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题练习题

2024-05-01

复习题练习题(精选8篇)

篇1:复习题练习题

(2)设z u2v 3uv4,u ex,v sinx,求全导数dz. dx

6.求球面x2 y2 z2 14在点(1,2,3)处的切平面及法线方程.

7. 求曲线x t,y t2,z t3在点(1,1,1)处的切线和法平面方程.

1.计算第九章 xyd ,其中D是由直线y 1、x 2、y x所围成的三角形闭区域.

2. 计算计算

xyd ,其中D是由抛物线yD2 x及直线y x 2所围成的闭区域.

1.判断下列级数的敛散性 第十章

2n 111n!1p(其中为常数),,,, pnn2n(n 1)n 1n 2n 3n 1nn 12 nn 110n 1

2. 将函数f(x) ex展开成x的级数,并指出这个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

注:考试不仅限于此,大家注意灵活变化.

篇2:复习题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鸦片战争前,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 【 】

A.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B.工业革命的发生

C.机器大生产的实现

D.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

2.领导黑旗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的将领是 【 】

A.冯子材

B.关天培

C.刘永福

D.刘铭传

3.《天朝田亩制度>解决的中心问题是 【 】

A.政治问题

B.经济问题

C.军事问题

D.土地问题

4.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写了《劝学篇》,宣扬 【 】

A.“自强求富”

B.“以夷制夷”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乃亡。”

5.继兴中会之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各地陆续成立。其中,由黄兴为会长的是【 】A.华兴会

B.光复会

C.岳王会

D.小刀会

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 】

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共同纲领》

7.1914年7月,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成立于 【 】

A.旧金山

B.纽约

C.巴黎

D.东京

8.五四运动后期斗争的中心由北京转到 【 】

A.上海

B.南京

C.广州

D.天津

9.使第一次工人运动由高潮转向低潮的事件是 【 】

A.长辛店工人罢工

B.五卅惨案

C.上海工人罢工

D.二七惨案

10.中国******临时行动委员会在政治上主张 【 】

A.“社会改良”

B.“平民革命”

C.“联省自治”

D.“耕者有其田”

11.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大事,其中不包括【 】

A.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

B.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

C.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D.开展土地革命斗争

12.1935年1月,____的召开,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A.八七会议

B.党的六大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13.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 【 】

A.“联蒋抗日”

B.“反蒋抗日”

C.“逼蒋抗日”

D.“独立抗日”

14.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政府采取的方针是【 】

A.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

B.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相结合D.政治诱降取代军事进攻

15.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的胜利是 【 】

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16.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实质是 A.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力争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

C.粉碎******顽固派****投降逆流

D.争取民主,防止*********

17.解放战争爆发时,******的总兵力大约是 【 】

A.460万

B.127万

C.430万

D.220万

18.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于1947年11月成立于 【 】

A.台湾

B.香港

C.广州

D.北平

19.标志着******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重大事件是 【 】

A.1949年南京解放

B.1949年北平解放

C.1949年上海解放

D.1949年中共开国大典

20.中国人民解放军完成全国大陆解放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新疆和平解放

B.解放海南岛

C.西藏和平解放

D.湖南和平解放

21.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实施____,对自治区的建立、自治机关、自治权利、区内民族关系等作了系统规定。【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B.《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政策纲领》

22.除人民解放军在前线的胜利之外,中央人民政府为人民所做的最大的一件工作是 【 】

A.稳定物价和统一财政工作

B.镇压******

C.没收官僚资本

D.人民币的发行范围扩大到所有解放区

23.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

A.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24.____年,毛泽东等人听取了国务院多部门的工作汇报.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于5月份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

A.1954

B.1956C.1957D.1958

25.1957年整风运动的主题是 【 】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批评与自我批评

C.改进党的作风

D.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26.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的会议是 【 】

A.中共八大

B.中共九大

C.中共十大

D.七届二中全会

27.作出《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的会议是中共十届 【 】

A.三中全会

B.四中全会

C.五中全会

D.六中全会

28.开始全面整党是在____之后。【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二届二中全会

D.十一届六中全会

29.明确了在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会议是【 】

A.党的十六大

B.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D.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30.中共十七大报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指出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 【 】

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与时俱进

D.依法治国

二、多项选择题

3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是 【 】

A.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出现财政危机

B.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C.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遭到前所未有的毒害

