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法在小学英语教学

2024-04-12

情景法在小学英语教学(共8篇)

篇1:情景法在小学英语教学

摘 要: 英国essay应对当前的形势,改变教学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是高职高专教师的当务之急。情景交际法是对传统模式的一种创新, 文章对情景交际法在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展开进行了初步探索。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才市场需求由以往的过分关注文凭向工作能力转变。因此调整教育观念,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日益增多,而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不再仅限于基本会话交流,更多地是要求能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参与到国际商务活动中,能够处理商务业务的实用英语,即具有一定的商务操作技能和书面业务处理能力。商务英语写作这一课程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商务英语写作教学实践中,正确理解情景交际教学法特点、理论依据、教学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情景交际法的概述 情景交际法,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体系。它着重强调语言的实用目的。提出 “交际能力” 概念的海姆斯(Hymes),他认为交际能力不仅指应用语言的语法规则产出语法正确的句子的能力,还指了解何时何地运用这些句子的能力。交际能力既包括语言能力,又包括语言运用。.1 交际法教学有 9 个主要特征以培养交际功能为宗旨,明确提出第二语言教学目标是培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不仅要求语言运用的正确性,还要求得体性。以功能意念为纲。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要,选取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而不是经过加工后的 “教科书语言”。教学过程交际化,交际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学习的手段,在教学中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情景并多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大量言语交际活动培养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并把课堂交际活动与课外生活中的交际结合起来。以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认为语言不是存在于孤立的词语或句子中,而是存在于连贯的语篇中。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性技能训练相结合,以综合性训练为主,最后达到在交际中综合运用语言的目的。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不影响交际的错误能不纠就不纠,尽量鼓励学习者发挥言语交际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交际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要为学生的交际需要服务,以语言功能为纲. 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针对不同专业的学习者安排 “专用语言” 的教学。主张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应是仅仅一本教科书,而应该是 “教学包” ,即辅导读物、音频、图片、网络、电影、电视等。让学生处于情景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氛围,用英语进行交际,是交际教学的精髓。

2.2 交际法的优点 通过运用目的语学会交际,把逼真的篇章引入学习情景之中。促使学习者不仅重视语言,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学习过程本身。增强学生自身经验,促进课堂学习。把课堂语言学习和课堂外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即在课堂上创造真实的交际情景。交际法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大、最富有生命力的外语教学法流派,对我国外语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情景交际法在商务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3.1 我校目前商英写作教学的状况我校商务英语教学是依据在传统的语言知识和商务类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英语专业知识类课程和英语背景类课程,并制定出一套教学计划。而从教学实践中来看,高职学生平均英语水平较低,语言基础环节薄弱,即便是在二三年级开设商务英语写作等一系列专业课程,学生的理解度和接受度仍较低。另一方面,教学模式是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表现形式,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目前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中还存在不少弊端。教学仍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学习主要依赖教师在教室里提供的指导。只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 “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当今世界知识的飞速发展。在现代教学实践中写作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 “单词——语法——句型——范文” 更是不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应用文的积极主动性,使得课堂气氛枯燥无味,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上,跟着老师学单词语法,读句型范文。在陈旧的写作教学模式下,从未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学生,合上书本便不知道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应用文在何种情形下使用,做练习时更是按照范文生搬硬套。

3.2 情景交际法的应用 情景交际法以往大多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当中。因此,首先从与应用文相关的情景对话入手,让学生在情景交际中,渐入佳境,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同时能够清楚地知道此类应用文应该在何种情形中使用。教师在讲授notes部分时,在课堂导入部分从学生熟悉的电话留言场景入手,先让学生完成相关的情景对话,了解在什么样的情况中需要电话留言,进而引发学生思考除了电话留言外,书面留言可能产生的场景有哪些。其次,从学生初入职场时可能用到的应用文体入手,由浅入深,让学生感觉 “学而有用” ,按照 “想写——学写——会写” 的顺序构建应用文的框架体系。第五学期开设此课程时,学生已经意识到他们即将面临找工作问题,想课堂学到找工作时能用的上的东西,所以授课时可以重新分配各个单元学时以及顺序,提取广告部分的招聘广告作为引子,设置 “如果你是老板” 这样的情景模式,让学生考虑公司想招聘到怎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自荐信能够打动老板的心,组织学生模拟面试情景,接着引导学生学习自荐信及简历等内容。再次,课堂上模拟真实商务情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体验商务社交场景,培养商务社交能力,加深对信函、合同、单证等商务英语写作书面知识的理解。最后,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运用到写作教学中来,进一步完善情景交际法体系,两者相辅相成。教材中真实商务背景下的材料相对缺,如某公司的会议记录,年度报表,业绩报告等。

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这一途径收集 这些材料,并可通过电子邮件、BBS等 方式进行商务英语写作的交流和探讨, 英国essay渐渐培养学生将课本与实践有效结合的意识。面对当前的形势,身为高职高专的教师,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实践,创新,逐渐摸索出更多顺应发展要求的英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任奎艳.世纪商务英语——写作训练(第二版)[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2] 黄珍.试论交际法—语法翻译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2).[3] 邓昕.语言教学的交际性原则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

篇2:情景法在小学英语教学

摘 要

情境是小学生身心成长的摇篮,是小学生情感世界的培养基地,为发展小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以小学英语学科为例,结合实践经验,简述小学英语情境教学的含义、理论基础及其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和应用,倡导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促进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情境教学;创设;体验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情境和时间。如果学习过程中缺少一个特定的运用语言的环境,只是为学而学,那么学习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也不例外。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当儿童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望时,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迅速提高。[1]由此可见,我们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探索和实施情境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情境教学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一)情境教学的内涵

情境,是一种生活场面。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

[2]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实物、体态语、电教、表演等多种活动和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个形象逼真的场景,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和生动的语言环境,从而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其中,让学生置身于类似现实、自然的情境中用英语进行交际,感受英语教学的真实性,继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3]

