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的寓言故事:独一无二的玫瑰

2024-05-05

亲密的寓言故事:独一无二的玫瑰(通用19篇)

篇1:亲密的寓言故事:独一无二的玫瑰

【成语】独一无二

【拼音】dú yī wú èr

【简拼】dywe

【近义词】盖世无双、绝无仅有、无与伦比、无可比拟

【反义词】平淡无奇、不足为奇、屡见不鲜、司空见惯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解释】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成语出处】宋・延寿《宗镜录》第31卷:“独一无二,即真解脱。”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例子】赢了钱,便大把的赏人;输了钱,无论上千上万,从不兴皱眉头:真要算得独一无二的好赌品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一回)

【英文翻译】the one and only

【谜语】孤单;只我自己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篇2:亲密的寓言故事:独一无二的玫瑰

在一个讨论青少年自尊的研讨会上,我征求了八位自愿者,请他们站到课堂前来,我发给这八个人每人一块纸板做成的“身份”卡,让他们挂在脖子上,以显示他们在生活中的假想身份。每张卡片的正面,写上他的身份:婴儿、太空人、工友、摇滚歌星、棒球选手、医生、律师。然后,要求这八个人把他们认为重要的身份,按序排成一排。

结果,这个本来纯粹为了好玩的游戏,到变成了“星球大战”。这八个学生你推我挤的,展开一场严肃的“身份争夺”战。个个都以为自己最重要。

“太空人”首先站到排头,他说:“我应该排在最前面,因为我去过的地方,你们其余的人都没有去过。此外,我也将为人类寻找另一处可居住的地方,因为地球现在太拥挤了!”(台下的学生纷纷鼓掌)“摇滚歌星”走了上来,把“太空人”推挤到第二位(台下的学生发出欢呼),他说:“我早已到了‘外太空’,我赚的钱最多,我还可以把你买下来,担任我私人喷射机的驾驶员。”

这是,“棒球选手”走了上来。“我想,我应该排在最前面。我所赚的钱和摇滚明星一样多,而且,在每个球季的晚上,都在大群观众面前比赛,从事健康活动,这对你们有莫大的好处。”(更多的欢呼声)这时候,轮到“医生”走到排头了。“我应该排在第一,因为在你们受伤或生病时,我负责替你们医治,而且,我赚的钱也不少。”(掌声不多)律师走了上来。“我才是最好的,因为我能使你坐牢,或者使你不必坐牢,你们必须把所有的钱拿来付给我。”(欢呼)“母亲”走了上来。“我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是我把你们所有的人带到这个世界来的。”(掌声不多)“婴儿”也走了上来。“我应该排在第一位,因为我们所有的人都曾经是婴儿,然后,我们才能成为母亲,或成为任何人。”(鼓掌声)最后剩下来的是“工友””。担任“工友”的这位学生,似乎就知道他不必和大家去争名次,他知道只要他一开口说话。就会惹来哄堂大笑,虽然这不过是一场游戏,而且所有的参加者都是自愿的。但“工友”知道不会当作第一名看待。而且,每一次玩这种游戏时,扮演“工友”的那位学生,就主动地认为自己是第八名。

在这八名自愿者回到班级行列之前,我说明了我对他们的真正要求。“我希望你们根据你们的重要性来安排自己的位置。但我不是要你们象这样狗咬狗,谁都想做王,而是要求你们大家手拉手,围成一个互相新生的圆圈,站在大家面前,不管他的外表长得如何,或是他所从事的是什么工作。你们之中的`每一个人,都和其他任何一位具有相同的价值。”

对他们的耳朵来说,这是一种新的音乐;对他们的眼睛而言,这更是一种前所未见的景象。

大多数的孩子告诉我,除了在教堂之外,他们从来不曾听过这样的话。大多数成年人也未曾听过这样的训诲。若是听过的话,那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在现代社会中,人人都以自我为中心,这种现象称之为“自我陶醉”。从以“我”为中心的现状,变成以“我们”为中心的时代,是需要度过一段极为艰苦的历程。健全的自尊与自我陶醉,有着天壤之别。

“尊重”这两个字的意思是指重视其价值。就人类来说,我确信这就是所有成就的起点与第一颗种子。“尊重”是我们的能力基础。它使我们能够去爱其他的人,而且可以去完成一项有价值的目标,而没有丝毫恐惧。自我陶醉式的满足是一种现实主义,享乐主义式的自我崇拜。自尊则是精神上的爱。为什么我们敬畏大海的力量与壮阔、敬畏宇宙的广阔无际、鲜花的美艳、落日的壮丽……而却轻视我们自己?创造我们的不也是同一位造物主吗?我们拥有思考、经历、改变生活环境以及爱的能力,那么,我们岂不是万物当中最杰出吗?

接受我们目前的这种样子,是建立自信的关键——睦作是有价值的、随时都在改变的、并不完美的、成长中的个人,而且要知道,虽然我们的生理和心理并不是生来就很公平,但我们却拥有相等的权利,可以根据自己的精神标准,去感觉自己是很优秀的。

篇3:亲密的寓言故事:独一无二的玫瑰

短文仅有六百余字, 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精妙而生动的故事。文章一开始, 就先为读者展示玫瑰树根在地下生活的“社会环境”, 介绍了它的那些丑陋的邻居们, 为下文故事的展开起到了渲染的作用。这是故事的“开端”部分。文章紧接着用拟人的手法, 形象地描述了细流与玫瑰树根的对话, 揭示出它们之间的矛盾冲突, 这是故事的“发展”部分。细流“到了亮光下时”, 终于看到了玫瑰树根那美丽的延伸部分:“沉甸甸的花朵挂在枝条上, 在空气中散发着甜香和一种幽秘的魅力。”这应该是故事的“高潮”。最后写细流的沉思:“天哪, 想不到丑陋的树根竟然延伸出美丽!……”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 去思索故事带来的启示。这是故事的“结局”。这则寓言真可谓“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啊!

文章在塑造“人物”方面, 更是用传神的笔墨勾勒出了生动的性格。例如, 在细流的眼里, 玫瑰树根是丑陋的, “是一只猴子把它的长尾巴插在地里, 扔下不管, 径自走了”。“想模仿蚯蚓, 但是没有学会它优美圆润的动作, 只学会了喝我的蓝色汁液……”面对细流的嘲讽, 树根憨厚地辩解:“长期和泥土接触, 使我浑身灰褐;过度劳累, 使我变了形, 正如变形的工人胳臂一样。”这样的语言描写, 把细流的刻薄和树根的厚道表现得活灵活现, 入木三分。再如, 当细流听玫瑰树根说“我在日光下的部分是多么美丽”时, 它“并不相信, 但是出于谨慎, 没有做声, 暗忖道, 等着吧”。这里的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 形象地表现了细流的诡诈和富有心计。在作者的笔下, 树根和细流成了会思考、会言语、有感情的物体。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 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米斯特拉尔的作品善于发现美, 赞颂美, 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思索和追求。作为一篇优秀的作品, 《玫瑰树根》揭示的道理是深刻而丰富的,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获得多种启示。

篇4:玫瑰姐姐的故事

江湖人称,玫瑰姐姐。

我说我暗恋的人马上就要结婚了,赶紧幫我占卜一下,我跟她还有交集吗?

姐姐摇摇头,这个我不能给你算,塔罗牌是有暗示性的,我怕耽误了你。

如果你真的觉得这段暗恋值得珍惜,那就先把过去珍藏起来,下一步如果想继续坚持下去,姐姐支持你,如果你不想坚持下去了,姐姐也支持你。

想坚持,她结婚了又怎样?不想坚持,她一辈子单身,你又能怎样?姐姐不再搭理我,给下一个人算运程去了。

姐姐第一个男朋友,出现在她父亲癌症去世之后,母亲完全支撑不了这个家。姐姐去了省城,开始打拼生活,遇到了第一个男朋友,他那么爱她,呵护她,他愿意努力挣钱贴补姐姐的家用。那一刻,姐姐被感动了。

有一段时间她觉得人生应该一直这样下去,清晨起床便是阳光明媚,打开窗户,满嘴都是新鲜空气的味道,沁人心脾,厨房里弥漫着那个男人为她煎鸡蛋的香。

她的任何烦恼都会被那个男人扛起来,自己只需要享受生活便可以。

但是时间久了,窗外的一切便变得那么不真实。姐姐觉得自己似乎已经没有了自由,在这个城市里,不认识任何人,没有跟外界接触,只有他,只有他。

他是爱着自己,但是这跟圈养一个宠物有什么区别呢?

