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2024-05-10

建筑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精选9篇)

篇1:建筑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

[1]姜从盛陈江吕林女丁庆军胡曙光.高性能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研究,湖北工学院学报2期.

[2]沙林浩.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技术.广东建材,.39-42

[3]仲伟秋张志伟.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中国水运,2009.263-264

[4]李成军.导管法浇筑水下混凝土的施工原理与质量控制措施分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5]彭伟.道路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技术的研究..河南建材,:22-24

[6]洪海禄.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研究,.

[7]周茗如李郑波沈琼斐郭中宇.混凝土消耗量定额中配合比影响因子研究.中国建材科技,,:12-15.

[8]孙建全.粉煤灰C55高性能混凝土在滨州黄河大桥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9]李超.工业废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10]李贤龙.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施工的研究与工程应用.科技与企业,2013,:30-30.

[11]董徐奋.导管法浇筑水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低温建筑技术,,:119-121.

[12]刘军方惠琦贺鸿珠.水下不分散混凝的应用研究.建筑材料学报,,:360-365.

[13]周伟丁新龙张长民刘本华蒲高军.低流动性损失水下混凝土抗分散剂的性能研究.化学建材,,:39-42.

[14]蒋正武孙振平张冠伦王玉吉.新型水下混凝土抗分散剂的性能研究.新型建筑材料,2000,:13-15.

[15]李永红王蓉.利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技术开发防渗墙新型墙体材料初探.水电站设计,2004(1),:39-42.

[16]谢丽媛.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短柱受压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17]胡勇.导管法浇筑水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策略研究.中国水运,2012:127-128.

[18]牛季收朱凯.粉煤灰对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硅酸盐通报,(4):875-880.

[19]陈迎明.提高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强度的试验研究与应用.中南大学,.

[20]沙林浩,林鲜,冯爱丽.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流动性损失控制技术研究.混凝土,2001(8):3-5.

[21]林秀丽.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建材发展导向,2011(1).

[22]刘娟.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抗分散剂的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05

[23]林勇钟海敏高春雷.水下混凝土的配制与应用.广东建材,2012(8):12-13.

[24]王维丙烯酰胺和D-果糖、丙烯酰胺衍生物的接枝共聚和絮凝性能测试.广西师范学院,2012

[25]姚琴.高效减水剂掺量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中华民居.2013(15):347-348.

[26作杨婧于彬.粉煤灰在水下混凝土中的应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4).

[27]王文忠韦灼彬唐军务侯林涛.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配合比及其性能研究.中外公路,2012(1):265-267

[28]刘保东李鹏飞李林康银庚.混凝土含水率对强度影响的试验.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1):11-12.

[29]李光耀.探讨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几个因素和控制措施.科技信息,2010(10):329-330

[30]祝昌暾周志斌王章夫.混凝土工作性对灌注桩质量的影响.混凝土,2007(1):74-78

参考文献二:

[1]李永栋.水下灌注用混凝土坍落度损失问题的试验研究及对策.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9(1):126-128.

[2]韦灼彬唐军务王文忠.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混凝土,2012(2):124-126.

[3]Q/CNPC92-2003,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S].

[4]任拓.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大连理工大学,.

[5]张庆亮.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基本性能及其配筋梁抗弯抗剪性能试验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08.

[6]孙高云黄华.水下混凝土配比设计及要点.海河水利,2006(3):54-57.

[7]解国梁申向东郑鑫.聚丙烯纤维粉煤灰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验研究.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1(2)16-19.

[8]成梅.概述水利工程水下混凝土的施工要点.建筑遗产,2013.

[9]王常礼.浅谈水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与市场,2012(6):25-26.

[10]黄政宇刘娟田甜岑小艳.聚丙烯酰胺对水泥浆体流变性能影响的研究.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3):34-39.

[11]袁俊,徐讯.泡沫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J].新型墙体,2007(4):31-33.

