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招有效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2024-05-03

5招有效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精选8篇)

篇1:5招有效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1、鼓励好奇心

婴幼儿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好奇好问。他们不断地用身体和感官探索周围的一切事物,积累着知识经验,发展着思维能力。对此,父母不能像对成人般地看待孩子,对他们作出种种限制和随意斥责。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凡是因好奇心受到奖励的儿童,一定会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否则就会妨碍智能的发展。

2、培养首创性

为了培养婴幼儿的首创性,特别需要父母在生活中多关心和了解孩子,让他们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愿,对其微小的创造性表现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避免焦虑感

有的婴幼儿因好奇心而做了错事:如想看看玩具里面究竟有什么东西,结果把新买来的玩具拆坏了。对此,单纯的惩罚只能阻碍其创造性的发展。父母既应该对他们讲明道理,指出其错误,又要鼓励他们试验探索的精神,以避免对所犯错误的焦虑感。

4、提倡多样性

在生活中,父母不要对孩子照顾过多,担心过多,限制和剥夺他们独立活动的机会。父母要允许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活动,为其智能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5、诱发想象力

创造思维不同于一般思维之处在于有创造想像成分的参与。孩子天真发问或用想象来解释客观事物时,父母都要积极地诱导。同时,也要积极引导他们参加各种活动,促使他们广泛而仔细地观察、比较和体验,使之头脑中形成丰富准确和鲜明的印象,更好地发展创造力。

篇2:5招有效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做事拖拉,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毛病,虽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但是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帮助孩子改掉这毛病是很重要的。

先来了解下怎样算是做事拖拉呢:

专家认为,拖拉这个毛病的主要表现为:学习做事没有紧迫感,节奏很慢,拖泥带水,不够利索。

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没有积极进取的心态,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敢积极去面对,很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在以后工作中,也很难实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环境的。

要想彻底让孩子告别这个毛病,得学会这5招:

帮孩子认识时间的价值

孩子做事拖拖拉拉,很大程度上就是他们没有时间观念,不知道时间的重要性,所以要从这个根源出发,想办法让孩子认识时间是很宝贵的,父母平时就要多给孩子讲一些成功名人珍惜时间的小故事,或者在孩子房间里面挂一些时间名言警句和提醒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渗透,相信孩子会耳濡目染的。

多一些表扬和鼓励

大部分拖拉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没有耐心的父母,很多家长就是喜欢不停催促,结果越催促,孩子越急,动作就越慢,家长就更加催促,如此恶性循环。

要想这种情况不在你家上演,父母最好要学会表扬,表扬和鼓励都是能有效激发孩子的积极性的,当发现孩子做事的速度比以前快的时候,哪怕是一点点,也要对孩子进行表扬和奖励,比如买孩子心仪已久的玩具,周末带孩子去游乐园等,相信这样能有很好的效果。

让孩子觉得“快得值”

要想让孩子彻底改掉这个毛病,就要让他觉得做事快是有好处的,是很值得的,这样他的动作相应就快起来。比如孩子写作业的问题,很多孩子都会磨磨蹭蹭的,主要是因为孩子写完的时候,家长总想孩子多学一些,就会额外增加多一些任务,可是这样孩子就会觉得我写得那么快,任务会变得更加多,写得快也不能出去玩,干脆写慢一点了。

其实呢,对于写作业这一点,最好不要给孩子加码,可以与孩子约定好,要是你能很快做好这些作业,妈妈就允许你看会电视或者出去玩,相信这样孩子就心甘情愿加快速度去完成作业了。

让孩子为拖拉付出代价

让孩子知道做事拖拉的害处是必不可少的,让孩子尝到拖拉的苦果,自然也是改掉这个毛病的`一种方法。比如孩子早上起床总是拖拖拉拉,要叫很多遍才起床的,父母就先不要急,也不要去帮他,只在旁边提醒孩子要是再不快点的话,你迟到了,妈妈可不管你的。要是他还是磨磨蹭蹭的话,就不要管他,让他上学迟到,受到老师批评后,自然就会吸取教训,就会要求自己加快速度了的。

