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与建议

2024-04-24

对于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与建议(共8篇)

篇1:对于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与建议

对于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与建议

1、设计求真务实的载体。全面总结机场集团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等主题实践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加以推广和深化,应用到即将开始的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

2、坚持开门搞活动的原则。坚持开门搞活动、开门抓教育、开门促整改,活动开始前要广泛开展调研,真正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充分调动群众参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的每个阶段都要邀请群众参与,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要及时将开展教育活动的有关情况向群众公布,主动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在教育活动结束后,要采取群众代表测评和随机抽样调查等形式进行满意度测评。

3、突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是全体党员干部,应突出抓好领导干部,通过逐级动员、层层发动,促使全体党员切实行动起来,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解决党性观念、廉洁从政、求真务实、联系群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4、抓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与各项工作的结合。按照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给予加强,通过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推进各项事业的进步。

5、做好制度体系的健全工作。要把解决问题和制度建设相结合,建立健全长期保证制度运行并发挥预期作用的制度体系,推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巩固和扩大工作成果。要给基层党组织留足创新的空间,不搞一刀切,在基本精神指导下鼓励、支持基层探索创新。

6、做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活动中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提高批评与自我批评专题会议的透明度、开放度和群众参与度,务必使党员干部真正受教育和触动,切实解决党员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7、要建立长效机制。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要立足当前,认真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作风中存在的问题,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而且要着眼长远,把主题教育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不断探索新时期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途径、新办法。

8、以身作则,切实树立“服务群众”精神。在工作中注意找准个人位置,摆正同志关系,维护班子团结,置身于党的领导和群众监督之下。协调工作,积极配合,密切联系,谦让有序。

9、出台更多更好的惠民、利民、爱民和让民政策、举措。要对群众反映的损害和侵占其利益、为官不廉不正的人和事、为民不求真务实的问题,积极回应,严肃查处,切实提升党的公信力和群众的满意度。

10、各级组织应以理想信仰和宗旨意识的学习教育为侧重点,贴近时代、创新方式,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实效性。真正让党务工作者在思想上受到触动、行为上受到管束。

11、要抓好学习。各级基层事务性多,学习应该放在第一位,要学习政策、理论、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要分专题学,组织讨论学,开展警示教育学。

12、领导干部要起到带头作用。现在领导干部真正沉入到基层比较少,对此,这次活动要拿出硬措施和硬办法,让领导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了解基层真实情况,突出解决问题和困难。

13、要严格民主集中制度。重大决策要集体决定,不搞一言堂。

14、要抓好宣传系统的活动开展。要发挥部门优势和战线优势,把活动形成声势,培植典型,以点带面,促进活动更好推进。

15、要抓好宣传系统的活动开展。要发挥部门优势和战线优势,把活动形成声势,培植典型,以点带面,促进活动更好推进。

篇2:对于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与建议

中国有句俗语叫“郡县治,天下安”,今天仍不过时。老百姓对我们党的印象主要来自于身边的党员干部,而不是远在异地他乡的高级领导。因此,基层党员干部的形象就是群众对我们党的整体印象,老百姓的视角就成了“不看上级看下级、不看中央看地方、不看历史看今天”,这种视角充分反映了当下基层党员干部形象的重要性。因此,抓好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工作和党群关系问题,就抓住了基层工作的根本。

就今后活动开展的相关建议,我认为应当着重抓以下几点:

一是抓“学习”。区级以下党员干部宏观理论用的少,基层事务干的多,要实现上级政策“不偏颇、不打折”,就应该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要认真学习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理论、大政方针、党风廉政等相关内容,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用政策串联琐碎事务。

二是抓“实际”。钢城区是一个以钢铁、化工为主导产业的重工业区,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物质资源的大量投入,呈现出高投入、高增长、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能源消耗大、排放总量大、环境压力大,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势必会依赖更多物质资源的投入,产生更多的污染,进一步加剧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等问题,一旦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受极限,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更严重的问题,以发展经济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将无从谈起。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力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传统产业档次、发展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同时,积极推进招商引资,着力激活资源、盘活存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促进我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抓“领导带头”。领导干部要带头征求意见,带头查找问题,带头改进工作。要拿出硬措施和硬办法,让领导干部包村联户,蹲点帮扶,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了解基层真实情况,突出解决群众的问题和困难。

篇3:对于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与建议

1.1 促进西藏高校思想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序性开展

茶文化中“知行合一”的思想, 对于西藏高校思想教育实践活动的进行具有明显地促进作用。所谓“知行合一”, 指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其在生活中的实践是紧密相连的, 而不是对立分离的关系。简而言之, 理论与实践应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而不是绝对地割舍脱离关系。而茶文化中的“知”所代表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核心, 具有极强的理论性意义。“行”是指西藏高校思想教育实践活动, 高度发达的“知”对于社会生活中“行”的促进性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1.2 推动西藏高校思想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向多样化迈进

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内涵, 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茶诗、茶画、茶艺以及茶书法都是其常见的艺术表达手法, 在寻常不经意间绽放着夺目的艺术之光。而异彩纷呈的茶文化元素引入到西藏高校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中, 犹如一股清泉涌进了平静的水潭中, 为其带来不期而遇的欣喜, 注入新的活力与朝气。据了解, 西藏高校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大多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 思想单一的大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这些政治观点, 从而导致西藏高校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效果微乎其微。而在茶文化走进西藏高校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后, 西藏高校可以通过茶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以及道德观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从而促进学生对茶文化的认同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同时, 五彩缤纷的茶文化表现形式是丰富西藏高校思想教育实践活动的不竭动力。

1.3 加快西藏高校思想素质教育的改革进程

“素质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 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各大高校进行了广泛地普及, 并且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接受与认可。所谓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而创建的一种教育模式, 其重在思想道德、身心健康以及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是以受教育者为主体的一种人文主义教育观。近年来, 由于受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在各大高校中的理论化应用也逐渐暴露出了诸多弊端。现在高校掀起了一股素质教育改革的浪潮, 尤其是西藏高校素质教育的改革更是风起云涌。茶文化元素对于西藏高校思想素质教育的改革而言, 正如一场及时雨。茶文化的文化内涵深厚广博, 其“中庸”、“尚和”、“清廉”的思想, 不仅能丰富素质教育的理论知识促进其结构体系的完善, 而且对于西藏高校学生的道德素质也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2 西藏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实践活动在引入茶文化过程中将面临的问题

2.1 茶文化未能充分发挥其对思想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性意义

众所周知, 我国茶文化知识经天纬地, 其潜藏着丰厚的文化寓意, 蕴含着独特的艺术价值, 散发着鲜明的民族气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茶文化, 其魅力势不可挡, 教育部更是直接提出了“茶文化与教育”相结合的口号。但是, 我国高校在引入茶文化这一元素时, 却忽略了对茶文化深层含义的挖掘。西藏高校在开展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时, 并没有适时地对茶文化进行深入分析。由于茶文化是以汉族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较少地涉及少数民族的文化。而西藏高校是以藏族少数民族为主导的文化教育, 导致了其对茶文化的认知程度不高的局面, 从而也抑制了茶文化思想的指导性意义发挥。

