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娜读《教师专业发展导引》有感

2024-04-23

妮娜读《教师专业发展导引》有感(共5篇)

篇1:妮娜读《教师专业发展导引》有感

读《教师专业发展导引》有感 厦门市群惠小学 卢妮娜

《教师专业发展导引》是今年林校长为大家诸位老师征订的指定书籍,它给了我们很多专业性的意见,让我受益匪浅。我从这本书中不仅了解到了许多专业名词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许多新的理念。

书中围绕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课堂教学,学生教育与管理,教育科学研究及教师的职业心理等问题展开了独到的阐述。在探讨这些问题的同时,它还结合教育时间中存在的与学生发展不符的现象和教师认识上的误区、操作上的偏差等进行了剖析。这些认识对于我们正视学生发展及教育上的问题,避免工作中的失误,有很深的意义。

尤其是第五章《学生教育与管理》中关于“学科教师的育人艺术”明确指出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而小学语文学科的基础性、文学性、思想性、生活性决定它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具有的功能与优势。这引起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的我的深刻思考:如何在平日的教学中实现语文学科“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任务呢?此书的案例给了我一些启发,那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深入挖掘“道”的内涵,发掘语文本身的德育资源,因文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融德育于其中,纳思想于其内,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

纵观我国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体系,基本以“主题单元”建构或“知识或能力单元”建构,但均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具体表现在它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高尚的思想品德为目标,以科学的知识训练和熏陶感染、体验感受为途径,在教学中把思想道德教育寓于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如五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主题是:弘扬民族精神,《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最后一分钟》等,都是弘扬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气节的名篇,教学中教师只有全面了解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特点,才能领悟教材所表达的思想道德教育内涵。

打开小语教材,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中洋溢着对祖国、对人民、对亲人、对朋友、对大自然的深挚情谊,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典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具有震撼人的力量。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爱国情,《狼牙山五壮士》的民族情,《故乡的杨梅》的思乡情,《慈母情深》的母子情,《她是我的朋友》、《心愿》的朋友情,《珍珠鸟》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情„„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些积极的情感因素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自然渗透。

例如执教《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先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感悟出中朝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老师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写的是志愿军回国时与朝鲜人民话别的场面。既然是话别,就应该是双方的。但是,课文只写了志愿军说的话,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大娘、小金花、大嫂听了志愿军的话,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已有一定的基础,在略加思索后纷纷举手,扮大娘的同学说:“志愿军同志,千万别这么说,为了打败美国侵略者,你们离开了祖国,告别了亲人,为我们牺牲太大了!记得„„”扮小金花的同学说:“志愿军叔叔,我不是不刚强,我实在不想让你们走啊!„„”扮大嫂的同学说:“志愿军同志呀,你们有多少战友为我们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们受点伤又算得了什么„„”学生如果没有读文的认知过程,就不可能有这些入情入理的倾诉。

再如《落花生》这篇课文,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这句话向学生昭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教学时,老师只要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反复的朗读,学生就很容易把握花生那种“不求虚名默默奉献从不炫耀自己”的品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你喜不喜欢像花生那样的人?”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我喜欢像花生那样的人,有本事也不张扬。”有的说:“我认为这样不好,我表哥很有学问,但就是不善于推销自己,所以至今也还没找到工作。”“我也认为把自己的优势说出来好,我爸爸喜欢看《财富人生》,他说这个栏目主要是名人畅谈自己的创业之路,每个故事都非常感人。他们的成功经验可以供大家借鉴,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摧人奋进,给人启迪”„„老师在充分肯定他们见解的基础上,通过梳理,让学生明白: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人固然值得我们学习,但展示自己的真才实学,在当今充满竞争的年代,也非常必要。可以说《落花生》是一篇非常朴实的文章,这位教师能联系社会实际,活用教材,丰富发展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在平等对话、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将现代意识渗透于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感悟思考,突破思维定势。这样,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创新性得到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积累的语言得到了运用,思想道德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总之,作为母语的语文,它所承载的是民族的气脉、精神,承担的是培养与塑造学生灵魂的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坚持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时代理念,努力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学生就会在学到语文知识、获得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道德情操的陶冶,意志品格的锻炼,审美情趣的感染。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小语学科在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建设道德中的重要作用,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学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所在。

篇2:妮娜读《教师专业发展导引》有感

香港学校的课程宗旨是:为所有学生提供终身学习所需的重要经验。我们是否也可以将其拓展到教师的发展上呢?我们是否也能为教师提供终身学习所需的重要经验或其他呢?一名教学副校长怎样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呢?专家的理念引发了我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考。

