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高中政治生活教学方法的反思

2024-04-19

谈谈对高中政治生活教学方法的反思(共8篇)

篇1:谈谈对高中政治生活教学方法的反思

谈谈对高中政治生活教学方法的反思

由于我是在一所乡镇中学任教,学校的基础设施比较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我认为应该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新的教学方法,下面简要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探究式教学

人常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学的方法也是在不断的变革之中的。由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的职责是教书,是把教学材料忠实的传达给学生,教师被看作是课程的推行者。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只是忠实的执行教学计划,充当传声筒的作用,只注重课堂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结果的完成,而忽视了教学过程,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而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在思维方式,素质发展,品格形成等方面都比较相似就象是用一个模型制造出来的产品。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成为被教师遗弃的对象,其个人的素质得不到发展、个人的潜力得不到挖掘、个人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即使学有专长也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放弃的情绪。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由施教者转变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与学生共同探究实现目标的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教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所以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才能适应新的教学改革的要求。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注重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新的教学理念要通过新的教学方法来体现,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因此,新课改条件下高中政治教学方式、方法必须改革。过去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主要以“灌输—接受为主,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主要以“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为主,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政治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传达给学生。

3.激发学生兴趣,遵循教材,不囿于教材科学使用教材

总之,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和自己的教学特长、学生的实际特点相结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进行调整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观念是什么?观念有什么作用?我们都在思考研究。从字面意思看观念就是又见到了今天的心,这颗心是今天的心而不是昨天的心,今天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课程的实践者必须更新教学观念,适应新课程,以便从根本上推动课改。由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的职责是教书,是把教学材料忠实的传达给学生,教师被看作是课程的推行者。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只是忠实的执行教学计划,充当传声筒的作用,只注重课堂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结果的完成,而忽视了教学过程,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而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在思维方式,素质发展,品格形成等方面都比较相似就象是用一个模型制造出来的产品。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成为被教师遗弃的对象,其个人的素质得不到发展、个人的潜力得不到挖掘、个人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即使学有专长也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放弃的情绪。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由施教者转变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与学生共同探究实现目标的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教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所以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才能适应新的教学改革的要求。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新的教学理念要通过新的教学方法来体现,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因此,新课改条件下高中政治教学方式、方法必须改革。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满四十五分钟,不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失去了学习政治的兴趣。

要彻底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注意努力做到:第一,结合新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起来。第二,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比如,鼓励学生在同学面前谈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大家一起讨论研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办法。第三,结合新课程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图画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教学法,把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去。第四,教学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高中政治新教材内容和事例的设置强调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这要求政治教学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通过群体教育个人,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使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促进个人的进步。

三、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和成功与否的显著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前提。过去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主要以“灌输—接受为主,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主要以“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为主,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政治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讲,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达到了目的。这样的学习纯粹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不仅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更严重的是摧残了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而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

因此,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讨等认识活动突出表现出来,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引导学生以质疑问难、动手实践、调查探究、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甚至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选择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此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他们经历从问题的提出到自主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并获取结论的过程。并通过这样的研究型、参与型、体验型、实践型的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实现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等多样化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以及亲身参与、发现和探究学习过程中,逐渐地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高中政治教师要在以课本大纲为前提下充分发挥时事政治教学,要引导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经济发展和民生联系在一起。在当前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一些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学效率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构建实效性的教学反思体系,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笔者就如何对高中政治教学进行反思性教学做了简单的阐述。

一、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的反思

(一)激发学生兴趣

对政治教师来说,上好一堂政治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教师要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寻求适应本班级学生的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听起来通俗易懂,这样才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学起来才会有兴趣。因而恰当和准确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在内容上大为更新,增加了许多当今的实事政治和实事新闻,也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现代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把这个学科紧紧地和我们的实际联系到一起教师要充分体现出教学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给学生一定的讨论和发表自己建议的空间,使得一些抽象的理论讲解得较为生动透彻。让学生学起来和理解起来通俗易懂,除了用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把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展现给学生,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了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遵循教材,不囿于教材科学使用教材

对新教材的使用,我们要严格地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熟悉新教材以后然后和旧的教材进行比较找出不同找出新的内容,根据自己任教的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备课和任教。在刚接触新教材的时候,我们已经习惯了旧教材的那种按部就班的编排的思路,一接触到新教材,不知从何下手从何讲起。上课时不由自主地又回到了旧教材的内容和模式进行授课,结果学生听的是稀里糊涂,感觉课堂没有核心和重点,课堂效果很差。从而我意识到必须改变教材观,要把新旧教材有机的结合起来,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我开始对新教材内容进行删减、整合、重组,把握认识发展的规律,实现生活逻辑与学科知识逻辑的有机统一,真正的科学地使用新教材,找出重点让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

(三)把握时代脉搏,永葆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其中时事政治和新闻对于这个学科很重要,有时考试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题目。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培养学生看新闻的习惯,让他们在学课本上知识的同时也要了解我们身边发生的事,然后与课本上的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为此,我们经常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政治报》《时事》杂志等。例如,朝鲜半岛问题,韩国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屡次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他的意图何在?为什么每次军事演习都有美国的参加?中国对这样的联合演习有什么看法?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知识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回答这些问题,并且让学生进行讨论。这些战争有什么样的政治背景?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这样把课本知识与事实政治联系在一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应如何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高中政治教学反思的作用

