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

2022-08-23

第一篇: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

让爱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爱,是教师这一职业的核心。教师要想教好学生,首先要爱学生,只有爱学生,你才愿意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

教师应当如何去爱学生呢?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些老师往往容易走进误区。对于班上的优等生常能偏爱有加,而对大多数的中等生,特别是所谓的“双差生”,往往比较漠然,甚至有时过于苛刻。事实上,这种做法与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原则都是不相符的。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特别是对那些所谓的“双差生”,更应当让爱走进你们心灵的深处,用爱的暖流去温暖他们,使他们知道自己并没有被抛进被爱遗忘的角落,以激起他们奋发进取的精神。这样才能使教育的大花园里开满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去年,我接的三年级班上有个叫王海东的学生,他自幼没了母亲,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他在家只有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由于奶奶年龄大,身体状况又不好,许多事情顾不上问他,以至于他整天衣衫不整,大冬天常常裂着怀。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很少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也很差。然而,班上的许多恶作剧事情往往都有他的份,由于他年龄大,个子高,班上又没有谁敢“惹”他,很多同学见了他都像躲“瘟神”似的躲着他。这样,就更加剧了他的恶作剧心理。

针对他的这种情况,接班后,我多次找他谈心,谈他的家庭,谈他的学习。开始时,他并不以为然,慢慢地,他对自己的行为有了一定的认识。平时,在生活上我对他多给以关怀和帮助。他的扣子掉了,我及时给他钉上;衣破了,我让他拿到我家给他缝补,并时常到他家走一走,看一看,帮助他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这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有了一定的好转,可是过不多久,他的行为仍有反复。然而有一件事情却使这个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态度有了彻底的改变。

一个星期一的上午,我发现王海东没来上课,放学后,我带着疑问来到他的家里。推开虚掩的房门,我看到王海东正躺在床上,脸色非常难看,床前的地上还吐了一片。他看到我进来,先是一惊,接着就挣扎着想坐起来;我赶忙走过去,握住他的手:“别起来,快躺下,医生看过没有?”听了我的问话,小海东突然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一样,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医生来„„来过了,给我打了针。老师,谢„„谢谢您来看我。”“老师怎么能不来看你呢!”我到外面铲来土,边清理床前的呕吐物,边问他,“奶奶呢?”小海东哭着断断续续地说:“为了给„„给我看病,奶奶去集市卖„„卖菜还没回来。”面对眼前的此情此景,我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转过身,悄悄擦去脸上的泪水,掏出口袋里尽有的二三十元钱,塞到小海东的手里,安慰他说:“别难过,好好养病当紧,有什么困难,老师和你一块去克服。”

从此以后,这个学生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以前的不良习惯不见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地提高。由于他的作用,整个班级的风气也有了明

显地好转。

通过自己的工作,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的爱,对于一个学生,特别是对那些成绩不理想,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学生,往往是那么重要。有时,我们对自己的行为也许并没有意识到什么,可这些对一个学生常常能够产生人们意想不到的作用。不光对他目前的学习和日常行为有影响,而且可能影响到他的个性品质的发展,甚至能决定一个学生一生的前途与命运。

第二篇:让爱的阳光洒满学生的心灵

仁寿县向家乡九年制学校罗德成

爱是水,爱是阳光,爱是空气,如果没有爱,再鲜活的生命都会枯竭。社会需要爱,教育需要爱,学生更需爱。“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个道理我们每个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师者都耳熟能详,身体力行,然而我们的孩子并不领情。当社会、学校、家庭、都一口同声地喊着:“一切为了孩子时。”我们孩子都感受不到爱的存在,有的衣着随便,有的学习懒散,有的违规违纪,有的夜不归宿,有的沉迷网络游戏的虚幻世界里,有的成了问题少年……

他们认为家长不爱他,学校不关心他,同学看不上起他,好像全世界人民都亏欠了他,唤醒这些孩子的良知,使他们常怀感恩之心。感受爱的湿润,让爱的阳光洒满他们的心灵,是我们班主任的神圣使命,在是常班务工作中,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告诉学生:爱在你身边。

