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歌曲创作的群众性

2024-05-12

通俗歌曲创作的群众性(精选6篇)

篇1:通俗歌曲创作的群众性

花儿乐队的《穷开心》歌曲_歌曲歌词_创作背景

歌曲歌词

小小的人儿啊

风生水起啊

天天就爱穷开心啊

逍遥的魂儿啊

假不正经啊

嘻嘻哈哈我们穷开心

我是谁家那小谁

身强赛过活李逵

貌俊赛过猛张飞

赶沾发型亮又黑

是走南闯过北

气质出众又拔萃

长江黄河喝过水

和鞭炮地雷亲过嘴

您面容很憔悴

是满脸的欠人捶

您是西山挖过煤

还是东山见过鬼

这人生苦短累

今朝有酒今朝醉

为了不哭大声笑

为了不烦大声呸

小小的人儿啊

风生水起啊

天天就爱穷开心啊

逍遥的魂儿啊

假不正经啊

嘻嘻哈哈我们穷开心

小小的人儿啊

风生水起啊

天天就爱穷开心啊

逍遥的魂儿啊

假不正经啊

嘻嘻哈哈我们穷开心

她是谁家那小谁

身材赛过杨贵妃

貌美赛过七仙妹

婀娜多姿如翡翠

是红男绿女配

都是二十锒铛岁

纯洁幸福勇敢追

挨打挨【不气馁

可她很自卑

是满脸的认倒霉

您是白天抹过黑

还是夜里做过贼

这人生苦短累

今朝有酒今朝醉

为了不哭大声笑

为了不烦大声呸

小小的人儿啊

风生水起啊

天天就爱穷开心啊

逍遥的魂儿啊

假不正经啊

嘻嘻哈哈我们穷开心

小小的人儿啊

风生水起啊

天天就爱穷开心啊

逍遥的魂儿啊

假不正经啊

嘻嘻哈哈我们穷开心

(为了不输大声擂

为了不服大声吹

为了不哭大声笑

为了不烦大声呸)

(为了不输大声擂

为了不服大声吹

为了不哭大声笑

为了不烦大声呸)

小小的人儿啊

风生水起啊

天天就爱穷开心啊

逍遥的魂儿啊

假不正经啊

嘻嘻哈哈我们穷开心

小小的人儿啊

风生水起啊

天天就爱穷开心啊

逍遥的魂儿啊

假不正经啊

嘻嘻哈哈我们穷开心

小小的人儿啊

风生水起啊

天天就爱穷开心啊

逍遥的魂儿啊

假不正经啊

嘻嘻哈哈我们穷开心

小小的人儿啊

风生水起啊

天天就爱穷开心啊

逍遥的魂儿啊

假不正经啊

嘻嘻哈哈我们穷开心

创作背景

在《穷开心》里,花儿将相声里的唱口儿、吆喝、曲艺与流行音乐元素结合起来。大张伟说,能写出这样一首歌也是拜也是拜相声界的马三立、马志明和郭德纲三位老师所赐,因为一直喜欢听相声,很想把相声加入到音乐里,正好专辑有这样一个曲艺概念能把相声里的好多唱口融入其中。

花儿承认,以前一直都是在宣扬一种“娱乐精神”,但发现,很多人不开心不是因为外人不能给他们带来欢乐,而是他们从自己内心里面就没有找到开心的源泉。所以写了这样一首歌,是希望能够传达一个只有开开心心的去面对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意思。

歌曲鉴赏

《穷开心》从北京传统戏曲中寻找灵感,相声、曲艺与流行音乐元素结合在一起,以诙谐幽默的口吻传达出世人对开心快乐人生的美好期待。现在80后的年轻人大多对曲艺不感兴趣,花儿用这样一种方式将传统文化推广到年轻人中去。

《穷开心》是娱乐歌曲,更是有深度的励志歌曲,表现了人们无论身处逆境顺境都要保持乐观风格的心态。

篇2:通俗歌曲创作的群众性

感性是创作的源泉,理性的技巧是服务和协助!这样的句子很漂亮,但是不实用.我的感觉是天赋和理论都是不能偏废,在创作中,灵感先于理论到达,但是不能说明灵感比理论更有分量。好比你选择一个女朋友,长相是门槛,但是并不是最重要的,性格可能才是你最终选定的最重要因素(当然是在长相符合你的标准的情况下)

创作也是这样,灵感或者说感性的东西就是一个门槛,没有这个门槛什么也别谈,但是过了这个门槛就要看大家的功力的深厚了,这个功力是日积月累的音乐鉴赏,听力和理论各方面的沉淀。有人有很好的动机,很好的感情,很好的灵感,但是没有办法继续完和这个灵感同样出色的余下部分的创作,说明他

还是个业余创作家,理论沉淀还跟不上。而真正的艺术创作家总是可以抓住一个小小的动机把它发展的非常感人和出色。

实际上大家对理论有些误解,喜欢把它书本化,其实它恰恰就是发挥听觉的艺术一把利器,把最好听的音符给挖掘了出来。而很多时候,这些音符光凭一腔热情是找不到的。所谓的音乐大师哪个不是高深的理论大师,他们是天赋和深厚基础的完美结合。

过于强调天赋和灵感很容易让人对理论产生排斥,觉得凭自己的小聪明不需要特别用到什么理论也可以写出不错的作品。但实际上仔细听过这些作品以后,发现艺术性还是不够,走的路子比较野(当然有人会说比较自由),但是长此以往,很容易走入死胡同,创作生命不够长久。在国内,能谈的上创作生命长久的音乐人少之又少,为什么?都是灵感突发类型的,总有江郎才尽的一天。而如果有个深厚的音乐沉淀情况就不一样,一个小小的灵感可以充分扩展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不需特别的再灵感突发把余下部分完成,否则会是相当累的。

我很欣赏国外的流行乐创作是百花齐放的,既有学院派的(比如很多电影插曲),也有很多野路子的(比如摇滚类的)。但即使是野路子的创作者也是有着深厚音乐沉淀的,只是风格不同于学院派的套路而已。但是他们通通都是理论的大师,加上他们的音乐创作理念比较受听众的认可,所以出名,而且可以水平不降低的一张接一张出专辑,这种现象跟国内是两回事。

