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学生走进心灵

2022-07-28

第一篇:走近学生走进心灵

“走进学生家庭,走进学生心灵”家访总结

现代服务类专业组“走进学生家庭,走进学生心灵”

家访活动总结

为了实现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机配合,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发展,在学生管理中心的统一布曙下,现代专业组进行了“走进学生家庭,走进学生心灵”家访活动。12月15日,我组顺利完成了此次活动,据学生管理中心反馈我组家访完成率达到100%,得到学生、家长的充分认可。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

一、家访中取得的成就:

第一,获得许多第一手育人资料。一月内对班级的学生进行一次全面家访,我们的足迹踏遍了湘东区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家访深入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无一遗漏,忠诚地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地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在家的表现,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并做好详细的记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第二,家长老师互相信任。由于我们耐心地向学生家长讲述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成果、家校通、教学设施等基本情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这就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使家长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更有信心地和学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在获得家长的高度赞扬和信任的基础上,给学生以鼓励和力

量。

第三,任课老师送爱上门,家访中体现出教育教学团体精神。比如,我们的王峰老师在10级计算机平面设计班的张鹏同学家访时,发现张鹏由于家庭遭受不幸,经济十分困难。王老师立即与黄林新主任汇报,黄主任立即号召老师捐助一点爱心,送去一点温暖。最后我们专业的老师捐了五百元送至家中。

第四,多棱角认识孩子。了解了很多档案上看不出来的东西,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比如我班的周龙龙、李佳慧、董志文等在校沉默寡言,可在家里却很活泼,而有些正好相反。有些有个性的学生,如尚贵龙、荀海旺等。本来觉得很难管,但走进他的家庭后,知道了他的一些生活经历,便觉得可以更好地把握他们的心理。

第五,换个角度看家长。现在的学生家长年龄都在27-30之间,他们本身受教育的程度相对高一些,因此他们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普遍重视对儿童的教育,并讲究教育方法,经常帮助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这对学校的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二、家访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现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数,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交由爷爷奶奶管教,他们却更加宠爱,使得学生的心理放纵,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类似的情况很多。

第二,正因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

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吃挑穿,爱耍脾气等不良行为,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家长望子成龙,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纪律教育,有些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素质教育提出质疑,与其背道而驰,这使得学校教育工作开展很不顺利。

第三,家长误认为孩子很聪明,回家不学习也能取得好成绩。如果不能这样,会不会是老师的教学存在问题或着不够关心孩子。实际上家长最大的失误就是忽视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当我们在家访中交谈起这个问题时, 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下子又进入另一个误区:希望一下子能解决问题企图一劳永逸。

第四,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于与学校教育配合。

第五,父母双方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一致,导致孩子有空子可钻,言行不一。

总之,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通过这次家访总结经验,认真反思,把家访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第二篇:走进学生心灵

班 主 任 工 作 点 滴

——走进学生心灵

春夏交替,日月轮回,转眼我教学已有十几个年头了,在这些年的教学生涯中,品尝了当老师的酸甜苦辣,同时也收获了桃李芬芳与孩子的爱。想想这些年与孩子们的相处,感觉到学生是一本书,一本无字却很深奥的书。在他天真灿烂的笑脸背后,经常藏着许多奇特的幻想,他们更是一张白纸,任由我们这些成年人和老师去作画、涂色。在我担任班主任的这么多年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孩子,有调皮捣蛋的,有活泼可爱的,有善解人意的,有腼腆内向的,有喜欢张扬个性的,有性格内敛的。学习好的总是受到老师的表扬,学习较差的总是默默无闻而被老师遗忘。在这些孩子中,最需要关心的是那些学困生,学困生们往往性格孤癖、自卑,不愿和同学们相处,更不敢和老师说话,他们害怕遭到同学的讥笑和老师的白眼,总是默默无闻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可是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寂寞的,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欣赏,得到同学的帮助和友谊。

作为班主任对于这样的孩子应该付出更多的爱,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心理,需要老师走进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心理健康地成长,自由、快乐地学习。怎样才能走进这些学困生的心灵呢?

