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职场36忠告有感

2024-04-25

读教师职场36忠告有感(共9篇)

篇1:读教师职场36忠告有感

读《职场新人十大忠告》有感

1.要有耐心,成功不会一夜降临。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中最强调的就是艰苦的工作。而这一点正是职场新人最缺少的一种工作态度和行为。初入职场,我们往往心态过于浮躁,想着一夜成功,但却忽略了日复一日的辛勤工作,才是通往成功殿堂的必经之路。

2.不要自满,因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个社会从来不缺乏优秀的人才,而我要做的就是不断努力,在工作中锻炼提高自己,不做井底之蛙。

3.在你试图换一个工作环境前必须学有所获。这让我想起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跳槽。频繁的跳槽并不能给你带来工作经验和优势,相反会让自己处于一种极不稳定的漂浮状态,作为一名村委会的出纳人员,我要立足本职,努力学习财务知识,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4.有一个以上的拥护者或良师益友,因为,你常常能从他人的宝贵经验中长进。这一点,给我感触很深。从一开始接手出纳这项工作,从陌生到熟悉,得益于同事的帮助,前辈的经验是我们职场新人最要学习的。

5.把你所干的每一件事都做一个记录,并存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会比别人更清楚自己做过什么,你的长处,优点,还有应避免什么。我所理解的就是要求我在工作中要多记录多思考。尤其是立足本职岗位,要求我要做到“手勤、腿勤、细心、责任心”。出纳工

作,每天都会接手或付出现金等业务,我要做好每笔的现金日记账,确保现金的安全。

总之,在村委会做出纳,首先要严于律己,再次更重要的是要把群众的事情办好,其中涉及到群众钱款的分发,要落实到细处,明确分发对象及数额,才能真正做到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工作上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锻炼的地方,我会更加努力细心完成好上级交给我的任务。

王文静

篇2:读教师职场36忠告有感

近几天,我阅读了《给新教师的忠告》。虽然我从2006年踏入教育行业至今已有三年了,已不算一个新教师了,但读罢此书,还是给了我不少启示。

中美教育虽存在着很大差异,但从教师的成长角度来审视,还是有着很多共同的地方,值得借鉴与学习。特别是他们的那种共同探讨、勤于反思的浓烈的学术氛围深深地感动了我,对比于我自己及周围的环境,真是自惭形秽。

书中以几位美国新教师的一些教学反思阐述了作为教育界的新人所产生的一些矛盾、困惑和收获。他们在书中没有说教,没有宣扬某种教育理念,没有深奥、繁复、枯燥、另人难懂的教育理论,而是用亲身经历的事例及生活中的故事将一些问题娓娓道来。

虽然自己从教已三个年头,但回顾头细看自己的成长轨迹,好像没有什么成功之处,甚至感到有些混沌、茫然,自己的教学风格是什么?取得过什么成绩?有什么地方值得自己骄傲?怎样影响了学校的发展?读罢此书,茅塞顿开,要想回答这些问题,要想让自己的教学道路清晰、坚实,那就是要“像发型师那样成长”。“像发型师那样成长”,这和我们所谈的神圣的教育话题看起来有些风牛马不相及,但本书作者之一罗斯·达尼斯却通过他身边的一家取得巨大成功的理发店的运作方式及老板敏锐的商业头

脑中获得了巨大的收获。这家理发店为什么能使人们,特别是女人花上一笔数目大到可笑的钱,提前几个月预约这里的发型师,而且往往还不能按照自己方便的时间来约定呢?这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有“杰出的发型师”。那理发店的老板又是如何使他的发型师有如此的“魅力”呢?秘诀之一就是雇佣“满约”发型师;之二就是将雇佣的新发型师培养成为“满约”型发型师。新雇佣的发型师如何“破蛹成蝶”,那只有不断地学习。从跟老板见习半年(不仅要剪头发,还要拖地,学习招呼顾客等),然后每人都要到纽约学习最新的剪发和染发技能(老板将经营预算的一大部分用于发型师的培训上)。每周日在停业时就邀请专家来店讲课,老板和员工一样都是学生,一起看录像,一起读书,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了解最新时尚潮流和最新产品。一年后,每个发型师都要在老板面前展示自己的技能。如果剪得不错,就成了“高级发型师”。但要继续在这里工作,那还继续要参与专业成长和发展训练。虽然这家理发店的老板的这种做法带有浓郁的商业味道,他们是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提高他们的服务价格,获取更大的商业利润,但是他们的这种观念(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技能水平)还是值得我们教育界学习的(尽管我们学校还没有到招不到学生的境界),特别是对于新教师。新教师经历了从一个校门到另一个校门的转变,但前者和后者有着天

壤之别。前者是你作为学生在学习知识,后者是你作为教师在教书育人。如何快速地完成这个蜕变,那就要像上面所谈的发型师一样善于学习,跟老教师学习、跟同学科的老师学习、跟领导学习、跟专家学习、跟书本对话,甚至要跟自己的教学对象——学生学习。

但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在一定程度上的浮燥氛围的影响下,真正能抽出时间静下心来认真阅读的人是少之又少,我们教师也不例外。回想起自己这三年来的从教时间,几乎可以说是没有自觉地熟读、精读过一本有一定理论意义的教育专注,除了应付学历进修或者上级的规定以外。假如读书像我一样是建立在应付的基础之上,那这样的收效是甚微的。所以说我们的新教师,也包括像我这样有过一段时间从教的老师,真正要想取得一些成功,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唯有自觉地静下心来去研读,喜欢上阅读。而刚开始的阅读不是急切地求数量上的多,而应更注重质量上的精,同时应结合自己的实例进行反思,这样才有成效,才能为以后质的飞跃奠定基础。学校是新教师成长的摇篮。学校浓烈的学习氛围、深厚的文化底蕴、自由向上的学术讨论,都将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而新教师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那种创新的思想、积极进取的激情也将促进学校的发展,使学校充满青春活力。因此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也值得学习理发店老板的做法“将

经营预算的一大部分用于发型师的培训上”,想方设法的营造学习的氛围,促进教师进行自觉地学习。正如本书所贯穿始终的两个问题“你的学校怎样影响了你;你又怎样影响了你的学校”一样。从这一点来说目前还是可喜的,学校已经意识到教师的学习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前几天本部学校校长送了不少值得教师精读的图书,开展青年教师读书活动等一系列活动。而所有这一切的核心就是围绕“引教师自觉学习,促教师专业成长”。

