瞬间,突然,有三个元素涌上心头,在这一空间,我,学生,我将如何来引领他们?如何让他们喜欢上我的美术课,我并不希望他们各个都成为画家,当然,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希望是他们因为爱上我的美术课因为我的某一节美术课而让他们爱上了历史,爱上文字,爱上了科学,爱上了发明和创造!

小学美术新课标带来了很多新的理念,它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在此,说说我对美术新课标的一些体会

第二篇:小学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 小学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

通过这段时间研读小学美术新课标,我收获很多,下面我将谈谈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一、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摆设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比方,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二、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独尊。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比如让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用泥做成的作品,这样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从而热情高涨,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三、让学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长知识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我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如教《会转的玩具》一课时,我让同桌两人分别站到课桌两头吹动刚做好的风轮,和前后桌比一比,谁的风轮转得快,为什么?学生很快发现,风轮越圆,转得越快。于是检查起自己的风轮,看看是否要改进。同时,他们发现,风的大小与吹风的位置和风轮的转速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四、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学习彼此的长处

在新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可以是组织学生看展览,也可以是同学的优秀作业的相互观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欣赏同学的优秀作业更有价值。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同学更胜于模仿老师。这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接近,更易于模仿。在课堂中巧妙地摆设一些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取长补短,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欣赏可以是课前的,也可以是课后的。我更多的是在课堂中间组织学生观摩,因为这样可以学习到别人的绘制过程和技巧,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这对拓宽思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有意义的。

总之,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是一堂堂生本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大马村乡康庄学校——葛丽莎 第三篇:美术新课标学习 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开鲁三中李哲

什么样的课才能吸引学生呢?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本好书,要吸引住读者,观众,精彩的开头是必不可少的,上课也同样如此,所以关于美术新课标学习的运用是非常有必要的。我认为作为美术老师应该作好以下内容:

一、首先,巧妙安排课堂教学形式,轻松教与学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强加压力只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束缚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让学生在课中做些有益提高审美、创造美的活动,不仅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的兴趣,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思维创造力,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性格。课业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所以课堂教学形式的安排对一节的课的成功来说是非常重要。

二、其次,把其他学科内容带进美术教室

1、把音乐融进美术课堂音乐的情绪感染作用是强烈的,能调动人的情绪。

2、与文学相结合文学的语言环境和理解能力对学生了解绘画的背景、和技能的学习、运用有很大的帮助,美术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看好书,多请学生表达心中所想的东西,时间长了,学生敢说、敢想了,对画家画作的欣赏也有东西可以说了。

3、与身边发生的事相结合美术来源于生活,形象地反映生活。美术课不仅是教学生教

材本身的内容,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用审美的眼睛去看待身边事物及做人的道理,这种观点已经为大多数美术教师所认可。可以根据本地方、本校的一些特殊或重要的事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比如:举行大型的“书画比赛”活动时,让学生为学校设计等,给学生产生一种参与的感觉,有一种“当家作主”的感觉。

三、再次,增强学生自信,使每个学生大胆的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展现自己:信心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因此,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在传统教学中把教学过程“双主体”交互作用的活动变成教师单向地传递学生知识的过程。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美术,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为了激励学生表现自我,实习时,我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让他们在画纸上大胆地去表现各种物体,并及时鼓励、表扬他们,通过实践发现学生在画画的时候既能自信又很富感染力与表现力。

总之,要充分发挥师生互动作用,引导学生把学习美术内化为自我的需要,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自觉地接受美术的熏陶,促进学生自身身心的和谐发展。从而领悟美术教学独特的不可代替的魅力。我希望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才能真正知道自己未来的目标和人生的价值,教师才能培养出一大批有艺术涵养,高素质的人才!

xxxx-xx-4 第四篇:小学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 小学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

通过对美术教育变革的培训学习,使我更深刻的理解了美术新课标和新课改理念,更好的、准确的把握新教材,都有很大的帮助;也让我知道了怎样上美术欣赏课,感受很多,受益匪浅。在此,说说我对美术新课标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三、让学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长知识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要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四、从生活中寻找美,创造美

