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

2024-05-23

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精选8篇)

篇1: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对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作者:王 涛 张 静 黄 静

来源:《财会通讯》2005年第01期

篇2: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

对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职业判断的思考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最引人瞩目的变化就是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口予企业在会计政策选择等方面更大的自主权.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离不开会计职业判断,论文通过对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职业判断的`具体分析,思考和探讨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作 者:李Z 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广东广州,510320刊 名: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英文刊名:MODERN ECONOMICS年,卷(期):8(7)分类号:P23关键词:公允价值 会计职业判断 计量属性

篇3: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

关键词:会计从业人员,职业判断,会计信息

会计的职业判断主要是指依据自身的职业素养与工作经验对经济业务的处理水准与职业敏感度。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够有效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 对优化企业经济结构, 提升经济业务运行效率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所以, 注重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与信息判断能力的考核是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条件, 需要在长期的职业锻炼中注重会计从业人员的技能提升。

一、会计人员职业判断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概念分析

(一) 职业判断的内涵与操作特点

职业判断主要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在法律的允许下, 运用个人的职业素质与工作经验为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合理选择的操作手段。职业素养不错的会计从业人员对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率, 优化经济业务的操作流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经过长期的会计从业经验, 职业判断在日常的操作表现中具有目标性, 主观性, 协调性等多种特点, 需要会计从业人员依据不同的经济情况加以灵活运用。比如说, 会计人员的职业目标就是在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 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的保障;在日常的经济活动判断中, 会计人员需要依据个人的职业技能与职业敏感度做出专业性的表现与操作建议, 在最大限度内减少个人主观性的操作判断;与此同时, 在进行职业判断时需要会计人员综合考虑各项经济指标与企业的经营现状, 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做出专业性的建议, 减少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 信息质量的内涵与表现特点

会计信息质量主要是指会计信息对使用者的需求满意度。在日常的经济决策中, 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于决策的准确度, 科学度具有直接的影响, 所以重视会计信息质量是优化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会计信息质量的日常表现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可靠性, 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在信息的整合过程中强化信息的筛选力度, 在信息的收集过程中, 会计从业人员需要依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对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与整理, 对于信息应用度非常频繁的资料需要依据相关度进行准确的划分, 在最大限度内节省操作人员的检索时间;与此同时, 保障会计信息的可靠度是检验信息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标准, 保证信息的真实度, 在参与企业重大经济决策时避免错误的引导, 保障信息的可靠信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运行。最后, 需要加以注意的就是信息的可比性。在进行企业经济决策时, 需要依据经济活动的各项经济指标与信息作为参考标准, 所以, 只有保障信息的可比性才能为决策的开展提供科学的参考建议。

二、会计职业判断与信息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 职业判断是会计信息的基础与前提

会计职业判断需要贯穿于信息收集的整个操作流程, 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确认是会计从业人员开展职业判断的基础, 计量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对影响经济决策的各项会计要素进行登记, 而记录就是立足于会计各项指标的分析, 整理与归纳进行加工, 报告就是会计从业人员参与信息系统收集工作的最终职业成果, 并且生成最终的会计报告信息加以呈现。

(二) 会计信息质量是职业判断的最终表现成果

会计信息质量的不同表现对工作的决策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 所以, 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 会计信息的质量是检验会计工作人员职业判断的最终结果。在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条件下, 企业的类型特征难以进行统一的规划处理, 面对形式复杂的企业类型, 单一的会计制度难以对所有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与分析, 只能从宏观层面对企业的操作进行原则性的指导, 缺乏企业管理的独特性与现实依据, 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日常操作与运行规范只能表现出有效的约束力。所以, 企业在进行政策决策时需要依据现实情况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进行综合考虑。但是由于我国长期采用固定的会计操作制度, 运用明确的规章条例与程序进行操作管理, 在这一固化的操作模式中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没有用武之地, 在长期的流程化运作中会计人员的思维模式逐渐变得僵化, 职业判断能力降低, 自身的职业素养也难以获得提升。