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在讲完每堂课后都要进行总结和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授课后对自己的授课过程进行的一种有效地总结,只有通过反思自己,教师才会成长,才会不断去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不断地去改善和完善自己。教师和学生一样有的东西不是天生就会的,而是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慢慢积累起来的。教师在总结自己的同时要把这种总结经验教给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学完新知识后也要进行总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对功课进行复习。总之,高中政治的教学反思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高中政治教学反思的策略

1.反思教育理念

当学生不喜欢上政治课时,教师应该怎么办?教师首先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学生不喜欢上政治课说明学生对这个学科没有兴趣,教师要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上下工夫。可以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把学生带出课本让他们了解到政治这个学科与社会联系是密切的,政治知识对以后我们的发展是有用的重要的,让他们了解了这些学生学起来就不像以前那样漫无目的了。因此,作为一名当代的政治教师,特别是在新一轮课改正在进行的前提下,必须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转变理念,善待学生,少一点批评与指责,多一点赞扬与欣赏,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都能找到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

2.反思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很重要,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进行反思,不断地更新找出更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关键是看教师运用得是否得当,即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学生的思维和年龄特征以及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等,尤其要看是否贯彻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要真正地让学生学习这个学科后有所收获,最主要的还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前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它不在于一堂课问多问少、讲多讲少、练多练少,而在于问、讲、练的过程中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内在的动力。

总之,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和自己的教学特长、学生的实际特点相结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进行调整。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指出了如果要想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反思、反省,教师亦是如此。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才能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与时俱进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将反省纳入日常教学体系中。

篇2:谈谈对高中政治生活教学方法的反思

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是束缚人们行动的枷锁。要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必须更新教育者头脑中的一些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长期以来,由于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政治的兴趣。从教学效果看也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政治科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政治思想水平相脱节的现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高分低能”的现象。一些学生平时政治课成绩优秀,而参加集体活动时却总是遮遮掩掩,躲躲闪闪,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还有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之间互相嫉妒,显示出他们身上缺乏团队精神和广阔的胸怀。诸如此类,归根到底都是因为我们的高中政治教学指导思想偏颇所致。传统的政治课教学认为只要满足了“让学生掌握一些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巩固”即可。

所以,在新课改形势下,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首要的就是更新教育者头脑中的一些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就在于使政治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实现教育理念的现代化。

所以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本人认为,政治课教学目标除了要满足以上内容外,还应该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培养学生养成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和良好行为习惯。也就是说,不但要让学生学到政治理论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这些知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现象,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问题,用自己的实践去改变行为。我觉得所有教师都应当完成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使政治课从知识传授型向知识实践型转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课改中政治教学改革的成功,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其次,要改变教学方法。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45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远不象现象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它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

为了避免这种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的弊端,我想方设法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采用了多种生动、活跃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像力和动手能力。许多教学成果都出乎我的意料。

比如,我在讲到《经济生活》中的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总共有两框的内容,内容主要是讲几种投资理财的方式。如果是按常规来上,学生肯定是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我就想方设法的找另一种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最后想了用一部比较有名的电影情节来导出,进行学习。这部电影是《天下无贼》。由电影情节改变一下,内容大概是这样:傻根(由一名同学来扮演)是一名农民工,在外打工挣了3万元,他现在很烦,这么多钱,放在家里又怕盗,揣在身上又怕掉,大家说说怎样帮帮傻根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时候,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成立储蓄、股票、债券和保险投资公司,成立投资的推销员。分别向傻根推销,看最后傻根买谁的帐。

这是课前跟学生说好要搞这个活动,他们反映很好,积极地去找资料,找出自己投资理财的方式的优点,以及别的理财方式的不足。

在课堂上,学生有序的向傻根推荐自己的理财方式,有的同学真的很像专业的促销员一样,非常的专业。的同学也很活泼,又是请傻根坐、又是端茶递烟的;有的还有总经理、秘书等,扮得很专业;有的组还针对自己的投资方式,提出了针对性的口号„„学生的潜力真的无穷呀,关键是能不能开发他们的潜力。

从这堂课中,我获得了许多收获:

1、我为学生设了一个竞争舞台,他们有一种竞争意识,在课外,预先预习课本知识,搜集大量的资料,补充他们的知道。

2、作为老师,不用费口舌就能解决的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3、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主动性增强。这就是我在改变教学方法、方式上所取得的收获。

最后,要注重引导、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确立“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发展善于创新的意识,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性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主体性教育观念的指导下的政治课教学模式就应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素质。高一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多次尝试这样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讨论是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去学会想问题、办事情,这样的讨论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不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仅仅把讨论当作是一种形式的话,书本上的知识就会变成死的教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就纯粹是应试的需要,那么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从何谈起呢?

