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2024-05-03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共6篇)

篇1: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前言

[目的要求]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功能系统(运动系统、内脏系统、脉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研究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主要分科之一,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在总的培养目标下,通过对人体解剖学的学习,为其它基础课、临床课以及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大纲以系统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本要求,培养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逻辑思维的方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达到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掌握系统解剖的主要内容,了解相关知识,增强运用人体形态结构的“三基”内容的灵活性和实践性。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 人体解剖学绪论。

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基本形态结构特点、位置关系及机能意义,血管的分支走行等(包括运动系、内脏系、脉管系)。常用的表面解剖学及体表投影等。

神经系统的组成、位置、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功能意义及其在临床应用的意义。感觉器官的组成、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意义。

内分泌腺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意义。

(二)实践部分

按各系统顺序在讲授的基础上进行分组示教与实践,结合活体、标本、模型、投影片、挂图、录像、等反复实践。建立立体形象,增强记忆,从纵的方面加深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基本技能要求:能正确认识各器官、结构和正常位置与形态;能正确应用解剖学术语,描述人体的各形态结构等内容。

[教学安排] 根据口腔、预防、高护各系的特点及学校对五年制教学计划的安排、系统解剖学暂定32学时,以小班讲课与实验相结合为特点的教学模式。

本学科是实践性强的科学,通过标本、模型、多媒体等各种教具的形态学教学,充分理解其形态结构与功能意义。

[使用说明]

1.本大纲按运动系、内脏系、脉管系、感觉器、神经系、内分泌等顺序排列。

2.本大纲依据解剖学的教学模式,以小班讲课与实验为主,可以小班讲授、示教、自学与实践及小结。通过标本、模型、录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掌握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本大纲是在1982年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经多年来的反复修改和实践后而制定的,其内容可分为两级。

掌握内容是属一级内容,本级内容必须通过反复学习与思考达到熟练的描述、准确指认和联系实际应用。

了解内容:本级内容可通过讲授、示教能较熟练地描述、一般的了解和一般认识。

教材中凡未在大纲中要求的均属参考内容。[大纲特点] 1.本大纲在通阅系统解剖学第五版教材后,并结合参考82年以来所用教学大纲修改。

2.本大纲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做到删繁就简。

3.本大纲分掌握和了解两级内容,便于学生掌握其重点。4.本大纲条理清楚,要求明确。对本学科进展,大纲也有所体现,增添要求(神经系统较明显)。

了解人体解剖学的概念、范围及分科。了解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意义、基本观点和方法。了解人体解剖学历史概况。掌握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了解人体的变异、异常和畸形的概念。

运动系统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和基本功能(支持、运动、保护)。了解骨骼的概念。

第一章

骨学 第一节

总论

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了解骨的表面形态。

第二节

中轴骨

一、躯干骨

掌握躯干骨的组成与功能。

掌握椎骨的组成、一般形态及各部椎骨的形态特征。

掌握胸骨形态结构与分部。掌握肋骨一般形态与分类。了解第一肋骨和末二肋骨的形态特征。

掌握躯干骨的重要体表标志:第七颈椎及胸、腰椎棘突、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肋弓和剑突的位置及意义。

二、颅

掌握颅的组成、分部和功能,脑颅和面颅诸骨的名称、位置,下颌骨的形态结构。(注:口腔专业学生应重点掌握上颌骨、下颌骨和蝶骨的形态结构)。

掌握颅底内面三个颅窝的境界和重要结构,了解颅底外面观。掌握颅顶和侧面的主要结构。了解眶的构成、形态及孔裂。

掌握骨性鼻腔的构成,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开口部位。掌握新生儿颅的特征,了解其出生后变化。

掌握颅骨的重要体表标志:枕外隆凸、乳突、颧弓、外耳门、下颌角、翼点、下颌骨髁突、颏隆凸和舌骨的位置。

第三节

附肢骨

一、上肢骨

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分部、排列。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主要形态结构。掌握腕骨的组成和排列,掌骨和指骨的排列及基本形态。掌握上肢骨的重要体表标志:肩胛骨下角、肩峰、肩胛冈、锁骨、肱骨内、外上髁、尺骨鹰嘴、桡骨与尺骨茎突、豌豆骨的位置及意义。

二、下肢骨

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分部、排列。

掌握髋骨的位置、组成和主要形态结构。掌握股骨、胫骨、腓骨、髌骨的位置、形态、主要结构。掌握跗骨、跖骨、趾骨的组成与排列。

掌握下肢骨的重要体表标志:髂嵴、髂前上棘、髂结节、耻骨结节、坐骨结节、大转子、髌骨、胫骨粗隆、腓骨头、内踝、外踝、跟骨结节的位置。

第二章

关节学

了解骨连结的形态分类及功能意义。了解直接连结的分类和各类特点。

掌握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及运动。了解关节的分类及各类关节的运动形式。

第二节

中轴骨的连结

一、躯干骨的连结

掌握脊柱的构成。

掌握椎间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意义,了解椎间盘脱出的概念。

掌握前、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棘上韧带的位置和功能,了解椎骨关节突关节的构成。

了解脊柱各面观的形态。掌握脊柱的正常弯曲及运动特点。掌握骨性胸廓的组成及其功能。了解肋与脊柱和胸骨的连结。

掌握胸廓上、下口的形态及组成。了解骨性胸廓的外形与各径,骨性胸廓的年龄变化和性别差异。

二、颅的连结 了解颅骨连结的主要形式——缝。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第三节

附肢骨骼的连结

一、上肢骨的连结

掌握胸锁关节、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了解上肢其它关节的组成和运动。

二、下肢骨的连结

掌握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掌握骨盆的组成、分部,了解其性别差异及临床常用的骨盆测量点

了解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骨间关节、趾间关节的组成和运动。

掌握足弓的构成及功能意义。

第三章

肌学

第一节

总论

掌握骨骼肌的形态、构造、起止和作用的概念。了解肌群的配布原则和运动时肌群间的相互关系,肌的命名和辅助装置。

第二节

头肌

了解面肌的组成、分布特点和功能

掌握咀嚼肌的组成,咬肌、颞肌的位置和作用。掌握头肌的肌性标志:咬肌、颞肌。

第三节 颈肌

了解颈肌的分群及各群的组成和功能。

掌握胸锁乳突肌位置与功能和前斜角肌的位置。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体标志。

第四节

躯干肌

了解躯干肌的分部和各部的分层概况。

一、背肌:了解背浅、深肌群的位置和组成。掌握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和功能。了解胸腰筋膜的位置和配布。

二、胸肌:了解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的组成。掌握胸大肌、肋间内、外肌的位置与功能。

三、膈:膈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中心腱、三个裂孔)和功能。

四、腹肌:

掌握腹直肌、腹外、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位置、纤维方向、其腱膜形成的主要结构,掌握腹肌的作用。了解腰方肌的位置。

了解腹股沟管和腹横筋的位置。了解腹直肌鞘的组成和特点。

五、了解会阴肌(包括盆膈)(见生殖系统)

六、掌握躯干部的肌性标志: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腹直肌。

第五节

上肢肌

了解上肢肌的分部

一、了解上肢带肌的组成及各肌的名称和功能。掌握三角肌的位置、起止和功能。

二、掌握臂肌的分群及各群肌的组成与功能。掌握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三、掌握前臂肌的分群、名称和各肌群的作用。

四、了解手肌的分群、位置与作用。

五、掌握上肢肌的肌性标志: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侧腕屈肌腱、掌长肌腱、尺侧腕屈肌腱、拇长伸肌腱和指伸肌腱。

六、了解局部记载:腋窝、三边孔、四边孔、肘窝和腕管的组成与境界。

第六节

下肢肌

掌握下肢肌的分部。

一、了解髋肌的分群、组成和功能。掌握臀大肌、梨状肌和髂腰肌的位置和作用。

二、掌握大、小腿肌的分群、名称及各群肌的功能。掌握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掌握胫骨前、后肌、腓骨长、短肌的位置和作用。

三、了解足肌和足底肌的分群及其位置、作用。

四、掌握下肢肌的肌性标志,臀大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腱、半腱肌腱、半膜肌腱、小腿三头肌和跟腱、股四头肌腱。

六、了解局部记载:梨状肌上、下孔、股三角、收肌管和腘窝的组成、境界。

内脏学 第四章

总论

了解内脏的概念,内脏各系统的位置及主要功能,内脏各系统之间及与其他系统间的关系,了解内脏的一般构造。

掌握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第五章

消化系统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上、下消化道的组成。

第一节

口腔

了解口腔的境界和分部。了解唇、颊和腭的形态。掌握咽峡的构成。

掌握乳牙和恒牙的牙式,牙的形态和构造。

掌握舌的形态和粘膜特征,了解舌肌的一般配布和功能。掌握颏舌肌的起止作用。

掌握大唾液腺的名称、位置及其腺管的开口部位。

第二节

掌握咽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和交通。掌握扁桃体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节食管

