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语言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2024-05-22

《小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语言研究课题》中期报告(精选8篇)

篇1:《小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语言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语言

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一、成立了课题组并加强学习、以此转变教师思想、提高素质。

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结合我校实际确立了《小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语言的研究》这一小课题。要使研究工作能顺利进行,必须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为此我校特别注重教师的学习培训及提高,先后组织教师学习或自学了《课程改革与研究》、《数学课程标准》等书籍刊物有关理论知识。多次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和研讨,并将学到的知识及时回校作汇报和交流,为科研提供理论支持。

二、完成了学生对语文、数学课堂教学激励性口头评价的调查。

通过调查,学生从内心讲是愿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激励性评价语言,有90%以上的学生喜欢教师激励性评价,而实际课堂上能得到教师激励性评价的不到30%。主要原因在于受传统的评价观念的影响,教师关注的只是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只有精彩的回答,教师才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去评价我们的学生。教师极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和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针对现状我们决定采取的措施是: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积极使用准确、规范的激励性语言;适时发现、捉学生的闪光点;恰当地运用延缓性评价手段。

三、丰富了师生的评价语言,培养了学生参与的兴趣。

爱因斯塔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在教学中,我们老师经常采用实物演示、小品表演,课堂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以这些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情景,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这样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不在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参与者,表现者。学生初步学会了评价自己和别人。例如:一位同学评价他的同桌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竖式,说:“你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如果你能够把数位对齐就更好了。”有的同学这样评价自己:“我今天的字写得很端正,老师,我可以获得一颗作业星吧”。

学生变得自信,个性得到了张扬。

四、改变了教师的评价观念。

由过于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转向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由过于注重口头评价的单向传递,转向评价的多向互动;由过于注重口头评价的随意性,转向注重口头评价的激励功能。

五、改变了师生关系。

以往学生处于被动局面,事实表明,传统的评价只能使教学陷于脱离实际、毫无生机的陈腐状态的深渊中,使学生与教师的对立情绪越来越大,不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人才。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改变了师生之间对立关系,创设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六、课题研究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1、如何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如何恰当地使用激励性口头评价语言?总之,我们的小课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语言研究》中期的工作基本取得了预期的目标,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个别教师还停留在评价就是表扬的层面上,语言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到了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因此而提高。有时为了激励学生,教师不敢轻易说学生错了。教师只是含糊其辞地让学生坐了下来,没有通过让学生自主探讨或者教师指导的方式让学生知道答案。个别教师对学生评价主要强调陈述性知识的回忆,而对于思维、技能、品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极少,只有24%的教师能够经常抓住契机,肯定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给与全班同学的指向性评价。

2、反思:明确评价目标

我们应明确有效性口头评价的三个必须:

(1)必须要有激励性。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能力,对于不痛不痒的或者重复罗嗦的评价是要杜绝的。(2)必须要有针对性。即时口头评价更重要的关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新变化,不应该是同一个标准,同一形式,而应该具体化,有针对性。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会给学生多一次成功的机会。

(3)必须要有全面性。教师的评价的内容要丰富,关注学生的面要广。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重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的态度、习惯、能力、情感等。

七、总结反思,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经验论文。

为了从理论实践上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探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在研讨课后尽量做好教学反思,记录自己的教学所得、所失。让我们从中学会如何结合课题研究更有目的地听课、评课。

总之,我们将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争取研究取得更加圆满成功。

篇2:《小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语言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

[摘要]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科学的评价对学生具有激励表扬、解惑释疑、点拨导向等功能,使课堂更具有生命的活力。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使评价真正为了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精当的评价语言、灵动的评价方式能够为一节课增添不少亮色。如何真正把握新课程评价的精髓,发挥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引导学生不但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好学”,而且“会学”和“学会”,更要“学得有兴趣”。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关注共性,更要关注个性;不仅要关注学业成就,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关键词] 课堂评价 有效性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理念的倡导下,我们语文教师纷纷采取肯定的、积极的、富有激励性的评价,的确可以激活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促进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快速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通过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融洽师生关系。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总之,教师的课堂评价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我们应当秉持的有效评价的基本理念。

纵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现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能关注到评价的作用,可依然存在以下几个弊端:评价形式单一,以教师评价为主,忽视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语言简单,片面理解评价的激励作用,一味地表扬;评价的视角狭窄,只关注对学生知识掌握,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和方法,更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这致使很多学生无法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乐趣,无法发现自己的潜能,从而失去了动力。这种单向性的、一元性的、程序性的课堂评价充斥于我们的语文课堂,在不同程度上阻碍着学生的发展。

基于以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弊端和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评价建议,提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这一课题,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改的实效性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堂即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主要地方。教学即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促进学生发展得主要途径。

“有效性”主要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评价”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作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本课题将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宗旨,深入研究理解现代教育理论,广泛收集整理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方法,在重新审视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反思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的基础上,而作出对学生准确的、针对性的、激励性的有效性评价,这也是顺应了教改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建立了有利于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评价方式。建立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的多元指标,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通过评价来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2.通过研究建立了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评价方式。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发挥教师在自身发展和教学实践能力提高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师、学生评价课堂教学,接受评价结果,改进教学实践。

3.通过研究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主体。逐步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生、教学研究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促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有效评价的重要前提。

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教学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有效性评价的重要前提。真正的教学过程应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20世纪的教学形态仍然是以“教学中心、老师中心、课本中心”为特征的。这种形态中,教师是专制者、权威者。21世纪,这种传统的“人——人”教学系统必将转变为“人——环境”系统。这种系统保障主体性的学习活动,就使得学生直面应答性的学习环境。只有这种

环境系统工程,才能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和动机,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自信心,促使学生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课堂评价之中去。

2.使用准确、规范的语言,实施有效性评价

人类的沟通与合作是以语言为媒介的。“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新沟通现象,都是语言教学。没有沟通与语言的学科教学是不存在的。”有效性评价语言也是课堂教学语言的一部分。有效性评价语言强调激励性,强调“奠定每一个学生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基础。”但激励性并不等于无原则,并不等于颠倒黑白。有效性评价语言要求准确,规范和个性化。