一、领导的角色意识

“学习”是学校领导的专业责任,学校领导首先应该明确教师为何要不断学习、持续发展,那是因为学校发展的基石是教师的发展。校领导设计教师的专业发展时应遵循六个原则,即:教师专业发展攸关学习;教师专业发展是工作;教师专业精进是持续的旅程,而非一张证书;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和组织使命密不可分;教师专业发展重点在“人”而不是“活动”。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再来确定的教师专业发展,才会是持续的、紧密联系教师需要和学生学习、学校使命的,能紧扣学校脉络和具体工作;才会专注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校领导才会与教师共同协作,确定有效的学习模式。而校领导必须认识到,教师专业的发展是其主要工作之一。

二、教师的发展意识

我校在编教师41人,20~30岁的教师10名,30~40岁的教师7名,40岁以上的教师24名,整体呈现老龄化现象,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出现“瓶颈”,而这“瓶颈”表现为教师个人对专业发展缺乏追求。培训时,钱海燕教授在“个人行动”层面中提出的几个问题很值得我们老师深思:

⒈我是否表现出我尊重重视专业学习?我是如何表现的?

⒉我有没有为我的学生、我的同事示范我是一个“学习者”?

⒊我与同事们讨论分享自己学到的新理念、新事物的频率如何?

⒋我是否认真对待自己的专业学习,对自己负责?

长久以来,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过于强调其工具的价值,强调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而忽视其内在价值,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致使教师的发展过于重视外部动力,而忽视内部动因。

当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呼唤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所以教师首先应该是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的人,应努力成为自觉创造自身职业生命的主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教师个体的自我造就、自我发挥尤为重要。

而教师要想自我发展,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

⒈我为谁干?有些教师总把自己的工作看成为单位的负责人或为某某人而干,不以实现自我发展的教育价值为目的。这是多年来延续下来的观念,约束了教师的自我发展潜能。而作为一名好教师,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位置,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干。

⒉被谁管理?管理应是自我管理。发展自我是教育者自己的事情,发展权归教师个人,这种倾向有助于培养教师的专业责任感,这将显著地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工作效果。

三、有效的校本培训

根据钱海燕博士提出的奠定教师专业发展基础的“四个层次的行动”理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学校层面需要完成的是组织行动、文化行动和政策支持。围绕以上三个方面,培训中,钱海燕博士对我们提出了以下问题: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学校做了什么安排突出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学校有没有给予教师足够的时间让他们交谈、讨论和反思自己的学习?为支持专业学习,学校有力的激励是什么?专业学习最主要的障碍是什么?学校又是怎样应对的?学校有什么仪式、传统或标准彰显学习的文化?专业知识如何分享?学校有哪些作为支持、宣扬专业学习?学校文化中有没有限制专业学习的负面因素?专家一连串的问题及系统的培训,引发了我结合学校具体情况的进一步的思考,我们应该怎样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⒈促使教师树立让学生发展的职业理想。

现代师德的标志应该含有这样的因素:你是否喜欢教师的岗位,你是否珍惜教师的岗位,是否尊重孩子。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思想是以学生为本,它要求教师适应学生的发展,尊重全体学生以及他们的个体差异,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该树立“学生的发展目标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这一意识。

⒉增加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教师参与研究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在研究中,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理解课堂和改善教育实践,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如香港教育学校教育政策与领导学系的余惠冰博士的“行动学习”,其主体参与者就是本学校的教师。教师参与其中进行探究,更能解决自己在工作中面对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教师看问题的角度,将受困于学生学习上的不足之处的思考模式,变为从解难的角度尝试为学生寻求解决的方法的思考模式。此种方式有效地促使教师从实践中转变教学模式。同时通过鼓励教师承担责任,促使教师互相交流信息及专业知识,让学校成为具备学习气氛的学习型组织,从而促进整个教学系统的改进。

⒊提供教师在职学习与培训的机会。

在职学习与培训是更新、补充知识、技巧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尤其是基于教师个体成长和学校整体发展的需要,由专家协作指导,教师主动参与,以问题为导向,以反思为中介,把培训与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师研究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学校实际问题的解决来直接推动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如本次培训中高宝玉博士的“变异学习理论”让我们明确了学习必然指向某事物;认真是学习者对事物的一种见解,而学习是对该事物有更全面及深入的见解;对学习事物的理解,取决于学习者聚集于事物的关键特征;由于人们较会留意变动的东西,故利用不同的变易图示,可有助学生聚焦于特定的特征上面;学习必须透过审辨,而审辨必先经过“变易”。在此理论指导下,我们确定教学方向,研究教学设计,达成有效的教学活动。同时也深化了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掌握了处理教学问题的方法,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协作,有利于学习群体的建立。

