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小学英语教学

2024-04-10

微课小学英语教学(共9篇)

篇1:微课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英语微课教学反思

英语微课是英语教学的辅助资源,为了充分发挥它的功用,必须有计划按步骤的开发应用,应根据学校条件,教师自身条件,学生的学习支撑条件与特点,联系教学实际,科学开发应用,突出实用性。其选题是关键,聚焦英语学科中学生不易掌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突出“解惑”功能,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突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感悟,探究,自主构建与能力提升。

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自主学习,完成教师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任务。要想真正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明确精简的任务驱动下学习,提升学习效果。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天的课堂学习必须就预习内容及时反馈,交流,解决一些自学中的困惑,及时查漏补缺,及时评价学生的自学情况,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认真自学,提高微课学习的实效性。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以其简单化、实用化、多样化和智能化备受师生欢迎,具有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它对于辅助学生学习,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自身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冷静的思考,参与微课的应用与实践研究,让微课成为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隐形翅膀”,叩开英语自主学习之门。

篇2:微课小学英语教学

竹林镇中心小学 李跃锋

教学课题: there be 句型专题

一、教学目标:

1、掌握There be 结构所表达的意义。

2、能听懂和看懂包含There be 句型的简短对话。

3、能运用学过词汇和there be 句型来简单描述一下某处有某物。

二、重点难点:

there be 句型的肯定式、否定式一般疑问句及其回答方式。

三、教学过程:

1、There be概念。

There be...句型,表示的是“存在”,“某地有某人或某物”,其结构为There be(is,are)+某物 / 某人 + 某地。

2、be动词的用法。单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用is, 复数用are.3、There is的句子结构: 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There is some water in the bottle.5、There are的句子结构: There are some pictures on the wall.6、练一练。

7、There be句型就近原则及练习。

篇3:小学英语“微课”初探

要在短短的10分钟之内渗透教师的教学理念, 展示教师的教学特色, 真的很有难度。2012年9月, 笔者参加了一次“微课”作品评选活动, 并有幸获得了市一等奖。本文中笔者针对“微课”课堂教学, 结合自己在准备“微课”整个过程中的经历与感受, 阐述一些思考。

一、“微”选材

短短10分钟, 要展示一个比较完整的上课片段, 该怎样去选材呢?

1.“微”内容

内容的“微”, 体现在教学内容少而精。教师可以针对一个知识点、一个教学环节或者是简短的语篇进行教学。不管哪一种, 都要从“微”入手, 进行细致教学。

2.“微”主题

微课主题鲜明, 要围绕主题进行细致入微的教学, 突出解决一两个问题。

3.“微”风格

每个教师风格不同, 所呈现的课堂教学特点也不一样。在微课中, 教师可以体现自己最突出的一面, 以“微小”的切入口展示自己的风采。有些教师口语很棒, 以朗读作为突破口;有些教师擅长简笔画, 善于有效情境的创设;有些教师擅长巧妙设计课堂活动, 善于制造各种悬念, 引人入胜。思考自己上课惯用哪些手法, 自己擅长什么, 希望自己怎样展示“微”风格, 理清这些问题, 才能扬长避短, 进行合适的内容选择。

笔者平时上课循循善诱, 善于把握活动梯度, 注重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因此就选择了《新标准英语》第八册第九模块第二单元的一篇小短文。这篇短文只有两个生词, 文章简短, 可以进行听、说、读、写的有效融合。

二、“微”备课

每个教师的自身特点不同, 课堂活动设计的思路也不一样。笔者结合自己的备课过程做个阐述。

(一) 备教材, 提炼重难点, 重视“微”细节

Kangaroos live in Australia.They jump on their back legs.The mother kangaroo has a special bag for her baby.Kangaroos eat grass and leaves.They drink water.You can also see kangaroos in zoos in China.

这个语篇简短, 是《新标准英语》第八册Module 9 Unit 2的内容, 生词只有back, leaves两个, 没有新句型。重难点是通过学习了解袋鼠的生活习性, 能熟练朗读并且理解这个语篇。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小学英语注重听、说, 读、写并重, 笔者就选择以听为主, 融合说、读、写。

1.“微”细节一

课件显示草地与树叶的图片, 教学新单词leaf, leaves。课件显示草地和树叶不见了, 以问题设计悬念:Where are leaves and grass?Please liste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 animals eat grass and leaves?”