“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时下,我们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是父母的天使、掌上明珠,是家里的小皇帝、是家庭的希望。没有哪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哪怕他们是要天上的星星,如果可以,我们的父母也会摘下满天的星星来满足他们的奢望的,在这样变态的爱的包围下,孩子们反而感受不到爱的存在,稍有不如意,愿望得不到满足,就认为父母不爱他了世界末日就到了…….表现出颓废

和异常的反叛。我充分认识到,这是孩子对爱没有正确地认识,他们对爱的感悟需要时机,对爱的良知需要唤醒。机会总是留给有心的。为此我在教授十一册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文中作者表达的母亲湿润的爱“精彩极了”和父亲严厉的爱“糟糕透了”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爱,一生能有这两种爱是多么幸福,我让学生反复诵读:“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际在我的身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们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有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让他们去体会作者对父爱、母爱的解读,课后,我布置了一个班会主题,“你的亲人是怎样爱你的?”让学生准备:“你认为最爱的亲人是谁?并写出体现爱的

二、三件事来”“你认为哪一个亲人最不爱你?举一个具体事例来”;“你觉得老师爱你们吗?”,“你怎样看待家长,教师的惩罚!”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后,我召开了主题班会,就以上问题进行了交流,从学生反馈来看,很多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父母、师长、朋友的爱,也有部分同学认为:家长对自己不公平,偏爱弟妹或哥姐;家长外出务工,自己被受孤独,也是不爱自己;老师有时对我们很严厉,对其他同学偏心等。根据这些,班里展开了大讨论,对一个个案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最终都是学生自己有错在里面,父母、老师那样做,恰恰是体现了爱。这样使同学们认识到了: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孩

子在父母心中永远是最棒的,老师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是自己的孩子……活动中有的孩子还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师爱无言,友爱无价,不同人对爱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对爱的表达是不一样的。父母的一声:“宝贝”,父母的一顿棍棒;老师的一个微笑、一次惩罚:同伴的一个眼神,无不渗透着浓浓爱意,只是我们没有能够体会到,爱不是溺爱,爱中有严,爱中有爱,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爱就在身边。

二、告诉学生:爱在你心里

一个富有爱心的班主任,更会去“爱”和传递“爱”,一个心里充满“爱”的孩子,更能体会“爱”。当孩子们感受到自己身在爱的包围中时,我为了让学生常常体会到“爱”的存在,将上面的活动引向深入,鼓励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你对着大山喊:“我爱你”,山谷也会回答说:“我爱你”;你对着大山喊:“我恨你”;山谷也会说:“我恨你”。这个故事说明了“爱”和被“爱”的哲理。一个心里充满阳光,富有“爱心”的孩子,他眼里的世界就风光无限处处有爱,而少见邪恶.。我适时地组织了许多活动,让爱常驻孩子们的心里。如“为贫困生献一份爱心”,“为学困生讲一道题”,“送生病的同学去一次医院”,“为父亲剪一次指甲”,“拥抱妈妈三分钟”等活动。一次活动后,一个男孩子在日记中写到:今天老师让我们在这个周末“为父亲剪一次指甲”或“拥抱妈妈三分钟”,我便选择了不太“肉麻”的“为父亲剪指甲”。那是怎样一双手啊,父亲是乡村一名建筑工人,长年与泥土、砖块、瓦片打交道,连一双手套也舍不得买,手掌厚厚

地,手背满是裂纹,裂纹里充盈着红红的血丝,手指上满是老茧,脱了一层又不层的皮,旧的皮还没有褪去,新长出来的皮又破了,我忍不住问了一声:“爸,痛不?”爸只嘿嘿一笑:“不痛,已经习惯了,再干一年你读大学的钱就够了,我就不做了。”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怕爸爸看见,我选择了拥抱母亲,将头深深地埋下去,不一会儿,我感觉到我劲项上湿润了,温温的。我感谢父母,给了我无私的爱;我感谢老师,让我有了感情爱的机会。我将这篇日记在班上读了,同学们的眼睛模糊了,红红的。七十多人的班级没有一点声息。“父母默默地爱着我们,我们一丁点的爱,竟让们激动不已。”通过活动,让学生们体会到关爱别人,快乐自己。我们只要有颗平常心,宽容心,爱就在自己心里。