篇3:读《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有感

一、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的构建

首先,庄老师认为主题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既要符合现实性,又要对儿童经验有一定的挑战性。她强调无论做什么主题,都要有一个总目标,总目标里要体现整合观念。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制订的教学目标只是单纯体现本节课的目标,没有真正从主题的核心概念构建一个总体的发展目标,从而不能促进儿童的多元化发展。其次,在主题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很多教师往往都是以自身的喜好来确定,没有考虑儿童所熟悉的、所喜欢的事物,这样不利于幼儿构建新的知识经验。在幼儿园,每个班级里都有主题墙,感觉只是表面存在,相对应的调查表不见踪影,更没有区域活动的呼应和主体性活动的游戏,这些都是我们多数教师存在的共病。庄老师提倡的理念是:主题统领、领域渗透、教学和游戏相互融合。我们不能单存走教学的唯一路线,一定要把教学和游戏相互结合起来,以课程为依托,在选择、整合、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幼儿园周边的生活环境资源,构建园本化的主题课程实施体系。庄老师举了一个实例:以交通工具为主题课程,在讲解船这种交通工具时所给出的船的主题活动网络时让人一目了然,让儿童通过想象用语言来表达未来船的样子,展开幼儿想象的空间,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庄老师能想到的有关船的民间故事,通过讲故事来进行对幼儿语言方面能力的培养等。

二、《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给了我们正确的导向

细细回味,品味到了教育的真谛。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达到真正有效?庄老师的几种有效教学方法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一)要实现有效教学首先要实现目标的有效性

作为老师大家都知道目标确定的原则是围绕教学内容来确定的三维目标:第一个层次是认知领域、知识技能的目标;第二个层次是智力、能力的培养目标;第三个是关注情感、态度、社会性发展目标。许多老师都是按照以上来设定目标的,有些时候目标设定得过多、太过宽泛,或者太笼统又缺乏实用性和操作性,目标就失去了它的有效性。针对这些问题庄老师给出了几点建议:(1)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无论是什么教材,首先要进行重组和分析,识别教材的课程潜能。(2)教师要高度关注幼儿。备课时要考虑幼儿的先前经验、背景、个性特征和已经掌握的技能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更要有孩子。(3)教师要经常积累经验和课后反思教学。优秀的教师有一种风格就是教师的日常积累和反思:积累失败与成功,反思自己的经历,与心灵对话,认真学习他人经验,接受各类培训。

(二)有效教学必须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只想让幼儿去死记硬背知识,每次上完课后,不做提升,不做总结,有些时候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孩子说的话一样东一句、西一句,没有逻辑,没有让孩子领悟到实质性的东西。庄老师认为幼儿学习要倡导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发现学习、游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无论哪一种学习重要的是发展孩子的各种思维和创作能力、提升素质,这才是孩子终身受用的。幼儿教育是启发性的、基础性的教育,不是让孩子去记忆知识,而是让他们去感受、去体验、要让他们用动作、用语言、用图画,用多元的方式去学习、去表达。

(三)有效课堂应该做到简单、真实、自然、有效

老师经常听课、上示范课,我们经常是“看课件课”,把连环画、图画书,扫描了一幅又一副,放给小朋友看,大篇幅地讲,这是很多老师的通病。庄老师提倡的是,“简单、真实、自然、有效”的课堂。每一节课要找出关键的和重要的,对儿童各项能力发展有价值的,让孩子来讲、来想、来学、来表演、来迁移。组织教学就是调动孩子原有的经验,帮助幼儿建构新的经验,课后拓展、迁移经验。老师不要过多地关注形势和操作,例如,我们在设计“动物找家”“九宫格”等情景游戏时创意很多,设计很多花样,可是数序概念,从左到右还是从下往上,教师都没有做铺垫,花架再多却没有预想的效果。又如,在学门牌号码时,教师说他家住502,然后就问孩子,5是什么意思,2又是什么意思。孩子根本不清楚。在学习门牌号之前,我们可以做一些调查,小涵家住什么地方,小朋家住哪里,幼儿就会回答我家住山水花城84号楼1单元302,等等,然后再问302是什么意思,孩子很容易就能回答出3代表什么,2代表什么。再来学习门牌号就很容易了。我们要分析教材,分析幼儿的年龄特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真实、自然、有效。

作为在一线教学的教师,要把读书作为一种提高自身修养和专业素质的有效手段。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门,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既然选择了教师,我们就应多读书,读好书,发挥自身学习的正能量,让读书丰盈自己的生活,让读书提升自己的品味,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勤奋的读书人,专业的教书人!

篇4:读《忠告中层》有感---王德国

-----王德国

寒假中利用闲暇时间拜读了郑杰老师的《忠告中层》一书,本书以书信的方式向我们阐述了如何做一名中层领导,我觉得对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作为从事中层5年之久的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书中提及了很多作为中层领导者所应该具备的素养和能力,从思维方式到职业素养,从锻造高效的执行力,到打造高绩效的团队,都做了详细而深入的说明和探讨,使自己耳目一新,茅塞顿开。更让自己看到了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层学校管理者自身所缺少的东西。所以我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做到:

一、甘做配角

要甘当配角不冒尖,乐做绿叶不争艳。要做到“三多三少”,要多用耳和眼,少用嘴;多做事,少出头;多提案(建议),少提锤(让校长提锤定音)。在工作中,不该自己说的话,坚决不说,不该自己表态时不能乱表态。那种校长没表态、中层干部先表态,校长没发言、中层干部抢先下结论的做法,是角色的错位和行为失范的表现,必须坚决克服。任何时候都不能凌驾于校长之上。

二、以平常心态对待自己、以真诚之心对待同事

中层干部难做,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上有校长,下有教职工。既要领悟校长意图,还要考虑教职工呼声,没有财权,没有人事权,只有做事权,活儿多,任务重,干好了不一定有荣誉,干差了可能被免职。如果认为当中层干部是为了权,是为了钱,是为了清闲,那就没法做了。我认为,当中层,只是为了让自己有所作为,或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是一种追求。也许这样的心态干起工作来会平和些,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学校中层干部其实只是某项具体工作的临时负责人而已,只要在工作时能坚持原则,负起责任,在平时和老师的相处中,要放下架子,融入到老师之中,和老师打成一片,要以平常心态对待自己,业余时间多和老师谈心交流,老师有困难时要尽力帮忙(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让老师愿意和你接近,有心事找你谈心,有困难找你帮忙,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带领老师做好工作,你才有可能当好学校中层干部。

三、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学校中层干部应在工作中严以律己,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有一个高标准的要求,为老师做出表帅,做出榜样,在老师中树立起形象,树立起威信,让老师自觉地跟着你走,这样,你才能带领老师完成任务。通过参加各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较强的工作实践能力,善于调配力量,使人才资源、智力资源得到最佳发挥,使每个人都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发挥专长,实现自身价值。积极完成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工作任务的同时,要善于倾听同事的意见,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四、要有大局意识。

这一点看似简单,真正要做到却很难。在做工作时,我们是否考虑过“我这样做老师们会怎么样看待我,评价我?”“我这样做会有哪些人不高兴?”“我这样做会伤害到哪些人的利益?”我想,如果我们总是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总是在想做每一件事时寻求所有人的认可,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是最有害的私心,是工作中最危险的陷阱。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件事情有完全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这是非常肯定的。所以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满意。用心良苦地去寻找利益的平

