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养成教育计划

2024-05-10

学生养成教育计划(通用8篇)

篇1:学生养成教育计划

襄垣中学学生养成教育计划

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中最基础性、最关键的环节。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品质和情操,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我们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一个非常基础性的内容,是真正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根据我校实际和发展目标,着实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更为重要.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了全面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我校以全方位落实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来深刻加强中学生行为习惯.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进入新世纪,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中学,对校园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拓展学校的内涵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加强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以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和成长规律,坚持以人位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培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校加强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具体目标,突出“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从而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总体目标和任务

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任务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安全生存、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

我校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里品质,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形成做人做事的现代文明行为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养成,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并且能熟练掌握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通过全员参与,从净化、绿化、美化整治校容校貌入手,促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深化教育教学管理,促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以各种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环境氛围,促进校园活动文化建设;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树立文明新风,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三、遵循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高度重视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重视人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把体现学校教育人文本质和培养学校的人文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

思想性原则:就是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校园文化阵地。

实践性原则:校园文化重在建设,重在实践,要开展符合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全面成才、形式喜闻乐见、同学参与性强、身受广大同学喜爱和支持的校园文化活动。

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层次性、具体性、全面性等特点,所以要统筹兼顾,全员参与,持之以恒。

发展性原则: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所以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

四、加强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它涉及到学生行为的各个方面,既有突出重点,又有统筹兼顾,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抓好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要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摈弃假丑恶;要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引导学生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2、抓好学生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安全是生命的保障。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大于天,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认真开展安全知识教育,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形成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3、抓好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使人终身受益的品质。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个性心里品质教育,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积极进取的精神,加强对学生青春期健康心里、交往、恋爱观以及行为指导,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里健康教育和辅导,提高学生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

4、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学生成绩进步的法宝,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科学学习方法的获得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努力培养出有较强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乐于发现和探究,且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生。

五、扎实推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四个结构层次的建设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即校园环境,是直观性文化,包括校园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各种建筑、教学设备、文化生活设施、园林、草地、花坛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局。学校计划从今年四月份开始,对校园环境进行整改,内容包括:校园网建设、校园绿化美化、创设各种文化设施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并在思想概念、布局格调、育人功能上做到和谐统一。

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按学校规划分批完成学校的净化、绿化工作,力争用一年时间使校园环境达到花园式学校的要求;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灯光报栏、灯光橱窗、个性展示墙、名师名生展示橱窗、校园语言、图书室、阅览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利用综合楼走廊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文化墙,使学生亲自参与自我熏陶;公开征集我校校徽、校训、学风、教风、校歌、校旗等活动。建成学校完善的校园电化教学网络,让网络延伸至学生教室,组织建设教研组网站。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现代教学;在学校主要部位名人名言宣传字画,展示学校的校训和教书育人理念,提升校园文化层次。

(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具有强烈的规范组织秩序性,属于校园范围内必须强制执行和严格遵守的文化类型。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基础和保证。学校的校规、校纪、教学及管理制度要“全”,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内容要“细”,条例明确,操作性强;执行要“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

以我校原来的制度为基准,进一步加强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健全教代会制度,涉及教职工晋职、聘任、评优、评先、奖励等重大利益的事项制度都要提交教代会民主讨论决策,做到有章可依、公开、公平、公正;坚持民主议事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学校各项主要事务都要通过校务会讨论后予以发布执行;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利用橱窗公示等多种方式及时对外公布学校财务收支、学生费用收取等情况,做到校务公开透明,群众心中有数;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做到以法律为依据,照规章制度行事,文明治校,文明执教。

(三)校园活动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师生精神风貌和思想素质、修养的内在及外显表现,是一所学校高层次办学的体现,确立我校的文化建设以校训“严谨、求实、文明、创新”为基础,围绕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高于一切为主体来开展。

1、开展校园文化教育

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主题班会;利用各种纪念日,组织开展读书宣传活动;每年组织新生开展入学教育,进行新团员集体宣誓;举办各种知识竞赛或演讲会等活动,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作用、使学生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要结合本校实际,通过阐释校训、等形式,汇集我校特色,传承我校文化,弘扬我校精神。

2、创设校园文化氛围

要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意的课外文化活动,占领学生的业余生活阵地。政教处和团委、学生会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以广大学生爱好、兴趣为纽带,增设让全校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丰富第二课堂。举办好我校五

一、教师节、元旦等传统文艺活动,重新启动学校管乐队建设,发挥我校音乐、舞蹈、美术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广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

