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的优秀日记

2024-05-12

家访的优秀日记(精选7篇)

篇1:家访的优秀日记

家访:责任感让我像妈妈一样呵护孩子们成长

张家庄小学崔素敏

家访地点:南贾同

家访对象:牛闪闪

牛闪闪,一个小巧文静而漂亮的小姑娘。由于文静,在上课时也极少发言,有时就呆呆地坐着,不知在想些什么,甚至我点她回答问题,她竟不知道我问什么。更重要的是,她毫无自信,缺乏一般孩子的朝气。课后总一个人默默呆着。作业时而拖拉,不能及时完成。而且,最近书写越来越慢,成绩也越来越差。针对这个情况,我和语文郭老师、德育辅导员牛老师决定对她进行一次家访,希望能够走进她的生活,走进她的家庭,联合家长的力量一起帮助她找到自信,找到快乐。

放学后我们来到牛闪闪家,她奶奶一人默默的坐在沙发上。看见我们来家访,晃晃悠悠的站起来给我们让座。一进家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三间平房,简单的家具,没有什么装饰,一张四方桌,几把椅子,一台很旧的电视可以算是值钱的家当了吧。

刚一坐下,还未开口,奶奶的眼眶便红了,奶奶向我们反映了一些她家的情况:七十多岁的奶奶和爷爷带着志旭和她表弟。志旭两岁那年父亲意外出车祸去世了,母亲再婚了,留下幼小的姐弟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一家四口靠两位老人微薄的养老金过日子。前年奶奶患了腰椎间盘突出,行动不方便了。老人没办法辅导孩子的学习,只好靠姐弟互相督促。奶奶也发现孩子学习也不够理想。常常还发现她夜间偷偷地哭,吵着要爸爸„„听着听着,我的眼睛模糊了。我一下子明白了牛闪闪同学为什么眼里总藏着淡淡的忧愁,那是她缺少母爱父爱;我也明白了为什么她没有自信,那是因为她没有完整的家;我也明白了为什么她的作业不够完美,那是因为陪伴她的只是年迈的奶奶。望着眼前这位可怜的孩子,我没有了责怪,只有疼爱。望着含辛茹苦拉扯两个孩子自己却一点点老去的奶奶,我充满了崇敬。我笑着对奶奶说:“志旭在学校表现很优秀,很懂事,是个让老师放心的好孩子。奶奶放心吧。”奶奶满足的笑了,拉着我的手一遍又一遍的说着谢谢。我注意到站在一边怯怯的牛闪闪望了我一眼,眼里充满了感激。

当我们穿过小巷往回走的时候,牛闪闪悄悄跟过来了,还是那样静静地低着头,眼里满是泪水。我忍不住抱住了这位可怜又可爱的孩子。我轻轻问她:“想妈妈吗?”她点点头。我又问她:“怨妈妈吗?”她摇摇头,哭出声来了。多好的孩子!我捧起她的小脸,说:“让我做你的妈妈,可以吗?”她还是点点头,把头埋在我怀里。我也暗暗下决心要帮助她。除了耐心更需要爱心。我要做她妈妈,我要像妈妈那样爱她,让这个可怜的孩子得到母爱。让她时时处处感到同学、老师在爱她,关心她!让她感觉到自己并不缺少爱。

回到学校,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不同的孩子不同的需求,他们期待我的关爱。可怜的孩子是在该得到理解的时候没有得到理解,是在该拥有老师关爱时没有得到关爱,是在她该得到家长帮助时没有得到帮助。了解她的处境,关心她的情绪,多一个拥抱,多一个微笑,多一次理解,不是强调她作业做得够不够好,不是需要她一开始就要成为最优秀的孩子。这时作为班主任老师我决定重新出发,从心出发,慢加等待,爱加理解,注意家校交流沟通,让孩子重新找到自己。从此,我让她帮老师发作业,利用她细心地特点,让她担任宣传委员,负责贴板报。我还为她申请学校资助;真诚的发现她的优点,及时表扬;真诚看见缺点,及时指正;对她不责备,对她不发怒。走进学生家庭,就带去了学校的重视、老师的关爱,学校和家庭两个教育主体的对话和交流,汇成一股淙淙的小溪,流进学生的心田,必然激起学生心里的浪花。心灵的距离,有时就等同于脚下的距离。家访就是教师与学生家庭的零距离接触。