因此,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讨等认识活动突出表现出来,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引导学生以质疑问难、动手实践、调查探究、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甚至让学生走出政治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选择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此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他们经历从问题的提出到自主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并获取结论的过程。并且通过这样的研究型、参与型、体验型、实践型的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实现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等多样化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以及亲身参与、发现和探究学习过程中,逐渐地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另外,新课程给高中政治课堂带来新的血液——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不要将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篇3: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把握时代脉搏, 永葆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 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通过多年的尝试, 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 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如我在讲述“世界上各大国与中国建立的各种伙伴关系”时, 联系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在讲述“联合国的千年首脑会议”时, 联系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联合国的作用;在讲述“朝鲜半岛的和平曙光和印巴之间的核冲突”时, 联系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和平问题;在讲述“中美撞机事件”时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此同时, 还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 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 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优化课堂导入, 激发学生兴趣

在政治教学中, 新课的导入是每节课的先导。成功的新课的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前提。新课导入得好,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跃学生思维, 发挥学生的想象。要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发学生的动机, 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顺利完成课堂教学, 就必须注重导入这一重要的环节。利用乡土资源导入新课, 能从与学生联系密切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能力、志趣、品德的实际出发, 这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关键所在。由于乡土材料就发生在学生身边, 学生就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做, 尤其在搜集事先布置的材料的时候, 他们更是有一种主人公的感觉。例如, 我在讲经济生活《企业与劳动者》这一问题时, 事先让学生进行了调查, 并在课上进行了相互交流, 而且以学生调查的素材导入新课。采用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导入新课, 可以贴近学生的生活,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巧妙设置疑问, 培养创造思维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教学实质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应巧妙地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承担着授业、解惑的责任。教师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 通过引导, 激励学生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当学生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 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 向老师提问题,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 而不是单纯地被动地思考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质疑和学生提问, 不仅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而且会增强教学效果。在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自身的认识情况, 通过质疑让学生思考问题, 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求知识, 这样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四、利用现代手段, 进行组织教学

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 它通过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因此, 要学好政治, 难度较大。对教师来说, 上好一堂政治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归纳论证等能力是相当关键的。因而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新课程在内容上大为更新, 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 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 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教学要求, 同时还要求教师要掌握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并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在现代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体现出教学的开放性, 把一些抽象的理论讲解得较为生动透彻。除使用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 教师还要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 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 或者通过师生的讲述, 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 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 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 免去了生涩与呆板, 也达到了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 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五、倾注情感教育, 贯穿工作始终

贯穿整个教学工作的一条主线是情感。有句话说得好, 有的老师蘸着墨水写教案, 有的老师蘸着汗水写教案, 有的老师蘸着心血写教案。我认为, 一个合格的高中思想政治老师还应该蘸着爱写教案。他应该是爱教育事业的, 爱教学工作的, 爱学生的, 爱政治课的, 这种情感, 如果渗透在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的话, 就会在和学生的每次交流与互动中以各种方式传递给学生, 给他们以动力、以热情, 从而促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骄人成绩。而这, 不正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所期望的吗?

篇4:谈谈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反思

一、有些教师认为新课改就是将课堂放给学生,让学生去讨论、发挥,自己少讲或不讲

在过去的语文课堂上,老师确实讲得过多过细,掌握着课堂的话语权,学生只有被动的接受。新课改特别强调师生的互动,强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探究作用。因此,作为教师,角色必须转换,不能漠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但是我们在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又出现了另一种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明确的主题,学生海阔天空,任意发挥,有的甚至脱离文本主旨。结果是,老师上了课以后,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很少甚至没有。尽管教育专家一再呼吁要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不需要发挥特有的引导作用,不需要去讲解。在课堂上,更需要老师的精彩点拨,老师的优美语言,精辟论述,发人深思的分析,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他们探究知识、陶冶情操的一剂心灵鸡汤。因此,新课改不是反对教师讲,而是反对教师机械地多讲,滥讲,我们提倡的是精讲。

如何做到既能精讲又切合学生实际呢?在课堂上,教师要认真对待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寻求最佳解决途径。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对于那些跟课文关系密切,能打开学生思路的问题,教师要把问题公布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作为学习的重点,然后教师再集中点拨、精讲。而对于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的问题,建议在课外帮助学生解决,这样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

二、有的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就是简单的小组讨论,教师可以袖手旁观、放任自流

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了“积极倡导互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对于什么是合作学习,实践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将小组合作学习简单的等同于小组讨论。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教师便会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于是学生便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了。这样的小组讨论不是在明确的团体目标指引下的群体学习行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是必须有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有自己的收获和提高;小组群体有一个共同目标,并共同为这一目标去探究,且最终收获知识和能力。

第二,教师缺场。现在的合作学习有这样一种趋向,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或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或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听取各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这样的合作学习事实上只是一种形式,缺乏教师指导的学习,其效果肯定不好。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全程调控,自始至终参与到讨论中去,不可袖手旁观。只有教师有艺术的指导,才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

第三,合作学习被用得过滥。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不管问题是否合适都让学生进行讨论,合作学习呈现出极大的随意性。其实有的合作任务很简单,更适合自主学习,完全没必要合作学习,有的问题,学生意见基本一致,也不需要共同探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选择那些对学生思维和思想有帮助的话题共同探究,这样,在合作学习中才能既使自己有收获,又使别的同学获益,从而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三、有些教师认为新课改就是完全摒弃传统的教法和学法,读、背、写的训练被忽视

一个新的理念的实施必然是建立在“破”的基础上,有所破才能有所立,但这绝不意味着对传统优秀理念的完全抛弃。这次新课改也是如此,虽然它在课程结构设置、目标设计等多方面都有较大的改革,给我们耳目一新之感,但在我们的教学中力求新的同时,也应该不要忘记一些好的传统教学方法,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事实上,传统教法中应当继承并发扬的主要有如下一些:

1.多读。新课标对“阅读和鉴赏”提出的要求是“高中三年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以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 150万字”,同时也提出了课外阅读的目标要求:“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这个要求的提出体现了新课改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很显然,我们需要通过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终身阅读习惯。多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如何看待人生,因而多读仍然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方法。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比如通过交流读书心得、举办读书讲座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多读。

2.多背。新课标很重视多背,它提出文言文的学习有“一多一少”,即“重视多读,努力扩大阅读面,少做脱离了课文语境、所谓梳理规律、机械操作性的客观化、标准化练习”。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重视文言文的诵读和背诵”,“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大家知道,中学时期是一生中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背诵积累一定量的古代诗文会让他们受益终生。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感得到了培养,基本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多背,心中积蓄了大量的优美诗文,涵养了人文气息,提高了语文素养,汲取了民族精神,弘扬了灿烂文明。

3.多写。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能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新课标具体要求学生“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每学期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从这些要求可以看出新课改对写作训练的高度重视,而且对量的要求也是比较大的。事实上,要提高写作水平,最关键的就是要多写。只有在写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发现自己写作上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新课改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也就是写学生想写的东西,写生活和学习中的人和事,还学生以写作的主体地位。只有当你的内心向整个世界敞开时,才能在生活中锻炼思维,有了生活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游刃有余。

篇5:谈谈对高中政治生活教学方法的反思

【内容摘要】 幽默是教学艺术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对于教学艺术的创造者来说,必须娴熟掌握教学幽默艺术。特别是对于理论性强、抽象多于具体的高中政治来说,更需要我们政治教学者具备幽默这种教学艺术,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科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活跃课堂,让师生能够进行更好的互动,使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幽默艺术 功能 表达技巧 幽默的基本条件

一、教学幽默的主要功能

‚幽默‛一词,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有人认为,幽默是一种技巧、方式;有人认为,幽默是一种素质、能力;还有人认为,幽默就是可笑有趣,让人在情感上感到会心而甜蜜的微笑的一种东西。教师把幽默带进课堂,融合于教学过程之中,就有了教学幽默。我认为,教学幽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的幽默感,是教师运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的富有艺术性的教学方式。

思想政治课教学离不开幽默。它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功教能。

一是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幽默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趣味性。它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教师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

二是消除教学疲劳。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项身心紧张的活动,课堂上出现疲劳现象是正常现象。尤其是许多学校将思想政治课大多安排在上午第4 1

节或下午第1、3节,学生的疲劳现象就更为突出。在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教学幽默,则能消除疲劳,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精神振奋状态。

三是活跃课堂气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运用幽默的话语或事例进行教学,可以给紧张、沉闷、呆板的课堂注入兴奋剂,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

四是深化知识理解。有位国外的演讲家有句至理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思想政治课讲授的正是‚严肃的真理、枯燥而乏味‛,但这并不意味着幽默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无缘。实践证明,如果在叙述概念时列举一个幽默的事例,然后再解释概念,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显著提高。

五是和谐师生关系。由幽默引起的笑声能填平师生之间地位的差异,缩短师生之间心理上的距离,消除师生之间情感上的隔膜,建立起亲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六是优化学生个性。幽默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是高尚情操的自然流露,是开朗个性的反映。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幽默无疑能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使他们形成幽默品质,养成乐观豁达的气度,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幽默的表达技巧

思想政治课教学幽默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体态幽默和言语幽默来表现的。

体态幽默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表情动作所体现出来的幽默感,可使教师形象富有动态之美。体态幽默离不开言语幽默,往往与其结合使用。

言语幽默是指以语言符号为载体所产生的幽默。它不仅可以通过语言描述事件、情景、观点等本身来产生幽默,而且可以通过语言要素的变异使用来创造幽默。从教学幽默艺术而言,语言要素的变异使用最为常用,且难度更大。我们在此着重分析教学幽默的表达技巧。它们大致为:

形象比喻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它是以某种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和说明另一种事物。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比喻运用最经常、最广泛,但并非任何比喻都能产生幽默效应。具有幽默性的比喻关键在于富有情趣而意味深长。例如:我在讲授‚我国9亿农村人口,基本上还是靠手工工具搞饭吃‛时,把农民形象地称为‚1007部队‛。‚1‛是一条扁担,‚7‛是一把锄头,‚00‛是两个水桶,农民种地就是拿一把锄头,刨一个坑,撒上种子,然后挑水浇地。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几亿农民搞饭吃的生产状况落后,不容乐观。

巧妙移用就是采用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古词今用或今词古用、同话异境或异境同话等方式而产生幽默效应的方法。例如:我在讲‚货币的产生‛时,讲道:‚当你走进书店,拿着一本小说,爱不释手时,怎么办呢?你不可能指望营业员无偿奉送,也不能学孔乙己——‘窃书不算偷’(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并发出愉快的笑声),只能拿钱去买。为什么一张薄薄的‘纸片’,3