总而言之,感觉国内流行乐还是轻理论,踏踏实实学习的人少,想马上写好歌出名的人多。跟学术界一样,浮夸。

一家之言,或许有偏颇,但是是我的切身感受.当然我也见过理论基础很深厚的(他扒谱而且是Jazz类作品,只听一遍就直接在白纸上写出和声和根音)但是他写的歌不太好听,确切的说,不难听,但是也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你不能说他没天赋,他的吉他弹的非常有味道,配器也很牛b,录音技术很好,家里有一套价格不菲的专业设备,他本人的经历也不能不说很坎坷。但是在创作上,确实感觉少了点什么。由此个案,我觉得创作的天赋和学习音乐演奏技巧的天赋还是有所区分的。也就是说,演奏家和创作家还是不同的,不要认为自己演奏的东西又多又好,而创作出的东西就一定好。复制和新建文件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功能键。另外一点,创作需不需要有亲身体验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写的东西一定要有亲身经历,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动人的作品。但是听过《梁祝》作者陈刚的讲座之后,发现其实是一种没必要的担心。他在创作《梁祝》的以前根本就没谈过恋爱,他在写《苗岭的早晨》和《阳光照耀着塔什库而干》的时候正好是他被关牛棚,人生当中最黑暗的时候。他说他写的就是他心目当中的爱情,心中所幻想的太阳。不一定要去过新疆,才能写新疆的作品。

当然去过更好,可以让思路更加广阔。但是写不写的出感人的作品,还是要看作曲者是否本身是个很感性的人,他能不能够天才可以抓住主题中最吸引人的部分,还有就是他的音乐沉淀了,包括作曲理论和音乐鉴赏力积累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其他听的更多的都是欧美的甚至是日韩的流行歌曲。究其原因,个人觉得是国内的创作层次太单一而且比较低,我们国家音乐学院内对真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的创作研究实际是个空白。看看学院派这些写歌的,谷建芬,徐沛东等等写的都不是现代感的流行音乐,而是我们所称之的通俗歌曲,走的是中年人的路线。而真正创作年轻人流行音乐的又基本是土八路出身,街头流浪歌手转身变成了作曲家,仅仅创作了几首歌以后就消声匿迹,让人感觉江郎才尽,最明显的就是李春波,郑钧一类的。

而真正学院派出身,有着正统音乐沉淀比如汪锋、窦唯类的还算是出成果比较多的,创作生命也相对长久一些,但可惜他们又不是专门学习作曲理论的,只是学习传统音乐的时候业余搞搞摇滚什么的,总不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总而言之,中国是学习作曲的不创作流行,创作流行的不是专业作曲家。虽然这么一竿子打死有失偏颇,但是这样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这不能不说的我们国家音乐学府里面的一个疏漏,让我们的听众不得不去崇洋甚至是哈韩哈日。

说了这么多,其实目的还是集中在一点,就是希望现在正在从事流行歌曲创作的朋友们可以认清我们国家流行音乐创作水平不高的现实和原因,从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和音乐理论着手,走出一条正统的大道来,把我们的流行乐从民间拉回学院,这样我们的音乐就复兴有望了.艺术家需要从生活体验中寻找灵感,这是没错的,但是灵感的得出还是建立在你懂得音乐的前提下。很难想象一个五音不全的人可以写歌。如果不懂音乐,还谈什么创作灵感呢。懂的越多,灵感的范围和自由度越大,信手拈来的可能性越大。文学家去体验生活,起码他也懂得写字,懂得修辞,懂得如何去调解文字的节奏和韵律。一个农民,他生活体验多吧,即使是他懂得写字,他写出来的能叫文学吗?

一个艺术创作者,首先是掌握了这些创作工具的,然后通过体验生活,寻找灵感,最终在他艺术积累和生活积累的两相作用下写出艺术作品的。

你所举出的例子beyond开始不会写谱,但是他们肯定是从模仿开始的,他们模仿什么?当然是模仿他们经常听到的那些音乐,吸取那些音乐元素,这不就是学习理论嘛。千万不要把理论书本化,认为理论就是乐理,就是在表现在文字上的。理论是表现在耳朵里的,和灵感一样表现在骨子里面,这样看来,听着音乐cd也就是学习理论,因为cd上很多类似的套路在你的创作中都会派上用场,它不会限制你的风格,只会帮助你形成自己的风格,因为你用的技巧是根据你所听到的杂糅而成的.还有一点,体验生活到底是体验到了什么。我有一些看法,实际上体验的对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世界观变了。通过体验,你更加的感性,更加容易的进入感性的状态,让自己的情感更细腻,更容易抓住你需要的那种感觉。这正是可以帮助你达到真正的艺术所需要的那种极致,完美。这样,一个没有经历过战争的艺术家可以去写关于反战的作品,只要他的体会可以达到厌恶战争的程度。没经历过爱情的人可以写爱情,只要他的对爱情的渴望可以细腻到那个程度.音乐中感性和理性哪个占第一位的问题有点象唯心和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精神哪个第一的争论。似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这是事物不可割裂的两个方面。一个音乐作品在一定的框架内形成,在这个框架内有着自己的思想。拿开框架谈思想或者离开思想去搭框架都是毫无意义的。去强调任何一方的重要性都是正确的观点。但是需要警告的是,不可以轻视任何一方,如果你忽略了对感性或者理性任何一方的培养,它必将成为创作当中的瓶颈。照理说,我对这两方面的发言应该是平均用力的,但是我没有这么做。我特别强调理论是基于现在某些普遍现象的考虑。这些现象需要解释一下,大家就自然明白我的用意了.从我的亲身经历出发。我教吉他,教过不少学生,上的大都是初级的内容。大家知道,初级当中学习乐理的重要性和练习弹奏的重要性是一样的,双方应该平均用力。但是如果给定一定时间的练习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练,绝大多数学生一定是选择练习弹奏吉他,而不是视唱练耳这样的音乐内功的练习。以至于到了最后,会弹出声音的人多(而且弹的还不难听),会调弦会识谱的人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懒惰二字。他们的懒惰不在手上,而是在脑上。学习乐理及听音的基本功显然更象是一种脑力劳动。当他们将时间用来练习弹奏时,实际上是不想动脑筋(尽管他们可能意识到学习乐理和视唱练耳可以使他们事半功倍)。所以如果我不做特别的强调,或者是同一性的强调双方的重要性,导致的结果很可能就象以上我说的这种情况,到最后不懂音乐只懂弹奏。于是我每次都会把乐理和视唱练耳提高到超过练习弹奏的高度上来,要求他们全力重视(当然我不会担心他们不练习弹奏)