[12]牛福生,刘兴德,倪文.粉煤灰在建筑材料中的资源化利用现状[J].再生资源研究,2005(2):36-39

[13]邵立民,孙宁双.分析、展望新型建材行业[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6):236

[14]张彭成.脱硫石裔粉煤灰胶结材及新型砌块研究[P].重庆大学,2002

[15]罗明.新型生态墙体的现状及展望[J].建材与装饰,2012(31):32-33

[16]姜晓波.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4):108-110

[17]肖劲松,彭金刚.中小建材企业发展绿色建材的策略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22):39-40

[18]简娜.论新型建筑节能墙体材料应用现状与发展[J].江西建材,(7):2

[19]李国忠.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21世纪建筑材料,2009⑴:31-33

[20]陈娟娟.提取准格尔煤田粉煤灰中氧化铝试验过程中助溶剂的选择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0

[21]李叶青.中国水泥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2

[22]张国政,唐林生.醚型聚羧酸减水剂的作用机理研究[J].天津化工,2011(1):25-27

[23]姜葱葱,李国忠,张水.7JC泥基复合发泡轻质保温材料的试验研究[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2(4):30-32

[24]任冰冰.水泥基轻质保温材料的组成与性能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25]熊厚仁,牛志荣,蒋元海.干湿度条件下泡沫玻璃保温混凝土的收s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4(1):17-20

[26]王根.泡沫混凝土在建筑领域的应用[J].城市建设,2012(13):1-6

[27]毕建光,苏玉山.粉煤灰激发剂的开发与应用[J].砖瓦,2004(6):13-14

[28]潘秋景,徐源.浅谈混凝士减水剂[J].城市建设,2010(21):375

[29]赵海君,严云,胡志华,何柳泓.粉煤灰生产地聚水泥的研究现状及效益展望[J].水泥工程,2007(3):21-24

[30]郭少亭.粉煤灰的路用性能探讨及实践[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6(5):67-69

1.论文参考文献引用标注

2.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

3.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4.蚕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5.美术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6.导演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7.法学论文参考文献

8.建筑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9.化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0.java论文参考文献

篇2:建筑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食堂应距离厕所、卫生箱以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场所30米以外,并要做到四周平整清洁、无积水及污染物。2)严格按规定设罢污水排放设施,日常生活垃圾及时清理干净。

3)食堂应安装纱门、纱窗、挡鼠板;食物的采购、制作应符合食品卫生的规定,生熟、食品分开制作,设立标记,禁止采购销售腐烂变质的食物。4)食品、炊事用具和餐具放置有序并及时消毒。

篇3: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文献综述

建筑行业工程造价管理按流程可以分为设计造价管理、招标管理、施工造价管理、竣工结算管理几部分。工程造价管理初期, 主要是进行工程项目的概预算。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正在逐步适应市场的要求, 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朱苏庆[1]就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控制方面存在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现象, 基于造价控制原理, 从业主方在各阶段造价管理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冯留相[2]提出了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并列出一些控制措施。施工前期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投标定位不明确;图纸、合同会审不严格;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缺乏完善的施工造价管理体系;层层分包, 工程造价控制难度加大;施工环境使工程造价难以控制。刘志强[3]结合具体建筑工程实例, 指出了建筑施工成本控制存在的不足, 并提出了施工成本控制的有效路径与方法;卞俊[4]寻找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包括供求状况、竞争状况及经营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国家的法律、法规、价格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建设政策等。

许多学者、建筑业从业者对控制造价的方法进行了探索。费正英[5]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 从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本概念入手, 分析了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特点, 对建设工程全过程中工程投资决策阶段造价控制、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以及工程项目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进行了论述。尹丽萍[6]从清单计价方面得出结论不论是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来将, 清单计价方式无疑能够对土建工程起到积极作用, 对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理论和控制方法进行研究, 并提出了清单计价理论, 阐述了清单计价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意义是要确保在批准的项目投资计划内完成工程项目。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控制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 可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投资效益, 通过对工程造价实施全过程, 全方位的动态管理。黄保富、郝旭光[7]认为开展全过程造价控制不仅能够控制项目投资不超过批准的造价限额, 更重要的是能够合理使用物力、人力、财力, 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朱肖珏[8]介绍了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控制方法, 并将全过程造价管理理念用于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控制中, 实现了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杨春香[9]认为建设工程的造价管理贯穿于整个实施过程, 工程的造价管理涉及的领域比较多, 不确定性较大, 提出了有效的造价控制方法。

从各参与方出发, 也探寻出许多造价控制方法。王祥军[10]认为建设单位把招标制度作为有效手段来控制工程造价, 通过招标可以在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的同时提高建设经济效益, 还可以缩短周期收到建筑资金回馈, 根据建筑市场的项目管理现状和造价控制方法分析探索了适合建筑行业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张空阳[11]通过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分析和对控制方法的探讨, 以做到合理的确定和有效的控制工程建设的造价, 对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投资的支出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李淼、张丽霞[12]从开发商角度出发, 探讨了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其中包括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各个环节。