一、 用微笑鼓励学生

教育家陶行知曾告诫老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的确,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有许多老师“恨铁不成钢”,一出口就伤孩子的心,尤其是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你脑袋里进水了吗?傻瓜,笨蛋!”老师本意想激励孩子,却无端伤害了孩子可贵的自尊,可能这个孩子从此就破罐破摔了,对生活也失去了热情。如果我们每个班主任都这样对待我们的学生,试问,这样会毁了多少学生。而我认为,激励孩子不应该用刺耳、偏激的语言去刺激他们,而应经常鼓励孩子“你不错!”“你真棒!”“你能行!”。给学生多一些微笑,多一些鼓励,多一些掌声才能够使这些学困生树立起信心,才能充满自信,才能有勇气迎接风雨,乐于在困难中微笑。

我们班的刘玉兰、付小雪同学性格特别内向,学习基础特别差,在班里总是默默无闻,不和同学交往,也从不敢和老师说话。刚接这个班时,我默默地观察了一阵,决定帮助这两个无助的女孩。于是我把先把付小雪叫到办公室让她们坐下,注视着我,对我说说她学习上存在的困难。然后我告诉她,在老师眼里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我说:“其实你很有潜力,很有发展前途,今后要多找老师沟通,有问题及时找老师解决,相信你一定能行。”在谈话过程中,我始终面带微笑,和风细雨地与她谈着心,末了,她说:“老师,谢谢你!跟你谈完心,心里舒服多了,觉得老师也不是那么可怕。”然后又将刘玉兰叫来,温柔地开导她。从此后,她们俩在班上都有了许多变化,她们还积极开始参与班级管理,主动请缨干力所能及的事,上听课也特别认真,我也经常提问她俩、表扬她俩,由于她俩

七、八年级的英语基础太弱,经过一年的努力,虽然说她俩的成绩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性格自信多了。每次见到我,不再是低头而过,而是昂着头,迎着我的目光,问好。

二、 用宽容唤醒学生

教育,需要我们老师用宽容去和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尤其是对于学习上比较困难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注和宽容。记得刚接上这个班的时候,那时他们是八年级,这个班有许多学困生,英语基础特别差,基本什么都不会,单词听写都是十几分。尤其是马金龙同学,从不背单词,每天一上课就睡大觉。一听写就交空本子,我非常生气,每次就用棍子敲他的手。而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还恨恨地看着我。我一想,这也不是办法啊,于是我想起曾经刚参加工作时一位老教师告诉我的话:“老师要有宽阔的胸怀,要有宰相的肚子,要用宽容的心去对待这种学生。”听完后我如梦方醒,立马改变了对班里学困生的态度,经常找他们谈心,用语言去激励他们,帮他们树立信心。对他们降低要求,要求他们每次听写别人写10个单词,他们写对3—5个就过关了,他们立刻有了兴趣,课堂上不再睡觉,每次都能写出几个单词,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对他们要求提高了一点,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竟然写对的单词越来越多,对英语学习也慢慢有了点兴趣。对于他们回答问题,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及时表扬,不管回答的正确与否,都报以宽容的一笑“不错,有进步!”当他们扰乱课堂纪律时,我也总是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报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久而久之,这些调皮捣蛋不学习的学生渐渐发现我是一个很大度的老师,不会斤斤计较,也不会给他们穿小鞋,他们也慢慢的把我当作他们的朋友。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九(2)班的大部分学困生无论是性格还是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转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用宽容唤醒学生勤奋向上,用一颗爱心感化学生积极进取,只有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才能拨动学生生命的琴弦,点燃他们理想的圣火。

三、 用欣赏激发学生

学困生往往生活在自我的圈子里,性格孤癖、自卑,容易自暴自弃,他们往往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作为班主任,有责任去激励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而这一切需要老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需要老师去欣赏他们。我们班里的学困生特别多,只要他们有一点点进步,我就及时表扬他们,有欣赏的眼光鼓励他们,用激励的语言去激发他们。多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有不少学生喜欢找学习不好而又调皮的同学的缺点打“小报告”,尤其是女生特别爱告状,对此,我经常提倡学生要学会“阳光思考”,鼓励他们多看别人的优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这些学困生,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去欣赏他们的优点,让他们在被欣赏中找回自我,在欣赏中获得快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用激情点燃学生理想的火花,用一颗爱心鼓励鞭策学生,用欣赏给他们自信的阳光,用自身的人格魅力照亮他们一生的道路。

伊宁市奶牛场中学2012—2013学年

第二学期班主任随笔

《走进学生心灵》

虹 2013.6.25

第三篇:走进学生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塑造健康人格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有一个比“传道授业解惑”更高的境界,那就是赋予学生一个健全、完美的人格。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拥有一片纯净的蓝天。我们的责任是小心翼翼地珍惜它,不断地滋养它,而不是窒息它,摧残它。通过教育,他们应当有健康的心理,有坚韧不拨的意志,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有适应环境和社会生活的能力,有美好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人生追求;他们应当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应当善于明辨是非,心地善良、疾恶如仇,应当善于发现美、感悟美、欣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有了这一切,他们就将成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一个快乐而幸福的人,有了这一切,他们在考场上的成绩和表现是不用过多的担心的 。为此,我们从如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关注成长,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关键话语: 成长比成绩更为重要