2.2 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不紧密

茶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意识, 其包蕴的思想教化感召作用已经为大众所公认。但是, 西藏高校在进行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时, 并没有将茶文化与思想道德教育相联系。简而言之, 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并没有吸收茶文化元素的文化要义, 更没有利用茶文化的教化功能来完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知识框架体系。首先, 西藏高校在构建思想道德体系时, 对于茶文化所持有的态度是质疑甚至是不认可。所以, 其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知识完全没有借鉴茶文化的任何因素。其次, 西藏高校在发展思想道德教育这一理论时, 对于茶文化内容并不熟悉, 连茶文化的基本精神都不曾知晓, 这也导致了西藏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中, 茶文化元素的缺失。

2.3 茶文化思想教育实践活动的形式内容过于单调

自从茶文化走进校园后, 各大高校的茶文化思想教育实践活动也是如火如荼地火热进行中, 浩大的声势火热的场面着实让茶文化一跃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但是, 这些繁华的背后却掩盖不住其实践活动的单一性。西藏高校在引入茶文化进行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时, 其茶文化实践活动的形式内容都很单调。一来形式上, 西藏高校的茶文化实践活动仍然沿用传统校园实践活动的形式, 并没有结合茶文化特色进行突破性创新, 使得茶文化实践活动的特色不够鲜明, 既没有凸显出茶文化的独特气息也没有新意吸引不了参与者。二来, 内容上, 西藏高校开设的茶文化实践活动的主题不够突出, 其浓厚的茶文化色彩并没有在思想实践教育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 甚至一度被湮没。

2.4 西藏高校对于茶文化实践活动的不重视

西藏高校在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建设过程中, 虽然引入了茶文化思想内涵, 但是其却没有真正地对茶文化进行重点性关注, 即其是基于教育部的号召才勉为其难地将茶文化应用到思想教育实践活动中, 对茶文化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甚至是直接轻视了茶文化实践活动的意义性。西藏高校对于茶文化实践活动不仅没有投入相应的关注度, 更没有给予足够的引导与支持, 使得其茶文化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

3 解决西藏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实践活动中茶文化应用问题的建议与措施

3.1 以茶文化德育功能为导向引领高校的思想教育活动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 在千年的文化传承与历史演变中, 其早已深深地扎根于我国肥沃的传统文化思想土壤之中, 尽吸传统文化的精髓, 集儒家、道家与佛家的思想精华于一体, 融合了儒家的“仁爱”、佛家的“空灵”以及道家的“洒脱”, 而这些贤明的思想具有强烈的德育教化作用。因此, 西藏高校在进行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时, 应充分发挥茶文化的教化感召功效。一方面, 西藏高校应该致力于对茶文化内涵的研究与剖析, 对茶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分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字义文化上;并从茶文化的基础知识着手, 探究其隐含的哲学内核与文化精髓。另一方面, 西藏高校也应该以茶文化的德育功能为切入点, 将其巧妙地运用到思想教育实践活动中, 充分发挥茶文化德育功能对于高校思想教育实践活动的导向作用。

3.2 将茶文化内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有机融合

“万丈高楼平地起”, 思想道德教育是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石, 只有根基扎实牢固, 万丈高楼才能拔地而起, 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对于思想教育实践活动而言亦是如此。因此, 夯实完善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也是极为必要的。那么, 就得先以茶文化为突破口, 将其丰厚的文化底蕴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中, 对茶文化的精神内涵进行充分剖析与探索, 主动积极地向知名茶文化专家学者交流取经, 将习得的茶文化精髓应用到西藏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体系建设中。而后, 对思想道德教育理论进行创新性完善, 树立兼容并包的观点, 基于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特点, 对茶文化进行选择性地吸纳, 最后促进茶文化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的成熟化。

3.3 在高校内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实践活动

西藏高校在应用茶文化元素开展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时, 应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 不能拘泥于传统模式之中, 要与时俱进根据茶文化与思想教育实践活动的特点进行创造。一则, 在形式上, 茶文化实践活动应该敢于跳出固有的模式, 基于茶文化的艺术形式进行创新。例如, 西藏高校可以组织高规格的茶文化诗画大赛、茶书法作品展览以及茶文化辩论赛与茶艺表演大比拼等各种形式的茶文化实践活动以丰富思想教育实践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二则, 在内容上, 西藏高校举办的茶文化思想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应是以茶文化思想教育为宗旨, 可以以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为契机来促进西藏高校思想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3.4 西藏高校应加大对茶文化实践活动的支持力度

西藏高校茶文化思想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所依靠的最原始动力是本校的支持与引导, 任何一个实践活动都不可能是一个人孤军奋战的结果, 其需要各方力量的支援。因此, 西藏高校在开展茶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时, 各大高校应该提供最基本的物质财力支撑, 配备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基本器材与道具, 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提高茶文化教育实践活动的规格水平。此外, 西藏高校也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中的茶文化思想教育实践活动, 加强与民间茶文化团体的联系, 鼓励学生参加茶文化知识论坛、茶文化思想教育峰会等社会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朱海燕;萧力争;刘仲华;曾斌.茶文化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的途径探研[J].教育教学论坛.2010 (12) :20-21.

[2]赵燕燕.试论素质教育体系下如何绽放茶文化教育的独特魅力[J].杭州文博.2011 (1) :57-58.

[3]谷飞.中华茶文化在中学的推广实践及效果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 (10) :20-28.

[4]周亚军.学校茶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实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5) :32-35.

篇4:对于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师幼互动

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的评价中,活动应遵循如下原则:是否以幼儿为中心;是否体现了交互主体性;计划实施是否有灵活性和开放性;资源与环境是否得到了有效利用。笔者根据前辈的理论和自身的理解,提出了相关的教育建议,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在思想上,培养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情

1.热爱工作和幼儿,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幼儿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服务对象是幼儿,幼儿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完全建立,他们的心智没有完全开启,他们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崭新。因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于这些如幼苗般的孩子们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笔者观察的一次蒙氏集体教学活动《小熊照相》中,小伟把东西放错了位置,老师对小伟说:"小伟,告诉我,我们班的东西应该怎么放?我们鄙视乱丢东西的人!"小伟很惭愧地看了老师一眼,放好了东西,低下头。教育孩子工作是繁重、琐碎与长期的,这就很容易使教师对工作的新鲜感会逐渐消失,对职业的认识也会逐渐模糊、淡化,导致教师与幼儿的交往行为的随意性增加等等问题。但是,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当我们在孩子面前出现个人行为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个行为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孩子说脏话、打人、不讲卫生,等等,难道他们出现的这些行为不是受我们成人的影响吗?因此,提高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德和品质修养,用自己"美"的行为、"美"的思想去影响孩子,带给他们美的感受,孩子才会反馈给我们"美"的东西。

2.多一些积极的情感交流,为幼儿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精神环境

幼儿良好情感态度的形成,不单单是专门领域课程教育所能达到的结果,更多的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积极情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教师高控制,幼儿高服从的心理环境,任何正面的教育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也就根本谈不上所谓的互动。在一次美术活动上,教师对幼儿规定说:"你们等会在画没成熟的苹果时用绿色,苹果成熟后是红色的,大树的树干是咖啡色,记住了吗?"孩子们一起回答说:"记住了"之后,孩子们画出的苹果树都是依照教师的范画,没有自己的创意。为什么要给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加上一个枷锁来禁锢,为什么孩子的苹果不可以五颜六色?为什么苹果一定要长在苹果树上?

