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导学案教学反思

2024-05-24

运用导学案教学反思(共9篇)

篇1:运用导学案教学反思

运用导学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宜春五中王隆裕

【内容摘要】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质量提升方式的根本转变,全面落实市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制定破解方略,强化工作落实。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以及积极打造“自主、互助学习型”型课堂生态的远景,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实行“导学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运用导学案教学反思

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质量提升方式的根本转变,全面落实市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制定破解方略,强化工作落实。学校2010年9月成立了课堂教学改进研究领导小组,校长胡其生率先垂范,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教师;挤出经费,派多名教师先后到宁达、杜郎口学习先进经验,回来后先临摹、再创新。积极上研究课、观摩课。根据“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要求,通过汇集教师集体智慧,构建了“二惟、四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初初中部作为开路先锋,首先实行“导学案”教学,为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做最初的尝试。

一、转变观念,构建高效课堂

所谓“万事开头难”,在实行“学案导学”之初,所有的领导老师都只能一路摸索前行。通过吸收宁达、杜郎口中学成功经验并结合我校实际,教学领导制订了符合我们学生学情的“构建高效课堂实施计划”,并将学案的设计分为学习目标、预习导学、展示交流、反思测评、巩固拓展五部分,同时结合“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的思想,为我们实施导学案教学提供具体的理论服务。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导学案教学”便在我们学校有声有色的开展起来。而在学案使用过程中,多位教师由学校组织到宁达、杜郎口、杨思中学学习,并将自己的收获以导学案教学的方式全部展示给我们,使我们对学案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我们语文组在学习之后,为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将我们的改革重点确定为:紧抓课堂,向45分钟要效率。

课堂教学是关系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在语文课上实施学案教学,我们的原则是: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使课堂高效为目标,重点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教学活动,营造师生、生生互动的开放性课堂,充分利用45分钟,消化所学新知识,在做到“堂堂清”的同时基本完成“天天清”任务。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搞好集体备课,形成高质量导学案。

1、学案编写:每周设一固定教研时间,组内两位成员轮流主备导学案并形成初稿,集体备课时两人本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教学过程、统一检测题”的原则,共同探讨,相互补充,形成定稿,在教学中同步应用。

2、学案设计: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在设计过程中主要从两个部分来提高教学效率。

一是精彩导入提高兴趣。

兴趣是一剂良药,足以医好学生的厌学之症。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新课内容的巧妙导入,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如何做到成功地导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就是:

1、课件导学:一堂课的开场白很重要,有经验的教师往往用个性化的语言导入,相机引入课件。用多媒体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可以创造与学习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对于活泼好动的初中学生更为适宜。

2、提问导入:学生在上课的注意力往往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造成注意力分散,其注意力维持时间也不持久。教师如运用精彩的导入,有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前的某个对象转移到课堂上来。老师在导入的时候可以设计几个与教学有关的问题,学生能明确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逐渐的使学习需要转化为学习动机,并且能有意识的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注意力和学习。如教学《看云识天气》时,可以这样导入:天气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其中云就可以帮我们识别天气的变化,那么云是怎样帮我们识别天气的变化的呢?这样问题一提出来,自然而然的,学生在转移注意力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老师提的问题,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与学习重点,在听讲的时候也能做到有的放矢了。

3、作者简介导入:中学课本里,有一部分的课文是一些有名的作家的作品,对于这类的课文,我们可以通过对作者的简介来对课

文进行导入。如学习《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杏林子,这位女作家12岁的时候就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还恶化了,可是她并没有放弃自己,还是忍着病痛,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像这样的一位作家,她对生命肯定有异与我们的,通过对作者做了这样的介绍,学生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什么能如此强烈地呼喊出“生命,生命”了。又比如说,在学习居里夫人写的《我的信念》这篇课文时,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对课文进行导入。运用这种方法来导入,往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4、审题解题导入:有些课文的标题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课文的内容,这些课文我们不妨先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让他们先通过自己看课文,看看课文里有没有他们提出来的问题的答案。如我在教《山中访友》这篇课文时,我首先就对学生说,你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大部分的学生都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到山中访问什么朋友呢?看到学生有了这个问题以后,我就让学生先不要看课文,先想想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写你到山中访问什么朋友呢?然后才让学生去看课文,看看作者和你们想的一不一样,这样学生很快的就进入到课文中去了,对课文的内容也更容易把握了。

