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识字教学的策略方法

2024-05-21

谈谈识字教学的策略方法(精选6篇)

篇1:谈谈识字教学的策略方法

谈谈识字教学的策略方法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课标》中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才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在这里,我浅谈几点自己识字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一、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识字活动,一边学,一边玩。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我们应让学生在“玩”中识字,把活动、游戏、儿歌等形式引入到识字教学之中。

1.字源识字。利用甲骨文,了解汉字的起源,在一节课学习某个汉字,激发学习生字的兴趣。如:“帽”,让学生记住右面上方的含义,帽子是不能遮住眼睛的,就能记住为什么横两头不封口了。再如:“冬”,下面的两个点,就代表着两块冰。这不是想象,而是创造这个字时的想法。学生就感兴趣了。他会在记这个字时,也会讲一个汉字的故事。

2.编字谜识字。在进行一年级识字教学时,我常常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让小朋友去猜,去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如“两人坐在地上”,谜底“坐”;“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谜底“人”;“回”字,“四周不透风,口字在当中”等等,这样快乐的教学情境,使学习生动活泼,唤起儿童的学习兴趣。

3.语境识字。利用语言环境识字,利于理解字义,学会运用。相当于随文识字。“文”应该不局限于书中的课文,它应该是指某种语言环境。学生识字后,我们编首儿歌、小诗等,把重点生字尽可能多的用进去,让学生再次随文识字。如果学生换个环境还能认识,那说明他是真正的认识了。比如说:《母鸡萝丝去散步》结合母鸡经过的地点,学习“绕”“越”“经”“穿”字,不但认识了字形,更重要的是理解了字义,学会了应用。

4.定位识字。对于拼音没有学好的同学,利用短小的韵文定位识字是一个好办法。先熟读背诵儿歌,再去熟字,记住每个字的位置,利用发音去识新字,也会识记很多生字。况且孩子们先发展口头语言,然后才去识字。此法熟读背诵短文很重要。

5.编儿歌识字。儿歌或谜语,内容简单,有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味,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为低龄儿童喜闻乐见。我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 ,如“磨”编成“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如 “请、清、情、晴”,有言就是请,有水就是清,有心就是情,有日天气晴。如此一编,形成字串,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6.加减法识字。在教学识字中,我出一些花样翻新的练习来“考考”学生,激发求知欲,强化记忆。例如“门+口=?”(问)、“草—草头=?”(早),同时,让学生自己照样子编题来考考老师,如“坐—土=?”(从)、“立+日=?”(音)等,在课堂开展竞赛,帮助学生记牢字形。

7.换偏旁字串识字。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对一些外形相似、形旁不同的字,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称之为“姐妹字”。如“蛙、哇、娃、洼”的字,找出了字形之间的联系,学习起来便容易多了,而且随机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字。

二、在活动中识记——自己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随着学生经验的积累,我们也就逐步简化识记生字的过程,增加学生独立识字的机会,发挥其主体性,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发现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独立掌握生字,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形成识字能力。

竞赛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根据儿童争强好胜、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的特点,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比一比谁认字多”、“评识字能手”、评选“识字小专家”等。在激烈的竞争中,大家情绪高昂,学习主动,记得牢固。

创设情境法。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商店”等活动。

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教学“跳、扔、举、拍、扫、洗、刷、端”,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课外识字——随时学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人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

1.结合名言标语识字。2.结合经典诵读识字 3.认识同学名字识字 4.收集商标牌匾识字 5.制作识字小报识字 6.结合读课外书识字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篇2:谈谈识字教学的策略方法

西康路第三小学 陆 玫

识字是低年级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中,如果注意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而且能使学生轻松认识大量的汉字,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直观教学,速效识字。八、九岁儿童思维的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按照这些特点,我在识字教学中,尽量采用直观性较强的教学手段,用生动具体的动作演示和形象清晰的画面来提高教学效率。

如在教“拔”和“拉”两个字中,我就用动作演示的方法,做出向上拔的动作,让学生理解了字义又掌握了字形。在教“拉”字时,我让同桌学生一起手拉手,他们双手一拉,个个脸上笑嘻嘻的,既形象地了解了“拉”的意思,又懂得了“拉”为什么是提手旁。

又如在教“弓”字时,我就充分发挥图画的作用,先让学生观察投影片中弓的样子,再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字形,使他们认识了“弓”是指一种古代的兵器。这样既帮助学生记了字形,又帮助他们巩固了字义。

