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流动人口信息网

2024-04-09

中山市流动人口信息网(精选8篇)

篇1:中山市流动人口信息网

佛山市居住证申请表/流动人口信息登记表

★区______________★镇(街)__________________ 派出所___________________★村(居)委__________________

核对无误后请签名: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

佛山市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监制

填表说明:

一、填表对象:在佛山市辖行政区内16周岁以上(含16周岁)的非本市户籍流动人员以及租住出租屋的本

市户籍人员。二、三、四、五、对于有选择项的项目,在对应项目前打“√”,此类项目只能单项选择; 使用蓝色或黑色钢笔(签字笔)填写表格,表中带“★”的项目为必填; 张贴流动人员近期一寸免冠照片; 文化程度在以下项目中选择:研究生、大学本科(简称“大学”)、大学专科和专科学校(简称“大专”)、中等专业学校或中等技术学校、技术学校、高中、初中、小学、文盲或半文盲;

六、政治面貌在以下项目中选择:中共党员、中共预备党员、共青团员、民革会员、民盟盟员、民建会员、民进会员、农工党党员、致公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台盟盟员、无党派民主人士、群众;七、八、九、十、是否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的人士填写; 宗教信仰在以下项目中选择: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其他、无; 交通工具既有“摩托车”又有“汽车”的,只勾选“汽车”即可; 就业状况为“无业”的,则单位名称、单位电话、单位地址和职业不用填写;就业状况为“灵活就业”的,则单位名称、单位电话、单位地址不用填写;

十一、职业在以下项目中选择:高新技术及现代化服务业、文教工作人员、治安保卫人员、保姆、护工、制造

业、建筑业、娱乐餐饮消费性服务业、机关工作人员、商贸业、居民服务业、农林畜养业、工人、其他;

十二、常住户口所在地类型在以下项目中选择:省内城区、省外城区、省内市辖镇、省外市辖镇、省内县辖镇、省外县辖镇、省内乡村、省外乡村;

十三、配偶姓名、是否同住:只作为婚姻状况为“已婚”人士必填项目;

十四、居住方式在以下项目中选择:单身居住、家庭居住、合伙居住、集体居住(单位宿舍)、其他;

十五、居住事由在以下项目中选择:务工、务农、经商、服务、因公出差、借读培训、治病疗养、保姆、投靠

亲友、探亲访友、旅游观光、其他;

十六、居住处所类型在以下项目中选择:租住房屋、企事业单位内部、个体店摊、购买房屋、临时工棚、居住

家中、其他;

十七、申办居住证时,居住证号码、居住证签发日期、有效期限由工作人员填写;

十八、避孕节育情况、当年孕产情况、查环查孕情况中的手术/查验医院,只作为手术/查验地点为市内区外、区内镇外、镇内村外、本村时填写;

十九、备注:填写在登记过程中出现的其他情况;

二十、填表人:由流动人员签名;审核人:由协管员或操作员签名。

篇2:中山市流动人口信息网

1、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广东省居住证原件及复印件中山办理

3、单位开具在我市工作满一年以上的统一格式证明个体工商户提供登记时间一年以上的营业执照

4、在我市缴纳社保证明近三个月有一次缴纳记录用人单位派驻中山分支机构人员已在总公司所在地购买社保的请参考其他说明

5、居住地计生部门开具的计划生育情况审核表。积分入学

1、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广东省居住证原件及复印件中山办理

3、单位开具在我市工作满一年以上的统一格式证明个体工商户提供登记时间一年以上的营业执照

4、子女关系证明。内容 序号 积分项目 具体标准 分值 最高分 证明材料 备注 基 础 分 1 文化程度 初中 5分 5分 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1、大专以上学历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或中国教育考试网可以验证由申请人提供查询码可现场验证的不用提交学历认材料。

2、按最高学历计分不累加计分。高中中专、中职 20分 20分 大专 60分 60分

1、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2、省级以上教育部门出具的学历认证材料 本科及以上 80分 80分 2 职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职称 职业资格 初级工 10分 10分

1、职业资格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

2、中山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出具的鉴证证明市政府民生办公区二楼电话88887183

篇3:中山市流动人口信息网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昆山市全部流动人口子女小学共13所 ( 以下简称“民办学校”) , 另外选择与上述学校地域相近的公办小学13所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制定“学校卫生保健现状调 查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组织管理、学校基本情况、日常工作、卫生室、食品安全。由课题组人员经培训后统一标准, 进行现场调查。

1.3统计分析将资料录入 Excel 建立数据库, 用 SPSS 13.0 软件进行 χ2检验。

2 结果

2.1不同类别小学组织管理比较21个条目中公办学校有6条符合率为100%。13所公办学校均成立了管理机构、领导小组, 重视度较高。21个条目中有6条符合率公办学校明显高于民办学校 ( P值均 < 0.05) 。见表1。

2.2不同类别小学基本情况比较基本情况中有5条, 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符合率均达到100%, 其他8条中6条符合率公办学校明显高于民办学校 ( P值均 <0.05) 。见表2。

2.3不同类别小学日常工作基本情况比较日常工作基本情况共有23条, 其中有11条符合率公办学校明显高于民办学校 ( P值均<0.05) 。见表3。

2.4不同类别小学卫生室情况比较小学卫生室情况共有13条, 其中9条符合率公办学校明显高于民办学校 ( P值均<0.05) 。见表4。

2.5不同类别小学食品安全情况比较“食堂持有效许可证”和“食堂人员持有健康证”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符合率均达到100%, 其他15条项目有1条 ( 1/ 13) 符合占比公办学校高于民办学校 ( P < 0. 05 ) 。见表5。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学校组织管理、学校基本情况、日常工作、卫生室符合占比公办学校明显高于民办学校, 其原因可能是: 相对公办学校来说, 民办学较侧重经济效益、学校卫生工作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够 ( 教学环境差) 、校医或保健教师配备不足、学校无健康教育教师 ( 健康教育课没正常开设) 、教职工待遇及人员素质较差、教职工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普遍不高 ( 明显低于公办学校) [1]、流动人口子女健康知识行为普遍不理想[2]、学生家长文化素质较低、学生家庭生存物质环境较差。另外昆山市中小学校2008年开始创建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 至2012年底全市公办学校100% 达到铜牌以上标准, 极大地推动了公办学校的卫生工作, 改善了教学环境, 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进行了规范。而流动人口子女小学卫生管理工作现状依然普遍不理想[3]。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 其中小学生是重要的易感人群, 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重点[4,5,6,7,8,9,10,11,12,13]。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 传染病事件较多, 传染病事件是构成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原因[6]。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大多数民办学校还未成立传染病管理机构及突发共卫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或工作小组 ( 并且无突发公卫事件应急预案) 、无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及总结、无传染病隔离制度、班级容量大、学生洗手龙头配备不够、消毒器材不够、无合格卫生室及校医 ( 未开展学生因病缺课网络直报) 等。提示民办小学传染病防控存在巨大隐患。学校传染病防控早期发现应是今后应急工作重点, 必须加大免疫规划力度, 确实落实新生入学免疫查验证及补种、晨检和学生因病缺课统计工作[14]。