掌握食管的位置、形态、分部和狭窄位置及临床意义。了解食管壁的结构。

第四节

掌握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了解胃壁的结构。

第五节

小肠

掌握小肠的分部。

掌握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分部及其形态特征。掌握空、回肠的位置,了解形态结构特征。

第六节

大肠

掌握大肠的分部及结肠的形态特点。掌握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掌握结肠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掌握直肠的位置和形态构造。掌握肛管的位置和形态构造。

第七节

掌握肝的形态、位置(成人、小儿)及上、下界的体表投影。了解肝的主要功能,了解肝段的概念。掌握肝外胆道系统的组成。

掌握胆囊的位置、形态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掌握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总管和胰管的汇合与开口部位及胆汁排至消化管的途径。

第八节

掌握胰的位置、形态,了解其功能。

第六章

呼吸系统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第一节

了解鼻的组成与功能。了解外鼻的形态结构。

掌握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

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及开口。了解上颌窦的形态特点。

第二节

掌握喉的位置、主要体表标志。了解其性差及年龄变化。掌握喉的软骨。了解其连结及喉肌的位置和作用。掌握喉腔的形态结构。

第三节

气管与支气管

一、气管

掌握气管的位置和构造特点。

二、支气管

掌握左、右支气管的形态差别。

第四节

掌握肺的位置、形态、分叶。了解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的概念。

第五节

胸膜

掌握胸腔、胸膜腔与胸膜的概念。掌握壁胸膜的分部,了解胸膜隐窝的位置。掌握胸膜和肺下界的体表投影。

第六节

纵隔

了解纵隔的概念、分部及其组成。

第七章

泌尿系统

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第一节

掌握肾的形态、构造、位置及肾区投影。了解肾的被膜与肾段。

第二节

输尿管

掌握输尿管的形态、分段、各段的位置及狭窄部位。

第三节

膀胱

掌握膀胱的形态、位置、分部,膀胱三角的位置与粘膜特点。了解膀胱的年龄变化。

第四节

尿道

掌握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和开口部位。

第八章

男性生殖系统

掌握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功能。

第一节

内生殖器

掌握睾丸与附睾的形态与位置,输精管的形态特征与分部、精索的组成和位置。

掌握射精管和合成与开口部位。

掌握前列腺、精囊的形态、位置,了解主要毗邻关系、筋膜鞘及年龄变化。了解尿道球腺位置及腺管的开口部位。

第二节

外生殖器

了解阴囊的形态、位置及阴囊的构成,阴茎的分部、构成及皮肤特点,海绵体的构造。

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三个狭窄部位、三个扩大处和两个弯曲,了解其临床意义。

第九章

女性生殖器系统

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第一节

内生殖器

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固定装置,了解其年龄变化。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掌握子宫的形态、位置、分部、固定装置,了解其年龄变化及子宫壁的构造。

掌握阴道的位置、形态及阴道穹的组成和毗邻。

第二节

外生殖器

掌握女阴的组成,阴道前庭内阴道口和尿道外口的位置。

附:乳房与会阴

掌握女性乳房的形态和构造特点。了解会阴的境界与分区,狭义会阴的概念。

第十章

腹膜

掌握腹膜的概念与分部,腹膜腔的概念及交通。了解腹膜的功能与被覆脏器的不同情况。

掌握小网膜的位置与分部,大网膜的位置、构成和功能,网膜囊和网膜孔的位置。了解各系膜的名称、位置和附着,十二指肠悬韧带、肝、脾韧带的名称和位置。

掌握直肠膀胱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的位置,了解其临床意义。

脉管系统

掌握脉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

第一节

总论

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了解血管吻合和侧支循环的概念。

第二节

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各腔的形态结构,房间隔与室间隔的形态结构。

了解常见缺损部位,心壁的构造(心外膜、心肌层、心内膜、结缔组织支架)。

掌握心传导系的组成、位置和功能。

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主要分支(前室间支、旋支、后室间支、左室后支)及分布区域。了解心大、中、小静脉的行径、注入。了解心脏的体表投影。

掌握心包的构成和心包腔的概念。

第三节

动脉

了解动脉在人体中的分布规律和器官内血管的配布规律。了解肺循环的动脉:了解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的行径。掌握动脉韧带的位置。

体循环的动脉

掌握主动脉的起止。了解其行径及分部。

一、主动脉升部:掌握主动脉的升部的起止和分支名称。

二、主动脉弓:掌握主动脉弓的起止和分支名称及排列关系。1.颈总动脉:掌握左、右颈总动脉的起止部位,了解体表投影,掌握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位置与功能.掌握颈外动脉主要分支的名称。了解颈内动脉在颈部的行径。2.锁骨下动脉及上肢的动脉

掌握锁骨下动脉、腋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延续关系,了解其分布及体表投影。

掌握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

三、主动脉胸部:掌握主动脉胸部的起止,了解其分支、分布概况。

四、主动脉腹部:掌握主动脉腹部的起止、分支名称。腹腔干的分支、分布,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分支、分布,肾动脉、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的分布。

五、髂总动脉。掌握髂总动脉的起止及分支。了解子宫动脉行径和分布。

六、髂外动脉和下肢的动脉

掌握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的延续关系。了解各动脉的分布概况,足底动脉弓的组成,股动脉的体表投影。

掌握头、颈、四肢的动脉搏动点及常用压迫止血点。(颞浅、面、颈总、锁骨下、肱、桡、股和足背动脉)。

第四节

静脉

掌握静脉的结构特点。了解静脉血回流的因素,几种特殊静脉(硬脑膜窦、板障静脉和导静脉等)的特点。

肺循环的静脉:了解左、右肺静脉的行径。体循环的静脉:

一、上腔静脉系:掌握上腔静脉的组成、注入、收纳范围。

掌握头臂静脉的组成,颈内静脉的起止、主要属支(面静脉、下颌后静脉);颈外静脉的位置和注入部位。

掌握头静脉、贵要静脉的起止。肘正中静脉的位置;奇静脉的位置、收纳范围。

了解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的位置、收纳范围。二 下腔静脉系:掌握下腔静脉系的组成、主要属支及收纳范围。

了解肾静脉和睾丸静脉(或卵巢静脉)的行径。

掌握大、小隐静脉的起始、行径及注入部位。

掌握门静脉的组成、属支、收纳范围,与上、下腔静脉系间的交通部位,了解其交通途径。

第十二章

淋巴系统

第一节

总论

掌握淋巴系统的组成。了解其各部的结构和配布特点。掌握局部淋巴结的概念。掌握淋巴管道的组成和各部特点。

第二节

淋巴导管

掌握胸导管的起始、行径、注入部位及收集范围。右淋巴导管的组成、注入部位及收集范围。

第三节

淋巴结

掌握淋巴结的形态特点。

一、头颈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掌握下颌下、颈外侧浅、深淋巴结群的位置、收集范围;颈干的组成及收集范围。

二、上肢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掌握腋淋巴结的分群、收集范围,锁骨下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围。

三、胸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了解胸壁和胸腔内的各主要淋巴结群的位置。

掌握支气管肺淋巴结的位置和收集范围;支气管纵隔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围。

四、腹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了解腰淋巴结、肠系膜上、下淋巴结的位置和收集范围。掌握腹腔淋巴结的位置与收集范围。腰干和肠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围。

五、盆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了解骼外、内淋巴结的位置和收集范围。

六、下肢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掌握腹股沟浅、深淋巴结的位置及收集范围。了解腘淋巴结的位置及收集范围。

第四节 部分器官的淋巴引流

了解肺、食管、胃、肝、子宫、乳房的淋巴引流。

第五节

掌握脾的形态、位置,了解其功能。

第六节

胸腺

了解胸腺的形态和位置。

感觉器官 第十三章

概述

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的概念及其关系,感受器的分类。

第十四章

视器

掌握视器的组成、功能。

第一节

眼球

掌握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视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掌握眼前房、后房的位置,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形态、位置、功能,掌握房水的产生、循环、功能。

第二节

眼副器

了解眼副器的组成与功能,眼睑的形态和构造。

掌握结膜的形态、分部,泪腺的位置、泪道的组成及开口,眼球外肌的名称和作用。

了解眶脂体、眶筋膜。

第三节

眼的血管及神经

了解眼的动脉来源,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分支。

了解眼球血液回流的途径。眼上、下静脉流注及其结构特点。掌握分布于视器的神经(神经系学完后掌握)