奖赏要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们无愧于接受这个奖赏。如果对他们解决了一些过分容易的任务而大大赞扬,尤其在中高年级,则不仅难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反而会增加他们的自卑,因为这会被同学认为是无能的标志。所以,赞扬要适而有度,只有客观的、恰到好处的表扬鼓励才显得可贵,才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学习内在的、长久不竭的动力。

3.挖掘闪光点,捕捉瞬时评价时机,实施有效性评价

有效性的教学评价语言是学生学习信心的催化剂。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课堂上,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因此,教师评价语言中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和鼓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为了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吝言词地给予热情的鼓励。

4.充分挖掘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实施有效性评价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究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意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以质评为基础,应用先进的评价方法,不仅考察“认识”和“概念”等认知层面,同时关注对“表现”等行为层面的考察。

五、具体研究方法

经过学习研究,根据我校的教学条件和拥有的资源,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评价的方法:

1.调查法。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选择多名教师,进行以教学评价现状、教学中遇到哪些评价是无效现象,怎样提高课堂评价的有效性为话题的面对面交谈及问卷调查。走进课堂教学,观察记录,从而深入了解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现状,为研究提供依据。

2.问卷法。问卷是研究者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技术,它的性质重在对个人意

见、态度和兴趣的调查。问卷的目的,就是得知有关被测对象群体对某项问题的态度、意见,然后比较、分析大多数人对该项问题的看法,以作为研究者参考。

3.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各班级或学生之间的比较,从中归纳出所取得的成绩。4.叙事研究法:收集典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的案例,运用课堂教学案例不断总结反思,不断进行研究分析。

六、研究成效

两年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们课题组成员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研讨,共同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产生了丰硕的成果。研究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有效性》发表于《作文成功之路》2015.1;《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策略》发表于《考试周刊》2015.2;《踏花归去马蹄香》发表于《课外语文》2015.4;《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教学》发表于《课外语文》2014年1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索与思考》发表于《读与写》2013.5;《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获省教育学会二等奖;参与编写校本课程《行走在洪泽湖畔》。

本人在2013年10月,被评为县“骨干教师”;2014年12月,被评为县“学科带头人”;2014年2月,被评为县“教学先锋”;2014年9月,被评为县“先进个人”;2014年7月辅导学生葛雅鑫参加五好小公民“美丽中国

我的中国梦”,获征文指导二等奖;2014.10参加泗洪县东北片小学“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会,并为会议上示范课;2014.10在片级课外阅读指导活动中上展示课。

课题组还有十多篇论文获奖,2人被评为“市骨干教师”,1人被评为“县骨干教师”,4人被评为“县教学能手”,1人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我们还探索了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方式方法,促进教师的成长的途径。

(一)、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初步形成了适合我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的方式”:

1.教师的评价

教师积极的语言评价是滋润学生心田的雨露,是抚慰学生心灵的春风。相反,教师消极的语言评价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语言评价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我觉得教师的语言评价应充满爱心、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尊重、充满信任、充满着幽默与风趣。

(1)多一点诙谐与幽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必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中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养成。孩子们都喜欢幽默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能给学生以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如果老师把幽默恰如其分地用到课堂中去,会拉近老师与学生

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2)多一点宽容与理解。与传统教育相比,现代教育使我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学生资源的发现和利用是我们今天教育生命的希望所在。如果能用宽容的眼光去理解孩子,去保护孩子稚嫩纯真的心,那我们的评价语言才会宽容、亲切、真诚,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与赏识,从而增强他们继续超越自我的信心。

2.学生自我评价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用的重要手段。自我评价是学生根据学习的目标和要求,通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开展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监控、自我提高的过程。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开展自我评价时,将不断反思自我,调整自我,超越自我。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完《草船借箭》第二自然段时,(即周瑜用造箭来陷害诸葛亮的一句话)。在组织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性格特点之后就组织开展了学生自读自评的练习,当一名学生在读完课文中这句话时,教师要求学生对其朗读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说出了自身在朗读这句话时所存在的不足:我读诸葛亮很容易读出他的胸有成竹、镇静自若,但读周瑜却读不出他的阴险、狡诈。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而这样的效果自然比通过他人指点得到的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不难看出这对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意识也有好处。

3.生生互评,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采用同桌互评,四人小组评议的方式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与教师评价相比,同龄人之间的评价更容易让彼此接受。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设置一些作业题,让学生采用同桌批改、四人小组互相批改的方式锻炼学生检查错误的能力,一些学生自己作业本上的错误检查不出来,但是对待他人的作业他们却不会放掉一点“蛛丝马迹”,在此过程中,学生互相“查漏补缺”,做到“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作业本上常常出现学生的评语:“你能把课文中的词语运用到写话中,而且很恰当,真棒!”“这个比喻句很美,我要读一读”“你积累了这么多名言、好词、好句我要向你学习”等。就这样,学生的优点在互评中不断得到了肯定。

在评价学生朗读课文时,出现最多的现象是故意挑毛病,找缺点,使被评价的学生感到很难堪、甚至发生争吵,读课文、发言的积极性也随之降低。面对这种情况,教学中我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在学生读完课文后提出:“我们先说他们的优点在哪儿,然后再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我的引导下有的学生说:“他读书声音响亮。”“她读得很有感情,但是掉了一个字,希望她以后能读得更好。”

被评价的学生也能高兴地接受其他学生的建议,并说:“谢谢你的鼓励,我以后会注意。”久而久之,学生对互相评价的认识提高了。知道评价对方时要先指出对方的优点,去鼓励对方,帮助他树立自信。然后再为对方指出努力的方向。现在朗读结束后,经常听到:“你读得很正确,如果声音再大点儿,就更好了。”“你读得很有感情,我要向你学习。”有的同桌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对方会说“让我来帮你。”慢慢地学生之间不仅学会了互相发现优点,还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对方,去赞扬鼓励对方,而且自身在学习过程中也受到鼓舞,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欲望,对学习充满乐趣。

