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复习参考

2024-05-11

法理学复习参考(通用6篇)

篇1:法理学复习参考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法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律起源的根本原因()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私有制的产生 C.社会分工的出现 D.氏族公社的瓦解

2.我国执法体系中,最重要的执法形式是()

A.政府工作部门的执法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的执法 C.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的执法 D.人民政府的执法

3.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的国家监督体系()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法律实施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

B.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的监督 C.全国人大对不符合宪法、法律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撤销 D.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4.下列关于守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守法的主体具有广泛性

B.守法的内容既包括履行法律义务,也包括行使法律权利 C.守法的高级形态,是依法办事,形成统一的法律秩序 D.守法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道德的要求

5.人民法院公开审判和宣判案件有助于发挥()A.法律的预测作用 B.法律的教育作用 C.法律的指引作用 D.法律的强制作用

6.下列对法理学的地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法理学与部门法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法理学是法学体系结构的最高层次 C.法理学是法学体系中的基础理论

D.法理学研究的是法律现象中的具体问题和细节问题,因此它在整个法学体系中起统帅和指导作用 7.法律的要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法律概念 B.法律原则 C.法律规则 D.法律技术 8.下列有关法律的形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法律的形式,指法律的具体外部表现形态

B.“法律的形式”概念所表征的是一国法律的分类问题,即一个国家的法律,从其效力、等级地位及表现形态的角度来划分

C.法律的形式仅仅指法的效力形式

D.法律的形式包括成文法形式与不成文法形式,正式的法律形式与非正式的法律形式 9.凡是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情况,在法学上称为()A.法律关系主体 B.法律关系内容 C.法律事实 D.法律关系客体

10.对我国法律的对象效力范围具体表现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公民和组织在中国领域内一般适用中国法律,但也有例外

B.在中国领域外原则上仍适用中国法律,但当中国法律与其居住国法律相冲突时,应区别不同情况而定

C.在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一律适用中国法律

D.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只有对我国国家或公民犯罪,按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十年者,适用中国法律

11.“在住宅区内机动车车速应限制在每小时20公里以内”这一规则是:()

A.规范性规则 B.标准性规则 C.强制性规则 D.构成性规则 12.法制体系与法律体系的关系是:()

A.法制体系与法律体系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概念 B.法制体系包含法律体系

C.法律体系说明的是呈静态的法律本身的体系构成,法制体系说明的是呈动态的法制运转机制系统 D.法制体系组合在法律体系之中

13.下列关于公民权利能力的表达,哪一项是错误的()A.权利能力是公民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种资格 B.所有公民的权利能力都是相同的

C.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 D.权利能力也包括公民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

14.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选项中不能减轻与免除法律责任的是()

A.家住偏僻山区的王某把入室抢劫的李某捆绑起来,关押了六小时后,才将王某押送扫40里外的派出所

B.王某偷了一辆价值150元的自行车,十年后被人查出

C.医生王某征得患者张某的同意,锯掉其长有恶性肿瘤的小腿 D.王某在与三个青年打架时,拔出刀子将对方一人刺成重伤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违法与违反道德是一回事

B.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C.违法行为与无效行为是一回事

D.违法行为不一定无效,法律上无效的行为也不一定违法

16.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都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些规定属于:()

A.法律规范 B.法律原则 C.法律概念 D.法律技术性规定 17.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A.统治阶级意志 B.阶级斗争状况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历史传统

18.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可合称为:()

A.授权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 C.委托性规范 D.确定性规范 19.将法的本质归结为理性和正义的西方法学流派是:()

A.古典自然法学家 B.历史法学派 C.纯粹法学派 D.分析法学派 20.我国《公司法》第5条关于“公司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规定,是属于()

A.法律概念的规定 B.法律原则的规定 C.法律规则的规定 D.法律技术的规定 21.下列不属于法的基本特征的表述是:()

A.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 B.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权力 D.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产物

22.下列选项中意味着对所有人平等地执行法律和制度的是()

A.实质正义 B.形式正义 C.社会正义 D.个人正义

23.19世纪分析法学派的奥斯汀认为法与道德(正义)是无关的,继他之后,有一位学者更把

这一学说推向极端,这位学者是()

A.庞德 B.凯尔森 C.波斯纳 D.罗尔斯 24.法的教育作用的对象是()

A.每个人自己的行为 B.一般人的行为 C.他人的行为 D.所有人的行为 25.下列法律中不具有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作用的法律是()

A.有关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法律 B.有关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C.有关技术规范的法律 D.有关一般文化事务的法律 26.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是:()

A.手段和目的关系 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C.目的和本质的关系 D.理论和价值的关系 27.在我国一般法理学作品中,都将法的质变理解为:()

A.法的渊源的变更 B.法的历史类型的变更 C.重要法规的变更 D.立法主体的变更

28.有选择地借鉴吸收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的方法,在法学上一般称为()

A.法的全球化 B.法的移植 C.法的现代化 D.法的国际化 29.民法法系国家的一些基本法律,一般采用较系统的:()

A.法律编纂形式 B.法律汇编形式 C.法典形式 D.宪法性法律形式 30.我国立法的最高依据是:()

A.党的政策 B.宪法 C.中共中央决议 D.社会主义道德 31.我国的立法体制是指:()

A.立法技术 B.依照宪法规定的立法权限的划分 C.立法措施 D.立法规划

32.根据立法机关的地位不同,立法可以分为:()

A.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 B.君主立法和议会立法

C.一院制立法和两院制立法 D.行政机关的立法和授权立法

33.比利时的立法权由议会和君主共同行使,这种立法体制属于:()

A.分权型立法体制 B.单一立法体制 C.复合立法体制 D.制衡立法体制 34.下列社会规范中哪个不属于我国法的正式意义上的渊源:()

A.国际条约 B.特别行政区法律 C.军事法规 D.执政党的政策 35.规定关于本自治区实行的区域自治的比较重大问题的规范性文件是:()

A.地方性法规 B.单行条例 C.自治条例 D.地方性规章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法律起源一般规律的表述,错误的是()A.由无强制性规范的调整发展为有强制性规范的调整 B.由个别调整逐渐发展为一般性调整

C.由原始社会的习惯发展为习惯法再发展为判例法 D.法律、道德和宗教等社会规范由各自独立到混为一体

2.法律的移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注意下列哪些方面()A.法律体系的系统性 B.适当的超前性 C.供体和受体之间存在的共同性 D.时间的先后性

3.当代中国法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是()A.政法体制改革 B.法律体系重构 C.法律制度改革 D.法律精神转换 4.典型的法律职业主体有() A.法官 B.检察官 C.律师 D.法学学者 5.关于人民检察院的性质,表述正确的有()A.是我国主要的司法主体 B.行使检察权

C.行使法律监督权 D.对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行使侦察权 6.根据法律关系的定义,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法律关系:()A.友谊关系 B.父母对子女的抚养关系 C.氏族血缘关系 D.刑法处罚关系

7.下列关于法律效力的表达,哪些是错误的:()A.法律公布即生效 B.法律只能适用于将来的行为 C.法律不经公布即无效 D.后法的效力优于前法

8.下列哪些内容的表述,哪些属于法律原则而不是法律规则()A.“公民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B.“民事活动应当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

C.“合同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 D.“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9.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要素包括:()A.法律关系 B.行为模式 C.法律后果 D.因果关系 10.下列关于法学与经济学的关系的正确说法是()A.法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密切关系主要是由法律与经济之间的密切关系决定的

B.法律在根本上由社会经济基础、经济生活所决定

C.法律又可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生活,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在总体上须按照法律轨道来运行 D.现代社会经济模式和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民主和法治的进程

11.以下关于法律体系概念叙述正确的有:()

A.法律体系不仅包括正在施行的法律,也包括一国将要制定的法律 B.法律体系包括现行的国内法和被本国承认的国际法

C.法律体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组合,呈现为一个体系化、系统化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D.法律体系的理想化要求是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在协调

12.法律行为的内在方面包括()A.动机 B.目的 C.认知能力 D.结果 13.下列对法律的地域效力理解正确的有()A.法律的地域效力,又称法律的空间效力或属地效力,包括域内效力和域外效力两个方面 B.法律的域内效力,是指法律基于国家和平共处原则在一国领域之内有效

C.由中央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在国家主权所及的全部领域不一定有效,需视情况而定 D.法律的域外效力,是指法律在其制定国主权领域以外的效力。域外效力是域内效力排他性的例外 14.下列哪些表述代表着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的看法()

A.法不是单个人的个人恣意横行

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功能

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 D.法会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15.马克思曾经指出“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马克思的这句话精辟地说明了()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人的行为是法的调整对象

C.法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关系 D.法仅仅调整和约束人的外在行为 16.法学研究中的实证分析方法包括()

A.语义分析方法 B.价值分析方法 C.历史考察方法 D.逻辑分析方法 E.社会调查方法

17.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兴起的新的法学流派有()

A.经济分析法学 B.自然法学 C.社会学法学 D.后现代法学 E.分析法学

18.在当代中国,狭义的法律包括()

A.法律整体 B.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

C.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D.行政法规 E.地方性法规 19.法的基本特征有()

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范。C.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规范。D.法是具有一般性、概括性的规范。E.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

20.法的要素包括()

A.法律规则 B.法律解释 C.法律原则 D.法律概念 E.法律条文

21.法律原则的特点是()

A.不预先设定任何确定的、具体的事实状态

B.没有规定具体的权利和义务 C.没有规定确定的法律后果 D.不能用来解决具体的法律案件 E.稳定性较强

22.我国的法律形式有()

A.国际条约 B.行政规章 C.判例 D.法学著作 E.单行条例

23.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些机构享有立法权()A.地级市人大常委会 B.省级人民政府 C.自治县人大

D.国务院各部委 E.最高人民法院

24.法产生的基本标志有()

A.国家的产生 B.诉讼与审判的出现 C.制定法的产生 D.权利与义务的分离 E.法律与道德的分离

25.社会主义法对资本主义法的继承主要包括()

A.法律技术、概念 B.反映民主政治的法律原则和规范 C.有关社会公共事务的法律规定 D.法律概念 E.反映市场经济规律的法律原则和规范

26.适应加入WTO的需要、并在WTO的推动下发生的第三次中国法制变革的基本内容是()

A.实现法律的市场化 B.实现法律的透明化

C.实现法律的一元化和法典化 D.建立和健全司法审查制度 E.建立民族工业的保护制度

27.人治与法治的主要区别是()

A.是否承认法律运行中人的因素的重要性。

B.是众人之治(民主政治)还是一人(或几人)之治(君主专制或贵族政治)。C.治国依据的是反映人民大众的法律还是领导人个人的意志。D.法律与当权者个人意志发生冲突时何者优先。E.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何者地位优越。

28.权利本位的法律特征是()

A.法律尽量多规定权利,少规定义务。

B.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权利是目的,义务是手段。

C.在法律没有明确禁止或强制的情况下,可以作出权利推定。D.社会成员皆为法律上平等的权利主体 E.法律的内容以权利为主,以义务为辅。

29.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事实,主要是指()

A.法律规范 B.法律原则 C.法律事件 D.合法行为 E.违法行为

30.下列哪些事实属于法律事件()

A.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 B.人的生老病死 C.社会革命 D.喝醉酒后的驾驶行为 E.自然灾害

31.依照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

A.少数民族 B.国家行政机关 C.个体工商户 D.有限责任公司 E.受法律保护的珍稀动物

32.刑法领域中的免责条件和形式有()

A.自助免责 B.时效免责 C.协议免责 D.自首、立功免责 E.不诉免责

33.法律行为的法律性表现为()

A.法律行为是由法律规定的行为 B.法律行为是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C.法律行为是受到国家承认、保护、奖励或否定、取缔、惩罚的行为 D.法律行为是能够引起人们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 E.法律行为是受社会规范调控的行为

34.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国家行为()

A.某法官审理行政诉讼案件的行为 B.某检察官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的行为 C.某律师担任行政机关的诉讼代理人的行为 D.某人民警察在下班后抓小偷的行为 E.某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村民纠纷进行调解的行为

35.法的规范作用主要有()

A.指引作用 B.解释作用 C.评价作用 D.教育作用 E.强制作用

三、名词解释:

1.法律实施 2.扩充解释 3.大陆法系 4.法律继承 5.法制程序 6.对人权利 7.调整性规则 8.法律行为 9.法律效力 10.法的历史类型 11.法律移植 12.法律继承 13.法律行为 14.法律关系 15.法律责任

四、简答题:

1.简述法与氏族习惯的区别 2.简述法律移植的必要性 3.简述法治的含义 4.简述法律规则的分类 5.简述法的效力范围

6.简述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特征 7.简述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8.简述法的基本特征

9.简述法律原则在法律体系中的作用。10.简述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区别

五、论述题:

1.试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试述法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中的作用 3.试述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B 2 C 3 C 4 B 5 C 6.D 7.C 8.C 9.C 10.B 11.A 12.B 13.B 14.D 15.B 16 B 17 C 18 B 19 A 20 C 21 D 22 B 23 B 24 B 25 B 26 A 27 B 28 B 29 C 30 B 31 B 32 A 33 C 34 D 35 C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C 3.ABD 4.ABCD 5.ABCD 6.AC 7.AB 8.AB 9.BC 10.ABC 11.BCD 12.ABC 13.AD 14.ABD 15.BCD 16.ACDE 17.AD 18.BC 19.ABCDE 20.ACD 21.ABCE 22.ABE 23.BCD 24.ABD 25.ABCDE 26.ABCD 27.BCD 28.BCD 29.CDE

30.ABCE 31.ABCD 32.ABDE 33.ABCD 34.AB 35.ABDE

篇2:法理学复习参考

导论

一、名词解释

1、法学

所谓法学,也称法律学,法律科学,就是研究法律现象的知识体系。是以特定的概念、原理来探索法律问题之答案的学问。

2、法学的职业性

就是法学的专业性,即通过系统的法学专业学习培养职业素养,而所有从事法律专业的人员是在统一的法学语言中对话。或者说,要把社会现实中的问题转化为法律专业问题进行思考。

3、法学体系

也叫法学的分科体系,是指法学各分支学科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二、问答题

1、如何理解法理学的地位?