总之,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学习生活中,并不缺少爱,缺少的是对爱的感受,缺少的是一颗富有“爱”的心。让我们在缺少爱的心灵播下爱的种子,在失去爱的时候重绽爱的笑容,在不会爱的荒原开垦爱的沃土;让我们多一份耐心、少一份急燥,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爱就在我们身边,爱就在我们心里。给学生以健康的“爱”,让学生在“爱”的阳光中健康成长!

第三篇:让爱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

事迹概述:王子环,铜官山区长江路小学教师。十六年来,他辛勤耕耘,利用节假日时间,带领学生到社区开展实践活动,慰问空巢老人;精心编辑班级《雁之路》作文周报,义务辅导学生作文。从2009年暑假开始,数十次舍弃节假休息日,带着各校小记者开展活动。先后荣获市“十佳班主任”、铜官山区首届“德艺双馨的人民教师”等称号。

王子环老师是铜官山区长江路小学教师。十六年来,他在小学教育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不辞辛劳,无私奉献,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他的忘我劳动,受到了人们的尊敬。近年来,他先后荣获铜官山区首届“德艺双馨的人民教师”、铜官山区第二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佳德育工作者”、铜陵市“十佳班主任”和铜陵市“争先创优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2011年2月23日,《铜都晨刊》以一个整版的篇幅介绍了他的事迹。2012年3月21日,《铜陵日报》“视点”专栏介绍了他在教育农民工子女上取得的成效。2011年下半年至今,他先后到铜陵市十几所小学做先进事迹报告„„

一、爱是辛勤的耕耘。多年来,身为班主任和语文教师,王老师一心扑在班级工作中,在学生广阔的心灵世界里播种耕耘,取得的成效深受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认可。

爱是辛勤的耕耘。多年来,王老师一心扑在班级工作中,在学生广阔的心灵世界里播种耕耘。每天早上,他会早一些来到教室转转。课间活动时,他常常会走出办公室,到班上走一走,看一看,和学生聊一聊。傍晚放学了,他会到班上看看学生值日的情形。他说:小学生生活经验不丰富,教师从他们的日常生活细节上发现不足,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及时提供有效的示范引导,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温暖的关怀,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又能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他们的生活本领。

王老师注重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他们班举办了《雁之路》作文周报、一天一期《班级日报》、一天一句格言、一人一个“座右铭”等文化特色活动,寓育人于文化活动中,深受学生的喜爱,促进了积极向上班风的形成。

王老师重视依法治班,强调法制,避免人治,避免班主任和班干部在管理班级中的随意性。他组织全班同学思考、讨论,针对本班实际,制定了富有特色的班规(试行稿)。在班规中,他们对犯错的同学要求写说明书、做好事、唱一首歌,或朗诵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笑话。这样的纠正方式,既能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又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关怀和帮助,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二、爱是忘我的劳动。王老师的工作并不只是在工作日、校园中,也不只是管好学生、上好课,他常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带着学生到社区开展实践活动。

爱是忘我的劳动。王老师常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带着学生到社区开展实践活动。每次到社区开展活动前,他都要预先策划,组织学生进行各项准备,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但他总是用心去做。 2011年寒假,王老师组织班上科技小社团的学生开展“节水、爱水,从我做起”科技实践活动,获得了全国三等奖。2012年寒假,他组织学生开展了“科学节电我行动”科技实践活动,获得市一等奖。

几年来,王老师带着学生开展社区实践活动时,时时不忘关怀空巢老人。例如,2011年中秋节前,他组织班上学生来到阳光社区一位空巢老人家,给老人带去了鲜花、月饼、水果等礼物,还为她表演了精彩的节目。2012年中秋节前,他组织学生来到阳光社区慰问一群企业退休老人,向他们送去了节日的祝福„„