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给学生的思想要保持一致。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关注自己身边的一些关于美术方面的东西。要从生活中,理解线条等美术知识,如:头发、树(年轮)等。培养孩子搜集素材的能力。高段学生要注重培养自学的能力。提问学生其实也是引导学生的一个重要过程。示范的作用,要处理好示范的关系,教师要作为学生的楼梯,孩子要借助于老师向上爬。在上欣赏课时,不仅要学会欣赏,还要学会评述。美术语言要让孩子多使用一些。尤其是欣赏评述课中,让他们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试图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强调评述。总之,合作的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素材的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在美术课中很重要。探索性:引发性(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

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东西,经过高度概括、提炼,用最简洁的点线面来表现。点线面的联系,是美术语言中最基本的。要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不仅只是用纸、用笔。要理解材料的多样性。学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材料来进行创作。不能用过多的技能束缚他,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可以对教材再加工,能让学生自己探究的,尽量让孩子去探究。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想念、高兴、悲伤等),要时刻为学生着想。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第五篇:小学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 小学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

假期里,我仔细阅读和学习了小学美术新课标,收获颇多。小学美术新课标带来很多新的理念,它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在此,说说我对美术新课标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

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三、让学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长知识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要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第四篇: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

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

教师:罗芸

通过从新课标是学习到实践,再从实践到学习,细啃美术课标,从中感受最大的是美育课改中的两大变革。一从单纯的美术技能训练到美术的人文教育。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美术课中的技能教育比较好理解和把握,而如何参入人文意识,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呢?其实,人文性质就是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美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不能脱离文化情景,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课程改革是让我们从单纯的技术传授转向关注人的理想、愿望、

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等。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有效的促进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这首先我们就要努力通过各个方面的学习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如果我们老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素养,就不可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其实,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去,再次要高度重视美术作品的鉴赏,理解发掘人文内涵。这一活动一般在教学欣赏、导入上运用,在课堂中尽可能让学生接触感受最大限度的信息量,课堂中所学的任何东西,都应视为浩瀚的人文海洋中的几个小岛,通过这些小岛,他们接触的应该是人文精神的海洋。但在不同领域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及“设计应用”领域中不能放弃对学习技能的探究性学习及技能训练。

新课程的另一重大举措就是该以往的授之于鱼为授之于渔。转换课堂角色,改变往昔以师为主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以生为主,师为辅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导地位。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强学生主体人格。而美术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本学科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要承认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差异无好坏之分,它代表的是人的多样性,在课堂上,差异是一种资源,不同是一种财富,这在课堂交流讨论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当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我们应该作为主导,起向导,顾问作用,指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每次学习课标,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体会。在学习完课标走下楼梯的瞬间,突然,有三个元素涌上心头,在这一空

间,我,学生,我将如何来引领他们?如何让他们喜欢上我的美术课,我并不希望他们各个都成为画家,当然,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希望是他们因为爱上我的美术课因为我的某一节美术课而让他们爱上了历史,爱上文字,爱上了科学,爱上了发明和创造!

小学美术新课标带来了很多新的理念,它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在此,说说我对美术新课标的一些体会

小学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

通过这段时间研读小学美术新课标,我收获很多,下面我将谈谈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一、 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摆设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

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比方,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二、 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独尊。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

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比如让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用泥做成的作品,这样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从而热情高涨,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三、 让学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长知识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我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如教《会转的玩具》一课时,我让同桌两人分别站到课桌两头吹动刚做好的风轮,和前后桌比一比,谁的风轮转得快,为什么?学生很快发现,风轮越圆,转得越快。于是检查起自己的风轮,看看是否要改进。同时,他们发现,风的大小与吹风的位置和风轮的转速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四、 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学习彼此的长处

在新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可以是组织学生看展览,也可以是同学的优秀作业的相互观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欣赏同学的优秀作业更有价值。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同学更胜于模仿老师。这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接近,更易于模仿。在课堂中巧妙地摆设一些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欣赏可以是课前的,也可以是课后的。我更多的是在课堂中间组织学生观摩,因为这样可以学习到别人的绘制过程和技巧,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这对拓宽思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有意义的。

总之,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是一堂堂生本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

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大马村乡康庄学校——葛丽莎

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开鲁三中李哲

什么样的课才能吸引学生呢?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本好书,要吸引住读者,观众,精彩的开头是必不可少的,上课也同样如此,所以关于美术新课标学习的运用是非常有必要的。我认为作为美术老师应该作好以下内容:

一、首先,巧妙安排课堂教学形式,轻松教与学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强加压力只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束缚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让学生在课中做些有益提高审美、创造美的活动,不仅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的兴趣,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思

维创造力,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性格。课业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所以课堂教学形式的安排对一节的课的成功来说是非常重要。

二、其次,把其他学科内容带进美术教室

1、把音乐融进美术课堂音乐的情绪感染作用是强烈的,能调动人的情绪。

2、与文学相结合文学的语言环境和理解能力对学生了解绘画的背景、和技能的学习、运用有很大的帮助,美术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看好书,多请学生表达心中所想的东西,时间长了,学生敢说、敢想了,对画家画作的欣赏也有东西可以说了。

3、与身边发生的事相结合美术来源于生活,形象地反映生活。美术课不仅是教学生教

材本身的内容,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用审美的眼睛去看待身边事物及做人的道理,这种观点已经为大多数美术教师所认可。可以根据本地方、本校的一些特殊或重要的事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比如:举行大型的“书画比赛”活动时,让学生为学校设计等,给学生产生一种参与的感觉,有一种“当家作主”的感觉。

三、再次,增强学生自信,使每个学生大胆的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展现自己:信心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因此,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在传统教学中把教学过程“双主体”交互作用的活动变成教师单向地传递学生知识的过程。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美术,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为了激励学生表现自我,实习时,我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让他们在画纸上大胆地去表现各种物体,并及时鼓励、表扬他们,通过实践发现学生在画画的时候既能自信又很富感染力与表现力。

总之,要充分发挥师生互动作用,引导学生把学习美术内化为自我的需要,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自觉地接受美术的熏陶,促进学生自身身心的和谐

发展。从而领悟美术教学独特的不可代替的魅力。我希望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才能真正知道自己未来的目标和人生的价值,教师才能培养出一大批有艺术涵养,高素质的人才!

2014-12-4

小学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

通过对美术教育变革的培训学习,使我更深刻的理解了美术新课标和新课改理念,更好的、准确的把握新教材,都有很大的帮助;也让我知道了怎样上美术欣赏课,感受很多,受益匪浅。在此,说说我对美术新课标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

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三、让学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长知识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要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四、从生活中寻找美,创造美

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给学生的思想要保持一致。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关注自己身边的一些关于美术方面的东西。要从生活中,理解线条等美术知识,如:头发、树等。培养孩子搜集素材的能力。高段学生要注重培养自学的能力。提问学生其实也是引导学生的一个重要过程。示范的作用,要处理好示范的关系,教师要作为学生的楼梯,孩子要借助于老师向上爬。在上欣赏课时,不仅要学会欣赏,还要学会评述。美术语言要让孩子多使用一些。尤其是欣赏评述课中,让他们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试图在美术欣赏过程

中,强调评述。总之,合作的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素材的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在美术课中很重要。探索性:引发性

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东西,经过高度概括、提炼,用最简洁的点线面来表现。点线面的联系,是美术语言中最基本的。要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不仅只是用纸、用笔。要理解材料的多样性。学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材料来进行创作。不能用过多的技能束缚他,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可以对教材再加工,能让学生自己探究的,尽量让孩子去探究。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要时刻为学生着想。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

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小学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

假期里,我仔细阅读和学习了小学美术新课标,收获颇多。小学美术新课标带来很多新的理念,它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在此,说说我对美术新课标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

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三、让学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长知识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要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

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第五篇:13美术新课标理论资料

美术新课标理论资料(红色部分为答案)

一、填空题

1、《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新课程中“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收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5、《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bbs

6、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7、新课程提倡建立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

8、新的课程改革要促进学生的多方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着眼于认知方面的发展。

9、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的。

10、课程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

11、课程改革既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每个个体求得自身充分发展的内在需求。

12、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现代人一生发展的四大支柱。

13、地方课程具有地域性特征、针对性特征、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探究性和实践性特征。

14、在教师角色转换中,应该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15,教师作为教学的“促进者”角色,具有三个特点a、积极地旁观,b、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c、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16、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角色的变化主要体现在:a、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b、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c、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d、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e、由单项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f、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g、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17、教师教学的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

18、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度向教育促进者转变。

19、《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欣赏与评述、造型与表现、设计与运用、综合与探索四大学习领域。

20、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21、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22、《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_四大学习领域。

23、新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知识与技能_、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表述的。

