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公司发展的一点建议

2024-04-20

我对公司发展的一点建议(精选14篇)

篇1:我对公司发展的一点建议

我对公司发展的一点建议

我是刚刚应聘到大藏公司来的,刚踏出大学的校门,像大多数的热血青年一样带着满腔的激情和对未来事业的执著,期盼来到这块土地上,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己的抱负。参加工作可以说是我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无论是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还是对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大体走向也就不能短时间明了的了。在此仅代表我个人的看法对公司的发展提几点意见:

首先,公司要以实力求生存。

公司的发展必须要以过硬的技术和高质量的产品为基础,就目前的形式来看,公司的大部分业务是针对油田展开的,试想一下油田经营的好坏是直接与国家的发展相挂钩的。因此各油田目前所采用的技术都是在国内最先进的了,而我们一个小公司如何与之相抗衡呢?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吸收并采用高新技术,集中优势,创造特点。也就是侧重于几个方面,进行深向研究,搞出自己的特色,而搞多方面的发展,我觉得在现在是不大适合的。因为公司规模毕竟比较小,如果搞较多方面的研究,无论是从财力还是物力都是有一定局限的。而且也有可能会造成重点不突出的现象,当今社会。强手如林,如要在这种局面中立住脚跟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应该稳扎稳打,先把基础打好,再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向其它领域发展,这样才可能有所发展。

其次,营销应处于我公司的第一线的地位。

要说以实力求生存是我公司发展的必要条件的话,那么搞好营销是我公司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社会的改革,商品已不再是以前那样的包产包销,现在的市场已经“翻脸不认人了”。生产的产品再好,如果卖不出去,得到的不是“优质高产”的荣誉,而是面对消亡的危机。公司刚发展不久,在这一方面一定要高度重视。市场就是战场,公司的发展是与公司的产品能够在市场上得到认可是一致的,这对于正处于婴幼儿时期的我们公司来说,声誉的建立是相当困难的,张志玲大姐在前几期的一篇文章中说到“东营分公司的局面很难打开,大部分是需要请客送礼才能够拉到一些小项目”。这种现象的造成,我觉得一方面是因为公司刚成立在社会上没有名气,别人信不过我们;另外一方面就是因为公司在营销方面的欠佳造成的。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于实际,善于找到自己的弱点,积极补救,这对公司今后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再次,公司应把人才的吸收放在一个突出的地位上。

人是企业的根本,对于我们公司来说,其主体是面对高科技技术的。这就要求公司必须要有大量的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人才从哪里获得,如何将已应聘公司的人才留住,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公司一方面要给予他们优惠的待遇和扶持;另外,公司还应该给予他们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特长,使他们各尽所能。以骨干充实第一线队伍,以精兵强将适应第一线要求,把握现代企业“精干、高效”的用人原则。另外我认为公司应该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打破旧格局,实行奖励先进,对于落后或完不成任务的应该给与处罚,以增加危机感和责任意识,充分体现个人能力,使队伍处于活水之中。还有,要积极把握多方面的信息。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信息高速运行的阶段,它的运行与更新是相当快的,而信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企业发展的成败与能否及时把握并运用相关的信息是分不开的,我们公司应在这一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一方面要针对于各个油田展开了解,以获取他们的最新动态及走向,使我们的步伐紧跟油田,那样才能使我们公司与各油田的业务往来继续进行下去;另一方面要深入市场,了解我们公司的产品的销售情况及用户对产品的反馈信息,积极改进产品的质量,使之适应于更多的用户。

最后,公司员工应上下同心。

作为大藏公司的一名员工所具备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同心协力,共同发展。大藏作为一个新生的公司,就像一个刚出襁褓的婴儿一样,她是相当脆弱的,还需要安抚与照顾,我们不能因为公司有了一点点的发展就沾沾自喜,不思进取。我们应该放开眼去,大胆创新,是我们公司在现有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成一个国内知名的大公司。这就必须要求我们像苏经理说的那样“必须走绝壁之路,屏住呼吸,目不斜视,忍耐痛苦一一跟进的去攀登。”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见,或对或错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既然我选择了大藏,就注定会将我的青春与热血奉献给她。“大道自然,天地深远.”大藏的前途是光明的,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造辉煌的明天。

