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专业化五项修炼》有感

2024-05-06

读《教师专业化五项修炼》有感(精选11篇)

篇1:读《教师专业化五项修炼》有感

读《教师专业化五项修炼》有感

近段时间我认真读了《教师专业化五项修炼》一书。读后感慨颇多。知道了教师人格魅力的源于教师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在教学中就可以保有潇洒的教态和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的自如,讲起课来就可以纵横椑阖,左右逢源,旁征博引,汪洋恣肆,就可以使教学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通过读此书,我找到了很多自己的影子,比如爱心教育,记得有个面部烧伤的学生,考虑到他的敏感和不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倾注的心血就多一些,于是在和老师对话栏目中他写下了:做你的孩子一定是最幸福的。再比如有个学生在我教他之前数学从来没有超过75分,但是在我教他的整个一年数学都是班级的佼佼者,如果不是他说我还真不知道他以前的事情,别的老师似乎不相信他的进步,我找他谈话,他说第一天就听六年级的说你是最好的老师,你的讲课方式我很喜欢。

通过学习我所反思自己的地方有:一是乐观心态,这里指的乐观主要是宽容---停止抱怨、赏识他人和内心宁静。二是写反思的习惯。自己明知道写反思的好处可是却总是找到这样或是那样不写的借口,于是很多进步的阶梯就让自己放过。新学期要充自己,把反思作为一个作业,我要完成好,争取让写反思成为习惯。

总之,学习后血是热的,心是积极的。在以后的日子里让这种热和积极持续是我要做的。我会进步!

篇2:读《教师专业化五项修炼》有感

书的内容从五个部分向我们介绍了如果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心怀阳光的幸福教师”,修炼一颗柔软心、修得一双智慧眼、修炼一腔宽容怀、修炼一手绝活儿、修炼一副担当肩。五个方面,面面俱到,给予我们在不同方向的指引。

在这五个方面中,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第一部分“修炼一颗柔软心”。以前刚上班的时候,总会听到老教师说:“上班时间长了啊,面对学生越来越没有耐心了,一点小事就会引发自己的火山爆发。”当时我,只是似懂非懂,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自己身上也越来越多的都是急躁、易怒。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更多的时候忘去了聆听,而是一味选择独断专行。在这样的情况下,班级并没有变得更好,孩子们也没有更多的懂事,而我依然是无头苍蝇,不知如何是好。

翻开书本,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我想我找到了答案,需要改变的不是孩子们,而应该是我,作为老师,我需要去修炼一个柔软的心。一篇篇真实的案例,一篇篇前辈谆谆的教诲,让我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思索。作为大人的我们尚不能事事俱全,为什么我们要苛刻的要求孩子们变成记忆的机器呢?一个十岁的孩子,怎么可能会没有小小的“失误”?面对孩子的“小失误”为什么我们不能怀柔看待,深呼一口气,告诉自己,人无完人,他只是个孩子。

篇3:读《教师专业化五项修炼》有感

什么叫智慧,这就叫智慧。“智慧”的内涵非常丰富,在我国的文化中,智慧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由教育者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智慧是知识、能力与美德的综合体。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教师教学生真理,一个好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目前,我们所倡导的新课程理念特别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这其实与智慧教育是一脉相承的,换句话说,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就是智慧教育。假如我们要让学生像沐浴阳光一样沐浴智慧,那我们教师就要努力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

一、努力成为一名爱学习的智慧型教师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要做智慧型老师,首先要让自己智慧起来。多学习,多读书,多接触现代信息,广泛涉猎,慢慢积累。完备的有结构的知识是教师智慧产生的沃土,也是当今做一名好教师的基础。我们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的感召。孩子年龄越小,他们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越把教师当成“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一问三不知,他们会非常失望。在上面的这个教学事例中,当意外发生时,该教师并没有慌乱,而是利用自己深厚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功底,将折断的量角器“变废为宝”,闪现了精彩的“生成”。

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做一个知识渊博的智慧型教师(凡是我们不懂的,下课多请教他人,多查找各种资料,决不能教给学生错误知识)。如今是现代教育时代,我们要不断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成为能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文盲的定义是:现代文盲是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的人。一名有现代教育意识的教师要与时俱进,掌握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一句话,只要有信心和恒心,我们教师没有什么知识和技术是学不会的。

二、努力成为一名健康的教师

这里所讲的健康,主要是指教师心理上的健康。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可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取得进步。他可以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用坚定而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与失败;他会在任何顺境中一路领先,也会在任何逆境中奋勇崛起,取得事业的成功。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其语言及行为都对学生有强烈的引导和暗示作用,学生会有意无意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尤其是中学生正处于人格养成的重要时期,教师的心理健康将通过其教学等相关行为表现出来,并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所以教师的健康心理至关重要。

一名教师有了平和的心态,才能有冷静的大脑;有了积极的心态,才能调动大脑创造的活力;有了辩证的心态,才能避免自己的思维陷入极端主义的陷阱。一名乐观的教师培养的学生也往往是乐观的,一名悲观的教师带给学生的必然是一种消极的观点。上述案例中,学生的量角器断了以后,该教师并没有去埋怨、去责怪、去懊恼,而是积极地抛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断了的量角器还能量角吗?”从而顺利帮助该学生渡过“量角器断了”的尴尬。

三、努力成为一名懂幽默的教师

2012年9月10日,《重庆晨报》做过一个调查:“什么样的老师最受学生喜欢?”调查结果显示:“67.5% 的学生认为好老师应该懂幽默。”具有幽默感的教师说话风趣,谈吐幽默,无形中形成一种亲切随和的魅力,往往更能赢得中学生的好感。作为中学老师,懂一点幽默,既能赢得学生喜爱,又能改善课堂气氛。有时候,教师一两句幽默风趣的俏皮话还能使整个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师的幽默感,就体现在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上。在上述教学事例中,当意外出现时,该教师没有简单地“借一个量角器给小鹏”,而是以此问题为“支点”,撬动学生大脑快速转动,适当地进行探究学习,将学习活动引向纵深,体现了该教师深厚的随机应变能力。