姐姐想来想去,最后离开了他。

是不是有点贱?

不是!!!

姐姐大声抗议,爱情是要契合的,不是单方面付出别人就必须接受的。

她很感激这个男人,那段日子非常值得珍视,非常开心。

随后奋斗的日子里,姐姐遇到了生命中第二个男人。

他们竟然是网恋,那个男人在另外一个城市,有一天突然打电话告诉姐姐,他已经来到了这个城市了,他要跟她在一起。

曾经的工作、家庭、父母他都搁下了,他就是要跟她在一起。

姐姐知道了这一切,却毅然决然地带他去了火车站,给他买了一张回城的火车票。一个连父母都可以舍弃的人,什么舍弃不了?如果有一天,他舍弃了我,我怎么办?

男人就那样被姐姐送走了。

一年后,男人给她打电话,说是在姐姐的城市出差,钱包被偷了,没有钱,想向姐姐借200块钱回程。

姐姐赶到了他们相约的广场,给了男人500元錢,还给他送了吃的喝的,送他离开。

可是,这个男人一去不复返了,再也没有和玫瑰姐姐有任何联系,杳无音信。

你觉得我会恨这个男人吗?姐姐摇了摇头,我不恨,因为我付出了,付出了我的感情和我的时间,我恨便是辜负了那段光阴。

姐姐说,第一个男人是爱我的人,虽然不适合我。第二个男人是我曾经爱过的,同样也期望过的。

爱过就要珍惜,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能让你付出真心的人,你都应该去珍惜,因为你珍惜的是付出的那一份真心。能对你付出真心的人,你更要去珍惜,因为这个世界上,能为你付出的人少之又少,有一天你会发现屈指可数。

姐姐说,自己现在虽然胖了,老了,似乎没有人愿意在感官上接受她了,但是她依然等待自己的爱情,哪怕不成功,又有什么关系,爱过就是值得的。

篇5:亲密的寓言故事:独一无二的玫瑰

小学三年级的一天,我忘了带钥匙,进不了家门,邻居阿姨就邀请我去她家等妈妈。一进门,就听见一阵细细的的像婴儿的哭叫声,原来,阿姨家有只小猫崽。 我不由自主地走过去,看到角落里有一个小筐,筐里铺着一层厚厚的绒布,一只小猫正躺在里面。小猫全身都是黑黝黝的,眼珠子也黑得发亮,只有眼珠周围的虹膜是棕黄色的。它看我靠近了,瞪着圆圆的眼睛看着我,似乎也有点怕我。

我鼓起勇气轻轻地摸了摸它身上的毛。黑球感觉到我并没有恶意,冲着我友好地“喵”了一声,软软糯糯的,十分可爱。我从书包里掏出个毛绒玩具,冲着黑球摇晃着,玩具发出“叮当”的声音,黑球吓了一跳,“嗖”地跳到另一边。我又晃了一下玩具,黑球把前爪举起来,想要抓住玩具。我顿时来劲了,拿着玩具一会儿在左边摇晃,一会儿在右边摇晃,黑球就跟着玩具左右跳动着。我们玩得不亦乐乎,直到妈妈回来喊我回家,我才依依不舍地和黑球告别。

从那以后,我每天放学都要上阿姨家去逗黑球玩,和它分享我的小鱼干,黑湫也在不断地长大了,我们的感情越来越深。 从我们认识到现在,已经5个年头过去了, 黑球从一只刚出生的小猫长成了一只青壮年的猫了。它不再会为一个玩具跑来跑去,反而有些慵懒,我不逗它的时候,它就静静地躺在猫窝打盹儿。 可是一听到我的脚步声,黑球就会嗖地一下从猫窝里出来,跑到门边,用爪子蹭着门,并冲我“喵呜喵呜”地叫着,好像很委屈的样子。我只要拍拍它的后背,它就会安静下来。黑球已经成了我童年时期重要的玩伴之一。

我自己也没想到,曾经那么怕小动物的我,因为和猫的亲密接触改变了看法。“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善待他人、善待所有生灵,我们也会得到更多的爱的回馈。

作者:初二 李诗尧

篇6:玫瑰公主的故事

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位国王很想有一位女儿,有一天终于生下了一位女儿,他邀请了很多朋友来庆祝。各位来宾都给这个小公主送上了最好的礼物。有一位不请自来的女巫师说:国王的女儿在十五岁时会被一个纺锤弄伤,最后死去。所有在场的人都大惊失色。可是第十二个女巫师还没有献上她的礼物,便走上前来说:“这个凶险的咒语的确会应验,但公主能够化险为夷。她不会死去,而只是昏睡过去,而且一睡就是一百年。”国王命令将王国里的所有纺锤都收上来,又把它们全部销毁。但女儿在十五岁的时候还是睡了过去。一百年过去,一位王子将玫瑰公主解救并与她结婚。

篇7:经典幽默小故事:亲密接触

小松的女朋友叫小林,人长得很漂亮,小松心里很满意,然而性格内向的他,三个多月过去了,却连小林的手都没拉过,看到人家如胶似漆的亲热劲,小松暗自着急。

这天,他听说有对年轻人看电影时,影片放到一个惊险镜头,女友惊叫一声一头扎到他怀里,男的趁机紧紧抱住女友,从此两人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小松看到一家影院正在上映一部恐怖片,于是心里一动,赶紧买了个“情侣座”,约小林一起去看。

这片子果然恐怖,随着扣人心弦的画面和音乐,小松的心也提起来,但旁边的小林好像并没太害怕,小松偷眼一看,她一直瞪着大眼睛盯着屏幕,好像没有扑过来的迹象。

电影进入高潮,那位男主角眼前不停地出现怪异场面,观众不时发出惊叫声,小松也被紧张的场景吸引住了,突然,银幕上男主角用手推了一下女人,那女人的头晃了一下竟然齐刷刷地从脖子上掉了下来—观众惊呼起来,小松的头发根根竖立,下意识地转头望了望身边的小林,这一望不要紧,只见人端坐在那里,可衣领上空空如也,小林的头不见了!

啊!小松魂飞魄散,惊叫一声昏倒了,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随着“小松你醒醒”的叫声,他慢慢睁开眼睛,发现自己正躺在小林怀里,围了一群人都在看着他,小林正焦急地拍打他。

小松第一句话就问:“小林,你没事吗?”小林答道:“我没事呀!”“可刚才你的头……”小林算是听明白了,告诉小松,刚才电影太吓人了,她就竖起衣领把头扎下去不敢看了。

原来虚惊一场,本想借看恐怖电影的机会与小林亲密,却没料到小林没扑到他怀中,自己倒先“英勇就义”了。

小林惊魂未定地说:“你吓得可真不轻,要不是做人工呼吸还醒不过来呢!”小松听罢,心跳加速:小林为他做了人工呼吸,这不比拥抱更亲密吗?因祸得福呀!想到此,他甜蜜蜜地说:“谢谢你小林!”

“别谢我,要谢就谢这位大哥,是他给你做的人工呼吸。”小林一指身旁一位又黑又壮满脸络腮胡子的男子。“不用谢,不用谢!”络腮胡子一张口,满嘴的大黄牙,一股刺鼻的烟味喷了过来。

“我的妈呀!”小松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瘫了下来,闭上了眼睛。络腮胡子见状赶紧说:“他又昏了,我再给他做人工呼吸!”