从各阶段出发的控制措施。陈丹丹[13]要在建设工程的各个阶段将工程造价发生额控制在一定的限额之内, 做到及时对工程环节中的偏差进行矫正, 才能保障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章静、玄炯勋[14]认为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核心环节, 对设计过程的工程造价的阶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然后进行设计过程中造价控制方法的研究, 通过设计阶段有效的控制造价方法与措施, 实现工程项目造价的最优目标, 有效地提高了工程质量与进度。

2 我国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方法改进

建设工程的发展目标是高质量、低投资、短工期, 建设企业常常对施工质量和工程的进度足够重视, 但是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关注不多, 这三个目标并不是独立的, 需要综合来看待, 解决现有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对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是满足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需求的有效途径。施工过程中的签证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要更加完善, 而且对全过程造价要及时监控、核对, 提高各参与方的造价控制意识, 全面控制好建筑工程的造价。

3 总结

通过上面对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控制方法的介绍, 我们对应有于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全过程动态管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熟悉了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体系, 也对造价管理的核心全过程造价管理体系及其重要性有了认识。在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和科学有效控制时, 应从多角度、多方位全面考虑影响工程造价构成的各种因素, 对建设工程的各个阶段按照不同的管理对象和不同的管理部门、机构对工程造价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和控制, 从而使建设工程造价达到科学合理有效控制。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分为前期准备、项目实施和竣工结算三个阶段。由于建设周期长、环境复杂、工作量大, 加上国家政策的变化, 以及材料市场价格波动等诸多因素, 要合理地控制造价, 确实很难。因此, 规范建设市场行为, 完善市场机制,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控制工程造价不仅要进行全过程造价控制, 更要提高设计方、施工方、业主方等的造价控制意识, 细化到每个阶段利用有效的措施控制造价, 从而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好的成果。

篇4:建筑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  文献数据库来源分布

34篇文献涉及4个主要中文文献数据库,其中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各15篇,各占44.12%;特色期刊3篇,占8.82%;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1篇,占2.94%。期刊占比数量与硕士学位论文相同居首位,这在档案学各类研究成果中是非常少见的现象。一方面,说明档案学者与实际工作者对档案建筑与设备的研究偏少,期刊上刊发的研究成果不多,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高校研究生教育却将此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受到不少高校及导师与研究生的关注。

2  文献作者分布

从文献作者分布情况看,档案建筑与设备研究的作者有:毛建强、松姗、杨莉莉、陈显平、陈红、化燕楠、潘忠诚等34人,所有作者均只发表1篇文献。

按同一机构中作者数量2 人以上的排序,广东省珠海市泰坦软件系统有限公司(3人)、河北大学(3人)、云南大学(2人)、辽宁大学(2人)、河南省荥阳市档案局(2人)、河南石油勘探局(2人)排在前面。6个单位中3所高校,2个企业,1个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以全部作者所属机构看,高校仍排在首位,企业列次席,事业单位第三位,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最后。2013年,档案建筑与设备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在高校。

3  文献机构分布

从文献机构分布情况看,关注并参与档案建筑与设备研究的机构较少,只有26个。这26个机构中高校15个,发表文献19篇,占全部文献的61.29%;企业5个,发表文献5篇,占全部文献的16.13%;事业4个,发表文献4篇,占全部文献的12.9%;档案行政管理机构2个,发表文献3篇,占全部文献的9.68%。高产文献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发表文献在前4位的分别是河北大学、云南大学、辽宁大学、河南省荥阳市档案局。高校占3位。以发表文献数量计发表文献最多的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在26个机构中只排名第4位。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对建筑与设备的关注程度,远不如高校、事业和企业单位。而关注建筑与设备问题的26个单位中没有档案馆。

4  文献期刊分布

34篇文献来自13种期刊和10所高校的硕士论文。13种期刊和10所高校的硕士论文发表文献数量及占比情况见表-1。

表-1:文献期刊分布情况

13种期刊发表文献17篇,发表2篇文献以上的期刊有4种,共发表文献8篇,占全部34篇文献的23.53%。按照布拉德福定律,建筑与设备研究期刊可分为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各个区的文章数量相等(约为6篇)。表-1中所列13种期刊发表的文章中发表2篇文章的《中国档案》、《档案管理》、《城建档案》理所当然居于核心区,其他5种档案学期刊则处在相关区,另外5种非档案学的其他期刊则处在非相关区。与布拉德福定律基本相符。档案建筑与设备研究的一大特点是研究生论文占比接近半数,这在档案学其他研究中属非常少见的现象。

