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旅游开发基本情况介绍

2024-04-07

镇旅游开发基本情况介绍(精选7篇)

篇1:镇旅游开发基本情况介绍

_镇旅游开发基本情况介绍

_镇旅游开发基本情况介绍2007-12-16 13:25:47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_镇旅游开发基本情况介绍_镇旅游开发基本情况介绍(2)

一、基本情况 蒲缥镇,位于保山市境南部,距保山市区32公里。是古代“南方丝绸”上的重要驿站,现320国道穿镇而过,使蒲缥更显交通要镇之特点,为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蒲缥镇现辖蒲缥、罗板、石亩河、双桥、平沟、水井、马街、黄泥、塘子沟、山门口、冷水箐、马家寨、王头寨、双河、杨三寨、菖蒲塘、两眼井、茨菇塘、大田、红岩、杞木林、核桃、秉塞等23个村民委员会。165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12775户,49961人。全镇有彝、白、壮、傣、苗、傈僳、回、佤、纳西、景颇等10种少数民族。全镇地势东南高而窄,西北低而宽。南北长约29千米,东西宽约23千米,总面积317平方公里。全镇最高点在东山大岭岗海拔29米,最低为下乌祺温泉海拔970米。境内既有山地、丘陵、也有峡谷、盆地。具有亚热带和温带多种气候类型,平均气温℃,年降雨量890-1200毫米,无霜期245天。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土质肥沃、日雨水适量。主产水稻,可一年三熟。也适宜种植甘蔗、小麦、花生、包谷、油菜、烟草及瓜果等农作物。

蒲缥镇内的矿藏资源尤以花椒寺一带铅矿、铜矿藏量数量较丰富,矿质颇佳。前清时曾大量开采,现交通便利,可再行开采。

二、旅游资源

蒲缥具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现属省级重点保护单位的“蒲缥人”遗址,有传说中诸葛武侯南征时火烧藤家兵的盘蛇谷,哑泉;

有水色碧绿能祛病除疫的温泉和供游人休闲娱乐的“阿里山度假村”;有古驿道、庙宇、祖祠及名人故居等古代建筑,有奥陶纪、志留纪、寒武经地质化石;有矗立于新集镇十字街头代表蒲缥精神的“蒲缥人”塑像;特别是蒲缥老街子的明清建筑群以及老街道从整体上都保存的很完整。概言之,蒲缥镇自然、人文景观众多。并在悠久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著名爱国侨领梁金山、辛亥革命先驱彭冥等众多历史名人。

(一)蒲缥镇历史文化 1.滇西人类发源地

蒲缥镇早在七千年前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虽遭受破坏,仍留下了较多的古迹、名胜。塘子沟旧石器遗址发现于1975年,面积2136平方米,文化堆积厚度-米,发掘后发现四个个体的七件人类化石及大批同期的打制石器,磨制骨角器,哺乳动物化石、火塘、火坑、拴动物石孔等2300多件实物标本和丰富的文化遗址。这些

遗存经测定时代迄今约8000年,为研究滇西地区的早期人类历史,提供了重要证据。

2.古驿道重镇

蒲缥镇是西南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镇境内古驿道设有四处马店,供商人食宿。是当时通过往腾冲入缅甸、印度的必宿之地。现各种马店、马场保存完好,古驿道中的“盘蛇谷”被徐霞客誉为“全滇第一险”,在驿道上架设的“老花桥”还保护完好

3.明清建筑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蒲缥的商贸也随之快速发展起来,物产、人口的增多,集市随之扩大,由一条小站街发展成为蒲缥集镇。市内街巷12条,多以集市贸易的商品命名,如:杂粮街、卖鸡街、卖烟街、草鞋街、木料街(依在),不光如此,蒲缥镇还拥有明代建筑群:陕西会馆、萧祠、太平寺、修正寺、塘子寺、文昌宫、候氏家族祖祠(1988年8月公布为保山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等。建筑面积平方米;清代建筑群:药王店、李家马店、池家马店、李家四合院、梁金山故居、彭家大院、财神庙、储家大院等。建筑面积平方米。蒲缥镇现存清末前古建筑面积累计为平方米。4.滇西抗战前沿重镇

1942年5月3日,日寇侵入畹町;4日侵入芒市和龙陵;5日侵入惠通桥被阻击;10日侵入腾冲。从此,怒江以西,大片锦绣河山变成了日寇任意宰割的沦陷区。当时远征军驻守蒲缥,所属部队是国民党71军28师。阻击日寇因伤亡过重,后又换88师接受阻击,展开了龙陵松山战役。88师师部驻蒲缥方家寨梁金山先生家(师长:胡家骥),至1945年1月27日战争结束,部队撤离蒲缥。

