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四季》的优秀教案

2024-04-11

课文《四季》的优秀教案(通用14篇)

篇1:课文《四季》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二类生字,教写一类字“四”的写法,认识“横折勾、竖弯”两个笔画名称;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景物特征;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仿照课文创编诗歌。

重点难点:

1、理解“谷穗”的词义、感悟“谷穗”谦虚的品质;

2、创编小诗。

教具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板书:春 夏 秋 冬 ,春夏秋冬合起来就是叫做——(板书)四季 指导在田字格里写 “四” 字,并学习笔画名称“横折勾 竖弯”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四季的诗歌,板书 2(齐读课题——第2课 四季)

二、果园摘果,复习生字

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果园里果实都成熟了,孩子们,走,老师带着你们到果园去摘苹果吧!

出示课件“苹果树”,认读生字:

(1)、集体认读带拼音的生字 (2)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开火车)

三、动画演示,激发兴趣

(1)你们的字认得真好,老师特别高兴,就奖励你们看这篇课文的动画片,好不好?

(2)学生观看《四季》动画。

四、自由练读,初步感知

动画片这么好看,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1、自由读

五、范读课文,认识诗歌

1、你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了,下面听老师朗读课文(配乐)

思考:这篇课文有几副图?几句话?

2、学生回答并讲解:这篇课文有4副图、4句话,每句话叫一小节。

诗歌一般都由小节构成,这是一首诗歌,共有4小节。

六、细读品悟,学习课文

1、每一小节主要写的什么?

随着学生的回答板画:草芽 荷叶 谷穗 雪人

老师一边画一边对学生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

草芽尖尖——尖尖的草芽 荷叶圆圆——圆圆的荷叶

谷穗弯弯——弯弯的谷穗 雪人——顽皮的雪人

2、在四个季节当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3、学生回答,随机学习

春天:重“朗读的指导”

(1)指导“尖尖”的读法

(2)换词练习:还可以说成草芽怎么样?(草芽嫩嫩、草芽绿绿)

夏天:重“故事创编”想象力的培养

(1)看图编故事

(2)课中操《小青蛙找家》

秋天:重“质疑”能力的培养

(1)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解释“谷穗”:我国北方的粮食作物,脱壳后是小米

解释“弯腰”——庄稼成熟了,沉甸甸的,压弯了腰

(2)你读懂了什么?

学习谷穗谦虚的品质,感恩教育:感谢谁?

(秋天的到来;农民伯伯播种;土地给了他营养)

冬天:重“表演读”

(1)理解“顽皮”的意思,用词造句

(2)表演读 指导读出顽皮的语气

4、背诵全文(分组背——男女生背——集体表演背)(配乐)

七、总结全文,美景激趣

1、看板书总结:这篇课文分别以“草芽、荷叶、谷穗、雪人”做“春夏秋冬”这四季的代表物,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大家想不想看看大自然更美的景色?

2、播放课件“四季美景”(每一个季节都有哪些美丽的景物?认识的喊出它们的名字)

3、看到这么美的景物,你想说什么?想不想也来当当小诗人,把它写下来?

八、诗歌创编,能力拓展

我是小诗人,诗歌创编

(1)以“桃花”为例,讲解诗歌的写法

(2)分不同的季节创编(先想想这个季节都有什么景物,然后模仿小诗的格式)

九、总结点评,布置作业

咱们班的小朋友不但是背诗小能手,还是做诗的小高手,来,孩子们,为你们今天出色的表现鼓鼓掌吧!

作业:精彩二选一

把创编的小诗发到自己的博客上;

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

篇2:课文《四季》的优秀教案

1、复习巩固二类生字,教写一类字“四”的写法,认识“横折勾、竖弯”两个笔画名称;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景物特征;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仿照课文创编诗歌。

重点难点:

1、理解“谷穗”的词义、感悟“谷穗”谦虚的品质;

2、创编小诗。

教具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板书:春 夏 秋 冬 ,春夏秋冬合起来就是叫做——(板书)四季 指导在田字格里写 “四” 字,并学习笔画名称“横折勾 竖弯”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四季的诗歌,板书 2(齐读课题——第2课 四季)

二、果园摘果,复习生字

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果园里果实都成熟了,孩子们,走,老师带着你们到果园去摘苹果吧!

出示课件“苹果树”,认读生字:

(1)、集体认读带拼音的生字 (2)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开火车)

三、动画演示,激发兴趣

(1)你们的字认得真好,老师特别高兴,就奖励你们看这篇课文的动画片,好不好?

(2)学生观看《四季》动画。

四、自由练读,初步感知

动画片这么好看,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1、自由读

五、范读课文,认识诗歌

1、你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了,下面听老师朗读课文(配乐)

思考:这篇课文有几副图?几句话?

2、学生回答并讲解:这篇课文有4副图、4句话,每句话叫一小节。

诗歌一般都由小节构成,这是一首诗歌,共有4小节。

六、细读品悟,学习课文

1、每一小节主要写的什么?

随着学生的回答板画:草芽 荷叶 谷穗 雪人

老师一边画一边对学生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

草芽尖尖——尖尖的草芽 荷叶圆圆——圆圆的荷叶

谷穗弯弯——弯弯的谷穗 雪人——顽皮的雪人

2、在四个季节当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3、学生回答,随机学习

春天:重“朗读的指导”

(1)指导“尖尖”的读法

(2)换词练习:还可以说成草芽怎么样?(草芽嫩嫩、草芽绿绿)

夏天:重“故事创编”想象力的培养

(1)看图编故事

(2)课中操《小青蛙找家》

秋天:重“质疑”能力的培养

(1)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解释“谷穗”:我国北方的粮食作物,脱壳后是小米

解释“弯腰”——庄稼成熟了,沉甸甸的,压弯了腰

(2)你读懂了什么?

学习谷穗谦虚的品质,感恩教育:感谢谁?

(秋天的到来;农民伯伯播种;土地给了他营养)

冬天:重“表演读”

(1)理解“顽皮”的意思,用词造句

(2)表演读 指导读出顽皮的语气

4、背诵全文(分组背——男女生背——集体表演背)(配乐)

七、总结全文,美景激趣

1、看板书总结:这篇课文分别以“草芽、荷叶、谷穗、雪人”做“春夏秋冬”这四季的代表物,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大家想不想看看大自然更美的景色?

2、播放课件“四季美景”(每一个季节都有哪些美丽的景物?认识的喊出它们的名字)

3、看到这么美的景物,你想说什么?想不想也来当当小诗人,把它写下来?

