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通俗音乐教案

2024-05-21

外国通俗音乐教案(精选7篇)

篇1:外国通俗音乐教案

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本课的作品,并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演唱等活动。2.能了解外国通俗音乐的几种代表性形式,能感受、体验几种代表形式的特点。

3.能对通俗音乐作品进行价值判断,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难点:

英语演唱,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准备:

收集整理不同时期的代表性通俗音乐作品,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1)导入

提问: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风格的)音乐?(流行音乐)说说你认为什么是流行音乐?你喜欢它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补充,引入通俗音乐的概念及其特点)

通俗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流行音乐。请学生欣赏几个音乐片断,试着判断它们分别是什么风格的通俗音乐。进入本课课题《外国通俗音乐的几种形式》(主页面)(2)新课教学

一、爵士乐:爵士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南部新奥尔良的黑人舞蹈音乐,是在布鲁斯和拉格泰姆的基础上,融合了某些白人的音乐成份而逐渐形成的。

布鲁斯(blues)即蓝调,在英文中是苦、忧郁的意思。布鲁斯是爵士乐的主要成分。(简介布鲁斯的发展)欣赏《dream a little dream》(展示歌词)

问: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情绪?(请学生跟着哼唱,体验歌曲中的情绪。)

答:甜蜜中带着一点忧郁。

演唱歌曲中的片断:(感受降三音、降七音的不同效果)

布鲁斯音阶是最能体现爵士乐风格的特征之一,在自然大调音阶上增加降三音和降七音。

学生观察谱例,问:这首歌曲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威廉.汉迪《孟菲斯布鲁斯》

布鲁斯结构固定,4/4拍,12小节分成三句,每4小节为一句,第一、二句重复。曲式: A A1 B 小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拉格泰姆(Ragtime)

拉格泰姆是美国流行音乐中第一次出现真正有全国影响的音乐形式。它最初是一种钢琴音乐,盛行于19世纪9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拉格泰姆的最大特点是复杂的切分节奏。著名的作曲家斯科特.乔普林(Scott Joplin,1869~1917)被称作“拉格泰姆之王”,1899年创作《枫叶拉格》(Maple Leaf Rag)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拍节奏: 欣赏爵士乐即兴演奏片断。

爵士乐是一种即兴演奏形式,严格说来,只有根据歌曲和主题即兴演奏才能成为真正的爵士乐。所以说“即兴”是爵士乐的灵魂 观察图片,说说爵士乐演奏的常用乐器

常用乐器:钢琴、贝司、架子鼓、萨克斯、小号、长号、单簧管。代表人物:

1.路易斯.阿姆斯特朗(1900-1971)对爵士乐的贡献: 开创了个人即兴演奏; 开创了合理切分韵律法;

采用的衬词唱法(即用无意义的音节来模仿乐器声)成了爵士唱法中的重要方法。被称为“爵士乐之父”。

作品《南部之子》是一首快节奏的乐曲,表达了演奏者愉悦的心情。2.乔治-格什温

“把爵士乐带进正规音乐厅”的“最成功”的是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他用“布鲁斯音阶”写成的《蓝色狂想曲》是一部将爵士乐与交响乐相结合的作品,创作于1924年,同年2月12日在纽约伊奥利亚音乐厅由保罗·怀特曼的管弦乐团首演,格什温担任独奏。从此,爵士乐受到严肃音乐家及知识阶层的重视。听赏《蓝色狂想曲》片断。

具有强烈持久生命力的爵士乐经过百年的演变和融合,成为流行音乐领域影响最大,占有重要地位的音乐形式,它突破了地域、种族和国界的局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音乐。

二、乡村音乐(简介)听赏约 翰.丹 佛《乡村之路》

请说说这首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及主要伴奏乐器。

乡村音乐特点: 歌词主要以家乡、失恋、流浪、宗教信仰为题材;演唱通常以独唱为主;伴奏乐器:提琴、班卓琴、吉它,演出场所主要在家里,教堂和乡村集市,也参加地区性巡回演出。

三、摇滚乐

欣赏一首歌曲,感受(判断)这首歌曲的风格。播放《昼夜摇滚》

这是比尔·哈利(Bill Haley)在1954年录制的《昼夜摇滚》。这首歌曲风格涉及了乡村音乐、节奏布鲁斯和波普三个方面,这也正好说明了50年代中期摇滚乐产生的三个源头。简介摇滚乐的起源

两位先驱者 :比尔·哈利 ;埃尔维斯·普莱斯利(猫王)比较下面两首歌曲在风格上的不同(旋律、节奏、力度及演唱方式上的差异)。

播放《Yesterday once more》《Appetite for destruction》 一首旋律优美,节奏平稳,力度柔和,演唱抒情; 另一首节奏强劲,喊叫发泄式的演唱风格。

(对比法引入介绍不同风格摇滚的特点,并介绍几个代表乐队,欣赏一两首代表作。)

主流摇滚:主流摇滚继承了节奏布鲁斯强劲有力的风格。节奏的作用在主流摇滚中更被突出。

摇滚乐一般为四拍子,在传统的四拍子中二、四拍是弱拍,许多主流摇滚却强调二、四拍力度,也有的主流摇滚对每小节的四拍同等强调,反拍的力度更厚重,感觉更强烈。代表乐队:“滚石”乐队等.温和摇滚的主要特征是:“重旋律、轻节奏”。一般的温和摇滚,都具有较强的旋律性和可唱性。

代表乐队:温和摇滚的著名歌手卡朋特兄妹。作品《世界之巅》《求求你邮差先生》

山区摇滚于50年代产生在美国南方,是乡村摇滚的前兆,它按照山区音乐的演唱方式,通常采用原声吉他、鼓作为节奏性乐器。到到了60年代末,在加利福尼亚发展起了一种“把乡村音乐的声音和题材与摇滚乐的节奏和乐器法相结合的流行音乐风格”,它被称作乡村摇滚。代表乐队: “老鹰”乐队《加利福尼亚旅馆》 琳达·龙斯塔特《心潮滚滚》