5  文献关键词分布

从文献的关键词分布情况看,表-2是使用频率在前40位的使用2次以上高频关键词的使用情况。

表-2:样本高频关键词主题分布

篇5: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2.混凝土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研究

3.建设工程造价控制问题与对策

4.xx项目房地产市场营销策划编制

5.论“定额计价模式”向“工程量清单模式”的转换

6.论工程索赔和控制及其费用的确定

7.论优化设计与工程建设投资控制

8.论工程合同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9.xx建设项目投资控制实证分析

10.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实施项目管理探讨

11.论工程变更对造价管理的影响

12.工程建设投资、质量和进度三大目标的新内涵

13.基于保险公司的建筑工程一切险的理赔

14.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多项目管理

15.论价值工程与低碳建筑的结合16.浅谈bot项目融资方式的适用范围与特点

17.论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8.论建筑工程管理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19.对我国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探讨与思考

20.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构建与维护

21.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的范围及实施

22.论建筑工程竣工结算的审计

23.论公共工程建设的社会责任和企业目标的结合24.xx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篇6:建筑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国内外现状

欧洲是质量管理的发源地,也是世界现代质量管理发展最为成熟的地区之一。从欧共体到欧盟,在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中,质量管理及其发展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人们认识到,质量已成为全世界的任务,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使质量有了可比性,也使产品、过程、体系有了可比的质量。企业不仅要提高产品质量,还要提高整体服务质量,才能提高其竞争力。因此,欧洲企业不满足通过ISO9000标准认证,还要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有更高要求的质量体系标准。

目前,对我国工程质量的状况有两种评价:一种是工程质量并不差,形势还可以;另一种是工程质量确实差,形势很严峻。总的来说,改革开放20年,全国建成的大中型项目不计其数,这些项目的工程质量应该说是好的或比较好的,其中有些项目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就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基础工程特别是住宅工程而言,质量问题比较多,大量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还是非常突出的,有的工程质量已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由于这一类工程在建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而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整体水平。

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一些施工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手段落后,不重视事前计划和事中控制,不能实现全面、全过程的动态质量管理。而建筑企业质量体系在多数项目上未能得到真正有效运行,程序文件得不到有效贯彻执行。在这些工程项目上,具体有如下表现:

(1)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欠针对性,施工作业指导书不能紧贴作业面。每个工程都有各自的弱点,但有些项目部却照搬方案;

(2)材料进场检验及试验不到位,致使有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被使用;

(3)工程技术交底笼统、形式化;

(4)过程检验不规范,作业人员以完工为目的,质量好坏不管,而项目质检员又未能尽责;

(5)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与管理不合理、不规范,关键、重点部位有失控现象;

(6)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不客观、不及时。等等。

二、研究方向

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五种因素

1.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主要指领导者的素质,操作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生理缺陷,粗心大意,违纪违章等。施工时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因为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2.材料的因素

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3.方法的因素

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含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引顺利实现。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4.机械设备因素

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和件能参数,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操作。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管理。

5.环境的因素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噪音、通风、振动、照明、污染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就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二、项目工程质量管理进展情况

项目质量管理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

这一阶段的质量管理主要是靠检验部门和检验人员,利用各种各样的检验设备和仪表,采用科学的测试手段,按规定的质量标准对工程建设活动各阶段的工序质量及产品进行检查,对整个生产过程实行层层把关,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或出厂。它以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对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为主要特征。这种控制其实质是事后检验把关的质量管理活动。

2、统计质量阶段

这一阶段的质量管理,是指在项目建设各阶段,特别是施工阶段中,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工序控制,分析、研究产品质量状况,采取对策措施,达到减少不合格品率的目的,并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统计管理阶段的特点是在质量检验基础上取得数据,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根据一定的标准,采取对工序抽样达到质量满足产品标准要求的预控管理。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即TotalQualltyManagemeni(简称TQM),是指为达到规定的工程项目质量标准而进行的系统控制过程。它强调以预防为主,领导重视,狠抓质量意识教育,着眼于产品全面质量,组织全员参加,实施全过程控制,综合采用多种科学方法来提高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并以工序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达到全面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全面质量管理是现代的、科学的质量管理,它并不排斥检验质量管理和统计质量管理的方法,而是从更高层次上包括了质量检验和统计质量管理的内容。它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产品质量,对一切同

