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创建的影响因素论文

2022-04-29

摘要:初中阶段作为学生教育阶段的重要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更是至关重要,这也突显了初中阶段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而班级文化建设又充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初中班级文化建设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促使学生全面综合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班级文化创建的影响因素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班级文化创建的影响因素论文 篇1:

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综述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

什么是班级文化?不同的学者研究的视角不同,所界定的班级文化的内涵也不相同。

郝京华认为:“所谓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所占有的文化的总体。”史华楠等学者也认为:“所谓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通过多种活动而形成的集体心理氛围、班级组织和交往行为,以及通过班级所体现出来的群体价值取向、意志品质和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等。”学生对于班级文化的学习是一种潜在的学习。

班级文化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的理解是指班级生活中的一切文化要素,狭义理解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创造出来的独特的文化”。从广义来理解班级文化,我们可以把握班级生活中一切影响班级成员发展的班级文化的影响因素;从狭义来理解,我们可以把握住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定有一个由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出来,为班级全体成员所承认,给予他们最好发展条件,或许使他们感到最大满足的班级文化条件。

笔者对班级文化的界定是:班级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是在社会主流文化、学校教育文化、教师文化的影响下,由班集体全体成员自己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班级生活方式。

二、班级文化的功能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学者们认为班级文化具有以下功能:

(一)教育功能

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而,有学者认为教育功能是班级文化功能的首要功能,也是区别于其他组织文化的最主要特征。还有的学者认为班级文化建设就是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收到熏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知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二)凝聚功能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这种凝聚力一旦形成,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把师生团结起来,个体为班级的发展而努力。

(三)激励功能

班级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为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也有学者提出班级文化具有平衡和保障的功能。班级文化的平衡功能是指其对班级文化中的矛盾的协调作用;而保障功能则是指班级作为一个准社会,也发挥其自身的保障功能,以使学生们在当中能安全地从事各种活动。

因此,班级文化形成的过程,可以说是班级成员的价值观念不断完善的过程,是班级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的过程,是班级良好心理气氛形成的过程,也就是班集体中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过程。

三、班级文化的建设

对于如何建设班级文化,学者们研究表现出惊人的相似,他们几乎都是从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几个角度来研究的: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及师生的仪表等,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学生的班级,班主任应带领全班同学,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使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抓好制度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条例、指令等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等在班级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抓好制度的制订与完善;二是要抓好制度的实施。

1.抓好制度的制订。班级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班级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制订得好坏,是否科学、合理,是班级文化建设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制订班级规章制度时,我们应保证制订班级规章制度时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为依据,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班级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为依据。

2.抓好制度的实施。班级规章制度虽然是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班级制度的制订并不等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班级制度文化,关键是如何实施。在抓好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两点:一要对学生加强宣传,使学生正确理解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明确规章制度的作用,从而将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二要积极创设条件,使规章制度能够更快、更好地实施。

(三)注重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1.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构建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情感,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

2.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班集体的舆论是班级成员观念态度的集中体现,是班级深层次的精神文化。要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其次,要正确把握集体舆论,善于启发引导,以确保班集体舆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最后,要善于利用舆论工具,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3.培育优良的班风。班风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优良班风像熔炉一样,对全班学生起着熏陶、感染的作用,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学者们研究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措施时,仍然按照传统的途径去思考探索。经过这样的分析总结,我们可以初步地对如何建立健康积极的班级文化有启发性的思考。其实,学者们在探讨实施途径的过程中,无论是物质建设,还是精神文化建设,始终有一种理念蕴含其中,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感受。学生是班级的独立主体,班级文化的各项功能只有内化为学生的需要,才能够达到实际效果,这是毋庸置疑的。

参考文献:

[1]张林.多方位创建班级文化[J].班主任之友,2003,(11).

[2]蒋忠.班级文化的建设[J].教学与管理,2004,(6).

[3]谢翌.关于学校文化的几个基本问题[J].外国教育研究,2005,(4).

[4]呼君.本机文化建设的误区及纠正[J].河北教育,2006,(10).

[5]易孔山.关于创建班级文化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0,(3).

[6]李文萍.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及其特征[J].教学与管理,2004,(12).

[7]潘丽珊.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5.

[8]杨军.浅谈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八对关系[J].班主任,2006,(10).