第十五章

前庭蜗器

第一节

外耳

掌握外耳的组成,外耳道的形态分部、幼儿外耳道的特点,鼓膜的形态分部和位置。

第二节

中耳

掌握中耳的组成,鼓室的形态(六个壁上的主要结构)、位置与交通。

了解听小骨的名称、连结、位置和作用。

掌握咽鼓管的形态特征、开口位置、及幼儿咽鼓管的特点,乳突窦乳突小房的位置。

第三节

内耳

掌握内耳的位置和分部。骨迷路与膜迷路的组成。了解膜半规管和椭圆囊、球囊、蜗管的形态与功能。掌握听觉和位置觉感受器的位置。了解声波的传导途径。

神经系统

第十六章

总论

一、了解神经系在机体内的作用和地位。掌握神经系的区分。

二、了解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掌握反射弧的基本构成,了解反射的分类。

三、掌握神经系统常用术语的概念(灰质、白质、皮质、髓质、神经核、纤维束、神经节、神经)。

第十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

脊髓

一、掌握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节段的概念。

二、了解脊髓节段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三、掌握脊髓灰、白质的配布形式及各部名称。

四、掌握脊髓前角运动细胞、中间外侧核、后角固有核的位置与功能。

五、了解胶状质、胸核的位置,脊髓灰质细胞构筑分层的概念。

六、掌握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的位置、起止和功能,皮质脊髓前、侧束的位置、起止和功能。

七、了解髓固有束的位置和功能,了解红核脊髓束、脊髓小脑前、后束、前庭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内侧纵束、网状脊髓束的位置和功能。

五、掌握脊髓的功能和常见损伤后的主要临床表现(脊髓横断损伤,脊髓半切损伤,脊髓灰质炎)。

第二节

掌握脑的位置和分部。脑干的组成。

一、脑干

1.掌握脑干的外形(各部主要结构和脑神经的连脑部位,菱形窝内的结构可不要求),第四脑室的位置及连通。

2.掌握延髓、脑桥、中脑的内部结构。(延髓的两个交叉,脑桥分为基底和被盖部、中脑出现顶盖和脚底)

3.掌握脑干内神经核的分类,脑神经核的机能分类、位置,薄束核、楔束核、脑桥核、红核、黑质的位置。

4.掌握脑干内锥体束、内侧丘系、三叉丘系、脊丘系、外侧丘系的位置与功能。

5.了解延髓丘系交叉、橄榄部、脑桥下部、脑桥中部、中脑上丘、中脑下丘断面的主要结构。

6.掌握脑干网状结构的位置及主要功能。

二、小脑

1.掌握小脑的位置、外形及分叶。2.了解小脑核团名称及小脑的纤维联系。3.掌握古、旧、新小脑各部的主要机能

三、间脑

1.掌握间脑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位置,第三脑室的位置与连通。

2.了解背侧丘脑核团划分,掌握特异性中继性核团的名称、纤 维联系和功能(包括后丘脑)。

3.了解下丘脑的功能。掌握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主要核团名称。

四、端脑

1.掌握大脑半球的分叶及各叶的主要沟回。

2.掌握大脑皮质第1躯体感觉区、第1躯体运动区、视区、听区的位置与特点。了解大脑皮质语言中枢的位置。

3.掌握大脑髓质的分类。掌握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所含的主要投射纤维束及内囊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

4.掌握基底核的组成和位置,纹状体的组成和功能。5.掌握侧脑室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6.了解边缘叶的组成及边缘系统的概况。

第十八章

周围神经系统

掌握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

第一节

脊神经

掌握脊神经的构成、区分、纤维成分、分支与分布概况。

三、颈丛:

1、掌握颈丛的组成、位置,了解其分布概况。

2、掌握膈神经的分布。

三、臂丛:

1、掌握臂丛的组成与位置,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的发起及主要分布。

2、掌握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损伤后的主要临床表现。

3、了解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胸前神经的分布,四、胸神经前支:掌握胸神经前支的分布概况及其皮支分布的节段性。

五、腰丛:掌握腰丛的组成与位置,股神经的分布概况。了解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闭孔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的分布概况。

六、骶丛:掌握骶丛的组成与位置,坐骨神经的发起、行径及分 布,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肌支的分布。

了解阴部神经、臀上、下神经的分布。

第二节

脑神经

掌握脑神经的名称、连脑的部位、进出颅的位置。

一、了解嗅神经的功能性质和分布。

二、掌握视神经的功能性质,了解行程和被膜。

三、掌握动眼神经的纤维成份、分布。了解睫状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

四、掌握滑车神经的分布。

五、掌握三叉神经的纤维成份,了解三叉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掌握眼神经的分布概况。掌握上颌神经的分布概况。

掌握下颌神经的主要分支(耳颞神经、舌神经、咀嚼肌神经、下牙槽神经)的分布概况。

六、掌握展神经的分布。

七、掌握面神经的纤维成份、主要分支(鼓索、面肌支)的分布概况。了解翼腭神经节和下颌下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

八、掌握前庭蜗神经的功能性质。

九、掌握舌咽神经的纤维成份、主要分支(舌支、咽支、颈动脉窦支)的分布概况。了解耳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

十、掌握迷走神经的纤维成份、主干行径及分布概况。了解喉上神经,左、右喉返神经的分布。

十一、掌握副神经的分布概况。

十二、掌握舌下神经的分布概况。

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

掌握内脏神经的区分(内脏感觉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和分布。

一、内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植物神经)。

掌握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节前神经元与节后神经元的概念。

(一)交感神经

掌握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交感干的位置与组成,主要椎前节(腹腔神经节、肠系膜上、下神经节)的位置。

了解灰、白交通支的概念,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

颈部:了解颈上、中、下节的位置及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胸部:了解内脏大、小神经的发起及其纤维联系、分布概况。腰部:了解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盆部:了解节后纤维的概况。

(二)副交感神经

掌握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

颅部:掌握动眼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交换神经元的部位和节后纤维的分布、功能。

掌握面神经、舌咽神经内副交感神节前纤维的起始、交换神经元的部位及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

掌握迷走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与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骶部:掌握盆内脏神经的分布概况。

(三)掌握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内脏运动神经对器官双重支配的概念。

(四)内脏神经丛:了解各主要内脏神经丛(腹腔丛、腹下丛)的部位和分布。

二、内脏感觉神经:了解内脏器官的传入途径及形态结构特点。

第十九章

脑和脊髓的传导路

一、掌握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深)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 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纤维束在中枢各部的位置及向大脑皮质投射的部位)。

了解躯干、四肢本体感觉传向小脑的途径。

二、掌握躯干、四肢及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纤维束在中枢内的位置及向大脑皮质投射的 部位)。

三、掌握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以及向大脑皮质投射的部位。

了解瞳孔对光反射的径路。

四、了解听觉传导通路的组成。

五、掌握锥体系上、下运动神经元的位置。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在中枢各部的位置、交叉部位及其对下运动神经元联系的状况。

六、掌握锥体外系的概念。了解新纹状体——苍白球系、皮质——脑桥——小脑系的概况。

第二十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循环

第一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

1.掌握硬脊膜的形态特征,硬脊膜外腔的位置与内容。

2.掌握硬脑膜的结构特点,大脑镰、小脑幕的位置,硬脑膜静脉窦的名称、位置及血液流向。

3.掌握脑和脊髓蛛网膜的形态特征。蛛网膜下腔的位置及内容。了解蛛网膜下池、蛛网膜粒的位置。

4.了解软脊膜和软脑膜的结构特点,齿状韧带的位置。脉络组织的构成。

5.掌握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

二、脑和脊髓的血管

1.掌握颈内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行径,大脑前、中、后动脉的发起和分布。大脑动脉环的组成和位置。

2.了解脑浅、深静脉的回流状况。3.了解脊髓动脉的来源及分布特点。4.了解脊髓静脉的回流概况。

第二十章

内分泌系统

1.掌握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的形态和位置。

2.了解内分泌腺功能。

篇2: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

授课专业: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临床药学方向)、护理学

学时与学分:总时数为72(理论讲课36学时,实验(习)课36学时),3.5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一)人体解剖学的性质和任务: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学科,也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配布形式和位置毗邻关系的知识,掌握解剖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二)目的与要求

(一)通过课堂讲授,实地标本观察,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即三基)。

(二)在教学中,应该以形态与功能相关,局部与整体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进化发展的观点,来理解和掌握人体解剖学基本内容,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在教学中,要注重智能型人才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不仅教知识,而且教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操作的能力;也要适当地联系临床,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同时,适当反映国内外有关最新科学进展。

(三)教学内容要求: 本大纲供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临床药学方向)及护理学专业使用,根据对学生的要求,将讲授内容分为两个等级。1.凡属“掌握内容”,一般应在课堂上把基础理论讲深讲透;对基本知识,必须通过标本示教,要求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达到说得出、认得准、记得住、用得上的程度。2.凡属“了解内容”,可概括讲授、扼要介绍有关知识的进展及规律、使学生知其要点,一般理解。