(设计意图:突然不见的草地和树叶, 引起学生强烈好奇心, 让学生快速进入积极思考状态。)

2.“微”细节二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句子:Th e mother kangaroo has a special bag for her baby.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展示自己的朗读风采。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把难点转换成亮点。这个句子是本语篇中最长的句子, 对后进生来说是个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 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朗读水平较弱的学生在倾听了大量的朗读之后, 也有了朗读的信心。)

3.“微”细节三

在听录音选词填空这一环节, 校对答案时学生读出答案,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 然后学生齐读课文, 最后学生根据黑板上关键词复述课文。

(设计意图:第三次倾听, 结合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看关键词复述课文对英语成绩好的学生是一个展示的好机会。)

(二) 备学生, 提炼学生层次, 重视“微”发展

笔者选择的501班共38个学生, 两极分化不明显, 每次考试及格率100%, 优秀率都在92%以上。为了让每个学生在短短10分钟内都有展示的机会, 笔者对38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分析、提炼并分组。

结合学生情况和课堂活动设计, 笔者对每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有效参与进行了预设。

1. 朗读能力“微”发展

这节微课中朗读活动的设计有三个方面:新单词back, leaves朗读, 难点句子“Th e mother kangaroo has a special bag for her baby.”的朗读和课文的朗读。三个朗读活动都是针对全体学生而创设, 因为新单词简单, 课文简短, 只要用心, 每个学生的朗读能力都能得以锻炼与发展。

2. 听力能力“微”发展

在《英语课程标准》的语言技能这一章中, 无论哪个语言级别, “听”的技能始终是排在第一位。在本节微课中, 笔者把听力活动贯穿始终。第一次无文本倾听, 学生回答一个问题, 对文本有一个初略的感受;第二次倾听, 学生回答三个问题, 进一步获取文本信息, 了解文本内容;第三遍倾听, 学生边听边选择填空, 进一步理解文本。三次倾听针对的都是全体学生, 而且由易到难, 层层递进, 不断推进学生听力的“微”发展。

3. 书写能力“微”发展

在《英语课程标准》的语言技能这一章中, “写”作为表达的技能地位也很重要。因此在本节微课中针对全体学生设计了一个书写活动:听文本, 选词填空。因为是选词填空, 所以并不难, 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 因此学生在书写这一环节中都得到了成功的体验。

4. 表达能力“微”发展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学以致用主要体现在“说”, 即口头表达能力。在本节课中, 表达能力“微”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回答问题和复述课文。问题由易到难, 为A、B、C三类学生而设计;复述课文要求学生能对句子进行重组, 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表达, 难度高, 因此完全是为了A类学生而设计。

三、“微”展示

1.教学理念“微”展示

本节微课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中心, 以兴趣为支点, 以交际为目的, 让学生在不断倾听和问答中获取语篇知识, 理解语篇意义, 让学生在不断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2.教学设计“微”展示

本节微课以一个悬念引出文本, 以三次倾听为主线, 结合回答问题、有感情朗读难点句子、选择填空、文本复述进行课堂教学。每个环节由易到难, 层层递进, 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进行了有效关注, 每个孩子在课堂中都得到了发展。

3.教学亮点“微”展示

本节微课最大的亮点是教师通过一个悬念快速把学生引入文本的情境中, 学生在真实的文本情境中问答、交流, 从而不断获得学习的乐趣。

四、“微”反思

微课视频是很好的研究资料。笔者一遍遍观看自己的视频, 结合教案分析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并进行了深入思考。

本节微课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 在倾听中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本节课以“听”为主线, 结合读、写、说, 完成这一语篇的初步学习。

(一) 在倾听中整体感知语篇

在第一遍倾听中, 教师以突然消失的“草”和“树叶”设置了一个悬念“What animals eat grass and leaves?”, 学生带着这个悬念去倾听, 立即就进入了语篇的情境中, 从而用心感受整个语篇。

(二) 在倾听中获取语篇内容

在第二遍倾听中, 教师先抛出了三个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倾听, 学生在认真倾听中寻找答案, 获取更多的语篇信息。

(三) 在倾听中理解语篇意义

在第三遍倾听中, 教师设计了一个选一选、填一填的任务, 让学生在8个单词中找出6个正确动词填入语篇中,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语篇。最后根据关键词复述语篇, 虽然是针对人数比较少的A类学生而设计的, 但是效果却很好, 因为在A类学生的带动下全班复述的声音整齐响亮, 基本没有错误。

简简单单的三个环节, 层层递进, 环环相扣, 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 很好地诠释了“听”的意义, 渗透了新课标的理念, 也达成了先前的课堂预设。但是还有个别学生没到得到应有的关注与提醒, 他们没有很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是一个遗憾。

篇4:小学英语“微课”初探

要在短短的10分钟之内渗透教师的教学理念,展示教师的教学特色,真的很有难度。2012年9月,笔者参加了一次“微课”作品评选活动,并有幸获得了市一等奖。本文中笔者针对“微课”课堂教学,结合自己在准备“微课”整个过程中的经历与感受,阐述一些思考。

一、“微”选材

短短10分钟,要展示一个比较完整的上课片段,该怎样去选材呢?