(二)教师的业务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通过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 的研究与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首先,随着课题实验的深入开展,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教研习惯得到了有效培养。在实践工作中,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给教师带来了困惑与压力,教师都能及时捕捉这些片断,通过巧妙的评价处理课堂上的意外。于是老师们逐渐认识到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为促使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工作,我们还结合课题需要对课堂教学评价进行经验交流、总结,进行典型案例分析。

其次,教师的业务水平发展还表现在教研理论水平提高上,在课题工作的带动下,课题组的教师一面积极开展各项实践工作,一面认真学习各种先进的理念,并时时注意以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理论的内涵,两年来,课题组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多次荣获省市县奖。

七、课题的思考:

经过两年来的努力,课题研究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有力推动了我校校本教研及新课程改革的行进步伐,但也在实验过程中暴露了不少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它们的解决办法,它们主要表现为:

我们的教学评价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一是评价的内容单一,在课堂教学中,还是有少些许老师只对结果进行评价,忽视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加以评价。二是评价含糊,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采取一味鼓励的评价手段,于是,“很好”、“很棒”这些单一的评价语言充斥了课堂。殊不知这样的评价很含糊,可到底好在哪儿?缺乏因势利导的导向作用,使学生找不到被表扬的感觉。表现之三:缺乏评价指导,小学生的知识经验相对狭窄,不知如何评价。表现之四:班级学生人数比较多,有些评价措施理论上可行,具体操作工作量太大,无法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综合素养的考评既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自主体验”的时间,又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合作探究”的时间,还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汇报、展示、交流的时间。

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经验与智慧,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留心学生提出的问题、对问题的解答、学习习惯与求知欲等方面了解和评价学生,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改进学习过程与方法,增进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得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老师评价语言应不拘一格,不能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我们可以在语言的评价上机智多变,最好能广泛搜集,加强积累,使评价语言定期更换、常用常新、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情因景因文困人而异的新鲜评语,最好能让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用自己内在的魅力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达到理想的艺术境界。

总之,课题研究使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到了增强,教育观念得到转变,教育教学艺术得到提高,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实施本课题研究的有益经验,让课题研究向深层次推广,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而努力。我们也会继续探索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如未能有效解决,还将会在一定时期内困扰着学校在校本研究、课程改革方面的行进步伐。因此,虽然课题的实验研究已经结束了,但我们在教育教改方面的探索却永无止境。

参考文献:

1、管水珠《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方式的多元化》 教学月刊》小学版2006.7

2、王德新《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多元智能》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6.1

3、王海芳:《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操作与案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

4、万明华:《有效的语文教学》

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年出版

篇3:《小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语言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一、有效的口头评价性语言

在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口头评价语言占据重要的地位。教师的口头评价语言通常反映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思想品质、课堂表现的认定。教师的口头评价语言又可分为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

直接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正面的直截了当的点评的方式。它有肯定式、否定式、肯定否定式和补充式等形式。间接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作直接点评, 而在其语言隐含了评价。这种评价多具有委婉的特点, 多适用否定的内容。如教师在提问或要求中蕴含评价的态度, “这样说对吗”“请再想一想”“是这样吗”“你能否说得确切些”等, 这些提问和要求中都隐含一个评价。此外, 间接评价还包括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互评和自评。如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后, 教师要求学生用边角料分别做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学具。做完后展示, 教师问:“大家的作品都合格吗?”“合不合格光用眼睛看是不行的, 最好检验一下。”一位学生回答。经过小组讨论后全, 班交流记录如下:我们小组认为要量一量四个角是不是直角;不用量, 只要折一折就可以了;我有意见, 如果四个角都不是直角, 折一折是检验不出来的, 所以量一量还是必要的;我也认为量一量是必要的, 只要量一个角, 其他的角折一折就行了;我们组有补充, 还要量一量边, 长方形是对边相等, 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教师在重视对学生正确评价的基础上, 把学生推向教学评价的“前台”, 形成网络式的评价方式。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发表自己的想法, 而且还能对他人的想法给予评价, 有赞同, 有反对, 有支持, 也有反驳、激烈争论的场面出现, 令人不禁拍手叫好。可见, 教师有效的口头评价语言使评价主体多元化,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二、有效的评价性体态语言

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个赞赏的手势、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 往往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教师鼓励的语言加上友善的动作, 将调动学生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和内在潜能, 对教学实施中的形成性评价起到积极的作用。恰当有效的体态语言使教师的课堂评价性语言更加人性化, 更加贴近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笔者在听课时发现一位英语老师十分注意体态语言的运用。在她的课上, 不时地微笑着走到交流问题特别有自己想法的学生中间, 弯下腰来, 面带佩服的表情, 与学生用力地握握手。对那些没有回答出问题, 或者问题答案没有特点的同学, 也给予鼓励的眼神或友好地拍拍肩、摸摸头, 示意他们坐下来继续思考。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 他们对自己的表现如何辨别, 主要来源于教师的评价。他们会很在乎地想:我的回答是否得到老师的认可?我的行为是否得到老师的夸奖?没有回答出问题的学生, 就更加担心:老师会不会批评我?因此, 老师这时充满理解和关心的体态语言, 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愉悦, 潜意识里鞭策自己要再加把劲儿!这种安抚、微笑、握手的动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也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人格, 尊重了学生的感情, 尊重了学生的劳动。

教师利用恰当有效的体态语言有利于建构平等的师生关系, 对提升学生的个性品质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 但凡有经验的教师都善于在课上为学生竖起大拇指、摸摸学生的头、与学生握握手等, 自然而然地带领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中。