二、在理论学习上,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武装自己

1.学习科学的教育观念,清晰教师的角色定位

科学的观念是优化师幼互动的前提,现代的幼儿教育已从原先单纯的教师教、幼儿学,向师生、生生互动互学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扮演好的支持者、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作为一名支持者,教师应遵循支持幼儿主动活动、消除幼儿活动障碍的宗旨,给幼儿提供全面深入的内在和外在的支持。作为一名帮助者,教师通过创设多样的"问题情境"和 "开放性问题"以及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激发幼儿不断思考、主动探索,在互动中帮助幼儿发现、明确自己的问题和疑问,鼓励幼儿自己去解决问题。作为一名引导者,指教师对幼儿的活动行为趋向与方式加以指导,鼓励儿童与同伴相互交流、共同活动,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合作解决问题。作为一名促进者,是在"支持者""引导者"的角色基础上实现的,真正的促进是建立在平等和谐关系氛围中的。

2.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一次蒙氏活动中,教师让全体幼儿盘腿坐好,小轩坐不住,两个腿乱动,老师对他说:"我不喜欢你,请你出去。"小轩高兴的表情立马变得伤心了起来,重新盘腿坐好,用受伤的眼神看着老师。这种感情上的交流,会让幼儿从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无论这种评价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会对幼儿的身心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1.向优秀教师学习,汲取经验指导教学实践

在笔者的调查中,Y幼儿园中一班有3名教师, W老师是一名教龄15年的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Z老师是一名工作了5年的教师,较W老师经验有些缺乏;L老师是一名教龄3年的英语教师,与Z老师相差不多。

从三位老师在对幼儿回答问题后的评价中可以看出,教学经验对集体教学活动的影响。一次阅读活动中,W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看书,W老师问:"这幅图上画的有什么?"嘟嘟说:"是面包店。"W老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嘟嘟:"上面画了一个大面包。"W老师:"你通过面包看出来这是一个面包店,说明你观察得很仔细,如果下次回答问题的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嘟嘟听后很高兴地坐了下来,一直听得很认真。这种具体的评价,让幼儿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回答好在哪里,同时还指出问题出在哪里,有助于幼儿改进。而Z老师对于幼儿回答问题后的评价次数较少,多是点点头,一笔带过。L老师多为"Very Good""Good Job"之类。评价的非常空泛,对幼儿起不到帮助和促进作用。L老师和Z老师,就应该在课后多思考一些教学中的问题,向W老师等经验丰富的教师多学习,才有利于自身的提高。

2.发挥教师自主性,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进行自主探索

教育只有在激发起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在幼儿充满兴趣,自主自愿的情况下进行,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幼儿天生好奇好问,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兴趣,他们什么都想知道、想尝试,把这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和现有的大纲、教材相结合,可以生成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活动。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幼儿,作为引导幼儿自主发展的教师,应当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把权利还给幼儿,允许幼儿自主选择、积极探索,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帮助与支持。因此,教师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正确地引导幼儿,教学方法是为促成幼儿自主发展的辅助手段。因此,只有教师发挥出自主性,才能有效保证幼儿的自主学习与探索。

3.做好自身教学反思,与幼儿一起进步

教师针对幼儿的教育过程,其实也是教师自身的成长过程,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这样,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发展,老师也同样可以从师幼互动中吸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从而实现教师与幼儿双方在师幼互动中的积极建构和共同发展。在教育孩子后也要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恰当,这样做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怎样做可以更有利于师幼间的互动?这样不断地反思自己,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在教育实践中总结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向成长为一名智慧型、研究型的教师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梁克隆.西方哲人论儿童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3]戴自俺,龚思雪.陶行知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

[4]鄢超云.学前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柳阳辉.幼儿教育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

篇5:对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篇一:对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举措。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就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提出一些建议:

一是要创新活动载体。注重从本地本单位实际出发,创新活动载体,设计服务项目,丰富活动内涵,切实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活动带来的成效惠及广大群众。

二是要强化群众参与。活动开展的效果如何,关键要看群众的切身感受和满意度如何。要坚持开门搞活动,既要注重吸纳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同时,也要把握好群众参与的度,树立正确的活动导向,真正达到教育干部、教育群众的目的。

三是要深入查摆问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活动中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护短、不遮掩,确保查得深、摆得准,不回避矛盾。对查出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便于操作的整改措施和整改方案,限期进行整改,使党员干部真正受教育和触动。

四是要突出活动重点。要突出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这个重点,通过抓一把手、一把手抓,逐级动员、层层发动,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解决党性观念、廉洁自律、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五是要紧扣中心工作。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目标,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活动,进一步增强各级党员干部抓项目、抓发展、抓执行、抓落实的能力,为推动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作风保障。

六是要建立长效机制。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要立足当前,认真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作风中存在的问题,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而且要着眼长远,把主题教育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不断探索新时期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途径、新办法。

篇二:对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1、设计求真务实的载体。全面总结机场集团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等主题实践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加以推广和深化,应用到即将开始的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

2、坚持开门搞活动的原则。坚持开门搞活动、开门抓教育、开门促整改,活动开始前要广泛开展调研,真正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充分调动群众参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的每个阶段都要邀请群众参与,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要及时将开展教育活动的有关情况向群众公布,主动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在教育活动结束后,要采取群众代表测评和随机抽样调查等形式进行满意度测评。

3、突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是全体党员干部,应突出抓好领导干部,通过逐级动员、层层发动,促使全体党员切实行动起来,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解决党性观念、廉洁从政、求真务实、联系群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4、抓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与各项工作的结合。按照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给予加强,通过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推进各项事业的进步。

5、做好制度体系的健全工作。要把解决问题和制度建设相结合,建立健全长期保证制度运行并发挥预期作用的制度体系,推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巩固和扩大工作成果。要给基层党组织留足创新的空间,不搞一刀切,在基本精神指导下鼓励、支持基层探索创新。

6、做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活动中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提高批评与自我批评专题会议的透明度、开放度和群众参与度,务必使党员干部真正受教育和触动,切实解决党员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7、要建立长效机制。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要立足当前,认真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作风中存在的问题,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而且要着眼长远,把主题教育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不断探索新时期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途径、新办法。

8、以身作则,切实树立“服务群众”精神。在工作中注意找准个人位置,摆正同志关系,维护班子团结,置身于党的领导和群众监督之下。协调工作,积极配合,密切联系,谦让有序。

9、出台更多更好的惠民、利民、爱民和让民政策、举措。要对群众反映的损害和侵占其利益、为官不廉不正的人和事、为民不求真务实的问题,积极回应,严肃查处,切实提升党的公信力和群众的满意度。

10、各级组织应以理想信仰和宗旨意识的学习教育为侧重点,贴近时代、创新方式,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实效性。真正让党务工作者在思想上受到触动、行为上受到管束。

11、要抓好学习。各级基层事务性多,学习应该放在第一位,要学习政策、理论、>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要分专题学,组织讨论学,开展警示教育学。