60年代末,在加利福尼亚发展起了一种"把乡村音乐的声问:摇滚音乐中的常用乐器? 播放影视片断 答:基础乐器:吉他、贝司、鼓;扩充乐器:键盘、管乐等。

四、通俗名曲欣赏

一、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版《绿袖子》《蓝色的爱》

二、哈恰图良《马刀舞》

三、雅尼《紫禁城之光》

五、音乐剧 音乐剧简介

欣赏音乐剧《猫》中的歌曲《回忆》

六、听辨音乐形式回答。课后作业:搜集相应音乐形式的影音资料,进行归类介绍 总结通俗音乐的特点

娱乐性,一般不具备很深音乐理论和技巧修养甚至根本没什么音乐知识的听众都能接受; 生活性,它直接宣泄人的情绪和感情;通俗性,歌词大多近似白话,而且表达的内容很贴近生活。

(四)练习(连线题)让学生了解其他通俗音乐形式及其特点。

1、乡村音乐

2、爵士乐(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新奥尔良发展起来的一种流行音乐,在产生之初受布鲁斯的影响。特点是突出即兴演奏,比较喧闹、强调节奏)

3、摇滚

4、轻音乐(是相对古典音乐而言的,古典音乐最主要的特征是严肃、凝重。轻音乐则相反,结构小巧简单,节奏明快舒展,旋律优美动听。它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只给人们轻松优美的享受。)

5、迪斯科(强调节奏,而且是固定节奏,不是很注重旋律。大家到迪厅去蹦迪的时候听到的大部分都是迪斯科音乐,给人以兴奋、跳动的感觉)

6、音乐剧(通常指美国的从纽约百老汇发展起来的音乐表演。它传承了歌剧艺术而形成的现代歌舞剧。音乐剧以其时尚、大众、流行等现代特性受到人们的喜爱。)

7、探戈(音乐主要由哪些乐器演奏的?探戈音乐起源于哪个国家?答:六角手风琴、钢琴、大提琴是探戈乐队的主要乐器,阿根廷除了足球之外,还有探戈闻名于世。)

(五)探究

1、欣赏音乐片段《绿袖子》《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2、思考问题:你怎样看待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古典音乐的关系?

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有着很深的渊源,比如乡村音乐、布鲁斯本身就是从民间音乐发展起来的。很多通俗歌曲的创作经常采用富有地方色彩的音阶和调式,比如恩雅的歌曲就融入了很多爱尔兰民间音乐元素。

通俗音乐与古典音乐是一种借鉴、融合发展的关系。通俗音乐是娱乐性的,可以把一些严肃的作品使用轻松的手法来描述,这样更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比如刚才指挥《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的法国音乐家保罗·莫里埃就把大量的古典音乐改编成轻音乐,深受人们欢迎;莎拉·布莱曼的歌曲跨越了流行与古典两个领域。

(六)小结

所以说,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每种艺术形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独立发展的,尤其是通俗音乐大都是此时此地创作出来的音乐,其中鱼龙混杂,有待历史的检验,不象民间音乐、古典音乐那样保留下来的都是精华,因此希望同学们在欣赏通俗音乐时要有所选择,让健康优秀的作品伴你成长。最后我们用莎拉·布莱曼的歌曲《Time to say goodbay》作为本课的结束。

篇2:外国通俗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随音乐哼唱《山鹰之歌》、《雪绒花》的旋律,体验乡村音乐的风格韵味。

2、能简述乡村音乐、摇滚音乐的内涵,并能判断其音乐风格和特点。

3、探究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古典音乐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

(一)乡村音乐

1、介绍作品

2、欣赏歌曲《山鹰之歌》

3、问题:①你能听出几种伴奏乐器?音乐有什么特点?

主要有吉他、提琴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分节歌形式

②这首歌曲的风格属于哪种音乐形式?

A、摇滚乐B、乡村音乐√C、布鲁斯

4、简介乡村音乐

5、用节奏练习哼唱《山鹰之歌》片段。

《山鹰之歌》的节奏平稳有规律,4/4拍子,以四拍为单位编配新的节奏型。

老师示范:歌曲当中的固定节奏是X X X X|,老师换一种节奏XXXXX|(教师边哼唱旋律边打节奏)。同学编配新的节奏型.......最后用XXXXX|节奏型随音乐打节奏(提示学生:弱起小节、4/4拍的强弱变化)

6、齐唱《雪绒花》,再次感受乡村音乐的韵味。

(二)通俗音乐简介

问:请同学们根据这两首歌的特点来说说什么是通俗音乐?通俗音乐,就是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也叫流行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民间音乐和古典音乐。

三)摇滚

1、带问题欣赏《Hey Jude》

问:你知道这支乐队吗?他们的音乐风格是怎样的?

2、简介摇滚、披头士乐队

(四)练习(连线题)让学生了解其他通俗音乐形式及其特点。

1、乡村音乐

2、爵士乐(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新奥尔良发展起来的一种流行音乐,在产生之初受布鲁斯的影响。特点是突出即兴演奏,比较喧闹、强调节奏)

3、摇滚

4、轻音乐(是相对古典音乐而言的,古典音乐最主要的特征是严肃、凝重。轻音乐则相反,结构小巧简单,节奏明快舒展,旋律优美动听。它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只给人们轻松优美的享受。)

5、迪斯科(强调节奏,而且是固定节奏,不是很注重旋律。大家到迪厅去蹦迪的时候听到的大部分都是迪斯科音乐,给人以兴奋、跳动的感觉)

6、音乐剧(通常指美国的从纽约百老汇发展起来的音乐表演。它传承了歌剧艺术而形成的现代歌舞剧。音乐剧以其时尚、大众、流行等现代特性受到人们的喜爱。)

7、探戈(音乐主要由哪些乐器演奏的?探戈音乐起源于哪个国家?答:六角手风琴、钢琴、大提琴是探戈乐队的主要乐器,阿根廷除了足球之外,还有探戈闻名于世。)

(五)探究

1、欣赏音乐片段《绿袖子》《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2、思考问题:你怎样看待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古典音乐的关系?