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是一致的,即,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第一、法理学是研究法学的一般理论的学科。

法理学以一般法——整体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不具体分析法律制度和部门法问题;将部门法的具体制度抽象为法律的一般问题;运用一般理论指导具体的法律活动,解释具体的法律现象。第二、法理学研究法学的基础理论。

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其一,法理学研究法的普遍问题,即适用于一切部门法的理论基础,其二,法理学要提出和构建系统的、统一的法学范畴——具有内在意义的概念系统,如法、权利、义务规范、法律原则,等。

第三、法理学研究法学方法论。

可以理解为法理学要培养学生理解和判断法律问题的基本方法,核心是法律推理方法和法律解释方法。

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比较法学

是指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及法律文化为研究对象、以比较为其基本研究方法的法学学科。

2、法系 是指由若干国家或特定地区的、具有某种共性或共同传统的法律制度的总称。法系不是一个国家法律的总称,而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的总称。

3、英美法系

是以英国中世纪的法律、特别是以普通法(习惯法)为基础和传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因此又叫做普通法法系。

二、问答题

1、如何理解法是调整人们关系行为的规范? 第一、法是一种规范。

所谓规范,就是标准,针对不同的人有效。如果只针对特定的个人,则不是规范。法律的规范性表现为三个方面,法律调整一般行为,具有概括性;法律表达一种规则,就是规则性;法律明确地表达抽象的意思,以此区别于宗教与道德,因而具有明确性。

第二、法调整关系行为。

行为关系是法律的调整对象单个的个人行为受意识支配,在社会中受道德支配。法律是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之一。(1)法只能针对人的行为,而不能是思想。(2)法只针对关系行为,而非个人意义上的个体行为。(3)法所针对的关系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即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

2、为什么说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法的效力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这就是法的国家强制性。法的国家强制性表现在:第一、法具有规范的强制力。强制力就是约束力,这是任何行为规范都具备的要素。强制力不是暴力。法的国家强制性表现为特殊强制力。第二、法的实施必须由国家强制力为保障。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必要性。如果缺乏国家强制力,法律的实施和执行就难以完成,因此,对法律的违反必然会引发国家强制力的运用。

3、大陆法是如何形成的?

大陆法发展的历史长河是由五个支流汇合而成的:罗马法、教会法、商法、西方革命对大陆法系的影响、德国法。最古老的渊源是罗马法。罗马法给现代大陆法提供了最基本的法典编纂和法律注释方法。大陆法的第二个最古老的组成部分是罗马天主教会的教会法。在意大利大学里,从十二世纪开始就遵循罗马法与教会法的互相研究和教学。现代大陆法中的家庭法、继承法、刑法和程序法深受教会法的影响。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大陆法系各国开始制定商法典,并不断与民法融合,形成了现代民法与商法关系的两个趋势:民法的商法化与商法的民法化。大陆法的许多公法,尤其是宪法和行政法不在五个法典之列。它们是革命的产物,从1776年开始的西方世界的革命使现代宪法和行政法得以产生。并且使司法组织、司法行政、司法程序都发生了很大的革命。德国法,它使大陆法变成“纯粹”的真正的法学,十九世纪以萨维尼为首的历史法学派,也称潘德克顿派学者(Pandektistik,也称学说汇编学派)的积极贡献。

4、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有什么不同? 主要是比较两者之间的不同点: A、法律渊源的不同

主要是看判例是否是正式的法律渊源。大陆法系里,一般情况下,制定法是正式的法律渊源,而判例则不是正式的法律渊源。英美法系里,制定法、判例法都是法律的直接渊源。

B、法典编纂的不同

大陆法系里,一些基本的法律往往采取比较系统的法典形式,在它的主要发展阶段上,法典几乎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而在英美法系国家,尽管制定法也在不断增多,但其制定法一般采取单行法规的形式,不采取包罗万象的法典形式。

C、法律分类的不同

在法律的分类上,两大法系也有不同。大陆法系一般按照公法与私法的分类作基础;而在英美法系,普通法与衡平法的分类是基础。

D、诉讼程序上的不同

大陆法系的诉讼程序以法官为中心,积极参与法庭审理活动,影响案件的审理过程,具有纠问式诉讼特征,被称为职权主义诉讼模式;英美法系里,诉讼的进程以诉讼当事人,即原告和被告及其代理律师为中心,法官只是诉讼的消极仲裁人,不能积极参与案件证据的调查和争论,因此,其诉讼程序通常被称为对抗式诉讼,属于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法律权利

法律权利是指,在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依法享有的行为自由和行为控制,它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是由他人的法律义务和国家的强制力加以保障的权利

2、民事法律责任

民事法律责任是自然人或法人因违反法律、违约或者因法律规定的其它事由而依法承担的不利后果。从性质上说,民事责任是补偿性的财产责任。责任的承担者是具有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法人。

3、归责

归责即法律责任的归结,是指国家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根据法律规定,依照法定程序判断、认定、归结和执行法律责任的活动。

二、问答题

1、权利和义务分类

第一、根据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或者说权利和义务所体现的社会内容(社会关系)的重要程度,或者说在权利和义务体系中的地位、功能及社会价值,可划分为基本权利义务与普通权利义务。

第二、根据权利义务相对应的主体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绝对权利和义务与相对权利和义务。绝对权利又叫对世权利;绝对义务又叫对世义务;相对权利又叫对人权利或特定权利;相对义务又叫对人义务或特定义务。

第三、根据权利之间、义务之间的因果关系可划分为第一性权利义务与第二性权利义务。第一性权利又叫原有权利;第二性权利又叫补救权利或救济权利。

第四、根据权利主体的不同划分为个体权利和义务,集体权利和义务,国家权利和义务,人类权利和义务。

2、简述法律责任的构成要素。

根据构成违约行为和违法行为的要素,可以将法律责任要素分为下列五个方面。

第一,责任主体。责任主体是指因违反法律、违约或法律规定的事由而应承担法律责任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第二,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该要素是法律责任构成的核心要素。包括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即作为与不作为。

第三,损害结果。行为侵害他人或社会,给其权利和利益所造成的损失和伤害。损害结果的确定性,表明损害事实在客观上能够认定。

第四,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因果关系具有法定性,即,必须是由法律规定的因果关系。

第五,主观过错。主观过错指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类。在民事法律中,法律责任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一般规定;刑事责任中,无过错即不犯罪,即不受罚,过错亦为必要的犯罪构成要件。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指法律规则从逻辑的角度看是由哪些部分或要素来组成的,以及这些部分或要素之间是如何联结在一起的。

2、行为模式 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如何具体行为之方式或范型的部分。它是从人们大量的实际行为中概括出来的法律行为要求。

3、法律后果

所谓法律后果,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在做出符合或不符合行为模式的要求时应承担相应的结果的部分,是法律规则对人们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的态度。

3、法律原则

是法律规范的基础或在法律中较为稳定的原理和准则。其特点是,不预先设定任何确定而具体的事实状态,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4、法律体系

也称法的体系或法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二、问答题

1、比较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所谓强行性规则,是指内容规定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人们随便加以更改的法律规则。义务性规则,职权性规则属于强行性规则。所谓任意性规则,是指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人们自行选择或协商确定为与不为、为的方式以及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规则。在权利性规则中,有些属于任意性规则。

2、简述当代中国法律体系及法律部门划分。当代中国法律部门可分为:

(1)宪法法律部门。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是最重要的法律部门。包括宪法;宪法性法律;宪法解释。(2)行政法法律部门。行政法是关于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3)民商法法律部门。民商法是调整平等主体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民法通则和单行民商事法律。

(4)经济法法律部门。经济法是有关国家对衽宏观调控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经济法具有极其广泛的范围。

(5)劳动法法律部门。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6)科教文卫法法律部门。科教法是调整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事业以及相关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7)资源环境保护法法律部门。简称环境法,是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8)刑法法律部门。刑法是规定有关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9)程序法或诉讼法法律部门。诉讼法是有关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也称诉讼程序法。包括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仲裁法等基本法律。

(10)军事法法律部门。军事法是有关军事管理和国防建设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法律关系

是社会生活关系的法律形式,法律主体基于一定法律事实而形成的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即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保护性法律关系

是由于违法行为而产生的,旨在恢复被破坏的权利和秩序的法律关系,它执行的是法的保护功能,实现的是法律规范的法律后果部分的内容,是法的实现的非正常形式。

3、双向法律关系

是在特定的双方法律主体之间,存在着两个密不可分的单向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关系。例如买卖合同关系。

4、法律事实

所谓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现实地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

二、问答题

1、法律关系有什么特征?

A. 法律关系是依据法律规则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具有合法性。

一种思想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物与物,亦非人与物之间关系。是合法关系:有法律依据。

B. 法律关系体现意志性的特种社会关系:

法律是意志性与规律性的统一。除依法律设定之外,可以通过约定而成立。C. 法律关系是特定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此所谓为法律关系之内容,使法律关系成为一种形式上可把握的关系,技术性要求,法律对话共同体。

2、试述法律关系主体构成的资格。

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构成分为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1)权利能力。

权利能力也称权义能力,权利义务能力,是指能够参与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法律资格。它是法律关系主体实际取得权利、承担义务的前提条件。公民权利能力可以分类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权利能力,一般权利能力为所有公民都同时平等具有的法律资格、始于出生,终于死亡。特殊权利能力是在特定法律关系中具有的基于基本权利能力的法律资格。法人权利能力皆为一般,始于成立,终于解体。但其法律资格诉范围由法人成立时的宗旨和业务而定。(2)行为能力。

也可称为意思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或意思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法律资格。公民行为能力的取得依照法律的规定,其有无取决于两个标准:一是能否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二是能否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负责。法律上一般将行为能力分为三种,即,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和无行为能力。如此划分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达到一定的法定年龄,二是法律认可的智力水平和能力。法人行为能力与其权利能力是同时产生和消灭的。也同样受到其宗旨和业务范围的限制。

3、法律关系客体有哪些种类?(1)物。

法律关系主体支配的,在生产和生活上所需要的客观实体。物可以是天然物,也可以是生产物;可以是活动物,也可以是不活动物。法律关系客体所称的物,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应得到法律的许可;第二,应为人类所认识和控制;第三,能够给人们带来某种物质利益;第四,必须具有独立性。(2)人身。

人身是由各个生理器官组成的生理整体(有机体)。它是人的物质形态,也是人的精神利益的体现。(3)精神产品。

精神产品是人通过某种物体(如书本、纸张、胶片、磁盘等)或大脑记载下来并加以流传的思维成果。精神产品属于非物质财富,无体物。我国法律上常称为“智力成果”或“无体财产”。(4)行为结果。

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结果是特定的,指义务人完成其行为所产生的能够满足权利人利益要求的结果。物质结果和非物质结果均可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法律行为

是指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上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

2、单方法律行为

即一方法律行为,是指由法律主体一方的意思表示或由一方当事人主动作为而成立的法律行为。

3、要式行为 必须具备某种特定形式或者必须遵守特定程序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

4、主行为与从行为

根据行为之主从关系所作的分类。主行为是指无需以其他法律行为的存在为前提而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从行为是指其成立以另一种行为的存在为前提而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二、问答题

1、法律行为具有什么特征。

第一、法律行为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所谓社会意义,是指能够产生社会效果、造成社会影响,具有人际交互性。单纯的自我指向的行为,不具有社会意义。

第二、法律行为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具有法律性。所谓法律性,是指法律行为由法律规定、受法律调整、能够发生法律效力或产生法律效果。

第三、法律行为是能够为人们的意志所控制的行为,具有意志性。在法律上,纯粹无意识(无意志)的行为,例如完全的精神病人所实施的行为,不是法律行为。

第四、法律行为具有价值性。它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利益和价值的认同。

2、法律行为构成的客观要件是什么? 法律行为外在表现的一切方面,大体分四点。第一、外在行动(行为): A.身体行为;

B.语言行为;分为书面语言行为和言语行为。C.默示行为。

第二、行为方式(手段):

行为人为达到预期目的而在实施行为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方式和方法。第三、具有法律意义的结果:

行为人的行为对外界造成的变动。表现为:行为或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或发生物质性或精神性的损害。第四、行为与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无论是侵权行为或犯罪行为,法律皆关注因果关系。

第七章 立法、执法和司法

一、名词解释

1、立法

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及认可法律的活动,是将一定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活动,是对社会资源、社会利益进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动。

2、立法体制

立法体制是指立法权限的划分、立法机关的设置和立法权的行使等各方面的制度,主要为立法权限的划分。

3、立法程序

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及认可法律的法定步骤和方式。

4、司法

又称法的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司法是法的实施方式之一。

二、问答题

1、试从广狭两方面说明执法的概念。

执法即法律执行,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的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它包括一切执行法律、适用法律的活动。狭义上的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在行使行政管理权的过程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

2、司法的特点有哪些?