篇8:独一无二的美丽

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已成功举办了十五届, 它从最初的丑小鸭慢慢蜕变成现在的白天鹅。参加大赛的华人少年儿童每年都有几百万, 在如山似的大赛来稿中挑选出几千篇获奖稿件, 对于评委和参赛者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考验, 考验评委的眼力, 考验每位同学的稿件质量, 考验每所学校的作文教学水平。我想说的是, 亲爱的同学们, 万千世界中, 你是独一无二的美丽, 不要因为一次的不获奖就否定自己的能力, 也不要因为一次的不获奖就失去对写作的兴趣。

缤纷花园里, 每朵花都有它特有的芬芳;灿烂阳光下, 每个人都有他不同的笑脸;满天星斗中, 每颗星都有它与众不同的璀璨星光……你就是你, 无论怀揣什么样的梦想, 无论内心有多么微小的心愿, 都请珍视, 都请不要放弃, 用自己的努力、拼搏、坚持和勇敢, 去实现梦想, 实现心愿, 做最好的自己, 做那个拥有独一无二美丽的自己。

篇9:玫瑰灰色的故事

有人认为《荆棘鸟》是澳大利亚版的《飘》,这评价自然有其道理,但我认为,在玛格丽特的笔下,斯嘉丽即便在最落魄的时候,也始终是塔拉庄园里飞扬跋扈的大小姐,行动举止间始终流露着可远观不可亵玩的贵族派头。她坚强、勇敢、拼搏、自强,确实令人叹为观止,让读者充满敬佩之情,但始终有一层薄薄的隔膜,让人可望而不可即。反观《荆棘鸟》,恰如一支家常点着的旧烛,温暖融融的触手可及,再朴素再简单不过的文字,却总让人欢喜着梅吉的欢喜,悲伤着拉尔夫的悲伤。

因为《荆棘鸟》,爱上澳大利亚。总想亲自去那个远离尘嚣的地方,看浩然成海的甘蔗林、渺远辽阔的沙漠以及那些或许卑微或许渺小但淳朴达观的人们。也希望像梅吉那样,剪起利落的短发,穿上素雅的玫瑰灰长裙,在点着通明火把的帐篷里,跳一曲华尔兹,衣袂翩翩,眼波流转,舞动着生命最原始而单纯的青春的快乐。可是我和梅吉终究是不一样的,我的生活,我的快乐总可以继续,梅吉的快乐却有“盛筵难继”的灰烬味道,千辛万苦得到想得到的,万苦千辛守护想守护的,但顷刻间却什么都没了,空了。无论是那个被叫做艾格尼丝的洋娃娃,还是最疼爱她的父亲和弗兰克哥哥,又或是今生今世最刻骨铭心的拉尔夫,都是如此。他们一个个来了,又一个个骤然离开,留下她一个人用稚嫩的双肩扛起一份过于庞大的痛苦,默默成长,面对下一份失去。上帝似乎从未打算让这个过于美丽聪颖的女孩过上完完整整的一天平凡简单的幸福日子,匆匆几十万字的人生故事里没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中国式的皆大欢喜的情节与结局,有的只是短暂欢欣后更长久的凉薄。

这样的故事,读起来总让人满心凄惶,不知道下一页又会有怎样的波折。所以当我终于翻到最后一页时,心里竟有些如释重负的感觉,想不到,偏偏被最后一段话刺中心房:“鸟儿胸前带着棘刺,它遵循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她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荆棘扎进胸膛。”平实得几近僵俗的语言,可当我读至“明明白白”这几个字时,落泪了,一如看到黛玉仙去前焚帕断情,嘶喊那声“宝玉,你好……”的情景。如出一辙的苦涩,万般无奈的心酸,或许也极好地证明了梅吉与拉尔夫之间的爱情与木石前盟相似的凄婉悲剧。是的,不妨让我改编一下《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幸福的故事各自有各自的幸福,而不幸的故事总是相似”,纵然是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前世盟约,纵然是10岁女孩与27岁俊朗牧师超越世俗目光的一见倾心,却都应了纳兰那句“情深缘浅”的谶语,到底还是“心事终虚化”,还是天各一方,生死两茫茫了。

艾米莉·希金森写过这样一句诗“如果我没见过太阳,我本可以忍受黑暗。”这或许也是很多人的心声,得到后又匆匆失去的痛苦远远胜过单纯的求而不得。从古至今,由中到外,书中金风玉露胜却人间无数的相逢,往往最后是湘江水去楚云飞。

这玫瑰灰色的文字,我总是抑制不住一读再读,但每一次总是情不自禁的泪流满面,不仅是对梅吉与拉尔夫命中注定的有缘无份的同情,更多地是被梅吉那颗明知得不到,明知会失去,仍执着地去拥抱片刻欢乐的渺小但绝不卑微的灵魂打动了。她从不过多地幻想未来,只是安静地活好现在的每分每秒。

我们都像是梅吉,不过芸芸普罗里一枚小小芥子,总有太多自然和人事横亘在面前,即便怎么努力,有些事总是力不从心。但我们又远比梅吉幸运,她一生五十多年里的悲欢离合早已被考琳手中的笔注定,而我们却有选择继续向前的权利,全力以赴,走向理想的万水千山。

这几十万字的旅途,无数人游历过,欣赏过。每个人眼中的《荆棘鸟》不尽相同,但这一抹浓郁瑰丽的玫瑰灰定会长长久久地驻足在眼底,沉淀在心间,挥之不去。

教师点评

长篇小说《荆棘鸟》,能让作者泪流满面的美丽而凄婉的爱情悲歌。这篇读后感,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把内心的痛楚和无奈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更可贵的却是对自己人生的启示。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作者阅读广泛、写作功力深厚。

篇10:关于玫瑰的爱情故事

传说,古老东方国度有一个故事,佛祖的众多徒弟中有着这样的一对男女……男的性格热情;正如名字一样:爱人!女的性格温柔,也如名字一般:情人!一天,他们一起研究佛理的时候;在一个小山中发现了两朵含苞待放的鲜花,因为从来没见过这样的花都很好奇。男的想去摘来看看,一不小心被鲜花的刺刺到了,鲜红的血既刻流了出来;女的见了很心痛的拿起他的手,不经意的流下一滴眼泪,却同时从男的手上的那一滴血同时掉下,分别掉在那两朵鲜花中……

当爱人和情人在一起时,造就了爱情。爱情一定要有鲜花,所以那两朵花都是,他们离开后开出来花的花一朵是红色一朵是白色,红色代表热情的爱人,白色代表温柔的情人;但它们有一个一样的名字——玫瑰花。

而湖底娇艳的玫瑰,那是永恒爱情的守护花朵……

篇11:《玫瑰的故事》读后感

竟然是两天,我以为过了很久很久。

看完这本书,我甚至开始喜欢亦舒了。

女主人公是玫瑰,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出现的一个女人,每个人的生命里都只会出现一次的女人。

她一生结了两次婚,爱了三个男人。这里我不得不说的悲剧是,她嫁的第一个男人不是她爱的人。而她嫁第一个男人的理由却是因为她爱的第一个男人。她第一次恋爱,不到十八岁。她拒绝了所有人的倾慕,选择了他,而他当时有了婚约,他留给玫瑰的是用一生去珍惜的一次美好的回忆。

她为了自己的第一个爱人,无限的憔悴,甚至变了自己的性子,甚至在她最美的青春里,嫁给一个自己不爱、家人及其反对的人。只是因为,她放不下她爱的那个人。

31岁,玫瑰结婚。谁能想象10年和一个自己不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尤其她这样追逐爱情的人来说,是一种怎样的悲剧。

31岁,终于,她开始重新面对自己。她离婚了。她又一次遇到了爱情,为了呵护她们的爱情她终于放弃了对自己的女儿小玫瑰的抚养权。这时候,谁知道她作为母亲的心情,谁知道她遇到爱情时的心情,谁知道她的内心。

身边的人都在为玫瑰遇到知音而高兴时,不幸却又降临了。她身边的这个男友只剩下三个月不到的时间了。玫瑰坚持要跟他结婚,因为他们第一次相见时便有一种触动,他们已经认识了一辈子了。即使不能白头携老,她也要成为她爱人的新娘。他拒绝,甚至不愿意再见她,他知道,他已经快要死了。她妥协了,陪他度过他生命里的最后的日子。