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有着很深的渊源,比如乡村音乐、布鲁斯本身就是从民间音乐发展起来的。很多通俗歌曲的创作经常采用富有地方色彩的音阶和调式,比如恩雅的歌曲就融入了很多爱尔兰民间音乐元素。

通俗音乐与古典音乐是一种借鉴、融合发展的关系。通俗音乐是娱乐性的,可以把一些严肃的作品使用轻松的手法来描述,这样更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比如刚才指挥《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的法国音乐家保罗·莫里埃就把大量的古典音乐改编成轻音乐,深受人们欢迎;莎拉·布莱曼的歌曲跨越了流行与古典两个领域。

(六)小结

篇3:从通俗音乐说到音乐剧

来自民众的音乐, 一经走向民众, 就预示一场音乐革命即将开始。通俗音乐的革命, 首先体现在让全球激动、令全球疯狂的音乐剧上。

通俗音乐的范围包罗万象, 就歌曲而言, 主要指那些体裁形式较为短小, 歌词通俗易懂, 贴近生活, 演唱不拘一格、易为大众学习传唱的歌曲。这其中有专门创作的歌曲, 如《弯弯的月亮》、《纤夫的爱》、《好汉歌》、《大篷车》、《草帽歌》等;台湾校园歌曲、大陆和港台歌星演唱的歌曲等;也有将一些流行的中外民歌化为通俗歌曲的。

就器乐而言, 主要包括中外民间舞曲、轻音乐作品 (包括根据歌曲改编的器乐曲) 、爵士乐、摇滚乐、迪斯科以及各种舞厅音乐等等。

在音乐领域里, “通俗音乐”还有以下解释:

1、作为与严肃音乐 (或称古典音乐、艺术音乐) 相对的概念, 泛指不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不具有超时代的、永恒性价值的音乐。

2、指介于民间音乐和艺术音乐之间的一种产生于城市, 流传在市民生活中的音乐。欧洲中世纪的游吟歌手、流浪艺人, 十五十六世纪城市中的流动剧团, 歌手会, 18世纪的通俗喜剧, 法国大革命时代在街头演唱的歌曲, 19世纪通俗音乐剧场和舞厅中的音乐, 以及20世纪的音乐喜剧、爵士乐等等都可视为通俗音乐。

3、狭指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的一种娱乐性音乐。

4、指较短期的、商业上成功的音乐。在许多情况下, 通过视、听媒体 (电视节目和唱片、录音带等) 和演唱会、夜总会等, 由歌星演唱, 商业“包装”, 并从娱乐界的各个渠道传播出去。其最主要的价值在于其“新”, 追求风靡一时的轰动效应。

从通俗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音乐剧作为一种舞台戏剧艺术, 从其诞生之初就使它带上了一种极其鲜明的特性, 这就是通俗性、娱乐性、商业性。不论后来的音乐剧在近百年的发展中发生了多少变化, 它的这些基本特性始终贯穿于世界音乐剧历史的全过程。

所谓通俗性, 说的是艺术风貌的特性, 也即在艺术语言上、舞台呈现风格上、戏剧内容及其表达方式上, 音乐剧务求通俗易懂, 流畅自然, 平易亲切, 好听好看, 老少咸宜, 雅俗共赏, 令天下平头百姓如引车卖浆者流、贩夫走卒之辈, 上流社会如王公贵族、富商大贾、饱学之士、大题巨匠, 俱皆喜闻乐见、趋之若鹜, 得意忘形于剧场内外, 津津乐道于街头巷尾。音乐剧之所以崇尚好故事和情节的曲折动人, 之所以要求音乐好听、舞蹈好看、舞台美术仿真逼真乱真, 之所以十分讲究舞台叙事手法的通俗化技巧, 之所以极力抵御一切现代主义、先锋主义艺术流派对音乐剧舞台的种种侵袭,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音乐剧所着力凸现的是它的娱乐性和娱乐功能, 务求在剧场中为观众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的娱乐快感和审美愉悦, 通过欣赏音乐剧而获得一个心理放松、体力休憩、情感调适的时空环境, 这也是音乐剧就其大多数作品而论为什么总是喜剧风格占主导地位的基本原因。因为音乐喜剧给予观众的, 总是同幽默、轻松、诙谐、戏谑、风趣甚至是调侃、滑稽、插科打诨紧密相连的。哪怕是浪漫抒情剧甚至是某些有深刻内涵的正剧、悲剧、悲喜剧, 也要赋予它们较一般戏剧的同类样式以更多的娱乐色彩。例如像《西区的故事》、《歌剧院幽灵》、《西贡小姐》这类题材较严肃的剧目, 也要在舞台呈现时突出娱乐效果, 力求给观众以全方位的声色之娱。欧美音乐剧之所以崇尚风风火火、热力四射、大喜大悲、夸张变形、快节奏、多色彩, 其目的就是要给观众以综合性的强烈的视听刺激, 全方位地冲击他的整个身心。

从这一点上, 通俗音乐和音乐剧可谓“本是同根生”了。

通俗音乐是现在时音乐, 音乐剧是现在时戏剧。

篇4:外国通俗音乐教案

关键词:通俗音乐 高中音乐课

一、引

要学生理解通俗音乐首先必须让他们了解流行的起源以及特点。国外的通俗音乐起源于19世纪的欧美城市。在我国通俗音乐诞生相对较晚,黎锦晖先生在这方面开创了通俗歌曲创作的先河。有些歌曲近百年过去了,但还在被人们传唱,已经成为不朽的经典。通俗音乐中器乐作品一般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演奏方法层出不穷,音响绚丽多姿,色彩丰富,织体明朗浅显。乐队一般规模较小,后来的作品以电子乐器为主力军。而声乐作品主要以通俗歌曲为主,具有贴近生活、流畅、幽默、音域较窄,创作手法简明通俗、曲调顺口、易于传唱的特点。歌词多用白话口语,容易听懂方便传唱;歌手多为广为人知的大众歌星,不受拘泥于传统的声乐发声方法,演唱时更着重于感情的流露和表达,亲和力极强,很多甚至载歌载舞,深受大众喜爱。也正是因为流行音乐具备了以上独特的个性,所以它能够走进广大群众的心中,不管是家境富贵贫贱,无论是文化层次高低都能够接受它。 也正是因为通俗音乐的特点让我们现在的高中生热衷于通俗音乐,乐此不疲。在广泛的通俗音乐中,相比之下学生更多的还是喜欢流行歌曲,而对于轻音乐一类的器乐作品,钟情的很少,虽然器乐曲中也不乏能够与学生擦出感情火花的优秀作品,如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私语》,以及凯丽金的萨克斯曲《回家》、《茉莉花》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抓