5、以情导入: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时,注重以情感感人,用情意盎然的导语导入新课,能感染学生,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如教学《散步》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这样来导入:一家人散步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却能体现出一家人的浓浓亲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散步》,看看课文里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这样以情入情,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熏陶,学习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6、故事导入:可以说很多的童话故事和神话故事都是陪伴着我们成长的,像《白雪公主》、《丑小鸭》、《宝莲灯》......这些都是家喻户晓的故事,而在我们初中的教材当中也有很多这种类型的文章,如《皇帝的新装》、《女娲造人》......我们在讲这些课文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先来讲讲他们所知道的童话故事和神话故事,因为学生能够讲出来的,绝大部份都是他们所喜欢的,这样他们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这样讲起课文来就更轻松、更容易了。

二是引导学生“在做中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因此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在教学过程中,最好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既有经验及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写”、“动口说”、“动脑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感悟,乃至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 ,在教授《孔乙己》时,学生产生了很多阅读障碍,我针对实际提炼出了两个问题:①为何说“孔乙己是站着喝酒穿长衫的唯一的人”?②你是如何理解“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乐,但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句话的?第一问使学生意识到孔乙己既生活窘迫又竭力维护读书人体面的尴尬处境,而且这两点在下文多次照应、点染,在孔乙己出场伊始就勾勒出他的个性轮廓;后一问让学生明了孔乙己是一个可笑可悲的失意人,一个受人嘲讽、可有可无的多余人。这两个问题都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得以落实,都提纲挈领足以使我们更深切地理解孔乙己的悲剧命运。这样提问,既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完整的认识,又能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既抓到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洋思中学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三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不是重点的不讲,过于难的不讲。到底哪些知识学生可以自主学会,哪些知识需要老师指导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结合导学案设计,把新授内容分为两部分——根据自学提纲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困难问题精讲点拨。首先,老师通过精彩导入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问题情境的提出要有针对性,要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过程变成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然后结合老师设计的自学提纲,认真阅读课文找出自己能解决的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学习小组内进行集中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认识得到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后不能解决的问题反馈上来,老师在就这些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在老师点拨过程中要充分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存在的疑难点,对同一问题认识有争议时,可以让学生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由大家评判比较,从中选出最优的答案。这样通过比较分析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后及时的进行基础训练,以检测学生理解掌握的情况,对于检测中暴露出的问题再进行及时更正,以努力确保每节课都能做到“堂堂清”。

二、存在的问题及困惑

“构建高效课堂”及“导学案教学”在我校实行已有将近一年多的时间,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初见成效,但在学案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仍有许多困惑及无法解决的问题存在。如,实行“学案教学”与学生的管理存在一定的矛盾。因为本校学生的学情是:不同的学生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相差较大,如果统一实行一个导学案,必将“顾此失彼”,如果设计层次偏低,能力较强者就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如果设计层次偏高,能力较差者就容易厌学、弃学,最终造成课堂教学无法统一进行,统一管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也尝试了分组教学,但运用起来并不是很理想,不能完全按照预期设想有序进行,甚至会占用较长时间,导致课堂训练无法当堂完成,也就不能真正做到“堂堂清”。另外,我们认为对于语文这门基础学科来说,如果有足够的条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朗读竞赛、课本剧表演、辩论赛、多媒体,会使教学设计变得更加精彩,同时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为构建高效课堂做出积极的贡献。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希望得到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以促使我们语文教学向达成“构建高效课堂”这一目标快速行进。

【参考文献】

(1)宜春五中“二惟四步三查”高效课堂模式解读

(2)“学案导学式”教学探究∕孙晓红.《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第7期。

(3)浅谈“学案导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张秀芬.《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2期。

(4)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周业虹.《化学教学》,2009年第11期。

篇2:运用导学案教学反思

长存外国语学校 王 钊

自从我校开始“导学案”的教学改革活动开展以来,其教学的优势已逐渐体现。课前学生预习效率高了,课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课后学生更落实了。通过这半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现总结如下:

一、导学案的设计与改良;

语文导学案由我们集体研讨,分工合作,资源共享。最初的设计只是遵照别校固有的模式,将每篇课文按课时分成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当堂训练,课堂小结和课后练习五大块。但是,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语文是灵活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每本教材由不同体裁的文章组成如本期必修3就有:小说、诗歌、科普文与文言文。而每单元课文又分为讲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因此,课型的灵活性就决定了教学的灵活性,导学案的设计就必须体现这一点,否则,学生不仅会逐渐厌烦这千篇一律的学案,而且也达不到相应的学习效果。于是,我们经过商议决定在同样保证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对导学案进行小小的改良。