对于学生来说,成长比成绩更为重要。进入高中的学生,其独立心理、批评心理、逆反心理增强,在情感上虽然不成熟,但他们总以为懂事,所以总想找理由对老师“反教育”,另外,高考与成长的压力也是空前的,比如,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常常被失望、沮丧、忧虑的情绪所困扰。面对家长,他们有深深的内疚;面对老师,他们觉得自己不被信任、不被理解;在同学面前,他们又充满了自卑、甚至嫉妒。即使是成绩优秀的学生,面对学习的压力和不可知的前途,面对多变复杂的世界和社会上许多消极负面的事物,他们也常常充满了怀疑、怯懦、甚至有孤独、无助的感觉。因此,可以说,所有的学生,面对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都有一些恐惧和迷惘。他们的内心涌动着的情绪需要倾诉,压抑着的生命的秘密需要解脱。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给学生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如果我们不能和学生一起面对这些成长的焦虑、困惑,给他们以关怀、指导,如果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体贴、感受到理解、感受到期望,师生之间的代沟会越来越深,学生对你的戒备会越来越严。则“亲其师信其道”就是一句空话。所以,教师首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让自己成为学生高考中可以信赖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然后对症下药,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二、坚持正面教育,提升道德水准。

关键话语: 一个人的高度是由其道德水准确定的,用道德的高度引领学习成绩,则其学业上的发展是无所限的 。

1)、树立坚不可摧的信念和时代的核心价值观。不能让学生只看到社会的阴暗面。 (不可在学生面前发牢骚, 造成情绪污染 )

2)、思想教育是具体的行动 ,是客观的可以操作的过程 。

3)、榜样教育,朋辈教育,事迹感染。(宣读记实文章与名人传记,特别是记述当代青年成功与奋进的典型报道)。 (不管遇到何种情况,我们的班会从不间断,始终坚持,且最大的亮点是宣读记实的文章,并以此做为每次班会的主题,让榜样的力量和朋辈教育效果发挥到极致,我们宣读的文章主要选自《求学》《青年文摘》《读者》《中国青年》《状元宝典》等。比如:《苦尽甘来话高三》,《一个复读生的状元之路》,《有梦就有希望》,《为理想而拼搏的人是幸福的》《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张弛有度》,《新手这样脱颖而出》,,《绑架父母的潮流》,《我的校园因爱她而美丽》,《我的高考》,„„。这些文章对于学生的影响不止是现在的学习,也许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人生的价值都会有作用的)

4)、热爱集体,依靠集体,在集体中成长,在帮助别人中寻找一种自信与荣耀。(相信集体的力量,相信学生特别是差生很乐意为集体做一点事情,)

(十分重视各种集体活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通过集体活动,既加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又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打造形象工程,每个学生的形象不只是自己的形象,也是班级的形象,学校的形象和社会

的形象。)

5)、让规则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需要。守“规则”不仅要有外在监督,更应当内化为内在需要。(可以更轻松些;放在成长与成人的高度;张扬个性,领会素质教育的要义;因势利导的引领男女生交往,替学生保守秘密;吃苦教育,劳动教育是根本;寻找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育人合力;让人人有被重视感被重用感; 回避诸如“不许”“不准”“不能”“严禁”等教化的“规范”要求)

6)、引导有效的学习策略。先做你应该做的,再做喜欢做的。学习不是一碗方便面,是栽种上的树,一天两天,一月两月没看到长多少,但它每天都在为成长蓄积能量,坚持下去就会根深叶茂。有的树一开始没栽好,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来扶正、来适应土壤。当然,我们也不要期望杨树或灌木能长成红巨杉。

7)狠抓日常教学学习的各个环节,不好高骛远,不眼高手低,不偏科偏类,明白“粗心就是差距”,“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

(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一定要坚持住,不能因为看不到明显提高就放弃。学然后知不足,要有韧性。要在刻苦中培养兴趣。)

三、教育的境界是宽容、关爱,但必须给学生赋予责任

关键话语:教育之失败是培养出有聪明而没有智慧,有知识而没有思想,有文化而没有教养,有德行却缺失责任的人

1)、学生是不可能不犯错误的,但要客观的去认识、分析其错误的成因,不能让同样的错误老犯。

2)、感恩教育(感谢父母,感谢师长,感谢同学,感谢对手)(怪象:读书是家里逼自己来的,自己本来就不想来,所以花钱是家里应该的)