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 居第二位的是食物中毒事件[6]。本次调查结果表明, 流动人口子女小学6 /13的学校食堂布局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5 /13的学校粗加工设施设备不能满足操作需要, 4/13的学校加工食品生熟未分开, 7/13的学校无餐具清洗/消毒场所, 7/13的学校无食品良好的储存条件, 5/13的学校备餐间不符合消毒/保温卫生要求。提示本市流动人口子女小学食品安全存在隐患。

学生身心健康监测要覆盖中小学所有年级学生, 并且要加强常见病的干预[15]。本次调查结果表明, 所有民办小学都无学生健康监测评价, 无常见病干预计划及总结, 多数学校无合格卫生室及校医, 这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有报道表明, 学校在学生的健康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健康教育模式以及周围环境的支持等均对学生的健康行为产生重要影响[2,15]。提示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教育, 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起来, 共同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民办学校无健康教育教师, 教职工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存在普遍不高现状[1]。提示民办学校学生的健康行为的养成将受到严重影响。

综上所述, 民办学校卫生保健现状堪忧, 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重点对象, 必须进一步加强加强管理与监督机制。政府应在经费上给以适当的补偿, 并结合措施落实情况考核后发放。

摘要:目的 了解昆山市公办小学和流动人口子女小学卫生保健现状, 为分类指导学校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和制定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昆山市13所公办小学、13所流动人口子女小学, 采用自行设计制定“学校卫生保健现状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组织管理、学校基本情况、日常工作、卫生室、食品安全等。结果 21个学校组织管理条目中, 有6条符合率公办学校高于民办学校;13个学校基本情况条目中, 有6条符合率公办学校高于民办学校;23个日常工作基本情况条目中, 有11条符合率公办学校高于民办学校;13个学校卫生室条目中, 有9条符合率公办学校高于民办学校;17个食品安全情况条目中, 有1条符合率公办学校高于民办学校,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 流动人口子女小学卫生保健现状堪忧。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与监督机制, 加强措施落实责任制和考核机制。

篇4:中山国灵寿城人口问题初探

【摘要】 从城址面积、城市繁荣程度可以看出,中山国灵寿都城的人口规模庞大。战国中山国的人口在100万左右,根据10%的城乡人口比例,可以推算出灵寿城人口规模的上限在10万人左右。灵寿城内居民的身份大体上可以分为官僚贵族、军队和平民。灵寿城内有“闾里”居民组织的设置,并在此基础上对居民实行严密的管理。

在古代社会,人口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研究战国中山国历史,尤其是经济史,人口问题不容忽视。笔者曾根据现有资料对战国时期中山国的人口数量进行了大致的推测[1],本文将对中山国人口最为集中、考古资料最为丰富的灵寿都城的人口规模、人口构成和人口管理等问题做更为细致的考察。

一、 灵寿城人口规模

中山桓公以灵寿为都,使其成为该国的政治中心,催化了城市规模的迅速发展。灵寿城是战国时期中山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由对城址的考古调查可知,灵寿古城城垣是依自然地形而建,平面为不规则的椭圆形,整个城址分成东城和西城两部分。东城东北部为宫殿区,南部为成组的大型建筑区,西部为大面积的官手工业作坊区;西城北部为王陵区,南部为居民区。整个城址东西最宽约4000米,南北最长处约4500米。据原报告提供的资料推测,其总面积约为18平方公里。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城规模宏大,我们将灵寿城与几个时代接近的都城遗址进行了比较,作为千乘之国的都城,灵寿城与这些都城相比,在规模上毫不逊色(表一)。

灵寿城规模庞大,作为中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人口集中,一派繁荣景象。据考古资料,灵寿城九、十号遗址是城内的中心活动区及商业活动中心,建筑遗迹密集。其中E9T3③F2二号房址的房基东北角墙基内放置有一块长60厘米、宽40厘米的河光石,一部分石面露出墙基外,其作用是防止过往车辆撞击墙体,因为墙外即为当时的道路,可见当时灵寿城的“市”是很繁华热闹的。另外,E9T15③F3~ E9T22③F6是一组大型建筑遗迹,从室内地面均无地灶痕迹、又无生活用的陶器遗存来看,这组建筑不属于民用住房,可是屋内地面土却较厚,应该是经过了长期使用和人们的频繁踩踏而形成的。其建筑用瓦的规格不大,且为素面半圆形瓦当,应属于民间建筑,加之这里是城内的商业活动中心,故推测这组建筑很可能是当时商业活动中公共聚集的场所[2]。可见,灵寿城的商业十分繁荣,而商业的繁荣吸引了大批人口聚集都城。

从以上城址面积、城市繁荣程度可以看出,中山国灵寿都城的人口规模庞大。那么能否对灵寿城的人口规模做出进一步的估算呢?

临淄户数是目前所见唯一保存下来的先秦城市人口资料。《战国策·齐策》中记载苏秦说齐宣王语:“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研究春秋战国都城人口数目者大多由此入手,利用此临淄城户数,结合考古发现的临淄故城面积,求得每户占有的面积数,再去推测临淄城及其他都城人口总数。马世之计算的结果是268平方米/户[3];曲英杰推算的结果是250平方米/户[4];蒋刚计算的结果是290平方米/户,并且他还以290平方米/户和学术界常用的5~6人/户的指数,对东周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列国都城的人口进行了估测,其中估测中山灵寿城约为24.1~28.9万人[5]。

以上这些有关都城人口数量的测算,所用材料一致,方法相同,但得出的结论却相差很大,其原因主要是对文献记载的理解不同。笔者认为,苏秦这段话作为说明临淄人口密集、经济繁盛的证据尚可,如以此作为临淄实际户数来进行人口的测算还需慎重。因为即使苏秦面对齐王不存在主观故意的夸大其词,但在人口统计尚不准确及时的战国时代,此一数字还是掺杂了很大程度的主观成分。如再以此临淄城人口为据,推算出每家每户所占面积,然后去衡量其他城市,那得出的结果必定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因资料有限,现阶段尚无法对灵寿城人口的具体数字进行准确的测算,过分精准的数字反而有悖真实。在此,笔者仅就其人口的规模进行大致的估计。

