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鄙二僧》学案及练习题

2024-05-04

《蜀鄙二僧》学案及练习题(通用4篇)

篇1:《蜀鄙二僧》学案及练习题

读《蜀鄙二僧》有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蜀鄙二僧》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言文,名叫《穷和尚和富和尚》,它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它的主要内容是:有两个和尚,一个穷,一个富,他们都想去南海。穷和尚要用一个喝水的.瓶子,一个吃饭的泥盆去。而富和尚则要租一条船才能去。结果,一年后,穷和尚已经从南海朝圣回来,富和尚却还在为租赁船只筹钱。

这两个人,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富和尚有钱,但他不敢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梦想,老是想着条件“更成熟” 。但穷和尚不这么想,他认为,不管多难的事情,用心做,不惧怕,什么事都能做成。哪怕身无分文,哪怕一路化缘乞讨。即使只有水瓶和泥盆,一样能帮助他实现心中的梦想。所以,天底下的事没有难易之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生活中也是这样,做什么事都不能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光想不做,到头来什么都没有。作事要用心去做,把事情做好,不然的话容易的事也会变成难事。有时勇敢的闯一闯,比总是等待机会要好得多。我们一定要自己创造机会!

这一篇文言文,教给我的可真不少,古人真有智慧。

评:此为《为学》中"蜀之鄙有二僧“的故事。写的还可以,语句比较通畅。但是倘让我选择,我还是选富僧的做事方式。南海可去,美国可去乎?一瓶一钵可去南海,但一瓶一钵可去美国么?所以要做到:“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则还是有知识,有金钱,有内功才行,这些攒足了,就可以舒舒服服的坐飞机去南海,去美国。坚持梦想和采用聪明的方式并不违背,磨刀不误砍柴工吗,这才是有心人的思维方式。

篇2:《蜀鄙二僧》学案及练习题

1.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如“鄙.语.之.恃.买.去.顾”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2.体会对比手法评论的运用对于本文说明道理的作用。(核心目标)3.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2学情分析

本文风格朴实,语言朴素自然,富含激情,极有感染力,故事生动形象,十分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性。七年级学生普遍具有学习目标与实际行动不能完全统一的特点,特别是不能持之以恒地完成任务,此时组织学生在学习本文一定会有所启示。3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流利的朗诵课文,把握两个和尚说话的语气。

难点: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深刻的涵义和作用以及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迪。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谈话导入新课评论

同学们,你们听过《三个和尚》的故事吗?(听过)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四川边境的两个和尚的故事,这篇课文是《蜀鄙二僧》。(出示课题,并揭示课题)

活动2【讲授】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深刻的涵义和作用评论

二、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基础目标)2.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对于本文说明道理的作用。(核心目标)3.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达成目标)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作家作品介绍:彭端淑(1699—1779),清代四川丹棱人。幼而颖异,十岁能文。雍正十年(1733年)中进士,授吏部主事,顺天(现北京市)乡试同考官等职。后辞职回家,在四川锦江院讲学。他文学造诣很深,著有《白鹤堂文录》,本文选自此文录,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2.词语认读:鄙

四、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A、四人小组安排同学朗读课文,可以一人一句,也可以指定同学读。B、全班同学对照注释理解课文

1.在四人小组中交流释义疑难,并指出文中需要掌握积累的重点词语 2.请各小组在全班交流学习情况(疑难、重点词语)C、归纳文中需要积累的词语。

五、研读探究主旨: 出示目标2: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对于本文说明道理的作用。(核心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出示幻灯片)1.组内分角色朗读贫者与富者的对话,说说分别应用什么样的语气?展示方式:各小组以组为单位依次展示。组内自行决定展示方式。(可由代表发言或者分角色展示等)2.全班齐读贫者与富者的对话,注意读出相应的语气。

3.再读课文,说说本文对蜀鄙二僧作了哪些对比?(各小组迅速从文中找出来)(坚忍不拔、有毅力,有恒心,付诸行动。„)4.探讨本文主旨:作者通过蜀鄙二僧的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 立志更要立行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五、拓展延伸(升华体验 净化情感)我又想到了《西游记》,它的片尾曲叫什么?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哪里呢? ——路在脚下!路在脚下,那么我们启程吧!

活动3【练习】

六、课堂练习:评论(一)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①蜀鄙二僧 ②贫者语于富者曰

③一钵(二)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蜀之鄙有二僧

②子何恃而往

③贫者语于富者

④欲买舟而下 ⑤犹未能也

⑥西蜀之去南海

⑦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篇3:《蜀鄙二僧》学案及练习题

我校“伴生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 并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资源情境, 使学生达到一种倾听内心、享受作为的状态, 教学处于师与生、教与学能动的、积极的、有效的互动互生课堂。下面以初中语文《蜀鄙二僧》的教学片断为例, 谈谈语文“伴生课堂”的教学。

片段一, 游戏导入, 初读课文

1. 游戏练习

(复习重点实词、虚词理解, 学生做四道选择题。我利用IPAD投影学生的答题进展和结果来反馈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一齐朗读课文, 一位同学点评大家的读。

生:音洪亮、整齐, 没有感情。

师:这位同学的点评非常准确, 刚才大家的读只能称作唱读, 而不是朗读。朗读应是有感情的读。怎样才能做到有感情呢?