二、把握规律,识记汉字。

我们的汉字,字形优美,语音动听,形声字就是汉字的一大特色。在识字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学会辨认字形中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根据声旁来读出这个字,看形旁来了解这个字的字义,当学生学会之后,就大大提高了识字能力。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关键的一环是引导学生按构字规律识字,掌握并运用有效方法识字,他们的识字能力就会快速提高,识字量必然增加,为低年级学生扩大阅读量打下扎实基础。

教独体字的同时,我教学生认识有关的偏旁部首,然后告诉学生偏旁部首加上另外一些部件就组成了合体字。由于合体字的组成方式各不相同,我按照合体字出现的先后顺序指导学生认识上下、左右、上中下、左中右、里外、半包围、品字形等七种结构形式,这样,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掌握了各类字形。

通过教学,学生能从中寻找到规律,学习效果不错。

如:“妙、庄”二字可以用“合起来,认一认”的方法来记,关键抓住“合”字:在学过“像”字的 基础上来学“象”字,则可以用“去部首,认一认”的方法来记,规律就在“去”字上;还有不少字可以用“换部首,认一认”的方法来记,这类字是熟字换部首组成的新字,它们部首不同,基本字相同。如:“清、睛、请、晴、情、蜻”,我和学生采用三步学习法:

1.读熟字,拼生字; 2.换部首,记字形; 3.读词语,想意思。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运用合体字的构字规律来记住生字,改变了以往学生跟着老师,拨一拨,动一动的被动局面。学生根据学法,尝试自主学习,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当学生遇到难记的字时,可以用小组互助、大组交流的形式,共同探讨来掌握这类生字。比如一学生提了“懂”字,马上就有十几只小手举起来,一个学生说道:“‘懂’字并不难记,‘懂’是明白的意思,心里明白要用竖心旁,右上有个草字头,右下是个‘重’,这样就记住了‘懂’。”

实践下来,学生没有感到过重的学习负担。学生之间的差距也不是太大,每个学生都能把学会的识字本领灵活运用。由此可见,教给他们一些汉字规律,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还使他们越学越聪明。

在学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后,老师再加以“点睛”,学生便可“恍然大悟”,形成一次认识飞跃,他们的学习能力便可随之提高。

三、多样教学,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每一个人成才的起点,是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底蕴的内在动力。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易持久,教学时应特别注重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

有些生字根据其意思可以引出反义词来教学,如:“上”对“下”,“黑”对“白”,“停”对“行”,“香”对“臭”等。

有些生字的笔画难以记住,书写时容易写错。我就用“考考你”的提问形式让学生说出答案。如,在教“蝶”字时,当我板书到右上部分时,故意停下笔不写,让学生看书。我问学生:“根据田字格下的笔顺指导,谁会写老师没写完的那一部分?”学生纷纷举起小手,我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写完了“蝶”字,2 这就使学生在精神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记住了“蝶”字中“世”这一较难记和须强调笔顺的部分。由此培养他们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在短期内掌握大量形体各异的字形是十分困难的,而识字方法具有多样性,如果教师能向学生揭示汉字规律,教给独立识字方法,学生就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识字教学中我遵循“教学相长”的原则,注重调动学生识字的主动能动性,让他们互相交流学法,突破教学难点。

如:在教生字时,我常问学生:“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个字的?”每次我一提问,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举手交流学法,如此一来,学生思维活跃了,注意力集中了,效果特别好。

我还采用各种游戏形式,帮助学生巩固识字。如:“亮眼睛,灵耳朵”、“传字宝宝”、“给字宝宝排顺序”、“摘果子”、“猜字”、“叫号”等游戏的交替开展,学生非但不感到厌烦,而且还较为轻松地记住了许多生字。

一堂识字课,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教”与“学”的任务。

篇3:谈谈识字教学的策略方法

维果斯基也曾说过:“词语教学, 不是阅读教学的点缀, 而应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的全过程。”[2]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最活跃的元素, 是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写作实践的基础, 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至关重要, 而词语教学也是中年级阅读教学中的重点。2011版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阅读目标中对词语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 理解生词的意义。”实际教学中, 我们通常会有这种感受:许多词语, 它的词意仿佛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如果一定要语义注释一遍, 感觉味同嚼蜡, 反倒丧失了词语在文本中灵动的生命力。如何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文本理解词语, 又让学生在氤氲的语言氛围中耳濡目染, 感受语言文字带来的独特体验呢?