1.“微” 内容

内容的“微”,体现在教学内容少而精。教师可以针对一个知识点、一个教学环节或者是简短的语篇进行教学。不管哪一种,都要从“微”入手,进行细致教学。

2.“微” 主题

微课主题鲜明,要围绕主题进行细致入微的教学,突出解决一两个问题。

3.“微”风格

每个教师风格不同,所呈现的课堂教学特点也不一样。在微课中,教师可以体现自己最突出的一面,以“微小”的切入口展示自己的风采。有些教师口语很棒,以朗读作为突破口;有些教师擅长简笔画,善于有效情境的创设;有些教师擅长巧妙设计课堂活动,善于制造各种悬念,引人入胜。思考自己上课惯用哪些手法,自己擅长什么,希望自己怎样展示“微”风格,理清这些问题,才能扬长避短,进行合适的内容选择。

笔者平时上课循循善诱,善于把握活动梯度,注重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因此就选择了《新标准英语》第八册第九模块第二单元的一篇小短文。这篇短文只有两个生词,文章简短,可以进行听、说、读、写的有效融合。

二、“微”备课

每个教师的自身特点不同,课堂活动设计的思路也不一样。笔者结合自己的备课过程做个阐述。

(一)备教材,提炼重难点,重视“微”细节

Kangaroos live in Australia. They jump on their back legs. The mother kangaroo has a special bag for her baby. Kangaroos eat grass and leaves. They drink water. You can also see kangaroos in zoos in China.

这个语篇简短,是《新标准英语》第八册Module 9 Unit 2的内容,生词只有back,leaves两个,没有新句型。重难点是通过学习了解袋鼠的生活习性,能熟练朗读并且理解这个语篇。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小学英语注重听、说,读、写并重,笔者就选择以听为主,融合说、读、写。

1.“微”细节一

课件显示草地与树叶的图片,教学新单词leaf,leaves。课件显示草地和树叶不见了,以问题设计悬念: Where are leaves and grass?Please liste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What animals eat grass and leaves?”

(设计意图:突然不见的草地和树叶,引起学生强烈好奇心,让学生快速进入积极思考状态。)

2.“微”细节二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句子:The mother kangaroo has a special bag for her baby.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展示自己的朗读风采。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把难点转换成亮点。这个句子是本语篇中最长的句子,对后进生来说是个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朗读水平较弱的学生在倾听了大量的朗读之后,也有了朗读的信心。)

3.“微”细节三

在听录音选词填空这一环节,校对答案时学生读出答案,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然后学生齐读课文,最后学生根据黑板上关键词复述课文。

(设计意图:第三次倾听,结合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看关键词复述课文对英语成绩好的学生是一个展示的好机会。)

(二)备学生,提炼学生层次,重视“微”发展

笔者选择的501班共38个学生,两极分化不明显,每次考试及格率100%,优秀率都在92%以上。为了让每个学生在短短10分钟内都有展示的机会,笔者对38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分析、提炼并分组。

组别平时课堂表现人数

A表现欲望很强,口头表达能力非常出色6

B积极活跃,能参与各种活动,口语流畅15

C上课专注,能回答简单问题14

D上课认真,能重复别人的话语3

结合学生情况和课堂活动设计,笔者对每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有效参与进行了预设。

1.朗读能力“微”发展

这节微课中朗读活动的设计有三个方面:新单词back,leaves朗读,难点句子“The mother kangaroo has a special bag for her baby.”的朗读和课文的朗读。三个朗读活动都是针对全体学生而创设,因为新单词简单,课文简短,只要用心,每个学生的朗读能力都能得以锻炼与发展。

2.听力能力“微”发展

在《英语课程标准》的语言技能这一章中,无论哪个语言级别,“听”的技能始终是排在第一位。在本节微课中,笔者把听力活动贯穿始终。第一次无文本倾听,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对文本有一个初略的感受;第二次倾听,学生回答三个问题,进一步获取文本信息,了解文本内容;第三遍倾听,学生边听边选择填空,进一步理解文本。三次倾听针对的都是全体学生,而且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不断推进学生听力的“微”发展。

3.书写能力“微”发展

在《英语课程标准》的语言技能这一章中,“写”作为表达的技能地位也很重要。因此在本节微课中针对全体学生设计了一个书写活动:听文本,选词填空。因为是选词填空,所以并不难,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因此学生在书写这一环节中都得到了成功的体验。

4.表达能力“微”发展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以致用主要体现在“说”,即口头表达能力。在本节课中,表达能力“微”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回答问题和复述课文。问题由易到难,为A、B、C三类学生而设计;复述课文要求学生能对句子进行重组,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表达,难度高,因此完全是为了A类学生而设计。

三、“微”展示

1.教学理念“微”展示

本节微课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支点,以交际为目的,让学生在不断倾听和问答中获取语篇知识,理解语篇意义,让学生在不断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2.教学设计“微”展示

本节微课以一个悬念引出文本,以三次倾听为主线,结合回答问题、有感情朗读难点句子、选择填空、文本复述进行课堂教学。每个环节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进行了有效关注,每个孩子在课堂中都得到了发展。

3.教学亮点“微”展示

本节微课最大的亮点是教师通过一个悬念快速把学生引入文本的情境中,学生在真实的文本情境中问答、交流,从而不断获得学习的乐趣。

四、“微”反思

微课视频是很好的研究资料。笔者一遍遍观看自己的视频,结合教案分析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并进行了深入思考。