产品质量有关的因素进行系统管理,是实现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有力手段。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的特点是针对不同企业的生产条件、工作环境及工作状态 等多方面因素的变化,把组织管理、数理统计方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社会心理 学、行为科学等综合运用,建立适用和完善的质量工作体系,对每个生产环节加 以管理,做到全面运行和控制。

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筑市场管理混乱

(1)无证或超出自身业务承包范围越级承建设计和施工任务仍屡禁不止;

(2)施工企业将承建的工程层层转包或者以包代管;

(3)建设单位在招标过程中肆意压低价格,或者将工程肢解后分包给多个施工企业来承建,致使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管理,施工企业各干各的,使得工程质量遭到严重损害;

(4)施工企业以不正当的手段承揽工程,而一些建设单位不是以企业的素质高低来优选施工单位,而只是将报价低或回扣高作为企业选择的标准。

2、设计阶段

(1)建设单位没有经过设计招标,所选设计单位水平有限;

(2)设计人员专业素质和综合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

(3)设计单位内部分工协作不合理,造成错、漏、碰、缺,影响工程设计的优质完成;

(4)对设计单位的设计过程缺少应有的监督。

3、建筑材料方面

目前,我国的建筑材料品种多、规格多、质量差距较大,部分新型材料的生产也比较混乱,一些未经认证的假冒劣质产品充斥着建筑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工程项目质量问题。

(1)建材市场质量标准不统一,没有可靠的质量检测手段,导致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且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市场份额;

(2)建材生产厂家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根本不考虑质量后果,私自降低

或放弃生产标准,粗制滥造;

(3)建材经销商为了出售假冒伪劣建材,肆意压低价格或者采取其他不正当竞争手段,最终导致建材市场混乱不堪,竞争无序。

4、施工队伍素质方面

工程项目施工操作对专业素质要求比较高,但是在我国庞大的建设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大多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因此很多施工人员既缺乏建筑的基本知识,又缺乏现场施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施工规范或规程进行操作,另外,当前在施工现场直接从事操作的工人中,大部分施工企业的自有工人由于年龄老化、人数很少,真正能在现场从事操作的只占极少一部分。因此,施工现场是大量未经专门培训的农民工在从事工程施工,在这种情况下,要把工程质量提高必然有相当大的难度。

五、参 考 文 献

[1] 沈任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和对策.大众科技,2008年

[2] 魏琼升.浅谈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广东科技,2007年

[3] 肖家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浅见.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

[4] 姚斌.浅谈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管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

[5] 刘德强.浅议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2

[6] 杨庆.如何加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思考.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

[7] 娄涛.在项目管理中如何有效地控制进度和质量[J].山西建筑,2009年

[8] 王春生.对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思考.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2

篇7:建筑学论文参考文献

[2]汤朝景.云南德宏州桥头堡试验区数字城市建设规划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2.

[3]李德仁,姚远,邵振峰.智慧城市的概念、支撑技术及应用[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2,(04):313~323.

[4]郝力.新起点・新策略・新应用―数字城市的发展之路[J].中国计算机用户,,(25):29-36.

[5]马岩巍,杨磊.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0),52.

[6]彭能舜.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公共服务平台的研建―以数字长沙公共服务平台为例[D].长沙,中南大学,2011.

[7]陈甲全,袁超,张国琴.国外数字城市建设应用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数字通信,2011,(02):32~35.

[8]李燕,张旭,金京培,裴海英.韩国数字城市建设现状分析[J].数字通信,2011,(02):18~22.

[9]麻清源.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0]徐绍锉.GPS测量原理及运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11]JayGao.IntegrationofGPSwithRemoteSensingandGIS:RealityandProspect[J].PhotogrammetricEngineering&RemoteSensing68-.447-453.

[12]李明军.基于某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若干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13]李明峰,冯宝红,刘三枝等.GPS定位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14]YangY.RobustEstimationofGeodeticDatumTransformation[J].JournalofGeodesy,,73:268~274.

[15]张永彬,高刚毅.GPS三维联合平差[J].矿山测量,2003,(1):15~17.

[16]张瑞,姚宜斌,梁静等.GPS网平差程序设计[J].全球定位系统2009,(2):54~58.

[17]Sung-PilHong,KyungMinKim,KyungsikLeeandBumHwanPark.Apragmaticalgorithmforthetrain-setrouting:ThecaseofKoreahigh-speedrailway[J].Omega,2009(3):637~645.

