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巷小学美术室管理员岗位职责

2024-04-21

华巷小学美术室管理员岗位职责(精选13篇)

篇1:华巷小学美术室管理员岗位职责

华巷小学美术室管理员岗位职责

一、管好、用好学校美术器材,努力做好为教学的服务工作。

二、对美术器材做好登记造册、清点、验收及维修工作,存放有序,保持室内整洁。

三、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做好美术器材的添置、征订工作,及时提供必要的美术器材。

四、积极配合支持学校课外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技术方面的服务。认真负责地做好美术器材使用的指导工作。

五、注意按时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管理水平。积累对美术器材管理的经验,定期对器材的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不断改进管理方法。

六、未经领导批准,不擅自出借美术器材。

七、工作有变动时,做好移交工作。

篇2:华巷小学美术室管理员岗位职责

1、负责召集支委会和支部党员大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认真传达,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议、指示;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研究安排支部工作。

2、了解掌握党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

3、检查支部的工作计划、决议的执行情况,对出现的问题,书记及时向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和上级党组织报告,以便做出相应决策和对策。

4、经常与支部委员和同级行政负责人保持密切联系,交流情况,支持他们工作,协调学校内部党、政、工、青、妇、队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篇3:中小学教师岗位管理:现状与建议

岗位是组织最基本的构成单位。任何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都应该是基于岗位的管理。通常,岗位管理的含义可分为两个层次来理解。从广义上来看,岗位管理是以“岗位”为核心内容的一整套人事管理过程或流程,包括岗位设置、岗位聘用、岗位考核、岗位薪酬、岗位培训、岗位退出等一系列管理过程或环节。在狭义上,岗位管理是对“岗位”本身的管理。这一环节发生在岗位竞聘之前,包括岗位的设定原则,岗位结构的比例关系设计,岗位的调查、分析、归级、确定,以及制定岗位规范等内容。从我国人事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来看,教师岗位管理已经不仅是教师岗位的设置,还包括岗位的聘用、考核等。这种广义上的界定是把岗位管理当作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完整流程来看待,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学校组织中的运用。

本文中所指的岗位管理取广义的概念,即中小学教师岗位管理是指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合理设置岗位类别、级别和数量,并明确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根据岗位要求选拔、聘用适合的教师,对教师在岗任职情况进行考核,并以此作为其薪酬、奖惩去留、培训开发的依据。具体来看,中小学教师岗位管理包括了岗位设置、岗位聘用、岗位考核、岗位培训、岗位薪酬、岗位退出等内容。

中小学教师岗位管理的现状

1. 中小学教师岗位管理的成就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就开始着手中小学教师岗位制度改革。二十余年的教师岗位制度改革对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素质、规范中小学教师管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取得了明显的成就。

(1)制定了中小学教师的岗位序列,初步形成了岗位的基本框架。我国已经明确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专业晋级的方向,逐步加强对教师岗位设置的管理。首先,1986年下发的《中学教师职务改革试行条例》和《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形成了我国中小学教师岗位序列的基本框架,明确小学教师职务设置:小学高级教师、小学一级教师、小学二级教师、小学三级教师;中学教师职务设置:中学高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中学二级教师、中学三级教师;其次,2007年《人事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义务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对中小学教师岗位类别、岗位等级、岗位聘用、岗位管理的实施等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定,其中高中教师岗位设3个等级,对应初中教师岗位共划分为9个等级,小学教师岗位按6个等级划分,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中的等级相对应。并制定了各个等级的教师岗位的结构比例标准,具体政策由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义务教育学校主管部门来确定。该《通知》直接使用了岗位的概念,取消了以前将教师岗位与职务等同的规定,将我国教师岗位管理正式纳入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轨道。

(2)制定中小学教师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基本把住了教师入口关。首先,在1986年颁发的《中学教师职务改革试行条例》和《小学教师职务改革试行条例》中,就已经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进行规定。《教育法》和《教师法》中也对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提出要求;其次,1995年国务院颁发的《教师资格条例》再次对教师任职资格进行了说明,并从2001年起,在全国全面推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如今,中国的教师资格制度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完善,在优化教师结构、拓展教师来源渠道、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3)实行教师岗位的“评”与“聘”分离, 基本形成教师“能上能下”的灵活机制。传统的教师岗位序列 (职务) 的管理采取的是评聘合一、以评代聘, 造成教师职务的终身制, 即所谓的“能上不能下”。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 当前绝大多数中小学都采取了教师岗位序列 (职务) 的“评”和“聘”的分离, 即根据学校的岗位 (职务) 比例和教师的实际能力聘任教师, 可以“高评低聘”, 基本形成“能上能下”的流动机制。

(4)注重教师岗位任职能力的提升,全面掀起教师继续教育的高潮。随着教育从基本普及向内涵提高的转变,教师在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中的地位日益得到重视。提高教师岗位胜任能力,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工作的一大重点。《教师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等政策文件,均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做了规定,并把教师的职后教育当作一项重要工程来开展,投入大量资金,先后实施了教师“百千万”继续教育工程、园丁工程,各地也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名师工程教育,在全国掀起了教师继续教育的高潮。

2. 中小学教师岗位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中小学教师岗位等级设置还处在雏形阶段,具体的操作办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通知》只是对学校的岗位类别的比例、岗位的等级和结构比例进行了原则上的规定,但是如何结合地区实际和学校实际进行操作,如不同等级的评定标准、评定程序,以及特设岗位的设置和聘用办法等大量问题,仍需要深入研究和不断摸索。

(2)中小学教师岗位要求过低,导致教师门槛易进。首先,从学历上来看,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规定的“高中教师要求是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初中教师要求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则是中师及中师以上学历”,已经与当前教育发展的现状不相匹配。在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三级师范已经向两级师范过渡、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上升的今天,教师队伍的学历要求也应该与时俱进地提高。另外,在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中,对教师任职资格的要求仅仅限于对学历的要求,其资格证书考试也仅限于对教育学、心理学的文化考试,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水平未作考核,这无疑也降低了教师职业的准入门槛。

(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与教师的岗位联系不紧密,导致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效性差强人意。教师工作所需要面对的是丰富的学生个体,更多地需要边实践边反思,不断生成教育智慧,通过提高教的能力来提高学生学的效果。然而,无论是国家层面的大规模继续教育工程,还是各地开展的教师培训活动,大多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行为,较少考虑到教师的工作实际和自我发展需求。这些大规模的以讲座为主要形式的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在普及教育新理念方面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在提高教师岗位胜任力上效果欠佳。