12、领导干部要起到带头作用。现在领导干部真正沉入到基层比较少,对此,这次活动要拿出硬措施和硬办法,让领导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了解基层真实情况,突出解决问题和困难。

13、要严格民主集中制度。重大决策要集体决定,不搞一言堂。

14、要抓好宣传系统的活动开展。要发挥部门优势和战线优势,把活动形成声势,培植典型,以点带面,促进活动更好推进。

篇三: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三条意见和建议

1、全面提高认识。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键在于认识是否到位。一要总体把握活动的主要内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为民、务实、清廉”,“为民”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务实”就是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扎扎实实地把工作落到实处。“清廉”就是要严明纪律,树牢正气。二要深化学习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联系党的宗旨、党面临的“四种危险”、党的奋斗目标进行教育宣传,真正触及思想、触及问题,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践行党的宗旨、坚持党的路线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化解“四种危险”的现实需要,是服务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三要深入调查研究。要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了解民情,了解目前践行群众路线存在的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增进活动开展的共识,激发党员干部的参与热情。

2、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紧紧围绕主要内容,突出实践性要求,解决实际问题。

3、建立为民长效机制。注重建设长效机制,是党内集中教育实践活动保持生命力的根本保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要立足当前,认真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作风中存在的问题,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而且要着眼长远,不断总结经验、研究探索规律、建立健全机制,取得更多的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一是要把集中教育取得的成功经验,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坚持下去,并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建议建立健全干部下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机制,健全办实事、解难题、暖民心的督查考评机制,健全结对帮扶促发展长效机制,使活动常态长效。二是要抓好机制制度的落实,要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加强对制度执行过程中人和事的调度与督查,实行挂号销号、定期通报,限期整改等制度,提升为民实效,防止机制建而不用、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篇四: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重庆市渝北区两路街道工作委员会 王婉莉

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党的纯洁性。二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为了坚守党的生命线。三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中国梦”的构想化为现实。

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着力解决“四方面问题”

1、形式主义,群众反映最突出的是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追求形式、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务实效;

2、官僚主义,群众最不满意的是脱离群众,不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缺少为人民服务的心态。搞一言堂,办事推诿扯皮多,效率低下,不作为、不负责任。

3、享乐主义,群众反映最多的是一些领导干部安于现状、铺张浪费,奢靡享乐,贪图安逸,缺乏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

4、奢靡之风,群众深恶痛绝是以权谋私、铺张浪费、腐化堕落。一些领导干部宗旨观念淡薄,为群众服务的自觉性不强。

三、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一是要加强政治思想理论、法律法规的培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党员干部依法执政的能力。二是要加强干部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的培训,引导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干部开拓创新的意识和服务群众的本领。三是教育干部牢记“两个务必”,树立公仆意识,筑牢宗旨观念,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四是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的培训,增强干部依法执政的能力。

(二)强化干部作风建设,提高群众满意度。一是坚决纠正“四风”问题。各个行业和部门,不等不靠,提前谋划,自觉对照检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把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两手抓,两不误,切实扭转一些党员干部不办事、虚办事、假办事、办假事和久拖不办的官僚作风,严厉抨击那些形式主义、好人主义以及奢侈浪费等不良习气。要大力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纪律、群众纪律,严肃整顿那些欺上瞒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自由散漫现象。要通过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真正让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受到触动、行为上受到管束,真正实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活动效果,打造一支作风优良、业务过硬、亲民爱民的干部队伍,重塑人民信任和拥护的公仆形象。同时,也要对群众反映的损害和侵占其利益、为官不廉不正的人和事、为民不求真务实的问题,积极回应,严肃查处,切实提升党的公信力和群众的满意度。

(三)深入基层,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充分调动群众参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的每个阶段都要邀请群众参与,做到群众放心说,干部认真听,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搞好联帮带,为群众办实事、难事。

(四)以清廉的作风为民造福。一是摆正自己的位置,心中始终要铭记,共产党的官是人民公仆。二是要正确行使权力,摆正权与责的关系,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群众谋福利,而不能成为谋取个人好处的资本。三是要正确对待名利,摆正名与利的关系,把一切心思和精力用在为党工作为民尽责上,做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做廉洁自律的模范。

(五)建立健全群众路线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社情民意反映机制,要继续坚持党员干部大下访、蹲点办公、群众接待日等有效的工作制度。要深化完善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坚持经常性走访,关注基层群众的现实需要。二是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必须顺应群众期待、回应社会关切,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决防止和纠正极少数基层干部作风粗暴、办事不公、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等问题。要拓宽党风廉政建设的参与渠道,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考评机制,加强运用监督成果,把考核考评结果作为党员干部评先评优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确保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四是建立监督机制。要建立健全同级班子成员相互监督责任制,强化党内监督;通过设置意见箱、公开承诺、公布热线电话等方式,自觉接受外部监督,为群众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提供方便,强化社会监督。

四、结论

在新形势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重大举措。广大党员干部要仔细揣摩,深刻领会,吃准吃透精神,只有坚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强化党的群众路线,才会使我们党具有更加广泛、深厚和可靠的群众基础,才会使中国梦之路更加顺畅、更加宽阔。

篇五:对搞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要立足当前,认真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作风中存在的问题,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而且要着眼长远,把主题教育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不断探索新时期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途径、新办法。

要紧密结合实际,边学习、边查找、边改进,让群众看到变化、看到成效。对学习和征求意见过程中已经反映、查找出的问题,要建立台账、落实责任,立说立行,马上整改。要结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学校党委关于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实施办法的要求,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七项清理”工作,能改的立即改,不能立即改的要作出说明和答复,让群众看到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真查真改的态度,感受到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举措要正确处理好教育实践活动和本职工作的关系,以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成效推动新学期各项工作、特别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顺利进行,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一流的工作业绩充分展现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要针对“四风”问题,立规矩、建制度,从源头上防治作风不正、不实、不廉的问题。要对学校层面有关制度继续进行完善,重点做好学院层面制度“废、改、立”的工作,针对发现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研究出台一些加强作风建设的具体制度和规定。

篇6:对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设

1、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活动重点应该放在为群众解决问题和办事上;

2、要调动广大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形成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机制。

3、要做到党员干部真触动,教育实践双丰收。

4、要突出基层一线和有效实用,做到群众日常监督与上级重点检查相结合。

5、要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力度,并建立群众工作调研制度。

6、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

7、强化群众工作的宣传教育,引导和激励干部职工了解群众工作,积极参与群众工作。

8、定期开展群众工作培训,尤其是对新进的干部要把群众工作培训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

9、学习教育、听取意见。重点是搞好学习宣传和思想教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

10、领导干部多深入基层调研了解、积极为基层办实事,解民忧,帮助解决基层工作难点问题。

11、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12、坚持廉洁奉公,提高自身修养。

13、在真抓实干、基层服务上改进作风。

14、进一步务实创新,增强工作实效。

15、进一步保持清正廉洁,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篇7: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

按照《关于就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有关情况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委召开机关干部、园区企业负责人及社区群众等20人参加的座谈会,征求到的对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共7大类20条,现将征求意见及建议梳理情况报告如下:

1、作风建设方面:

希望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能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力度,班子成员带头行动,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形成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反对“四风”,强化作风的良好氛围;

不断强化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党政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

调查调查研究要深入扎实,切忌形成过场主义;

强化厉行勤俭节约风气,该项工作不仅仅体现在宏观层面的,更主要是落实到工作实处;

重点是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在严以律己上下功夫。严守《五条禁令》,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更加严格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时时处处以《 公务员法》为行动准则,时时处处,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服从大局,听从指挥,令行禁止。

2、经济工作方面:

一、合肥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五县市要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战场,对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县政府能在支持双凤开发区经济发展上加大工作力度,在税收、土地、财政、基础实施建设等方面向开发区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切实推动开发区经济快速发展。

二、坚持工业立市战略,核心要靠招商引资,“领导招大商”是招来大企业、大项目的重要法宝,希望县领导更多关心招商引资工作,加强招商力度。

三、尽快改变城乡二元制经济结构,继续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通过以城带乡,以工辅农和村企互助,帮助农民尽快脱贫致富。

3、城市管理方面:

着力改善交通环境,增加公交及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力量投入,加大对黑头车的查处工作,进一步方便群众日常出行,营造良好的城市形象;进一步改善城市社区的生活环境尤其是社区安置小区环境,营造积干净、舒爽的居民生活环境。

4、优化发展环境方面:

一、改进会风,提高工作效率。建议少开会,开短会,多开视频会议或电视电话会议,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二、各部门减少、控制涉企检查,检查中要依法办事,精减人员,简化程序,避免重复检查,严格执行企业生产安静日等各项制度,尽大程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打扰,减轻企业负担。

5、改善民生方面:

一、加大对文体事业的投入力度,兴建一批群众休闲娱乐场所,方便人民群众。

二、加大对教育事业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改善郊区及农村地区办学条件,健全完善学生资助制度,保障困难家庭子女受教育。

三、社区安置房房产证问题由来已久,居民反映不断,给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希望县直相关单位给予大力支持,给予彻底解决。

四、加大对社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满足日益居民的日常生活化需求。

6、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与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衔接方面:

一要深化认识,在第一批的深化意识的基础上加大对教育实践活动的认识;

二、真切将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收获的成果落实到工作实处,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争取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着重察看、研究,将问题彻底解决。

三、加大监督力度,切忌走过场,要真正带着问题深入开展此项工作,目的明确,沉下心去研究。

7、加强第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组织领导和分类指导方面:

加强组织领导实际上就是坚持一把手第一责任人制度,签订责任状,形成层层负责制度;分类指导就是行业、协会、归口管理等上级党组织统一组织实施,由上级党委统一规划、调配。参与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党员数量多、基层组织比重大,各自有不同的情况和特点。这些情况和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工作的指导上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针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搞好分类指导,就是要针对不同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全面贯彻中央总体要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党员群体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要有侧重点。各地要通过在实践载体、活动部署、联系点的安排、经验总结等方面区别不同情况提出相应要求,切实增强学习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搞好分类指导,就应该求真务实,既要完成好规定动作,也要完成好自选动作。真,就是要千真万确,实事求是,不夸张,不造假。实,就是要实实在在,不搞形式主义,不耍花架子,不走过场,讲求实效。因此,必须从各个单位的实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解决本身现存的实际问题。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党员的特点,加强具体指导。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是重头,要下功夫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流动党员是难点,要采取切实措施突破。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党员、流动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年老体弱的党员等,在坚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他们参加活动。

篇8:对于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与建议

2008级和2009级300多位翱翔学员的研究性学习体验表明, 由所在学校、基地学校和科学实验室共同提供一定主题的问题解决、知识建构和研究方法习得过程, 使得每一位学员都经历了全面的训练, 不仅促使他们完成了一定主题的探究任务, 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借此获得了自身对于科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合作和责任意识等方面素养的深刻学习。实践也表明, 指导教师在高中学生进行上述学习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拟结合教学实践交流几点认识, 并针对高中教师如何指导高中生研究性学习的论文写作与交流等具体问题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一、关于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

当今的基础教育, 甚至一定程度上的大学教育, 占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教师基于教科书开展讲解、传授,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听讲理解、课堂讨论、解题练习并接受测试的把现成的人类创造的知识按照一定学科、一定主题编制成教材所进行的传递式、接受式教育 (新课程实施以来, 也渐渐开始有了互动建构式教学) 。这些方式对于引导学习者有效认识、继承前人知识无疑是必要的, 但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角度来看, 仍然是基于现成知识的间接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在科学家身边成长”, 就是鼓励学生在继承性学习的同时, 也能获得一定社会与自然真实问题探究过程的知识建构、技能习得和价值观体悟。这种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 引导学习者进入一个客观存在的、尚没有答案的、没有被知识化的问题情景。“翱翔计划”在引导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由于没有现成的结论, 因而需要学习者亲自去观察, 亲自去采集数据, 亲自去发现事实、组织事实, 并且在完成上述探究过程中形成研究报告并经历严格规范的答辩, 从中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和能力提升。学习者在此探究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生成性知识 (即在导师指导下最终修订完成的论文) 以及他们对于自身学习过程的深刻体悟就成为一种独特的、个性化的能力发展性学习。

已有翱翔学员的实践体验表明, 这种涉及真实问题解决的探究性学习对于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是有效的。我们认为, “翱翔计划”凭籍上述教育理念、课程结构、教学过程及其成效已经逐步成为一种有特色的课程和教学方式。以下先就我们的认识做如下交流。

第一、国际实践:为本土实践提供借鉴

“翱翔计划”立项前期, 北京市教委要求北京教科院开展国内外已有实践经验的考察研究。北京市教委于2003年组团到美国中部地区专门考察了天才教育制度, 还深入伊利诺伊州数理高中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团发现, 该学校倡行“基于探究的学习”理念 (Inquiry-based Learning) 。2008年, 再次追踪考察, 发现他们把这个词变成了内涵更为丰富的“基于探究的教育” (Inquiry-based Education) 。他们对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方式及学业成就评价更多地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密切结合。

为此, 在课程资源、教师指导、教学管理和学业成就评价等方面开始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教育制度。我们考察的足迹延伸到同为人口大国的印度。在那里, 我们非常惊奇地发现, 他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借鉴中国“重点中学”教育制度, 在国家财政实力并不丰裕的情况下, 先后创建了500多所“新星学校”, 集中来自城乡社会各阶层最优秀的学生和教师, 以科学技术和人文素养为主线建构课程体系, 实施了国家和地方共同合作的天才儿童教育, 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毕业生, 如今已经成为国家培育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的重要基地。

2010年, 我们又有机会深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考察两国天才儿童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我们从中发现澳新两国天才教育的基本实践理念在于:借助富有个性的探究性体验学习方式, 将儿童的先天的各种“超常禀赋” (giftedness) , 经过教师指导和个人努力转化为后天他人及社会认可的“天才表现” (talentedness) 。参与这种转化过程的教育工作者包括正规学校教师、民间团体教育工作者和大学及专业机构研究人员。澳大利亚依据天才儿童培养的需要, 分别针对科学、技术、艺术等方面特长学生的需求尝试中学与高等院校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新西兰则从幼儿园开始就尝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观察能力、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还组织实施天才儿童教育所需要的教师专业培训与研发项目。