一、联系上下文与“特定语境”相结合

学生学习每篇课文时, 都会出现一些没学过的词语, 要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我们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查字典理解词意;二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而字典中查出的解释放到了特定的语句中有时不一定适合, 甚至还会弄巧成拙。所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阅读中最经常、最重要的理解词意的方法, 是培养自身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 对日后的再学习也是不无裨益的。

(一) 感知词意, 理解词语

课文中一些新词出现时, 词语前面的语句或后面的语句已生动形象地概括出了词意, 触手可及, 这时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 就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朗读, 边读边思考。正所谓“书读百遍, 其意自见。”朗读注于目, 出于口, 闻于耳, 记于心, 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

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上的《秋天的雨》一文的“五彩缤纷”一词, 下文就有“你看,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它把红色给了枫树……金黄色是给田野的……橙色是给果树的……”在本段中, 文本描绘了各种美丽的色彩很好地诠释了“五彩缤纷”这个词语, 老师唯有吃透文本, 挖掘其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让学生在主动读书中去自主探究, 找到答案, 获得知识, 得到学习的乐趣。词语的教学, 要巧妙地结合具体的句段描写, 不着痕迹, 水到渠成。老师不必刻意地要学生去查字典或空口猜测, 而是在学生学习文本的过程中, 自然而然地去领会感知词意, 在秋天众多事物的色彩中, 顺理成章地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这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最直截了当的方法。在人教版的小学第二学段中, 教材本身就呈现了许多理解词语的方法, 如下表:

(二) 互换比较, 把握词语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定义, 记诵文句, 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 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 多归纳, 多揣摩, 多体会, 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 务必发现它的特征。”[3]因此, 运用互换比较法进行词语教学不失为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1) 近义词互换比较:就是让学生在比较近义词的异同时, 仔细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小差别, 从而明确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体味词语背后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三年级上《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 在描写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景色时。有这样一个句子:树木抽出新的枝条。值得注意的是动词“抽出”, 写出了树木生长快、春意盎然的生机。怎样让学生领悟到用词的生动贴切。领会语言文字的奇妙, 有教者做了这样的设计:

师:【课件出示句子:树木抽出新的枝条】大家读读看, 这个句子写的是什么 ?

生:写春天来了, 树木长出新的枝条。

师:【课件出示对比的两个句子】为什么不说“长出”呢 ?

【课件出示树木抽出枝条的动漫, 树木在短短几秒钟的时间内长出枝条和嫩叶。】

师:大家再把这一段连起来读读看, 是“抽出”好还是“长出”好呢 ?

生:“长出”也是正确的, 却感觉一般, 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抽出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向上的力量。

师:那你们动动脑筋。还可以用上哪些动作的词语来换一换 ?生:拔、挺、扬……

师: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哪一个更贴切形象呢 ?

生:还是抽出好。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 教者抓住一个词“抽出”。浓墨重彩地教学, 在端详一个词语时, 用意思相近的词语与之互换比较, 触及整篇课文。首先教师提出问题, 让学生自主在互换比较中思考:是抽出好还是长出好?然后通过观看树木抽出枝条的动漫图, 让学生恍然大悟。原来, 春天来临时, 小兴安岭的树木迅速长出了新的枝条, 不由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旺盛的生命力, 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有了更深的体会, 领悟到用词的精准与生动。

(2) 反义词互换比较:就是两个词意完全相反的词语之间的比较, 形成强烈的对比, 很好地品味出文本的情感、突出主人公的思想境界。如三年级上《盘古开天地》中, 上下文有许多意思相反的词语, “只听见一声巨响, 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 缓缓上升, 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 慢慢下降, 变成了地。”这一段中轻对重, 清对浊, 上升对下降, 联系上下文并利用反义词的词性, 可以很好地理解词语。 (见上文表格)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 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 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互换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 意会词义, 体会作者遣词的精确和意义。这样, 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 对中心的把握上来。互换比较法理解词义, 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 学生也比较容易掌握。

(三) 语境涵咏, 品味词语

一个语词在词典中没有某种意义, 但在一个特定的语境里可以赋予它某种表意功能。李海林指出:“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 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 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 [4]要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 (王尧语) 。语境创设能让词语教学从孤立走向整体词语与词语之间, 词语与句子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如果割裂了词语与句子 ( 语境 ) 、词语与词语之间的联系, 孤立地教学词语 , 就是忽视了“整体效应”, 学生学习词语, 必须要在一定的语境中反复涵咏, 进而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词语的温度, 缩短文本与自身之间的距离, 形成一种“场效应”。如王崧舟老师在《慈母情深》教学中, 带领学生抓住“震耳欲聋”这个词语在文本与学生心灵之间走了几个来回:

【课件出示】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音震耳欲聋。

师:看到、听到“震耳欲聋”, 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生1:吵闹, 受不了。

生2:想跑开, 想避开。

师:这噪声它停止过吗?消失过吗?到文中找一找。

师:昨天, 今天, 明天, 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呢?