张家庄学区张家庄小学教师家访日记

张家庄小学张艳丽

自从走上工作岗位,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已有五个年头。五年的不断探索,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

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

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家访工作长“报喜”,可以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家访过程:

1、学生信息:

李思浩,天资聪颖,但有时不能控制自己,不够勤奋。崔希尧,勤奋好学,但有偏科现象。

2、目的:了解父母对他们的教育方法,改进学习习惯,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

3、解决方案:跟家长分析小毛病的大危害,并在适当时候要家长对我们或学生的意见表态,让学生尽快的进入学习生活,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好的成绩。

家访时间:1月16日上午9:00-10:00 下午4:00-5:00家访情况:经过上一天的家访,我们了解到,这两位同学家中的主要由妈妈负责学习生活。但据了解,李思浩同学是一个好动的学生,在家里经常不能自控,在没有完成作业的时候就想着玩。他其实也很想进步,就是觉得总是管不住自己。该同学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表态,以后做到:遵守校规班规;上课认真听讲,不影响老师讲课;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字写写端正。

崔希尧平时在家作业很认真完成,但对于数学上的一些知识很混淆,在家长的点拨下,效果甚微,有时碰到难题就退缩了。该生表示,以后会改正自己的缺点,知难而上,主动向老师同学请教。

篇2:家访的优秀日记

随着父母外出务工,把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留在家中,使得家庭教育主体的角色发生了重大改变,取而代之的是隔代监护——溺爱;寄养监护——偏爱;无人监护——失爱等。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与迫切,也亲身感受了教育这类儿童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重要性。

去年秋季我接手了二年级2班,班上的一位高个子女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从与她谈话中知道,她叫陈晓梅,已经十岁了,是一名留守生。她很腼腆,穿着也较朴素。从成绩报告册上,我发现她还是个学习较好的学生,善良懂事,乖巧可爱。与她接触一段时间后,觉得她特别爱劳动,每次班上有劳动任务时,她总是冲在最前面,同学们推选她为劳动委员,她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一个周末,我走进了她的家,得知她被寄养在家庭比较贫困的舅舅家,其父母一年难得回来一次。当时她坐在椅子上,头垂到了膝盖下,两只手不停地在地上来回摸着,连跟我对话都不肯抬起头来。她胆怯、自卑的表现让我心酸,我走到她身边拉起她的双手和她交谈起来,其中最核心的一个话题是“如何当一个小主人”从收拾房子、倒茶到与客人礼貌交谈等等我们谈了好一会儿,我起身离开时,孩子竟站在门口,有礼貌地跟我挥手说再见了。通过这次的家访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她似乎很愿意与我亲近,总是寻找机会表现自己。

可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就经常有人向我报告:“陈晓梅打架了”。“ 陈晓梅又欺负小同学了”。经过调查,我发现她有一次是因为拿别人的钱被揭发了,她便动手打人;还有一次是为了向其他同学讨要玩具,而别人没有给她,她觉得别人瞧不起她而与他人发生口角,总之,我觉得她与二年级上学期相比,好像变了一个人。于是我再一次走进了她舅舅家,了解她的情况,并和她一起制定了学习目标,还叮嘱她:如果学习上、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就告诉老师或同学们,我们会尽力帮助她的,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当发现她的点滴进步,我会及时予以表扬,帮助她树立信心。在师生们爱的滋润下,她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本学期期末测试中,语文、数学均取得了95分以上的好成绩,还被评为“优秀班干部”。

今年暑假(7月11日)学校安排“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我和配班教师陈老师又一次到她家走访,当时只有她舅妈在家,通过和她舅妈的交谈,我才知道她父母因为感情不合而离异,她随母亲生活,母亲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过年都没有回家。舅舅、舅母觉得孩子可怜,一家对她特别偏爱,处处迁就她,但在她幼小的心里,这一切的好都无法替代母爱。每当她看到别人的父母来学校看孩子时,她就会觉得孤单、无助。看到别家孩子幸福的样子,她羡慕极了,埋怨过、苦恼过……,父母的爱对她来说简直是一种奢侈,可欲而不可求。

