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论文

2022-04-26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是进行解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只有加强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环境建设与管理,才会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得到有机地结合,才能真正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环境建设与管理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古老的形态学科。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论文 篇1:

对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

人体解剖学在医学基础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各医学基础课中内容最繁多、最枯燥的学科之一,这势必会影响到解剖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实验教学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可以使学生对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相邻关系的认识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因此,加强对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对提高解剖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 加强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硬件建设

改善实验室教学环境是实验室建设首当其冲的重要任务。借助教学评估的机遇,对实验室进行全方位的改建,首先重新装修改建教学人员的办公室,高级讲师以上一人一间办公室并配有电脑,其余为讲师及助教办公室、实验技术人员办公室、会议室等,为教学人员提供良好轻松的教学环境,使其在视觉和感官上有向上的精神动力,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实验室改造方面参照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标准,在绿色环保、人均使用面积、人性化的设计理念等方面对实验室进行改造。对原有实验室进行调整,尽可能增加每间实验室的使用面积。同时在改造中,综合考虑实验室的配电、排风、照相、网线等设施,每间实验室都安有多个液压立体不锈钢解剖台。同时为了便于保存人体标本,在地下室修建多间尸体冷冻库、尸体储存库、尸体处理间及仓库等,增大尸体库存量,确保教学的有效进行。

2 加强实验室的标本、挂图和模型的建设

标本建设是实验室不可缺少的基本建设之一,实验室内必须拥有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各类教学标本,这是最基本的。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新兴的教学手段,都离不开标本。解剖实验室拥有大量的标本,其制作精良,形成一定的规模,分为大体标本、小标本、模型标本、盒装标本、骨骼标本。其中大体标本放在实验室内液压立体不锈钢解剖尸体槽里,可以上下移动,上课时可以调出,不用时可以放回,每个实验有4个;小标本放在局部解剖室;各式各样的盒装标本以及神经铸型标本放在实验室走廊两侧,形成一定的规模,使学生一走进走廊就对所学理论产生感性认识;骨骼标本及一套完整的人体骨架,每个实验室各放一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标本的观察,对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相邻关系都有较好的认识和理解。挂图在解剖教学中也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标本不能直接观察其结构,必须借助模型来显示,所以,形态逼真、色彩鲜艳、层次分明、标识明确的模型与标本一样能在解剖学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增加理解和记忆,建立深刻的印象。因此,一个好的人体解剖学实验室,不仅要重视标本建设,同时也应重视挂图和模型的建设。

3 制定实验室管理制度

严格的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必须以完善的制度为依托,这样就能做到管理的规范、细致、有序[2]。根据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学评估的要求,管理制度分为实验室主任管理职责、实验员管理职责、实验室物品及仪器管理职责、实验室物品及仪器赔偿制度、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防火措施等,做到实验室分工管理,物品仪器专人专管等。同时加强实验室人员的素质培养,包括解剖标本制作技术的培养,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仪器及设备维护能力的培养,提高学历、个人专业技术及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4 建立多媒体网络解剖学实验室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多媒体教学手段近几年已成为发展趋势。解剖学作为形态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借助标本、模型、挂图等最基本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直观教学,其效果是肯定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和局限性。而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用大量的动画效果,可将不能直接观察的结构或过程直观化,能把人体各部生动地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拓展教学思路,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之,加强对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了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加快了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陈家强.浅谈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建设[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7,22(5):48

[2]傅晓燕.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之浅见[J].卫生职业教育,2006,21(1):140-141

作者:刘义全

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论文 篇2:

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环境建设与管理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是进行解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只有加强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环境建设与管理,才会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得到有机地结合,才能真正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环境建设与管理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古老的形态学科。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是进行解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如何改善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环境并进行科学规范地管理,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本学科的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来谈谈我校的一些具体做法和自己的想法,仅供大家参考。