(二)历史名人名居 梁金山(1884-1977):蒲缥方家寨人,缅甸华侨巨富。1932年捐资卢比20多万修建惠通桥。1932年捐资200千克白银给蔡廷锴将军领导的十九路军保卫上海。1934年捐资250千克白银给保卫古

北口的宋远哲部队。国民党中央派给云南省救国公债,他一人购买一半多。在滇西抗战期间,他捐献车辆200多辆、飞机一架,并将自己的金光车队全部无偿投入到军用物资的抢运之中,为滇西抗战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担选一、二、三届人大代表、云南省侨联副主席、德宏州政协副主席等。其在方家寨总占地面积平方米的三院老屋至今保存较好。

(三)自然资源及地方特色

1、温泉。蒲缥有温泉五处,水皆碧色,对治病除疫有奇效,现有大澡堂两个,供群众洗浴

_镇旅游开发基本情况介绍

篇2:镇旅游开发基本情况介绍

吉木萨尔县二工镇大龙口村旅游业发展情况介绍

二工镇大龙口村现有农户186户、968人,年劳动力转移135人、是一个回族聚居村。近年来,大龙口村依托城郊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兴建了一批农家乐,完善了农口湿地公园建设,发展特色林果业,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截止目前,全村建设农家乐13家,正常投入运营7家,创建三星级农家乐1家,二星级农家乐2家。

整村推进农家乐进展情况:一是依托村庄规划编制,将农家乐建设与村庄规划建设结合起来,整村推进,由自治区景观设计院对大龙口村开展农家乐专项规划。二是及时召开了村民会议,宣传大龙口村农家乐建设专项政策,对兴建农家乐农户进行了统计,全村共落实农家乐建设任务24户。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建设农家乐。采用自建、合建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农家乐创建工作,目前,全村已开工建设农家乐12家,其中2家主体已完工,10家正在施工中。四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私人老板马俊杰来本村投资,建设集群式农家乐。规划编制完成,总体规划建设二层楼式农家乐30栋,计划2013年动工,建设3栋。五是依托大龙口村独特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林果业650亩,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3年计划新增特色林果业350亩,使林果业总面积达到1000亩。

篇3:谈古村镇旅游开发模式

“人造的城市, 神造的村落”。这里所讨论的古村镇是指具有一定历史年代的古村、古镇、古乡、古寨, 不同于“历史文化名镇 (村) ”其内涵比较广泛, 并不具有明确的法律界定。

在我国的大地上分布着许多千姿百态、风情各异的古村镇, 它们是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遗产和载体, 也是我们魂牵梦绕不停寻找的人间天堂和世外桃源。但正是旅游开发给一些古村镇带来了毁灭性的危机, 尤其是那些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古村落的消失标志着这一民族文化的彻底消失, 是不可挽回的悲剧。

我国的古村镇在改革开放以后至今已经基本完成了第一轮开发, 在第一轮开发中, 较具有历史特色的村镇基本已完成开发, 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 第二轮开发 (或者二次开发) 已陆续展开, 第二轮开发中, 具有历史特色但不显著的古村镇也将相继开发, 希望能够吸取第一轮开发的经验和教训, 有关学者曾提出“从文化学的角度看, 古村落的人文精神价值要远远大于村落实体的价值, 但是这种人文价值如若缺失了其载体, 就会成为我们永远封尘的记忆, 更谈不上古村落的产业开发了”[1]。因此, 古村落的保护是第一位的, 适当的开发可以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在第二轮开发中建立一种新的模式和配套机制, 避免问题再次出现。伴随新型城镇化, 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使古城镇的旅游开发真正进入持续发展阶段。

1 古村镇旅游开发的类型及优势分析

1) 古村镇旅游开发的类型见表1。

2) 各类古村镇旅游开发的优势。综上所述, 可以发现各类开发模式都存在优势:商业开发模式资金充足, 具备专业的商业策划, 旅游规划, 经济效益显著, 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完善。自主开发模式能充分挖掘民族特色, 有利于保留和展示文化精髓, 给游客独特的体验。例如云南喜洲镇沙村, 开发了鱼鹰捉鱼表演、船上竹鞭舞、舟上对歌等项目, 本村的白族导游金花带着游客使游客完全融入到自然的环境中, 获得非凡的体验。北京水嘴峪村利用京西古道的独具特色, 让游客体验到马致远所描写的“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的独特意境。政府主导的开发则具备以上两者的优点:旅游服务与文化保护兼顾。例如基诺山寨景区是西双版纳旅游北线上的展示基诺族生活状态的一个村寨, 这里是西双版纳州基诺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全国唯一一个最全面、最集中地展示并以基诺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 是基诺族人生活的村寨中较大的一个, 也是了解基诺文化最重要的窗口。由浙江省支持西部地区云南省最大的旅游投资项目, 由云南旅游投资公司控股的国有控股企业管理运营。基诺族社会是由原始社会的农村公社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 他们已经接受了汉族文化, 会讲汉语, 但是依然保留了很多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游客进入村寨真正能看到基诺族房屋, 看到他们的舞蹈, 喝到他们自制的普洱茶。

