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识字教学策略

2024-05-09

浅谈课堂识字教学策略(共8篇)

篇1:浅谈课堂识字教学策略

浅谈课堂识字教学策略

新课程下的识字教学强调“随文识字”、“多认少写”,意在让学生早认字多认字而又轻松愉悦地识字。然而,对于怎样处理好识字与学文的关系,怎样把握好会认字的要求,怎样改进识字教学的方式和质量,一线教师深感困难重重,问题多多。我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还和杨伟芬老师对识字教学探讨。综合所得所感,我觉得教师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借鉴时别忘了自我 对于新课程下的识字教学,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如何选用教学方法,如何体现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如何更快更好地完成识字教学任务,教师们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有的甚至心急如焚。在这种背景下,很多教师开始了学习、交流、探讨,特别是大量地阅读教学参考资料,借鉴人家的教学经验,模仿别人的教学风格。这本是一种可喜的局面,但是,有些教师在借鉴时大多是照搬模式、套路,不能切合自己的实际,学生也跟不上要求,结果弄巧成拙。因此,我觉得在借鉴时要记住自我创新:

1、教学目标的创新 对于教材的处理,教师可以自主,这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时间的安排等等,也就是说,新课程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研究。但是,仍有相当大一部分教师死扣教参,依赖教参,结果教学出现雷同、类似和僵化的现象。相反地,我发现有位教师教学第二册《识字6》时,一、二课时分别学习课文的一、二部分和三、四部分,相比一课时学完新课再集中复习的常规做法,学生学得从容有序,识字、读文、说话、激情等各个目标完成得扎实多了。

2、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的配套光盘中,《识字4》这一课中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活泼有趣,能满足孩子好动的心理,有许多教师就照搬了这一模式,效果却各不相同。同样是这个游戏,有位教师就做了加工创造。在游戏中,她特别注意了字音的复习巩固,同时训练持卡的小朋友练习说话,而且,卡片的发放也有讲究,是在练习、测试时作为奖励发到学生手中去的,这比教师随意发放的作用要大多了。可见,处处留心皆学问,处处用心见成效。

3、教学手段的创新 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在生字的呈现方式上,能带来神奇的效果。在《司马光》一课的教学课件中,教师让生字宝宝藏在大水缸中,点击一下大水缸,就会飞出一个生字;点击一下假山,假山背后就会飞出一个词宝宝。

二、创新时别忘了务本

既然要重视创新,我就全力以赴地搜集典型案例,为我所用吧——很多教师这样想。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异彩纷呈、琳琅满目的课堂,各种各样的练习、游戏、讨论、表演,接二连三的课件、实物展示,看上去很精彩很活跃,学生很自主,实质上,很多时候,学生充当的是配角,知识的学习是零乱的、肤浅的。这就告诉我们在创新时要记住根本:

1、知识目标是基础

没有知识参与的能力训练是空中楼阁,因此,不能本末倒置、舍本求末。不了解课文内容,不进入特定情境就开始识字,学生兴趣何来?如何理解字词含义?不会拼读、认读生字就开始做识字游戏,哪些学生会变成南郭先生?

2、随文识字是关键

识字教学,顾名思义,是以识字为重点的教学。因为这一特点,许多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容易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毛病,习惯撇开课文学生字。殊不知,新教材在编写中特别强调语言环境的创设,增强学生识字的兴趣。例如第一册的《识字6》除了识字任务外,认识数量词也是本课一个重点内容。组数量词加名词,14个会认字,6个会写字,构成本课的任务框架,教师如果逐项去完成这些任务,会觉得很杂乱很繁重。但是,你细读教材,就会发现每四组数量词表现的是一个地方的场景,有海滩风景、山村田园风光、公园景色、少先队员的活动场面,只有引领学生在感受各种美景时练习说话、结识数量词、认识新名词,从而拓展、延伸识字教学,学生才会轻松自如地体验文化氛围,感受中国汉字的魅力。

3、发展学生是根本

现在提倡能力发展,讲究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于是,我们的课堂上经常能看到小组合作探讨、自学、表演……但是,安排学生讨论,学生坐到一块还没开口就叫停;学生还没有认真、全面地读过课文就安排课本剧表演;没有教给学法就让学生自学或者让学生上台当小老师……真正受益的会是全体学生吗?他们真正地从每个练习中得到发展了吗?这是值得每位教师在设计中加强思考的。