在已知中山国人口数的基础上,根据城乡人口比例,或可间接推算出灵寿城大致的人口规模。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农业劳动者人数的多寡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汉书·食货志》中说:“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统治者甚至对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比例做出了详细的规划。《商君书·农战》载:“百人农一人居者王;十人农一人居者强;半农半居者危”,把农业人口所占比例与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百人务农,一人闲居,可以成王业;十人务农,一人闲居,国家可以强盛;一半人务农,一半人闲居,国家就危险了。诚然,这里提到的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比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理想状态,但反映出统治者对此十分关注。

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与城乡人口的比重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但因农业人口主要在乡村,非农业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因此本文不再加以详细区分。

在古代城乡人口比例研究方面,学者们已经做过深入研究。姜涛对比考察了先秦、两汉以及唐宋以来的城市人口或非农业人口所占比重的研究成果,其中有关春秋战国的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比例,他采用了吴甲元关于齐国城乡人口比例的说法,即城市人口约占8.5%,乡村人口约占91.5%[6],认为此说法倘若确有所据,应该可以代表春秋战国时期的一般水平;汉代的城乡人口比例,采取的是徐扬杰的说法,即汉代的非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0%[7],最后大致判定:中国传统社会的城市人口在正常情形下,基本维持在总人口的10%左右,而非农业人口维持在总人口的16.7%左右。也就是说,中国传统人口的城乡结构具有其内在的稳定性[8]。作者所用材料丰富,论证严密,得出的该比例数应该是比较可靠的。此外《先秦人口研究》一文也认为战国时期城市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10%左右[9]。

根据笔者的研究,战国时期中山国的人口在100万左右,以城市人口占10%的比例计算,则中山国城市人口应在10万左右,灵寿城的人口应该不会超过这一规模。

二、 灵寿城人口构成

人口的构成不仅可以反映人口的一般性特征,还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脉络。灵寿城内居民的身份是各种各样的,大体上可以分为官僚贵族、军队和平民。

贵族官僚 都城是最高统治者和国家权力机关所在地,乃贵族官僚聚集之巢穴。灵寿都城内的大型夯土建筑遗址有6处,其中位于东城东北区的三号夯土建筑遗址规模最大。从勘探调查及所采集到的标本综合分析,三号遗址很可能是当时灵寿城内的宫殿建筑区。其正南1500米处的七号夯土建筑群,与三号遗址大致处在一个中轴线上,应属官署类建筑。这些重要的建筑遗存,无疑是为贵族官僚等统治者所占有。陵墓区是都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灵寿城的王陵墓地一共有两处,即城内王陵区和城外王陵区各一处。城内王陵区北面为中山桓公墓,南面为成公墓;城外的两座陵墓分别为中山王■墓和哀后墓。这些王陵均有十几米高的封土,自上而下分三级台面,顶部原有享堂建筑。成公墓西测的三座中山王族墓属中型墓葬,也都有夯筑封土和车马坑,其中M3、M4还各有一座陪葬墓。城址外西南部的现下三汲村发现有墓圹在7×9米和6×7.5米的大型战国墓各一座,蒲北村北、岗北村东和孙家庄南三处墓区内也发现一些墓圹约4×6米~3×5米的中型墓,这些应该是灵寿城中小贵族的墓葬。从宫殿基址和墓葬来看,各级贵族官僚确是中山灵寿城的统治者。他们虽然在数量上不占优势,但却是消费的主体。他们对于城市经济的作用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其奢华的生活需要大量物品来满足,因而刺激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他们所需的大宗消费品并不是来自于市场,而是来自于政府的实物支付,不正常的消费又限制了商业的发展。

军队都城乃国运所系,需要大批军队在此保卫。在灵寿城城垣垣基的勘查中,发现有四处与城垣垣基相连而外凸或内凹的大型夯筑附属建筑。第一处位于东城北垣西端,主要是用于驻兵保护东城北门阙。第二处筑于王陵区内的西城垣中部,其北侧为王陵区的西门阙,因此这座建筑应与护卫门阙有关。第三处位于西城西城垣的南部,周围散露出大量的空心砖、板瓦、筒瓦、素面半瓦当、碎陶器、箭镞及红烧土的堆积等遗物。此建筑大于其他三处附属建筑,根据暴露于地表的遗物分析,这处大面积的夯土建筑似为军队的驻地。第四处在西城最南端的城垣上,可能主要用于河防。由这些城墙防御设施建筑遗址以及出土的兵器可以想见,当时的灵寿都城肯定是重兵把守之地,城内驻兵数目可观。灵寿城址周围发现许多随葬铜剑、铜戈、铜镞等兵器的小型墓葬,随葬品特点鲜明,其主人无疑应该是生前为中山国冲锋陷阵的士兵。

平民主要包括士、农、工、商四民,他们是城市中各种劳动的承担者,也是城市人口的主体部分。士的涌现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城市人口构成上的一大特点。许倬云先生在班固“古今人表”所载范围内,比较了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中“新人”(即士人)在表中人物总数中所占的不同比重。根据他的统计,在春秋时期,这种出身寒微、来历不明的新人平均占总人数的26%,战国时期则增加到55%[10]。春秋战国时期,家道衰落的上层贵族和下层中拥有专门知识和技能者构成了新兴的士阶层的主体。各种各样的士,如文士、武士、辩士、策士等等,在战国的舞台上表演着他们特有的技艺,为时代发展增添了无穷的活力。《吕氏春秋·贵卒》中提到的中山国的“多力者”吾丘鸠,《战国策·中山策》中“挈戈”随中山君而战的二人,都属于练得一身本领、报效其主的武士。《战国策·中山策》中还提到中山君“倾盖与车而朝穷闾隘巷之士者,七十家”,可见中山国士的人数十分可观。战国时期尚贤养士之风盛行,中山国铜器铭文中处处显示出中山君主对贤人的渴求,实际政治生活中,中山君对司马喜、张登等士人也是倍加信任和重用。这种对贤才的招揽政策,使得大批士人集中到都城之中。《管子·大匡》云:“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这里的“不仕”就是指没有当官的士,他们仍然要耕田,和农民都居住在靠近城门的地方,就是为了出城耕种的方便[11]。

战国时期城市的工商业功能大大加强,但城市居民中仍然存在农业人口,考古资料也证明,在一些繁华的都市内依然有农业人口的存在。灵寿城址内有三处比较大的居住遗址,其中二号居住遗址出土有磨光石凿(凿长10.6厘米)和陶网坠,这些出土遗物说明这里居住的很有可能是从事农业的人口,且二号居住遗址紧邻西城墙,靠近城门,这也和文献记载及其他都城考古中农业生产者的聚落遗址所在位置大体相同。