上述实地考察显示, 培育少年儿童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及其它综合性优秀品质, 需要在实施传授式教育的同时, 加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使他们有机会获得有激励性的学习成就体验, 进而激励少年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问题解决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知识建构能力, 以及由此形成的价值观追求和学习自信心。在此过程中, 教师的指导作用、课程资源结构以及学习者自身努力成为天才教育的核心要素。

第二、唤发学习主体性:探究-探究式学习-探究式教育

谈到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大家不由地会涉及一组词叫做“探究”、“探究式学习”和“探究式教育”。所谓探究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 也就是说要善于为学生的有意义探究学习过程搭建脚手架。比如我们曾经与北京五十中共同规划开展世界遗产教育, 组织学生去北京猿人遗址。怎样去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呢?我们在学生去之前提示他们可以从多种视角进行考察。例如可以从生态环境对人获取食物、提供栖息地的事实, 考察环境对于人类的影响;从考察石器的发明、火种的采集来看科学发现对人类生存的作用;从考察在野兽横行的蛮荒时期, 北京猿人为了个体的存活, 集合起来抵御野兽的攻击, 以及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了解文化对人类的影响。同学们借助环境生态的视角、文化的视角、科技的视角、审美的视角去收集资料, 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很多专题性的观察。上述实践案例表明:有指导的探究能够促使学习者获得成就体验。在研究性学习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选题。有了选题之后我们就可以依据现有条件确定探究的具体方案。依据方案, 学生借助各种方法采集所需要的数据资料, 经过整理加工梳理之后形成研究报告或论文。初步完成的论文必须经过反复的交流和修订, 才能逐步成为针对一定主题的问题解决和知识建构过程。

第三、问题解决:在建构知识中发展能力

多年以来, 我们一直在讨论在学生的知识获得和能力发展之间, 师生之间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有人说以教科书为本, 以教师为本, 后来就是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但是这些理论不够操作化。实际上, 我们更加关注教师怎样指导, 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当中发挥哪些指导的作用, 才能有效促进学习者的主动学习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翱翔计划”提供给学生的就是在一定程度的科学探究实践中去学习, 从而将一定主题的问题解决与知识建构过程作为课程与教学实现方式。在此过程当中, 翱翔计划首先要带给学生一种直接体验, 不论这种体验是起始阶段的实验室现场参观, 还是直接亲身做实验, 或者去实地采集标本和数据, 都是力图带给学生创造性解决未知问题的体验。学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能获得比课堂教学丰富得多、深刻得多的学习体验, 因而, 这种学习体验更能内化为学习者的自觉行为, 并带给他们富有可迁移价值的能力发展。

第四、多本转化:文本-事本-话本-人本

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仅靠书本学习是难以奏效的, 而必须极大地拓宽学习者认知、技能、情感的多方位学习, 以便他们获得深刻的理解与感知, 并内化为实践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里所说的教育不仅包括通常学校教育课程提供的基于教科书和其他媒介的文本学习, 富有意义的实践体验学习 (即以事为本的学习) , 也包括通过个别交流、小组讨论、答辩互动交流等“话本学习”, 最后还提倡通过与人际交往、反思自身实践体验开展互为资源的“人本学习”。翱翔学员所经历的课程学习, 除了必修课、选修课之外, 还通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去发现知识, 与同伴交流, 与指导教师交流, 跨校交流, 特别是在“翱翔计划”成果交流专题答辩环节, 专家以提问和评论的方式, 参与这种知识建构与能力提升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欣喜地发现, 翱翔学员借助上述多本互动转化过程, 其对于与研究的主题、学习与研究方法的掌握以及科学素养和意志品质都得到显著增强。“翱翔计划”地理学科学员、来自北京八中的刘逸侬同学从事的是关于生态治理蝗虫的专题研究。为此, 他花费半个月时间去河北坝上草原采集标本, 进行实地观察, 获得了令科学家非常赞许的研究成果。回顾自身学习体验, 他非常感慨, “以前总以为科学考察很是浪漫, 身处其中方知并非如此。成绩背后流淌了多少辛勤的汗水, 体验过才知道:每天都要面对密密麻麻的蝗虫尸体需要怎样的坚持;才知道每天都重复着几乎一样的劳动需要怎样的毅力。尽管这次旅途是这样的艰辛, 我却从来没有后悔过当初的选择, 因为艰难困苦只是表面现象, 而战胜艰苦和疲惫之后, 我所取得的成果, 收获的知识, 得到的快乐是无价之宝。”“翱翔计划为我撑起了一片天空, 让我携着梦想展翅飞翔。”许多翱翔学员都有同感。他们认为, 最有价值的是让我们学会了坚持, 学会了同伴合作, 学会了自信的表达。他们感叹, 这番难得的学习经历能够让我们受益终身!”[1]

第五、论文写作:将有意义探究过程转化为理性化的学习过程

论文写作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知识建构和能力发展机制。写作学术论文的价值首先在于促使研究者全程客观地记述学习者结合某个有价值的主题而开展的研究过程及其结果。另外, 论文还是一种学习者进行问题解决、知识建构和能力建构的载体。完成一定主题的研究论文是“翱翔计划”的教学要求, 也是体现学生在科学家身边获得有意义成长的重要记录。我们并不指望高中学生都能够有多少独创性的科学发现, 但更看重有成果的研究性学习应能带给他们一种真实的、全程性的知识建构体验 (哪怕是现成知识的再发现过程) 。其实, 写论文本身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论训练。

我自己曾经在80年代有机会去国外学习。其间, 让我受益最大的是我的导师跟着我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我的论文, 前后一共改了六遍。当时, 自己觉得每改一遍都特别煎熬, 充满焦虑, 常常有寝食俱废的感觉。历经磨难之后, 才发现最让我受益的是那沉沉的六个版本, 它们成为我学习进程中的阶梯, 促使我在厘清主题、建立逻辑的艰苦求索中, 学会了忍耐寂寞, 学会了研究方法, 并从中积累了自信。其实, 翱翔学员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相似经历。

二、关于翱翔学员的论文写作要求与指导策略

关于研究论文的写作, 从“翱翔计划”学员一开始确定题目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而不是等到所有的资料都收集完了才开始。第一次跟导师谈论文选题和写作方案的时候, 我们需要就自己感兴趣的基本问题, 基本问题涉及哪几个相关具体问题, 从哪里以何种方法找资料和数据, 大致研究进度如何安排等问题有一个初步考虑, 而不能依赖导师告诉你做什么、怎样做。其实, 刚开始学习做研究, 我们对于上述论文规划要素不一定十分清楚。我们对于研究过程与方法的了悟过程, 往往伴随研究性学习的体验和反思逐渐明晰起来。在与导师的交流沟通过程中, 我们还需要不断修订主题、调整方法、重组资料, 甚至做到半途突然发现刚开始的设想很可能就是错误的。但是, 如果没有那个起点, 缺了这种试误性摸索, 我们或许就找不到通向成功的门径。也正是因为论文写作的上述特点, 才使得学习者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基础上, 不仅完成一定主题的问题探究和知识建构, 还能够从中获得方法论的有意义训练。关于论文写作, 我们有以下认识与建议。

