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上门家访的感悟作文

2024-05-25

一次上门家访的感悟作文(精选2篇)

篇1:一次上门家访的感悟作文

记得在一次家访中听到家长对孩子说:“你要好好努力, 比不上人家你就会被淘汰。”孩子反唇相讥:“淘什么汰!难道我就生存不了?”家长哑口无言, 笔者则愕然。经过反思, 结合几年来班主任工作的心得, 笔者觉得我们的“优胜劣汰”教育思想存在着问题。在提倡和谐和素质教育的今天, 更显得问题突出。

“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是我们常引用来激励学生上进的话, 但必须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 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中, 评价学生机制的转变尤为重要。

一是人具有自然属性, 也称为人的生物属性, 它是人类在生物进化中形成的特性, 如食欲、能力等。在当今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市场经济社会里, 优胜劣汰、竞争都是很流行的说法。优胜劣汰、竞争应该属于人的自然属性中的自我保存层面。在商品经济中, 商品的生产者为了争取有利的产销条件而进行的角逐, 有一个“优胜劣汰”的意思,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对于学生, 适度的竞争的教育有利于学生积极向上, 实现自我价值。笔者曾经在班级中实行过班干部竞选制度, 感觉有利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脱颖而出, 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展现能力。这是好的一面。

但学校教育如果一味对学生强化“优胜劣汰”“为生存而超越”等竞争理念时, 很少有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竞争方式, 在中高考或一次次成绩排名中深刻体会到竞争残酷的学生, 很容易陷入恶性竞争, 并造成学生的急功近利。在班干部竞选中, 出现有竞选者用小恩小惠来贿赂同学的现象。若长此以往, 其结果只能是学生害怕被淘汰, 变得越来越自私, 当自私欲望得不到满足时, 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和犯罪就愈演愈烈了。道德滑坡、心理畸变、利欲膨胀、两极分化、怪病丛生、无休止的竞争、社会的畸形发展、资源的耗竭、环境的污染……

在竞争教育中, 不能只强调其自我保存的思想, 最好通过集体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这才符合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创造和谐社会”的精神。

二是人更重要的是社会属性即人作为集体活动的个体, 或作为社会的一员活动时所表现出的特性, 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集体主义。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的社会性比人的自然性更重要。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教育的本质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 培养人的过程并不能等同于商品经济中的竞争, 急功近利不得。

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中, 学生需要得到培养的智力有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内省智力、自然智力等等, 是多元化的。因此, 教育中不存在优劣之分。有的学生是这方面智力高、能力强, 而有的学生则是另一方面智力高、能力强。可见, 在教育中并不存在优胜劣汰的问题, 只存在学生的个体差异。

所以, 在教育学生中, 笔者宁愿回避“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说法, 而多讲“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在世, 各尽其才”。

三是如何在教育工作中处理好竞争教育的负面影响?

1.正确的人生定位。人生要达到怎样的高度才算成功?不能老是以“第一”来作为成功的定位,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与其本身的才能是有差异的, 不可能都达到同一高度。只要你能自食其力并在你的位置做出奉献, 就应该算是成功的, 差异在成功的多少与奉献的多少。同时, 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突出的一面,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有一得”。我们教师应该教育学生:人生的成功在于为社会做出了奉献, 要在奉献中使自己获得成功。

2.教师的言行。首先, 教师在平时的激励教育中, 要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 尽量不要使用“优胜劣汰”“竞争”“要第一”等词语, 尽量用“很好”“有进步”“有贡献”等词, 没有了赤裸裸的竞争, 却不失进取心。

3.学校重视。学校应该重视对学生竞争心理的引导, 让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竞争意识, 推行阳光下的竞争, 培养良好的心态, 以免学生在情急之下做错事情。

4.建立学习互助小组。有竞争又有协作, 既培养了进取心, 又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 在和谐中进步。建立学习互助小组的班级成绩会比其他班级有明显进步, 而且班级也比较好管理, 学生比以前更自觉更融洽一些。原来成绩较好的学生不会因此浪费时间, 反而有明显进步。

5.多讲合作的意义。这个社会不仅存在着竞争, 更重要的是合作。多讲一些竞争与合作相协调的事例, 如学习互助、工业合作、科技文化交流等双赢的例子, 这样做更利于事业的长远发展。

6.建立“心语小屋” (心理辅导室的别称) 。学生在遇到压力或产生不良情绪时可以寻求心理咨询或倾诉, 通过与老师、同学多交流来排解压力。对有不良竞争行为和受挫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要告诉他们竞争和挫折并不可怕, 任何机会都不是决定性的, 也不是唯一的, 关键是要有积极和健康的心态, 去面对人生的任何一次机会和挫折。