三、有效的评价性多媒体语言

如今,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已经在小学教室里被普遍使用, 教师使用课件辅助教学已成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在恰当使用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 教师通过多媒体 (如在幻灯片上打出字幕、制作卡通人物等) 对学生进行评价, 既省时, 效果也不错。如在数学课的巩固练习后, 学生埋头做完练习后, 教师再利用课件讲解和核对答案, 对给出正确答案的学生, 屏幕中会自动蹦出一个个“你好棒!”“真细心!”“佩服你!”“好又快”等字样, 令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大增。在随后的练习中, 学生们都认真快速地做题, 希望能得到电脑的夸赞。再如, 在低年级语文识字课上, 有的老师利用多媒体, 做了一棵挂满生字卡片的大树, 只要学生认对了一个字, 鼠标一点击, 这个字立刻就会变成一个红苹果。有的老师把生字做成很多小花的花瓣, 谁认的字多, 谁就能让小花开得多, 这些都使孩子们识字的兴趣大大提高。教师利用多媒体能集声像于一体的特殊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既丰富了教师课堂评价的方式, 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有效的评价性奖品语言

在小学阶段,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 但小学生的持续注意力差, 自控能力较弱, 课堂上容易走神和做小动作, 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困难的过程。小学阶段的学生, 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因年龄小而偏爱表扬。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积极发言、认真听课、书写工整、乐于合作、善于倾听等良好表现, 及时在他们的头上、书上或者衣服上贴上“小星星”“小红旗”等奖品, 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与稳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调研中, 笔者就发现, 有的教师在教室里专门布置了一块区域, 用于展示孩子们获得的各种“荣誉”, 每位同学的名字按小组顺序张贴在上面, 学生每天可以把自己因各方面表现优秀所得的小红旗贴在自己的名字后面, 每个同学所得的红旗多少在墙上一目了然。学生们在这样的激励作用下, 争着在课堂上专心听讲、认真思考和积极讨论。在书写、做题时, 暗暗比正确率、比认真、比速度。别小看这微不足道的奖品, 它们可是孩子们心中宝贵的精神食粮, 能有效促使他们课堂上学习得更加努力和自觉。这样的小奖品有时还以集体为单位发放, 如在前后四人的合作小组中, 哪个小组讨论得充分, 合作效果好, 那个小组的每位成员都能得到一面小红旗, 为此孩子们学会了有效分工与合作, 学会了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团队意识在这样的激励中逐步形成。有的老师还把自己亲手叠的“小星星”、亲手剪的“大拇指”图案当做奖品发给学生, 效果都非常好, 家长们都反映, 在孩子们心中, 老师的奖品就是珍宝, 对孩子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十分有效。

篇4: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有效性探究

一、新课改下课堂评价语言的重要性

第一,直接反应课堂教学理念。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评价语言。一个坚持以学生发展为理念的老师,一个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老师,必然在课堂中更多地关注学生,关注其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而不是去维持自身的“话语霸权”。他会更多的对自身课堂评价效果的关注与反思,而不仅仅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

第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及思维发展。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说:“评价语言在教学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评价恰当与否,说小一点,关系到课堂氣氛、教学效果;说大一点,关系到学生的终生发展,所以,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教师课堂评价语言是教师自身思维特征的表现,作为与之长期相处的学生,其思维发展必然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采用灵活而具有个性特征的语言对促进课堂有效教学以及学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促进师生沟通,有效对话。“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交际工具,它的重要作用在于沟通师生间的思想,达到有效交流,促使课堂教学这一活动的有效开展。”[1]新课标提出课堂要加强,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课堂中评价不再是单向的、平面的对话结构,而是师生之间通过交流、评价形成的立体网络对话结构。

二、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现状

课堂评价语言,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相关行为表现做出的瞬间、即时的评价时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口头评价语言和手势、眼神、微笑、点头等体态语。[2]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发现很多教师往往会忽略自身评价语言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而更多的去关注学科知识和技能产生的效果,因而在语文课堂中呈现出种种问题。

首先,课堂评价语言重复、单一。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言过于单调,主要表现在要么使用笼统的评语,要么重复学生的回答。笔者通过对XX小学四年级4个班级160名学生访谈发现,学生印象中老师评价语使用最频繁的是“回答的很好”,其次是“非常棒”。分别是38.21%和34.96%,此外“非常好”,“进步很大,继续加油”使用频率也较为频繁。不同的语文课堂却出现如此相似的教师评价用语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其次,非口头语言评价较少使用。笔者通过长期的听课观察发现,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无论是新教师还是专家型教师,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非口头语言的运用都比较少。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实际上,课堂语言除了口头语言还应该有非言语性的肢体语言,如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满意的微笑,竖起大拇指或者是轻轻抚摸等等,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评价,由于她们更能触及学生的情绪、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因而,有时候她比口头语言更有效果。

再次,语文学科评价用语的特色体现不充分。语文由于其自身的学科特性,

需要借助汉字、汉语来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地域文化。因此,文学化的语言也必然是课堂中一道亮丽风景。然而由于某些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局限、对课堂评价语言的忽视等原因,使语文课堂缺乏文学化的、审美性的评价语言。

最后,过分强调鼓励,忽视引导。新课标强调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由于许多教师对其理解不够全面,认为课堂上只能鼓励,一旦批评就会伤害学生自尊,影响学生心理。因此,课堂上听到大都是“你真棒”“很不错”“继续加油!”等激励性评价,而批评学生只局限于上课不听讲,不认真写作业的情况,至于学生哪里错了,哪里表现不够好,应该怎么去做,缺乏客观而有针对性的引导。

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有效性

其一,要深入了解学生情况。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与否是基于不同学生而言的。要提高课堂评价语言有效性,必须对班级每个学生有深入的了解,针对不同水平、不同性格甚至不同性别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而富有启发性的评价语言。

其二,备课过程中精心准备。一位著名语文教师曾经说过,“备课不是备教师,而是备学生。”特别是对于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好奇心强的小学生,教师更应该在课过程中尽可能的多准备几种预设,同时精心准备好多样化且符合不同层次学生水平的评价语言,这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其三,非口头性课堂评价语相互配合。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人