司法不同于其他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实施法律的活动,它有自身的一些独有特点:

(1)司法具有专门性。司法是享有司法权的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也就是以国家名义行使司法权的活动。

(2)司法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权威性。司法是享有司法权的国家司法机关依靠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以国家的名义运用法律于案件的专门活动,因此,它所作出的裁决具有极大的权威性。

(3)司法具有严格的程序性或称司法程序的法定性。司法是司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所进行的专门活动,因此,程序性是司法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特点之一。(4)司法必须具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书。

第八章 法律推理

第九章 法律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法律解释

法律解释是指对法律的内容和含义所做的说明。法律解释的主体这里特指享有法定法律解释权的人或组织。法律解释从性质上看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立法活动的继续。

2、文义解释

又称文法、文理等解释,是指根据语法规则对法律条文的含义进行分析,以说明其内容。法律解释一般都是从文义解释开始的。解释可以分为字面解释、扩大解释和限制解释。

3、历史解释

是指通过研究立法时的历史背景资料、立法机关审议情况、草案说明报告及档案资料,来说明法律条文的内容和含义。

4、司法解释

司法解释是指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对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规的问题所做的解释。

二、问答题

1、法律解释有什么意义?

法律解释在法的生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法律实施的前提,又是法的发展的重要方法。第一,法律是概括的、抽象的,只有经过解释,才能成为具体行为的规范标准。第二,法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只有经过解释,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第三,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经过不断的解释,法律才能趋于完善。

2、简要概述我国的立法解释。

从狭义上说,立法解释专指国家立法机关对法律所做的解释;从广义上说,则泛指所有依法有权制定法律、法规的国家机关或其授权机关,对自己制定的法律、法规进行的解释。这里所说的立法解释是广义的。它包括:

(1)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的解释,以及对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法律的解释;(2)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对自己制定的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行政法规的解释;(3)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其他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地方的人大常委会对自己制定的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地方性法规的解释。

第十章 法律渊源

一、名词解释

1、正式法律渊源

主要指权威国家机关经常据以作为法的来源或据以作为处理法律问题根据的法的渊源。

2、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指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为保证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结合本行政区内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 限,通过和发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3、自治条例

自治条例一般是指规定关 于本自治区实行的区域自治的基本组织原则、机构设置、自治机关的职权、工作制度以及其他比较重大问题的规范性文件。

4、“禁止拒绝裁判”原则

“禁止拒绝裁判”原则,是指法律禁止法官借口没有制定法或制定法不明确、不完备而拒绝受理案件的原则。主要发生在民法领域,刑事法上严格遵循罪刑法定原则。

二、问答题

1、现代国家法的主要渊源有哪些?

现代国家法的渊源主要包括:(1)立法;(2)国家机关的决策、决定或阐释;(3)司法机关的判例和法律解释;(4)国家和有关社会组织的政策;(5)习惯。(6)道德规范、正义观念、宗教规则;(7)理论学说特别是法律学说;(8)乡规民约、社团规章以及其他民间合约性规则;(9)外国法;(10)国际法。

2、非正式法律渊源有哪些类别?

非正式法律渊源指具有法律意义的材料、观念和有关准则,如正义和公平之类的观念,道德规范和宗教规范,习惯,乡规民约和社团规章,权威性法学著作,还有外国法等。

主要有:第一,判例。判例,是指审判机关对于某具体案件作出的判决。判例法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渊源,有法律拘束力。第二,习惯。在中国法的渊源中,习惯有重要地位,并将继续在中国的法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三,法理。这里的法理不是法律学说,而是指普遍的正义观念与要求,根据学者观点,法理即伦理。

第十一章 法律效力

一、名词解释

1、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是指各种法律对法律主体的约束力或拘束力的通称。其针对的是某一个具体的法律文件。分为对象效力、时间效力、空间效力三种。

2、法的溯及力

指新法对它生效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可否加以适用的效力。一般说法只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行为,不适用于生效前的行为,不应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3、法律的失效时间

指法律从何时起开始消灭作用力。一般根据法律的规定、立法发展、客观情况变化等因素决定。

4、法律溯及力 法律溯及力又称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指新法颁布后对它生效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可以适用的效力。如果不能适用,则称无溯及力。

5、法律的域外效力

是指法律在其制定国主权领域以外的效力。域外效力是域内效力排他性的例外。各国基于保护原则、互利原则和国际义务的理论,以条约、公约等形式确认一国法律的域外效力。

二、问答题

1、简述法律的生效时间。

法律生效时间是指法律从何时起开始发生作用力。一般根据法律的规定、惯例、具体性质和实际需要来决定。通常有:自法律颁布之日起生效;具体规定生效时间;比照其他法律以确定本法律的生效时间;自法律试行之日起生效;以送达期限为生效时间。

2、简述我国法律的域内效力。

法律的域内效力,是指法律基于国家主权原则在一国领域之内有效。当一国的立法体制规定中央和地方均享有立法权时,域内效力原则又被进一步延伸为法律在其制定机关管辖的领域内有效。在我国,法律的域内效力表现为以下两种形式:(1)由中央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在国家主权所及的全部领域有效。包括领陆、领水(含内湖、内河、内海等内水以及领海)、领空,还包括延伸领土(驻外使、领馆舍,航行在外的船舶和飞机等航空器、航天器)。

3、法律对象效力范围有哪些原则?

法律对象效力范围的原则有:①属人原则。又称属人主义,即以公民的国籍和组织的国别为标准确定法律的效力范围。法律只适用于本国公民和组织,不论其在国内还是国外,非本国公民和组织即使在该国领域内也不适用该国法律。②属地原则。又称属地主义,即以地域标准确定法律的效力范围。一国的法律适用于该国管辖地区内的所有人和组织,不论其是否为本国的公民和组织。本国公民和组织不在本国内,则不受本国法律的约束和保护。③保护原则。又称保护主义,即以保护本国利益为标准确定法律的效力范围。无论行为人的国籍和行为地域如何,只要侵害了本国利益(包括本国国家、公民和组织利益),都要受到本国法律的追究。④综合或折中原则。又称折衷主义,即以属地原则为主并以属人原则、保护原则为补充形成的综合性原则。根据这一原则,首先,一国领域内的人和组织,无论是本国的还是外国的,一般适用该国法;其次,外国人和外国组织以适用居住国法为原则,但有关公民义务、婚姻、家庭、继承、特殊犯罪等,仍适用其本国法;再次,依据国际条约和惯例,享有外交特权的人,则适用其本国法。由于在确定一国法律的对人效力范围时,既要坚持本国主权,维护本国利益,又要尊重他国主权,照顾法律适用中的实际可能性,故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均采用综合原则,中国也不例外。第十二章 法的演进

第十三章 法的作用

一、名词解释

1、法的规范作用

法的规范作用是指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的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这方面的作用可以说是法本身的作用或法的专门作用。

2、法的预测作用

预测作用是指根据法的规定,人们可以预先知晓或估计到人们相互间将如何行为,特别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将如何对待人们的行为,进而根据这种预知来作出行动安排和计划。

二、论述题:试述法的作用的局限性。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只是许多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

法是用以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方法,但它不是唯一的方法。除法之外,还有政策、纪律、规章、道德、民约、公约、教规及其他社会规范,还有经济、行政、思想教育。

2、法的作用范围不是无限的,也并非在任何问题上都是适当的。

在不少社会关系、社会生活领域或很多问题上,采用法律手段是不适宜的。例如,涉及人们思想、认识、信仰或一般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就不宜采用法律手段。

3、法对千姿百态、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的涵盖性和适应性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限度。

法作为规范,其内容是抽象的、概括的、定型的,制定出来之后有一定稳定性。法不能频繁变动,更不能朝令夕改,否则就会失去其权威性和确定性。但是,它要处理的现实社会生活则是具体的、形形色色的、易变的。因而,不可能有天衣无缝、预先包容全部社会生活事实的法典。这就使得法不可能不存在规则真空和一定的不适应性。

4、在实施法所需人员条件、精神条件和物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法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作为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体系,其实行必须有人来运作。即使有最良好的法,如果缺乏具有良好法律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法律专业人员,这样的法也难以起到预期的作用。

第十四章 法的价值

一、论述题:法对自由的保障和限制。

(一)法对自由的保障:

1、法律以自由为目的。法律规范系为确认和保障自由而设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系为实现自由而设定。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应以自由为出发点和归宿,以自由为核心;法律的实施必须以自由为宗旨,法律的保护或打击、奖励或制裁都应以自由为依归。

2、自由需要法律的保障。用法律保障自由是保证自由免受侵犯的需要。用法律保障自由是保证自由不被滥用的需要。法律保障自由是宪法的使命,是其他法律、法规的重要追求。法律确定自由的范围的方式包括:确定基本自由;确定自由的量度;法律确定自由的边际。

3、法律保证自由的实现。为解决自由与其它价值的张力和冲突提供法律准则。法律解决自由之间的冲突,确保自由的共同实现。法律为自由的享有者提供实现自由的法律方式、方法。法律以防止自由被滥用的方式来保障自由的存在和实现。法律防止对于自由的破坏和妨碍,以保障自由。

(二)法对自由的限制:

事实上,自由一方面强烈地要求摆脱限制,另一方面又迫切地需要限制。自由从来不是绝对的、不受限制的,如果自由不受限制,那我们最终也就失去了自由。

追求自由是每个人的愿望和权利,一般说来,接受约束和限制也是人们所理解和同意的。有学者综合了众多思想家的学说,概括出对自由限制的四项原则:第一,伤害原则,即对伤害他人的自由应该加以限制;第二,立法伦理主义原则,即对不道德行为的自由应该加以限制;第三,冒犯原则,即对冒犯他人的自由应该加以限制;第四,亲缘主义原则,即对伤害自身的自由应该加以限制。

总之,一个健全、理性的现代文明社会,必须在自由与限制之间寻求恰当的平衡,否则,社会可能因缺乏自由而面临极权统治和失去活力,也可能因缺乏限制而陷于混乱和堕落。这既是一个法哲学的理论性问题,又是人类无数历史经验反复证明的实践性问题。

第十五章 法与其他社会因素

一、名词解释

1、法律文化

法律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作用下,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所创制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或者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态度、价值、信念、心理、感情、习惯以及学说理论的复合有机体。

二、试述法律与政策的关系。

政策和法律在阶级本质、经济基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社会目标等根本方面是高度一致的。但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和差别。

(一)党的政策是党的意志的体现,表现为党的文件,这些文件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内部”的;而法律则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表现为由立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的规则,它们必须是公开的,面向社会公布的。

(二)政策可以主要由或完全由原则性的规定组成,可以只规定行动的方向而不规定行为的具体规则;法律则是以规则为主,不能仅限于原则性规定,否则,权利和义务界限不明,难以对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加以有效调整。

(三)政策主要靠宣传教育和党纪保证实施,但党纪只能适用于党内;而法律则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可以对任何违反者(无论是公民个人,还是社会组织,包括在中国境内违法的外国人和组织)实施制裁,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四)政策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虽然党的根本政策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大量的具体政策往往随着形势的变化而随时调整,否则便不能发挥及时的指导作用;而法律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法律一般是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不变,如果变动周期过短,则受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便处于捉摸不定的状态,这样就不能建立起良好的法律秩序。