灵寿城有大面积的手工业作坊区。四号遗址是制陶作坊遗址,现存面积为东西200米,南北200余米,文化层平均厚度1.2~3米。五号遗址是铸铜、铁器作坊遗址,面积较大,南北960米,东西580米,文化层厚1.2~1.7米。这样大规模的手工业作坊区必定聚集着数量庞大的手工业者。而且从出土遗物可知,中山国手工业部门齐全,分工细密,这也是要以大量的手工业人口为基础的。位于手工业作坊遗址西南角的六号居住遗址,现存面积东西300米,南北180米,发现较多夯土建筑残迹、灰坑,初步确定为居住区,应该就是这些手工业者居住的地方。中山王墓葬中出土的大批精美的青铜器、玉器,大多应是在灵寿城官手工业区制造的。灵寿城中的各种手工业者,用他们的聪明智慧为中山国创造着“多美物”的奇迹。

前述灵寿城之繁华,集中表现在“市”的人口密集,而毫无疑问,“市”中密集的人口多为从事各种经营活动的商贾。《史记·货殖列传》中亦载中山之地乃温、轵商贾贩运经营之地。中山“仰机利而食”的民风,即与其商业的发达密切相关。灵寿城的商人在发展中山国经济上也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

总之,灵寿都城人口主要由官僚贵族、军队和平民构成。官僚贵族和军队是城市内主要的消费群体,消耗大量国家财富,但同时这种消费客观上也刺激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士、农、工、商四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消费者。合理的人口结构无疑会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上层人口的急剧增长,平民生活的恶化,则会阻碍社会生产的发展。

三、 灵寿城人口管理

大量人口集中在城市,为了使城市人口生活在一个正常而有序的环境里,政府必须实施有效的管理。这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稳固。

城市居民管理是在城市居民组织的基础上进行的。《国语·齐语》记载了管仲对国都的规划:“五家为轨,伍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管子·小匡》中的记载与之大体相同。可见,春秋战国时期临淄城居民组织系统大致分为轨、里、连、乡四级。这其中“里”和“乡”的地位十分重要。《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中,晏婴告诉齐景公:“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墨子·明鬼》中说:“何不尝入一乡一里而问之” ;“内者宗族,外者乡里”;“取亲于乡里。”《吕氏春秋·安死》曰:“皆乡里之所釜鬲者而逐之。”以上诸篇中每言及城市居民组织,多称 “乡”、“里”,或将二者连称。乡是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居民组织的基准单位,而里则是乡辖下的区域单位和城市居民的聚居单

位[12]。

《战国策·中山策》中提到,中山国的士居住在“穷闾隘巷”,此“闾”即“里”也。《周礼·地官·大司徒》载:“闾、里皆二十五家。乡谓之闾,遂谓之里。”可见“闾”是和“里”一样的单位,只是称呼不同,在城市中称“闾”,在乡村中称“里”。有时“闾”、“里”也并不严格区分,《战国策·齐策》有“乃使人听于闾里”之言,诸子中“闾里”连称也颇常见。由此可知,中山国城市中也有“闾里”这一居民组织。

那中山国是如何在“闾里”这一居民组织基础上实施具体的人口管理呢?根据文献记载可窥其一二。《周礼·地官·闾胥》载: “闾胥各掌其闾之征令”,闾胥掌管本闾有关征收赋税、徭役的命令。《周礼·地官·里宰》载: “里宰掌比其邑之众寡,与其六畜、兵器,治其政令”,里宰掌管清查本里人数,以及六畜、兵器数,执行有关政令。城邑中闾里的执掌人物为“闾胥”和“里宰”,他们的职责明确,就是对闾里实行严格的管理。“里域不可以横通,闾■不可以毋阖”[13],里周围用围墙封闭起来,且里中只设一条直通的道路,在道路的一端或两端设置里门,并派人把守,以便控制里中居民。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的对城市居民采取的这一封闭式管理模式,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一直延续了千余年,直到宋代方废弃[14]。“闾里”组织通行于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城邑中,所以,《管子》中所讲到的有关闾里的管理制度,在战国时代应是带有普遍性的,我们可以藉此了解中山国灵寿城内的居民管理制度。

综上所述,战国中山国灵寿都城聚集了大量的人口,根据城乡人口比例推测,其规模的上限应该在10万人左右;主要由贵族官僚、军队和平民组成;城内有“闾里”居民组织的设置,并在此基础上对居民实行严密的管理。

————————

[1] 曹迎春:《战国中山人口探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2期。

[2]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战国中山国灵寿城——1975~1993年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5年,第42页。

[3] 马世之:《略论楚郑都城市人口问题》,《江汉论坛》1988年1期。

[4] 曲英杰:《先秦都城复原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54页。

[5] 蒋刚:《东周时期主要列国都城人口问题研究》,《文物春秋》2002年6期。

[6] 吴甲元:《中国人口思想史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15页。

[7] 徐扬杰:《汉代的农业生产水平问题浅探》,《史学月刊》1982年3期。

[8] 姜涛:《人口与历史——中国传统人口结构研究》,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21页。

[9] 焦培民:《先秦人口研究》,郑州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10] 许倬云:《春秋战国间的社会变动》,《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34本下册。

[11] 宋仁桃:《战国秦汉城市人口结构初探——以农民问题为中心》,《史学月刊》2006年5期。

[12][14] 于云瀚:《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居民组织及其管理》,《安徽史学》2004年4期。

[13] 《管子·八观》。

篇5:中山市流动人口信息网

〔2010〕87号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0-11-2 16:56:35

各镇政府、沙坪街道办,市有关单位:

《鹤山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十月九日

鹤山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规范和加强我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全面改革管理工作机制,创新管理服务办法,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广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和《江门市出租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实施细则》(江府办〔2009〕112号)等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工作举措,以组建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站)为切入点,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努力探索一条以人为本、服务为重、综合管理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路子,不断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效益和水平,为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建设岭南特色宜居城市作出新贡献。

二、工作目标

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调,镇(街)组建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村(居)委会设立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站,使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一步到位,全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各项工作机

制更加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全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三、组织架构

成立市、镇(街)、村(居)三级组织架构:

(一)市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分管政法工作的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市府办、市政法委分管领导担任,成员包括:市委组织部、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人口计生局、市发展改革局、市法制局、市工商局、市地税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各一名分管领导。领导小组下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流管办”),设在市综治委,负责管理、协调各镇(街)、村(居)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站)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综治委分管副书记兼任,配副主任2名。

(二)各镇(街)成立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镇(街)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政法、人口计生工作的领导共同担任。下设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对外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实行独立办公、综合管理。

(三)各村(居)成立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站(以下简称“服务站”),各服务站站长原则上由村(居)委会分管副主任兼任。服务站原则上设在村(居)委会,条件允许的,可独立场所办公。服务站对外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