本节微课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倾听中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本节课以“听”为主线,结合读、写、说,完成这一语篇的初步学习。

(一)在倾听中整体感知语篇

在第一遍倾听中,教师以突然消失的“草”和“树叶”设置了一个悬念“What animals eat grass and leaves?”, 学生带着这个悬念去倾听, 立即就进入了语篇的情境中,从而用心感受整个语篇。

(二)在倾听中获取语篇内容

在第二遍倾听中,教师先抛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倾听,学生在认真倾听中寻找答案,获取更多的语篇信息。

(三)在倾听中理解语篇意义

在第三遍倾听中,教师设计了一个选一选、填一填的任务,让学生在8个单词中找出6个正确动词填入语篇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语篇。最后根据关键词复述语篇,虽然是针对人数比较少的A类学生而设计的,但是效果却很好,因为在A类学生的带动下全班复述的声音整齐响亮,基本没有错误。

简简单单的三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很好地诠释了“听”的意义,渗透了新课标的理念,也达成了先前的课堂预设。但是还有个别学生没到得到应有的关注与提醒,他们没有很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是一个遗憾。

微课包含了上课视频、教案、课件、作业设计、课后反思和课后点评。这种微课资源包因为容量小、主题鲜明、结构紧凑、类型多样而深受欢迎。微课非常适合广大教师在网上学习,非常适合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对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因此微课值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研究。

篇5:语文小学微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小学微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小学微课教学设计1

微课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非常热门的教学形式。那微课的定义是什么?在国内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国内较早提出微课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他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与学活动的各种资源有机组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与“课”相对应的概念,是从翻转课堂中涌出的新概念。他将微课定义为“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

从不同学者对微课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微课的核心是一个“微”字,微型。即针对一个小的知识点、以较短的时间、微型视频的形式呈现的一种教学手段。有效的微课能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柯清超教授概括了有效微课的四个特点:微型化、优质化、系列化、特色化。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信息化时代,微课自身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微课成为现代社会尤其是网络社会中普遍欢迎的的教学手段。

微课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某个知识点的讲解,这样的教学形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有许多的不同之处。

一、巧选题,题小而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选题是制作微课的关键,科学的选题也是微课成功的前提。在微课网观看老师们的获奖微课时,我发现老师们的选题都非常细小,如《标点符号运用—提示语的三种位置》、《作文指导——“介绍自己”的三种方式》、《认识田字格和学习基本笔画“横”》……观看获奖微课的经验告诉我,微课的选题一定要小,要针对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细小知识点,学生理解不透彻的,易错的问题进行微课选题。根据选题小而精的特点,结合现在不管是入学之初还是中段或高段的学生,很多学生的握笔姿势都是错误的情况,笔者把微课题目定为《握笔姿势》。与学生的实际结合,把握笔姿势细化,旨在让这个细化的握笔姿势使学生通过微课的`形式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二、智选材,字简而明

微课的成败除了要选好题外,精心的选材也是很重要的,微课教学手段的采用是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它的表现形式决定了微课教学不能以大篇幅发挥,详尽说明的手段来实现教学。而语文微课的制作,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幻灯片的形式录制,由于幻灯片的容量有限,如果把大批量的文字已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的话,就会给人密密麻麻的感觉,那观看者就连看的兴趣都没有。

此外,幻灯片的张数也不宜多,因此,在选材时,要善于提取、取舍相关内容,以关键词的形式呈现在幻灯片上,让人一目了然。在制作《握笔姿势》的微课时,笔者主要围绕“握笔”为中心,抓住学生的握笔姿势选择所需的材料:握笔步骤的图片、正确的握笔姿势图片和在实际书写过程中学生易犯的错误握笔姿势图片。然后用十张幻灯片来讲解,让学生跟着视频操作,以实际操作的形式让学生领会和实践握笔姿势要领。幻灯片点到哪里,学生就操作到哪里。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有了操作性的实践,学生听课的时候便可集中精神。成功的微课可以使学生领会知识点的要领,进而形成自己的技能。

三、活设计,设计巧妙

好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一半。受微课自身短小精悍的的特点限制,一个微课所包含的内容必定是有限的。因而,在设计微课时,切入课题要简洁明了,迅速与主题相关联。重难点的设计也要简单清晰。让学生能够通过5到15分钟的微课学习进而掌握某方面的知识点。如本文例,《握笔姿势》设计如下:

课程重点为: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课程的难点为:改掉错误的握笔姿势。

突破方法:通过实践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以及对错误握笔姿势的判断进一步加深正确握笔姿势的印象。

在微课的设计中,小结要科学快捷。好的微课小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微课知识点的印象,还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点的效果。