三、识字时别忘了写字

新课标强调写字教学,提出了“多认少写”、“加强指导”的原则。然而,在日常的新授课中,包括公开课里,我们很少见到学生动笔,更难见到当堂书面练习。究其原因,书面练习耗时,难于组织,没有精彩的展示,还有的教师担心自己的水平不能亮相……种种原因导致了学生的写字指导被淡化,写字质量严重低下,降低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我觉得要提高写字质量必须做到:

1、当堂书写成为习惯

学生必须养成随堂书面练习的习惯,并使之成为一项课堂常规。相关文具的准备,练习本的开、关,怎么看示范,怎么书空,保持怎样的书写姿势,怎么检查、更正,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应用自如,才能节省时间,加快节奏,不破坏整堂课的气氛。

2、现场示范突破难点

现场示范可以有课件演示、教师示范、学生作品展示等多种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强化指导。为了提高指导的质量,教师在示范时应选择重点、难点,考虑指导方式。

3、加强评价促进提高

写后评价是促进写字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但是往往考虑时间关系,教师们舍弃了这一环节。有位教师却是这么做的:她让学生跟同桌交换练习本写字,写完后跟同桌写的比一比,看谁写得好。其实,在没开始写之前学生就已经兴奋不已,跃跃欲试,要超过对手。这种激励机制多好!

四、学会时别忘了会学

识字教学中,因为识字任务重,教师们忙于想办法让学生识记生字,而且由于生字是孤立的,教师们也就很少考虑到学法设计,因此,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教师必须教学生学会自学:

1、学会自主识字

生字音、形、义的掌握,很大程度上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如自由拼读,相互正音,过字音关;联系课文,说字词的意思,用词说说话,可以过字义关;字形的识记、辨别是较难的,但是可以教给一定的方法,如:换、合、加、减、编谜语、编顺口溜等方法,让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记忆生字。

2、学会有机结合 识字是为了帮助学习课文的。每篇课文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教学生字时应该围绕重点展开。只有紧扣课文展开识字教学,才能二者兼顾。有位教师教学第四册《葡萄沟》时,以导游的方式领着学生去认识、领略、感受葡萄沟的美丽、富饶和葡萄沟人的聪明、热情。当讲到“阴房”时,教师先展示一幅阴房的远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话:“阴房像什么?”随机出现并学习“碉堡”一词,接着展示阴房的内部构造,让学生说:“阴房里面是什么样的?”在观察与说话的练习中,不但让学生了解了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让学生开了眼界,而且在这种新奇的环境下学习语言文字,学生印象特别深刻,容易激起学生的喜爱之情。

3、学会自主阅读

低年级教学是基础工程,学习习惯、学习技能的形成至关重要。教师要善于从小处着眼、从点滴着手,扎实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在阅读教学中,根据课文的特点,有的教师着重教给学生读好重音的技巧;有的着重教会学生读好轻声音节;有的教会学生仿句式说话;有的让学生根据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动作进行表演读……总之,让学生一课一得,日积月累,学生不仅学好了,而且会独立学习了,那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多有好处呀!

通过运用新的理论和新的方式教学,学生一定会比以往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高的技巧和本领,得到更快的发展和提高。与此同时,我们的教师有什么收获呢?是否在教的过程中与学生一同进步了呢?是否走到了课改的前列呢?因此,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教师们别忘了提升自我。我衷心地祝愿教师们与课改一同进步,成为新教材的研究者,新教法的尝试者,新课程的开拓者和新理论的建设者,让识字教学焕发新的光彩,让语文教学展现无限生机!

五、结合识字教学进行环保教育。

在一年级下册其中有一篇课文《美丽的小路》,在教学时,我结合学习课文和生字,教育学生不要随地乱扔垃圾,垃圾应放在垃圾桶里。在《识字4》的教学中,在学到小动物的名称时,如: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教育小朋友要好好地保护小动物,因为它们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是人类的好朋友,也给大自然增添了美。所以,我们要爱护他们。

篇2:浅谈课堂识字教学策略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识字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读记笔画法:在学生刚掌握一些基本笔画、部首时,可采用“读笔法”,即独体字、合体字的难易部件按书写笔画顺序边“书空”边读出每个笔画的名称。如:“方“字的笔画顺序为:点—横—横折钩—撇。

二、部件分解法:以字的结构、掌握的部件和独体字读出每一部件名称的方法,称为“部件分解法”。如:听=口+斤;池=氵+ 也。

三、字形分析法:教给学生分析字形的一般步骤,让学生知道如何对有关结构单位分合加减,从而逐步建立识字的思维模式。如:全包围的字:国、圆…;半包围结构的字:远、运…;上下结构的字:草、落。