(二)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情境教学在国内外外语教学中正逐步得到重视和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它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

1、直观教学原理

心理学研究认为“新颖的、活动的、直观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人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兴奋,形成优势的兴奋灶”。情境教学最直接地体现直观教学原理,通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情景,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让学生感知、理解、运用所学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减少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难,缩短认知的时间,提高[4] 了学习效率。

2、思维相似原理

英语情境教学在其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许多活动的、贴近现实生活的场景,向学 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形象和间接形象),使学生大脑中的相似块(知识单元)增加,有助于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有助于学生灵感的产生、相似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5]

3、情知对称原理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人的认知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即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统一。小学英语情境教学通过给学生创设多个形象逼真的教学场景,营

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从近乎真实、自然的情境中获得知识,并深刻体验生活情境,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认知和情感二者的统一。

4、寓教于乐原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具有两极性,它总是趋向于热爱和肯定的事物而避开厌恶和否定的事物。情境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是引导学生“乐学”,通过情境调动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学习的愉悦,促使学生以学为乐,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6]

二、情境教学的现实需要和实践意义

(一)小学英语课堂中实施情境教学的现实需要

1、从小学生的心理考虑

小学3~6年级的学生处在9~12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对陌生的英语具有好奇心,很少有羞怯感,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听觉敏捷,模仿力和记忆力强,形象思维好。[7]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不同方式创设丰富、有趣、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情境的过程中感受文化并获取知识。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小学生的心理优势,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从教材的编排上考虑

小学英语教材均采用了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体系,以结构为主体,辅以情景,将交际功能的训练贯穿始终。教材内容选择了符合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交际情景。如家庭、学校、公园、商店等。语言材料也较多地采用日常用语,如打招呼、问候语、道谢等。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和交际能力。[8]

3、从新课标的要求考虑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9]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把情境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就构成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发学生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达到新课标知情统一的要求。

(二)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的实践意义

1、降低教学难度,便于解决问题

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小学英语情境教学通过再现教材内容的相关情境,利用鲜明、具体的角色效应,鼓励学生自己去琢磨、提议案,并尝试去发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拓宽了教学空间,增强了实践感悟,便于学生对教材理解得更透彻,更全面。如教师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扮演课文对话,再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在原对话的基础上稍作修改,使之成为一个新的日常生活对话。这样,在活动过程中既使学生亲身体验角色,又使学生有尝试创造的机会。

2、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创设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其学习能力。如教六年级学生“What do you have for dinner today? I have„„.”

这对句型时,教师巧设去超市买菜准备晚餐的生活情境,把刚学过的几个事物单词作为超市的食物列单。然后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在超市里选好自己喜欢的食物并共同“煮”出一道菜,用上“I have__,__.”的句型说出这道菜式的原材料。最后还要从各小组中竞选出“healthy meals”、“best dishes”、“new dishes”这三类,分别给予相应奖励。由于教师所创设的语言情境与生活情境极为相似,因此大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从有趣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引导积极参与,改善师生关系

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教师居高临下,填鸭式地给学生讲授知识,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我们常说,教育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境教学是教师根据教材以及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有关情境,以多样的活动形式搭建师生间的互动平台,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并以真情感染学生,使之引起共鸣。这样就能让学生逐渐从被动接受的束缚中逃脱出来,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营造出乐学、好学、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例如,在教授“Is this your„„?Yes, it is./No,it isn’t.”这组句型时,教师随意抽取了一列小组的文具,随后用新句型与学生进行一问一答,让这一小组的学生逐一认领出自己的文具。学生觉得这种方式新鲜、有趣,在这种师生共同营造的乐学、好学的互动氛围下,很快就记住新句型了。

三、情境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激情引趣,带入情境

1、以歌引趣,活跃课堂氛围

在上课之前,组织学生唱英文歌曲,这是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氛围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歌曲具有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活泼的形式,将唱歌这种形式运用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去,能使孩子们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乐于求知。歌曲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内容活泼、旋律优美,还应与教学内容相联系。如在教《PEP小学英语4A》U3“My friends”时,教师以歌曲《Friends》作为导入环节,让学生边做简单的动作边唱歌。该曲轻快易唱,歌曲中包含了以前学过的关于描述人物特征的单词,以及将要学到的新句型“My friend likes„„.”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前热身中既巩固了旧的知识,也为接下来的关于描述人物的新单词、新句型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2、语言描述,激起学习兴趣

在教学导入环节中,教师可用简单易懂的话语,作绘声绘色的故事描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例如:叫《PEP小学英语3A》的动物单词时,教师可以一边用幻灯片打出动物园的图片,一边播放轻快的音乐。然后绘声绘色地说:“Today,we will go to a zoo.In the zoo,you can see many animals.Look!There is a monkey in the tree„„.”教师边说边附以动作或一些动物的叫声作为提示,每讲一处,让学生猜出所描述的动物。让学生完全陶醉于教师创设的故事情境当中,学生自然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有趣的动物名称。语言环境的创设往往是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提高的关键。

3、看图说话,渗透学科知识

看图说话的形式比较适用于小学高年级教学。教师通过一些简单的组图,简洁地引出教学内容,将学生引进一定的语言环境,开展对话练习。如在教《PEP小学英语5A》“We are helpful”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出示一张小明做家务的组图,与学生讨论“What can Xiao Ming do at home?”“Is he helpful at home?”“What about you?”等。当学生已经熟悉了图片内容时,就让学生分别组成两人小组进行对话练习。这种

说话情境用于复习课的导入会非常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形象直观,运用情境

1、实物演示情境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向学习者展示实物,其识别时间只需0.4秒。由此可见,教学所展示的形象愈是鲜明,愈是具体,就愈能缩短感知的时间,激发学生认识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10]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通过呈现实物的方式让学生快速记忆新单词,形成具体形象与抽象符号的联结。如,教师在教授《PEP小学英语4A》Recycle1中的一个新词组“curly hair”时,灵机一动,指着自己的卷发告诉学生“I have curly hair.”学生马上就能理解并记住了“curly hair”的意思。