(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的核心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其精神内涵有:

宽容诚信:具有包容他人、宽恕他人之心,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诚信有义,有理有节,谨言慎行,文明待人,尊老爱幼。

谦虚博学:谦虚是传统美德,虚心求学、求教,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只有奋发向上,才能博采众长,知识渊博,学业有成,事业进步,更好为国效力。

求真务实: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办实事、讲实际、重实践;真从实来,实从真出,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脚踏实地,尊重实际,追求真理。

民主创新:坚持民主,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创设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工作氛围,民主决策、共同执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只有创新,事业才能发展。

六、加强领导,强化管理,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1、成立学校学生养成教育领导小组,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具体负责学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充分发挥师生在学生养成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全员参与、群策群力、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

3、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投入,将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给予物质保障,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以保障学校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4、依法办学,全面育人。要强化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要依法办学,端正办学思想,切实将这项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要积极探索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新路子,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到新水平。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抓好常规管理,推进校本研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狠抓安全工作,治理学校周边环境,形成全方位、全员性、多渠道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教育教学氛围,树立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

5、转变观念,为人师表。广大教师是学生成材的引导者,在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要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法,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要严以律己,为人师表,提高师德修养,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响学生。要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在学科教学中主动渗透养成教育,创新养成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09年9月

篇2:学生养成教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七个好习惯”为载体,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构建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为出发点,努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能够养成“七个一”中的七个好习惯,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得到提高,学校的校风、校容、校纪有较大改观,学校的养成教育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具体措施

1、成立养成教育领导小组:

各班主任老师

2、学校建立“七个一”检查记录,由专人负责,教导处不定期下去抽查和检查。

3、学校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传达养成教育“七个一”内容及重要意义,家校联手共同帮助学生养成“七个一”好习惯。

四|、具体实施:

(一)每日一歌

◆课前一支歌

1、学校建立各年级课前歌曲库,除国歌、队歌两首必唱歌曲外,每学年由音乐老师另选8首,负责教唱。(后面附学校课前歌曲库)

2、每班选一名歌长,熟悉学年所唱10首曲目,并负责每节课前起歌,监督班级学生唱歌效果。

◆每日名曲欣赏

1、学校建立名曲欣赏曲库,曲目有:二胡-赛马、钢琴-命运、葫芦丝-彩云之南、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萨克斯-回家、萨克斯-茉莉花、古筝-渔舟唱晚、古筝-出水莲。

2、学校利用每天课间十分钟播放名曲,并在每首名曲前加入了关于曲目及作者的简介。

3、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要向学生介绍学校名曲欣赏库中的乐曲,让学生至少了解常见乐器的代表作2首。

(二)一项体育技能

1、学校制定跳绳(毽球)达标活动方案及各学年跳绳(毽球)达标标准。跳绳毽球达标标准:跳绳每分钟:一年20个,二年40个,三年60个,四年80个,五年100个;毽球连续踢:一年2个,二年4个,三年6个,四年8个,五年10个。

2、跳绳要求学生自己带,每天在校和在家都进行练习,取得家长配合,使学生在期末顺利达标。

3、体育老师定期组织所教年级学生进行跳绳毽球达标检测。

4、体育老师每月开展一次学年跳绳毽球比赛,做好记录。

5、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大型跳绳毽球比赛,对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后面附跳绳毽球达标检测记录和比赛记录)

(三)每天一次家务

1、学校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符合各年级学生特点的家务标准。一、二年级:能独立整理书包、能独立穿衣、能扫地、倒垃圾;三、四年级:能洗小衣物、能擦桌洗碗、能整理床铺;五年级:能拣菜洗菜、能做简单饭菜、能整理房间。

2、每月每人至少下发2次家务评价反馈单,既有学生自评,又有家长评价,还有家长的小结,做到家长学生齐参与,让学生每天一次的家务劳动落到实处,要求家长填写详实,评价客观真实。(后面附各年级家务评价反馈单)

3、11月份学校将以学年为单位,开展学生家务劳动比赛,进行家务劳动大比拼,展示养成教育成果,激发学生劳动的积极性。

(四)学具整理

1、继续实行我校的“十长”制度,班内设有文具长,每天督促学生及时整理文具,包括课前学具的准备,课后学具的整理,桌堂物品的摆放,书包的整理。

2、目前我校学生已经能在课前、课后将桌面物品摆放整齐,所以在上学期学具整理取得的成果上,本学期我校将重点检查桌堂和书包物品的摆放,做到整齐有序,无废纸、无垃圾。

3、把学具整理纳入值周检查工作,每周值周生会到各班检查桌堂,教导处也会不定期对各班进行抽查。

(五)读书

1、规定读书时间。我校严格按照鸡西市统一读书时间进行阅读,规定每周一、三、五早7:30-7:50进行阅读,任何人不得挤占阅读时间,并要求学生每天在家读书时间不少于20分钟,保证充足的读书时间。