一颗幼小的心灵就这样承载着如此之多的创伤,着实令人心痛。作为教师,我有职责让她走出心灵的阴影,让她象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了让她能够感受母爱,我当即拨通了她妈妈的电话,讲述了孩子现在的情况,并提醒妈妈:“不要因忙而忽视家中孩子,不要因累而对孩子力不从心,不要用钱来代替母爱”。同时要求家长做到“三个一”,即每月给她打一个电话,每学期至少与老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另外,我还与她舅舅、舅母进行了交流,希望他们不要过于姑息、迁就孩子,要经常向孩子的妈妈反应其情况,并提醒他们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要关心她的生活,关注她的心理健康,共同为孩子健康成长尽一份力。

今年8月5日,市、区、镇教育界领导一行走访了陈晓梅,市教育局樊局长等领导亲切地慰问了她,在了解她的学习和生活后,亲手为她送上了书包、书等学习用品。现场的她热情有礼,落落大方,一会儿向客人们问好,一会儿为客人们搬凳子,倒茶……对领导们的问题对答如流。最后还表决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谢谢您们对我的鼓励与帮助。” 说话时,她脸上绽开了自信与幸福的笑容,我内心感到无比欣慰。

留守儿童并不是天生的调皮,不是天生的孤僻。只因父母的外出,幼稚的心里承担不起孤独和寂寞,因而有的会变得自由散漫,有的则变得沉默少言。他们是缺少成人的正确引导,做老师的决不能推卸责任,在留守生教育问题上,一定要有细心、爱心,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带着爱心走近留守生 做近距离的交流与沟通

留守生往往因为各种各各样的原因,例如父母在家的孩子常常会在每个周得到一次两次,乃至多次的探望,而留守生却在这一点上得到的甚少,于是留守生的自卑心理在潜意识中不断产生,从而使一些留守生逐渐变得难以接近,更难以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于是,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古老而又全新的课题——走近学生身边,了解他,和他做朋友,并想尽一切办法走进留守生的内心深处。

二、捧着真心走进留守生心里 实现心与心的互换

人都是有感情的。动之以情,胜过许多说教,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触及了学生的心灵,教育工作就容易得多了,甚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不仅要走近学生身边,经常了解、关心他们,更要走进学生的心里,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三、留着细心做留守生的楷模 伴他们一同健康成长

篇3:家访日记:赞扬,带来别样收获

2009年9月11日星期五天气:晴

下午第二节上课前,我走进教室,同学们就叽叽喳喳地叫开了:“老师,小军中午到六年级拿人家的东西,被校长叫去了”;“老师,小军上课时拿笔刺我的肩膀”……我一听,气得火冒三丈,天天都给我添乱,看来我得到他家“告状”。一下班,我就把小军拉上我的摩托车,送他回家。

我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上他家“兴师问罪”了,所以,上他家我早就轻车熟路。

赶到他家的时候,他父亲不在家,只有他妈妈在家。

他妈妈一看见我,马上放下手里的事情和我打招呼,并一脸歉意地对我说:“是不是小军又搞鬼了?又给老师添乱了!”说着,就把小军叫过来,劈头盖脸地骂了起来。听着妈妈不由分说雨点般责骂声,小军虽然一直低着头不出声,但脸上没有任何难过的表情,倒像是在听一个路人在说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话的样子,破罐子破摔的无所谓。

时间,就在小军妈妈有一句没一句的责骂声中慢慢地过去了。我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心中的气消了许多,也冷静了许多:这个在责骂声中长大的孩子早就给自己罩上了一件“保护衫”,有了免疫力了。

忽然,我的脑海中浮现了几句教育名言: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激。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广大。想到这儿,我连忙制止住了小军的妈妈。我说:“你不要骂孩子了,我这次来只是想了解一下小军近来在家里的表现情况,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帮助他不断进步。”小军的妈妈愣了一下,说:“老师,这小子最近真的没干坏事?”