四、综管员配备和工资待遇

(一)配备人数

镇(街)、村(居)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站)按照每1000名流动人口配备1-3名专职管理人员,镇(街)每5000名流动人口配备1名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原则组建流动人口综管员队伍。招聘综管员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统一招考、择优录用原则。

(二)工资待遇

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站)综管员工资待遇每人每月不低于1200元(包括工资、社保、医保等)。

五、权限职责

(一)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职责

1.学习贯彻上级关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研究制定本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相关规定、措施、方案等;

2.协调市公安局、人口计生局、卫生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民政局、工商局、财政局、地税局等部门,结合各部门有关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方针、政策,研究制订切合本市实际的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站)建设规划、服务项目和服务规范等;

3.督促本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下属部门履行职责,切实抓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日常工作的落实;

4.检查指导下级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站)工作开展,研究解决影响全市流动人口工作的突出问题;

5.整理、汇编、报送各类流动人口工作信息,适时向市委、市政府和上级部门汇报全市流动人口工作情况;

6.结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各镇(街)、各部门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考评。

(二)镇(街)、村(居)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站)职责

1.贯彻执行上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和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级工作制度、措施、方案等;

2.落实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站)场所建设,按要求配备软硬件设施;

3.组织招收综管员,落实管理、考核和培训;

4.受市公安局、人口计生局、卫生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地税局等部门的委托,具体负责辖区内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的暂住登记、协助核发居住证、办理房屋租赁信息收集、查验相关婚育证明、环境卫生管理、代征代缴各种税费以及流动人口、出租屋档案建设管理等工作。

(三)综管员职责

1.采集、录入和维护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的有关信息,做好流动人口的审核、登记、办证以及相关档案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

2.检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做好流动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信息采集和登记,发现违反计划生育情况及时通报人口计生部门;

3.做好对出租屋主和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协助查处违反规定的出租屋主和流动人口,发现出租屋有违法犯罪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4.检查督促出租屋主和流动人口落实防火、防盗等安全防范措施;

5.掌握流动人口和出租屋动态。

六、资金投入

结合我市流动人口分布现状和管理需要,分步投入资金进行建设。第一步,今年内以沙坪、雅瑶、古劳、共和四个镇(街)为试点(重点放在沙坪街道),在全市率先成立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所辖村(居)成立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站。市将一次性投入80万元帮扶4个试点镇(街)进行组建工作,具体如下:

(一)帮扶沙坪街道综管人员工资60万元;

(二)帮扶沙坪、雅瑶、古劳、共和四个镇(街)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硬件建设各5万元,其余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站)建设资金和综管员队伍工资由镇(街)自行负担。第二步,明年上半年其余各镇按照试点镇的标准完成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站)及综管员队伍的组建工作,市将按照试点镇(街)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各给予5万元硬件建设经费。

七、工作安排和步骤

(一)制定建设规划、服务项目和服务规范(2010年9月)

根据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站)组建原则,由市综治委负责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站)组建具体实施工作。2010年9月,市综治委组织市公安局、人口计生局、卫生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民政局、工商局、财政局、地税局等部门召开协调会议,结合各部门有关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方针、政策,研究制订切合本市实际的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规划、服务项目和服务规范等。试点镇(街)成立流动人口综合服

务中心组建工作小组,积极研究和部署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站)的组建,初步制定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站)组建规划和时间表。

(二)落实服务中心建设(2010年9月-2011年6月)

由于城区流动人口数量大、流动性强,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要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才能适应形势需要。因此,市将沙坪街道办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站)组建工作作为首建试点。雅瑶镇、古劳镇、共和镇也要参照沙坪街道办组建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站)的模式和步骤,积极组建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站)。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2010年9月,沙坪街道办要制定成立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站)的工作方案。

2010年10月,沙坪街道办要完成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站)建设以及工作人员招聘工作。2010年11月,沙坪街道办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站)基本完成组建工作并举行揭牌仪式。2010年12月,雅瑶镇、古劳镇、共和镇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站)基本完成组建工作并举行揭牌仪式。

2011年6月前,其余镇(街)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要完成组建工作并举行揭牌仪式。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流动人口是我市实现社会经济和谐跨越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为我市的现代化建设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彻底转变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是单一治安管理的传统观念,深入认识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增强责任意识,从理顺管理体制入手,狠抓各项服务管理措施的落实。

(二)明确主体,落实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清楚认识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站)的角色定位,切实履行职责,落实责任,全面落实“五定”(定机构、定场地、定人员、定经费、定方案),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机构,加快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站)建设和综管员招录培训,尽快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组织体系并投入运作。

(三)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流动人口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涉及全市多个职能部门。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站)受各职能部门委托开展相关工作,其工作成效与各职能部门的参与程度直接相关。各职能部门必须依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积极参与,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重点加强对综管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确保各项管理服务措施落实到位。

篇6:中山市流动人口信息网

行情况分析

2010年上半年,我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为确保完成2010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任务。现根据我镇2010年上半年人口计生统计报表和我镇自行抽查考核结果,对我镇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执行情况综合分析如下。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主要指标的执行情况

2010年上半年,我镇户籍人口57727人。户籍人口出生436人,比去年同期(429)多生7人。计划生育率为99.54%,比去年同期(98.37%)上升1.17个百分点。出生率为7.57‰,比去年同期(7.53‰)上升了0.04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5.19‰,比去年同期(5.6‰)下降0.41个千分点。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36,比去年同期(130)上升6个比值。户籍人口共做四术437例,比去年同期(350)增加87例。其中结扎143例,比去年同期(95例)增加48例;上环223例,比去年同期(180)增加43例;补救措施71例,比去年同期(75)减少4例。

流动人口出生252人,比去年(366)同期减少114人,政策内出生232人,计划生育率为92.06%。流动人口共做四术201例,比去年同期(306)减少105例。其中结扎19例,与去年同期(19例)持平;上环112例,比去年同期(111)增加1例;补救措施70例,比去年同期(176)减少106例。

上半年,全镇无政策外出生的村(居)10个(横东村、横西村、西冲居委会社区、宝裕村、六沙村、五沙村、三沙村、新茂村、裕祥村、新丰村),占90.9%,比去年同期(7)增加3个;

二、取得的成效

根据人口计生半年报和半年抽查考核结果分析,我镇人口计生工作比上年有较大的提高:

(一)“两无”活动初见成效

2010年上半年,我镇将开展“两无”活动作为本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以“计生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为制度依托,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强孕前型工作管理及开展创“两无”专项活动,使 “两无”活动初见成效,上半年,全镇无政策外出生的村(居)达10条,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度的增加。