八、诗歌创编,能力拓展

我是小诗人,诗歌创编

(1)以“桃花”为例,讲解诗歌的写法

(2)分不同的季节创编(先想想这个季节都有什么景物,然后模仿小诗的格式)

九、总结点评,布置作业

咱们班的小朋友不但是背诗小能手,还是做诗的小高手,来,孩子们,为你们今天出色的表现鼓鼓掌吧!

作业:精彩二选一

把创编的小诗发到自己的博客上;

篇3:课文《四季》的优秀教案

一、播种希望的春天

人生的苦难是命运的分水岭, 有的人可能自暴自弃、绝望沉沦, 有的人面对困难会拼尽全力咬紧牙关, 这就是弱者与强者的区别。文中的“我”之所以是一名强者, 是因为面对人生的土地, 他必须怀揣着希望, 全力以赴地耕种。首先看心中的由自己耕种的土地, 说明每个人面对人生的态度, 面对生命的土地, 只有全力以赴后才能收获硕果;站在生命的舞台上, 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能找到自我, 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找到生存的价值。随后是怀揣希望的种子, 人只有有了希望才能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 最终才能有勇于追求的执着动力。

春天给我们的重要启迪就是:无论生活多么艰辛, 只要不躲不逃, 就能开辟出一条笔直的人生大道;无论人生的道路多少艰难, 只要不自暴自弃, 终究会柳暗花明。只要人勇敢地面对, 勇于对生命负责, 就能用灵动的音符去谱写生命的赞歌。

二、历经磨难的夏天

在骄阳似火的夏季, 土地干裂稻苗枯萎, “我”渴望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然而清凉风和久盼的甘露并没有降临大地, 希望最终落空。在文中, “我”始终相信, 自己才是人生的主宰, 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于是, 开始了寻找生命之泉的旅途, 尽管找到了生命之泉却因为准备不足忘记了盛水的容器。这寓意人生需要激情需要打拼, 但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怨天尤人不能扭转乾坤。因此, 只能是多一些反思, 采取正确的策略重新走过。

生机无限的稻苗预示着收获, 然而狂风暴雨却倾盆而下, 让这份收获半路夭折。生命的跌宕接二连三, “我”试图用自己的身体帮助稻苗躲过劫难, 却始终是无能为力, 最终还得靠稻苗自己去接受风雨的洗礼。最终“我”感叹: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厄运淘汰的始终是弱者。

夏天给我们的启迪是:面对厄运, 或许有贵人相助一时, 当孤立无援之时却容易陷入泥潭无法自拔。而强者则会去接受风雨的洗礼脱胎换骨, 当一个人心如磐石的时候才能拥有前进的力量, 在布满荆棘的路上, 在泥泞的沼泽中无畏地穿行。最终, 怀揣着执着坚定的信念, 一路向前, 创造辉煌。

三、感悟收获的秋天

秋风送爽, 硕果累累, 人不仅收获着成熟也在分享着收获的喜悦,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收获硕果, 文中“我”就是这样。在经历了希望的春天、历经磨难的夏天, 秋天的收获却显得有些囊中羞涩了。当人生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之时, “我”的内心是何种复杂的心情呢?心酸是收获颇薄, 心苦是因为历经坎坷之后没有实现梦想。然而文中的“我”却没有灰心丧气, 正是因为有了收获也就是有了成功。单纯地讲, 人生无论有多少次的得失, 都会有成功的存在, 只是收获的多少不同罢了。人的收获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 邻人的收获是物质收获, 而“我”是精神收获。因为评价人生不仅要关注成果, 重要的是关注过程, 过程往往比收获更值得赞颂。

因此, 秋天告诉我们:灵动独特的人生感受才是最大的收获。这是人最大的财富。有时收获微乎其微却也是自己奋斗的结果, 也许结局不如意, 缺少灿烂辉煌, 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不可能总是都充满了掌声和鲜花。那么, 平平凡凡从从容容不也是一种美, 一种收获吗?

四、孕育生命的冬季

人如果是孤寂地去看着飘落的雪花, 是不是太过于暗淡和消极了呢?人在进入暮年之后, 少了沸腾的热血, 少了激烈的豪情壮志。在生命的余晖中, 我们要对人生进行检讨, 总结成功路上的得失。生命是一条单行道, 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走到生命的终点, 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但是可以给后人留些经验。

因此, 冬季旨在说明:尽管人们往往无法给自己的人生画上圆满的句号, 但也不必感到失意, 人生是一条渐近线, 我们可能无法达到预想中的完美人生目标, 却可以在人生路上实现自我超越。

篇4:开掘课文资源 写出优秀之作

一、引用课文中的事例,增添论证的力量

课文中涉及了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人物的典型事迹,如将相关的事迹转化为议论文的事例,那一定是很有力的论据。比如,2008年江苏有一篇佳作《好奇心》,作者为了阐明有些“好奇心”“没有,也罢”时,便从课文《祝福》《阿Q正传》《〈呐喊〉自序》找出了论据“有一种‘好奇心’在鲁迅的文章中最为常见;那驱使国民争先恐后看‘砍头节目’的是好奇心;那驱使乡邻听祥林嫂哭诉的是好奇心;那驱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许这些都只能称为‘好奇’罢了,‘心’却是失去了的。这样的‘好奇’,建立在对他人痛苦的窥探上,建立在‘铁屋子’一般黑暗的愚昧上,如果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奇心’,那么没有,也罢。”

另外,作者有些生平事迹,也是可以拿来用作论据的。比如,海南高考优作《作家们的故事》,为了评论作家们的“思维方式与他们所拥有的快乐和幸福”的关系,文章便引出了如下的一些作家:“‘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僵卧孤村不自哀’的陆放翁;‘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

另外,在议论文中,我们也可以引用课文中的有关意蕴深刻的语句来作为道理论据。

比如,江苏高考优作《美在尽力》一文,为了证明“只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才能拥人生的美丽”这一观点,作者便引用了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有关语句:“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尽吾志”即尽自己最大努力,则可以无悔矣。

二、仿照课文结构,构建整个篇章

有人说,课文就是例子,当然也是写作的例子。作文时,我们可以按有关课文的结构模式来进行构思成文。

比如,江苏高考优作《人与路》一文,作者不仅借鉴余光中《乡愁》的结构模式来记述自己由小到大与奶奶的情感经历,而且是仿用《乡愁》中有关的句子来进行布局的:“小时候,路是一条羊肠小道,你在这头,我在那头”“再大些,路是一根电话线,你在家里,我在远方”“后来啊,路是一张张冥币,你在天上,我在地上”——正如有人评论的那样,“自然巧妙,且有变化,足见把书读活了”。