这时,我看见小军正用乞求的眼光看着我,于是,我坚决地点了点头。小军妈妈一脸的迷惑,小军却不好意思地涨红了脸。

看到这一幕,我更坚定了我的想法,说:“其实,小军已经转变得蛮不错的了。他比以前勤快多了,用功多了,成绩也提高了不少,而且字也写工整了。我相信,只要他继续努力,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的。同时,希望你在家多陪他说说话,督促他完成作业。”小军一边听着一边使劲地点头称是。小军妈妈见此情景,也有点不好意思起来,说:“这小子还真的变好了,谢谢你啊,王老师。”

临走时,我拉着他的手,充满期待地说:“小军,你要更努力啊,相信你不会让老师和你妈妈失望的!”小军用力瞪大眼睛看着我,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

回家的路上,我一边走一边想:如果家访时多一分赞扬,少一次告状,也许就可以温暖一颗本已冰冷的心,挽救一匹即将脱缰的野马,浇活一朵行将枯萎的小花。

[后记:意外的收获]一星期来,小军的表现出奇得好。上学主动交作业,课堂上不欺负同学,不拿同学的东西,还能认真听课了,偶尔会把自己的东西借给别人用。我一有机会,就在同学们面前表扬他,他就更起劲了!虽说上周五我去他家家访时做了件“好事”,但我从没有奢想会有如此出乎意外的惊喜。呵呵,看来,下周,还得去小军家走一趟,趁热打铁。

[点评]此案例说明老师缘于“恨铁不成钢”而怒火中烧,才会急冲冲带学生回家准备告状。师爱可嘉,师情激动,但时间的缓冲、母亲的责骂、孩子的表情,让老师燃烧的怒火渐渐熄灭。特别是教育名言的疏导,让老师的情绪峰回路转,变告状为赞扬鼓励,从而收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效果,化解了师生之间敌意的情绪,扬起了学生自信的风帆。

篇4:家访日记(一)爱的教育

虽然对小吉家的情况有所了解,但亲眼看到她的家,我还是大吃一惊,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苏州,竟还有这样的家庭:破旧的墙壁、简陋的家具、屋角还堆着捡来的一些垃圾;里屋里,一张小床紧靠在大床边放着,到处散发着困苦窘迫。

因是个女孩,小吉一出生就遭到了爸爸的嫌弃,她妈妈因生病留下后遗症,不会照顾孩子。外婆心疼小吉,把她抱回家。12岁的小吉不知道爸爸长什么模样,只有外婆一家是她的亲人。本来日子还可以这样辛苦而幸福地过着,可小吉舅舅的生意破产了,一家7口人的生活就靠小吉舅舅打短工来维持。最困难的时候,小吉的外婆曾偷偷地到楼下垃圾桶里捡别人扔的食物吃。即使如此,小吉外婆还是顶住家人和经济的双重压力,抚养着小吉。

听着老人家的叙述、看着她满脸的皱纹,任何人都会感慨她的隐忍和艰难、坚强和慈爱。白发老人,本应享受儿女的赡养,可是她不仅没享受到儿女的照顾,反而要承担起抚养儿女的义务。这个普通而伟大的老人,用实际行动给我们上了一堂“爱的教育”课!

老人对学校和老师给小吉的帮助是千谢万谢,询问小吉在校是否认真学习,是否听老师的话?面对她的感谢,我羞愧不已!我为小吉做的还远远不够。有这样无私伟大的老人,支持学校的工作,我们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其实小吉是一个聪颖的孩子,每次我把作业布置下去,她总是第一完成,作业质量也不错;听话乖巧,愿意为班集体、为同学做事,是个好苗子。可是从小吉外婆的叙述中我们还是听出了一些问题:小吉在家表现没有在学校好,会与舅舅家的姐姐攀比、不肯帮外婆做事,不知道感激舅舅一家的无私付出。

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们耐心地和小吉交流,引导她懂得自己现在的一切都是舅舅一家关爱的结果,要学会感恩;写完作业要主动帮助外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要多向优秀的表姐学习。

结束了一个多小时的访谈,心情比较沉重。回家的路上,想了好多:我们对这个孩子某些方面的教育有些不到位;对这样的孩子,除了给予一些物质帮助、精神关爱以外,我们还要对她进行知恩图报的感恩教育、阳光自信的健康心理引导;而我们的爱又要怎样做才能不伤害孩子的自尊,让她健康地成长呢?一个普通教师又要怎么才能用自己薄弱的力量帮助她快乐地成长呢?怎样才能让她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愿天下所有不幸的孩子都能得到关爱!