三、会计职业判断在日常实务中的操作现状

(一) 滥用职权现象严重

在参与政策选择时, 由于职业判断的需要导致滥用职权的现象屡禁不止。在会计选择上的职权滥用, 需要会计从业人员事先将相关事宜进行提前确认, 并且对于操作过程的相关人员以及支付费用进行确认与组织, 在虚假会计信息的优先处理中, 却定相关的理论分析因素。由于部分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局限性, 对于精确的会计信息与测量报告难以实行风险规避, 导致违规的会计项目能够符合企业会计信息的规章制度, 由于没有进行风险规避与明确的费用标准, 导致企业的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 会计政策的违规操作

目前, 大部分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参与会计计量的相关政策存在漏洞, 比如说会计估计, 会计更正, 证券市场的资产减值计提等项目在进行数据申报时会或多或少存在虚假数据, 导致最终的会计利润难以对企业该阶段的实际收益进行准确判断。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借用企业政策的漏洞操控企业的实际利润, 违规操作现象频繁发生, 导致部分上市公司出现年度重大会计失误, 为企业到来沉重的经济损失。

(三) 重大会计差错调整

会计差错主要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参与企业的经济预估是存在少计, 漏记的现象, 表现出实际利润与收入支出不平衡的现象, 部分企业甚至为了弥补以前的差错, 采用前年度差错的调整措施, 为企业经济的健康运行埋下隐患。

与此同时, 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养的缺乏导致不规范的现象频繁发生。很多会计人员在日产的工作过程中, 只是承担简单的记账职能, 没有专业性的学科背景, 对于专业性的学科问题难以具备解决的能力, 缺乏合理的职业判断, 导致企业的财务发展面临危机与挑战。

四、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操作途径

(一) 强化内外环境的约束管理

提升企业的约束管理机制可以从两个层次加以解决, 比如说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保证现有的运行规范与结构建立能够有效保证职业判断的充分执行, 在日常的经济运行中, 会计从业人员能够及时发现企业潜在的经济危机与不合理的操作行为, 促进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提升, 企业领导需要保障财务经营活动的监控与管理, 对于内部操作控制系统来说, 依据企业经济运行的实际经济状况,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操作机制, 对经济运行的薄弱环节进行及时的帮助与完善, 对于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赋予一定的独立判断权。

与此同时, 有效借助外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也是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途径, 通过企业经验情况的真实反应, 在合理操作意见的执行下强化外部审计监督的力度。比如说, 加强国家外部环境的宏观调控力度, 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及时的监督与检查, 在最大限度内提升会计信息决策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在不同监管机构的协商调整下促进体系的积极建设与完善。

(二) 完善市场法规

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制度坚持依法管理, 在最大限度内避免违背法律规范的操作行为, 但是部分经济操作制度处于流于形式的状况, 对不符合运行条件的经济现象难以进行及时的约束与管理, 需要强化对于法律规章制度的约束力度, 相关部门也需要依据具体的会计操作规范指导实际的操作运用。与此同时, 需要企业强化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判断的提升, 依据企业实际的经济运行状况与个人长时间的工作经验, 对企业的经济的现象进行及时的判断与改善, 坚决防止因为主观判断失误所导致的会计虚假信息, 需要完善相关法律的规章制度,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运行原则的会计信息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奖惩措施, 促进企业经济状况的健康运行。

(三) 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对于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所以, 企业需要重视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会计从业人员需要树立科学的职业判断观念, 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需要结合企业的经济现状进行准确的职业判断, 并且积极依据相关的操作规范建立新型的思维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会计从业人员需要重视对自身职业技能的提升, 坚持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状况下开展专业性的职业判断, 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四) 健全会计准则与执行机制

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运行机制, 在集思广益, 规范化的制度建设中促进会计执行机制的应用, 实现我国会计机制的国际化走向, 在广泛的会计操作机制的借鉴中丰富自身的制度建设, 给予会计从业人员最大的发展空间, 在会计执行机制的运行中及时实行理论与现实情况的有效结合。在会计操作执行力的检验中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重视对会计管理人员与审计人员的技能提升, 在重大决策领域出现意见分歧时需要强化彼此之间的协调沟通,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 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标准对于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会计从业人员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性的判断能力才能够更好的胜任会计这个岗位, 减少由于不规范的操作行为所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 必须要在常年的工作实践中磨练个人的专业技巧, 通过提升自身的职业素颜与操作判断能力帮助企业进行更准确科学的经济决策, 合理规避与减少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促进企业获得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霞.论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 2013, 13 (15) :21-24.