三、重构课文有关情节,成就新编“故事”

近年来,高考作文中出现了不少“故事新编”式的佳作,而其中有些佳作,正是由课文演绎出来的。比如,江苏高考优作《孔雀东南飞新传》一文:

刘兰芝未嫁时,焦仲卿与刘兰芝是信誓旦旦,“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山沉稳;水绕山流永不移;妾身与君永不离。”可婚后不久,焦仲卿却变了心,在刘兰芝被休、离别时,刘兰芝留下了字条:“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湛不变;山沉稳,色不坚。”焦仲卿茫然若失……

此文借助《孔雀东南飞》而别出心裁,妙在“似是而非”,难在“似非而是”,在生动而颇具情韵的叙事中,对原作进行了重新演绎。同时,习作还非常巧妙地照应了作文的话题——“山的沉稳与水的灵动”。

四、引用课文中的名句,增添习作文彩

课文多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把课文中一些精美的句子引入作文,会让作文更具文采。比如,北京市高考优作《细雨闲花皆寂寞》一文,为了表现李煜的寂寞,引用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为了表现元稹的寂寞,引用了“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为了表现王维的寂寞,用了“遍插茱萸少一人”;为了表现林则徐的寂寞,引用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再如,福建高考的一篇优作《拣尽空白,终见风景》的开篇几段:

“一曲幽径,蜿蜒曲折中不忘了留一点空白,让人遐思空白背后“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风景旖旎。

一波微澜,波涛汹涌之后不忘了留一点空白,使人神游“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壮阔、心潮澎湃的风景奇丽。

一片诗词,缠绵绯测之间不忘了留一点空白,让人品味空白之后的一声长啸:“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一片诗情到碧霄。

一方净土,沉默不言中不忘了留一点空白,让人渲染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观。”

开篇四个自然段通过排比句式和引用课文名句,充分展现了作者语言表达的文采和文化积淀的厚实。奇丽的“风景”中,蕴含了浩瀚悠久的中华文化。

又如,湖南高考优作《琵琶行之父母有情》,文章引用了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关句子:“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座中泣下谁最多”等句子。通过引用,作者巧妙地串起了从小到大父母对“我”的关爱与教育,读来颇有意味。

篇5:课文2、四季教案设计

2、四季

廊坊市安次区东张务小学 周春艳

教学要求:

1、能认识11个生字,认识新笔画“┑”,会写“口”和“五”两个字。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背诵下来,了解课文内容。

3、让学生了解一年四季的大致景色,从而喜欢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热爱我们美丽的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了解课文的意思。教学难点:认识11个生字。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复习反义词。

师:同学们想不想做个游戏?(学生:想。)谁愿意到台上来做动作,然后下面的同学来猜出一对反义词。(学生做动作,说反义词。)

二、学习新课文

(一)欣赏图画,初读课文。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演很精彩,并且还知道那么多的反义词,老师很高兴,送给你们几幅图画来欣赏,想看吗?(课件出示四个季节的图画)。让学生说说每幅画都画的是什么?

师:喜欢这几幅图吗?我们课本中有这么一首儿歌,写的就是这几幅图画。想不想读一读?(学生:想。)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4页,自己借助音节读一下。(学生自己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学生:四季)板书:四季。

师:喜欢这首儿歌吗?(学生:喜欢)。

师:我也非常喜欢,我来读一遍好吗?(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然后评价)。

(二)再读课文,认识生字。

师:你们想不想再读一遍?(学生:想)。那这次读的时候,用铅笔把第35页的生字从课文中圈出来。(学生再读课文,圈出生字)。师:(指着黑板)。这些生字你都认识吗?自己读读试试,还有那个字不认识,问一问同桌。(同桌两人共同学习生字。)

师:你能用哪些生字组词或说句子?(学生举手说。)师:我们大家一齐把生字读两遍。(学生读。)

(三)指导朗读,理解内容。

师:你们读得太好。儿歌一定读得更棒,现在请同学们端起课本,大声读一遍儿歌。(学生自己读儿歌。)师:你最喜欢写什么季节的?谁想读?(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季节的那段儿歌,指导朗读。)师:你们知道每一个季节还有那些美丽的景色?(学生举手回答。)

(四)欣赏图画,仿编课文。师:课前老师也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四季的图片,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下?(学生:想。)(请学生到台上展示收集的图片,选择其中的几幅图片,小组合作仿编儿歌。)师:欣赏了同学们编的儿歌,大家开心吗?(学生:开心。)那我们带着这种开心的心情来背诵这首儿歌,同学们可以加上动作。(学生带动作背诵儿歌)

(五)学习笔画,书写生字。师:现在,我们该动手写写字了。老师先教大家认识一个新笔画“┒”。(学生书空。)今天,我们要写的字是“口”和“五”,同学们请看老师在田字格上书写。(老师范写,学生观察,然后自己写,最后老师讲评。)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四季》这首儿歌,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学生说。)师:你都知道有关这四个季节的儿歌、歌曲、古诗吗?(学生说。)师:课后同学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画下来,也可以收集更多有关这四个季节的其他资料,如:照片、录像、诗歌、歌曲等等。

篇6:课文《四季》的教学设计

七、九”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设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四季的特征。

2.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

七、九”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从哪些地方看出是秋天呢?

一年中,除了秋季,还有哪几个季节?我们来看大屏幕,猜猜是什么季节?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看图片,以动画形式连续出现课文中的4幅图,最后定格)

揭题:这四幅有趣的图和几句优美的文字组成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板书课题2.四季

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根据注音,读读课文。①碰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②有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划下来;③标一标课文有几句话,想一想每一句讲了什么。

2、小组交流,看看小伙伴间能不能解决你感到困难的问题。(新型生生关系)

3、反馈

①课文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②提出难点,全班帮助解决(自主、合作、探究)(字词在本节课解决,课文理解教师酌情放入下节课解决)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11个生字。

哪些字的读音你认为应该注意,能给大家提个醒吗?(注意整体认读音节及平翘舌音)

①指名说、带读

②自由读、开火车读生字。

* 练一练,连一连:

uan shi dui iu shu xia e xue dng du qiu

对 说 是 叶 圆 夏 秋 雪 肚 就 冬

*这些字哪些方面(字形)你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你能给这些字找找好朋友吗?(指名说)

*“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这些词语多好呀,我也会试着说几个。

2、学写“七、八、九、无”4个字

①读读“七、八、九、无”4个字

②这几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重点指导“七”和“九”两种笔画,让学生明白:①它们都是一笔写成②观察转折角度、运笔的大小

③写一写这四个生字

四、小结

本节课学生未解决的问题,下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预设教学目标:

1、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产生探究的兴趣。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看,初识美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你们去认识一位漂亮的妈妈,她的名字叫大自然。大自然妈妈有四个非常漂亮的女儿,想不想去看?