(4)中小学教师岗位管理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导致教师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还有待提高。岗位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岗位的设置、说明、招聘、考核、薪酬、培训、退出等流程。各个流程之间是相互衔接、互为因果的。其中,岗位设置决定了招聘的数量和人力成本的总量,岗位说明是招聘、考核的基础,岗位考核是薪酬、培训和退出的依据。但是,从我国关于教师岗位管理的各级文件以及实践来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彼此脱节、各自为政的现象。如在教师招聘中与其签订的合同中对其岗位职责和内容的要求不够明确;教师考核往往不以其履行既定的岗位职责的具体情况依据;教师培训中,较少地对教师提高岗位胜任能力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等。

(5)教育政策的执行效果欠佳,导致政策效果难以保证。当前有关教师岗位管理的法规政策,都对教师岗位的任职资格、聘用办法、岗位设置等作出规定。但是在实践中,不依法管理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在农村地区,为了减轻财政负担,不少学校选择以低成本招聘“代课教师”的办法。这些代课教师在学历、专业水平上难以得到保证;又如在不少学校,教师聘用制基本等同于“走形式”,缺乏聘用的程序、标准和相应的管理。

加强中小学教师岗位管理的建议

根据上述对问题的分析,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岗位管理,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特提出以下六点建议。

1.探索教师岗位管理的实施办法,强化依法治教。

首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规定岗位总量,通过科学公正的程序审批特设岗位等;其次,各个学校要根据有关文件要求,结合自身情况,认真制定出各个岗位的岗位说明书,具体包括岗位职责、任职资格、薪酬福利、工作条件、任职期限、晋升机会等,实现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避免因人设岗现象。

2.提高教师岗位要求和就业门槛。

首先,结合国际发展情况,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水平要有所提高。中学教师原则上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原则上要求专科以上学历,进一步鼓励在职教师攻读专业硕士学位。这在当前的我国也具备了一定的可行性,2008年我国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中具有大专学历的小学教师已接近66%,拥有本科学历的初中教师占47%;其次,改革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对中小学教师资格进行学科区分,并根据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水平层次,建立起教师资格的等级制度。同时,不允许高一级资格证书在低一级学校中的使用。在资格证书考试中,除了学历等硬性规定外,要加强对教育教学能力的考核和测评。

3. 规范岗位招聘程序。

首先,由学校公布岗位空缺,以及空缺岗位的岗位职责、任职要求等;其次,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的招聘办法。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和岗位要求,申请竞聘,参加招聘;最后,学校根据申请人和岗位的匹配度,挑选聘用合格或优秀者到相应的岗位上。并与其签订聘用合同,实现了契约管理,明确各自责任和义务,如岗位名称、工作职责、工作条件、薪酬标准、任职期限、解聘说明、违约责任等,实现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的转变”。

4. 实施岗位薪酬改革。

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在全国教育系统表彰大会上系统地讲到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四个机制。其中一个就是“建立以爱岗敬业和创新创造为导向的教师激励机制……包括教师收入分配机制,教师的收入分配水平是国家定的,但是怎么分配,怎么用分配激励手段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这是学校层面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的今天,各地各校要积极探索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办法,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制度的激励作用。

5. 完善岗位考核制度。

首先,考核教师岗位业绩的第一衡量要素就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程度。具体的方法有目标管理评价、学生增值评价等。由于学生的发展的学校影响因素较多,在岗位考核中,还需要考虑每个岗位人员对团队能力提升的贡献;其次,学校岗位考核要与教职工职业发展和专业提升相一致,要通过考核找出教师的优势和弱点以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再次,教职工的岗位绩效考核要与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和计划相结合;此外,教职工岗位考核要体现普遍性和适应性。不同的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的评价标准也应有所区别,既要有一个统一的参照物,又要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点和岗位特点。如学校可根据教师实际,制定有区别的考核办法(包括考核内容和考核周期),在考核周期方面,对资深教师以学年为单位进行考核,对新教师则可缩短考核周期以更好地通过考核实现指导的作用。

6. 提高岗位培训效果。

篇4:华巷小学美术室管理员岗位职责

【关键词】 综合手术室;夜班;护士职责;管理对策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医院,拥有床位1500张,位于市中心,由于交通方便,各种车祸、煤矿工伤患者比较多,夜班最多手术达15 台,如何充分发挥夜班护士职责,积极配合处理各种手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质量和生命安全。笔者现谈一下2011年1月-2011年12月综合手术室夜班护士职责管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12月经合理安排夜班护士职责,夜班共做手术2190台,其中外请教授手术86台,遗留常规手术520台,急诊手术1584台,手术患者年龄出生后4小时-90岁,平均45岁,共发生I类不良事件4例,无Ⅱ类、Ⅲ类不良事件发生,经过积极协调处理、安全分析、及时防范,无一例护理纠纷发生。

2 依据实际夜间工作情况,规范夜班护士职责

2.1由主管护师担任组长,17:30分准时接班,接班后和临休息前、交班前巡查手术室门关、水电、各手术间净化机组运转情况及白班遗留工作、该班次遗留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补漏,如遇疑难问题及时上报。

2.218:00—19:00点负责消毒各个手术间1小时,次日晨7:30分负责当日常规打开手术间净化机组,注意备一个急诊手术间。

2.3负责夜间一切急诊手术、抢救工作的配合和病理标本的送检。

2.4夜间手术器械由上台护士推至预清洗室初洗后码整齐,将器械名称和签名填写在小卡片上。

2.5负责夜间临时工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2.6负责监督夜间入出手术室人员的行为规范。

2.7负责夜间急诊手术病人和次日常规手术接入候诊区病人的对接车转换和病情观察。

2.8根据夜间所用仪器、器械,结合次日常规手术所需,及时消毒灭菌和交接提醒,以免影响常规手术使用。

2.9保持信息栏动态变换准确,接到手术变动通知及时写在信息栏上并签名,同时通知相关人员如:临时工、管腔镜人员等以避免无用工作的延续。

2.10对值班室、会议室进行6S工作,保持卫生干净、台面整洁。

3管理对策

3.1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同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老虎是培养年轻护士,让年轻护士尽快成长起来【1】。夜班除了3名值班人员外,再安排2名护士参加听班,要求随叫随到,保证夜班急诊手术多时人员的充足。值班人员在夜班当日白天及第2天全天休息。夜班安排值班听班人员时,注意年龄及能力方面合理搭配。护士长总听班,24 h开机,有特殊情况及时汇报请示护士长。