(二)“四术”库存得到减少

2010年上半年,我镇户籍人口共做四术437例,比去年同期(350)增加87例,其中上环223例,比去年同期(180)增加43例。本我镇开展生育一孩后上环,生育二孩后结扎专项行动,妇女主任、计生专业队人员落户宣传,耐心说服,全力遏制了多孩的出生。

(三)非婚生育现象暂未发现

2009年通过组织18-22岁青年主题为“健康与幸福同在,责任与和谐同行”

横栏镇青年联谊暨新《条例》宣传晚会,在有线电视滚动播放计生宣传资料,派发《靓仔靓妹青春健康手册》宣传资料等多渠道宣传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婚育观念,加强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解和认识,我镇2010年上半年暂未发现非婚生育现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人口计生半年报和半年抽查考核结果分析,我镇人口计生工作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现反弹

我镇2010年上半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36,比去年同期提高6个比值,与正常值103-107相比偏高。我镇仍然需要加大力度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

(二)流动人口长效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不高

流动人口对避孕节育意识低,自觉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人员较少,虽然我镇不断加大力度加强对流动人口开展各项宣传教育工作,但取得成效依然未为理想,长效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不高。

(三)流动人口查环查孕率有待提高

我镇不断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规范管理,但流动人口日益增多,流动性极大,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仍是难点,查环查孕率达到省90%的要求仍有一段距离。

四、下阶段工作设想

从上半年统计报表分析以及上半年自行抽查考核的情况来看,我镇人口计生工作仍要切实加强对村级人口计生工作的领导,对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要有高度的认识,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切实做好如下工作:

(一)继续强化“计划生育工作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和进行工作分析、小结,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使之发挥更大的积极效应。坚决执行方案中规定的奖罚制度,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对后进村重点帮扶,重点跟踪落实,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大力度开展“两无”活动,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深层次地实行孕前型管理;对不同的村(居)实行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对本有机会争创“无政策外出生村(社区)”作重点监督,防止非婚生育现象,争创更多的“无政策外出生村(社区)”,争创“两无”镇。

(三)利用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专项活动的契机做好流动人口查漏补缺、建卡立册、查环查孕等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流入地管理为主,流出地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大信息化的利用,提高信息通报率,并且开展流动人口生殖健康关怀活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促进流动人口落实长效避孕措施工作。

篇7:中山市流动人口信息网

佛府[2006]12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佛山市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暂行办法‣业经2005年12月30日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二月十三日

—1— 佛山市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暂行办法

为贯彻落实公安部、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民政部、建设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出租房屋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公通字„2004‟83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维稳及综治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粤办发„2004‟26号)精神,全面改革我市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工作机制,创新管理服务办法,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的管理服务工作,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流动人员是指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进入本市暂住三日以上的人员;出租屋是指旅馆业以外以营利为目的,公民私有或单位所有的出租于他人用于居住或其他使用的房屋。

第三条 流动人员和出租屋依法进行管理,按“属地管理”、“谁主管谁管理”和“谁出租谁管理”的原则实施。

第二章 机构和职能

第四条 市、区和镇(街道)设立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作为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协调)机构,归口维稳及综治委,办公室主任市、区由维稳及综治委副主任兼任,设专职副主任1名,配备行政编制市级2—3名、区级3—4名。

镇(街道)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副镇长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兼任,设专职副主任1名,办公室配备行政编制1名,并按流动人员数聘用工作人员:流动人 —2— 员在10万以下的聘用3—5名;流动人员10—15万的聘用5—7名,流动人员15—20万的聘用7—10名。

村(居)委会设立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站,由村(居)委会主任兼任站长,治保主任、计生办主任、社区民警兼任副站长。

第五条 镇(街道)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办公室,以及村(居)委会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站,受建设(房管)、公安、国土、人口计生、税务等部门的委托,具体负责辖区内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的暂住登记、协助核发暂住证、办理房屋租赁、信息收集、数据录入和维护、查验相关婚育证明,并代征代缴各种税费、开展房屋租赁义务中介服务及流动人员、出租屋档案建设管理等工作。各级管理服务机构应在办公场所公开各项业务的办理规程,公示收费项目和标准,实行办证、收费、管理“一条龙”服务。

第六条 村(居)委会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站在镇(街道)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办公室的指导下具体负责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的管理服务工作。

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站配备协管员,按流动人员的1‰—3‰配备。协管员由区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办公室统一制定招收标准,由镇级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办公室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统一招考,择优录用,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业务培训、凭证上岗。协管员在镇(街道)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采集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的有关信息,做好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的审核、登记、办证以及相关档案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

(二)检查督促出租屋主和流动人员落实防火、防盗等安全防范措施;

(三)代征代缴出租屋主应缴交的有关税费;

(四)检查流动人员计划生育情况,发现违反计划生育的情况及

—3— 时通报人口计生部门;

(五)做好对出租屋主和流动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协助查处违反规定的出租屋主和流动人员,发现出租屋有违法犯罪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六)掌握流动人员和出租屋动态。

第七条 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管理服务方案,确保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依法依章开展。

根据“谁主管谁管理”的原则,有关职能管理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管理责任。

维稳及综治部门

负责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结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各部门开展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情况进行考评。

公安部门

负责登记暂住户口,办理、查验暂住证和公安应用暂住人员出租屋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改造、维护,督促出租屋主与公安部门签订治安、消防责任书。开展经常性的出租屋治安、消防检查,消除隐患,预防和打击流动人员和出租屋中的违法犯罪活动。参与做好维护流动人员合法权益工作。指导村(居)委会、社会治安辅助力量协助开展出租屋和暂住人员治安管理工作。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负责办理录用流动人员备案手续;办理流动人员劳动就业手续;负责流动人员劳动合同管理、鉴证;为流动人员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处理流动人员劳动保障举报投诉案件,调解处理劳动争议,维护流动人员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合法权益。

—4— 教育部门

负责统筹安排流动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

财政部门

负责落实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所需经费;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订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经费筹集管理办法,统筹解决本级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所需经费,并加强监管,确保经费及时到位。

民政部门

负责全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和少年儿童救助保护工作。

人口计生部门

负责流动人员计划生育工作,组织开展流动人员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与出租屋主和流动人员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防止出租屋主向未履行计划生育责任的人员出租房屋,对拒绝、阻碍人口计生行政部门执行公务的出租屋主和流动人员依法查处。

卫生部门

负责流动人员的健康教育,健全卫生防疫工作检查监督机制。

地税部门

负责出租屋税收征管工作,加强对出租屋税收代征代缴的监管工作。

国土部门

负责出租屋的建房土地管理,监督检查出租屋用地情况,对违法占地的出租屋进行查处。

建设(房管)部门

负责出租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和使用安全检查工作;负责租赁房屋的审核和登记、备案工作,掌握出租屋基本情况。加强对