作者:吴春燕

班级文化创建的影响因素论文 篇2:

立足核心素养的初中班级文化建设实践

摘   要:初中阶段作为学生教育阶段的重要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更是至关重要,这也突显了初中阶段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而班级文化建设又充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初中班级文化建设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促使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班级文化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进而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呼声也愈加强烈。在时代的背景下,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初中阶段的学生素养教育不再是原有的基础文化教育的概念,学生不仅要拥有很高的知识学习能力,还要在综合素养方面如品格、涵养、综合素质能力等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在初中阶段培养和锻炼学生核心素养的最主要方式就是班级文化建设。

一、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价值及意义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教育理念更加注重综合素质教育,然而对于学生来说,班级教育是学习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故而以怎样的班级教育来提升学生们的核心素养也同样重要。班级文化建设又在班级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班级文化建设实践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养成良好的学风及学习态度和习惯,故而对于实践阶段的教育不但要重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更要注重班級文化建设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初中班级文化建设实践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1.对于核心素养及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深刻

受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当今社会仍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重视却忽视了学生发展的长远性和全面性,故而学校和家长对于学生的班级文化建设漠视,没有立足学生本身的发展特点。

2.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文化底蕴不厚

在现有的班级文化建设中,主要以引用名人名言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传统的道德教育,没能充分发扬优美的中华传统文化,使得班级文化建设只是浮于表面形同虚设。

3.现有班级文化建设的局限性

当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仅局限于班级内的黑板报,并且板报的内容和主题还由教师或学校提出,学生只是执行者,按照以引用名人名言的方式激励或表彰学生学习,学生很少能自主发挥和选择,故而就很难起到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应有的效果。

三、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措施

1.引导学生作为班级文化建设主导者

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受益人是学生,故而应该让学生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导人。让学生自己策划班级文化的主题,将想法落到实处的进行相关活动的布置。充分调到学生动脑和动手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文化的魅力。让学生自行创建书法兴趣小组,并开展书法主题班会,让学生在练习书法时体会书法的魅力并且能够培养学生恬淡怡然的文化涵养。在此类活动中,不但能熏陶学生的思想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文化涵养,整体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2.倡导教师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引导者

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领导者而是从旁协助的引导者。在学生自主创新地提出新颖的主题或者是在实际操作环节遇到问题时,就需要教师这样的引导者从旁指引。因此班主任要学会倾听和观察,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尊重学生的想法。另外班主任还需要明白立足核心素养的班级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和终身发展的具有核心素养的综合性人才。

3.不断创新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

班级文化建设不应该仅局限于现有的板报形式,可以在学习之余组织学生们看一场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或者参加一场有深意的诗会等。另外还可以提倡学生们以“展现班级特色,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设计制作班级名片,或者是由学生共同努力创建班级刊物,激励学生自由创作,充分展现学生风采。让学生积极参与,在不同的活动中,培养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4. 在日常教学中引入初中班级文化建设

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可以引入班级文化建设,如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可以举办经典文化朗诵会,模拟还原古人古风,应用多媒体教学配乐,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在传统文化的优美意境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又如在物理学科和化学学科教学中,以表演魔术的形式将物理原理和化学原理生动有趣地展现给学生,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养成和发展主要是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养成的,故而立足核心素养的初中班级文化建设就需要在班级中落实。拥有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三观。为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就需要学校、学生、家长一起共同努力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发挥班级文化的教育价值,以学生长远发展为中心,以传统文化为桥梁,以核心价值为标准,不断发展和创新,使班级文化建设的效用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毕业班班级文化建设[J]. 徐燕云.  新课程(中学). 2019(07)

[2]核心素养下班级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J]. 潘冬.  当代家庭教育. 2019(16)

[3]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推进学校课程改革[J]. 连玉宏.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4(08)

作者:倪凯钧

班级文化创建的影响因素论文 篇3:

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

【摘 要】班级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起着引导、激励、熏陶的作用。目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缺失,缺乏引导,亟待重新构建。本为运用激励及学习型组织等教育管理理论,从高等教育的实际需求出发,分析了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并提出了建设班级文化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精神

1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

所谓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学习生活中共同创造的、具有个性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它作为一种群体文化,是全体学生共同创造并为他们所接受的,寄托着学生共有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共有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