24、为了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满足不同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要,国家制订了国家 地方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

25、对于教材的处理方式上,新旧两种美术教材观的不同之处在于旧教材观是教教材,新教材观是用教材。

26、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就活动特征而言,前者更倾向于外化,后者更偏重于内化。

27、课堂教学是教师提高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主要阵地,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主流,谈谈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有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内容丰厚、教材处理变式、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流程清晰、教学姿态平等、教学评价恰当、教学方法

多样、媒体运用恰当。

28、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29、新课程下的课程总目标按照三个维度表达,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0、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新课标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31、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提出框架、教学和评价的建议。

32、教育部第13号令《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包括: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 艺术教育活动,校外、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

33、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34、《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欣赏 评述

综合 探索四大学习领域。

35、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514、请你写出美术教学基本教学流程:课前准备 、 激趣导入、作品欣赏、技法分析、作业辅导、 课堂作业点评和小结延伸等。

36、美术课程标准中,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分四大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 设计应用、 造型表现、综合探索。

37、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38、新课程下的课程总目标按照三个维度表达,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9、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课程。它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40、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41、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42、美术教学应注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43、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美术教学中加强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主体)的地位。

44、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45、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自主)性学习方法进行(探索研究)和合作交流。

46、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要注意充分肯定学生的(多元性)。

47、中(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

48、它对于陶冶情操 ,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9、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

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50、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51、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52、美术新课程标准把美术学习分为四大学习领域,分别是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

53、美术教学计划包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

54、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

55、美术教学原则有审美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精讲善练原则、创造性原则(或眼脑手协调并用原则)、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等原则。

56、教案中包含了教师对教材的独到理解及其创造性的设计,包括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57、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简称DBAE,以严谨的美术课程来实现美术自身的价值,其教学内容包括美术创作、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四部分.

58、小学美术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其学科性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理论性、实践性、与综合性。

59、小学美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是小学美术教学系统,这个系统包括美术教学的基本目的、基本原则、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评价、教师素质等各个方面。 60、衡量一堂美术课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学目的的确定是否正确以及教学目的的是否实现。 6

1、常用的美术教学方法可分为师生互动型、教师辅导型与学生自主型三大类。

62、教案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具学具准备等。 6

3、美术的双基教学是指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64、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其中明确规定图画、手工为学校开设课程,我国从此开始了学校美术教育的历史。

65、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6、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67、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68、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6

9、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二、判断题

1、普通中小学校的美术课程要改变单纯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模式,使专业化倾向淡化,要由专业化美术走向生活化美术。(

)

2、在美术活动中基本上不存在标准答案,在某些活动中也不存在“对”与“错”,美术活动是一种极富个性与想象力的创造性活动。(

)

3、在美术活动中基本上不存在标准答案,某些活动中也不存在“对”与“错”,美术活动是一种极富个性与想象力的创造性活动。(√)

4、美术学习活动是一种不同于其他文理学科的学习方式。(√)

5、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

6、“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

7、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教学内容。 (∨ )

8、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主要指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

9、新课程总目标是按照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表述的。(√)

10、美术教师应该具有:营造互动发展的教学过程、面对全体学生、树立课程意识、终身学习意识等教育观念。√

11、对于教材,教师可根据个人喜好任意组织所教内容,体现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1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的“设计”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

13、对美术作品的批评方法有五种:①品评式或品鉴式批评②形式主义批评③历史批评④社会学批评⑤心理学批评。对于不同的批评和判断角度,有不同的结论,因此,对美术作品意义和价值的判断是任意的。A.正确B.错误

14、美术新教材的体系是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为核心、以探究式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以人文性单元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对 )

15、教师只是课程的传递着和执行者(

╳ )

16、生活经验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

)

17、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表述的。( √ )

18、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 课程资源。( 对 )

19、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着眼于培养学生 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对 )

20、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对 )

21、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对 )

22、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对 )

23、教师只是课程的传递者和执行者。

( × )

24、两个班使用的教材不同,不能横向比较学生学习质量。

( × )

25、生活经验也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 √ )

26、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体验为主,系统知识掌握( ×

)

27、“注重过程”的意思就是教师在解决问题时不但要讲清结果,更要注重讲清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 28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

单选题

1、“造型表现”领域7-9年级的阶段性学习目标是 (答案D)

