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年级音乐课堂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教学反思

2024-04-08

在低年级音乐课堂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教学反思(通用14篇)

篇1:在低年级音乐课堂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教学反思

新学期一开始,学校里每个老师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大家都在忙着准备制定教研组计划、带队计划、教学计划、教案、课件制作等等,我们合唱团更是抓紧时间进行训练。与此同时,教育局领导的常规督导组第二周就来我校进行了教学工作检查。

我们音乐组杨舟老师第一节课,上了二年级教材第二单元:《绿色祖国》之《小树快长高》;在大课间时间,专家们检查了我校合唱团的训练节目;第三节课时间,我上的是一年级教材第三单元:《农场的早晨》之《母鸡叫咯咯》。在总结会上,专家的评价是学生常规训练很好,教学准备充分,课件制作合理有效,课堂调控能力不错,学生音乐素质较好,整体反映出老师们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活动开展有序。同时也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建议课堂上的训练还可以多增加一些内容。

不久,雨花区教研室又组织音乐老师听了《奥尔夫教学法》的讲座。讲座的老师说明,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着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培养全人格发展和创造性能力的宗旨,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高度赞誉和喜爱,更深得儿童的欢迎,因而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自80年代初,这种学校音乐教育体系被介绍到我国,由中央音乐学院承教发展,迅速传播开来,对我国音乐教育起了巨大作用。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听力训练;节奏训练(打击乐器奏法及应用);律动训练(声势、形体、游戏等训练及应用);语言学习(作为音乐语言教学训练及应用);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奥尔夫器乐的练习(节奏、音条乐器、竖笛、键盘训练)。

听完这次讲座,对我触动很深,由此结合讲座的内容,我认真地对低年级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如何在课堂中开展有效地训练,既能增加学习时间和内容,又能让孩子们喜爱呢?奥尔夫的教学法给予我很多启示呀。

我们教师都知道,低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那优美的旋律,羡慕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欢乐的心情。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融合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游戏等之中,学会“听”音乐,听多了,自然就有了音高的概念,再学习简谱,就很容易上手。同时还可以利用创编旋律的方法来提高音乐感受能力。

在听《奥尔夫教学法》课例展示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想到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们在课堂上“动”起来,“综合式”、“即兴式”学习音乐。卡尔·奥尔夫强调学生在学习音乐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他还发明了一套“元素性”奥尔夫乐器,同时利用人体各部位可以发出的声音来参与演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全沉沁在一种游戏般的快乐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我的音乐教学生涯已有27年,现在的我对奥尔夫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它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孩子们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音乐教学采用奥尔夫教学法是十分适用的。坚持此种音乐教学方法,学生们的音乐素质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篇2:在低年级音乐课堂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教学反思

摘要:“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现代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建的,它的形成和发展已有60余年的历史,这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更适合儿童的音乐教学法,是当今世界最著名、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教学法以音乐为主线,将语言、动作、舞蹈、表演、美术等诸多元素进行综合运用,重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信心、专注性、合作精神、反应能力及全人格发展,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二者相得益彰。通过对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奥尔夫教学法更适合儿童的教学特征,并将其运用于小学音乐课堂中,以亲身实践来证明它所取得的非凡效果,以此来激励广大音乐教师们采用先进的奥尔夫教学法来进行教学,为孩子们适应时代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关键词:小学课堂;奥尔夫;教学法

本文通过借鉴奥尔夫教学法适合儿童教育的科学理念、分析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亲身实践来证明它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所取得的非凡效果,并以此来激励广大音乐教师们采用先进的奥尔夫教学法来进行教学,转变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观念,改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音乐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提升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信心、专注性、合作精神、反应能力以及全面发展,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并为孩子们适应时代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奥尔夫教学法是德国现代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这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它的形成和发展已有60余年的历史。奥尔夫教学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优秀儿童艺术教育体系之一,在国外已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传入我国也已有十几年了,但至今只有少数地方的老师在使用,仍未深入并推广,究其原因,我认为关键的问题还是观念的差异——音乐课还没引起大家的重视。

音乐课本是一门富有艺术性的且气氛活跃的课程,可是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和国外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存在不少改进的余地。音乐课在人们的意识里,依然是可设可不设、无关紧要的课程,绝大多数学校的老师仍然使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即“单一的歌唱教学模式”,了解并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教学的更是寥寥无几。课堂枯燥无味,这样长此以往地恶性循环,孩子们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同时也不能学习、掌握实际的音乐知识。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突出,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诸如理念、意识、资金、设施、师资等等,使孩子们得不到良好的音乐教育。我想,不论乡村还是城市,跟上时代的教育步伐这是我们教育事业的目标,所以,采用先进的奥尔夫教学法教学来提高整个音乐教育领域的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受小学生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理解能力不强等等的心理特点的影响,接受来自课堂的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课堂的前二十五分钟,是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黄金时分,也是他们接受新知识的最佳时段。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仅能够适应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孩子们的艺术感是需要从小培养的,而这种培养则应从课堂教学开始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有综合性;即兴性; 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从本土文化出发;适于开端; 为所有人。

其中即兴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创作。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它将即兴创作表演作为教学方式的起点,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音乐活动,从亲身体验中学到知识、展示自己并乐在其中,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中也锻炼了他们创造音乐的能力,更符合创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奥尔夫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有:

一 采用游戏教学。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选择的内容以游戏为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并让孩子们可以从游戏中获得快乐。

二 音乐、舞蹈、语言、绘画、表演等的综合教学。这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从生活语言节奏开始,把较简单的儿歌与节奏结合起来,并让学生即兴配上舞蹈动作,使之形象化、生动化,从而由唱、奏、跳等多种形式形成整体的、和谐的美感,学生也从中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三 注重节奏声势的训练。奥尔夫认为:“节奏是音乐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力之源泉”。节奏是我们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学习音乐的最基础部分。节奏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的音乐语言。节奏的训练,可以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他们的思维,增强反应力;以身体为乐器,运用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的不同音色组合成各种节奏。加之演奏时的技术负担不大,可以形成多声部的声势,其艺术性及教育效益、是很好的,对发展人的注意分配、多声部听觉十分有利。四 充分运用简易的乐器。如碰铃、三角铁、沙锤、响板、锣、鼓、木琴、竖笛、钢片琴、双响筒等等,他们携带方便、用法简单,且能发出多种多样的音色音质,可以演奏各种织体的音乐作品,易于掌握、效果甚佳。学生能在没有什么技术负担的情况下,奏出和声及旋律,使音乐课生动活波、富有生机,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既满足了小学生的表现欲望,也丰富了课堂内容。

就奥尔夫教学法在课堂中的运用而言,我用三个课例来证明它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教学实践表明:奥尔夫教学法能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非常适于儿童学习音乐;奥尔夫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奥尔夫教学法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增强情感的表现能力;奥尔夫教学法能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并使他们能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奥尔夫教学法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结论: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我们得认清现实,不能自欺欺人。儿童教育是关键,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应该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自信心、专注性、合作精神、反应能力及全人格发展,使“学”与“乐”能相得益彰。所以,我希望广大音乐教师们采用先进的奥尔夫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并将奥尔夫教学法发扬推广,为孩子们的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