2、为了保证读书的实效性,学校实行了领导包楼层、主任包年级、科任进班级的管理制度,并制定了阅读写字时间教师安排表。(后面附)

3、确定读书书目。学校要求阅读时间要做到老师读老师的书,学生读学生的书。学校按照鸡西市小学生基础阅读必读书目确定了学生必读书目有:一年级:《蝴蝶·豌豆花》《稻草人》;二年级:《没头脑和不高兴》《小猪唏哩呼噜》;三年级:《千家诗》《三毛流浪记》《宝葫芦的秘密》《安徒生童话》;四年级:《长袜子皮皮》《亲爱的汉修先生》《奇妙的数王国》《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五年级:《西游记》《城南旧事》《草房子》《我的妈妈是精灵》;教师必读书目有:《精彩故事每一天》《鸡西人精神教师学习读本》《做有追求的教育人》,教师自选书目两本。

4、学校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在学校开展师生共读活动,在家里开展亲子共读活动,让师生共成长,让亲人共快乐。

5、继续开展读书漂流活动。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向学生推荐鸡西市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包括文学类、科学类和人文类。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读书漂流活动,班级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上交一篇读后感。学校每月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6、学校建立晨读音乐库,在读书时间播放能休养身心的轻音乐,曲目有:古筝-渔舟唱晚、古筝-出水莲、钢琴曲-春野、钢琴曲-秋日的私语。

7、保证书籍数量。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读书的重要性,从而保证学生人手一本书籍。

8、继续开展“书香少年”“书香班级”评比活动,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评比,有奖励。

9、四、五年级每名学生必须要有读书笔记,坚持两周写一篇读后感,一周写一次积累本,把课内和课外积累的好词佳句摘抄在积累本上,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10、在学期的语文测试中,将加入必读书目的内容进行测试,考查学生的读书效果。

11、建立班级图书角和班级图书借阅记录,有专人负责,保证班级图书数量和质量。

(六)一分钟演讲

1、学校各班级制定演讲顺序轮流表,由专人负责,每天语文课前进行演讲。

2、演讲内容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时间为1分钟。

3、要求演讲者能用普通话正确背诵。语速恰当,端庄大方,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分清平翘舌。

4、班级做好演讲稿的整理工作,期末上交教导处。

5、学校以听课和不定期抽查进行检查,纳入班级考核。

(七)一分钟口算

1、学校建立各年级口算题库,每班上交50道口算题,保证每周至少更换一次习题。

2、每节数学课前进行充分的口算训练,保证口算时间,口算内容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3、保证班级学生每人每天至少参与一次口算训练。

4、学校以听课为准进行检查,要求学生计算准确,表达清楚,声音洪亮。

四、具体活动安排

1、十月份:养成教育月系列活动。

2、十一月份:家务劳动比赛。

3、十二月份:学校“示范班”“示范生”评选活动

总之,学校的养成教育工作贵在坚持,只有常抓不懈,才能取得成果,所以本学期我校全体教师将继续努力、从“七个一”入手,从

篇3:学生养成教育计划

世界卫生组织将体适能定义为:除了应付日常工作之余, 身体又不会感到过度疲劳, 并且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体适能因个人的需要不同分为竞技体适能和健康体适能。前者主要包括:速度、反应、爆发力、协调性和灵敏性等素质等, 这是运动选手为在竞技比赛中夺取最佳成绩所追求的体适能;后者主要包括:心血管耐力、体脂成分、肌肉力量和耐力及柔韧性等素质, 这是让身体应付日常工作、余暇活动、预防疾病及提高学习、工作效率所追求的体适能。显然, 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而言, 他们需要的正是健康体适能。这也是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所要追求的目标。发展学生的健康体适能,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将占有重要的地位, 对学校体育的改革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养成教育的介绍

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 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 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素质, 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一种教育模式。养成教育一般要经历四个过程:被动接受期, 勉强接受期, 主动接受期, 形成习惯期即养成某种良好的习惯。

养成教育的内容不但包含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指导, 同时也包含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学习、体育、卫生和语言等多方面的指导。学校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分支, 学校体育正在经受健康体适能思想的洗礼, 这又会对养成教育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呢?