四、比较法:汉字中有许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都很相像,字义却相差甚远,怎样来识记区别这些字呢?可以用比较法学习,即把这些字写出来如:青、蜻、清、请、晴、睛,进行字音、字形、字义上的比较,再组词,就较易记住。

篇3:“生活化识字”课堂教学策略

一、 生活中启蒙, 轻叩识字之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感受汉字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 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 萌发自主识字的愿望。 对低年级的儿童来说, 汉字与他们周围的事物一样, 都充满了新鲜, 充满了好奇。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熟悉的生活情境相连接, 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让生字出现在使学生喜爱、 令学生惊奇的生活情境中, 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自主地获取学习的知识。 例如, 人教版第三册“识字1” 的教学, 课前,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秋天的美丽景色、 秋天的气候特点和秋天丰收的景象; 课上, 教师再让他们畅所欲言, 把看到的有关秋天的特点说出来, 根据表达的意思逐步引出文中的词语, 并进行分类:“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是描写秋天的美丽景色;“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秋高气爽、 山河壮美” 是描写秋天的气候特点;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 秋收冬藏” 是描写秋天丰收的景象。 接着展示图片, 把含有生字的词卡片———“景色宜人、 春华秋实、 五谷丰登、 金秋时节、 层林尽染、 山河壮美” 贴到相应的图片的下面, 让学生认读生字, 再利用情境理解“天高云淡、 秋高气爽、 大雁南飞、 瓜果飘香”等词语的意思, 最后让学生边读边想, 读出词语的美感, 读出词语所描绘的画面。 像“叠翠流金” 这个词语的意思, 学生较难理解, 我先点拨 “翠” 的意思, 也就能试着说出“叠翠流金” 的意思了。 然后出示图片, 欣赏叠翠流金的景色, 此时趁机解读: 你看一层又一层的青绿色重叠在一起, 点缀着那么多的金黄色, 真美啊! ……这些词语带着鲜明的色彩形象地进入了学生的意识, 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这样, 将识字置于“现实生活” 背景之中, 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愿望, 让学生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 产生熟悉感、 轻松感, 自然而然地进入识字学习, 进入有效识字。

二、 游戏中认读, 乐踏识字之路

卡罗琳说过:“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 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 学生天生好动, 喜欢游戏活动, 他们在游戏中获得的认识是无意的, 没有负担的, 轻松愉快的而又感受深刻的。 教师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差异, 联系生活实际, 把游戏引进课堂, 让游戏和识字结合起来, 开展学习活动。 语文课上可以开展的游戏形式多种多样, 有“开火车”游戏、“邮递员送信” 游戏、“你说我猜” 游戏、“摘苹果” 游戏、“找朋友” 游戏、“当医生” 游戏、“欢乐对对碰” 游戏等。例如, 《小小的船》 这一课的识字教学, 我是这样进行的: 先请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当“小老师” 进行领读, 其他人跟读生字卡片上的生字; 再开展“摘星星” 游戏, 把本课生字藏在星星后面, 学生摘到一个能马上读出生字的音, 就把这颗星星送给他; 然后小组成员“开火车” 赛读, 学习词语, 整个课堂充满了竞争, 充满了欢乐, 轻轻松松地达到了识字目的。 可见, 让学生快乐地游戏, 体验生活的乐趣, 能提高识字效率。

三、 合作中记忆, 喜获识字之窍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师生间的互动、 生生间的互动和学生的自主、 合作的学习方法。 教师要经常向低年级学生渗透识字的基本方法: 加一加、 减一减、 换一换等。 学生掌握了基本方法后, 对一些简单的生字可放手让他们自主学习, 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同学之间互相启发, 共同探讨。 根据小学生集体荣誉感强, 喜欢争夺第一的特点, 运用小组合作的识字方法, 效果不错。 以学习 《酸的和甜的》 为例, 导入课题后, 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先让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自学, 要求读准字音, 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在文中画出生字, 给生字组词等, 再合作学习, 可采用“开火车读、 带读、 猜谜语、 组词” 等各种形式, 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室里呈现一派热闹的学习景象, 几分钟之后, 各小组纷纷举手示意学完这些生字。 紧接着组织汇报学习情况, 请几组读完以后, 评选读得最好的小组, 奖励给小红花, 这样每一组的同学都会十分认真读好每一个字, 也会尽力地帮助小组里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而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同学也能在这一次次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了自信心。 当然用一种方式合作久了也会感到厌倦, 就得换一种合作方式, 如找同桌合作或找好朋友合作等, 这样一来, 学生就会一直保持较高的积极性。 小组在探究中合作识字,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学好生字的同时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学生学得开心, 教师教得轻松, 何乐而不为?

