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区教研阶段性小结

2024-04-30

片区教研阶段性小结(精选7篇)

篇1:片区教研阶段性小结

片区教研阶段性小结

片区教研活动是针对农村学校规模小、教师少的特点而提出的几个学校联合组织开展校本教研的活动形式。由于是几个学校联合组织开展,因此与严格意义上的校本教研活动相比,更具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更具多元性和差异性,因而更适合农村中小学。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学区先后多次在本乡内和与兄弟乡镇联合组织片区教研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活动效果,现分别从活动措施、效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总结如下。

一、措施和成效

1、双方(多方)经过协商,成立由双方负责人和学科到头人组成的片区教研活动小组,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协调关系和互通信息,便于更好的开展教研活动,保证了片区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2、制定统一的活动计划,以一定的时间段(如一学期)为单位就几个参与学校制定科学合理可行性双方都乐于接受的普遍存在的亟需解决而在校内又一时没法解决的问题的计划,正式开展前必须告知双方教师,便于双方教师提前做好活动准备,保证了活动一次有一次的收获。

3、几个学校轮流进行,每次活动由某一个学校召集和承担,确定一个主题(起先已规定好),参与者都是与确定的主题息息相关的,如主题为“怎样提高低年级语文说话练习的效率”,参与者都是各校从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师。每一个参与者既是“老师”又是“学生”,通过双方或多方交换观点和看法,介绍各自的做法,达到互通有无、互取长短、共享资源、共同提高的目的。

4、建立必要的考核制度,便于双方或多方共同遵守。建立必要的奖励机制,对一个阶段在开展片区教研活动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与表彰奖励(只奖不罚)。

5、保证充足的活动时间。一般规定每两周的星期六再加星期日半天,就是平常所说的“5+0.5”。

通过组织片区教研活动,扩大了学校之间、乡镇之间教师的交流互动,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把问题的解决放在更大的范围内予以解决,因此问题的解决更具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受益范围更广,研究成果的利用率更高。

6、每次活动安排有专门负责记录活动过程情况和收集相关资料的教师,一个阶段活动结束以后整理装订,作为开展校本教研的第一手材料,便于今后查阅和借鉴用。

7、加强外部经验的引进、调整、吸收、改进和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是由于几个或多个学校联合组织进行,活动开展时间长了,教师容易产生懈怠心理,图形式走过场时有发生,大多数教师不能负责任的面对,交流观点和看法,指点门径和办法,泛泛而谈,劳而无功,实效性不强。二是占用教师正常的休息时间,此数多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降低,影响活动的效果。三是形式单一,教师感到枯燥进而也影响到活动效果。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的应对策略为: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责任到校到人,分工明确,保证每次活动的有效性,努力做到活动一次有一次的收获。二是如果联合的几所学校距离近,尽量能在每周五安排时间前组织进行完毕,尽量少占或不占教师正常的休息时间,泾源实验区所倡导的“5+1”、“5+0.5”的活动方式,实践证明效果未必就好。三是针对活动形式单一,教师感到枯燥的实际问题,在制定活动计划是尽量将“常规带动式”、“通识培训式”、“问题促进式”、“远教资源示范式”等几种活动方式交叉进行。四是片区教研活动次数宜少不宜多,一般一个片区学校每学期成功承办一次就可以了。五是强化考核力度,每次活动像正常上班一样考勤考绩,并作为教师评优选先和职称评定以及晋级的重要依据之一。

篇2:片区教研阶段性小结

开学以来,迄今已有四个月的时间了,这段时间以来按照开学初制定的计划,教研活动及校本教研活动扎扎实实地做了一些具体工作,现将这四个月的教研工作及校本教研工作做以下总结:

教研活动方面共开展语数教研活动各11次,每次教研活动所有语数教师全部参加,其中刘校长也亲自参加了学校的教科研活动。每次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有组织、有记录,有重点、有中心发言人,参会的教师也能积极参加,做好笔记。其中月考、中考后教研组能积极召开质量分析会,让所有教师都进行考后反思,并将反思上交教导处。

在校本教研方面:开学初制定了校本教研计划,根据计划将以下几个方面落到了实处

1.按照计划九月份学校开展了“家长开放日活动”,在活动中每位教师都能提前准备好一节课,课后和家长认真交流,谈论学生情况,并让参会家长进行了签名。

2.根据计划给每位教师发放“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资料,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由学习,学习完毕后,每人写一份学习心得并交于教导处。