首先,对现代文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的导学案设计,我们注重多补充、多分析、多拓展。对于自读课文的导学案尽量简化,能自行完成的甚至干脆就不在课堂上讲。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的方法,还节约了我们的教学时间。

其次,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被学生称之为第二外语,而每一篇课文都很重要,且大都要求背诵。导学案的设计必须针对高考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文言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文言文的分析易少而精。我们将当堂练习和课后练习集中简化,改成符合我校学生实际掌握情况的检测卡,每课一测。老师只需收检测卡不用收所有导学案。这样即能及时督促学生落实,又便于老师检查,还能避免学生相互抄袭。

最后,为了使导学案更美观,更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导学案的页脚插入了相应课文作者的经典名言,如:在《过秦论》导学案中插入贾谊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师说》导学案中插入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

二、导学案的课堂运用和学生活动的开展;

“导学案导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自主学习不等于教师完全放手,更不等于放任自流。尤其是目前我们的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基础差。学生这种主体地位要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才能实现。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会做以下工作:1.把学习目标交代清楚,甚至用课件展示目标;2.进行全班巡视,检查学生的学案,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疑惑和带有共性的问题,及时指导和进行二次备课;3.与学生平等对话,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4.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疑惑和带有共性的问题,如果学生自己解决不了,教师必须讲,而且要讲明、讲透,以突破重点难点。

在学生互动方面,很多学生在学案导学的课堂上,热衷于互动交流,讨论、非常热烈,学习气氛也十分活跃,可是却往往忽视独立思

考和进行自主训练。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独立自研、自做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把自学、自做与交流讨论严格区分开来,先让学生自学自查后,再进行讨论交流。2.强化多人次的板书展示,反馈学生思维与结果的准确性,用板书促进学生认真独立的自研自做的习惯能力的培养。3.对学案要收回认真查阅,从中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加以个别或整体的纠错辅导。训练独立学习的规范性,提升效率,实实在在地落实“学案导学”。

三、学生学习评价机制逐步完善。

目前,我们大多采用的是学习小组捆绑式评价机制,其实这种评价机制在我所教的班级已经越来越显现其弊端,即各小组内总会有一两个“南郭先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总还是平时学习较认真的那几个。“四个臭皮匠”或是“六个臭皮匠”能否合成一个“诸葛亮”,还是个问题。在我们语文组有几名老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给每个小组成员编订学号,由小组长列成表格,对每个成员回答问题次数,背诵默写课文情况详细记载。我觉得这是切实可行的好办法。

总体说来,学案教学可操作性强,学生有准备、有侧重地听课,提高了听课的质量和听课的效率。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才能的施展。当然,任何事物都如一把双刃剑,在发挥其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于一定的弊端,而学案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也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仍需改进之处,如:

1、学生只顾完成导学案,常常会忽略课本,不在课本上做任何

记录,甚至出现个别学生完全抛弃文本的情况。

2、学生过度沉浸于讨论,答题加分,而对学案中一些关键性指示语句一扫而过,不能集中精神耐心倾听教师的点拨和指引,造成学习任务不明确,不能有效地展开与他人的合作、交流。

希望在来年,我们能继续探索、实践这种“高效”方式,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

篇3:运用导学案教学反思

新课标颁布以来,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许多学校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改革却步履维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体参与不够、教学质量提高不大、厌学气氛严重等等. 为了彻底改变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把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学”,本人在借鉴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名校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高中数学中推出了“三段式导学案”教学模式.

二、模式简介

“三段式导学案”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精髓是教师愿教、乐教、会教

教会,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学会,旨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 这种教学法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了最大效益.简单说来,这种模式主要分为三环节: 一是自主学习: 学生借助导学案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二是合作探究: 学生课堂展示、探究、交流,教师点拨、师生、生生交流; 三是反馈训练: 反馈、练习、拓展、提高. 当然,其中的模式及要求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三、理论依据

1. 新课程标准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看成是对于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在自身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 学生要获得教师利用媒体或信号所传递的知识信息,则必须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 这种理解与消化主要指的是学习者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外界提供的新知识作出自己认为合理的解释,从而使新的知识在头脑中获得特定的意义.

四、模式应用

以“概率的意义”一节为例,来说明“三段式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运用:

1. 自主学习

教师在上节课结束前,先讲几个有关概率的日常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发“三段式导学案”,布置课余自主学习内容,展示此节的学习目标及思考题.

( 1) 实例引入: 连续两次抛掷一枚硬币,一定是一次正面朝上,一次反面朝上吗? 如果某种彩票的中奖概率为1 1000,那么买1000张这种彩票一定能中奖吗?