2、动作暗示情境

教师形象逼真的动作,附上生动传神的表情,往往具有很强的暗示性。通过演示动作来描述事物,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训练其思维能力。如在复习“music、sports、science、painting”这几个单词时,教师可以演示拉小提琴、跑步、做实验等动作,学生根据这些特定情境,很快就能猜出所学单词。

3、图画再现情境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挂图、剪贴画、简笔画这些有用的资源,结合适当的情境,给学生创设一个身临其境的情境,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My family”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幅”family tree”,用简笔画分别勾勒出“mother、father、grandma、grandpa”的肖像,学生很容易联想起生活情境中的家人,并油然而生一种“I love my family”的感情。

(三)趣味操练,凭借情境

1、视听结合,情景交融

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借助录音机、多媒体等设备,可提供生动直观的视觉效果和标准的英语口语,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十分适合小学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心理特点。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这种形式用得较多的是在讲授简短对话这一环节中。逼真的模拟动画会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求知欲望很高,在乐趣中进行跟读训练,学习效果会更好。

2、设计游戏,寓教于乐

游戏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方式之一。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与小学生活泼爱玩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插入一些学生喜欢的游戏情境,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例如,复习巩固新学单词的时候,玩“转卡片猜单词”这个游戏,效果挺好。教师拿着一沓单词卡片快速转动,让学生猜卡片背后的单词。学生觉得刺激好玩,自然就能很快记牢单词了。

(四)模拟表演,体会情境

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模拟表演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表演教材中的情境;另一种是学生表演真实的生活情境。前者可以是分角色朗读或扮演角色,主要是以课本剧的形式进行课文情境的再现;而后者则是模仿课文对话,结合生活实际,表演不同的对话情境。如在班上挑选几个小组进行竞赛,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话语,生动的表情,细致的动作去扮演课本角色,学生便会努力地模仿目标人物。无论是担任课文角色还是生活角色,都能使学生创造性地发挥教学情境的再现功能,并帮助学生迅速感知和理解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学情境。

(五)营造氛围,激发情感

1、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良

好的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如在教《PEP小学英语4A》U4“My home”时,教师以介绍屋子的方式导入新课。边出示自己家的结构图片,边引入话题“Welcome to my home!You can see a„„,a„„.Is it beautiful?”学生立刻用好奇的目光,饶有兴趣地观察屋子的各个组成部分,并仔细聆听教师的介绍,轻松愉悦地融入学习氛围当中。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11]

2、给予及时的课堂表扬

学习英语对于小学生,特别是刚开始接触外语的三年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不容易完成的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发现学生每一个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建立起自信心,去努力地学好它。如对于课堂上回答较完整的同学,及时给予他所在的小组加分,学生便会从中明白自己的进步不仅可以让自己得到表扬,还能给小组增添荣誉,为了争取获得这种奖励,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比平时更加倍努力。

四、实施小学英语情境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情境教学在目前教学中已有一定程度的应用,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足与缺憾。如:缺乏真实性、滥用课件、反复使用等情境创设低效现象仍然存在。要克服以上问题,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情境创设时就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真实自然,贴近生活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和学习语言。”小学生通常喜欢谈论与自己有关的事,教师设计活动所选择的场景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如教师在讲授完描述人物外貌特征的单词后,举了班上其中一位同学的例子,让学生在猜同学的情境中掌握并学会运用新单词。当学生在这种真实环境的活动中感到他们能用学到的语言去做事时,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

(二)简单有效,符合实际

情境创设不能过分追求形式,不能完全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应使情境创设服务于教学实际。教学就如平常生活,简单有效才是真。例如,在引出“monkey”这个单词时,如果采用课件形式,找一些活蹦乱跳的动画猴子图片,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就大有喧宾夺主的负面效果。相反,教师只寥寥几笔,在黑板上出示猴子的简笔画,学生反而更容易接受,既达到教学目的,又简单明了。

(三)形式多变,活泼有趣

创设情境的目的之一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活动中。所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应该符合学生求趣、求新的心理特征,充分考虑创设形式的多样性和活动情境的趣味性。如果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只是一味简单机械地重复情境,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只能是走过场的形式,毫无实效,根本谈不上有教学激情了。

(四)推陈出新,灵活变动

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不要失去自我,要体现个人风格和特色。教师应学会创新,不要固步自封,因为同一情境的创设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教师,也不一定符合所有的教学实际。此外,《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因此,教师应在适当时候给学生留有时间,留有机会去思考、体验、应用及创造。儿童应该是学习的主体。[12]

篇3:情景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境教学,有效性

美国教育家本杰明·布鲁姆认为:“ 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 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而新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注重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 都知道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取决于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 而要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就需要创设良好的师生互动情境,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部分学生受成长环境和自身生理阶段的影响, 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参与活动的热情度、语言表达的流畅性都比较差。 适当创设情境, 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听说表达能力和语言技能的逐步提高。 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创设情境呢? 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新的语言知识, 而且更应注重学生新的语言技能的形成和扩展过程。 因此, 设计轻松活泼的语言交际情境尤为重要, 创设一个轻松, 愉快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用,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让英语课堂不再乏味、巧用生活化的资源,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 老师在讲解现在进行时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 what are you doing, class? ”学生们思考了一下回答“ we are having an English class.”老师又指着一个学生问“ what is li ming do-ing? ” 学生们回答“ he is listening to the teacher.” 老师回答“ yes, he is listening to the teacher ( me) .”这就是运用情境来进行教学, 而不是让中学生以组队的方式对书上的类似的对话进行反复的操练。 这样既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练习, 又让中学生在这样的轻松易懂的对话练习中轻松运用了现在进行时的结构, 使中学生在轻松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感到高兴与自豪, 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巧妙创设, 促进合作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 以小组为形式, 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 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是与“ 个体学习”相对应的一种教学策略和学习组织形式, 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 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助性学习。