四、努力成为一名会反思的教师

对教育智慧的生成来说,教学反思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师自我知识管理的有效方式。教学反思是教师对专业行为的一种内在深刻思考,是比照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对教育行为方式的一种内省。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肤浅的知识不可能成为一种智慧,反思是实现知识深刻性意义的重要途径。

任何课堂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反思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学经验积累的过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经验的积累,冲破经验的束缚并不代表不需要积累成功的经验。一名教师,在其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得意之作”“成功之法”和“失败之处”勤于积累,善于思考,把当时的感受及时地记下来,并从理论依据上作进一步的完善提高,从实施环节上作进一步的补充修正,就能达到一种新的层次,教学艺术就能常青。教师不断反思总结的过程,也就是学会教学的过程。

篇4:读《教师专业化五项修炼》有感

一、学习:实现自我超越

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更新观念,充实知识,掌握方法,在客观审视现实的同时不断超越自我。

1.树立现代学习观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学会终身学习,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需要;学会创新学习,能够把知识转化成智慧,在实践中形成新的方法论、价值观;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和研究,快速完善自我,更新自我和超越自我,加快自身专业发展的进程。如江苏省吴江市南麻中学是教育科研的先进典型,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这所学校有一个很好的教师学习制度:每周六上午,学校教科室组织全校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报刊上的教育教学论文。这对提升学校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2.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通过自主学习,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保持专业知识的先进性;通过团队学习,发挥群体优势,从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通过探究学习,改进教学行为,革新教学策略和方法,朝着“教育专家”的目标发展。如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青年特级教师薛法根,就是注重多元化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大胆革新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形成“组块教学、智慧语文”的小学语文教学特色,从而成为著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3.博学多才

教师应学习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和优秀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学习语言表达技能、课堂教学组织技能和教育科研技能等,重点提高核心教学能力,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技术,既做“专才”,又做“通才”,从而使自己能够胜任新课程教学。

二、培训:建立共同愿景

培训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捷径。各学校应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把培训目标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愿景紧密联系,使教师的切身利益和学校发展、培训目标的达成等休戚相关,鼓励教师追求卓越,争当“教育家”。

1.通过培训加快角色转变

面对新课程,教师要明确自己新的身份,成为学习的组织者,认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要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做反思性实践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身不足,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要争当课程开发者,参与课程开发,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加快专业成长步伐,不做课程的消极接受者、忠诚执行者;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既探索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可行途径,又力求把成功的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

2.通过培训加快转型步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中小学教育管理也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中小学教师实现自身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培训促使教师由教育型转向专业型,由经验型转向创新型,由修身立业型转向教书育人型,由教学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由单一教学型转向教学、教研、科研型,由学科知识型转向综合知识型,由注重知识传授型转向素质培养型,由传统的个人奋斗型转向现代的团队合作型。

3.通过培训加快专业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广大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为此,我们要通过培训促使教师拓展专业知识,加深教师对课程知识、学生知识和教学知识新内涵的深刻理解,拓宽自身在人文、科技、环保等方面的知识,向学者型教师发展;促使教师提升专业技能,重点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及行动研究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与实践的能力,提高批判性反思与自我发展的能力;促使教师健全专业情意,确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观念,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和远大的教育理想,规范职业道德和教育行为。

三、实践:改善心智模式

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就必须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自觉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反思、研究、创新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心智模式,善于悦纳学生,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注重行动研究,反思教学实践

教师要为行动而研究,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找到科学理论的依据,提高教学实践的科学性;要在行动中研究,反思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改善实践行为;要对行动进行研究,每次行动之后对整个行动进行反思,增强新课程改革的体验,总结教学实践的基本规律,提炼和升华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典型案例和教育故事。

如我市屯村实验小学管建刚老师,近年来,他成功探索出“魔法作文”。他的“我的教育故事”系列丛书是由“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第一人”的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朱永新主编的“新教育文库”丛书的第一个系列,共5本。这套丛书正是管建刚老师在总结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和升华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的典型的作文教学案例和作文教学故事。

2.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实践技能

新课程教学与传统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了适应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教师应改革课堂教学目标及活动设计,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情感体验,提高自身组织教学活动、调控教学过程的能力;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创设支持学生学习的环境,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差异,从学生的参与度、交往度和达成度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课堂教学技术,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大脑“动”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如上面提到的南麻中学,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探索农村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摸索出各科课堂教学新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在看来,这些课堂教学模式完全符合目前的新课程改革要求。

3.追求实践智慧,富有教学机智

新课程教学具有动态生成性。在课堂教学的变化中,教师要具有实践智慧,在教学中能即兴创造,使课堂教学成为智慧探险的过程,引导学生开放性地吸纳知识,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坚持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社会的原则,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使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能灵活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追求实践智慧的生成和提升,使课堂教学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和富有智慧挑战的过程。

四、合作:整合团体智慧

团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就必须加强合作,而学校要实现共同愿景,就必须通过深度汇谈来发挥团体智慧的作用。

1.加强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学校中教师合作的最常见的方式。通过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取长补短,整合团体智慧,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教案。为了防止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学校应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教师要在个人自备的基础上参加集体议课,在集体议课过程中交流自己的观点、困惑和建议,也倾听别人的看法和思想,在议课中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思路;要与同事合作,共同探讨集体议课中出现的问题,设计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要对集体议课后所形成的参考教案进行个性化修改,形成符合自己和本班学生实际的教案。如吴江市青云中学多年来保持高教学质量的法宝就是日常的集体备课、研课制度。

2.加强互动研讨

互动研讨是一种合作性的教研形式。通过互动研讨可以加强教师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实现教学经验的共享和教师素质的共同提高。为此,要广泛深入地开展互动研讨活动,指引教师参与集体听课,在集体讨论中把听课的收获、感悟和困惑都提出来,就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与其他教师一起探求解决方案;要求教师在研讨中听取别人的看法和想法,分享别人的经验,分析别人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取长补短;鼓励教师与专家进行交流、对话,共同分析教学研究中的重点、焦点问题,接受专家的先进思想和正确建议,以获得专业引领。如我市中小学从2006年起推行“课堂观察”,改革以往传统的听课评课方法,以教研组为单位,对教师的“课”进行多视角、多主题的观察,并在课后进行互动交流,有效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及能力的提升。