实际上大家也会发现类似的现象,很多人弹奏吉他运指如飞,但是却合不上拍子,弹的没有音乐的感觉,所谓的脑子跟不上手就是这样。他们对于技巧的练习并不缺乏,甚至是饶有兴趣。但是他们却厌恶乐理,即使知道这样不对,他们也不愿意花大力气来改观。这就是我所说的脑子上的懒惰。

联系到创作音乐上来,很多人自诩为有天赋,有感觉,有经历等等一切的感性元素。强调感性是主要的,理性是次要的或者是辅助的。我看到的却是另一层意思,是他们想避开缺乏理论基础的现实。其实天赋和感觉是摆在那里的,烙在你身上的,有多少就是多少,生活体验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慢慢沉淀下来的,不需要特别费力的去学习。反而是音乐内功这种东西,不静下心来,没有学习的精神和毅力就不会进步的东西是最难于突破的。那么我不强调这些动脑的,和毅力有关的东西还能强调什么呢?

大家不要把音乐看成是简单的发挥自己才华(客观)的工具,它也是你学习精神(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如果你能写的出真正的艺术作品,那不仅是你天赋的体现,更加是你努力学习音乐的结果。音乐不是投机,是踏踏实实的学习。

最后要说的是,大家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感叹这样的音乐真正是感性的作品,可以如此的打动自己。但是请不要忘记作者在写这首作品以前做的大量的理性准备工作,他们都是经过辛勤的脑力劳动,听磁带,扒谱,学习,体会等等之后,才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写出这么一首动人的作品的。有谁见过天赋很高,但是音乐内功差的人写出很动人的作品吗?这不难推理出,音乐创作的水平和音乐修养的水平是成正比的。天赋再高,体验再多的人,如果他不继续补充音乐内功,也很快陨落下去。

总结我的观点,感性和理性对于音乐都是重要,但是需要特别强调理性,因为它是真正的音乐家和音乐投机分子的分水岭.从中外音乐的各种对比来强调音乐当中的理性:首先要褒扬我们国家的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很多文化到了如今,很多人都不明白是怎么形成的,到底是依据一个什么样的道理,遵循什么样的规则。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易经,易经对于人类认知世界的价值早已得到众多中外专家的认可。但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人为什么可以比现在的人更懂得世界呢?他们有没有什么规律留下让我们去重新推算一遍,从而可以了解古人的想法呢?很遗憾,没有。中国的文化是重感性,轻理论的。很多时候只要用出来是对的就可以了,而这些方法具体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似乎并不是很重要.转移到中国传统音乐上来,也是这样。很久以前,就有专家分析说民乐不善于总结,没有形成理论体系,这一定程度限制了民乐的进一步发展。不能说民乐达到的程度不高,但是相对于西方音乐严谨的结构和逻辑,民乐总体来说是比较写意的,比较感性的。其实民乐和西洋乐追求的境界根本就是不一样的,两者的统一必定是十分困难的一件工程。小弟自问没有能力做到,所以现在只能就民乐讲民乐,就西洋乐讲西洋乐。

如果是在大唐盛世,全世界以中国文化为主流,今天我们就要大谈感性。但是很遗憾,现在我们听到和进行创作的音乐都是以西方古典乐为基础的衍生类型。主流是西方乐,我们就不得不认真研究西方乐的结构,这对于我们讨论的题目才是有意义的。

有一种不成文的说法:“巴赫的音乐包含了音乐所有的可能性”。巴赫的音乐就是西方乐的基础,欧洲音乐之父的称号也就是这样得来的。不知道,大家研究过巴赫的音乐没有。我研究的不多,但是我知道巴赫是根据一个个小小的动机,利用各种算法和理论进行移调,变奏,倒映等等。从而把一个只有短短半分钟的主题发展成一个长达十几分钟甚至半个钟头以上的完整曲子。这些曲子不会让人觉得单调,反而是趣味横生,精巧的不可言语,发挥到了听觉效果的极致,而且同样甚至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情绪。

由巴赫音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西方乐都是强调理论的,讲求结构,织体,和声等等。学习西方音乐,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一系列的作曲技巧。现代西方流行乐其实也离不开这个大体的框架。虽说现代乐的鼻祖是由黑人的blues演变而来,但是西方作曲家们在参透黑人音乐的精髓后,加入了传统的作曲技巧(当然也根据需要改变了一些理论体系),因为他们的骨子里还是西方音乐的。

我们现在所听到和了解到的现代流行音乐就是西方作曲思路和杂糅各种民族的表达方式(比如blues)的结合体.举个例子,都说Eric Clapton的blues弹的好,但是除了那些绚丽的solo,你是否曾经注意过Clapton的作曲套路,他从前奏开始到发展,到高潮,再返回原来的主题到底用了多少次转调?这些复杂的作曲套路在我们国家的流行乐当中还是个稀罕物品。中国的流行乐不要说多次转调,能有一次转调就说明作曲者水平很高了,而且通常还不是在高潮,而是在bridge过渡部分转到原调的关系大小调上面去。Clapton所有精彩的感性的solo都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和声进程的基础上。而我们崇拜Clapton的那些琴友大都只看到了那些精彩的solo,而忽略了他理论方面的基础和沉淀。

类似这样的例子可以在其他任何一个高水平的西方流行乐当中找到。只要你的音乐听力各基础够好,你应该可以听出西方乐和中国流行乐之间的档次差距在什么地方。只要你注意到了中西方流行乐中的各种细节对比,你也可以发现我们国内作曲人创作的思路是多么简单、贫乏和粗糙.下面抽空来谈谈感性,我对感性的理解主要有两点:

第一,我在前面已经讲过,只有感性的人才能写出好作品,而这个作品的主题是什么并不重要。大家知道艺术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这很对。比如我们看精彩的电视剧,大都是情节曲折,浪漫,奇巧的构思。这样被我们称作戏剧性,影视作品或者一切的表演艺术都是讲求戏剧性的,这样才能称之为生活的典型。