1 加强实验室的环境建设

1.1 建设宽敞、明亮、设施良好的实验室

我校以前的解剖学实验室位于实验楼的一层,由于周围各种建筑相对密集,造成采光、通风条件比较差,室内弥漫着浓烈的甲醛气味,另外受到实验室面积的限制,我们只能将挂图柜子放于楼道,显得拥挤而又杂乱。新校建成后,实验室明亮宽敞,包括有一个标本陈列室,一个尸体陈列室,一个尸体贮藏室,及一个挂图室和两个模型室。每个实验室有12组灯,照明效果非常好;实验室的窗户上均安装有换气扇,保证空气流通;在实验室的前后门附近各安装2只水龙头,方便清洗和打扫卫生。有效地解决了以前实验室“潮湿、采光差、通风不良”等不足,使实验室的环境有了明显的改观。

1.2 改进标本和尸体的保存方法

传统的保存液为福尔马林,其挥发性和刺激性都比较强。如果标本瓶密封不好,或者将浸泡后的尸体捞出给予学生示教时,将会对师生的身心造成极大地伤害。现如今,我们改变了标本和尸体的保存液,改用甲醛溶液配以甘油和工业乙醇,标本和尸体的保存效果非常好,而实验室的刺激性气味和以前相比却明显减轻。

2 加强实验室的管理

2.1 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应由专职实验技术人员负责,制定并在实验室内悬挂《实验室安全制度》、《实验室开放制度》、《实验技术人员工作条例》、《标本、模型损坏赔偿制度》,使得全体师生能依章办事,有章可循。

2.2 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

实验室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实验技术人员应注意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政治理论及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去年以来,我校要求实验技术人员都必须具备本科以上学历,而且要经过短期培训,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定期听课,必要时还要外出进修学习,以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为实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解剖标本的管理

2.3.1 骨骼标本

在我校每个实验室,均配有一副完整的成人骨架,将其悬挂于每个实验室的前面,以便示教。另外,全身各部的游离骨共8副,按头颅、躯干、四肢分箱存放,上课前每个实验台放一副,刚好满足两个模型室八个实验台的需求,课后由实验技术人员将其归类,放置于每个实验台下方以便下一次的使用。

2.3.2 肌肉与血管、神经及内脏标本

大家知道,标本若长期暴露于空气,可能会变得干燥,甚至霉变,尤其是血管、神经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造成破坏。通常情况下,我们将标本用保存液浸泡,采用瓶装或者盒装。在此之前,我们已将相关的数字或者文字符号贴附于相应的结构上,另外,在瓶外也贴上该标本的名称,以便同学们对标本的观察。这些标本按系统或者部位存放于透明的陈列柜当中。上课时根据实际需要,随用随取,注意轻拿轻放,以免发生碰撞或者落地打碎,下课后及时放回原处,并注意定期维持保存液的浓度和剂量,以防标本发生干燥和霉变。

2.4 解剖模型的管理

在我校,目前有两个模型室,每个模型室有4个实验台和放置模型的透明橱柜8个。这些模型基本上是按照系统存放于橱柜内。实验技术人员根据实验课的需要,在课前将有关模型放置于实验台,每个实验台一套,课后及时清点,如数收存于陈列柜内。由于模型的制作多以聚氯乙烯为原料,还有部分模型系石膏制作而成,且均为中空性,极易被破坏,应教育学生养成爱护实验器材和设备的习惯,既不能在模型上乱写乱画,也不能用模型互相敲打或與硬物碰撞,以免影响模型的视觉效果或使用寿命。

2.5 解剖挂图的管理

作为传统的教学工具之一,挂图在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几年来,我们教研室的老师利用课余时间装裱挂图600余幅,按系统分类并编号,储存于挂图柜内,实验课前按教学需要悬挂,课后由实验技术人员专门负责收取,挂图损坏及时修补,若破损、褪色而影响视觉效果时则及时更换。