[2]应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 7 (12) :30.

[3]孟晓云.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探讨[J].中国市场, 2014, 25 (34) :126.

篇4: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

【关键词】会计教学;会计职业判断能力;问题;建议

一、前言

社会经济越发展,会计环境就会越复杂,尤其是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不确定性也在加剧。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加大了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的空间选择范围,对会计政策的把握、会计合理的估计、计量属性的选择等一系列问题的处理上,就需要会计人员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来进行判断,从而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指财务人员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对不确定事项的处理上,凭借职业规则和专业技能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予以分析、判断做出决定的能力。它是财务人员依据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范围内,结合企业的自身经营特点和所处的会计环境对日常经济业务事项做出的合理判断与选择,从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水平的高低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反映、经营成果的核算及财务报表的质量都产生直接影响,职业判断能力的强弱也体现出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养,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不仅要求财务人员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会计专业知识和处理方法,也要求财务人员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对不确定的业务事项的应对反映能力,同时,也是对会计人员的良好职业道德做出合理的评价。因此要想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整体水平,就必须从基础做起,从会计的基础教学工作抓起,加强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在会计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积极地开拓新的教学思路、新方法,使学生培养成为创新会计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技能知识,同时也具备了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胜任新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目前会计教学中对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实践经验不足,职业判断能力水平不高。目前,许多职业学校在教师资源的配置上以学历职称作为考核的基本条件,许多年轻教师是从一个校门出来直接进入到另一个校门中去,应届的毕业生很多,经过短暂的训练直接走上讲台,会计实践经验普遍缺乏,更谈不上什么职业判断能力了,即使有也是从书本上吸取的精华,往往将会计作为一种职业技能授予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密切。例如对会计目标的理解,企业的会计目标是如实地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用的相关信息,以此来反映经营者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信息使用人全方位地了解相关信息,从而为经营决策做出正确的判断。倘若老师本身都无法判断信息的有用性,也就无法引导学生进行详细地分析。

(二)传统的教学理念仍在沿用,阻碍了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当前,传统的教学理念仍然作为教学模式被广泛使用,轻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的灌输是其一贯的作风。而会计本身是一门专业性强、实践性也很强的课程,只有经过实践的洗礼,才能够验证所学的知识把握情况,提升其动手操作能力,丰富其实践经验。一个优秀的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要具备熟练的手工操作能力以及高超的职业判断能力,这样在工作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对业务事项均做出合理的判断。而现如今的教学仍保留着传统模式“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的理念,理论的讲解为重点,轻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基础会计》课时安排上,老师用一学期的时间在讲解会计理论,而实训的时间却只有半学期,很显然对能力的培养是不够重视的。

(三)落后的会计实践环境,制约了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现代会计教学理念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传授方法与经验时也要搭建一个教学实践平台,而当前,学校教学实践模拟实训平台多建于校内,仿真效果常常不尽人意,教学内容简单又陈旧,教材滞后已无法适应新形式下的会计发展。例如在模拟的数据库中,多为一些常见的简单业务训练,而且以手工记账的方式开展账务处理,现代化的账务处理程序很难得到应用,导致实训流于形式,更谈不上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再如数据库中的固定资产采购业务,固定资产的使用环境、使用年限、折旧的计提方法等相关数据早已明确给出,学生无需判断,按给定的已知条件开展账务处理即可,因此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也就无法得到训练。

三、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建议

在会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一方面要确定合理的教学体系,科学的课时安排,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提升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一)优化会计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师队伍的自身综合业务素质,这样才有能力培养学生。首先,学校要为年轻的教职员工积极地创造条件,鼓励一线的老师积极地参加会计行业的各项培训与交流。其次,要定期地有计划地选派老师开展挂职锻炼,通过对企、事业单位的顶岗锻炼提升老师的操作技能和职业判断的应用能力。学校还可以优化教学资源,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上岗作兼职老师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知识的把握,同时,也传授了职业判断的实践经验。