篇2:互联网时代的上门家访妙招

【关键词】儿童立场 让学引思 学习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家校沟通的方式方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有电话、短信、微信等各种各样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但是,笔者认为上门家访仍然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方式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尤其是针对起始年级的新生,上门家访更为重要。成功的家访不仅能使学生、家长更加亲近老师和信任老师,同时也给家长和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笔者结合多年班主任工作中的家访实践经验,谈谈在新生家访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妙招,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备好家访第一课,师生双方有收获

为了提高家访的实效性,尽量少给家长和自己增添不必要的麻烦,让师生双方真正有所收获,备好家访第一课是很有必要的。

1.提前分类。根据学校提供的学生家庭住址及家长的工作性质,提前将全班学生按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进行分类。分类时尽可能将住在同一小区或附近小区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天的不同时间段进行家访,这样可以减少家访过程中来回跑路;白天上班的家长尽可能安排在晚上或周末去家访,白天不上班的家长一般安排在白天去家访,这样会给家长减少很多麻烦,带去不少方便。

2.提早预约。根据事先分好的类别,提早一至两天与同一区域的家长预约好具体的家访时间段,并及时将预约情况记录下来。建议一般前后两家的家访时间间隔一小时左右,这样能在时间和空间上确保家访的顺利进行。

3.提出目标。根据新生家访的特点,家访前务必给自己提出本次家访明确的可行性目标。家访前就设计好新生家访登记表,表中除了要了解孩子和家长的基本信息外,还应设计一些问题。如:你心目中最期待的班主任和老师是怎样的?你对学校生活和学习的期望是什么?有了这些第一手资料,对今后开展班级教育教学工作能起到有的放矢的作用。

二、见好家访第一面,细微之处真诚现

为了家访时不要给家长带去太多的不便,体现出教师的真诚,家访时还有一些细节值得注意。如果能在家访中做好以下这些细节,留给家长和学生的第一印象肯定是不错的。

1.一双鞋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卫生意识的提高,现在要进居民家中一般都是要脱鞋或套上鞋套入户的。所以,建议教师去家访的时候,自己带上一双鞋套。这样,教师每到一位学生家里时都能非常方便地套上鞋套进出家门,不仅省掉了脱鞋穿鞋的麻烦,更避免了因一天家访脚出汗散发出异味的尴尬,同时,也为家长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2.一瓶饮料。根据以往家访经验,每次家访时家长都会给教师泡茶或打开一瓶饮料、矿泉水等,而教师往往没喝几口又去另外学生家中家访了,这样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所以,家访时自己带上一瓶饮料或矿泉水,不仅减少浪费,也给家长和学生起了良好的节约示范,更是给家长和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3.一张合照。笔者以往经过新生第一次家访,开学第一天不仅能准确无误地报出每位学生的姓名,还能把学生和家长完全对号入座,这会给学生和家长留下很好的印象。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新生家访结束后,笔者很难将学生的形象和姓名对号入座,更不用说把学生与家长对应起来了。为了能在开学第一天准确无误地报出学生的姓名及把学生和家长对号入座,家访时留一张孩子与家长甚至与班主任一起的合照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家访结束后,新生开学前,可以经常将合照打开看看,这样能有效地弥补记忆力衰退的不足。当开学第一天学生和家长来学校时,也能很快地将学生和家长对号入座。

三、家访不要走过场,真诚交流入心坎

为了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除了家访前要做好充分备课外,保证家访足够的时间也是很有必要的。如何才能保证足够的家访时间呢?笔者把它称为“两个一”。

1.一张表格。家访前,设计好一张新生家访登记表。家访时,可以先让学生在书房里填写表格。此时,班主任就可以在客厅里与家长作比较深入的交流。由于学生不在旁边,往往能从家长口中了解到孩子更多真实的一面。当学生填好表格以后,从学生填表的方法、书写及表格中的相关信息就可以了解到学生大量的显性信息及隐性信息。比如:不少学生在表格的优缺点栏目中只填写自己的缺点或优点,这说明他对自己缺乏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

2.一个课时。家访时,绝对不能为了求快而走过场。要想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的放矢,那家访时就必须做到比较细致全面地了解孩子和家长的想法,至少要保证一节课的时间。这样不仅能较全面地了解到你想要了解的信息,而且你会给学生和家长留下真诚的、务实的良好印象。

四、特产吃饭都不要,真诚交往烦恼少

有的家长出于感激之情,可能会在教师家访时准备点土特产,甚至请教师吃饭,对此教师必须婉言谢绝。如果接受了礼物和学生家长的宴请,不仅会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不利于下次家访,同时会给学生留下教师不廉洁从教的坏印象,不利于今后对学生的教育。

以上这些新生家访中的技术细节,即使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是无法取代的。只有在家访中关注细节,提高效率,同时发挥好互联网+的功能,才能真正使家校合作效益最大化。

上一篇:《活着》读书笔记优秀领悟下一篇:卫生院分院药品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