2.出示,学生欣赏四季图和赞美四季的音乐。

3.师:大自然妈妈四位漂亮的女儿各有各的本领,她们可以让草儿变绿、花儿变红;可以让太阳变成大火球,晒得我们成天想泡在水里;可以让黄澄澄的橘子挂在枝头;还可以呀,让世界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雪白。想和这四位漂亮的姐姐交朋友吗?

4.大家猜猜大自然妈妈这四位漂亮的姐姐叫什么名字?

5.(板书)四季。

[设计意图:教师的导语意在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中美丽的四季图、音乐让学生感知四季给大自然带来的不同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的热爱之情。]

二、读,感悟美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圈画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内读课文和生字,互读互听。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多媒体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句子,学生认读。

(4)全班齐读课文。

2.精读课文,了解四季特征。

(1)学生探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师:大自然妈妈说呀,她的这四位女儿各有各的特点,就藏在作家爷爷的儿歌里,她想请大家帮助找一找。那么,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大家:我们该怎么去找呢?

(学生谈学法。)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精读课文。

(3)学生分小组谈自己的收获。(教师在此环节中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谦让的好品质。)

师:大自然妈妈夸同学们读书真认真,她想听听同学们读了课文都有什么收获。

(4)集体汇报交流。

(5)质疑。(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来解决。)

3.美读最喜欢的季节。

(1)生选择选择喜欢的部分在小组内读一读,并推荐一名代表。

(2)开展擂台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意在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读课文,识记文中的生字,让学生带着真实的感受读课文,调动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经验来感悟课文内容,并在反复的朗读中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

三、演,再现美

师:大自然妈妈家可真热闹,来了这么多的小客人,她们准备举行一次赞美春夏秋冬四位小姐姐的联欢会,她想请同学们前去参加。

1.谈谈在大自然妈妈举行的联欢会上都可以做些什么?

师:噢,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读一读,背一背,可以做动作演一演,还可以呀,学作家爷爷说一说你自己心中的四季。

2.生自主准备节目。

3.学生展示自己的节目。

[设计意图:新课程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这个环节一是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巩固,另一个方面,学生在学习了课文之后可以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体现。]

四、画,创造美

师:小朋友们可真了不起,春夏秋冬四位小姐姐也向大家竖起了拇指,大自然妈妈请老师告诉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喜欢她,更要学会好好的保护她,让她越来越美。对了,大自然妈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多礼物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展示四季图,生观看。

师:大自然妈妈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画出更美的画。下课后,请同学们画一画你最喜欢的季节,明天带过来和这些画比一比,好吗?

篇7:课文四季教学设计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儿、九、无”4个生字。认识2种笔画竖弯钩、横折弯钩和4个偏旁月子旁、雨字头、方框儿、和木旁。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重点】

认字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

识记本课的生字。

【用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想】

因本课的重点是识字与朗读,因此在教学是把着这两点对学生进行教学。识字是难点,因此在教学时,把生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由于低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课文,因此在朗读上可把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朗读性趣上,教学时可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通过看图片、语言描述、动作表演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儿歌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小儿歌,请你猜一猜这是哪个季节?

今天天气真正好!树上知了知知叫,河里荷花朵朵开,小朋友们快快来!请你猜一猜这是哪个季节?你还知道哪些季节?

2、板书:《四季》 齐读课题

每个季节都有自己各自的特点,都很美。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丽的四季,去看一看。

二、读中画、读中认

1、自读课文:

请你把课本打到第61页,自己来读一读。

2、朗读比赛:

下面我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指明读)

请同学们来评一评,他们读得怎么样?

请你说说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窍门,就是生字朋友帮了他很大的忙。

3、交朋友:

下面请我们的生字朋友也来帮帮我们大家。

⑴ 请你在课文中找出来并画出来,请你边读边画。

⑵ 自己读一读、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看它的读音是否读准了。

⑶ 带拼音齐读。

⑷ 认读词语:

这些生字你都认识了,放到词里面你还认识吗?

自读、读给同桌读、齐读。

4、把生字朋友送回家你还认识吗?(自读课文)

三、读中悟

(一)、根据学生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季节来学:

1、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2、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冬天都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自读课文。

3、请大家来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冬天?

4、欣赏美丽的冬景:

下雪啦!下雪啦!小雪花飘呀飘,飘到房子上,房子变白了;飘到小树上,小树变白了;大地一片白色。小朋友们快快来,大家一起滑雪撬,一起堆雪人,你堆身子,我做头,她找帽子安鼻子。瞧!一个可爱的雪人做好了。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5、理解“雪人大肚子一挺”。

6、加上动作进行朗读。

7、你能把冬天读得这么美!老师相信其他的季节你也会读得很棒!

自己练习朗读其他的季节。

(二)学习春夏秋冬:

1、在学习夏天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⑴ 说说你喜欢哪个季节?请你读一读好吗?(指名读)

喜欢这个季节的同学可以跟他一起读。

⑵ 欣赏美丽的风景引起大家的兴趣。

⑶ 再次进行有感情朗读。

2、学习春天时可采用此方法:

⑴ 指名读、当小老师教读、齐读。

⑵ 欣赏美丽的风景引起朗读的兴趣,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3、学习秋天时可用此方法:

⑴ 指名读、齐读。

⑵ 做动作理解“鞠着躬”。

⑶ 做动作有感情的朗读。

⑷ 欣赏秋天,再次朗读体会秋天的美。

(三)小组合作学习:

四个季节真美呀!你还想再看一看吗?下面小组内分工合作,每人读一个季节,再来感受一下四季的美丽。

四、作业

你想把它画出来吗?你想把他演出来吗?