生: (三遍接读) 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音震耳欲聋。

师:夏日炎炎, 寒风凛冽, 母亲又工作在怎样的环境中呢?

生: (对比接读) 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音震耳欲聋。[5]

王老师让“震耳欲聋”从文章中走下来, 走进母亲的工作环境, 再走到学生的心灵深处。“震耳欲聋”在他的设计中, 不仅有情感厚度, 还有时间长度, 更有感悟深度。我们总说在文章中走一个来回, 可王老师却连词语都走了两个来回。在他的课堂中, 词语是有形象的, 可触可见;是有情感的, 可爱可恼;是有经历的, 可歌可泣……

于漪老师曾指出 :“语言是民族的根之根。文章的精彩部分应重锤敲打, 咀嚼、体会:如字面上怎样理解, 字背后有哪些丰富的、精辟的、启人深思的寓意, 语言的表现力如何 , 魅力何在 , 更换其他词句行不行, 原因何在。重锤敲打, 文章就会溅出耀眼的火花。成功的阅读教学不仅使精湛的语言文字大放异彩, 而且它们装载的思想、智慧、高尚的纯净的感情会伴随着语言文字流淌到学生的心中, 哺育着学生健康成长。”[6]正所谓“文字不是无情物, 一词一句总关情。”只有把词语与特定的语境相结合来理解, 细细品味才能对词语以及文本有更深的感悟。

二、联系上下文与“学科渗透”相交融

(一) 发现关联, 延伸词语

语文的词语其实它并不单单来源于语文学科, 它有可能与音乐, 美术、生物等学科有关, 这就要求我们挖掘他们之间的联系, 延伸词语的广度。我们都知道,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哪里有生活, 哪里就有语文学习的空间。其实, 不只生活中有语文, 其他学科如历史、政治、地理甚至数学、物理等也都有语文的影子。作为教师,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语文向生活、向其他学科进行渗透, 构建立体化的教学模式。而在小学中年级词语教学是低年级与高年级的一个重要的衔接, 教师应发现语文词语中的学科渗透。

例如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白鹅》第五自然段中有个词语“三眼一板”, “板眼”原指的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 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 其余的拍子叫“眼”。“三眼一板”又叫“一板三眼”, 也就是四拍子。用在此处, 一个词语四个字, 把鹅吃饭的刻板刻画得淋漓尽致。语文文本中的许多词语都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 其中科普类、自然风光类的文章中词语的学科渗透更明显。那么, 这就要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去善于发现它们之间的关联, 更好地设计词语教学环节。

(二) 还原表象, 探究词语

语文文本中的许多词语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 教师应把词语的本意很好地还原, 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 更好地探究词语在文本中的意思。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白鹅》第五自然段中, “三眼一板”是本段落的一个关键词, 入木三分地刻画了鹅老爷吃饭的刻板。如何指导学生理解“三眼一板”, 仅仅靠读读, 说说鹅吃饭的刻板体现在“四样食物缺一不可”“吃的顺序中规中矩”, 学生的体会还是很浅薄的。让词语回归本意, 把音乐课程中的“板”“眼”的知识有机渗透到课堂中, 让学生从本意出发, 先了解什么是“板”, 什么是“眼”, 让学生看一看, 打一打四四拍, 在看、打拍子的过程中, 初步体会鹅老爷吃饭的主次和节奏, 凭借掌握的音乐知识, 来解决词语的本意, 感受鹅老爷吃饭的内容、顺序和节奏。

(三) 引申含义, 挖掘词语

学生很好地理解词语的本意是不够的, 教师还要结合文本引申词语的含义, 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引申词义, 在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眼一板”的大致意思后, 再次回到课文, 感受鹅吃饭的“三眼一板”。

师:真好。这就是“三眼一板”本来的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生:鹅吃饭的东西不能少, 顺序不能乱。

师:对呀, 这样的吃饭, 确实让人觉得挺可笑的。谁能有趣地来读一读这句话?