⒋把教学反思作为促进教师自我专业造就的重要手段。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我行为表现的异位剖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理论素养的过程。教师在学习了教育理论及他人经验后,要写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上课之后,要写教学后记反思课堂教学的得失,反思的内容可以包括“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课堂组织是否合理”“反思遗憾教训”……用研究者的眼光,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育教学现象进行审视、反思、分析、探究,将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事实上,无数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有着相同的特征,即不断地借助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不断地反思自我对学科、学生学习规律、教育价值取向、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以及经验的认识,以发展自我专业水平。

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

教师专业发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而课程改革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它推动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各种专业发展,从而提升自身专业形象和专业素养。其次,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尤其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增进教师对学校课程的归属感,提高教师的工作满足感和责任感,使教师对教学工作有更多的投入,并促进教师各方面的专业发展。

⒍搭建教师与外部环境相互合作、交流的平台。

自我专业发展要求教师主动积极地追求专业发展,保持开放的心态,随时更新教育信念和专业技能。为此,学校应充分发掘、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有助于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资源。教师与来自不同地区与学校的教师进行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使自己的专业视野更加宽广,扩充个人的专业内涵;通过每年定期的主体性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互动;通过媒体塑造学校的良好形象,形成良好的专业发展体系。学校提供的平台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因,教师的自我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内因。内外结合有利于推进教师专业化,促进学校发展。

篇3:妮娜读《教师专业发展导引》有感

笔者有幸参加了第一届江苏省初中物理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从区里选拔、到市里复赛, 再到省里决赛, 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仅从参赛者的角度, 笔者归纳出此次比赛四个特征:

1.时间漫长:从区里选拔到省里决赛历时4个月, 是笔者经历过的时间最长的比赛。

2.内容丰富:比赛内容包括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两大项计六个小项。

3.过程紧张:全省13个大市各两名选手, 选手共计26名。评委由13个大市的教研员和几位高校的教授专家组成, 共计30人左右。比赛日程安排紧凑, 监考十分严格。完全封闭的全程的监控和公平竞争机制对参赛者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

4.竞争激烈:本次比赛设一等奖5名, 二等奖8名, 三等奖8名, 优秀奖5名。

下面, 笔者结合自己的比赛经历, 来谈一谈初中物理教师促进自我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如何选择立足点。

立足点一:演讲能力折射个人理论修养

演讲比赛, 是现场即兴发挥。现场抽题, 现场两分钟准备, 然后三分钟陈述。貌似只是三分钟的演讲, 实际上考查的是教师对于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践行情况, 考查的是教师对于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律知识等等钻研的深度, 是教师个人业务能力与修养的外在表露。所以这三分钟对于参赛选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一定的知识广度、思维深度和应变能力, 绝对拿不到高分。当然, 这些也必是评委打分的重要依据。

且不说理论修养的提高对于比赛的重要性, 单从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角度来说, 教师的良好理论修养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理论修养, 才可能解决学生思维中存在的障碍。

作为教师, 可以从三个方面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 即具有广阔学科知识背景、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卓越的思考能力。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我们的人才缺乏知识的全面性。因为我们的教育教学研究还缺乏综合性, 缺乏深度, 难于培养出本土的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纵观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理论家, 都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背景。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学科背景知识, 对生活多一些思考, 多一些阅历, 才有可能形成比较通透的理论思维, 解决自己和学生思维中存在的障碍, 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立足点二:板书设计显示个人布局意识

在拿到板书设计文稿时, 会发现文稿上有图有文字, 需要合理安排图和字的布局, 要求美观大方。在多媒体教学的地位不断提高的今天, 教师们越来越忽视粉笔字的练习, 也越来越忽视板书的设计。通过这次比赛, 知道了清晰的板书设计可以为学生呈现清晰明了的课堂结构, 以及重点内容。写板书所花的时间虽然比点击鼠标要多, 但这是必要的重要教学环节。