[1] 彭文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奥尔夫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z].企业家天地,2010-03

[2] 杜江琴.浅谈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学音乐课中的运用[z].黄河之声,2008-23 [3] 乐玫.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1999-02.第20卷第1期.[4] 谢平.奥尔夫教学法的三大特点[J].陕西教育,2003,(12)

[5] 李莘.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z].今日科苑,2010-08.[6] 娜仁其木格.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小学音乐教学[J].内蒙古艺术,2007-01.[7] 吴英莲.试论奥尔夫元素性音乐教学法[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篇3:在低年级音乐课堂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教学反思

一、奥尔夫教学理论

奥尔夫认为, 每个人不论是谁, 天生就具备了音乐的能力, 只是每个人表现出来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除了音乐天性的释放之外, 奥尔夫的另一个原则就是音乐中民族性色彩的体现, 强调以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为基础来进行教学。这样做的原因是, 奥尔夫主张通过音乐内容和形式的结合, 将受教者的民族观念和精神传达出来, 通过这样一种方式,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升华。在使用奥尔夫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使用各种工具和素材作为课堂上的教学手段, 并且即兴发挥, 这样以来课堂上也就充满了未知性和乐趣,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奥尔夫将自己最初的理念发扬光大, 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教学体系、方法及原则, 并且在世界范围内的音乐教学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并且广为流传。下面将总结这样一种优秀的教学理论在小学的课堂上的应用。

二、奥尔夫理论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应用

在奥尔夫的教学理念中, 并不会按照固定的教材来安排教学, 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上课的内容。因此, 奥尔夫教学法的使用, 对于教师来说, 掌握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 不仅要求教师在观念上秉承奥尔夫的教学理念, 而且教师还要有随机应变和即兴演奏的能力, 才能够及时地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调整教学的内容, 因此, 在音乐课堂上应当是永远充满了未知。在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后, 需要教师以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以此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1. 基本节奏的训练。

节奏这个元素在一个音乐作品中扮演的是基础性的骨架, 用稳定中带有变化的方式支撑起一部音乐作品。因此, 对学生节奏观念的培养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是教师首先需要进行的工作。在奥尔夫的教学方法中, 可以通过语音和动作的帮助来掌握节奏。奥尔夫教学法通过语言和动作来学会节奏, 在课堂上可以将平常所说的话改变成为带有节奏型的说话方式, 也就是以读谱的方式来说话, 以这种平常的话语方式将节奏融入其中, 对学习者来说是很容易接受的。当学习者学会了怎样说之后, 再将说话时的节奏写列出来, 给学习者一个视觉上的依靠, 也就很容易将节奏的异同记住了。再就是通过动作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同样的, 对于节奏的学习改成肢体的拍打动作, 同样有利于学习者的记忆和把握。

2. 欣赏能力的建立。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 教师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让学生掌握些基本的音乐知识为主, 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建立起欣赏能力时, 同样可以采用奥尔夫教学法。而这里所说的小学生的欣赏能力, 并不是要求多么专业, 而是要让学生在内心中能够通过歌曲中传达的情感和信息, 明白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在内心中能够分辨歌曲的情感色彩。这个过程的完成是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听觉训练建立起来的。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 一首首的歌曲积攒下来, 学生的头脑中就已经储备了不少歌曲, 对于以后的学习能够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师生交流中的引导。

在奥尔夫教学法中, 经常使用多种素材作为教课的工具, 如桌子、椅子、气球等这些平常与音乐毫不相关的东西, 同样是学习歌曲过程中的重要凭借, 可在学生已经对歌曲中的节奏能够读的准确时, 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来打出节奏。在一首歌曲的演唱中, 让学生挑选自己所喜爱的“工具”来进行敲击节奏, 分组进行, 逐渐加入。在这个过程中, 由于小学生对于节奏和音乐的感觉把握不是很准确, 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如在使用钢琴伴奏之余, 可以通过跺脚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打出正确的节奏。在这个合奏的过程中, 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当中, 不论是天赋如何, 都要乐在其中。

三、奥尔夫对小学音乐课堂的影响

在传统观念下指导的音乐教学, 通常是在课堂上有非常明确的学习目标, 硬性规定了一节课上要学习的内容数量, 这种在时间和内容上的“压迫感”, 不仅对于学生来说难以消化, 也使得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够注意细节。长时间在这样的压力下“强迫”学生学习, 不仅课堂效率不高, 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发育也产生了阻碍。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所主张的一点就是快乐教学, 认为音乐应该是一种享受, 不需要因为具有难度的技巧性学习而给心理和生理造成压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 教学的精髓就在于此。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不仅能够确保心理健康发展, 而且还能够使学习获得效率。

篇4:在低年级音乐课堂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教学反思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自然;节奏;创造

我国音乐教育仍长期使用着以歌唱、教学乐理知识为主体的陈旧模式,忽视对学生音乐情感的激发,忽视学生音乐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认真研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在八年来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和使用灵活自然的教学方法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2010年1月,笔者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音乐教师学校音乐新体系培训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从此走进了笔者的音乐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触碰自然,挖掘学生周围最贴近的音乐元素

奥尔夫强调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元素性”音乐教育入手,强调利用最原始、最简单的节奏和音高元素,通过人类最根本、最自然也是最古老的音乐实践形式唤起他们身上潜在的音乐本能,使音乐成为他们自发的要求。

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中,笔者非常注重学生对音乐的自然体现,首先培养学生用灵敏的耳朵挖掘自己周围的音乐。例如:在新湘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课本中,第三课的活动“做做敲敲”,笔者和学生一起在课前准备了很多日常生活中能发出各种声响的物体,让学生用各种方法使物体发声,仔细听辨它们的音高、长短、音色等,聆听之后探索哪两种声音合在一起比较好听,哪两种声音和在一起不容易让人接受。从而让他们对这些物体按照音色感觉进行分类,再说说这些声音可以模仿大自然中的哪些声响。在这个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做到了认真倾听,不仅培养了注意力、观察力,而且提高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体会情感,身体是学生表演的道具

音乐是人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于感情的表达也是非常敏感的。在学习歌曲时,笔者让他们根据歌词内容找出歌曲中关键的情感词语,启发他们用自己的表情或肢体动作解释这些感情词语,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笔者是这样做的: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根据学生表演引导学生将这些动作按照逻辑编排完整;用不同形式让全班每个学生都体验动作和感情的连接。在小组表演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里常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表演得惟妙惟肖。这种自然流露的形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即兴发挥的创造力的萌发。由于这种创造力的萌发得到激励,造就了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

三、节奏第一,从朗诵中寻找节奏

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个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存在,但旋律却离不开节奏的“支撑”。因此,奥尔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通过节奏与语言和动作的结合对儿童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是奥尔夫教学实践的一大特色。所谓节奏与语言的结合,即语言节奏朗诵。在教学中笔者结合实际教材,把节奏训练作为音乐课的重点教学内容,用朗诵语感作为节奏的切入点,让节奏自然流露在学生的唇齿之间。例如:二年级《音乐》下册中歌曲《老爷爷赶鹅》这一课中,朗诵是个很重要的环节。根据以前学过的节奏知识把节奏写下来,再运用柯达伊音阶手势,学生就完全可以将旋律准确地唱出来。