3.加强课题合作

课题合作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师合作方式,要求教师齐心协力,共同攻关。这就意味着教师既要有较高的研究能力,又要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为此,教师要参与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实验,与同事、专家一起合作攻关,提高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要承担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研究课题的实验任务,和同事们一起探索新课程改革或课堂教学的科学思路和对策;要就新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和同事们共同研究解决;要加强与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的多边合作,有效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五、研究:学会系统思考

要确保新课程改革卓有成效,就要通过培训使教师学会系统思考,能够深入研究,从宏观整体的视角动态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及时接收学生的反馈,密切关注、深刻洞察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渐变,用系统的、动态的、鼓励的眼光支持和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1.学会系统思考

要真正确保新课程教学深入扎实地开展,就应该从整个教育这一大的系统着眼,对教学体系进行思考和改革。为此,教师要学会系统思考,对教学进行整体改革,从实施新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宏观角度考虑问题,对研究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整体考虑,科学设计研究的程序和策略;要对研究的课题或问题设计科学的方案,从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乃至成功学、美学、哲学等视角考虑研究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要从目标设计、情境营造、活动组织策略选择、模式运用、评价实施等环节全面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学会教学研究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成为学科知识的专家,还要求教师成为学科教学的专家。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研究新课程实施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研究学科教学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的改善,等等;探索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索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备课、授课、作业设置与批改等;研究学生的认知差异,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和基本策略,研究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要在研究时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点滴进步。在思考中研究,在研究中思考,是当今教师必备的能力,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3.学会教育科研

新课程倡导教师做“研究者”。教师只有通过教育科研,才能提高教学研究的层次,拓展研究领域的深广度,逐步成为一个真正的研究者。为此,教师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掌握一般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重点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提高研究能力,形成研究习惯;要建立档案袋,积极研究资料,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等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对研究结果能够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要能够整理研究成果,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交流和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

篇5:读《第五项修炼》有感

审计1001 韩柏雪 学号2104100107

读完本书才发现著名的水桶效应原来正是《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博士提出的。《第五项修炼》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它是彼得·圣吉博士是在总结以往理论的基础上,并通过对4000多家企业的调研而创立的一种具有巨大创新意义的理论。由于其创新价值,并由于其已在无数美国企业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引起理论界及企业的浓厚兴趣,在短短几年中,被译成二三十种文字风行全世界,它不仅带动了美国经济近十年的高速发展,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管理浪潮。这本书被评为“世界上影响最深远的管理书籍”之一。

下面是我在阅读《第五项修炼》中的几点体会,写下来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个人如何在不断地竞争中取得成绩,如何能有效工作完成既定目标,美国的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水桶效应,解答了我已久的疑惑。水桶效应,说的是一只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水桶,决定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这就是说一个人或是一个组织,决定和制约其整体水平的往往是它的劣势部分。任何一个环节太薄弱都有可能导致个人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臵,最终导致失败的恶果。

因此,当面对失利的时候,不能简单地把水桶装不满水归咎于客观方面这样那样的偶然因素,而是更多的从自身寻找原因,透过事物 1

现象去看本质,勇于揭露和发现影响自身发展的短板,一方面能够消除无味的懊悔,另一方面更能理智和客观地正视问题,进而有效地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利用好水桶原理就十分重要了。《第五项修炼》这本书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修炼,一切从创新开始,建设学习型的组织。

书中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都以团队合作为中心。指出面对竞争愈来愈烈的环境,调动个人与组织间的密切关系,方能在林林总总的企业中脱颖而出。这五个修炼分别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理想、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自我超越:这一点是站在个人的角度上说的,只有透过个人学习,组织才能学习。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你的对手,而是你自己。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只有实现自我超越,才能使自己得到最佳发展,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自我超越是个人成长的学习修炼,从个人追求不断学习为起点,形成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在提高个人素质,完善自我超越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突破自我超越障碍因为这涉及到利益问题,人们脑子里传统组织的概念已经根深蒂固,很少人会谈论它。

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在团队中,改善心智模式十分重要,它是保证团队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

总之,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在打开自己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在个人来讲,要勇于和善于敞开心扉,并且能够倾听吸纳别人的想法和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

建立共同理想:共同愿景指的是一个组织中各个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目标,在一个团体内整合共同愿景,并有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的内在的动力,将自己与全体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的组织联系在一起,主动而真诚地奉献和投入。如果团队拥有共同的理想,那么,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为了这个共同的理想而努力。而这种共同的理想就是团队中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可以无限放大的,是一个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高度的概念。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学习型团队的共同理想就是利用集体智慧为企业创造效益、为集团谋求发展。

团队学习:团体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汇谈”开始。“深度汇谈”是一个团体的所有成员,在思考了所有问题之后,毫无保留的说出心中的思考而进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体的智商却只有六十,这是为什么呢?团队学习的修炼即在处理这种困境。希腊文中“深度汇谈”指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较个人深入的见解。同时,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作为一个部门或驻地办,通过团队学习的方式共同进步,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

系统思考:系统思考使人由看片段到看整体。从对现状作被动反应,转为创造未来。从迷失在复杂的细节中,到掌握动态的均衡搭配。系统思考让我们看见小而效果集中的高杠杆点。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能产生以小博大的力量。

我们是群体中的组成部分,要时时刻刻想着群体的愿望。身在团体中,想要看清所有的事情是很困难的,有的时候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护群体的利益。而我们就应该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思考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达到个人价值与全局价值的平衡。学习型组织很像飞机或电脑等工程上的一项创新,而五项修炼便是这项创新工程中缺一不可的技术。“修炼”的境界并非靠强制力量或威逼利诱以致,而是必须精通整套理论、技巧,进而付诸实行。每习得一项修炼,便更向学习型组织的理想跨进一步。它跟艺术、工程等任何其他的修炼一样,有些人学得比较快,有些人较慢,但是任何人都能够透过演练而熟能生巧。