就能买到各种商品呢?‛在这里,‚窃书不算偷‛的巧妙移用,诙谐有趣,增添了语言的幽默情趣。

极度夸张夸张是“言过其实”,从形象、特征、程度、数量、作用等方面作夸大或缩小的描述方式。它是造成语言幽默和喜剧色彩的一种常见手段。在教学中,夸张的巧妙运用,也可产生幽默效应。例如:我在讲授高二哲学常识 ‚意识是人脑的特有的机能‛时,为了批判庸俗唯物主义‚意识活动像胆囊分泌胆汁一样‛的错误观点,讲道:‚如果意识活动真是像胆囊分泌胆汁一样,那么,一个人思维越敏捷,岂不是脑浆分泌越多吗?在座的各位都勤奋好学,思维敏捷,聪明过人。现在,大家不妨赶快摸一下自己的鼻子,看看有没有脑浆流出来。‛这种极度夸张的语言幽默,造成了学生的哄堂大笑。在笑声中,他们领悟了知识的真谛。

故意曲解任何一个词语和一句话,都有其固定含义。如果我们不按其固有含义去理解它,而任意附会,使理解或解释与原意不相一致,或完全相反,这样所得到的结果就是曲解。在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是利用相同或相近发音的词产生一种谐音曲解。例如:批评有些人缺乏远大理想、‚一切向钱看‛时,可讲道:‚在这些人的眼中,‘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这种谐音曲解可使教学语言产生耐人寻味的幽默效应。

虚拟情境在教学中,假设某种情境并把它讲出来,即为虚拟情境。虚拟情境能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由于有些虚拟本身

含有较大的谬误因素,所以也能起到幽默的作用。例如:一位教师讲授‚通货膨胀‛时,针对有些学生思想上的疑虑,采用了虚拟的手法:‚有同学说,现在人们生活水平不好,就是因为经济收入不多,要是我当上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我就多印些钞票,发给人们改善生活。‛教师的话语一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惬意的笑声。

换名借代不直接说(写)出人或事,而是借用与人或事密切相关的名称来替代的表达方式称之为借代,或换名。例如:用‚大团结‛替代‚100元人民币‛;用‚54号文件‛替代‚朴克牌‛。又如:我在讲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时,为了描述当前有些农村的生产现状,讲道:‚有些农村的轻壮年主要劳动力都进城打工、弃农经商去了,留在家里种田的是一支‘三八六一部队’。‛‚三八‛、‚六一‛是妇女、儿童的代称,含蓄幽默。’ 转换套用对脍炙人口的某种语言形式,如改变其内容,借用其文句、语气、格式来表达新的思想,即‚旧瓶装新酒‛,就会产生较强的幽默效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批评某些领导干部不注重调查研究、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可以收集一些打油诗,如‚朝辞宾馆酒楼间,乡镇视察一日还。群众呼声听不见,轿车已停舞厅前。‛教师套用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使教学语言产生了令人深思的幽默感。

婉言曲语在教学中,对一些不宜直说或不必明说的事例,运用委婉的方式来表达,或含而不露,或绕一个弯子来说,即为婉言曲语,或称婉曲。婉言曲语运用得法,可收到幽默含蓄、富有情趣之功效。例如:我们在讲授‚商 5

品价值规律‛时,为了说明商品价格与其质量及价值的密切关系,讲道:‚我以前的那辆自行车‘全身都响,就是铃不响’,学生哈哈大笑,请问老师的那辆车能与等名牌自行车卖同样的价格吗?……‛‚全身都响,就是铃不响‛的说法委婉含蓄,一语中的,道出了该种自行车的质量低劣,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隔多年之后,学生虽然忘记了老师的名字,但仍清晰地记着你的幽默风趣的这一堂课。在课堂上,有时面对学生的过错行为,教师不应厉声斥责,而是婉言曲语,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一次,几位学生伏在课桌上用书本挡着,做着他们的‚黄粱美梦‛。当时我并没有马上斥责他们,而是停止了讲课,用平静声音说:同学们,马上就要进行期末考试啦,我们6班的同学们都特别用功复习……,这不,有些同学睡着了还在看书啊,难得啊!(声音稍微放大点)……学生们哄堂大笑,几个睡觉的同学在笑声中被惊醒,羞愧自惭。

当然,教学幽默技巧远非以上列举的数种。教学幽默虽不是流水,但却是浪花。有了它,课才会上得生动活泼,充满艺术魅力。

三、教学幽默的基本条件

当然幽默细胞不是生来就具有的,而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

(1)培养幽默品质。幽默是一位称职的教师最优秀的品质之一。正如英国的M〃鲍门所说:‚高尚的幽默隐含了生活的全部哲学,它不仅仅是对无知的嘲讽及对笑话和故事的掌握。真正的幽默者能够像从口袋掏东西一样,自然而然地流露和反映出来,而不要花大力气。‛其实,高尚的幽默是教师思想、学识、阅历、经验、智慧和灵感在教学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心灵的火花。教师只有知识渊博,才能谈天说地;教师只有虚怀若谷,才能言谈隽永;教师只有开朗乐观,才能出言精辟;教师只有思绪如泉,才能妙语连珠。可见,磨砺思想,修养品性,是教学幽默的灵魂。(2)领会幽默实质。众多研究结果表明:教学幽默既具有一般幽默的特性——感染性、高雅性、机智性、含蓄性、启发性,又具有自身特殊的规定性——教育性,且实质在于教育性。教学幽默是形神兼备的,其形是幽默,其神是教育。教学是积极的价值引导活动,教育性是它的灵魂。幽默诙谐决不能脱离教育性。教学幽默不是教学的目的,它只是教学的手段,必须为教书育人服务。