3)、播种希望,收获心灵,偏爱差生,同情弱者。(有毛病的学生,听到的更多的是批评,最缺乏别人的是理解。因此,和他们多说一句话都是鼓励。一句问寒问暖的话,都可能在学生心中产生很大的波澜,给学生留下最后的“面子”。)

4)、有责任意识,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有使命感的人!这样我们的学习、我们的生活才有不竭的动力。(考核扣分问题,好学生从严要求问题) (每个人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责任 ,班干有班干的责任,值日生有值日生的责任, 科代表有科代表的责任,„„当你走向社会,就会直面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有责任感的学生,无论走到那,都会很容易被别人接受)。

5)、体验社会,实践生活,培养社会道德意识。

(鼓励同学们在双休日、节假日到社区、贫困山区、开发区、工厂、电器商场、家电维修点、菜市场去接触社会,,实践生活,鼓励同学们去体验生活。)

四、创设立体的育人环境,展现鲜明的班级文化

关键话语:构建“教育磁场”, 实施“无痕教育”,让你的教育有“润物细无声”之效。 环境之于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创设润物细无声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 、生存环境,使学生在这一环境中时时能感受到积极奋进的鞭策。

1)、创建鲜明的班级文化,充分利用教室的四面墙壁,让墙壁说话。让教室成为催人奋进的精神家园。

(教室是学生实现个人目标的主要场所,我们一贯所努力的就是让学生进入教室就能感觉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为此,我们在教室设置许多专栏,让墙壁说话。比如《成长专栏》,《管理专栏》,《教学专栏》,《教育专栏》,《新闻专栏》,《高考专栏》,《班级誓词》, 还有名牌大学图片,全国大学排行,以及班团干部分工及职责,各宿舍长名单以及月考的宿舍排名等,栏目的更换由团干部负责)

2)、让积极的宿舍文化成为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座位之中有学问。(优化组合,互补互长,克服毛病,消化矛盾)

4)、教室卫生要反映当天值日生内心的纯洁程度。

(保持教室地面、桌凳、窗台、讲台、黑板等全天干净,同时也让神圣的教室永远安静。)

五、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制定一套系统的班级规约,让班干部带头去落实。 关键话语:班级管理上也存在以班主任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关键看你塑造什么样的班干部。如果他们有被重用的成功感。班级工作一定事半功倍,自动运行。

1)管理的概念是一个全员的集体行为,而不是个别人的指手划脚。首先构建一套学生自我管理机制

(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品德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促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调整而不断成长。) (目标:每个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他们积极上进,热情乐观,关心集体,胸襟开阔,意志坚定,严于律己,诚恳待人,积极锻炼,自觉吃苦,既有组织的统一,又有个性的张扬,既学会了宽容与忍耐,又学会了自律与自立)

2)公开竞选班团干部,采取民主选举的方法。让班干部的工作完全出于自觉自愿,从而强化责任意识。

(也可以指定候选人,挑选品学兼优、道德高尚、觉悟性高、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学生,)

3)培养班干部工作的艺术,要相信他们有很强的思想意识和独立的工作能力,同时也要帮助他们处理好干群关系,帮助他们妥善处理好工作和学习之间的矛盾。当好班干部的后台老板。

4)班干部必须是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典范。同时也是恪守职责,自觉表率,独当一面的班级精英。

5)创设以宿舍为单位的管理机制 ,积极参与“文明宿舍”评比活动

6)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全班一盘棋,高效而有序。让班干部成为沟通班内各种关系得 “桥梁”。(比如学习委员分管各科科代表,生活委员分管各宿舍长与留校生,卫生委员分管各卫生小组,团干部分管财产与宣传以及课外活动)

六、改变自己,完善自我,寻找适合于学生的教育方法。

关键话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内外皆修,与时俱进 。

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要求,自己不保守,不落伍,更新观念,改变自我。以营造和谐,张扬个性为管理主线,带动一个全新的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在工作中,自己爱岗敬业,严守职业道德,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十分注意自身的品格、学识、涵养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关爱在前,要求在次,教学生做人在前,传授知识在后,努力与学生和谐共进,避免由于自己过于刻板或严肃而使学生僵化教条,对老师敬而远之。可以说,自己做班工作更多的是一种享受、一种成就与幸福。

要点如下:

1)、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永不自满,永不言弃,处处留心,多渠道积累教育素材。

2)、调整心态,把自己最好的精神状态带进教室,用激情去感染学生。避免因个人情绪不好而污染群体。

3)、在班级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往往率先垂范。(一种游戏规则)