四、激发灵感,每个学生都是音乐的创造者

奥尔夫体系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创作法”,即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及范例帮助儿童集体创作、协助创作。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模仿—即兴—创造四步环节:探索是让学生通过动作发现产生音响的可能性;模仿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即兴是鼓励学生将所学的记忆逐渐扩展,形成“雏形”;创造是将各个阶段所学的技能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独创的“作品”。在四环节中,即兴和创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笔者在教学当中很注重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而表现的练习过程就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过程。

五、平等交流,师生共建和谐课堂

奥尔夫教学体系中组织教学的方式很注重集体教学和综合教学,其中集体教学是指给儿童创设一个自由、宽松、便于交流和共享的音乐学习环境。想要创设这样的环境,教师首先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改变自己高高在上的角色,转变成为和他们一起做游戏的一员,将自己的肢体动作、语言方式、思维转换等各方面转换到学生的年龄范围之内,做到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探究、共同学习、共同分享。

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学生本能的表现力,而学生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相信通过广大音乐教师不断地学习、实践、创新,在不久的将来,音乐课堂将会呈现学生不断表演与创新的新面貌。

参考文献:

篇5:在低年级音乐课堂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教学反思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它把语言、律动、舞蹈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产生人与人之间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游戏中增强合作意识和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可以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全面提高儿童音乐素质,所以说奥尔夫教学法是适合于儿童,并应当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大力推广的教学法。那么如何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到我们幼儿音乐教育的实践中来呢?本文就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培养儿童的音乐听觉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人们从事音乐活动的主要方式。音乐听觉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听觉对音乐语言中各种基本要素敏捷的反应力、记忆力和整体的感知力。日本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曾说:“音乐的听觉是在听觉上要求出来的,而且,开始要求得愈早,将来的效果愈好。实践证明,音乐听觉绝非天生就有。”儿童时期的听觉在一生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最灵敏的阶段,抓紧这个黄金时期进行训练,对发展儿童的音乐潜在能力十分重要。

那么,对儿童进行音乐听觉训练可以从哪些方面要求呢?首先,可让儿童辨别声源(即声音发出的方向)、音色、音的高低。如在《辨音取乐器》的游戏中,教师在幼儿看不到的地方敲击乐器,每次请能快速听声音并说出乐器名称的幼儿上来取乐器,然后再由他来敲击,请其他小朋友来听辨,依次传递下去。不过在游戏中要尽量鼓励每个儿童都能参与到游戏中来,直到每位小朋友都能分辨并说出乐器的名称。其次,可让儿童辨别音的强弱、音乐进行的快慢、音的长短以及在音乐中的应用、音乐的结构形式等。如在《咚咚和嗵嗵》的音乐游戏中,教师运用固定的节奏型介绍闹闹和静静的特点,可以这样说:音乐谷里来了两个奇怪的小精灵,一个叫闹闹(f),一个叫静静(p),让我们和他们一起来跳舞吧。这时候教师开始放音乐,鼓励幼儿自由想象闹闹和静静,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当鼓声或音乐强时,幼儿向下使劲跺一下脚或拍手;当鼓声或音乐弱时,幼儿踮起脚尖轻轻走或点手心。

二、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培养儿童的音乐节奏感

音乐的节奏来源于生活,人的语言、动作,大自然中万物的各种自然规律都为音乐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节奏源泉。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曾告诫我们:“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加以诱发、培养,进而为音乐所用。”因此,对儿童进行节奏训练就应该顺应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从儿童熟悉的日常生活和事物入手。

儿童节奏训练可以从有节奏的儿歌朗诵、体态律动入门,配合唱歌、舞蹈、节奏乐器演奏等。如教师播放乐曲《玩具兵进行曲》,带领幼儿排队模仿各种小动物,让孩子们跟着四分音符的节奏(XX|XX)模仿动物踏步走,在行走的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幼儿在行走时模仿该动物的叫声。节奏训练还应注意由运动的节奏(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比例关系)开始,逐步系统掌握由单纯音符、附点音符、休止符、切分音所构成的多种节奏。如认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即一个动物表示一拍,用一个四分音符来表示,用手拍出它的节奏就是|X|,一个小动物表示半拍,用一个八分音符来表示,两个小动物加在一起是一拍,用两个八分音符来表示,那么它的节奏要快一点,即|XX|。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幼儿不仅认识了小音符,又学会了看节奏谱打节奏。每出示一张卡片,幼儿马上就能感受到它的节奏,并能用手拍出来。

三、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培养儿童对音符旋律的感知能力

旋律是最重要的音乐基本表现手段之一,它本身就是乐音的高低、长短、音色、力度、速度、调式、调性等等诸多要素综合运动的结果。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往往最容易被人们感知和接受。因此,旋律听觉训练是音乐听觉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音符和旋律概念都没有建立起来,那么如何去教他们呢?我采用了身体律动教学与旋律教学相结合的办法。例如我在教唱音阶时就通过肢体游戏让孩子们很快的就学会了,开始我先跟小朋友们一起玩摸五官的游戏,教师说出鼻子、嘴等名称,请幼儿快速摸自己的五官等,然后继续玩此游戏时变换身体名称来玩,同时加上歌词和旋律开始学习唱音阶。让孩子们初步尝试用身体的部位来表现音阶。谱例如下:

摸摸 你的|小 脚|do do|do do| 摸摸 你的|膝 盖|re re|re re| 摸摸 你的|双 腿|mi mi|mi mi|„„

四、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培养儿童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最突出、最重要的一项原则是即兴性原则。它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唱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儿童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对儿童进行音乐早期教育是开发儿童智能的有效手段之一,儿童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带有创造性活动的各种内容,即根据音乐原型构想出音乐的形象和意境,并用动作表现出来,或者听了音乐之后根据自己的想象用图画表现出来。如课例《动物音乐会》课前教师节选《动物狂欢节》组曲中第一首《狮王进行曲》、第四首《乌龟》、第六首《袋鼠》、第十三首《天鹅》音乐,课前教师宣布今天我们来举行一个动物音乐会,下面要出场四种动物,它们分别是狮子、乌龟、袋鼠和天鹅。然后启发儿童去想象这四种动物在神态、动作方面有哪些特点?表现这四种动物的音乐又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儿童自由发言,然后教师依次放四段音乐让孩子们边听边“对号入座”,并根据想象自由表演,随着音乐的节奏即兴表演。二是学习简单的初步的音乐创作方法。如《节奏创编游戏》教师根据儿童前期对节奏的训练有一定认识后,就可以尝试着让儿童自己去创编节奏音型,如教师拍两小节节奏XX XX|XX X|之后请学生也即兴的去创编短小节奏,开始教师可做引导,等儿童熟悉后,就会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创编游戏中来。

篇6:奥尔夫音乐教学反思

篇一:奥尔夫>音乐教学反思

《小松鼠进行曲》这个活动是选自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材的一个音乐。第一次在亲子班尝试进行奥尔夫音乐教学,整体是比较成功的。整节课中以小松鼠老师带小朋友>秋游为线索,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亲子班的孩子年龄较小,词汇量较贫乏,对于“秋游”一词的理解较为生疏,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多丰富孩子的词汇量。这个活动的设计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是肢体律动,第二个是跟随音乐在教室进行爬山、过独木桥、钻山洞的律动,最后就是让孩子使用乐器进行集体演奏。