3.2加强专科知识与技术操作培训因为接受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和河南省十大指标、医院管理年的评审,手术室结合评审标准,将手术配合常规、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技术操作规程、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制作成手术室员工手册,定期进行专科知识讲座,实施严格培训和考核。并要求夜班组长总结夜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利用晨会时间及时进行讨论,人人发表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3完善各项核心制度及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自2008年7月新手术室启用后,我们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人人参与不断完善和修定各项核心制度和应急预案,并融入手术室员工手册中,定期进行学习与考试。在护士长领导下成立了核心制度应急预案组、技术操作组、科研带教组、物品定位管理组,重视核心制度的落实与效果,加强手术室应急预案的学习,对科室工作定期进行全方位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在交接班方面,做到三不交接:器械护士手术未结束前不交接,巡回护士敷料、器械未点清不交接,患者病情危重不交接【2】。提高护士对夜间危险因素的防范意识,增强其在预防不良事件过程中的主动作为能力,从而保障了夜间手术患者的安全。

3.4加强急救药品、仪器设备、手术间物品定位的管理依据手术室员工多、房间区域多现象和专科手术特点,相对固定专科手术间,给每个房间制作定位卡,划定责任人。其间物品放置利于手术,即将电刀、微量泵、监护仪、麻醉机、圆凳、脚踏、托手架、床卡、约束带、垃圾桶、头圈、枕头、器械托盘、按照方便的原则定位放置,若其他手术间临时取用,用毕必须归还原位。壁柜内物品按照洗手、巡回、麻醉使用分类放置。要求手术开始前和结束后一个样。定位质量责任归巡回护士。

3.5加强职业防护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对手术室相职业危害及个人防护知识进行学习与宣传,在思想上得到重视,纠正护士的一些不安全行为,在工作中自觉做好职业防护一并且为夜班护士准备充足的一次性手套、防护眼罩等。对陪检、保洁人员定期培训,所有急诊手术均按照特殊感染手术进行处理,避免交叉感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误伤自己及他人。同时,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体检,注射乙肝疫苗等。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更好地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

3.6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将“保持热情的态度、掌握语言的艺术性、用心倾听、重视非语言性沟通、善于利用换位思考”等医患沟通基础知识作为护理人员医德规范教育内容,使大家爱岗敬业,爱护体贴患者,提高沟通能力,遇到问题能够换位思考,建立良好的患护关系及医护关系,真正体现人性化服务。护士长充分发挥五查房的管理方法,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护士在医患、护患沟通方面遇到问题时,要及时汇报给护士长,以便护士长掌握动态变化,使矛盾及时得到解决。

3.7明确手术室护士服务规范 手术前到候诊区接患者入手术间,按手术需要摆好体位,注意保暖;手术时态度严肃,不讲与手术无关的事,不谈笑嬉戏;主动与患者交流,指导手术配合,消除紧张情绪;术中患者诉痛,应耐心安抚解释,不能简单地说:“开刀肯定要痛的嘛!”;术后需要时协助患者穿好衣裤,搀扶患者下手术床,不需麻醉师护送的患者,应有护士护送,不能让患者自己回病房;急诊手术患者,不能因某项术前准备工作未做好,而把患者推出手术室,应抓紧时间在手术室内继续完成术前准备。

4 結果

通过规范夜班护士职责,使夜班护士知道:为预防夜间医疗事故的发生,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和医疗卫生机关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强调护理行为的严肃性【2】,既使夜班护士职责得以充分发挥,也使各种手术配合处理积极,有效保证了夜间手术病人的安全,降低了医疗事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刘俊华.我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与建议[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31-32

[2] 陈凤梅.内科病危患者护理记录缺陷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32-33.

篇5:横沟市镇小学美术室管理员职责

为加强我校美术室的管理工作,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学校指定专人负责美术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制定本管理员职责。

1、热爱本职工作,严格遵守学校美术室规章制度,负责美术室的管理和使用。

2、树立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按照美术教师要求,按时开门、关门。

3、做好美术器材添置、分类、登记造册工作,做到账物相符。

4、负责管理、维修、保养美术器材和设备,积极开展自制教具活动;如发现美术器材和设备损坏、遗失应立即报告学校。

5、按照教学大纲和学校教学计划,协助任课教师开齐开足开好美术课,充分发挥美术挂图和模型、仪器的作用。

6、保持室内通风、干燥、整洁,器材用具摆放整齐有序,做好清洁卫生工作。

7、节约用水、用电,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注意防火、防盗、防雷击。

8、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填写好美术室使用记录本。

篇6:华巷小学美术室管理员岗位职责

为了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我校留守儿童工作,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让每位留守儿童都能得到关爱,享受到家的温暖,特制订隐贤中学留守儿童之家考核制度,方案如下:

第一条 华巷小学留守儿童之家考核工作在我校留守儿童协调小组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条 考核的原则是:注重实施效果,力求客观公正;简化考核方式,量化考核指标;实地抽样验证,统一规范操作;公开考核结果,接受全体教职工的监督。

第三条 考核以日常常规工作考核和年终阶段目标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校领导组年终组织开展专项考核,并结合各地日常工作开展情况,提出初步考核意见。

第四条 考核工作实行百分制,对照考核指标逐项进行测评打分,扣分以事实和实证材料为依据。

第五条 考核指标主要分领导机制及制度建设情况、政策性保障措施出台和落实情况、规划和计划制定及其完成情况、软硬件建设情况、日常管理和活动开展情况等五个方面。

(一)领导机制及制度建设情况

成立留守儿童协调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相应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和执行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并实行了有效的分级督查、考核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建立了信息系统;按要求及时准确报送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有关信息。

(二)政策性保障性措施出台和落实情况

结合实际制定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办法;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考核办法。

(三)规划和计划制定及其完成情况

制定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规划和计划;严格执行工作规划和计划,完成建设任务。

(四)软硬件建设情况

留守儿童之家内部建设情况符合省定标准,具体参见《安徽省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皖教基〔2010〕6号)。

(五)日常管理和活动开展情况

日常管理到位:明确专门人员;健全工作制度;落实管理职责。2.活动内容丰富:加强道德品格培育;抓好健康文化熏陶;开展体质体能锻炼;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独立合作能力;进行心理健康疏导。