当然,每个团体都有自己的特点,书中的观点是要我们去发展学习型的团队合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并把这项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篇6:读《教师专业化五项修炼》有感

——读《第五项修炼》有感

能接触《第五项修炼》,机缘于以“文化周末”活动为主要载体的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的开展,也缘于对管理学经典名著的油然敬仰,更缘于自身对学习型组织一探究竟的兴趣使然。从始读时的索然,到深读时的怡然,到将尽时的释然,至读完后的自然,我被其深深吸引,我惊叹于作者睿智而缜密的思考方式,特别是在《自我超越》中,作者从分析学习型组织入手来阐述并讨论“自我超越”,不仅角度新颖,而且将个人的自我完善放在组织的经营管理中去分析,对我们每个人而言,具有莫大的实践意义。

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曾有过美好的梦想和希望,以及潜在的自信与自我发挥能力;然而现实中,由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等种种经历的不同,这些美好的内在,都逐渐湮灭于不得不面对的日常俗务和看上去无法抗拒、无法左右的真实之中。当人们因此而陷入低落与茫然的情绪之中,很多人会选择用情绪化的反应措施来应对,比如通过树立坚强、奋进等人生态度激励和鼓舞自己等等。不可否认,这样的做法是对的;然而,仅仅如此,却不一定有效,正如文中所言,“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以创造,而不是反应的观点,来面对自己的生活与生命。”因为,我们还需要采取更实际的行动,选择更实际的行为方向,从而真正的解决问题。我们要挖掘我们本质里那些美好的内在,就需要不断地自我超越。

所以,《第五项修炼》中把“自我超越”视作一项人生修炼,一个不断的学习过程,可以说是再正确不过了。通过阅读《自我超越》,我认识到,修炼与学习,作为一种过程,需要依附于一个详尽而系统

化的计划,然后依赖于坚韧的毅力不断地向一个选择好的方向前进。首先,方向是行动的原动力。选择好了的方向,在书中被作者称为“愿景”。

借鉴很多成功者对其奋斗经历的自叙,我认识到,真正的兴趣、永无止境的快乐和幸福感是在朝向目标努力拼搏时才能品尝到的,只有不断明确的、具体化的目标,才会有不变的斗志和进取心,面对挑战,才会有坚持下去的勇气。文中说,“当自我超越成为一项修炼、一项融入我们生命之中的活动,它的背后包含两项动作,首先就是不断厘清到底什么对我们最重要。”在现实生活中,我总是会感觉到,当我们将精力沉湎于忙碌与被动的应对问题的时候,往往就会忽略掉了我们前进的原因。

为什么我们要向前走?什么才是我们的目标? 其实这个问题,每一个追求自我超越的人都会在行动之前询问一下自己。确实,这很重要;因为事实上,只有明确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才能不断地从答案中汲取动力,不断向高层次迈进;文中将这种动力称为“创造性张力”,即看到方向后与现实状态作比照从而在心中产生差距时所形成的张力。我很欣赏书中作者这样说:“自我超越的精义便是学习如何在生命中产生和延续创造性张力”,我认为这句话是真真正正的抓住了自我超越的本质内涵。

方向的明确,可以使我们制定出相应的行动计划来;我们走在路上,会遇到很多风景,那是诱惑、负担抑或收获的果实,这个时候,方向作为衡量行为的尺度,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孰是孰非、孰好孰坏、孰轻孰重,从而决定精力该如何分配。

选择一个合适的方向、美丽的愿景,可以说是在实现自我超越之前,思想上的一个飞跃;因为抉择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历练,是向迷惘告别的决定,是向惰性告别的宣言。确定好方向,才是真正吹响了

向顶峰迈进的号角,迈开了自我超越的第一步。

其次,真正的毅力体现在敢于面对和不断坚持。追逐目标,不代表回避现状。坚持的意义,关键在于敢于面对问题和如何面对问题。《第五项修炼》中最令我心动的观点,是“自我超越的修炼”题目下的第四部分,“诚实地面对真相”。这七个字,恍若一记重锤,敲醒了我性格中沉睡着的警觉性。

对于“诚实”二字,我全部的理解首先在于:不自欺。而事实上,我们会发现,我们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对外界做到诚实,却总是不能在内心中自我坦诚。也许已经看清楚了现实中真实的障碍,却无法挑战心中自己虚设的难题。在这个问题上,《第五项修炼》的作者解释得非常严谨。诚实的面对真相,不仅是“根除看清真实状况的障碍”,还要“并不断对于自己心中隐含的假设加以挑战”。我们知道,自欺即意味着失败。过于自负和自满的情绪,是一种自欺,这是老话中所说的“骄傲使人落后”;但是人们往往没有注意到自卑或过分给自己施压,其实也是一种自欺。有些时候,我会觉得这个愿景太美好了太遥远了,或者是发现现实太真实了太残酷了,然后,就在自己心里虚设出一个结论,就是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向前走下去。其实这个时候,我就陷入了一种对自我的“不诚实”,面对真相,面对难题,我在作负面的“自欺”。

而那些真正善于自我超越的人,对于自己行为背后的这种负面情绪,能够做到及时地自控和调整。因为他们懂得,在现实的困境面前,忠于真相,必须首先忠于自己;面对难题,首先要不给自己制造心灵的难题。他们懂得如何“运用那些影响变革的力量,而不是抗拒这些力量。”这样,才能使自己坚持下去。超越,就是不断前进;前进,就是绝不能停下脚步。