3.10月份学校组织了赛教评优活动,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参加并备好课,活动结束后,学校评出了获胜者,并让获胜者在学校进行了观摩课教学,全体教师参加了观摩课活动。

4.十月下旬,学校班班通安装基本到位,10月22日伊利达公司技术人员在五年级二班教室对学校全体教师进行了资源上传及使用培训;10月25日,现代中庆公司的技术员张浩在五年级二班教室对我们全体教师进行了白板使用培训;11月8日,威科姆公司业务经理蒲毅在五年级二班教室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教育资源使用培训。三次培训全体教师都能按时参加、能做好笔记并能在培训期间对不懂问题提问。

5.十一月份全体教师在教导处的统一组织下开展了三笔字书写活动,每位教师积极认真参与。,并将书写内容交与教导处。6.十二月份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中心校常规检查通报、关于高效课堂的构建,通过学习,全体教师认识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总之,一学期以来,全体教师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也深深知道,在自己的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1.校本研修指导不到位,学校的教师缺少区级小课题研修。2.对学生进行了汉字书写大赛以及作文竞赛,缺少数学竞赛。3.开学初未能安排教师进行选书学习活动,以至于教师缺少业务知识学习这一平台。

4.教学调研定位不到位。下一步配合教务调研、家长问卷等形式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主要学科学习质量及育人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评估。

总之,我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让我们的教研工作更上一层楼。

南樊小学

篇3:片区教研阶段性小结

一、规划布局, 发挥教研部门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基层学校的调研, 我们发现小学英语学科存在着如下现象:小学英语学科是一门新学科, 大都是年轻教师, 教育教学经验有待积累, 学校教研组缺乏领军人物;大中型学校有5~8名教师, 小型学校只有一名教师, 教师每周平均18~20节课, 还要批改作业及准备水平抽测;教师整天疲于应付日常工作, 常常把自己的工作陷入一般性事务中, 校本教研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中, 仍有部分教师是兼职教师, 同时由于人员缺乏, 专业教师也有部分要承担其他学科的教学,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综合以上诸多问题, 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打破年级、学校区域界限, 实行小组分学片工作负责制, 城市小学共划分了四个校本教研片区组, 农村学校以教办为单位组成学片, 并在每个学片聘任了兼职教研员, 由他们负责组织本片区的教研活动, 打造片区英语校本教研“共同体”, 改变教师“单打独斗”的格局。各校本教研组拟定教研的主题、方案、人员、时间、内容、形式, 制订出翔实的实施计划, 注重在教研活动过程中生成问题。教研室统筹兼顾, 积极培养学科片区校本教研基地校, 充分发挥带动辐射作用。

二、转变工作方式, 建立新型教研观

在片区校本教研工作推进实施过程中, 我们提出了教研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校、服务于学生的新型教研观, 改变工作方式, 增强服务意识, 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把学校教师的需求作为教研工作的首选目标, 提高为学校教师服务的质量, 加大服务的力度。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讲座, 到学校听课, 与教师座谈, 把校本教研的理念和精神带到基层学校。教研员做教师的朋友, 变检查者为研究者。听课、评课、查教案、查作业不再给教师打等级, 而是多和教师一起研讨, 在提建设性、操作性意见上下工夫。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与研究, 把课堂教学中教师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作为教研工作的着力点。重在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 对教师的教学及时评价、及时反馈。在此基础上, 教研员与教师共同分析探讨, 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从而使片区校本教研落到实处。

三、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构建新型教研模式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 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 (教师与自我的对话) 、教师集体的互助 (教师与同行的对话) 、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 (实践与理论的对话) 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和行为方式, 三足鼎立, 缺一不可。

经过实践, 我区小学英语学科校本教研出现了新的格局, 初步形成了我区小学英语校本教研的特色。

(一) 反思型教研

1.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 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是开展校本的基础和前提。自我反思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反思行为, 校本研究才有基础, 才能得以真正的落实。“思”既是活动的终点, 又是每次活动的起点;从“思”中来, 到“思”中去, 循环往复, 不断上升, 从而丰富和深化教研活动的内涵。我们要求教师在单元教学或课时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感而发”, 记录下日常工作中的教学反思, 通过网络这一抓手, 进行横向交流, 也可以是教师自己进行积累, 纵向反思, 使教师的自我反思得以深化。