(一) 选择恰当的主题

选择恰当的论文主题特别重要。论文的主题应该是与学习领域相关的、具体的、有意义的题目, 并且通过在规定期限的研究完成数据采集、资料整理、形成研究报告, 若此, 就能够从中获得成就感。反之, 如果选了一个很难、很大的题目, 势必耗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 难以如期完成, 于是便蒙受挫败感。在实际教学中, 高中生常常也会因为没有经验而需要修订或改变研究主题。其实, 这都是很正常的, 甚至可以说是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因此, 指导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兴趣特长以及研究资源前提下, 为他们提供特定学科领域的问题背景, 讲解论文性质及规范, 介绍相关研究方法, 以便学习者聚焦有价值的问题, 确定自己的研究方案, 并开始围绕主题进行文献考察、实地调查、访谈调查、或实验室工作等相关研究。

(二) 论文结构的基本体例

在完成文献研究、资料数据采集、获取资料数据分析、围绕研究主题形成研究基本结论基础上, 研究者就获得了写论文所需要的素材。论文体例大致要考虑:封面、目录、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件。首先要有封面。封面要标明研究题目、研究者、所在学校、基地学校、实验室、指导教师。还要注明提交日期。最后, 还需要对于帮助过你的重要人物给予认可, 对于指导老师表示致谢。

(三) 论文主体部分

1. 题目。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的识别标志。因此, 题目一定要有问题价值, 简明扼要, 用词力求准确。题目一般应该在20个字以内, 必要的时候可以副标题方式界定主标题的范围或侧重点。题目不能过大过泛。比如, 一位同学提出“北京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的研究”。这个题目不可避免地要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甚至终生教育, 才能撑起北京教育改革发展主题, 这需要一个综合研究团队才能做, 而绝不是一个人甚至一所学校所能够完成的。不言而喻, 题目过大容易失之以空泛。同学完成的研究中有许多好的题目, 比如“探究硬酸纸显现指纹最佳的PH值”——题目十分准确、简明。“套外对茄子农药残留量和产品质量的影响”、“城市绿地灌溉分析”——读者一看就觉得很实用。不仅如此, 题目简明实用也会为资料数据采集、问题分析以及由此形成结论提供清晰无误的研究工作路径。

2. 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的主题、研究内容及其价值的高度概括。摘要需要回答的问题包括, 我为什么做这个研究?我用什么方法开展研究?我的主要发现和基本结论是什么?有经验的读者一般会根据摘要判断是否要阅读。为此, 摘要就应特别突出论文关注的新问题、新发现、新观点等创造性成果。例如, 北京二中孙汉鑫学生研究的是“循环排气吸附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他的摘要强调“本课题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循环排气的吸附技术。无需外接气源, 而是通过机构的主动按压使吸盘产生持续的吸附作用。在此原理基础上, 设计出循环排气吸附模块, 仅用一套机械机构就能够使多个吸盘同时吸附在地面上, 具有结构紧凑、能耗低、吸附安全等特点, 并结合这种吸附技术应用爬臂, 吸附门上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2]作者仅用了五行字, 就把整个论文的价值, 连同应用价值也说明白了。需要强调的是, 中学教师指导学生写论文摘要, 实际上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反思自身研究价值, 从中培养概括能力的有益方法。

3. 关键词。

论文为便于检索一般都需要确定三到五个关键词。关键词一般都是从论文题目或者论文涉及关键概念中提炼而来。以下选取2008级同学若干论文为例, 加以说明。

“北京青岛两地大气氡浓度变化规律研究”一文的关键词“氡;放射性;大气运动”。

“西城区王府的保存现状研究及GIS应用”一文的关键词“王府现状;西城区;衰落;保护;建议”。[3]

4. 正文结构

正文是一篇论文的主体部分。其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文献综述、数据资料分析、结论等部分。

(1) 引言

引言的目的就在于帮助读者进入一个特定的问题情境。引言一般要设计对于所研究问题的必要性及其价值的说明、问题的背景、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过程、以及对于本论文大致内容结构的说明。有经验的读者看论文除了看题目、摘要之外, 常常会浏览一下引言部分, 由此决定看还是不看。一位日本教授回忆自己写博士论文的经历, 说引言就耗费了他写作整个论文五分之四的时间。引言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我们在这里特别需要强调, 在引言中关于研究方法的段落, 学生应说明所采用方法对于获得有价值资料、数据信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如, 采用文献法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和借鉴前人已有的研究工作及其成果。而研究者如欲取得独有的新发现, 借助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行动研究等方法去获得。其实, 在实际研究过程中, 我们通常需要综合采用若干具有互补性质的方法来保障数据证据的可靠性。

(2)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的价值在于呈现研究者对于研究主题相关的已有研究知晓多少、研究者如何分析认识和评判已有文献的价值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文献综述往往为特定主题研究的展开奠定理论基础。文献综述是一项学术研究基本功, 集中体现学习者的文本学习和概括组织能力。一份主题鲜明、引文权威全面、条理清晰、有建设性的文献综述本身就可以作为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一般来说, 文献综述在论文中要占一定的比例。没有已有相关研究做背景, 我们自己研究的创新性就很难体现。

文献综述中如何处理好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关系, 是困惑同学们的一个难题。直接引用过多显得有些资料堆积;间接引用或综合评述又需要我们有很强的归纳概括能力。我们建议, 当我们提及“有很多研究表明, ……”, 那就意味着至少要有三个以上的文献支持方可。经典性的事实、权威话语或者结论, 一般要用引号, 而且要说明出处, 甚至要标明来自哪一本书的第几页。

文献综述一般应采用客观口吻叙述, 例如“已有研究表明……”;或者“某某某研究发现, ……”。不宜出现“我认为……”, 而应为“许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紧随其后就需要提供一组文献去佐证。文献综述的结语部分, 我们可以说, “综合以上文献, 我们似乎可以形成以下共识……”。

缩略语是我们常常会在引文或者正文中遇到的问题。一般来说, 行文中第一次出现缩略语之前一定要有一个全称, 后面用括号注明。例如,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简称“申遗”) 。同样, 文中第一次出现英文术语或缩略语时, 需要用汉语加以说明。还有, 如果文中出现图表或照片, 也需要加以必要的说明并注明资料来源。

(3) 研究发现

研究发现往往能够体现研究者借助自主研究方法获得的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有价值的事实、数据及其他重要信息。它们将成为提出观点、做出判断与形成结论的最为重要的基础素材。所以, 其客观性、可靠性及其内在的逻辑性应能经得起推敲和不同角度的解读。讨论需要说明的是, 这部分内容篇幅比较大。陈述顺序可以按照与主题相关的系列分主题按序表述。

(4) 讨论与分析

如果论文写到这里之前基本上还是以客观口吻进行叙述的话, 讨论与分析就应当是研究者在占有并充分理解上述资料形成的主观判断以及对于相关问题的深入分析。良好的讨论与分析应能够体现“揭示主题, 归类事实, 呈现逻辑、彰显属性、预示规律”等方面的特点, 进而实现围绕研究主题进行知识建构的价值。