书中说得好,“生活中喜悦的感觉常来自对目标的坚定不移”。我认为,当你真正做到坚持,你永远是有力量的,而当你局限于心灵一角,那你潜在的力量将失去伸展的空间。

第三,有创造才有超越。《第五项修炼》中提到了“自我超越”是指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我很赞同这种观点。有的时候,我总是会将脚步的停止归咎于条件的限制,现在我意识到,其实这种心态很不可取,这是一种逃避;超越自我,就是要不落窠臼,不为现实条件所束缚,能够积极运用手中所有的,来实现创新。这种自我超越,不仅体现在每个人专业技能提升方面,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自我超越”放在组织中去实现。之所以说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比起那些很多教人们如何成功、如何提升自我的书籍,《第五项修炼》是把个人的“自我超越”与学习型组织的发展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如作者所言,“发展自我超越的许多实践方法,都深藏在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其它各项修炼之中,例如学习系统思考的能力、练习如何反思心中隐藏的假设、表达个人的愿景和倾听他人的愿景,以及共同探索每个人对于目前的情况各种不同的看法。”

其实这种观点符合辩证法的要求,就是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当我们集中精力面对自己的问题时,我们往往陷于过多的自我分析和令人困扰的抉择之中,而不能借鉴或运用周边的积极因素来寻找个人的坐标所在。事实上,只有首先把自己放在团体之中,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然后以此为基准开拓属于自我的空间。

更重要的是,自我超越是一种学习过程,这种本质要求我们把自己放在组织当中,在反思中学习,在共享中学习,在反馈中学习。透过学习,打开久闭的心扉,在交流中开启心智,在互动中共同提升。正如书中所举的例子,传统上日本人的终身雇用制,“员工同意要生活在一个共同体之中,在其中他们不是互相利用而是互相帮助,如此

每一个人的潜力都能充分展现。……”

在“在组织中培养自我超越”这个章节中,作者科学的解释了这一观点:“这样的组织气氛,将以两种方式增强自我超越。首先,它将持续强化个人的成长对于组织是真正有益的理念。其次,由成员们的回应,组织将可提供对发展自我超越有所助益的在职训练。就像其他任何的训练一样,发展自我超越必须成为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对于有心自我成长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一个愿意支持这种发展的环境更为重要。而能够发展自我超越的组织,便能够不断鼓励个人愿景、不断地探究目前的真实情况,和诚实地面对两者之间的差距。”

看到这段话,我特别向往能够生活在一个作者所塑造的学习型组织之中了。当然,对组织提出这样的要求之前,首先便是自己要先认真地追求自我超越。

篇7:读《幸福教师五项修炼》心得体会

魏敏

成为幸福教师的方法可能有很多,通往幸福的途径也不胜枚举。读过谢云老师的《幸福教师的五项修炼》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引人深思。让我领悟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一种境界,一种情怀,一种豁达。

在《师生的微笑里》写到这样一段话:教育不过是为了师生彼此的微笑,为了那会心破颜的一刻。走进课堂,看见学生的微笑,我们会有愉悦之感。我们微笑着问好,微笑着讲课,下课或放学时微笑着与学生说“再见”——理想的教育,不就是这样吗?我真的很渴望这样的教育,我也极力地想每时每刻微笑着面对天使们。但由于自身素质还不够高,或是不能和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或是自己早已失去了那份童心等。导致了我现在因为孩子有时愁眉苦脸,有时夜不能寑,饭不想吃·····。但我坚信,只要肯努力,只要肯找自己的原因,微笑不久也会时常伴随我们的左右。

《 修炼一颗“柔软心”》里提到过这样一个故事:高三临近毕业时,每到下午,一个学生总是忍不住要睡觉,老师没有采取“霹雳”手段,而是给了他一杯茶,让他提神,结果忍不住又睡了。这样老师就一连给他泡了三杯茶,一次比一次浓。让他既感动又羞愧,于是痛下决心,要和自己的瞌睡作斗争。同样在我高中时,也出现过类似的故事。我有一个同学上课总是爱睡觉,冬天时,记得班主任脱下自己的衣服为他抵寒,并说下次上课时还要带被子,怕给同学冻感冒了。

这两个故事里,都让我看到了一种柔软的力量,现在我班也有一个孩子爱睡觉,我也要用一种柔软的力量让他和瞌睡作斗争。

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愿以美好的眼光和态度来对待,相信世界也会因此变得温暖。而这句金玉良言我想送给自己,也送给我的学生们,让我在教师的道路上能够走的从容,让孩子们在成长中受益匪浅。

篇8:读《教师专业化五项修炼》有感

一、备课基本功

这次基本功竞赛的内容之一是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 从笔记来看, 有的教师字迹工整、备课规范, 反映了教师对教育工作的严谨态度;有的教师注重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手段多样、新颖, 反映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与把握;有的教师通过简单的几笔就勾勒出了形象的技能动作, 反映了体育教师较强的绘图能力。这些都无不反映出体育教师扎实的专业能力。

第三阶段的教学实践能力备课采用了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的形式, 要求参赛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第二天要上的课在一小时内备出来, 并写好教案, 选手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需要完全依靠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 这种“三定”备课形式不仅需要体育教师对各种教材都有所熟悉, 同时要对各种教材内容的组织与教学手段的运用做到心中有数。对此, 需要体育教师在平时多学习教学内容设计和教案编写的有关理论, 研究相关范例, 养成备课、写教案的良好习惯, 稳固自己的备课技能。

二、运动技能技术

这次比赛设计的内容较多, 包括篮球、足球、排球、体操、武术、田径等, 参赛教师首先要在这些内容中自选一项, 然后再通过抽签的形式随机抽取一项, 每个项目包含两个内容。就自选项目来讲, 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项目, 而在抽签项目上则要看自己的能力, 因此, 那些各个项目都比较均衡的教师就具有较大的优势, 而那些只擅长个别项目的教师则往往处于弱势。因此, 体育教师要想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做得更好, 平时就必须加强锻炼, 注重各个项目的练习, 不断提高自己在各个项目上的动作技能, 同时尽可能保持匀称的体型。

三、看课、说课、评课综合能力

看课、说课、评课是校本研究的重要形式, 也是促进教师技能进步的有效途径。在各项教研活动中, 常常将其中一项或多项作为一种研究形式, 在本次基本功竞赛中, 评课就被作为一项比赛内容, 且在活动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比赛中, 要求参赛教师观看一节录像课, 然后在一小时内进行现场评课, 并写出评课稿。对此, 部分选手都做了一定的准备, 但真正有水准的评课不仅仅需要理论的积累, 更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而那些平时参与较少的选手往往只能谈及皮毛、空谈理论, 与现场课脱离开来, 这并不是有效的评课。