衡点只会使自己缠足不前,一事无成。衡量我们工作的标准不是某个人、某些人的个别利益,而是学校的整体利益,即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做每一件工作时,都要问自己:“我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一生发展,是否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只有出于公心,从学校整体利益出发思考问题,开展工作,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五、要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一是加强政治思想学习。二是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工作中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我很欣赏书中的一句话:“不充电,就不会放电”,要给自己充电和增添润滑济,做勤奋学习的“恒”者。三是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如果你有智慧,请奉献你的智慧;如果你没有智慧,请奉献你的汗水”这句话让我很受启发,它时刻提醒我,要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我经常在想,自己的优势在哪儿,最理想的状态是做智慧型的人,如果智慧不及,那就百分之百地付出汗水,这样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大的发展,才能对得起肩上的那份责任。

篇5:读《给年轻人一生的忠告》有感

————大飞

很有幸在公司领导的关心下读到了这本书,说实话刚开始读时有点应付公事的心理,可竟然慢慢地被书中的话语感动,不由自主的改为细细品读,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了。

现就稻盛先生人生篇谈一点个人的感想:诚如稻盛先生所言,年轻时期的他,可谓命运多舛:上小学时染上肺结核,几近病死;高考时,没能如愿进入心仪的大学,只能入读本地学校;大学毕业后,怀着巨大的热情,想要在社会上闯出点名堂,却遭遇经济不景气,企业大幅度削减员工,新人找工作难上加难;好不容易经过大学教授的推荐进入一家企业,却发现这家企业濒临破产。

面对接二连三的打击,年轻的稻盛感到前途渺茫,在最低潮的时刻,还曾萌生过加入黑社会的念头。也许正是应了“否极泰来”这句成语,一次又一次遭受命运嘲弄的稻盛,在之后的人生路上走得异常顺利。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他运气好,尤其是许多年轻人都这样认为。

其实稻盛和夫年轻时的境遇,如今的年轻人也时常能够碰到:进了一般的大学,进了一般的公司,普普通通,庸庸碌碌。这期间也有人想着振作起来,但最终还是随波逐流,坠入平庸的人生境地之中。

如果我们像稻盛先生所说的那样静下心来,思考一番,便会发现,有些事情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糟糕。内心的想法会反映在现实中,我们怎样对待这个世界,世界就会怎样对待我们。一个哀叹生活的人,和一个积极面对生活的人,人生的轨迹自然不同。感悟1 人生是修行道场

一个人无论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都仅限于今生享有,即使积攒再多也不能带到来世去。今生之物只限今生,如果说今生之物中有一样永不灭绝的东西,那就是美好的心灵。人生是为心灵的修行设立的道场,唯此才是永远的。

促使心灵健全发展的重要方法就是认识到受苦的价值,勇敢面对问题,勇于承担相随而来的痛苦。

满足于比较积极而简单的生活,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生活态度。感悟2 注意反省

每日的反省,能够帮助我们拔出心灵的杂草,这对人格的塑造尤为重要。每天都给自己留出一点时间,静静地反省:今天的工作我是否尽职尽责?面临的机会有没有抓住?待人接物是否坚守诚信?牵扯到的小惠小利有没有做到低调忍让?在挫折面前是否坚韧顽强?心态是否良好平和?追求成功的信念有没有动摇过?

年轻人要善于反省,因为走过的路太短,很容易出现闪失;而后面要走的路还长,反省就更有价值。感悟3 活在当下

所有一切都发生于当下,过好每一天,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发现通往幸福之路的入口。不会把握当下的人,即使有宏伟的目标也只是夸夸其谈,如沙漠中的海市蜃楼,无法企及。

每天以“拼尽全力,活在当下”这一理念做自我暗示,每时每刻都会过得非常充实。感悟4 内心自我提升

只有提升心灵层次,才能身心合一的执行你的信念;只有提升心灵层次,才能从容自然地在所有环境中坚强有力地成长;只有提升心灵层次,才不致一阵风雨就令你摇摇欲坠。

用理解力和自我控制的情绪面对问题。

用追求卓越、价值及激发自强的心灵超越问题。

慎思明辨的心灵能力驱使我们拥有更多有意义和有价值的追求。

感悟5 身在一个团体要具有无私精神

贪婪会使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无私的思考方式才能导向真正的成功。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们要怀着一颗恐惧之心来应对诱惑。

对自己节俭,对别人慷慨,对朋友讲义气,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迟早会有所成就,生活无忧。

与人相处表现出助人为乐的品质,以不图回报、无私的心态去对待周边的人,也就为“好人缘”打下了基础。

感悟6 耐心服务每一个客户,才能幸福自己

人的内心充满幸福感的时候,不是在满足自我的时候,而是在满足了他人的时候。奉献他人,帮助他人,不仅对他人有利,还有利于我们自己。

从日常小事做起,不因善小而不为,本着利他的真心,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善行。

感悟7 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

保持乐观美好的心,能够让我们远离复杂和挫败,让我们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进,不因名望和功利而偏离正道。

守住一颗单纯而充满希望和梦想的心,把握正确的人生航向。满怀信心地为梦想而努力奋斗。感悟8 以纯粹之心思考问题

所谓计谋,平日最好不用。以计谋行事,其结果不善一看便知,事后定会追悔莫及。

对人对事要简单相待,不必顾虑重重,享受自然环保的生活。对身边的人与事要常怀感恩之心,让人生变得透彻明亮。感悟9 杜绝小爱

任何人都可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但是,欲望不能只停留在利己的范围内,同时也要有利于他人并谋求公共利益。因为利他精神终究也将有利于自己,并且这种利益会持续扩大。

竞争并非你死我活的争斗,而是寻找适者生存的规律;共生也并非如托拉斯一般捆绑在一起形成垄断,而是为了互补共生,从而形成一个欣欣向荣、不断发展的和谐宇宙世界。

感悟10 要有降大任必先苦其志的心态

困难只是一时的,不管在多么艰难的环境中,都坚持不懈地、认真地、诚实地工作,困难就能成为人生中重要的转机。

人生是一个奋斗的过程,我们生活一天,就得奋斗一天。生活一分钟,一秒钟,就要奋斗一分钟一秒钟。奋斗使人生更多彩,同时也能够锻造出一个人的高尚人格。

感悟11 善于总结教训,厚积薄发 成功的路上,有许多事先无法预料的挫折。要想取得最后的成功,我们必须用坚毅的精神、敏锐的眼光,从挫折中汲取营养,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向前猛进。

在遭遇逆境的时候,如果你改变不了世界,那就改变自己。换一种眼光看世界,你会发现所有的折磨其实都是促进你生命成长的“丰富养料”。感悟12 具有大智慧的人不会玩小聪明

我把“不说谎、不给人添麻烦、诚实、不贪心、不自私自利”这些简单的规范,奉为经营的指导原则及行事判断的准则。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要想在关键时刻脱颖而出,就要在平时脚踏实地地做,勿用小聪明,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感悟13 明天的你肯定会感谢今天努力的你

面对人生的挑战,每一天拼命努力,给自己注入信心和力量,这本身就是在孕育成功。

今天的年轻人如果能够勇敢的追求自己的梦想,那么即便是艰巨的挑战也不会被吓到。

感悟14 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的道路既有荆棘,也有坦途,关键是保持正面的看法,用要不动摇的决心,面对人生中的失败与成功。