为孩子营造一个集中注意力的环境

父母要明白这一点,不是所有孩子做事拖拉都是故意的,认为是跟你作对,有些孩子是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而孩子的注意力往往就会受周围的环境所影响,所以要做到的就是为孩子创造一个集中注意力的环境。

比如孩子在学习的时候,父母就不要看电视、玩游戏了,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不让孩子受任何的干扰,这样孩子才能集中注意力去思考问题,认真思考了便能迅速打开学习的思路。

篇3: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一、优化主体活动, 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 我们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就必须努力优化幼儿的主体活动。

1.让幼儿“试一试”, 激发幼儿发现问题的兴趣

尝试是创造力的基本品质。幼儿天生好奇心强, 喜欢看一看、试一试。我们从“试”入手, 让幼儿看一看、做一做、摸一摸、练一练、来激发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经验的兴趣。比如, 在科学角内, 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各种材料:糖、盐、橡皮泥、纸等, 让幼儿自由选择、摆弄, 幼儿的积极性很高。许多孩子为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 同伴间交流着彼此的发现。这时, 教师一边引导幼儿观察, 一边提出问题:“小朋友, 你们发现了什么?”孩子们争着说:“有的东西浮在水面上, 有的东西沉到水底。”“有的东西放到水里不见了。”这时教师对幼儿的发现给予肯定, 让孩子在“试一试”中饱尝了快乐。教师问幼儿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不见了, 幼儿抢着回答, 有的说是糖, 有的说是盐, 教师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叫溶解。接着教师让幼儿把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放在一起, 沉下去的东西放在另一边。幼儿得出结论:塑料制品、纸盒、泡沫等浮在水面;玻璃球、石子、曲别针等沉到水底。这时候幼儿的兴趣更高了, 接着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尝试, 用什么办法能让铁钉、橡皮泥等沉到水底的东西浮上来, 让小纸盒、塑料瓶等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沉下去?哪些东西能在水里溶解, 哪些东西不能溶解?进一步尝试, 孩子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在纸盒里装上石头, 纸盒会沉下去”;“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小船, 它会浮在水面上”。有的孩子还发现:“在塑料瓶内装满水, 瓶子会沉下去, 装半瓶水, 瓶子会半浮半沉。”……孩子们既动手又动脑, 手脑并用, 活动的积极性异常高, 在“试”中让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正是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起点, 是孩子发明创造的开始。

2.尊重、接纳幼儿的观点和兴趣, 支持幼儿探究、深造

由于幼儿认识水平低, 生活经验有限, 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创新活动。幼儿期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不受羁绊, 敢于求异, 善于探索信息的重新组合方式的一种心理习惯, 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二、实践、操作, 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 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必须以实物为中介, 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对事物的直接操作。因此, 我们把不同层次的实践、操作, 作为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

篇4:让孩子爱上学习,就用这5招!

孩子不爱学习其实是让很多家长都比较烦恼的,有很多家长都对不爱学习的孩子毫无办法。其实办法还是有的,只要家长们针对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去解决那就可以让孩子爱上学习。

1、让孩子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孩子不喜欢学习那么他的学习成绩一定不会很好,总是在班级中排名靠后的孩子怎么可能对学习产生兴趣呢?所以家长需要让孩子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让孩子多去做一些简单的题目,他做对了就应该给予鼓励和夸奖。如果孩子每次都能够得到夸赞的话他也会比较有成就感的.,自然也会喜欢上学习了。

2、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支持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长的肯定,家长需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暗示,让他觉得自己是最棒的。家长可以给孩子设定一个学习目标,孩子达到这个目标的话那就会有奖励,这样孩子也会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在学习上也会更加有动力!