首先孩子们在进行肢体律动时,都能跟随老师进行刷牙、洗脸、照镜子、穿衣服的动作模仿,在模仿过程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因为这些简单的动作都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每一个肢体动作孩子们都使用固定拍进行。

第二个活动时,引导孩子们出去玩要经过一些什么地方,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较浅,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集体学习爬山、过独木桥、钻山洞的动作。在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模仿能力非常强,而且很愿意参与这类模仿的活动。有些孩子特别在过独木桥时,模仿老师“身体摇摇晃晃”的动作时,活灵活现。

最后一个活动可以说是一个尝试,对于亲子班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挑战——让孩子们使用乐器集体演奏。很多老师都说小班的孩子在使用乐器时很麻烦,因为孩子年龄小,自制力较弱。总结去年一年带小班的经验,其实孩子们是非常愿意参与乐器演奏这个活动的,只要老师提前将活动规则强调好,并在活动中给予提醒的话,活动还是很好操作的。于是我在这个环节中,先让孩子们认识好乐器,然后再强调使用乐器的规则,看到孩子们一个个瞪得圆溜溜的眼睛时,我已经明白孩子们对这个活动是非常感兴趣的。因为第一次接触乐器,孩子们免不了有些兴奋,所以我尽量的满足好孩子们的需求,首先让他们随意的拍、敲、摇,让乐器发出声音。然后再进行集体演奏。这个方法很奏效,孩子们有了尝试乐器发声的经验,接下来我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让乐器发出声音,跟随老师进行集体演奏。在演奏前,我特别强调让孩子们一定要看老师的指挥,老师手握拳头就代表要让小朋友和乐器“休息”。让我很欣慰的是这些小家伙操作乐器起来都能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没有出现教室里一团糟的现象。

从这个活动中我总结出:0—3岁是孩子们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这个时候的孩子教什么会什么。孩子们虽然年纪小,只要在每个活动中强调好规则,进行任何一个活动都是很简单的。>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工作中强调的学习常规的培养。在以后的活动中,我的教学工作也有了一个整体的方向,多让孩子们动手,动手的同时又动了脑,而且又构建了孩子们的规则意识。

篇二:奥尔夫音乐>教学反思

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 音乐课教学 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

通过学习后深深感觉到老师 与孩子一道学习、表演,让课程更有乐趣和意义。学生在课堂上一“动”起来,气氛就活跃多了。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音乐性的“动”,必然沉浸在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他们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而会全心身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当音乐成为孩子自身的需求,孩子对乐理、乐感、表演、演奏以及语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轻松愉快了许多。

篇三:奥尔夫音乐教学反思

伴随着新的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我们幼儿园从去年就越引进的这一新的课程——奥尔夫音乐课已近一个学期了,随着这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和学习,我自己对奥尔夫音乐有了些新了解:

奥尔夫音乐有很多种形式,包括打击乐,韵律,歌唱。歌表演等,从小开始培养幼儿>倾听音乐,不但能很好的让幼儿感知乐曲的节奏,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艺术气质,增强艺术素养。主要目标是通过角色扮演角色,等形式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歌词内容;引导幼儿通过游戏复习音符的时值;幼儿能在音乐游戏中感知乐曲的节奏,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每次课上我按照奥尔夫音乐课程的要求,认真地讲给孩子听,和孩子们互动游戏,以拍手打节奏的方式贯穿其中,以便幼儿能很好的掌握各种音符的时值,和孩子们游戏讲述>故事理解音乐时,整体效果表现的不是很好,孩子比较乱,这个值得我去反思,没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导致孩子们在做游戏时表现的不是很守规则,我会吸取这次的经验,争取通过努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尽善尽美。

篇7:幼儿奥尔夫音乐教学反思

最近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我们一共学习了两首曲子:《春》、《木瓜恰恰恰》

《春》选自小班春夏的第二个主题,这首曲子选自著名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四季协奏曲》,虽然这是小班教材中的曲子,但我觉得它的音乐非常优美,音乐中的角色鲜明,适合我们班的孩子作节奏乐的练习。在活动中,孩子们倾听并感应了乐曲的回旋曲式,能分辨出乐曲中的各个不同的角色,并能根据我们以往学习过的节奏自己来设计出打击乐演奏的方案来。在活动中,我还请孩子们自己来当小指挥练习指挥和学习看指挥演奏,效果还不错,发现了几个平时没有注意到的孩子。

《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情趣。歌曲分三段体,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到城里去卖的过程。孩子们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曲就非常的喜欢,特别是歌曲中的特定节奏“恰恰恰”,他们不由自主的跟着音乐又唱又扭,兴趣很高。在教学活动中,我首先从学唱歌曲入手。和孩子们一起了解了印尼的风俗,了解了叫卖歌的特点。对于歌词中出现的水果孩子们都非常熟悉,辅助以水果的图片,他们很快就熟记歌词,学会了歌曲。在打击乐的演奏中,我采用了图谱的形式,用不同的水果来代表不同的乐器和节奏型,再结合孩子们学习过的各种奥尔夫的节奏,直观又有趣,孩子们掌握得很好,整首曲子的演奏节奏准确且富有激情,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篇8:在低年级音乐课堂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教学反思

一、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幼儿的学习效果取决于学习兴趣, 而声势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 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使得他们的兴趣集中点比较短, 需要通过肢体动作等外部条件的辅助和刺激来进行学习, 帮助理解和记忆, 这种律动式的音乐教学是促使孩子们乐于参与音乐的最佳方式之一。

一般而言, 在积极引导幼儿欣赏音乐时, 需要孩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映, 如:语言反映、身体反映、内心反映、歌唱反映、演奏反映等。声势活动把幼儿从板凳上解放出来, 要求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动起来, 产生很多丰富、立体的音响效果, 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融入到教学之中, 同时容易引起他们的表演和创造欲。近代西方先进的音乐教学及其改革得到的一项普遍的共识是让儿童尽可能一切都通过自己做, 从实际的做中来学习一切, 包括音乐及其技艺。这正是意大利女教育家Haria Montessori创建的蒙特梭里教学体系的根本要义。德国音乐教育家欣得米特也说过:“做音乐比听音乐更好。”音乐的生动性, 非自己亲自动手不足以心领神会、融会贯通。因此要强调要求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通过亲身体验, 诉诸感性, 鼓励和培养幼儿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可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

“声势”活动将身体语言作为音乐的“化身”, 把幼儿心中对音乐的感受, 通过身体的动作表现出来, 这种方式用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

1. 节奏感的培养。声势活动以身体为乐器, 通过动

作挖掘人与生俱来的节奏感, 体验和发展人更加敏锐的节奏感。人的动作本身就最富有节奏动力, 从最简单的走、跑, 到日常生活劳动中的动作本身, 就蕴含着丰富的动作节奏教学的素材。而对儿童来讲, 通过动作来发展其对节奏的直接感受和体验, 则是最佳年龄接受期。因为这个年龄段身体的协调、身心的敏锐反应及表现, 都最适宜结合动作进行节奏训练这种方式, 方法简单, 效果却最好。