词语的理解依托于学科知识, 在上下文之间不断地来回穿梭, 学生不但理解了词意, 还感受到了鹅的有趣和滑稽。学生通过了解词语本意, 并很好地理解词语的引申含义, 对词语的挖掘会更有深度。语文词语的这种学科渗透和联系上下文密切结合, 融音乐的节奏与语言表达于一体, 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领悟词语的能力,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而且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并不是孤立的, 语文学科的学习与其他学科是可以紧密联系的。

三、联系上下文与“生活经验”相联系

(一) 联系实际, 体会词语

小学课本中学生所学的词语有许多是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如何正确理解词语?首先, 教师对许多基本的词汇根本不必用定义解释, 那样只会索然无味, 特别是一些抽象的词语。教学时应努力从学生生活中去寻找他们熟悉的, 看得见的事物, 想方设法变抽象为形象, 引导他们理解, 同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三年级下第7课《一个村庄的故事》中第四自然段:不管怎样, 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 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 不知过了多少年, 多少代, 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 大雨没喘气儿, 一连下了五天五夜, 到第六天黎明, 雨才停下来。可是, 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教师可让学生回忆, 你在什么时候有“没喘气儿”的感受?学生自然想到了平时生活中:跑步、爬楼、考试前复习等。再联系学生实际生活, 让他们更好地体会词语。

(二) 激活经验, 领悟词语

在打开学生思路后, 教师可让学生说说没喘气儿的具体感受, 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没喘气儿”。教师再进一步诱导:课文中说“大雨没喘气儿”, 是告诉我们大雨下得怎么样?学生很快明白, 是指大雨下的时间长, 气都没得喘。通过激活生活经验的词语教学方式, 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没喘气儿, 同时还训练了学生对词语的赏析能力。

(三) 积累运用, 拓展词语

教师在学生理解“没喘气儿”的基础上, 适当地进行随堂训练, 如:

【出示课件】请结合生活实际, 完成下列句子:

___, 我没喘气儿, ___ 。

这样在积累词语的基础上, 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随堂巩固, 效率其实是事半功倍。教师在培养学生对词语的赏析能力的同时, 更要让学生学会积累运用, 能积累更多的佳词运用在阅读和写作中。

积累词语为的是能在文章中或生活中去运用, 所以我们经常要温故而知新, 使所积累的词语不被遗忘。同学们积累的词语必须真正理解了, 领会了, 尽可能地用过了, 才有可能积淀为自己的东西。作家冰心说得好:“一块积木摆不出东西来, 两块就有了对立面, 三块就可以搭个过门, 四、五、六块就更好, 可以摆个比较复杂的东西了。拿词汇来说, 你没有积累到相当多的话, 就没法挑选, 因时因地制宜地把它放在适当的地方。”[7]只有积累一定的词语, 阅读文章才更能深刻领悟作者的情感, 写作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 游刃有余。

总之, 词语教学不是阅读教学的点缀, 相反它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词语教学中, 把联系上下文与词语所在的特定语境相结合, 是学生理解词语的基础环节, 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 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关键句段、故事情节以及主要内容;把联系上下文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融合, 是学生能与文本进行对话以及产生共鸣的重要途径。把联系上下文与学科渗透相交融, 能让学生延伸词语的广度, 让学生意识到语文的外延不光是生活, 还是其他学科的折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能简单地说教, 也不能含糊地躲避, 应该为孩子们展现一个广袤丰美的语文世界, 一个神奇绚烂的语文天堂。让文本中丰富的词语在学生的心中扎根, 使学生成为词语的“富翁”。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第二阶段阅读目标中的词语教学是要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而许多小学中年级的教师面对词语教学蜻蜓点水甚至避而不教。本文提出把联系上下文与特定语境、学科渗透以及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方法,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关键词表情达意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特定语境,学科渗透,生活经验

参考文献

[1]庄文中编.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2]薛常标.聆听词语花开的声音——浅谈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点滴体会[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0 (9) .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4]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5]王崧舟, 林志芳.诗意语文课谱.[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6]于漪.阅读教学与素质教育[J].语文教学通讯, 2000 (7) .

篇4:谈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策略

策略一: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识字。

低年级学生认字的心理突出特点是好奇心强,但是持久性弱。针对这个特点,我们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灵活组织识字教学,让他们对学习保持新鲜感。

1.谜语识字。根据生字的字型特點,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编一些字谜让学生猜,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加深了对生字的印象,可谓一举两得。如教学“笔”字时可编字谜“上边竹子下边毛,写字画画离不了”,让学生来猜一猜。

2.表演识字。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在课堂上,如果能根据课文内容,让他们动一动,演一演,效果也是不错的。如《操场上》一课中出现的“跑步”“跳高”“踢足球”词语,我就让学生在位置上来做一做动作。通过表演,他们知道了“跑”“跳”“踢”都用到了“足”,所以是足字旁。