—5— 房屋租赁中介机构的管理,规范房屋租赁中介机构行为,保护租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司法行政部门

负责对出租屋主和流动人员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为流动人员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维护流动人员的合法权益。

物价部门

负责按价格分管权限颁布对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有关的收费管理规定,核发收费许可证;认真检查监督流动人员和出租屋收费单位实行收费公示和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及时查处乱收费行为。

工商部门

负责对房屋租赁的相关行为进行管理,查处利用出租屋从事各类违法经营活动,查处、取缔非法房屋中介机构。

环保部门

负责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出租人和承租人进行查处。

环卫部门

负责出租屋周边环境卫生管理,落实管理人员和责任。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

负责对违章建筑的出租屋依法进行处罚,防止抢建、乱建和违章建设;加强对城市街道无照商贩和乱摆乱卖行为的查处和整治。

监察部门

负责对相关职能部门和有关管理人员进行监管,对管理不落实,工作严重失职,导致出租屋发生重大事件、事故的责任人进行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 第三章 租赁管理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房屋不得出租:

(一)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的;

(二)权属有争议的;

(三)已发布拆迁公告的;

(四)不符合居住使用安全标准的;

(五)不符合公安、消防、环保、卫生等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禁止出租的其他情形。

第九条 房屋租赁实行登记备案制度。

房屋租赁双方当事人应当自签订、变更合同之日起3日内,到房屋所在地的村(居)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站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手续,并提交下列资料:

(一)房地产权证书或者其他合法权属证明;

(二)出租人、承租人的个人身份证明或者法人、其他组织的登记注册证明;

(三)房屋租赁合同;(四)应提交的其他材料。

出租人委托代管房屋的,受托人应当提交委托人授权出租的证明;将承租房屋转租或者转借他人的,应向房屋所在地的村(居)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站登记备案。

房屋租赁双方当事人终止房屋租赁合同的,出租人应当自房屋租赁合同解除、终止之日起3日内,书面告知房屋所在地的村(居)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站,办理注销登记备案手续。

第十条 房屋租赁合同的登记备案应当自收到登记备案资料之日起3日内完成。

—7— 第十一条 各级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机构在登记备案时应当进行审查。

租赁房屋具有本规定第八条所列情形,或者出租人未履行本规定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二、三项所列义务的,房屋所在地村(居)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站应当在登记备案时予以注明,同时书面告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

各级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机构在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时,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国土、建设(房管)、公安、规划、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告知的危险房屋、违法建设、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房屋情况进行审查,或向有关部门查询相关情况;但不得增加登记备案申请人负担。

第十二条 出租人自租赁行为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房产所在地地方税务机关登记,并按税法规定的期限申报纳税。

第十三条 在本市暂住的流动人员,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于3日内到所在地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办公室(站)申报暂住户口登记,在7日内申领暂住证,并根据计划生育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育龄妇女于15日内交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或•广东省计划生育服务证‣,接受当地计划生育管理服务。

第十四条 国土、建设(房管)、公安、人口计生、税务、规划、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出租屋情况的日常检查。

各级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机构应当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并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对本辖区内的流动人员和出租屋情况进行检查。

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对日常检查发现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出租屋管理服务机构告知的违法犯罪行为,应当依法及时地进行处理。

—8— 第十五条 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机构应建立信息报送与处理机制,加强信息的采集与管理。建立月度信息报送制度,各级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机构应逐月逐级将上月房屋租赁备案情况和日常巡查信息上报,并于每月5日前报送市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办公室汇总,以便于市进行指导、监督。

各级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机构应加强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国土、建设(房管)、公安、规划、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相关部门应当将本部门掌握的危险房屋、违法建设、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情况及时告知房屋所在地的同级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机构。各级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机构也应及时将每月汇总的相关房屋租赁信息告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

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房屋租赁信息,加强对租赁房屋的管理,依法及时查处违法行为。

第十六条 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所需经费,主要通过统一收取税费解决。税费由征收机关依法征收,上缴财政,由政府财政部门按规定统筹安排使用。

(一)按税法规定出租民居住房应缴纳的税费,包括营业税、房产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城市房地产税、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二)向使用流动人员单位每人每月征收9元的“使用流动人员调配费”(由所属的劳动保障部门在办理用工备案时收取,缴入财政专户);

(三)向居住半年以上在本市暂住的流动人员每人每月收取2.5元的“治安联防费”;

(四)办理暂住证收取5元工本费;

(五)房屋租赁应缴纳的其他税费,但未经国家和省立项,并未经市政府批准代收的费用,一律不得收取。

—9— 第十七条 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领取营业执照并办理相关手续。提供租赁经纪服务的,应当告知房屋租赁当事人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手续,并每半个月将通过本机构中介服务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姓名、房屋所在地的具体情况告知所在村(居)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站。

第十八条 物业管理公司不得阻挠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各级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机构依法执行公务。并每半个月将本公司物业管理服务区域内存在房屋租赁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姓名、房屋所在地的具体情况告知所在村(居)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站。

第十九条 各级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不得利用所掌握的房屋租赁信息,从事与房屋租赁管理无关的活动谋取利益。

第二十条 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相对集中的地区,由辖区内镇(街道)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办公室负责成立专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实施管理。

第二十一条 招用流动人员较多的单位,应当制定对“外工村”、单位外工宿舍、工业园区设立外工宿舍管理的办法,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做好管理服务工作。

第四章 租赁当事人义务

第二十二条 房屋租赁当事人应当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房屋租赁、房屋安全、消防安全、治安、计划生育及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管理工作。

房屋租赁当事人在遇到职能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流动人员和出租屋协管员检查时,应积极配合,并出示有关证件,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检查;对执法人员不依法办事的,可向其主管部门投诉。

—10—

第二十三条 出租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保证出租屋具备基本的生活和安全设施,提供的居住面积必须达到单独1人居住不小于5平方米、2人以上居住人均不少于3平方米的面积;

(二)不得将房屋出租给无合法有效身份证明的人员;

(三)不得向无证照经营的单位出租房屋用于经营活动;

(四)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手续后,应当在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机构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

(五)告知非本市户籍的承租人和居住人员到房屋所在村(居)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站办理暂住登记手续;并在3日内带领或者督促承租人申报暂住户口登记或办理暂住证,协助有关行政部门、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机构采集承租人和居住人员依法应当填报的信息资料;

(六)发现出租屋内有违法活动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查处;

(七)定期对出租的房屋进行安全检查,落实防火、防盗措施,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八)出租屋核定的居住人数达到30人以上,出租人应当安排专职人员,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

(九)缴交房屋租赁的有关税费;

(十)承租人退租后,应当在3日内报告房屋所在地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站办理注销手续。