( 2)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概率的含义. 2了解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进一步理解概率统计中随机性和规律性的关系.

( 3) 思考题:

1彩票的中奖率的含义是什么? 2如何计算? 3对实际决策的意义是什么? 4若经过检验某厂的产品合格率为90% ,问: “从该厂产品中任意地抽取10件,其中一定有9件合格品”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2. 合作探究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进行精讲释疑.

( 1) 课前检测

教师对留下的问题找学生进行回答,据此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以确定需要精讲释疑的内容.

( 2) 课堂探究

让各个小组的同学进一步交流自学心得,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由全班同学讨论解决. 学生能够解决的,由学生解释,不能够完成的老师重点点拨.

3. 反馈训练

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层次性和启发性,要使优秀生从练习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使全体学生都有所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做到有的放矢.

五、几点思考

1. 编写导学案时,最好是集体研究,因为只有集思广益,才能保证学案的质量. 另外,在编写导学案时,一定要对学生学习活动有具体科学的设计,如在各栏目上,添加人性化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就更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切忌讽刺、挖苦落后学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我的舞台,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成功.同时,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它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 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 运用“三段式导学案”教学,学生的负担轻了,课堂实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了,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宰课堂,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极少,很不利于学生个体的主动探索,也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三段式导学案”教学模式可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证.

篇4:运用导学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预习导学”内容要能够充分引导学生“先学”。

预习导学是要求学生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導学问题、学习方法,独立自主学习教材并完成相应的练习。学生在学案导学的引领下自学教材,独立思考、探究,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教材知识,通过“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但大部分学生由于学习习惯、态度、自学能力等影响,自学时并未仔细研读教材、深入思考,而是粗略的浏览、解答或借助资料、网络查找答案。这种假学现象在课堂上教师被蒙蔽,忽略了对一些基本知识点的点拨,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使用导学案时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和技巧,逐步语规范言表述,养成书写工整、独立思考的习惯。正如魏书生老师说:“学生一旦养成了这种良好的习惯,就像冲破重重阻力进入空间轨道的飞行器,基本可以靠惯性自行运转了。”

二、预习设计要有层次性,要以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前提。

导学案题目设置不能太简单,否则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也不能太难,不然会挫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时间久了会厌烦,甚至不做。如:“给加点字注音、解释加点字词意思、查资料了解作者”等之类的题目设计太简单,不利于引导学生熟读文本,有效把握课文内容,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能力。教师应该设计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例如:熟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及中心,或谈谈你读了这篇文章的感悟(或收获),文章标题如何理解等问题。深层次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分析、判断、概括、表达等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师也能够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为课堂高效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师要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观,课堂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对教师而言就意味着要把“课堂”变为“学堂”。 运用导学案教学最大的特征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和创新空间,切实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做到:

1、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主的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平等教学,用自己的热诚帮助学生、爱护学生,用实际行动感化学生,绝不能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而歧视学生。

2、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只有用你精湛的教学技艺 让学生真正喜欢你,喜欢听你的课。如一手好字,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厚重扎实的语文功底等,让学生对你产生敬佩、感叹,然后去模仿。达到“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3、让学生自己获得实践与经验。实践与经验得来的知识才是最难忘却的,也是最易把握理解、并能付之应用的。例如:课堂上处理预习内容时,教师不能越俎代庖,直接告诉答案,而应该通过广泛交流发现问题、启发思考、点拨引导,进而解疑答惑 ,自主学习、交流汇报、探究发现自然贯通,实现了“内化”过程的高效,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4、享受成功,激发兴趣。及时有效的对学生的发现、收获、交流探索予以肯定,使他们感受成功,享受成功的快乐,即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挑战困难的勇气,更能激发特你们学习的兴趣,这是高效课堂之所以高效的关键。

四、课堂检测一定要紧扣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形式要多样化。

课堂检测是考量师生交互行为结果的一种有效形式,是课堂绩效最终体现。检测题一定要体现目标,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就会明确这堂课学习了什么,这类知识怎样去解答应用。如果题目设计粗制滥造,则会背离高效课堂的初衷,高耗低效。同时导学检测题形式不宜单一呆板,形式要灵活多样,有梯度,可以是片断练习,可以是演讲,可以是口头表达,可以是欣赏画面,可以是几个人一组的小活动等。根据课文重点不拘一格,既激发学生的兴趣,亦可达到检测的目的。