篇5:老师家访的日记

说起陈鹏宇,确实比较特殊,因为他去年不留意从学校单杠上掉了下来。腿摔骨折了,在家躺了近两个多月,今年的课都掉了接近一半。将陈鹏宇的状况和她的妈妈作了简单的交流,期望他的妈妈能够配合我们将孩子的学习成绩尽快提高。

从他的妈妈那儿,我们也得知陈鹏宇个性喜欢上网,还偷了舅舅的账号充值玩游戏,于是对他进行了引导教育。陈鹏宇也表示以后必须改正,少上网。

没有想到,这么小的孩子居然也开始有了“网瘾”。心里默默地说:孩子啊,请远离网络!

2、告别了陈鹏宇的家长,立刻了就联系了几位家住万科魅力之城的同学。从凤凰花园到魅力之城,五分钟的车程就到了。

刚进门口,陈瑾瑜的父亲就从小区里迎了出来,手里还拿着几块零钱,说是给我们停车用的,自然是要推辞不收的了,但心里确乎是涌起一阵阵的感动。

和陈瑾瑜家的家长作了简单的交流的沟通,主要是表扬了陈瑾瑜学习上的进步,尤其是学习习惯上的改变,成绩的提升等。家长听了十分高兴,为孩子成绩的提高而欣慰。

临走时,陈瑾瑜的父亲执意要把我们送到涂雨祺的家中,虽然就在一个小区,孩子也能够带路,但他去还是坚持要自我亲自送去。

篇6:班主任的家访日记陈英俊

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陈英俊

家访是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的有效途径。11-12月是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掀起教师“走千家、访万户”活动的主要时间段。接下来就是我家访的点滴体会。

区别对待,对症下药

下午放学后,我首先联系了赵旭琪同学的妈妈。听说我要家访,她的母亲便在楼下等起了我,这是我到她家后才听说的。这也说明了我们的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这是位于二实小对面的一座楼房。落座后,她的妈妈便准备给我倒茶,我笑着说:“别忙,这事应该让孩子去做呀!”也许我的话让母子二人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旭琪立马给我端出了一杯茶。

这孩子看我进了家门,就一直紧贴在妈妈的身边,也许是有点“怕我”,毕竟这是班主任第一次到她家家访。我让赵旭琪和她妹妹都落座了下来,便询问他的近期学习安排和升学目标。在交谈中,我发现妹妹明显比姐姐健谈,每次都是她先说,姐姐总是微笑着以表示默认。她们的妈妈在旁边很少说话,这时我忽然觉得家里少了一个人,便问道:“孩子的爸爸呢?”

“离婚了。”孩子的妈妈小声答道。

我突然发现我犯了一个错误,事先没向赵旭琪问清楚她家的情况。说来也是我工作的疏忽,在六年级班级调查时,旭琪同学也并没把这些情况告诉我。为了调节气氛,我问道:“作为孩子的妈妈,你对这两孩子有什么想法?”“我并没有什么大的想法,只是希望这两孩子小学毕业能考上一个好的初中,我就心满意足了。”朴素的话语中,其实包含着莫大的希望。

说来也是,她俩的妈妈一个人带着两孩子,够不容易了。她并告诉我,孩子们都很听话,中午都是自己做的饭。家庭收入也并不高,一个人的工资(一个月也仅是1000多元钱)养活着三个人,够难为这位母亲了这是个单亲家庭,她们有自己的难言之隐。出于隐私的原因,我并没问孩子的爸爸是否承担抚养费之类的问题。因为我从将近40分钟的谈话中两孩子一直没提到父亲,就能感觉到这两孩子对父亲的敌视。