(3)积累幽默素材。幽默能力与教师平时对幽默素材的日积月累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教学幽默素材的来源主要为:①教材中的幽默。这是教学幽默的‚富矿‛所在。因为教学内容的幽默因素最容易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②艺术作品中的幽默。许多笑话、漫画、喜剧、相声、格言、警句、歇后语、谜语、文字游戏等,无不妙趣横生。教师顺手拈来,便可获得良好的幽默效果。③生活中的幽默。如教师、学生和周围其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轶闻趣事和出现的俏皮话、顺口溜、打油诗等。对于这些‚活‛的幽默素材,教师应独具慧眼,善于发现,精于运用。此外,在学习模仿的基础上,教师要学会加工幽默、改造幽默和创作幽默。如:将‚凡闪闪发光的并非都是金子‛这一格言灵活运用,也会产生新的幽默效果:‚凡闪闪发光的并非都是

金子,这一点不假。我们虽然不是金子,但让自己的人生闪光又有什么不好呢?‛当然,教学幽默更可贵的是教师自己的独创,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4)掌握幽默技巧。教学幽默的具体表达技巧,我们已在前面进行了论述。教师掌握一定的幽默语言修辞技巧,可产生幽默诙谐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高一市场经济常识时,可以用‚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来形容我国旧经济体制的弊端;

(5)注意幽默时机。教学幽默要时机得当,为教学所需。一是为学生心理所需,即在学生心理疲劳、注意力分散时,及时插入幽默;二是为教学内容所需,即在教学内容包含有幽默素材或可用以进行幽默创造时,及时使用和创造幽默。一旦时机得当,整个教学过程就会错落有致,高低起伏。

【参考文献】:

篇6:谈谈对高中政治生活教学方法的反思

《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教学反思

现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条件的,家里好吃的、好玩的都尽量依着孩子,唯恐孩子不高兴,长此以往,孩子会觉得家里的好东西理所当然是归他的,反正爸爸妈妈不需要,孩子会很自然地忽略父母的需要,而把自己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人人都应关注他,优先考虑它,稍有不周到,便自觉受到了莫大的委屈,埋怨父母。孩子在得到父母爱的同时却不能体谅父母的爱,在享受父母爱的同时却不知道去感恩,这是很可悲的,也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因此我特别设计了本节口语交际课。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整合了各种课堂资源,在课堂活动上教师、学生互动,在整个课堂活动中,教师用情去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使每一个人都真正的在灵魂深处受到震撼。由感受爱延伸到回报爱使本课又上升了一个高度,让人回味无穷,所有听课老师都眼含热泪,在大家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百善孝为先”,作为教师有责任让学生学会感恩,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讲,本节课可能比教学生一篇课文更有意义。

篇7:谈谈对高中政治生活教学方法的反思

山东省蒙阴一中丁雪峰

2004年秋季开始实施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的新课标,明确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内容标准,对原有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了大规模调整。此次实施的新课程标准改革,整合了国外教育的先进理念、思想,在国内一线教师意见的基础上,融入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突出信息素养教育与培养的重要性,传递了人与技术和谐共融的现代理念,体现了社会需求的变化与信息技术的新发展。

为配合信息技术教育新课程的实施,非常有必要对新课程标准进行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将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理念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改进自己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教师,我想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情况,谈谈我对新课标的认识解读,以及对新教材教学的一些体会。

在谈论对新课标的认识与解读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对新课改的产生背景了解一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的放矢,真正的贯彻新课标的精神。

一、新课改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产生: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应具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基础教育应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然而在2000年前,信息技术教育在高中一直处于零的状态。

2000年,教育部下达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要求“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并颁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教育部又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了“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在全国迅速开展起来。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由此实现了从无到有突破。

2003年2月,《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出台,并确定在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四省(区)开始实验高中新课程方案。同年7月,教育部核准五家出版社根据新课标编写高中信息技术实验教材。新课改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二、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原有的课程纲要是单独颁发施行的,只是强调“中学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考试科目”,实际上不少学校将其作为“副课”、“边缘学科”,毫不重视。

新课改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纳入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系之中——将信息技术作为八大学习领域之一的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科目,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等科目并列。大大提升了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课程地位。

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对原有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了大规模调整,例如,在内容方面,压缩与淘汰了原课程纲要中的“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操作系统简介”、“计算机硬件结构与软件系统”等3个“零起点”模块,在新课程标准中不再单独列出,各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其内容适当补入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之中。同时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及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等也作了较大的拓展与深化,体现了社会需求的变化与信息技术的新发展。

新课标的实施,迅速掀起了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人员和一线信息技术教师讨论、学习的热潮,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渐渐注重研究新课程的目标,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学习并总结更多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成功案例。无论是课程建设、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推广,信息技术课程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谈我对新课标的认识解读,以及对新教材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对新课标的认识与理解:不断深入学习新课标的精神,认真领会新课标的先进理念与思想。

新课标指明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同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新课标提出了“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课程的宗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于提高信息素养的方法和途径,新课标提出:“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