3、帮助调整孩子学习方法

孩子不爱学习那就说明他觉得学习很吃力,无论怎么努力都学不好。那么家长就需要及时为孩子调整一下学习的方法了。可以让孩子知道怎么样去学会比较轻松一些。这样孩子找对了学习的方法也就不会那么讨厌学习了。

4、了解孩子的真实思想

发现孩子不爱学习之后家长就需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了,家长需要通过跟孩子的交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根据孩子想法去引导孩子,让孩子做出正确的改变。家长需要让孩子知道不学习的坏处是什么,这样孩子才会去学好。

5、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好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孩子有更加多的动力。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学习,孩子在读书的时候家长应该跟着孩子一起读。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问你的时候需要及时解答,不要让孩子觉得你一点也不在意他的学习。

篇5:6招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表达思想、与别人进行交际的工具,语言教育包括倾听、表达、早期阅读和写前准备四大方面,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发展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养成幼儿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学前期是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期,语言教育不仅对幼儿一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其认知能力、社会性及情感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学龄前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

学龄前儿童在成人正确的教育与引导下,能够发清全部语音,听懂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能够掌握表示类概念的词汇以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接词,语言的连续性有所加强。

学龄前儿童的词汇更加丰富,可以与成人自由地进行言语交流,已经初步掌握语法结构,开始产生内部言语(即默语),因而,其言语表达能力会有进一步的提高,并且能初步掌握书面言语。言语对行为的调节功能也比以前加强了,在行为方面带有一定的自觉性和计划性。

5岁左右的宝宝能比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强烈的语言要求,乐于谈论每一件事。语言的发达与智力和情感的发展互相关联,同时也显示了宝宝的复杂个性。宝宝会经常模仿大人的语气讲话,也乐于表演自己熟悉的故事,扮演角色游戏。

5岁以后,宝宝已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了,喜欢挑别人发音的错误,但对自己没能准确发音的词语却故意回避。6岁左右,宝宝不仅可以完整、连贯地说话,还会表现得大胆、生动、有感情,并喜欢在讲话过程中配合做肢体动作。培养学龄前儿童表达能力的方法

1.着重培养宝宝的言语表现力

从5岁开始,父母就可以把关注点放在宝宝的发音训练上,如,培养宝宝学会清楚地吐词、主动调节声音的强弱、学习运用富有表现力的抑扬顿挫,懂得支配和运用自己的呼吸等。这些要求显然比之前有较大的变化,父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着重培养宝宝的言语表现力,使宝宝初步学会根据所表达内容的需要而改变语调,掌握最初步的艺术发声的方法。

2.和宝宝说说绕口令

绕口令可以帮助宝宝区别容易混淆的音,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比较生动活泼。宝宝自己喜欢说,还特别喜欢听大人说。宝宝在说绕口令时,会努力把一些易混的音说清楚,从而使发音得到练习。在教宝宝学说绕口令时,父母要自己先背熟,使自己的发音准确而没有错误。另外,还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宝宝学说绕口令,由慢到快。

3.用简单的语言教宝宝新词

教宝宝新词时,只有和具体的事物形象联系起来,才能理解新词的意义。此年龄段宝宝理解语言的能力增强了,父母可结合宝宝已有的经验,用简单的语言,解释新词所代表的概念。如,用“好看”解释“美丽”、“漂亮”等,用“这里真冷”解释“冷”这一类比较抽象的词。

4.亲子共读

宝宝很快就要上小学了,趁着这个阶段,加强宝宝的书面语言兴趣很有益处。每天晚饭后或睡觉前,可选择一本宝宝喜欢的书,读给宝宝听。对内容比较多的书,父母可先讲一段,或在某个精彩段落时停下来,启发宝宝自己接下去阅读。读文学作品时,父母最好能用丰富的表情和腔调进行朗诵,激发宝宝的阅读欲望,这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5.教宝宝在阅读中识字

阅读时,父母可手指读物,教宝宝认识一些简单的常用字。汉字形象化的特点为宝宝识字提供了可能,同时在阅读中识字,能提高宝宝的学习兴趣,使他能将图、文、字结合起来,有助于他对汉字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仅仅只为了让宝宝识字而识字,识字是为了使宝宝获得一种阅读的工具,最终达到独立阅读的状态,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6.为宝宝创造适宜的语言环境