A.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B.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C.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D.有意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思想和情感。

多选题

1、新课标中所指的基本的美术素养应当包括( ABCD )。(备注:网上答案也有ABD和ABC两种) A、 能初步解读身边的美术现象 B 、能在一定程度上运用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念 C、 能熟练运用各种表现形式自如地描绘对象 D、有自己的审美趣味

2、请就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流程对以下选项进行排序 (D、B、C、A)。

A.小结、评价 B.自由欣赏、分析 C.小组讨论 D.呈现作品

3、我国美术课程教学设计发展过程经历以几个阶段,请对以下选项进行排序(C、A、B)。

A.重双基 B.重素质教育 C.重技能

4、我们应该在这几个方面对美术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诸如( A、 C) A.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 B.重视家长的单向评价

C.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 D.使用末尾淘汰制来进行评价

5、教师在美术教学行为中的角色是(ABCD)

A、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B、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C、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D、学生学习的欣赏者

6、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非常重要,你认为合适的有哪些( A C) A、“不错,你的作品很有特色!” B、“这幅作品的毛病太多了,赶紧改!”

C、“画得很不错,如果再加上自己大胆的想象,将会更加出色!”

D、“你的这件作品太缺乏想象力了!”

7、某教师在执教《给同桌画张像》一课中提出作业要求为,“试着给同桌画张肖像画,可以用写生方法或凭印象去画,绘画工具不限”,这样的作业要求设置(ABCD) A、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本课的自主性

B、给学生创造性、探索性学习留有很大空间 C、注重了个人特质和潜能的培养

D、为学生尝试不同材料的表现提供了平台

8、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与价值有(ABCD)

A、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B、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C、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D、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9、我国美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发展过程经历以下几个阶段,请对以下选项进行排序(CAB)。 A.重双基 B.重素质教育 C.重技能

简答题

1、简单阐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2、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是什么? (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3、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4、美术课程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5)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与合作交流。

(7)教师影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5、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哪两项学习内容?

答: 《美术课程标准》认为: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设计”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两项学习内容。

6、新课标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具体指什么?

答:《美术课程标准》认为:“‘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7、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美术学习后,应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包括哪几方面?

答:应该具备的基本的艺术态度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有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作出积极的(或独特的)反应;第二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的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第三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8、美术新课标中美术课程的总目标包括哪三维?

答: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9、简要回答四个学习领域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区别与联系?

答:“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外化性行为特征是它们的相同点,都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媒材与工具,运用不同的方法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而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自由性,后者更注重功能性。

10、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什么目标?(请回答出其中的三条)

答:学生在该领域应达到的目标:

20、你认为一个好的教学案例的“标准”有哪些方面?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都是有一定“标准”的,首先最重要的一条是能促使自己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和帮助阅读案例的人从中“学有所获”。

其次要做到:(1)、具有可读性。一个好案例是一件文学作品,应该是主题鲜明、中心突出,围绕主题以一种引人入胜、迷人的方式来展开,事件发生的背景交代清楚,人物的心理感受、体验和内部冲突揭示充分,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表达明晰、生动和活泼。

(2)、具有时代性。一个好案例必须要有时代的特征,能反映当前教育教学中最普遍发生的问题,能足够引起自己和人们的反思,能产生“共情”。

(3)、富有个性化。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要有特色,能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能从理论的高度去开掘并能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能引起人们多方位的、多角度地思考,能触及人们的灵魂。 (4)、一般用过去式表达。

(5)、字数最好在2000——4000字范围内。

21、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 要点:正确。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学科并不是单独孤立地存在的,它是文化教育的一个部分。强调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以及美术学科与社会、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综合。一幅美术创作作品的诞生,除了作者精湛的美术技能技巧的表现以外,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地域环境、经济发展、民俗风情、人文修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

22、美术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要点:片面。

美术教育是一种学科教育,而任何一种学科教育都是有两部分构成的,一是学科本体,也就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系统;二是该学科教育的功能,也就是通过对该学科的学习使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种种良性的变化。美术活动需要感受、体验、情感、想象、创造,通过美术教育也有助于形成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想象力、大胆的创造力和灵巧的动手能力。同时,美术活动也能作为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社会学习、跨学科学系的工具。美术学科本体始终是教育功能生成的基础;美术学科也应该注重自身教育功能的拓展,尽量增强美术学科对人的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美术本体和教育功能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当然,不同的学科教育的不同层次有着不同的侧重,这种侧重体现了学科教育不同层次的特征。

23、你认为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是以“一味的鼓励性评价为主”还是以“科学性评价为主”?为什么?