要保持正面的看法,不屈不饶地工作、勤勤恳恳地经营、孜孜不倦地修炼,人生的目的和价值就是这样确确实实地存在着。感悟15 将挫折和考验视为动力

在这个世界上,有阳关,就必定有乌云;有晴天,就必定有风雨。从乌云中解脱出来的阳光比从前更加灿烂,经历过风雨的天空才能绽放出美丽的彩虹。跨过坎坷之后,迎接我们的将是幸福的人生。

在幸运和不幸的浪潮冲刷中,应当不屈不饶努力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修炼心灵。

感悟16 培养坚强的意志力,敢于挑战极限

不论所经历的时间有多长,付出的代价有多大,无坚不摧的意志终能帮助我们达到成功的目的。

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凭借意志,凭借毅力,将知识、原创力融入我们的生命,使之转化为自身的智慧,转化为自身的力量。感悟17 勤劳坚持,定能柳暗花明

年轻人从事的工作,不一定都是自己喜欢的,甚至很多时候是不喜欢但不得不去做的。在工作中,如果能抱着忍辱负重、积极向前的心态,势必带来人生的根本改变。

勤劳、坚持、忍辱负重,这些都是成功者的必备品质。具体说来,就是波澜不惊中蕴藏着勇猛精进的精神,地调平实中包含着积极进取的决心。感悟18 年轻人要具有创造力

坚持每一天都有创新,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这样的进步若能经过十年的累积和历练,也可以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埋头干好本职工作,想法设法,不断努力。

珍惜人生中的每一个今天,珍惜此时此刻的每一个瞬间。感悟19 义无反顾挑战艰难的工作

就算目标高到自己都觉得不可能,也不能有丝毫胆怯,要勇往直前、努力到底。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能力充分展现出来,唤醒我们潜在的能力使其开花结果。

凡事要往好的方面想。发挥才华,时常倾注激情,这是获取人生硕果的秘诀,也是引导人生走向成功的王道,因为它遵循了生活的基本法则。感悟20 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思考

人人都要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内心不渴望的东西,它不可能靠近自己”。你能够实现的,只能是你自己内心渴望的东西,如果内心没有渴望,及时有条件实现,往往也实现不了。

想成就某项事业,自己就应该时时在脑海里仔细描绘。对实现理想的过程要反复进行周密考虑。感悟21 有计划就该努力执行

我们要怀着稍有松懈就可能导致失败的危机感,并且夜以继日地按计划拼命工作,才能更快地接近目标。

每个人都有伟大的梦想,但纵使再宏伟的建筑也要从蓝图的设计开始,要按照蓝图从地基的奠定开始。实现梦想的道路上,要有计划地努力,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要有忍耐力,提出自己意见前,更要考虑别人的见解。感悟22 梦想要努力争取,每一天都是为明天

在自然界中,所有生物都在一个个有限的瞬间中,尽最大努力认真地活着。通过努力过好“现在”,把小小的梦想与明日连接起来。

昨天过去了,今天只做今天的事,明天的事暂时不管。脚踏实地地把握好今天,才是我们面对生活最正确的态度。感悟23 今日事今日毕

今日事今日毕,今天的目标今天一定要完成。工作的成果和进展以一天为单位区分,然后切实完成。

在每一个“今天”中前进,无论前进的步伐是大是小,总要向前推进。反思今天的工作,以便为明天总结出经验或教训。感悟24 人生难的几回搏

努力去做,努力去实施,关键时记得放手一搏,没有完不成的任务。

人只能活一回,梦想却有无数个,唯有放手一搏,才能知道机会属不属于自己。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感悟25 要有战略眼光

只要有强烈的愿望,有挑战新领域的勇气,有为事业奋斗不息的执着,现在做不到的事,将来一定可以做到。

要有长远的眼光和计划。永远做符合发展趋势的事情。秉持绝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策略。

感悟26 思想积极,行动主动

取得成功的法则一方面是埋头苦干,另一方面是一定能成功的信念。只要我们坚持这种态度,永不言弃,一定能获得成功。

拥有思想上的积极便会产生行动上的主动,因此可得积极的结果;相反,消极的思想会导致消极的行动,得到消极的结果。感悟27 做一个毅力帝

及时工作被逼入“计穷策尽,已无办法可想”的地步,也不要轻言放弃,这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世间有很多生灵都有着顽强的毅力,越是在艰难的时候,它们越会显示出强大的力量。永不言弃的精神就像是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一路披荆斩棘,为我们创造辉煌。感悟28 解决问题的答案总是在现场

只有身处一线,亲身感受,并对问题进行层层剖析才能深刻地认识问题并解决问题。说得好,答案总是在现场,一切创意也都在现场。大多数企业不断地进行市场分析,不断地接触顾客不正是奉行这一原则吗?

在稻盛和夫的经历当中,他要我们牢记有意注意的人生,具备准确的判断能力。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核心,具备准确的判断能力。这给我的启示就是凡事要多用心,要多注重细节,去观察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感悟29 人生方程式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思维方式指一个人的原则和方向,在今天的企业用人当中,思维方式可能不是企业一开始就能看出来的,所以企业招揽人才之初,主要着重人在热情与能力上的显现。一个人有能力,有热情才能为自己所在的公司或集团做出价值。在我个人的观点里,在这两者间,我是觉得热情比能力更重要,因为有热情至少说明你是认同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的,你也能够为公司的成长而努力工作,如果能力不够,只要你有热情,那么能力是可以在公司的成长氛围中慢慢提升起来的。但空有能力的话,如果你不能付出百分百的的热情,那对公司的作用也不会很大。有些人自恃能力卓越,不会站在团队的角度把一些机会让给其他人,从而带动整体的成长,甚至会不把公司和其他同事放在眼里,结果影响了整体的协作效率。这种人在公司和团队当中也只会起到负面作用。韦尔奇也说过公司里最棘手的人是那些有能力但是却不认同公司价值观的人,这些人现阶段能够创造良好的业 绩,但是却不擅长引导团队成长,不会从公司的利益上去考虑问题。虽然棘手,但是韦尔奇最终的选择还是果断让这些人离开。因为这些人空有能力,对公司和团队缺乏基本的热情对于我而言,人生的目标在于追求美好心灵,外在的际遇都是磨砺:人的一生很短暂,与其碌碌无为的度过一生,不如立志让自己轰轰烈烈的奋斗一生。也就是拼尽全力,活在当下,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在当下,也就是今天,过好每一天,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力量,发现通往幸福之路的大门。读过此书后,改变了我人生目标“大、空、远”不切合实际的虚拟飘渺目标。感悟30 超越世俗的禅道 我甚至一度相信,他的活法,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禅道,是一种无人能及境界。稻盛和夫先生是这么对待利他精神的:为家人工作,帮助朋友,孝敬父母,通过这种虔诚而细小的利他行为一点点地延展为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那样的大规模的利他行为。稻盛和夫先生是那么想的,也是那么做的。他主张降低长途电话费,不求利润的最大化,有一定合理的利润就好,让广大国民都能付得起钱,打得了电话。他还为了整体的国民利益而不惜放弃公司产品竞争,把市场拱手让给对手。这种利他境界,我想能够匹敌的人寥寥无几。有人说,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是为自己私利的,但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得到快速发展,资源得到良好配置。其实追求个体的最大利益并不会得到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就像博弈论一样,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的最大化,其结果往往不如每个人作出让步,为共同的利益而战来得好。

