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心灵读后感

2024-05-24

走进心灵读后感(通用10篇)

篇1:走进心灵读后感

《走进心灵》读后感

高二(7)班主任

薄慧杰

在李镇西《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里面,我看到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与老师的点点滴滴,还有老师与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整本著作话语平静,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语重心长的说教,但读来却深有感触,深受启发。

在此之前,我对李老师一无所知,后来学校组织班主任听他的讲座,我才知道李镇西老师是名师,并深深地被他的论述所吸引,做了大量的笔记,学到了很多东西,对于一个新班主任来说,能有李老师的现场指导实属幸运,这样会少走很多弯路。还读了他的《走进心灵》,通过这本书我明白李老师不仅仅是一位名师,而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教育家。他探索的问题深刻与详尽,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他的教育理论不是从书房里想出来的,也不是研究前人的理论推衍出来的,而是完全通过实践得来的。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这些案例对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如何提升学生、提升自己的,以及如何处理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这样的书有着丰富的内容,读着里面的文字,就像在与名师对话,就感觉这位教育大家就坐在你的面前,向你娓娓道来。

一篇篇章节渗透着李老师在实践中的思考,他用大量的实例表述出来,读了让人有许多深刻的体会。在这些思考中,有一条主线就是民主教育理念,它贯穿于书中的每一个章节。在李老师的眼里,民主不是老师赏给学生的,也不是通过居高临下的管理得来的,它是由学生们自己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自然形成的。在书中,我看到了李老师是如何一次一次通过运用学生自己的错误让他们理解什么是民主,如何实践民主的,是如何让学生对“法治”有了感性的认识。而这种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正是一个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正是因为有了民主教育理念,李老师对集体主义才有了自己崭新的理解,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李老师提出的许多口号触动了我。“让别人因你而幸福!”每个人都要充满爱心,举手之劳,向别人献出爱心,让身边的人感受到你的关爱,为有你这样一个同学而幸福。如果班里的学生都能让别人因自己的一丝关爱而幸福的话,那这个大家庭中该是多么温馨团结。

“向学生学习!”这一章里对于师生关系的剖析非常精辟。我也有这种感觉,也时时被学生感动,其中有一部分学生还是所谓的后进生。这个口号里所体现的对学生的赏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与肯定,正是教育的精要之所在。与此相应,李老师对于假德育的批判也是入木三分,发人深省。

另外,这本书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劝戒我们尽量避免在以下四个方面对学生心灵的伤害:打学生,用语言伤学生的自尊心,冤枉学生,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对他的绝望。要知道,不管我们平时对学生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储备,不管我们过去在学生心目中有多高的威望,也不管我们以前对学生进行了多少行之有效的教育,只要我们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心灵---也许是一记耳光,也许是一句辱骂,甚至也许只是一个鄙视的眼神---那么,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了!值得深思的是,现在我们周围对学生动手的老师绝对是很少的了,但在另三个方面有意或无意去伤害学生的,应是屡见不鲜的现象。所以,我钦佩李镇西,因为他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所谓“丑事”公诸于世;我感谢李镇西,又因为他这些真诚的忏悔给了我警示!李老师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的人格魅力和自身修养,来源于他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或许这才是一个教育者身上最重要的素质。

“一本好书犹如一位智者,可以在瞬间点燃你的生命之火,也可以是一把引导你走向光明未来的火炬!”读这本书,我感觉收获很大,也找到了这样一把火炬。

篇2:走进心灵读后感

书中引言里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有人情味的人。我看了久久不能释怀。李老师以其真爱真情高举民主

教育旗帜,真诚开展民主教育实践活动。在李老师的心中,教育民主不仅仅局限于“教人做主人”,而更多的是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态度、理解、尊重、热爱等等。

在《走进心灵》这本书中,共有九个主题,涉及方面从集体论到民主生活。再到向学生学习等等。件件真实感人的事情,一份份教育的真情,一一呈现。最难忘的莫过于手记五一深入心灵的教育,李镇西老师说:当我们不能理解学生的心灵时,学生也不会理解我们,我们所有的“办法”、“措施”、“技巧”、“绝招”等等都失去了应有的教育内涵。而仅仅成了“制服”学生的“杀手锏”——其后果必然是师生双方互相仇视。联想自己的工作,由于班级男孩子多,不是这个上课说话,就是那个在楼道里追逐打闹。刚制止住,又一个学生和另一个学生因为一件事情打了起来,纠纷、矛盾不断出现,愤怒的情绪不禁产生,罚站、训斥成了常用的办法。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总以忙为借口,没有了解事情发生的真正原因,也就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再读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迫不及的用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我会把那个上课说话的孩子叫到身边,问问他上课说话的内容,让他自己讲讲上课说话的害处。并相信他会改掉这个毛病;我让打架的孩子先握手言和,再让他们想成对方,演一演,说一说,又会怎样做。没等说完,孩子都知道错了……有几分耐心,有几分真诚。把自己当成学生,就理解孩子的思维和做法。

篇3:走进心灵世界

岁月匆匆, 长期的实践将我初时朴素的情感提炼为今天深刻的认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仅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心是不够的;她还应具备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精神、人格的魅力乃至教育的机智……

记得一位教育名家说过:“班主任工作的又一种回报, 便是与学生共同成长”, 斯言善矣!作为一名15年教龄的班主任, 我有着太多的经验与教训。愿披露些许以就教于广大读者。

一、立志——扬起自信的风帆

那年9月, 作为市骨干教师, 我被交流到了一所薄弱中学做初一班主任。开学第一天, 在新生自我介绍的时候, 多数学生的发言类似检讨:“我成绩不好, 请大家多帮助我”、“我基础很差, 希望你们别笑话”。对于我“说说自己的特长”的要求, 很多同学的回答是“没有什么特长”, 更有学生小声嘟囔:“有特长的都择校走了……”望着学生们畏缩而迷惘的表情, 我清楚了:这是一群丧失了自信的孩子。果然, 通过查阅档案得知, 全班40名学生中有三分之一是外来打工人员子女, 单亲家庭占将近一半, 而缺乏自信的学生在80%以上。

爱因斯坦说:“谁拥有自信, 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进步的动力和基石。缺失了自信的学生, 就仿佛浮萍, 既没有动力, 又没有目标, 只能随风游荡。可是, 怎样帮助这些心灰意冷的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呢?