四、精录制,视频清晰

视频的录制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录制视频录制的过程中要画面清晰、声音动听。在学校的微课制作培训课时,听了微课获奖老师的经验分享。很多老师为了能够录得满意的视频,他们选择了在凌凌晨时分录制。录制过程中一旦出现口误就得重新录制,所以最艰难的还是微课的录制。

由于学校没有专门的微课制作室,要录得高质量的视频需要一个特别安静的环境。笔者在录制《握笔姿势》微课时也是选择了晚上十二点以后,紧锁门窗。在录制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语速、语调,声音的质量也会影响观看微课的心情。整个微课的录制时间只有五分多钟,但是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反复录制和修改。录制好以后,还要把多余的部分请技术人员裁剪。经过剪切合并的微课没有多余的东西,观看起来清晰流畅。

总之,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认真把握微课的概念,掌握微课的制作要点,把微课设计得简洁明了,让学生从看中学,学中悟,快捷掌握该知识点。作为教师应该掌握微课制作的技巧,把微课资源的优势充分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语文小学微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提示语在人物对话描写中的作用。

2、了解并掌握变换提示语的位置后,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律。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并掌握变换提示语的位置后,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律。

2、熟读、背诵“提示语”童谣。

教学准备:

1、ppt教学课件。

2、编写“提示语”童谣。

时间安排:8分钟左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激发学习兴趣,揭示学习内容。

二、实例讲解

1、课件出示学生学过的课文《珍贵的教科书》中的一组人物对话。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认识对话描写中的提示语及它的作用。

4、用形象化的语言具体分析提示语在句中的位置变化,发现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律。

三、升华提炼

1、课件出示老师编写的“提示语”童谣。

2、读一读、背一背,点拨理解。

四、练习巩固

1、课件出示另一组人物对话描写,默读。

2、引导运用“提示语”童谣给这组对话加标点符号。

五、布置作业

六、小结拓展

希望同学们能熟练背诵“提示语”童谣。大家平时在写自己的小文章时如果有人物对话描写,也可以试着变换提示语的位置,运用我们学习的童谣准确地加上标点符号,这样小文章就更加生动活泼啦!

教学反思:

篇6: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简介

选题是关键 聚焦教材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制作微课,这些知识点是传统教学中不能很好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要突出“解惑”功能,简单易懂的知识不必。究竟哪些知识适合使用微课?教师要深挖教材,确定内容,然后搜集素材,写出相应的微教学设计。另外选题要适合用多媒体表达,内容的设计要适合使用多媒体特性,对于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制作的结果肯定不理想,也许使用传统教学效果更佳。

体现学生为本 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好的策略或创意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就是微课程的内容。通过微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感悟、探究、自主构建与能力提升。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教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教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课,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讲究实用 围绕教学任务展开,而不是单纯为了炫技。要求教师在制作微课过程中,调动一切教育手段,去掉花里胡哨的技术,力求讲究实用,不浮夸,切不可舍本逐末,追求画面干净,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文字上去,才是正确的选择。对微课程要有一个理性的期待,它不是灵丹妙药,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是众多研究方式的一种,如果一个微课能给学生带来一点点收获和启发,也算是非常不错了。

做到精细化 要想做出好的微课,根本上还是要吃透教材,了解学情,熟练掌握授课内容,遵循教学规律,熟悉微课的制作特点和制作技巧,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学段的学生选择恰当的微课形式来制作。因此,这需要教师长期不断地进行摸索和学习,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毅力。在微课制作完成后,课前还需要多次练习操作,不合适的地方及时修正,力求学生使用起来方便快捷、应用自如。这样才能将微课的优势发挥得恰到好处,更好实现使用目标。如果对微课流程不熟悉,制作技术不熟练,学生使用起来就效果不明显。

篇7:小学语文微课教学实例探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数字化正深刻地改变着世界,也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微课的出现,引领了小学语文教学微时代的到来。在本文中,笔者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为例,谈谈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应注重的问题。

一、微课教学应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主体性

微课教学主张以学生为主,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转变传统教学的思维方式。教师不应把学生单纯地看作知识的灌输对象,学生也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授予的学习内容。由于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了几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功底。所以,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课前笔者就安排了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地球的相关资料,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在课堂上,设计好导语,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随之播放有关宇宙、地球的短视频,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让他们在观看影片的同时积极开动大脑,主动思考,探寻短视频中包含了哪些重要的信息。播放完视频后,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再对他们的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们逐步靠近文章的主旨大意,明白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但是目前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地球,守卫我们的家园。

此外,由于微课教学既指记录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展开的精彩的教与学的相关活动视频,又指为了使学生更了解某个知识点或实现某个教学环节而播放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视频。所以,它不仅仅是在线视频教学,还可以突破课堂的局限性,学生在课堂内外都可以利用这些视频资源,随时随地进行知识的巩固。在反复播放视频的过程中,学生更易于突破疑难点,牢记知识点,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二、微课教学应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媒体化