四、 情境中悟义, 美品识字之妙

汉字是音、 形、 义的统一体。 对一个汉字来说, 读准了字音、 记住了字形、 理解了字义才算真正掌握了。 学生在学习生字时, 不能孤立地去理解其含义, 而是要将其放入适当的语言环境中, 放入课文所描绘的生活情境中理解字义。 如孤立地学“爱” 字, 不便进行思想教育, 一旦把“爱” 字放到“我爱北京。” “我爱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句子中来学, 就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了。 在教学中, 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文本身所创设的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字义,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例如,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 《两只鸟蛋》 的生字“捧、 抬、 投” 时, 教师课堂上用投影仪出示课文插图, 让学生走进文本, 理解这一组字都是“扌” 旁, 表示手的动作, 可让学生伸出手来做相应的动作, 让学生们在运动中认识这些字。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演示加以理解字义, 再让学生用“捧、 抬、 投” 说简单的句子, 在很自然的情况下进行语言训练, 感悟课文时, 再结合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 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 深入地理解字义。

五、 生活中拓展, 轻架识字之桥

在探究中, 我们不要只局限于教材所规定的识字量, 可以充分利用生活资源, 将课内、 课外的相关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课余时间, 可以带领学生有意识地参观校园, 使学生感受整个校园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识字乐园: 教室的名称、 告示牌、 黑板报、 学习园地和名人名言等, 充分利用校园的文化资源, 增加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 同时, 教师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 随时随地识字, 不失为课外识字的好办法。 发作业本时, 让学生轮流发, 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 星期天, 跟爸爸、 妈妈逛街“找汉字”, 收获一定不小, 诸如各种路标、 商店招牌、 产品广告、 食品包装袋等, 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 他是多么兴奋啊! 此时再指导学生制作“生活识字本”, 随时将课外认识的字剪贴并装订成册; 教室墙上开辟“识字乐园”, 不定时展示自主识字的成果; 每周安排一次“识字交流时间”, 进行充分交流; 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等。 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使学生更加亲近和热爱汉字, 并走向自主识字。

总之,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 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愉快地识字, 在识字中享受生活的快乐, 掌握汉字的规律, 能提高识字效率。 因此, 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和实践, 让识字教学走“生活化” 的道路, 一定会展现出特有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孔丘.论语[M].陈涛注, 译.西安:三秦出版社, 2012.

[3]王强.让识字教学回归儿童的生活: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探索[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 (11) .

[4]马秋芬.尽情游戏快乐识字:小学低年级“游戏识字”教学的尝试[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7 (5) .

[5]王晓梅.拓宽途径,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J].基础教育论坛, 2014 (11) .

[6]杨晓梅.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探索[J].教学与管理, 2012 (8) .

[7]陈美华.依托语境, 整体识字[J].河南教育, 2014 (12) .

篇4:浅谈小学识字教学策略

关键词:教学情境;兴趣;生活经验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也是语文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字量,让学生轻松进行大量的阅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关注的热点。那如何更好地提高语文识字教学效率呢?近年来,我结合县级立项课题《家校合作,提高学生识字量的策略研究》的实施和研究,在实践中探索了一些有效的策略方法,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本文试从识字内容的选择、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多样有效识字方法的运用做浅显分析。

一、創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学习的动机主要是兴趣,喜欢以新奇内容为主的学习活动。

在教学中,我创设了集中趣味识字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提供了尝试、探索的机会,把生硬的学习变成一个游戏,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最直接、最清晰、最深刻地了解和掌握。

二、识字的难点是识字字形,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

在识字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找到识字的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才能让他们举一反三,逐渐形成不用指导也能把生疏的字学会的能力。

三、指导课外大量阅读

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不但能汲取书中的精神营养,而且能多多识字,一举两得。但是课外阅读不能放任自流,教师首先要提供课外阅读的材料,列出每学期的必读书目,选读书目,让学生有目标、有方向。要求后进生保证必读的底线,鼓励优秀生阅读所有选读的课外书。要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开展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渴望。在阅读课上,学生不仅交流阅读的篇目、内容和心得,同时交流从阅读中学习认识的生字。教师在学生中树立阅读的典型,让认字多、读书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一起和其他学生读文章,介绍识字经历。这既是对爱读书的奖励,更是一种激发其他学生识字热情的手段。各班定期评选“读书明星”“诗文大王”“识字标兵”,请他们给大家讲故事,活跃学生心中强烈的阅读、识字愿望。