生1:注意语速、节奏、停顿、轻重音、语气等。

生2: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有感情。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好啊!的确, 理解内容是我们朗读的基础。细细读, 细细品是非常重要的。那好, 我们就从读开始吧。

(反思:在这一环节中, 我设计了一个“黄金矿工”的游戏活动。旨在检测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也为在开课初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片段二, 朗读课文, 理解人物心态

用IPAD推送讨论话题给学生:本文有四句对话, 请同学们思考这四句对话分别用什么语气读?为什么?

(完成方式: (1) 学生独立完成, 在课本上作批注; (2) 小组讨论, 确定本组的展示方案。展示方式:一个人读句子, 一个人说理由。如有遗漏, 其他同学补充理由, 一个同学说结束语)

师:我们从第一句开始, 哪个组愿意第一个来展示。其它组要认真倾听, 认同的地方做好笔记, 不认同的地方等一会可以质疑对抗。

(第一组)

生:我们组认为这一句要用商量的语气来读。 (生读)

(第二组)

生:我们组认为这一句要用谦虚的语气来读。 (生读)

师:刚才两个组的展示都不错。读得也很好, 都将“何如”的征询意见的语气读出来了。这两个组的组员每人各加1分。那第二句怎样读呢?

(第三组)

生:我们组认为这一句要用不相信的语气来读。 (生读)

(第四组)

生:我们组认为这一句要用轻蔑的语气来读。 (生读)

师:同学们都将重音放在“何恃”上, 强调了富和尚瞧不起穷和尚。品味得很到位, 现在全班读一读。 (全班齐读) (展示小组各加1分)

师:那下一句呢?

(第五组)

生:我们组认为这一句要用自信的语气来读。 (生读)

(第六组)

生:我们组认为这一句要用坚定的语气来读。 (生读)

师:你们为什么要强调“足”字呢?

生:穷和尚虽然没钱, 但是他志向明确坚定。

师:这一组分析得非常准确。穷和尚虽然穷, 但是人穷志坚, 他是立志了的。 (展示小组各加1分)

师:最后一句哪一个组来展示?

(第七组)

生:我们组认为这一句要用狂妄的语气来读。 (生读)

(第八组)

生:我们组认为这一句要用嘲笑的语气来读。 (生读)

(第九组)

生:我们组认为这一句要用傲慢的语气来读。 (生读)

师:这一句前半句语气和后半句语气一样吗?

生:我认为这一句前半句用傲慢的语气来读, 后半句用嘲笑的语气来读。 (生读)

生:我认为他的分析是对的, 但没读出来, 前半句重音应放在“犹”字上, 后半句重音应放在“子”字上, 强调我都去不成, 你就别谈了。 (生读)

师:请全班学生将这一句齐读一遍。评选展示最优秀小组。 (利用IPAD的投票功能)

(反思:在此环节中, 对话质疑,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伴生互动, 达到一个高潮。学生在认真独学的基础上展开小组讨论, 并且进行个性化的展示, 每个小组都以最佳状态展示了本组的讨论结果和风采。这个过程中, 其他组还进行了激烈的质疑和对抗, 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此活动很好地体现了课堂不是满堂灌而是点燃的理念。这较好地运用了信息技术的评价功能, 它能客观及时地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出投票评价)

片段三, 理清文旨, 探讨道理

师:我们刚才细细地品读了文章描写的重点, 体会到了人物的心理, 理解了文本的主要内容。现在请大家来点评这两位同学的表演 (教师播放学生课本剧表演视频) , 说说他们的表演是否符合文本要表达的意思。

师:视频中的富和尚最后低下了头, 这和文本中的那一句相对应。 (“富者有惭色”) 的确, 这两位同学表演得很好,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 将两个和尚的心理、神色表现得惟妙惟肖。富和尚为什么最后有了惭愧的神色呢?

生:他没有到达南海, 穷和尚到达了那里。

生:他只有志向, 没有行动。

师:请大家思考富和尚多年来想雇船去南海, 这是志向吗?

生:不是。

师 (小结) :很好。这只能说是想法而不是志向。因为志向会使人意志坚定, 不一味依赖客观条件, 努力把自己的目标落实到行动中。而富和尚只有想法, 还没有上升到志的阶段, 所以他总是想入非非, 没有付诸行动。也就是说富和尚是没有立志的, 穷和尚才是立志了的。同学们能不能从文章的第二段找到依据。

生:“人之立志,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师:这是理解本文的一个关键句子。我们称它为中心句。顾名思义, 这个句子能揭示文本的主旨。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生:要立志, 懂得事在人为的道理。

师:为什么作者不将穷和尚去南海的经历写一写, 这样故事会更真实?