喜欢画画的同学,请你把它画下来;喜欢表演的同学,请你把它演一演;你也可以像小作者一样,找找四季当中美丽的景色,把它变成小儿歌,读给同学听一听,下一节课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板书设计〗

2、四季

春天 草芽

夏天 荷叶

秋天 谷穗

冬天 雪人

〖教学后记〗

本课的识字教学,由于是第一次使用,学生有点接受不了,所以对于生字掌握的不是很好,今后应注意学生识字方法的引导。对于朗读方面,如学生读不到位,可利用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全班分角色朗读,再次感受四季的美丽。

2、认读本课的生字。

二、实践活动

1、小组合作:

展示自己的作品,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准备参加班里的比赛。

2、集体交流:

⑴ 各组代表进行表演:

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插入一下训练:

____,它对____说:“我是____。”

指名说、同桌互说。

⑵ 学生进行评议。

⑶ 评选出“小画家”“优秀表演家”“小作家”。

三、写字练习

同学们表演的这么好老师相信你们写的肯定也很好!

1、学习新笔画:竖弯钩。

2、学生自学“七”字,描红、临摹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纠正学生书写时的错误,全班改正并练习书写。

4、学习“儿、无”字方法同上。

5、学习新笔画:横折弯钩。

6、学生观察“九”字写法及占格位置。

7、指名说一说,教师示范练习。

8、学生描红、临摹。教师指导。

四、写字比赛

1、宣布需要书写的字“七、儿、九、无”,及书写要求。

2、学生书写。

3、评选小小书法家。

篇8:课文《四季》的优秀教案

一是“课文”最早记录在南朝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指瑕》中, 郭晋希 (1916~1998) 在其专著《文心雕龙释注十八篇》 (1963年出版) 中注:“课, 责也。引申有推求之义。课文, 推敲文字。”

二是在明朝唐顺之 (1507~1560, 武进人) 的《章孺人传》有这么一段文字:“两弟夜读书, 课文夜过半, 孺人即又虑其劳以病也。”这个课文是何意呢?是督促读书做文章的意思。

三是中国木半湖文派的创始人、清朝吴敏树 (1805~ 1873) 在《业师两先生传》中写道:“先生怪其课文有异, 召诘之曰:‘汝年少, 文字当令生嫩秀发, 奈何作如许老成状?’”这里的课文却是“窗课”的意思 (窗课, 旧称私塾中学生习作的诗文) 。

所以从“课文”的发展, 看今天的课文教学, 其实做好三件事是非常必要的:

一是课文中的字句需要推敲;

二是不要把课文教成终点, 要教成起点, 要有课程意识, 让学生去读整本书;

三是每篇课文如果能算作写作的范文, 就应该把课文中的写作“范儿”弄出来, 以促使学生做真正的文章。

下面以《第一朵杏花》为例来谈一谈如何以课文的方式教课文。

《第一朵杏花》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 讲述他观察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赞扬了他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 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 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初读课文, 没有曲折的情节, 没有扣人心弦的场面, 也没有激动人心的话语。但是越读越喜欢, 越读越感觉它的美。

一、推敲文中字, 感受精妙, 体会首朵杏花美

“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阳光下的杏树, 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一个“泛”, 一个“绽”, 一个“捧”, 都是写杏树开花了, 但是作者准确地使用了这三个动词, 既动态地写出了杏花不同的样子, 又让人充分感受到作者用词的精准和巧妙。“一片淡淡的粉红”, 说明人离杏树有一定的距离, 是远远地看, 所以是“一片”;“淡淡的粉红”, 说明杏花刚刚吐红, 可能有的是刚刚开出一两片花瓣儿, 有的还是饱胀的花苞, 所以颜色也是“淡淡的”, 这“淡淡的粉红”是花朵和花苞“透出”的颜色, 因此, 这个“泛”字准确地点出了此时杏花的样子。“绽”是“开放”的意思, 竺可桢爷爷看到了“一片淡淡的粉红”后, “便走近杏树数了数”, 这时他看到了“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所以, 此时是近看, 是面对着这几朵花, 对于它们“绽开”的状态一目了然。杏树开出了第一朵杏花, 作者用了一个“捧”字。“捧”是“用双手托”, 拟人化的手法显得很形象, 因为竺可桢爷爷经常来看花, 这杏树似乎也认识他了, 也知道了他的心思, 知道这一朵杏花对他的重要, 于是小心翼翼地虔诚地“捧出”, 回房后竺爷爷郑重地记下这个日子。通过品读研究, 这三个字从平面变得立体化, 充满生机, 也能让学生读到文字背后的意思, 读懂作者的内心。

“时间像飞箭, 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绿了柳梢, 吹青了小草, 吹皱了河水, 吹鼓了杏树的花苞。”这里一共两句话, 第一句是说时间过得飞快, 可是第二句却又像蒙太奇组合的慢镜头, 这是很值得玩味的一段。时间为什么过得这么快?因为竺可桢爷爷和孩子都期盼着春天的来临, 都想知道第一朵杏花究竟是什么时候开的, 尽管孩子根本不知道爷爷为什么要知道。四个“吹”字, 描绘出了春天降临时的姿态以及所到之处万物苏醒的动态美。“绿、青、皱、鼓”, 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柳梢、小草、河水和花苞的特点, 分别从颜色和动作两个角度着手, 但是在这里作者巧妙地加了一个“吹”字, 借助排比的表达方式, 一气呵成, 让读者的眼前浮现出由枯黄变嫩绿的柳梢, 小草从泥土中探出了青青的小脑袋, 河水解冻了, 泛起阵阵涟漪, 杏树的花苞慢慢地鼓起来鼓起来……这里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 春风还唤醒了哪些事物, 并用同样的句式练写。

二、读书做文章, 关注细节, 感悟花美人更美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作者却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这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好好研究的, 课后也有这样的一道题。笔者认为, 本文起于“第一朵杏花”, 终于“第一朵杏花”, 文中多次写到“第一朵杏花”, 而且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竺可桢爷爷的科学态度, 观察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只是他在物候学研究中的一个很小很小的例子。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例子, 折射出的是他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正所谓“以小见大”。所以读书要先读题目, 要读懂题目, 逐步学会提炼题目。

主人公竺可桢爷爷的出场是个值得关注的细节, “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 看到杏花开了, 便走近杏树数了数, 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便”字知道一看见杏花爷爷就去观察, 而且显得很自然。他观察得很细致, 开了四朵花, 开的程度不同。这也是在告诉学生观察应该是这样的, 而不是简单地看一下。“习惯地问”, 不但写出他经常问杏花的开放情况, 四季轮回, 他经常会发问, 这已然成为他的“习惯”。当得知第一朵杏花开了时, “竺爷爷, 立即走到前院。”虽然不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一年, 但小男孩称他“爷爷”, 说明他已年过花甲。“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兴冲冲地快步”, 竺爷爷当时的心情可以想象!每次的观察他都会认真地做好记载, 他坚持在北海公园观察22个年头, 绘制出一幅十分珍贵的北京春季物候现象变化曲线图, 观察杏花的开放, 只是其中的一个点, 要更好地了解竺可桢爷爷, 了解他所做的研究, 建议学生去读读他的《竺可桢日记》《竺可桢科普创作选集》《物候学》等著作。《第一朵杏花》的学习, 可以成为学生研究竺可桢、关心物候现象的一个崭新的起点, 说不定N年后, 我们真成就了一个物候学家。