篇7:仁和小学美术教室管理员职责

一、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掌握有关

技术,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二、做好各种美术器材的维护、保养工作。严格执

行学校制定的课程计划。

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及时向学校提出更新、增添各种辅助设备及教学软件的建议。

四、认真做好各类设备及资料的记录整理和分类保

管工作,定期对各类设备进行彻底清扫,保持室内良好的环境卫生。

五、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美术教室的作用,为

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服务。

六、做好安全防范和财产保护工作。掌握用电、防

篇8:华巷小学美术室管理员岗位职责

幼儿美术教学的目标和中职美术教学的目标是不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艺术领域的目标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在艺术中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从《纲要》中可以看出,幼儿美术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对艺术的热爱,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而不是训练美术绘画技能。而要让幼儿喜欢上美术活动,就需要将美术活动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创设情境,通过故事、游戏、实物操作等方式增加美术活动的趣味性。

也就是说,幼儿美术教学的形式与其他阶段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活动是幼儿教育的基本源泉,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但是,从目前中职美术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更多放在了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学生能够会出高水平的美术作品,而忽视了美术教学与幼儿教育的结合性,忽视了培养学生幼儿美术教学的实践能力。在中职美术课堂上,教师很少引导学生进行幼儿美术活动的设计,进行幼儿美术活动的模拟教学,在教学中准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语言能力、活动设计能力、教学基本流程的实施,学生全然是陌生的,对幼儿美术教学缺乏基本的感性认识和教学理性化的认识和实践。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与岗位对接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1.学前教育专业美术与岗位对接之观察能力培养。观察力是作为准幼儿教师的一项基本的能力,3-6岁的幼儿的表达能力还比较有限,幼儿身体不舒服、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美术教学幼儿参与的无规则性,这些大都不是依靠幼儿的主动求教,而是依靠教师的观察,能够在恰当的时间给予幼儿支持。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幼儿教学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看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自己应该通过怎样的教学行为予以支持。例如,在《色彩的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幼儿美术活动“小小彩虹镜”,教师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一是活动中教师是否关注到了每一个幼儿的需求,哪些需求没有满足,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处理?学生在视频中看到着急上厕所的幼儿,看到制作中不会折叠的幼儿等等,教师引导学生以“面向全体注重个别差异的原则”来处理问题;二是视频中的教学活动有没有培养到幼儿的观察力,哪些美容还可以改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一方面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彩虹镜中的多色彩进行扩大化展示,以现实中的彩虹扩展认识。针对幼儿具体形象化的思维特点,增加游戏的环节,引导幼儿用自己衣服的颜色,合作制作人体彩虹。这些都是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提高,增加学生对幼儿的敏感性对幼儿美术教学的敏感性。

2.学前教育专业美术与岗位对接之感知能力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包括幼儿是具体实物属性的认识,对事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硬度的感知,对时间、空间、温度等的感受。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欠缺,对美术的感受需要更多具体的操作行为的感知。例如,在《对比色彩的搭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幼儿美术活动《水果迷宫》来进行体验,本节课的目标是引导幼儿认识暖色调和冷色调,如果只是通过知识的传授和图片的结合向幼儿传递,幼儿是不太可能理解的,因为幼儿缺乏实际的感受,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的设计,并思考每一个活动环节的设计目标是为了引导幼儿感受什么,并最终思考是否实现了目标。

3.学前教育专业美术与岗位对接之审美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是艺术领域的重要目标,通过美术活动的开展,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具有美的眼睛,具有美的欣赏能力。美术作品中包含着很多美的因素,包括对称美、色彩美、造型美等,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不仅仅是通过技能的训练让中职学生来认识和吸收,而且要引导学生进行活动设计来引导幼儿来感受和体验。例如,在《色彩装饰画》的中职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中国传统文化脸谱出发,引导学生感受脸谱中通过不同的色彩的搭配来反应人物的个性特征,并引导学生据此设计幼儿活动,并通过模拟试讲活动来进行点评。一组学生的幼儿活动是教师通过展示典型的脸谱,引导幼儿猜一猜这个脸谱是怎样的一个人,主要有黑脸、白脸、红脸、蓝脸,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制作进行感受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体验脸谱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4.学前教育专业美术与岗位对接之想象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背景下,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核心素质要求,幼儿没有过多框架知识和经验的束缚,在美术作品的创造上有很大的创造空间,作为未来的准幼儿教师要逐渐改变以“画的像不像”为单一的评价标准,禁止提供示范画,为幼儿的美术创作提供更多的空间。例如,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为小班幼儿的“益智区”布置“数数”的益智玩具,运用日常生活中废旧物品利用,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制作出小朋友喜欢的10以内数数用益智玩具?学生变废为宝”,在废旧材料包装盒的背面画了一条条大鱼和鱼鳞,然后剪成一条条大鱼,刻下一片片鱼鳞,小朋友可以数数你手中“抓”到的大鱼有几片鱼鳞,还有一组学生制作小汽车,幼儿可以数一数道路上现在有几辆汽车,或者几辆红色汽车等等。

5.学前教育专业美术与岗位对接之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幼儿园艺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至关重要。提高未来的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岗位对接。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静物简笔画的表现方法”这一章节中,引导学生与幼儿园“有趣的图形”进行岗位对接学习,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运用基本形和基本形体进行观察、概括、表现物像,如:一只飞行的小鸟可以由一个三角形嘴巴、一个圆形的头、一个小圆点的眼睛、一个半圆形的身子、上下各一个三角形的翅膀和一个三角形尾巴组合而成;二是要求学生自制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椭圆形等数个大小不一的基本形,然后进行拼图比赛,看看谁拼的物像多,谁拼的物像逼真可爱。在岗位对接拓展教学中,既让学生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6.学前教育专业美术与岗位对接之协作能力培养。协作能力是转幼儿教师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所必须的一项技能,幼儿的日常互动需要生活老师、配班老师、主班老师的相互合作;幼儿园大型活动的开展需要不同年龄阶段教师的合作;幼儿园每一个月教育目标的制定需要教师间不断的交流等等。在《色彩》这一单元的教学中,笔者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小组,根据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彩色世界”,分别在墙上设计布置“颜色在哪里?”、“颜色变变”、“颜色真能干”等三个小主题,由学生组内成员合作完成设计。在各小组活动设计完成后,教师引导每一个小组进行展示,说明本小组的设计意图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每个小组同学通过小组协商、分工、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利用废旧材料和自然物品,运用已学的手工和近期学习的色彩,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综上所述,中职学前专业美术不仅是传授转专业的美术技能,而且要注重学生幼儿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协作能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1]龚春艳.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6:160-161.

[2]张凤.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实践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3,21:140-141.