篇6:5招有效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一、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一客观事物或对某一活动爱好的倾向, 是主体与客体相互关系的一种反映形式。一个人对某一对象有兴趣, 就乐于接触它, 并力求认识它、了解它。对某一活动感兴趣, 就爱不释手, 乐此不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兴趣在创造性学习中的巨大促进作用。

通常, 易使学生产生兴趣的事物或环境有: (1) 新颖、能够引起好奇心和注意力的事物; (2) 有成功希望的事情; (3) 过去经历过并取得成功结果的事情; (4) 符合本人能力、水平的活动。因此,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 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 加强生物学习的目的性、直观性和创新性,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唤起学生的创新意念。如在“生物的特征”的教学中,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些生物的生活习性、生理特征, 告诉他们这些特征, 其他的生物也有;在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时, 安排学生收集鼠妇进行实验, 通过经历实验过程, 感受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这样做无疑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重视质疑引发学生思考

俗话说:“思起于疑, 有疑才有问;多疑才会多问, 多问才会多思。”可见, 只有适时地、有针对性地提出疑问, 才会引起学生的思考, 而只有在思考中人的创造性才能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适时地向学生提出问题, 以此激活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中的提问, 应有一定的目的性, 所提出的问题是在备课时,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的若干重要问题, 而不是随意的。有时为了顺应一种情景, 利用时机, 及时提出一个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 集中注意力, 也是必要的。对于提问的类型 (是事实性问题, 还是思考性问题) 和提问的要求等, 在课前事先应有一个较好的设计, 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提问的启发作用。问题选择得当, 能引发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但是, 如果选择不当, 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难以达到教学目的。首先, 提问要紧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其次, 提问要疑而不难, 引人入胜, 提问的难易应该控制在学生经过听取教师讲解和自己的思考后, 能够回答出来的程度;再次, 提问要有趣味性和吸引力。一个好的提问应该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且难易得当, 有较大的引申余地。例如, 讲述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时, 提出:杂技表演的猴子生来就会骑自行车吗?它是如何做到的?猴子骑车表演是先天性行为, 还是后天学习行为?学生对动物的杂技表演比较感兴趣, 这样的提问极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过程中, 学生活跃起来后, 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此时要注意冷静, 根据实际情况, 灵活应对学生的提问。绝不能将学生的提问当作有意的挑衅;应该掌握好和谐的课堂气氛, 轻松地回答学生的问题, 即使一时未能回答, 也绝不敷衍, 实事求是地说明, 现在不能作出满意的回答, 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或书籍后再作解答。课堂上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某种意义上说, 课堂便是情感场, 教师风趣、亲切、和蔼地与学生交流, 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 师生没有心理距离, 这样就可以营造出活泼、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 是课堂教学中提高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教学提问, 课堂上看似随机应变, 实际上功夫在课堂外。要求教师既备教材、备教法, 又要备学生, 是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按照教学规律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的结果。教学提问, 还应考虑提问的新颖性和多维性, 以真正达到在质疑中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以前的教学, 习惯于“一言堂”, 教师讲, 学生听, 纯粹的理论灌输。学生无条件服从教师, 习惯于“依葫芦画瓢”, 从而让学生失去了学的独立性和趣味性, 更谈不上知识创新。针对这种现象, 教师在吸收新教材的教学理念, 通过质疑教材中资料提供的现象, 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地把学习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如在探究鸟适于飞行的教学中, 针对鸟类消化特点, 提出鸟类的消化能力强还是弱?如此质疑具有多维性, 需要通过多方面理解, 才能得出结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 激发学生思维。学生为了解疑, 利用已有的知识结合有关资料的描述, 联系平时所见鸡鸭整天在觅食, 随地排便的现象, 联系鸟类消化器官图, 从各方面思考问题, 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鸟类消化的特点也就迎刃而解。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 学生无疑大大提高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课堂讨论, 活跃学生思维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 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 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 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学习;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 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 让学生多问“为什么”课堂讨论作为教学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有利于营造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良好学习气氛, 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及自信好学的人格特征, 对于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尤其是启发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探究和获取知识, 真正提高学习能力发挥着关键作用。