D.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2.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论战产生的影响有 【 】

A.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

B.开始改变了社会风气

C.为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舆论的准备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3.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 【 】

A.帝国主义的利益

B.地主阶级的利益

C.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D.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34.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革命联盟的政党,包括 【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35.从1930年10月到1931年7月,红军连续粉碎敌人三次“围剿”的原因是【 】

A.土地革命在根据地的开展

B.贯彻了积极防御的方针

C.实行“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等一整套战术

D.赣南、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

36.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学校有 【 】 A.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B.陕北公学 C.高尔基戏剧学校 D.鲁迅艺术学院

3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是 【 】 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D.保护民族工商业

38.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 【 】

A.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 B.规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D.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 39.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指 【 】 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的两大问题是【 】

A.“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亟待改革

B.一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C.农民工的待遇问题尚未解决

D.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问题尚未解决

三、简答题

41.简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2.简述中共一大的内容。

43.简述西安事变的过程及意义。

44.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哪些新的严峻考验?

45.简述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及其重要作用。

四、论述题

46.试述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47.试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深刻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C 5.A 6.C 7.D 8.A 9.D 10.B 11.D 12.C 13.C 14.B 15.A 16.B 17.C 18.B 19.A 20.C 21.A 22.A 23.D 24.B 25.A 26.B 27.A 28.C 29.A 30.B

15.[解析]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多辆,这是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答案为A。

二、多项选择题

31.BD 32.ABC 33.ABC 34.ABCD 35.ABC 36.ABD 37.ABD 38.ACD 39.BCD 40.AB

三、简答题

41.简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答: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既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统治集团内部腐化现象的滋生。

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在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太平天国是以拜上帝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也无法维持内部长久的团结,给农民战争带来危害。正是由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太平天国也不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此外,太平天国领导人笼统地把信奉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说明他们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的警惕性非常不够,缺乏理性的认识。

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42.简述中共一大的内容。

答: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

(1)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一一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共产国际等;规定了党员条件和党的纪律等;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工人。

(2)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的中央局作为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3)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3.简述西安事变的过程及意义。

答:1936年蒋介石虽然调整了内外政策,但是对日本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12月初,蒋介石飞抵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甘地区的红军。张学良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与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组成中共代表团赴西安谈判。经过与张、杨以及南京方面代表宋美龄、宋子文的和平谈判,终于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44.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哪些新的严峻考验?

答:(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45.简述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及其重要作用。

答:(1)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四项基本原则为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政治基础,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四、论述题

46.(4P59)试述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答:五四运动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

(2)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一方面,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充分领略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从而促使他们在行动上探索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工人阶级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实际斗争中经受了锻炼,并自觉进行了自身的改造,逐步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国革命逐渐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47.试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深刻历史意义。

答:第一,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继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以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最主要的标志。表明,中国已经胜利地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到全面的确立。

第二,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这就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束缚中解放出来,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效益比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比较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篇3:复习题练习题

一、教材习题的作用和地位

新课标教材的习题, 形式上分为简答讨论、选择和计算题, 主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 辨析和适度深化概念而设置, 难度不高, 梯度有序, 对知识深化、综合运用的试题较少。但这些习题有较强的目的性, 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基本方法, 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 试题的编排顺序、难易、梯度、数量适合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题目内容所涉及的情境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尤其和现代科技结合紧密, 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学生看到习题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际处理教材习题的现状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部分教师淡化了教材习题的教学地位和作用, 认为教材习题过于简单, 草率处理, 学生做后, 只重结果, 忽视评讲, 或者布置成课外作业, 不予评讲, 忽视了教材习题的基础性和针对性。同时不能正视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 在抛弃教材习题之后, 投入茫茫题海, 寻找所谓的能提高学生能力的高难试题, 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 根本没有注意学生思维发展的渐进性, 容易挫伤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科学处理教材习题的原则

有效利用教材习题资源, 必须科学处理教材习题。就是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实际, 对教材习题进行研究、加工、练习、评讲等一系列过程。要处理过程中, 要遵循以下原则。

1. 加工重变化更重实际。

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掌握和运用时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教材习题重新加工处理时,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 要研究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处于什么水平状态。在习题的重新设计中应循序渐进, 切合实际, 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时段设计不同的问题。习题设计内容、难度的起点可以低, 但最终要求要高。重新设计涉及的情境应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尤其和现代科技结合紧密, 激发学生的兴趣;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让优生吃的饱, 后进生有收获。