篇9:华巷小学美术室管理员岗位职责

一、美术学科测试情况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学科测试主要从美术基础知识、造型表现能力、欣赏评述能力三方面对学生进行测试。通过现场笔答基础知识,进行随机命题创作及现场考察欣赏评述能力,查看课堂美术作业等方式进行测试,结果如下:

1.基础知识部分。从问卷情况来看,84所学校中最低的合格率仅为9%,其中63所学校的合格率达不到60%,占84所学校的75%。2.造型表现能力测试。84所学校中最低的合格率仅为22%,其中56所学校的合格率达不到60%,占84所学校的67%。3.欣赏评述能力测试。通过对学生现场进行评述测试,84所学校中最低的合格率仅为7%,其中71所学校的合格率达不到60%,占84所学校的85%。

根据陕西省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要求,以上三项不应低于90%,上述测试结果距离省颁标准要求差距较大,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教师配备及设施配置

84所学校,美术教师共289人,其中182位为专职美术教师。专业对口;107位为兼职美术教师,专业不对口,占教师总数的37%。84所学校中多数学校缺少美术专用部室、书法教室。设施配置缺少多媒体、写生画板、写生灯、写生台、石膏几何模型、石膏像及静物等物品。

三、美术教学管理、课外美术活动的开展情况

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美术课一周两节,中学一周为一节,但经查所有学校都严重存在停课、占课等现象。其中38%的小学每周只开设一节美术课,所有初中初三美术课没有开设,83%的高中二年级美术选修课也基本处于停课状态。40%的学校都存在不按教材内容上课的现象。84所学校都不同程度存在教学常规管理、检查、指导不够严细的现象。多数学校没有成立美术教研组,也没有开展美术教研活动。

四、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一)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建议

1.针对有些学校美术教室、书法教室的配置不够,不能满足所有班级开课的需要和一些学校美术教室缺少多媒体设备等问题,建议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2.从评估情况来看,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美术教师属于兼职,而且专业不对口。建议采取措施尽快配齐中小学专业美术教师,教师进修学校要加强对现有美术教师的培训工作,确保美术教学专业化。3.教研部门和学校应成立美术教育科研机构,安排专人负责美术教育科研工作,教研部门配备专职美术教研员,加强对学校美术教学的指导,定期开展美术教研活动、组织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等。4.督导机构应加强对美术学科进行常态化、专业化的专项督查,营造浓厚的美育氛围,不断提升美育水平。

(二)对学校的建议

1.学校教学安排中,美术课时量应该按国家课程标准要求设置,开齐、开足,其他学科不得占用美术课时。2.各校校长要经常听评美术课,参加美术教研活动,强化对美术教师教学常规的管理考核力度,做到经常督促,指导到位。3.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审美素养的培养对开发学生的智慧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同时,对帮助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提供着强大的正能量。希望各级政府、学校积极改善美术教学条件,优化美术教师队伍,深化美术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教研室体音美教研组

篇10:华巷小学美术室管理员岗位职责

关键词:非美术现象,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传统美术,教学手段,小学美术教学

在现代和传统、新的和旧的教育观念与教学设计彼此交锋的当下,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非美术现象”都有哪些呢为何会产生这些有悖于课堂教学常规的现象呢? 我们又该如何改变美术教学中的“非美术现象”呢? 这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非美术现象”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 美术课堂逐渐失去传统美术教学的优势, 不再把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大量呈现在美术课中在课堂变得热闹的同时, 课堂的美术成分越来越少, 大量“非美术现象”充斥美术课堂。

1.活动课倾向的“非美术现象”。在美术课堂中 , 在学生动起来的同时, 教师往往会忽略教学内容的科学预设, 使精彩的动态生成变成游离于美术教学之外的“花招”。如在小学美术二年级《动物朋友》一课中, 教师播放了一段不同动物的各种叫声, 让学生学叫声, 猜情景。学生听到动物的各种叫声, 纷纷学着叫起来, 有的学生甚至打斗起来, 好不热闹。紧接着, 教师又发给每位学生一个动物头饰, 在教室中间模拟森林场景, 伴着音乐的节奏, 大家笑着、叫着、奔跑着……在完成创作时还余兴未了, 叫着、学着, 笑着。如此出现活动课倾向的美术课堂成师生表演的舞台, 教学效果很不好。

2.信息技术课倾向的“非美术现象”。 在美术教学中 , 教师把电脑当成一种“高级板书演示器”, 鼠标替代传统的粉笔, 用大屏幕代替黑板的现象充斥着美术课堂。如在小学美术一年级《画味觉画嗅觉》一课中, 老师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示课题, 新授环节过多地采用电脑屏幕展示, 师生之间的交流很少, 在作业环节中出现了学生不知道怎样画的情形。这样一节课堂只是一些图片资料的堆砌, 教学效果甚微。

3.自习课倾向的“非美术现象”。 部分美术教师只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 轻视课堂作业时的巡视辅导。如在小学美术二年级《机器人伙伴》一课中, 教师巡回辅导时, 不是积极引导学生更有创意地创作, 而是运用各种话语对学生进行催促:“我们的作业有时间的规定, 速度提高呀! ”“有的同学已经开始上色了, 速度慢的抓紧啊! ”看到学生创作的速度不够快, 教师不惜花费血本, 用奖品进行刺激, 全然不顾学生作品的创作效果如何。在这样的催促下, 学生无心创作, 草草几笔便完成作业。

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非美术现象”的分析

1.教师误解新课标。新课标提出用形体来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 为的是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表达空间, 并以此加深对美术作品的体验和认识。如果学生愿意用表演的方式, 如动作、舞蹈、喜剧等进行表达, 应当给予鼓励。 [1]基于这样的认识很多美术课堂纷纷出现运用肢体语言进行美术教学的现象。“美术”是一种人和人之间通过美的心灵的交流。没有审美主体积极的情感体验, 就不会有审美活动本身。[2]美术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安排, 必须遵循学生的思维、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 教师要努力关注学生的学习本身, 而不是走个过场, 热闹一下。

2.教师误解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证明 , 教师在课堂上适当运用电脑技术手段, 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学校评价一堂美术课的优劣, 就把教师是否运用多媒体作为评价指标, 而不管运用得是否适时、适量、适度。电脑课件的运用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讲解。对现代教育技术片面、肤浅的理解, 给美术教师造成了一种误导:不使用多媒体, 就不是一节好课。如果哪位美术教师不会运用电脑课件辅助教学则是一件怪事。 [3]

3.教师轻视教学辅导环节。教师对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辅导是教师巡回指导的中心任务, 但一些美术教师没有充分重视学生课堂练习时教师辅导的重要性。一些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 只是走马观花, 上一环节草草结束就开始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更有甚者, 觉得某位学生肯定无法完成作业, 便匆忙拿起画笔帮学生完成。长此以往, 教师的巡回辅导只会流于形式, 只巡视不辅导, 无事可做, 就像晚自习的值班老师, 走几圈了事。这样一来, 学生在黑暗中摸索, 作品创作失败率居高不下, 学生便渐渐失去对美术课的兴趣。