(二)加强对学生职业判断意识的培养。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强弱直接反映出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的高低。如果缺乏对职业判断的意识,则就无法做到“学与用”的结合,面对不确定业务事项时就不能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因此,为适应时代发展与变化需求,老师应当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职业判断意识的培养,使學生养成勤于思考的职业判断意识,增强信心。

(三)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摒弃传统“你教、他学”,“张口喂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应依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循循善诱地逐步引导、启发学生,通过对案例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例如:一加工制造企业,本月购入数控机床一台,如何判定其使用年限和折旧方法,一方面要从企业当前所处社会经济大环境出发,既要考虑科技发展,设备逐渐陈旧,更新换代率高,又要考虑设备生产的产品在市场需求的变化。另一方面也要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出发,生产所处环境比较恶劣以及又不存在税收优惠的情况等。综合以上因素,由此判断,一是尽可能地缩短该项资产的使用年限,二是计提折旧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反之,则正常地按准则和税法的规定,确定使用年限和折旧方法。

(四)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促进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应当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完善校内实践教学,二是完善校外实习基地教学。校内实践教学的完善应当建立模拟仿真的实训室,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实训内容资料,例如,适当地安装财务软件作为教学工具,将手工记账有效地结合在电算化当中,不仅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也提升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仿真的教学,促进学生了解和把握财务会计处理的全过程,通过对学校案例问题的分析,提升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中,学校应采用多种渠道,多方位地与企、事业等单位合作,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顶岗实习,真正地做到了“学与用”的结合,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也提高了学生操作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彩平.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207(18)

篇5:当前会计职业判断环境问题研究

【摘要】 本文就目前建立与完善 会计 职业判断的环境问题,提一些看法,供同仁 参考。

【关键词】 职业判断;会计环境;社会监控体系

【摘要】 本文就目前建立与完善 会计 职业判断的环境问题,提一些看法,供同仁 参考。

【关键词】 职业判断;会计环境;社会监控体系

一、优化会计职业判断的制度环境

(一)推动国有 企业 的制度创新

国有企业的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经营者不享有“剩余索取权”。在缺乏所有权约束机制的情况下,出现了有些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利用政策选择自由度的扩大为企业肆意操纵会计利润,提供严重失真会计信息等行为。由于会计职业判断道德风险的源头是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因此,应注重抑制经营者道德风险的发生。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制度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产权的明晰界定,为会计信息系统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股东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二是各利益相关方与管理当局之间有契约关系。这样,企业的管理当局在进行选择会计政策时,就可以减少随意性,尽可能反映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利益。因此,产权的明晰界定,是企业开展会计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只有产权界定清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才有了可靠的保障。

(二)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会计人员是会计系统中影响会计信息不确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会计人员利用其专业知识来选择、协调和实施会计标准允许的会计原则、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工作。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除了其会计技术能力不同这个客观的影响外,还有其主观偏向的影响,即会计人员主观上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某部分会计信息使用者有利。但在实际中会计人员究竟站在什么利益角度核算、如何选择会计政策等,以及对谁进行监督、监督什么等,现行的新准则均没有明确的规定,使得会计人员在企业中处于尴尬的地位。要么成为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附庸,要么与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形成意识上的对立,很难建立起一种正常的职业地位和职业关系。这种现象应从影响会计信息的大环境角度加以治理,改变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笔者认为,会计人员应该具有独立性,即独立于国家和企业,不受任何一方的管理,只受会计制度法规和准则的约束,进行真实、公允的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如有的研究者提出了会计公司的构想并设计了其运行和保障机制。因此,必须建立会计人员独立的管理体制。

二、健全会计职业判断的企业内部环境

会计职业判断的环境与公司治理结构具有必然的内在联系。作为企业的管理层,无论是董事会、监事会成员还是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和会计人员,都面对着股东及股东授权人的监控与考核,关系到他们的升迁、待遇等激励制度。这就促使管理层在进行职业判断时选择那些契约成本最小化的会计政策、会计方法。因此,公司是否有一个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成为决定公司进行会计职业判断合理化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公司治理结构是约束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内部约束机制。因此,如何建立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之将自身的经济利益与公司的长远利益及股东利益最大化结合起来,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目标之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是构建激励约束机制,以使经营者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自觉维护委托人的利益。首先应改变目前经营者的激励机制,推行年薪制,并将剩余索取权引入经理报酬计划中来,增加经营者持股比例,减少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因此,应构建规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权利制衡。要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形成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最终保证公司制度的有效运行。