总之,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教师一定要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巧妙引导,趣味设计。那么语文课就会充满活力,课堂就会成为学生乐学好学、展示自我的舞台,语文课就会充满生命的涌动,导学案也才能大放异彩。

篇5:导学案教学反思

高县四烈中学李远芬

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县本学年在全县初一年级推行了“导学案教学”。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进而提高教学效益。从8月23日开始,我参加了全县统一组织的、为期两天的初一年级教师“学案教学”培训,开学后就开始在教学中大胆实践、探索,已有近2月,现将我在教学实践中的思索、认识、体会及迷惑、彷徨总结如下,与大家共同分享、共勉。

一、我的认识与体会

1、抓好小组建设及学法指导,是搞好“学案教学’的基础。

“小组学习”是“学案教学”的主要形式。抓好小组建设是搞好“学案教学’的基础。小组建设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考虑成绩搭配、男女性别平均、学生的意愿;要通过小组文化建设增强小组团结协作的凝聚力;更要做好小组长的培训,明确小组内每位成员的职责,要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学案教学”应注重“学”法指导。学案中的“学”在教学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几乎整个活动过程都在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一系列有效的训练活动,每节课知识学生掌握的如何,学习方法的指导起到了关键作用。要让课堂教学充实,尽然有序、效果好,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才能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随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学法指导不仅仅包括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提示,还应该包括学习态度的引导、学习心理的疏导、学习兴趣及理想的培养,特别是在初期,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如何做好展示汇报”、“如何设计板书”、“如何进行点评”等相关内容的指导。

2、“学案教学”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巧妙引导。

在“学案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得力助手,一方面要相信学生的智慧和能力,绝对不能越俎代庖;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学生毕竟是学生,离不开教师必要的引导、指导。试想:如果学生人人都能脱离老师而自学成才,那学校还有啥存在的必要?又何必要教师?故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注意自己的角色,一则不要无故干涉学生的活动,二则注意自己对时间的支配权利,要在课堂上密切关注全体学生,要充分发挥我们的主导作用组织学生学习,要注意教学环节安排的合理性、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教育方法的艺术性,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放开自己的手脚,大胆的施展自己的才华,更要在学生产生倦怠、迷惑或感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毫不吝啬的给予巧妙地引导,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获得成功。

3、实施“学案教学”,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施“学案导学”后,表面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轻松了,但教师的任务并没有减轻,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和道德素养,明确自己的任务,提高业务素质。课下教师要搜集更多适合教材、学生的教学、教育资料和相关信息,供学生参考和学习,要把工作做得更深、更细;努力准备各种材料,使之更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材料更具有逻辑性、趣味性、生活化,只有这样,课堂上才能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游刃有余。才不会将“课堂”变成“放羊”,只见热闹,没有成效。

二、我的彷徨与疑惑

1、导学案的实施对优秀学生来说的确得到了更多、更快的发展,课时对于那些基础差、行为习惯不够好的孩子来讲,就是雪上加霜,原本在教师讲解、指导下尚且学得不好,更何况现在让他们自学,那就更是摸不着东南西北了。

2、“学案教学”的教学流程要求学生独学、对学、群学、展示汇报、点评,对于每节课短短的40分钟来说,即使我们现在每堂课仅仅只安排了一个框题的内容,还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成绩如何保障?

3、小组交流学习起不到真正的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个小组内那些基础差的、表达能力弱的、不够大方的同学常常是没有发表自己的观点,没有真正实现参与讨论,长此下去,他们只会越来越没有自信,表达能力也会越来越弱。

4、编写合理适用的“导学案”困难重重。我校师资力量薄弱,同学科任课

篇6:学案导学教学反思

我校实行导学案教学模式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全体教师热情投入到这种模式中,有许多收获、《课程标准》公布后,面对新理念、新教材、大容量,很多 课堂“教与学”的状况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教学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老师教得辛苦,学生记得痛苦;老师备课扎实,学生迟钝接收;学生消化不好,教与学的效率低下。这种情况值得我们深思。要改变这种情况,提高课堂效率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导学案教学模式就是一个好的方式。

“学案导学”,注重“导”与“学”

1、“学案”应注重“学”;

学案中的“学”在教学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几乎整个活动过程都在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一系列有效的训练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课堂是充实的。因此,在使用学案时应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 水平,本节课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发展他们哪方面的能力,以及他们目前的水平与教材之间的差距。注意使用学案的层次和梯度,让差一点的学生“吃饱”,好一点的学生“吃好”,优秀的学生“跳一跳”,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立体交叉互动创造必备的训练条件。