(四)教学方式(法)与课时数: 1.本大纲要求的内容可通过课堂讲授,人体标本与模型示教、尸体解剖、活体观察等方式进行教学;除此之外学生还应结合解剖学多媒体教学系统、录相、图谱等手段进行学习。2.根据医学专业五年制教学计划规定,本课程教学时数为72学时。其中理论讲课36学时,实验(习)课36学时,理论考试2学时;学分为3.5分。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 论学时分配: 1.5学时

掌握: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了解: 人体解剖学的任务和分科,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及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 学时分配: 7.5学时 骨学 学时分配: 4.5学时

掌握: 骨的形态分类和骨的构造。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一般形态;胸骨和肋骨的分部。躯干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第七颈椎及胸、腰椎棘突、颈静脉切迹、胸骨角。颅的组成和分部。脑颅骨和面颅骨的名称、数目。新生儿颅的特征。颅的主要骨性标志: 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翼点、枕外隆突、乳突、颧弓、眉弓、下颌角、舌骨等的位置。上肢骨的组成及配布。肱骨、尺骨、桡骨的位置。上肢骨的重要体表标志: 肩胛冈、肩峰、肩胛下角、肱骨大结节、肱骨内、外上髁、桡骨头、尺骨鹰嘴、桡骨茎突、尺骨茎突、豌豆骨等的位置。下肢骨的组成及配布。股骨、胫骨的位置。下肢的重要骨性标志: 髂嵴、髂前上棘、髂结节、坐骨结节、大转子、胫骨粗隆、腓骨头、内踝、外踝、跟骨结节的位置。

了解: 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骨骼肌)和基本功能(支持、运动、保护)。骨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肋的形态。各颅骨的形态分部。颅底内面观、颅底外面观、颅的前面观和颅的侧面观的结构。新生儿颅出生后的变化。上肢各骨的形态。下肢各骨的形态。

关节学 学时分配: 1.5学时

掌握: 关节的基本结构。椎间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意义。脊柱的组成、整体观及其运动。胸廓的组成。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和运动。肩关节、肘关节的结构和运动。髋关节、膝关节的结构和运动。骨盆的组成、分部。

了解:骨连结的分类。直接连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关节的辅助结构。关节的运动形式及滑膜关节的分类。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和黄韧带的位置和功能。肋与椎骨和胸骨的连结。胸廓的整体观及其运动。颅骨连结的主要形式。胸锁关节、肩锁关节的结构和运动。腕关节及拇指腕掌关节的组成和运动。下肢带骨的连结概况,骨盆的性别差异。踝关节及其它关节的组成和运动、足弓的构成及功能。

肌学 学时分配: 1.5学时

掌握: 骨骼肌形态、结构。咀嚼肌的组成、位置和作用。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作用。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胸大肌的位置和作用。膈的位置、外形、结构特点和功能。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的位置和基本作用。三角肌的位置与作用。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与作用。髂腰肌、臀大肌的位置及作用。股四头肌的位置和作用。小腿三头肌的位置、组成和作用。头肌的肌性标志: 咬肌、颞肌。上肢肌的肌性标志: 三角肌、肱二头肌、掌长肌腱、桡侧腕屈肌腱。下肢肌的肌性标志: 臀大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腱、半腱肌腱、小腿三头肌及跟腱。

了解: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肌的命名和肌的辅助结构。面肌的组成、分布特点和功能。颈肌的位置、分群。躯干肌的分部概况。背浅肌、背深层肌的位置和组成。胸上肢肌、胸固有肌的位置和组成。腹肌的分群、分层和组成。上肢肌的分部。上肢带肌的分群。臂肌的分群、组成及每群的作用。前臂肌的分群和每群的作用。手肌的分群。下肢肌的分部。臀肌的分群、组成及每群的作用。大腿肌的分群、组成及每群的作用。小腿肌的分群、组成及每群的作用。足肌的分群。内脏学

内脏总论 学时分配: 0.5学时

掌握: 内脏的概念

了解: 内脏的范围、各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内脏器官的一般形态和构造。

消化系统学时分配: 2.5学时 掌握: 上、下消化道的概念。牙的种类和排列及乳牙和恒牙的牙式。舌的形态和粘膜特征。唾液腺的名称、位置。咽的位置、分部、各部的主要结构和连通关系。食管的位置、分部及狭窄部位(包括至中切牙的距离)。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分部。空肠、回肠的位置。大肠的分部及结肠的3种特征性结构。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形态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直肠位置、形态。肝的形态和位置;肝外胆道的组成。胆总管与胰管的汇合和开口部位及胆汁的排出途径。胰的位置和分部。

了解: 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口腔的分部及其境界、唇、颊和腭的形态;咽峡的构成。唾液腺腺管的开口部位。腭扁桃体的位置。牙的形态,牙的构造,牙周组织。舌肌的一般配布和功能。空肠和回肠的区别。肠管的腔面结构及肛门括约肌的作用。肝的功能及体表投影。胆囊的形态分部、位置、功能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胰的功能。

呼吸系统学时分配: 1.5学时

掌握: 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上、下呼吸道的概念。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部位及上颌窦的形态特点。喉的位置,喉腔的形态及分部。气管的位置和结构特点。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差别。肺的位置、形态和分叶。胸膜的分部及肋膈隐窝的位置。

了解: 呼吸系统的功能。外鼻的形态结构。喉的软骨及其连结,喉肌的名称和作用。支气管在肺内的分支和支气管肺段的概念。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肺与胸膜的体表投影。纵隔的概念,纵隔的区分。

泌尿系统学时分配: 1.5学时

掌握: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肾的形态、构造、位置及肾区的概念。输尿管的分部及狭窄部位。膀胱的形态分部、位置和膀胱三角的位置和特点。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和开口部位(男性尿道见男性生殖系统)。

了解: 肾的被膜。女性输尿管与子宫动脉的位置关系。膀胱位置的年龄变化及与腹膜的关系。

男性生殖系统学时分配: 1学时

掌握: 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睾丸及附睾的形态和位置。输精管的分部及男性结扎选取部位。精子的产生及排泄途径。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男性尿道的分部,三个狭窄和两个弯曲。

了解: 睾丸和附睾的结构及胚胎睾丸下降概况。精索的组成及位置。射精管的合成、行径与开口。精囊腺的形态和位置,前列腺的分叶及年龄变化,尿道球腺的位置和开口。阴囊的形态、构造。阴茎的分部和构造及阴茎包皮的概念,海绵体的构造。男性尿道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

女性生殖系统学时分配: 1学时

掌握: 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卵巢的形态、位置和功能。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子宫的形态(外形分部和内腔)、位置和固定装置。阴道前庭内的阴道口和尿道口的位置。了解: 卵巢固定装置及年龄变化。阴道的位置、形态以及阴道穹的概念。阴道的毗邻。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

附: 乳房

了解:女性乳房的形态和构造特点。女性乳房正常位置。

附: 会阴

了解: 会阴的定义及广义会阴、狭义会阴的概念。肛门三角的肌肉及筋膜。尿生殖三角的主要肌肉及筋膜。盆膈、尿生殖膈、坐骨肛门窝这三个结构。

腹 膜学时分配: 10分钟

掌握: 直肠膀胱陷凹、直肠子宫陷凹和肝肾隐窝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了解: 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及腹膜的功能。腹膜与脏器的关系。大网膜、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网膜囊和网膜孔的位置。各系膜的名称、位置。十二指肠悬韧带及肝、胃的韧带名称和位置。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总论,心血管系统概述 学时分配: 1学时 掌握: 脉管系统的组成;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及循环途径。了解: 脉管系统功能意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概念,血管吻合和侧支循环的概念;

心 学时分配: 2学时

掌握:心脏的位置、外形。心脏各腔的连通,主要瓣膜的名称及作用。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的常见部位。心传导系的构成和功能。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及分布范围。心包的构成和心包腔的概念。

了解: 心脏各腔的形态结构。心的构造;房间隔、室间隔的形态结构。心传导系的位置分布。左、右冠状动脉重要分支(前室间支、旋支、后室间支);心大、中、小静脉的行径及冠状窦的位置和开口,心的体表投影。

动脉 学时分配: 2学时

掌握: 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和动脉韧带的概念。主动脉的起止、行径及其分部。全身各大局部的动脉主干。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位置和分支。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概念。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起止、位置和分布概况。腹主动脉的脏支名称及分布概况。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起止、位置和分布概况。头、颈、四肢的动脉搏动点及常用的止血点(颞浅动脉、面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股动脉和足背动脉)。

了解: 器官外动脉分布的基本规律,升主动脉的分支(左、右冠状动脉,详见心的血管)。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及分布。上肢动脉的分支,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胸主动脉的分支及分布。腹主动脉二级以上脏支名称及分布,壁支名称及分布。髂总动脉的起止和行径。髂内动脉的分支和分布概况,子宫动脉的行径和分布。下肢动脉的分支。足底内侧动脉、外侧动脉的行径和足底弓的组成。