对于我,我决定设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触手可得的短期目标,如从明天开始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目标。反之一些大空远的 目标往往因为不易实现而中途泄气。所以我们以后本着“拼尽全力,活在当下这一刻”的自我暗示和勉励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努力为活在当下高人一筹的活在当下而付出努力。

清晨,当我们睁开双眼,就即刻开始行动,一切从今天开始,有今天的勤奋就一定能看清明天,日复一日,积少成多,也就是取胜之道人生是为心的修为而设立的道场。人生的目的就是在灾难和幸运的考验中磨练自己的心志、磨炼灵魂,造就一颗美丽的心灵。人的人生是好坏交替,好坏交替才是完美的人生轨迹,稻盛先生在事业遇到挫折的时候始终坚信,只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考验,成功就只有寸步之遥。要拥有开阔的心胸、时时不忘实现自己的目标。

对于企业,例如说我们银行而言,稻盛和夫认为,企业经营者必须明确经营企业的目的和意义,进而制定出光明正大、顾全大局的崇高目标。“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这是京瓷公司的经营理念,也是京瓷事业的崇高目标。这个目标表明,京瓷追求的不是经营者个人的利益,而是全体员工及其家属的共同利益。这样的目标自然可以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同,并形成强大的企业凝聚力。将强烈而积极的愿景深入到潜意识中 稻盛和夫非常强调潜意识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他认为,应该在头脑中不断描绘愿景实现时的情景,这样,日复一日,就能把强烈而积极的愿景深入到潜意识中。即使客观上存在重重困难,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也必须坚定信念,抱定必须成功的强烈愿景,这是使事业成功的原动力。

他认为:“极好的机会都隐藏在平凡的情景中,但它们只能被那些有强烈目标意识的人所发现。” 在此基础上,稻盛和夫特别强调“以将来进行时来看待能力”。在制定新目标时,要给自己规划出一个超出现有水平的更高的目标,并为在未来某一时刻实现这一目标而倾尽全力。哪怕是看似“无能为力”的事,那也只是现在的无能为力,而将来是一定能够成功的,应该相信自己的潜能在机会来临时一定可以唤醒和迸发出来。

我们可以用稻盛先生下面的话为自己鼓劲:

“人生是如此的波澜壮阔,既有令人羡慕的幸运降临,也会遭遇到始料未及的失败与考验,谁都无法预测未来。人生的阴晴之分,不是幸运和不幸运,而取决于自己的内心。在困境中绝不能放弃希望,在取得成功的时候,更需要持有一颗感恩之心、谦虚之心,必须时刻竭尽所能进取向上。人如果认识到了这一点,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篇6:读《给新教师的忠告》后感范文

书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身为教书育人的老师,更应该读书,在寒假读书书目中。我选择了《给新教师的忠告》这本书。

不得不承认,教育对我这样一个刚迈进教师职业门槛的新教师,带来了很多挑战。现任波士顿艺术学院人类学教授莫尔盖恩?L?唐纳森在其书《给新教师的忠告》中向我们这些新任的初级教育工作者演义一场教师成长之路。针对新教师常常提到的两个问题——在你执教的第一年里,你怎样影响了你的学校?你的学校又怎样影响了你?——本书给出了明确同答。

在平实通俗的语言中,五位教师踌躇满志的开始他们的教学生涯,他们确信在学校里同孩子打交道是意见非常重要的事情,一年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都有满腹故事要说,这些故事包含了大量的自我剖析、自我审视和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提供了他们作为一个过来人、成功者,用成熟的思考给新教师提供了实用、有效的忠告,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

新教师的首先需要具备的素质,我认为是反思与讨论,正像本书第一章《请你来反思。说出你的真实感情》中提到的一样:“我们要坦白地交流第一年教学的痛苦和快乐,我们要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所遭受的挫折,并接受同伴的支持和建议。”反思一天下来的教学工作,回想其中的错误与成功是为了以后更好的教学效率与质量。我想到星海每课的教学总结与练兵课不就是为了同样的目的吗!我们的教育水平正是在这种失败与成功、退步与进步的反思,经验的分享中历练起来的。

很多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会藐视面前的工作(尤其是小学教学),觉得很简单,其实不然。本专业的知识和教师专业理论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那是一门艺术!如果只有知识的课堂学生不会喜欢,自己也会感觉非常累!只有走上工作岗位后才会知道: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学科专业知识只是一小块而已。教学效率与质量需要老师的聪明才智激发课堂的气氛而学生的课堂良好的回应同样激发老师的发挥。这到这点就需要老师的发挥需要认真仔细的备课,结合上课内容与日常生活趣闻趣事,或者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所谓的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看来用在老师身上也一点不虚。

本书第四章《教学生提问:先做学生,再做老师》,在美国富足的郊区,学生们遵循着传统的成功之路,他们被提前编班的学校录取,参加一系列课外活动,并在高考取得高分,进入最挑剔的大学,但是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作为这种环境的产物,阿莉森发现传统教学模式远不能教会学生思考,在向学生提问的同时,阿莉森发现,老师特别是传统意义上的好老师,就必须先向自己提问。这句话,我相信是我现阶段的座右铭,因为教师生涯的初始阶段,我不敢有丝毫的麻痹大意,对待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粗心,事物更甚为错误时,只有从向自己提问开始,才能一步步地对自己反省,有反省才会有收获,有收获才会为实现自我价值添砖加瓦。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论语中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论述。本书作者要求我们先做学生再做老师看来是出于同一理由。老师也在不断地学习中。新教师处在缺乏经验的时期经常会被学生提超出自己专业范围的的疑难问题。我们与其去考虑如何灵巧的回避这些问题,不如勇敢的向学生承认自己“才疏学浅”,目前无法回答,同时激励自己与学生一起去寻找答案。

教学--它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和明确的日常计划,但是,它允许每个孩子富有想像力,它允许在一个坐满开动脑筋的孩子的教室里,出现一些与之相吻合的意外。要很好地完成这一点,你不能遵循课本的章节和评论,而要制定理解目标的计划,这些目标相互关联,非常复杂,并且时不时能让学生们联系到自己的生活体验。为了保持教学所需的精力和创造力,老师需要专业的同志情谊。如果只有自己充满激情,却没有人分享,这是一件让人沮丧的事情。身处尴尬的处境,却无人可倾诉,这更让人无比痛苦。