2. 练习重结果更重过程。

学生通过努力, 得出正确结果就用一种成就感, 对继续学习是一种推动, 所以结果是重要的。同样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功能必须在解题过程体现的, 因此解题过程更为重要。过程和结果, 两者都重要, 过程更重要。解题过程, 包括严格审题、提取信息、选择研究对象、分析物理状态、分析物理过程、选择物理规律、列方程、解方程等。显然, 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数理结合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都会在解题过程得到提高。

3. 评讲重讲授更重交流。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方法, 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都不见了,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主宰和被主宰的关系;师生、生生之间交流没有了, 物理学失去了它的灵气和趣味。因此, 处理教材习题, 教师要把“一家之言”变为“百花争鸣”。要让大家说话, 调动学生说话。在处理教材习题时, 要先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 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当题目有多种解法时, 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 充分发表意见, 对不同的解法, 教师和学生一起评价, 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 师生、生生之间实现多向交流。

四、科学处理习题的方法

要充分利用教材习题资源, 首先在思想上要把教材习题作为备课内容的一部分, 教师应在课前先走进题海, 对习题进行分析、改造和设计, 充分利用习题现有作用, 不断挖掘习题的潜在功能, 在课堂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适当拓展延伸习题。

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对教材习题加于改造, 围绕教材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在内容、情境、设问恰当进行拓展, 让学生在不同条件下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内涵,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材习题虽然简单, 依然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联想、分析, 获得多个解题方法, 启发学生创新意识, 培养发散性思维

1. 重组教材习题。

在近年的高考中频频出现对教材习题进行重组后的试题,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也要求学生对知识有较强的迁移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 应对教材习题的适当重组习题的重组是对物理不同的知识、方法和模型的再组合, 扩大了课堂的容量, 提高教学的实效率。习题的重组让学生把前后的知识、方法有机地串联在一起, 使知识逐渐体系化、结构化,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2. 挖掘习题的错误。

错误的习题不是垃圾而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其中蕴含学生对知识方法掌握的程度、思维的障碍和缺陷等各种信息, 也是教师反思教学的一面镜子。在习题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培养纠错的习惯和意识, 让学生自己把错题当成宝贵的学习资源。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错在哪里, 为什么错;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析, 暴露解题的思路, 讨论错误的原因。进行自我诊断, 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错误及时调整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3. 评讲习题有策略。

教材习题的讲评是教师对教材的再次钻研, 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次认知, 因此评讲习题也是处理习题的重要部分。针对练习中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要及时进行典型讲评, 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错误, 教师应点评或课下交流。评讲的策略, 针对习题中某一类问题进行专项讲评。按照知识内容和种类进行归类讲评, 将同类知识成串、成链、成网, 更具系统性和条理化;对于较复杂习题, 采取综合讲评, 突出重点, 化解难点, 重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及过程的点拨, 促进知识的迁移和转化。评讲过程中鼓励学生共同探讨,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

要想用好新教材, 充分发挥习题功能, 这与教师对教材的习题的认识、理解、处理能力息息相关。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认真研究教材习题, 精心准备, 课堂上再给学生一个适度自由的空间, 惊喜就在眼前。

摘要: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 题海战术这种现象在物理教学中依然存在。开发、利用教材习题这一宝贵的资源, 或许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提高学生的能力, 践行新课程的理念。

篇4:数学总复习练习题的设计研究

总复习的练习重在综合性、开放性、多变性,能进一步体现知识间的纵横联系。而且要加强对比、辨析,促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融会贯通”,提升综合应用的能力。

一、设计原则

1.紧贴教学目标原则

复习课的练习题千千万万,有难有易,就像散落的珍珠,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和课型,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一个小主题,去精心筛选,然后再串成一条线,为主题服务。因此,要求数学教师胸中要有无数题,而且对每道题的结构了如指掌,落实到课上只有几道题。只有这样,学生的复习才有了方向性,学生才不会迷失方向。

如在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时,设计这样一道题:

这样一道题的练习,打通了四种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有效地复习了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学生兴趣高涨,复习效果非常好。