纷繁芜杂、丰富多彩的通俗音乐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教师自身首先要亲近通俗音乐,了解通俗音乐。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高歌一曲的通俗歌曲,吹上一段萨克斯风,甚至在钢琴上来这么一段动感的爵士乐,那么绝对可以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灵,激发起学生学习通俗音乐的无限期待。教师在开展通俗音乐教学时,必须让学生通过抓最突出的音乐要素来掌握一首通俗音乐的核心。比如,一首纯RAP歌曲,你必须抓住歌曲节奏的特点以及音节强弱的处理;而一首民族风格的通俗歌曲,它的核心就是歌曲中民族性的元素和新增加的时尚元素。只有把握住音乐中最核心的东西,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通俗音乐的真谛。

三、导

如今的通俗音乐铺天盖地,优劣不一、雅俗共存、美丑莫辩。现实生活中耳朵中充斥着这样那样的通俗音乐,每个人每天都在被强制性地接纳许多音乐信息,学生其实在无意识地被迫聆听中已经养成了一种不良的听觉习惯。我们这些音乐老师是有责任和义务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为学生纠正和改善这种不良的听觉习惯。我们的音乐可首先要是开放式的,具有很强包容性的,允许和鼓励学生在一部音乐作品前表达自我独到的想法和认知。一般说来,学生自身对音乐是具有一定的鉴别力的,所以我们应该相信他们,但同时他们的见解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在林林种种、参次不一的通俗歌曲流行音乐面前,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有时学生明知道这首歌曲是低俗不堪的,但他们还会去听去唱。究其原因追其根源,关键是他们的审美品位还不够高。他们还沉浸在歌曲中某个貌似亲和的旋律中,或者陶醉在某段粗俗但很过瘾的歌词中。类此此种情形,教师采取多种形式的主题辩论,用正反方的激烈思辩来让学生的见解做一些碰撞。比如一些如《死了都要爱》、《都是月亮惹的祸》等歌曲在学生接触的时候要慎之又慎,而像《越飞越高》、《风雨彩虹铿锵玫瑰》这类歌曲就要全力推广的。流行歌曲之所以流行,当然都有其流行的原因和道理,每首歌曲都会有一些闪光点,要么歌词要么节奏要么旋律,或者整体的风格。所以只要学会分析,明辨其中的美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高中生欣赏流行歌曲倒不必担心,关键在导。

四、拓

现有的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有两个阵地可以介入通俗音乐教学。一是音乐鉴赏教材中的动感地带版块,另一个是选修的《歌唱》教材。因为总课时的局限性,所以必须在中外通俗音乐中要选取最著名最经典最熟悉的代表作品作为音乐课的教学内容,而原先课本上所选内容有很多已经落伍,有些不够典型,所以精心的筛选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开展具体教学中对教材做了适当的调整,加入了一些最新流行的通俗歌曲,比如汪苏泷、汪峰、筷子兄弟、九月奇迹等歌手以及组合的歌曲。有时也让学生自己挑他们喜爱的通俗歌曲进行赏析,学生从中不仅了解了通俗音乐、流行歌曲的形式美,而且从中感受和理解了现代流行音乐的风格,懂得了这些音乐为什么会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了《歌唱》模块的,还可以在《歌唱》课教学中继续增加通俗歌曲的学习容量,这样才能充分开阔学生的音乐视界,提升他们对流行歌曲的鉴赏以及表达水平。

篇5:高一音乐-中国通俗音乐教案

一.教学设想:

1.根据学生的兴趣趋向特点设计教学的思维与模式

2.建立在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抽象认识,利用学生已掌握和理解的知识概括方法和表现手法进行延伸的拓展教学

3.通过老师的积极引导,语言诱导,让学生在这课堂中轻松有条理地认识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并能更进一步理解中国流行音乐 二.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及其相关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

2.对不同时期的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特点有所了解,并能举出不同时代的具有代表性的流行作品

3.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意识,喜爱民族化发展的通俗音乐 三.教学重点:

能够较好掌握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主线历程,热爱中华民族化发展的通俗音乐 四.教学难点:

在欣赏探究中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正确认识通俗音乐的发展一定要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才是世界的,才是流行的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组织:

[放影音资料]〈〈天堂〉〉

导入:相信同学们对这首歌曲耳熟能详,是由蒙古歌手腾格儿演唱的〈〈天堂〉〉,那么同学们最喜欢在音乐课上唱什么类型的歌曲呢?——流行歌曲

今天老师有幸和大家共同来探寻一个话题:中国通俗音乐及其发展历程[放课件] 同学们光喜欢唱流行歌曲,那你们又是否知道: [放课件]a.流行歌曲的正确定义

b.流行歌曲是什么时候在中国才有的呢?

c.中国最初的流行歌曲的“鼻祖”是谁,其音乐作品的特点怎样? d.它是怎么一步步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的呢?

在今天这节课里,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带着这些问题,一一找寻答案。

(二)新课教学:

[放课件]通俗音乐又称流行音乐,它是指自身朴素简洁的音乐语言,流畅易记的旋律,活泼而富有特点的节奏以及更加贴近生活的情景和感受,为大家所喜闻乐见的乐器曲和歌曲。

这是用文字对流行音乐的概述,在今天这节课里,我们着重欣赏找寻的是流行歌曲的发展历程。

同学们都知道不同地域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也是一样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那么探究为同学们所喜爱的通俗音乐的民族发展是我们今天了解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一条主动脉,下面我们就以时间年代为线索 以作品民族化发展为创作元素,对中国流行音乐作详细的追根寻底。

1.30年代末40年代初: 中国流行音乐的源头在哪呢?