篇7:读教师职场36忠告有感

关键词:提升教学能力,教学内容,提升学历

2012 年6 月, 我大学毕业就来到了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从一名大四的学生一下变成了别人眼中的老师。刚来的时候走在校园里, 我总觉得我还是个学生, 和他们别无两样。只有在上课的时候, 成熟的穿着才让学生觉得像个老师。3 年多来, 虽然我的教学水平有了提高, 但是严格的讲我还是一名新老师, 不管是从教学质量上还是从教学方法上。《大学新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有几个观点对我的影响很深刻, 我就这几个观点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做一个阐述:

在文中作者提出, 提升学历, 提升职称, 提升教学能力, 提升科研能力就我自己而言, 我深刻的感觉到了本科学历对于一个大学老师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13 年我参加了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在职研修班, 希望通过追求更高的学历满足这份工作的需求。职称上我是助教, 我希望在获取研究生学历以后, 能够加快我讲师职称的获取。最关键的是提升教学能力, 这是学生最直接的要求, 我们的职责是传道解惑, 那么学生肯定不希望他的老师连自己的问题都不能解决。所以, 我需要靠不断的学习来满足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需要尽快完成从学习者到教育者、从学生到教师这些角色的转换。

1. 高校教师应该既具有解决“教什么”这一问题的学科专业知识, 又具有解决“如何教”这一问题的教育专业知识。只有把“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都解决的高校教师, 才是一个真正合格的教师。 在二外教学过程中, 我认真执行教学五认真。认真备课, 认真上课, 认真辅导和认真批改作业。每一节课上课前, 都认真备课, 准备文化知识和相关西语国家的视频资料, 学生们都很感兴趣。每一节课我都认真上课, 认真对待每一个45 分钟。除此以外, 每一课我都会听写单词, 全批全改, 督促同学们牢记单词和坚持西语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授课方面, 课程较简单的, 所需的备课时间较短, 且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若课程较难, 知识较复杂, 需课前花大量的时间, 且讲解上不那么清晰准确, 因此一方面要不断总结, 第二次授课时查漏补缺。另一方面, 课前多下功夫, 查阅资料, 让课堂效果得到最佳。

2. 关注自身阶段。从学生身份转变成为教师身份, 大学教师首先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状态与课堂控制.以及学生对自己的评价, 很少考虑还要学习、借鉴和应用本门课程教学已有教学学术理论成果来开展教学。教学经验来说, 一开始零经验, 第一次踏上讲台, 头一夜心脏一直砰砰响, 没有睡好觉。虽然准备好了材料, 但当看到那么多学生, 大脑一片空白又或者准备好的资料才上到1 节课就所剩无几了, 学生问的问题我也一时转不过弯, 学生较高的期望值和实际情况的差距, 让我刚倍感压力, 每天都生活在紧张之中。本以为工作了, 会比读书轻松很多, 以为大学老师就是上完课后拍拍屁股走人, 以为晚上可以吃着西瓜看看电视剧, 事实却大相径庭。早晚自习, 互相听课, 批改作业, 半期考试, 备课, 说课, 公开课, 压得我快窒息了。3 年走来, 6 个学期, 想过放弃, 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现在的我虽然不是最完美的, 但是已经调整好了自己, 上课不再紧张, 准备好上课材料丰富而有趣, 镇定自若的授课, 不断提升的课堂掌控能力, 这些都是我的进步, 同学们的反应也越来约好了。

3. 关注教学内容阶段。这一阶段往往开始于大学新教师的第二或第三轮的教学时间。老师关注的是课程与教学内容是否全面、科学而丰富, 因而往往会花大量时间备课, 以便在课堂上顺利呈现教学内容。比如二外, 刚开始带2011 级的学生, 第一遍的时候什么都是新的, 包括备课, 我们以前也没有用过这本教材, 在教课时难免有不足的地方。只后, 我又接手了2012 级, 2013 级的二外, 第二遍, 讲课的时候, 无论是是对知识深入的探究还是对课本的形式的呈现, 或对学生的要求, 都要明显好于之前。而第三遍就更加的熟悉, 课后花的时间也缩短了很多, 也尝试着加入一些新的东西, 举一些新的例子, 同学们感兴趣的例子,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除此以外, 对课堂的控制也显得更加轻松。于是也开始有时间关注学生本身以及老师自身的发展。除了二外, 我还上过口语, 精读, 泛读, 听力课程。虽然好多课程还没有机会让我上第二遍, 我相信, 10 年, 足以让一个老师能够熟练掌握这些课程, 之后的备课都是补充知识而非新课, 这样老师对课本更加熟悉, 上课效果也会更好。学生也会更快的汲取知识,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 关注学生阶段。这一阶段通常要到新教师的第四或第五轮以上的教学时间才开始。开始在关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探索通过课上提问与课下师生交流来了解学生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学习方法, 开始关注如何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上课时候我会观察同学们的状态, 比如要打瞌睡的, 我会叫起来回答问题, 作为警告和提醒。比如讲话的, 我也会眼神示意。比如状态不好的, 我会关心是不是生病了, 等等。这样, 让学生觉得老师并不是只是讲课的, 而是朋友, 可以交流, 也有利于老师对班级进行更好的管理。

篇8:读教师职场36忠告有感

“思维课”——到自然界去“旅行”。这是书中第58条建议:“用记忆来代替思考, 用背诵来代替鲜明的感知和对现象本质的观察, 这是使儿童变得愚笨, 以至最终丧失了学习愿望的一大弊病。”作者在这条建议开篇就这样写道, 然后运用了翔实的资料证明为什么本来有着敏锐牢固记忆力的学龄前儿童, 在入学两三年后变得记忆迟钝起来。想想我们平时的教学, 常常因学生记不住某个单词、某个概念而着急上火, 甚或批评体罚。读过这本教育著作, 我方才如梦初醒, 是我们将孩子的头脑变成了知识的储存所, 变成了各种真理、规则和公式的堆栈。你看看, 每逢考试前夕, 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 被不同科目老师轮番找去, 然而学生忙得焦头烂额仍稀里糊涂。读过先生的书才知, 其实, 怪不得孩子, 是我们违背了儿童智力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儿童在课堂上要掌握的抽象真理和概括越多, 这种脑力劳动越紧张, 那么儿童就应当越经常地到知识的最初源泉——自然界里去, 周围世界的形象画面就应当越鲜明地印入他的意识里去。反思我们的教育, 是我们太注重用一份试卷、一个标尺来衡量学生了。人是自然的, 你想, 自然的东西能用一个砝码来标明它的价值吗?想想平时的教学, 往往只为考核、考试而多了让学生记忆背诵的东西, 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培养, 忽视了引导学生用思想去钻研因果, 去认识大自然的奥妙。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一个人到学校来上学, 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 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 因此, 学生主要的智慧努力不应当用到记忆上, 而是用到思考上。

看看国外的某些教学, 课堂上学生似乎很随意, 老师提出问题后, 不是让学生正襟危坐地听讲或进行花样繁多的表演、活泼热烈地讨论, 而是引导学生亲自搜集资料, 实践操作, 寻找答案, 图书室、档案室、社会、大自然成了他们的课堂,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 得出自己的结论。反思我们的教学, 虽说现在有不少课堂是启发式教学, 然而, 多数情况却往往是迫于考试的压力, 在某种程度上受多年惯性教育的影响, 不由自主地去灌输, 逼迫学生去记、去写, 做许多机械性的工作, 与此同时, 老师也在做着很多应付性的无用功, 因此也没有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和思考。阅读决定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谈到, 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他说, 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 不要靠补课, 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 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读书越多, 他的思考就越清晰, 智慧力量就越活跃。我们的阅读量小, 视野狭窄, 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远的不说, 就拿四大名著来说, 我们当教师的读完全部原作的又有多少人呢?俗话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我们的阅读量少, 又怎能妙笔生花呢?