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 是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措施。作为课堂讨论的主要组织者, 教师必须在备课时把握好讨论的规模、形式。讨论的规模有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小组讨论, 即教师出示讨论问题后,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人数不作一定的要求, 通常以4~6人为一组, 把不同个性的学生混合编组是最好的做法。组内归纳小结后, 由代表在全班发表讨论意见, 未尽之处本组成员补充。如前面鸟类消化能力强弱的讨论就可以这样做。小组讨论方式要有利于智力互补,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全班讨论, 即开放式的自由辩论, 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 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 学生在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图的比较讨论中发现,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中还有细胞壁、叶绿素, 而动物细胞没有。这种讨论方式, 学生的思维富于逻辑性与敏捷性。在讨论的形式上, 有临时性讨论和计划性讨论。不管是何种规模、何种形式的讨论, 都需要教师有高度的智慧和耐心, 需要教师通过适当有效的指导, 引发学生乐于参与讨论的动机, 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

四、重视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该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让学生的多种器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 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思维, 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是人, 而不是“物化”的知识,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 体验学习的快乐, 获得心智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要鼓励独创性和多样性, 教师不是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与问题的结论强加给学生, 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观点, 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和争鸣, 有意识地表扬有独立见解的学生, 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的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该是辩证统一的, 学生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 任何片面地强调或忽视师生单方面作用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只有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 教师积极地进行指导, 教学才能有效且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 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也才可能成为现实。

篇7:5招有效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关键词:培养,创造意向,激发兴趣,引发好奇,树立自信心

人的创造欲望不是天生的, 它是一种后天的复杂的个性品质.创造意向的萌发, 是人对客体的一种自觉的、积极的、充满热情的认识倾向.兴趣、好奇心、自信心是激发学生产生创造意向的动力, 它们与创造意向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二者的关系呈正相关.研究表明, 只有那些既有出色智能又富有激情的人才, 才容易萌发创造的冲动.所以, 教育是培育人的创造潜能的基础.数学教学是丰富多彩的, 它的严密而又迷人的逻辑推理、数学关系、数学概念、数学图形、数学公式中表现出来的美, 更是吸引着青少年的注意力, 久而久之, 便会推动他们创造意念的萌发.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向, 我们不妨从以下这些方面开始.

一、激发兴趣, 引发学生创造的意向

作为年龄幼小的小学生, 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关注是由兴趣推动的.如果没有兴趣, 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种折磨因此, 在小学教育中, 无论怎样的教学高手, 其课堂教学都是从激发兴趣开始, 也只能从此开始.

1. 布“美”境, 唤起兴趣

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体现美感的教学, 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创造意向.小学数学的图形、计算等, 都蕴涵着简洁的、逻辑的、创造的美, 老师应充分挖掘这些美, 通过情境演绎, 让学生得到亲身体验, 从而激起学习兴趣.如学生认识了对称轴以后, 教师让学生根据对称轴的特征设计轴对称图形, 于是, 形态各异的蝴蝶、房子、树林等一幅幅美丽的图案在学生笔下出现了.

2. 设“疑”境, 诱发兴趣

“学启于思, 思源于疑.”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在新课程理念下, 好的、有成效的教学, 无一不是成功设疑的教学, 给学生以疑窦、让他们从一时之间的不知所措, 到费尽心思琢磨推敲, 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例如下面的这个教例:

如图, 已知长方形的面积是40平方厘米, 半圆里有一个等腰三角形.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起初接触这道富有挑战性的题目时, 一时无从下手, 有的甚至不假思索地下了结论:“老师, 这道题中的半径不知道, 无法解答.”教师假意说道:“哦, 看来你们确实无法应对这道题的挑战, 那就算了吧.”孰料好些同学立刻说:“不, 老师, 给我们一点时间, 我们想要算出答案来.”此时, 教师把握时机, 引导学生回忆、联想圆面积的概念, 仔细研究题中的已知条件.当有同学意识到图中圆的半径是可以算出来的, 而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就是r2时, 顿时豁然开朗.