健康体适能计划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

1. 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

健康体适能教学着重对自我学习能力和自信心的培养, 其教授的核心内容是与健康体适能有关的知识和方法。主要包括体育活动对改善有氧体适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身体成分作用的知识和方法, 以及营养与体育活动、健康的知识。不仅让学生了解要做什么、怎么做, 更重要的是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是以要发展的具体健康体适能内容而定的, 多是一些具有终身锻炼价值的有氧活动以及一些经过改造的竞技运动项目, 小场地足球、篮球、排球等。健康体适能教学对体育课程目标提出全新的目标: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行为、运动技能和生活方式。

2. 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

养成教育一般要经历四个过程:被动接受期, 勉强接受期, 主动接受期, 形成习惯期即养成某种良好的习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勉强接受最后主动接受变得尤为关键。健康体适能教学计划得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学习模式。二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体系。

健康体适能整个学习过程的模式就是:掌握发展体适能的基础知识———6~8周提高健康体适能训练———学习各种健康体适能项目的测试———根据结果对健康体适能水平进行评价———结合自身特点制订锻炼计划———教师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进行锻炼———健康体适能水平再测试, 记录学生的进步度———调整目标, 补充新知识———对达到目标的学生给予奖励。在学习过程中要进行自我考查, 并根据测试结果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 然后继续学习。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进步情况进行奖励, 而不是只奖励最优秀的学生。健康体适能教学在评价目标上是以改善教师的教学和激励学生学习为主, 强调对学生进行个体评价和过程评价即对学生自身进行前后对比评价, 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身发展和进步, 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进步情况予以奖励, 而不是只奖励最突出者。通过健康体适能测试结果来帮助学生懂得健康体适能的构成要素, 看到要改进的个体性目标。

3. 对学生终身体育的影响

健康体适能计划中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进行自我考查, 并根据测试结果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 然后继续学习。让学生了解体育活动为什么是重要的, 发现自己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懂得怎样设计和实施个人健康体适能计划, 以及体育活动是怎样使他们终身受益。即体育课程不仅要考虑到在学校阶段, 更应该着眼于未来, 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总结

健康体适能教学计划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思想, 它着重强调的是体育课程的终身化、个体化和健康化, 这种思潮对我国中学体育课程改革有着重大的启示。健康体适能教学遵循养成教育的四步骤, 告诉学生为什么学, 如何制订计划, 如何自学, 一步步循序渐进, 最终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 为学生以后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作铺垫, 注重体育习惯养成, 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张建平.体适能概念辨析[J].体育文化导刊, 2002.6.

[2]贾洪洲, 刘爱英.体适能解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8 (3) :22.

[3]张建华.美国最佳体适能教育计划及其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体育与科学, 2001 (1) .

[4]杨敏, 刘平清.关于开设体适能课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6 (3) .

[5]魏晓光.试析发展学生“体适能”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4 (5) .

[6]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养成教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3.

篇4:学生养成教育计划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0057-01

我校学生大多是留守学生,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形成了自私冷漠、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不知感恩等缺点,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养成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意义重大。在此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探讨一些有效的养成教育途径,以更好地帮助这些留守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架起沟通的桥梁

农村留守学生的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这些学生长时间无人看管或是隔代教育,个性孤独而敏感,容易冲动。一些留守学生容易因为一些小事与监护人、教师、同学发生冲突,甚至做出极端的事情,如离家出走等。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经常与他们的父母联系,向他们汇报孩子的情况,让他们平时多与孩子保持联系,不要为了挣钱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爱;经常和孩子谈心,了解孩子在学习上的困难、思想上的压力等;孩子生日时想办法回家陪孩子过生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班主任要多与学生父母联系,架起学生与其父母间的沟通桥梁,发挥家长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作用。

二、鼓励学生参加劳动实践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优势。父辈们勤劳的品质与丰富的劳动技能让农村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他们对劳动场面比较熟悉,但是很多孩子缺乏亲身的实践。为了让学生从小养成爱劳动、勤动手的好习惯,班主任要与孩子的监护人达成一致的认识,让监护人放开手脚,让孩子多实践体验。平时在节假日,让孩子到田间地头参加力所能及的农活,如抛秧、施肥、浇水等,让他们体会劳动的艰辛和父母养家的不易。此外,教师可以在校园里分配清洁区,让学生通过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方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通过整理书包比赛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微劳动”中养成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可以进行文明宿舍评比活动,让学生进行整理房间、折叠被子、洗衣服等比赛,评出哪组学生做得最好,并表彰表现得好的宿舍与学生;还可以在班级劳动区安排“快乐菜园”劳动区,引导学生学会种菜技能……让学生通过参加劳动实践,养成勤动手、爱劳动的好习惯。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一)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礼仪意识