[18]赵长胜.GPS控制网设计与数据处理[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1.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10054-2010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篇8:建筑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融合,产生了新的研究领域——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它是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其最终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它可以把企业的知识有形化、实用化、制度化、系统化、集成化,使企业通过协作和交流,发现、创造隐形知识;分类整理、存储、管理显性知识,通过各种方式传播知识,并在工作中有效地运用知识。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简称TADI)创立于1952年,TADI质量方针:为顾客设计好每一平方米的建筑,提供优质的设计全过程服务,科技领先,锐意创新,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达到顾客满意。TADI工程技术人员近千人,共有10个土建设计所、5个机电设计所,装修、医疗、规划、岩土等十余个专项所,一个工程项目往往需要多个设计所和多个专业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这就需要搭建一个协同设计管理平台,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设计质量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根据设计市场发展趋势的需要,2007年初,成立院协同设计领导小组,2007年4月完成搭建协同设计的软、硬件基础环境,院协同设计管理平台初具雏形。2007年12月确立我院协同设计管理平台模板,“往来公函、详细规划、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设计变更、建筑设计规范、天津院图框集、天津院图集、ISO主持人贯标手册、设计工作强制执行标准”模块。

协同设计系统可以通过知识管理平台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检索,从而实现文件资料的结构化共享,比如工程图纸、文档、ISO表单、规程规范、信息专题库、有效软件、体系文件、法律法规、自定义标准库、电子规范、动态信息库,涉及相关资源等。这些显性知识的共享,可以使广大的设计和管理人员随时方便地浏览、下载所需要的资料,可以实现电子借阅、审批,还可以进行分类统计、查询、分析,为提高各种知识的利用率和信息部门改进知识管理系统的效率打下基础。例如:通过知识管理的各种模块如图档管理、规程规范、信息专题库提供的查询和自动统计功能,知识管理的具体实施部门可以知道某个阶段某类知识的需要和浏览人数,从而了解工程设计人员或管理人员在哪些时间对哪些知识和信息感兴趣,为进一步增加整个信息系统的知识量和知识面提供指导依据。同时,可以根据这些查询和统计的结果有针对性地向相关的生产和管理人员提供他们在某个时间段内所急需的知识,把被动的等待变成主动的提供,大大减少生产人员用于搜寻和获取知识所需的时间。

在进行协同设计工作过程中,首先根据现有条件,采用“讨论→研发→试应用→总结→修正→再研发→再应用”的方式,结合实践,较好地解决我院需求分析这一软件研发难关。试点工程应用软件平台评价:协同设计管理平台使设计师之间的交流更加快捷,并自动记录交流痕迹,改变以前相互间交流无据可查的状况,使工程设计工作的操作流程更加清晰,专业内及各专业间的相互提图、更改都有证可查,避免相互推诿。同时,平台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可以在第一时间分享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我们院协同设计管理平台目前已经形成。突出设计与管理,通过规范的设计管理,提高资源共享,提高专业内及专业间交流效率的基本特色。

2 建筑设计文献资料管理在协同设计管理平台中的作用

建筑设计离不开各类数据参数,来源详实的数据为设计提供保障,搭建院协同设计管理平台的根基。建筑设计文献资料管理,包括:TADI执行法律、法规、条例,设计规范、规程、标准,是我院技术文件资料的极为重要和关键的部分,它的健全和完善动态化的管理是保证设计质量的第一环节要素。如果没有技术文献参考资料数据的支持,建筑设计也无从谈起,可见技术文献资料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在建筑设计规范模块中,依据建筑设计特性,分类为建筑设计专业、结构设计专业、给排水设计专业、暖通设计专业、电气设计专业五大模块,把建筑设计中所有使用的规范分为专项设计规范、通用设计规范两大门类。在模块设计中添加查询的人性化,方便设计人员查找,在协同设计平台中的建筑设计规范模块中,把常用建筑设计规范标识为深色系,这样通过颜色可以识别规范类型,用色彩引导的方法使设计人员在查找时更加便捷,在功能设计上,几乎做到一键式检索模式。

建筑设计规范类模块,在协同设计平台中渗透涵盖在建筑设计每个环节中。规范流程文件编写,建筑设计规范文件的编写,要保证设计中每一处的设计文件资料必须是现行,技术文献要与住建部文献相统一,更新文献必须提前,不能有废止文献的版本,使各种建筑设计依据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系统中设置统一的工作空间,规范化地定义设计流程,使得用户在使用设计软件时,会自动继承和调用这些设计标准,而又不会受到太多的限制。公共资源规范设计流程包括审核、校对、会签、归档验证。文件版本管理包括平台日志、项目函件、会议纪要等,使操作记录均有据可查。方便的沟通交流,使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对项目能够进行有效掌控。