看课、说课、评课技能的修炼首先需要教师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 教师要了解看课、说课、评课的方法与策略, 要了解实施前需要做的准备, 也只有了解了基本方法与注意事项, 有准备、有目的地去看课才更有实效, 只有了解说课的程序与要求, 才能说得到位, 学会运用语言、能抓住重点才能评得有水平;其次, 平时应多参与这方面的活动, 多看、多说、多评是提高技能的主要途径。

四、教学实践能力

这次实践课为同课异构课。在教学中, 部分教师教学组织能力较强,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非常深刻, 能有效把握重点, 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突破难点, 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部分教师专业技能水平高, 在给学生做示范时能把握关键, 深得学生喜爱。竞赛选手都有自己突出的一面, 综合能力越全面则胜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但是, 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需要体育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进行积累、提高。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的反思, 对成功之处要努力形成自己的特点与风格, 对薄弱环节要不断地训练并逐渐提高。

五、教科研能力

“教而不研则浅, 研而不教则空”, 教师体育教学能力的提高需要教科研来带动。教科研的过程就是教育教学反思、总结的过程;教科研是一种“边教学、边研究”的工作方式。教学与研究并不冲突, 一些教师尽管没有在杂志上发表文章, 但其并不是没有做研究, 只是没有将反思、总结的东西形成论文在报刊杂志上表达。事实上, 只要教师能够用心总结、反思, 就是参与了研究, 而总结、思考的多了, 教科研能力也就提高了。在本次活动中, 部分教师在评比中费了很大力气才交出论文, 而部分教师则能轻易拿出一篇发表的论文, 其区别就在于平时是否用心, 这种用心就是教师教科研能力的体现。当然, 要真正搞好教科研还需要多读书、多写作、多思考、多实践。

博主名称:原理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yndgz

竹子:对你们地区培养教师的模式, 赞!

篇9:魅力教师的五项修炼

那么,教师应该具备哪些魅力呢?我想,教师作为“人”,首先是人格魅力,这是为人处事的基本点;作为“教师”,必然有其特殊的要求,比如学识魅力、教学魅力、形象魅力、语言魅力、沟通魅力等等。当然,教师不可能是“完人”,但我们可以多加修炼,力求向“魅力”靠近。

一、修炼内在定力

当今社会,外部世界精彩纷呈,价值取向多元,少数年轻教师便迷失了方向,他们抱怨、焦虑、倦怠,每天完成任务式地工作,比学生更期待下班的铃声。试想,这样的心态和工作状态,哪有魅力可言呢?

一位作家告诉我们:教育首先要解决的,不是体制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心灵”问题,即为师者对自身和教育的认识、态度、情怀等等。的确,教师首先要修行的是自己的生命状态和精神境界,如若修炼得内心清净安宁了,自然能抵御外界尘世的喧嚣,静心地教书育人,坚定而从容地走着属于自己的从教之路。人生的境界,更多的是心灵的境界,唯有心灵的安静,方能铸就人性的优雅。这种安静,是得失后的平和,是诱惑前的恬淡,是困苦中的从容,是笑对现实世界而不懈行走的漫长过程。我们身边的“薛法根”们、“管建刚”们不都是这样做的吗?读书、教学、悟道,心灵澄明了,精神力量强大了,再细碎繁杂的工作也不觉累了,有时候反而能从“苦”中品出“甜”来,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幸福。

二、修炼职业敬畏

人应该学会敬畏。敬畏自然,敬畏法律,敬畏真理,敬畏生命……敬畏一切值得敬畏的东西。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方向、准则和规范,就能自觉约束自己。古人说:“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会肆无忌惮,甚至为所欲为,害人害己。常怀敬畏之心的人格外谦逊,是一个有品味有思想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被冠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我们走向一个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时,拿什么来奉献给他们?多数教师工作勤恳敬业,堪为人师,但是也有一部分教师是在误人子弟,他们中不备课就上课的有之,上课“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是哪儿”的有之,课堂上谩骂、讽刺、挖苦学生者有之。凡此种种,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对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不够敬畏。敬畏更多的来自理解与尊重,来自学习与修炼,愿我们都能以一颗朝圣者的心去敬畏我们的事业。

三、修炼专业素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的《师说》一语道破教师工作的真谛。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这桶水哪里来?修炼而来。身为教师,就应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还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新的知识。名师之所以能够成为名师,还不是因为他们德艺双馨,学识广、博、专、深吗?还记得我在师范时的几位恩师,音乐老师可以开个唱,美术老师的画在苏州西园展出,文选老师课堂上旁征博引,口若悬河,语基老师说得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历史老师讲课从不看书看讲义,讲述历史仿佛在讲述他的家事那么清晰,更让我们钦佩的是失去右臂的代数老师,用左手都能写得一手遒劲潇洒的好字……他们用精深的学识涵养征服了我们。环顾身边有一技之长、教书教得好的同事们,不也是学生崇拜的偶像吗?教师的专业素养,无疑是立足岗位、赢得魅力的基石。

四、修炼宽容胸怀

包容是一种美德,包容能够拓展我们的视野,帮助我们了解别人,尊重别人,以拿得起、放得下的态度去面对一切。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作为教师,更需要一颗柔软、包容、仁慈的心,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刚出土的幼苗,刚绽放的花蕾,刚伸展开稚嫩羽翼的雏鹰,要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对待荷叶上的露珠那样,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长期以来,或许是工作的压力消蚀了人们的耐心,或许是个性使然,有的老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已经简化为粗暴的训斥,伤学生自尊的粗话张口就来,甚至让学生站墙角、吃“毛栗子”,网上曝光的拎耳朵拍照、互打耳光等事件,更是令人发指,他们擅用“师权”,随意践踏着学生的尊严。“孩子犯错,上帝都会原谅。”教师能不能包容一些?