2、“学案”应注意“导”;

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是学生的得力助手,绝对不能越俎代庖。既然有了学案,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注意自己对时间的支配权利,这和以 前有了天壤之别,不要无故干涉学生的活动,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他们远远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拙”。在课堂上,我们要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旦你给了他们足够的机会和时间,他们潜力的巨大会让你瞠目结舌。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我们的主导作用,注意教学环节安排的合理性、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教育方法的艺术性,使我们的教学有戏剧性的境界。对学生大可不必担心,放开他们的手脚,大胆的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们在巡回 帮助他们时,学生绝对不会“冷 落”了你,你自己也开心的参与,忙得不亦乐乎。

3、有了“学案”,教师的任务并非减轻;

实施了“学案导学”方案后,实际上是对教师的 要求更高了,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和道德素养,明确自己的任务,加强业务素质。课堂上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不是有了“学案”就“放羊”,把课 堂教学搞的热热闹闹,没有成效。课下教师需要搜集更多适合教材、学生的教学、教育资料和相关信息,供学生参考和学习。由此,此时教师的任务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大了工作量,只不过都“隐藏”在课下了。课下,教师的工作需做得更深、更细;努力准备各种材料,使之更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材料更具有逻辑性、趣味性、生活化,这样的课堂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游刃有余。

学案导学研讨小结

通过学案导学实践操作,我校教师在使用学案时,优点很多,也暴露了许多的失误及不足之处。

1、对学生课前预习指导不到位,课前预习效果不太显著。由于本人对这一环节上疏忽,以至导致这课前预习收效甚微,对“学案”各个环节的操作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2、使用“学案”时,容易导致学生在“学案”和“课本”之间频繁转换,精力难以集中。

3、这几课,对“学案”的操作最失败的地方就是学生小组合作这一环节。由于缺乏对小组合作的重视,缺少对各小组采取有效及时的奖励措施,因此,在合作这一环节上没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合作的激情。可以说,本学期学生的小组合作这一块是完全失败的。

4、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案”中的拓展延伸部分没有完全发挥出它的作用。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但由于操作中的失误使这部分内容大打折扣,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蜻蜓点水,点到即止,没有起到拓展延伸的真正实效。

篇7:导学案方法教学之教学反思

导学案方法教学之教学反思

按导学案方法教学已经实行几天了,现在回头反思这几天的教学情况。

学生分组后普遍反映很新奇,课堂教学很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现就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不足进行反思。因为这是一种新事物,老师与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上课方法教师都不是很熟悉,还需要一段时间摸索。在上课的时间安排上还需要注意安排合理,增加课堂容量同时要加快课堂节凑

篇8:运用导学案教学反思

1 学案的设计

针对语文新授课的特点, 学案的设计必须在新课标的指引下, 以课本为基础, 以利于学生的自学和能力的培养为前提,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1 学案的设计原则

学案是“学案导学”教学法得以实施的基础, 学案的编写是否科学合理, 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课前学习和课堂教学效率。为尽可能的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学案的编写至少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1.1 课时化原则

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高中语文新教材内容的编排基本上是一小节一课时,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有利于学案的编写。而新教材的实施就需要教师对新课标和教材都需进行深入地研究, 宏观把握, 细节入手, 按课时编写学案。这样有利于控制课时学习的知识量, 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 有利于课时目标的实现和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1.1.2 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引入一个个综合程序问题之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地学习之中。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的编写, 除一般地注意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之外, 还必须重视所编问题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学科信息的准确性;学科信息的系统性;学科信息的思想性;学科信息的启发性;学科信息的多样性;学科信息的针对性。使之既源于课本又不落俗套, 既注意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加强知识的拓展与联系, 具有较强的思考性。重视对读图的指导、对实践和社会认知方法的指导。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1.1.3 生活化原则

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根据语文学科特色, 在学案设计过程中, 应根据所学的教材内容, 将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去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语文问题与现象, 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性化原则?学案不应编成学生印象中的试卷。学案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 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 中等生看到激励, 学困生看到鼓励。要让每一个学生能参与并学有所得,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 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

1.2 学案的组成

学案的组成应相对固定, 同时应根据每一课时的具体需要灵活地编写。组成学案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学习目标包括认知目标, 情意目标, 能力目标等等。并给出学习的要求, 如对认知目标的要求可用“识记”、“理解”、“运用”等, 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知识结构包括教材体系、单元知识结构和课时知识网络等等。知识结构的给出有利于学生在宏观上把握所学内容, 并能使学生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综合程序问题?紧扣新课标要求, 围绕重点难点进行编写, 并渗透认知方法的指导、创新思维的培养等等。技能训练?包括课堂活动 (练习) , 课后讨论 (思考) 等等, 题不求多而求精, 以巩固所学, 培养能力, 并获得反馈。