2 古村镇旅游开发存在问题及建议

2.1 古村镇旅游开发存在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发现各种类型的开发也都存在问题。首先是商业开发类, 存在的问题就是开发强度过大, 传统风貌破坏严重, 地方文化氛围丧失, 属于建设性破坏。

而自主开发类缺乏专业的规划, 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欠缺。

政府主导类本身开发的产品和分配机制不具有明显缺陷, 但是由于政府的财力和人力都有限, 很难全面推广。

那么问题的根源在哪,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古村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中所出现诸多问题, 其深层根源在于利益相关者的缺位、错位及互动机制的不完善, 而梳理古村镇旅游开发过程中处于复杂、动态、隐蔽状态中利益相关者关系, 重建其互动机制和利益格局, 破解当前的各种矛盾, 成为保护古村镇资源并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2]。古村镇的保护与开发涉及到利益相关者是多元的, 同时政府、专家、媒体的关注度也颇高。

2.2 古村镇旅游开发的模式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 结合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理念, 我们需要摸索一套完善的机制, 使各方利益趋于平衡, 古村镇的旅游开发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议采取“政府主导, 商业机构竞标参与结合村镇自组织”的开发模式 (简称“竞标模式”) 。

首先, 政府组织挑选一批可以开发的古村镇由专业部门进行土地规划和旅游规划, 村镇自组织旅游开发的则进行调适性规划[3], 其理念是“ (调整) 阻碍古村落自组织发展的规划体系, 通过主体参与、培育机制的构建、建立 (适应) 古村落自组织演化的规划环境, 培育、壮大古村落自组织能力”以便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来挖掘古村镇资源与文化, 调动村民的创造性, 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充分考虑村镇居民的相关利益。

规划经过审批后由政府组织项目招标进行招商引资, 明确旅游开发基本条件、限制因素和分配机制, 限制因素中应指明为保护历史文化禁止的行为活动, 允许的开发强度等, 而分配机制提出村民的基本权利保障。

其次, 参加投标的单位经过调研需明确提出建造方式、保护措施、管理制度、利润分配方案和风险防御机制等, 并承诺给予村民的利益, 可以给予村镇集体和村民一定的股份。

最后, 由政府组织专家通过风险评估、市场调研、投资测算、民主评测等环节进行综合评标, 评标结果进行公示后无异议即可生效。生效后政府、村镇、中标企业签订三方协议。企业即可进行投资运营, 过程中政府和村镇具备全程监督的权利和责任。

竞标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3 结语

以上开发模式是在总结现有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 古村镇的保护和开发之间的矛盾能否通过有效的机制进行调和还需要经过实践检验,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机制使古村镇旅游能可持续发展, 既能提高当地人生活水平, 使外来游客体验到异域风情, 又能给后人留下一些宝贵财富。

摘要:通过对现有古村镇旅游开发模式的比较分析, 提出了古村镇新的旅游开发模式, 希望能解决在旅游开发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缓解经济效益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 为古村镇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古村镇,旅游开发,文化保护

参考文献

[1]王维, 耿欣.耕读文化与古村落空间意象的功能表达[J].山东社会科学, 2013 (7) :77-80.

[2]宋瑞.中国古村镇旅游:发展状况与面临难题的思考《2009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旅游绿皮书[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8.

篇4:桂林古村镇旅游营销模式探讨

【关键词】桂林;古村镇旅游;虚拟旅游;营销模式

桂林作为“山水甲天下”的著名旅游地,拥有众多古村镇,资源价值较高,市场潜力巨大,将成为桂林旅游发展的有力增长点。但全国古村镇旅游市场已经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因此,探讨符合桂林本地客观情况的市场营销模式,将促进桂林古村镇旅游市场开发。

一、桂林古村镇旅游发展SWOT分析

1、桂林古村镇旅游S(优势)分析

(1)桂林古村镇旅游文化资源集中

桂林地处广西东北部,湘桂走廊南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从此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由宋至道三年(997年)起直到新中国成立,桂林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周边也形成了一大批古村镇,“以桂林为中心,向周围地区(如兴安、灵川、阳朔)由内向外成环状发散式分布,并沿漓江水系集中分布”(江晓云,2010),大大小小的古村镇,为桂林提供了除山水观光旅游外又一个重要的旅游主题资源。

(2)桂林旅游发展大环境为发展古村镇旅游提供良好条件

桂林旅游近年来持续升温,2010年旅游接待总人数达2246.33万人次,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8%。其中,国内游客2098万人次,入境游客148万多人次,旅游总收入168.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1.1%、15.2%和32.6%,入境游客数量居全国地级市最前列。桂林旅游的发展,为当地古村镇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更提供了丰富的客源条件。