2.6 电教资源的使用、维修和管理

目前我们的实验室电教资源有幻灯机、录像机及DVD和光盘等,这些由实验技术人员专门保管、维护,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多媒体教学将会引进实验室。这就要求实验技术人员要不断学习,熟练掌握各种电教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简单的维修常识,出现一般故障能及时排除。课前必须认真检查每台设备能否正常运行,课后检查有无异常现象,确认无误后关闭设备,切断电源,盖好罩布,平时应定期对各种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

2.7 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

搞好实验室的环境卫生工作,对于每个实验室都非常重要,这样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为此,在每次课后都要安排学生认真打扫室内卫生,在课余时间,我们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也要定期对各个实验室进行大扫除。为了减少标本保存液散发的气味对师生的损害,我们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在每次上课前半小时打开实验室所有门窗进行通风换气,上课期间打开所有的排风扇,以便室内气体充分流通。

总之,只有搞好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环境建设与管理,才会使实验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理论教学,才会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得到有机地结合。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深刻地意识到实验室的环境建设、各种硬件设施的配置与校方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而无论是教师还是实验技术人员都有责任、有义务致力于实验室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方长民,王明.浅谈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教学管理[J].解剖学杂志,2008.

[2] 张友旺,徐锡林等.人体标本陈列室的环境建设与管理[J].解剖学杂志,2008.

[3] 汤挺兵,钱金岳等.解剖标本陈列室对社会开放的尝试与探讨[J].解剖学杂志,2010.

[4] 郭勇.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

作者:王琦

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论文 篇3: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改革思考

摘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是促进该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发展的必然措施,并且对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水平的提升有非常大促进作用,而对实验室建设的改革将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利用效率。文章对现阶段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资源共享;队伍建设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国内很多高校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实验室是根据理论科学的类别来设置的,不同类型实验室之间的协调与融合非常少,属于封闭性较强的实验教学管理方式。这种实验室建设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内部相关资源的流通与共享,从而对实验室教学与学生实践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进行进一步改革,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实验室资源的功效,提升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水平。

一、当前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各实验分支机构相对独立

在国内各大高校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室的组成结构中,常常从专业课程建设的具体需要出发,又相继独自成立了不同的分支实验机构。这部分新成立的分支机构大都立足于自身利益,过于追求自身的完整程度,而相对忽视其他分支实验机构的建设。这种情况就在很大程度上使高校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中,资源分配方面产生较高的重复性问题,导致相关实验仪器设备无法得以充分利用和有效补充,对实验室资源的共享带来很大的限制,从而无法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1]。

(二)实验室资源共享不足

目前,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较为迅速,过去的运动人体实验室建设模式,采用的是学科分离、各自独立运行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运动实践的实际需要。传统模式的长时间延续,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运动人体科学的进一步研究与实践。与此同时,相比于西方先进国家,国内各大高校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在规模、水平与成果方面都还相对落后,就算在学术积累以及传统方面也相对较为薄弱。所以,面对这些情况,我国高校必须对运功人体专业实验室建設进行改革。

(三)实验教学和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国内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源于高校一直以来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重视基础知识而忽视实验的不正确思想的影响,导致专业实验教学长期不受重视。从实质上讲,运动人员科学专业实验的进行离不开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的实践操作,而高校封闭式的教学方式必然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无法实现知行合一。另外,传统的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教学方式与管理方式,造成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之间无法进行有效沟通与协调,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该专业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改革措施

(一)打造创新性实验室

第一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可从专业内部结构出发,有效调整当前的实验项目,把以单一课程为主的课程设置方式,转变为由多种相关课程一起进行的综合实验课程,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层次和明确功能的结构。第二点,积极改革以往验证性的实验模式,设置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验,使实验模式逐步由验证性向设计性与创新创造性转变。同时,将选修实验与必修实验有效结合起来,将现有实验与创新实验结合起来,以创建新型实验模式。第三点,大力推行导师制,构建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及时更新现代化实验教学手段,有效开展网络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不断探究该专业虚拟仿真实验的实践和运用方式[2]。第四点,将实验教学与科研有效结合起来,要求学生不但要充分掌握实验相关原理、方法与目的,还要具备应用实践的能力,使其能够有效解决专业相关的各种具体问题。