爱情的长度,有时候不在于生命的长度,有时候更在于感情的宽度。

他离开后,玫瑰过着一个人正常的生活。大家都以为她会熬不过去。她说:“我答应他了,我会好好的活下去。

玫瑰又一次结婚了,很幸运,她结婚的终于是她爱的人。不幸的是,玫瑰的第一次爱的人出现了。玫瑰整日的处在矛盾和挣扎中,经受着折磨。一面是自己的丈夫,一面是自己爱过多年的如今又在追求自己的人。

丈夫的假装生病,让她作出了选择。是的,她爱自己的丈夫,他也爱她。她不能没有他,他不能没有她。

也许很多人不喜欢玫瑰,认为她是一个不能恪守妇道的女子。可我爱她。她对爱情的执着,她对爱情的渴望,她每一次对爱情毫无保留的付出。而她,又是那么美丽。动人心弦的美丽。

篇12:玫瑰的故事读后感

“玫瑰是一朵玫瑰。”他答我似莎士比亚,我回他巴尔扎克:“但是,这一朵玫瑰,像所有的玫瑰,只开一个上午。” ——亦舒《玫瑰的故事》

爱情是极之奢华的一件事。

亦舒一直这样认为。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爱情,有些人一生也只能恋爱一次,就已经很幸运。

玫瑰?玫瑰当然是不同的,《玫瑰的故事)叙述的是一个朝露般的爱情故事。

她用一支任性的笔,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过于理想的,充满了情感和梦幻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男女主人公爱得淋漓尽致,生得动人,死得感人。他们自在地笑,自在地哭,潇洒地来,潇洒地去。

亦舒为读者设立了一个忘我的封闭的环境,让他们暂时忘却现实中的一切困扰,在那个似乎也属于自己的世界里痛痛快快地爱一次,恨一次,笑一次,哭一次,生一次,死一次,无所顾忌。

按照柏拉图的理论,《玫瑰的故事》已和真像隔了三层,那么我们再读这本小说,离真像就又隔了三层。所以,我们尽可以怀疑亦舒在撒谎——哪里有玫瑰这样的人?但我们却不能够怀疑,不管是谁,都会渴望爱情。爱,将永远存在。

如果把亦舒言情小说系列比作是一串风铃,《玫瑰的故事》就是轻敲风铃的微风,没有爱情的人生就如同静止的风铃,寂寞无比。

《玫瑰的故事》同时又是一支美丽的爱情梦幻曲。也许它永远不能成为一个社会历史阶段现实的反映,但它会成为一个时代某种阶层人物的。动态反映,他们想用自己的努力把世界变为一个纯净的爱的伊甸园。

虽然注定要失败,但这份努力是感人的,因为作为这一阶层的代表,亦舒以坦诚的态度诉说理想的人生。即使苍白,即使不深刻,她也心安理得。

倪匡就曾说,《玫瑰的故事》是一部“情爱宝鉴”,全书所写的,全是各种各样男女的情爱,各种不同性格的男女,对情爱的处理态度。

男女之间的情爱,是所有正常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要至极,是一个人的生活之必须,重要程度与人需要空气、食物和水相吉。一部写男男女女情爱的小说,也就是一部写人生的小说,切勿等闲视之。如果轻视情爱,就等于轻视生命。

但尽管爱情是生活中最普遍的现象,但它却并非是透明的字眼。

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这是个包含多层意义的词汇。对于一对已婚的夫妇,有无爱情常常是衡量他们是否幸福的标准,在这个层次上,爱情取得了有别于婚姻的意义。

很奇怪,在这部作品里,亦舒写爱情总写得曲折跌宕,惊心动魄,可一写到婚姻,便让人感到索然无趣。

即便是玫瑰伪婚姻,也没有多少看头。

玫瑰的第一次婚姻,是在异国缔结的。那个时候,她遭遇了爱情的“滑铁卢”——她的初恋情人结婚去了,新娘不是她。

美丽的玫瑰在含苞待放的时刻便几乎凋谢。她在失恋之后,自暴自弃,不再为自己着想,随便抓住身边关心她的人,便结婚生女。

那时的玫瑰,因为心灵伤势太重,已毫不在意她选择的是什么人,反正都不是庄国栋,是谁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段婚姻维持了十年,玫瑰用一个女人十年最好的时光悼念她的初恋,其间的生活实在没有什么滋味。

她的第二次婚姻,是在四十岁之后,本以为无风无浪,生活平实可人,却又再重逢庄国栋,平淡的婚姻生活再起波澜。

婚姻越是平淡,才越显现出爱情的强烈。

与婚姻有别的爱情,是两性之间除婚姻这一生物性——社会性关系外,还必须具有的某种情感上的一致和契合。而真正的爱情无疑是指爱情中的一种理想状态。

玫瑰是在追求真正的爱情中才焕发出生命的最璀灿的光芒的。

生活中多的是平淡,美丽的玫瑰却很难平静地生活。

红颜并不是祸水,周士辉与庄国栋的沉沦与他人无关。

玫瑰说得好:“我不是破坏他们家庭的罪人,远在周士辉的眼光落在我身上之时,他们的婚姻已经破裂,即使周士辉以后若无其事活下去,他们的婚姻也名存实亡。”

她的爱情是在婚姻之外,甚至是在与婚姻的冲突中,超越了社会理性的约束,升华到自然的、性灵的境界,还原了爱情的独特精神:任性,自由,来去无踪。

如白朗宁夫人吟哦的:

如果你一心要爱我,那就别为了什么,只是为了爱才爱我。

不需要接触了解,不需要追求考验,玫瑰对庄国栋,对博家明,都没有像世俗般地一点点发展爱情,他们一开始就仿佛是被某种奇异的原始感情抓住:不是爱慕,不是喜欢,而是全身心地相互认同,通过所爱的人来更真实、更深入地了解自身。

在西方传统中,男女之爱,大多含有精神之含义,把女性视为人格的补足者,灵魂赖以上升者,直至为形而上境界之一种象征。

杨周翰指出:“从但丁开始,西方就有一派爱情观,把男女之爱看作通向上帝爱的第一层阶梯。”爱具有某种神性。

在玫瑰身上,亦舒的爱情神性论显现无遗。她要爱就去爱,尽管这种爱有时候会伤害到别人,她甚至为了爱放弃了对女儿的抚养。但她从来没有后悔过。这也是玫瑰和小玫瑰最不同的地方。

弗洛姆认为,爱主要的不是和具体对象相联系,而是一种态度,一种性格取向。爱决定了个体和整个世界的联系。“如果一个人爱的只是另一个人,而对其他人漠不关心的话,那么他的爱就不是爱,而只是一种共性依恋,或是一种放大了的自由主义。”

在这意义上,玫瑰的确是一种放大了的自由主义。但是,人的博爱并非生而具有或上帝所赋,没有对自我的深刻体验和焦灼关怀,没有对一个具体对象一片情深,对所有人的爱就无从谈起。爱首先是有一个你,一个对象。

因此,玫瑰并不相信爱会随死而结束,傅家明死了,她悲伤却不歇斯底里。

亦舒如此写道:

玫瑰似乎负起了安慰众人的责任,她对于死亡,毫无恐惧,她接受这项事实,就犹如接受她作为一个美丽的女人般。

玫瑰仍然令人心悸地美丽,并没有为家明穿孝服,她不在乎这种表面的世俗利法,照旧穿着彩色缤纷的时髦服装。

她就是这么一个至情至性的女子。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不顾及一切的爱情也许是难以接受的,如同我们很难承受塞外草原强烈而又生机勃勃的大风一样。

然而,“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当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底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罗曼·罗兰语)

在玫瑰面前,其他人的爱情关系显得多么萎靡苍白软弱无力啊。

苏更生本来已是一个智商很高的女子。当傅家明单恋上玫瑰,感慨地说:原来世界上真有爱情这件事。她答得多好:“是。一种瘟疫,足以致命,别忘记罗密欧与梁山泊。”