3. 创“动”境, 激发兴趣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新课程注重学校和社会的联系, 通过学生实践,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 教师要创设一种“动”境,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主动参与, 主动关注生活, 促进自己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比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复习之前, 教师事先安排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生活中几何图形在产品商标上的作用.许多同学调查了汽车商标:“奥迪”商标是由四个圆形组成;“三菱”商标由三个四边形组成;“道奇”商标是一个五边形;“丰田”商标由一个大椭圆及中间两个小椭圆组成.之后, 教师又让同学们利用学过的平面图形自行设计商标图案.同学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设计活动中.

二、触动好奇心, 培养学生创造的意向

少年儿童的好奇心是天然的、非常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中, 要创设学习情境, 促动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如在“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教学中, 学生已能利用量筒和水求出一块石头、一粒黄豆的体积.教师问:“能测量出充气气球的体积吗?”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的思维发生了碰撞.在好奇心的驱动下, 学生开始进行新的尝试.经过反复实验讨论, 学生们认为, 可以用绳子把气球和石头捆在一起, 先测量出它们的共同体积, 再单独测量石头和绳子的体积, 最后就可以求出气球的体积.这样一来,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这个教学环节中, 教师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在一步步成功的体验中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体验到了创造的欢乐.

三、树立自信心, 强化学生创造的意向

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中, 教师要用新的理念, 强化自己的角色, 善于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的氛围, 强化学生创造意向的发展.

要关注、赏识学生的特长和进步.世界上没有找不到优点的人.任何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或长处.而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得到长辈、老师的发现和赏识作为教师, 如果对孩子们的优点和长处视而不见, 那就是缺少了当一个好老师的本能.因此我要对每一个同行说:发现孩子的优点, 肯定他们吧!发现学生的长处, 鼓励他们吧!发现学生的进步, 表扬他们吧!

要给学生前进的动力.学生在未知的学习过程中, 会感到一定压力, 这不是坏事, 相反这是推动学生努力奋进的一种动力.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是“给学生压力”, 应该更重视“给学生动力”, 鼓励学生勤于思考, 善于钻研, 敢于尝试.

当然, 赏识也要有分寸, 要讲究教育艺术, 使学生真正感到受尊重和鼓励, 从而点燃自信之灯, 唤醒学习热情, 更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各种认知和实践活动, 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朱志贤.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

篇8:5招有效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一、开发幼儿闪光点,为幼儿创造活动空间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幼儿往往会对生活中的事物产生好奇心,甚至会自觉地模仿,而幼儿的这些思维开始萌动时,就是幼儿的闪光点出现的时刻,教师需要循循善诱,加强引导,为幼儿创造、提供幼儿进行韵律活动的空间,从而,让幼儿的想象能够落地,让幼儿在活动中激发创造性。

例如,在教师带领小班幼儿参观了厨房、认识了厨房中的各类道具后,部分幼儿就自发地模仿起了厨师的行为和动作,并在角落里开起了“小饭店”,幼儿有模有样地学着厨师切菜炒菜。经教师观察和调研,决定开展“厨艺大比拼”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创设活动所需要的场景和道具,并提供一定的支持帮助幼儿搭建好“大比拼”现场,幼儿邀请教师做评委,教师便以评委的身份启发幼儿:“生活中,怎么样让我们在厨房做饭这项工作变得更唯美、更艺术呢?”幼儿们讨论后,利用音乐伴奏和自己的厨艺动作相结合,每一个动作都与节拍相呼应,不同的音乐节奏下,不同的幼儿或快、或慢地切菜、炒菜,节奏快时双手轮流切,炒菜颠勺时脚步也跟着节拍动起来,头部有节奏地晃着,俨然一个个大厨在秀厨艺。幼儿们在音乐的陪伴下,愉快地完成了“厨艺大比拼”,幼儿们体验到了厨师的工作乐趣,同时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需要细心观察,发现幼儿的闪光点以后,要积极引导幼儿,给幼儿发挥创造力的空间,让创造力的种子生根发芽,让幼儿能够有时间和空间去想、去做,鼓励幼儿实践,而不是随口表扬一下幼儿,草草了事。