现代教育中的张扬个性, 让每个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 是很好的教育理念。孩子是自然人, 既然是自然的, 就要培养其自然的天性, 不能扼杀其率真、自由、天然的本性, 要引导他们认识自己, 认识自然, 这样才能激发其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的能源, 儿童需要理解和识记的东西越多, 他在周围自然界和劳动中看到的各种关系和相互联系就应当越多。”想想一个学期下来, 我们教师究竟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指导观察过多少次呢?家庭教育中又有多少家长舍得让孩子去做环游和社会实践呢?记得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课《乌塔》, 讲的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德国小女孩, 通过平时参加社会劳动挣钱和家长的资助, 利用假期独自去欧洲游历的故事。这之前, 孩子整整做了三年的准备。——自己查阅资料, 购买用品, 遇到问题自己思考如何处理。想想我们的老师家长, 往往顾忌太多, 或怕生气劳神, 或怕出现安全问题, 而让学生固守校园和家园, 不能引导学生亲近自然, 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天地指导其观察, 我们的学生又怎会深入思考呢?一说作文, 老师学生都犯头痛, 作文教学, 仿佛成了一个难以攻克的癌症。试想, 学生不会观察, 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新发现, 又怎么会有话可说可写呢?

所以, 我想, 老师首先要打破思维的遗传性, 更新观念, 从培养应试型人才转变到阅读型、观察型、思考型人才的轨道上来。当孩子学会了思考, 他的人生便会走向成功。

(作者单位:山东省章丘市绣惠镇中心小学)

篇9:读教师职场36忠告有感

我是带着寒意去学校会议室浏览老师们写的随笔的。谁知这一看不仅眼前一亮、心底炽热, 还让我在会议室“折腾”了三天。我悲喜交集, 从末有过的一种圣洁和空灵的感觉, 促使我心里的小溪涓涓流出。我想, 还是首先把镜头对准这样几段文字吧……

(一) “学生两次沸腾, 有的流下激动的泪水, 场面持续20多分钟。要期中考试了, 我仅仅和他们握握小手啊, 竟然产生这样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真为自己以前对他们的态度感到羞愧。沟通太少, 方法简单。” (《握握学生的小手》———肖庆召)

(二) “世上没有两张相同的绿叶。我们的学生不见得都应该是我们喜欢的人。整个社会不可能都是我们每一个人喜欢的东西。但是, 他依然存在。” (《老师, 你怎么了呀》———彭继文)

(三) “当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 我觉得他们是那么的可爱, 那么的善解人意。平日不是自己报怨得太多, 唠叨得太多?看着他们一个个在我面前无拘无束、幽默风趣的样子, 比我看到一副副冷漠的神情有趣多了。在他们面前一个眼神, 一个微笑都能得到热烈的回应, 还有什么比这更开心的事呢?做老师真好!” (《对不起, 我迟到了》———彭清岚)

(四) “面对顽皮学生的‘故技重演’, 老师惊奇地发现他心中的底线, 就是不愿离开学校。这样的‘底线’其实也就是学生的心理防线, 老师要善于把握。再顽皮的学生也是如此。” (《刘世柱的哭泣》———周易)

(五) “讲台上乱七八糟, 到处是桔子皮。老师顺手把本子整理好, 又把桔子皮拾到垃圾桶里……老师没有暴风骤雨般的责骂, 而是默默地这样做着……奇迹发生了, 几个学生快步走上讲台, 拾桔子皮、擦黑板, 一切都在无言中进行……” (《无意中的榜样》———蔡冬香)

其实, 这不是电影的蒙太奇, 而是笔者从老师随笔中采撷下来的几片“绿叶”。读着这样的文字, 我从心里产生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愉悦。我仿佛又一次看到讲台的神圣、黑板的宽敞, 感受到一股巨大的暖流温暖着校园。不知你是怎样看的, 怎么想的。不过那时的我, 的确心动了, 的确被那些看似质朴却充满真诚的文字所感动。我觉得寒意早已离去, 只剩下一片燃烧的激情!

“感”为何物?

说实在话, 仅三天要读完七十位老师写的355篇教育教学随笔, 困难的确很大。但是我真的读完了, 不过正如文章开头所言是“浏览”。尽管如此, 我还是感到收获颇丰。我的心一次次欢腾, 一次次震撼。我看到了学校潜在的一种力量和生机, 那就是我们的老师学会了“思考”, 开始了“探究”, 重新在给自己定位。

学校是一部运转着的大机器, 每一个零部件都很重要。机器要正常运转“核心”固然重要, 但也离不开每一个零件的功效。老师好比这部运转着的大机器上的一个个零件。我感受到我们的老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已经不再只满足于按学校要求去做了。他们对自己的工作, 甚至对学校的一些工作决策多了一些理性思考。高远洲老师提出的“点面结合, 不搞一船拖”的体育教学设想颇有新意。他在分析了本县几所体育教学强校具体情况后, 结合我校实情, 思考我校体育教学工作如何“突围”, 如何“物尽其用, 人尽其才”, 让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得到运用。假如说, 我校108位教职工都学会这样的“思考”, 那么我们将有108条“杀出重围”的道路。“条条大路通罗马”, 这种“罗马效应”真令人拍案叫绝!事实上, 还有很多老师也学会了“思考”。《如何面对初三特长生》是姚宁老师针对初三年级美术特长生训练时间少, 内容单一, 人数多, 学生不重视学习作出的“思考”。在文章里, 他在提出教学对策的同时, 还感到“一位老师如果真的关心学生, 那么你就是再严厉, 学生也会喜欢你!”黄晓老师用一位初涉教坛新人的眼光思考着自己的教学工作。面对突如其来的角色转换以及多层次的“复式教学”, 她虽然很茫然, 却用《二胡小组课的初探》一文思考自己的教学工作。文章虽然稍显幼稚, 其精神可嘉。王永芝、刘艳菊、张艳等老师也对自己的工作岗位及新教材教学问题和学生学习困难进行了“思考”。

如果说“思考”是调整教学的航标, 那么“探究”则是老师走上教育教学的航程。令人欣慰的是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 我校教师已经启航, 把一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足迹留在了教育教学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无论是学法研究还是教法探讨, 无论是教育的聚焦还是教学的反省, 都无不体现老师两种思想、多种观念碰撞的“阵痛”, 无不闪现思维火花的睿智和心灵沟通的深邃。