总之, 学案应围绕着新课标和教材内容, 联系生活实际, 融入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 灵活而人性地编写, 提高教学效益, 实现教学目标。

2 学案的实施

2.1 课前预习阶段

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 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2.2 课堂讨论阶段

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综合程序问题。对于一些基础知识, 可以教师提问学生, 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 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充分利用图、表及其他声像材料及时进行诱导、点拨、归纳。教师在讨论中提出的点拨、诱导性问题, 要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 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 要结合学生生物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的实际, 经过努力可以得到解决, 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当然, 作为新授课, 无论教师对教材内容怎样挖掘, 最终都应回到课本这一层面, 所谓深入而浅出。

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题应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 并及时给出解答, 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 既巩固所学, 又使学生学有所用, 并获得一种艰苦 (脑力) 劳动后的成就感;另一方面, 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 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同时, 练习中少数较难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最后, 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2.3 课后巩固深化

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 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案收起, 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 以收到实效。

在新授课中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法, 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 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很好的与语文学科相结合, 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还课堂给学生, 还激情给教师。而且更重要的是, 在于教育者开始将目光由成绩转向学习的主体-学生-人, 关注人的情感, 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发展其能力, 培养其思维, 传授其技能, 并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案导学”教学法在课堂内外创设了一种主动愉悦的教学氛围, 教师乐教、善教, 学生活学、会学。促进全体发展, 关注个体提高。同时通过多种交流渠道, 有效地沟通了师生情感, 加深了师生情谊。提高了教学质量, 较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

3 学案教学的意义

3.1 学案教学是教师集体备课的平台

学案教学在学生程度基本一样的前提下, 教学进度可以统一, 在制订教学内容、教学课题、教学目标、例题、练习题, 学案可以体现各教师的教学思想, 发挥各教师的教学优势, 每个教师可制订不同章节的学案, 学案就成了教师交流、能力提升的平台, 教师集体的优势得以发挥, 学案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 有利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学案制订和集体使用节约了教师的精力, 使教师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为教师成长提供平台。

3.2 学案教学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平台

有了学案, 学生便知道课堂的教学内容, 课前可以进行自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前学不会的内容, 学生可以进行讨论解决, 再有不会的问题课堂上由教师点拨、指导, 学生自行解决问题, 学案上的难点问题,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学生查阅资料、思考、实验、检验发现的问题, 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 完成教学目标, 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平台。

3.3 学案教学是学生灵活学习, 教师驾驭课堂的平台

学案教学是开放课堂的一种教学模式, 学生自主掌握学习时间、丰富的学习内容、更加广阔的知识视野, 能适应程度不同的学生学习。程度好的学生能顺利地完成学案的教学内容, 完成学习目标, 还有多余时间和精力围绕学习目标探究感兴趣的其他问题, 程度差的学生围绕着学案的目标学习, 可以完成基础目标。学案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了成功的感觉, 实现了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也为教师驾驭课堂提供了平台。

3.4 学案教学是教师、学生在课堂上互动的平台

学生遇到困难问题, 可直接问老师、问学生, 老师可以问学生。

关注学生的最佳答案, 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学生体会探究过程的正确结论或错误的结论。学案教学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传统的教案教学是教师自导、自演的课堂教学, 是教师整理好的知识, 灌输给学生, 学生是观众, 被动听课, 不能自主学习。学案教学是教师写好的剧本, 学生是剧本中探索知识的主人翁, 是课堂学习的急先锋, 主导着课堂学习的进度和效果, 。教学中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 才是成功的教学, 学案教学恰恰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是学生学习的天地。

综上, 学案导学在革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结构, 优化学生学习和提高学习效率方面, 尤其是在促进教师成长层面, 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探讨了语文教学中学案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以学案教学实施的过程为切入点, 探究了学案的设计, 学案的实施, 阐述了学案导学在促进教师成长层面的意义。

关键词:学案导学,自主学习,教师成长

参考文献

[1]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4-29.

[2]王昌善, 张希希.变革与反思:对我国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检视[J].课程.教材.教法, 2009 (1) :72-77.

[3]刘旭.教师专业教学机构设置体制的比较与选择[J].教师教育研究, 2009 (1) :6-10.