4)、增加班级管理的预见性,防患于未然。

(强化管理的前瞻性,提升突发事件的预见性,警钟常鸣,防患于未然,许多与安全、学习、卫生、活动、人际交往等有关的问题我们都基本能在出问题以前做出要求,做到有备无患,不会措手不及。)

5)、细心、公正、廉洁。(察言观色,拒绝诱惑) (具体成就实在)

6)、班工作是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不存在一劳永逸,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总之,教育是多种多样的,成长则应强调秩序与规则,不管学习、活动、修身、生活都如此,让学生给自己树立一个榜样,寻找一个对手,展示一片悬崖,让他们有板有眼的去做,而不是在乱哄哄的氛围中毫无头绪的死学。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班级氛围亦当如此,给学生营造创新的机会,在竞争中展示学生的个性,体验“与众不同”的乐趣。 我只希望,自己的班级能团结一致,精诚合作,珍惜机会,在集体的智慧和集体的能动力量面前,时时刻刻进行着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我们所付出的辛苦难以一一说出,但留在学生的记忆里是长久的,收获却应当在其一生的成长中。我希望我们的学生面对复杂多变、充满诱惑的世界能有明确的美丑观念与善恶准则,对于未知的未来世界和道路的曲直不平,有深刻到位的思索,同时,也希望他们目光更远大,意志更坚强,忠于人民,热爱科学,遵守公德,关心时事,学以兴邦,回报社会,真正对国家有贡献,对民族有作为,对家庭有责任,对母校有情感!!

第四篇:走进学生心灵

山东省平邑县郑城镇教委

范 英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进学生心灵的世界,许多百思不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作为班主任教师,他的工作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又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知识、有个性、反映出一定 共同心理和心理特征的人组成的群体,他们可以接受管理,又可以干扰管理,还可以组织起来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没有学生的参与,许多管理过程是很难进行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参与管理,实现班级管理自主化呢?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爱心: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爱,一个古老永恒的话题,我们所处的世界处处都有爱的踪迹。朋友之间、亲情之间、陌路人之间、同路人之间、患难之间、危机之时,人们都渴望得到爱。只因有了爱生命才得以延续,人类才得以进化,社会才得以发展。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教育是心灵和心灵的碰撞,只有教师的爱才能开启学生闭锁的心灵。

爱,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感情,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关联。用爱心育人是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把爱心奉献给学生。班主任老师和学生朝夕相处,只有一心一意爱学生,学生才会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被人们公认的“爱心之父”的裴斯泰洛齐,用他自己的行动谱写了爱心教育的奇迹。他面对的孩子,大多身体有缺陷,很多有慢性皮肤病,使他们步履不便,或是头上长癞疮,或是衣衫褴缕、满身虱子;很多人骨瘦如

1 柴、形容枯槁、目光无力,有得是不知羞耻,习于伪善和欺骗;另一些儿童为不幸所折磨变成猜疑和胆怯的人,完全缺乏感情。面对这些孤儿、弃儿、病儿、弱儿,裴斯泰洛齐和他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孩子生病时,他在身边,孩子健康时他在身边,孩子睡觉时他在身边……。被孩子们称为慈父的裴斯泰洛齐说:“我的目的在于使他们过着共同的新生活,产生新的力量,在孩子们中间唤醒他们兄弟般的情谊,使他们成为热情的、公正的、亲切的人。”假如我们的班主任具有裴斯泰洛齐那样的爱心、耐心、恒心,什么样的顽劣学生不能转化,什么样的心结不能解开呢?俗话讲: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爱每一个孩子必须相信每一个孩子,班主任教师要把每一个孩子当成天才来欣赏,当成天才来培养。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坚持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成功的潜能。在教师确立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的教育信念的前提下,教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最后逐步达到学生自己争取成功。通过反复成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其实,孩子都是喜欢读书的,每年学校招收一年级新生,孩子们满怀热情,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随后,考试出现了,于是总有人名次排在后边或考试不及格。当这种现象在某一个孩子身上反复出现,孩子的自卑感就会上升,勤奋感就会下降,表现为对学习的厌恶或抵制。学习反复失败是差生产生的主要原因。教师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赏识学生。

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从教育自己女儿的过程中,探索领悟到相信、赏识在教育中的作用。他的女儿是一位双耳全聋、三岁半还是一个字不会说的残疾儿。他通过赏识,把聋哑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一个神童,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中国第一位残疾少年大学生。周弘第一次看女儿做应用题,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按说该发火了,可他没有。他在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对号,错