班主任可通过邀请礼仪专家进行讲座的方式,教会学生与同学和谐相处、与异性相处、与老师相处等交往礼仪;开展“三个轻轻”文明活动,让学生说话轻轻、走路轻轻、推门轻轻;通过主题演讲比赛、小品表演、礼仪操展示等活动引导学生讲文明、懂礼貌。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礼仪意识,争做一个有礼貌的中学生。

(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感恩的美德

笔者在班上开展了“日行一孝”家庭感恩行动,让学生每天放学回家为亲人煮顿饭菜,给奶奶梳梳头,为爷爷读读报,给父母端一杯水等,通过家庭感恩活动,培养学生孝亲敬长的好习惯。同时让学生在父母生日、母亲节、父亲节来临时,向父母表达爱意,如制作感谢贺卡、打祝福电话、发亲情短信等,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感恩活动感受亲情的温暖,学会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此外,笔者还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去福利院看望儿童,向灾区捐款捐物,向贫困户捐款等,让学生通过参加这样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明白除了要感恩父母,还要感恩身边每一个人,并学会帮助他人。

(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班主任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爱国影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如让学生听爱国人士故事等;可以开展“祖国在我心中”“我的祖国”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可以通过制作小手抄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宣传教育;还可以通过爱国主义演讲比赛活动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自豪感,引导学生把良好的行为习惯升华为爱国情操,让学生做一个爱国的人。

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养成教育对于学生生活能力、劳动技能、日常生活习惯和孝老爱亲、感恩助人等良好品德的形成都有很大关系,对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乡村教育者,我们要加强养成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积极向上的风貌,让他们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篇5: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计划

(2007—2008)

一、指导思想

以《小学生德育纲要》为依据,坚持以德育为首,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战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突破口,以学习和落实新《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为切入点。

二、具体措施

(一)、突出一个重点

继续加强基础道德教育和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加大基础工作力度,优化工作方法,完善德育工作基本制度,以文明礼仪、环境卫生工作及道德品质养成作为重点突破,开展班风班貌评比以及创优秀班级等系列教育活动。要求学生做到:准时到校,有秩序离校,佩戴红领巾,学生证,爱护公物,保持环境卫生,养成卫生习惯,讲普通话,用礼貌用语等等。

(二)、抓好三项建设

根据德育优化整合原则,充分发挥各种育人途径、阵地的特色,形成整合优势,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1、育人环境建设

学校以营造优美的校园育人环境,重视学生个人习惯养成教育;以优良的师德、师风树立爱岗爱生,为人师表的新形象。开展校园请讲普通话活动,使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都能正确、流畅地使用普通话,使学生变得文明、有礼。以“周周评”来保持环境卫生,使我们的校园更加和谐、温馨,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加强班集体建设。要举行诚实守信和安全教育主题班队会;发挥环境育人功能,让学生在清洁、优美的环境中,轻松愉悦的学习,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2、德育阵地建设

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多角度、全方位开展教育活动,及时报道学校各项活动,反映校园新人新事新风尚,让健康、高雅、活跃的气氛弥漫着校园。开展“做平常小事,树美好心灵”读书教育活动。邀请学校法制副校长为学生进行法律知识讲座,让学生懂法、知法、守法,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组织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坚持“国旗下的讲话”。

3、德育网络建设

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只靠学校这单一因素的作用,而应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发挥其作用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进行家访并召开家长会,让家长支持、参与学校的工作,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形成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合力。开展“爱心活动”为生活有困难的学

生发放学习用品。

(三)、强化五个到位

1、班主任管理到位

学校育人渠道班主任是关键,要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每学期不定时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会,努力提高班主任的业务水平。要做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在管理工作上下真功夫、苦功夫、硬功夫,注重向管理要效益、要质量,要求每一位班主任认真学习和传达上级部门、学校有关工作意见及依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日常教育活动。