篇2:我对公司发展的一点建议

一说到建议和想法其实也很多的只是有的实用有的却不一定能实现。我真的认为我们的建议真的很重要,因为我们是一线的工作人员,我们做的事情,处在公司的角度也都不一样,所以有很的细小的事情真的需要听取我们的建议。

一、有独立的资质和管理机制

1、公司想要长期发展必须有自己的资质,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2、有相应岗位人员:1)技术科负责公司的定位测量放线与工程预决算,需技术员和预算员计3名。

2)质安科负责公司所辖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需3人。

3)合同科负责公司的合同签订与工程投标。

二、有相应的设备

公司想要长期发展必须有自己的设备:

1、全站仪或GPS,用来工程定位测量,不可能每次都借用别人的,这样不方便也增加不必要的支出。

2、经纬仪和水准仪我们已有了。

3、红外线测距仪用来测量建筑物物距与标高。

4、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用于现场采集数据与信息;再配备一台打字机。

三、就是奖罚制度的完善,真的要有个完善的制度。

罚那是公司严格的制度,奖励真的是公司的助力器。像你说的人真的是需要表扬的,哪怕没什么物资奖励,一句话语也让员工觉的付出还是有收获的。

四、公司会一天天壮大

出现的问题还是会很多的,希望以后的日子还是要提醒员工:公司存在问题要马上提出建议。这样可以提早做出决策,避免很多错误。不要等到问题攒了一堆,在开会解决,也不便于快速的实施。

五、责任感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想了两种解决方案,1、一定时间内的不段提醒,有助与员工牢记在心,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大家可能需要提醒才会注意用心。

2、只有奖励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了。

六、公司整体的工作安排

整个的公司就是一个团体,不管是哪个部门,我们需要让员工知道公司都在做些什么。所以希望公司把每周的大概的公司工作计划粘贴在公司的提示版上。

六、我希望公司有更多的集体活动,可以增加员工与员工、员工与公司领导交流的机会,促进关系和谐,利于公司发展。

八、承诺

人对人的承诺,我想变向的是给对方希望,当承诺没有对象的时候,就是人希望破灭的时候那是另人很失望很痛苦的事情.我们要加强我们的信任,所以要兑现我们的承诺,哪怕是很小的事情.

九、学习的问题

本身我们自己就在不停的学习,生命中总是在学习.希望公司能整体学习些您认为对我们工作生活有帮助的东西,虽然很多人有自己的计划,可以自己学习,但我希望这是我们公司的学习氛围.

孙滕

篇3:我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点建议

自1978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 “三农”问题再次成为全党、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焦点是近几年来的事。

近年来, 无论各级党委、政府, 还是有关专家、学者, 对解决“三农”问题也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如有的认为是因为农民负担太重, 故建议要给“三农”减负;有的认为是因为农村和城市是二元经济结构, 故建议“要给农民以国民待遇”;有的认为是因为农村人口太多, 故建议要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农民“居民化”;有的认为是因为农民没有资金和技术, 故建议要招商引资, 引进资金和技术, 并列出了一个公式“公司+农户”等等, 毋庸置疑, 这些意见和建议的提出绝对是有理有据的, 也绝对是有的放矢的。

但对这些大都付诸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来一个“回头望”时, 我们就不难发现, 有的能有所成效, 如给“三农”减负的重大举措———农村税费改革;有的则见效很难, 如给农民“国民待遇”的问题, 不然的话, 农民进城务工的“工钱”, 就不需党和政府出面干预了。既然事实如此, 那我们就不得不对“三农”问题作进一步地探讨和思考了。

对此, 我个人认为, 应把重新明确农村发展道路问题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下面, 我想对自己的这点建议, 从两个方面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第一:对农村发展道路, 我为什么强调“重新明确”四个字?

我之所以强调这四个字, 是因为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特征的农村改革在经历了近26年后, 就目前而言, 全国农村发展大致走出了两条路:一条是以家庭经营为主, “各搞各”, 集体经济几乎为零, 这在全国是绝大多数;另一条是以集体经济为主, 搞“共同上升、共同富裕”, 家庭经营几乎为零, 有资料显示, 走这样发展之路的村庄在全国有7000多个, 按占全国农村比例来说, 是极少数。

对这两条路, 上到中央, 下至地方各级党委、政府, 从农村改革开始一直到现在, 实事求是地说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观点和态度。但我们只要将这二条路下的一个绝大多数和一个极少数稍作对比, 就不难发现:“三农”问题恰好出在绝大多数身上, 而其余的极少数不仅几乎没有, 反而在全国农村和当地农村还十分出类拔萃, 如河南的刘庄和南街、山西的大寨、江苏的华西、北京的韩河等等。