另外,实施独立董事制度。由于我国公司的董事会中内部董事的比例普遍过高,难以发挥董事会对经理阶层和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监督作用。所以,增加独立董事,特别是保持一定数量的具有财务专业知识、经验丰富的、并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的独立董事是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对经理层实行有效监督的重要措施,确保会计机构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保证会计人员有一定的独立判断权,迫使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三、完善会计职业判断的企业外部监管体系

就外部会计监管系统而言,必须建立“外部审计为基础、政府行政监管为主导、法律 法规的完善为准绳”的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

(一)完善以外部审计监管为基础的社会监督体系

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是专业判断的外部监督机制,他们是站在第三者的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能够以超然独立的姿态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是否真实、公允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状况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再判断,其工作涉及到企业所有者、经营者、潜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各有关部门等多方利益。因此,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是为会计职业判断的合理运用构造了一个防御体系。

(二)强化政府外部监督

所谓的强化政府外部监督,是由国家财政、审计、证券监管等部门依法加强对企业错误的检查和审计,尤其是要加强对新准则、新制度执行质量的监督检查,以约束企业会计职业判断行为,增强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公允性。对借职业判断之名弄虚作假和屡次违反财经纪律的,必须及时予以纠正或处理,情节严重的要给予经济制裁、行政处罚及至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加强法制建设,协调法规之间的矛盾

健全的法制是制止和防范会计人员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以及会计职业判断之便,主观蓄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保证。在法制建设方面,不仅应该完善立法,制定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法规,还应对违法行为规定明确具体的惩治措施,督促会计人员能够在准则、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判断、估计。另外,改进与协调已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制度,使新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融入到整个经济法规体系中,成为全社会具有法律效率的会计判断标准。因为现在我国经济立法中已经形成了部门立法的局面,会计法规制度由财政部门起草制定,税法由税务部门起草制定,其他相关法律由其相关的主管部门起草制定。这样,各种相关法律、法规难以协调配套,这不仅降低了法律的效率,而且加大了执法的难度。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会计准则、制度之间的不协调或冲突这一问题,需要建立一个指导具体准则的制定依据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使新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不仅成为会计处理的标准文件,而且成为社会各界、执法部门评价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尺度。使会计人员能够不受外来因素干扰,能够公正、公允地根据职业判断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

四、从会计职业判断的角度,完善与修改会计准则的建议

篇6:浅谈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结构的调整,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能也由原来的核算型向管理核算型转变,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也逐渐的分化为两部分,即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管理工作,也就是说,财会部门在企业的运行管理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详细]

会计审计实务要尊重职业判断

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包括注册会计师在内的会计审计人员习惯于逐句逐段地对照会计审计准则条文开展会计审计工作。其中,如果出现会计审计准则没有涉及的问题;或者,虽然有所涉及,但如果没有交代明确,会计审计人员往往无所适从。[详细]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心得:会计职业判断的问题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心得:会计职业判断的问题,会计职业判断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和会计相关职业人员根据国家现行会计法律、法规,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职业经验,对职责范围内的会计业务事项(含财务会计报告)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所进行的理性选择、判断和认定。[详细]

汇丰控股被指打会计职业判断“擦边球”

近日,汇丰控股有限公司因债券公允价值下跌被计入利润而导致业绩扭曲一事引起业内热议。有专家质疑汇丰控股存在会计操控的嫌疑,

而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王爱群认为,这有可能是因会计职业判断而产生的“擦边球”。[详细]

关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下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扩大了会计人员会计职业判 断的范围。为保证新企业会计 准则的经济作用.必须进行会计职业判断,这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较好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当前我国会计判断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判断结 果不理想,不能较好地提供 公允会计信息.应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的知识能力。[详细]

浅议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下加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问题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扩大了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范围。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关系到能否正确核算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因此,在新准则体系下会计人员要适应会计环境的需要,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详细]