心者莫大乎情。”文学作品的感受、理解更需要教师自身投之以情,饱含深情地教,满怀深情地说,这才能感染学生。其次采用恰当而合乎情境的肢体语言也会让学生更加容易融于课堂。例如,一首诗歌的朗诵,老师的面部表情、眼神、手势等等的变化,都会让整个课堂充满“语文味”。

其四, 教师自身加强言语能力的修养。语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而是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因此,作为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以及教学方面的基本功,而且还要有意识的训练自身的言语交际能力。

总之,一线小学语文老师应对自身课堂语言的关注,特别是课堂评价语言有效性的关注与反思。同时,不断地加强自身语言能力,提高自身语言修养,以期达到真正的有效教学,打造高校课堂。

注释:

[1]刘艳萍.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用语的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基于A校的个案研究[J].

[2]杨雪莲.让课堂评语点亮学生的“言语生命”[J].教学与管理,2009(2).

参考文献:

[1](苏)赞可夫.教学与发展[M].杜殿坤,等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106.

[2]杨雪莲.让课堂评语点亮学生的“言语生命”[J].教学与管理,2009(2).

篇5:《小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语言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诸暨市店口二小:魏 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许多成功的课例都与教师恰当用激励手段分不开。”他的话中表明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充满艺术性的激励、评价将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足够说明课堂评价语言的重要性。

于是,现在的音乐课堂上,“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的声音很动听,很独特”,“你的理解虽然不够恰当,但你敢说,值得表扬!”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叹的话语,一丝不经意的微笑,都能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但是,表扬就是教育的唯一途径吗?如果对学生的错误,老师也含糊其辞,用哼哼哈哈的评价所掩盖。这对学生的发展有利吗?

关于课堂语言评价许多专家和学者都进行过科学、客观、系统的阐述,但对于教师在课堂中如何有效评价却很少有人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确实这一步是非常复杂而有争议的,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总是用“错”和“对”来评价,那将违背新课程的理念,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期下去会造成学生对音乐的厌恶之情;如果总是用肯定的语言来激励学生,而有错也不否定,那将会造成学生对音乐知识的错误认识。

根据自己对课堂评价语言的了解和探索,我认为在新课程下的音乐课堂中,课堂评价的有效开展必须把握好以下的评价尺度。

一、把握好评价语言的针对性

有一次我听一堂音乐欣赏课,从聆听——表现——创编步骤非常完整,教师的评价语言从“你真棒”,一直到“你真行!你真聪明!好样的……”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你真棒”出现了十二次,你真行!出现了八次,你真聪明!出现了十一次。整堂课都是围绕着这种赞赏的语言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评价。

这样的评价语言缺乏针对性、准确性,就像一顶高帽子,戴在谁的头上都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常常出现这种情况,一味地夸奖学生真棒、真聪明,可学生到底聪明在哪儿?老师不明白,学生也很模糊。老师的评价语言要从激励学生信心,发展学生能力出发,这样的评价才真正着眼于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暗示、点拨,引领学生学习。

二、把握好评价语言的激励性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程的评价应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那么,如何把握好课堂中的教学评价,使它充分发挥好“激励与改善”的功能呢?实践表明:教师激励的语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见“激励”在课堂评价中处在主导地位。自新课标颁布以来,“激励教学”已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青睐,那么,是不是在课堂评价中运用了激励与赏识的语言,就一定能发挥它的有效作用呢?

有一次,一位老师准备了小奖品,原本她想把奖品发给表现突出的孩子,可是为了充分鼓励学生,到最后每个学生都获得了奖品,这就失去了奖品的意义,好坏都一样,有的孩子就干脆坐在那里等,反正都会有奖品,何必再去费那个劲!

这种评价,在低年级课堂经常看到。起初学生还感觉到新鲜,久了就感到乏味,甚至产生反感。不能真正激发其探索学习欲望,反而会导致他们形成浅尝辄止和随便应付的学习态度。此时,不如针对实际情况恰当地进行有效的激励,用心聆听、用心交流、真诚评价,一旦学生感受到你对他是鼓励的,那将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资源,更是音乐课堂教学成功的支柱。

三、把握课堂评价语言的机智性

上星期放假回了趟学校,正好赶上有位同事在上“古诗新唱”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唱兴趣,他这样引导学生:“喜欢当诗人吗?”没想到一个学生站起来说道:“我才不当诗人,当诗人太苦太累了!”这时,老师把脸一沉,冷冷地说道:“当诗人,哪点不好?不要乱说。”

现在的学生个性十足,所以,这种现象在我们的课堂上一点儿都不司空见怪,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要求相差太远,甚至是南辕北辙。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简单地否定,要根据学情进行引导。比如当那位学生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我才不当诗人,当诗人太苦太累了!”时,教师应迅速做出反应,可以微笑着说:“同学们,当诗人真的就那么不好吗?”稍停顿后继续引导:“这个问题我们暂时不去议论它,我相信等学唱完这首曲子,大家一定会得出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然后,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意地引导学生去品唱诗句,先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一个美丽的意境,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诗中所描绘的美好景色中,这时,学生的快乐情绪就上来了,自然,原来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可见,多蹲下来看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并用机智的评价语言给予回复,我们的课堂就多了一份和谐的美。

四、把握课堂评价的多样性

音乐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所以我们要用多样的评价方法让学生懂得如何去欣赏音乐,了解不同的音乐情绪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夸奖的话语,一个亲切的动作对于学生来讲,都是莫大的鼓励和欣赏,能自然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因此评价的方法要注意“多样性”,不能千变一律,都是拍手表扬,或者都是“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一句再好,再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在老师没有感情色彩的反复唠叨中,它都会失去价值。虽然评价一个学生要以表扬为主、鼓励为主,但这表扬、鼓励要恰当,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分别作出不同的评价,才能使评价达到更为有效的结果。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的写出了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重要性。让我们牢记这句话,让教师精湛的课堂评价语言,在课堂上适时、灵活的绽放。一定能营造出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更好地开启学生的心智、感受音乐的魅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实现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