四、利用生活经验来提高识字能力

汉字来源于生活,那么作为识字的教学也应该回到生活。这就是要鼓励学生留意身边的字,通过积累、收集来提高识字量。当然要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并给予表扬肯定。如名字、路牌、广告牌、超市里物品名称等。我们在识字教学开始时,就要求家长配合,如在家具上贴上其名称标签,孩子在家中接触家具时通过这些标签很快认识了名称,增加了识字量。在学的过程,学生有发现识字的快乐,激发了学生识字兴趣。利用生活中识字调动识字积极性。让学生带来各种生活中见到的字,比如报纸、零食包装袋等互相交流学习。在交流学习中分享识字的快乐,体会识字的成功感,提高识字的欲望,自然而然学生的识字能力在逐渐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新课程的教学实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5:浅谈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中对识字的规定是:“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识字和写字分步走,不同步进行。这个规定有两个突出的优势:第一,关注了儿童的认知水平,分散了识字的难点,减轻了儿童的学习负担,使儿童对学习汉字产生了兴趣。第二,关注了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多认字少写字”,给儿童提供了广阔的识字空间,儿童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生活经验,及早地认识大量的汉字,为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基础。新的教材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在识字教学的安排上顺序合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认识汉字的积极性。下面我就识字教学谈谈几点看法。

一、做游戏,让学生在玩中轻松识字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有趣的识字单元训练,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寻找规律识字。如用熟字减偏旁的方法识字,用熟字加偏旁和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字,同偏旁归类识字等都让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让学生在玩中识字,我是这样做的:通过制作形象生动的识字卡片,让学生在游戏中充分享受到了“玩”的欢乐。

二、走进生活,在生活中识字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最好资源,识字也不例外,学生学习汉语有别于学习其他语言,它具有母语学习的优势,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不先教当天要学的生字,而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字卡,由于孩子们从小就生活在母语的环境中,字卡上的字很多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如“禾苗、学校、国旗”等,当老师的字卡刚一举起,很多孩子便高叫着生字的字音,似乎是早已熟悉的老朋友。这时,教师露出微笑,故意惊讶地说:“啊,这么多的同学都认识这些生字朋友啊,那会读的孩子都站起来读吧!”孩子们读完后,我赞赏地说:“孩子们真能干,你们是从哪里认识这些生字朋友的呢?”听到我的表扬,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我是爸爸妈妈教的。”“我是从电视上学会的。”“我是在牛奶袋上看见的。”“我是爷爷奶奶告诉我的。”“哦,你们能在生活中用这么多方法识字啊,太能干了!老师送给你们最热烈的掌声。”孩子们在老师不断地鼓励下,逐步养成了在生活中识字的好习惯。广告牌、商店招牌、厂牌、商品标牌、物品包装袋、街道的名称,成为他们识字的多种渠道。动画片的片名、节目主持人的姓名、各栏目名……都是儿童认字的好教材。

三、开展活动,提高识字效果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会写的字,学生掌握得很好。但只认不写的字,学生往往如“过眼云烟”,印象不深。有些字甚至重复出现多次,学生还是记不住,要想解决这一困惑,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我在上《自选商场》一课时,就带学生到附近的超市去购物,让学生感受到在教室外还可以认识很多的字。在超市里,我时不时对着实物及商标指导学生自由自在地认字,学生把认识的字高兴地告诉老师。我们还利用春游、秋游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识字。

四、了解字体结构,使学生愉快识字

现代汉字学家认为,研究汉字的形体可以有两个角度:一个是只就形体研究形体,不联系字音和字义,这种研究可以叫做汉字的外部结构研究;另一个角度是联系字音和字义来研究形体,这种研究可以叫做汉字的内部结构研究。例如“想”字,从外部结构研究说,第一步分为“相”和“心”,第二步“相”还可以分为“木”和“目”。“心”“木”“目”叫做基础部件(最小的不能再拆分的部件)。这三个基础部件又可以分解为笔画。如“目”分为竖、横折、横、横、横。也就是说,从外部结构研究的角度分析汉字,有三个层次:笔画――部件――整字。从内部结构研究说,“想”分为“相”和“心”两个偏旁,“相”表音,“心”表义,由表音和表义偏旁组成的字叫形声字。这里的“相”和“心”称为字符。又如我在教学“青、清、请、情、晴、睛”这组字时,我编了一句顺口溜:草青青,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太阳升,是晴天,看东西用眼睛;“金”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顺口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比单纯的读字抄字效果好得多。

五、表扬鼓励,提倡个性化识字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他们这种热情,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教学中老师要不时地把掌声送给学生。因为掌声是对这个孩子独特思维的最好鼓励和赞赏。即使有时孩子说的不够好,不够完整或者不够正确,教师也要鼓励他们独特的思维,同时对他们的方法予以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使学生对汉字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不把识字作为一种负担,而是从内心喜欢语文,乐意识字,为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6:浅谈一年级识字教学的策略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学习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学建议中也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评价建议中提到了“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全面、准确地领会《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这些阐述,是我们研究识字教学、优化识字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而一年级的识字量大,课时又非常紧,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如何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识字?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识字?