2.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 其基本形式有对话、协作与帮助, 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 开放自己, 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 共同分享经验, 互相学习, 彼此支持, 共同成长。教研组活动是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反思最主要的实践形式, 具体活动表现为集体备课、集体听课和集体评价等, 是学校促进教学提高的有效内部组织形式, 也是建立统一的教学研究管理系统的重要措施。片区教研组的形成, 使同学科、同年级或不同年级的教师的交流能够有目的、有规律地进行, 扩大了交流范围, 教师间的交流内容也扩大了, 同年级的教师能更有效地讨论共同面临的教学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 跨学科教师之间的团队工作在片区校本研究中, 也备受关注。比如, 我们小学英语举行的“小学生英语课本剧展演”活动, 往往需要不同学科教师的协同合作, 在合作的过程中, 教师也从中学到了不少平时并不会太多关注的问题。

3.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主要是各层次的专业研究人员对校本教研的介入。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 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 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引领的主要方式一是靠教师自觉学习并吸收先进的教学理论, 并运用于反思和互动的教学研究活动之中。教师一定要养成自觉学习先进理念的习惯, 教师自觉学习理论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的专业引领。二是靠专家、学者的指导, 学校与上级教研部门或相关大学建立伙伴关系, 通过建立研究或实验基地, 指导学校的教改实验和推行研究者的实验成果。如兴庆区回民二小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手, 建立科研项目实验基地校, 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并积极推行相关的科研成果, 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 以课堂为载体, 实施教学策略研究

我们主要以课堂为抓手进行教学策略研究。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 学习课程标准, 灵活应用教材, 整体把握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内容;学习教学杂志上的理论文章, 提高教师的理论功底;组织教师进行教材研究, 加强对教材重难点内容的分析、研究和预案设计, 使教师走进新教材、领会新教材。

在此基础上, 我们构建了以下课堂教学研究模式:

1.同课异构, 对比施教

“同课异构”是指就一堂课的教学内容, 几个教师分别备课、上课, 然后共同说课、评课, 使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师的交流过程中得以不断沟通与提升, 在同课异构的基础上, 不断进行思考与改进, 对比施教, 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总结提炼, 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指定了三年级某单元的教学内容, 片区内各学校的三年级任课教师都分别备课、讲课, 然后大家一起就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如在准确性操练过程中所设计的游戏活动, 有的教师用“击鼓传花”, 有的教师用“悄悄话”, 也有的教师用“飞毛信”, 不同的游戏在实施过程中有不同的效果, 就“哪一个更便于操作, 哪一个更有实效”等问题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并最终达成共识, 既丰富了教师设计活动的形式, 又使教师在课堂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更注重结合实际,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2.一课多研, 跨班循环

“一课多研”是指教师设计好一堂课后, 几个英语教师一起研讨, 提出改进的意见, 然后, 这位教师再在另一个班上同一课, 如此反复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的操作步骤是:集体设计—课堂行动—评议反思—提炼升华。

3.同伴互助, 主题研讨

开展同伴互助, 对已经备好的教案进行修改;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新课程理念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上;在活动中, 围绕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围绕主题进行研讨。例如在片区活动中, 景岳小学片区依据片小课题“提高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实效”, 共同就某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讨论, 围绕“词汇教学”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 再依据教师各自所教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之后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 对既定教案进行修改进行“二次教学”, 然后再进行研讨直到找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使“词汇教学”这一问题得到切实解决。

四、以网络教研为抓手, 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目前许多学校的校本教研并没有突出“研”字, 大多数教研活动只是听课和评课而已。很少真正地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要提高教研活动, 必须使教研活动主体化。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网络便于发现和收集教师普遍存在的教学问题和困惑, 让每一个教师都有所侧重地去查阅有关资料, 然后在网络教研活动中围绕其中的某个主题开展研讨, 达成共识,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并在实践中不断将其完善。

五、问题与分析

理论上说来, 校本研究是适用和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最有效的方式和途径之一。然而, 在实践过程中, 校本研究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缺乏充裕的时间