三、爱是执着的担当。工作之余,王老师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义务辅导学生作文,结出了香甜的硕果。

爱是执着的担当。王老师除了在课堂上用心教学生写作文,还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经常挤出课余时间义务辅导学生作文。几乎每天晚上,他都要挤出一些时间,坐在电脑前为学生修改作文。有的学生作文写得不如意,他就通过网络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他们班举办了《雁之路》作文周报。每期周报上都要刊登十几位学生的习作,每篇习作他都要用心修改。尽管每编辑一期《雁之路》周报要花费几个小时的课余时间,他依然克服孩子小、家务活需要做等诸多困难坚持去做。如今,《雁之路》作文周报成了他班学生一份独特的精神食粮,学生汲取着这份精神食粮的丰富营养,作文进步得非常快。

王老师不仅义务辅导本班学生,还乐于义务辅导别的班级的学生。他说:“做教师不仅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不管是辅导本班学生还是外班学生,只要看到了学生的进步,我就觉得十分充实和自豪。”

辛勤的耕耘,换来了累累硕果。王老师辅导学生写的作文屡屡在《小学生作文选刊》《青少年日记》《铜都晨刊》等报刊杂志上发表。

四、爱是无私的奉献。从2009年起,王老师义务担任了铜陵日报社校园小记者活动辅导老师,他的奉献精神和取得的成绩使他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爱是无私的奉献。从2009年暑假开始,在报社邀请下,王老师数十次舍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带着各校小记者开展活动。暑假里,他们去铜陵国电厂参观先进的发电设备,去螺蛳山顶观测日全食的奇异景象;双休日,他们去中医院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去部队近距离感受当代最可爱的人的风采„„

近三年来,王老师义务指导本校和外校小记者发表的稿件有200多篇,其中有20多次是以专版的形式刊登在《铜都晨刊》上。2010年和2011年,他两度被《铜陵日报》社评为校园小记者活动“优秀指导老师”。

五、爱是积极的进取。为了教好书,育好人,教学之余,王老师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勤于阅读、反思和练笔,成为学校教育科研领头雁。

爱是积极的进取。为了教好书,育好人,王老师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勤于阅读、反思和练笔。他经常有选择地阅读一些专业书籍,提高思想认识。通过阅读介绍毛蓓蕾、魏书生、李镇西等老师教育教学智慧和经验的书籍,他进一步懂得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爱学生就要理解、尊重、关怀和信任学生。

积极的进取,使他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的领头雁。2011年,他被评为学校名师和铜陵市骨干教师。

十六年来,王子环老师在学生广阔的心灵世界里辛勤耕耘,让爱的阳光照亮了学生的心灵世界。他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一曲奉献之歌,也用勤奋和进取诠释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岁月渐逝,但王老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美好精神,从来也永远不会改变。

第四篇:走进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工作体会

小池镇白庙小学张永中

平时在办公室,经常看到有些班主任因学生犯错而大发脾气,大声训斥学生,可教育效果却微乎其微:学生表面上唯唯诺诺,内心里却不以为然,老师自己也气得自叹“黔驴技穷”。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我尝试着走进学生的心灵,做他们的朋友,尊重他们,关爱他们,理解他们,宽容他们,取得了不错的教育效果。

一. 走进学生的心灵,首先要尊重学生

教育发展到今天,教师应有的品德不是“师道尊严”,而是与学生为友,尊重学生。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我很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力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当学生有了过错时,我会给他们申辩的机会,采取写说明书(不是检讨书)的方式,让学生陈述犯错的原因,并写出自己的认识。有一回,我班有一个学生试卷没有拿给家长签字,我让她写一份说明书说明原因。她是这样写的:“今天,我的试卷没有签字,不是我不想让妈妈签字,而是我不敢让妈妈签字,因为这次考得太差了。妈妈说过我再考不好就要打我一顿,然后赶我出家门,绝不手下留情。我不想挨打,更不想被赶出家门,我怕,我不敢!我完全明白不拿试卷给家长签字是不对的,

所以我以后一定会努力,争取每次都能考好。老师常说‘笨鸟先飞’,我想我以后一定会像‘笨鸟’一样,勤奋一些,向我的同桌学习,这样考试考好了,就不再为签字的事担忧了。希望老师能帮助并督促我,谢谢!”看了这样的说明,难道我还有理由为了维护自己的师道尊严硬要她给家长签字吗?