(3)桂林古村镇旅游资源具有鲜明主题

桂林古村镇旅游资源主题鲜明,如以美丽山水风光著名的杨堤镇,以便利的水运交通而形成的大圩古商镇,以耕读出名的家族文化村镇——灵川江头洲村,以反映少数民族农耕文化的龙胜和平乡平安寨等。先天形成了鲜明旅游主题,为古村镇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2、桂林古村镇旅游W(劣势)分析

(1)桂林古村镇旅游产品开发程度低

与苏、浙、皖等地相比,桂林古村镇旅游产品层次较低,主要还是山水观光或是“吃、喝”层次的农家乐,大圩古镇、江头洲村、杨堤、兴坪、龙脊寨等典型的古村镇对主题、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不足,游客对古村镇的“古”之内涵缺乏感受,限制了桂林古村镇旅游的发展。

(2)桂林古村镇旅游经营实力较弱

桂林古村镇旅游开发步伐较晚,桂林古村镇旅游经营管理费用完全靠村镇自己筹集,由于经营实力弱,难以聘用相关专业经营管理人员,只能依靠村镇组织经营,限制了村镇市场化经营运作。

(3)桂林古村镇旅游知名度、美誉度亟待提高

桂林山水文化闻名世界,很多国内外游客都会到桂林体验美丽的喀斯特地貌风景,但历史上桂林并不属于华夏主文化区,古村镇历史意义不大,仅在本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桂林古村镇知名度和美誉度均需快速提高。

3、桂林古村镇旅游O(机会)分析

(1)发展古村镇旅游符合古村镇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指出,要“强化旅游和综合性产业观念”,要“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水利、地质、海洋、环保、气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发展古村镇旅游,就是要依托古村镇的历史、文化、农业、地质等资源发展旅游,促进村镇农户产品消费,达到农民收入增加的目的,必将得到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欢迎和支持。

(2)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古村镇旅游发展提供良好政策环境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年)明确指出,要在广西“发展一批旅游强县和特色旅游小城镇。……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将桂林打造成为“中国旅游名片”,2010年3月,桂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君在向国家旅游局汇报桂林市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相关工作时,明确表示要把桂林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游客集散中心、旅游产业集聚中心和旅游信息中心……成为带动乡村发展的“样板田”。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将大规模对古村镇旅游资源进行挖掘和建设,古村镇将迎来一个新的机遇。

(3)桂林旅游提升层次必然要求古村镇旅游快速发展

在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背景下,桂林旅游产品亟需提升层次,桂林旅游如要由山水观光产品向综合产品提升,古村镇人文、风俗、农业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势在必行,可以说,古村镇旅游发展是桂林旅游提升层次的必然要求。

(4)桂林古村镇旅游发展能有效满足旅游市场需求

“目前旅游市场中的消费主流还是经济型旅游产品,但是人民群众对旅游服务的品质诉求明显上升”。单纯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游客对旅游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古村镇旅游如能将历史、人文、农业生产、建筑等多种文化资源综合开发为体验式旅游产品,将大大提升桂林旅游品位,有效满足游客各种体验需求。

(5)桂林村镇旅游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将提速

2011年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县城、重点镇城镇风貌改观‘三年行动计划’、‘百镇千村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工贸、特色旅游、特色文化、特色生态村镇”的中心任务,意味着从2011年桂林将以建设区域性旅游村镇为目标,加强旅游设施和交通、安全保障、应急处置、信息化管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整治村镇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着力打造基础设施完善、旅游特色鲜明、服务功能齐全、内外交通顺畅、环境优美的特色旅游名镇名村,为桂林古村镇旅游快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桂林古村镇旅游T(挑战)分析

nlc202309030620

(1)桂林古村镇旅游面临众多竞争对手

20世纪80年代中期,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和安徽省黟县西递镇西递村等古村镇着手开始恢复与旅游开发,到90年代,就形成了以周庄为代表的江南水乡古镇、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州古村落、以乔家大院为代表的晋中古民居等一批古村镇品牌。目前,基本形成西南巴蜀地区、云桂少数民族地区、湘黔地区、徽派地区、江南水乡、岭南客家、北方院落等类型的古村镇品牌,桂林古村镇旅游发展面临着众多的竞争对手。

(2)桂林古村镇旅游形象受“桂林山水甲天下”形象遮蔽

形象遮蔽指一定区域内分布若干旅游地(景区),其中旅游资源级别高、特色突出或者产品品牌效应大或者市场竞争力强的一个旅游地(景区),在旅游形象方面会更突出,从而对其他旅游地(景区)的形象形成遮蔽效应。“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形象早已成为人们心中印记,桂林古村镇旅游形象在打造历史文化形象和民俗文化品牌时,将在一段时间内受到桂林山水品牌形象的遮蔽。