一、创设丰富的识字环境和氛围

教材的每篇课文中要求学生认识的字都在10个以上,再加上要求学生会写的字,最少也有20个。这么大的识字量,要求学生在课上全都认识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下或在家里认字,这就要求给学生创设识字的环境和氛围。我们首先和学生家长联系,要求他们把学生要认识的字做成生词卡贴在床头、墙上等位置,学生可以随时在家识字。在学校里除了利用黑板报丰富学生的识字环境外,我还精心布置好教室环境,在教室的一面墙上贴上要求学生认识的生字、词语或图片,借助这些字词的具体运用情节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识字意识。我们还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识字。如:和妈妈逛街可以识字,认识街上的广告牌、店名、食品的商标等;外出游玩可以识字,认识公园里警告牌上的字等;看电视也能识字,认识一些动画片的名字、一些地名等。这样既扩大了识字量,丰富字词积累,又培养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增强了我要学语文,我要识字的意识。

二、多种方法激发识字兴趣

(一)“玩”中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如在教学新课程《一年级下册识字7》时,我们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让学生在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含义时让孩子们“搭一搭”、“演一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

(二)猜谜语识字

学生年龄小,如果让他们单调地读、记生字,效果很差。如果教师编字谜,让学生猜字谜,这样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三人同看日出是春”“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一半水里游,一半吃青草是鲜。”我发现,在让学生猜字的时候,就连一些学习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想这个方法是可行的,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三)加一加、减一减识字法加一加、减一减识字法就是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字形、部件、独体字等,进行加一加、减一减就成了新字的方法。如:禾+中=种,日+月=明,白+水=泉,植-木=直等。学生在数学课上学过加减法,在语文课中也有加减法,觉得很好玩,在玩的过程中识字,使学生乐学、好学。

(四)比较识字法

有一些形声字或字形相近的字,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着来记忆。如:清、情、晴、蜻、睛,这几个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声旁都是“青”,它们的韵母都是“inɡ”。“晴”的形旁是“日”,表明这个字与“日”有关,是天气晴朗的“晴”。再如“火、伙”、“半、伴”虽然这两组字读音相同,但意思不同。还有“妈、奶、姐、姑、娘”因为妈、奶、姐、姑、娘她们都是女的所以这些字都是女旁。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孩子牢固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

(五)游戏巩固识字

学生学过的字很快会忘记,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游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喜欢学,有主动学习的意愿,能够主动识字,快乐识字。学习了合体字后,设计了一个游戏“摘苹果,找朋友”。把所学字的偏旁与部首分别写在半个苹果上,打乱贴于一棵苹果树上,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思考、判断把偏旁和部首组成字,并读准了,读对了,就把“苹果”送给他。这样学生不仅学习情绪高涨,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快速思考、判断的能力。

三、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再如在识字教学中,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主加拼音、组词,课前预习就要解决一些问题。用查字典、查资料或询问做好提前预习,给学生心灵放飞的自由,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学习潜力就会充分发挥!这种体验会升华为一种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从识字这个角度来说,就转化为新课标提出的“主动识字的愿望”—“浓厚的兴趣”进面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总之,一年级的识字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材规定的识字任务,并适当的拓展延伸,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任务。

篇7:浅谈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高燕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而识字教学又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是学生阅读、写作和语文交际的基础。教师怎样引导低年级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对汉字学习有浓厚兴趣”、“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课堂教学,提高识字兴趣

1、采用多种形式的引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⑴图文结合,直观形象。采用多媒体、图片、挂图进行引入,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儿歌、谜语引入。朗朗上口的儿歌和充满睿智的谜语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地溶入识字学习中去。

⑶导语激趣。如教《雪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导语激趣:你们喜欢冬天吗?喜欢冬天的雪花吗?那雪花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时学生就会七嘴八舌,并充满了期待,教师轻松地将学生引入课文。