二、肯定幼儿想象力,激发幼儿创造积极性

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容易受外界影响,也正因为如此,幼儿往往会有一些超越实际、古灵精怪的想法,面对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幼儿可能兴致勃勃、手舞足蹈地活动着,此时,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幼儿创造的闪光点,采用科学的引导方式,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肯定幼儿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加以补充,循循善诱,从而激发创造力。

例如,在律动《义勇军进行曲》时,教师首先向幼儿表明,这首曲目是国歌,在雄壮而有力的音乐背景下,教师以为幼儿会像一名军人那样昂首挺胸,手握钢枪,有力前行。教师播放了曲目后,让幼儿自由感受体验,但是,让教师意想不到的是,孩子们的动作五花八门,有做出斗牛姿势的、有模仿摩托车引擎发动时待出发的动作的、有做出迈着沉重步伐前行动作的……尽管孩子们没有将国歌的精神踏着节奏律动出来,但是,教师还是对幼儿进行了深度的访问,并对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了赞赏,做斗牛动作的小朋友说:“这种雄赳赳气昂昂的旋律让我想到了斗牛,永远不知疲倦地向前方努力,这首歌一定是告诉我们要向斗牛场的牛那样勇往直前!”教师表扬了这些有创意、有想法的孩子,让他们更有创造积极性,同时,教师也通过自身感受将国歌的含义为大家解读。

在韵律活动中,孩子的表现并没有标准的对错之分,这样才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果幼儿害怕错误,也就间接失去了创造热情,创造力也得不到培养。

三、创造合理的情境,引导幼儿提升创造力

教师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合理的情境,通过情境带领幼儿接触世界,只有幼儿对生活、对世界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才能够促使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突破固有窠臼,提升创造力,而幼儿创造力的提升也少不了教师的引导与支持。

例如,教师在为小班组织律动《兔跳》时,为了让幼儿模仿的更像,通过多媒体播放小兔子的相关视频和图片,并和幼儿一起总结兔子的形态特征:短尾巴,长耳朵,走起路来一蹦一蹦,眼睛炯炯有神,机灵灵敏,乖巧可爱。随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兔子的一天”的即兴情景表演,让幼儿将兔子的特性结合自己的才艺进行表演,并根据幼儿的需求提供音乐、道具等。有的幼儿将手摆成V字竖在头顶,随着音乐一蹦一蹦;有的幼儿则扮演机灵的小兔子,双腿弯曲,双臂在胸前,双手做出探寻的动作,慢慢地向前蹦,小眼珠机灵地转动着;有的幼儿双手交叉,放在臀部,装作是兔尾巴。最具有创造力的小朋友让教师找了一块布和手电筒,并且要教师关了灯,通过光与影的效果,做出了小兔子的影子,还伴随着音乐一蹦一蹦,迎来了小朋友们的掌声。

学前年龄段的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思维敏捷,且想象力丰富,对于身边的事物极为敏感,因此,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好时机,教师要积极为幼儿创造合理的情境,引导幼儿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

韵律活动是小朋友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教师如果能在日常韵律活动中注重给幼儿自由活动空间,积极鼓励幼儿开动大脑,发挥想象力,并为幼儿创设情境,往往能够促使幼儿培养创造的积极性,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更加有利。

摘要:随着学前教育的深入发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成为了幼儿教师的关键任务。创造力不仅促使幼儿思维更加敏捷,也有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为幼儿适应校园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结合工作经验提出在韵律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策略,期望对幼儿教师有所启迪。

关键词:幼儿,韵律活动,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陈宝久.幼儿园韵律活动[J].大舞台,2012(01)

[2]任艳.探讨幼儿创造力在韵律活动中的体现[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06)

上一篇:语不惊人死不休--中考满分作文这样“炼”成的下一篇:推荐评审2012年中、高级职称积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