2. 创造力的培养。

声势活动经常以教师先给出一个片断, 由幼儿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进行即兴的创编或将听到的音响 (音乐) 即兴做出身体动作的反应, 这是培养幼儿创造力最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把对声音的感受, 如:声音的高低、走向及强弱变化, 甚至不同的音色、曲式结构, 用动作来表示时, 就必须要有想象力才能做到, 甚至因为声音的非定量性和多解性, 动作的反应完全有更大的自由度去表现, 这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对于音乐教学来说, 不应有一个系统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 音乐课堂应永远是动态的、变化的, 许多音乐教师在理论上同意音乐教育要培养幼儿想象力, 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往往代替幼儿的思考。

3. 协调能力的培养。

声势活动要调动身体的每一个部位, 对培养幼儿身体的协调性以及与他人的合作能力是非常有好处的。无论是演奏、合唱, 还是重奏、重唱等活动, 常会遇到声部间多种不同比值的节奏关系。个人双手操作方式与他人合作都需要具备既能各自独立, 又能相互协调的能力。如:让幼儿左手匀速地拍, 右手比左手快一倍或左手画圈, 右手上下直线拍, 便会感觉两手程度不等的互有牵制和干扰。这说明各自独立活动, 互相协调的双手活动平衡能力的获得也要经过一定的锻炼, 那么, 若在教学中加入声势活动,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协调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总之, “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声势活动是耳、脑、眼、手等多位一体地敏锐地联系起来对音响的内在感受。利用声势活动是教授音乐的一种方法, 不仅可以发展幼儿音乐感, 还可以提高幼儿的基本能力, 如创造力、理解力、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分析力、集中力和感受力等, 比“坐着听”、“坐着唱”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笔者认为应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积极倡导声势活动训练, 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

篇9:在低年级音乐课堂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教学反思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堂运用;节奏

卡乐·奥尔夫,德国人,他创立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受到世界各国音乐教师及音乐爱好者的一致肯定与推崇,被公认为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是将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适合于儿童的。在奥尔夫的课堂中,音乐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还结合了朗诵、律动、舞蹈、表演、绘画等多种艺术元素。

一、从节奏入手,把握音乐灵魂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舞蹈和语言共同的元素,在音乐教学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节奏。在小学音乐课上,节奏训练显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教学起来非常简单,可以借助于任何乐器,也可以用肢体活动来表现,易被孩子们感受和领会,使学生更容易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但简单的节奏训练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在奥尔夫理念的影响下,我觉得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语言的节奏、体态的节奏、大自然的节奏、敲打出的节奏(身体、打击乐器)综合运用到课堂中,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歌曲学习中的难点,还可以大大提升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从游戏入手,调动多方面因素

在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孩子们活泼好动,所以选择的教学方法多以游戏为主。一年级教材中有一首歌叫《小袋鼠》,歌曲描写了小袋鼠去摘果子,把果子装进大袋子里,挺着一个大肚子的可爱形象。在教学过程,我先以故事导入,接着提问,“哪位小朋友知道小袋鼠是怎么走路的呢?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模仿小袋鼠呢?”老师根据学生的表演纠正,进而启发其他小朋友也排队在教室里模仿小袋鼠走路,以此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动起来。在此基础上,我继续启发,“小朋友们,小袋鼠要去做什么呢?”“摘了沉甸甸的果子袋鼠又该怎么走路呢?”学生模仿动作。再运用打击乐伴奏,强音步子重,轻音步子轻。然后我弹旋律,小朋友们踏着旋律,踩着节奏进行表演。在小朋友们表演的特别兴奋时,我把歌词朗读出来,同学们很快就可以按节奏朗诵。最后加上旋律的学习,一首歌就在同学们做游戏的过程中慢慢学会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了。同学们在游戏的快乐中学会了这首歌,也提升了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从声势训练入手,全方位提升

声势是奥尔夫首创的音乐活动形式,它是用自己的身体作为乐器,运用跺脚、拍腿、拍手和捻指等身体律动来进行节奏训练。对于孩子们来说,利用自己的身体,拍打出有规律的节奏,可促进他们动作的协调发展,也能使大脑神经控制动作的能力和保持平衡的能力有所发展。声势活动能为孩子们营造轻松愉快、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在一节课之前或中间,选一些声势训练让同学们来完成,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孩子们的情绪就会高涨。学生不仅能感受音乐的曲式结构,也可通过舞蹈中的组合、换伴等环节告诉孩子们要坦然接受被拒絕,注意表演气质等。

四、从即兴发挥入手,培养创新意识

即兴演奏是奥尔夫教学体系中的一大亮点,由于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都非常简单,伴奏常常以固定的节奏型为基础,因此在音乐的学习中可以多让他们即兴发挥来为歌曲伴奏。即兴演奏可以让孩子直接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自己创造自己的音乐,充分发展个性和创新意识,自信心也极大提升。

篇10:在低年级音乐课堂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教学反思

艺术活动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有助于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我们班的孩子特别喜欢音乐活动,在每一次的活动中,他们都能放松大胆的表演,用母鸡孵蛋的形体和声音特点设计了这次活动,以其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感受到旋律的变化,在表演中体验音乐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用自然声音演唱歌曲。

2.感受旋律的上行与下行以及合作表演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学会按节奏表演。

活动准备

公鸡、母鸡手偶、沙蛋、绒母鸡一个、各种鸡蛋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鼓声游戏(走走、跑跑、跳跳、转转)。教师鼓声敲的慢,幼儿走的慢,反快则快,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

二、进行部分

1.故事引人(出示母鸡、公鸡手偶)

师:我是鸡爸爸,小朋友喜欢叫我公鸡。我每天早早起床,从不睡懒觉,希望小朋友也和我一样早早起床,按时上幼儿园,好吗?和我一起叫一叫?

我是鸡妈妈,小朋友喜欢叫我母鸡,我每天孵一个蛋,我的蛋可有营养了,希望小朋友天天吃一个蛋,越来越来聪明,好吗?(放音乐)

2.听歌曲一遍(教师表演唱,随音乐拿出沙蛋,表示蛋的个数)。

师:母鸡生了几个蛋?一起数一数?