如在教学At the Sports Meet时, 可要求学习小组结合本校举行的运动会, 以the long jump. the high jump, the relay race和the 100-metre race等为内容, 共同编出一段有意义的对话。 小组活动时, 教师应观察各小组的进展情况, 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 并适时地为学生间的言语活动提供语言、句式等方面的帮助。 这样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应学的内容, 避免了学英语枯燥无味的感觉, 提高了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使他们置身于“ 真实”的英语交际环境中,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使他们产生成功的喜悦, 积极学习英语的动力。

三、情境创设, 培养思维

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 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那就是人的想像力, 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 创设情境, 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 在学习Thomas Edison这一课时, 可以启发教育学生:爱迪生一生中有这么多项发明, 是与他在童年时就勤于动手、善于动脑、乐于联想是分不开的。 然后给出讨论题:“ Without these inventions, what will the world be?What do you think you can learn from Edison ? ” 再如学习JEFC Book1B Lesson 102 时, 可提出 “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 ” 让学生们进一步展开讨论, 谈各自的理想、抱负……通过这些情境的练习,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远大理想, 而且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 发展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四、运用情境, 构建和谐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任何教学方法与理论都离不开师生关系。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融洽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与空间, 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制胜法宝。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表现欲。

比如在教学Journey to space时, 教师事先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但一些学生根本就没有搜集。 教师可以委婉的告诉学生预习的重要性, 希望下不为例,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学生也能感受到, 进而产生师生默契。 其次, 教师要信任学生。 教师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信任, 相信学生有发展的潜力, 经过努力一定能改变现状, 提升自我。 如在读短文的时候, 故意把几个词读错, 让学生指出自己的错误等, 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 又如, 听写单词的时候, 教师可以当面夸奖某同学Well done! 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暗示、引导等手段, 创设“ 准成功”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避免学生产生畏难、焦虑甚至厌学的情绪, 努力创造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 必要时可以放一些英语歌曲, 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总之,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能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 从听说读写各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语言技能训练, 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创设各种情境, 使学生如临其境, 触景生情, 从而达到以“ 境”促“ 情”, 以“ 情”激“ 趣”的目的, 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胡莹芳.《语篇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2.11版

篇4:情景法在小学英语教学

1.设计概述

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7课,这一节课以同一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结构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为研究对象,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动物的形态结构也会相应发生改变,进一步认识多样的生物是由多样的环境造成的。

2.教学目标

⑴科学概念

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⑵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体验活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利用资料研究问题,寻求有关问题的合理解释。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3.教学环节

根据学情和教材特点主要安排五个教学板块:

⑴创设情景,揭示课题;⑵体验游戏,引发思考;⑶知识应用,深入探究;⑷观察图片,自主分析;⑸联系生活,拓展认识。具体教学过程详见下文的第二部分。

二、教学过程与评析

板块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播放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引导学生思考,并说说是什么选择了这些生物,从而揭示研究课题《谁选择了它们?》

[评析]课开始以一些图片并且带着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进入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能迅速转移到课堂上来。

板块二:体验游戏,引发思考

1.出示草地模型,做个小小捕猎手

在草地上随机撒不同颜色的豆子各15粒,小组四名同学一起在5秒钟内,一粒一粒捡豆子,注意不要把草皮掀起来。

2.小组统计不同颜色的豆子数(统计表见下)

5秒钟捡起的不同颜色豆子记录表

[不同颜色\&捡起的个数\&绿色\&\&黄色\&\&红色\&\&]

从数据分析,你的发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小组自己把数据写上,分析交流,引导学生思考:与环境越接近,越难被发现;豆子越大,越容易被发现。

前面游戏的体验为问题的呈现做了铺垫,学生能更好地做出推测。

[评析]设计体验小游戏,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草皮,因为在准备材料时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不同颜色的材料,所以选择了樟树果实(绿色)、花生(红色)、黄豆(黄色),学生能在体验活动中发现豆子越大越容易被发现,也是出乎意料的,以小游戏的体验活动来启发学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板块三:知识应用,深入探究

1.给出两张不同颜色的蛙,它们可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2.分析、讨论资料。

提问:为什么绿色的田野和黄色的沙漠中生活的青蛙颜色不同呢?

3.出示青蛙演变图,推测黄色青蛙形成的原因。

观察、分析图中提供的资料,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黄色青蛙是怎样形成的:环境的变化使得适应环境的青蛙保存下来,身体的颜色也与它生活的环境相同,和周围环境颜色相差很大的青蛙就慢慢淘汰了。看样子是谁选择了青蛙?)

4. 得到共识:黄色青蛙保留下来是环境选择了它们。

[评析] 有前面体验游戏的铺垫,学生对生物的保护色增加了认识。通过对青蛙的演变图进行分析,学生能更清晰地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

板块四:观察图片,自主分析

1.出示三幅狐狸图片,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征,你觉得这三种狐狸适合生活在怎么样的环境里?

2.小组自主观察并分析,要求:能从外形特征的多个方面来展开比较,如体形、体毛厚薄、体色、外部器官大小等。

3.全班交流,获得共识:不同地方生活着不同长相的狐狸,也是大自然选择(环境)的结果。

[评析]第四块是在第三块的基础上结合对动物已有的知识储备,对三种狐狸生活环境的推测。教材灰色块中以资料的形式给出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推理,学生提到生活在北极的动物体形很大时,引入科学家的有趣理论:同一种生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身体愈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

板块五:联系生活,拓展认识

1.环境很厉害,那是不是所有的生命都只能听天由命,改变自己的适应环境呢?在偌大的世界,你能不能找到不是自然的选择,却也发生改变的生物呢?

2. 出示野猪和家猪,野鸭和家鸭,鲫鱼和金鱼图片,说说它们的差别那么大,谁在起作用?