高校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这种风貌和精神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有一定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它与以往的人为管理、制度管理不同,既没有人治的霸道,也没有法治的强硬,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软约束和人性化的关怀,它是新时代大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一种好的、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可以有效地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规范班级成员的行为,使班级成员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规范。不仅如此,班级文化还会对系部、学校、乃至社会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班级文化在时空上的持续性,也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

2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

2.1 牢固树立并贯彻“以人为本”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特点,让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为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设计和组织,着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全面而和谐的素质、鲜明的个性,尤其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班级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内在的发展要求,关注每一个活生生的学生个体,真正体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感情和自尊心,尊重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意见,允许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观点,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轻松自然地获取知识的营养、健康快乐地成长,从而使班级管理走向人格化、人性化,以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的教育目标。

2.2 积极创建学习型班级

学习型班级是指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善于获取、创造、提炼各方面有益知识,并以这些新知识、新见解、新理念为指导,不断修正自己行为、努力实现共同愿景的班级,是具有人性的学习团队和组织模式。在这个团队中,成员运用合作与沟通使每个人的潜力、智慧都得以充分的发挥,使团体的智慧与贡献产生1+1>2的效果。

学生以学为本,优良的学风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求知识、学做人的基础。班级文化建设必须抓好班级学风,而创建学习型班级是解决学风问题的重要手段。抓好班级学风,创建“学习型班级”,让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了解大学学习特点,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

2.3 把国家新的文化精神和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有效结合

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大学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先锋。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不仅有利于夯实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而且能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当代大学生作为思维最为敏锐的青年群体,在这个深刻变化的时代,承受的学业、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比过去都增加了,极易出现发展不和谐的情况。因此,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更加需要倡导积极向上的、与国家新的文化精神保持一致的文化,跟上时代潮流,跟紧国家的思想导向,时刻保持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的先进性,为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的稳定和谐作出贡献。

3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

3.1 加强CIS设计,明确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

对班级进行视觉形象,行为形象及理念形象设计,就是要根据班内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经历,班主任的优势等,确定本班文化特色。如有的班级以城市学生为主,以“多动、活跃、任性”为特色,所以要着重培养学生尊重人、关心人的品质;有的班级以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为主体,就要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奋斗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同时,为了强化学生的记忆,增强班级的文化氛围,渲染学生精神、情感和规范,班级可以设计自己的班徽、班歌。我们毕业这么多年,依然没有忘记大学时共同制定的班歌,每次听到班歌的音乐,都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脑海里涌现出当年同学们共同生活学习的场景。

3.2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一切以促进学生成长为目标

班级文化制度是班级中的中层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外化。班级文化在制度层面上包括学习常规、生活常规、个人行为规范要求以及各种奖惩制度等。以人为本,要求在制度层面上构建以学生成长为目标的自我管理规范。具体来说,制度的制定要能够达到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例如奖励制度的制定,即要考虑学习成绩,也要考虑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此外,制度应该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允许差异,不排斥异己。

3.3 加强行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

班级行为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班级活动是人本化班级管理最重要、最有效的载体。一切有效的教育管理,必须要重视开展以学生需要和兴趣为基础的活动,真正体现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在设计班级文化团体活动时要注意全员性和活泼性,即全体同学都乐于参加,勤于参加。其次,可以推出系列主题班会,精心设计团体活动内容,充分利用每一次机会,加强成员价值观的培育,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发挥同学的潜能,使班级成员在参与活动中受到陶冶和熏染,逐渐趋同于班级文化的预定文化价值,从而推动班级品质的形成。

3.4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班级精神建设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校精神建设是学校自身教育软资源的开掘和积聚。通过学生精神的培育,可以使学生更早更充分地奠定富人性、通人道、知人权、有人格的现代人的素质基础,从而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中的全面发展。

班级文化在精神层面上包括班级目标、班级道德、班级舆论、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等。其中,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衡量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成功关键。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建设应该在精神层面上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际关系。

 参考文献:

[1] [ZK(#]赵小剑.高校班级凝聚力建设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科教论坛,2007﹙4﹚:156.

[2] 于音,许勤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探讨.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2﹚.

[3] 倪建英.坚持以人为本,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19﹙2﹚:53-56.

作者:肖 慧

上一篇: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论文下一篇:艺术旅游产品的民族文化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