生:本文的重点不是讲故事, 而是讲道理。

师:看来作者是为了讲道理而讲了这个故事。

师:那为什么在叙述故事时, 将二者的对话进行详细叙述呢?

生:因为这段对话描写能够突出本文的中心。

师:但是作者为什么突然想到要讲这个重要的道理呢?有没有同学知道其写作背景?

1. 链接《为学一首示子侄》全文和

译文 (利用IPAD推送此资源)

小组合作完成:朗读原文和译文, 探讨作者的写作目的。

2.“蜀鄙二僧”的故事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反思:通过读文本之外的背景资料, 我们知道本文是节选。原题“为学一首示子侄”为我们理解题旨提供了线索, 本文是写给他的子侄看的。目的在于教育后辈, 天下事没有难易之分, 只要我们志向坚定, 刻苦勤奋, 即使客观条件再差也能取得成功。做学问更是如此, 只要我们树立学习目标, 就会驱使自己努力学习, 即使天资不如人, 也能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同时, 此环节很好地运用了信息技术的拓展功能, 让课堂学习资源更加丰富了)

片段四, 小结方法, 提升技能

(利用IPAD的拍照功能展示学生的小结成果)

1.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 想一想运用了哪些理解文本主旨的方法, 请写在积累纸上。 (独立完成)

2. 小组交流, 拍照展示本组的最佳答案。

师生理解文本主旨的方法:

(1) 读文本, 体会描写的重点和人物的心理。

(2) 读文本, 抓住点明中心的句子。

(3) 读背景资料, 辅助理解。

篇4:蜀鄙二僧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1.本文选自,作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蜀之鄙()

子何恃()而往

贫者语()于富者

一瓶一钵()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贫者语于富者曰

语:

(2)蜀之鄙有二僧

之:

鄙:

(3)吾欲之南海

之:

(4)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之:

顾:

4.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同,有的读音也不同,请加以说明:

(1)蜀之鄙有二僧

古义:

今义:

(2)贫者语于富者曰

古义:

今义:

(3)子何恃而往

古义:

今义: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古义:

今义:

5.下面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蜀之(的)鄙

买舟(将船买下来)而下

B.越(过了)明年

犹(还、尚且)未能也

C.子何恃(凭借、倚仗)而往

顾(难道)不如蜀鄙之僧哉

D.欲买舟而下(顺流而下)

西蜀之去(到、往)南海

6.与人之立志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欲之南海 B、蜀之鄙有二僧

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西蜀之去南海

7.区别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1)去:西蜀之去南海()

快去快回()

(2)明年:越明年()

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②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9.本文写蜀鄙二僧时,“贫”、“富”强调了二僧具备的截然不同。

10.富僧自述的“数年”“买舟”表明了什么?

11.作者引述蜀鄙二僧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12.本文所阐明的观点是()

A.无论干什么事都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B.做学问首先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C.做学问干什么事都不要怕困难。

D.贫困是财富,可以促使人立大志。

13.“富者有惭色”的原因是。

第二部分:

(一)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4、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数年: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自:

15、选文第一段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16.下列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过了第二年(到第三年),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B.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四川的边境有两位和尚,其中一人很穷,另一人很有钱。

C.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从西蜀去南海,不知道要走几千里呀。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人立志,应如同四川边境的和尚。

17.对“吾一瓶一钵足矣”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贫僧的怯懦,畏惧困难的神态,充分表现在句中。

B.表明了贫僧的决心。

C.证明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D.表明贫僧有信心,不畏困难的精神。

18.请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表示的语气。

A.反问

B.感叹

C.疑问

D.肯定

E.加强

①天下事有难易乎()

②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③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9.文中两个“子何恃而往”所表达的意思和语气是否完全相同?

(二)滥竿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浩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20、南郭处士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

21、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竽,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2、齐泯王听吹竽,喜欢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

23、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蜀鄙二僧》答案

1.《白鹤堂文集》彭端淑 2.略 3.(1)告诉、说(2)的;边境(3)到(4)助词,无实义;难道 4.(1)古义是边境,今义是品质低劣或轻蔑(2)古义是告诉,读yù;今义是话或语言,读音是yǔ(3)古义是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今义是指儿子。(4)古义是反而、难道;今义是看或照管、注意 5.C 6.D 7.(1)距离;到……去(2)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

8、略 9.物质条件 10.富者计划去南海的时间之长。(意近即可)11.在困难面前,物质条件不起决定作用,重要的是做,是主观努力,通过主观努力克服困难,任何事情都能做成。(意近即可)12.D 13.贫僧凭一瓶一钵去了南海,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而自己条件好得多却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意近即可)14.多年;从 15.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意在说明事在人为的道理。

16、B

17、A

18、①C②B③E④A

19、不完全一样。前一个是询问,意在了解情况;后一个表感叹,意在指出毫无可能。20、为了生存。

21、必三百人吹竽,齐宣王用人没有察觉到。

22、南郭处士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吹竽技艺不精(或怕露馅、怕杀头)。

上一篇:通行路面交通安全下一篇:第十三界英语作文创新大赛初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