《走进孩子心灵》是彭娱老师与学生的一次心灵交流的体验。在六年级两个班上音乐欣赏课, 由于老师运用两种不同的心境对待学生, 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她真正“体验到走进学生心灵的快乐!”陈永红老师《用爱心去画……》, 教孩子们“用爱心去画世界上所有的东西, 不管它们是否具有生命, 我们都一样去对待。”陈老师把一颗爱心的种子播种在一片幼小的心田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我们难免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面对学生的顽皮、懒惰, 不听话或表现出来的后进现象, 请您记住“冲动就是魔鬼。”你应该马上冷静, 迅速恢复理智, 你将得到意外惊喜。看看这几位老师是怎么做的:

《面对那不足两行的日记》向坤老师压制住将要爆发的“怒火”, 选择了“引导”, 取得良好的效果。胡宇同学的日记只写两行:“今天早上爸爸说爷爷要来, 我很高兴。穿好衣服, 可爸爸又说爷爷不来了, 我很生气。”看到这样的日记的确令人生气, 但向老师却把本要批评发怒的话语变成表扬的语气, 并抓住他对爷爷的感情加以引导 (自己心怎么想, 爷爷对自己怎么疼爱……) , 效果很好。《上课插上几句幽默语, 能激发学生上数学课的兴趣》, 这是顾建新老师面对学生如此“简便计算”的现象进行的教学处理。

他说:“我没有骂这个学生, 而是说, 这位同学真喜欢走弯路, 走了几步又转回来了, 再往前走。”

《鼓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杜君老师给我们讲述的一名“后进生”在上“副课”时表现优秀的故事。她深感:“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 我会多鼓励孩子。”面对复杂的教学工作, 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 为师者也有很多困惑。即使你装了一桶水, 有时也会满足不了学生的渴求。但是, 只要你在探索, 成功的希望就在前面。在生物课上, 彭黎老师讲到《开花和结果》这一植物自然生长变化现象时, 她按教材要点述说到植物开花就是为了结果, 结果就能产生种子。然而, 学生却提出:茶花为何开两次花只结一次果的自然现象。尽管老师一时难以回答学生的问题, 但她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观察、思考和求知的品质给予赞赏, 学生对老师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很满意。向波老师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感受》一文里, 毫不掩饰地展现出自己的“教学困惑”。教学效果不理想, 却又没有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 表现出他对教学工作的沉思和焦虑。陈继全、曾传操等老师结合教材及学生学习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 写出了自己的“教学偶得”。

反省是为了更好地定位!

在浏览随笔时, 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是老师们针对参加本学期开展的“课堂创优暨专家答辩活动”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和收获。特别是三位创优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了较为深刻的剖析。老师们都感到启发很大。大家认为本次活动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及思维进行了全方位的“洗礼”, 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随笔中, 老师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触动了教学观念的“中枢”。且看曹媛老师是如何从滔滔不绝的讲述中醒悟过来的。“我一再叮嘱:同学们你们一定要仔细听, 听清旋律变化后作品所表现的意境有什么不同?只要认真听, 就一定能听出音乐所描述的情境。”正当“我”感觉良好而滔滔不绝时, 发现有一位同学眉头一皱, 脸上露出欲言又止的神色。“我”示意她站起来说话, 她犹豫片刻, 还是鼓足勇气说:“老师, 请你别说了, 我在听音乐, 你的话打断了我的思路。”曹媛老师在《尴尬》一文里说:“我大吃一惊, 颇感尴尬。自认为学生不能把握作品主题, 希望通过自己反复强调、讲解帮助他们理解作品, 进而喜欢音乐, 学会欣赏。然而, 事与愿违, 我全然没顾学生在想什么。自己总认为是一个尽责的老师, 总想把知道的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没想到学生会如此反感。在深深的自责之余, 决心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听取学生意见。”

应该说, 在教学中“一厢情愿”的现象比比皆是, 其结果苦了自己, 害了学生。他们只能“望师兴叹”, 哀其不幸!这样的反省敞开了老师的心扉, 学生拍手称赞。彭岩玉老师用一个班主任特有的经历和灵感, 反省自己班主任工作, 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身教重于言教”的典型案例。有一段时间, 她发现书写整洁美观的学生越来越潦草;本来很和气的学生嗓门也越来越高, 脾气越来越大;小肋手安排班上任务像家长在安排家务似的盛气凌人;组长收交作业像地主逼债……原因何在?一个组长的行动使她恍然大悟!彭老师说:“那天, 我很早就进了教室, 叫组长收作业。只见她 (小组长) 很严肃地走到一个经常欠交作业的同学面前厉声说到:交作业!写完了吗?正当那位同学在找作业本时候, 她又不耐烦地说:快点儿, 是不是又没写完?‘我’就知道你没有写完。她不等那位同学寻找作业本, 就把已经收到的作业本交上讲台, 并生气地说:‘老师, 他又没做完!’这一串举动太像自己。”在随笔里, 彭老师这样写到:“我终于明白了让他们发生如此变化的原因是我。作为班主任, 我常常为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做得不到位而生气, 遇到违纪学生就一通批评乱骂, 然后就扣分。特别是那些后进生就更没有说话的份儿了。课堂上, 有时为节省时间, 我的板书也潦草起来。原来学生在学老师, 他们认为这样很威风, 也能体现自己的权力, 能让手下的同学听话。只有这样才更像他们的老师。从学生的行动上可以看出, 老师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模仿他们的老师, 可见老师身教重于言教的意义有多大。”

教育的反省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做的事情。说实在的, 在浏览随笔时, 我喜忧参半。面对有些老师的随笔有时也显得十分无奈。对一部分教师摘抄的现象我感到实在难以接受 (指用摘抄内容抵任务) 。要知道学校已经说得很清楚, 宁愿少写一点, 也要真实记录教学工作的感受。还有那些马虎了事, 为了完成任务而写的随笔, 不仅质量低劣, 而且让人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 我很痛心。写教育教学随笔本来是在总结反思自己的工作, 应该是一件严肃而又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可是, 有的老师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有的上交的随笔本子不规范, 像一个大杂货店的记录;还有的老师写的字就像“天书”, 似乎存心不让人阅读, 我实在看不懂!由此, 我又想到文章开头摘选的五位老师随笔的片段。我敢说, 像他们所提出研究的这些教育教学中的现象你一定经历过, 这样的思维火花也在你的脑海里闪现过, 这样发自内心的感受你也一定感受过。然而, 别人写了出来, 作了一番探讨和研究, 你却无话说出, 原因何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不善于总结过去的人是傻子, 不珍惜现在的人是愚蠢的人, 看不到未来找不准自己位置的人是疯子。只有认真反思, 才能不断进步!

当代伟大的教育家霍懋征女士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精辟的话语, 说出了做一名教师的实质, 阐述了博大精深的爱才是教育的灵魂。我们只有满腔热情地从教育工作的每件小事做起, 才会点亮盏盏心灯, 才能使心灵的震撼化作润物的春雨, 洒向孩子们的心里。

上一篇:德诚实守信教学教案下一篇:茱萸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