(5) 研究结论

研究结论部分是一篇有价值论文最为精华的部分。结论是对于研究工作的评价, 一般需要涉及对于研究主题的价值、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及其科学性进行确认;通过结论作者还要向读者以高度凝练的话语说明本研究的主要创新性发现及其对于前人研究的补充或发展。此外, 在结论末尾, 还应就本研究的缺陷与不足以及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提示。因为, 科学研究旨在深化人类对于自然和社会问题本质特点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而不是企图去终结问题。实事求是地陈述自身研究的局限, 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建议, 恰恰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的重要标志。

(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标注是衡量一篇论文科学水准的一项重要指标。读者通过浏览文献目录可以判断研究是否具有前人研究的基础。有经验的读者甚至仅仅凭借文献目录就能够判断一篇论文所具有的价值。

在参考文献中, 研究者直接阅读过的, 或者是论文当中直接引用的资料, 不论是公开发表的, 还是没有发表的文献, 都应对于出处如实加以说明。

参考文献的标注一般包括随文注释、随页注释和文末标注。按照我国现行的文献标注标准, 专著用“M”表示, 论文用“C”表示, 报纸文章“N”表示, 期刊文章用“J”表示, 学位论文用“D”表示, 报告用“R”, 标准则用“S”表示。

(7) 致谢与附录

借助“翱翔计划”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科学品质的过程, 也是感悟学术道德规范的过程。我们要求学生在深刻反思总结自身学习经验时, 对于导师和在研究过程中提供过帮助的组织和个人表示应有的感谢。那种在采集基础数据资料, 讨论修订论文过程中受益于调研对象、指导老师或同学, 然而在认可成果归属的时候, 却惟独只有自己名号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关于附录, 也需要说两句。附录收入的应当是对于理解论文特别重要的东西, 例如:量表、问卷等工具, 以及难以寻觅的重要文献等。

(8)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这里不仅有语言表达不准确, 导致国外读者难以理解的问题, 还需要强调的是英文中极少用“本文介绍……”之类的句型, 而宜用被动语态以保持客观性。例如,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Many studies have undertaken……;It has been proved that……”;“It was concluded that……”。

(9) 研究论文原创性声明和授权使用说明

论文原创性声明不仅是诚信的宣示, 也体现作者自觉承担责任的意愿。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如果引用了别人的东西, 我们就需要说明;否则, 就意味着那是我自己独创的。所以, 我们通过学习论文规范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和尊重他人知识劳动的意识。

(10) 其他

“翱翔计划”作为一项研究性学习项目, 我们不仅希望每个同学能够借助一定主题的研究过程, 获得问题解决和知识建构的学习体验, 还热切期待同学们能够对于他们自身全身心投入的学习过程进行深刻反思, 并由此形成对于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深刻体认。我们认为, 学生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论认知将会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科学探究发现过程中发挥久远的积极影响, 甚至超过某项研究课题本身。因此, 引导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研究性学习进行自主反思和相互交流, 也是发展他们学习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

三、如何进行论文陈述和答辩

最后, 本文将与老师和同学们谈谈论文的交流问题。许多人认为, 完成了论文, 就可以去陈述了。其实不然。论文陈述有严格的时间规定, 一般只有10分钟, 顶多一刻钟时间。而且要求作者要围绕若干问题进行简明直观的演讲, 而不是念稿子。这就需要报告人要有取舍。我们都知道, 念文稿和演讲是两种不同的话语表达。口头表达要有重点, 能够吸引别人, 甚至有体态语、有故事和必要的绘声绘色的表达;而文本表达则要求非常严谨的用词和逻辑性表述。就一定研究主题进行报告, 许多翱翔学员的经验表明, 陈述实际上是基于主题学习的经验交流, 包括:“我研究的题目是什么?”“我为什么选择这一题目?”“前人在相关问题都做了什么?”“我用什么方式开展探究, 从中获得了哪些重要的发现?”“由此形成了哪些新观点?”最后, 如果有时间, 还可以陈述, “在科学家身边成长的这段学习经历, 对于我有什么价值?”当然, 这只是一点提示, 实际上每一位发言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特点及所拥有的时间加以取舍。在过去两年实践中, 有些学生容易在时间分配上犯错。要么开头耗时太长, 结果来不及讲他最有价值的结论和发现。在此, 我们尝试提出一个大致的时间分配建议:选题说明2分钟, 讲方法及过程1分钟, 研究发现和结果讨论4分钟, 结论2分钟, 学习体会1分钟。大家看得出来, 我们希望学员将主要时间放在最有价值的研究发现及其结论的表述方面。

在主题陈述和答辩过程中, 我们认为要把握以下要则。首先是“听众友善”。为此,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们自然站立发言, 眼睛正视听众, 用自己的表情、语速、声调以及手势等来传递自己对于课题的兴趣、理解和自信。计算机投影 (PPT) 如今已经成为学术交流必不可少的辅助表达方式。听众希望看到的是朴实、简明、色差显著、直观的文字和图示。切忌那些自己觉得好看, 但是坐在后面的观众看不清楚的效果。

说到“听众友善”, 这里分享一个故事。我曾经到美国去考察世界最有名的生物研究基地, 每年有很多重大的研究成果。所长是一位享誉国际的科学家, 他简要介绍研究所后就请大家提问。坐在前排的一位同学低声问道, “您原来是一个科学家。如今当了所长, 您认为应当怎样处理好当所长和当科学家的关系?”但是, 这位学生提问的语言有些语无伦次。所长努力搞明白了问题, 突然面向所有人说, “刚才这位女士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她的问题是……”, 他把问题的语言进行了重新组织, 以便让每一个人都听清楚。而后, 说道“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体察提问者, 也体察听众, 所长的表现让我们每个人都难以忘记。

其次是“善于应答”。陈述之后专家或听众要提问。这时一定要迅速记录, 尤其是连续两三个问题提出来, 记不下来, 就很尴尬。其实, 答问实际上反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包括知识储备、实践经验、应变能力、口头表达, 更重要的是有没有自信心。

第三是“勤于练习”。翱翔计划要求每一位同学都必须在自己所在学校同学中演讲, 再修订后给自己学科的同学演讲, 最后登上翱翔学科论坛演讲, 每讲一次其实都是学习和完善的过程。翱翔学员都有体会, 他们上述反复演讲答辩过程中得到了难得的学术交流能力。

论文的写作和交流其实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将实践体验知识化和能力化的深刻学习过程。论文写作是一个充满焦虑, 但是能够带给人自信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 学习者不得不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与交流合作, 不断完善才能形成具有一定水准的研究论文。同时, “翱翔计划”已经收获的学员的成果也将成为后来学员借鉴学习的重要资源。实践表明, 有意义的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手段。

回顾两年多来的探索, 我们深刻认识到翱翔计划所倡导的“让学生在科学家身边成长”的全新理念, 不仅驱动学习者在问题解决和知识建构当中有效地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还促使教育工作者在培育新人过程中, 开始了育人模式及教学互动关系的变革过程。

参考文献

[1]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编.我看高中课程改革:来自北京高中学生的体验[C].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10.

上一篇:忆那段美好的日子作文400字下一篇:2018年上海历城中学党支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