篇6:《小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语言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语言的作用

水屯营学校

逯小玲

数学课堂的评价语言,往往因为教师的一时疏忽而造成一些教育教学的缺憾,如因为评价不准确而产生误导、因为缺乏激励性而导致效能平平、因为不够幽默而使学生产生腻烦心理等等。

这两年在听课和学习过程中我慢慢发现,我们数学课堂有时因为教师评价语言的匮乏单一,因为教师评价语言的策略技巧不够而错失了一个个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思考好机会,而一个原本可以兴趣盎然,高潮迭起的课堂最后却平平淡淡的草草收场。所以,我现在从分析现象和解决问题入手来谈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准确地运用评价语言。

第一、评价语言过于单一。比如,我们在教学 “梯形的认识”时,请学生举出生活中见过的梯形的例子。一名学生回答:“我的这块橡皮是梯形的。”一边说,一边高举着橡皮。我会说:“不错。”一名学生回答:“爬楼梯用的梯子是梯形。”我会说:“哦,好,还有谁来?”又有学生回答:“车前盖是梯形。”“你真行,我都没想到。还有吗?”对学生说出的种种答案,我无一例外地竖起大拇指,“不错!”“真好!”“你真行!”的赞扬声不绝于耳。课堂调控技巧缺乏,面对学生纷繁复杂的回答,穷于应付。无奈之下,我只好用些语气词“嗯”、“哦”来连续应付学生的回答,在发现学生回答不够完整或不够深刻时,往往只会说“请坐”(手势),来,谁还会回答?或者说:“这样啊,下一位——”或者说:“太棒了,太好了”等等。这几种评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教师没有真正评价学生,学生无法从老师的这类评价语言中获得肯定或否定的结论。即使是像“好的”这类评价语言,看似在肯定学生的回答,其实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所以最终还是无法肯定自己。因此,这种评价对学生来说是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第二、评价语言情感单一。老师的表情没有变化,总是一个表情用一节课,甚至是一年。有的是一直微笑,有的一直很严肃,有的一看就像没有精神。这些单一的表情时间久了必然会导致学生厌烦。比如我们学校有一位老师基本功很好,教学成绩也很好,就是上课表情很严肃,从来都不笑,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厌烦老师的这种表情,进而厌烦这门课。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其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之中,前者是显性的,后者是隐性的。但在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中往往感觉到老师们只考虑到学生的答案是不是你心里预期的答案,而很少考虑学生是怎么想到的?为什么这样想?当听到不符合你预期的答案时就会简单否定。以致造成这样一种怪现象:只要学生的回答命中了老师预设的答案,教师就说“对”,反之,哪怕你的答案再有创意,教师也要“力扭乾坤”,把学生的回答拉到预设的轨道上来。可以看出,我们教师的评价对象其实不是学生,而是学生给出的答案;我们所关心的仅仅是学生的回答结果与我们预想的是否一致,在这样的教学目的的指导下,学生往往会冷落甚至不断地被否定。所以如何立足于以学生为本,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并较好地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应引起我们高度地重视。

数学课曾经一时是“乏味”的代名词,而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每一个低年级学生,本来就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死气沉沉”的氛围只能淹没他们的天性,他们应该在充满激情和趣味的课堂中学习,因此,我们有必要将自己的课堂语言(这里指课堂评价语言)变得幽默,诙谐,这样,教师的个性也可渗透进数学课堂,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使整个课堂充盈着个性和生命力。其实我们不难发现,老师一句善意风趣的话语犹如沁人心脾的春风,既达到了指正的目的,学生也不会反感,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可谓两全其美。

《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一棵小草、每一朵花、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赞赏与鼓励,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层次、多角度的肯定性评价语言、忌重复忌拖沓。为了让全体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学生的发言中只有一个用得好的词,只有一句说得好的话,也要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例如:有几次我见到他想举手又不敢的样子,就点名要他回答问题。当他回答正确后,便立刻表扬他“你的答案非常正确!老师真希望能再次听到你完整的答案。”如此几次之后,这位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就变得又大方又积极了。而对回答不完整或回答错误的学生,为人师者千万不能说“你答错了!”“不对!”“真笨!”等贬义语言。而应改变语气,换一种说法,可鼓励他“你虽然只做对了一半,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以后只要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赶上来!”“你的答案虽然和正确答案有点不一样,不过没关系。你能勇敢站起来回答问题,已经很了不起了。”这样的语言真切、感人,让学生深受鼓舞,觉得自己能行,从而树立起上进的自信心。同时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与“学”氛围,利用孩子们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让他们喜欢上这门学科。比如有的老师这样评价学生的发言:“你的发言触动了我的思维,震撼了我的心灵!”“你理解透彻,语言精当,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我非常欣赏你!”“我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了!”“你懂得比老师还要多!”“你说得比老师还要棒!”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语言,学生还有什么理由不喜欢这位老师、不喜欢数学这门课呢?