第十六章 法治国家的一般理论

一、试述我国的法治原则。

(一)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一般表述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无产阶级在创建无产阶级政权过程中,批判性地继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基础上,对人民主权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二)依法行政原则。

依法行政,政府受法律的约束和控制是法治政府的核心,亦是二十一世纪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依法行政就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必须有法律授权并依据法规规定。

(三)司法独立原则。

所谓司法独立,就是指司法审判机关及其法官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在不受外界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干预下独立自主地审判案件,公正地作出裁判。对司法独立的具体内涵,应当包括司法权独立、司法机关及其法官独立和司法活动独立等方面。

(四)保障人权原则。

篇3:法理学复习参考

一、对《参考消息》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模型, 也称道斯矩阵分析法, 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的, 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对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和战略的分析。S代表Strength (优势) ;W代表Weakness (劣势) ;O代表Opportunity (机会) ;T代表Threat (威胁) 。通过SWOT分析, 企业可以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面对的机会和受到的威胁, 并且对内外部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这四方面因素有可能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发生碰撞, 继而出现四种效应:杠杆效应 (优势+机会) , 企业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相适应时, 充分利用机会可以使得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抑制效应 (劣势+机会) , 外部机会与企业内部资源不相适应时, 优势再大也得不到发挥, 这时企业需要增加某种资源, 并促使内部资源劣势向优势转化, 以便更好地迎合外部机会;脆弱效应 (优势+威胁) , 外部威胁削弱企业优势, 导致优势不优的脆弱局面, 这时企业需要克服威胁, 为优势的发挥铺平道路;问题效应 (劣势+威胁) , 当企业劣势与外部威胁相遇时, 企业面临最糟糕的局面, 可对企业构成严重伤害, 必要时企业可以考虑借用其他公司的优势帮助自身转危为安。

新媒体的发展不仅对媒体业的一级市场 (读者市场) 产生影响, 而且还给二级市场 (广告市场) 带来新的变化。通过对《参考消息》的SWOT分析可以看出, 媒体市场大环境出现的这些变化对报社原有优势构成了一定冲击, 而且报社的劣势进一步凸显。适应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发展互联网广告客户以及加快向新媒

体阅读终端转移成为摆在《参考消息》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对《参考消息》的波特五力分析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Michael Porter’s Five Forces Analysis Model) 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 该分析模型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微观环境分析, 主要用来分析本行业的企业竞争格局。波特教授认为, 一个行业存在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Supplier's Bargaining Power) 、买方的议价能力 (Customer’s Bargaining Power) 、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 (New Entrant) 、替代品的竞争 (Substitutes) 以及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Rivalry) 。

(一) 供应商议价能力

如同果汁饮料厂商的供货来源是果农, 汽车厂商的供货来源是汽车零部件生产商一样, 《参考消息》作为一件商品也有自己的供货来源。由于《参考消息》是一份国际文摘报的特殊属性, 因此《参考消息》的供应商主要是各国报纸纸质版和网络版。西方国家遭受的经济危机导致广告商收紧开支, 报业广告收入因此受到严重影响。西方国家部分报纸已经开始从依靠广告盈利转向依赖消费者盈利的模式转变, 表现形式即为新闻网站建立“收费墙”。这对《参考消息》的供稿来源构成一定冲击。但是《参考消息》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 其并未与供货商 (外报网站) 签订供货 (供稿) 合同, 因此作为供货商的外报网站对于《参考消息》的议价能力并不是一个有着约束性的实际概念。

(二) 买方议价能力

鉴于《参考消息》在中国是一份独一无二的报纸, 因此其提供的新闻内容具有一定的独家性。从某种程度上讲, 《环球时报》是唯一的竞争者, 但是两份报纸的报道内容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读者对《参考消息》的需求不会弱化, 所以《参考消息》的定价不会受到读者的左右, 读者的议价能力相对不高。

(三) 替代品竞争

除了《环球时报》是《参考消息》众所周知的最直接竞争者之外, 外报网站中文版 (《金融时报》中文网、《华尔街日报》中文网、韩联社中文网、路透社中文网等) 成为新的竞争者, 甚至可以说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 中国读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移动设备直接阅读这些外报网站的中文网。但是鉴于提供中文网的外报网站目前并不多, 所以就现阶段而言, 其替代效果并不明显。

(四) 新进入者

近年来, 国际新闻类期刊不断涌现, 新闻视角不断推陈出新, 而且新媒体的出现, 比如新浪微薄“微天下”应用程序也都在转载各类外媒消息, 这些新进入市场的国际新闻类媒体给予读者更多的阅读选择。不过, 国际新闻类媒体的行业进入壁垒较高, 政策限制、资金实力以及人才都为该行业设置了较高的进入壁垒。

(五) 行业竞争强度

目前, 《参考消息》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环球时报》。由于两家报纸的供稿来源基本都是外电和外报, 因此最终的新闻产品不免产生雷同。另外, 在产品定价方面, 《参考消息》零售价为每份1.0元, 《环球时报》每份1.5元, 价格优势并不明显。《环球时报》现在已逐渐开发新的外报网站作为其新的供稿来源, 因而其相对《参考消息》取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总体而言, 该行业竞争程度较高。

三、对《参考消息》的PEST分析

PEST分析模型是帮助企业对其所处的外部宏观环境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主要检验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宏观力量, 并评估这些宏观因素对企业战略制定所产生的影响。P代表Political (政治因素) ;E代表Economic (经济因素) ;S代表Social (社会因素) ;T代表Technological (技术因素) 。也有管理学专家还将E (Environmental, 环境因素) 和L (Law, 法律因素) 加入其中, 将PEST分析模型演变为PESTEL分析模型。

由此可见, 在所有宏观环境因素中, 对《参考消息》构成最明显影响的因素莫过于技术因素。智能手机等移动多媒体的发展正在促使整个报业进行转型, 报网融合是大趋势, 也是每家报纸都在积极探索的新领域, 这给人带来一种“形势比人强”的紧迫感。如何利用新媒体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比如发展互联网广告、开发i Phone/i Pad应用程序软件APP) 是摆在《参考消息》面前的主要课题。

篇4:初三数学总复习几点参考建议

一、提高对总复习这个重要环节的认识,切不可人云亦云。

首先,用平常心面对总复习,切不可急躁。目前,市场上各种复习资料琳琅满目,初三毕业班的学生,几乎每人手上都有两套以上的复习资料,如《精品试题》,《历届全国各地中考试卷》等,学生忙碌于上课听老师讲,课后做练习册、做试卷,各科老师都在搞题海战术,学生在生理上的疲惫,思想上的压力,有时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因此,端正心态掌握科学合理的办法,是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的问题。

其次,只管埋头做题,不善于归纳总结与反思。在复习时常听老师之间讨论“这个资料比那个资料好,那个资料比这个资料简单”老师在课堂上只是讲题,把学生做过的卷子一题不落的讲,因为时间有限,卷子的内容多,所以老师讲得快,学生一时半会很难将所有内容消化,这些大量的信息杂乱无序的输入学生头脑中,学生会很茫然,在面对新的问题时依然找不到解题思路,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这种不注重归纳的做法是不可取。

另外,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应坚持在复习课中用。在复习中切不可搞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看似讲得多,讲得透,课堂容量大,面面俱到,实际上教学效果很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他们独立思考,相互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学生的相互交流中,让问题走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明确问题的前因后果,梳理思路,找准切入点,从而获得一种成功的快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一种指导、启发的作用即可。

二、建立清晰的知识网络,抓住每个板块的“核心”内容。

中考数学具体考什么内容我们不能确定,但试题中要考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重要的思想方法是可以确定的,所以抓好基础、核心内容是复习的关键。

总复习时,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研究室编写的数学《学与练》,把知识系统的分成四大板块,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课题”,按知识板块系统复习初中阶段所学的全部内容是行之有效的方案。

首先,复习“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我们应以教材为载体,按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的顺序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在复习时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对于必考常考的题目应着重复习,如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函数当中,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应用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其次,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领域里,可分为图形的性质、图形与坐标、图形与变换和图形与证明四部分。图形与变换及图形与证明又是考试的重点,其中三角形、四边形是证明的重点,圆中有关的计算是重点。

此外,“统计与概率”,“综合与课题”部分仍要分清主次,灵活把握。

三、加强专题复习,提高灵活应用能力

复习课,时间紧,知识容量大一定要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精选例题、习题。例题的选择要有代表性、应用性、时代性、创新性;同时要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如动态问题、实验操作问题、信息获取问题、探索规律问题、折叠问题、作图题、应用问题、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加强专题训练,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正确率。

四、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和总结。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中。他是数学的灵魂,也是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在每年的中考试题中,都渗透着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概率统计思想等,这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将贯穿于整个中学阶段,在进入总复习阶段 时,更要通过一些典型的试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思想解题的能力,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总结,解决这类问题时可采用的共同方法,如消元法、降次法、代入法、图像法、比较法、配方法、公式法、换元法、因式分解法、平行移动法、翻折法等等,这些方法在解决某些问题时起着重要作用。

篇5:法理学复习参考

1一、简答题

1.“伦理”和“道德”这两个词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伦理”和“道德”这两个词之间的区别在于:

第一,道德源于人的内心,属于精神性的原则,表现为个体的“应当”,它具有内在性、主观性、个体性。伦理是内在道德的外在化,属于客观行为关系,表现为现实的群体规范,它具有外在性、客观性、群体性。

第二,道德多指对人的行为的判断标准,它按照风俗、习惯和观念直接判定正当的行为。伦理多指行为判断标准的理由,它通过对风俗习惯和观念的检验和反省来行为进行判断。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人们也往往把伦理看作是对道德标准的寻求。

2.为什么需要建立行政伦理学学科?

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必须考虑行政人员行为的正当性,并需要满足善的要求。在开展行政管理活动的时候,必然会涉及到关于行为的“对错”、“好坏”、“善恶”等的判断。因而,也就形成了非常复杂的伦理关系。对于这些关系的研究,需要有一门专门的学科即行政伦理学来对行政管理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加以研究。这门学科就是行政伦理学。

3.如果公共行政单纯受到效率观的支配,会导致什么弊端? 第一,使对行政体系以及行政管理活动的评价偏向于投入活动而忽视其效果;第二,会让人们专注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合逻辑性、合目的性,而忽视了活动的实质性价值前提;第三,会使人变成为求成功不择手段的非道德主义者;第四,片面的行政效率观不可避免地会伴生数字虚假现象。

因而,行政效率观虽然是公共行政中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则性理念,但它只是公共行政价值理念中的一个,在坚持行政效率观的同时,也需要拥有其他行政价值理念。

4.简述社会主义的公共行政中廉政与勤政的关系。廉政是勤政的前提,而勤政则是廉政目标或结果。

社会主义的公共行政首先应当是廉洁的,只有在廉洁的前提下,勤政才有意义,否则,勤政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廉洁可以保证公共

行政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无私无偏,以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作为行政管理的唯一追求。但是,仅有廉洁是不够的,特别是在对行政人员的考察中,仅仅做到了廉洁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公务员,他必须在廉洁的同时也积极自觉地做到勤政。所以,廉政需要得到勤政的补充和支持。

5.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求行政人员具有怎样的行政态度?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前途光明道路曲折,要求行政人员具有正确的行政态度。即:第一,对社会发展规律有正确的认识,对所从事的事业、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第二,正确地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挫折和矛盾;第三,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必须正确对待生死考验。

二、论述题

1、参考答案:

(1)研究行政伦理学的必要性。从整体看,研究行政伦理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由于行政伦理在公共行政领域和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行政伦理对整个社会伦理以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社会政治状况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二是由于行政伦理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有许多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有待去研究、去深化、去解决。

(2)结合我国现实,具体说明研究行政伦理学的必要性和意义。主要说明:第一,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有助于行政人员尽快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观念;第二,加强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是行政体制自身健康运行与发展的要求;第三,加强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有助于行政人员增强抵御腐朽伦理侵蚀的能力;第四,加强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总结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伦理建设的经验教训。

2、参考答案:

(1)行政伦理民主观的基本内涵。行政伦理的民主原则要求行政行为以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它要求行政人员充分认识到:第一,一切涉入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每个人的政治权利都应得到尊重;第二,行政人员由于社会分工而被定位在行政管理者的位置上,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相对的,作为被管理者的公众有权参与和监督行政管理;第三,行政管理活动程序化和公开化

是公众参与和监督的必要条件;第四,作为社会公仆,摒除行政职位等级和行政经验资历的偏见、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兼容并蓄才是科学的态度和作风。

(2)联系实际说明坚持行政伦理民主观对改进行政管理工作的意义。主要说明:第一,民主可以成为一种激励机制和凝聚机制,有助于充分调动每个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在心情舒畅地工作、实现其自我价值的同时,有效提高整体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第二,民主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和防错、纠错机制。坚持公共行政的民主观,根据民主的要求去建立和调整行政关系,可以使行政管理工作处于有效监督之下,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维护行政管理工作良性运转。

行政伦理学2

二、简答题

1.行政人员的德性和行政良心是什么关系?