在本次比赛中, 笔者最有信心的环节就是粉笔字比赛, 因为对粉笔字的练习从来没有放弃过的。但是由于板画的位置不合理, 曾尝试将板书全部擦除然后再重新布局, 没想到因为这一擦让自己失去了这一环节宝贵的分数。因为新的板书和板画没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暴露出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钻研板书布局, 没有养成做好板书设计的习惯。任何一位优秀教师都不应该容忍自己这样的疏漏。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备课组展开了组内推磨式的听课安排, 每周一位教师开设一堂展示课, 然后在集体备课时展开充分的评课。这是极好的互相切磋、互相打磨的时机。同事们都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 经常提出对于板书设计的建议, 这是取得板书设计进步的重要立足点。有机会开设级别较高的公开课, 就会有更多的专家和同仁给予指导, 对于年轻教师更不应该放弃这样的机会。

立足点三: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完美展现个人教学魅力

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课堂教学虽然是两个比赛项目, 但正是这两个项目的相辅相成才能完美展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机智。这也是此次大赛中占分最高的内容。当然, 这样的基本功也绝非短期训练能迅速提高的。三小时内完全封闭式的抽题, 定时定点的单独备课和现场授课, 完全得不到半点借鉴。所能凭借和依据的就是自己扎实的基本功。所以, 平时的备课、教研态度和个人钻研深度就完全展现出来了。在高手如云的赛场上, 笔者真正地体会到了厚积薄发的真谛。因此, 赛后每日都在提醒自己, 必须重视自己的每一节课。

笔者特别重视组内公开课的上课机会。每次磨课都要不断反问自己:情境能不能再出彩一点?问题能不能再精简一点?每次听完课, 组内的老师们尤其是经验丰富的老师还会帮自己“洗课”, 除掉一些课堂中的无效问题或低效问题, 使课堂更完美。在同事们的点评过后, 笔者还会进行再次备课, 写出详案, 以此让自己能有更多收获。

立足点四:专业技能彰显个人知识底蕴与动手能力

实验考查项目为四个题目, 分别是:

1.“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要求按照正确的方法搭建实验器材, 在十分钟内将水烧开, 并设计记录表格, 完成相应数据的记录。

2.根据所给的器材自制密度计, 要求量程在0.8~1.2之间, 分度值为0.1。

3.用万用表检测出接线板中的电路故障。不允许将接线板接入电路。将相关结果记录在白纸上。

4.试用手指摩擦的方法使高脚杯发声, 并实现音调的变化, 将操作方法演示给评审老师看。

这四个实验, 若是放在平时, 也许不会觉得有什么难处。但是到了竞技状态下, 往往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比如, 第一个实验绝大多数参赛教师都失败了, 主要原因是无法在十分钟内完成沸腾实验。经点评, 参赛者们才纷纷感叹, 原来不用石棉网可以大大缩短加热时间。石棉网的作用是为了使物体受热均匀, 但本实验中烧杯是平底的, 且是用温水加热, 不会出现受热不均导致烧杯破裂的现象。在平常的教学中, 我们都太关注实验的规范性, 不断向学生强调需要石棉网, 而在实验时, 也让自己的思维出现了定势现象。

理论考查项目则主要来源于奥赛题、中考题和高考题。只要平时勤磨勤练, 应该都不会手生。几年前曾听著名的江苏省特级教师杨树崤老师做过一次关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培训讲座, 他说:“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师, 可千万不要教着教着, 几年下来自己也变成一个初中生了。高中的题不会了, 大学的题也不会了, 自己的思维越来越狭隘, 这是可悲的。”

是的, 在平时的教学钻研中, 我们应该继续关注高中甚至大学物理教材, 完善自己的科学思维, 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达, 尽管在初中阶段对于学生的物理思维要求不是很高, 但并不代表我们可以用不完善的语言带给学生错误的引导。

高中物理老师常常会抱怨学生从初中物理学习中带入了很多不良的前概念错误, 很难纠正。这与我们初中物理教师语言表达和物理思维的不完善是有很大关系的。对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套用一句话来进行总结: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

结束语

笔者参与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暂时告一段落, 然而比赛过程的艰苦、选手们的辛劳, 以及该项赛事对于个人的教学基本功的推进都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 通过这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也让老一辈的物理教育家们开始理解和懂得我们80后的年轻人。记得在闭幕式总结大会上, 再次见到了年过花甲的教育专家杨树崤老师, 他早已白发苍苍, 一个应该在家颐养天年的老人。他那声如洪钟的感叹至今仍然在我们耳畔回响。他说:“我一直很担心初中物理教育的未来, 我们都老了, 很担心80后的年轻人能否扛起重担。今天看到选手们精彩的个人基本功展现, 让我看到了希望。”

但愿我们都能沿着老人期待的方向继续努力, 做好初中物理教育的继承者。

摘要:江苏省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是教师理论修养、知识底蕴与动手能力的高层次赛事。是对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的综合考查。选手在大赛中取胜必须靠厚积薄发。初中物理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找准立足点。