(一) 以身作则——以自信点燃自信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 只有自信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自信的学生。因此, 我要用坚定的自信去感染、影响和引导我的学生。

开学的第一节课上, 我毫不谦虚地向学生们自我介绍:我是一名优秀教师, 29岁时当选为市劳动模范, 31岁时省长亲自为我颁发了省五一奖章, 33岁时当选为市党代表, 而现在是全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我曾用一个学期的时间, 将全校语文成绩倒数第一和第二的两个班级教成正数第一、第二;刚刚结束的中考, 我班54名毕业生中有48名考进重点高中……我以前带的每一个班都很成功, 这次也一定不会例外。我相信我有能力和你们一道, 把我们的班级建设得更为出色……

接着, 我要求每一名新生模仿我再做一次自我介绍。这一回, 学生们活跃多了, 放松多了:“虽然我以前学习不好, 但我一定能赶上来……”、“新的学校给了我新的希望, 一切从头再来……”就要下课了, 我热烈地激励大家:“如果这所学校不能成为你的骄傲, 那么, 就让你成为这所学校的骄傲吧!”

(二) 自我赏识——为自信夯实根基

学生们为什么缺乏自信?因为他们在社会偏见的压力下, 不由自主地只看自己的不足之处, 只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 从而导致了自我评价的偏颇, 并由此产生了自卑心理。有鉴于此, 我为第一次班会设计了这样的主题——“我也是一颗闪亮的星”。我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说出自己至少五条优点, 并向大家介绍自己性格中最值得自豪的地方。那是学生们第一次在大庭广众前展示自己的长处, 一个个兴奋得小脸儿通红。总结班会时, 我送给学生们一首小诗:“我不是最聪明, 但我可以最勤奋;我不是最美的, 但我可以最可爱;我不是最强壮, 但我可以最快乐……也许我做不了大树, 但我可以做最好的小草;也许我做不了海洋, 但我可以做最清的溪流……”班会结束以后, 有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原来, 我也是一颗闪亮的星!”此后, “其实我很棒”、“我在进步”等系列主题班会接连召开, 它们不断强化着学生们自我赏识、自我发掘、自我评价的信心。

与此同时, 我从一点一滴的细节入手, 要求学生走路时必须挺胸抬头, 说话时必须声音响亮;要求每天的值日班长要收集一条激发自信的名言警句;要求每名学生将自己表情最自信的一张照片贴上教室后墙……我惊喜地发现, 随着我的努力, 自信的幼苗正在学生们的心田里茁壮成长。

(三) 创造机会——搭建展示的舞台

在平时, 我尽力为学生创设自我展示的机会, 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我的班级里, 从班委、组长到各学科科代表, 均实行民选制度, 由全班同学不记名投票产生。同时, 实行值日班长制度, 为那些没有竞选成功的同学提供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事实证明, 只要老师给了机会, 学生们便会不遗余力, 力求完美。对于严重缺乏自信的“后进生”, 我则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例如, 男孩小A, 父亲因病早逝, 母亲工作忙碌, 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升入初中后, 他因为学习困难, 渐渐地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在一次春游中, 我发现小A对植物了解较多, 于是委派他负责莳养班级的花草, 并封他为“护花使者”。小A对这份工作特别上心, 不但按时为花草浇水施肥, 而且通过查资料和请教生物老师, 成功解决了几盆花草的生长问题。当一盆已经枯萎的海棠在他的精心莳弄下重展花容时, 我带领全班同学为他鼓掌。从那以后, 他的变化更大了, 不但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而且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并被选为生物科代表……

二、倾斜——给学困生更多的爱

有人说, 在学生的世界里, 成绩就是他们的名片。对学困生而言, 他们的那张名片显然是黯淡的。他们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压力, 他们好比营养不良的孩子, 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爱与帮助。在我的眼里, “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等重要”;在我的理念中, “每个学生都要发展, 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要提高, 但不求同步的提高;每个学生都要合格, 但不求相同的规格”。是的, 只要采取“倾斜”政策, 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 学困生一定会赶上来。

(一) “以团队的名义”

我利用主题班会、集体活动、评价设奖等多种途径, 努力创设“人人关心学困生, 相互帮助同进步”的班级氛围, 将学困生的进步纳入优秀班集体建设之中。我为每位学困生“配备”了品学兼优的同桌, 并精心组合了周边的“四人小组”, 把学困生与“四人小组”的平均成绩作为日常评比的依据, 从而强化了学生间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团队意识。同时, 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中设立进步奖, 给学困生以同等的受奖机会。