行政人员的德性是行政良心的外在形式,是指行政人员在管理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形成的对自己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的道德感和自我评价能力以及这种道德感和自我评价能力转化为自觉履行行政责任行为的道德内涵。

德性与良心是一体的、重合的,德性的实质是良心,而良心的外在显现就是德性。

2.行政人员的行政良心包括哪些内容?

一般说来,行政人员的行政良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行政人员在自己违反宪法、法律和组织章程明确禁止的行为时就会感到一种犯罪感,自觉接受所应受到的惩罚,及时矫正这种行为,自觉履行法定责任;

第二,行政人员不能有效准确地贯彻执行宪法、法律和组织章程所赋予的职责时应自觉对其后果负责;

第三,行政人员不仅仅应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政,而且也要遵从行政伦理的核心价值,即为公共利益服务。

3.行政人员的职位责任表现在哪些方面? 总的说来,行政人员的职位责任表现为:

一是在自身职责范围内,勇于担当责任而不推脱乃至逃避责任; 二是认真地履行公务,一丝不苟地做好份内的工作; 三是勤奋工作,多办实事好事,多出政绩或业绩;

四是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不甘于平庸,积极探索工作的规律,开拓创新;

五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4.什么是公共行政中的公正意识?

公共行政中的公正意识是指政府工作人员应具有的遵循为全体人民提供平等机会的所有法律和规章的意识。

公正既是对行政人员的行为要求,也是对行政组织、行政体系及其制度的要求。在行政伦理学中,做到公正首先是行政人员的责任。

5.为什么说行政人员严格遵守行政纪律的同时也就严格遵守了法律,但违背行政纪律的行为却有可能并没有触犯法律所规定的违法行为底线?

行政纪律是行政组织基于法律的授权而制定的,是法律对行政人员的行为规范的具体化。行政组织根据自身利益需要,所制定的行政纪律往往比法律规范更为严格、具体和细致,因而,是一种更高标准的行为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讲,行政人员严格遵守行政纪律的同时也就严格遵守了法律,而反之,行政人员违背行政纪律的行为却有可能并没有触犯法律所规定的违法行为底线。

二、论述题

1.行政良知与行政良心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联系实际说明行政人员应该如何在其行政行为中的充分发挥行政良心的重要作用?

答题要点:

(1)行政良知与行政良心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一,行政良知是形成行政良心的途径。表现为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根据全心全意服务于公共利益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去认真体察、自觉认识和努力发现行政良心的主观追求;第二,行政良心是行政良知的根据。在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中,只要有自觉的道德追求,就会走向形成行政良心的结果。

(2)联系实际说明行政人员在行政行为中充分发挥行政良心的重要作用。主要说明:第一,行政良心是行政人员的职业责任意识,是行政人员内心深处最基本的“道德律”,是推动行政人员履行行政管理职业义务的内在精神力量;第二,在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中应该从三个方面注意发挥行政良心的重要作用。首先,在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发生之前,自觉将全心全意服务于公共利益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作为自己行为动机,发挥行政良心对行为动机选择的调控作用;其次,在行政行为中,自觉发挥行政良心对行政行为取向的变化起监督和控制作用;再次,在行政行为选择已经完成的时候,发挥行政良心会对行为后果起反思和评价的作用。

2.为什么说在行政责任意识向行政责任制度的转化过程中,制度建设是关键?

答题要点:

(1)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行政责任意识是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活动中所应拥有的职业意识。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行政人员的公正、仁爱、宽容、求实和自我节制的意识,它们是行政人员对公共行政公共性的信仰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行政伦理学要求通过增强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去提高行政管理活动的道德水平。

(2)行政责任制度。在我国,行政责任制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宪政责任制、政党责任制、有限目标管理责任制、公仆责任制。其中,公仆责任制是贯穿于其他三种行政责任制中的精神内核。

(3)在行政责任意识向行政责任制度的转化过程中,关键在于行政责任制度的建设。因为:在现实的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和行政责任制度的建设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行政人员需要将客观的、外在的行政责任内化为内在于他的行政责任意识;另一方面,整个行政体系中的行政人员普遍的行政责任意识不会自动产生,需要外在的、客观的行政责任制度来提供保障。行政责任制度的保障作用对于行政人员普遍的行政责任意识的增强和提高行政管理活动的整体道德水平至关重要,而制度必须通过制度建设才能得以不断完善,才能真正发挥其保障作用。

行政伦理学3

一、简答题

1.如何理解行政荣誉与责任的关系?

责任与行政荣誉有密切的关系。第一,行政人员担当行政管理者的角色就需要承担特定的责任,责任规定是行政人员的行为底线,而行政荣誉是更高的境界;第二,行政荣誉是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法律责任转化为道德责任的有效途径。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责任追究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剥夺行政荣誉。

2.在争取行政荣誉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哪些心理?

行政人员应避免对行政荣誉的漠然与畏难。或者轻视荣誉,对荣誉获得与否无动于衷;或者认为荣誉获得难度较大,缺乏自信,没有克服困难、迎难而上、赶超先进的信心和勇气。这些都是争取荣誉所必须克服的心理缺陷。

行政人员应避免虽然一度有着争取行政荣誉的热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思想松懈、工作力度减弱,道德行为难以坚持下去的情况。

行政人员应避免由于没有获得肯定与荣誉而出现心理失衡,工作热情下降,甚至埋怨委屈自卑的心理。

行政人员应避免一旦获得了行政荣誉就沾沾自喜、不思进取的心理。

3.行政人格的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行政人格具有如下特征:(1)行政人格具有伦理的内涵,是行政伦理观和行政价值观在公共行政主体中的体现;(2)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个体性的体现;(3)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的价值实现与自我价值评价的统一;(4)行政人格为行政人员所特有,并由此区别于其他社会成员之人格;(5)行政人格也是行政人员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标准之一。

4.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分别存在哪几种类型的行政人格? 行政人格作为一种历史生成,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历史表现,存在着不同的行政人格模式。首先,在农业社会形成的行政人格是一种依附人格。其次,在近代社会,官僚制的盛行,造就了行政人员工具人格的生成。最后,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在服务行政条件下,形成了一种独立人格。

5.简述行政伦理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区别。

(1)在内容上,行政伦理规范主要表现为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而法律规范的核心内容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2)在形式上,行政伦理规范通常是以规定、准则等形式出现的,而法律规范主要是以制定法或成文法出现的;

(3)在制定程序上,行政伦理规范虽然也要经过严格仔细的立项、论证、表决、公布等程序,但不像法律规范那么正式;

(4)行政伦理规范的实施通常是由党和政府的某一部门来执行,而法律规范必须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实施;

(5)行政伦理规范的实现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个人的良心起作用,远远不及法律的强制实施程度。

二、论述题

2.如何理解独立人格生成中制度的作用?

(1)制度的必要性。制度根源于人类对社会秩序的要求,历史选择了政府成为社会秩序的供给者,并且通过其组成人员来实现。为保证行政人员高效率、高质量地提供社会秩序,政府主要通过法律制度来达到这一目的。

(2)制度保证的发展趋势。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德治成为政府制度建设的方向,实现德治的途径就是制度的道德化和道德的制度化。

(3)制度的道德化与道德的制度化是政府实施德治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保证独立人格的真正生成。

3.试论行政伦理规范的本质。

(1)行政伦理规范及其本质。行政伦理规范是社会对从事行政伦理管理职业活动的行政人员所提出的道德要求的体现,是专门用来规范行政人员及其行政行为的伦理规则和道德标准。行政伦理规范本质上是整个社会对行政人员基于公共秩序所提出的道德愿望和要求。

(2)行政伦理规范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第一,行政伦理规范作为反映行政管理职业伦理关系及其客观要求的行为规范,具有客观性;第二,行政伦理规范作为客观的社会关系、行政伦理关系和行政道德要求的反映形式,是行政人员及行政体系各部门对行政伦理关系主观

认识的结果,具有主观性。在阶级社会中,行政伦理规范的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特性表现为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3)行政伦理规范是他律与自律的统一。行政伦理规范的他律性来自于行政伦理的社会历史本质,而行政伦理规范的自律性则是行政人员主体性充分发挥的结果;他律与自律的统一,是行政伦理规范内在本质的现实展现,这也是行政伦理规范与社会其他规范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行政伦理学4

一、简答题

1.简述政府信任关系与政治合法性的关系。

政府信任关系是指行政相对人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合理期待,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也包括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对社会和公众要求做出回应基础上的合作互动期待。

政治合法性就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统治的承认,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统治正当性的认可。就行政管理而言,合法性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形式的合法律性,一是管理的价值观能得到公民的认同。

政治合法性的获得,一方面取决于政府的活动;一方面是国家政权在大众当中赢得广泛信任和忠诚。合法性概念本身也包含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关系在内。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的建立是政治合法性的来源。

2.政府信任关系中,在权力道德方面政府应如何作为?应做到以德用权。所谓以德用权,就是要求行政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时,首先考虑的 是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一己私利,按照民意,遵循官德,把政府的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告诉人民群众,把政府的关怀送给人民群众,当好信任的桥梁。由此,以德用权必须强化权力道德 意识。第一,强化个体权力道德意识;第二,强化群体权力道德意识;第三,强化整体权力道德意识。

3.简述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原则的内容及意义。

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原则内容包括:利益一致性原则、客观求实原则、公开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

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原则的意义是指导整个社会信任关系建构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一方面,根据正确的原则建构政府信任关系,对于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保证政府与公众之间在利益一致基础上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良性循环至关重要;一方面,行政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自身的组织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其目标系统能否以社会公众公认的进步的道德为准绳,并能够有效调节和平衡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遵循上述原则建构政府信任关系,将有利于解决各类社会矛盾、实现组织目标,有利于行政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4.简述内部行政伦理监督的主要形式。

内部行政伦理监督体系是由行政机关内部垂直关系监督部门所形成实施行政伦理监督的系统,在我国内部行政监督包括自我监督、行政监察、审计监察三种主要形式。

自我监察又分为一般监督、职能监督和主管监督、行政监察三种。行政监察是指在政府系统内部设立专门行使监察权的机关,对所有部门的行政工作实行全面性的监督。

审计监督是根据会计记录等有关经济资料和国家有关法规,由国家专门设立的审计机关依法审核和稽查有关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经济效益和财经法纪的遵守情况做出评价并提出审议报告,以加强经济管理,维护法制的监督检查活动。

5.简述加强行政人员道德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意义:加强行政人员道德修养的目的是要使行政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把职业道德责任感带入行政管理活动中去。其意义在于:第一,行政人员的道德建设是一种特定的行政权力约束机制建设,对健全行政体系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第二,行政人员道德建设是行政体系自身健康运转的有效保证;第三,行政人员道德建设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突破口,可以为行政体系的健全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

途径:行政人员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过程是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实现的。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进行自我道德修养的途径可以概括为:第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树立良好的行政人员形象;第二,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充分营造学习和教育的环境;第三,强化“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磨炼,其关键点和落脚点在“自觉”。

二、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你对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的评价及其对策。(1)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评价。主要结合实际说明:我国目前正处于转轨变型的特定历史时期,政府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水平、质量和意识与社会和公众的价值期待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导致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并影响到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2)引发公众对政府信任度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行政人治色彩浓重;第二,行政权力缺乏制约;第三,政府行政效能与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第四,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固守旧的行为习惯;第五,公共行政缺乏绩效评价体系,责任机制薄弱。而行政道德的匮乏是引发政府信任危机的直接原因。

(3)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对策。主要说明:解决信任危机问题或重塑信任关系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要从根本上克服信任危机现象并建立起普遍的信任关系,一方面需要社会成员个体道德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是要确立起一种能为社会成员普遍信任的制度性安排与制度性承诺。政府信任关系作为普遍信任关系中的重要部分,对于普遍信任关系的建立起着率先垂范的作用。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说,社会制度性安排和制度性承诺也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职责。

3.联系实际论述我国伦理监督与评价机制的现状与发展方向。(1)我国伦理监督与评价机制的现状。我国现行行政道德评价和行政伦理监督存在缺位、滞后以及力度欠缺等问题,主要反映在:第一,行政道德评价、监督机制的多元和无序;第二,评价、监督主体与客体关系错综复杂;第三,行政道德评价和行政伦理监督的法治化程度较低,存在着“因人而异”、“对人不对事”等问题。