微课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方式,多是以5~8分钟的短视频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媒体化。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的课堂前,笔者就上网查找了大量相关资料,搜索大量有关地球的影像资料,借鉴网络平台中优秀的微课教学视频,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课堂上,首先运用多媒体设施播放了《地球妈妈》这首歌,然后将搜集的影像资料放映出来,将地球的形象展示在学生们面前,冲破时空的局限,变想象为形象,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使得教学变得灵活多变,地球不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浩瀚的宇宙不再虚无缥缈,生态破坏不再是距离我们很遥远的问题。它们都变得具体可感,我们可以看到那个在转动着的蓝白相交的球体,可以看到星辰璀璨的星际,可以看到生态失衡后河水泛滥、大地龟裂的情景。视频将文章的主题思想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深深地刻进学生们的脑海中。

三、微课教学应注重教学思维的发散性

微课教学是属于点拨式的教学,它的功能在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发散思维是科学思维中一种重要的思维类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方式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只有一个地球》的微课教学过程中,在播放视频的前后,笔者紧扣一个教学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例如,“地球的外表是怎样的?”“文章用哪些说明方法描写地球?”“地球贡献出自己的资源后得到的是怎样的回报?”学生们结合观影后的感受展开联想,拓展思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进行了回答。笔者再从学生答案中筛选出有价值的观点进行阐述,巩固文章的知识点。这样的点拨式教学抛开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优化了教学效果。

不仅如此,微课教学也很讲究培养教师的发散性思维。由于教师处于主导性的地位,而微课堂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发散思维,树立创新意识,积极学习新鲜事物。在与他人交流、借鉴优秀微课视频的同时,能够不断探索、不断尝试,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因地制宜地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视频和点拨方式,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环境。

四、微课教学应注重教学氛围的互动性

课堂教学强调教学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有充分的互动性,只有在相互交流和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精神、情感得到相互的交融,从而有利于知识的传递。由于微课教学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更使得这种互动性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互动范围包括了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

第一,师与师。微课教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一个指的就是记录了教学的实际情景。当下微课教学的盛行,在各大教学网络平台中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微课教学视频。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借鉴这些优秀成果。例如,在制作《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视频的过程中,笔者就上网查看了很多有关这篇文章的优秀教学视频,借鉴了里面一些教学方式。此外,由于微课教学的内容只有5~8分钟,内容短小却主题明确。所以在课堂之余,教师与教师之间可以互相交流,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对各自的教学技能、教学风格进行探讨和评论。这种相互切磋的方式能够快速地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加快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第二,师与生。微课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起到的是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点拨式的启发。传统教学中的“正确答案”“唯一答案”消失了,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发言中,看到各种各样的闪光点,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也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这样就加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第三,生与生。在微课的教学过程中,点拨式的教学促进了教学的开放性,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补充自己知识点的缺失。此外,微课教学视频的流动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之间可以在课余时间里观看视频自主学习,交换心得体会。

总之,因为微课堂具有内容丰富、短小精悍的特点,占据了有利的教学优势,所以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欢迎和喜爱。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微课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方式,它并不能真正取代现场教学的作用。我们只有不断地探究、了解微课教学以及知道运用它所要注重的问题,才能最大地发挥出微课作用,实现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篇8:微课助力小学作文教学

一、简明扼要,确定微化教学目标

微课堂之“微”,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微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不善于注意分配,因此教学目标不宜设置过多,否则学生会顾此失彼,感到无所适从,影响效果。

“微型作文目标注重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以解决学生写作实际困难为最大诉求,而不求面面俱到传授写作课程知识。微型写作课程的主题总是来源于学生写作中的实际困难和常见不足。”因此,利用微课对作文教学进行“瘦身”,实现教学目标的微化。学生进行一次习作之后,肯定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不要奢望一次作文教学就能把什么问题都解决。每次作文有各自的训练重点)作文教学以训练重点为目标。至于那些体现作文共性要求的基础性目标,只作为常规性的要求提出即可,不宜列入教学目标中去,否则会湮没训练重点,也显得浮光掠影。

因此,利用微课,建构有效的作文教学微课堂,其教学目标主要侧重于剖析学生近段时间作文过程中的普遍问题,解决学生当下的作文困难,需要落实到每一堂作文教学微课,突出其中一个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

如在学生进行了《我的老师》的作文实践之后,设计作文教学微课,将一些基础性、常规性目标弱化,如“语句通畅,语言生动,书写工整,没有错别字,行款规范,标点正确”等,不作为本堂微课的主要教学目标,而将“抓住人物典型外貌特点,选取典型事例体现人物品质”作为“重中之重”予以凸显,将作文教学微课教学目标确定为“选取典型写人物”,指向性强,效果不错。

“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精简,教学主题更突出。教学指向更明确。其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教学主题而展开的。简明扼要,才能确立“小而微”的教学目标。规模小,容量不大,可操作性强,便于老师设计,便于学生学习。以“小而微”的评改目标为导向,让学生一课一改,一课一得,量的累积,最终能慢慢实现质的变化,实现作文能力的提升。