篇4:妮娜读《教师专业发展导引》有感

《成长·路径》一书系统介绍了江苏徐州本土地区12位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故事, 细细品读, 受教匪浅。

在序言中, 成尚荣先生谈到这本书的编辑模式——“编辑者言, 自己笔下的自己, 他人眼中的他, 成长历程”四个板块, 这提示了教师成长的路径和一般模式。“自己”, 成长的主体, 自己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与把握;成长过程中, 少不了“他人”的指点、提携与帮助;也少不了编者的发现与提升;教师的成长就在自己的“历程”中。而经历这种“历程”需要成长的自觉, 文化的自觉。在历程中每年都要有一次自我成长登上高山峻岭之巅的高峰体验。这高峰体验是什么?在陈伟国看来是一种阅读, 阅读, 让他站在高地上, 站在高峰上;在魏星的理念中是语文教学持续深度的钻研与实践, 是一次次语文教学思想的“探航”;在曹玉辉眼里是“以文化人, 以美丽人”的诗意化学校的追求;在学者王玉敏身上是他坚定执著、本色质朴、深入“土地”的草根精神……他们都有自己的成长路径, 都有不同的高峰体验, 他们都在文化的大地上, 发现了自己的位置, 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突破、自我发展和成长的自觉、自由意识, 善于读书、思考、研究、实践;有着“在现实中追逐教育理想”的信念, 且均秉承“吾道一以贯之”的精神, 向着远方, 坚忍不拔, 始终以一个新手的姿态去超越、去突破, 探求无止境, 奋进无止境。他们的生活是浸润在阅读中的, 他们在用生命阅读, 在读书中悄悄改变自己, 在阅读的文化土壤中自由呼吸, 自主成长, 自然拔节, 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万千的“教育气象”。他们告诉我们: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首先就要做一名优秀的读者, 更要成为一个思想者。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追逐梦想、在追日, 永远保持感恩前行的姿态, 身体前倾、微笑行进在教育的百花园中……这是12位优秀教师的成长姿态, 也应是每一个有上进心、有追求教师的共同姿态。

一路读来, 你会发现, 每位教师的成功虽然各有际遇, 各富个性, 各具特色, 但又有共同的成长圆心和轨迹——细细咀嚼, 一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渐渐明晰。

一、要为自己安装“目标驱动程序”

没有切实可行的目标做驱动力, 教师是很容易满足现状, 故步自封, 止步不前的。教师要为自己和职业生活做规划, 要给自己定好目标, 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和特长, 追求最佳职业生涯, 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书中秦晓华老师之所以在工作的第3年获得省中语评优课一等奖, 第4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学科教师, 第5年获全国中语评优课一等奖并被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 第6年被评为市级青年名师;沈宁老师之所以在工作的第6年获得了徐州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不久后又取得了江苏省自然教学能手大赛全能一等奖和全国首届科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的佳绩……我想, 这就是目标驱动力的效果吧, 这些成绩的取得只是他们一个个职业规划的实践结果罢了。有了规划和既定的方针路线, 有了明晰的近远期目标, 有了方向, 我们才可能有坚定的、为了目标而脚踏实地、大刀阔斧奋进的动作, 才可能心无旁骛, 不受任何魅惑, 不迷茫、不彷徨, 才可能制定最佳的成长方案, 才可能尽快进入发展轨道, 少走弯路, “有效”成长, 实现自我的突破和突围。记得一位世界马拉松长跑冠军在比赛中屡屡夺冠, 令人惊讶。后来他自己道出成功的秘诀:这位常胜将军在每次比赛中都把行程划分为一小段一小段来跑, 即把大目标划分为一个个小目标去实现, 小目标一个个实现了, 大目标就突破了。我想, 秦老师、沈老师等正是深谙此道, 积小成大, 集腋成裘, 最终水到渠成地成长为特级教师和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的吧。现在秦老师已经在思考自己的第五个三年规划了, 他说:“因为我心中明白, 永远不要给自己一个停滞不前的借口, 要勇往直前, 要胸怀一个伟大的梦想, 那就是——前方”。沈老师更是信奉: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她在时刻准备着!他们先让心灵到达那个地方, 接下来, 就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不仅是秦晓华、沈宁, 刘杰老师的成功也得益于此, 强烈的目标规划意识, 迸发出成长的动力, 催生出永不放弃的信念, 从而获得成功。她说:“长期目标也好, 近期目标也好, 都按照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 在实现一个个目标的过程中, 我渐渐成长起来了”。真是一语道出了成长秘诀。