二、桂林古村镇旅游营销策略分析

1、以游客体验为中心,提升旅游产品内涵

人们利用一段时间并花费金钱出外旅游,就是希望能获得难忘且令自己得到快乐的体验。因此,在进行古村镇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及在提供相应旅游服务时,必须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罗伯特-w-麦金托什将旅游动机分为身体方面的动机、文化方面的动机、人际和社会关系的动机及地位和声望的动机等四个方面。具体到桂林古村镇旅游产品开发时,应多从山水文化和古村镇历史文化、地方性古建筑文化、少数民族农业生产文化、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结合人手,改变以往单一形式的农家乐,设计综合型体验旅游产品,满足游客旅游需求。

2、协调竞争与合作的市场营销战略模式,形成古村镇旅游产业簇群

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1990)中认为:产业簇群指在特定领域中,同时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以及相关的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工会等)。波特强调了“它(产业簇群)会形成产业在特定领域竞争成功的关键多数”。旅游产品涉及六大要素,对旅游地域的景区资源要求既要丰富,又有差异性。桂林发展古村镇旅游要充分协调好各古村镇之间的发展关系,处理好古村镇之间竞争与合作,相互问形成差异性的互补性旅游产品,开展合作营销。

3、强调古村镇文化特色,开展整合营销

桂林古村镇旅游开发起步晚,因此对资源的开发和营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结合历史、地理背景进行特色挖掘。如以便利的水运交通而形成的商镇代表灵川大圩古镇,应尽可能挖掘桂北商业文化,展示当年在秀丽山水中商业繁华的古镇风采;以耕读出名的家族文化村镇代表灵川江头洲村,要突出“江头洲村周门一家历代出仕168人,无一贪官的深厚的‘爱莲文化’人文根基和伦理保障”及士大夫耕读文化的特点;以反映少数民族农耕文化的村镇代表为龙胜和平乡平安寨等,则集中体现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生产、风俗人情等文化特点。不同主题的古村镇联合开展营销,通过报纸、杂志、社区网站、微博、电视等媒体短期内开展大规模宣传,形成旅游热点,迅速提高知名度。

4、注重网络技术应用,探索虚拟旅游体验营销策略

网络具有的信息量大、快捷方便的特点对古村镇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国外的虚拟网站非常成熟,虚拟瑞典以及美国的第二人生(两个游戏)都拥有四五百万的注册用户,游客可以在(虚拟的)网络导游带领下参观全世界著名的景点”。桂林古村镇可采用此模式,让旅游者在风险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虚拟旅游体验,了解桂林古村镇旅游特色,强化旅游者旅游购买决策信心,一些旅游企业还可以在虚拟旅游网站中植入产品体验,掀开桂林旅游营销新的方式。

三、桂林古村镇旅游营销模式探讨

可见,桂林古村镇旅游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发展,必须要从桂林的山水文化旅游大背景下,结合村镇自身的条件和特色进行古村镇旅游产品开发,充分发挥旅行社在内的中间商作用,获得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因此,将桂林古村镇旅游营销可综合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1、旅游体验营销模式

建立旅游体验营销模式,需从虚拟旅游网络与本地特色旅游产品设计两方面着手,让游客通过虚拟旅游体验桂林古村镇风景、民俗,到古村镇旅游后又从旅游产品、工作人员、当地居民、建筑风貌上体验桂林古村镇的魅力,形成良好的市场互动效应。

2、树立桂北少数民族古村镇的品牌营销模式

尽管桂林古村镇不属于汉文化中心区,但其独特的地缘,使得桂林古村镇独具汉文化的影响,又受到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古村镇营销时,应充分挖掘、提炼桂北少数民族文化、民俗,开展相应的品牌营销模式。

3、垂直企业间合作营销模式

古村镇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包括旅行社等中间商的推动,因此,通过国内外旅行社、渠道商对各旅游目的地开展营销合作,建立起的良好的垂直企业问合作营销模式,将使桂林古村镇获得大量旅游团队,进而带动散客市场的发展。

篇5:双路镇情况介绍

基本情况(含自然地理、幅员面积、村社构成、总人口、代表性荣誉等)

双路镇地处川东盆地,属浅丘地带,东西两侧较高,两侧向内倾斜,一般海拔360-380米,东部马家山最高,海拔934米,东南角毛家断桥最低,海报348米,中北部浅丘陵地,山壑交错,南与邮亭镇相邻,西与路孔镇接壤,北与龙水、玉龙两镇毗连,东与三教镇连接,似一片贝壳闪耀在大足新区的土地上。双路镇是全市首批百强镇、中心镇之一,幅员面积17.6平方公里,2010年户籍改革后,辖9 个社区(分别为双北路、双南路、双龙西路、黄桷、火炬、龙塘、四方、双桥、文西社区),共9984户,29742人。镇党委共有基层支部43个、两新党总支1个,党员668人。双路镇设有6个行政科室和5个下属事业单位,共有编制68名,在岗在编人员56人。