静脉 学时分配: 1学时

掌握: 颈外静脉起、止、行程。上肢浅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的起止、行经及注入部位。上腔静脉的组成、起止、行径。静脉角概念。奇静脉的起止、收集范围。下腔静脉的起止、属支、收集范围。肝门静脉的组成、收集范围、结构特点及其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吻合部位。下肢浅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的起止、行程,注入部位。

了解: 静脉的结构特点;特殊静脉(硬脑膜静脉、板障静脉)的特点。左、右肺静脉的行径。面静脉起止、特点。颅内、外静脉交通的途径,面部“危险三角”的位置。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的起止、行经。前臂正中静脉和上肢深静脉。半静脉、副半奇静脉起止、收集范围。脊柱静脉丛的位置、交通和结构特点。肝门静脉的属支,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系交通途径。髂外静脉、髂内静脉和髂总静脉的起止、行程及收集范围。大隐静脉属支和下肢深静脉。

淋巴系统 学时分配: 1学时

掌握: 淋巴系的组成。9条淋巴干的名称, 胸导管的起始、行径、注入及其收集范围。脾的形态、位置。

了解: 右淋巴导管的组成、注入及收集范围。胸腺的形态、位置及功能。脾的功能概况。人体的淋巴引流及各部的淋巴结(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Virchow淋巴结)

感觉器

感觉器总论 学时分配: 5分钟

了解: 感觉器与感受器的关系,感受器的分类。

视 器学时分配: 1学时

掌握: 眼球壁各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重点在角膜、虹膜、睫状体)。房水循环的途径;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形态、位置。结膜的形态分部。正常眼底能见到的解剖结构。泪器的组成及泪液的生成、排出途径。运动眼球和眼睑的肌肉名称。

了解: 眼球的外形。眼副器的组成和功能,眼睑的形态和结构,眶脂体、眼球筋膜的位置。眼的血管(眼动、静脉和视网膜中央动、静脉)及神经。

前庭蜗器学时分配: 1学时

掌握: 外耳道的检查方法。鼓膜的形态,分部和位置。咽鼓管的开口部位和幼儿咽鼓管的特点。内耳感受器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了解: 前庭蜗器的组成及各部的功能,外耳的组成和外耳道的形态、分部、位置和幼儿外耳道的特点。中耳的组成和鼓室六个壁的主要结构;听小骨的名称、连结和作用,鼓膜张肌和镫骨肌的作用;乳突窦和乳突小房的位置。内耳的分部和位置,骨迷路和膜迷路的组成。正常情况下声波的传导途径。

神经系统

总 论 学时分配: 0.5学时

掌握: 神经系统的区分,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了解:神经元构造和神经元的分类。神经纤维构成。突触的概念。神经胶质的分类和功能。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基本组成情况。

中枢神经系统 学时分配: 2.5学时

掌握: 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灰、白质配布的形式及各部名称。脑的位置、分部和脑干的组成。脑干外形(与脑神经的关系)。小脑的位置和外形分部。间脑的位置、分部,间脑、下丘脑的主要核团(丘脑腹后核、视上核、室旁核)的功能。大脑半球各面的主要沟回,以及大脑半球的分叶。第1躯体运动区、第1躯体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的位置和功能定位及语言中枢的位置。侧脑室的形态分部,交通关系。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通过的纤维束。

了解: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灰质的主要核团(后角固有核、中间外侧核和前角运动神经元分群)。脊髓中央管的位置。脊髓主要的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的起止和功能。脊髓主要的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的起止和功能。脊髓的功能。脑干内脑神经核的分类、位置及非脑神经核(薄束核、楔束核、上丘核、下丘核、红核和黑质)的位置。脑干内重要纤维束(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和脊髓丘系、三叉丘系、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的功能。脑干网状结构的位置和功能概况。小脑的内部结构及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背侧丘脑核团划分概况,下丘脑主要纤维联系和功能。大脑半球平衡觉区、嗅觉区、味觉区和内脏活动的皮质中枢位置。基底核的组成和位置。大脑半球的髓质概况。内囊损伤后的表现。边缘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概况。

周围神经系统学时分配: 3学时

掌握: 周围神经组成。脊神经的构成、纤维成份和分支。颈丛皮支的浅出部位。膈神经的行径和分布。臂丛的组成和位置。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腋神经和桡神经的发起、行径和分布概况。胸神经前支的分布概况及其皮支分布的节段性。腰丛的组成和位置。股神经的行径及其分布概况。骶丛的组成和位置。坐骨神经的行径、主要分支及其分布概况。胫神经的行径和分布概况。腓总神经的行径、位置和腓浅、深神经的分布概况。脑神经的名称、顺序、连脑的部位和分布概况。头肌的神经支配;头面皮肤的神经支配;眼的神经支配;舌的神经支配。前庭蜗神经、迷走神经及副神经的分布及功能。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的概念。

了解: 颈丛的组成、位置、分布概况。胸长神经和胸背神经的位置和分布。腰丛的分支及分布概况。骶丛的分支及分布概况。上、下肢主要神经损伤后,运动及感觉障碍的主要表现。嗅神经的功能。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和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的位置和性质。脑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内脏神经的区分和分布。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主要内脏神经丛的部位和分布。内脏感觉神经的功能特点。牵涉性痛的概念、形成的机理和临床意义。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学时分配: 1.5学时

掌握: 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及向大脑皮质的投射。躯干、四肢痛、温觉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及向大脑皮质的投射。头面部痛、温觉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以及向大脑皮质的投射。锥体系的组成、行径、交叉及对各运动核的支配情况。

了解: 瞳孔对光反射路径。视觉传导路和瞳孔对光反射路径不同部位受损后的表现。听觉传导通路。锥体外系的组成、纤维联系概况和功能。锥体系损伤后的表现。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学时分配: 1.5学时

掌握: 脑和脊髓被膜的分层及各层特点,蛛网膜下隙和硬膜外隙的概念。海绵窦的位置,穿过结构及交通。大脑动脉环的组成。脑室系统以及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

了解: 硬脑膜的组成特点。大脑镰、小脑幕的位置。硬脑膜窦的位置和交通。颈内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行径及其主要分支(皮质支和中央支)的分布。脊髓动脉的来源、分布特点和脊髓静脉的回流概况。脑的浅、深静脉的回流概况。脑屏障的组成及功能。

内分泌系统 学时分配: 1学时

篇3: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心得

一、努力营造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必须共同参与的一种双向活动, 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 并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 使得学生从情感上接受教师的教导, 同时还要根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 精心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 在讲完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这个章节后,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男性泌尿系的特点, 我给学生讲了一个临床病例:一位老年男性患者患有有肾盂结石, 直径小于1cm, 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然后提出此结石排出体外所经过的结构有哪些, 通过同学们认真思考、举手发言, 使得他们进一步熟悉了输尿管的狭窄、男性尿道的狭窄、扩大、弯曲及男性尿道的分布等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生动而深刻, 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理论课要与实践课充分结合

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科, 其研究范围是人体的形态结构, 因此实验教学是学习人体解剖学的重要手段。在实验课上学生不仅能接触到逼真的模型和挂图, 还能见到真实的解剖标本和尸体, 这就使得学生对某一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的了解更直观、更形象, 可谓一目了然。然而,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并不愿意上实验课, 据了解有的学生是害怕尸体, 有的同学比较迷信, 而有的则是嫌脏而不愿去接触。总而言之, 作为教师必须要耐心引导学生克服种种不良心理, 上好每一节课, 使得学生养成多动口、勤动手、善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适当结合临床实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今, 很多学生的厌学情绪较为严重, 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调查, 我了解到有些学生认为解剖课名词多、内容繁琐、难记忆, 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解剖课属基础课不如临床专业课有意思。因此, 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针对以上种种情况进行“对症下药”, 尽量地联系一些临床病例,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视器时结合近视、远视、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 有些学生本身或者其亲朋好友就患有这类疾病, 因此他们的求知欲非常的强烈。不仅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而且有利于以后的临床教学。

四、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

很多年以来, 解剖学的教学方法一直比较单调, 教师靠一张嘴、一支粉笔就可以完成教学, 然而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出现集声音、图片、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 并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人在讲解胆汁的排出途径时就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技术, 一边点击鼠标, 一边讲解, 通过动画使得学生对肝外胆道有了一个全新的直观的熟悉, 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 并使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更为深刻。同样, 后来的一位教师在讲解血液循环时也应用了多媒体, 通过动画直观地看到血液如何流到全身, 又返回心脏的途径以及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课堂负荷, 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举两得。

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正确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