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平时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我们所提倡开展的校本研究工作, 应当是合二为一、融为一体的。而教师往往疲于应付日常工作而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 也没有充裕的时间来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 对一些专题研究感到无从下手, 甚至连一些基本常识都不懂, 这不能不说是当前中小学教师身上普遍存在的一个“生理缺陷”。由于没有找到教学工作与教研工作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形成应有的整合效应, 而是各搞各的, “两张皮”的现象非常突出, 导致校本研究不能很好地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2.缺乏正确的认识

一些学校为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 到处找所谓名专家的科研课题挂靠, 有的学校挂了多块牌子, 领了多项课题, 但却往往无一项能够真正实施, 更不用说为教学服务了, 形成了“空挂名”现象;二是“摆花瓶”现象, 一些学校申报了很多课题, 甚至号称教师“人人有课题”, 开题时也搞得冠冕堂皇, 但实施时却无从入手, 课题不得不被搁置起来,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谈课题色变”的现象。

六、反思及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确立了“问题分析—梳理筛选—确定教研主题和方式”的模式, 做到有的放矢, 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1.转变教师的理念

以全员参与的形式梳理出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关注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教师就有可能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边研究边工作, 闲暇时也可以随时讨论, 及时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在教研活动中共同交流。如我们确定了“激活课堂, 引导学生有效参与”的小专题, 立足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强调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关注课堂互动的实效, 突出对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效率的研究。这样的研究主题对教学有直接价值, 教师的认可度高, 也可供其他教师学习和借鉴, 体现了教研以教师专业为本的思想。

2.改进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角色

主题化的教研活动中, 教师是活动方案的确立者、活动的参与者, 教研员则是服务者和组织者。在每次的学片展示活动中, 教师共同参与, 精心准备。为了让教师们更有效地参与教研活动, 各学片都会提前发放相应的研讨交流表, 促进教师全员参与。

校本教研是教师共同研讨、共同进步的平台, 怎样把活动搞得有效, 真正为教学服务, 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 是每个教研组需要思考和落实的问题。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如何开展有效的校本研修, 让教师真正成为研修主体, 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就如何构建有效的校本教研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校本研究,有效,片区校本教研

参考文献

[1]顾泠沅.专业引领与教学反思[J].上海教育科研, 2002 (6) .

[2]张丰.校本研修的活动策划与制度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朱松德.试论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种途径, 2005.

[4]王闯.如何策划有效的教研活动[EB/OL].http://hi.baidu.com/cckclj/blog/item/144824c8155955127e3e6f0c.html, 2008-06-08.

篇4:农村学校实施片区教研的思考

一、加强领导是顺利实施片区教研的前提

教育行政部门应把实施片区教研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统领全市区域的布局规划,创新工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政策指导、信息服务、评估监督等各项工作。注重加强调查研究,确保片区教研工作思路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富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实践性。抓落实抓督查,把督查深入到片区教研工作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层层落实责任,强化目标管理,把片区教研工作纳入新的目标责任体系。

片区教研牵头学校校长主要负责本片区教研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建设、活动经费筹集、工作制度制定、活动策划与组织开展等工作。每学期定期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组织片区内学校教师开展理论学习、学科教研、教学互访、校际会课、巡回教学等活动,以及其他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合作研讨活动。

片区教研内各个学校相互支持配合,在组织领导、制度建设,特别是经费筹集等方面,加强领导,通力合作,整合各方力量,为片区教研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加强管理是顺利实施片区教研的保障

为保障实施片区教研顺利有效开展,必须健全机制,强化措施,实施科学管理。成立领导机构,拟定管理制度和活动计划,落实机构、人员、内容、督导。探索建立客观的评价标准,为片区教研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建立健全主动参与片区教研的运行机制,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建立以市教研室为龙头、片区教研协作组为平台、乡镇中心教研组和学校教研组为基础的四级教研网络,从四个层面开展片区教研活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教师是片区教研主体,能否把片区教研活动推向深入,学校、教师的参与程度非常关键。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片区教研活动,引导和督促各校及其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提高教研实效。