但是实际生活中,这样的情节是不太可能出现的,哪有那么巧的事情,哪有那么浪漫的爱情,哪有那么单纯或者坏的人。生活就是平平淡淡,偶尔一点小波浪,不太可能象电视那么夸张(不排除极个别巧合)。音乐也是这样,它所表现的情绪都是人类情感的极致。正因为它表现了最极致的东西,才会感动听众,让听众感受到音乐的震撼。但是音乐的作者本身的生活却不都是这么极致,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他们与平常人不同的是,他们善于抓住这种极致的感觉,这与他们感性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他们比普通人更容易体会到感情上微妙的东西,也是经历各种事情以后的自然结果。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生活体验。艺术家需要去体验生活,是为了培养他们更加细腻的情感,而不是单纯的叫他们到生活当中去寻找主题或者素材来进行创作。不要以为只有失恋的人才配写失恋的歌曲,如果他音乐内功不深,听上去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音乐。一个感情细腻到可以似乎身临其境的体验到失恋痛苦的,但是从来没失恋过的音乐家同样也是可以写出好作品的。

如果我的这个看法成立的话,这就可以给创作者很大的创作空间。许多非现实的题材都可以拿来创作。金庸写武侠他怎么去体验生活?重回古代去了解那些血雨腥风吗?显然不可能。他只能凭自己已有的经历,情感和认知观去写他从来没经历过的事情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其实就是在作者不曾体验的情况下诞生的。我不同意把理论书本化,同样也不同意把体验和感性局限化.第二,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歌

这个道理很简单,学生唱清纯的歌,愤青唱极端的歌,穷人唱大众的歌,富人唱小资的歌。但是经常在我们身边会发生角色错位,让人看着好笑。举个例子,不少上了大学的懂点摇滚和音乐知识的都想搞乐队,而且唱得都是愤青的歌。其实他们穿的好,吃的好,又不是没有女朋友,生活的这么好干吗唱这么愤怒的歌。原因无非有两点,一是想出风头,赶时髦,表明自己很先锋。二是因为他们平时就是喜欢听这样的音乐,也希望可以做这样的音乐。但是他们忘记了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没达到愤怒的地步,在这么安逸的情况下还唱这么痛苦的歌是不是有点勉为其难。

要知道,喜欢归喜欢,但是创作音乐的时候还是要做回自己,以自己经历和感性程度作为基础,结合作曲技巧来创作。不要一味主观的追求某种风格,忽视了自身的“阶级地位”。假装深沉或者假装清纯都是令人作呕的.在实际的高水平创作中,是很讲求动机、思路以及各种手法的运用的,先来讲讲流行歌曲的动机:

动机是什么?动机就是你想写歌的那个原因。比如你偶然哼到一小段好的旋律,爱不释手,想把它扩充完整成为一首歌,那么这段旋律就是你的动机。动机带有很大的感性成分,是你的天赋你的感受也是你的运气,但是同时也是建立在你的音乐内功基础上的。如果你听得少,缺乏音乐修养,那么这个动机的水平也是可想而知的,说句难听的:“狗嘴里蹦不出象牙”。很多时候,评价某一首歌,只要听听开头第一句就心中有数了,是骡子是马都是动机惹的祸.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动机的形式。中国人是典型的旋律主义者,甚至更甚的歌词主义者。动机往往是随口哼到的一句旋律或者是歌词,不是说这样不好,只是形式太过于单一。我的很多老外友人向我指出大部分中国人听的音乐都没什么节奏,我告诉他们这个是中国文化性质决定的,大部分人听到大音量,节奏劲爆的音乐就头疼。写曲子的人很多也是这样,动机当中是不考虑节奏的,这就造成我们的音乐总是缺乏力度,靡靡之音泛滥。

所以我们亟需丰富创作动机的形式和内容,除了旋律和节奏可以成为动机,漂亮的和声进程,甚至是伴奏当中某个riff或者小片断都可以成为动机。国外很多流行乐曲走的是复调路线,伴奏是一个线性旋律,在这个伴奏旋律上再重新组织歌曲的旋律,而且节奏往往是错开的,互为填空式的。两条旋律相交织,生动而鲜活,妙趣横生,很容易抓住听众的耳朵。关于以上的这些内容都需要大家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要善于总结,慢慢的在创作当中体会.下面来谈谈有了动机以后的思路问题

思路是什么?就是你下一步该怎么办,是个导向问题。旋律怎么走,情绪怎么上升都不应该是拍拍脑袋瞎撞出来的,要有个计划。可能计划这个词比较严重,我的意思是要设定一个方向的意思。但是以什么为导向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很久以前,就有人讨论过是先写歌词还是先写旋律,这个“先”就是导向问题。哪个先上呢?其实问问国外专业作曲人,他们会告诉你和弦是最应该先上的(当然这不是绝对的,而是大多数人惯用的)。词先上有词先上的好处,旋律先上也有旋律先上的特点,和弦先上之所以被大多数作曲人采用是基于它的好处更多。建立在和弦上的旋律更容易获得深刻的内涵,弹古典吉他的人都知道约翰威廉姆斯和他的卡伐蒂娜这首名曲,看看这首曲子的旋律,非常简单,但是在各种色彩和声的衬托下却显得分外的清新脱俗。这就是和弦为导向的功劳,可以让平淡的旋律熠熠生辉而且充满个性。而以旋律为导向会让自己总是走到自己熟悉的旋律当中去,大部分国内歌曲听上去很雷同,就是旋律导向的结果。

为了让歌曲有个好的和弦导向,这需要学习,要多积累经验和套路,这可以从扒谱当中获得,也可以从书本当中获得,或者互为补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一个长期任务,如果你缺乏对音乐的持久兴趣和善于学习和总结的方法,这将是困扰你终生的难题.如果你已经具备一定水平的和弦导向能力,那我们再回来看看我们的作曲计划:

作曲的方式或者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是很多组合。我下面所提出的这个计划实际上是本人比较推崇的一种方式,同时本人认为也是比较标准化或者说国际化的方式。因为我不是科班出身,完全是自己的感受,所以讲的可能会有漏洞,希望有更专业的朋友可以替我补充。

大体上有这么几个点要控制一下:

第一,开头第一句唱词和旋律非常重要.大家知道很多演唱会上经典的歌曲第一句话一经唱出就能博得满堂彩,就是因为第一句话集中了你的动机,也就是这首曲子的精华,让听众马上进入状态,被带入你的情绪。所以第一句话要设计的个性十足,歌唱性很强,这个全靠你的驾驭音乐的能力了。有个好的开头,会让听众对你充满期待。