会计职业判断研究的维度观及微观研究的缺陷

会计职业判断研究的维度主要在三个维度展开:(1)宏观维度,从制度层面探讨职业判断与会计管制(准则)的互动;(2)中观维度,运用组织理论分析企业层面群体会计职业判断的特征,比如复杂系统效应;(3)微观维度,通过心理学和行为学研究个体职业判断的影响要素。[详细]

浅探新准则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挑战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本文从新会计准则对职业判断能力的新要求入手,分析、论证了会计人员应具有的综合素质,进而提出了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相应措施。[详细]

试论公允价值运用中的会计职业判断

篇7:探析会计职业判断

摘要: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全面铺开,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处理当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分析了中国目前存在的会计职业判断的一些问题,进而从宏观及围观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监督体系;职业道德

一、有关于会计职业判断的概述

1.会计职业判断的定义。职业判断是会计领域的一个常见的术语,它的含义是会计人员在处理企业平常的日常财务会计事务时,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依据,同时结合企业理财环境以及生产经营环境的特性,对企业日常的会计事务的处理,以及编制企业财务报表时应当采用的方法进行选择和判断。

2.会计职业判断的要素。会计职业判断有其应有的构成要素,我们可以把他们简单的分为会计职业判断主体、会计职业判断客体以及会计职业判断工具。

会计职业判断主体,它指的是企业的会计人员,是具有相关的会计知识的人员,在整个会计职业判断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有关于一切会计职业判断的行为都是由这个群体全程执行。

会计职业判断客体,它指的是会计职业判断主体进行主观判断的目标,是与职业判断主体的.行动联系起来的客观事物。

会计职业判断工具,即会计职业判断主体为了对会计客体得出一定的结论而采用的各种工具和手段,它起的主要是会计职业判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桥梁工作。

二、会计职业判断相关内容列举

1.通过进行相关的会计职业判断,进而影响会计政策的选择。比如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企业的长期股权可以分为权益法和成本法对其进行后续计量,并且对其计量标准做了明确的固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这里边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术语即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对于这个计量的标准企业会计准则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需要对此进行会计主体进行相关的会计判断,进而确定应当采取的会计政策即如何对该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会计核算。

2.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估计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资产减值的估计是会计职业判断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国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存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进行进行相关的价值评估,对于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进行相应的计提减值准备。在会计准则中,只是对一些非常明显的减值现状进行了举例,但没有一个确切的减值衡量标准。因此,在确定资产是否发生减值的判断上,往往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3.会计职业判断是披露事项的重要依据。会计准则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和完整性,要求对某些事项进行一定的披露。比如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这是会计准则中明令要求披露的。但对于关联方的判定,会计准则并没有完全界定清楚。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中规定,关联方包括重要的供货商等。对于这个重要的供货商标准,则完全由会计人员进行自我认定,他们可以确定哪些客户的交易会被列入报表披露。

三、目前会计职业判断存在的问题

1.会计准则、会计法规多样性,这些准则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行为进行了约束,但相反它也给了企业比较多的选择空间。各种不同的规定恰恰为企业选择自身行为提供了不同的途径,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选择对自身利益最大的行为。在一些不确定的交易方面,这种现象更加严重。这样主观因素过于强大,会严重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正确行使。

2.管理者的过多干预,使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会计人员难以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管理人员往往出于自己的目的,比如,对业绩的要求、对资产利用率的要求等等,会要求会计人员做出符合其标准的判断。由于管理人员在权限上的限制,会计人员往往会按管理人员的要求做出相关的会计职业判断,客观性受到挑战。同时不同所有者他们之间的目的也不一样,对于个体私营企业而言他们看重的是避税,上市公司而言则注重自己本身的财务指标状况,国有企业则比较注重经济增加值等,不同的目标取向对会计职业判断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3.会计人员本身整体素质不高,这是造成会计职业判断水平不高的最主要因素。职业判断首先需要对会计准则法规的良好掌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其次要能够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最后还需要一定会计从业经验。对于中国广大的会计从业人员而言,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由于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会计人员的整体职业经验也相对不足,这对需要丰富经验的会计行业而言,是一个明显的缺陷。