三、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非美术现象”的建议

1.分清主次。美术是以视觉感受为主的艺术。 [5]教师想通过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调动学生的肢体语言, 使学生加深对艺术作品的体验和感受, 本无可厚非, 但有一个问题必须分清那就是美术是以视觉感受为主的, 其他的感受只是为了辅助和强化视觉感受。教师如果过于强调听觉、触觉、动觉, 课堂看起来热闹, 但往往形式新颖却华而不实, 学生应在视觉上得到的东西更是一无所获。

2.合理整合。在美术教学中 , 我们不应该夸大多媒体技术在新课改中的作用, 既要认识到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积极意义, 又要估计到多媒体课件存在的不足, 发挥美术教师的艺术特长, 使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实现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合理整合。我们应该在强调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 避免丢失传统教学中那些已经证明是优秀的教学手段。

3.全体与个体相结合。学生作业环节, 教师巡回辅导, 全体辅导与个体辅导相结合。全体辅导时, 教师快速地对学生作品进行整体巡视, 然后对学生作品不当的、突出问题给予及时纠正, 为全体学生创作出成功作品创设一个好的起点。个别辅导时, 教师声音不要过高, 要与对全班学生进行讲授的声调有明显区别。[6]教师在巡回辅导时, 要循序渐进, 先整体再个体,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指在点子上, 导在关键处, 利用提示、激励、对比等丰富手段。

综上所述, 在新课程改革日趋成熟的今天,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策略, 更加准确地把握教学要领, 使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学习方法有机结合, 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美术知识, 推动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6) :89.

[2]李天道.美育与美育心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3) :126.

[3]周信达.试论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告诉”[J].中国美术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 :24.

[4]张丽.审美教育与美术鉴赏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 2008 (9) :54.

[5]周信达.透析基础美术教育[M].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 (6) :23.

篇11:华巷小学美术室管理员岗位职责

关键词:城乡美术 教育资源 均衡发展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放眼未来,着手今天,从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远景出发,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贯穿始终。并明确要求“要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缩小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我们课题组自申报立项了《城乡中小学美术教育资源均衡问题研究》课题之后,就所在地区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城乡美术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师资力量现状及原因分析

城乡美术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这种不均衡表现在三个方面:(1)教师数量上城乡之间存在差距。城镇学校一般都有2个以上的美术专业教师,有的学校达5人之多。而近60%的农村中小学没有专职美术教师,很多学校让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使美术课流于形式。整体美术开课率尚达不到40%。另外,因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原因,农村中小学现有的师资又在不断流失,乡镇的美术老师向县城学校流动,县城学校向经济发达的城市学校流动,这无疑对农村的艺术教育来说是釜底抽薪。(2)教师学历结构城乡之间存在差距。城镇中小学的老师大部分是从师范院校毕业分配的,而农村学校(尤其是村小)大部分教师是原来民师通过考试转正的,缺少规范的师范教育。即使是有美术专业的教师,多为20世纪90年代以前毕业的中师毕业生。因此,在能力水平上存在着差距。二者相比,城镇教师重视继续教育,普遍学历达到了专科或本科水平,而农村教师从事小学教育,大部分考到一纸中师文凭就“船到码头车到站”了。(3)教师年龄结构上城乡存在差距。由于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适龄儿童、少年数量逐渐减少,加之自1998年开始国家取消了中师及大中专毕业生不包分配,教育系统新生血液就很少了,即使是近几年少许的人才引进或招考教师,也是分配到城镇学校,这就形成了城里“哥哥姐姐教高中”、镇里“叔叔阿姨教初中”、乡里“爷爷奶奶教小学”的尴尬局面。

2.教育设施现状及原因分析

城乡美术教育设施现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城镇中小学都有美术专用教室或画室,而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都没有。(2)城镇中小学都有美术教学所需要的石膏像、画板、画架等教学用具,而农村大部分学校却没有,教师教学只能在黑板上演示,学生临摹,缺少鲜活的现实生活和变化了的社会现实。(3)城镇中小学每年都会根据教学需要添置一些美术教学所需要的用具和材料,而农村学校因经济不足,从未添置过美术教学所需要的用具和材料,教师只能靠一支粉笔教学。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这样,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占有公共教育资源、享有的教育权利上呈现出不平等的现象。

3.教育环境现状及原因分析

城乡美术教育环境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社会环境的差异。一是社会对城镇和农村学校的期望值不同,二是教育管理者的观念差异。(2)家庭环境的差异。城镇学校的学生家长观念先进,要求孩子全面发展,注重孩子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孩子营造了很好的家庭艺术教育氛围。而农村学校的学生家长多数缺乏对艺术教育的正确认识,认为艺术教育就是简单的唱歌、跳舞、画画,不了解艺术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忽略了艺术教育能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作用,缺乏对学生的艺术教育。(3)学校环境的差异。城镇学校因师资和美术教学条件的优越,加之家长和社会的期望,美术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并且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而农村学校因师资和美术教学条件的不足,加之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美术学科只是写在课程表上,形同虚设。

二、城乡美术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

各级教育行政领导要重视教育公平,推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当然也包括城乡美术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公平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民接受教育的机会要公平,适龄青少年都应当享有公平地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公民受教育的过程要公平。每个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占有公共教育资源,确保城乡美术教育的均衡发展。

1.合理配置城乡学校美术教育师资,保证城乡间美术教育师资配备相对均衡

城乡师资配备不均衡,使得城乡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过程不公平,因为师资原因,造成很多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远远落后于城镇。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育行政部门在配备城乡师资上体现均衡原则,从教师学历结构上、年龄结构上综合考虑,并且新增美术专业教师适当向农村倾斜。同时,采取以下办法促使城乡美术教育师资力量均衡。(1)提高待遇,吸引人才。对在农村执教的美术教师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吸引大学毕业生到乡村中小学任教,解决乡村教师年龄老化问题,增添农村学校生机与活力。(2)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培训力度,更新教师的艺术教育观念,提高农村学校美术教师的业务水平。(3)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形式,即请专家来校讲学或派美术教师外出学习,学习他人的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农村美术教师的业务素质。(4)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组织城里教师送优质课下乡,缩小城乡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上存在的差距。(5)城乡中小学互结对子,建立“手拉手”帮扶关系,开展“支教”和“跟班学习”活动,组织城里的老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将好的课型和好的教学方法、手段送到农村学校,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师到城镇学校任教,跟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2.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经费投入,保证城乡中小学美术教育设施相对均衡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编制预算,除向农村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外,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为经费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因此,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预算和分配上,要向农村中小学倾斜,加强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的硬件、软件的设施配备,建设专门的美术教室,开办美术教师培训基地,给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搭建良好的平台。同时,国家下拨的教学设施设备也要考虑城乡学校的均衡发展而作安排,对原来基础较薄弱的学校适当予以倾斜,缩小城乡学校因投资多少不一带来的差距。