她知道黄振华看中她,不外乎是她比一般的女郎略过精彩,因为黄振华是不能忍受2+2=4或3+5=8这类女人的。而她呢,她是(gA+ SB- ZA)+ SB,他于是满意了,“他认为自己是微积分”。

这么一对夫妻,依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恋爱婚姻的典型版本,比较平静、稳定,大同小异,现实得很。苏更生的突然发难,要离开黄振华一段时间,除了有对着玫瑰和家明的爱惜自惭形秽的因素外,也不排除老夫老妻要要花枪的味道。

他们彼此相互了解得很,她舍弃了她,不会找到更好的,他也重新找过女友,但感到并不如原先的“那杯茶”,他们最终还是复合了,但也没什么戏唱了。像凡世一切普通的夫妻一样,很明显地缺乏那种回肠荡气的激情和自我超越的深度。

玫瑰是没有一种现实的考虑的,她是把爱情和生命的存在视为一体,甚至把爱情视为惟一的真实的存在。金钱富贵她有,并为此感到幸运;社会名声她没有,却毫无这方面的追求,她一心一意地恋爱,其他的事一概不理。

连她哥哥也说:“木是我说,玫瑰纵有千般不是,她也有个好处。她从来不与男人争论这些事。玫瑰的头脑最简就,爱就是爱,她又木计算付出多少,得回多少,她从来木把爱放在天平上量,你说是不是片

商业社会中的玫瑰,确实是独一无二的,碰到她,谁的心又能不温柔地绞痛,世上有几个玫瑰啊。

黄振华愤愤不平指出的“女人!没读过书的女人,像红番,读过书的女人,又要干革命。”

男人何尝又不是一样。

罗震中万念俱灰中,“捡”了小曼,到底不是心中所愿的,所以长期维持订婚的状态。

傅家敏也可恶,跟咪咪结了婚,变成一个标准的住家男人,回家脱了皮鞋就高声问:“拖鞋呢?”

因为他觉得与咪咪生活是一辈子的事,不把精力蓄藏起来,留等后用是不行的。明知生命实在是一个幻觉,仍让妻子把孩子一个个养下来。

“常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只不过是苏轴作为一个敏感诗人的幻觉,突出爱情超世绝俗的灵性境界,历来不是中国人的特长。

亦舒的爱情况,在这个层面上,并不是不超前的,她所一再强调的爱情之为爱情,主要是指情感的真而非伦理的善。

是的,情海变幻莫测,情可载舟,亦可覆舟,可是请问谁又愿置身一地死水之中,永无波澜?

如此,在玫瑰这个具有“神格模式”的女子身上,石破天惊的不是她的美貌,她的温婉,而是她的至情。

她让我们想起这么一个颇有佛意仙心的故事: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撤点草籽吧!好难看哪。”小和尚说。

“等天凉吧。”师父挥挥手:

“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

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

“讲好了,好多草籽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

“随性。”

撒完草籽,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

“要命了!草籽都被乌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

“没关系!草籽多,吃不完!”师父说:

“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一大早小和尚冲进禅房:

“师父!这回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

“随缘。”

半个多月过去了。

原本光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有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

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

师父点点头:

篇13:陈妍希: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说起来陈妍希真的是很不容易。《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上映后人气高涨,被封为女神后一举一动也被无限放大,不但创作专辑《Me,Myself,and I》被骂到一文不值,接拍《新神雕侠侣》以来又因不符合观众期待屡遭谩骂,以至于她忍不住表示:“我真的没那么糟!”然而恶评并不会因为她的委屈而不再出现,精神压力超大的她下戏后时常在家中大哭。

她曾在微博上贴出一张眼睛发炎的照片,内双的眼皮都肿成双眼皮了,她轻松地说:“眼睛发炎,肿得跟核桃一样,暂时不用去割双眼皮了!”有粉丝心疼地说,肯定是前一天晚上再度泪崩的缘故。一个多星期后,陈妍希在微博再次晒出自拍照,并开心表示眼睛已经痊愈了。照片中陈妍希眼睛已经明显消肿,清秀的五官显得十分清新俏丽。眼疾痊愈后的陈妍希心情也变得十分愉快,称“一切回到正轨,心情很美丽啊”。然后很多黑粉就冲上来说她整容。这下子让本来已经心情大好的她再次陷入忧郁,不由得在微博上向黑粉们宣战:“胖了你说我肥,瘦了你说我变得不可爱,眼睛肿了你说我活该,消肿了你就说我整容,是想闹怎样?亲爱的,不好意思没办法迎合所有人的喜好,只能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真的让人为她掬一把辛酸泪啊!

身在娱乐圈,很多时候都是身不由己,所以万事想开最重要。经历过恶评之后,陈妍希表示已经放下了。所以对于网友的那些攻击,她开始接受现实并拿自己开涮。比如对被攻击最多的包子脸,她在微博上放了家人的合影并说:“我外婆脸圆,我妈妈脸圆,我脸圆,我侄女脸也圆,有啥好说嘴的?家族骄傲来的,我们家以圆脸为荣!”

光听别人的唠叨是没法活的,所以陈妍希选择了不听他们的,专心做自己的事。好在虽然外界口水不断,她在剧组还是相当受宠,处处受人照顾。他们还趁雪景大拍合照。她在微博写道:“难得空档,无敌雪景,开心和大家伙拍照,一整个杀青的节奏!可惜某人偶像包袱太重,恶搞图片没法上传!”只见她在照片里和工作人员玩得不亦乐乎,丝毫没有女神的样子,反而十足一个邻家女孩,让人仿佛穿越回到了“那些年”。

导师点拨

“亲爱的,不好意思没办法迎合所有人的喜好,只能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面对众多非议吐槽,女神终于勇敢喊出了自己的心声。陈妍希是睿智的。起初在谩骂质疑面前她也曾备感压力几近崩溃,最终还是接受了现实接纳了自己,不再过分在意人们的恶评,刻意迎合大家的审美,甚至开始自嘲似的拿起她的招牌“包子脸”开涮,快乐地做回自己,努力地做最好的自己。

是的,我们没法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即使你是女神。正如有人爱吃香蕉,有人爱吃橘子,无论你是一只水分多么充足甘酸可口的橘子,总也有人不喜欢,但这不是你的错。道理很简单,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我们总是觉得我们应该获得周围人或者我们在意的人的喜爱和赞许。“应该”“必须”……这些含有绝对化要求的信念,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属于一种不合理信念。我们不可能让周围所有人都喜爱我们,而那些爱我们的人如父母、老师也不可能爱我们的每一个行为,永远保持绝对的喜爱和赞赏。一旦我们的内心留有这样的信念,便不自觉地费尽心力以求获得他人的喜爱,为了讨好他人压抑委屈或者刻意改变自己,而当现实的发展和内心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就会感到难以接受产生强烈的挫败感,甚至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所以,我们只能“希望”,希望周围的人喜欢我们,希望我们所爱的人也爱着我们,当然,是否喜欢却不是我们本身所能控制的,有人不喜欢你,只是因为他爱香蕉,而你是橘子而已。

我们无需也无法成为一只人人都喜爱的橘子,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去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首先要了解你自己,不仅要明白自己的劣势,更要有一双善于发掘自身优点和特色的眼睛。你或许不善言谈,却有着细腻的内心和敏锐的观察力;你或许外表普通,却拥有着超高的人气和极强的号召力;或许数字游戏让你抓狂,文学却是你自由翱翔的天地。做最好的自己,其次要悦纳自己,愉快地接受自己。自我悦纳,是一种主动的心理状态。如果我们常常进行自我否定,我们就会失去自信,人云亦云,沦为别人的影子。我们每个人都是优势和劣势的综合体,而优势和劣势就共同组成了一个真正的你,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做最好的自己,更要学会积累和坚持,充分地扬长避短,不断地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当陈妍希放下网友的攻击,专注于《新神雕侠侣》的拍摄时,我想她一定能给我们带来一个不一样的小龙女。