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解剖学的学习过程中, 一定要求学生勤动手、勤看、勤听、勤提问、勤口诵、勤思考。同时要注重轻重缓急, 牢牢抓住重点,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明确地给学生指出各部分内容的要求标准, 诸如"把握、熟悉、了解"。还要在课堂上要多总结、归纳和比较, 使知识更加系统化。例如, 具有三个狭窄的内脏器官可以总结在一起, 轻易混淆的名词概念诸如“肝门”、“肾门”、“肺门”、“脾门”、“卵巢门”放在一起比较记忆。还可让学生在标本上辨认“股三角”、“危险三角”、“膀胱三角”、“胆囊三角”, 这样, 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总之, 关于解剖学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不断探讨和研究。

六、勤思考、多钻研, 努力提高教学技能

解剖学的教学虽然以实验课为主, 但理论课的教学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姿势、动作、手势及身体本身等直观教学手段, 或做一些比喻, 有时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女性内生殖器时, 教师可将双上肢伸展, 手持粉笔盒, 并将躯干向下屈曲约90°, 这样就可以形象地把粉笔盒比作卵巢、把手指比作输卵管伞、把上肢比作输卵管、把躯干比作整个子宫。这样通过艺术加工, 化深奥为通俗, 使学生觉得很有趣, 轻易接受。总而言之, 只要我们肯钻研、勤思考, 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效果就会不断提高。

本文所列举的几种方法是笔者从事解剖学教学实践工作的点滴心得, 希望以后能与解剖学界的各位同事共同探讨研究, 为进一步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作出贡献。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 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合理使用多媒体;正确引导学生, 做好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勤思考、多钻研、努力提高教学技能。

篇4:浅谈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偏重于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中等职业教育偏重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主、实用为本,为社会培养具有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技术型专门人才。因此,中职院校医学专业应将培养具有较强卫生技术能力的学生作为最重要的任务。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它为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各门学科奠定了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解剖教学作为基础课程,不仅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解剖学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承担起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任务。其中,人体解剖学的许多章节是以理论教学为先导的。因此,应有效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效果,从而为学生的临床课学习以及实践技能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种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

一、直观教学法

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教学中离不开直观和实践的手段。直观教学方法应用的好坏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为了增强理论课的直观力度,首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如挂图、投影、幻灯、电教录象、多媒体等,将抽象知识结合到人体器官或结构的绘图上,增加了学生对器官的感性认识。如果教师能根据讲解内容配合板书图示,则效果更佳。因此,能够在黑板上绘制器官的平面图,应该成为人体解剖学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另外,再配合活体演示,如在自己身上示教器官的位置、神经的走行、骨性和肌性标志等。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理解,加强记忆。同时,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举例法

解剖学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较多,学生会感觉困难,甚至不愿意学习。作为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举一些生动活泼的例子,不但有助于加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将一些复杂的事物或事理说得更具体明白,易于理解。教师在讲授理论时,要善于利用实例联系所讲解的内容。在讲解大脑皮质的语言中枢时,可以举些临床实例,如失语症、失读症等,还可联系外语学习中的“四会”与语言中枢的关系。许多临床实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与阑尾炎的触诊的联系,右主支气管的形态特征决定其易坠入异物等。

三、归纳法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的入门课,要掌握的概念多,信息量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信息量与记忆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人体的结构十分复杂,解剖学名词繁多,现代医学中的名词约1/3以上来源于解剖学,这就为初学者带来了一定困难,但只要稍加留意,通过对比总结和归纳,就会发现有很多规律可循。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找出知识理论规律,分清异同。因此,笔者在促进学生记忆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首先,在课前将一些有位置关系或功能关系的结构设计在表格中;其次,授课过程中利用板书将信息和功能项目设置在黑板得当的地方;再次,在讲解时边讲边填写,逐渐在黑板上自然地展现出归纳表格,使学生记忆的同时,便于记笔记。

四、复习巩固法

人体解剖学是分系统讲解的,然而人是一个整体,各部分、各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教师讲述某一器官时,常常涉及到毗邻器官以及分布其中的血管神经;当讲述血管神经时,又涉及支配器官,这就要求教师经常横向或纵向联系相关器官进行讲解,以求知识的完整性。为防止出现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固的现象发生,适当地对相关系统进行讲解,也是人体解剖学理论教学所不可缺少的环节。

五、总结法

在每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应抽出少量时间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总结,理顺主次关系,点明重点、要点,让学生分清哪些知识需掌握,哪些知识该熟悉,哪些知识该了解。这样做能使学生思路清晰,掌握的知识完整、系统,也有利于学生课后有重点的复习。

六、注重预习和复习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只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而学生自身的学习驱动力才是学习的关键力量。首先,教师要能通过诱导、启发等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通过预习在短时间内能够抓住教学的重点,并进行归纳总结,对有疑问的内容注上重点符号或查阅相关资料。其次,通过讲课使学生对重点知识有整体把握和了解,将零散知识系统化,使模糊知识清晰化。最后,课后要求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重点记忆。这样长期的坚持下去,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学好其它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各种教学方法应灵活运用,有机衔接,应以直观教学方法为主,辅之其它教学法,要举例得当,归纳合理,联系恰到好处,总结条理清晰,才能有效提高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波.解剖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8,6(18).

[2]易华庆,刘鑫.解剖教学改革思路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17(2).

篇5:关于人体解剖学教学

1、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的增减原则

1.1针对性原则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岗位需要的大学专科水平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临床医学人才。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服务于基层的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所以教学内容按照临床医学专业的岗位需求和培养目标来取舍。在人体解剖学的内容安排上围绕培养学生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处理的基本能力和临床基本技能所需要的解剖学层次结构以及重要器官的毗邻关系。如讲解肝脏时候结合临床肝脏叩诊和触诊的临床操作来学习肝脏的位置;心脏瓣膜讲解时结合临床心脏的听诊来学习等等,把解剖学知识与后续临床操作点对点的结合起来。取舍后的解剖学教学内容对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1.2延展性原则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的最基础的主干课程,是后续学习医学相关课程的基础,所以学好解剖学有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以此,解剖学教学中必须考虑解剖学与后续课程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把这些联系点找出来,使学生明白学这些结构的意义所在。如讲解心脏内部结构时,只需要讲解心腔的位置、心腔间的瓣膜就可以了,为的就是在生理学上讲解心脏的泵功能时用到;再比如讲胸膜时必须详细讲解胸膜腔的形成和意义,为生理学呼吸系统奠定基础,而不是重点讲壁胸膜的部分。做到学为了用的目标,学生一来不用学习那么多知识,二来又提高了兴趣。

论文快速发表绿色通道—期刊之家网

发表流程:收稿---稿件初审---商定期刊---杂志社审稿---办理定金---修改定稿---确认---付余款---杂志社发采稿通知---发表见刊---接收期刊样册---知网收录

论文刊发时间:从收到论文版面费起3-4个月(特殊情况除外),针对需要快速发表的作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本站声明:期刊之家网与多家医学期刊结成了学术联盟,如果您有发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SCI收录期刊的需求,以及对于需要论文发票的作者可以与我们联系

1、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时间安排等相关咨询联系杨老师QQ:2926870355/ 2012730281

2、不违反宪法和法律,不损害公共利益。

3、是作者本人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不侵犯任何著作权和版权,不损害第三方的其他权利;来稿我方可提供“中国知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提供修改建议,达到文字复制比符合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

4、本站初审周期为2-5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2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

5、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

6、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7、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

8、切勿一稿多投,稿件一律不退,请自留电子稿。

2、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的增减方法

2.1基层医生座谈、教师深入临床一线虽然我们的解剖老师大都毕业于临床医学专业,但是毕竟脱离临床太久,很多操作以及诊疗不是很熟悉。为了更好的把握临床一线需求,我们一边邀请临床一线经验丰富的老师到教研室来座谈,了解他们工作中各个解剖部位常用哪些结构,然后总结整理;此外我们派老师在无课时深入临床,亲身参与临床工作,总结常见病多发病所需的解剖学知识。这两种方法非常有效。

2.2后续课程教师问卷调查为了真正体现课程内容的延展性,我们邀请了后续基础课老师以及临床课老师进行座谈,如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经过座谈我们将他们对解剖学的要求,分别按照章节渗透进教学教材中,做到课程的延展性。

3、总结

篇6: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指导思想和学习方法: 本大纲以系统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本要求,培养学生以进化发展的观点、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来观察、研究和阐述人体的形态结构。教学方式: 本大纲以系统解剖学的实验标本、模型为研究、学习对象,以掌握系统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本要求,实验采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标本、模型及自学等方法,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密切结合活体的观察和触摸,并适当结合一些临床病例讨论以增强对解剖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学习要求: 本大纲所列教学内容按要求程度的不同,分为“掌握内容”、“熟悉内容”和“了解内容”三级。掌握、熟悉的内容,学生必须通过反复学习与思考达到牢固掌握、熟练描述、准确指认和联系实际应用的程度。了解内容则要求学生达到一般的认识和了解。大纲中未要求的内容属参考内容。教学用书: 1.张子明 张宇新