二、整合资源,提炼微化教学内容

微课的教学内容,要求短小精悍。作文教学微课,是浓缩精华版的讲评课堂。教学内容的提炼,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对习作资源进行整合,方能让教学内容微化、有效。

此处的作文资源,指的是班级学生展开习作实践后形成的作文,包括“大作文”和“小作文”。“大作文”,一般是指单元命题作文,周记等,字数大概在400字左右,而250字以下、篇幅长短不一、文体不同的短文或文章片段则为“小作文”,如课堂随文小练笔,小日记等。每期班级学生的“大作文”和“小作文”都是宝贵的生成资源,当中隐含着本班学生作文优劣得失的各方面信息,体现出班级学生各具特点的现阶段言语发展水平,极具价值。

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常常是学生课内课外作文练得多了,而老师却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指导,有时只能草草打个等级,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学生作文生成资源的价值无法实现最大化。

班本化的作文资源中散落着班级学生的典型化的言语现象,需要教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将散落在学生个性化作文中的普遍问题,归纳整合提炼出言语学习的内容,典型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关注并剖析这些“从学生中来”的作文资源,才能筛选出合理的“到学生中去”的教学内容,作文教学微课才能具有针对性。

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可以采取横向整合与纵向整合相结合的策略。在全班同一题材作文进行横向整合或以阶段性全班多篇作文成果进行纵向整合,发现作文中的共性与个性,就能提炼出每节作文教学微课的微化教学内容。

如修改环节,如果笼统要求学生修改,就使得作文教学大而无当;只有对修改这一宏大知识进行微化处理,从中分解出较为重要的微型内容,才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修改。所以,只要整合本班作文资源,提炼出班级作文中具体明确的共性问题,化作一个个微化的教学内容,教给学生准确解决的方法,其修改效果一定会显著增强。

在进行作文讲评教学时,针对班级学生情况,分层次进行指导,是作文讲评微课的教学内容。以五年级上册为例,大多数学生的习作存在描写不够具体,叙述没有顺序,过渡不够自然等问题,就以此提炼出多个微化的教学内容,分次进行“言之有序”“言之有物”“总分写法”等写作方法的指导,教会他们推敲文字、取舍材料、调整结构等修改方法,提升了修改效益。

三、板块模式,展开微化教学过程

一些电视节目如“天天美食”等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微课。时长总是在10~20分钟,主题非常明确。既是独立的模块化内容,也是相关的系列内容。其难度既有吸引力,又能让大多数目标受众都能一遍看明白。既有一定理论解读,又往往设计成某个现实任务,大多数都是在实际解决问题过程中完成。

作文讲评微课具体教学的板块就可以此为鉴,采用简洁的三大板块,不枝不蔓,简洁干练,实现高效。

第一板块:微点评,呈现言语表达亮点

利用微课,把习作中优美的句子以声音的形式加以呈现,用他们身边的习作作为学习的典例,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与兴趣,领悟写作真谛,将优美的文字、将内心真实的感受流渚于笔端。

如《我的收获》作文讲评,可以在教师阅读同题习作后,横向整合,以佳句集锦的形式,通过微课展示学生作文中好的语段。这样的讲评汇集了所有学生的智慧语言,被表扬的学生提升了写作的信心,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写作的热情,并引领全班学生体会使用佳句提升习作的微妙效果,为今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微点评方式的运用,实现了学生文字语言的积累,提升了写作水平。

第二板块:微问诊,直指言语表达失误

朱光潜说:“心里所要说的与手里所要写出来的完全一致,不含糊,也不夸张,最适当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这种精确妥帖的语文颇不是易事,它需要尖锐的敏感,极端的谨严,和极艰苦的挣扎。”对学生而言,学习遣词造句的“精确妥帖”,文从字顺是写作的主要要求。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有失“精确妥帖”,这就是言语失误现象。在具体的习作中,表现为错别字、语病多、表达不准确、表述不具体等问题。

教师利用微问诊板块出示言语表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共性语病,这样的习作讲评更有针对性,能使讲评直奔问题,有的放矢,实效更高。学生通过这种习作评讲微课,肯定能找到自己习作中的问题症结,从而明晰修改的方向,自发形成锤炼语言,规范言语表达的习作意识,作文质量的提高自不待言。

第三板块:微练习,丰厚言语表达技巧

在教学实践表明,如果没有新言语知识的输入,学生的“写”完全可能是一种无效的语文活动。利用微课进行作文讲评,选择学生的典型习作,从学生言语表达的精彩点,有创意、可借鉴的表达方式,或作文表达上普遍存在的言语表达缺陷……提炼出一个训练内容,进行契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言语知识输入,启迪学生语言思维,提升学生学生的写作水平。

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可以加入与教学目标相关的资源。让学生在观看微课之后再进行相关的写作,以此促进学生的言语生长,长此以往,作文水平定会得到有效提升。如《记一次有趣的比赛》作文讲评微课,插入一些人物动作视频,指导学生“观察人物动作,准确使用一组动词进行描写”等微练习,将习作技法序列化。

叶圣陶先生认为:“能力并不是一会儿从无到有的。任何能力的形成,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训练,训练成了能力,才算有了能力。”利用微课,建构班本化的作文教学微课,能打破时空界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搭设了很好的平台,展开言语表达学习,学生习作能力必定会有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李阳海.炼中心抓特点摘要句——材料作文拟题方法谈[J].语文学习,2007.12:14-16.