⑷故事引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故事,能将学生很快地引入到角色中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在教学《数字歌》时,教师就可讲一个故事引入。故事梗概是:从前有个姓万的财主,给自己的儿子请了一位老师,教师前几天分别教他写会了“一”、“二”、“三”,财主的儿子觉得汉字很好学,不用请老师了。财主要儿子写自己的姓“万”,他的儿子找来一把梳子,蘸上墨汁,开始在上面“写”了起来,边“写”边嘀咕,这“万”的笔画数也太多了!……学生听到这个地方都哈哈大笑,教师抓住契机,及时提问:“你觉得这个学生怎么样?”“你知道写哪些数字呢?”这样,学生借助故事的趣味性对本课的生字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坚持多识少写,识写分流。

什么是识写分流?简单地说,就是将识字分为两类:一类是能识会写的,一类是只识不写。《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第一学段,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这一安排,体现了认写分流,多识少写的原则。

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识字教学方法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身体发展规律。一方面,学生进入小学后识字的积极性十分高,另一方面,低年级小学生的手部小肌肉不发达,对笔画的长短、轻重的控制不太精确,手眼还不够协调,写字既缓慢又吃力。我在教学中发现绝大多数一年级学生要带拼音的写好四个汉字,至少需要六七分钟。如果所有要认识的字都要学生会写,那将大大打消学生识字的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3、合作识字,轻松快乐。

合作识字就是指学习者在小组、同桌的学习中,同伴相互学习中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大量生字,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而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或自行决定组员,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互相合作、互相促进、各取所长、共同进步。学生既学得快乐,又记得轻松,并能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4、随文识字,识读同步,寓识于读。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是为了阅读,阅读又可以学习巩固更多的生字、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随文识字,对于阅读中出现的生字,要单独拿出来,让学生看准字形,读准字音的同时,也要将它放入到文中进行整体认识,体会语义。学生在学习课文,阅读课文时,为了弄清文章的意思,会不由自主地把生字、词放入上下文中体会它的语义,加深对它的认识、理解,做到识读的同步,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5、引入游戏、巩固成果。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成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游乐方式开启童心、童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将识字情趣化方式,帮助学生使枯燥的识字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但在组织游戏时,学生常常为了好玩而忽略了识字的实效性。这就要求在游戏前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活动后,再让学生开展游戏性识字活动,在整个课堂的游戏中展示效果会更好。

二、以生活为资源,拓宽识字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因而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是教师攻克的难点,教师应拓宽学生的学习资源,丰富学生的语言综合实践活动,将识字生活化。

1、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校园文化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有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进行自主的识字,提高识字量。

⑴认识同学姓名,提高识字量。班上有五六十名学生,一年级开学初,每个同学都将自己的姓名写好贴在书包上,在做自我介绍时,还要讲讲自己姓名的来历,使学生在听说中既记住了字形,又了解了字义。平时发作业,也要请不同的学生发放作业,这样学生识字内驱力大增,提高了学生识字量。

⑵认识校园的告示牌,黑板报上的大字,教室里的牌匾,提高识字量。如黑板上面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名人名言,校园里的校训或标语等,并经常请学生读读说说你在校园里看到些什么字,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这样,让学生识字与爱校、爱班、好学情绪联系在一起,学生识字兴趣大增。

2、随时随地地识字

⑴看电视识字。如动画片、《大风车》、《七巧板》等颇受孩子欢迎的电视节目,老师要有意引导学生在看电视的同时注意认读字幕。这样,学生不仅从中获得大量的信息,还认识了许多字。

⑵在逛街、购物、旅游中识字。如在动物园中认识各种动物的名称,在花园里认识各种花的名称,在逛街时认识店牌、广告语等。⑶身边事物识字。学生经常用的洗漱用具,碗、筷等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学生经常使用的东西,请家长配合贴上标签或卡片,使学生在使用身边事物时,也无意识的记住了许多生字。

3、展开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自主识字。教师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讲笑话比赛,故事比赛,介绍我自己,我的家人,我喜欢的小人书等活动,这就促使学生课外进行自主阅读,自主识字,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扩大识字量。

篇8:浅谈识字教学的策略

一、生活识字法

字词教学是基础教育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但字词教学的低效率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究其原因, 并不是老师不重视, 而是在识字教学中缺乏操作心得。笔者认为, 课堂识字固然重要, 但我们不应单纯地把识字教学与课堂联系起来, 因为, 无论多么精彩的课堂当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比起来, 多少都会显得有些单调、枯燥和乏味。