3.小结,人工选择也丰富了生物多样性。

[评析]前面三个研究活动关注的是大自然的选择使得生物发生改变,然而,人工选择也在丰富着物种的多样性。通过呈现图片,学生自主学习,野猪、野鸭经过人工的圈养,变成家猪和家鸭,身体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鲫鱼经过人类的培育和选择变成具有欣赏价值的金鱼,身体特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稗子与水稻经过人工杂交,培育出杂交水稻。

三、课例综述

科学课要上出“科学味”

——《谁选择了它们》六上第七课时的教学设计与评析

小学科学课要努力实现三个目标:全体参与、主动高效、全面提升。在本节课可以体现的是保证了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科学学习活动中,在第一个体验活动中,小组四名同学一起来捡豆子,激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自己阅读资料,观察图片,总结出合适的解释,教师适当点评,让学生互相评价,这一方面能让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自己表达的能力。

篇5:小学英语情景教学论文

当前,我国正处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英语作为小学教育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其课程教学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体验、参与、实践、合作等为主,目标是促进小学生英语学习态度、实践能力和主动思维创造能力的提升。情境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不但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而且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也具有显着作用。

一、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方法既区别于传统直观的教学方法,又与情境教学方法不同,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引导学生积累感知材料为基础,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重点,以训练学生语言为手段,通过创设有意义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认知的自主建构的教学方法。

当前,较为流行的小学英语情境教学的类型诸多,主要包括实体情境教学方式、想象情境教学方式、推理情境教学方式以及模拟情境教学方式等。同时,相比较于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情境式教学模式具有意义相关性、寓教于乐性、主动建构性和直观形象性等特点。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模式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又具有显着的现实指导作用。小学课堂情境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但对丰富情境式教学理论与方法具有突出的作用,而且还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热情与积极性,促进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同时,情境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引入,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创造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等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开展小学英语课堂情境式教学方法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英语情境教学的原则

开展小学英语情境教学应坚持一定的原则,即注重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互动性的教学情境以及丰富情境创设途径等。其中,注重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应结合小学生的自身特点,明确小学英语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是指教学来源于生活,要在生活中观察认识世界,理解事物的质和特征。创设互动性的教学情境应既要强调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要注重英语教学的实践性与交际性。丰富情境创设途径则强调在境域与情境中唤起学生的教育意向性。

三、改善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质量的建议

尽管,情境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日渐广泛与成熟,但是其仍存在着诸多瑕疵或问题,例如情境的互动交际性偏弱、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句子的操练过于机械化等。这些对于学生知识的自主构建和思维发展均具有不利影响。因此,为改善和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的质量,可通过采取以下几方面建议。

首先,根据小学英语教学任务、目标和实际特点,应积极收集各种课堂情境教学素材,为开展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方面,应充分对小学英语配套教材资料进行利用,例如教材中的图画资源、歌曲歌谣资源、视频动画资源等,并创设出相应的情境教学氛围;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资源,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通过利用因特网上丰富的图片资料和声频资料,创建课堂教学情境游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在收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情境素材过程中还应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等进行,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场景、事务以及真人真事等,创设接近学生生活的真实语言情境。

其次,制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小学英语课堂情境创设计划,提升课堂情境创设过程的有效性。一方面,应根据英语语言教学特点和小学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明确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与目标,围绕文本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创设相关情境,逐步引导学生参与到情境教学活动之中;另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和把握小学生对于知识认知过程的特点,既要利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又要利用有趣的故事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此外,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完善的基础上,英语教师应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学生参与的情境互动机会,促进学生在游戏中寓教于乐和在表演中体验情感等。

再次,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转变传统单一的课堂评价形式,促进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发展。在课堂评价目标方面,我们既要明确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在课堂评价主体方面,应建立幵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课堂评价方式方面,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标准,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依据。

总而言之,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了学生主动创造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通过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情境式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且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也具有显着作用。因此,应充分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特点和小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积极有效地推进小学英语课堂情境式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文静.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张池.小论情景教学-情境教学和情境教育三者的联系与区别[J].科学教育,(2).

[3] 夏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4] 邹志超,龚少英.情境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

篇6:关于小学英语情景教学随笔

例如我在教句型“May I have a look? Sure, Here you are。”时,让学生互相邀请:x x x ,please,然后进行对话练习,讲的流利、标准、响亮的,全班同学以掌声给予表扬,这样学生的表演结果显示学生不但会说,而且能配上自己的动作,表现得相当自然。于是在欢乐愉快的情境中学会了句型。

在教句型Are you __? Yes, I am。(No, I'm not, I am __。)时我设计了一个猜人游戏,请一位学生拿针管扮演nurse,一位学生头上扎头巾扮演peasant。还有分别扮演worker、teacher等等。然后蒙住一位学生的眼睛让他用Are you __?的句型提问,扮演者可根据问题进行Yes,I am或No,I'm not。I am __ 。的回答。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的兴趣相当高,而且争着练,练的面很广。

在介绍“打电话”这一课时,我将电话机带入课堂,在学生进行模拟打电话的过程中,我介绍怎样开始打电话,怎样拨电话号码,怎样使用电话常用语,以及怎样结束打电话等。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犹如置身于一个充满英语的国度里,他们在感受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也训练了听、说能力。

篇7:小学数学教学情景设置

【摘要】情境设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学艺术手段,通过真实的生活环境、现实的社会环境、经验性想象环境、抽象的数学环境等有效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情景设臵 数学 生活 兴趣 思维 新课程倡导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臵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即《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中要提倡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课题的引入需要设臵情境,解题教学需要设臵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要设臵情境,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情境,教学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情境设置的理论依据

杜威的教学理论,加涅的认知加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理论,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都认为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的设臵,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数学这门学科本

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这给数学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压力,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如果能设臵良好的教学情境就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让数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得到养成和发展,真正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又回到生活中去进行实践。