二、要敢立潮头唱大风

“千学不如一练”, 青年要敢于“露脸”, 勇于拼杀, 乐于在实践中锻炼, 在“摔打”中成长。对此, 书中名师们总结出两点:一是人要经受压力才能成长;二是关键时刻要敢于“豁出去”。而“豁出去”须建立在这样一种心理基础上:不怕失败。敢为人先, 恐怕多少要有这种心态。高青老师在青年教师公开课上大胆尝试用多学科教师合作教学的方式来教授宗白华先生的《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这一“难啃”的骨头。最后, 在一位音乐教师和一位美术教师的精彩配合和诠释下, 课堂取得了成功, 其形式上的亦说亦演、学科合作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完成了她在课堂教学模式上的一次创新。2005和2006年, 她和钱梦龙、魏书生先生一起在全国文章学年会上和河南省语文教学年会上同台执教, 教学篇目是仅56字的小词——李煜的《虞美人》, 但她却因此做了近5万字的教学笔记。她把自己的教学变成了一种诵读和对话的结合, 大量的相关阅读和感悟让她在这场对话中游刃有余, 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河南教育报》的报道中, 他们把这样的诗歌教学称作“不可解之解”, 认为这才是诗歌教学真正的方向。正是敢为人先, 敢于创新, 成就了高青老师。秦晓华老师在见习期就勇于参加市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并一举取得市区一等奖第一名。还在以后短短几年里先后夺得国家、省级评优课一等奖, 荣获徐州市优秀学科教师、青年名教师称号, 摘获省特级教师殊荣, 更在去年被确定为最年轻的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至今秦老师仍不断地向着新的高度迈进。他们这种上下求索, 勇于挑战, 永不满足现状, 敢为天下先的钻研精神值得我辈学习。纵观全书, 成功的例子多不胜数。沈宁老师是这样, 魏星老师亦如此, 他们都是敢立潮头唱大风的弄潮儿, 正因为他们不断地挑战自我, 挑战新领域、新高度, 才获得大发展, 取得大成就, 并在三十多岁成就特级梦……

敢为人先, 不怕失败, 这是我辈青年教师迫切需要从榜样们身上汲取的养料之一。纵观身边的青年教师, 每逢学校有什么教学业务竞赛, 他们大多因惰性和害怕失败而退避三舍, 总是推辞让别人上, 喜欢给他人当观众评委, 为他人做嫁衣……这样就失去了很多锻炼和提升的机会, 会因为长期的不敢尝试和跨越而变得平庸和碌碌无为。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往往缺少的并不是机会, 而是往前迈出一步的勇气。要向秦老师那样永远不要停止脚步, 向着前方, 勇敢前进, 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榜样们的成长还昭示出:“煮课”、磨课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方法。青年教师要多上公开课, 多参加教学业务竞赛, 以提高水平。正如魏星老师所说, 每次公开课都要经历一次炼狱般的煎熬, 一次阵痛, 一次蜕变, 但都咬着牙挺了过来。青年教师要经受住课堂磨炼, 在磨炼中成长、蜕变, 在打磨中慢慢绽放光彩。更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 敢于“豁出去”, 勇于挑战自我, 多给自己一次机会, 用此激发自身的潜能, 来成就自己。凡事多试一试, 就可能会创造奇迹。此书告诉我们:钢铁就是这么炼成的。

三、行“读书和教学相伴, 写作与科研同行之路”

成长路上读书和教学相伴, 写作与科研同行。书中揭示读书的方法, 一是要学会理性质疑;二是要坚持读、思、写、行四位一体。基于现实需要有目的带着问题的高效读书法和钻探读书法成就了优秀教师阅读视界之广博、精深, 成就了他们的满腹才情、辉煌业绩和旷达的幸福人生。和读书同样重要的是反思, 光读书不思考人就成了“两脚书橱”, 人的头脑不能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写作也是重要的, 它是读书的深化与升华, 是连接读书与实践的桥梁。热衷“煮书”的魏星老师在新课改中持续深度地钻研和实践, 使得他连续五次获得江苏省最高规格的“教海探航”比赛一等奖, 系列论文获得江苏省教育科学 (实践探索类) 优秀成果二等奖, 完成省“十五”重点课题“农村小学探究模式研究”, 并在《人民教育》《江苏教育》等发表研究论文数十篇, 他在科研写作中获得了专业的跨越式发展。“本色质朴”、年近六十的王玉敏老师每晚读书至11点, 已成习惯, 雷打不动。30多本幼教理论书籍, 40多本小教理论书籍就是这样一点一滴, 坚持不懈读完的, 阅读的报纸杂志更是不计其数。他主持了国家“七五”社科重点课题子课题一项, 主持了市“九五”“十五”规划课题两项, 还主持省“八五”“九五”“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三项, 其中省“八五”课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作过介绍, 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 研究成果《有效课堂策略与实施》一书已公开出版, 他在读书研究中成长为名教师、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们的厚积而薄发、博观而约取及对教育科研的情有独钟, 使得他们的成长之路顺风顺水、一路花香。读、思、写、行、研, 再读、再思、再行、再研, 不断交替, 螺旋上升, 构成了他们的专业发展模式。