3.游戏识字。游戏是低年级学生的主导活动,游戏不仅能增强识字的趣味性,还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可利用多种识字游戏。

(1)送信游戏。请一个小朋友当“邮递员叔叔”(或邮递员阿姨)将“信”(生字卡片)送到学生手上,学生将“信”的内容大声地读出。

(2)大转盘游戏。将生字卡片摆在大转盘的周围,转盘指针指向哪个生字,就读哪个字。

(3)摘果子游戏。将“果子”(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请学生将果子上的字音读准,组词一个,方可将果子摘下,看谁摘的果子多。

(4)我当小老师。顾名思义,就是请学生来充当小老师,模仿教师平常教学方法教生字。这个游戏,可锻炼学生独立识字的方法和能力。

(5)考考你。学生拿着自己写的生字卡,在教室里自由活动,遇到谁就考考他卡上的字,并读出对方卡上的字。

4.儿歌识字。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利用儿歌进行识字,能充分调动学生识记的兴趣,使生字不再枯燥。如教学“碧”字,可以编成儿歌:“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策略二:利用生活资源进行识字。

识字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学习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识字教学观——“细水还需长流”。要想让我们的学生牢牢地记住生字,做到“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成好朋友”,就必须要反复地出现教材中的生字,从而加强巩固。而生活就是最好的舞台,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生活资源。

1.把教室布置成识字大花园,把学过的生字以花朵盛开的形式贴在墙上,让孩子们触目所及,互相呼唤,课间还可以玩猜字谜游戏等。

2.认识同学们的名字,增进友谊;认识学校教职工的名字,让他们觉得很好玩,同时心理上接近了师生的距离。

3.鼓励学生多看书,推荐适合孩子看的童话故事书,少儿读物等,根据儿童的表现的愿望,在课前、课间组织学生交流。

4.看电视、看电影中识字。孩子喜欢看动画片、儿童智力游戏节目等,教师可引导他们认读屏幕上的字。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大量的信息,还认识巩固了生字。

5.在逛街、购物、旅游中识字。请家长们在带孩子上街、旅游、进商店、酒店时,不断地认读相关的内容。

策略三:教给方法,促使学生形成识字技能。

汉字的造字有一定的规律,低年级学生的认字不是零基础。当学生的认字有了一定量后,我们要考虑帮助学生寻找汉字的规律,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识字技能。

1.学习象形字。例如教学第一册《口耳目》时,我们就可以用课件呈现出古代汉字,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字,然后再呈现实物,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最后比较古代汉字与现代汉字的联系和区别。如此一来,“图”“字”对照,把机械识记变为意义识记,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了字形,理解了字意。

2.学习会意字。所谓会意字,就是由两个或几个汉字组成,同时它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如“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其中“明,鲜,尘,尖”就是会意字,像这类的生字还有很多。如在教学“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把手放在眼睛上,然后告诉学生“看”上面的就代表着手,下面的“目”就是眼睛,我们可以像孙悟空一样“看”的很远很远。那么,学生也就能举一反三,知道“休”就是一个人靠在树边休息,“男”就是要到田里出力气干活的人,“泪”就是眼睛里流出的水。

3.学习形声字。形声字占了汉字的70%。利用形声字归类的方法,能帮助学生识记大部分的汉字。

(1)形旁归类。同一形旁的汉字在语义上有一定的联系。如提手旁的字都与手有关,如打、拍、拉、推、扔、拾等;与水有关的则有江、河、海、湖、泊等等。学生掌握了形旁归类的方法,记起生字来也就方便多了。

(2)声旁归类。同一个声旁的汉字往往读音相似,字形相近,容易混淆。因此,我们要常常加以归类复习。如学习“晴”字之后,就出示一批带有“青”的字“请、清、情、蜻”,让学生猜猜它们的读音,然后再让他们选字填空。这样,学生又学会了一批汉字。

篇5:谈谈小学识字教学的有效方法

内容摘要:

新课程要求学生主动识字,要让学生主动识字,我们应该把抽象、难以理解认识的汉字,变成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我们应该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趣味识字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等,从而让学生达到主动识字。

关键词:

自主

创新

趣味

快乐

学习汉字,不仅可以掌握知识,增进能力,更能接受文化熏陶,强化文化认同,丰富文化积淀。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能主动识字,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生字,我借鉴和探索出了一些方法,力争营造出自主、协作、创新的课堂教学情境。现谈谈我的几种方法:

一、创造自主识字的良好环境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汉字的学习应该是一种生命创造的行为,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我们有意为学生创设各种特定情境,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前提下,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我在二年级教学生字字形时,不直接讲出来,而是让学生回家先预习,让学生产生期待学知识的心理,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同桌或分小组提问“怎么记住生字”,再在全班交流,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记生字,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生在充满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就得到了充分的诱发,学习下来效果很好。我还让学生当发现错误的小老师,传统教学往往采取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识字教学也同样如此,教师先出示某个字,直接告诉学生该注意什么。这样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即使当时记住也容易忘记,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所获得的知识才会印象深刻,因此我先让学生观察这个字在写时应注意什么,指名说了以后,我再指导,这样学生记得很牢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先扶后放,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趣味识字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的学习,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趣味识字能让学生对识字感兴趣。

1、猜谜法

低年级学生喜爱猜谜,我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把某些生字编成谜语。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而根据字形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如在教学“吴”字时,学生编了“口朝天”,教学“告”时,我引导学生编了“一口咬掉牛尾巴”编出谜语的同学当小老师报给其他同学猜,他们感到很在成就感,猜谜语的同学积极性很高,在猜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学生通过兴趣很高的猜谜活动,很容易把生字记住。

2、歌诀识字法

歌诀识字,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学生容易记住。如在教学“男”时,变成“下田使力干活男男男”,在教学“好”时,引导学生编出“女子好好好”的口诀,学生比较喜欢这种方法,在编歌诀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游戏法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指出:“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思想注意力更集中,学生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兴趣高昂、记忆深刻。我经常带领学生做“找朋友游戏”“做动作的游戏”“送生字回家”、“打老虎”“开火车的游戏”,“转盘游戏”等。

例如“做动作的游戏”,我在教学“坐、立、卧、走”时,让一个学生出示生字卡片,其余学生根据字来做动作,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不仅记住了生字,而且理解了这个生字的意思。我在教学图文对照的识字课文时,玩找朋友的游戏,让一些学生拿着生字词卡片,另一些学生拿图片,把生词卡片与图画对应起来。这种玩中学的方法,学生很喜欢。

4、形象对比记忆法

学生对直观、形象、生动的东西比较容易记住,对一些学生难以记住,容易混淆的生字,可采用这种方法。如“渴”和“喝”两个字,学生只是混淆,我就喝了一口水,问学生老师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喝水,我又问学生我用什么把水喝进去,学生回答口,对,喝是用口喝,喝字应是什么旁,学生回答口字旁,让学生记住“喝”是口字旁,最后我引导学生知道渴了需要水,所以“渴”偏旁字是三点水,用这种生动形象的方法让学记住后,学生再也没有混淆了。

三、比赛激励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儿童争强好胜,爱表现自己的特点,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育,特别是发挥有效表扬的促进作用。在竞争中,学生情绪高昂,学习积极主动,记得牢固。如让学生“比一比谁找的生字宝宝最多”,“谁是识字能手”,“谁最棒”、“谁是小老师”等。在让学生写生字时,我让学生分小组比一比,哪个组的错别字,最后,一个小组的组员帮助一个小组的组员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也巩固了生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多表扬鼓励

低年级学生爱听好话,只要老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回答问题好的,可以说:“棒棒棒,你真棒”,没回答好的,也要鼓励他,可以说“你哪些方面进步了,哪些方面还要加油”。教学中用赏识教学法比批评法要好。

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由于学习兴趣不高,一个简单的字读错了,我批评了他以后,在那节课中,他始终学习兴趣不高,而后另外一个差生,回答错了一个简单的生字,我鼓励他加油,那堂课,他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因此,教学中应多表扬鼓励。

五、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

识字不能脱离语言环境,就中国字的演变过程,把字放在词语里面或句子里来理解,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感兴趣。在教学课文中的生字时,我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接着找出生字组成的词,再结合课文理解生字词,然后扩词,最后还让学生任选两个词说一句话,也可以几个词语说一段话,这样激起学生们强烈的新奇感和创作欲望,既积累了识字量,又锻炼了学生语文表达能力。

六、还有,要重视课后运用,巩固识字成果。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为阅读做准备的,而阅读又恰恰是识字运用的最普遍、最直接的发展情境。正确巧妙的运用阅读这一情境,必然会使识字教学得到最基本、最有效的运用。阅读为学生创设了识字运用的情境诱发了学生识字的好奇心,我们要引发孩子们自觉的走到其他阅读材料中,在另一个新的情境继续读懂故事,再认新字。