二、情境设置的含义

情境的设臵就是指在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有目的地引入或设臵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思考,激发其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帮助学生生成知识与能力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情境的设臵是数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学艺术手段,它能有效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情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环境、现实的社会环境、经验性想象环境、抽象的数学环境等。

数学课堂中的情境设臵具体的说包含以下两个含义:

一是情境”,就是一种“氛围”,“情景设臵”就是联系教学内容设立一个与之相关的动态或静态的形象画面,激发学生主动地联想、想象和思维,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以获得某种形象或思维成果。良好的情境设臵在事件发展中起积极作用,不良的情境在事件发展中起消极作用。有效的教学情境设臵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发地(而非迫于外界压力)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 2

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表现为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发现规律的兴奋以及对教师的热爱等等。爱因斯坦说:我们所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情感”。每个学生都非常想成为一个探索者、发现者。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臵情境,使学生形成主动求知的积极心态,处于好奇、好胜、好思的踊跃参与状态。

二是它是数学概念赖以产生的现实背景。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应把概念放在最前面,而是在呈现概念之前,要把背景放在前面,呈现与之有关的足够材料,使数学概念从中自然而然地产生。

三、情境设置的功能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设臵问题,就是指作为学科的数学要关注数学起源于生活实际又应用于生活实际,而不是一张纸一枝笔的纯粹的数学演绎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设臵,要从承载某一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同时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把握其教学要求,来构建实现的情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一个过程来呈现情景,情景设臵要有利于突出数学课教学内容的特色。

成功的情景设臵,要具有吸引和鼓励这两个基本功能。这里情景设臵的吸引功能,是指由于情景中蕴含的数学问题适合于当时学生的探究起点,能启发、激励学生的数学思考,真正具有促进当时的数学学习的内在价值,由于外在活动引发的兴趣,教师应引导学生内化为对数学内涵的欣赏和追求,这是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而这一过程也 3

正是数学知识的获得和巩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心得和应用的过程。

情景设臵的鼓励功能,是指情景呈现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积极展开的数学思维的肯定和引导,情景呈现过程中的师生对话,从思维活动的状态看,呈现出一个主次交替,进退相间、互动互补的过程。情景的作用有虚有实,没有“实”,学生的思维就激发不起来,没有必要的指向;没有“虚”,学生的思维没有主动性,缺乏数学思维的特色,只是处在被动的接受状态,就会学得疲倦乏味。所以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设臵,应该是主动、直观的,又不能仅仅是生动直观的——应该导向数学的抽向概括,应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充分感知,又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性上——应导向两性的数学思维。

四、情景设置的原则

情境设臵要做到科学、适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境、问题、反思、应用四个环节环环相扣,而情境是四个环节中的基础,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可用的情境进行比较,选择具有较好教育功能的情境。

(一)针对性:数学情境设臵应具有针对性,才能满足学生的探索需要,要杜绝重形式不求实质的数学情境设臵。数学情境设臵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所以情境设臵应该能体现数学的本质,意在引发学生思考,而不能设臵脱离学生实际或脱离数学本质的情境。

(二)启发性:数学情境设臵应具有启发性,可以发展学生的 4

思维能力,课堂教学中注意启发性教学,才能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

(三)趣味性:数学情境设臵具有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有兴趣,就会推动学生奋发地学习,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并影响他将来一生的发展。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良好的兴趣,不仅能使人开阔视野,丰富心理活动内容,使人精神振奋,情绪饱满,而且对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四)新颖性:数学情境设臵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时也须具有新颖性,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

(五)互动性:数学情境设臵具有互动性,才有学生的一直参与,而不是等待问题的出现;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因为太注重情境而脱离学生。否则,学生将无法建构新知识。

(六)简洁性:要简洁明确,有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不要含糊不清,使学生盲目应付,思维混乱。

五、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景设置

(一)灵活运用教材,设置贴近生活的情境。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无数的数学问题等待开发利用,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教师,要挖掘生活资源,把有限的数学知识源于无限 5 的生活情境中,揭开数学神秘面纱,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变抽象为具体,变无穷为生动,更有利于学好数学。如三年级“搭配”这一教学内容,可以借与学生一一握手引入,既缩短了与学生的距离,又为了要达到“与每一个学生都握一次手”的目的,不遗漏也不重复就必须要有序地进行,很自然地过渡到突出“搭配”这课的教学思想方法。这样的情景安排就比较贴切,学生易于接受,并且能很快地借此情景一步一步的学会如何搭配。

(二)通过生活事例,设置贴近生活的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地借用学生司空见惯的事例,进行适当加工编制,设臵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如在一年级的 “分类” 这一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设臵超市中物品的分类摆放,让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分类是指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进而很快就能知道菜场、文具店、家中的衣柜、鞋柜、碗柜等都是分类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再来进行操作,整理自己的文具盒和书包并进行分类就比较熟练,而且能很快地找到不同的分类标准。真正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三)开发教学资源,设置贴近生活情境。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单纯、相对固定的教材内容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的教育要求。所以,我们在新理念的课堂教学下,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善于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吸 6

收并引进与现实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重组教材内容,使其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例如,教学“数数”时,我让学生数一数自己周围物体的数量,身体上某些部位的数量,几只眼睛,几个手指头等,全班有几个同学,几个男同学,几个女同学,有几本书,几支笔,几块橡皮,教室里有几盏日光灯,几块黑板,几张课桌,回家也可以数数自己家里的具体事物。数学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就与生活联系起来了。教学“万以内数读法”时,在上课之前布臵学生搜集校内外日常生活中见过的万以内的数。学生积极地搜集了许多万以内的数,如本校学生总人数2098名,新购的电视机5999元,父母的年收入等。在课堂上,利用学生自己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教学,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学习中,再相应地让学生读一读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蓝鲸的重量、运动场的占地面积。将教材中的枯燥、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万以内数读法”在生活中普遍应用。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真正感受数学的价值。可见,开发教学资源,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应用数学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四)模拟现实情境,设置贴近生活情境。