2 的地方没有打红叉号。并由衷的赞扬:“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题就做对了一道,爸爸象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碰呢!”八岁的女儿听到这些话自豪极了,自信心得以增强。他成功了,她的女儿成功了。成功的奥秘就在于像他说得那样:“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但你却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哪怕是孩子一千次跌到,也要一千零一次地帮助他站起来。一位哲人这样讲:“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对人肯定的表现。班主任要想获取教育的成功,就要相信、赏识学生。相信、赏识学生是爱心教育的具体体现。孩子需要理解、帮助,孩子需要信任,孩子需要赏识,孩子需要鼓励,拥有爱心,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同时也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和成功的事业护照。

民主: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只有教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时,才会产生最好的教育。要走进学生心灵,教师必须把自己的心溶进学生的心,把自己的情溶进学生的情。将师生关系转化为师友关系,以师为友,以友为师,师生同化。建立民主、自由、平等、愉悦的师生关系。谈到师生关系,大体可分三个类型:一是服从型,即教师居高临下,以权威者的身份,利用手中的特权,通过规章和奖惩使学生服从,学生口服心不服。二是认同型,即教师以自己的渊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获得学生的认可,学生敬而远之。三是同化型,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把学生当朋友,这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要实现师生同化,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必须从以下几下方面入手。

第一、向学生学习。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曾经有过许多论述:《论语》中的“不耻下问”;《学记》中的“教学相长”,荀子《劝学篇》中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韩愈在《师说》中的论述就更明确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

3 弟子。”这些说法似乎只就学业上来说的。而在思想、道德、人格上,“师道尊严”、“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宣传,给教师披上神圣的外衣。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绝对的权威、完人,教师也自认为自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的。其实封建教育从本质上讲是奴才教育,在这种教育下面,向学生学习是一句空话。教师这种“道德圣人”的自我感觉,到现在许多教师还不自觉地奉行着。认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是学生的道德楷模,有充分的理由和百分之百的资格去“教育”学生。正因为我们有这种观点,我们总以为学生一入校就品德不好,需要我们灌输“美好的道德”。从教育的起点上,我们已经把学生当作“道德病人”。而事实上,“人之初,性本善。”在很多方面,学生其实要比我们纯洁得多,这是有事实依据的。请看每次学雷锋的活动,参与热情最高的是孩子;每次各种公益捐款活动,积极性最高的是孩子;每周的升国旗仪式上,最整齐最严肃的队列还是学生……。面对学生晶莹剔透的童心,难道我们没想到自己的心灵锈迹斑斑了吗?作为教育者要以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但决不意味着每个教育者已经达到了这么高的境界。我们应当承认教师不是完人,承认教师在诸多方面不如我们的学生。这并不是降低了教师对自己的人格要求。恰恰相反,只有教师随时注意到自己的不足,才能真正促进教师自身的自我完善。在这个完善过程中,学生是我们的参照物和镜子。

加里宁说:“教师应当是学识很高的人,另一方面应当是无尚诚实的人。”向学生学习,其意义在于还教师的真实。我们在学生面前是人不是神,我们有优点和长处,同时也有缺点和短处,学生更会把我们当做可以信任、可以亲近的朋友,而朋友般平等的感情,无疑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向学生学习其意义还在于还教育以诚实。面对当前弥漫着的教育虚假,教育者以自身的诚实一方面

4 消解着虚假教育的负面影响,同时以诚实培育着诚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己不相信的决不交给学生。勇于向学生承认自己的过失,这是教育者起码的职业道德。向学生学习,从教育角度讲对学生也是最有效的教育。学生会从教师的身上看到:什么叫“人无完人,”什么叫“知错就改,”什么是“见贤思齐。”教育者对自己错误的追悔和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将感染激励着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战胜自我,一步步走向卓越。

陶行之在谈到“民主教师”时,把“跟小孩子学习”作为民主教育的必要条件这一。他曾这样说:“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人只晓得先生去感化学生、锻炼学生,而不知学生彼此感化锻炼和感化锻炼先生力量之大。先生与学生相处,不知不觉的精神要年轻,这是先生受学生感化。学生质疑问难,先生学业片刻不能懈怠先生是受学生的锻炼。”正是在这“师生接近,”人格互相感化的过程中,教育便放射出“民主”之光。