基于此, 我认为, 现在应该是上到中央, 下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重新明确农村发展道路的时候了。这个问题虽然十分敏感, 但不容回避, 也不能回避。小平同志说过, 发展是硬道理。辩证唯物主义也告诉我们,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各搞各”只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发挥一定的作用, 那么我们就应勇敢地认真地面对现实, 大胆地来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这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中, 我们既要反对回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的“一大二公”, 也要反对搞“刮风式”的全国农村“一体化”。在这之中, 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有一点可以明确, 那就是农村还是要走以巩固壮大集体经济为主的发展道路。要明确这是一个总基调和总原则。这样明确后, 一方面可给全国农村的极少数吃“定心丸”, 以让他们放手、放心、放胆地发展得更快更好;另一方面, 也可为那些还在苦苦摸索中的全国绝大多数提供思路, 以让他们早日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要知道这个总基调和总原则, 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对立的, 而是统一的。因为在这个总基调和总原则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样可以搞, 但在搞的过程中, 不是一分了之, 依旧“各搞各”, 而是要让集体成为各家各户的“支撑”和“主心骨”, 以便扶持、引导、带领他们更快更好地发家致富。事实上, 也只有这样, 才能让“三农”问题的解决有一个最基本的依托和支撑。否则, “三农”问题的解决就会走入“一个问题刚解决, 或者还未解决彻底, 新的问题又冒出”的“怪圈”, 我这样说, 绝非夸大其辞, 很现实的例子:比如针对“三农”减负的税费改革还未结束, 就冒出了“打工经济”中要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第二, 我为什么说应把重新明确农村发展道路问题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这个问题, 我在前面的论述中有所提及, 在这里我还想毫不谦虚地结合我们洪林的情况说一说。

我们洪林村现有256户, 1281人, 农工商企业19家, 资产总额2.8亿元, 其中自有资产积累户均53.5万元, 人均16.5万元。村民享受着学前及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医疗免费、水电半价、社会统筹养老保险等十多项福利。1982年以来, 我们村先后被评为全省文明单位、红旗单位、最佳文明单位、全国创建文明村镇示范点、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 村党委先后二次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连续三轮被湖北省委评为全省村级党组织“十面红旗”。

我是1970年担任洪林村支书的, 至今已34年了。回首洪林近34年的发展历程, 我觉得我们能在“吃粮靠返销、种田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三靠”起点上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 除了有党的富民政策的鼓舞和引导, 有各级组织、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和支持, 有全村父老乡亲的共同努力外, 关键是我们稳健地走出了一条适合村情的发展之路。这条路就是“巩固壮大集体经济, 共同上升、共同富裕”之路。

对洪林发展历程, 我把它概括为3句话:

第一句是“手挽手并肩走”, 即在20世纪70年代, 我们发动贫困的乡亲团结一心, 靠大搞农田基本水利建设, 大搞“三圃生产”和科学种田, 解决了全村人的温饱。

第二句是“放开手大步走”, 即在20世纪80年代, 我们坚持集体经济不解体, 带领村民大搞稳农兴工, 从而使全村经济由农业型转为工业型。同时, 在强大集体经济支撑下, 村民在1985年前实现了自行车、电风扇、沼气池、电视机、将军楼的“五个一”到户, 并享有吃水、用电、理发等“不要钱”。

第三句是“甩开膀子跑步走”, 即在20世纪90年代和进入新世纪, 我们与时俱进地提出“集体济为主, 混合经济为辅”的思路, 继续坚定地走“共同上升、共同富裕”之路。通过依靠强大的集体经济大搞内引外联, 参与国企改制, 收购拥有1200多名职工、纺织规模达4万锭的洪湖市最大国有企业市棉织总厂纺部工场, 全面盘大盘强全村纺织支柱和纺织龙头, 从而集体经济继续快速发展。2003年全村实利税1600多万元, 其中日均上缴国家税金近2万元。