家访临近结束时,我叮嘱着孩子,要她们日常多帮着妈妈一点,学习成绩要再上进一点。在学习上,仅有学习目标是不够的,更需要辛勤的付出和长期的坚守。即使一天进步一点点,到毕业还有七个多月,加起来就是不可估量的进步。同时,为了妈妈少一份心里的艰辛,多一份灿烂的欢笑,作为孩子,现在任何的付出其实都是应该和值得的!我常常在班中说,我们要做个孝顺的孩子,就包括着以好的成绩来回报父母。从这两孩子的表情中,我发现她们听进了我的话,这也正是我家访要达到的效果。

篇7:关于初中家访日记

第一个是班长——刘君琳家。一个非常乖巧、非常勤奋、认真的孩子,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谁说家访一定是要家访表现不良的孩子?表现优秀的孩子更需要老师们去了解、去学习家长们丰富的育子经验。

还没到孩子家,上楼梯的时候,孩子迎了出来。孩子一向都很有礼貌。把我们领进她的家,就坐在不大的客厅里头也不抬的写起作业来了。孩子的妈妈在家,得知我是来请教她的育儿经验时,妈妈咯咯的不好意思起来:“孩子向来比较胆小,还算是比较听话的。”见孩子一直低头作业,便问孩子的平时作业多不多?大概多长时间能完成?妈妈抢过来“一般六点就差不多了,另外我自己也给她买了其它的辅导资料。”辛苦的孩子!优秀也是勤奋得来。

“在班里,你的好朋友都有谁呀?”我和孩子聊起来。孩子见我们好像没有要告状的意思,也放松起来。拿出一个红色透明的小包装袋,里面塞满了纸条。征得孩子的同意后,我打开,可乐坏了我!全是班里另外一个小男生的“示爱”小纸条!孩子妈妈也乐了,才一年级的孩子,都是一群单纯、善良的孩子。见我们都哈哈大笑,小姑娘更不好意思了。

“把它保管好,等你长大再拿出来看,很有意思呢!”

小姑娘脸上红红的,莞尔一笑,继续她的作业去了。

数学李老师反映孩子这几天上课变得有些多话了。妈妈有些愠气。在我印象里,孩子一直能够做到认真听讲的,课堂发言也很积极。

“是不是班里这几天比较难管?你和同桌在商量同学们的事呀?”孩子点了点头。

这是个懂事的孩子。可孩子毕竟还是孩子,我们要允许他们犯错,要容忍他们的小缺点。

勤勉、认真、乐于助人是这个孩子的优秀品质。在低年级段,学习内容都不深,得高分并不难,但我们不能都一味向分看。如果这个孩子的妈妈再少一点额外的作业,给孩子“一个花园,一个公园”,孩子的童年生活将会更加灿烂、丰富。

他是我们班的烂漫“小诗人”,也是个非常聪明且调皮的小男生------黄政。他也是上次我们提到的那个“示爱”小男生。

孩子是个很聪明的娃。只是在上课的时候经常走神,两只小眼睛看着窗外是那么的专注,专注到让老师都不忍心去打扰他,好像是在幻想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假使你这时去喊他,他保准吓一跳。于是,我纳闷了:孩子的语文学的很不错,字也写的非常漂亮,可是上课基本不在听课,莫非是孩子家长一直在后面开小灶?

近7点的时候,我和李老师来到了他家。孩子正在房间里写作业,爸爸出差去了,妈妈陪着他在家。孩子见到我们来,吓得躲在房间里不敢出来,甚至头都不曾回一下。看来,平时我们过于威严了。

孩子妈妈告诉我,孩子每晚写作业到10点左右,一是本身写字速度慢,二是孩子心不在焉,磨磨蹭蹭在写。这样孩子课外阅读时间很少。

“平时在家,有没帮孩子补补课?孩子不理解情况的多不多?”