四、提高会计职业判断水平策略

1.健全会计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机制,遏制滥用职业判断。为适应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中国的会计标准正在走向国际化。财政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发布了一系列会计标准,在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会计计量等多方面给予职业判断更大的空间,其本意是为了让企业披露出更符合经济实质的会计信息,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屡屡出现以职业判断为借口的盈余操纵行为。而这是中国目前会计实务中所欠缺的。

会计标准终究不能替代职业判断,为了使制定的准则能更好地发挥预期效用,有必要成立一个会计标准释疑委员会,其职责是建议在各种情况下如何正确的运用会计标准,可能的话,建立会计职业判断导引体系,指导会计执业者的职业判断,不至于使其面对日益扩大的判断空间而无所适从。特殊情况出现时,由委员会收集判断存疑的事项和反映交易经济实质的证据,通过集体判断来解释准则中相应的规范部分并提供指南。

2.加强会计监督体系建设。监督体系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指行业内部的自律,这要求会计行业要对违规的成员进行惩罚等,对于严格遵守会计准则的人员要进行表扬,做到有惩有奖。另一部分指的是外部的监督,要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强化国家机关如税务、工商、审计等机关的监督执法作用,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教育,这是提高会计职业判断水平的最重要的环节。

首先,会计从业人员要更新观念,树立职业判断的意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客观上不需要进行职业判断,主观上会计人员头脑中也没有职业判断的意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日益俱增,而会计标准却日趋简约,这在客观上要求会计人员由过去“照本(指会计制度)执业”转向运用职业判断处理经济业务,主观上也要求会计人员进行观念更新,树立职业判断的意识。

其次,加强会计人员的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经济管理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一方面会计理论不断丰富,会计方法不断更新,会计核算手段趋于电算化;

另一方面中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所包含的知识点与内容在不断地更新和充实,这都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加强就业后的学习和岗位培训,养成终身接受教育的习惯,在工作中不断地更新和充实知识,以增强会计职业判断的信心和能力。最后,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坚持“诚信为本”的理念。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的思想和行为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会计人员受到的诱惑较多,所以,职业道德是每位执业者必须遵守的,但在利益面前又时常被践踏。“会计职业道德着重解决会计职业界各个成员所面临的利益冲突,在一定意义上,没有冲突,就不需要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伴随会计执业者终身。

参考文献:

[1]刘冬梅.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思考[J].商业经济,,(6).

篇8: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

一、会计职业判断的概念及必要性

所谓会计职业判断,就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会计惯例等会计标准,充分考虑企业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即对企业应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会计一般原则的应用进行判断与选择。

目前《企业会计制度准则》和若干具体会计准则的颁布为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工作提供了指导,但并不提供所有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对某些交易或事项不再规定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只给出会计可选择和判断的标准。可见会计职业判断反映了会计人员面对某些特殊情况以及不确定性环境下必须有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它贯穿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全过程,涉及方方面面。

会计职业判断的形式很多,如会计处理方法空间范围的可选择性。会计制度规定,存货采用实际成本核算的企业,发出存货的成本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等;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如何判断资产的可变现净值,特别是在没有市价可供参考时,给予会计人员的空间范围选择非常大。又如会计处理方法时间范围的可选择性。如计提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及待摊费用的摊销等,折旧年限或摊销时间的选择空间都很大。房屋建筑物折旧的年限可相差10年;无形资产的摊销,会计制度规定在没有法律和合同约定的年限时按不超过10年的时间摊销,也有好几年的时间范围可供选择等。虽然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选择会计处理方法、原则、程序等方面的自由空间,但这决不是说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可以不受约束地随意判断,而只能在我国统一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作出判断和选择。正确的职业判断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二、影响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受经济业务的复杂多样的影响

随着新经济业务的不断涌现,企业面临的会计事项越来越复杂,经济业务不确定性越高,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就越高,失误风险就越大,必须通过会计人员合理的预测与推断,才能使会计信息得到真实反映。而其确认、计量、报告的恰当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职业判断素质的高低。