篇6:广告心理学复习题集(供参考)

一、选择题题库(从每道题目中选择一个最满意或最合理的答案,填在答卷纸相应的位置)

1.下列哪种广告不宜太多重复

A 幽默广告

B 为不太引人注意的产品作的广告 C 内容抽象、复杂的广告

D 存在大量竞争的产品广告 2.下列哪些不属于边缘线索

A 明星代言人

B 精美的包装

C 悦耳的音乐

D 高品质的陈述 3.下列关于电视广告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确保关键画面至少保持2秒钟,关键画面一定要显示商标

B 与关键画面有关的声音应该跟在关键画面之后,置于次要画面之中 C 在词的运用上,肯定句中应运用低意象词,否定句中则用高意象词 D 不同的广告围绕同一主题改变画面,减少各种形式的疲劳

4.根据罗斯特和佩斯在《广告和营销管理》一书的观点,对电视广告来说,应确保关键画面保持至少几秒钟

A 1秒

B 2秒

C 3秒

D 4秒 5.我国大陆第一则“名人广告”为

A 葛优—双汇火腿

B 李宁—健立宝

C 李默然—三九胃泰

D 蔡国庆—华意空调

6.广告中语言的首要作用是

A 传递商品信息

B 实现“二级传播”的基础 C 维持广告传播近期效果

D 维持广告传播的远期效果

7.在现代市场中,要拥有高的品牌知名度,首先的先决条件是

A 科学的品牌命名

B 过硬而稳定的产品质量 C 良好的信誉及服务

D 大量的广告投入 8.一个真正好的品牌标志,其关键是

A 让消费者接受、喜欢,赏心悦目

B 与品牌、产品密切联系 C 遵循标志设计原则设计出来

D 必须经过市场研究的评判

9.下列哪种媒介的受众接触度最高

A 电视

B 报纸

C 广播

D 杂志 10.根据罗明等研究,收视时间最长的年龄段是

A 13-18岁 B 19-34岁 C 41-60岁 D 61以上 11.什么是广告影响消费者的基本前提

A 消费者与媒体的接触 B 消费者与广告人的接触 C 广告人与媒体的接触 D 广告主与媒体的接触

12.根据北方经济咨询公司1999年的调查,女性比男性更关心以下哪一种题材的节目

A 生活爱情 B 武打片 C 革命战争 D 各朝代历史 13.高收入者在商品消费的特点是

A 关心产品用途 B 喜欢攀比 C 讲究节约 D 怕冒风险 14.消费者要求每个属性都达到最低标准的品牌选择模式

A 优势模式 B 连续性模式 C 不连续模式 D 期望值模式 15.下列哪个因素是影响青年女性消费者消费的最主要内在因素

A 美的追求 B 爱潇洒 C 爱自尊 D 节约 16.男性比女性更感兴趣的电视剧题材是

A 武打片 B 爱情片 C 生活片 D 现代农村 17.高收入者在品牌选择时更加看重品牌的什么属性

A 质量 B 价格 C 知名度 D 包装 18.下面哪种品牌选择模式运用的最广泛:

A 连续性模式

B 编撰模式

C 不连续性模式

D 优势模式 19.下列广告媒体中,信息可靠性最低的是

A 报纸

B 杂志

C 电视

D 互联网 20.影响诱惑性购买行为最重要的因素是

A 产品的货架摆设

B 产品的包装

C 货架位置的高低

D 专柜展销,POP 21.常被看作是城镇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标志广告类别是

A 路牌

B 电视

C 霓虹灯

D 广播 22.由他人和周围情景因素影响的购买行为是

A 忠诚性购买行为

B 诱惑性购买行为

C 从众性购买行为

D 理性购买行为

23.在媒体策略上,理性购买行为应该侧重的哪种媒体

A 电视煤体

B 户外煤体

C 印刷煤体

D 网络煤体 24.科特勒理性购买程序的五阶段模式是

A 唤起需要→资料搜寻→估价行为→购买决定→买后感觉 B 资料搜寻→唤起需要→估价行为→购买决定→买后感觉 C 唤起需要→估价行为→资料搜寻→购买决定→买后感觉 D 资料搜寻→估价行为→唤起需要→购买决定→买后感觉 25.理性购买行为不包括哪一特点

A 强调产品是优质的B 完全满意后才购买 C 购买前考虑时间较长

D 强调最便宜的价格 26.影响例行反应行为的因素

A 购买的方便性

B 对商品的熟悉性

C 品牌的知名度

D 以上皆是 27.一般来说消费者的商品信息资料来源不包括

A 个人来源

B 商业来源

C 文献来源

D 经验来源 28.1977年雷斯尼克等人的研究,对理性诉求广告下的操作定义是

A 含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信息内容的广告 B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信息内容的广告

C 含有三种或三种以上的信息内容的广告 D 含有四种或四种以上的信息内容的广告

29.试图揭示广告活动中心理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A 调查法 B 实验法 C 内容分析法 D 抽样法 3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心理学是广告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B 消费心理学是广告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C 广告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D 心理学是消费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31.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建立在那一年

A 1877 B 1878

C 1879

D 1880 32.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广告心理学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以下那种说法不正确

A 实证性的研究越来越多 B 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C 研究方手段越来越先进

D 定性研究越来越多 33.以下哪本书标志着广告心理学的诞生

A 盖尔的《广告心理学》 B 斯科特的《广告原理》

C 斯科特《广告心理学》 D 朝仓利景的《心理学与经济生活》 34.关于广告对于影响的以下陈述,哪一个是最不合理的

A 广告影响中学生零花钱的使用 B 广告影响家长给中学生多少零花钱 C 广告改变中学生的品牌态度 D 广告影响中学生的品牌选择和购买行为35.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主要接触的广告媒体是

A 电视 B 杂志 C 报纸 D 户外

36.文化程度的高低对受众接触报纸,广播电视的影响,正确的是

A 受众文化程度对接触报纸的影响大,对广播、电视的影响相对较小 B 受众文化程度对接触报纸的影响小,对广播、电视的影响大 C受众文化程度对接触报纸和广播电视的影响一样大 D 以上三个答案都是错误的

37.科学文化知识节目哪些人比较感兴趣

A 高等文化程度的人群

B 中等文化程度的人群 C 低等文化程度的人群

D 都不感兴趣

38.塑造品牌的“十全十美”的形象,不包括以下哪一种广告对策

A 指出广告品牌在各方面的优势

B 强调商品某一属性的重要性 C 努力提高品牌知名度或塑造品牌在竞争市场中的优势地位 D 通过不同的媒体或不同的广告介绍产品的不同优点 39.根据零点公司的调查,消费者购买饮料的最主要地点是

A个体小商店

B大中型市场

C批发市场

D超级市场 40.以下陈述哪一个是错误的

A 低等收入者的消费特点是讲究节约,怕冒风险 B 中等收入者的消费特点是产品的用途,产品的质量 C 高等收入者的消费特点是冒险心理,攀比心理 D 以上3项都是错误的 41.有限度解决问题的行为特点是

A 对市场上的产品不了解,对自己需要的什么样的产品不了解 B 对市场上的产品不了解,对自己需要的什么样的产品了解 C 对市场上的产品了解,对自己需要的什么样的产品不了解 D 对市场上的产品了解,对自己需要的什么样的产品了解

42.温伯格、坎贝尔和布罗迪1994年提出产品彩色矩阵中第一类白色物品(大工具)宜采用什么样的广告表现方式

A示范、比较

B幽默

C恐惧诉求

D性诉求

43.根据北方经济咨询有限公司1999年的调查,消费者主动接触广告的主要原因是

A 购买消费品

B 欣赏广告

C工作需要

D求学求职 44.在消费者对广告的态度的研究中,运用的主要方法是

A 调查法

B 文献研究

C 实验室法

D 座谈法

45.根据美国消费者对广告的态度的发展趋势看,随着我国广告业的不断发展,未来人们对电视广告的态度最可能是

A 越来越消极

B 越来越积极

C 跟之前差不多

D 对广告深恶痛绝 46.根据北方经济咨询有限公司1999年的调查,受众对电视广告的信任的主流倾向是

A 根本不信

B 非常相信

C 半信半疑

D 比较相信 47.广告策划的第一步工作是什么

A 明确广告对象

B 制定广告目标

C 进行市场调查

D 品牌定位 48.根据沃恩(VAughAn)将产品划分为四个象限的理论,化妆品的层次效果是

A 行动→情感→认知

B 行动→认知→情感 C 情感→认知→行动

D 认知→情感→行动 49.根据有关调查,哪种广告形式最受不同年龄受众的喜欢

A 明星表演

B 儿童表演

C 动物拟人

D 幽默表演 50.广告诉求对象不必满足的哪个条件

A 能够被明确界定

B 范围要足够大 C 广告信息必须能够送达

D 同在一个地理区域 51.针对儿童的广告最适宜采用哪种形式

A 长文案,多信息

B 儿歌,卡通

C 生活片断

D 相声 52.构成美国社会中坚的消费群体是

A 需要驱动者

B 外在导向消费者

C 内在导向消费者

D统合者 53.下列哪个命题是不适宜的

A 界定广告诉求对象有利于找到适当的诉求点

B 界定广告诉求对象有利于正确运用媒体

C 界定广告诉求对象有利于选择有效的广告表现方式

D 界定广告诉求对象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 54.在以下个案中,你认为最合理可行的广告目标是

A 市场占有率从10%上升到30%

B 在目标市场中产生50%的使用率 C 使产品销量增加20%

D 让30%的目标消费者了解产品的防疲劳的功能 55.广告产生的心理效应不包括

A 知晓

B了解

C喜欢

D 销售

56.根据沃恩(VAughAn)将产品划分为四个象限的理论,如果消费者购买电脑,那么将会采用哪种购买决策过程?

A 购买行动→态度→方案评估

B 购买行动→方案评估→态度 C 态度→方案评估→购买行动

D 方案评估→态度→购买行动 57.AIDA模式是

A 欲望→注意→兴趣→行动

B 兴趣→注意→欲望→行动 C 注意→兴趣→欲望→行动

D 兴趣→欲望→注意→行动 58.下列哪一陈述是不正确的

A 广告增加了消费者的品牌意识

B 广告增加消费者的品牌信任感 C 广告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D 广告提高了产品的价格

59.根据“品牌资产就是消费者关于品牌的知识”这一概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品牌资产因市场而变化

B 品牌资产只有正资产,没有负资产 C 品牌资产不因消费者的经验而变化

D 品牌资产的维持无需营销广告 60.艾克关于品牌资产的五种成分中,不包括

A 品牌意识

B 主观质量

C 品牌个性

D 品牌忠诚 61.在品牌资产联想模型中,核心概念是

A 品牌名字

B 产品类别

C 产品评价

D关联物 62.以下哪一个命题是比较不合理的

A 暗示性产品类别的名字有利于记忆

B 暗示性产品类别的名字不利于品牌延伸

C 暗示性产品类别的名字有利于提高知名度

D 以上三种陈述都不正确 63.据美兰德调查结果,儿童购买饮料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 价格

B 品牌

C 口味

D 营养 64.广告中价格信息的基本作用不包括

A为商品品质判断提供重要线索 B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 C提高广告的可信度 D吸引消费者注意广告 65.品牌资产形成的前提

A 品牌类别

B 品牌命名

C 产品质量

D 品牌忠诚 66.在产品定位中,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将自己定位于真正的可乐采取的是

A 优势定位策略

B 强势定位策略

C 独特分类策略

D 关联分类策略 67.广告主题或诉求决策过程中的产品分析之后的下一步骤是

A 检讨已有广告主题

B 提出广告主题

C 分析竞争对手

D 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动机 68.检验广告主题的理想方法

A 选择一个试验地区,将通过审查的广告进行试验

B 由负责人主管判断 C 采用实验室实验方法进行检验

D 根据已有的信息和经验判断 69.双面论证适用的条件是

A 接收者的态度良好

B 受教育水平低

C 品牌的知识经验少

D 信源的可靠性低

70.下列哪一命题不很合适

A 注意是信息获得加工的前提

B 注意促进广告信息的记忆 C 注意影响广告说服效果

D 注意导致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71.幽默广告的作用是

A 提高对品牌的记忆

B 促进良好品牌态度

C 提高购买可能性

D 导致品牌选择

72.集中大家智慧的广告创意构思方法是

A 辐射构思法

B 脑力激荡法

C 垂直思考法

D 顿悟构思法

73.品牌资产联想模式是由谁提出的

A 艾克

B 黄合水

C 科勒

D 艾丰 74.脑力激荡法是由谁提出的

A 大卫·奥格威

B J·W·杨

C 威廉·伯恩巴克

D 亚历山大·奥斯本 75.下列哪一命题不很合适

A 广告必须引人注意

B 广告文案内容必须详细 C 广告内容必须容易理解

D 广告信息必须容易记忆 76.下列哪种材料设计不符合“认知最省力原则”