1927年,著名音乐家黎锦辉先生创作〈〈毛毛雨〉〉标志着中国通俗音乐歌曲的诞生。黎锦辉先生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的“鼻祖”。这时期的佳作还有贺渌汀的〈〈春天里〉〉〈〈四季歌〉〉〈〈天涯歌女〉〉,聂耳的〈〈告别南洋〉〉〈〈梅娘曲〉〉,任光的〈〈渔光曲〉〉代表人物有:周旋。

[互动]哼唱其中的作品,学生对最初流行歌曲的认识程度 [放课件]〈〈春天里〉〉学生可跟着影音资料看着曲谱轻声哼唱

时代背景及其特点:三四十年代的中国通俗歌曲起步并不健康,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通俗歌曲,走上了一条远离时代的畸形道路,总体说早期中国通俗歌曲作品题材狭窄,情调萎靡,趣味平庸,演唱矫揉造作,打上了浓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烙印,随着抗日救亡的时代要求和救亡歌曲的兴起,当时的通俗歌曲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

[板书]主动脉:民族化发展

流行音乐的“鼻祖”:黎锦辉

时间:1927年〈〈毛毛雨〉〉

音乐特点:题材狭窄,情调萎靡,打上了浓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烙印 2.新中国成立——70年代末: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通俗音乐的概念一度被轻音乐所取代。1955年天戈创作的〈〈青年友谊圆舞曲〉〉是一首影响较大的优秀作品,旋律轻快,活泼,加上三拍子的圆舞曲律动,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注:附带介绍轻音乐

60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期,是当时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一批优秀抒情的歌曲被戴上“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帽子,受到公开的批评,在此后二十多年间,中国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 社,三年自然灾害和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通俗音乐基本上销声匿迹,期间代表作品有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插曲〈〈九九艳阳天〉〉

注:收集更多的这时期的代表作品 [放影音资料]〈〈九九艳阳天〉〉 [板书]1949年新中国成立——70年代末:强调阶级斗争,通俗音乐处于空白状态 3.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

黎锦辉先生音乐在当时渲染了一种萎靡颓废的情调,但他的音乐民族化的创作方向很好的在台湾,香港继承和发展,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一些新的文化理念和思潮一涌而进,音乐领域人们疲倦了“强,硬,响,快”的风格,很容易或者说一股脑儿就接受了港台音乐的“清新,温和,优美,流畅”和“软绵,颓废,情爱,小资”等音调和思潮,使大陆音乐在一段时间里音乐创作和演唱风格都一味地模仿,港台艺人也首次在中国大陆春节联欢晚会上亮相,最具代表的有张敏明〈〈我的中国心〉〉奚秀兰〈〈阿里山的姑娘〉〉。这一时期题材健康,旋律清新的优秀作品有〈〈乡恋〉〉〈〈乡间小路〉〉。

[互动]你还知道这时期还有哪些家喻户晓的流行作品及其人物代表吗? 如:邓丽君,成方圆,朱明瑛,徐小明 [放影音资料]〈〈乡恋〉〉 4.80年代末——90 年代初

“我曾经问个不休。。。”一声惊天动地反叛性的呐喊,终于从中国摇滚乐先锋崔健那嘶哑爆破而又富有磁性的喉咙里蹦出。是啊!人们是应该问一问“什么是我们自己的音乐,我们的音乐怎么了”“脚下的路在走,身边的水在流”难道我们还仅仅是“总在笑一无所有吗”。崔健那富有反叛困惑和号召性的呐喊,终于唤醒了中国的通俗乐坛,80年代末90年代初,音乐家们开始踏上了继西扬中,通俗音乐民族化,艰难而有意义的漫漫长路。

[板书]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港台音乐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历经60年的风风雨雨,最终找到中国流行音乐的精髓:通俗音乐民族化

[放影音资料]〈〈黄土高坡〉〉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伴随着这一优美独特的风格性旋律,通俗乐坛的创作者们终于唱出了自己的酸楚和欣喜。中华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的音乐不都是我们自己的歌吗?此时以独特个性风靡一时的“西北风”席卷而来,其代表作品有我们刚刚听到的〈〈黄土高坡〉〉还有〈〈信天游〉〉〈〈我热恋的故乡〉〉〈〈少年壮志不言愁〉〉等等。这些作品采取了陕北民间音调,明显引入了欧美摇滚思维,挖掘和吸取了我国北方以黄土高坡信天游的苍凉挺劲的阳刚之气在中国乃至世界流行乐坛一展风采。注:要会唱例举的每一首作品并简单介绍信天游

从音乐体裁方面,器乐,舞蹈,戏曲等民间音乐流源也是流行音乐创作的素材源泉,流行歌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音乐主体吸取了我国著名琵琶曲〈〈彝族舞曲〉〉中的音调,陈红演唱的〈〈常回家看看〉〉则是将东北二人转和评剧的曲调相融渗。

注:要会哼唱〈〈彝族舞曲〉〉的音调。

从民歌民谣素材的运用方面,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有为流行歌曲的创作提供了另一个广阔天地,少数民族音乐象一朵朵艳丽的奇葩为这个风格的流行音乐创作增添了新的色彩。

如:陈明〈〈快乐老家〉〉——是新疆特色乐器和现代配器手法的运用,让人耳目一新。郑钧〈〈回到拉萨〉〉——揭开藏风流行音乐神秘的面纱。〈〈青藏高原〉〉〈〈天路〉〉〈〈神奇的九寨〉〉

各地汉民族的音乐也是流行歌曲创作的又一源泉,一首河北民歌〈〈小白菜〉〉曾为程琳演唱的台湾歌曲〈〈酒干淌卖无〉〉那英演唱的〈〈山不转水转〉〉提供了创作基础,其旋律走向和乐句落音都与〈〈小白菜〉〉极为相似。