第二、在民主管理中学习民主。今天,我们已走进新世纪的大门,今日的学生将是明天的公民,建设国家的“接力棒”,不久就要传到他们手中。没有民主精神,就不能承担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重任;没有民主的教育,便没有民主的未来。看来教师是否具有民主精神和民主意识决非小事,它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可让人痛心的是:今日学校还有为数不少的文明监狱,将学生管得死死的。个别班主任教师,高高在上、威风八面。只要他那张冰棍似的脸一出现。学生大气都不敢出,就象“耗子见了猫一样。还有部分班主任将班内的大小事物包揽无余,事无巨细,事必亲躬。从抓学生迟到早退到学生佩带校徽,从学生衣着是否整洁到学生是否洗脸,从和学生一起卫生扫除到陪着学生上自习,从学生吃零食到提着缺腿的凳子四处找木工。整日疲惫不堪,可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自认为尽职尽责、呕心沥血,可效果并不理

5 想。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班主任缺乏“民主”精神。

独裁、一言堂、个人迷信是愚昧落后的产物,民主管理是文明与进步的选择。作为班主任应把全体学生当作朋友助手。谁是学生命运的主人,应该是学生自己;谁是班级的主人,应该是全班每一个学生。如果不发挥他们主人的作用,时间长了他们就丧失了自主、自立、自强的信心,失去了对集体的主人翁责任感。一个班级如果努力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人翁作用,那么他当班级主人的能力就越强。学生在班集体中主人翁作用发挥的越充分,他对班级就越热爱越关心。对教师就越信服越尊重。

魏书生老师在管理班级中,班级的每项制度,每件较大的事,在确定前都和学生商量。大家分别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由集体举手或投票表决。把个人意志上升到民主意志,学生从民主管理中学会了民主,增强了民主意识。他们的班级,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干,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干,学生真正成了班级的主人。魏老师既使多日不在家班级也能井井有条,学生学习成绩也能蒸蒸日上,其主要原因,在民主管理中学生学会了管理,在自主学习中学会了学习。

班主任的民主精神、民主意识、民主管理密切了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心心相印、情情相溶,班级管理从“必须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尊重:走进学习心灵的信用卡

尊重是人的需要。尊重和帮助他人,内心就充满了做人的自豪和幸福,从中也体现出做人的价值和自尊。尊重他人的付出,会换来他人尊重你的回报。相反,如果班主任教师的自命不凡,不尊重学生,不理解学生,学生当然也不会买你的帐。古人说:“尊人者,人尊之”就是这个道理。尊重能换来尊重,关爱能换来关爱。让学生尊重教师,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育集情感、科学、艺术于一身,尊重、理解、

6 信任、宽容学生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不同,但都履行同一项特定义务,即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教与学分工的不同,绝无高低、贵贱、等级之分。教师应该把学生平等地看成一个大写的“人”字。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就等于尊重教育。曾经有这样一个教师,他所教的二年级学生在做数学作业时,曾三次出现错误。这个教师当着全班同学们的面,在孩子的小脸上画了一个“×”号。以此作为惩罚。回家后,这个孩子哭着对妈妈说:“妈妈我害怕,我再也不去上学了。”难道说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也有自尊心吗?是的,因为学生无论大小,都需要得到尊重和理解,在教师的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是堂堂正正的人,都有尊重别人和被别人尊重的基本权力。有位教育家曾这样讲:“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讥笑中有牛顿,你的冷眼中有爱迪生。”善待学生是每一个教师起码的师德要求。有些教师对待学生,冰凉的心、冰冷的眼,冰硬的语言、冰棍的脸。其实孩子所犯的错误是美丽的错误,连上帝都能原谅,何况是教师呢?面对灿烂的生命,面对花一样的笑脸,我们教师理应笑起来。教师要蹲下身来看待孩子的世界,把学生的人格提升到自己对等的水平上,师生之间才会产生心和心的交流,心灵和心灵的对话。

第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真正的素质教育理所应当的是个性教育,没有个性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我们面对一个班五六十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家庭、教养和经历,有着不同的性格、爱好和特长。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要尊重学生性格、情感、思想等方面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教育教学中尤其要避免一刀切,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尊重学生个性我们要从心灵深处去尊重那些倍受冷落和歧视的“后进生”,要坚信每一个学生在今后的生活舞台上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教育的职责正如

7 《学记》中所说的那样:“教也者,长其善而救其失者也。”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发展学生的特长。曾经有这样一位女教师,刚接手一个班的班主任时间不长,上课时他发现一个后进学生在那里涂涂抹抹,像是画画。老师来到学生身边,看到这个学生原来在给自己画像。老师并未生气地说:“嗬!画得蛮像,送给我作个纪念好吗?”这个学生吃了一惊,又惊又怕地把画交给了老师。下课后,老师把这个学生叫到办公室对学生说:“你很有画画的天赋,今后你就负责办我们班的黑板报好吗?”学生愉快地接受了任务,把黑板报办得非常出色。从此后这个学生学习非常认真,后来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尊重学生特长、尊重学生个性是学生进步的潜在动力。