3.在听赏一遍歌曲。

师:这次听歌曲时,用手指表示鸡蛋的个数,并且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注意数鸡蛋的时候也是有节奏的。

4.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出蛋的个数。

师:歌曲里唱到几个,你可以拍手、跺脚等方式表示蛋的个数,也可以找好朋友一起表演,遍唱边表演。

5.用不同的姿态表现母鸡孵蛋。

师:见过母鸡孵蛋吗?学学是什么样子,请幼儿用不同的姿态进行展示。

6.数蛋游戏。

师:我们一起表演一次数鸡蛋的游戏,一定要仔细听音乐,用最好听的声音唱出来。

7.让幼儿感受音的上下行。

师:在这首歌曲里,有一句旋律越来越高、有句旋律越来越低,要仔细听。(可以让幼儿多次分别聆听这两句旋律,并大胆表现)。

三、结束部分

欣赏各种鸡蛋,并尝试创编歌曲。(逐一出示各种蛋的图片)

师:看看这么多的蛋,你知道它是谁孵的吗?试试把它唱出来。(鸡蛋、鸭蛋、鹅蛋等)

如:嘎嘎嘎嘎,母鸡在孵蛋;

嘎嘎嘎嘎,鸭子在孵蛋;

嘎嘎嘎嘎,白鹅在孵蛋。

附歌曲

5 3 5 3 12 34 5 ——

咕 咕 咕 咕 母鸡 在孵 蛋 ,

5 3 5 3 54 32 1 ——

篇11:在低年级音乐课堂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教学反思

中班音乐活动《母鸡孵蛋》来源于奥尔夫音乐活动《母鸡孵蛋》。原活动重点在于让幼儿在捡鸡蛋的游戏过程中感知鸡蛋的数量。而在本次活动中,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体验出发,运用了原歌曲的旋律,为三个鸡蛋设定了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歌曲中的棒棒鸡、打嗝鸡、害羞鸡。让幼儿在趣味的游戏中学习歌曲、亲身感受体验有趣的小鸡形象。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鸡蛋数量的变化、

2.理解、感受不同节奏的小鸡叫声,在游戏中感应小节末拍节奏。

3.能用(轻、慢)和洪亮的声音表现歌曲中害羞、自信的情绪。

活动准备:

1.母鸡孵蛋的音乐,鸡蛋三个,三种不同形象小鸡的图片

(棒棒鸡、打嗝鸡、害羞鸡)。笔。

2.铃鼓、丝巾每个小朋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母鸡叫咯咯》音乐律动进场。

二、熟悉歌曲《母鸡孵蛋》

1. 教师用彩蛋示范歌曲。

(1)师: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母鸡的叫声)。

(2)师:今天母鸡要孵蛋了,我们来看看母鸡孵了几个蛋。

2. 幼儿学唱并动作表现。

师:母鸡孵了几个蛋?

三、认识三个不同特征的小鸡宝宝,并能模仿各种形式小鸡的叫声。

师:你们看看母鸡的蛋都一样吗?

1.棒棒的小鸡——感受1/4小鸡的叫声,能用洪亮、有力的声音表现自信。

(1)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鸡?为什么?

(2)倾听棒棒小鸡的叫声,教师用简单图示表示,幼儿模仿。

(3)用大鼓帮助幼儿唱出有力的声音。

(4)想象自己是身体很棒的小鸡并演唱。

师:你们平时怎样才会很棒?可以吃什么?

2.打嗝的小鸡——感应小节末拍节奏。

(1)听出打嗝小鸡在小节末拍打嗝的规律,教师用笔画出打嗝鸡的叫声。

师:听,它在干什么?(打嗝的声音)谁来给他取个名字?

(2)幼儿学会在结尾处做打嗝动作。

3.害羞的小鸡——用轻、慢的声音进行表现害羞。

(1)用拖小尾巴的图示表示害羞鸡的慢。

(2)师:害羞鸡在介绍自己的时候是这么样的?他的声音呢?

4.集体歌唱,模仿三种小鸡的叫声。

四、介绍铃鼓和丝巾的特点,用铃鼓和丝巾表现各种特征的小鸡叫声。

1.师:你们觉得丝巾可以用来表示什么小鸡?铃鼓呢?

2.幼儿熟悉道具。

五、借助乐器、道具表现歌曲《母鸡孵蛋》。

六、给三种小鸡分组,结合乐器进行歌曲游戏。

(1)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鸡来进行表演。

(2)合音乐演唱并表演。

篇12:在低年级音乐课堂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教学反思

董洵慧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幼儿园 602500 摘要:本篇文章针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运用措施,其中包括充分发挥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让孩子成为课堂主体、利用集体式教学模式来培养出幼儿的合作精神以及进一步拓宽音乐视野,重视学前教育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幼儿音乐教育水平的提高献上笔者的一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学前音乐;音乐教育

一、前言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世界范围中具有着超高的知名度与应用率,这种教学观念的最显著特点即为将儿童设为教育的出发点与教育的目的,将更多的教育重点都锁定在了对幼儿内心世界与情感变化的发掘和掌控上。由国家教育部门所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针对幼儿教育制定出了如下的要求标准:“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这一观点正好与奥尔夫音乐教学不谋而合【1】。

由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目的就是在尊重幼儿鼓励幼儿的基础上,为他们创造出更多自由的学习空间,因此教育者需要针对所有孩子的学习能力、心理发展情况以及音乐基础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顺利应用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概述

在以往的学前音乐教育课堂中,绝大多数的教育者所采用的都是满堂灌与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即为老师唱一句,幼儿跟着学唱一句。除此之外,由于一些学前音乐教育者的知识内涵比较匮乏,并且教学水平也不达标,因此在开展音乐教学时总是一味的按照教材内容来进行理论教授,让整个音乐课程的教学氛围变得非常的枯燥和乏味。对于喜欢新鲜事物的幼儿来说,这种死气沉沉的音乐课程是无法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教育者从之前的课堂主导者变成了课堂引导者,并且不再是直接性的将音乐知识灌输给孩子,而是采用一些趣味性较强的诱导和教学手段来让孩子自然而然的去探索知识,从而让他们可以真正的喜欢音乐【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德国著名音乐学家卡尔·奥尔夫所创造的,此种方法一经问世就得到了众多研究学者与教育者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认可,并且被迅速的传播和应用到了各个国家的音乐教育课程中。发展到目前为止,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已经成为了可以独当一面的独特教育体系,并且对全世界的音乐教育都带来了非常重要且深远的影响。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一)充分发挥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让幼儿成为课堂主体

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的幼儿在之前都没有接触过音乐课堂,他们就如同是一张白纸一般等待着教育者来在上面绘制出美丽的图画。首先,教育者要针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精髓之处进行充分的吸收,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并根据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争取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音乐的课堂中获得感悟与收获;其次,教育者还要为幼儿创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让他们可以自然而然的进入到音乐课程教学活动中;最后,教育者要经常性的给予幼儿以鼓励和帮助,尤其是对于那些学习能力稍差且性格比较敏感的孩子来说,教育者要采用一种十分亲和的态度来帮助他们正视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哪怕幼儿只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非常微小的进步,教育者也要在第一时间给予表扬和奖励,进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消除掉幼儿对于音乐课堂学习的畏难情绪,从根本上凸显出他们在音乐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二)利用集体式教学模式来培养出幼儿的合作精神

在最近几年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普及和深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开始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学前音乐的教学课程中。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角度来分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幼儿学生,他们都无法单凭自己个人的力量来完成教学任务或学习任务,必须要得到团体的支持与帮助。集体教育是奥尔夫教学方法所积极倡导并广泛应用的,教育者应当根据班级的实际条件与孩子的性格特点来为他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平台,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充分的感受到音乐艺术中所蕴含的无限魅力【3】。

(三)进一步拓宽音乐视野,重视学前音乐课程的教学实践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传统类型的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教育者需要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来调节好新旧知识交替过程中所出现的排斥性,争取让幼儿在学前阶段中就可以认识到尊重民族文化和创新知识体系的重要性。首先,在音乐教学活动设计上,教育者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些脍炙人口且旋律轻快的的英文儿歌,让孩子们可以在接触音乐艺术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英文知识;其次,教育者还可以将音乐欣赏课程与美术课程巧妙的结合到一起,让孩子们根据自己所听到的音乐内容来进行作画,让他们的联想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提升;最后,教育者还要引导幼儿进行自身评价和互相评价,鼓励他们说出对音乐课程的想法。