[4]赵昌木.教师成长论[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4:36-76.

[5]吕世虎.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4.

[6]刘旭东, 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4:89-109.

[7]罗建国.教学反思: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新课程研究 (教师教育) , 2009 (4) .

篇9:运用导学案教学反思

关键词:导学案;课改;备课;知识迁移

在课堂改革的大潮下,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应该探索和思考的问题。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丰富课堂教学内涵,构建充满教育智慧的创造性课堂,让学生“学会学“就成了课堂改革关注的焦点,而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下面就我在教学探索中用导学案实现由“教”向“导”的转变,提高课堂效率的粗浅做法谈几点认识。

导学案,强调的是“导”与“学”,是实现由“教”向“导”转变的有效途径。“导”指的是引导、指导;“学”则指的是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导学案既是教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稿,它把“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学生的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出发点,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在精研教材,充分考虑学情、学法、学生的情况下编制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打造高效课堂,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物质媒介。

一、利用导学案做好预习、备课工作

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制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在精研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强调难点,有的放矢,体现精炼、适度。其次,更要研究学情和学法,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能力和学习习惯之后,编制出适合学生认知水平、本学科特点的学案。最后,设计的导学案要体现层次性、针对性。设计的问题应有质量,围绕学生如何学得轻松、学得丰富、学得有效去设计。习题导向要具体、明确,切忌含糊不清。且应围绕学习目标,由易到难,确定在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有质量的提问才能带来有质量的课堂。

学生以“导学案”为依托,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自主学习基础知识部分,在教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基本掌握本课的重点知识,初步构建本课的知识框架和脉络。在此基础上独自或小组合作讨论学案中的探究问题,写下思考和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又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

二、变教案为学案

传统的教案强调“教”的过程,即先教后学,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学。突出的是教师的主体作用,强调知识的传授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单向联系。教案的编写也只是注重基本知识的罗列,不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上百分之七八十的时间是老师的,即使有少量的提问,也往往是优等生唱“独角戏”,课堂的实效性不大,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导学案强调的是“导”与“学”的过程,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中的答疑解惑,对学生学习的有效引导,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这种模式由原来单纯的接受性知识获取转变为过程性知识获取,师生关系由原来的单向联系转变为师生双向互动。正如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的:“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导学案的设计实现了这一教学方式的转变。

三、变讲堂为学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常常出现“一刀切,一锅端”的弊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难提高”的局面,从而大大影响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新课改观念的冲击下,很多教师也在不断地探索、改进教学方式,但绝大部分都是在追求怎么让自己讲的课更精彩,或者怎么让学生记的知识更多。观察整个课堂教学,学生的表情一片木然,学生对教师的“倾情奉献”并不领情,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

使用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实现让学生“学会学”这一目标。教学过程切忌把课堂“放羊式”地教给学生,让学生放任自流,对学生的自学不管不问,甚至把导学案当成课外训练。而应该重点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教师参与到学生学习当中,适时进行指导,发现并记录易错点、疑惑点,便于在课堂上对学生不理解的重难点及时予以解读,对学生漫无边际的“思考讨论”予以纠正,将“身在教室心在外”的学生及时拉回到正常的课堂学习当中。让学生头脑“动”起来,学习“活”起来,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学会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正确引导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智慧。

四、课堂达标测评,实现知识迁移拓展

这一环节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测评题,做到精选精练,练习要求目标明确,形式多样灵活,针对性强。可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重难点的理解,还可以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通过检测可以补充一些课堂上没有讲到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设计练习题的形式主要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为主,主要是一些与重难点有关的题目,尤其是非选择题,在设计时应将本课知识点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考查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运用,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迁移能力。

五、重视课后阶段的反思

有位教育家说道:“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一堂课讲完并不代表一节课就此结束。对有效课堂的研究或一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不能把眼光只停留在课堂,还应该关注课后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以及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反思。通过教学反思的形式或者课后随笔的形式将课堂中的亮点或不足用语言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反思中总结,在反思中进步、成长。对于教师而言,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课改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如何使用导学案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效率,我还处在探索阶段。但通过导学案的应用,有效地把教师的教与引导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教师“导”的技能,增加了学生“学”的活动,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再进行巧妙点拨、指导。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做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契合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师由单纯的“教”向“导学”方面的转变,培养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不屑的努力,勇于探索、创新,相信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切入点,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种理想课堂教学模式,也一定会迎来人生路上教育改革的春天。

上一篇:管理公司员工基本工资管理规定下一篇:元宵节的习俗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