新课改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强调的是“信息素养”。这和以往的旧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有着的本质的区别的,以往的旧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强调的是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学习与掌握。举个例子来说,学习文字处理,旧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着重强调让学生学会某一个程序的操作,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强调的是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我们向学生灌输的是word的一些主要功能,该如何去操作,强调的是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技能特别是

某一个工具软件的操作技能的学习掌握。而新课改的高中信息技术课是以“信息素养”作为新的立足点,强调的是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强调学生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为主,通过合作交流、自主学习、创造性思维、共同构建健康的文化信息。

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更新观念,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同时也要进行角色的转变,即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合作者。

关于新课改下新课标的学习,教育部门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我们地区就组织过两次集中的培训学习,我们学校也是抓住一切好的培训机会派我们去学习,通过参加集中培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但是新课标的学习不是一两次的大规模的学习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它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领会,并要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应用中不断继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深入理解其先进理念及精神,以促进信息技术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对新教材教学的体会:

以我们使用的浙教版教材为例,教材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特别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强调学生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创新为主,侧重于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为此,教科书对一些重要内容,设计了“讨论交流”、“实践体验”和“综合探究”(统称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理解并掌握各种信息技术,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学会解决问题的本领。这三类活动的设置有不同的原则与要求:“讨论交流”活动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技能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讨论交流等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实践体验”活动则是在教师启发、指导下,学生通过上机实验自主获取知识;“综合探究”活动要求较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这里计算机及工具软件就只是作为辅助工具来处理信息,来解决问题的,摆脱了以往学习信息技术后不能用来去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尴尬局面,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合作、探究、创新”。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充分开展好这三类活动。教师的备课要在琢磨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注重花时间去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对教材的认识和需要,了解他们的兴趣和他们特别关心的一些话题、社会现象等,并将此用于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并在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实践探究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课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应对,并尽快解决;课后要进行总结、反思和补充等。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之间也要加强合作与联系,多进行交流与沟通,实行集体备课,共享教学资源,达到互相促进。信息技术,基于其自身发展迅速的特点,这就更加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千万不能固步自封。

篇8:谈谈对高中政治生活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新课程背景下, 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一方面要坚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 另一方面要体现复习环节的特征和要求。除此之外, 还要遵循高中生的复习心理规律。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 对于提高复习课教学实效, 大有裨益。

1. 障碍型遗忘

在复习课中有些学生对某些新授课学习的内容呈现出障碍型遗忘的心理状态。即老师虽作了充分提示和启发, 学生尽力回忆也无法恢复记忆, 对已学知识不能作出基本的再现、辨认和运用。这种现象确实给复习课教学带来一定压力。其原因可能在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 时间延迟过长。对同一知识点, 新授课和复习课之间的时间衔接有时过长, 而学生在其间也没有进行必要的自我复习, 并且后续教学内容的逐步累积会使记忆中的“抑制效应”程度加深。

第二, 无意义学习所致。学生在新授课中没有真正去探究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 对所学内容理解不深, 没有将知识纳入认知图式并有效编码贮存。在新授课中的学习评估测验中, 学生虽能合格过关, 但往往是因题目基础简单而便于机械模仿导致的。

第三, 消极认知所致。学生在新授学习时, 在自感枯燥的情境中, 带着低迷甚至逆反的情绪体验而被动学习。由于受负面情绪的抑制, 缺少情感动力的支持, 使学到的知识在头脑贮存的持久性下降。

2. 缄默性遗忘

指学生无法用思想政治学科的术语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表达自己对于已学知识的理解, 而学生确实已经理解了相关知识, 并且其认识和实践活动已受那种“理解”的支配。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无法和老师、学生分享自己习得的知识和观点, 在考试中则表现为“不会做题”, 给人的感觉是“不理解”所学内容、“遗忘了”所学内容。这种遗忘属于“缄默”的遗忘。

学生难以用学科专业术语表达一定的理论见识, 与复习的不及时有关, 但有一种体制性原因更值得重视。即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过于注重“过程”而忽视“结果”。新授课教学, 采用启发式、情景问题式、合作探究式等教学方法, 让学生履历知识生成的过程,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这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它突出了教学的“过程”价值。但这也容易引发另一个极端———忽视教学的“结果”环节。过程与结果是辩证统一的。过程的质量会影响结果的质量, 过程的质量要靠结果的质量加以检验和支持。但二者不能等同。过程重在个体用心去参与、经历和体验, 存在状态是内隐的, 最终的衡量尺度是内在的“个人尺度”。而结果是需要拿出来给“人家”看的, 需要从内隐走向外显, 具有外显表达的社会化要求, 最终的衡量尺度是外在的“社会尺度”。如果教学只注重过程的丰富、精彩、热闹、有趣, 忽视以社会标准对结果进行理性地加工、整理、保持、固化, 这种教学则属于“务虚”的教学,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是“缄默”的, 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往往介于具体经验水平与理性水平之间, 处于“准成熟”状态。缄默性遗忘的学生运用知识经常犯“具体———具体”的错误, 难以达到“具体———一般———具体”的理性高度。

3.独立倾向趋强

实践中, 当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进入复习环节时, 常有学生表现出趋向独立的心向。他们对班级集体教学的依恋程度开始下降, 倾向于选择自行独立复习。如:找理由回家学习、盼望自习课、制定独立于班级集体复习进程的自我复习计划、对老师的指导持保留态度、不按老师规定的标准完成复习作业……