生活处处皆语文, 学生的识字不仅只有课堂, 只有老师, 还有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 生活是个大课堂, 生活是个好老师!学生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中, 汉字随处可见:上街时, 路旁的各色广告招牌仿佛在向他们眨眼;看电视时, 荧屏上的一个个字幕也在不停的闪烁……生活为孩子们营造了最好的识字环境。我们倡导在生活中识字, 主要有两层意思:第一是把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积累联系起来, 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例如我们在学习时不必要逐个讲解, 而是可以先问学生, 这一课的生字你已经掌握了哪些?你是怎么学会的?学生会说, 这个“庆”字我在“重庆火车北站”看见过, 我在对联上也见过这个“庆”字等等。此时, 学生就会把生活中看到的字带进课堂, 从而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 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识字资源进行识字教学, 实现课堂生活化。第二是把已经学过的字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积累联系起来, 实现生活课堂化。在识字教学中, 一课的生字少则三四个, 多则十来个, 甚至更多, 对于孩子来说, 这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那么如何巩固已学成果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训练的同时结合生活训练, 从而提高生字的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国家”的“国”字后, 我让学生回家时找一找这个字, 第二天孩子们来告诉我, 我在邮局门口看见过这字, 我在电视节目中也看见过这字等等, 从而让识字回归生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复习了生字, 又学到了新的字词, 可谓一举多得。

识字一旦与生活“链接”, 就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全新的变化, 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 要将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为儿童打开更多认识世界的窗户, 拓宽儿童施展识字才能的天地。

二、词句识字法

识字教学固然重要, 也不能为了识字而识字。教学中, 不要把识字教学从课堂教学中抽象出来, 要让识字教学与课文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 要让识字与识词、识句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识字教学活灵活现, 有血有肉。

在识字课中, 一课的生字往往不少, 不但学生有识字压力, 教师自身也有教学压力。因此, 部分教师为了集中识字, 往往会把生字从课文, 从词语中抽象出来, 自以为提高了识字效率, 却适得其反, 把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因此, 识字教学应该与识字识词紧密联系, 从词句中识字, 这样往往会事半功倍。比如, 老师可以拿出两三分钟的时间教学生认读1-2个词, 词以卡片形式出现。这些词语, 有的贴近学生生活, 他们潜意识里已有了模糊记忆, 有的与课文联系紧密, 因此基本属于再现巩固。即使是陌生的词语, 教师领读3-4遍后, 可以将词卡贴入“识字天地”栏目。过一些时间, 老师马上用这些词语连成句子出现, 如:“我是小学生。”“我爱老师。”指导学生读句。在教学中发现, 有些出现频率极高的词, 如“在、着、啊、哪、呀”等, 即使以词的形式出现, 学生也感到陌生无趣, 而如果将它们融入句子, 教学将事半功倍。在教看图学词学句时, 还可以补充这样的一些句子:这座山可真高啊!你爱画画吗?通过范读、领读, 学生既学会了读句的语气, 又认识了标点符号, 还识记了句子中的生字词, 可谓一教三得。

三、多味识字法

记得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 学生才能主动、愉快的学习, 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那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据笔者观察实践, 采用变魔术、编字谜、编儿歌等形式, 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变魔术”。

教学一个独体字后, 让学生补笔画或偏旁部首变成另外一个字, 看谁变的字多。如“火”加上禾木旁为“秋”, 加上一横为“灭”。又如“工”加上提手为“扛”, 加上三点水为“江”, 加上绞丝旁为“红”等。这样一来, 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生字, 而且还联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 也加深了学生对所认字的印象, 使之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2、“找朋友”。

如在教学“妈”字时, 可以根据合体字的规律, 把它们分别制成偏旁部首和独体字两个部分的卡片, 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 边跑边说:“我是‘女’字旁, 谁来和我交朋友?”到讲台后, 另一个同学马上也拿着卡片, 边跑边说;“我是个‘马’, 小马的马, 我来和你做朋友。”两个人把“女”字旁、“小马的马”组合成“妈”字。接着让学生说说“妈妈”的“妈”为什么带“女”字旁, 有学生说:“因为妈妈是女的, 所以带“女”字旁。”可以初步让学生明白形声字的形旁表义, 声旁表读音的识字规律。另外, 还可鼓励学生区别同音字妈妈的“妈”和小马的“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编字谜。

把字编成谜语猜一猜, 是学生喜爱的识字方法。通过编谜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可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班级中, 我常开展猜字谜比赛。让学生自己编字谜让同伴来猜, 然后去猜别人的字谜, 最后评出编和猜的优胜者。如:一个人累了, 靠在树上休息——休;两个月亮——朋;由于心里害怕, 脸都吓白了——怕;两个人站在土上——坐;我也是一只鸟——鹅等。尽管学生编得很幼稚, 但他们对识字的热情却在活动中高涨起来。

4、编顺口溜、儿歌。

上一篇:勇于担当责任中考作文下一篇:双方经营合作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