三、专业指导是顺利实施片区教研的关键

片区教研经常遇到各种问题与困惑,有些问题靠自身力量是无法解决的,需要专家的引领和指导。片区教研,离不开教研室教研员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蹲点教研员及其他教研人员担负着片区教研策划、协调和专业引领的责任,为片区教研提供信息支持、专业指导、过程监督和成果评估等服务,负责指导片区教研领导小组和学科指导小组的组建,参与片区教研协作组的学年度计划制订,指导片区教研活动开展,特别是抓好片区教研运行机制的形成等。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要发挥“传、帮、带”作用,深入片区,指导、服务校本教研活动。

四、开展实践是顺利实施片区教研的根本所在

片区教研,离不开实践平台。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开展以提高教师课程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研究课程标准、教法学法为重点, 以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为立足点, 以课例为主要载体,开展多种教学研讨活动,增强片区教研实效性。做到教学问题片区研究,课例研究片区探讨,片区成果教师共享。

把准重点,突出针对性。本着“交流共研,各铸特色”的片区教研理念和“一年一个主题,一片一个特色,一校一个品牌”的工作思路,全面分析,找出片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确立本片区教研的工作重点。

精炼主题,突出实效性。片区教研活动需遵循少而精,每学期3到5次活动,其中较大规模集中的活动不超过2次,力求每次活动都有成效。主题教研活动要结合各片区学校存在的共性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创新形式,突出多样性。在片区教研活动形式上,要力求丰富多样,包括专题讲座、课例研讨、培训会、业务考试、优质课评比、联考、研讨会、外出考察等,这可归纳为下列几种形式:

专业交流型教研。邀请“土专家”开办讲座,介绍自己教学实践经验,或就某一个专题发表看法,或阅读教学案例后结合自己的思考发表感想,这些都常会引起与会教师的共鸣。

名校辐射型教研。片区牵头学校和特色学校向其他学校开放教研活动,或其他学校派人参加学习观摩,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

课例研究型教研。课例研究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方式。要大力开展同课异构、同课同构、沙龙研讨等形式的课例研究活动,有效提升教学水平。

实践竞赛型教研。结合全市教研主题开展学科教师优质课评比竞赛、教学设计比赛、教坛新星评比、教学论文评比等活动,也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开展教师业务竞赛活动。

成果推广型教研。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教研教改都要总结经验,善于推广交流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分享研究体验与感受,共同探讨问题,寻找对策

篇5:片区教研阶段性小结

双田镇中心小学

周国友

我镇为了便于全体教师,有效的开展数学专题教研活动,根据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反馈的情况,以及我镇实际教研状况,经中心小学研究决定,数学教研专题为:(1)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2)如何合理利用情境图进行计算教学。每所完小必须选择其中一个专题进行研讨,开展教研活动。

一、专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1、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计算活动参与,计算能力的高低对学好数学知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计算在很多教师和学生的眼里总和“枯燥、乏味”联系在一起,教师教的不精彩,学生学的不起劲。由于师生的心理作用,从各个阶段的学生作业和试卷分析来看,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容乐观,然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计算能力的最佳培养时期,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的关键时期。

3、教师进行计算教学时出现了不少误区,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教材计算教学内容呈现的特点,出现了比如:算理讲不清,数的概念教学不够突出,各种运算定律理解的不够,过于追求计算过程的程式化,弱化了计算过程的思维,不重视计算和实际运用相结合,不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

4、计算教学的课题既古老又年青,有利于全镇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师,各个年龄段的教师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可以让所有教师,在本次专题教研中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实践,进行相应的研究活动,都能够发自己的作用。

二、明确教研专题的分工和步骤

1、详细安排了本次专题教研活动的分工:中心小学由周国友负责,各完小由学校教导主任具体负责,数学教研组长召集,全体数学教师参与到专题教研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每个年级的数学教师负责本年级计算教学特点的分析,每个教师都要结自己的计算教学进行反思,对本班学生计算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2、为了便于各校之间进行交流、研讨和中心小学的统一管理,中心小学统一了专题教研的进度、内容和步骤。具体如下:二月份,中心小学对专题教研活动进行全面安排布置,二月底各完小召集全体数学教师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完成选题,并制定相应的专题教研计划。三月份进行实际情况分析和计算教学的理论学习,并要求每位教师把实际情况分析和学习体会写成教学论文,每校选一到二篇优秀论文送中心小学,在三月底进行交流;四月上、中旬观看计算教学实录,每位教师写出评课意见或观看体会;四月中、下旬各校进行集体备课,上研讨课,四月底,上全镇性研讨课并进行小结;同时各完小把阶段性研究成果上报中心小学进行全镇交流。