五、修炼教育智慧

教育学生光有爱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智慧。俗话说:“一句话可以说得让你笑,也可以说得让你跳。”作为教师,要有语言的智慧。虽然语言本身只是一种物质载体,但如果讲话者赋予它以情感和精神的光辉,就会一下子焕发出难以计算的力量。教师还要有处事的智慧。学生间难免有争执,有矛盾,处理得当,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处理不当,则会激化矛盾,弄得无法收场。其实,智慧也是可以修炼的,如果我们用“心”去想了,用“心”去做了,常常就会有了智慧。有老师从《三国演义》《孙子兵法》中汲取营养,创造了“班主任兵法”,也有人设立“班级银行”,建立了“班币管理制度”等等,这些不都是教育者的智慧吗?

一个有魅力的老师,学生就喜欢亲其师而听其言。美国诗人Douglas Pagels的诗集《要你永远记得》中,有这样一段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永远别放过任何机会,去告诉一些特别的人,他们在你心中的地位。一生之中,总会有那样一些特别的人:他们能理解你心底的一切,与你相携万里,永不离分;他们牵挂着你的欢喜忧愁,他们的祈祷中有你的身影;他们和你分享着一种秘密的语言,旁人无缘闻听;他们会指引你、鼓舞你、抚慰你,以笑声点亮你的生命;他们能令你笑逐颜开,他们会帮你走出困境。你可以用这种绝妙的方式,让他们了解自己有多么了不起。要让他们永远记得,对你来说,他们是多么特别和重要。”我们也应该勤加修炼,努力成为学生心中最重要的人、最值得信赖的人、最值得倾诉的人。

让我们努力修炼,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

(谈海珍,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和小学,215200)

篇10:读《教师专业化五项修炼》有感

首先《第五项修炼》是一本企业管理类书籍。如金融时报对它的评价一样,它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五部工商管理巨著之一。书中描述的基本理念、能力开发所需要创新的规模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

我一开始便被第段文字所深深触动,书中所说,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如何拆解问题,如何拆分世界。这样做虽然会使复杂的任务和课题变得更容易些。但是我们却在无形中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丧失了对更大整体的内在领悟能力,再也看不清我们所采取的行动所带来的各种后果。而当我们试图“考虑大局”的时候,我们总要在脑子里重新组装那些拆分出来的部件,组他们编组列单。然而正如物理学家大卫·波姆所说,这种做法是徒劳无益的----就好比试图用重新拼起来的碎镜子来观察真实的映像。所以在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干脆放弃了对整体的关注。

《第五项修炼》书中所说,现流行的管理体系的核心问题是致力使一切平庸,它迫使人们越来越辛苦的工作,以弥补一种缺失,即人们在一起共同工作处于最佳状态所持有的精神和集体智慧的缺失。我们都工作在这种幻象中。而本书所描述的工具和理念主是破除这一种幻象,即认为世界创造于分立的、互不相干的力量的幻象。一旦放弃了这个幻象,就是另外一番新天地:我们便能建设“学习型组织”-----那里,人们为了创造自己真心渴望的成绩而持续拓展能力;那里,各种开阔的新思想得到培育;那里,集体的热望得到释放;那里的人们不断学习如何共同学习。

企业的组织是学习型组织的实践者,它工作核心就是关于我们每个人的自我超越,心灵的转变。建设没有终极目标或形态,只有终生学习实践过程。学习型组织相对传统靠权威专制的“控制型组织”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对某几项基本训练功夫的熟练掌握。这就是如书的名称,有五项修炼。五条理念和方法,用来开发学习型组织三种核心学习能力:激发热望(自我超越,共同愿景)、理解复杂事物(系统思考)、开展反思性交流(心智模式、团队学习)。第五项修炼就是系统思考,它是整合其它修炼的修炼,它把其它修炼融入一个条理清晰一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我想,把第五项修炼作为修炼的修炼,提醒了整体太于局部的组合。

如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则见如来。我在此书中体会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微妙之处,就是个人看待自己和整体、世界的新方法。把自己看成与整体、世界相互分立,转变为与整体、世界相互联系;从把问题看成是由“外部的”其他人或其他因素造成的,转变为认清我们自己的行动如何导致了我们所面对的问题。

篇11:读《教师专业化五项修炼》有感

五项修炼: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推荐理由]: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是世界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世界许多发达国家为此采取了相当多的改革措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以校本教研为主的教研制度建设的提出,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而目前,大多数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就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内容,教师很少有时间对自已进行充电,以至于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过程中,不知从哪里入手;走向哪里;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读了下边的文章,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其代表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把学习型组织的技能要求归结为“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团体学习、系统思考。受此启发,笔者将学习、实践、培训、合作、研究称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五项修炼”。对教师专业发展来说,学习班是源泉,利于更新思想,提升教育理念,实现自我超越;实践是根基,利于转变行为,革新工作方式,改善心智模式;培训是捷径,利于获取指导,拓宽视野领域,建立共同愿景;合作是外力,利于交往互动,开展深度汇谈,整合团体智慧;研究是动力,利于系统思考,敏锐洞察渐变,推进整体改革。这“五项修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教师只有通过“五项修炼”才能快速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学习:实现自我超越

学习是教师发展的原动力。未来的教师发展方向应当是成为学习型的人,应当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精通教学内容,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并以积极健康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教学技艺指导学生学习。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新课程改革步伐也会不断加快,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更新观念、充实知识、掌握方法,在客观审视现实的同时不断超越自我。具体说,一要确立现代化学习观。面对新课程,老师应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学会终身学习,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需要;学会创新学习,能够把知识转化成智慧,在实践中形成新的方法论、价值观;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和研究,快速完美自我、更新自我和超越自我,加快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二要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保持专业知识的先进性;通过团队学习,发挥群体优势,从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通过探究学习,改进教学行为,革新教学策略和方法,朝着“教育专