[板书]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其创作素材来源: a.我国北方的黄土高坡,信天游 b.器乐,舞曲,戏曲等民间音乐流源 c.各少数民族的音乐 d.各地汉民族音乐

随着音乐世界的接轨,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走向了国际化,21世纪的流行音乐趋于开放式,多元化,涌现了一批同学们喜欢的流行创作歌手,喜闻乐道的就是:周杰伦,王力宏,张韶晗,李宇春等具有时代特征的代表性歌手。

[互动]例举他们的作品

(三)总结:

[放课件]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一览表

篇6:通俗音乐掠影教案

长沙市第四十二中学 陈正明

教学目标:

一、以吉他为线索,了解校园歌曲、乡村音乐、摇滚歌曲三种不同音乐风格。

二、用唱、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情感及其特点。

三、能对吉他这种乐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甚至有想学习吉他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吉他在不同音乐风格中不同节奏型的体验加深对三种不同风格音乐的印象。

教具准备:

配套多媒体课件、吉他、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话题导入:同学们好,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陈,今天很高兴能跟大家上一节音乐课,希望在这一节课的共同学习中我们合作愉快,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节目,一曲《童年》送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老师自弹自唱)

二、欣赏体验

(一).校园歌曲

师:刚刚老师演唱的这首《童年》是属于什么音乐? 生:通俗音乐

师:那同学们对通俗音乐了解有多少?你们知道通俗音乐中有哪些不同风格的音乐呢? 生:„„

师:在通俗音乐掠影这个单元中一共有五种不同风格的通俗音乐:校园歌曲、新民歌风、乡村音乐、爵士音乐、摇滚音乐。而今天的这堂课老师选择了期中的三种音乐风格作为主要内容:校园歌曲、乡村音乐和摇滚音乐,因为我发现这三种不同风格的音乐都使用了一种伴奏乐器,那么吉他在这些不同风格的音乐当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对音乐风格的形成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粗略的去感受一下 你们

1. 欣赏校园歌曲〈同桌的你〉〈那些花儿〉

师:校园歌曲起源于日本,70年代有台湾传入大陆,多用吉他伴奏,接下来老师会播放两首比较经典的校园歌曲,听完后说说歌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歌曲内容主要是讲述在什么时期,发生在什么地方的故事?

生:„„比较慢,抒情 内容主要是讲述学生时期,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

师:没错,校园歌曲的内容主要是讲述在童年时期、学生时代,发生在校园内外的故事,歌曲的音乐旋律很抒情、流畅,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歌曲里面吉他在为歌曲伴奏时的音乐特点呢?那我们再来听赏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栀子花开》,并注意歌曲中吉他的伴奏谱,吉他的旋律线有什么特点?

2. 欣赏《栀子花开》并观察伴奏谱,说出吉他的旋律线的特点 生:波浪起伏,但起伏不大„„

3. 讨论:吉他在校园歌曲中的演奏特点对歌曲风格的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师:校园歌曲的旋律很自然、流畅,那吉他这种波浪起伏式的琶音伴奏节奏型是不是更能让人在听觉上体验校园歌曲的这种流畅、清新的感觉呢?那我们现在也来体验一下,唱一唱吉他的伴奏谱。

4.学生演唱伴奏谱,体验校园歌曲中的旋律线的特点。(老师用钢琴带)5.小结校园歌曲的特点

音乐旋律清新、流畅,多用吉他伴奏,歌曲内容多反映了青年学生的校园生活,歌曲短小、明快、抒情、朗朗上口。

(二)听赏乡村音乐《乡村路带我回家》

师:中国没有乡村音乐,欧洲和美洲都有这种音乐风格,而今天我们主要讲的是美国的乡村音乐,首先我们来听一首乡村歌曲,这是著名的乡村音乐歌手约翰·丹佛演唱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乡村歌曲《乡村路带我回家》,听完以后,说说你对乡村音乐的感受是什么?歌曲的情绪怎样?

1.初听 体验乡村音乐情感 生:„„比较有节奏感,轻快

2.讨论 让学生分析歌词,说出音乐所表达的内容 师:请你们说说这首歌曲内容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生:在外流浪的人思念自己的母亲,希望回到自己的家乡 „„ 师:虽然是在异地他乡艰难的生活着,但 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老师简介乡村音乐形成的背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农业发展缓慢,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困难,很多人离开家园外出流浪谋生,这时很多的歌曲的内容大都是思念家乡、亲人,以及讲述个人在外的情感和经历。这种音乐很符合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所以深受基层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又叫“蓝领音乐”.是歌曲的曲调却是轻快的,这说明了什么? 4.再听体验吉他在音乐中的节奏型

师:同学们刚刚说了,这首歌曲给人以轻快的感觉,那这种感觉和校园歌曲的感觉一样吗?吉他的伴奏有变化吗?有什么变化?

生:不一样,不再是波浪起伏的感觉,更有节奏感,师:那么吉他在乡村音乐中常用到是的柱式和弦,也就是吉他中的扫弦,那我们现在一起来用吉他体验一下这种节奏型.(老师教学生用吉他扫弦)背景音乐还是《乡村路带我回家》 4.简介乡村音乐之父和知名乡村音乐歌手

5.学生小结 老师总结乡村音乐

乡村音乐的曲调很流畅、动听,节奏感强,形式活泼,歌曲内容除了表现劳动生活以外,更多的是诉说自己的经历和情感,如:厌恶孤寂的流浪生活,向往温暖、安宁的家园,歌唱甜蜜的爱情以及失恋的痛苦。

(三)摇滚音乐

1.讨论 学生谈自己对摇滚音乐的认识和感受

师:大家喜欢摇滚音乐么?在你们的印象中,摇滚音乐是什么样子?你们是怎么评价摇滚音乐的? 生:节奏快、震撼 有爆发力„„演唱者边唱边跳,另类、个性„„ 2.欣赏音乐片段 艾微儿 师:大家听完这段音乐都感受到了,摇滚乐的“快”和“大音量”那么,他是通过什么来做到的?