篇14:鱼少侠与玫瑰女之最后的故事

“我帮你计算了一下,在10分钟之内你已经叹了18次气。有什么困难尽管说,本少侠一定拔刀相助。”李瑜一边嚼着嘴里的饭菜一边调侃道。

“我现在头疼脑热,全身不舒服,你能不能别惹我。”梅桂没好气地说。

“我知道了,原来你是特殊时期呀!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李瑜继续调皮地开着玩笑。

“李瑜!你不开口没人会当你是哑巴。”梅桂对李瑜的揶揄生气极了,不过,她也终于放下了筷子,“其实我的烦恼是陈老师给我揽来的。我们班的董晓倩你知道吧?不是我说她坏话哈,只是说个事实,她就是我们班的万年‘吊车尾’,成绩一直上不去。现在大家都初三了,学习压力特别大,她妈妈说,近来她吃不下、睡不着。陈老师为了帮助董晓倩,就动员同学给她做思想工作,美其名曰‘同伴教育’。可选谁不好,偏偏选了我。陈老师给我的理由是我人缘好。”

“你人缘确实好嘛!”李瑜笑着说。

“别!我现在已经严重怀疑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了。”梅桂苦笑着说道,“上回测验,董晓倩成绩又垫底,我好心开导她,她却说我是‘猫哭耗子假慈悲’,还说‘你成绩一直那么好,当然能说这种风凉话’,你不知道我当时有多生气……”一向直率潇洒的“玫瑰女”说着说着竟红了眼眶。

本想安慰梅桂的李瑜一时语塞,什么话也没说出来。梅桂接着倾诉:“后来不知道怎么的,董晓倩开始到处向同学们宣扬‘读书无用论’。一些士气低落的同学都受了她的影响,班上的学习气氛越来越不浓厚了。更让我郁闷的是,陈老师认为这是因为我没有好好和她沟通才造成的!我真是比窦娥还冤枉,你说我能不烦恼吗?而且现在学习那么紧张,我自己的压力也很大……”说到这儿,“玫瑰女”声音都有点哽咽了,好不委屈!

“鱼少侠”李瑜听了也直皱眉:“这董晓倩确实有点棘手,现在大家学习都很累,她这种论调确实能吸引到不少拥护者。”

“你这是帮她还是帮我呀?怎么尽长他人志气灭我的威风!”

“嘻嘻,我有好点子!走,找陈老师去,这事还得陈老师出马。”

第二天,陈老师在班上宣布,周五的班会课将举行一场辩论赛,辩题是“现代社会,读书是否有用”。消息一出,同学们都蠢蠢欲动,要知道上了初三后已经很久没有这类活动了,而且这个话题还颇具争议性。更有意思的是,别班的同学也可以参加。5班的李瑜自然鼎力相助梅桂,这让以董晓倩为首的“读书无用论”派有些紧张。

辩论赛如期到来,经过激烈的辩论后,“双侠”胜出。“读书无用论”被“战”得毫无招架之力。最后3分钟的陈词时间,董晓倩没有对己方的观点进行最后的论述,只听她对着麦克风平静地说道:“上周,陈老师给我推荐一篇小说——《最后的故事》。‘最后’是一只小猫的名字,它不管做什么都是最后,不过它身上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看完后我发现原来小猫就像是现在的我,小猫的感受正是我作为班级最后一名的感受: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对老师和同学的不信任,甚至抨击现在的教育制度……但是,同学们,谁想做最后一名呀!我也很想成功,你们知道吗?”听着董晓倩略带沙哑的声音反问,安静的教室显得更安静了。“辩论赛一开始,我就知道我们肯定会输,但是这一刻我已经能很平静地接受这个事实,我要感谢所有的伙伴,谢谢你们陪我打完这场必输的战争。你们和我一起努力准备这场辩论赛,在这个过程中我真正放下了心里的包袱,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成功。谢谢今天所有在场的人,你们见证了我的成功。”董晓倩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时,陈老师站起来宣布:“本次活动,双方都是赢家,请双方辩手握手。”

在握手的时候,梅桂小声地向董晓倩道歉:“对不起,我曾经说过你是万年‘吊车尾’。”

董晓倩轻松地笑了笑说:“没事,我也为之前说的话道歉。”

轰轰烈烈的辩论会结束后,李瑜和梅桂结伴下楼,两人都长呼了一口气,李瑜道:“玫瑰女,咱们又联手打了一场漂亮仗。估计初三剩下的时间除了学习就再没这种轰轰烈烈的活动了,我鱼少侠决定要退隐江湖,全力以赴备战中考,江湖就留给新来的小家伙们闹腾吧!”

梅桂笑着点点头,这时,初一年级的教学楼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哇!青春同学,你的情书掉了!”

玫瑰女和鱼少侠相视一笑,看来,最后的故事才结束,新的故事又要开始了。

篇15:玫瑰花的故事作文

一只好心的小麻雀发现了快要断气的玫瑰花,小麻雀鼓励它说:“你再坚持一下,我马上去给你找水。”玫瑰花有气无力地说:“谢……谢谢你……”

小麻雀连忙飞到小河边,可是它发愁了:“我怎么把水带给玫瑰花呢?”它在小河边盘旋了几个来回,突然发现草丛里有一个空瓶子,它灵机一动,叼起空瓶子在河边灌了一瓶水,然后再吃力地叼起这瓶水,努力煽动翅膀飞了起来。它飞一飞,歇一歇,使尽了全身的力气,终于把水送到了玫瑰花身边。

玫瑰花一见到水,就马上“咕噜咕噜”地喝了起来,枯萎的叶子又展开了,发黑的花瓣慢慢红润起来。玫瑰花感激地对小麻雀说:“太谢谢你了,我们交个朋友吧!”小麻雀扇动着翅膀,高兴地答应了。

篇16:骄傲的玫瑰童话故事

玫瑰听到主人的`赞美,原本就沾沾自喜的她更是得意忘形。她抬高脖子,对其他的玫瑰炫耀她的美:“你们看,我是多么的美丽,高挑的身材,娇美的容貌,芬芳的香气,哦!我是多么的高贵。”玫瑰一脸鄙夷的看看周围:“你们真是丑陋不堪,根本不配跟我呆在同一个园子里。这真令我感到难过。”所有的玫瑰都因为她的话而显得愤怒。

园子里来了一只蝴蝶,玫瑰花们都为他的舞技喝彩,只有玫瑰一脸不屑:“有什么了不起,哼!”蝴蝶来到玫瑰面前,友好的说:“美丽的玫瑰小姐,能允许我在宁的花瓣上休息一下吗?”玫瑰不耐烦的说:“走开走开。我又不是什么休息所,别在我身上休息,弄脏我的衣服。”蝴蝶听到这些话,羞红了脸。愤愤的飞出玫瑰园。

篇17:玫瑰的故事读后感作文

我不懂为什么亦舒要把小说里的女主角黄玫瑰写得那样极端的美丽,所有的男人只要见到她赴汤蹈火,纷纷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可黄玫瑰,她好比一只蝴蝶,一生出入在万紫千红的花丛中,但蝴蝶都是色盲,根本不懂得欣赏花朵。这让我想起了金庸《神雕侠侣》里的女人一见杨过误终生。黄玫瑰到底是怎样一种美,我想像不出来,但是连小说里的漂亮女人都夸她确实美得无懈可击。要一个女人称赞另一个女人美,简直是骆驼穿针眼的故事。不想再来复述小说的情节,我觉得这个故事真的只是一个故事,只有在小说里才有的故事。

美丽的黄玫瑰,一生命犯桃花,很多优秀的男人见了她就为她所倾倒,可那只是飞蛾扑火。黄玫瑰一生只真正爱过两个男人,庄国栋和薄家明,可最终都没有真正得到,最终嫁给罗德庆爵士我想也是出于妥协,她是真的需要安定下来了。

很不明白为什么亦舒把爱情写得那么波澜壮阔,轰轰烈烈,惊天地泣鬼神,却把婚姻写得那么随便、潦草不堪。难道人可以谈一辈子恋爱不结婚吗?为什么总是有情人不能成眷属,为什么总是我们爱的是一些人,而与之结婚生子的又是另一些人?