三、主要阶段性成果

1、全面分析了学生计算正确率不高的原因:(1)、数的概念未能很好的形成、算理不清、算法掌握不牢。(2)、师生都轻视口算和估算。(3)、多数学生在计算时注意的分配和集中不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4)、学生容易受到以前做过的练习影响,造成思维定势的干扰。(5)、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打草稿、验算等习惯。(6)、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不浓,甚至有部分学生存在虚荣心的现象,影响计算的正确率。

2、全面掌握了老师计算教学与使用教材情境图情况:(1)、部分教师不注重算理的教学,只强调程式化的计算过程。(2)、多数教师只会采取简单重复的练习方式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缺泛对典型错例的分析。(3)、不少教师存在机械使用教材情境图。甚至个别教师不使用教材情境图。(4)、有些教师把情境图上成了看图说话,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从复杂的图中获得学习数学必须的信息,不能灵活使用情境图。

3、初步培养了教师良好的教研习惯,我镇全体数学教师都能够积极的投入到专题研究当中去,到现在为止,每位教师至少撰写了3篇教研体会或论文,部分学校已经上了研讨课,研讨课上教师都能够很好的针对专题进行上课。使绝大多数教师的教研能力,业务水平有所提高,说到计算教学,教师心中都有自己的模式,上课水平提高了。最重要的是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教师们都能够明白教研的目的不是为了上公开课、不是为了完成教研任务,而是为自己的业务发展积累资源,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最终达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4、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如:加强的算理的教学,重视口算和估算的教学,着实培养学生的数感;认真培养学生的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如:认真审题,观察题目,打草稿和检查草稿,验算检验等;加强对比练习,典型错例分析等。

5、提高了教师灵活使用教材的能力,很多教师都对本册教材计算教学情境图进行了整理和归类,并找出其中的规律。大多数教师现在都会认真的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的情境图,让学生从中获得信息,从而使学生能够有广泛的思考空间,进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通过情境图的直观性、现实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也有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情境图进行适当的删减,灵活的运用情境图。还有一些青年教师通过多媒体再现教材的情境图,把情境图变成师生共同操作的活动过程。使情境图成为铺设学习新知的情境,进入新课的桥梁;成为开启算理、掌握算法的大门;促进练习动态生成的法宝。

五、存在的问题与我们的思考

1、专题教研主要是以完小为单位开展的教研活动,而现在农村完小的规模很小,不少学校数学只有2—3名教师,而且年龄比较大,要想把专题教研进一步深入,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时间和精力上都难以得到保证,教师们虽然积极参与、认真对待,但由于没有经验往往造成针对性不强,研不到点子上,虽然到现在为止中心小学收到体会和论文有30多篇,但多数是既稚嫩又肤浅。中心如何更有效的指导各小学扎实开展专题教研,促进教师成长,还有侍进一步的探讨。

篇6:片区教研阶段性小结

小班奥尔夫音乐教研活动阶段性小结

奥尔夫音乐是快乐的代名词。我们小班组的老师从本学期初针对奥尔夫音乐教研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本人就近期的奥尔夫音乐教研活动进行阶段性小结。

一、小组第一次选定活动题材,研究题材,先说课后授课。

1、集体选定教材,在小班组里与各班教师共同研讨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设想幼儿在活动中会出现的问题,对于幼儿出现的问题该如何调整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为第一次授课做准备。

2、做好各项准备后进行小组观摩活动,年级组各班教师认真记录授课过程中的详细环节,为下一次的研讨做出修改意见。

二、第二次研讨与第二次授课。

1、针对首次授课的师幼反映以及存在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存在问题,比如:第一次授课存在幼儿对活动道具(课前没有充分体验)的极大兴趣,分散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注意力,干扰了幼儿的“经验、探索”这一主要环节的掌握,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教师们充分发现第一次课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性意见,为第二次授课做准备。

2、教案经过修改进行第二次授课,师幼互动大大增强,幼儿对道具有了充分的认知,但在授课的过程中出现了幼儿不能自主地突破教育目标,目标、环节设置合理性值得思考。授课教师与听课教师潜心挖掘活动过程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新加坡品格蒙特梭利(中国)运营中心

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对应授课教师与幼儿的存在问题呢?