篇9:微课小学英语教学

近年来,随着“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兴起,以“微”为形式特点的事物层出不穷,比如在微信上开店营业的叫“微商”,而在课堂教学中,兴起“微课”。事实上,“微课”这种教学形式以前也有,只是没有被专门讨论、研究和实践,也正是因为它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所以大家才根据其特点将其命名为“微课”,并在理论研究、实践方面大力推进。既然是课堂教学,即便是“微”的形式,但也要体现的课的实质。《韩非子·说林上》曾有言:“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汉代的袁康在其《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中说:“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小学英语课堂的微课,也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存在的,它必须要体现在如何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此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这个基础上,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所以,微课也必须是“见微知著”的典范。如何在形式之“微”和实质之“著”之间实现平衡,这是微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微课之“微”

微课之所以被称为“微课”,主要是就形式和内容而言的,也就是说,它是教师在课堂内外为了完成某个教学知识点(特别针对难点、疑点和重点)或者是教学技能等比较单一的教学任务,组织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课堂形式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教学时间一般在5-8分钟。比如,在一堂主要以询问天气为教学内容的微课中,知识目标为:

如何询问天气:Hows the weather today?

描述部分天气:Its sunny/rainy/cloudy/snowy .

描述某个城市的天气:Its sunny in Shanghai. Its cloudy in Fuzhou.

为了实现这个知识目标,在短短的5-8分钟内,我们的微课事实上内容并不单薄,它要求在一堂课中以课例片段或者微课例等形式,将一个重点内容展开为一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呈现为一个课堂中的重点、精华。如上教学目标就可以微课的形式来进行,以突显教学重点,即询问和谈论天气。

由于微课的时间短,因此它的资源容量小,即便借助视频及配套的教学辅助资源,也需要考虑方便性、有效性和必要性。由于现在各种资源都比较丰富,并且容易搜索、整理和利用,使得微课甚至在课外的环节可以在很多的移动终端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使得教学更加方便的同时,也将更加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观摩、评课、反思和理论研究。比如上述课程内容,可以通过制作一个视频来给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如何询问和谈论天气。

微课之所以叫做微课,其“微”的特点还在于教学内容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并且是相对完整的。因为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就不是微课所能完成的教学任务了。以询问和谈论天气为例,主要的句型、主要的单词、主要的习惯表达等都比较集中,没有特别复杂的变化,并且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它很好地体现了微课对内容的基本要求。

二、微课之“著”

我们说“见微知著”,就是要在微小的表现形式上体现明确的、显著的东西,由此体现“微”的价值,这才是微课之“著”。具体来讲,微课之“著”必须体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要以切实完成教学目标为第一要务,而不能流于形式忽视内容及其效果。微课的特色就是要集中地完成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学任务,在只有一两个重要知识点或者疑难点的情况下,既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系统性的教学目标,将看似“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有特色的讲授,以便让学生能从这一教学形式中获得较大的收获。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聚焦,需要不断地聚集他们的注意力,而微课恰好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像波浪一样,波峰和波谷连续不断,刺激着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学习热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是微课之“著”的主要特色。

其次,微课也要丰富多彩,如此才能符合教育规律。在一个5-8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者环节,如果特别死板僵硬,那微课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也是难以体现的,因为学生需要看到的是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即便在一个以微课为载体的教学环节中。在主讲人讲授、配合流动媒体的视频、动画等播放,将一个小小的教学内容嵌入丰富的教学形式之中。比如以询问和谈论天气为主要内容的小学英语课堂,对于常见的天气状况,我们可以通过动画来展现,并以此帮助学生学习单词,通过视频来展现情景和对话,以此帮助学生领会在某种情境下的句型和习惯用法。

再次,微课之“著”要体现教师的匠心独运。越是在方寸之间,越是要体现天地之阔。以四分之一的课堂时间来营造一堂微课,老师如何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何进行精致的教学设计,如何将教学任务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素质培养融入其中,这是考验教师的关键。比如要在微课中插入Sing a song “ Weather Song ”,且完成Play a game,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教学环节之间的起承转合可否达到天衣无缝,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最大效果的体现,这都是老师必须花心思去完成的。

最后,微课之“著”要体现在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更重视学生情感和态度的熏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微课也要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精心准备资料和教具,甚至要专门设计符合要求的游戏、教学环节。因为这个过程主要是在交给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情感和态度进行熏陶。帮助学生获得综合的素质提升。

上一篇:驾驶员工作流程图下一篇:描写说的好词好句好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