(二)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学困生好比弱势群体, 理应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我真诚地与他们交朋友, 经常与他们谈心, 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 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在学习上, 我根据他们不同的学情适当降低要求, 放慢脚步, 千方百计地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我总是鼓励他们:兔子能跑到终点, 乌龟也能跑到终点。生活中, 没有人会计较成功者的成功中几分是智慧、几分是汗水, 因为无论是智慧还是汗水都值得尊重。天道酬勤, 一分汗水一定会换来一分收获。

(三) “老师相信你能行”

对于学困生, 既要热情鼓励, 又要搭建平台, 为他们抛却自卑、建树自信创造机会。有一次, 学校通知我第二天接受省教育厅领导的“看语文课”。常态下, 我班每课的课前活动参与人是按学号轮流的, 而第二天正巧轮到语文成绩最差的一个同学。他能行吗?有几个学生主动要求替他上, 我回绝了。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微笑着鼓励他:“别怕, 老师相信你能行!”第二天的课堂上, 我不时将满是信任的眼神投向他, 而他也由开始时的慌乱转而镇定下来, 直到在热烈的掌声中成功地完成了课前活动。事后, 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第一次发现——我也行!”

三、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根本之处, 就在于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斯宾塞的《教育论》指出:“记住你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能够自治的人, 而不是要别人来管的人。”自我管理是实现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作为班主任, 应充分发扬民主, 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真正扮演好“引路人”和“协调者”的角色。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呢?

(一) 培养自主管理意识

真正的自我管理是发自内心的行动。因此, 倡导自我管理,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我反复告诫学生:我做班主任, 不是来看管你们的, 而是来和你们一起生活的——分担你们的烦恼, 分享你们的快乐。所以, 管理班级、管理自己是你们责无旁贷的义务。因为, 我不相信一个只靠别人看管而不会自我管理的学生将来能成就什么大事。于是, 每次接手新班级时, 我便把管理班级的所有的规章制度发给学生, 由他们讨论、删改、增补、定夺, 并规定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力, 而每一个学生又同时负有遵守班级各项规章制度的义务。

(二) 实行班级民主管理

陶行知说:“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 做自己的主人, 做国家的主人, 做世界的主人。”实行民主管理, 不但是班级建设的需要, 更是培养具有民主思想和作风的一代新人的需要。为此, 我给自己规定下“尊重学生, 尊重个性, 平等协商, 全面服务”的十六字方针。我通过班级干部“竞争上岗”和“轮岗制”设置多种管理岗位, 让全体学生都有“施政”的机会, 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角色互换中体悟民主管理的要义。工作中, 我充分尊重和采纳学生的意见。例如, 班会的主题、竞赛的标准、郊游的路线、演出的节目等等, 均由班委会组织学生讨论决定, 没有必须的理由, 我不发表不同意见。

民主管理的结果, 是为班级开创了团结进步的良好班风。一次, 因两名学生调皮, 我班被学校扣了纪律分。班委会立刻带领全班同学冒着酷暑清扫操场, 硬是把被扣的分又“加”了回来。又一次, 我因病没能和班级去农村参加学农实习, 十几天后, 学生们迎接我出院时, 除了鲜花和笑脸, 还捧来了刚刚荣获的“学农先进集体”奖状……

四、沟通——建造心灵的立交桥

教育的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沟通的问题。建设新型师生关系, 沟通是主渠道。保证了沟通的顺畅无阻, 就保证了教育的顺利实施。与学生沟通, 首先要有一颗博爱、平等之心, 同时要有科学、可行的方法。沟通的方法很多, 什么方法最好呢?我认为, 在恰当的时候使用恰当的方法, 让恰当的方法匿于无声、隐于无形, 便是最佳的方法。

(一) 心灵的信使——联系本

联系本——是我与学生之间的“友好使者”。每学期开学之时, 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联系本。联系本的功能是什么?第一, 记录当日的放学时间、作业要求及班级要事。这时, 它既是教师督促学生的“蓝皮书”, 又是家长监护孩子的“备忘录”。第二, 记录学生对自己当日成绩与不足、喜悦与苦恼的“小结”。这时, 它既是学生的自我反思, 又是对教师和家长了解孩子的窗口。第三, 记录班主任对该生“小结”的批语和与该生的对话。多年来, 联系本是我与学生和家长交流思想、沟通心灵的桥梁。每天, 面对几十本联系本, 我仿佛面对几十颗跳动的心灵, 我会情难自抑、不知疲倦地写上几千字的“留言”。我还认为, 这种文字的交流比起口头的交流更从容、更中肯、更达意、更恰切。

(二) 爱——沟通的基石

爱, 是沟通的基石。当教师像爱护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护学生时, 她一定会收获开启的心扉。然而, 爱, 还要会爱, 还要尊重对方的个性, 还要顾及对方的感受。母爱之所以常常受到抵触, 多半是因为那中间缺少了尊重。作为班主任的爱, 应充分顾及到学生性别、性格、家境、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的差异, 将爱表达得自然得体、恰到好处, 从而赢得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的反馈效果。

那天, 小D又去网吧了。小D父母离异, 由于缺少家庭的教育和温暖, 他开始自暴自弃, 网吧成了他的“快乐之家”。冒着漫天雪花, 我终于在一家网吧找到了玩兴正酣的小D。看到我, 他愣了一下, 随即便冷冷地说:“老师, 别管我了……”望着他瘦削苍白的面庞, 一阵心酸涌上心头, 我转身走了出去。一会儿, 我买回热乎乎的饺子和汉堡包。“吃吧, 老师就在这儿陪你……”一个小时过去了, 忽然, 我的手机响了, 是丈夫打来的, 我清楚地听到女儿在电话里找妈妈的哭声。显然, 小D也听到了。又过了几分钟, 他站起来, 用力甩了甩头说:“老师, 咱们走!”第二天, 从不与人交流的小D塞给我一封信:“我保证, 今后再也不去网吧了。请老师相信我!”