二. 走进学生的心灵,其次要关爱学生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经常与学生谈心,向他们问寒问暖,及时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生活状况。尤其是生活上的困难与忧虑之处,我更是加倍给予关心,消除学生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安心学习。我班有名学生,名叫余建雄,父母感情不和,母亲离家出走,多年没有音信,父亲长年在外打工。这样,余建雄就丢给了年迈的奶奶抚养,由于缺乏母爱,加上奶奶照料不周,使余建雄性格孤僻、内向、少语,情绪低落。一次,为了一点小事,跟奶奶闹别扭,一连几餐不吃,背着书包上学。我得知这一情况,主动找他谈心,并拿出钱叫学生买来方便面塞在他手里,当时,他感动得热泪直流,并表示在家听奶奶的话,在校听老师的话,争做一名好学生。

三. 走进学生的心灵,还要理解学生

尊重学生的独特之点而有兼容之心,承认学生的长处而不吝赞

赏之意;了解学生的需求而尽力满足;原谅学生的过失而给以改正的机会;体察学生的难处而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这都是一种理解。我们的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烦恼。在学生遇到困难、碰到挫折时,我能充分地理解他们,以诚相待,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化解矛盾,消除挫折,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我对他们的信任和理解。一次,我班一名学生忘了带作业而没交,他正准备挨批评,我走到他身边,摸摸他的头轻轻说:“下午记得带来。”他使劲点点头说:“好!”后来,这位学生还把这件事写进了作文中。事情虽小,但给我印象很深,大多时候,学生犯错误是无意的,老师不一定非得对其大声吼叫、发怒,理解他并相信他,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一剂良药。平时,我们常常碰到屡教不改、屡教不会的学生,常常因学生屡教不听而心生厌烦,其实,只要我们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理解,情况也许就会不一样。

四. 走进学生的心灵,最后要学会宽容学生

平时,我们习惯于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没有想到学生毕竟是十来岁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出现一些偏差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我们要常怀一颗宽容之心,“大人不记小孩过”,心平气和地帮助他们认识缺点、错误,而不是板着面孔,大动肝火,甚至为一

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做文章,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那样,老师自己每天将面临无尽的烦恼,其本人和学生也将更加难以搞好教与学。而宽容学生,有时却会收到意料不到的效果。有一次,预备铃响了,其他同学都在一边背古诗,一边做课前准备。我却发现调皮鬼张星同学还在教室门口探头探脑,发现我来了之后,一溜烟跑上了座位。我又好气又好笑。走进教室,我对着全班同学说:“我非常感谢张星同学跑到教室门口来迎接我!“同学们听了后,都笑了。张星也不好意思地笑着低下了头,显然,他认识到自己错了。此时,我还有必要去批评张星同学,然后再借此机会教育全班同学吗?

总而言之,想走进学生的心灵,就必须要善待学生,想学生所想,做学生所做,真诚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也只有这样,才使得自身每天都拥有一份好的心情,去领略教育成功的喜悦。

第五篇:走进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工作随笔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凉姜中心学校聂懋冰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的心灵决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然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而赏识教育的倡导人周弘先生也说,“孩子的心是玻璃做的,太压抑就会开裂,太放纵就会膨胀。儿童的心灵又好比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敏感而脆弱,稍有不慎就容易受伤害。”