三、第三次研讨与第三次授课。

1、第三次研讨的内容是针对第二次授课出现的问题:幼儿如何自主突破教育目标?我们如何寻找突破口呢?教育目标的设定要具体而又不宽泛,要依据幼儿现有的水平设定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目标,调整了教育目标,幼儿该如何自主突破教育目标?就要循序渐进设置教育过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幼儿喜欢参与的活动形式,活动环节不宜雷同复杂,活动过程要紧扣教育目标,过度过程要为目标服务,活动形式既要多样化又忌泛滥无目的性。授课教师针对小组教师提出的宝贵意见进行了修改教案,为第三次授课做准备。

2、在第三次授课过程中,幼儿始终跟进教师,每一环节为目标服务,但幼儿却表现出很沉闷的情绪状态,对乐曲的理解显得力不从心,授课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显得比较被动,跟着教案走活动过程,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挖掘,幼儿的主体学习没有显现,授课教师对每一个活动环节没有“玩透”,幼儿也显得没“玩够”,难于达到预定目标。

四、第四次研讨与第四次授课。

1、逐步发现授课过程中出现的核心问题,及时调整教育目标与环节的合理设定,围绕目标实施于环节,一环扣一环,注意环节与环节之间的动静交替,授课教师合理把控环节之间的轻重新加坡品格蒙特梭利(中国)运营中心

缓急,及时捕捉幼儿的闪亮点,为个别幼儿提供想象空间,引导幼儿在主要环节中“玩透”,充分发挥幼儿创造空间,为服务目标创建合理平台。

2、明确了教育目标,每一个环节设置得有条理性,可操作性,充分考虑到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设置的环节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努力挖掘幼儿潜在创造力。授课过程中幼儿的主动意识大大增强,喜欢参与到活动的游戏中来,授课教师把握活动中的重点,突出幼儿在活动中趣味性、创造性,很好地运用幼儿的想象力转化为贴近目标的音乐游戏中,引导幼儿从“经验、探索、创造、认知”这一教学模式逐步达到教学目标,幼儿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中“玩中学、学中玩”。

篇7:小学数学教研员推门听课阶段小结

马岭镇瓦嘎小学

黄值对

2017年10月24日起,随马岭镇中心教研组对辖区4所公办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推门听课活动,通过听课、说课、评课、交流等环节,有所感悟。

1、主要亮点

(1)多数教师课前能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进行认真备课。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设计。

(2)多数教师能使用“班班通”设备和恰当的教具学具,让“数学问题”直观展示。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提高课堂效率。

(3)课堂中“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公正。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关注每一名学生。

(4)在“课堂转型”尝试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5)再次推门听课,教师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2、存在问题

(1)主体地位不明确,部分教师首先考虑自己怎么教,而不是考虑学生怎么学,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部分教师不能用整体联系的观点解读教材,未读懂教材内容之间的层次安排,未能真正领会教材的设计意图,未体现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

(3)教师参考课件时追求结构完整,忽略学生实际,未对教材进行删减、重组,导致教学内容偏多,出现赶课,拖堂现象。

(4)教师未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简易教具(如卡片),学生在小组讨论时无素材,不利于学生获得知识。

(5)部分教师还是不放弃传统的“讲”,教师不能大胆放手,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大部时间处于被动学习。

(6)多数教师未精心设计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未掌握相应的知识,形成技能。

3、改进建议:

(1)加强有针对性的指导,让每位数学教师都了解数学“课堂转型”的基本模式,常用方法.鼓励教师每节课进行尝试。

(2)中心教研组坚持工作,组员在听课、点评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小学数学教学专业水平。

(3)各学校要作好后勤保障工作,提供满足各教师上课所需的各种设备和教(学)具。(4)统一思想,中心校要与各校行政加强沟通、交流,形成统一思想。让教研员在听课和评课中敢讲实话、真话,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4)借推门听课的东风,大力推进马岭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适合马岭特色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上一篇:电镀技术在国外的发展下一篇:老人与海读后感(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