(三) 教育机智——沟通的润滑剂

乌申斯基说:“教育缺乏了教育机智, 无论他怎样研究教育理论, 永远也不会成为实际工作的好老师。”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定向能力, 是指教师在对学生活动作出迅速而正确判断的基础上, 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教育机智的策略不外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掌握分寸、对症下药, 而它们无不是班主任良好综合素质和职业修养的外在表现。教育机智是一名优秀教师不可缺少的内在品质, 而形成这种品质的关键, 在于不断加强教育理论修养, 不断丰富教育实践经验,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水到渠成、厚积薄发之势。

一次, 在周末放学前, 我故作神秘地对大家说:“老师在班里设了四名卧底, 他们将随时‘邀请’你们去网吧, 如果你的立场不坚定, 那么第二天你的名字就会出现在我的黑名单里……”对于这类幽默警示, 学生们虽然一片置疑声, 然而在置疑声中, 老师的殷切叮咛早已深深地印在他们心底。

那天, 是寒假里的最后一个召集日。看到整个教室座无虚席, 而一张张仰起的小脸正对着我微笑, 我便也会心地笑了。是啊, 记得在上个召集日里, 每个小组都有人缺席, 我要求各小组长回去后给缺席的组员打电话, 要求他们下个召集日一定要来, 因为:“老师想他们啦!”我要求学生很严格, 但从来不严厉。我不能想象整日声色俱厉、愁眉不展的老师会培养出幸福快乐的一代……

篇4:走进学生 走进心灵

爱,是人类最美的情感,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更需要爱。

初接新班,我就认识了他,王佳乐。上课讲话,做小动作,唱歌,和同学打闹,学习不认真,成績差,几乎所有想象得出的缺点他全包揽了。我深深知道,我碰上了令人头疼的角儿了。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我对王佳乐的认识不够,只是采用常规的方法,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开学的第二个礼拜,王佳乐在数学课上课的时候突然走出了教室去玩儿。这种自由散漫的行为当然激怒了任课老师,我马上把他叫过来,并且让他站到讲台边上。然而他不但不收敛自己的行为,而且还和另外一个同学继续说说笑笑,毫不以此为耻。这不但影响了老师上课和同学停课,而且影响了班风,影响极坏。在课后,我马上将王佳乐叫到办公室进行谈话。

起先,他态度恶劣,一声不吭。在我苦口婆心的劝导之后,他勉强承认了错误。然而从他的神情,以及当天的日记,我意识到,他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不要说有任何悔改之心,而且从他日记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一种逆反心理。

果然,没过几天,王佳乐又犯了。由于在一节非主课上故意打扰其它同学正常上课,他被其它任课老师带到了我的办公室,并被给予了口头警告。也许是他害怕了,也许是人向善的本能,这次在我找他谈话时,他明显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写下了保证书。在保证书中,他也剖析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难以自我控制的缺点。于是我决心转变我对王佳乐的教育重点,将原来的说理改为培养他的自制力。

于是我通过更加频繁的关注,来时时提醒王佳乐,在平时的日记中,我常常加注诸如“努力吧,老师期待着!”、“最难战胜的敌人就是自己,因此,要想成功还得靠自己”此类的鼓励语。甚至我还满足了他理由并非非常充分得调换座位的要求,希望以此来换得他的“平安”,以及由好同学带动他一起进步的效果。然而,保证书上的墨迹未干,王佳乐身上又发生了不完成作业、和老师顶嘴的行为等等……

望着他在课堂上无法控制的张合的嘴唇,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是我对他的要求太高吗?显然不是,课堂纪律可是最基本的要求呀。是我工作做得不仔细吗?他可是我倾注最多精力的学生啊。是我的方法不对头吗?也许。我把脑海中闪过的一丝气馁抛到脑后,决定改变我的常规方法。对特殊的学生要有特殊的教育方法。

我决定找王佳乐做一次深入的谈心,然后找到突破口。不出我所料,王佳乐果然有着和一般同学不一样的身世。他的父亲两年前因心脏病去世,这给王佳乐的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生活压力,并改变了他家原来的生活秩序,然后是他母亲改嫁。一系列的巨大变化肯定影响孩子的心灵,尤其是处在小学升初中的这种关键时刻。这可以从他从小学到初中的成绩变化可以看出来。小学五年级以前,成绩一直能保持在中等偏上的位置,此后两年多成绩急转直下,而这两年正是他父亲去世的两年,难道这其中没有什么必然的因素吗?连他自己都认为是由于父亲的去世导致他的自暴自弃。而现实生活的压力,一方面使他以某些极端的行为来维持自己的尊严,另一方面又陷入深深的迷茫,不知自己未来的希望所在。

我心中一亮,决定把突破口放到重新燃起他生活的希望上。我以自己工作多年的经验、阅历以及思索所得,告诉王佳乐父亲的去世已是事实,不能更改。但你去世的父亲决不希望看到你永远的自暴自弃下去。人生的道路很长,你现在想辍学去打造自己的一片天地,凭什么去打造?“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你现在连控制自己的毅力都没有,还谈什么打造自己的天地?