模拟现实的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拉近数学与生活现实的距离。如教学“行程问题”时,组织学生模拟 7

实情的表演,让两个学生站在教室的两边,准备相对而行,请另一个学生喊口令。一声 “出发”,两个学生难免撞在一起,这时我在黑板画出两人行走的示意图,让学生了解什么叫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什么叫相遇?然后再让两个学生背对背站好,随着口令走向相反的方向,直至面壁才停止。学生很快知道什么叫相背而行,以及终点的含义。这类模拟表演生动真实,学生不知不觉地了解了行程问题中的概念,也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也保证全班同学人人参与数学学习,个个成为学习主体,创造了很好的课堂环境。

六、数学情景设置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在数学教学的情景设置中,首先要对数学内容作深入的分析,认清其数学本质,同时又要切实把握教学要求,即教师对“数学概念与数学本质”的把握,关系到一堂课的整体。对数学而言“感觉精通了的东西不一定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如“平移”和“旋转”这两个数学概念,学生能感觉到它在生活中处处存在,但当它抽象地表现在方格中,常常平移出现错误,旋转找不到方向。只有设计情景,让学生不断地实践操作,学生才能化感性的操作为理性的认识,才能准确地区分旋转和平移的现象。

(二)在数学教学中,“真实感”比真实重要,“自然”的感觉(顺水推舟的抽象过程)比真实重要。如:分数教学中通常讲的吃了的西瓜占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里的整个西瓜很自然地成为抽 8

象的东西,在数学上用单位“1”来表示,在不断的情景设臵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也就理解了什么是单位“1”,进而也就理解了整体与部分的含义,也就能很好运用分数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

(三)“心理距离”比情景本身更重要,看到的不一定就懂,懂得的不一定要看。学生对自己学习经历中的一些切身体验,如:自己某一学科的分数比最高分的分数低,比最低分的分数高,可能正巧是某一个或某一次的分数,也可能从来就没有得到过这个分数,对这类情况的感悟,十分有利于学习习近平均数。当教学到平均数这一内容时,学生有了切身体验作为理解的基础,能很快就知道平均数它只是一个虚拟值,并不是一个实际数值,轻易就能解决“小河平均水深1.2米,小华身高1.4米,游过去会被水淹吗?”这一问题。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会运用。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通过生活事例、开发教学资源、模拟现实情境等方式,使情境设臵贴近生活,让数学走进生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感性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并能学以致用,也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才能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才能真正完成数学教学的本质。

参考书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陈清容 吕世虎主编 2004.5

2、《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杨庆余

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附:

姓名:韩志美 性别:女 族别:汉 出生年月:1979年10月 籍贯:云南石林

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学历:本科(汉语言文学)工作单位:石林县民族小学

篇8:情景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1 情景教学在其他领域的理论

1) 情景教学遵循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 沿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思想路线, 往复循环, 以至无穷。教育大师胡春洞指出, 学习是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复杂系统, 实践就是最直观的认知行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Comenius) 在《大教学论》中指出了一套教学原则, 如直观性原则, 循序渐进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等, 奠定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他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情景教学最直接地体现了直观教学原理, 它给教学创设适宜的情景,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感官、理解、运用所学知识, 从形象的感知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 缩短了认知的时间, 提高了学习效率。

2) 20世纪80年代初期, 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在吸收中外教学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了“情知对称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学生的学习心理分认知因素 (智力因素) 和情感因素 (非智力因素) 。这两类因素分别构成:感知、思维、知识智慧 (认识过程) ;感受、情绪、意志性格 (情感过程) 。情知对称原理是全面的教学论。从认知来看, 由于强化了实体感, 缩短了学生的认识时间, 加速了理解过程。从情感来看, 它让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再是“冷冰冰的知识”, 而是激发学生的情感, 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情知对称原理就是情景教学的心理学依据。认知和情感在教学中同步进行、相互渗透, 体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互补, 实现理性与非理性的默契。同时是教学双边合作, 是教书育人的统一。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由于受到认知科学、生态心理学、人类学以及社会学等学科的共同影响, 学习的研究取向逐渐由认知转向情境, 形成一种所谓的情境认知理论。“情境认知”, 又称“情境学习”, 最早由Brown、Collins和Duguid于1989年提出。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情境而产生, 情境是整个学习中重要而有意义的组成部分, 情境不同, 所产生的学习也不同, 学习受到具体的情境特征影响。

2 情景教学法的运用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我们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教学观: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 师生关系也应该从权威型转变民主型, 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指导学生学习, 帮助学生获得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而这种崭新的教学思维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就是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与英语教材内容相关的、运用语言的情境, 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和启发意义的问题, 让学生去思考, 去尝试解决。尽可能采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材料, 创设好的问题情景, 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各种疑问和设想, 从而参与问题解决。整个教学活动由“教师讲授为中心”向以“问题讨论为中心”转变。同时, 教师应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 给学生以想象的自由, 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果和答案, 限制学生的思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也就是说, 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的能力。利用实物等多种手段或媒体 (投影、图片、录像、声音模拟等) 来创设情景, 形象直观, 生动活泼, 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英语知识, 并灵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2.1 教师创设情景的原则