大量的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赏识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更多的热情,更热烈的讨论,引领课堂走向高潮,师生共同享受创造的愉悦。(提示: 激励性评价语不只是赞扬)

一味地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表扬与批评是一对辩证的统一体。如果只有表扬,而没有批评,学生就会沾沾自喜,觉得有点小错误无所谓,不能及时改正缺点。在学生放任时、自满时及时给予警醒,中肯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意见,这对学生的长足发展非常重要。激励性评价语要把握好表扬与批评的度,两者互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当然,批评要如和煦的春风,要讲究方式、方法。例如在肯定学生积极探索的同时,委婉地指出学生的回答是不严密的,橡皮的某一个面是梯形,车前盖是立体图形,梯子的形状是梯形,而不能说梯子是梯形,告诉学生数学的语言讲究精练、严密。这样,客观、恰当地指出学生的不足,及时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并由此产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动力。这样婉转、诚挚的批评,我想学生会乐意接受。

当然,批评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我们提倡:在批评前,先对学生的成绩加以充分的肯定,私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具体地、针对性地善意地批评,就事论事,做到言之有理,让学生心服口服。批评时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绿色批评”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启发、引导性评价语言是教师主导地位决定的,教师的语言不能引导学生思维,这样的语言是干巴的,这样的课必然是无味的。《字母表示数》一课中,老师评价了学生用字母b、c表示眼睛的只数、腿的条数的发言后,提问,还有不同的编法吗?当学生编出: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再提问,这两种表示法哪种好些?你是怎么想的?启发扩散思维,启发比较思维,启发暴露思维过程,引导思考、交流、比较、选优,体现数学是思维体操的特性。《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分数的基本性质初步概括出来后,老师问:把这句话再读一读,你有没有新的发现?或者有没有新的问题提出来?学生经过讨论,提出三个问题:“相同的数”可以是0吗?;真分数、假分数是不是都可以?“相同的数”可以是小数吗?学生合作、讨论、交流、发现,解决分数基本性质中相同的数不包括0的难点。难点的突破不是教师告诉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探究发现的,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平等中的首席”,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因学设教,启发引导,让学生体验教师的友情。

如果数学课堂用上一些幽默、诙谐的评价语言,数学课堂也可以充满激情和趣味。例如,在有学生讲话时,可说“今天孩子们真安静啊!看哪,第一小组保持得最久。”若发现有学生东张西望,可提醒他“小心!眼珠掉了可不好找!”如此一来,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老师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学生又不会反感,可谓两全其美。

如果课堂中出现突发事件,教师也可以通过幽默化的评价语,不仅能使原来濒临“崩溃”的课堂“起死回生”。孩子们都喜欢幽默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能给学生以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如果老师把幽默恰如其分地用到课堂中去,会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重视语言性评价的同时,更应该重视非语言式评价,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夸奖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一个激情的拥抱等等。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下抚摸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例如:有一次,在课堂上当我发现一个平时好动的孩子很守纪律时,我会摸摸他的头,朝他笑一笑,以示鼓励,这个时候,这位学生的上课精神会很好。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都是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就是说眼睛可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感情,如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当小朋友精彩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时,我会情不自禁地与他握握手;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回答不够正确,不够完整,并随即改正时,我会轻轻地点点头,报以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这些无声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将牵动着学生的心,这是一种被评价者最容易接受的评价方式,它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有时为了不影响课堂整体的教学气氛,教师可以一边讲课,一边很自然地走到这个学生身边,用手摸摸他的头,或面带微笑,并用眼睛关切地看着他,巧妙地提醒他注意并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如果是很不认真的,也可以用严厉的目光注视着他,直到他停止小动作,脸红为止.这些无声的态势语言评价只要是发自内心的,都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然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可以这样对学生进行评价:“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同学正在分享着大家的快乐,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很多收获!”“他听得可认真了,会听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同学听得最认真,第一个举起了小手,请你回答!”“你听得真认真,这可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呀!”“你倾听得真仔细,耳朵真灵,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

如果要培养学生会说的习惯,可以这样评价:“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其它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你的表达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好!”“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真棒!”

如果是培养学生会思考的好习惯,教师可以这样评价学生:“我想××同学一定在思考,我们再给他一点时间,好吗?”“开动你的小脑筋去想,说错了也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同学!”

如果要培养学生会做的习惯,可以这样评价:“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还能提醒同桌同学,真是了不起!”“第×组的××同学可真棒!为自己这组争得一颗闪亮的星星呢!”“你看,很多小朋友把心里那个胆小鬼打倒,举起手来了!”“你们瞧,×××可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呢!看看他是怎么做的!”“第四组的同学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亮亮的,我感受到了你们特别认真,注意力特别集中!”“你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看××同学认真的样子,老师就知道她是勤奋好学的孩子!”“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不知是什么力量使你改变这么大,从上课爱吵爱闹到学会静静思考,学会暗暗努力,真为你高兴!”“尊重(欣赏)别人,你会得到更多人的尊重(欣赏)!”“要学会欣赏别人,对于“×××”同学的回答,我们该怎么表示?”“你的进步使老师感到特别高兴!”等等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行为习惯。

如果说好的教学设计是一种预设的美丽,那么好的评价就是一种生成的艺术。对学生的评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持之以恒。在教学中,老师要随时关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扎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

水屯营学校

篇7:《小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语言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开 题 报 告

新站中学2008、1

1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一、课题论证: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价的核心部分,教学是学校重要工作之一,如何评价教学工作,是教育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学校管理工作需要迫切解决问题。

所谓教学评价方式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技术对教学过程及其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要评价就要制订想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的制定是受一定时期教育性质,教育方针所制约的,在一定条件是发展的,要随着教育、课程教学需要的发展而发展,这些内容同时又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制约。

评价标准具有规范、导向、调节、反馈的作用。当然也可能有限制,束缚的反作用,也可能有淡解、淡导的作用,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全面把握,如果没有评价标准,你说一套,他说一套,教师将无法适从,有了标准,也可能出现评价不当,而导致导向偏差,所以评价标准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是全体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共同执行的。制定评价标准不仅规范教师行为,同时也规范指导者的行为,不仅对教师专业化成长有利,对教学指导者提高自身素质也有利,因此,评价标准的研究和发展是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平行的,并重的。