我的努力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他的行为有所改进,他的成绩有所提高,同学们对他的看法有了改变。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为自己攻心术的成功窃喜。

然而我错了,王佳乐的顽固不化是我所没有料到的。在没多久以后,他就因为连续的违反校纪校规而被学校劝退。王佳乐的离开使我极为沮丧,我的教育并没有收到成效,或者说没有从根本上对他产生影响。我第一次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难道我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吗?望着王佳乐留下的厚厚一叠的保证书,我感慨万千。

出于种种考虑,下半学年学校同意王佳乐回到学校读书。这同时给了王佳乐和我新的希望。王佳乐有了一次“新生”的机会,我则又有了一次挽救他的希望。我充分利用了离校的压力来处处抑制住他的违规欲望,时时提醒他,要求他。我发现其实他完全有是与非的观念,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违规的时候也总是提心吊胆,但薄弱的意志使他屡屡随波逐流,无法自制。

也许是世事的沧桑让王佳乐成熟,也许是他父亲的去世再次给了他打击,也许是我的教育和同学们的帮助起了作用,王佳乐在新的学期显然有了变化,虽然偶尔还控制不住自己,但总体来说,比以前好多了。在他的日记里充斥了思想斗争,但显然“是”占了上风,“非”处在下风。这又给了我希望。虽然我知道改造一个人不是那么容易的,改造一个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我真的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社会上多一个正直的人,少一个流浪的人。

王佳乐由一个常规学生变成问题学生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而让他从问题学生回到常规学生,我不知道一年多时间够不够。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不再抱速成的奢望,我只希望,王佳乐每天都有进步,并最终由他律走向自律。

也许我前面所述的不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但我肯定它是一个真实而又曲折的案例,它是一个值得我们思索的案例。我也希望,若干时间以后,我能为它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我坚信。

篇5:浅析走进心灵读后感

《走进心灵》读后感

三江街道中心小学张君钗

以前,我总以为能及时处理班级事情,把班级管理好,这样的班主任就算是不错了,可是当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这本书之后,我发觉自己的看法错了。李镇西老师既要开会、又要出差,可他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仍感到得心应手。即使李老师不在,学生也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这样的工作量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可李老师做了,而且做得那么出色。李老师真令人佩服。

李老师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是因为他找到了一条通向学生的捷径——走进学生的心灵。在这本书中李老师说的话“教育着是美丽的,教育的美,美在理解,美在机智,美在创新”,李老师提出的观点“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更具体地说,是人的心灵。”在我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想想我们自己,平时忙里忙外,一会儿处理学生吵架,一会儿整顿班级,而我们所做的这些工作只是徘徊在学生的门口,我们只知道把今天的事解决,却未曾思考如何了解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做的仅仅是表面的工作,所以效率不高。而李老师解决的是人,从学生身上入手,解决了学生,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了事。

李老师为学生搭起的是一座平等的桥梁,他让学生给老师提意见,并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提倡向学生学习。这种互相监督的民主的形式,给师生平等对话搭建了舞台。有了师生的互相理解和信任,就有了彼此的交流,从而走进学生的心灵。读了李老师的《走进心灵》这本书后,我深深地知道:与学生以心换心是作为一位班主任能得到学生信任的关键。班主任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更不能满口教训学生,而要用朋友的道义去规劝学生,用亲人的情怀去关爱学生,用教师的严厉去要求学生,这样才能走向学生的心灵世界。这个世界是广阔而迷人的,远离这个心灵世界你会觉得离学生很远,工作茫然;走进这个心灵世界,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找到答案。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能使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有源头活水,常做常新。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让班级工作从过去的约束型向疏导型转变,不再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进行说教,而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不再是生硬的控制,盲目的说教,而是体贴入微的关怀和真诚的教诲。老师走下讲台是学生,学生走上讲台是老师,师生融为一体。老师敞开胸怀让学生走进来,学生又有什么理由把老

师拒之于门外呢?亲近学生,走进学生,很多事便会在萌芽状态得到根本解决。然而 我们老师总是对学生提这样、那样的要求,却从没有在学生面前对自己提什么要求,把老师和学生分得清清除楚楚。陶行知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要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 学生要做到的我首先做到,学生做的任何事情我能一起做,这样才能体验学生的感受。

读了李老师《走进心灵》这本书之后我体会到: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应该理解、尊重学生。由于老师与学生因其角色不同,导致看人、处事的方法不同,这给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把自己置于学生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站在学生的位子,为学生想一想,假如我是学生,用什么方法对我进行教育我能接受。对任何一件都能事都能替学生多考虑考虑。爱学生,就必须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去考虑,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觉得自己要学习的真是太多太多。高度而真诚的尊重发自于教师心底的自觉与自律。以后我会把尊重、理解学生作为师德修养的第一要义,尽量做到不在办公室批评学生,不在大庭广众前批评学生,不在情绪对抗的时候批评学生,不严声厉色地批评学生。当然,要时刻尊重、理解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冤枉学生了,还要敢于向学生道歉。

班主任是一门艺术,如果我们只是被动地去做这项工作,不但自己会感到又苦又累又烦,而且会耽误和影响学生的一生。在学生心灵世界中洞察学生的变化和发展,探究其心灵和思想,在潜移默化中育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讲的是爱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是方法。博大的爱心加上科学的方法是走向学生心灵的全部真谛。

篇6:走进学生的心灵读后感

足球场上,几个熟悉的身影正欢快地笑着、追逐着,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全然不知道老师已经悄悄站在了旁边。

“过来!”年轻的老师大吼一声。

对于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他们无计可施,耷拉着脑袋乖乖地向老师走去。看着这几个喘着粗气的红脸蛋,老师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放着要紧的作业不做,竟然玩得如此无牵无挂。

看着老师愤怒的表情,几个小家伙显然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低着头不言语。

“这是什么?”老师指着其中一个学生手中的白玩意而问。

“足球!”一个学生不好意思地回答道。

足球?这就是你们尽心追逐的足球?老师不禁端详起这个“足球”来:将废纸一层层由里及外不断填塞,再用透明胶带扎成的“足球”!