生:快速的鼓点和电声乐器(电吉他)

师:电吉他是现代流行音乐,摇滚音乐中必不可少的乐器,他在摇滚乐中的演奏有什么特点?起到了什么作用?(听电吉他演奏片段)

3.了解电吉他在摇滚乐中常见的伴奏音型(十六分音符)电吉他伴奏音型的特点 柱式和弦 快速有力度的扫弦 学生讨论

生:快速,有力度的扫弦,突出了摇滚这种音乐风格的特点 4.欣赏Linkin park乐队的 《what I’ve done》

师:这首摇滚歌曲的内容反映了什么?注意演唱者的演唱,整体服饰、发型有什么特点? 生:环保,战争,呼吁人们爱护环境,爱护地球上的生命,呼吁和平,演唱者的演唱比较夸张,服饰很有个性,通过歇斯底里的呐喊式的演唱,来引起人们的关注

师:摇滚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的一种强调个性,另类的一种音乐风格,无论是服饰、造型、和演唱上都和其他的音乐风格大不相同,通过这种与众不同来吸引大众的关注,是一种非主流文化,反抗主流文化的一种思想形态,更多的是通过歌声、乐器来向人们倾诉生活和思想。5.小结摇滚乐的特点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的一种音乐风格,注重在音量上的重金属感,具有男子气概和戏剧夸张性。音乐旋律主要由简单悦耳的主旋律和几个伴奏和弦构成,快速的、节奏感强,通过喧吵的效果,电吉他的演奏和重击旋律来达到音乐效果。

三、课堂小结那就是吉他,吉他是世界三大乐器之一,仅次于钢琴和小提琴,音色圆润、悦耳、适用于多种音乐风格的演奏。

篇7: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史教案

教学内容:中国流行发展音乐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有选择的欣赏流行音乐,欣赏好的流行作品

2.多角度深化学生对流行歌曲的认识,明确流行歌曲的喜爱应该注意的问题,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明确对流行歌曲的鉴赏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到流行音乐发展的过程

2.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唤醒学生对七、八十年代流行歌曲的喜爱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同学们知道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先驱是谁?)

学生回答

老师:对,中国流行音乐先驱是黎锦晖先生。中国流行音乐距今有八十年的历史,现在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回顾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根据歌曲风格的变化和发展重心的转移,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①第一发展阶段:1919—1936年(上海时期)

从中国流行音乐先驱黎锦晖开始音乐活动算起。这是一个中国流行音乐的初始阶段,不是很成熟。演唱风格不甚优美,常用尖声喊叫的唱法,鲁迅称为‘绞死猫腔’。

1.儿童歌舞剧与歌舞表演曲。1917—1926年《三蝴蝶》、《麻雀与小孩》

同学们熟悉的 “小兔儿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老虎叫门》)就是黎锦晖最早谱写的儿歌。2.家庭爱情歌曲(流行歌曲)。1927—1936年《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桃花江》、《特别快车》

②第二发展阶段:

1、前期:1937—1949年(上海时期)

从周璇演唱影片【马路天使】插曲《天涯歌女》《四季歌》红遍大江南北开始。此期风格由周璇开创,可形容为‘轻盈曼妙、温柔婉约、抒情甜美、端庄矜持’,奠定了‘上海时代曲’的基本风格。

此期歌坛整个情况是没有歌舞表演团体表演。大多数歌星都以拍电影为主,演唱电影插曲的影歌双栖形式出现。本期到共和国成立后,大部分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为止。

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逐步禁唱流行歌曲,认为属于“靡靡之音”。“黄色歌曲”从此流行音乐在内地被扫地出门,后来都转移到大陆以外的香港去发展了。

2、后期:1950-1969年(香港时期)

本期从姚敏、姚莉兄妹为首,歌星姚莉及其胞兄作曲家姚敏.继承了‘上海时代曲’的发展。风格基本沿袭了上海的风格。轻柔曼妙的特点有所减少,趋向于自然、平淡。中国流行音乐第一个发展高潮的延续。另外由于白光的影响,以低音域演唱,具有中音特色的歌星增多;用西洋传统发声方法演唱或更多借用西洋传统发声技巧的歌星也增多了,这是受到李香兰的影响。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国语流行歌曲在香港渐趋衰落,粤语歌曲中兴,在歌坛上占据主导位置。主要代表人物是许冠杰。

陈歌辛 解放前时代曲第一人,把中国流行歌曲推向了第一个高峰.被称为歌仙.代表作:《玫瑰玫瑰我爱你》、《恭喜恭喜》、《梦中人》、《夜上海》等

③第三发展阶段:1970—1981年(台湾时期)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台湾的流行音乐逐步发展起来。取代了国语流行歌曲渐趋衰落的香港歌坛的位置。其标志是谢雷一曲《曼丽》、姚苏蓉一曲《今天不回家》红遍东南亚,奠定了台湾流行歌坛的领先地位。

之前,台湾歌坛所演唱的歌曲有汉族及各少数民族民歌(包括闽南语歌曲);上海时期和香港时期的国语流行歌曲;以及受日本影响的创作歌曲。后来逐步创作出处于上海时期流行歌曲与现代城市流行歌曲之间具有自己特点的时代曲。这种风格的歌曲,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才渐趋衰落,而被新城市流行歌曲所取代。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台湾曾出现过著名的校园民歌运动。由学生首先发起创作、演唱,影响深远,以至波及到香港及内地歌坛。直到八十年代前期,才汇入了流行音乐,融合在一起发展,为流行音乐注入了新鲜血液。代表歌星费玉清、邓丽君、龙飘飘、、蔡琴、凤飞飞、等 我们来欣赏一下甜美歌声的邓丽君的《漫步人生路》 邓丽君的声音甜美圆润,温婉动人,这与生俱来的完美音色演绎出无数传唱至今、余韵绕梁的情歌,聆听她天籁般的歌声是种美妙的享受,在她的歌声中思绪也会随之起舞。

邓丽君的歌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美,如涓涓细流般缓缓地涤荡着听众的心扉。邓丽君的曲风多以温婉见长,不拘一格雅俗共赏,正如台湾电视公司著名主持人田文仲先生所言:邓丽君的歌老少咸宜,从懂话的两岁娃娃到两百岁的老人都爱听!