复习课教学中学生独立倾向趋强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智力成熟。高中时期正值少年走向青年的过渡期, 随着生理的迅速发展、社会实践经验的逐步增加, 以及知识的不断积累, 高中生的智力发展逐步达到人生的顶峰。高中生和初中生相比在观察的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方面, 记忆的容量方面, 想象的丰富性方面, 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高中生的抽象思维水平占据主导地位, 善于独立思考, 敢于批判创新。

第二, 自我意识成熟。高中生开始步入青年期, 自我意识即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同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开始出现质的飞跃。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调控的能力日趋完善。元认知、元情感能力开始显现。“向师”心理几近零状态。

第三, 思想偏见。新授课学生对未知的教学内容和老师的讲课通常抱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而进入复习环节, 这一想象空间本能地萎缩。同时, 学生虽为教学的主体, 但对教学过程本身的规律难有科学的认识, 因而对复习课常常抱以种种偏见。如:“复习课学不到东西, 老师该讲的都讲了”“政治复习课, 除了背书, 没什么好做的”等等。由于种种偏见, 他们降低了对课堂集体复习的价值预期。

(二)

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只有顺应上述心理特征, 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才能提高复习课实效。下面对此分别讨论:

1.针对障碍型遗忘的教学应对策略

第一, 要重视单元复习和滚动复习。障碍型遗忘要恢复如前记忆教学成本相当高, 为了有效避免这种情况, 必须重视单元复习和滚动复习。单元复习和滚动复习能避免新学内容的过多积累而扩大抑制效应, 能避免将新学内容长期搁置不管而错失复习的最佳时机。它使整个教学迂回式前进, 螺旋式上升,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

第二, 要重内涵理解。障碍型遗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所学知识失去了“具体”支撑和“意义”支持。帮助学生恢复记忆不在于理论强记, 而在于“典型激发”、“以事喻义”, 使学生快速经历一遍从“具体———抽象———具体”的认知过程。

第三, 重视课堂情境。障碍型遗忘与“消极认知”有一定关联。复习课面对的是较熟悉的知识面孔, 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因而复习课要多在情境创设上努力, 以让人耳目一新的有意义的生活材料, 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和课堂组织方式, 以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和全新的思维视角, 让学生积极学习、乐于复习。

2. 针对缄默型遗忘的教学应对策略

相对于障碍型遗忘, 缄默型遗忘则属于良性“遗忘”。如果说新授课重视了“过程”体验而淡化“结果”加工的话, 复习课则需反其道而行之以应对缄默型遗忘。教学策略有:

第一, 复述策略。即让学生在熟悉书本的基础上, 尽量脱离书本概括书本基本内容和基本观点。这种复述必须要用到象样的学术概念、原理、表达式。通过复述书本以“模仿”书本, 然后通过具体应用以“超越”书本。

第二, 精加工策略。布置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主观性试题让学生动笔训练, 给学生较宽裕的完成时间, 不求完成速度, 但求完成质量。让学生对自己组织的答案从思路到观点到语言表达等各方面反复推敲, 并通过一定的课堂组织形式向老师汇报与同伴交流, 通过老师和同伴的反馈, 促使学生自我反省、总结经验。让学生在这过程中逐步明白———如何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观点。最后形成最优的富有个性的答案后, 让学生背诵答案, 促使学生良好思维和表达习惯的形成。

第三, 笔记策略。新授课的实质是把静态的书本动态化、过程化, 课堂教学结束学生可以静态书本为依托, 继续自我钻研, 课堂笔记则是一种辅助。而复习课有别于新授课, 其教学内容在于对所学知识构建关系, 重新整理, 连通实践, 其教学过程相对超越了教材内容及其编排顺序和体系。因此复习课的动态过程无法靠书本作静态反映了。如果一堂复习课下来, 没有留下任何可供学生藉以回眸的静态文本, 只能重演“缄默型遗忘”。这样, 记课堂笔记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复习课课堂笔记的价值某种程度上高于书本, 是其它任何东西无法取代的。为此, 老师要作好复习课笔记方法的指导。

3. 针对独立倾向趋强的教学应对策略

面对学生的“独立心向”, 复习课教学重在因势利导。实践中, 以下做法效果较好。

第一, “告知”策略。新授 (下转第50页) (上接第48页) 课教学通常按书本顺序展开, 学生比较容易把握教学的节拍, 复习课则不同, 课堂集体复习计划通常由老师主导, “下一课复习多少内容, 怎样组织复习, 有哪些新的目标追求……”这些如果不让学生心中有数, 学生则难以作自我复习规划, 难以与集体教学相和谐。向学生预告时, 要尽可能把课堂将会出现的“亮点”告诉学生, 以激发学生融入复习课的动机和兴趣, 避免学生带有偏见的暗淡预期。

第二, “展示自我”策略。高中生的智力成熟和自我意识成熟使其自己在“自己”的心目中权重增加, 习惯于自我关注、自我审视、相信自我。但如果从社会的角度看, 学生则希望在社会交往关系中被“他人”关注, 被“他人”承认, 以实现“自我”。高中政治复习课应顺势而为, 在“启发”、“交往”理念指导下, 注意为学生“展示自我”创造机会, 以增强他们融入复习课的热情。

上一篇:新添堡乡中心小学201下一篇:新概念青少版1a期末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