强制执行标准是提高设计质量的依据,对此项文件的编写我们提出了分专业后融合的工作方式,这样更细致和全面。设计工作强制执行标准更是工作中的难点,它涉及领域广泛,文献庞杂,要求时效性和严格性,这对于协同设计管理平台运转起到保障作用。修改通知单必须在出图时全部到位,不能有丝毫差错。完善的版本控制机制,支持修改锁定,并严格记录操作过程,做到操作有据可查;本协同设计平台在所有设计过程中都能做到有据可查,为平台安全奠定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基础。管理平台应该与设计平台做到紧密结合,但并不是说管理平台与设计平台一体化是最好的方案。管理平台的使用范围明显要大于设计平台,管理平台与设计平台之间既要有良好的数据衔接,又要有独立运行的能力。保证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间、找到适当的信息。要保证项目中的每一个成员可以方便、快速、准确地得到自己希望得到的项目信息,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项目成员可以分布在远程异地,甚至可以是移动状态,一个项目相关人能够避开项目中大量的垃圾信息自己找到或者从系统提示中得到相关的信息。而不是茫然无知或是被大量的无用信息所淹没,这是协同设计是否能够成功实施的关键。

3 建筑设计文献资料管理展望

2008年,我院的协同设计管理平台已经正常运转,这标志着我院协同设计管理已经达到新高度,在设计勘察行业中属于佼佼者。笔者作为协同设计管理平台建筑设计规范文献负责人,承担了全部建筑设计规范文献模块文件编制工作、建筑设计规范文献修改通知单文件编制工作、设计工作强制执行标准模块全部文件编制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建筑设计行业要不断发展完善,涉及领域更加宽泛,要求更加全面。整合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工程监理等一系列相关总承包已经提出更高标准。对具体设计工程的实例中在现阶段的协同设计管理平台中暴露的问题,我们将通过模块中内容拓宽,新增岩土设计专业、概预算设计专业、规划设计专业、景观设计专业的技术文件予以解决。我们目前正在积极寻找途径,对文献管理实施全程监控。为使建筑设计的质量及效率有更大的飞跃,对院协同设计管理平台,将通过实际工程的使用,结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真总结适合我院设计工作的平台管理方式,覆盖设计行业全领域,批量上传、修改格式分类编写工作等。协同设计平台直接面对全院范围的实际工程,协同设计工作不但不能放松,而且需要更加严谨。虽然协同设计管理平台已完成首例实际工程的应用,但这不是我院协同设计管理平台研发工作的结束,而只是阶段性成果。在推广使用中,要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进而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提升协同设计管理平台功效。

摘要:有效地把文献资源建设和协同设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主要论述了建筑设计文献资料管理模块在协同平台中的意义及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

篇9:建筑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建筑 研究进展 文献计量学1 引言

图书馆是大学重要的部门,也是一个大学重要的建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高校不断新建或者翻修图书馆,为了解国内外有关图书馆建筑方面的文献,笔者做了一次国内外调查。

国外文献多介绍图书馆建设模型、建设空间到模块化设计、社区图书馆建设、图书馆空间设计发展趋势以及绿色健康图书馆等方面。国外图书馆在建筑艺术的共同点是对学校传统的重视。一方面国外大学非常重视校园传统的延续,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形式;其次建筑师积极参与传统的再创造,建筑师把图书馆的设计融合于校园的整体环境之中。

国内调查内容为近年有关院校图书馆建筑研究文献。以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为依据,1980年至2012年,检索式设为:(主题=院校图书馆OR主题=高校图书馆)并且(主题=图书馆建筑)。共检出相关文献1098篇。研究以上文献后,就本领域研究的文献分布、作者群体构成、受各类科研基金资助等情况做统计,并对以上文献中反映的研究路向试做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文献分布

院校图书馆建筑研究文献(以下称“有关文献”)共1098篇,刊登在245种期刊上。其中有图书情报类刊物32种,刊登有关文献383篇,占34.88%;院校学报类95种,刊登有关文献298篇,占27.14%;科技建筑类刊物33种,载文181篇,占16.48%;其他社科刊物31种,载文121篇,占11.02%;其他科技刊物54种,载文115篇,占10.47%。