A 文案内容很多

B 字体很大

C 文字与底色对比明显

D 字行适当 77.下列因素中对消费者的质量判断影响最大的是

A 价格

B 广告

C 包装

D 渠道

78.海飞丝去屑洗发水的系列广告表现出海飞丝采用的定位策略是

A 功能定位策略

B 使用场合分类策略

C 消费市场分类策略

E 强势定位策略 79.什么是商品生产流通和销售的前提

A 价格

B 功能

C 质量

D 品牌 80.下列哪一种手段不利于树立高品质的产品形象

A 降价促销

B 高广告投入

C 精美包装

D 重视产品细节 81.ELM指的是

A 高认知卷入理论模式

B 低认知卷入理论

C 认知结构模式

D 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式 82.采用低价策略有助于下面哪一方面

A 产品质量形象

B 短期销售

C 长期销售

D 企业形象提高 83.购买行为冒风险可能性的大小主要体现在产品的

A 质量

B 价格

C 包装

D 促销 84.幽默广告一般适用于

A 低档商品

B 中档商品

C 高档商品

D 各类商品 85.要使产品赢得市场,最根本的因素是:

A 市场行销手段

B 产品质量

C 低廉的价格

D 大量的广告 86.根据布莱尔和尹尼斯关于担保的研究,下列哪个陈述是正确的

A消费者在产品质量决策中,品牌名字比担保更主要 B延长担保时间能够提高产品的主观质量

C对知名产品来说,担保时间长短对主观质量影响不大 D质量担保不能作为质量的信号 87.以下陈述正确的是

A广告面积大小与产品品质有必然的关系 B广告重复程度与产品品质有必然的关系 C广告投入量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判断 D广告投入量不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判断

88.根据零售商的经验,要让消费者感觉占了便宜,一般价格要降

A 10%

B 15%

C 20%

D25% 89.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下列哪种需要层次最低

A 生理需要

B自我实现需要

C 尊重需要

D安全需要 90.在认知结构模式Ajk∝Wik·Bijk,其中 W的意思是

A 态度

B 权重

C 评价

D 购买经验

91.人的需要有先天需要和后天需要之分,以下哪个需要属于后天需要

A 猎取

B健康

C金钱

D 清洁 92.高认知卷入理论模式包括

A 认知反应模式和认知结构模式

B 归类评价模式和认知反应模式 C 认知结构模式和归类评价模式

D 归类评价模式 93.“希望得到他人的接纳,渴望参加团体组织”属于什么需要

A 权力

B 归属

C 求知

D 求援 94.在青少年吸烟行为中,香烟主要是用来

A 标志地位

B标志职业

C 标志资格

D 标志性别 95.根据施塔奇的研究,人最强的动机是

A 饮食

B 性吸引

C 健康

D 对子女的爱 96.根据伍德斯的研究,下面哪个是后天习得的消费动机

A 依赖性和癖好

B 威胁和障碍

C 目标和诱因

D 痛苦的回避97.下面属于高卷入媒体的是

A 报纸

B 广播

C 无线电视

D 有限电视

98.广告中,下列不属于边缘线索的是

A 背景音乐

B 景物

C 模特儿

D 主要产品特征 99.消费者认为进口的产品质量都是好的,这是可以用哪个模式来解释

A 一致理论

B 归类理论

C 熟悉性理论

D 纯暴露理论 100.下列哪一个关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式的陈述是错误的

A 广告说服存在两条线路,即中枢线路和边缘路线 B 一则广告对消费者的说服只能遵循一种线路 C 边缘线路所导致的态度改变是暂时的

D 只有具备了加工信息的动机和能力,广告才能实现中枢线路说服作用 101.下列哪种陈述是不合理的

A Aad会影响Ab

B Aad会影响Cb

C Ab会影响Aad

D Cb会影响Aad 102.下面哪一项不是广告说服的实质所包涵的内容

A 让消费者对广告、品牌、企业产生好的态度

B 让消费者产生购买欲 C 让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

D 让消费者喜欢广告的创意 103.下面哪个理论中品牌态度和广告态度相互独立

A 情感迁移假说

B 双中介假说

C 独立影响假说

D 交互中介假说 104.下面哪种广告诉求方式不利于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

A 介绍产品的具体和抽象功能

B 介绍他人从本商品得到了不少好处 C 强调产品质量世界第一

D 强调产品是给有某种想法和价值观的人用的 105.广告结论的呈现不适合下列哪种情况

A 复杂专业的产品

B 高卷入的产品

C 对文化水平低的人群

D 单一而明确用途的产品

106.从信源可信度对说服效果的影响的角度考虑,以下哪一种搭配是不合理的

A 姚明—球鞋

B 张曼玉—旗袍 C 罗纳尔多—金嗓子 D 安南—媒体 107.企业形象是

A 企业在各界人士心目中的形象

B 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C 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D 企业在企业员工心目中的形象 108.良好企业形象的作用不包括

A 帮助产品打开市场,提高广告宣传效果

B 拓宽销售渠道,稳定货源供应 C 增强企业凝聚力,招揽优秀人才

D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 109.列哪项不利企业形象

A 技术优良

B 具有悠久历史

C 经营者杰出

D 企业与员工发生劳资纠纷

110.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使用比较广告比较适合

A 本品牌没有固定的优点

B 本品牌在市场上占优势 C 多数消费品牌忠诚度高

D 竞争品牌在市场上占优势 111.根据杰可比教授的研究,广告内容

A 不被误解

B 极少被误解

C 相当一部分被误解

D 基本上被误解 112.鲁班因被荆棘划破一道口子而发明了锯子,这是哪一种构思方法

A 脑力激荡法

B 启发构思法

C 顿悟构思法

D 二旧化一新 113.既具有广告的作用,又是与产品联系最密切的广告是

A 霓虹灯

B 包装

C 路牌

D 手机短信 114.路牌广告的突出心理特征是

A 重复性

B 强迫性

C 娱乐性

D 简洁性和欣赏性 115.“认知最省力原则”具体表现

A 与一个口音较重的人交谈时,不是努力听清楚对方的话,而是设法避开与他交谈 B 看到难懂的文章,不是努力去理解,而是先把它搁置在一旁 C 在听人说话时,如果对方的声音太小听起来费劲,则全神灌注去听 D 在看书学习时,阅读材料字体太小、字迹模糊不清不易看懂则干脆不看 116.看到“盲人摸-”我们自觉地将它感知为“盲人摸象”,这是知觉主动性的哪一种表现

A 把部分组合为整体

B 由整体识别部分 C 把不完整的变成完整

D 对知觉对象做出解释 117.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对刺激作出解释的现象是

A 主观轮廓

B 大小直觉

C运动知觉

D 知觉的主动性 118.如果整版从上到下分为四部分,那么注意值最大的位置是

A 上上

B 中上

C 中下

D 下下

119.下列哪一理论模式用来解释脑白金广告现象比较合适

A 强化理论

B 归类理论

C 熟悉性理论

D 纯暴露理论 120.“爱屋及乌”可以用来概括以下哪种理论/模式

A 低卷入学习模式

B 纯暴露理论

C 认知反应模式

D 一致性理论 121.电视广告当中率先将三段相同的内容组合为一则广告的形式的是

A 三株口服溶液 B 脑白金

C 恒源祥绒线羊毛衫

D “开口笑”白酒 122.视觉心理学的研究证实,外界刺激物必须投射在人眼的中央窝内,人才能清楚而准确地识别,中央窝的视野是有限的,大约为多少度视角 A 30°

B 28°

C 18°

D 15°

123.在正常的阅读条件下,小于多少号的字会增加阅读的难度,降低易读性

A 二号字

B 五号字

C四号字

D 小四号字

124.人们习惯将“()[

]{

}”看成3个部分而不是4个部分,这种现象属于

A 把不完整的变成完整

B 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 C 由整体来识别部分

D 把部分组合成整体 125.下列哪种颜色匹配的易读性最高

A 黑底白面

B 黄底赤面

C 黄底黑面

D 白底黑面 广告中的品牌代言人是广告信息中的

A 品牌信息

B 商品信息

C 背景信息

D 企业信息 126.要提高人们对广告信息的记忆效果,最重要的手段是

A 将广告信息不断地加以重复

B 巧妙的利用联想记忆的规律 C 广告形式新颖独特

D 人物模特用得巧 127.全方位媒体策略是指

A 将同一广告不断重复刊播

B 在同一媒体上进行系列广告宣传 C 将一则广告分成相同的几个部分

D将多种媒体综合使用,让受众从多个侧面接触广告信息 128.由“诺基亚”联想到“摩托罗拉”,这种联想关系是

A 关系联想

B 接近联想

C 对比联想

D相似联想

129.根据作为广告诉求对象的要求,以下哪个群体最适合作为广告诉求对象

A 性感的女性

B 聪明的青少年

C 家庭主妇

D 有理想的人

130.在中国的四大媒介广告中最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是

A 广播广告

B 报刊广告

C 电视广告

D 杂志广告 131.杂志和报纸共同的广告心理特征是

A 阅读主动性

B 知识性

C 视觉表现力强

D 重复性 132.日用品的购买跟消费者什么需要密切相联系

A 生理需要

B 爱和归属需要

C 自尊需要

D 自我实现需要 133.某公司推出一针对民用建筑施工的新型推土机,你认为应侧重哪种广告

A 互联网

B 广播

C 直邮

D 报纸 134.我国消费者认为选择药品时最可靠信息来源是

A 医生

B 药店店员

C 家人亲友

D 电视广告

135.通用食品公司开发了一种针对小朋友的膨化小食品,它应选择哪个渠道来进行产品渗透

A大卖场

B 生活区附近杂货店

C 百货商场

D 超市 136.中国家长购买儿童食品的最主要动机是

A 补充营养

B 智力发展

C 帮助消化

D 取悦和哄小孩 137.小孩子购买儿童食品的最主要动机是

A 补充营养

B 包装好看

C 口味好

D 有助智力发展

138.在逢年过节把酒当礼品给亲友送礼,消费者选择购买酒的时候会更重要考虑

A 酒品牌的象征意义

B 酒的味道

C 酒的包装

D 酒的价格

139.根据沃恩(VAughAn)将产品划分为四个象限的理论,下面哪一种产品是低卷入感性产品。

A 香烟

B 家电

C 珠宝

D 清洁用品

140.将广告刊播在特定的节目之前,这样一种做法,运用的是哪一种联想记忆规律

A 接近联想

B 相似联想

C 对比联想

D 关系联想

141.英特尔的一则广告语用“得芯(心)应手”,目的是利用什么规律来强化人的记忆

A 语言的谐音

B 语言材料的结构特点

C 语言的节奏感

D 语言的韵律 142.对花花公子标志的表述“一只带着领带的兔子”利用了品牌标识设计的那个原则:

A 图案与名称相结合B 可以命名

C 简单明了

D 运用具象 143.扩大品牌知名度的最有效办法是

A 有效的公关活动

B 过硬的产品质量

C 加强广告宣传

D 重视品牌命名 144.要使得品牌名称易传播易记住,其关键是

A 品牌命名简单、易发音

B 品牌名具有高熟悉性、高意义性

C 品牌命名符合记忆规律

D 与众不同、有特色

145.在现代广告活动中,常常被定为商品广告宣传的近期战略目标是

A 提高产品利润

B 提升企业形象

C 提高品牌知名度

D 巩固品牌知名度 146.李宁商标最符合品牌标志设计中的哪些特性与原则

A 可以命名

B 运用熟悉的景、物

C 简单明了

D 具有独特之处 147.要使品牌信息进入人的长时记忆中,最重要的条件是

A 将品牌名称突出显示

B 创作出包含品牌名称的响亮的广告口号 C 强势媒体广告策略

D 将品牌名尽可能多的重复 148.下列哪种媒体一般不被看作是高卷入媒体

A 电视

B 报纸

C 路牌

D DM 149.对消费者购买商品影响最大的媒体广告是

A 广播广告

B 电视广告

C 报刊广告

D 亲朋介绍 150.下列哪一线索不会使静态画面物体的产生运动知觉的线索

A 运动的轨迹

B 暗示方向的线素

C 物体的不稳定状态

D 物体的大小 151.哪类广告具有声情并茂感染力强的特点

A 报纸广告

B 广播广告

C 杂志广告

D 路牌广告 152.杂志广告刊登位置不同其注意值也不同,下面位置注意值最低的为

A 扉页

B 底扉

C 正中内页

D 内页 153.以下不属于小型媒体广告优点的是

A 具有流动性,渗透力强

B 具有亲和力,易于被接受 C 能够被重复接触

D 具有一定强迫性

154.根据雷登巴奇和匹兹的研究结果,下面哪一种搭配,行政官员其负面作用

A 行政官员的可信性高,产品或公司的形象也好

B 行政官员的可信性高,产品或公司的形象不佳

C 行政官员的可信性低,产品或公司的形象好 D 行政官员的可信性低,产品或公司的形象都差

155.广播广告特点的是

A 传播面广

B 图文并茂

C 保存性

D 费用高 156.根据已有的研究,下列哪一种情况的广告传播效果最佳

A 没有人物模特

B 有女性模特

C 有男性模特

D 有男女模特 157.关于名人广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名人本身有较强的影响力,他们的行为容易被效仿 B 名人使用的产品容易给人“产品非常昂贵”的认知判断