2、班级教育到位

要树立“以人为本”与日俱增的教育管理理念,开展三项竞赛、班风班貌,优秀班级,班级板报评比等教育活动,规范学生的行为,通过好人好事登记提高学生的正气感。力求在班级教育方面有新招,注重学习,寻找捷径,通过德育科研,在校内形成“名班”效应,脱颖出名副其实的“名班”。3、安全教育到位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加强传染病预防工作,教育学生不喝生水,重视法制、国防、禁毒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抵御不法侵害的能力。经常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技能教育。加强与公安、工商、消防、卫生等部门联系,治理周边环境,加强家校联系,使安全工

作家户喻晓,发现问题,排除隐患,营造全社会关心学校安全工作的氛围。认真落实安全工作制度,每班无违法乱纪事件和无责任事故。

4、心理健康教育到位

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上好心理健康课,制订具体的教学计划,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避免意外事情的发生。

5、体验教育理念到位

体验教育作为学校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让学生参与校园管理,让学生担任某种角色,帮助学生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体验中寻找一个“岗位”,获得一个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德育处08、9

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计划

(2007—2008)

篇6: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计划

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计划

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这也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也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结合班级实际制定好习惯养成计划

我班在好习惯养成教育中提出了“一声问候,两个轻声,三处整齐,四个自觉”的要求,开学初同学们学守则、提要求、订常规,制定好习惯养成的班级计划:

(1)早晨到校时要和老师同学相互问好;

(2)自觉上好早自习,珍惜时间;

(3)认真唱好歌,做好广播体操,老师在和不在一个样;

(4)课桌里的学习用品排放整齐,书本、文具等用品应保持整洁、干净;

(5)课间文明休息,走路轻声,不在教室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

(6)保持教室地面整洁,课桌里无废纸屑。

好习惯养成计划订出后,对我们的习惯养成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在行为上引导,反复训练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的那样:“心知道该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做去,才可以养成好习惯。”

于是我在落实开学初制定的六个好习惯时,做了具体分解。如书本文具课桌里的摆放;个人及环境卫生……每周都提出明确可行的要求,并坚持:

1、反复强调、训练,随时检查,经常讲评,直至形成良好习惯;

2、认真执行,持之以恒,环环相扣地紧抓下去,有一种不厌其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3、注意抓好典型,反复强化,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循循善诱,以点带面,逐步有少数人能做到变为多数人拥有,最后汇聚成集体的强大力量,成为集体共有的“财富”。全体同学们在锻炼中不断成长,终于使班级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三、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促进好习惯的养成有计划,反复抓,确实能促进好习惯养成,但相应的评价机制更能快速促使同学们养成好习惯。于是我班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评价方法的改变:班级设有值日班长记录表。根据每周提出的好习惯具体要求,进行检查评比。每天有值日班长进行检查并记录,班主任进行不定期地抽查,一周评比一次,评选文明之星、优秀作业、阅读之星、等谁达到了评比的要求,就换一颗星,张贴在班级“我最棒”的竞赛栏目中,作为优秀小组评比的依据。在表扬的同时,我对一些经常要违规的同学也进行一些小小的“处罚”。比如:排队不能做到快静齐,就留下来进行单独训练;还有不能按要求做到离开教室桌面整齐的,及时指出让其改正……

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2篇: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方案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现就我校学生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活动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注重从礼仪、学习、生活和节俭四方面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1、礼仪习惯

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2、学习习惯

课前要预习,中年级预习有记录,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上课座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3、生活习惯

早睡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吃饭行动快速--当利索人;

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做健康人;

不过早到校,上学不迟到,放学及时回家,不绕路,不贪玩,不在路上打闹--做守时人;

早晚涮牙,天天洗脚,经常洗澡,经常剪指甲,穿戴整洁--讲卫生;

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有秩序上(下)操,站队不挤、不抢、不拖、听口令,动作快--守纪律;

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带零食入校,校园不乱扔碎纸,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大小便--讲公德;

星期天、节假日有活动时间表,学习、休息、玩乐有条不紊--讲条理;

看电视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讲理智;

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劳动;

二、实施措施得当: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1、健全班级管理网络,发挥小主人自主管理功能,加强学生常规管理的力度。

2、充分利用班队、思品、晨会等课程,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无”。“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3、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做到全员参与德育管理。

(二)组织各种班队活动,落实“行”的要求。积极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健全广阔的少先队活动阵地,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挂起钩来,从我做起,把理论和实践挂起钧来;从小事做起,把平凡和伟大挂起钩来。

(三)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通过正面的家庭、社会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1、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队员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四)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制订各项制度对学生加以约束,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建立健全监督网,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每个月,根据学生日常的表现,通过自评、小组评、班级互评等方式评选出“班级之星”。