篇18:让儿童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儿童教育的意义是什么?童年的价值在哪里?虽然每一个关心儿童成长的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思考这个问题, 但是, 每一个人由于视角不同, 可能有很多种不同的看法。比较典型的观点有两类:其一认为, 儿童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孩子感受到快乐, 让孩子能享受快乐的童年;其二认为, 儿童教育的价值在于让孩子为今后的成长做好准备,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们认同以上两种观点的基本内涵。但如果细致地分析, 我们就需要接着思考: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固然是应当的, 但怎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呢?只是赞赏孩子, 孩子就能快乐吗?对于第二种观点, 我们暂且不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提法是否妥当, 关于为孩子的成长需要做好怎样的准备, 也需要细致地加以探讨。

在人的一生中, 童年是唯一的, 这个“唯一”表示的是“一去不复返”, 儿童教育不同于产品生产, 是不可重复的, 因此, 我们对儿童教育需要倍加细心;在一个群体中, 每一个儿童也是唯一的, 这个“唯一”表示的是每个孩子都“与众不同”。孩子生而“与众不同”, 如果在后天的教育中, 我们努力将孩子塑造得“千人一面”, 那反而是违反了儿童的天性。因此, 我们需要探索怎样让孩子保持“与众不同”的天性, 怎样让儿童感受到自己“独一无二”的惊喜, 甚至在孩子长大后, 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所谓让儿童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就是要让儿童敢于表达自己, 善于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 能在群体中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活泼是儿童的天性, 儿童需要通过活动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能力, 由此而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当儿童有充分的机会与他人交往, 在群体中感受到自己的独一无二时, 孩子就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也因此能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二、为儿童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创造条件

儿童生而与众不同, 但儿童的天性只为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他们能否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还需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和培育。在学校教育情景中, 怎样才能为儿童的成长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呢?

1. 教师要为儿童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和丰富的环境

除了教师和家长之外, 环境可以说是儿童的第三位教师。幼儿园中的环境包括了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大部分。在物理环境方面, 教师提供给幼儿的应该是宽敞、明亮、安全的活动空间, 既包括户内的课室环境, 也包括户外的自然环境。在这些环境中, 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和适宜幼儿特点的活动材料, 允许幼儿自己选择喜爱的活动。幼儿园活动中, 既要有集体游戏活动, 也要有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要确保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不同活动的权利。因此, 幼儿园要提供多种适宜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类型, 其中一种方法是将室内活动区域分为不同的区角, 为幼儿的自主活动选择提供条件。

相对于物质环境而言, 教师为幼儿营造的心理环境更为重要。在心理环境营造方面, 教师首先要能够接纳幼儿的情绪感受。情绪感受是个体由感而发、随境而变的。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景中, 幼儿有时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 如害怕、愤怒、悲伤等。对于这些消极情绪, 不少教师会表现出否认的态度, 例如“好孩子不哭!”或“这没有什么好害怕的”。有些教师对幼儿消极情绪的感受, 可能是出于激励或鼓励幼儿的良好动机。但是, 如果幼儿的情绪感受经常性地被否认, 这种外在的评价就会逐渐转变成为幼儿的内在自我评价, 幼儿因而会怀疑自己, 并逐渐不愿意表露自己的情绪, 甚至因为担心受到同样的负面评价, 进而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接纳幼儿的感受就是站在幼儿的角度, 对幼儿的情绪感受表示理解。例如, “如果我是你, 妈妈离开了我也会感到伤心”。接纳幼儿的感受并不等同于认同幼儿的感受, 否则, 教育就失去了引导的意义。例如, 对于孩子在妈妈离开后伤心的情绪感受, 教师可以接着说:“这里还有老师和很多小朋友呢, 我们可以一起玩得很开心的。”通过这种引导, 一方面让幼儿能接受自己, 另一方面, 又将引导幼儿体验积极的情绪。接纳幼儿的情绪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只有这样, 幼儿才能够没有顾虑地表现真实的自己。儿童敢于并愿意表现真实的自己, 是儿童成为独一无二的自我的基础。

2. 教师协助幼儿发展自己的能力, 鼓励幼儿能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

教师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和丰富的环境, 只是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外在的条件。幼儿要快乐地成长成为独特的个体, 关键还在于幼儿能力的发展。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为幼儿教师认识和评价幼儿的能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多元智能理论充分肯定了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智能结构, 也有其与众不同的特长。正因为如此, 幼儿对于在群体活动中所共同经历的同一现象, 很可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不同的表现方式。例如, 对于“窗外的风和雨”, 有些幼儿善于用言语表达, 他们能够编一个风与雨的故事;有些幼儿善于用绘画表达, 他们能画一幅风与雨的图画;有些幼儿善于用动作表达, 他们能用身体动作表现风与雨的飘摇……教师要激励幼儿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现自己, 并在这个过程中, 逐渐培养幼儿用其他方式表现自己的能力, 使幼儿的其他智能得到相当均衡的发展, 并为幼儿所特长的智能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支撑。

尽管幼儿所擅长的智能不同, 但我们认为, 对于所有幼儿来说, 都必须关注其自然观察智能的发展。自然观察智能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 虽然是较晚才提出来的一种智能, 但在个体的智能结构中, 可以说它是其他智能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 还是对社会交往的观察, 每一个幼儿都可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例如, 对同一片树叶, 有些幼儿会侧重对颜色的感知, 有些则侧重对形状的感知, 有些则会更多地感知到树叶的动态变化。每个幼儿的观察都有其独到之处, 甚至对于“一片树叶可以做什么”, 每一个幼儿都可能有自己独特的想象, 有的想象树叶可以变成小船, 有的想象树叶可以变成雨伞, 有的想象树叶可以当被子。作为幼儿教师, 对于每一个幼儿独特的观察角度和想象, 都要给予鼓励和充分的肯定, 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当我们认同了幼儿的能力的不同, 并以此同时引导幼儿相互学习, 我们就一方面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自己的独特性, 感受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价值, 同时, 也学会了尊重他人, 学会了合作和相互学习。从根本上说, 能力的提高是幼儿得到快乐之本。如果对幼儿的赞赏脱离了幼儿能力的培养, 那么幼儿所得到的快乐必定是短暂的和缥缈的。

那么, 教师怎样才能发现幼儿所擅长的表达方式呢?教师要发现幼儿的独特之处, 除了与家长交流的途径外, 归根到底必须依据平时对幼儿的系统观察。为此, 幼儿园应该为每一个幼儿建立成长档案袋 (portfolio) , 借以系统地记录幼儿的成长过程。档案袋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是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记录表。教师可以每天集中观察2—3名幼儿, 对每位幼儿集中观察5-10分钟。当教师积累了一定的材料之后, 每位幼儿的特点也就跃然纸上。教师可以根据日常观察记录的资料, 参考家长反馈的信息, 为幼儿制订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3. 教师要为幼儿表达自己创造机会

幼儿要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除了要发展自己独特的智能之外, 还必须有充分的表现机会。幼儿的能力和自信心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和群体活动中得到体现的。因此, 教师为幼儿表达创造机会, 归根到底就是为幼儿创设活动情景。这种活动情景有两个基本特点: (1) 活动情景的设计隐含了适合幼儿解决的问题, 而且是围绕问题的解决而设计的。当活动情景的问题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时, 最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通过情景描述和提供游戏操作材料等多种方式, 激发幼儿发现问题, 并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引导幼儿利用所提供的操作材料尝试实施自己构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一过程, 让幼儿检验自己的构想, 或者在这一过程中, 逐渐提高自我纠错的能力。 (2) 活动情景是合作性和体现群体性的。群体活动能最好地体现幼儿的独特性, 也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彼此的不同。例如, 在戏剧表演活动中, 有些言语能力较优秀的幼儿可以担任主持人, 绘画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复制设计和制作背景画, 等等。