七、在生活中识字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学生识字的学习资源,如校园内黑板报、名人名言、宣传栏、电视的字幕、街上的广告牌、门上的对联、同学老师的姓名等。我认为开放识字的课堂,让生活成为识字的大舞台,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利用生活中的有利条件,鼓励他们随时随地主动识字。在课堂上,我常常是把生字出示在黑板上,然后提问:“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你是怎么记住的”。学生就会激情高涨地站起来说:“我是在跟妈妈一起逛待买东西时认识这个字的。”“我是在看电视时认识这个字的。”“我是在看课外书时认识这个字的。”我是在学校宣传栏上认识这个字的。“

我是在识字教学中觉得比较好的几种方法,识字教学的方法很多,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提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不断的学习探索,为每个学生找到好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轻松、自主、快乐的识字。

篇6:识字 写字教学方法 策略

一、要以身作则,语文教师一定要练就一手规范、美观的板书字。

二、知识和能力。对于一些识字的基本知识,采用传统的闭卷书面测试是最有效率的。测试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地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汉字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常用的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笔画的正确书写。具体的操作程序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编制试题,学生在规定的场所和时间内作出书面回答,不准查阅教材、参考书和笔记,不准交头接耳,之后教师对答卷作出分析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督促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可以反映学生对识字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和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

三、方法和习惯。应采用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的方式。具体说来,关于学生写字姿势是否正确,执笔方法是否规范,笔顺、笔画是否符合要求,书写是否端正、整洁,教师可以分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并说出评价的理由,此时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自己的优缺点,还可以从同学的评价中找到改正的方法,同时学生可以在评价他人时借鉴经验,学习优点,改正缺点。至于识字方法,教师最好采用随堂评价的方式。首先可以看学生识字的策略,是单纯的死记硬背还是根据汉字的特点进行识记。其次可以评价学生利用工具书来识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利用字典,通过音序查字法,根据字音找出字形和字义;通过部首查字法,根据字形找出字音和字义。还有词典和其他工具书、网上资源等,总之是离开教师的指导,进行独立的学习和探索。再次,可以评价学生在看书阅报过程中识字的主动性,是否积极利用工具书查阅生僻字,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从这一系列指标可以看出学生识字的方法与知识掌握的广度,这就要求教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记录,作为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依据。

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采取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学生是否从汉字的书写和学习中体会到结构和文化上的优美,可以作为教师评价的一个侧重点。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每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教师由此可以判断学生的思想状况。另一方面,学习并不是很轻松的事情,它需要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力,这就需要家长来配合评价。汉字的数量多,许多在字形上又很相近,而每一个汉字和含义又十分丰富,就更需要学生有毅力坚持学习,此时家长可以根据学生不耐烦的程度和他坚持的状况进行评价,来补充教师的评价。

如何让家长参与评价,我们做了如下努力,设计了《单元学习情况评价表》,在一个单元完成后,让学生带回请家长进行评价填写。

五、质疑问难法:教师要主动启发学生提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如果他们提不出来,教师可以采用“反质疑”的方法加以启发:“你没有问题,那么老师来问这个字怎么读?”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以促进他们积极动脑,主动质疑。如果学生能主动提出一个问题,教师就给予鼓励,以其逐步养成有困难主动求助的习惯。

六、巡视指导法: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走到他们身边,有意识对易读错、写错的字进行重点辅导,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交流,在他们参与学习并获取情感体验的同时,教师也可以掌握学生学习字词情况。

七、评价体现多元化。

(一)学生自评。学生根据完成评价目标的情况,按照“我很棒、我还行、我要努力”三个等级自我直接给等。正确客观的估量、评价自我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准今后的努力方向,为学生不断发展进步打下了基础。

(二)学生互评。学生之间朝夕相处,相互最了解,所以学生之间的评价,最能反映出学生的识字习惯。借助学生之间的评价,教师还可以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学习情感态度的变化及字词能力的形成。引导学生用最直观的方法去评价其它同学,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和自己比较,学习别人的长处,使评价双方都受益。

(三)家长参评。家长参与评价,一方面使他们能更直观感性地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提供孩子在家庭或社会生活中的识字习惯,客观地反映了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有利于教师和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在识字中的不足,形成学校和家庭的合力,共同提高孩子的学业水平。

(四)教师综合评定。以赞赏的语言鼓励学生提高成绩,取得进步,以关怀的态度指出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还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提出今后改进学习的具体建议。

上一篇:2022护士个人工作计划下一篇:药剂师个人简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