文中的小男孩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 是他帮助竺爷爷发现了这第一朵杏花, 功不可没。对于邻居竺爷爷提出的一个问题, 他牢记了整整一年, 这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更何况他根本不知道爷爷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可以想象, 在冬去春来的日子里, 孩子肯定天天在等、天天在看, 真正养成了认真观察的习惯。

三、品写作之范, 抓住对话, 领悟写作的真谛

阅读教学中永远不为过的写作关注就是对文章对话句、说话句的创作奥秘的理解。没有说话句、对话句的文章自然不要关注说话句, 只要有的, 我觉得篇篇关注都不为过, 主要原因:一是说话句是绝大多数文章、书籍不可缺少的;二是说话句看似容易写, 其实越写越难, 越写越要智慧。如果只是简单教了, 偶尔关注一下, 学生是很难体会到说话句的价值所在的。

《第一朵杏花》文中的对话很有特点, 应该成为学生写作的范本。文中共有两段对话, 第一处出现在第一次看杏花时, 第二处出现在第二次看杏花时。首先让学生找到这两处对话, 自己认真地读一读, 思考一下这两处对话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并不难, 学生很容易发现。第一处对话作者既写好了人物的语言, 还抓住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等写好提示语, “仰起脸”“天真”“弯下腰”“奇怪”等, 而且提示语在前、在后、在中间三种情况都有。第二处对话只有人物的语言, 没有提示语, 而且语言明显简短了。提示语是可以加上去的, 但是在这里作者为什么不用提示语呢?学生稍作讨论后明白, 因为两个人的对话很急, 小男孩急于要找到竺爷爷告诉他第一朵杏花开了, 竺爷爷也急于要得到准确的信息, 所以来不及用提示语了。

篇9:用好课文,打造优秀作文

一、用好课文,培养感受生活的能力

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有感受生活的能力。如果忽略了生活中的那些酸甜苦辣,情感得不到积淀、发酵,作文只会变得枯燥乏味,人云亦云,毫无个性可言。因此,写作的第一要务是学会感受。学习《我的母亲》(老舍),在认识了一个勤俭诚实、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母亲”之余,可想想自己对母亲的认识和感受;学习《荷塘月色》,在欣赏了作者眼中的荷塘如此美妙多彩时,可想想生活中自己最喜欢的景色;学习《小松》(杜荀鹤),在了解了小松坚强不屈的可贵品质之余,可想想生活中自己最喜欢的植物以及它们身上的特质……有了联想、想象和比较,深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百般情感才能得以有效输出,激发写作的灵感,唤起自我表现和自我创造的能力,文章也才有个性可言。

二、用好课文,培养精细构思的能力

写作光有感受是远远不够的。有了感受还要依赖精细的构思才能得以恰当表达。而能入选教材的文章自有其过人之处,构思自是重要一环。例如冰心的《霞》,“霞”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并非全文都写“霞”,而是从自然中的霞谈起,慢慢过渡到谈人生感悟,由具体到抽象,避免了枯燥的说教,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无独有偶,秦牧先生的《菱角的喜剧》也是从认识菱角的过程中得到生活启示:复杂性、多样性,总是贯穿于一切事物之间。进而发挥联想,广征博引来进一步阐明道理,让人印象深刻。这种由生活到哲理的构思既容易学习,效果又好。

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令人陶醉,殊不知歌词里也大有学问。像《歌词四首》里的《那就是我》,为更好地表达思念之情,作者精选了四个结构相似、反复咏唱的部分,把美好的自然事物与真挚的思念之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形象含蓄,十分动人。这种并列式结构层次清晰,易于将情感通过典型场景形象细腻地表达出来。

三、用好课文,培养良好表达的能力

一篇好文章毕竟要通过一个个文字来呈现,这就涉及到写作的核心——语言表达能力。当前学生的写作现状是语言干涩,手法单一,形象性不够。这点更要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好好向课文“取经”。例如刻画人物形象,细节描写是必不可少的,在《项脊轩志》中写对母亲的怀念,从老妪的口中说出,非常自然可信——“某所,而母立于兹” “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真切地写出了母亲对“我”的无比关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深情怀念,真正体现了文学“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的艺术魅力。

又如刻画环境、场景描写必不可少,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很好的范例: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从山到水,从天到地,从植物到动物,从田野到草地,通过作者细致的观察、神奇的笔触,生动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山村春色图”。山村那特有的勃勃生机跃然纸上,在表达了对田园山色的赞美热爱之余,也暗示了对朋友的真挚邀请之情,主题的表达更为含蓄。

四、用好课文,培养积累素材的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的积累写作时当然会感到捉衿见肘。课文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库。记好课文素材,学以致用,一方面可减轻课外积累素材的压力,另一方面又可充实文章内容。如诗词的积累就特别实用,谈到忧国忧民,有《离骚》(屈原)、《登高》(杜甫)、《岳阳楼记》(范仲淹);谈到思乡思亲,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饮马长城窟行》(乐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当然,全文专注于一个作家也能写出好文章。如高考优秀作文《一枝一叶一世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明月,放射出悲天悯人的光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一排短松,守候着生死离别的深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杯浊酒,凝结着壮志难酬的感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片沙洲,见证了孤苦无依的飘零;“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只小舟,带走了蝇营狗苟的烦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袭蓑衣,织就了风吹雨打后的宁静……一枝一叶一世界,一词一句总关情。

文章语言优美,意蕴深刻,全赖于作者对苏轼的人生和作品的深刻了解,显示了作者较为深厚的文学素养,得高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要想在高考中写出一篇漂亮的文章,就要建立起自己的素材库,有了源头活水,才可能有用之不竭的材料!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每个“例子”都是一篇典范的文章。我们不但要掌握文章主题,文章的表现技巧,吸收文章优美丰富的语言,更要学习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和表达生活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会写作,真正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作者单位:梅州市梅县东山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

篇10:课文《散步》的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散步》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3课,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它象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反映了我国文明家庭建设的可喜成就。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划。为此,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着重解决如下两个问题:

①、抓关键语句感悟浓浓的亲情。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已大大提高了,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和口头表达能力,基于此,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三、设计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己解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或全班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四、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重点:

1、抓关键语句感悟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五、学习过程:

(一)、导入 :

(播放短片〈〈妈妈洗脚〉〉)

生观看后谈感受。

师:家,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暖,因为有了浓浓的情而美好。本节课,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家浓浓的亲情。

(二)、初读课文:

1、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生听读并思考:

①、划出你认为在读音、字形和字义上需要注意的词语,提交到班上交流。

②、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散步的过程。

2、共同交流:

①、提交字词。学生提出,指派一生记,投影出示。

②、指生概述内容。

3、谈一谈听读后的感受。

(三)、合作探究:

1、生自由朗读课文:

①、大声朗读课文,划出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词语、句子,并把你的感受记下来。

②、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感受,同时,提出你的疑问,小组内合作探究。

2、师巡视指导,参与交流,注意归纳整和学生有价值的问题。

3、全班交流:

①、交流感受:

学情分析:学生能很快找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也能说出自己的感受,但不一定能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语段。

点拨策略:进行必要的朗读指导,在“读中悟,悟中读,读后思”。

①、学生先自由谈感受。

②、小组内互读,相互指出朗读的优点和不足。

③、指生朗读,评价,并讨论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能归纳出语速、语气、重音和感情投入等方面即可。)师指导学生朗读。

④、指生再读,可配上音乐。

4、学生质疑:

关于本课,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可以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

学情分析: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①、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义?

②、题目能否换?

③、文中写景句子的作用?……

点拨策略:先由本组同学发表意见,其他组同学补充,再指生读(可配乐)或自由读。

5、再读体会:

师:这是用580字凝成的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体会这种深深的爱和浓浓的亲情。

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畅谈亲情:

师: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亲情无处不在,它不仅在莫怀戚先生的家中,也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每一个人的心中,只要你用心观察。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家庭中的亲情故事。

指3~~4名学生讲述。

(五)、亲情作业 ;

师:同学们讲的这些亲情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不过,老师觉得亲情不应该只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需要我们的努力;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也不单单是深夜里母亲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更应该是父亲劳累时孩子关心的话语,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的体贴;亲情不单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时间的领会,不仅仅是我们现在的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

①、回家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看看电视散步……

②、把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反映写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师:我们对亲情有说不完的故事,将不完的细节。其实,生活中亲情无处不在,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体现出父母对我们的关爱,用心灵感受亲情,珍爱亲情,让爱永住我们的心中,让爱永住我们的家庭。

(播放MTV《让爱住我家》)

篇11:课文《安塞腰鼓》的优秀教案

设计简说

本文以铿锵磅礴的语言,瑰丽奇伟的想象,用一个个宛如鼓槌的汉字,在那天地之间,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之上,为我们鼓荡起一场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仿佛汹涌的黄河夺路而出。这样的文字对于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是极有帮助的,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本文我将摒弃教师的详细分析、讲解,在侧重学生自读感悟与探究的同时,以学生活动为课堂主线,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自读感悟式,注重学生读的优化训练,以读代讲。课堂上提倡自由研讨,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学习中的独特体验。不求全,不求面面俱到,这也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精神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体会排比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2、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

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品析关键语句,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德育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方法

1、采用自读感悟式,即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注重学生读的优化训练,以读代讲。

2、课堂上提倡自由研讨,允许下位置交流意见。

3、将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写作、生活实践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成为生命和力量的宣泄。今天让我们走进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一齐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

(二)学习新课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知内容。

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读文章,解决生字词,提出在读中发现的问题,在教师的点拨下相互交流讨论。然后用“……的安塞腰鼓”的形式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2、明结构

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个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

3、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第二板块:精读文章,品味语言

指导学生采取“评点式品读”,学生可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2遍,要求用“好,好在……”这一句式简要评述文章美点。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第三板块: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有关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见解。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第四板块

学用课文句式,段式,请学生畅谈流传在家乡有特色、有影响的民间艺术。

学生写好后,小组互评,选出好的作品,课堂展示,师生共议。

(三)、课堂小结

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作者是在赞美安塞腰鼓,更是在赞美安塞腰鼓给人的激情,赞美宽厚辽阔的黄土高原,赞美生活在黄土高原上那“元气淋漓”“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的人民。作者于文中表现出的高超的抒情的技巧,也像那鼓声一样,震响在我们的心里。

(四)、布置作业

篇12:课文《荷塘月色》的优秀教案

3、掌握散文中常用的艺术手法(叠字、比喻、拟人、通感等)

【重点】

第4、5自然段寓情于景的写法。

【难点】

作品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问题。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电脑。

【教学手段、方法】

情境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反刍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山──(学生读),水──,太阳的脸──这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散文,很美。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名作──《荷塘月色》

二、作家作品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名作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

三、请找出本文最美的段落这是根据学生的思维走势而定

四、多媒体显示第四段部分文字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在划线处设置热字,边讲边打开画面。)

1、问写了什么景?怎么写的?

2、重点让学生体会田田舞女的裙明珠星星的意境。

多媒体板书本段写景的顺序:

荷叶:荷叶田田似舞裙上静此处用情

整体、特写荷花:荷花袅娜犹含羞境法,精

荷香:荷香微微令人醉选画面让

荷波:涌动荷波脉脉情下动生沉浸其

3、小结:本段既有全景又有特写,多角度描绘较全面、具体的体会。

4、品味此处用反刍法,像牛吃草后倒嚼一样回过头来细细体会。

⑴ 品其形,形中有韵:

舞女的裙(舒展生动)田田(平面状)。

(个体)袅娜地开(优美传情)。

(群体)层层(立体状)。

羞涩地朵(含蓄出韵)肩并肩(精神状)。

⑵ 品其色,色中显雅──视觉美

色彩美:凝碧、白(素淡、雅致)。

光泽美:明珠、星星(闪烁、光亮)。

⑶ 品其文,文中抒情──听觉美:

叠音词的广泛使用:曲曲折折田田亭亭粒粒星星缕缕密密脉脉。

这样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节和谐。

选取不同风格音乐各一段,让学生判断哪段最适合配本段文字。

(此为开放式教学,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联系其它艺术,立体感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讲析第五段

1、齐读本段。

2、问这段写了什么?

明确:是通过荷叶荷花等来写月光、月影、月色。

3、问:这段怎么写的?