大家行动起来吧。此书向我们揭示:我们都应该, 都可以这么去做, 去达到——只要你坚持, 只要你不断读、思、写、行、研!

四、要海纳百川, 感恩前行

个人的发展除了要有“成长的自觉”, 更离不开生命中他人的指点、提携与帮助, 离不开肥沃的成长土壤, 离不开向他人的学习。12位优秀教师一路感恩前行, 他们感恩徐州教育的良好成长环境;感恩组织的培养、推荐;感恩优质的专业发展平台, 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感恩学校良好的工作环境;感恩前辈、师友们的奖掖、提携;感恩学生们和他们一起走过了生命的春夏秋冬……常怀感恩情怀, 在感恩中生活, 在感恩中成长, 一路风光旖旎, 温暖如春。很多时候, 境界决定高度。虚心向学、转益多师、博采众长, 才能不断地补充、丰富和完善自己。

“草根教师”冷学宝在读书写作中得到了《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新华日报》《江苏教育研究》等众多编辑的不断提携、指点和帮助, 他从编辑身上汲取了丰腴的成长营养, 专业突飞猛进, 这些提携也让他常思回报。“后进教师”张忠诚, 一个基础差, 差一点被判改教体育的村小学语文教师, 能够在短短的七八年中成长为江苏省特级教师, 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转益多师, 他不仅拜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为师, 还不断向苏教版教材培训部主任高林生先生请教, 向他的学友同事们学习, 向书本学习。“草根学者”王玉敏就教学问题慕名写信写文请教《幼儿教育》编辑, 编辑不但发了他的文章, 还在当时王老师生活艰难的情况下赞助她大量的信封邮票, 供其投稿用。课题研究中, 她还得到过南师大赵寄石教授的诸多提携、指点和帮助, 使得他快步迈上了教育科研的康庄大道。秦晓华老师还像学校多位不同学科教师学习课堂真经。作为副校长的秦晓华每学期平均听课100节左右, 仅听特级教师黄金海的课就达一年之久, 受教良多。他将这些所学所积本着为我所用的原则加以处理和改造, 化为自己的“灵感”, 在此基础上自然会慢慢形成自己的套路和风格。他们这种集腋成裘, 采百花方成蜜、纳百川乃为海的学习精神将照亮我们的前路。牛顿说过, “我之所以能够看得比别人远一些, 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道出了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作为青年教师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广泛学习, 吸纳众智, 博采众长, 要利用一切机会汲取成长养料, 要充分把握好每一次学习和提高的机会。虚心向学, 转益多师, 向周围的师长、前辈、同行学习, 向优秀教师学习, 向比自己年轻比自己资历低的教师学习, 向学生学习, 向一切可以为吾师的人学习……兼容并蓄, 为我所用, 才能积小能为大能, 积小流成大河, 做出成就。

篇5:自动导引车:发展火热,前景可期

一2015年AGV市场发展情况

近年来,以智能工厂、智能生产以及智能物流为代表的“工业4.0”及“中国制造2025”概念的提出,激发了市场对于AGV产品的需求。再加上国家层面出台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不断推进落实,使2015年的AGV市场实现了火热发展的状态。

1. 总体情况

根据新战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的统计,2015年AGV市场规模大约为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增长20%;国产AGV机器人增长4280台,较去年同比增长34%,其中真正意义上的AGV产品销售占比51%,AGC(简易型AGV)占比45%,激光叉车仅占4%的销量。

作为基础搬运工具,AGV可以高效、准确、灵活地完成物料的搬运任务。并且可多台AGV组成柔性的物流搬运系统,搬运路线可以随着生产工艺流程的调整而及时调整,使一条生产线上能够制造出十几种产品,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柔性和企业的竞争力。因此,目前AGV的应用已深入到机械、家电、微电子制造、烟草等多个行业。结合2015年的市场情况来看,汽车、3C、电子商务、烟草等行业对AGV产品的需求增长较快,其中汽车制造业仍然是最为主要的市场,也是用量最大的领域。