“语文基本上不用我多讲,基本上都会说会写的。”

听孩子妈妈这样一说,我放心了。原来这小子在课堂上是边玩边学,竟也学得不错。

孩子很朴实,也很内向。我同孩子妈妈商量,拖拉的习惯一定得改掉,太浪费孩子时间了,也影响孩子睡眠。阅读要跟上来。同时,个人在教学上还要花大心思去改进,吸引孩子们来认认真真听课,在课下,学做孩子们的大朋友。

8点的时候,我们来到唐烁烁家。原本我们没有安排对这个孩子的家访。只因在和前面几个孩子的家访中了解到,唐烁烁同学也住在这个小区。听到我们马上要来,孩子高兴坏了。

这栋楼很难找,我和李老师来来回回找了三趟。一路上,李老师喷嚏不断,重感冒。到楼下的时候,孩子爸爸出来迎我们。之前没有见过孩子爸爸,我们也没认出来这位家长。烁烁同学应该是我们家访中最活泼开朗的一个孩子了。孩子平时在班里也很活泼,还敢冲进男厕所把调皮男生拉出来打架。不过孩子学习也很不错,偶尔有些马虎、小粗心。她和黄政是一对好朋友。

孩子爸爸平时工作很忙,顾不上她的学习。妈妈就在家做全职妈妈。这是一位我很欣赏的妈妈——一位温柔、有自己教育观念的女士。

为了强化孩子们识字效果,我经常让家长们报听写。这位妈妈也不例外。可是,烁烁同学对听写很是没兴趣。妈妈就买来一块黑板放在客厅,让孩子自己在小黑板上写。这方法比老师的方法有趣、管用多了。孩子偶有犯错的时候,妈妈从来不曾碰过孩子一下。妈妈的耐心和宽容正是我所欠缺的。在妈妈的教育下,孩子很乐观、开朗。

这个家庭是有二胎指标的,可是孩子父母都放弃了。孩子爸爸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烁烁同学小时候妈妈带的很辛苦,目前不想增加额外的负担,只想教育培养好这个孩子。

整个谈话中,小女孩一直乐呵呵的。相谈很轻松、愉快。

离开了烁烁家,我们都感觉到肩上的担子的份量。我们没有理由懒惰、没有理由去马虎。教育也容不得马虎。看着这些可爱、聪明、鲜活的孩子,让我想起了《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小林宗作先生。尊重每一个孩子,遵循孩子的贪玩,调皮的天性并正确加以引导,把成人语言文字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该怎么办

这个孩子名叫王靖祥。在来这个孩子家的路上,我又打了一个电话给其家长,以便确定其在家。在电话里,孩子妈妈好像感觉孩子在学校犯了错一样,不然老师怎么会家访?语气里,好像有点不太高兴。

八点多,我们来到这个孩子家,“都吃过了吧?”我问道。孩子妈妈打开门,“没有。”这个时候,孩子没有在作业、没有在读书、也没有吃饭。孩子爸爸在外地上班,妈妈同时照顾两个孩子,一个七岁,一个两岁。家里有些零乱,孩子多的缘故。

“小的今天还病了,大的一直玩到现在。”妈妈很无奈。昨天在预约的时候,我并不知晓这一情况。妈妈忙的连我们带去的记录单都没填。王靖祥同学听到妈妈这样一说,原本拘谨的他更紧张了。

我把孩子在校的情况告诉孩子妈妈。妈妈也着急,但她表示她也没办法可想,两个孩子都指望她一个人,她忙不过来。二儿子每天作息不规律,她每晚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大儿子在家也很调皮,不听她的话,她不想去管大儿子的学习也没精力去管。说着,流起眼泪来。

我明白了,这是个没有教育观念的妈妈,只想着把这两个儿子拉扯大就行了。不想教育、不懂安排,把两个孩子弄的有些糟糕,也把自己弄的身心俱疲。我也能理解这位年轻的妈妈,一个人要带两个小男孩,确实辛苦的很。

其实,王靖祥同学虽调皮但机灵的很,也写的一手好字。我把大儿子搂过来告诉他,妈妈现在很忙也很累,咱都是哥哥了,该像个大哥哥的样子,该替妈妈分担一点了。同时,我也建议孩子妈妈同家人商量,如果可以,尽量让孩子爸爸回合肥上班。在孩子上学伊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很重要,大儿子教育好了,才能形成效应,影响二儿子。不管不问的态度对于一个才一年级的孩子是最要不得的。

上一篇:工程项目合同书下一篇:如何倾听员工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