全镇经济以化工、铸造、机械加工、塑料制品、建筑材料为主。2012年工业生产总值59.7亿元,拥有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18家,职工4225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7.9亿元,比上年增长24%。2007年,“双钱轮胎”落户我镇;总投资36亿元的30万吨高精铸造中心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现该项目已顺利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环保型铸造基地;投资2200万美元的美国艾诺斯电源项目建设工作快速推进;成功引进润滑油项目入驻我镇。在共同努力下,凯恩公司、凯仁公司、仁中汽配也在不断发展状大中。2012

年底城乡集贸市场2个。商圈有以主打服务业的时代广场和主打建材的车城广场为中心的两大商圈,规模不断扩大,销售总量大幅增加。在逐步建成的大商圈中,拥有品牌服装店、生活用品店、大型超市和各种小吃店,百姓可以在满足工作需要的同时享受到集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完美体验。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双路镇坚持“工业强镇、商贸兴镇、文化活镇”的发展战略,先后获得区级文明单位、区级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制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区级无烟单位、区级卫生单位、重庆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拥军优属模范单位、重庆市卫生镇等称号。

领导班子

蒋永红(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全面工作,联系火炬社区。唐中福(党委副书记、镇长):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财政、税收工作,联系文西社区。

谢德林(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主持人大全面工作,分管党务工作,联系群团、组织、人事工作,联系双南路社区。

王红梅(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负责纪检、监察工作,联系四方社区。

廖强(党委委员、副镇长、武装部长):负责武装、预备役,分管建管、征地拆迁、农业、食品药品等工作,联系双龙西路社区。胡治德(副镇长):分管民政、人口与计划生育、卫生、社保、残联、安全、企业工业、经济、科技、环保、交通、统计、中心镇、百强镇工作,联系龙塘社区。

何兴建(组织委员):负责组织、人事、老龄工作,分管机关、档案、应急、信息、目标考核、督查、户籍、综治、司法、调解、信访、稳定工作,联系司法所、派出所、黄桷社区、双北路社区。周正发(宣传、统战委员):负责宣传、统战工作,分管宣传、统战、文化、教育工作,联系双桥社区。

产业特色

双路镇三大特色产业包括铸造、轮胎、电源。

铸造公司是重庆机电控股(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于2010年12月21日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金5亿元。30万吨高精薄壁铸件铸造项目建设完成投产后,将形成年产重型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高精薄壁铸件30万吨的规模,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新建项目建设投资约36.7亿元,总征地1500亩。在生产工艺上,与美国瑞享穆克(Reshamca)公司以及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三院”)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采用世界先进的精密砂芯组合工艺。实现高效、优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现代化生产,达到欧美国家先进水平。

艾诺斯(重庆)华达电源系统有限公司为艾诺斯(Enersys)电池集团属下的中外企业,公司成立于2010年,占地面积100亩,注册资本1500万美元,是艾诺斯集团亚洲区最大的生产基地。产品涵盖了通信备用电池、电力通信控制电池电源、叉车牵引车动力电池、舰船动力及通信电池、铁路信号及通信电池、铁路内燃机车起动电池、铁路

电力机车照明控制电池、UPS电池、航空通讯控制照明电池等。双钱集团(重庆)有限公司自2008年8月28日首条轮胎下线以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能水平日益提升。2010年10月中旬日产突破3600条,实现年产120万套能力,全年共生产轮胎97.47万套,销售96.8万套,总产值达11亿元。并在2010年9月投资2.5亿元,又启动了新增50万套的项目。届时的双钱重庆公司将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载重轮胎生产企业。公司按照“中高档、全系列、差异化”战略定位,不断加大新品开发力度。现已形成16个规格系列,共计203个花纹品种,其中无内胎规格7个,62个花纹品种。资源特色

双路镇位于拥有闻名遐迩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庆市大足区,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秀丽的风景。紧邻巴岳山、龙水湖自然风景区,“山、湖、城”融为一体、典雅怡人。镇所属的原双桥区系重庆市级山水园林城市、重庆市级森林城区,2012年末我镇绿化面积达232公顷万平方米。

文化特色

2012年末有镇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各1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节目20余个,创造商业价值10余万元,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9处,扶持和帮助9个文化团体,培养镇级文化人才20余名;各类图书室12个,藏书2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284人,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2012年末有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1502人;小学2所,在校学生3138人,专任教

师24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学2所,初中在校学生1526人,高中在校生2088人,专任教师22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近期亮点工作