邓丽君给人的印象永远都是温文尔雅、亲切可人的,她的笑容就像她的歌声一样令人回味。她典雅甜美的外形、温柔细腻的内心、她的一颦一笑都融入到每一首歌曲之中。20世纪80年代初,她轻柔的歌声漂洋过海来到祖国内地,深深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也深深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让我们很难忘记!

邓丽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永远的绝唱!

④第四发展阶段:1982年至今(重心多元化时期)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台湾的国语流行歌曲开始衰落,由于罗大佑一张《之乎者也》专辑,紧跟着苏芮一张《搭错车》专辑,苏芮为电影《搭错车》中唱的插曲是《酒干倘卖无》。大家会很熟悉。改变了台湾歌坛的风格,奠定了新城市流行歌曲的基础。

本期歌曲风格远离了中国原有的传统,受欧美影响更深,以台湾为首的华语流行音乐发展迅速。因为在此期间随科学不断发展,高科技手段应用到音乐制作中,加之商业化趋向更为明显,这都对流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出现华语流行歌曲在世界上遍地开花的景象。加上内地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政策,流行音乐也有所发展。这样其市场更加广阔,形成了重心多元化格局。在此期间听众有明显的分化现象,流行音乐几乎成为年青人的专利,多数老年听众不能接受。这与上海时期的流行音乐同民间音乐、严肃音乐都没有很严格的界限,形成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情况截然不同。

80年代初,在音乐舞台上,演唱中国通俗歌曲的演员,主要还是来自专业文艺团体,如朱逢博、李谷

一、成方圆、朱明英、苏小明、董文华、毛阿敏等。当时演唱通俗歌曲实际上已成为专业团体演出活动的一个方面,演出的场合也与专业文艺演出几乎相同。

这一时期又可以细分为三个阶段: 1.复苏开拓期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引发了巨大变革。在音乐文化领域,从意识形态方面政治主导、高度一致下的革命歌曲一统天下,逐步发生了向抒情歌曲、娱乐性流行歌曲的转换。

这时候大陆流行歌坛几乎还是民歌的天下,通过电视和广播走进大众的歌手几乎都是民歌手。都很经典,而且,首首都是原创。

如施光南的《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王酩的《边赣泉水清又纯》、《妹妹找哥泪花流》;王立平的《太阳岛上》、《大海啊故乡》、《红楼梦》;谷建芬的《校园的早晨》、《年轻朋友来相会》。还有《牡丹之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十五的月亮》、《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等时代主流音乐。此外港台、欧美音乐也成为国内流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流行音乐文化市场空前活跃,流行音乐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2.高速发展期

20世纪80年代中到90年代末期,流行音乐文化市场逐步发展和繁荣。基于录音机、唱片(磁带)的快速普及,流行音乐个体化听赏逐渐成为主要的消费方式,以新兴的音像产业为核心,内地流行音乐市场不断拓展。同时,电视传媒迅速崛起,成为又一个覆盖面极广的传播媒介,电视歌手大赛出现美声、民族、通俗的专业分类,唱法的细划在一定程度上使流行音乐的文化地位得到认可和提升。在新兴艺术市场的需求方面,晚会歌曲、影视剧主题歌曲、唱片歌曲逐步成为推动流行音乐创作和繁荣的重要因素。

国内原创作品呈现空前繁荣局面,流行音乐的创作与演唱人才聚集,影响较大的如“西北风”,代表性作品有《信天游》、《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心愿》等。抒情流行歌曲如《我多想唱》、《我不想说》、《弯弯的月亮》、《涛声依旧》等;摇滚音乐《一无所有》、《朋友》、《赤裸裸》等。

谷建芬创作了《思念》(乔羽词)和《绿叶对根的情意》 Beyond,香港著名摇滚乐队,成立于1983年。Beyond乐队似乎是个不老的传说,每一个时期的年轻人都会有一部分追捧他们。他们唱的歌大多和理想有关,听了之后可以振奋人心。一提到BEYOND乐队,人们还会自然而然地跟不死的精神联系在一起,BEYOND它唱出了自己的梦想与社会的现实,是中国乐坛的一个不可超越的奇迹。3.多元繁荣期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文化发展日益网络化、全球化、一体化,互联网应用普及,数字化应用提速,音乐艺术传播途径更加快速便捷。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新特点。

首先是音乐需求的多元化。流行音乐品种更多,如“雷鬼”、“饶舌”、“嘻哈”等等。

其次是音乐创作多元化。数字化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普及,电脑录音系统的家庭化都极大降低了流行音乐合成录音成本以及创作门槛,流行音乐的创作或生产者更加层出不穷,良莠不齐。

再次是传播媒质多元化。除广播、电视、影视传媒、发行CD唱片等传统传播方式外,流行音乐具备了更多的传播载体,如MV制作发行、网络歌曲、彩铃、手机音乐等,特别是网络成为推动音乐传播强劲引擎,网络原创歌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成为近年来流行乐坛的一大亮点。

至此,流行歌曲创作的技术手段不再受传统方法或传统模式所制约,正探索性地走向一条自由创新发展的新路。这也必然刺激和促进了音乐创作的发展和繁荣,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受众的欣赏需求,使音乐更贴近人们生活,极大普及了流行音乐艺术.课外拓展:中国流行音乐已经远离音乐的单纯和原创性记载、思索、传诵、流转,在一个本该值得纪念的年份,却面临“无处流行”的尴尬。“无处流行”,是因为原创的衰竭。“无处流行”,还缘于歌者的颓丧。

“无处流行”,造成流行歌曲市场的萎缩。

请大家课后想想为什么流行音乐变成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做?

总结:

把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我似乎踩到了禁忌,但是我又不得不这样做。因为就算我不引进课堂,同学们私底下也会选择流行音乐。我不反对流行音乐,但我希望大家能够听好的流行音乐,对你们有所帮助的流行音乐。

上一篇: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报告下一篇:大学英语四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