第二,开展部分要设计一定的低潮,如果你理论水平够高的话,这个低潮应该是个无调式的.这个地方是被所有国内作曲家忽视的角落,我们暂且可以称为高潮以前的蛰伏或者过渡阶段。举个例子,Tears in Heaven当中唱到I must be strong,and carry on,cause i know„„就是这么一个无调式的东西,充满了半音和变数,游离于动机和高潮之外,是个很好的感情过渡,同时也是让你发挥个性的大好时机,因为这里的旋律是绝对不会和其他歌曲雷同的。大量的国外歌曲存在这个部分,大家可以自己去发现.当然这个部分并不是特别重要,你可以不需要也没关系,但是由于从来没人提过,所以我专门强调一下.第三,高潮要设计的简单而上口,要把整个气氛拔起来,必要的时候要进行转调处理.好的歌曲在唱过一遍就会让人印象深刻,为什么?因为你记住其中的某句话,而这句话通常就是高潮。大家很轻易的就可以哼出,回味,引起共鸣。可以这么说,要“毕其功于一役”,高潮的成功就是全曲的成功(在中国肯定是这样)。设计的时候和声不要太复杂,要简单而直接,词也要异常上口。为了体现和发展部不一样的气氛,转调也是常用的手法。怎么转???好好学习理论,多多体会体会吧

第四,有的歌曲会加入一个bridge,也是一个过渡性质的,这里基本都是跟做原调不一样的调式处理.比如羽泉的《最美》当中的“走在街中人们都在看我„„与你相随”部分就是这样一个bridge,转调技巧是必需的。这个部分在国外流行歌曲中大量出现,也是中国人比较容易忽视的地方。

篇3:试论优秀群众歌曲的正确创作途径

若不是这样, 受众就不会为之“触动”。这里的“受众”, 首先是指创造者, 即演唱者、编曲配器、录音制作者;其次是鉴定者, 即媒体编辑、专家评委;再次是指鉴赏者, 即听众、观众、当权者、投资者等等。如若这些人不被催其醒、提起神、勾住魂, 那么, 群众歌曲的始作佣者即词曲作者的一切想法、努力和付出都将化为乌有。

若不是这样, 受众就不会为之“心动”。只有被你的作品触动、感动的受众与之产生共鸣, 他们才能做到想去听、想去看, 想为你奔走、想为你呼号, 以至于想为你出资、想为你献力。

若不是这样, 受众就不会为之“行动”。当受众“如痴如醉爱上了它” (晓光、士心作品) 之后, 就会与你同歌、与你共舞, 就会从被动变为主动, 就会“心动不如行动”, 从欣赏美到创造美。这时, 你的作品才会成为精神产品, 为人们所需, 为人们必需, 你赋予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政治性才会得以实现。

若不是这样, 正处在文艺改革之中的无数文艺团体就会没饭吃, 连生存也会成问题。

群众歌曲怎样才能“好听易唱, 百姓喜欢”呢?我认为有三。

一、源于生活、发自内心。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环境的人们, 在各自的劳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情感、做法和表达方式会千差万别, 在音乐表现上会各具特点。我们要用心体会专门或非专门深入其生活时他们的种种表现, 随之加以感悟、提炼和升华, 将其变成自己由衷的音乐语言, 为他们而歌, 为他们而唱。不仅要形似, 更要神似;不仅是自己的, 更是他们的;还要是自然的、朴实的。

在这方面, 《洞庭鱼米香》、《挑担茶叶上北京》的曲作者、76岁的白诚仁“取歌于民、还歌于民”的创作理念是值得推崇的。

二、巧用技巧, 切勿炫技。

不同的旋法, 节奏的变化, 调式的交替, 乐曲的结构, 词曲的有机结合, 各种对比的手法, 如级进与大跳, 密集与舒展, 抒情与激情, 强与弱等都是歌曲的重要技术手段。如何运用, 却是要根据歌曲的内在要求。重要的是要贴切、自然、简约、巧妙。

《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党》、《一定要把胜利的旗帜插到台湾》的曲作者、军旅音乐家晓河说:“创作不是搭积木的智力游戏, 而是感情冲动。创作不是从技巧出发, 而是从感情出发, 唱出真切的感情。”

“帕拉天奴”杯首届中国音乐创作大赛成人一等奖作品《皮黄》的曲作者、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张朝, 有一“级进说”:作曲→技巧→ (用其写更好地) 音乐→境界→ (是人的情感和思想升华的) 高度→ (是持久的) 情感和精神 (而非易来易逝的情绪) →最深的亲情、最真的爱情、最诚的友情、最美的生活及艺术追求、最宏伟的理想……

石顺义也说, 创作应是“真实、自然、无技巧”, 是“返朴归真”。

三、交待了自己, 方能交待了别人。

俗称文艺工作者是“人类灵魂工程师”, 那我们就应不辱此称谓。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待每件精神产品, 力求成品, 追求精品。

1、欲要感动别人, 首先要感动自己。

要对所选题材很感兴趣, 对其内容很是冲动, 下笔之前情不自禁, 下笔之时忘乎所以, 根本不让任何技法成为羁绊, 挥洒自如, 一气呵成。

2、起于感性, 成于理性。

作品草成之后, 要用技法进行归拢, 并多些设问。非此不能吗?这是最好的吗?没有更好的角度、更好的方案了吗?还能再进行改进和完善吗?此时, 要站在另一个角度去审视作品, 既当球员又当裁判, 既当演员又当评委, 既是学生又是老师。

山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李京利在谈创作追求时, 精练为四个字:“真、亲、新、深”。这就表明了他并提醒所有作者对创作要有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感情要真切, 视听要亲切, 立意要新颖, 内涵要深刻有韵味。

3、凉一凉。

一是说, 放一放。把作品放一段时间后, 再拿起它感觉还是新鲜如初, 或是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实践, 认为可行。二是说“淬淬火”。是让专家、学者、评论家挑挑毛病, 泼泼冷水, 进而得以修改, 予以完善。因为精品往往是经千锤百炼、反复磨砺而出的, 绝非一挥而就、毫无修改就成了的。三是说, 要经过多道程序。要有“好的种子” (王志信教诲) , 即好的动机、乐句、乐段, 谱成好的曲子;交由适合的歌手演绎;由懂行的编配录音制作;恭请专家评点修改;取得必要的资金支持;争取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予以推出。它就犹如“凝固的音乐———建筑”一样:好的设计, 坚实的基础, 优质的材料, 优秀的施工, 合理的结构, 完美的装修, 正确的朝向、位置, 爱它的房主, 以及适时的维护, 这之间环环相扣、个个重要。这些方面全都得以解决, 那么它就犹如上海外滩的万博建筑一样, 各具特色, 各为经典, 虽经百年, 风采依然。