(二)受会计准则不完全性的影响

存在一定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是会计规范的特征,会计准则作为外在制度的不完全性决定了会计准则的可选择性,会计准则要恰如其分地准确描述日益复杂多样的经济业务是相当困难的,更多地运用了“基本可能”、“很可能”、“可能”等不确定的模糊表述。例如确认“或有负债”时对义务的履行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的判断。这种措辞上的模糊性,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准则的不完善性和滞后性给会计职业判断所带来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三)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企业的经营方针政策不断创新,新的经济业务不断出现,经济业务必然存在差别。会计报告是结合企业具体情况编制,而各个企业具体的业务类型具有很大的差别,有的企业涉及的业务比较传统,有的企业则比较新型,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的时候必然要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进行,对会计信息的揭示范围和报告程度往往不同,所选择的会计政策也有较大的差异,必将影响到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

(四)会计人员素质的影响

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会计工作的质量。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受制于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准。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胜任能力的不同,使得职业判断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另一方面,一般而言,会计人员职业素质越高,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就越高。而事实并非完全如此,会计人员往往需要管理当局满足其在经济利益和职业地位上的追求,这就使会计人员在面临各种利益冲突时,有可能在职业判断中屈从于管理当局的意愿,难以保持客观中立,影响会计职业判断水准。

三、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有关对策

会计职业判断是衡量会计职业行为的合规程度,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它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对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方法的全面理解与准确把握,也需要对影响企业内部和外部客观经济环境作出公允和客观的评价。鉴于我国会计实务的目前状况,提高会计职业判断力,需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根本

首先要通过专题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财政部门和会计理论界应积极宣传会计准则和各项会计法规制度,对其要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和开展讨论,包括组织会计专家和会计人员面对面的讨论或聘请行业会计精英进行言传身教,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以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供会计人员学习,不断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应加强法制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制意识。

其次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不做假帐”是对会计职业的最基本要求,能使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始终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促使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客观公正、依法办事,强化会计人员的道德约束,消除会计处理中的不道德行为。尤其是当法律法规和准则没有明确规定或定义不明晰时,会计人员要自觉抵制各种利益的诱惑,并且不受权势和偏见的影响,确保判断所产生的会计资料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最后加强会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教育,使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始终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并把会计职业道德作为对会计竞聘上岗、是否续聘及绩效考评的重要标准。

(二)提高会计制度和具体准则的质量是关键

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以“原则”为基础的,我国是由财政部负责制定的,以“规定”为基础,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事实上,会计制度和具体准则的制定不是一个纯技术的过程,而是一个相关利益各方不断博弈的过程,是文化、意识、法理的渗透和交融的过程。由财政部负责制定,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是必然的,但会计制度和具体准则反映的利益涉及方方面面,有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债权人利益和个人利益等,而且这些利益的矛盾性是经常存在的,有时甚至冲突相当激烈。比如目前实行的借款费用具体准则、租赁具体准则中的诸多强行性规定,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企业财务人员在实际操作时,会计职业判断的公允性很难把握。又如编制合并报表时产生的合并价差,按国际会计惯例,本应该以商誉加以确认,但却采用了现行制度中的合并价差,这种规定有时就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就会产生会计政策选择的机会主义。财政部在制定会计制定和具体准则时必须充分体现客观、公正、中立和利益平衡等,减少行政干预和强行要求,多考虑国家以外各方的利益。这样不仅会提高会计制度和具体准则的质量、公共认可性和可操作性等,而且自然就提高了会计职业判断的公允性。

(三)构建会计监管体系是必要补充

会计监管体系框架的构建要充分体现“法律法规、政府监督、行业自律”三位一体的基本思想:建立以行政会计监管为主的监管体系,强化政府外部监督,即由财政部门、证监会、审计等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部门的职责权限,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进行监督检查,以约束企业会计职业判断行为,增强会计信息的客观性的公允性;建立以行业自律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完善企业会计监督体系,通过制订行规,建立行业自律,以及监管会计事务所来实现对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行为的监管,并以此规范约束企业的会计职业判断,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加强法治建设,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行政执法体制。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落到实处,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必要的惩戒、警示,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遵法、守法的法制观念意识。督促会计人员能够在准则、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判断、估计。同时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加强董事会的建设,充分发挥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对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的监督权,以确保会计职业判断的公允性,如实编制和披露会计信息。

(四)建立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体系是长远目标

上一篇:畅谈春天作文350字下一篇:乡镇建设公共租赁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