这个新颖别致的纸足球吸引了老师,刚才的怒气一扫而光,内心一阵暗喜:这些小家伙,学习上不肯下功夫,玩起来到时挺有花样的,脑子里还真灵活!真想鼓励一下他们的创造发明。但是年轻的老师犹豫了:他们必须为自己只顾玩不顾学习的不负责任的学习态度有所反思。怎么办?还是让全班定夺吧!

老师把纸足球放在将桌上,没等老师开口,许多学生纷纷围了过来,对纸足球议论起来了:“这足球真有意思!真亏他们想得出来!”“真有创意!”“嘿,先借我玩玩!”

没想到一个纸足球经带来这么大的轰动效应。在全班的一直劝谏下,年轻的老师只要求那几个小家伙写一篇作文,来描述一下踢这个纸足球前后的真实感受。随后一篇篇带有真情实感的佳作诞生了。

这件事的完美解决,是这位老师“退了一步”后的效果,若不是放弃批评,学生的创新之火怎能不被泼冷水?是一只纸足球教会了这位老师宽容和平和!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应该理解、尊重学生。作为一名老师,要以学生为本去认识,体验和思考,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站在学生的位子,为学生想一想,这个错误真的不可原谅吗?这个学生真的一无是处吗?假如我是学生,用什么方法对我进行教育我能接受。事实证明,这位老师用宽容和平和更好地教育了这一帮“捣蛋”孩子,而且效果也并不差。

我在工作中也经常碰到这样的事情,有的孩子也许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都不太好,但是我们不能把他们“一棒子打死”,认为他们什么都错。而是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当我们板下脸批评学生时,先想想这个孩子可爱的一面吧。另外在批评的时候别忘了鼓励一下我们的孩子的闪光点。老师敞开胸怀让学生走进来,学生又有什么理由把老师拒之于门外呢?亲近学生,走进学生,很多事便会在萌芽状态得到根本解决。

篇7:走进心灵读后感

夜静悄悄的,我站在窗台前,凝视着蔚蓝色的星空。忽然望见东方有三颗星星,紧紧地依偎在一起亲如一家。我想: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爱吧!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的身边;爱,是开启心灵的金钥匙;爱,是一部生动的人生教科书……看了《让世界充满爱》之“用爱拥抱整个世界”,我的心被震撼了,仿佛经受了爱的`洗礼。课文里主要讲的是青海省乐都县高店镇的一位老师罗南英,年仅29岁就得了白血病,光做手术就得花60万,这对她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巨款使她放弃了求生的希望。思来想去,她决定在有生之日给儿子留卜侮个生日的信,留卜母爱的精神财富。

啊!多么伟大的母爱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首脍炙人口的《游子吟》就是母爱的最好见证。自从我们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又到我们如今的学习,妈妈总是在任劳任怨,耐心地照顾、教育我们。这就是母爱啊!

接着罗南英老师又把写给儿子的信寄给了编辑部。当报纸一登出,整个西宁市的人们都被罗南英深沉的母爱所深深地感动了,于是一群群素不相识的慰问者,带来了鼓励和祝福,也带来了新生的希望。

篇8:走进学生的心灵

心灵, 内心深处所在。作为教师为什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呢?我觉得应该有三个目的:一是了解他, 二是理解他, 三是影响他。了解并不算走进学生的心灵, 那只是在门口张望, 理解才是走进去了, 但还不能说就能影响他。了解和理解学生都是为了影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任务首先是了解孩子, 而为了了解孩子, 就应该不断地观察、研究。不了解孩子, 不深刻注意发生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复杂活动, 我们的教育就是盲目的, 因此也就是没有意义的。”他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具有深入儿童精神世界的本领, 他说:“我十分坚信, 确实有那么一些精神品质, 一个缺少了它们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而其中首要的便是深入儿童精神世界的本领。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 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他还告诫说:“别让任何一次振荡不知不觉地从您身边掠过。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 创伤的医治者。”

人的心灵是一个极其宽广、复杂、多变的世界。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不断变化发展的孩子, 怎样走进他们的世界, 找到属于他们的那片沃土, 播下适宜他们成长的那粒种子, 这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育中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 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可以照搬, 它需要每一位教师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工作。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去实现教师的价值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走进”必先“走近”

1. 提前候课

与学生多几分钟无拘束、近距离的接触, 在随意的攀谈中、在留心的观察中、在轻松的交流中, 师生之间语言的障碍扫除了, 心灵的篱笆拆掉了, 感觉亲切了, 隔膜消解了。

2. 走下讲台

教师高高在上实际上是自己站到了学生的对立面上。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首先要淡化师生之间的绝对距离, 教师要置身于学生学习的空间当中, 可以说, 穿梭在学生的课桌之间才更有可能浸润到学生的心怀脑际。

3. 有你有我

多出些时间与学生一起吃、一起住、一起玩、一起聊, 尽最大的努力感其所感才会在最大限度上悟其所悟。歌中唱到“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 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这种同呼吸、共命运的机会和经历。苏芮在《牵手》中演绎的才是我们倡导“有你有我”理念的真谛。

二、“走近”还须“留心”

1. 和而不同

与学生打成一片, 这叫做“和”, 和谐的和。但教师毕竟不同于学生, 因为教师的职是师傅, 教师的责在教导, 因此教师走近学生一定要表现出长者的风度、智者的才华和能者的水平。

2. 学而时习

教师所具有的学识、理念、方法都只有在实践当中应用才可能转化为学生的学识、理念、方法。如果做教师的不知道, 做学生的不懂得, 教师教了传而未达, 学生学了却不会, 则“走近”又何益之有?