要点:新课程需要新的教学评价,新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激励性和发展性为主的评价方式,使教师们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们享受学习成功的欢乐,唤起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的自豪感。但“一味的鼓励性评价为主”的评价观,忽视了对学生作品问题的指出,这样久而久之只会使学生失去进步的方向,盲目地去学习。而“科学性为主”的评价观,即注重看到学生作品进步的一面,还要恰当地指出不足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24、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懂得“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要点:正确。

教学是有方法的,但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机械地死板地去硬套,而要因内容而异,因教师而异,因条件而异。教学方法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如何“学”的活动设计。任何教学方法都是相对的,并且是在不断发展的。教师应以“课标”精神为依据,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灵活地、创造性地、多样性地去发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5、你认为“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要点: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分析。比如学习任务的结果是什么,性质、所学内容的知识结

构、起点与重点分析等等。强调的教师的“教”,教师主导着教学的进程,控制着学生的学习。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焦点在于学习情境的设计。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知识应用的实际情境下的学习,学习者的经验才能赋予新的学习意义。因此,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是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学生的“学”,教师主要起着指导、引导的作用,学习的主导权在学生手中。

26、你在美术教育中,如何理解与运用“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的?请联系教学实际进行阐述。 要点:

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更能体现美术学科同属于视觉艺术的特点,人们是通过眼睛的“看”来“感知”和“解读”的。因此运用直观形象传递美术信息,这是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其包括演示法、观摩法、观察比较法等。如绘画、制作方法步骤的现场示范演示、工具性能及技能特点演示,或实物、范画、录像、课件的展示等。在采用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时,必须做到范画、范作要精选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教师演示的每一个过程、步骤都要让学生看清楚。

27、你是怎么理解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 要点: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① 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② 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③ 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遵守纪律,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教师需要新的工作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带来的挑战:

① 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 ②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③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28、你认为“知识”与“能力”之间有联系吗,为什么?你在美术教学中是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

要点:

知识与能力是有联系的,因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不存在着美术升学的压力,美术教学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对一般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29、什么叫“建构主义”? 要点:

建构主义认为,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知识固然包括真理性,但是并不意味着终极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肯定还会有更真实的解释。因此,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来作为让学生接受的理由,用社会性的权威去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由他们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新知识,而且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

30、什么是新课程教学设计?

新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它包括教师的方法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的方法,是师生展开的一种合作、交往的教学。好的教学设计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1、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由哪些变化?

一、师应该将“主人”的地位还给学生,将学生视为主体。

二、教师要教会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方法。即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三、教师要尊重与爱护学生。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个体性、独特性、多样性给予尊重,并以此作为教育教学的前提。

32、什么是案例?

应该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往往包含一个或多个现实中的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33、什么是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34、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哪两项学习内容?

答: 《美术课程标准》认为: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设计”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两项学习内容。

35、新课标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具体指什么?

答:《美术课程标准》认为:“‘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36、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美术学习后,应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包括哪几方面?

答:应该具备的基本的艺术态度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有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作出积极的(或独特的)反应;第二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的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第三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37、美术新课标中美术课程的总目标包括哪三维?

答: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8、简要回答四个学习领域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区别与联系?

答:“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外化性行为特征是它们的相同点,都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媒材与工具,运用不同的方法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而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自由性,后者更注重功能性。

39、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什么目标?(请回答出其中的三条)

答:学生在该领域应达到的目标:

42、简述《美术课程标准》中对“美术”一词的解释。

答:艺术的种类之一。“美术”在历史上是个语义多变的概念。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的外延和内涵还会不断发生变化。

43、请思考并简述,什么是基本的美术素养?

答:基本的美术素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美术的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二是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三是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了解。所以,基本的美术素养不仅仅是对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

44、美术课程的评价建议是什么 ?

(1)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在重视教师与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可以采用问卷形式,也可采用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的方式。学生在学习档案中收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包括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相关美术信息(文字或图像资料等),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 (2) 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3)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行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4) 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美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议美术教师在每一个单元教学结束后,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

45、新课标将什么阶段的美术学习内容分为四个学习领域?