课堂教学评价要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更重视对学习主体的评价,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作为课堂教学评价是每所学校,每个学校领导都要思考的问题,审视过去教学中的评价存在着无评价标准,或者标准不现象,存在着只有少数领导制定的没有教师参与讲座和硬性标准,这种标准是否适合教学需要,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大多是在规范教学技能上考虑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很少考虑学生“学”的感受和学生的体会,评价学生的时候只评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学会,忽略价值取向的评价,评价主体存在着突出领导,忽略教师现象,领导说的优点就是优点,不足就是不足,不重视教师评价的感受,评价对象突出教师,忽略学生的现象,只注意评教师是如何教的,很少评学生是怎么学的,评价过程存在领导点评多,平等对话少的弊端,对于课堂上出现的失常现象,不是抱着反省的态度,而是反全部责任都推给学生,对于用满堂问,满堂演,满堂看和代替满灌的所谓改革的评价等现象层出不穷,所以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的研究非常必要。

势在必行。

二、可行性因素

在全县《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大背景下,每个学校都成立了有效教学评价方面的子课题研究组,我们可以借助兄弟学校的研究成果,实现资源共享。

在现今这种网络时代,关于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的内容,可以在网上搜集,获取信息,吸取外地成功的经验。

本校全体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是本课题研究的基地,各级骨干教师和其他教师的经验给课题研究提供支持。

本课题的七位主研人员都是具有多年教学和管理经验的一线领导,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是以使研究顺利进行,最终取得良好成果。

学校领导的关注,学校的资金支持更是完成课题的根本保证。

三、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1、新站中学全体师生

2、各科课堂教学

四、研究的内容

1、教学情境设计评价标准

2、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标准

3、教学内容设计评价标准

4、学习方式运用评价标准

5、教学过程设计评价标准

6、学习效率评价标准

7、学习效果评价标准

五、研究的方法

1、个案研究法。针对某课例,某一教学环节某一教学侧面,某一技能训练构成形式进行个案研究,从具体事例抽出一般规律,提炼出共性的结论。

2、行动研究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着听课,评课,检查,评比,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边归纳,边总结。每个阶段针对某一特定教学行为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对研究中的各项各个突破,积累资料,最终形成评价体系。

3、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的每一阶段及时总结,将实践经验及时上升到理论高度,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统一。

4、比较研究法。把个别课例,个别教学时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共性和差异,进行综合诊断,找出优点。

5、文献分析法。通过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及网络下载的有关教学评价资料,并对这些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准确地界定本校研究课题价值性,可行性。使研究内容不脱离正确理论轨道。

篇8:《小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语言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首先, 运用引导性语言, 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积极投入思维活动。引导性语言, 它一般是在教学情境中或提出数学问题时使用, 以引导学生明确思维方向, 积极投入学习活动。

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 教师举例, 当b=500岁时, 老师几岁?教师引导:“你 (们) 有什么话要说?”学生觉得不对头, 人不可能活到500多岁, 学习劲头上来了;教师又引导:“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纷纷表示:用字母表示数时, 有时要受到一定限制, 思维深刻性得到培育。

教师在设计、组织引导性教学语言的时候, 要注重它的启发性、准确性、简洁性, 并注意从学生的经验、思维能力和个性差异出发, 引导他们积极、有目的地思考、讨论;促进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 进行有质量的思维活动。

其次, 运用指导性语言, 防止学生无意义学习, 进行有效思维。指导性语言, 它最多出现在学生操作活动、讨论等自主活动之前, 用于指导学生有序地开展活动, 它包含明确的要求、规范和所要达到的目标。

例如:在讨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之前, 教师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 (1) 先自己尝试计算; (2) 再进行四人小组内交流, 你是怎样做的, 为什么这么做? (3) 有困难的同学认真倾听别人是怎样想的; (4) 如果遇到小数点怎么办?如何处理?为什么?。

指导性教学语言的实施, 可以使学生更有目的、有序地进行数学实践, 以避免他们不清楚做什么, 怎么做, 在活动过程中无所事事, 盲目杂乱, 以保障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特别地,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倡探究性学习的今天, 不少课堂, 老师就是简单地说:请同学们讨论讨论, 请大家合作学习, ……看上去, 老师是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其实, 许多这种所谓的探究性学习效益很低, 甚至无效。学生在学习关键处, 教师适切地介入是十分必要的, 也有利于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还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体现。

最后, 运用评价性语言, 帮助学生不断调整学习行为, 并向好的方面发展。评价具有激励、引导功能, 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性语言十分重要, 它一般是对学生的操作、交流、学习结果等进行的评价。

例如:在教学“长、正方体表面积”一课中, 老师要求学生尝试计算长方体表面积。一学生交流了用表面积概念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后, 教师就评价:“你的方法可以, 还有比这更巧的办法吗?”其他学生受到了激励, 大家积极开动脑筋, 想出了表面积概念又结合长方体特征的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使计算表面积方法大大优化。

因此, 在日常教学中, 老师经常可以这样说:“你的想法真是太好了, 我真为你感到骄傲。”“我觉得你思考的方向是对的, 再仔细想一想, 离正确结果就不远了。”“你的回答很不错, 如果声音再宏亮一点就更好了。”用这些语言适时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促使他们及时发现问题、矫正问题;促使学生从失利中寻求成功;呵护着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坚持这样做, 可以不断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同时, 也可有效地使缺乏自信的学困生学习, 逐渐树立信心, 敢于表达、乐于交流, 学会合作。

评价性教学语言, 要追求它的即时性、适切性、激励性。

当然, 在很多情况下, 教师需要将各种教学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恰当使用, 那么就更能使学生学得有兴趣, 学得有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

课堂教学语言又不用花一分钱, 组织、设计、运用得好还能起到其他教学投入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 一名数学教师要不断地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力, 才能使得自己的学科教学更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从而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摘要:语言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运用语言、通过有意义传授将知识、做人道理传递给学生;学生又通过语言将学习状况反馈到教师那里, 使教者知道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与学生之间又是通过语言交流学习感受、体会、成功;……总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正如弗莱恩说的那样:“没有了对话, 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 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见, 语言对于教育来说必不可少, 对学科教学来说又十分重要。

上一篇:我和小狗的作文350字下一篇:蔬菜批发市场销售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