3. 与时俱进

不是你不明白, 这世界变化快。新事物让人眼花缭乱, 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用老观点解释不了新困惑, 拿老办法对付不了新青年怎么办?总书记说, 发展要有新思路, 改革要有新举措, 各方面工作要有新局面, 这就要与时俱进。什么是新课标?什么是绿色批评?什么是平等中的首席?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理论上认为只有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所以我们说, 加强学习作为与时俱进的重要途径关系到我们的个人饭碗问题, 关系到我们的教育事业问题。所以我们说, 要坚持在实践中加强学习, 在学习中推进改革, 在改革中实现发展, 在发展中求得生存, 在生存中享受人生。如此一番工夫, 我们定会在蓦然回首中发现原来:“浅草才能没马蹄。”

三、心有灵犀才是真正的“走进”

1. 尊重学生, 爱是付出

记住学生并让学生记住, 这就是尊重。

2. 师生平等, 教学相长

民主的真谛是平等。平等的教, 平等的学才是教学合作的最佳状态。由合而和, 就是教学相长的自然程序。

3. 关爱全体, 发展为本

天生其材必有用。爱漂亮的孩子谁都能做到, 爱丑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关爱全体必要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才能人人发展。所以我们讲“面向全体”, 不是说要在课堂上要全体都向着高考迈近, 而是要“宜林则林, 宜草则草, 宜耕则耕”, 依着学生的兴趣、材质来培养, 育百花齐放, 赏万紫千红。

篇9:走进生活,走进心灵

一、 利用教材,落实口语交际专题训练

苏教版小语教材每个单元练习中都安排了口语交际专题训练,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些内容都是编者精心设计的,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些专题训练,要从农村学校的实际出发,根据农村学生的个性特点,用心安排,巧妙设计,将每一堂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落到实处。

二、 走进生活,开展口语交际随机训练

口语交际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教师要把口语交际教学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在生活中随机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 就地取材,寻找源泉。农村虽然不像城市那样繁华热闹,但山川田野,家乡特产,风土人情等,皆为农村学生提供了不竭的源泉,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地广阔,五彩缤纷,生活丰富多彩。这些都是学生亲眼目睹并可以作为交流素材的。总之,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口语训练天地。

2. 开展活动,搭建平台。农村小学生平时课余生活相对单调,学校或教师就要尽可能多地组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乒乓球比赛、“国庆”活动、欢度元旦、广播操比赛、学雷锋活动、“庆六一”文艺汇演等。往往在活动之后,学生还沉浸在活动的快乐之中,余兴未尽。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中表现最突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或者是最能给自己带来收获的情节等和大家交流、分享。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 偶发事件,即兴训练。校园里、课堂上,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学生往往又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事情充满好奇。教师可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并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话题的表述都尽量做到条理清晰、方式恰当,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知不觉之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三、 走近学生,开发口语交际评价功能

口语交际不仅是语言与语言的交流,更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口语交际课是学生与学生,特别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交换思想、交流意见时进行的心与心的对话。农村小学的学生相对城市学生来说缺乏自信,缺乏表现欲。这就要求教师在口语交际中走进学生的心灵,克服他们的心理障碍,引领他们无拘无束的、尽情地进行口语交流,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1. 关注了解学生,让他们有话可说。口语交际教学要使学生说话,就得让他们有话说才行。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设计口语交际教学时,应多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符合他们思想的话题,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2. 理解欣赏学生,让他们有话敢说。由于多方面原因,农村学生大多数胆子小、害羞,怕说错话、怕老师批评、怕同学笑话,往往有话却不愿意说,不勇于表达。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营造一个轻松的、积极的、和谐的口语交际环境。在课堂上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通过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一次肯定的点头,一句由衷的赞扬,传达你对他们的欣赏。呵护好学生口语交际时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保护好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他们一定也会像城里的学生那样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3. 激励引导学生,让他们有话会说。在学生有话说并且敢说话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培养他们会说善说。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学生经过口语交际训练之后,交际能力达到何种程度最终还需一定的评价反馈。评价的目的不是要给学生排个高低上下,而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富有建设性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口语交际水平有一个真实的认识,并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以利于下一阶段的提升。农村小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评价反馈这一环节,激励引导学生有话会说,说得准确、说得得体、说得精彩。长此以往,相信农村的学生也能做到妙语连珠、能言善辩。

篇10:让心灵走进心灵.docx作文

他是这样一个志愿者,在他还没有做父亲的时候,他就用像父亲一样的眼神看着那178个孩子,他曾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燃希望。他的歌声或许早已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他的名字让我们联想到:两个人站在大地上,需要互相支持,互相温暖。

他们走进了他的心灵

一次偶然,他们与他相遇了,一大群孩子友好而亲切地向他问好,清澈明亮的眼神中充满了活力与希冀,淳朴的笑脸让他十分愉悦,他想让他们上学成才,想让他们可以将他们的笑脸迎向世界。他用他高昂的声音为他们唱歌,孩子们亦快乐地和着,山间响彻着一圈圈的回音。那个女孩有着清亮的眉目,那个男孩有着坚毅的轮廓……他都一一记得,他的心扉洞开着,盛满了孩子们欢声笑语。