正是依着“好听易唱, 百姓喜欢”这一群众歌曲的创作路子, 我的一些作品得到了不同方面的认可。仅举三首曲作为例:

第一首, 《春天》。这是我习曲的第二年, 在吕仲起老师为主讲的歌曲创作班上, 做为作业从下发的油印词报上选择的无歌名的八句词谱曲的。写作时张开想像, 任由发挥, 无拘无束, 一气呵成。在第二天点评作业时, 吕老师大加赞赏, 并在抒情乐句后加了“5、降6、5”做为补充, 大大增加了歌曲的韵味。在学员作品演唱会上, 我选用了基层一位现场表现力很好的花腔女高音歌手进行演唱, 博得了现场学员和专家们的热情赞誉。张枚同老师在肯定之后, 又对歌词进行了修改, 并改名为《矿山的春天》, 后多次予以推荐。此歌, 先被《黄河之声》于1993年3期发表, 后分别参加了局、市、省、全国煤炭系统的演出和中国工人歌曲新作征歌, 均取得了演唱奖和创作奖。它是我创作事业的“处女作”, 也是我作品中演唱最多、获奖最多的得意之作。

第二首, 《说咱老百姓》。这是1997年, 我用自幼非常喜欢的以三弦为主奏乐器的鼓书曲式, 为张枚同老师词作谱曲的作品。在完成后, 嫌其太短小 (不足两分钟) , 遂让我身边一位三弦演奏家给发展发展, 可催了几次没见改稿。事隔一年, 在《歌曲》月刊上, 我看到了他人为此作谱曲的说唱式歌曲, 分析之后, 认定不及我稿。随后, 我在稍做修改后, 尽心推出。先后让全国青歌大赛冠军和鼓书歌手, 还有通俗歌手演绎此歌。后在全国戏歌电视邀请赛和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等赛事中获得了等级奖。

第三首, 《安全为天》。2002年, 黑龙江七台河发生特大矿难, 立即引起全国上下对安全生产的极大关注。张枚同老师迅速写出了词作给我。我在研读词作时, 眼前仿佛有无数女性呈现出来, 她们好似姥姥奶奶又似娘姑姨婶, 像是妻子姐妹又是女儿至亲, 她们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动作、不同的眼神叮咛嘱咐或为孙小、或为儿侄甥婿、或为丈夫兄弟、或为父舅叔伯的男人们:“天大的事情叫安全, 它和千家万户紧相连”啊!

既然是为他 (她) 们写, 就要用他 (她) 们所熟悉的手法、所合适的音域、所适合的调式来写。我是用了民族五声调式、用主唱辅唱结合并加轮唱的方式、用喊唱交替的方式、强调重复、突出旋律的技法完成了初稿。经过内询外拜、数易其稿, 并数换演唱者进行演绎, 后由专家批改定酌, 终成其稿。此歌写成的六个月后, 被中国音协《歌曲》月刊发表, 后多次经历下矿演出、群众歌咏、晚会荧屏、参评应赛, 终于在2005年11月, 被国家安监总局、国家广电总局、团中央、总工会和中国音协举办的“生命之歌”全国安全歌曲大赛评为铜奖, 成为大赛百里挑一和山西省仅有两件的等级奖作品。

篇4:通俗歌曲创作的群众性

在此次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该书的几个显著特点:

一、结构新颖,内容充实

该书在结构编排方面有着自身非常独到之处。作者依据初学者的心理特征和领悟能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从“学习作曲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和“怎样选择歌词”谈起,循循善诱地带你跨入歌曲创作的门槛。全书包括主题的写作、旋律的发展、歌曲的结构形式、怎样处理好词曲关系、前奏、间奏与尾聲的作用、高潮的安排、乃至衬词的运用以及声部的划分与音域等章节,并用一批新歌谱例引证,详尽而脉络清晰地阐述了初学作曲者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法,使初学者能较快地掌握歌曲创作的方法要领。通过学习书中引用的各种不同风格、不同题材内容的歌曲,学习者还能充分、完整地了解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各个时代及外国歌曲的精品之作,从而扩大音乐视野,丰富音乐素养,提高音乐素质。

二、通俗易懂,朴实自然

此书的语言通俗易懂。作者通俗简洁地破解歌曲创作中一个个精深的艺术理论,将颇为“神秘”的歌曲创作比作像打乒乓球、下象棋那样的平常,大大地消除了音乐爱好者对歌曲创作的畏难情绪,使更多的读者对此敢于学,乐于学。作者还用他睿智的手法,旁征博引,用亲切温和的语言,把音乐创作原理诠释得简明清晰、丰富生动,把你带进一个绚丽多彩、奇妙无比的音乐殿堂,让人流连忘返、乐此不疲。

三、使用广泛,实用性强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的文艺事业也有了更大发展。相比而言,群众音乐文化及群众歌曲创作的发展相对却仍显缓慢,主要表现在创作队伍在缩小、年龄结构偏大,处于青黄不接的境地;作品数量也呈减少趋势,质量上乘,群众喜欢听的佳曲较为鲜见。

有关方面也曾做过一项中小学音乐教材教学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许多爱好音乐的中小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主要原因是教材上的歌曲“不好听”。在注重创造少年儿童和谐发展的今天,少年儿童歌曲创作的问题应得到更大的重视。

在工作接触中,我发现有不少青少年非常爱好歌曲创作,热衷于学习和掌握歌曲创作的基本技法,迫切需要能引导他们入门的教材。

面对广大广大歌曲创作爱好者和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需求,面对广大少年儿童对少儿歌曲的渴望,龚耀年先生的《歌曲创作入门》的出版,无疑能雪中送炭。不论在歌曲创作实践中,还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此书都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篇5: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教案

年 级:高二 教师:王广亮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我爱你,中国》,《马赛曲》等四首声乐作品,理解作品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社会所起的艺术影响。2.能理解声乐体裁划分标准的相对性,在拓展音乐欣赏宽度的学习中提高音乐素养。3.能自己判断和区别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能简述它们不同的艺术特征。教学重点:

判断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教学难点:

理解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

教学方法:BCA教学模式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间播放歌曲《歌唱祖国》《沁园春。雪》各一段。

一、随音乐上课导入:刚才课间大家都听到了什么歌曲?