依有关文献发表年代划分来看:1980-1993总计为130篇;1994年24篇;1995年20篇;1996年15篇;1997年19篇;1998年16篇;1999年7篇;2001年24篇;2002年26篇;2003年37篇;2004年46篇;2005年96篇;2006年82篇;2007年88篇;2008年77篇;2009年71篇;2010年93篇;2011年96篇;2012年115篇。

以上数据说明,有关文献主要发表的刊物主要分布在图书情报类、学报类和科技建筑类等三个方面,三大类刊物发表的文献占整个文献的80%,其中对于高校图书馆建筑的研究文献发表在图书情报类的期刊占整个文献的34.88%,说明图书馆人更关心图书馆建筑方面的问题。从发表年代来看,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建筑馆舍改善和扩建也渐渐多了起来,图书馆人关注图书馆建筑方面的文章也多了起来。特别是从2005年开始,文献量突然增加,而且文献量都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这跟2005年教育部门对高等教育实行“五年一轮”的教学评估,为了通过评估,各高校大兴图书馆建筑有关。

有关文献刊登在有关刊物上,对载文12篇及12篇以上刊物统计见见表1(按发文量降序排列)。

表 1刊登院校图书馆建筑研究论文7篇及7篇以上的刊物(单位:篇)

刊 名 发文量 刊 名 发文量

河北科技图苑 67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14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47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13

大学图书馆学报 40 图书馆学刊 13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12

图书馆建设 20 河南图书馆学刊 12

图书馆论坛 15 科技信息 12

高校招生 15 山西建筑 12

发表12篇以及12篇以上的刊物有14种,载文量为312篇,其中图书情报类刊物就有9种,占到64.29%,载文量214篇,占到68.59%。说明有关文献多发表在图书情报类的杂志上,图书馆人更多的关注图书馆建筑方面。

2.2 相对多产的机构和作者

根据供职于某机构人员发表有关文献的数量,根据降序排列统计相对多产机构,见表2。

表 2刊登院校图书馆建筑研究论文6篇及6篇以上的机构(单位:篇)

机构名称 发文量 刊 名 发文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2 广东工业大学 7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10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7

湖南大学 9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 6

东南大学 9 湖南农业大学 6

天津大学 9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6

清华大学 8 同济大学 6

大连理工大学 8 南京工业大学 6

保定学院 8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6

沈阳建筑大学 8 河北农业大学 6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7 南京大学 6

以上20所机构供职的人员中,共发布了有关文献为150篇,占同期发表有关文献的13.66%。可以看出这与我国目前的本学科教育的基本一致,均为高等院校。

发表有关文献3篇及3篇以上的作者有15位,均供职于高等院校,其中发表文章最多的是湖南师范大学的李良平先生,共发表了6篇文献;其次是廊坊师范学院的王元忠先生,共发表了5篇文章。他们对图书馆建筑环境设计、图书馆的建筑标准、空间的利用、施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2.3 基金资助情况

上述有关文献中,有4篇文献得到不同类型的基金资助。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1项;湖南省教委科研基金1项;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基金资助的文献占同期有关文献总量的0.36%。说明对于获得基金资助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 讨论与分析

3.1 从文献计量学角度看研究方向

本次统计范围内的文献,可按研究层次划分如下:基础研究(社科)477篇;行业指导(社科)194篇;工程技术(自科)194篇;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自科)72篇;基础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44篇;高等教育32篇;政策研究(社科)24篇;文艺作品9篇;行业技术指导8篇;大众文化7篇;大众科普6篇;高级科普(自科)2篇;政策研究(自科)1篇。说明有关文献以基础研究、行业指导和工程技术研究为主。

按标引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分析,可以反映研究方向概况。由于本研究属于基础研究工程领域,笔者选取用于标引15次及15次以上的关键词共12个。在本次统计范围内,上述12个关键词共出现833次。如果按每篇文献标引3个关键词估算,本次统计范围内的文献共标引3294次。上述12个关键词的使用频次占其中的25.29%。这些关键词表达的内容,可以看作有关文献的研究重点,见表3。

表3 标引频次在15次及15次以上的关键词

关键词 标引频次

高校图书馆 258

图书馆 162

图书馆建筑 132

建筑设计 87

高校 35

院校图书馆 35

建筑 31

设计 27

以人为本 18

设计理念 17

高等学校 16

功能 15

3.2 研究路向简析

分析文献数量,仅能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对研究的外部特征做一些描述。了解有关方面的研究进展,必须对研究内容作分析。本次统计范围内的研究内容主要由以下特征:

上一篇:小学学生防溺水工作方案下一篇:生意转让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