他的开始心灵饱满起来,绽开温暖的花。他们成为他心灵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值得他不惜向生命借贷。

当心灵走进心灵,是爱吧,如此温馨。

他走进他们的心灵

一束束鲜艳欲滴的鲜花,一封封感人肺腑的长信,一个个表示鼓励的笑语,一张张饱含希望的笑脸……这些都能够让他在与病魔做斗争时充满了勇气和坚定,一个长长的拥抱,皮肤磨擦间传来的温暖,后颈上感觉到温润,一句在耳边轻轻想起的“爸爸,我爱你。”足以让他——一位从不因病痛掉泪的真汉子热泪盈眶,他们彼此相拥,温暖传递着,他低头看到了自己早已没有了光泽的肌肤,有的只有回味,没有悔恨,他一直很坚定,没有后悔也没有放弃过,他的生命之路很短,却有着无比耀眼的光芒。

他们心灵中有他,他无比欣慰。

他的心灵中有他们,他无比幸福。

当心灵走进心灵,是奉献吧,如此坚定。

让心灵走进心灵

“我是你过河的桥,我是你乘凉的树,我是你风尘仆仆那间歇脚的屋,只要你如意,只要你幸福,只要你回头一笑,我就很知足。” 当心灵走进心灵,幸福传递着,痛苦分担着。心灵与心灵,交织出幸福的路。

生活教会我感恩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这是一首多么熟悉的歌,每当听到它,我的心都感到一丝温暖。感恩,多么普通的字眼,可是平生中值得你感恩的人又有多少呢?老师、父母、朋友……最值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我们身边最普通的人,我不仅要说,是生活教会我感恩。生活就像沙漏,透过时间,滤去一些人和事,却始终有一些温暖的记忆让我感动、让我幸福。这就是生活,是生活教会我感恩。

感恩父母

从我们呱呱落地时起,父母对我们的爱从来没有减少过。他们总是无时无刻地关爱着我们,对我们总是有“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的心态。爸爸妈妈每天在外工作也要顾着家里的事情,我知道爸爸妈妈的辛苦,所以自己学着独立生活。从生活中的大小事务中,我更能体会爸爸妈妈的辛苦。我也慢慢理解了爸爸妈妈,包容爸爸妈妈。是生活教会了我感恩父母。

感恩老师

当我们背起书包踏入校门时,我们就应该感恩老师。还记得上小学的时候,那天,眼看着天空下起小雨,爸爸妈妈却还没有来接我,我等得有些心急。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进入我耳朵,“爸爸妈妈还没有来接你吗?不如先到我家去吧!”我抬头看见了老师。看着外面的雨,我只好点了点头。来到老师家,老师不光教我读书、识字,还给我拿来好多好吃的,我很开心有这样一个好老师。后来,老师给爸爸打了电话,让爸爸接我回了家。从那时起,我都非常尊重每一个老师。是生活教会我感恩老师。

感恩朋友

人生路上有许多磨难,考验接踵而至,无论你是伤心、懊恼、开心还是愤怒,只要有朋友,什么样的开心和痛苦都可以一起分担。如果朋友是天空,而自己就是星星,天空包容了星星的一切,而星星也点缀了天空,如此才使得星空这样美丽。记得那次上体育课时,自己不小心踩到了石头,脚扭伤了,同学们集体筹钱把我送到医务室接受了治疗,我真的非常感动,也很开心有这样一群好友。是生活教会我感恩朋友。

感恩吧!即使是那些跟你闹过矛盾的人。感恩吧!即使是那些嘲讽过你的人。感恩吧!感恩那些关心你的人。是生活教会我感恩。

明月山让我陶醉

循着潺潺的流水声,我们走进了明月山,游览了我日思夜想的云谷。

青山。白雾。翠竹。

我们仿佛踏入了梦境的天地:山在雾中屹立,薄雾在山中萦绕。雾围着山,山依着雾,依稀朦胧,若明若暗,使我们飘飘欲仙,随着风四处飘荡,好像自己也变成了雾,在山间与伙伴们嬉戏,围在游人周围,跟游人们玩捉迷藏。一阵凉风吹过,我心头一震,灵魂也返回了我的躯壳。看不见山的顶峰,也找不到雾的边缘,只有移动的人群和飘动的彩旗向前蜿蜒伸展着。我们每个人都有跃跃欲试的神气与要征服所有山峰的勇气。

裸石。流水。人群。

稀落的人群,跨过裸露着的河床,跨过滑溜的卵石,随着流水潺潺、摇曳的小树,给这寂寞的山林带来了无限生机;在山谷中回荡的欢笑声,也给这幽谷带来了一番城市的喧闹。丛林。红旗。小道。

五彩缤纷的大旗,隐约闪现于郁郁葱葱的树林中,穿梭在苍翠的竹林里,高声的呼唤,欢快的笑语,从队伍的前头,一直溜到队伍的后头,带着满怀的豪情,满腔的希望与满腹的寄托。近了,更近了……

细雨。凉风。飞瀑.终于,我们看见一条白链,素白晶莹,镶嵌在一片浓绿中,披挂于山涧树丛上。白雾缭绕着……终于,看见了刻在石板上的“云谷”二字,深深的。

走下去,来到谷底,思维似乎已停滞了,这梦中的仙境,这欲飘欲飞欲沉的奇妙感觉。当阵阵凉风使人觉察到一丝凉意,才意识到自己竟沐浴在雨雾中--是溅碎了的飞瀑。它亲吻着我的脸,头发和蒙尘已久的心。

上一篇:婚前试爱的台词下一篇:局党委学习调研阶段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