这就告诉我们,作为班主任,作为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知心人,作为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带路人,我们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就是要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关爱孩子幼小的心灵。下面就拿我在班级管理中的两个案例同大家一起分享。 案例一:2000年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就接手了一个人数不多,问题却很多的班级。全班24个学生,学习上两极分化严重、问题儿童较多、课堂纪律涣散、对老师不理不睬等等问题,数不胜数,在所有老师眼里这就是一个十足的“问题班”。对一个初出茅庐的我真有些害怕和担心,“不用怕”,我自己鼓励自己。我接手之后,先花了一些时间了解他们,针对班上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了一次“我们来说悄悄话”的主题班会,首先,我详细地向学生介绍了我自己,然后我让学生以写纸条的形式向我倾述他们的心里话。说实话,刚开始多数学生都持怀疑、观望的态度。但我没有放弃,课后我继续坚持有意识的给学生写信,利用课余时间找 1

学生谈心,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等系列活动。 通过半期的努力,孩子们变了,慢慢地学生开始信任我了,有什么悄悄话都要和我说,自己有什么困难首先想到找我帮忙,甚至家中的困难也找我解决,私下里孩子们还叫我“知心姐姐”。 教育家吕型伟曾说:"如果孩子能对你讲悄悄话了,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我对这句话还半信半疑时,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在这次半期考试中显著提高,我感到很欣慰,对班主任工作也愈来愈有信心了。

孩子们的小小进步并不能让我满足,我想要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就必须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就必须用心去了解孩子。要想了解学生就必须和他们多接触、多交流,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只要我们能够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真诚地走进孩子们的世界,积极地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与他们一同欢笑,一同忧伤,一起爬磨滚打,一齐感同身受,他们就会把我们当作“大孩子”和好朋友,一旦得到他们的认同,他们就会对我们“毫不设防”,敞开心扉无所不谈。总之,我们应该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总有一天你将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知心姐姐”。 案例二:我班上有一个叫张芳(化名)的小女孩,当时算是班上最难管的学生了,说脏话、打架、抢东西、不遵守课堂纪律等等,比起男生有过之而无不及。我私下了解了一下这个小女孩的具体情况,她本是个聪明好学的学生,尤其体育成绩特别好,可是因为家庭原因,她越来越自卑,心理不平衡,总觉得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于是,常常找她聊天、拉家常,告诉她自己的优点。有一天,她

2突然好奇地问我:“张老师,为什么我每次犯了错你都不骂我呢?”我笑着说:“我干嘛要无缘无故地骂你呢?”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知道我有很多缺点,许多同学都到你那儿告我!”我严肃地说:“你要是犯了错误,是我没有把你教好;你还小,很多东西都不懂,这不能全怪你。老师相信你,有一天你懂事了,一定会改正的,你觉得呢?”她不好意思地笑了,脸红红的。此后,我惊奇地发现,小芳芳变了:搞劳动时脏活、累活抢着干,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行为习惯也有明显提高……

通过张芳的变化,使我深深地感受道:作为班主任我们应具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去爱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值得我们去爱。“一株嫩草,从石块底下钻出来时,它希望得到的一定是和煦的阳光,而不是暴风骤雨。”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如果我也和孩子们一样对小芳芳不闻不问,我不敢想像小芳芳会成为一个怎样的孩子。

爱心是走进学生心灵的法宝。有了爱心你才会舍得付出。爱心包括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而对学生热爱之心是凌驾于对工作的热爱之上的,爱学生体现在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爱心去发现他们的长处,用耐心去感悟他们。应该给他们以特殊的关爱,给在他们略显逼仄的心灵有放

3飞个性的空间,一旦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他们的专长,将来定会成为一个非常有用的人才。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能源,当这种能量作用于学生的时候,不用声张,学生自然会感觉到。

李镇西老师曾经说过 “心灵的交流、心灵的共鸣,心灵的和谐甚至心灵的碰撞,都会产生一种精神的美”。 总之,作为一名班主任,走进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心与学生的心进行对话,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就能唤起孩子们的自尊心、自强心,从而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走进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心与学生的心进行对话,进行心灵的碰撞,用自己那颗敏锐而富有感情的心来引导孩子向善、勤奋并不断的战胜自我。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我们携起手来,用“心”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我相信,我们也会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奏响一首首和谐、动听的歌曲,享受到教育的美丽与感动!

上一篇:如何长期储存葡萄酒下一篇: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