主编,《系统解剖学实验》(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11月 2.钟世镇 主编,《系统解剖学》(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教学参考用书: 1.柏树令 主编,《系统解剖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3月 1

2.于频 主编,《系统解剖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3.张朝佑 主编,《人体解剖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开课学期:春季学期。学时分配:实验课72学时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时数分配 实验(实习)教学 周次 内容 学时 1 2 附肢骨 5 3 躯干骨和颅骨 5 4 关节学与躯干肌 5 5 肌学 5 6 消化系统与网膜 4 7 呼吸与泌尿系统 4 8 生殖系统和腹膜 4 9 心 4 10 动脉 4 11 静脉淋巴和感官 4 12 脊神经 4 13 脑神经脊髓 4 14 脑干和间脑 4 15 小脑和端脑 4 16 被膜血管脑脊液 4 17 传导路和内脏神经 4 18 复习与实验考试 4 合计 72

1、绪论 [熟悉]:人体的标准姿势、方位术语和人体的轴与面。胸部的主要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2、运动系统 第一章 骨学 [掌握]:骨的构造。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一般特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胸骨角、肋弓的概念。颅底内、外面的主要形态结构,眶与骨性鼻腔的形态结构。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开口部位,颅囟的概念。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主要形态结构。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主要形态结构。[熟悉]: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骨的分类。胸骨的分部,肋的组成,肋骨的形态特点。脑颅骨和面颅骨的组成,下颌骨的形态特点,颅顶面、侧面和后面观的主要形态结构。上肢骨的组成,腕骨、掌骨、指骨的组成。下肢骨的组成,跗骨的组成。[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肋的区分。各分离颅骨的分部,眶与骨性鼻腔的组成,新生儿颅 2 的特征,前、后囟闭合的时间。腕骨、掌骨和指骨的形态特点。髋骨的构成,髌骨的形态,跖骨和趾骨的组成。

3、第二章 关节学 [掌握]: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椎骨的连结,脊柱的组成及整体观的特点,胸廓上、下口的组成。胸锁关节的组成及特点;肩关节、肘关节的组成、特点、辅助结构及运动;骨盆的组成、界线及小骨盆下口的构成;髋关节、膝关节的组成、特点、辅助结构及运动。[熟悉]:骨连结的分类,滑膜关节的分类及运动。脊柱的运动,胸廓的组成及形态,颅骨的连结,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和特点。喙肩韧带的位置及作用,前臂骨的连结,桡腕关节的组成及运动;坐骨大、小孔的构成,耻骨联合的构成与特点,踝关节的组成及运动,足弓的构成、维持因素和生理意义。[了解]: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骨性连接的形式与特点。胸肋关节和肋椎关节的组成,胸廓的运动。肩锁关节的组成,前臂骨间膜的特点,手部其他各关节的名称、组成和运动;骶髂关节的组成,闭孔膜与闭膜管,耻骨弓与耻骨下角,胫腓骨的连结。

4、第三章 肌学 [掌握]:咀嚼肌的名称、位置及作用。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作用。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和作用。胸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膈的位置、作用和裂孔,腹肌前外侧群的名称、位置和作用。三角肌的位置和作用,臂肌前、后群各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能屈腕、屈指、伸腕、伸指和使前臂旋前、旋后的肌肉名称。臀大肌、梨状肌、髂腰肌的位置和作用,大腿肌的分群和作用,大腿前、后群肌的名称、位置。[熟悉]:肌的形态、构造。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颊肌的位置和作用。斜角肌间隙的构成及内容。手肌的分群、拇收肌、骨间肌和蚓状肌的位置和作用。小腿肌的分群、作用,小腿三头肌的位置、作用。[了解]:肌的起止、配布,筋膜和腱鞘的概念。颅顶肌的形态、位置。舌骨上、下肌群中主要肌肉的名称。腹直肌鞘的构成、腹股沟管的位置、内容。除三角肌外的其他上肢带肌的名称、作用。髋肌后群其他各肌的名称,大腿肌内侧群各肌的名称。

5、第四章 消化系统 [掌握]:上、下消化道的概念。腭帆形成的结构,咽峡、牙周组织的概念;舌粘膜的结构,颏舌肌的作用;口腔腺的名称、位置及开口。咽的位置、区分及交通,鼻咽部的结构,咽淋巴环的组成和作用。食管狭窄的位置。胃的形态和分布。十二指肠的形态及分部,十二指肠降部的结构;空、回肠粘膜的特点。盲肠和阑尾的位置,直肠的形态和位置,肛管内面的结构。肝门的位置和结构,肝外胆道的组成和胆汁的排出途径。胰的位置与形态。3 [熟悉]:消化道的组成及区分。腭的位置与区分,牙的形态和构造,舌的形态和区分。腭扁桃体的位置和形态结构。食管的位置和分部。胃的位置,胃壁的结构。空、回肠的位置和区别。大肠的区分,结肠和盲肠的特征性结构,回盲瓣的位置。肝的位置和外形。胰液的排出途径。[了解]:牙式。梨状隐窝的位置。肛门括约肌的位置和区分。胆囊三角。

6、第五章

呼吸系统 [掌握]:喉软骨的名称、位置、形态,喉腔的区分、各部特点和交通。气管的构成,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肺门的位置及结构。胸膜、胸膜腔的概念。[熟悉]: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区分。鼻中隔的构成,鼻粘膜的区分和特征。环勺关节、环甲关节的组成及作用,弹性圆锥的位置。气管的位置。肺的位置与外形。胸膜隐窝的概念。纵隔的概念和区分。[了解]:鼻腔、鼻旁窦与骨性鼻腔、鼻旁窦的对比。方形膜、甲状舌骨膜、环气管韧带的位置,喉肌的名称和作用。肺段的概念。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各纵隔内的器官。

7、第六章 泌尿系统 [掌握]:肾的形态、被膜和结构。输尿管的分部与狭窄。膀胱的形态和内面结构。[熟悉]:泌尿系的组成和功能。肾的位置与比邻。膀胱的位置与比邻。尿液的排出途径。[了解]:肾段的概念,肾的畸形与异常。女性尿道。

8、第七章 男性生殖系统 [掌握]:睾丸的形态结构,附睾的位置与形态,输精管和射精管,精索的概念。阴茎的组成。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和弯曲,射精管的开口。[熟悉]: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前列腺、精囊的位置与形态。睾丸与精索的被膜。精子的产生与排出途径。[了解]:适合输精管结扎的部位,尿道球腺的位置。阴囊壁的组成和特点,阴茎包皮的形态特征。男性尿道的扩大,尿道前列腺部的结构。

9、第八章 女性生殖系统 [掌握]:卵巢的形态和固定装置,输卵管的分部与标志性结构,子宫的形态和固定装置。[熟悉]: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卵巢的位置,子宫的位置。会阴的概念,坐骨肛门窝的位置,盆膈和尿生殖膈的组成。[了解]:适合输卵管结扎的部位,阴道的位置与阴道弯的临床意义。

10、第九章 腹膜 [掌握]:腹膜及腹膜腔的概念。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大网膜的位置和构成。直肠子宫陷凹和直肠膀 4 胱陷凹的位置。[熟悉]:网膜囊和网膜孔境界。由腹膜形成的系膜、韧带、皱襞、隐窝和其它陷凹的名称和位置。[了解]: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11、脉管学

第十章 心血管系统 [掌握]:体循环、肺循环和侧支循环。心的位置、外形;各心腔的主要结构;心纤维性支架的组成,室间隔的区分;心传导系的组成及各结构的位置;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分支分布,冠状窦及其属支;心包及心包腔的概念。主动脉的起止、区分,主动脉弓的三大分支;颈外动脉的分支及其主要分布;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和位置;腹主动脉脏支的名称、分支和分布。上腔静脉、头臂静脉的合成及主要属支,静脉角的概念;颈内静脉的起始、主要属支;上肢浅静脉的起始与注入部位;下腔静脉的起始、主要属支、走行与注入部位;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的起始,走行和注入部位;肝门静脉的特点、位置、汇合的静脉及其主要属支。[熟悉]:脉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血管吻合。心的比邻;左、右纤维三角、房间隔、室间隔和房室隔的位置及临庆意义;心的静脉;心包窦的名称和位置。器官外动脉和器官内动脉的分布规律,肺动干的起始与分支;颈总动脉的起始与分支,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位置与作用;锁骨下动脉的主要分支分布,腋动脉和肱动脉的起始与终止;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壁支的名称及分布;髂总动脉的起始与分支;髂内、外动脉的主要分支分布;下肢动脉干的名称和位置。静脉的特点;面静脉的特点、交通及危险三角;下颌后静脉的合成;颈外静脉的合成与注入的静脉;奇静脉和半奇静脉的起始、属支和注入部位;直肠静脉丛的位置和交通;肝门静脉系通过食管静脉丛、直肠静脉丛、脐周静脉网及其相连的静脉分别进入上、下腔静脉的途径。[了解]:胸主动脉脏支。翼静脉丛的位置与交通;上、下肢深静脉的名称;髂内、外静脉的主要属支;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之间交通的其它途径。