第三、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需要。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选择,没有选择只能导致停止、僵化、封闭、保守和落后,没有选择就没有发展。自然界也是如此,地球气候的不断变迁,对物种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严格甚至残酷的选择;物种也在不断选择自己的演变方向以适应大自然的变化。如生存地的选择,形态的选择,本能的选择,食物的选择等等。凡是选择了在大自然中正确的位臵,就延续了下来,发展了起来,否则便会被淘汰。人之所以越活越好,就是因为大自然选择了人类,人类不断地选择大自然发展变化的方向。如恐龙也曾在大自然中称霸一时,但因它的选择背离大自然方向而灭绝。有选择才有特色,有选择才有多样化,有选择才有发展。教育同样如此,有选择才有教育的特色,才有教育的个性化。学生的自主发展需要自由宽松的环境,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足够的选择空间。学生的选择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我们理应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孔老夫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如何使学生选择自己,选择自己所教的学科呢?教师就必须改变自己,适应学生。让学生喜爱自己,喜爱自己所教的学科。今后的

8 教育不是教师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在新的世纪里,教师要努力争取成为学生选择的对象。自己的教育内容成为学生内心的需要。

新世纪的教师,只有具备和时代相通的现代教育观和师生观,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当你实现了这一教育境界,你会由衷的感到教育是何等的崇高而又幸福的事业。

通讯地址:山东省平邑县郑城镇教委

编:273311

电话:0539——4031070

第五篇:走进学生的心灵

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必须讲求工作的艺术性

——————谈体验教育在工作中的应用

人们常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妙的土地,看你播下什么样的种子,你就有什么样的收获。无数人的成长历程都在验证这个朴素的道理。但是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如何在这神奇的土地上撒播成长的种子呢?这就需要班主任讲求工作的艺术性。体验教育就是其中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不浸润心灵的说教是苍白的。”老师、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去换位,去体味,让他们从另一角度审视“小我”,与自己对话、与心灵对话,在主动经历、自我反省中更深刻、更彻底地进行思想洗礼。这就是体验,一种触动心灵的教育形式。未成年人的德育不能像传授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那样,上课、做练习、考试检验,而应通过知识的掌握、态度的形成、能力的锻炼和习惯的培养等环节来进行。这些环节都离不开实践。若没有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的体验环节,没有心灵的触动,就无法真正完成德育过程。

我国2008年四川省发生5.12大地震时,全国号召进行募捐活动,当时在我们班级也掀起了一阵献爱心的浪潮,有的孩子直接问家长要了几十元钱,多的有几百元的,但是也有部分同学比较冷漠,不像捐钱。对于现在的学生,很多同学在家里都是独生子女,养成了自私,不关心他人,没有爱心的习惯,他们已经习惯了接受但不习惯给予。针对这样的现象我觉得这次的募捐是一次教育的机会,所以我组织同学观看地震的录像,看看那里我们同龄的孩子他们的遭遇。看到这些孩子们的心灵有了触动。紧接着我又组织大家收集有关灾区的感人事迹在班级交流。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孩子们那颗爱心被感动了,但是我不主张孩子们直接问家长要钱,那样就会让孩子产生盲目的攀比心里,说以我们在一段时间内开展班级大节约活动,孩子们把自己的零用钱积攒了下来。还有许多同学捡废品,做家务等得到一些劳动报酬,这样我们的募捐活动搞的有声有色,同时孩子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爱的洗礼。

体验教育要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为活动舞台,同时密切结合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和成长。通过开展我与父母、我与老师、我与同学、我与各行各业劳动者等体验活动,学习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通过开展我与集体、我与组织、我与社区、我与法律、我与祖国等体验活动,学习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开展我与环境、我与资源等体验活动,学习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让每一次实践活动中的每一点真实感受,在心灵上有所触动,情感上有所升华,思想上有所收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为未成年人心中的宝贵财富和成长的坚实基础!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实践,产生心理认同,才能形成自律,进而转化为个体道德准则。

狠下心来,打破虚幻的假象,把生活的本来面目展现给孩子,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中经受洗礼,接受磨砺,通过体验加强对他人、对社会、对环境的感知,积累心得和经验,既能领悟其中的“游戏规则”,又会陶冶情操,培养他们健康地审美情趣,从而使他们更加茁壮健康地成长!

上一篇:总库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浙江水利水电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