出租人委托代理人履行管理职责的,应当书面报告房屋所在村(居)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站,受委托的代理人应当履行出租人的义务。

第二十四条 承租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接受公安机关的监督、检查,配合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不准利用承租的房屋从事任何违法犯罪活动;

—11—

(二)必须持有本人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合法身份证件,并如实填报有关表格;

(三)必须履行计划生育责任。应持有本人有效的婚育证明,已婚育龄人员应当自觉接受居住地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

(四)按规定申报暂住户口登记或申领暂住证,暂住期满或者移居时,要申请延期或者申报注销;

(五)留宿他人的,应当在24小时内将留宿人的基本情况报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站备案;

(六)将房屋转租或者转借他人的,应当经出租人同意,并按有关规定办理转租登记手续;

(七)安全使用承租的房屋,发现安全隐患应当及时排除或告知出租人予以消除;

(八)发现同屋居住人员有违法活动或者犯罪嫌疑,应当劝阻、检举;

(九)不得利用出租的房屋从事非法生产、加工、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

(十)集体承租或者单位承租房屋的,应当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对出租人违反出租屋管理规定的行为,由职能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将房屋出租给无身份证件人员,或者不按规定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二)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后未到房屋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经通知拒不改正的,由公安部门依照•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第九条第(一)项的规定予以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月租金五倍以下罚款;

(三)明知是赃物而窝藏、转移或者代为销售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条第(三)项的规定,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规 —12— 定追究刑事责任;

(四)介绍或者容留卖淫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九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五)为他人进行赌博活动提供出租屋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三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六)出租人不履行治安责任,发现承租人利用所租房屋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或者有违法犯罪嫌疑不制止、不报告,或者发生案件、治安灾害事故的,依照•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第九条第(三)项的规定,责令停止出租,可以并处月租金十倍以下的罚款;

(七)出租人明知承租人利用出租屋进行犯罪活动,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五十七条的规定,予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处罚;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八)明知是有犯罪行为的人而为其提供出租屋,帮助其逃避或者为其作假证明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九)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占用防火间距的;出租屋有重大火灾隐患,经公安消防机构通知不加改正的,由公安消防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四十八条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十)知道或应当知道从事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传销、非法拼(组)装车、无照经营活动而为其提供出租屋的,由工商行政部门依法给予处罚;

(十一)有税收违法行为的,由税务部门依法给予处罚;

(十二)出租人违反计划生育有关规定的,由人口计生行政主管部门按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六条 对承租人违反出租屋管理规定的行为,由职能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13—

(一)承租人未履行计划生育责任的,由人口计生行政主管部门按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承租人将承租房屋转租、转借他人未按规定报告的,由公安机关依照•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第九条第(四)项的规定,处以警告,并没收违法所得;

(三)承租人利用出租房屋非法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的,由公安机关依照•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第九条第(五)项的规定,没收物品,处月租金十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四)承租人利用出租房屋从事其他违法活动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罚。

第二十七条 建设(房管)、公安、人口计生、工商、税务、国土、规划、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行政部门以及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索贿受贿,包庇违法犯罪人员、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机构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由政府各职能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查处。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篇8:中山市流动人口信息网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 抽取2012—2014年江山市6个乡镇 (街道) 有性生活史的女性流动人口1998人, 均人户分离, 在江山市连续工作≥6个月, 均知情同意。年龄19~56岁, 平均 (31.5±7.7) 岁;小学及文盲377人 (18.9%) , 初中文化1403人 (70.2%) , 高中及以上218人 (10.9%) ;来自农村1618人 (81.0%) , 城镇380人 (19.0%) 。

1.2调查方法由我院妇产科同一组经过统一培训的医师担任此次调查的妇科体检人员, 被调查者行宫颈刮片、阴道分泌物涂片及盆腔B超等妇科检查, 由我院妇产科同一名高年资医师根据相关检查结果做出诊断。采用自制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孕产史、流产史、避孕方法、生殖道感染的主诉情况及相关病史等。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 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 多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 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殖道感染情况1 9 9 8人中, 生殖道感染9 2 0例 (46.0%) , 其中仅患1种生殖道感染疾病478例 (52.0%) , 两种及以上442例 (48.0%) 。

2.2生殖道感染单因素分析 (表1) 来自农村、文化水平较低、既往有生殖道感染史、流产史、节育环避孕、平时坐浴, 产次、孕次较多, 经期用卫生纸, 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者发生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3生殖道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2) 选取生殖道感染为因变量, 单因素分析的10个单因素为自变量, 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 (条件后退法, 变量进入水准为0.05, 剔除水准为0.1 0) 。有生殖道感染史、流产史、用节育环避孕、产次≥3次、孕次≥3次和家庭人均月收入≤1 0 0 0元是流动人口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3讨论

正常状态下, 女性阴道内的菌群维持着动态平衡, 其中分布的乳酸杆菌使阴道维持酸性水平, 防止外源性病原体的入侵, 人工或药物流产、节育环避孕、产次和孕次较多影响阴道或宫颈的内环境, 易导致菌群失衡, 乳酸杆菌被抑制或数量减少, 对阴道和宫颈的保护作用减弱, 最终导致生殖道感染[4]。经期使用不洁卫生用品 (如卫生纸) 易增加细菌感染机会。来自农村, 文化程度较低的女性, 自身获取生殖道健康知识渠道有限, 对妇女保健知识辨别力较差, 易被市场误导, 甚至将错误的认知误认为有科学依据。家庭收入水平不仅与其生活水平关系密切, 还决定其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生殖道健康医疗服务。

本次调查的1998名女性流动人口中, 生殖道感染发生率为46.0%, 显著高于蒋汝刚等[4]报道的38.2%, 可能与本地区女性流动人口的构成、接触情况以及所在城市生殖健康管理及服务水平不同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既往有生殖道感染史、流产史、节育环避孕、产次≥3次、孕次≥3次和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是江山市流动人口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应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工作。

综上所述, 江山市流动人口女性生殖道感染状况不容乐观, 应加强其生殖道健康管理。要深入工厂、社区及外来人口聚集区, 积极加强相关宣教, 对有生殖道感染发病危险因素的女性, 重点加强预防, 定期检查, 及时治疗, 为其提供更具便捷性和可及性的生殖道健康保健服务, 降低江山市流动人口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星, 管成东, 杜涛, 等.安徽省阜阳市农村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1, 19 (7) :413.

[2]沈玲芬, 陆虹宇.王店镇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24) :3759.

[3]张妍, 徐倩倩, 车焱, 等.我国8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影响因素的多水平模型分析[J].生殖与避孕, 2012, 32 (2) :111.

上一篇:带着感恩的心,从这里扬帆起航主持词下一篇:行政部门日常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