2.少而精原则

设计数学练习时,既要考虑练习的质量,也要考虑练习的数量,要辩证地处理好练习“质与量”的关系,做到少而精。复习课练习的精选题非常重要,精选题可以是:本册新授例题、学生作业常错题、本册单元测试经典题、历届期末试题经典题、其他学习资料中的好题。

3.查漏补缺原则

平时学习中,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漏。教师要通过课堂练习、课外作业等,掌握这方面的情况,有的错误和缺点,教师虽然作了纠正,但不一定能完全解决问题。因此,对于教材上那些容易混淆和学生在练习时容易出差错的地方,要通过复习课来补缺。

二、设计方法

1.趣味练,激发学习兴趣

情趣的缺失是影响复习课教学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为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当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想方设法增加一些趣味性和应用性的练习,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练习中去。

2.对比练,防止知识混淆

平时,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很快理解掌握刚学的新知识,练习的正确率很高,专项的知识点掌握得很好。可是,在做测试综合题时,不少学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缺乏前后的对比联系和区别,往往受到知识之间的互相干扰而互相混淆。因此复习中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对一些易错、易混淆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知识应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并且注重练习的典型性,让学生从比较中区分掌握知识,从而领会知识的实质,提高练习的实效。

如在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这道题考查的基础知识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考察图形的面积不是让学生直接再现公式,而是三种图形借助一组平行线联系起来,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正是借助着三种图形之间的关系,通过联系,使得基础知识也“灵活多样”起来。

3.综合练,发展思维能力

在复习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学过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等形式的习题,在课堂上充分地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与提高。

如在复习统计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下图是某小学六(1)班学生外出乘车、步行、骑车人数的条形统计图(部分)和扇形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计算步行外出的有多少人?

此题综合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以及百分数问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要求学生积极调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步骤

1.梳理

组织学生有条理地梳理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精心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练习,体会蕴含其中的基本数学原理和方法,进而促使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进行探索性学习。

2.联结

总复习的4个领域共19个课题,每个课题下面又有若干个知识点,同一类知识的知识点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而教学时它们是分散的,总复习时就要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网络,建立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根据内容,有的可以用网络图来表示,有的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来表示,有的可以用图来表示。要体现主体性,不能越俎代庖。

3.提升

除了做必要的基础练习外,还要进行一些变式性的、综合性的练习。练习不是重复,不是搞题海战,而是通过练习发现问题,通过问题的不断解决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能根据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上升到如何解决哪一类型的题。

如在复习统计与可能性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张老师不小心将水洒了,把本班学生数学考试的成绩统计图弄脏了,请你根据下面给出的条件进行有关计算,然后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1)不及格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20];

(2)优秀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0%;

(3)及格人数是优秀人数的[56];

篇5:复习题练习题

小学一年级语文独立作业

班级 姓名等级

一、 我们已经学完了所有的.声母,你能按顺序填一填吗?

b ( ) m ( ) d ( ) n l g ( ) h j ( ) x zh ( ) sh( ) z c ( ) ( ) ( )

二、把下面的字母送回家。

m iu en ci y un wu

d yu eng g ying w yi

声母

韵母

整体认读音节

三、 看图,与相应音节连线。

ài xīntài yáng xīng xīng xiào liǎn

四、分解合成音节。

ju ( ) ( ) sh an( )

que ( ) ( ) x ü ( )

lüe ( ) ( ) g u ang ( )

五、 看拼音写词语。

wǒ men yòng cānmù mǎ

       
       
   

 

   
       
       
       
       

lì zhèng liú shuǐ zǎo shàng

       
       
   
   
       
       

六、 根据拼音写出下面的笔画。

   
   
   
   

shù wānshù wān gōu

   
   
   
   

xié gōu shù zhé zhé gōu

   
   

héng zhé wān gōu

七、 我会把拼音和汉字连起来。

dōngchūguāzuǒ érgé

出 瓜 东 革 左 儿

九、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公园里有 桥、 车和 洞。

2、 有两 宝,双 和脑。

3、一去二里,烟村家。

篇6:复习题练习题

《彩虹》练习题

读拼音,写词语。

nà gè ( ) gāo dà( ) lái dào ( )

qiān wàn ( ) kàn zhe ( ) gāo xìng ( )

qiū qiān ( ) nà biān ( ) chéng gōng ( )

比一比,再组词。

爸( )爷( )坐( )座( )

洒( )酒( )群( )裙( )

提( )题( )

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小桥 一( )水壶 一( )镜子 一( )彩云

选字填空。

座 坐

(1)我的( )位在丽丽旁边。

(2)我( )在小军的后面。

红 虹

(3)老师穿的上衣是( )色的。

(4)大雨后,一道彩( )挂在天空。

五.照样子,写一写。

例:雷锋叔叔怎么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呢?