篇7: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小学生养成教育计划

————我行动、我进步、我成长、我快乐

一、自主活动方式:

1、宣讲《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验小学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内容和标准。

2、全校各班级统一形式,建立自主管理与习惯养成相结合的争星阵地(加上习惯方面,细化)。

3、值周、卫生根据具体情况,每周养成一个或两个习惯,加强微格训练。

4、通过评比“习惯示范班”为各年级、各班级提供展示平台。

5、通过调研和习惯培养研讨会,逐步完善习惯培养策略,解决存在的问题。

6、学校将通过晨会、班会、班队会、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讲话、板报、主题教育等,加强养成性教育,纠正和矫正不良的习惯。

二、工作要求:

每位教师从自身做起,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各司其职、各司其责。班主任要做好课前规范学生习惯的准备工作,课后及时总结教育。科任老师在自己课堂上负起教师的职责。班主任和科任做好双向沟通,及时反馈,形成合力。

三、具体做法:

(一)、制定明确规范,强化日常训练。为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言行,该校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研究制定出了《 小学学生进校一日常规》,从学生的进校、上课、课间活动等各个方面、各个时段都做了具体的要求和规范。同时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低年级的学生要求边训练边记忆,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求不光从思想上深刻认识,更要求在行动上落实,并由各班的监督员进行监督,形成量化管理细则。行为规范是学生训练的基础,各班以条文形式呈现给学生并悬挂张贴上墙,使宣传教育深入每个学生心中。

(二)、借助榜样力量,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特征的关系,他们的模仿性很强。如果能通过榜样把道德标准人格化,使少年儿童在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现实性的范例中获得难忘的印象,就会对少年儿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

1、师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学生最爱模仿老师,老师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鉴于此,该校要求每一位老师谨言慎行。特别是对教师的言谈举止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从认真守时、文明守法、诚实做人等各方面给学生做出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们得首先做给学生看;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老师们也坚决不能做。比如说课前准备,全校的每一名老师都能做到提前三分钟到教室前等候,这样,所有的学生也从来没有上课迟到的现象。学校里的每一名老师服装整洁、大方得体,学生们就没有穿奇装异服、留怪发型的。实践证明,师长的示范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2、开发课程资源,树立典范。该校有效地利用品社、语文教材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在智育的同时,不忘对学生进行德育和美育。众所周知,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经典著作中有许许多多生动鲜明的教育形象。该校开展的古诗文诵读活动让学生从《三字经》、《弟子规》等一系列经典中汲取到了榜样的力量。

3、创设教育情境,注重环境熏陶

首先,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应重视创设适宜的环境,不给予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一个学校良好的校风班风,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和无言的命令,长期约束、陶冶和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对集体成员发挥着经常性的教育影响,使人经常处于一种奔放的气氛感染中,于不知不觉中受着感染和同化,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在这所学校,你会发现从校长到每一名老师到每一名学生都会自然地弯腰捡起地上的一片小纸屑,这就是环境熏陶的结果。

其次,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主题教育。三月是学雷锋活动月,届时,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四月是革命传统教育月,对学生进行“先烈活在我心中”的教育;五月是励志了学月,对学生进行“他人在我心中”的教育;六月是健康成长月,对学生进行“祖国在我心中”的教育;使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每一名学生心中。

另外,该校特别重视发挥各种宣传平台的作用,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墙报、板报都成为加强养成性教育,纠正不良行为习惯的阵地。从而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以好习惯为荣,坏习惯为耻”的良好氛围。

4、争取多方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篇8:学生养成教育计划

一、养成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德育对中小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虽然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追溯我国教育的渊源,早在古代就有“蒙以养正”的思想。蒙以养正是指德育工作要从小抓起,从早抓起,把“训养”作为儿童道德习惯形成的主要措施。上世纪70~80年代,前苏联心理学家们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系统地研究了小学、初中儿童品德发展的特征,认为青少年的完整品德是在学校中遵守明确的道德要求、准则和行为规范而形成的。他们强调儿童道德习惯的养成在儿童个性形成与品德发展中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我国著名心理学专家林崇德教授在他的《品德发展心理学》中指出,由于年龄所致,中小学生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道德认识比较肤浅,只知道“应该去做”,但对“为什么这样做”缺乏理解,具有外部调节向内心自觉发展的特点,“要从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入手,这的确是发展中小学生品德的最有效的途径”。学校在一边积极探讨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同时,结合学校学军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综合实践和军事化训练为载体,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办学目标,重在对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性上做文章,以行促德,找准了办学的切入点。