家”的目标发展。三要博学多才。老师应学习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和优秀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学习语言表达技能、课堂教学组织技能和教育科研技能等,重点提高核心教学能力,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技术,既做“专才”又做“通才”,从而使自己能够胜任新课程教学。

二、实践: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的假设、成见,甚至图像、印象。在教育工作中,它影响着个人如何对待外界客观世界,如何采取行动,决定自己什么可以做或不何以做,什么时候做,到底怎样做。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就必须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自觉审视自己的内容世界,在反思、研究、创新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心智模式,善于悦纳学生,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

一是注重行动研究,反思教学实践。教师要为行动而研究,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使自已的教学活动找到科学理论的依据,提高教学实践的科学性;要在行动中研究,反思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在实际行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改善实践行为;要对行动进行研究,每次行动之后对整个行动进行反思,增强新课程改革的体验,总结教学实践的基本规律,提炼和升华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典型案例和教育故事。

二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实践技能。新课程教学与传统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了适应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教师应改革课堂教学目标及活动设计,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情感体验,提高自身组织教学活动、调控教学过程的能力;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创设支持学生学习的环境,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差异,从学生的参与度、交往度和达成度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课堂教学技术,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大脑“动”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是追求实践智慧,富有教学机智。新课程教学具有动态生成性。在课堂教学的变化中,教师要具有实践智慧,在教学中能即兴创造,使课堂教学成为智慧探险的过程,引导学生开放性地吸纳知识,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坚持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社会的原则,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使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能灵活机智地处

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追求实践智慧的生成和提升,使课堂教学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和富有智慧挑战的过程。

三、培训:建立共同愿景

教师的共同愿景是提高专业素质、实现专业发展。培训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捷径。为此,各学校应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把培训目标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愿景紧密联系,使教师的切身利益和学校发展、培训目标的达成等休戚相关,鼓励教师追求卓越,促使他们争当“教育家”。

一是通过培训加快角色转变。面对新课程,教师要确认自己新的身份,成为学习的组织者,认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要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做反思性实践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身不足,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要争当课程开发者,不做课程的消极接受者、忠诚执行者,而要参与课程开发,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加快专业成长步伐;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既探索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可行途径,又力争把成功的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

二是通过培训加快转型步伐。随着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中小学教育管理也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中小学教师实现自身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具体说,就是要通过培训促使教师由教育型转向专业型,由经验型转向创新型,由修身立业型转向教书育人型,由教学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由单一教学型转向教学、教研、科研型,由学科知识型转向综合知识型,由注重知识传授型转向素质培养型,由传统的个人奋斗型转向现代的团队合作型。

三是通过培训加快专业发展。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广大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为此,我们要通过培训促使教师拓展专业知识,加深对课程知识、学生知识和教学知识新内涵的深刻理解,拓宽自身在人文、科技、环保等方面的知识,向学者型教师发展;促使教师提升专业技能,重点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及行动研究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与实践的能力,提高批判性反思与自我发展的能力;促使教师健全专业情意,确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观念,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和远大的教育理想,规范职业道德和教育行为。

四、合作:整合团体智慧

团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就必须加强合作。而学校要实现共

同愿景,就必须通过深度汇谈来发挥团体智慧。在教师群体中让每个人自由交谈,在思想碰撞中发现别人的远见,发现有碍团体发展的消极因素,并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优势来加以解决。那么,学校如何组织教师进行深度汇谈,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整合团体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呢?

一是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学校中教师合作的最常见的方式。通过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取长补短,整合团体智慧,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教案。为了防止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学校应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教师要在个人自备的基础上参加集体议课,在集体议课过程中交谈自己的观点、困惑和建议,也倾听别人的看法和思想,在议课中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思路;要与同事合作,共同探讨集体议课中出现的问题,设计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要对集体议课后所形成的参考教案进行个性化修改,形成符合自己和本班学生实际的教案。

二是加强互动研讨。互动研讨是一种合作性的教研形式。通过互动研讨可以加强教师间的交往、沟通与合作,实现教学经验的共享和教师素质的共同提高。为此,要广泛深入地开展互动研讨活动,指引教师参与集体性听课活动,在集体讨论中把自己听课的收获、感悟和困惑都提出来,就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与其他教师一起探求解决的方案;要求教师在研讨中听取别人的看法和想法,分享别人的经验,分析别人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以取长补短;鼓励教师与专家进行交流、对话,共同分析教学研究中的重点、焦点问题,接受专家的先进思想和正确建议,以获得专业引领。

三是加强课题合作。课题合作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师合作方式,要求教师齐心协力,共同攻关。这就意味着教师既要有较高的研究能力,又要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为此,教师要参与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实验,与同事、专家一起合作攻关,提高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要承担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研究课题的实验任务,和同事们一起探索新课程改革或课堂教学的科学思路和对策;要就新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和同事们共同研究解决;要加强与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的多边合作,有效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五、研究:学会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是以系统动力学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思考方式,它要求人们掌握问题整体运作的本质,以提升组织整体运作的群体智力。要确保新课程改革卓有成效,就要通过培训使教师学会系统思考,能够深入研究,从宏观整体的视角动态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及时吸收学生的反馈,密切关注、深刻洞察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渐变,用系统的、动态的、鼓励的眼光支持和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一要学会系统思考。要真正确保新课程教学深入扎实地开展,就应该从整个教育这一大的系统着眼,对教学体系进行思考和改革。为此,教师要学会系统思考,对教学进行整体改革,能从实施新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宏观角度考虑问题,对研究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整体考虑,科学设计研究的程序和策略;要对研究的课题或问题设计科学的方案,从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甚至成功学、美学、哲学等视角考虑研究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要从目标设计、情境营造、活动组织策略选择、模式运用、评价实施等环节全面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要学会教学研究。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成为学科知识的专家,还要求教师成为学科教学的专家。教师要成为教学专家,就要从学生的实践情况出发,研究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研究新课程实施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研究学科教学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的改善等;探索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索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备课、授课、作业设置与批改等;要研究学生的认知差异,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和基本策略,研究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要在研究时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点滴进步。

上一篇:暑假生活学生日记通用版下一篇:大学国防军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