改写成: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功课没做完,我怎么能去看电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你高兴吗?

(1)这段话共有( )句话。

(2)用○圈出这段话中的动词。

(3)写出反义词。

下—() 高兴—( )

六.快乐阅读。

可爱的家

金色的天空,星儿的家。

蓝色的大海,鱼儿的家。

绿色的森林,鸟儿的家。

圆圆的地球,大家的家。

1.这首儿歌共有( )句话。

2.连一连。

金色的 森林

蓝色的 天空

篇7:复习题练习题

班级姓名

一、在括号里填上反义词。

篇8:复习题练习题

这是一节二年级的练习讲评课, 教师对课本106页第6题中的第三小题进行了如下的教学处理。

教师出示了56-8-8, 示意学生“可以怎么算?”

生1:56-8=48, 48-8=40。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我是这样算的, 56里减去2个8, 二八十六, 所以就是56-16=40。

师:他从“56减去8再减去8”, 想到了就是减去两个8, 运用我们学过的乘法“二八十六”, 把它转变为计算56-16, 最后结果等于40。 (板书) 这样的想法真有创意, 能联系乘法进行计算, 厉害。观察一下, 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法来计算吗?

学生思考, 片刻后:

生3 (大喊起来) :老师, 我可以直接用“五八四十”来计算。

师:五八四十?真的可以这样来计算吗?

一些学生忽有所悟, 点头称道:“是的, 五八四十”。

但是大部分同学还是不清楚, 并提出:哪里有5啊?

师:是啊, 算式里并没有5, 看来同学们和我有一样的疑惑, 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3迫不及待地说:我把56看成是7个8, 7个8减去2个8, 就是5个8, 所以我直接口算五八四十。

“哦, 是这样啊!”一位学生说。

教室里大家自觉地鼓起掌来……生3满脸自豪地坐了下去。

师:这位同学真会动脑筋, 想到了连老师都不曾想到的办法, 他为大家解答了疑惑, 找到了一种巧妙的想法, 我们大家都应该感谢你。

教学并没有就此打住, 教师再次提问:“从刚才我们解答56-8-8的过程中, 同学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纷纷发言, 有的说:“我们要把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有的同学说:“我们要注意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分析一下能不能找到不同的方法”。

师:那我们来做做这道题, 看看能够怎么去解决它。 (出示:24-6-6 35+7+7+7)

……

许多教师认为, 让学生掌握了生1的方法, 能顺利计算得出结果, 就已经完成了教学目标。然而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只强调从“自然思维”出发解决问题的简单学习, 学生的思维能力可能会仅仅停留在原有的水平。数学教学不是结果教学, 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 还要让学生经历数学思考, 学会数学方法;不仅要形成计算技能, 还要发展数学思维。

计算56-8-8的结果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 可贵之处就在于教师能够洞悉算式中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和数据本身的特点, 以此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 深入挖掘“小习题”背后的“大效益”, 引领学生进行思考与自我建构。

一、由“表”及“里”, 用发展的眼光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的解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感知, 就是获取解题的信息, 称之为审题;第二是对感知的信息利用思维进行加工, 即思考如何做;第三是作为感知和加工的结果输出, 就是解答。

一般来说, 大部分学生往往只会孤立地从题目信息本身出发去学习和应用数学方法。如生1的解法“56-8=48, 48-8=40”, 他从题目信息感知到首先是“减法”, 然后是“按顺序计算”, 最后得出“运算结果”。我们把生1的算法理解为“自然思维”, 即按一般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这种思维方式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方式, 也是解决问题的一般方式。而从生2的表述看, 他对“减去2个8”的运算进行了思维的再加工。比较生1的解法, 这种解题方式的呈现, 说明学生经历了解题过程的再思考, 我们可以称之为“加工思维”。最为可贵的是, 教师又看到了“56”这个数的特殊性, 它可以看作是“7×8, 表示7个8”, 再次巧妙引导, 把学生带入了“最近发展区”。由此生3想到“56就是7×8, 7个8减去2个8, 就是5个8”。比较生2, 生3在解题的第二阶段“对感知的信息利用思维进行加工”, 思考又深了一层, 呈现出一种“深加工思维”的思考方式。至此, 不难发现“加工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已经不再局限于一般的按顺序计算。这样的数学思考是建立在对习题内在结构进行思维重组的基础上, 其实质是有效思考和思维的提升。