2. 技术发展

随着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客户需求不断提升,对AGV产品的技术创新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导引技术方面看,电磁感应导引、磁带导引、光学导引、激光导引、视觉导引、惯性导引等为目前市场上应用较多的AGV导引技术。从2015年发展情况来看,AGV产品正逐步向第三代智能移动机器人过渡,要求AGV不仅具有感知功能,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决策和规划能力。AGV通过自身对任务的理解,实时判断出控制台下发的作业任务和运动目标,通过环境理解功能算法获得关于环境初始信息及环境变化的信息,自主地决策出到达目标的最优运行路径。因此,以激光导引、惯性导引、二维码导引等为代表的“自由路径导引”在这一年正逐渐兴起

在驱动技术方面,驱动兼转向模式、差速驱动模式和全方位驱动模式仍为AGV常用的驱动方式,其中差速驱动和全方位驱动受市场欢迎度较高。由于驱动兼转向驱动方式的AGV运动性能稍差,转弯半径较大,但导引及运动的可靠性高,因此在市场上仍然有一定的使用。

在供电技术方面,除了传统的供电电池外,以物理线性放电、充电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为特点的超级电容,在AGV上的应用开始发力。另外,无线供电技术在2015年也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3. 企业创新

由于看到了AGV的市场潜力,原有的AGV企业2015年都在加紧投入、扩大产能。如国内的新松、昆船、嘉腾、艾吉威等诸多企业在AGV产品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上不断加大力度,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在2015年的亚洲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上,新松公司展示了第三代货架分拣智能移动机器人AMR。该产品采用视觉导航+惯性导航的方式,同时车身上安装有射频识别设备,用以识别货架下方的二维码进行定位和信息确认;AMR系统具有料架误差校正功能,以及举升反转补偿功能,使得小车在运行时升降平稳,效率提高;系统具备出库、入库单据优化处理、路径科学规划调度、存储信息统计等功能;作为专为满足大型仓储、厂房、车间的货架调配、分拣、整合而研发的AGV产品,AMR负载可达400kg,运行速度最快可达1m/s,真正实现了“货到人”的工作模式。

2015年昆船公司推出的集中分拣式AGV系统,可与交叉带分拣机、滑靴式分拣机、MiniLoad高速堆垛机、多层穿梭车等系统共同构成昆船物流的分拣主机产品线。该AGV系统是在昆船ATIS技术平台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升改进而成,通过合理规划通讯和作业机制,能够满足大量AGV高效作业的需求;通过二维码识别方式实现AGV的自动导引,能够在作业区域内灵活规划AGV运行路径及物料存储区域,在提高系统柔性的同时提高系统可靠性。集中分拣式AGV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补充甚至替代传统分拣作业模式,因其显著的柔性化特点,可以根据分拣规模有效控制设备投入,适合订单多、品种多、分拣时效性要求高的行业应用。

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研发的拖载型AGV“大黄蜂”,则在导航技术方面实现了突破。该产品具备自有知识产权的惯性无人制导技术,打破了国外激光制导技术的壁垒,让搬运机器人能够实现户外无人驾驶,获得2015年丁工业和信息化部“创客大赛”企业组一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很多企业从零部件、集成商、用户等角色进入该领域,甚至是一些传统制造领域的企业也在尝试“跨界”。例如,格力电器已自主研发近100种自动化产品,覆盖了工.业机器人、智能AGV、注塑机械手、大型自动化线体等10多个领域,拥有20多项设计专利。

二2016年AGV市场前景展望

展望2016年,AGV市场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虽然面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企业融资环境较差等不利因素,但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劳动力成本上升、多种利好政策不断落实的影响下,AGV研发创新和扩大应用的发展前景依然值得期待。特别是随着资本市场对AGV行业的兴趣日益浓厚,其它行业的一些企业纷纷成立AGV研发部门,甚至通过并购进入这一新兴领域,将对AGV行业发展起到良好推动作用。

进入2016年,随着国家级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和其他部门在标准规范制定、检测认证实施等方面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在机器人方面缺乏行业标准和认证规范的局面有望得到改善,企业在设计产品时的物理安全、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规范指标有望得到统一,有望促进AGV等机器人产品质量大幅提升

上一篇:《伤仲永》读后感经典下一篇:写好美国本科留学信的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