C 请得起名人做广告的公司或企业通常会给人财大气粗、实力雄厚的印象 D 名人往往被看作是可靠的信息来源,用他们来介绍产品特点,具有很强的说服效果

158.如果把整版分为上下左右四部分,那么注意值最大的位置是

A 左上

B 右上

C 左下

D 右下

159.广告学家施塔奇在1966年提出的广告作品版面与注意率关系的公式是

A X=N+0 01N(100-N)

B X=0 01N+N(100-N)C X=N+N(100-0 01N)

D X=0 01N+N(100-0 01N)160.电视广告和广播广告的相似特点是

A 情景塑造的逼真性

B 费用高

C 刺激多变性

D 收看被动性 161.请选出下列不属于杂志的心理特征的选项

A 读者针对性强

B 视觉表现力强

C 知识性

D 时效性短 162.下列广播广告的特征中错误的一项是

A 传播面广

B 方便性

C 收听主动性

D 感染力 163.与广播相比,电视的最大特点是

A 情景塑造的逼真性

B 收看被动性

C 传播面广

D 感染力 164.下列选项中兼具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许多特点的是

A 路牌

B 互联网

C 包装

D 霓虹灯 165.所有广告媒体中最具针对性和灵活性的一种是

A 电视

B 广播

C 邮件

D 报纸 166.下面哪一种搭配效果最差?

A 解说词+电影剪辑画面

B 解说词+静态画面

C 解说词+播音员画面

D 只有解说词没有画面 167.广告的三种基本颜色是

A 红黄蓝

B 红黄绿

C 红蓝绿

D 蓝黄绿

168.表现香烟的“淡雅飘逸”和“冲劲”分别应该运用什么颜色为基色比较合理

A 蓝,红

B 黄,红

C 橙,紫

D 蓝,白 169.在电视广告节目中插播的多条广告,一般来说

A 第一条广告效果最佳

B 最后一条广告效果最佳 C 效果一样

D 无法比较

170.根据罗斯特和佩斯关于广告遣词造句的原则,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运用简单或熟悉的词

B 运用低意象的词

C 运用主动句而不用被动句

D 运用肯定句而不用否定句 171.1970年伯莱恩提出的二因素理论中,广告重复与效果之间的关系为

A “U”形曲线

B 倒“U”形曲线

C 直线

D 没有规律 172.广告实现“二级传播”依赖于

A 广告画面

B 广告音响

C 广告语言

D 广告音乐

173.根据罗斯特和佩斯关于广告遣词造句的原则,标题或附标题的长度不宜超过几个词

A 4个

B 6个

C 8个

D 10个

174.根据罗斯特和佩斯关于广告遣词造句的原则,在标题中,应把商标名称置于

A 最前

B 最后

C 中间

D 三者都可以 175.下面哪一项对广告中音乐的心理作用的描绘是错误的?

A 具有娱乐听众的作用

B 唤起人们的注意

C 发挥中枢说服作用

D辅助画面和解说词朔造出某种情感气氛 176.下面哪一种同步现象最适合信息加工

A 描述同一内容的图象和解说词同步呈现 B 描述同一内容的图象和解说词不同步呈现 C 描述不同内容的图象和解说词同步出现 D 描述不同内容的图象和解说词不同步出现 177.下面哪一种搭配效果最佳?

A 解说词+电影剪辑画面

B 解说词+静态画面

C 解说词+播音员画面

D 只有解说词没有画面 178.下面哪种颜色容易让人联想到生机

A 绿

B 白

C 黑

D 青

179.请问以下的颜色光的相对强度从强到弱的顺序错误的是

A 白黄橙

B 红绿青

C 红橙白

D 绿青紫

180.当产品专业性、技术性比较强,适用面比较窄时,聘请什么人来推荐产品比较合适

A 名人

B 专家

C 企业行政官员

D 普通人物 181.不属于大媒体广告的特点的是

A 易于引起观众的好奇心

B 有利于塑造良好企业形象 C 有一定的强迫性

D 具有流动性,渗透力强 182.“知晓→了解→喜欢→偏好→信服→购买”模型是谁提出的

A 科利 B 勒韦兹和斯坦纳 C 罗杰斯 D 默菲 183.西蒙斯(Simmons)1960年的跨文化研究指出,老年人有几种基本需要或目标

A 2 B 3 C 4 D 5 184.将健力宝归为运动饮料。这是哪一种定位策略

A 使用场合分类策略 B 关联分类策略 C 独特分类策略 D 优势分类策略 185.需要层次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A 马斯洛 B 罗杰斯 C 史特朗 D 施塔奇 186.根据低卷入学习理论,①低卷入广告,②知觉结构变化,③行为变化,④态度改变,这四个过程的顺序依次是: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④②③ 187.一般来说,下列哪一种字体易读性较高

A 楷体 B 宋体 C黑体 D 隶书 188.性诉求的好处是什么

A 提高说服力 B 增强对产品信息的记忆 C 提高广告的注意率 D 加强受众对广告的理解 189.报纸广告的效果大约可以维持几天左右

A 1 B 2 C 3 D 4 190.据国外统计资料表明,路牌广告的接触时间大约为几秒钟

A 3 B 5 C 7 D 8 191.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是相当有限的,大约有几个单元

A 5-9 B 4-8 C 3-7 D 6-10 192.具有宽容、自我、放眼世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的人属于是

A 我行我素者 B 亲身经验者 C 关心社会者 D 统合者 193.在各种广告心理效应模式中,哪一种模式是最早提出来的

A AIDA模式 B 科利模式 C 饱户模式 D L&S模式 194.逆反心理在什么人身上表现的最为突出

A 儿童 B 青年 C 中年 D 老年 195.根据实验室的研究结果,关于幽默广告效果的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 提高广告注意率 B 促进形成良好品牌态度 C 提高广告接触率 D 增强广告信息的记忆效果 196.根据有关研究,我国观众在电视广告插播时最经常做什么

A 离开房间 B 注意房间里别的事 C 继续看电视 D 调频道 197.雷斯尼克和斯坦恩1977年归纳出广告包含的多少方面信息

A 8 B 10 C 12 D 14 198.要求商品的各个方面都应该达到最佳的品牌选择模式是

A 连续性模式 B 优势模式 C 不连续模式 D 理想点模式 199.商品摆在货架的哪一层最不利销售

A 底层 B 第二层 C 第三层 D 第四层 200.一般来说,一则广告重复刊播多少次负面效果就开始产生

A 4次 B 8次 C 15次 D 不一定

思考题:

1.广告心理学主要探讨哪些问题?

2.研究者经常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广告心理学问题?

3.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广告心理学研究的进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4.广告心理学与消费心理学的关系如何? 5.广告对中小学生有什么作用?

6.年龄不同在媒体接触方面有何区别? 7.高收入者突出的消费心理特点是什么?

8.年轻人和中年人在消费心理和行为方面有什么不同? 9.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消费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10.对于采用简单品牌选择策略的消费者,应该采用什么广告对策。11.什么是优势模式?

12.连续模式和非连续模式有什么异同? 13.编撰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14.根据理想点模式,应采取什么广告对策? 15.举例说明期望值模式。

16.非理性购买行为有哪几种?针对他们的广告对策分别是什么? 17.如何判断一个消费者的行为是理性购买行为还是非理性购买行为? 18.有限度解决问题和广泛解决问题的区别在哪里?53 19.消费者的买后感觉对广告主重要与否?为什么? 20.特殊品和选购品的消费心理有何不同? 21.请分析一下保健品的消费心理特点。

22.仅从消费者卷入的角度分析广告应该采取什么策略? 23.举例分析房地产和汽车的诉求特点。24.试分析我国消费者对广告的态度。25.消费者如何对待电视广告?

26.在消费者心目中,广告究竟有什么作用? 27.我国的消费者信任广告吗? 28.为什么要界定广告诉求对象?

29.界定广告诉求对象要具备什么条件?87 30.可以采用哪些标准来界定广告对象?

31.美国SRI国际公司,建立的“价值观与生活形态系统”将消费者区分为哪些群体? 32.研究广告心理效应过程意义何在?

33.关于广告心理效应,有哪些比较著名的理论模式? 34.客观上说,广告对消费者产生了哪些心理影响?

35.什么是品牌资产?

36.试论品牌资产是如何形成的? 37.定位的实质是什么? 38.如何进行品牌定位? 39.定位的策略有哪些? 40.如何作出广告诉求的决定?

41.影响消费者品牌选择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29 42.举例说明消费行为学家伍德斯(Woods)的11种常见的消费动机。43.针对消费者的需要,如何进行广告诉求? 44.谈谈你对产品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45.如何才能让消费者觉得产品或品牌的质量好?

46.什么叫态度?态度有什么特点?把握态度特点有何意义? 47.述评广告说服的强化理论?

48.根据一致性理论进行广告活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9.举例说明低卷入学习理论的实践意义。165 50.分析认知结构模型和认知反应模型的异同点。

51.举例说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对广告实践的指导意义。52.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吗?

53.消费者对广告的态度是如何影响他们对品牌的购买意图的? 54.如何通过品牌认知影响消费者的品牌态度?177 55.影响消费者品牌态度的非认知途径有哪些? 56.塑造良好的企业或品牌形象有什么好处? 57.良好的企业形象应该是什么样的?

58.结合关于品牌资产的知识,谈谈如何提高品牌形象? 59.如何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60.分析比较广告的利弊?

61.在什么条件下采用双面论证比较合适? 62.谈谈你对性诉求广告的看法? 63.试论幽默广告的作用及其运用?

64.广告创意构思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65.广告表现必须遵循哪些心理原则?224 66.影响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67.电视广告如何吸引和维持观众的注意力? 68.如何增加报纸广告的吸引力?243 69.网络广告引人注目的方法有哪些? 70.举例说明什么是主观轮廓? 71.如何创造“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72.静态的物体如何才能动起来?

73.视知觉的主动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74.影响语言感知的因素有哪些?

75.能否听清楚语音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76.受众自身的哪些方面会影响广告语言的理解? 77.广告语言时如何才能使受众容易理解? 78.广告信息如何才能让受众容易记住? 79.商标设计与品牌知名度的关系如何? 80.品牌命名与品牌知名度有关系吗? 81.82.从广告的角度来考虑,如何才能提高品牌知名度?83.四大媒体在广告主和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一样吗?84.各种主要媒体的形象如何?

85.消费者对各种媒体的接触情形如何? 86.分析消费者接触互联网的心态? 87.分析消费者接触电视的心态? 88.分析消费者接触报纸的心态? 89.分析报纸广告的心理特性? 90.分析电视广告的心理特性? 91.分析户外广告的心理特性? 92.什么是媒体广告的位置效应?

93.报纸广告的位置应如何选择? 94.广播电视广告的位置又如何选择? 95.广告重复有哪些理论观点? 96.广告重复的作用是什么?

97.分析二因素理论和二阶段认知反应模式的异同点。98.广告应该如何重复?

99.广告画面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100.为了充分发挥画面的作用,在画面素材选择时,应做何取舍? 101.广告的信息内容包含哪些?请用广告实力说明。102.广告语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103.广告配乐有什么作用?

104.平面广告语言和插图的配合有哪些情形,各种的情形的效果如何?105.从效果的角度,分析画面与语言的主次关系。106.黑白广告效果好,还是彩色广告效果好? 107.各种主要颜色的心理效应是什么? 108.研究消费者的颜色偏好的意义何在? 109.广告要不要运用人物模特?为什么? 110.请分析名人广告的利弊。

111.在运用人物模特做广告时,应注意什么? 112.大小媒体广告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113.大版面的广告有何益处? 114.为什么要测量广告的效果?

115.什么是文案测验?什么是传播效果测量?

116.印刷广告的效果的测量方法有哪些? 117.如何测量电视广告的效果?

上一篇:和谐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下一篇:奋发向上的经典励志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