3.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环境的建设,保证城乡中小学美术教育环境相对均衡

1.改变教育领导者和管理者落后的教育观念,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2.改变学校那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做法,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让教师走出“重数理化,轻音体美”的误区,改变学生那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错误观念。3.为农村学生家庭营造良好的家庭艺术教育氛围。树立学生家长对艺术教育的正确认识,了解艺术教育的真正价值,从而教育和支持孩子学习美术,为农村学校美术教育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只要我们更新教育观念,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投入,改变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环境,我想,均衡城乡中小学美术教育,推动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健康发展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曹笠.《对美术教学改革中几个问题的认识与反思》.《中国美术教育》.2007年第02期

2.兰岗.《困境与机遇》.《中国美术教育》.2004年第05期

3.2006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

篇12: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古人对美术的功能早有阐述, 左丘明提出:“昔夏之有德也, 远方图物, 贡金九牧, 铸鼎象物, 百物而为之备, 使民知神奸”。张彦远指出:“夫画者, 成教化, 助人伦, 穷神变, 测幽微, 与六籍同功, 四时并运, 非繇述作”, 可以“鉴戒贤愚, 怡悦性情”。美术的特点, 古人从不同的角度来阐明。民间美术是美术的一种形式, 也有美术的作用。在现代, 也有人认为, 民间美术具有宣泄情感或情绪的功能、慰藉精神功能和心理治疗功能等。

二民间美术

1. 民间美术的现状

民间美术是让劳动群众意识表现和审美直觉体现的产物, 是劳动群众自己的民间美术实践方式。民间美术具有创造性的自由, 具有思想和早期朦胧的情感方式。大多数的民间美术创作者是社会工作的底层民众, 民间美术一直保持着中国原始美术的基本素质, 具有永恒的美术魅力和审美价值。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美学价值将民间美术推到审美情趣的边缘, 使民间美术逐渐消亡。这一现象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民间美术的地位正受到很大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城市化建设急剧加剧, 农村文化与地方文化正在慢慢被侵蚀, 许多古老的传统的文化有消失的趋势, 文化正朝着单一方向发展, 我们不得不重视。

2. 民间美术的特点

民间美术作为一种非物质遗产, 有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 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包括民俗活动、民间美术、传统知识和技能。艺术对文化的传承、传统的保持、民族的认同, 社区的凝聚和文化交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性的反应。 (1) 民间美术包含着很多有价值的民俗成分,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必须从小学开始加强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和宣传, 这个方法是最突出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 (2) 民间美术不仅仅是一种视觉艺术, 也是一种精神的结晶。作为国家教育的基础教育,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可以决定一个民族审美素质的高度。 (3) 民间美术是中国视觉美术化的一个最直接的表达, 是历史的见证, 说明勤劳的中国人民追求更好的生活。一般来说, 民间美术技法更简单, 风格热情开朗, 更容易被接受和学习。适合小学教学的民间美术类型有民间剪纸、陶艺、绘画、刺绣、灯笼、剪纸等。

三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1. 将民间美术融于小学美术教育契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民间美术教育主要关注的是教育价值, 通过民间美术活动的教学, 力求使小学生的情感态度、观察、想象、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改进小学生的学习方法, 使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得到健康的发展。小学民间美术教育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寻找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民间美术的功能就是符合教育要求, 提供丰富的基础民间美术教育教学资源, 使教学内容得到扩展。小学教育是一个关键时期, 小学教育不仅要注重艺术教育, 同时要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以开发学生的右脑功能,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形象思维, 从而大大提高小学生的创造力。当我们把隐藏的民间美术挖出来告诉学生, 学生很容易接受, 很愿意学习。民间美术教学要注重学生多层次的教育。

2. 在美术教学中加强民间美术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民间美术的魅力, 民间美术中存在很多的文化创意, 只有在异想天开的活动中, 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

3.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加强民间美术教育能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民族文化认同感是国家的核心价值观, 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民间美术也是国家的文化遗产。提高小学生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感是民间美术教育的功能。民族文化的认同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人们形成良好的认同感, 在每一天的健康生活中, 让孩子们表现出自信, 有爱心。民间美术教育有助于改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并形成完美的人格。并且民间美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经历与感受, 通过审美教育, 提高道德和审美的境界, 小学生才能养成一个自觉的人格。

四结论

民间美术教育的功能价值包括:实用功能价值、审美功能价值、道德价值和伦理价值功能、心理功能和技术功能价值。在小学美术教育中, 民间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应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知识, 最终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质。我们应该重视小学民间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并逐步加强民间美术的日常教学, 让美术教育发挥更大功能。

摘要:民间美术是一种劳动群众审美直觉的产品, 能够得到自觉的表达。它的美术形象和形式特征已经达到真、善、美的高度统一。民间美术与视觉形象承载和人们表达的思想、态度和审美情趣,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世界。在多元文化和信息社会, 民间美术对小学生学习图像传播和养成视觉文化意识, 形成创新意识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关键词:民间美术,小学美术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魁立.从人的本质看非物质文化遗产[J].江西社会科学, 2005 (1)

篇13:中小学岗位管理现状反思

中小学岗位;特有价值;人性化;回归

【关 键 词】

岗位是人力资源配置的核心要素。中小学岗位设置是实施教师聘任制和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基础和前提,是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和政策调整的逻辑起点。科学、合理地设置中小学工作岗位,是有效控制教育成本和整合教育资源,使有限的教育投入产出最大社会效益的一项系统工程。

一、现实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对实施岗位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 实施岗位管理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岗位,是管理的目标。岗位管理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目标管理。中小学岗位设置是岗位聘任与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中小学岗位设置的科学性,标志着教育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同其它领域的人事制度改革一样,就是要改变以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那种岗因人设、人浮于事、责任不清、分配不公的局面,通过体制理顺、机制转换实现人事管理的重心前移和激励到位。事实上,国家在1993年和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对学校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已做了明确规定,要求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这里的聘任制指的是社会化的聘任制,而目前一些省市中小学实施的聘任制是学校内部聘任制,尽管已经对促进学校工作的开展、教育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显然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岗位的质量尚未提升到应有的社会位置。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深化的焦点必然要集中到实施岗位管理的整个过程上。