学生回答

老师:是的,大家听到的歌词都是大家熟悉的,都是来自于著名的文学大师之手。人们普遍认为,一首优秀的歌词必然是一首好的诗歌。诗歌朗诵固然能表达人们的情谊,但配上音乐唱起来的诗歌更能将情感表达得畅快淋漓。这种音乐与诗歌交融的例子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亦吟亦唱的《诗经》。到了近代,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已经很善于采用一种固定的、音乐与诗歌融为一体的样式来表情达意了,这种固定样式就是歌曲。

B案

1、歌曲有哪些演唱形式?

答:齐唱、对唱、小组唱、独唱、重唱、合唱等。

2、按不同题材来区分的声乐体裁有哪些?

答: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讽刺与诙谐歌曲等。3根据歌曲社会功能来区分的声乐体裁有哪些? 答:小夜曲、摇篮曲等。

3、按照几段歌词的歌谱的处理方法的不同有什么歌曲? 答:分节歌曲和通谱歌曲。

老师:同学们回答非常好,一首歌曲很可能有多种类别,可能既是独唱歌曲,又是叙事歌曲、通谱歌曲,还是创作歌曲。因此,声乐体裁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唯一的,而是相对的、多视角的。我们今天再来了解两类不同的声乐体裁——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C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认真聆听《我爱你,中国》,《马赛曲》等四首声乐作品,理解作品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社会所起的艺术影响。2.能理解声乐体裁划分标准的相对性,在拓展音乐欣赏宽度的学习中提高音乐素养。3.能自己判断和区别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能简述它们不同的艺术特征。

三、自主学习:

1、什么是群众歌曲?

2、什么是艺术歌曲? 群众歌曲:

群众歌曲一般指为群众演唱而创作的表现群众生活情绪,演唱技巧难度不大的各种形式歌曲的总称。演唱形式主要为齐唱、亦有小型合唱、轮唱、独唱、重唱、对唱、表演唱等。这类歌曲,产生于近代人民革命运动之中。法国大革命中出现的一些歌曲,特别是前苏联革命中出现的革命歌曲常统称为“群众歌曲”。群众歌曲在我国近代历次革命运动中曾发挥了极大的宣传与鼓动作用。如:《大刀进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中国》等。歌词通俗简练,一般易于上口。群众歌曲绝大多数是创作歌曲,也有根据民歌填词的。群众歌曲按题材内容分为工人歌曲、士兵歌曲、学生歌曲、节庆歌曲等。

群众歌曲的产生和发展,与近现代的革命斗争紧密相关。法国大革命时期,群众歌曲蓬勃发展。如1792年,鲁热.德利尔创作的《马赛曲》。巴黎公社失败后,1888年,狄盖特根据巴黎公社诗人鲍狄埃的诗篇所写的《国际歌》。苏联十月革命前后及为国战争时期也产生了大量的群众歌曲。如《神圣的战争》、《跨国高山、越过山谷》、《祖国进行曲》等。在我国,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有大量的群众歌曲在发挥宣传、鼓舞群众的作用。如:《打倒列强》、《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在太行山上》、《游击队歌》、《大刀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歌唱祖国》、《社会主义好》等。

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其特点是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与作曲技法比较复杂,伴奏占重要地位。许多艺术歌曲现已成为声乐教材或音乐会保留曲目。

艺术歌曲在德国称为Lied,代表作曲家是舒柏特,他所作的艺术歌曲有600余首,采用歌德、席勒、海涅、米勒等人的诗为歌词。他的艺术歌曲曲调优美,意境深邃,《野玫瑰》、《春天的信念》、《魔王》等已成为流传世界的名曲。沃尔夫的200多首艺术歌曲,曲调刻意表达德语声调的特点,与歌词紧密结合,钢琴伴奏富交响性。此外,舒曼、勃拉姆斯、施特劳斯等人也作有不少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在法国称为chanson,代表作曲家有迪帕克、福雷、德彪西等。法国艺术歌曲比较精致纤柔。德彪西的歌曲多根据波德莱尔、魏尔兰等人的诗歌谱成,具有印象派的特征。

艺术歌曲在俄罗斯称为романс,格林卡是此种体裁的的第一个经典作曲家。随后的代表人物有柴可夫斯基、穆索尔斯基、拉赫马尼诺夫等。俄罗斯艺术歌曲的特点是注重心理刻划。其中,穆索尔斯基的艺术歌曲富有强烈的民族性与艺术独创性,与俄罗斯语言的声调丝丝入扣。

中国作曲家也写有大量的艺术歌曲,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黄自的《思乡》、青主的《我住长江头》,贺绿汀的《嘉陵江》上都是优秀的艺术歌曲。

四、歌曲欣赏:

1、《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中国》是电影《海外赤子》的插曲,作于1980年。歌曲通过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细腻描绘,充分表现了海外儿女炽热的爱国之心。歌词清新秀丽,旋律宽广舒展、优美深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歌曲分为三个部分。开始是一个带引子性质的乐段,节奏自由,旋律起伏跌宕,把人们引入百灵鸟俯瞰中国大地、引吭高歌的艺术境界;第二部分节奏较平稳,旋律委婉、深沉而又含蓄,展示出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使“我爱你,中国”的主题不断深化;第三部分旋律富于动力,末句“我的母亲,我的祖国”在高音处结束,瀑泻出海外儿女炽热、真

挚的爱国情感。欣赏完后提问:

(1)歌曲出自哪部电影的插曲?词曲作者是谁?

(2)歌曲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表现什么样的意境?(3)歌曲属于群众歌曲还是艺术歌曲?为什么?

2、《马赛曲》

《马赛曲》诞生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作于1792年4月,原名《莱茵军战歌》。同年夏天,马塞市救国义勇军唱着这支歌挺进巴黎,因此改称《马赛曲》。它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并对以后的历次欧洲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1795年正式定为法兰西共和国国歌。欣赏完后提问:

(1)歌曲诞生在什么时期?是哪国国歌?

(2)歌曲属于群众歌曲还是艺术歌曲?为什么?