答:新课标将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为四个学习领域。

46、新课标是从什么出发来划分美术学习内容中的四个学习领域?

答:新课标是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考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

47、快下课了,教师有些教学任务还未完成,可是回答问题的学生还在滔滔不绝地发言,教师应该怎么办? 要点:

一个高效的教育过程应该是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艺术了。”新课标认为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重要的是培育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为此,教师必须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控制课堂教学,随时准备适应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因素”,“以学定教”,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对学生出现的火花,教师应敏锐地抓住它并予以引燃,使意外的信息生成宝贵的教学资源,从而超越预定的目标。如果这位学生的发言很有价值,就应该让他把话讲完,相反正在该学生讲的滔滔不绝时,教师双手一拍“停”!这种“精确控制”恰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其这样还不如顺其自然,让学生自己决定应该何时结束。教为了学,教要适应学,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8、新课改中要求教师角色应当如何转变?

由传统的知识传说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 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向学生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 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向动态的研究者、学习者转变

49、在下课程理念下,如何使用教材? 领会教材的精神,做到心中有数

关注现实生活,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力来分析教材,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发发展教材。 50、有人认为接受学习已经过时了,对此,你有何看法?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由接受和发现两种。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使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转变学习方式就是改变这种状态。探究学习过程离不开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51、过去,我们认为,评价只有分等级的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具有哪些功能? 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或目标导向、激励、教育、监督、反馈、调控等功能

52、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8分) 答:(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53、美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要求“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请请问什么是基本的美术素养? (1)必须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2)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4、美术课程标准依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了那四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

55、三维目标在美术课程中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要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努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时间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要努力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新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56、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的策略和方法有那几方面?

合现代教育理论说明教育教学思想。 洋思中学与“洋思现象”(行走课堂P6) “洋思现象”告诉我们,学生是可以独立学习的。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会学习,学会思维,乐于不断获取新知和主动探索,善于辨别,搜集和加工各种信息,能根据社会需求和自己的个性涉及发展方向和计划,善于与人合作,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种素质。洋思中学要培养的正是这样一种素质。他们要培养的,是嫩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人。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如果他们在某些具体的知识点上有所欠缺,将来是容易通过各种途径得到补偿的。但是,如果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里没有能够培养起学习兴趣、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欲望,没有形成一种科学的思维的习惯和能力,那么,他们的这以前却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将是难以补偿的。因此,学校教育重要是通过对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浓厚的兴趣和进一步吸取新知的持续发展的愿望,学习思维的方法,形成思维的习惯。 6

2、如何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探索”?

答:新课标中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1分)。其内容应包括⑴ 融美术各学习领域为一体(1分) ⑵ 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1分) ⑶ 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1分)。 三个方面的内容有不同程度的交叉与重叠(1分)。

⑴通过“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与联系,学习领或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2分)。⑵ 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1.5分)。⑶ 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1.5分)。 6

3、美术新课程标准把美术教学内容传统的三大课业改为四大学习领域,试论述这种改变的内在根源及其预示的发展方向。

答:(1) 传统的美术教学内容由欣赏、绘画、艺术设计三大课业组成。

(2)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把教学内容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3) 这种改革的内在根源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通过教育方式及其理念的根本变革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建设的新型人才。

(4) 此次改革所预示的发展方向是从传统课程设置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向课程的综合化。

首先,“课业内容”转化为“学习领域”的概念,提出的内容标准在描述上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导向性。比如学习领域的名称就体现了综合意识与体用结合。“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的美术专业门类,“设计应用”也包括了现代设计和传统工艺,“欣赏评述”也涵盖了包括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整个视觉世界。同时它还是知识和能力二者兼顾的组合表述。

其次,设置“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表现了美术课程高度的综合性,深刻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这个学习领域实现了三个层次的综合:一是美术各学习领域与相关学科的综合;二是注意美术与相关学科的综合;三是强调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在不同课程环境和不同条件下的综合,非常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由此可见,“综合探索”领域的设置,不仅是对课程内容的扩展,而且也是美术教育观念的突破,美术课程在实现综合化方面已经迈出了很大的步伐。美术课程内容综合聪明跨学科的角度出发,弥补了分科课程的不足,并能有效地运用各种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上一篇:项目重大危险源范文下一篇:心灵深处的回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