又如: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后 (课本练习, 如左下图) , 很多学生会用“5×3+4”来解决, 从感知思维分析看这是一种“自然思维”, 在算式中的每个数都已经在图中直观显性体现。而有些学生还能用“5×4-1”来计算, 这就是一种“加工思维”, 这个算式中的“4”和“1”在客观中是“隐性”的, 是学生经过主观想象和加工形成的。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重思维思考。

华罗庚说:“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 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数学学习思维, 教学的目的在于让每个人在数学上都有发展, 教学的意义就在于引导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运用数学思考, 建构新的思维结构。在上述教学中, 计算没有停留在表面, 教师抓住有利时机, 引发学生思考。在教师、同伴的启发引领下学生经历了对解题过程“思维再加工”, 体会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这就是教学的最大价值。

二、瞻“前”顾“后”, 用联系的观点沟通知识体系

数学所固有的特点是以逻辑见长, 以系统为征。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这为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体系提供了客观基础, 所以我们应该用联系的观点来统领教学。在学习研究相应知识时, 要把它们放在更大的数学背景下, 放在整个数学知识系统中去整体把握, 引导学生学会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 同时又为新知学习“孕育”。

以上教学中, 教师意识到练习设计的目的不仅仅停留在“就题解题”, 而是能够根据数据的特征, 联系乘法教学进行思考, 从而加深乘法意义理解。由此, 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算法后, 教师适时追问“还有别的方法吗?”让学生通过发现、抓住数据特征, 利用乘法得出“两个八可以用二八十六代替, 所以就是56-16=40”。虽然从知识的逻辑编排上看, 学生不具备“连减就是从被减数中减去两个数的和”的运算概念, 但有效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丰富的数学背景下的, 在思考、讨论、计算过程中学生已经形成了这种计算概念的雏形。同时, 又对生2的算法进行针对性评价:“他能联系乘法进行计算”, 引导学生从乘法的角度去思考。当生3得出“我可以直接用‘五八四十’来计算”的方法, 巧妙利用钝感设疑, “算式里并没有5, 看来同学们和我有一样的疑惑, 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激发学生从乘法的关系上入手阐述“5是怎么来的”, 得出“56=7×8, 7个8减去2个8, 就是5个8”的结论, 沟通了与“56-8-8”之间的联系。不难发现, 教师在解题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运用“前知”解决问题, 体会“联系”的数学思想, 使其在自主建构中完善了认知体系。其实质是对乘法意义的灵活运用, 核心是对乘法意义的深入理解。

有效的教学还应为后续知识学习“铺路搭桥, 提前孕伏”。从计算“56-8-8=7×8-2×8=5×8=40”, 可以发现学生运用乘法分配率进行解答的思考痕迹, 无意识中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源”。“在计算过程中把56看成7×8再计算”, 又为“分拆一个数进行乘法简便运算”, 如“125×56=125×8×7”这类简算奠定了知识基础。可以说这种学习是一种对新知的“潜伏学习”, 为将来的学习埋下了知识的“根”。

又如, 在学了“5的乘法口诀后” (作业本习题, 如下图) , 让学生思考:当加数不一样时, 还能用乘法计算吗?怎么办?引导学生得出“可以从6格分给一个给4格, 这样就都变成5格, 所以可以用5×3=15来表示”, 既与“前知”——“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5的乘法口诀”沟通了联系, 又为“后知”——用“移多补少”方法得到“平均数”知识做了思考铺垫。

所以, 教师能适时引导学生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既“瞻前”又“顾后”地对习题进行“再思考”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 而且有助于形成新经验, 为进一步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复习题练习题】相关文章:

语病复习练习题04-07

省情复习题04-16

货代复习题04-18

热带复习题04-19

复习题纲05-12

高考地理复习练习题04-25

复习题纲范文05-16

复习题封面范文05-19

琐记复习题范文05-21

文秘复习题范文05-21

上一篇:优秀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实用】夸夸自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