⑴ 也用比喻、通感:

①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②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奶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③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⑵ 更多地使用了形象、准确、生动的动词。

泻:流动美此处用对比法激发

浮:轻柔美学生求知欲,训练

笼:朦胧美其比较思维的能力

画:静态美检验理解的准确度

4、问:这里写的是什么样的月光,与唐诗《春江花月夜》中表现的月光是否一致?(多媒体显示《春江花月夜》中有关的诗句)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流曲折地绕过长满花草的原野,月光照在鲜花树木上,好像落了一层霜霰一样发的,这如霜的月光从空中流下来,人们却感觉不到它的飘飞,落在江中洲上的白沙上,只是使沙更白,而看不见沙的踪影,江天一色,净得连一丝尘埃都没有,空旷的天宇只有一轮明月喷洒着清辉。)

明确:这里的月光是朦胧的。《春江花月夜》的月光是皎洁、明亮的。

六、小结第四、五两段

这两段描写的是素淡、朦胧、幽静的荷塘上的月色,月光下的荷塘。

这里已完全体现了本课中间开花带动两头的设计思路,也由赏文深入到

七、引出对前三段和后两段的讲析体情

1、问:作者为什么要到这样一个地方来?

明确: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关连作者想排遣这不宁静就想起了幽美的荷塘。

(板书作者行踪:家──散步──荷塘)

2、问:在如此幽静美妙之处,作者心情是否有所改变?

明确:

⑴ 有:心不宁静──淡喜反映对现实的不满。

⑵ 无:境太宁静──衬托淡忧不能逃避现实。

3、采莲的事体现作者什么愿望?

明确:体现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板书总结全文脉络

荷塘月色

(素淡、朦胧、幽静)

淡喜:散步(暂时摆脱)忆江南(向往美好生活)

九、练习

多媒体显示:

浓化学习的鉴赏性

鉴赏月下的荷塘一段的比喻句,做对联练习:

1、荷叶如碧玉铺满塘青翠,月光。

2、微风送荷香,若有若无,时断时续。

3、月下观花,似星缀碧空别有一种情;雾中赏叶。

4、似睡灯光林间现,现出胸间之忧愁,忧愁是我心。

篇13:四季的色彩

是的,只要你用心发现,四季的颜色是多彩的。

春是绿色的。春拂过原野,杨柳出芽了,柳条飘起来了,似一位年轻貌美的少女正舒展着她那绿而柔顺的秀发;春掠过湖面,湖水荡起层层微波,那一朵朵绿色的涟漪慢慢扩展,杨柳的倒影也开始朦胧隐身了;春踩过草坪,小草钻出土地,与它招手。一棵棵小草,全都随着春的脚步扭动,仿佛在跳着一支支精编细导的舞蹈……这一片片绿色,让人感觉多么舒心啊!

夏是赤色的。春天悄悄溜走,炎热的夏天来临,太阳像一个大火球挂在天空,知了在枝头不停地歌唱,青蛙在荷叶上为知了伴奏。孩子们来到池塘边,脱掉衣服,跳进池塘,快活得像一条条游动的鱼儿。夏天的细雨格外清新,它带给你温馨,带给你清爽,带给你夏日的安慰。当你进入梦乡,夏天的风轻轻地吹过,吹去你脸上流淌的汗珠,让人感觉多么亲切!

秋是黄色的。秋是收获的季节,一望无际的稻子、玉米好似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子,映得天空都成了黄色。我爱看校园的落叶,它们缓缓飘落,像一只只黄色的舞蝶,又像羽毛,斜斜落下。我钟情于秋的夜晚,它是宁静的,是舒适的,是惬意的。我常常躺在睡椅上,摇啊摇的,享受着秋的韵味。

冬是白色的。冬,相对而言是几个姊妹当中最温顺的。它的颜色最纯洁,是那种无瑕的白。冬雪很轻,很薄,像绒毛,像细叶,像纸片……它飘呀飘,飘到地面上,飘到房顶上,飘到树枝上,飘到小丘上……地面上的一串小脚印,场地上飞舞的雪球,河面上的冰块……都是冬的记号。

啊!四季的色彩都是美的,但它们美得各有特色!

(指导教师刘艳丽)

教师点评

篇14:课文《可贵的沉默》的优秀教案

2、积累本可好词、好句,并通过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孩子们情绪的变化,了解用什么样的方式付出爱。

教学难点:

领会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揭示课题:谁说说什么叫沉默?

3、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生字

(1)出示生字

(2)指读、领读、组词、理解意思、2、谈话: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中老师和同学们在谈论什么事?

3、学生默读课文

谈话:在谈论过程中,沉默之前和沉默之后课堂上是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概括出来。

4、板书:热闹沉默热闹

三、借助插图,导读感悟

1、创设情景,引读19自然段

2、积累词语

(1)自由读19自然段用画出可以表现课堂上特别热闹的词和句子。

(2)汇报

(3)摘抄好词、好句。

3、观察插图,指导朗读

(1)看看图中得小朋友在干什么?

(2)这幅图画得是第几自然段?

(3)图中的小朋友一个个神气十足,读第8自然段谁能读出神气十足的语气?

(4)指名读

(5)老师点数了,15、16、17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亮读的时候声音要怎样?

(6)指名读

4、谈话:热闹之后的课堂是怎样的景象呢?

5、教师引读1115自然段

6、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

(1)同学们什么沉默了?

(2)哪些词语和句子表现出同学们很沉默?用画下来。

7、积累词语

(1)汇报。

(2)体验1分钟有多长。

(3)摘抄好词、好句。

8、指导朗读

(1)谈话:选你喜欢的句子或自然段读出沉默的语气。

(2)自由读

(3)指名读

9、小结:

老师知道你们已经会感受爱了,这还不够,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你们心灵深处的极为珍贵的东西,同学们意识到父母平时为我们的付出,也想为父母做些什么,这就是寻找蕴藏在你们心灵深处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10、谈话:

沉默后的课堂又变得热闹起来,自由读读看,折合沉默前的热闹有什么不一样?

11、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表达你的爱?

12、齐读17自然段。想:这些孩子对父母做了些什么?

13、引述16自然段。

四、拓展

1、你有什么收获?

2、还可以向谁表达你的爱?

3、教师小结:

其实不是生日的时候,你也可以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温暖的话、向父母表达你的爱。当然,不光是父母,每一个值得你爱的人,你都可以关心他们、爱他们。

4、想想还可以把爱送给谁?

五、教师小结:

上一篇:医院党组织建设下一篇:3文明礼仪进校园国旗下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