(四)要让幼儿“动”起来,直观的感受音乐节奏

通过上文中的介绍可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同我国传统类型的幼儿教育模式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性,此种教学方法更加重视对幼儿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教育者的引导之下可以更加深入的接触和表现音乐艺术。基于此,教育者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向学生直观的展示奥尔夫乐器的奇妙之处,让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得到双重刺激的同时对音乐课程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在打击乐演奏的辅助下,幼儿在音乐课堂中会表现得更加活跃和兴奋。不仅让整个音乐课堂的教学氛围变得更加的愉快轻松,而且还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听辨水平,从根本上发挥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作用与价值。

参考文献

篇13:在低年级音乐课堂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教学反思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公认的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之一, 在各国流传甚广。奥尔夫音乐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教育方式, 其创始人奥尔夫提出“倡导参与、鼓励想象”,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人的音乐素质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理念的精髓是原本性的音乐存在方式。原本性可分为人格原本和音乐元素。从行为层面上讲, 原本的音乐是指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它鼓励人们自己参与音乐。体态律动又指用身体来表现音乐本身, 它能反映出人对音乐的理解力和感受力, 其基本元素包括时间、空间和个人动作。从意识层上来讲, 音乐是人内心情感的联想、体验和表现。奥尔夫教学法倡导人们对音乐的自然体会, 这样的音乐教学法, 对人格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 如培养人的思维反应能力、记忆力、群体合作能力、即兴创造能力、听觉感官能力、身体协调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音乐元素又是指节奏、音高、音色、旋律及曲式、调式调性、表情记号、音程和弦等。

二、合唱发展现状概述

合唱发展至今, 不仅仅是一门表演艺术, 更是音乐各科的综合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的合唱事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在合唱事业欣欣向荣的背后, 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国外有很多合唱团队形胖矮、高低不一, 很显然, 他们以声部的均衡协调为标准来追求声音的完美。国内的很多合唱团却排得整整齐齐, 虽然是为了达到形式与内容两者皆备的完美效果, 但不排除部分合唱团过于注重形式上的“整齐”, 忽视了声音的均衡和协调以及所要表达的音乐内容, 甚至为了达到“整齐”紧张得面目狰狞, 即使需要愉悦表情时也是挤出的笑容, 几个人象征性的眼神交流, 不由让人深思这种作假甚至痛苦的状态能否给歌队带来快乐、能否和观众有心与心的交流。从事音乐活动的目的是要心与心的交流, 要通过教育的途径来实现人们对生活情感的自我流露和相互交流, 而不是强加的、做作的来表现艺术。

三、课例研究

要解决合唱的问题, 必须从启蒙教育——初级合唱训练抓起。而奥尔夫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值得借鉴的音乐教学法, 对于解决合唱教育中过于追求专业化的弊端, 促进人全面发展, 都很有帮助。

(一) 音乐元素

音乐元素包括节奏、音高、曲式、音色、调式调性、表情术语等, 以下课例着重从节奏、音高阐述。

(1) 节奏

一般的音乐心理学家认为, 节奏是通过声音的长短和有规律的轻重反复及其各种变化的组合, 节奏作为音乐时值的表现, 可以由节拍、速度、律动等多种要素构成。奥尔夫教学法以节奏作为基础要素, 在初级合唱训练中可以通过这种方法, 使用身体的不同姿势和动作, 如拍手、拍腿、捻指、跺脚等, 来促使学生体验、感受节奏的内在关系, 增加内心体验与外在动作的协调感, 这就是奥尔夫所指的“人体乐器”或“声势”。

以建立四四拍音乐节拍感为例。如果是童声合唱团, 根据年龄特点设计四个简单的动作, 如拍手、拍肩、拍腿、跺脚, 队员跟着指挥结合配乐按节拍轮换动作。如果针对成人合唱团, 接受能力相对较快, 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加入休止练习——逐个休止动作, 甚至可以脱离配乐进行。如果是老年团的初级训练, 结合实际又可以从动作、速度等上设计得比年轻人的初级合唱团简单些。这样的练习既锻炼了队员的专注力、反应能力、记忆力、身体协调能力, 稳定拍率, 了解四拍子的概念, 同时还无形中养成了看指挥的好习惯。与那种枯燥的、目的性极强的训练方法相比, 效果甚佳。

(2) 音高

音高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 而音准构成了合唱的协和。奥尔夫教学法会让初级合唱的音准训练变得有趣。

以初次进行和声性多声部训练为例, 可以以传递声音的方式进行构唱。由指挥把三个不同音高的声音传递给歌队里的三个队员, 这三个队员保持演唱的同时, 将声音逐个传递给其他队员, 以此类推, 最后就能听到很明显的三个声部和声效果。另一种方法是可以写一段有纵向和声的练声曲, 每声部各循环演唱其中一句, 几个声部合在一起便是多声合唱, 这样的曲子还可以做为轮唱进行练习。

(二) 人格原本

随着合唱艺术的发展, 规整队形、统一站立、丝毫不动的合唱表演形式逐渐被淘汰, 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律动这种形式被广泛运用, 但是很多合唱团在表现艺术的时候往往不是自然的流露、身体不协调、动作僵硬, 表现上的做作以及神情不自然无疑与音乐形成很大的反差。因而我认为, 可以从基本训练中就融入律动, 这也是人类本身自然表现的体现。

基础较弱的歌队表现八六拍的曲子时往往会出现拖沓的现象, 可以通过律动来解决。如每三拍左右交替踏脚, 这样会使整个音乐流动起来, 同时还可加手上的动作, 可以即兴, 也可统一, 全身包括膝盖都带上韵律。初次做律动, 指挥就是个表演者, 要引导队员大胆地做律动, 摆脱拘束忸怩的状态。刚开始歌队不习惯, 往往造成顾此失彼, 注意了声音律动就放不开, 注意了律动又演唱不好。这是一个适应过程, 即让音乐“原本的”自然流露的过程。歌队一旦适应后, 无论练习还是表演, 都能够自然得体地将音乐和身体及内心内在地表现出来, 而并非强加的表现。

合唱的前提是合作, 队员之间的合作即建立音色的中间值, 如何培养队员的合作意识至关重要。举个例子, 选择一段四三拍和四四拍反复交替的音乐, 四四拍音乐时个体律动, 四三拍音乐时, 自行两人组律动。找不到舞伴时, 尽管有大方的队员会通过叫喊的方式找舞伴, 但更多人则立在原地, 孩子表现无助, 成年人会显尴尬。事实上很简单, 只要没找到舞伴的队员做同一个动作, 把手举起来, 这时出现了两个小群体, 有舞伴的群体和正在找舞伴的群体, 在同一个群体里完成的效率会很高, 这就是队员之间的合作。久而久之, 队员在处理各种事情及演唱时就逐渐有合作的意识。