3、《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这首歌创作于1980年夏。歌曲采用主、副歌的形式,音乐语言近似口语,节奏轻快、简洁。三拍子的交替出现使节奏富有内在的变化与活力。歌曲的风格轻快、洒脱,表现了20世纪80年代新一辈青年的理想和抱负。特别后面那舒展而略带俏皮的问答句,生动地表现了年轻人充满自信、力争上游的精神面貌,极富情趣。

(1)歌曲产生于哪个年代?曲作者是谁?她还创作过什么作品?(2)歌曲反映的是什么内容?

(3)歌曲属于群众歌曲还是艺术歌曲?为什么?

4、《菩提树》

《菩提树》是舒伯特的六百多首艺术歌曲中比较著名的一首,是舒伯特1827年根据德国诗人威廉.谬勒的诗谱写的声乐套曲。《菩提树》是《冬之旅》中的第五首小曲。《冬之旅》包括了24首艺术歌曲,《冬之旅》的内容是:一个被所有人――包括他所追求的爱人――抛弃的流浪者,背井离乡,孤独地踏上茫茫地旅途。在旅途,他所看到的景物――沉睡的村庄、邮站、路旁的菩提树、潺潺的小溪,都引起他万千的思绪。他期望有宁静幸福的生活,而现实是他难以维生,何况自己的亲人。这种悲剧性的抒情,既反映了舒伯特痛苦的人生,也映衬了梅特涅反动专制下社会生活的阴霾。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1797-1828)是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是一位著名的“自由艺术家”,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没有固定收入,生活贫寒,全靠卖自己的作品为生。遗憾的是,年仅31岁的舒伯特在贫困中死于维也纳。

“艺术歌曲”是舒伯特创作中的重要体裁。他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其歌词许多是选自歌德、席勒、海涅等著名诗人的诗作。舒伯特所选的诗词内容极为广泛,有的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如《致春天》、《听,云雀》;有的赞美艺术和爱情,如《致音乐》、《爱的使者》;也有表达内心苦闷、悲凄孤独的情景,如《幻影》、《海滨》;还有宗教内容的,如《圣母颂》等。舒伯特对不同题材的词语仔细琢磨,为每首诗词寻找最佳的音乐配合形式以便恰如其分地揭示其情感内涵。在他的艺术歌曲中,声乐的抒情旋律、戏曲化表达方式和钢琴伴奏丰富的和声、色彩、织体变化都成为重要的艺术表现因素,体现了歌词与音乐、人声与伴奏的理想统一。他首次将艺术歌曲的潜能充分挖掘,使这种体裁成为极富表现力的一种音乐形式,因而被誉为“歌曲之王”。

舒伯特写了两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和《冬之旅》。这两部声乐套曲都是以失意的流浪者为题材的。

(1)歌曲的曲作者是谁?你对他了解多少?(2)歌曲出自于哪部声乐套曲?

(3)歌曲属于群众歌曲还是艺术歌曲?为什么?

A案

五 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比较 体裁 艺 术 歌 曲 内容 由於歌词都是采用名诗人的作品(如歌德等大师),所以内涵丰富,艺术价值较高。歌曲根据原诗含义及原诗的抑扬顿挫等进行创作,所以歌曲所呈现的是作曲家对诗歌的主观看法。

音乐表现手段 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较复杂。艺术歌曲一般短小精致,是一种高度浓缩的音乐小品,在聆赏或演唱时要非常注意细节,因为每个字、每个音都有特意的安排。

歌词 通谱歌曲,词曲紧密、细致地结合在一起,很难予以分解。

伴奏

以钢琴伴奏(独唱)

钢琴伴奏的地位和声乐旋律同等重要。钢琴伴奏不只是起和声和节奏衬托的作用,往往用特定的音型或更复杂,更精致的织体以表现歌曲的意境与内涵。如舒柏特歌曲的钢琴伴奏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演唱要求 要求演唱者具

备较高的演唱技巧与艺术修养

艺术歌曲的特质决定它的演唱者必须具有良好的音质,细腻的声线,清晰的咬字与恰当的情绪表达能力。因此能否唱好艺术歌曲是衡量一名合格歌唱家的重要标志。

群 众 歌 曲 群众歌曲的内容大多与政治、社会活动有关,他体现人民群众的理想愿望,反映人民对社会生活的关心;人们往往在游行和各种集会上演唱群众歌曲,起宣传鼓舞作用。

群众歌曲的曲调以雄壮豪迈着居多,音域不太宽广,机构也不复杂。

多段歌有无伴奏均可。词用同一旋律,或略作变化,结构上由主歌与副歌两部分组成。

演唱形式一般为齐唱或轮唱,也有用合唱形式。歌词通俗简练,一般易于上口。

六、轻松一下*想唱就唱

篇6:企业歌曲创作

全国免费热线:400 0036 881

客服电话:0571-58833215

官网:

汇鼎企业歌曲创作中心,是目前中国最大最专业最具实力的企业歌曲创作基地,由CCTV中央电视台音乐制作组、浙江电视台编辑部、杭州明珠电视台、浙江省音乐家协会等单位优秀人才联合创办的专业音乐创作中心!同时涉及大型企业的周年庆典、形象代言、中央电视台广告、企业演唱会、开业庆典等重大意义活动的策划与运作,拥有央视《同一首歌》、《欢乐中国行》《中华情》制作组和大陆、港、澳、台强大明星阵容!制作作品包括:企业歌曲、公司歌曲、广告歌曲、校歌、院歌、厂歌、司歌、形象歌曲、医院歌曲、银行歌曲、集团歌曲、电视剧主题歌、电视剧片尾歌、电视剧插曲、电视栏目主题歌,等等系列原创歌曲制作。

汇鼎歌曲制作主要包括:一首单曲制作和专业MTV制作;一系列原创歌曲制作或者MTV制作又包括:专业制作、省级制作、名人制作等。一首完整的企业歌曲创作包括:作词、作曲、歌手、乐手、录制、版权等;专业MTV制作包括:作词、作曲、演唱(国家级)、配器、乐手、录音、编辑、精版拍摄合成、后期处理等。创作企业歌曲不仅可以统一思想,增加凝聚力;催人奋进,提高战斗力;而且还能代替广告,传播文化;一首好的歌曲,可唱活一个企业精神。一首好的企业歌曲会为企业形象策划和推广带来很好的启示。杭州汇鼎企业歌曲创作中心作为企业歌曲制作的领头羊,创作的歌曲最大限度地宣传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知名度,是想了解企业的人乐意看到的。

上一篇:建立“读者意识”,提高写作水平下一篇:高中美术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