12、第十一章 淋巴系统 [掌握]:淋巴系统的组成;淋巴干的名称及其来源;局部淋巴结的概念。胸导管的起始、收授范围和注入部位;乳糜池的位置和合成。下颌下淋巴结、颈外侧淋巴结、腋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的位置、收授范围。[熟悉]:毛细淋巴管的特点与分布;淋巴管的特点。右淋巴导管的合成、收授范围和注入部位。胸腹部主要淋巴结的名称。胸腺的位置与形态。脾的位置及形态。[了解]:淋巴器官的组成;淋巴结的配布特点;淋巴回流的因素及淋巴侧支循环。部分器官的淋巴引流。

13、感觉器 第十二章 视器 [掌握]:眼球壁的层次、名称及各层的分部及其主要结构和功能;眼球内容物的名称、结构特点,房 5 水的循环,晶状体的调节。泪器的组成及各部的位置;眼球外肌的名称及作用。[熟悉]:眼副器的组成及功能;结膜的分部和结膜囊。[了解]:眼球的一般形态;眼睑的形态及构造;眶脂体和眼球筋膜鞘。眼的血管和神经。

14、第十三章 前庭蜗器 [掌握]:前庭蜗器的分布。外耳道的形态特点。鼓室壁的名称、毗邻和内外侧壁的结构。骨迷路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膜迷路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熟悉]:外耳的组成。中耳的分部,听小骨的名称与形态特点,咽鼓管的分部及形态特点;乳突窦的位置与交通。内耳的组成及形态特点,声波的主要传导途径。[了解]:耳廓的形态结构。内耳道的位置与内容。

15、神经系统 总论 [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和常用术语。[熟悉]:神经系统的功能。[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

16、第十五章 周围神经系统 第一节 脊神经 [掌握]:脊神经前、后根的性质,脊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颈丛的组成、位置和分布,膈神经的走行和分布。臂丛的组成和位置,肌皮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的起始、肌支和皮支的分布范围。胸神经前支的节段性分布。腰丛的组成,股神经的主要分支和分布,闭孔神经的分布。骶丛的组成,坐骨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分支分布。[熟悉]:周围神经系统的区分。脊神经的成分及分支分布。腰丛的位置。骶丛的位置,坐骨神经走行中通过的主要部位。[了解]:颈丛各皮支的名称。肌皮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损伤后的症状和体征,胸长神经和胸背神经的分布。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的分布。股神经和闭孔神经损伤后的症状和体征。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损伤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

17、第十五章 周围神经系 第二节 脑神经 [掌握]:嗅神经、视神经的性质、起始、入颅部位、连接脑的部位。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的性质、纤维成份、起始核、出脑部位、出颅部位和分布。三叉神经的性质、纤维成份、起始或终止核、出、入脑和出、入的颅部位;三叉神经节的性质、位置及三大分支的名称和分布,下颌神经的纤维组成及主要分支、分布。面神经的性质、纤维成份、起始或终止核、出、入脑和出、入的颅部位,主要分支和分布。前庭蜗神经的性质、纤维成份、起始部位、终止核、入脑和入颅部位。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性质、纤维成份、起始或终止核、主要分支和分布。

副神经和舌下神经的性质、纤维成份、起始核、出脑和出颅部位及分布。[熟悉]:脑神经的纤维成分。动眼神经损伤后出现的症状与体征。眼神经、上颌神经的主要分支和分布。喉上神经走行中的伴行关系及分布。舌下神经损伤出现的症状与体征。[了解]:脑神经与脊神经的基本差别。嗅神经损伤后的症状。展神经损伤时的症状与体征。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内和管外分别损伤时的症状与体征。

18、第十五章 周围神经系 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 [掌握]: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和周围部的组成,交感干的组成,交通支的区分、纤维性质及其去向。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熟悉]:内脏神经的区分。内脏运动神经的特点及分布。支配瞳孔开大肌的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来源、节后神经元的位置及节后纤维的走行。支配瞳孔括约肌的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来源、节后神经元的位置。内脏大、小的组成、相关的交感神经节及节后纤维的分布。[了解]: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腰内脏神经节前纤维的起始部位、节后神经元的位置及节后纤维的分布。盆内脏神经节前纤维的起始部位、节后神经元的位置及节后纤维的分布。颈、胸、腰、盆部交感干神经节的数目及其分支和分布。支配泪腺、唾液腺的副交感纤维的起始部位、走行、经过的神经节。

19、第十四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 脊髓 [掌握]:脊髓的外形。脊髓灰质的分部和Rexed分层,灰质板层的功能及与核团的对应关系;脊髓白质的分部,后索和外侧索通过纤维束的名称和功能。[熟悉]:脊髓的位置,脊髓节与椎骨的对应关系。前索通过的纤维束。脊髓的前角、后角、白质前连和半离断时出现的症状或体征。[了解]:脊髓网状结构的位置。脊髓反射。20、第十四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二节 脑 [掌握]: 脑干:脑干的组成及各部的主要结构(包括菱形窝)。脑神经核柱的名称、性质和组成;与眼球和舌运动有关的脑神经核的名称、位置、纤维联系,特殊内脏运动柱各核团的名称、纤维联系和功能;脑干内非脑神经核的名称,位置与性质;脑干内长的上、下行纤维束名称、起始、终止、性质、各纤维束交叉的部位。小脑:小脑的形态、小脑核的概念与组成。小脑分叶和机能分区。间脑:间脑的位置与分部。背侧丘脑的形态,腹后核的区分、功能及纤维联系。下丘脑的位置,组成及功能。端脑:端脑的分叶和主要沟回的名称、位置。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第I躯体运动区,第I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各语言中枢的位置及损伤表现;基底核的组成,纹状体的概念、区分和功能; 7

内囊的位置、分部、各部通过纤维束及损伤表现。[熟悉]: 脑干:第四脑室的位置、境界,脉络组织、脉络丛的概念。脑脊液从第四脑室进入蛛网膜下腔的途径。小脑: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小脑损伤的临床表现。间脑:第三脑室的位置与交通。后丘脑、底丘脑的位置,组成及功能。端脑:侧脑室的位置、分部及交通。大脑半球髓质的分类,连合纤维的组成。[了解]: 脑干:网状结构的概念及功能组合;各代表平面的结构与损伤后的表现。小脑:小脑扁桃体的临床意义。小脑皮质的细胞构筑特点。间脑:背侧丘脑核团的分类及功能(除腹后核)。上丘脑的位置和组成。端脑:大脑皮质的细胞构筑,大脑皮质的分区(Brodmann),外囊和最外囊的位置,联络纤维的组成。边缘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1、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掌握]: 感觉传导通路: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各级神经元胞体的位置、名称,纤维束的名称、交叉部位、行程中通过的主要部位和终止部位,不同部位损伤的表现。躯干和四肢痛、温觉传导通路各级神经元胞体的位置、名称,纤维束的名称、交叉部位、行程中通过的主要部位和终止部位,不同部位损伤的表现。视觉传导通路各级神经元的位置、名称,纤维束的名称、交叉部位和特点、行程中通过的主要部位和终止部位,不同部位损伤的表现。运动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神经元的位置。锥体系的组成、各束的起始、主要走行部位、交叉部位和终止部位,各束的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临床表现;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临床表现;面神经核与面神经损伤后的症状与体征。[熟悉]:头面部痛、温觉传导通路神经元胞体的位置、名称,纤维束的名称、交叉部位、行程中通过的主要部位和终止部位,不同部位损伤的表现。瞳孔对光反射的途径、直接与间接对光反射的概念,视神经和动眼神经分别损伤时瞳孔对光反射的改变情况。舌下神经核与舌下神经损伤后的症状与体征。锥体外系的特点和功能及主要的锥体外系通路。[了解]:听觉传导路的途径和特点。平衡觉传导路的途径。锥体外系的组成。

22、第十七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掌握]:脑和脊髓的被膜的层次关系,硬膜外隙的位置、内容和特点,蛛网膜下隙及终池的位置与内容;硬脑膜的构成和特点,大脑镰和小脑幕的位置,硬脑膜窦的名称、位置和血液回流的途径。脑的动脉来源,颈内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和分布,大脑动脉环的构成、位置。脑脊液的产生与循环。8

上一篇:读胡适《我的母亲》下一篇:吸取的解释及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