除了通过创设活动情景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外, 教师还要确保让每一个幼儿 (尤其是能力较弱的幼儿) 都有充分的表达机会。例如,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混龄活动, 安排一位在中班与同龄幼儿相比能力稍弱的幼儿, 为小班幼儿进行活动示范。

三、改进引导幼儿的方式, 激发幼儿表达的愿望

儿童要成长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除了要敢于表达, 善于表达, 还必须愿意表达。要激发幼儿表达的愿望, 关键在于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方式, 尤其是教师在与幼儿交流过程中的提问内容和方式。

要激发幼儿表达的意愿,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在内容上要基于幼儿现有的经验水平, 形式上要尽量采用开放式的提问方法。例如,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 他们已经观察到可以用手触碰放在平地上的乒乓球而使乒乓球滚动起来。在这一经验的基础上, 教师接着提问幼儿:“如果我们不用手, 怎样让地板上的乒乓球滚动起来呢?”由于教师的问题包含了幼儿已有的经验, 而又稍微超越了幼儿已有的经验, 也即符合维果茨基所说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因此, 这类问题是幼儿感兴趣而且愿意探索的。

要激发幼儿表达的意愿, 还必须让幼儿能不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当幼儿的表达得到积极的反馈时, 幼儿就会增强进一步表达的意愿。例如, 在绘本故事阅读中, 教师在故事讲述的中间, 可以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线索, 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当幼儿的预测和故事的进展吻合或接近时, 将会给幼儿带来一份欣喜。

教育是一份个性化很强的育人工作。儿童教育要顺应幼儿的天性, 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 发展幼儿独特的潜能, 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使每一位幼儿敢于表达自己, 善于表达自己, 愿意表达自己, 最终成长为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或许, 这才是儿童教育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美]Janice Beaty.幼儿发展的观察与评价[M].郑福明, 费广洪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侯丽敏.儿童的生活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

篇19:亲密的寓言故事:独一无二的玫瑰

许善斌搞收藏开始也没有什么高尚的念头,就是为了“脱贫”,眼看着人家“下海”的、炒股的都发了,自己就想到晚年的时候能不能在文物市场“捞”一把。可是后来,他却在不知不觉中被收藏“俘虏”了,如今他那2600多张“宝贝”是一张也舍不得出手,搞得家徒四壁,仍乐此不疲。

20世纪90年代末,各式旧硬皮笔记本在旧书摊出现了,因为很少有人问津,价钱低得跟一包方便面差不多。这些硬皮笔记本偏偏能勾起许善斌的回忆,忍不住多扫几眼。在老许年轻的时候,硬皮本可是身份的标志,都是表彰大会的纪念品,老百姓拿它就跟宝贝似的。没人舍得用来写字,有的用来镶照片当影集,有的用来夹重要文件,最佳用处是当婚前“聘礼”。因为“旧情”的驱使,老许忍不住干起了“去粗取精”的活儿。他用了五六年的时间,收集整理出一套“硬皮本大全”:首先是“第一系列”,“全国第一次政协会议”、“全国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全国第一次妇女代表会议”等;还有“人物系列”,纪念雷锋、王杰、焦裕禄;还有“政治事件”、“科技教育类”等等。最希罕的是一本光绪年间的硬皮本,居然在里面登了铁路客运、邮政、电报、印刷、教学器材等好多广告,那个本子的设计者肯定是个有“经济意识”的人。

也许是硬皮本勾起了老许追溯历史的激情,也许是他自身的坎坷经历幻化成灵感,老许说,有天晚上,他突然间醍醐灌顶,一拍大腿,跟着别人后面搞收藏根本没出路,只有独辟蹊径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从此老许确定了自己专门收藏票证的方向。

老许收藏的第一本证照是上世纪60年代时中央美术学院工会征收会费的卡片。中央美术学院的大师们都在上面——李苦禅、李可染、刘开渠、黄胄等,他们当时的工资看来也就一二百块钱,有缴两块钱的,还有缴一块钱的。纸片虽然小,可是却折射出一点时代印记。

有一次,老许发现一幅故宫博物院参观路线图,再一看吃了一惊,上面用红笔写了一行小字一尼克松总统参观路线示意图。他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的东西怎么流传出来了?再仔细一看,尼克松从哪里入口、到哪里参观、到哪里休息用红线标得清清楚楚,而且后面还附了一封信,是给中央的请示报告,盖着故宫革命委员会的大印。摊主要价300元,偏偏老许身上钱不够,怎么说人家也不卖。回去后他心事重重,第二个开放日他早早就去了,找遍所有的角落也不见那个人的影子,以后他找了半年也还是大海捞针。再后来偶然在北京东四环的双龙旧货市场发现了它。摊主只要100元,他给了80元成交了。

有一次在报国寺文化市场,老许看见了一张大奖状,奖给内蒙古保音毕勒格打狼队的,落款是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主席团1950年10月。卖主要价3000元,老许虽然喜欢却是无能为力。结果第二天,这件东西在市场上消失了,老许又害起了“相思病”。3个月以后这张奖状在潘家园重新露面,还是那个摊主,开价才800元,老许运用了“三寸不烂之舌”,最后只用200元买了下来。老许查了一下资料,这次会议上全国有54个先进典型,也就是说才发了54张奖状。

在2000多张票证中,许善斌最喜欢的宝贝中有一张清朝的毕业证。从资料上看清朝末年办的这间学堂,共发了100多张毕业证,流传到现在只剩下了4张,属于国家的珍稀藏品。这种毕业证比报纸还大,可算是毕业证里的“巨无霸”,当时大概是为了炫耀吧。

还有一个130多年历史的“结婚证”,婚书上写的时间是“同治十一年”,也就是公历1872年。婚书的封皮上就看出了我们先人的聪明劲儿——把两份婚书折叠在一块书写,所以这张婚书上面的“天作地合”各有一半,男女两张合在一起才能完整。这个奇思妙想把“天作地合”的意思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婚书顶上还贴了4个小印花呢,上面写的是“中华民国印花税票’。国民政府一门心思搞苛捐杂税,用交税来“确认”老夫老妻的“正式婚姻”,男方是咸丰四年即1854年出生,到中华民国建立时已经快60岁了,连孙子都该结婚了,还要缴纳“婚税”。一张光绪18年的“收照”,就是现在的记者采访介绍信,介绍一个举人去采访一个节妇,奇怪的是上面还盖了“一切不收分文”的大印。看样子清代就有防止“新闻腐败”的规定了。

他收藏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代表手册,这种代表证总共才600来个,流传到现在可能就更少了。代表手册上讲的是怎样签到,怎样使用汽车,怎样进行医疗,怎样进行联络,怎样看“怀仁堂会场及其附近简图”。最有意思的是还教代表怎样使用麦克风,强调话筒离嘴须在2寸以内,用了三四百字才算说明白了。

老许也收集伟人追悼会的请柬,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还有邓小平,还有—张鲁迅先生母亲的殡葬讣告,为鲁迅的弟弟周建人一手操办的。讣告前的祭文是周作人亲自写的。

许善斌搞收藏,还爱琢磨、学习、研究。他说,很多初涉收藏的人都喜欢到旧货市场捡漏,这些年也爆出许多传闻,有人花1000元买了一套古书,经人鉴定价值在百万以上;有人花10块钱搬回去一个石头,结果发现上面有个“佛像”花纹,买家上门出价10万。

比如一张日伪时期的结婚证,要是不琢磨、不研究,还真看不出来其中的蹊跷。其实是一个人把妻子卖给了别人,他还当上了对方的主婚人,这是在一张婚书原本上填充的,红色文字是婚书上原本印好的文字,黑色文字是买卖双方填充的内容,显得不伦不类。本应填写结婚双方姓名年岁籍贯的空格却填上了卖妻与买妻双方当事人的姓名年岁籍贯,应填结婚双方八字的空格却填上了交易日期,在婚书上又硬添加一些文字,说明买卖关系。

上一篇:总结那些不靠谱的简历写作技巧下一篇:小熊乐于助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