一是保障企业发展要素,确保重点企业落户。2013年全镇共计划完成征地2006.45亩,农转非1145人,拆迁农户约437户,丈量房屋301栋。15万吨供水中心整体征地已基本完成。积极做好区污水管网C1线工程施工涉及火炬12、13社、文西1社占地协调服务工作。为30万根车桥等重点项目落户做好要素保障。二是巩固卫生创建成果,提供良好居住环境。2010年成功创建重庆市卫生镇,在环境综合整治上下功夫,不断巩固市级卫生镇的创建成果。积极调整财政支出,投入近200万元对镇辖背街小巷道路进行了“白改黑”及城市污水管网进行了全面改造;配合区水务局对火炬水库进行了集中整治;每年筹资10余万元聘请专业公司对辖区公共场所开展“四害”灭杀;积极配合经开区建设局推进绿化工作建设,打造宜居环境,为巩固和提高重庆市卫生镇创建成果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保障。三是抓好市场秩序整治,服务群众日常生活。农贸市场脏乱差是多次被居民投诉的问题。存在经营户不入市场,在周边乱摆摊,不按划定区域进行等现象。为将城镇市场难点问题彻底根治,依据商户经营类别,把整个市场经营区划分为水果、蔬菜、百货、肉类4个类别。多方努力协调区商务局、经开区工商局、经开区建设局、经开区公安分局4个部门,从7个社区和11个内设科室抽调人员组成4个工作小组,由领

导牵头在早晨和下午重要时间段不间断进行巡逻整治,对市场内外不按规定摆放摊贩进行巡逻劝导,共出动983人次。现商贩已按划定区域开展经营,为居民出行带来了方便。四是加快推进房屋建设,推动居民集中居住。经开区建设征用大量土地,为让居民尽快住上新房,享受城镇发展带来的成果,征地转非人员集中居住。重点项目居民新村一期工程,用地总面积61992.06㎡,总建筑面积96824.86㎡。建设内包括住房、临街商业楼、公共配套用房、地下车库及辅助用房,以及道路、广场、绿化、水电气综合管网等工程。力争2013年城镇化率达100%。

篇6:大垸镇中心集镇建设情况介绍

大垸镇中心集镇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1.4万人,建有3家大型超市、8家宾馆,有140余家大小商铺、20多家大小餐馆,近100辆大小客货营运车辆。中心集镇商贸活跃、物流快捷;教育、医疗设施完备,教育质量稳居全市乡镇先进行列,卫生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文化娱乐设施日臻完善,镇区有全市乡镇中最大的文化广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供电供水设施不断更新完善,其中新建日供水能力5000吨水厂一座,建有35KV厢式变电站一座;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投资兴业环境不断优化。

近年来,大垸镇以争创“楚天明星集镇”和“湖北省文明乡镇”为契机,大力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10年9月,大垸镇多方筹资380余万元,新扩建主街道,对街道下水道进行维修疏通,在街道两侧铺设彩砖,在维修原有路灯基础上,重新架设新式路灯30余盏,补栽樟树500余棵,并对中心集镇进一步规范化管理,使中心集镇面貌有了极大改观,不断提升了中心集镇街道品位。

篇7:xx镇党委换届工作情况介绍

从2011年5月开始,镇党委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周密安排,精心组织,认真做好换届选举各项工作。于2011年7月9日召开了中共镇第十五次党代会,圆满完成了党委换届选举工作。现把整个党委换届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

镇党委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党委换届选举作为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委班子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深入学习《党章》、贯彻《党章》的实践过程,切实加强领导,不断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有力地发挥了党委集体领导作用。

1、成立领导机构,细化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到人。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镇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通知》,结合各阶段选举工作任务,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保证了党委换届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强化学习培训,明确党委换届选举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基本原则。一是镇党委充分利用召开全体干部会议的时间,认真组织全镇广大党员干部重点学习了《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资料汇编》、《白河县镇党委换届工作方案》、召开党代会进行换届选举的主要程序等内容;二是多次召开党委会议,加强对换届领导小组成员、工作人员的培训,明确其在换届工作中的重要性和换届工作中的主要职责与任务。

3、做好宣传工作,营造党委换届的良好氛围。镇党委把做好这次换届选举的全方位宣传作为教育党员群众,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的重要工作手段,充分利用板报、标语、横幅等形式,宣传镇党委换届选举的重大意义。