二、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制定系统、分层式的养成教育目标和内容

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然涉及到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行为习惯标准。学校针对教育对象有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这一特点,确立了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学校坚持从实践出发的原则,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作为确立养成教育内容的主要依据。经过大家集思广益,初步归纳出了适合青少年特点需要的道德行为习惯,像爱国、守纪、待人、劳动、爱护公物、关心集体、助人、勤俭、刻苦奋发、团结友爱等,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诸如诚实、虚心、正直、宽容、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感恩等,这些都是道德教育范围以内的,也是中小学生力所能及的。为了使这些行为能得到落实,学校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有关的理论,把这些道德行为习惯分层落实到不同的年龄段并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具有操作性的《军校学员一日常规》《军校学员日常行为规范评比细则》《军校学员内务制度》《军校先进集体评选细则》等规章制度,并印制成册,使学生以各项制度要求来指导自己言行,促成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次,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采用讲座、讨论、主题班会等方式向学生逐条予以讲解,不仅使学生明确《制度》中蕴含的道理,而且明确每项《制度》中规定的具体要求,从而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自觉配合学校的养成教育。在学习宣传过程中,学校充分运用多种宣传工具,如广播站、橱窗、板报、班会课,采用知识竞赛、观看录像等方式加以宣教,真正使养成教育内容入脑入心,让学生感到时时、处处都“有规可依”“有规必依”,使养成行为规范的落实更具体明确且易于操作,达到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

三、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教育途径是抓好养成教育的关键

在加强中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过程当中,学校把对学生的教育、对教职工的教育和利用校园环境的教育和活动育人以及校外教育互相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结合,创造了良好的育人大环境,达到了育人目的。学校紧紧围绕以下几方面实施教育:

一方面,学校要求学生在进行军事知识学习、就餐、就寝、一日生活、参加各项活动中都严格按《军校学员一日常规》具体要求自己外,每天都有执勤教师和执勤学生对每一位学员的一日活动进行检查、评比、登记、考核。开展“优秀班级”“文明宿舍”“优秀学员”“活动表现突出个人”等评比活动,评比后不仅对他们事迹进行全校通报表扬,而且对于“标兵”还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通过学身边人、身边事,争当标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学有目标、追有方向。同时,心理学研究结果和教育实践经验证明:创设一种愉快活泼、和谐协作、积极向上的教育气氛,以及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的人际关系,是有效实施道德情感内化为行动的基础和前提。依据这一教育原理,学校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言传身教、以身示范的“师表”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必须不折不扣地做到,所有教职工的言行必须渗透养成教育。学校的全体教职工每年要到部队集训一周,提高自己军事水平,以达到“以身示范”目的。在工作期间,必须要按要求统一着装,体现军营特色;自己的言行符合军队三大条令;参加各项活动坐有坐姿、站有站姿;教师之间见面要敬军礼,对学员的问好要回礼;就餐和学员一起按序排队,行进中“两人成行,三人成列”,全员上下创设了一处“时时有教育,处处在育人”的良好教育氛围。

其次,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在一定的活动之中进行的,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主体才会积极参与,乐于受教。在抓养成教育活动过程中,学校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宣传阵地,对学生能到达的所有地点,从整体上进行了统一规划、布置,积极营造健康的校园学习氛围。如宿舍区板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员分别宣传以“感恩、诚信、守纪(小学)”;“助人、爱家、遵规、勤奋(初中)”;“珍爱生命、奋发图强、放飞理想(高中)”为主题的教育版面,公示栏张贴了校园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对比照片;进行以“养成教育面面观”为主题的军营小报评比;各班专门进行了一次“如何培养良好习惯?怎样做文明人?”的师生专题大讨论;校园悬挂了“学好《军营常规》,争当文明合格的军校学员”“振礼仪风,做文明人”的巨幅标语;政教处定时开展养成教育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使校园中始终充溢着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在这积极健康向上的气氛中学生会感到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达到“习惯成自然”的效果。

另一方面,学校聘请校外辅导员作法律知识讲座,礼仪知识讲座,到学校劳动基地进行劳动实践活动,组织野外行军、野炊和战地救护活动,与交警队开展“交通安全示范校”共建活动等,从而促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将养成教育要求贯彻落实下去。

上一篇:写事日记300字左右下一篇:惠州政府网挂马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