合唱指挥是指指示速度、力度、分句、声部进入, 控制声部间的均衡与和谐, 并挖掘作品每一细节的表情含义的艺术领导者, 他在合唱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要让初级合唱队员通过作品来体验指挥的重要性, 是件困难的事情, 奥尔夫教学法中就有个很好的课例——《小小指挥家》。

选一段节奏感较强的音乐, 歌队手上可以拿些小乐器、能发声的物体或者直接用声势。轮流让队员当指挥, 剩下队员根据指令演奏。做过指挥的队员就深有体会, 感受到了指挥的重要性和歌队对指挥尊重的重要性。诸如此类, 可以根据合唱团年龄以及队员接受能力决定训练方法的难易程度。

音乐来源于生活, 游戏也来源于生活, 奥尔夫教学法很多有通过游戏的方式在无形中学习、提高。要走向世界的不是奥尔夫的教材, 而是他的理念, 而这种理念需要每个老师去实践、去发展, 为自己的教育所用, 而不是照搬照抄。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一笔积累丰厚的文化遗产, 初级合唱的训练可以利用奥尔夫教学法, 让队员内在地去理解去感受中国本民族音乐的特点, 真正做到“洋为中用”。

摘要:在合唱发展中, 针对出现问题的客观性、具象性, 需有相应的解决措施。而从根本上彻底清除问题的根结, 必须从合唱的启蒙教育开始。初级合唱训练, 是任何一个团队不可避免的建构, 将“原本性”的奥尔夫教学法运用于本土化的合唱训练, 从人格原本和音乐元素两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原本性,初级合唱

参考文献

[1]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

[2]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3]阎宝林.从奥林匹克国际合唱节看国内合唱发展的潜性危[J].北京:人民音乐, 2006 (3) .

[4]乐丁.少年合唱队练声曲选择[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

[5]李妲娜, 修海林, 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 (9) .

[6]威廉凯特.《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入门[M].金经言, 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篇14:在低年级音乐课堂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教学反思

【关键词】中职;幼师;舞蹈教学;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在西安为期一周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培训使得我对这种教学法由起先的懵懂变成到后来的热衷,这一切的改变都源自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身的魅力和在课堂教学中所产生的强大震撼力。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并发挥最佳状态,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愉悦身心、学习艺术,二者相得益彰。这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我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深刻理解。后来在一次舞蹈公开课中我充分运用奥尔夫教学法,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更加的活泼。反思自己在舞蹈教学中的现状,仍长期使用着以舞蹈理论知识为主体的陈旧模式,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学生在舞蹈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认真研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如何在中职舞蹈课中使学生获得专业的训练,使其在舞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从事舞蹈教学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奥尔夫教学法在加强舞蹈训练、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以及幼师学生对舞蹈在幼儿教学中的理解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了。幼师专业舞蹈教学则是把学生引入艺术殿堂,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幼师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将来从事幼儿教育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多数要适合幼儿年龄的要求,但是在传统的舞蹈教学中,人们常常把舞蹈当作培养动作技能的艺术课程,忽视幼儿的对舞蹈的最简单的理解。由于观念上的偏差,导致了人们只注重舞蹈技能的教学,从而导致了以形体训练为主,追求外在动作精致化和艺术化的偏差教学误区。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特点来看,它提倡一种“和语言、音乐、动作融合为一体”的“原本音乐”,即通过即兴游戏的方式,自然地表露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并把语言、音乐、动作有机的结合,借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奥尔夫一直强调:以自然的本性为出发点;诉诸感性;发挥即兴性、创造性和幻想性;必须自己亲自唱、奏、演;自己设计音乐;以节奏为基础;重视体感。作为一名职校幼师舞蹈教师,结合自己多年的舞蹈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中贯串奥尔夫教学方法,整合属于自己的舞蹈教学模式,以适应职校舞蹈教学新课标下的新要求。

一、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设计合理的舞蹈动作

1.在教学中,注重音乐与舞蹈相结合

舞蹈和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音乐对于舞蹈动作的美感和节律感的培养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平时训练中我坚持做到有舞必有音乐,而且十分注意选材,从音乐到内容均做到符合中职幼师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通过学习使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水平得到提高,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艺术涵养。

2.奥尔夫音乐教学本身就是从最自然的音乐本源出发,让学生在富有生活气息的音乐气氛中创造和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空间,从而根据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創编合理的舞蹈动作

需要指出的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音乐的本源,所以在舞蹈课的教学中应多让学生通过贴近生活气息的音乐寻找舞蹈动作的原始内涵。比如在我的一次公开课中我让学生通过欢快的音乐节奏让学生模仿企鹅、鸭子、熊的简单动作。在课堂中学生们做的非常到位,因为同学们用简单的动作表达了对音乐的理解。

二、肢体律动在奥尔夫音乐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学生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热爱音乐。通过多次的培训及实际课堂教学经验,在奥尔夫的课堂教学中运用最广泛的就是肢体律动。通过肢体律动让学生懂得节奏、韵律,了解音乐语言。中职幼师的舞蹈教学与其他专业的舞蹈教学所不同的是,幼师专业的学生以后要面对的是幼儿园的孩子们。这就要求舞蹈老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常给幼师班的学生贯串幼儿教学的理念。

1.利用肢体律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在音乐活动中有大量机会让学生即兴创作,创新求异。所以在奥尔夫音乐课堂中加以进一步的引导利用,教师放手大胆让学生去动、去玩、去实践、去感悟音乐,既培养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了学生创新的个性和能力。而在培养学生创新的同时,则可以积极运用肢体律动来表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很多时候我都会在课堂上留几分钟和学生一起玩游戏,我会选择学过的适当的音乐,让学生根据歌曲和我的要求做动作。当音乐响起时,学生可以在教室内任意创作动作,并随意走动;如果音乐停止,可以请学生维持音乐静止时的动作,也可以用某个指定的动作静止。

2.用肢体律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让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运用肢体律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中不时的穿插一些肢体律动,不但可以调节课堂的教学气氛,而且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强化他们的音乐节奏感。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认识到,奥尔夫音乐的开放性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是很有效的一种途径。即兴是培养创造力与反应的能力,即兴创作与创造力是合为一体的,让学生更深入地观察、猜测、任意想象与表现。这次参加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但涵括了奥尔夫音乐的理论学习、教法中音乐与舞蹈、语言和节奏等方面的内容。如果仅仅依靠这一周的学习来实现自己对音乐教学活动的提升是不可能的。这还需要在今后的舞蹈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消化和内化所学,逐渐从培训中提炼出适合职中幼师实际的内容或教学方法,更好地让学生发现参与舞蹈活动的快乐,能在舞蹈活动中富有个性的表现自己、表达自己对舞蹈的独特理解。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奥尔夫音乐不是程序、不是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带着这种理念,做到不盲目运用,有效提炼,使自己的舞蹈教学更加有效、更加有益。另外,通过看奥尔夫音乐活动课例,让我感触很深,在我们的教学中,活动的设计比较注重的是,对学生一对一的传授知识,为的是让学生一定要学会什么。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注重的是学的过程,让每个学生都去动脑筋,去思考。把这个学知识的主动权,教给了学生。

上一篇:四井田煤矿干业人员安全考试下一篇:以污染源普查结果刍议环境问题与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