二、深入调研,周密安排

推选好基层党组织的党代表候选人是做好党委换届选举的基础

性工作。首先结合我镇实际,对辖区内党员队伍,如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大中专毕业生党员、个体户党员等不同类别的党员,从年龄、文化、性别、民族等方面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镇党委注重把好“四关”,保证党代表的广泛性、先进性和代表性。一是把好代表名额分配关。根据县委给我镇党代表的指导性比例,下发了《关于中国共产党镇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名额分配的通知》;二是把好代表构成的比例关。镇党委根据各支部党员构成和民族比例,合理确定妇女代表、先进模范代表、专业技术代表的比例,保证了党代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三是把好代表素质关。镇党委对党代表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群众基础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成立了党代表资格审查小组,认真考察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对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党代表资格进行审查,实行推选党代表公示制度,在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所在的工作单位或居住地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四是把好代表的推荐程序关。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由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酝酿提名,报镇党委审查,并根据多数党员的意见确定,提交党员大会进行选举。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代表时,做到实到会党员超过五分之四以上,保证了每个党员的民主权利。

其次,周密安排,严格按照程序,做好“两委”委员和出席县党代会代表的选举工作。为确保县委对我镇“两委”委员候选人审批方案的顺利实施,做到会议期间的选举工作万无一失,会前从推荐人选、推荐方式,选举办法到选票的印制和发、投票等各项方案、每个细节都一一做了反复研究修改,使选举工作能够合法、规范、顺利的进行。

三、严肃换届纪律工作

1、强化对严肃换届纪律工作的领导。为加强对我镇换届纪律的领导,确保换届工作顺利进行,我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党政班子成员组成的严肃换届纪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个换届选举严

肃换届纪律的组织领导工作,根据县委有关要求,研究阶段工作安排;研究突出问题,提出具体措施办法;加强政策指导,提出指导性意见。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的实施方案,对整个换届工作中换届纪律问题作了周密安排。

2、强化严肃换届纪律宣传教育工作。先后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和换届工作会议,传达县委换届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严明换届纪律的工作要求,做到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重点学习了中纪委、中组部“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换届纪律以及“三在先”“双承诺”的具体要求。同时,为了在全镇范围营造一个严肃换届纪律的大好氛围,尽可能地提高所有人员知晓换届纪律的规定内容,我们向全体镇村干部以及两代一委人员发放了中组发21号文件、严明换届纪律提醒卡以及《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资料汇编》,各支部定期组织学习。为切实提高“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在广大党员群众中的知晓率,我们在镇、村公开栏开设学习园地专栏,及时张贴严肃换届纪律具体要求、宣传横幅、展板等,使全体镇村干部群众人人知晓严肃换届纪律规定,使纪律要求真正入心入脑;切实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性、责任性、严肃性,确保换届工作有个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3、认真落实严肃换届纪律各项措施。加强监督把严肃换届纪律要求贯彻到换届工作始终,对换届工作全过程进行监督,促使干部选拔政策和换届纪律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重点采取了八项具体措施保证换届工作顺利进行。一是镇党委在换届前组织召开了一次严肃换届纪律动员会,对全体干部就换届纪律进行了培训,并提出具体要求。二是镇纪委定期对整个换届工作实施情况以及换届纪律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把检查情况向镇党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进行汇报,并于正式推荐和选举前,组织开了一次全面的自查。三是组织召开会议,对换届纪律情况进行民主测评,发放调查问卷,及时掌握整个工

作情况,便于及时纠正工作中的问题。四是严把人选的提名关,严把党代表资格审查关,明确了凡涉及有违反计划生育、社会治安、违法违纪等三种问题情形之一的人选不得推选为党代表大会候选人,及时对新一届镇党委提名人选的信访举报、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党风廉政等情况进行鉴定,切实做到防止干部带病提名、带病提拔。五是将考察对象是否有违反换届纪律的行为列为一项举报内容和考察内容。六是党委书记与班子成员谈话。党委书记与每位党政班子成员、后备干部谈心谈话,要求大家要正确对待进退流转,坚决服从组织需要,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做到“进”者奋发有为,“退”者心情愉快,“留”者意志不衰,“转”者迎接挑战。镇党委班子成员与站所办负责人以及各村支部书记进行谈话,要求遵守换届纪律,共同把换届纪律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七是镇党委书记代表镇党委与县委,班子成员、全体镇干部分别与镇党委签定严明换届纪律的承诺,保证遵守换届纪律。八是镇党委书记与党代表进行谈话。利用召开谈心的形式要求每位党代表向组织作出遵守换届纪律承诺,使代表们树立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发挥监督作用,对选举工作进行了监督。九是聘请了德高望重的老干部、党代表作为严明换届纪律工作监督员(柯玉斌、张怀宝、钱运平、陈自朝、孙满志)。

四、理清思路,明确目标,认真起草党委工作报告、纪委工作报告

党委换届中,有一个好的工作报告,得到广大党员群众的赞成和拥护,就会增加党委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为此,镇党委按照白河县“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发展思路,结合镇的特殊镇情,提出了镇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构思,先后以座谈会、个别走访、书面征求、专题讨论等形式,征求了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退休老干部、镇属站所办、各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党内外群众等各方面的意见,上上下下,几易其稿,反复修改,最后

上一篇:文庙2010工作总结下一篇: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