(二)打造综合性实验室

国内各大高校的运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建设相关的资源投入,根本无法满足该专业目前迅速发展的实际需要。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利用学科交叉与合作的方式,来解决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方面的部分重要问题。

第一点,各高校应将各种功能单一、无法形成一定规模且难以达到一定水平的实验室进行合并,例如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以及运动解剖学等功能不健全的实验室合并为综合性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室。第二点,将该专业的特点充分凸显出来,统一调配原先不同学科实验室的资源,以有效提升实验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各相关学科知识的融合与交叉,从而进一步提升实验水平,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第三点,各大高校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这样就能在基础与技术等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整个学校的资源,从而在有限的实验室建设资金的基础上有效打造该专业的特色优势。

(三)打造高水平实验室队伍

加大实验室队伍建设力度,是提高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学与科研水平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手段。第一点,各大高校应采用多种措施吸引专业人才来开展实验室工作,以快速打造自身的教师队伍。第二点,各大高校应从整体上提升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开阔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面,将实验室技术人员只能固定在一定实验室的局面打破,由实验室全面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第三点,高校应促使实验教学人员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达到一专多能的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充分了解和熟练掌握相近学科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验操作技能,只要能独自开展两科以上的实验教学活动,以充分提高实验室人力资源的共享水平。第四点,高校可通过流动编制的设立,来聘用本校研究生作为实验指导教师。另外,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改革,还可以积极参考其他学校以及专业的改革方式,不仅要提升现有实验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还应运用多种手段不断招揽实验工作相关的高学历人才,从而全面推动实验室建设的改革。

(四)打造开放性实验室

第一点,开放知识传播方式。首先,高校可向学生开放实验项目,让学生自己选择或者自主设计实验项目,开展预约式试验教学。其次,高校应建立相应的实验室网站,把所有实验项目及其实验内容与方法编制到网页中,向全体学生公布。再次,高校可将一些仿真实验与虚拟实验纳入到网络中,使学生通过网页来获取知识,从而进行部分实验操作[3]。

第二点,开放实验对象。运动人员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其所开展的实验项目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与社会的密切联系,这些实验项目不但能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增强,还能积极为社会大众的健身与健康提供有效的指导。实验室可利用心电图、血压等多种项目的检测与分析,对社会群众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合理评估,并为社会群众提供健身、体质测评等生理问题相关的咨询服务。同时,实验室工作人员还可从社会群众的实际身体状况出发,特别是心臟病以及高血压等特殊人群,为他们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也就是运动处方,从而为社会群众的健身计划提供全面有效的指导。

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室不但能够为社会大众的健身方面提供有效指导,还能进一步指导各种运动员的训练。实验室在对运动员心肺功能及其运动过程中尿蛋白等方面进行检测的基础上,对运动员的实际运动水平以及运动后的具体恢复能力进行评定,来综合判断运动员的发展潜力。在为运动员制定训练处方的同时,还能为制定一定的测试标准为运动员选拔或选材提供有效指导。

三、结语

总之,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改革,对高校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增强以及实验室自身工程充分发挥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各大高校应对当前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深刻认知,并据此合理优化实验室设置,打造综合性实验室,积极调整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打造创新性实验室,不断增强实验室社会功效,打造开放性实验室,并积极引进人才,大力打造实验室工作队伍,从而全面提升运动人体实验室建设水平,为高校与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任爽.试论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开放的实践意义[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 (10).

[2]俸烨.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管理探析——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 (1).

[3]刘宗豪.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开放模式与支撑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 (11).

作者:石燕

上一篇:卫生监督执法经济发展论文下一篇:企业改革创新财务管理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