2. 现代教育突出的育人功能使中小学岗位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现代中小学教育的使命在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知识和素质的基础。对于中小学校而言,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担负特定的服务职能,也就是说每一个岗位都需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优质的教育服务。与传统的教育工作和教学劳动相比,无论是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还是社会和家长对当今优质教育的需求,岗位的意义都远远超越了以往一般的目标定位,教育工作量度和劳动强度以及复杂程度也已今非昔比。岗位的职责因而升级到要为每一位学生、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可谓任重而道远。中小学岗位定义在现代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这些深刻变化,使对岗位资格条件的要求和对岗位职能的考核标准变得更加严格和难于把握。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就是对我们实施中小学岗位管理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

3. 中小学岗位结构必须与学校工作系列和学科结构教学需求相适应。中小学校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工作系统,系统内部包含着多种序列和多个层面的要素结构。因此,其岗位结构的设置也分为领导和教职工两大系列;各个系列又分化为工作性质不同的独立序列。从宏观调控的角度看,这种岗位结构似乎可以清楚地反映教育人事管理的基本脉络。但是具体到中小学岗位评聘操作层面,现行的岗位职务中只是片面强调了专任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规定了中小学高级、中级教师的档次和初级职称,而对非教学系列和教学系列的深层次则缺乏相应的岗位结构体系。也就是说,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现实的外延没有真正反映出中小学岗位的深刻内涵。中小学各工作系列和学科结构是教育行业特征和职业结构的具体体现,岗位的概念只有定位在具体工作和落实到学科分类上才具有职责的意义;按照中小学工作体系自身的逻辑科学地划分职责,才能形成严密对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真实反映出不同的工作和学科职能水平,收益分配和奖惩机制才能落到实处。所以,从中小学工作和学科实际出发,全面建立涵盖行政领导和职员职级、学科教学和教辅人员职务档次、工勤人员工种级别的岗位体系,正是中小学教育人事管理与分配制度改革深化的目标取向之一。

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下的地方人事政策应该突出中小学特有的岗位价值

1. 基础教育功能与社会价值要求对中小学岗位重新认识和合理定位。显然,中小学岗位设置通过工资分配水平影响和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而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质动因。但综观国民教育投入和与教职工利益相联系的岗位职务设置,中小学与高校存在相当大的差别。政策的习惯性倾斜导致中小学岗位设置结构一贯失衡。对中小学教育层次的定位偏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对中小学与高校教师劳动质量和强度的认识存在偏差。特别是在中小学高级职务的岗位比例上,基础教育的工作职能与劳动价值未能得到真正的体现,表明在教育人事制度上存在严重的政策误区。必须从基础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所处的战略地位上来重新审视和衡量中小学教育的社会价值,并且从现代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家庭化和社会化上来认识中小学岗位的重要性以及岗位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以此高度重视中小学的岗位职能,并赋予其应有的岗位和待遇水平。

2. 应从政策根本上直接缩小和消除岗位结构和比例设置上的城乡差别。各地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显示,同与高校的差别一样,现行的农村中小学岗位设置在高、中级职务的比例上与城市学校存在着更大的距离。中小学岗位从职务级别上反映出固有的工资等级。人为地拉大岗位设置的城乡差距,使教师的工资收入直接受到影响。岗位以及待遇的城乡差别又进一步拉大了本来就不小的教育发展距离,导致人力资源无序流动而加重了农村骨干教师的流失。中小学教育作为全民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国家的政府行为,表现在分配制度上的巨大差距不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改变这种设置不平衡、待遇不公平的局面,必须毫不犹豫地在政策上向工作条件差、环境艰苦、待遇低下的农村中小学大力倾斜,充分利用岗位政策的拉力,吸引和稳定教育人才流向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偏远薄弱校,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协调、均衡发展。

3. 国家在分配体制上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岗位应实行政策性补贴。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基础教育发展需求的矛盾,是中小学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深化的现实问题。客观存在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在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分配制度下,使相当一部分地区的中小学校的岗位待遇与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无法弥合的巨大反差。地区经济落后,地方财政困难,教育自身难保。在当前的情势下,只有通过国家的政策调节,为落后地区中小学提供基本的岗位工作保障,才有可能有效应对积重难返的教育滞后局面,逐步实现国民教育的整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中小学岗位管理需要回归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轨道上来

1. 岗位强化使教育特有的人性化管理在理念和现实上存在巨大反差。中小学教师身心负担过重几乎是一个普遍的事实。岗位的设置实质上是对教职工职责的规定和行为的规范,对确保学校日常工作正常运行、实现整体工作低成本有序运行,具有根本作用。教职工的岗位目标与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教师的努力方向代表着学校教育的追求。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是教职工工作的必要条件。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倾向影响和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的支配,学校岗位管理大都始终停留和沉浸在极度强化所带来表面的高效率和正效应上,教师超时过度的加班加点甚至习以为常,岗位责任的无限延伸给教职工带来了无形的压力,部分领导岗位管理的随意性造成了教职工岗位行为的不规律,长期、巨大的教职工群体付出并未真正产生管理者和劳动者所期待的教育效益。与此相反,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情绪却此消彼长,中小学岗位的教育服务功能被异化和抑制。

2. 中小学岗位管理应尽量避免岗位责任的过分细化和评价的简单量化。中小学岗位功能受阻,除个别学校管理者现代管理理念落后和管理能力有限外,教育行政管理策略和岗位评价机制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一方面,是脱离实际的岗位责任细化,把系统完整的工作体系,分割得过分细致,令人反倒无所适从,主次先后、轻重缓急无从把握,丧失了岗位工作的自主权和主动权,同时也封闭了开拓创新的空间余地,本来富有活力的动态岗位平台被目标化分解成近于僵化的抽象条块。另一方面,在实行岗位考核和绩效评价时,大都采用预制的量化表格,而将许多根本不能量化的定性因素硬性地评分分等,简单地建立和套用某些数学模型。这种岗位管理系统中繁简易位、本末倒置的操作模式,与中小学岗位管理特有的教育评价规律显然不相适应,不利于充分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必须从中小学岗位管理实际出发,建立动态的、具有适度弹性的、揭示岗位工作本质的、科学的现代岗位管理机制。

上一篇:红奶羊中小学读后感500字下一篇:2016秋季趣味运动会运动场上展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