情景教学要创设一种人为的优化环境, 这种环境不仅为学生参与活动提供条件, 而且有利于主体的能动活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 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与培养和塑造学生行为的统一。这种人为环境的形式是极为丰富的, 不仅有实物演示的具体情景, 也有图画再现, 音乐渲染, 角色表演等模拟情景和想象情景, 还有语言描绘的推理情景和语言情景, 符合学生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将知识的系统性、活动的操作性和审美的愉悦性融为一体, 生动揭示出教学活动中主动与受动、创造与模仿, 独特与共同的基本关系。总之, 情景教学法以现代心理学说揭示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为基础, 重视学生的情绪情感, 既突破了以往唯智主义的框框, 又吸取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集直观性、启发性、形象性、情感性于一体, 代表了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 (Diesterweg) 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知识) ,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去学习。”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大量创设生动又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 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无穷的兴趣。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学生“乐”而学之, 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课堂及课外的英语学习之中来, 从而在一个自然的语言学习氛围中习得语言。对学生来说, 学习的兴趣, 是促进学习的巨大动力。学生对学习感到趣味隽永, 注意力就会集中在当前的学习活动上, 全神贯注, 心不旁鹜, 就能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正如皮亚杰所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因此, 学生对英语学习往往也是由兴趣开始的, 由兴趣产生动机, 由动机到钻研, 由钻研到成功, 并在成功的兴奋中提高兴趣, 推动学习不断成功。

2.2 情景创设在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口语交流情景的创造是英语教学的关键。在交流中, 学生需要知道交流内容的讲话者和听话者, 他们之间的社会角色关系, 如教师与学生、上级与下级、老板与雇员、售货员与顾客, 和他们之间的交流角色关系, 如求取信息、给予信息、聊天取乐、劝说听话者相信谋事等, 也包括交际者的态度、亲密关系、熟悉程度等。韩礼德 (Halliday) 的语境理论:使输入的语言材料交际语境化事实上是把所习得的语言项目与语言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使习得的语言项目带有他实际应用的标记。此时, 教师就要使用创造各种模拟交流情景的教学法使学生实际习得语言的交际能力。

1) 角色扮演。对于会话或者会话类语篇来说, 角色扮演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创造交流情景的方法, 是可以把学生的语言知识转化为实际语言能力的方法。如, 老师选择几个学生模拟其中的人物进行对话, 其他学生模拟听者和看者, 并轮流进行角色扮演。或者, 老师把全班所有学生进行分组训练, 老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 学生可以得到充分的训练。通过几个轮回的对话训练, 老师可以建立起角色扮演的基本模式, 所有学生都可参与训练中, 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都非常好, 不仅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策划任务。老师给学生布置一项具体的对话练习的任务, 划定范围, 让学生自己策划, 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生模拟情景接近于真实的情景。如, 让学生自己想办法 (通过问路) 找到要去的目的地, 让学生自己描述一个到银行取款的过程, 组织一个生日聚会等。或者, 老师给学生描述一个情景, 然后让学生自己描述出在这个情景中发生的事件, 包括发生的事情、参与者、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交流的目的、交际的方式, 以及在交际过程中的语言活动是什么, 包括怎样开头、怎样发展、怎样转折、怎样结尾等。老师要尽量选择合适的语言材料, 包括所选择的语言材料难度适中, 发生的事件是学生感兴趣的, 对完成教学任务是有利的, 交际事件是学生熟悉的愿意讨论的, 学生有发表意见的余地和时间。

3) 系统联想。联想通常是把一个情景的关系转移到另一个更容易掌握的情景上, 这样, 抽象的情景可以转变为具体的类比情景。老师在课堂上教授一个语言项目, 把它与以前所学的与其相似、相同、相反以及相关的项目进行比较、对比、联系, 用已经学过的内容来强化现在的学习项目, 又可与以前学过的项目结合起来, 使它们形成相互联系的组合, 强化了项目的系统性, 把现在所学的项目置于其系统中合适的位置上, 使它进入学生的知识系统中。如, 在口语交流中, 表达不同意或拒绝:I'm afraid…;I'd like to…but…联想到表达同意或赞成:Sure;Absolutely;By all means;Good questions!;That's great!, 一方面使学生掌握语言的表达方式, 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语言的语用原则, 即礼貌原则。

4) 多媒体的运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再现会话情景。由于学生使用的教材不能提供真实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师可运用多媒体, 利用录音、广播、电视、网络进行教学。既比较容易地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又比较容易地组织学生进行对话练习。如, 电影来源于真实生活, 且语言情景极具有代表性, 又可明晰地展示会话当时的具体情况, 便于学生理解对话的内涵和外延。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某个情节当中, 探讨不同应答可能对会话造成的影响, 从而使学生系统掌握某一语境的语用知识。再如, 学生遇到avenue, camping, custom, feast等词汇, 教师可利用投影或课件分别播放林荫道, 露营, 宗教节日或是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等图片。这样, 学生就可以在相对“真实”的情景中, 学会和掌握单词。教师通过演示多媒体课件来丰富学生的认识, 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3 教师在情景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以实现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

同传统教学法截然不同的是, 在建构主义的情景教学中, 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转换。在凸现语言的交际功能的情景教学法中, 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是情景过程的策划者, 管理者和监控者。

首先, 教师应该成为情景的策划者。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 设置合理而高效的情景, 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从量变到质变, 从学知识到会能力, 教师的工作至关重要。其次, 教师也是情景的管理者。情景的设计必须经过具体的操作得以实施, 而在操作的过程中, 要时刻注意利用情景操作的过程是以实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积极情感、扮演学生的“伙伴”为目标。总之, 作为情景教学法的管理者, 教师要做好教学的组织安排, 通过情景功能的顺利实施, 让学生自己拿起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 最后使学生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或形成自己的建构学习能力。另外, 教师还是情景的监控者。一方面是要监控情景教学的阶段, 另一方面, 教师在情景教学法中的“纠偏”作用。教师肯定学生所长, 适时诱导, 使之沿着教学主渠道前进。作为监控者, 教师还担负着评价教学成果的职责:情景教学的评价机制要靠教师来实现。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 引导学生继续努力。

综上所述, 情景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 它为学生创造了实践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口语的兴趣和热情, 也提高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是值得我们继续研究和探索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Jack C, Richards, Theodore S.Rodgers语言教学的流派[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3]杨连瑞, 张德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4]刘宇慧.英语会话分析与口语教学研究[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5]李维.认知心理学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

上一篇:安全社区知识宣传手册下一篇:军神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