洪林村发展到今天, 既没有百万富翁, 也没有贫困户, 普遍存在于农村的“上学难”、“就业难”、“养老难”、“计划生育难”、“社会治安难”等问题, 在洪林均不仅不存在, 而且在有些方面毫不谦虚地说做得还可以。如在就业方面, 在洪林的外来务工人员就达1300人。在养老方面, 全村男60周岁、女50周岁以上退休人员月均可领到350余元的社会统筹养老保险金;在扶贫帮困方面, 我们通过开展以“互联帮带”为主要内容的“双带”活动, 从1987年至今, 已与洪湖市全市108个村支部建立了“互联帮带”关系, 帮助其中24个村脱贫致富, 12个村跨入了省地市先进行列。而在此期间, 我们先后为帮带互联村折借资金270多万元, 代培各类技术管理人员280多人, 捐资30万元帮贫困村建校1所;在村民文化生活方面, 我们有投资达300多万元的洪林文化宫这个基本阵地, 有管乐队、秧歌队、龙灯队、腰鼓队、礼仪队等8支基本文体队伍。

当然, 洪林村相比全国先进兄弟村还有差距, 但从洪林发展历程和洪林所取得的成绩来看, 这些成绩虽然有限, 但我觉得洪林也不失为全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只“麻雀”, 通过解剖洪林这只“麻雀”, 也不能不说明, 解决“三农”最根本的还是要把农村发展道路确立好。正所谓纲举目张, 我相信, 只要我们抓住了“农村发展道路”这个纲, “三农”, 问题就一定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要知道, 从整体来说, 全国农民的绝大多数在当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朗, 无论是文化素质, 还是技能素质都还无法凭“各搞各”去参与市场竞争, 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我们只能坚持走集体经济为主的道路, 去扶持、引导、带领也们不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同时, 也只有在强大集体经济的支撑下, 才能解决存在于农村的孤、寡、病、残等“弱势群体”的生存、发展问题。

篇4:我对新课改下教师合作的一点建议

也许有人会说集体备课啊。不客气地说,很多集体备课流于形式,短短的几节课时间,大家不过是把对该章节的重点难点表达一下各自的观点,真正的怎么上这节课,讲到什么程度,还是需要教师自己去揣摩。也有人会说加强集备,一周三次集备吗?提前两周把课准备出来,一个老师每天正课至少两节有的还三节四节五节,就以最少的两节算,上正课两节,需要老师自己做题、准备、查资料、写教案至少两节吧。上完课教师要批改两个甚至更多班的作业需要多长时间?两节课吧?批完后,老师要找学生面批面改需不需要时间?而且现在有的学校要求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2~5节不等,听完课组内还要统一评课?需要时间吧?抛去学校让教师上交的这样那样的电子版文件老师需要打字的时间,请问老师每周还有多少时间能坐在一起集体备课?而且这个时间必须是老师都没有课的共同时间?而且口述的教案到打印出来,每学科难度不等,往电脑上打需不需要时间?单方面要求高效课堂,高效教案,给学生减负,请问我们是否做好了具备高效课堂这个条件,这个过程是不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循序渐进?如果刻意追求表面文章是否是揠苗助长,适得其反呢?如果每一堂课都是教师自己去制作课件,那估计用呕心沥血还不够,而且太多的时间用在制作课件教案上,那我们批改作业和学生交流的时间必然少了,我们就自然称不上是一位好老师。如果漫无边际地去互联网搜索也许得到好的题目但未必适合我们这个省这个地区的学习要求。尤其很多年轻老师,经验不足,分析不透,势必在教学上会走不少弯路。

我有一个小想法,像现在的QQ、百度一样大家都可以用,建立教学博客。先从一个学校开始,最后乃至一个县,一个市,一个省。学校每个学科建立自己的教学博客,每年每个老师教的年级不一样,一个级部作为一个小的合作团体,经大家合作探究后制作出好的教学案一定要发到教学博客上来,如果能成系统那就更好了。等到下一年别人教这一节,这必是一份优秀的资源,再加上每个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稍加改正又一个优秀教案就出来了。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丰富了教学,那我们离高效课堂就很近了!

教育的发展也要尊重客观现实,愿教育的改革是一条让我们师生都感到幸福的前进之路,愿有一天我们教育界真的能够“大同世界,资源共享”。

(作者单位 山东省胶州市第四中学)

篇5:对家乡发展的一点建议

首先申明,我不是五毛,是初次来看看的远在他乡的家乡人。看到家乡的发展,高兴,看到家乡仍然不发达,忧心!因此,在此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不对的,可以拍砖,不过要文明地讲出你的理由,不喜欢粗俗之人。

孝感是地级市,官方说是武汉副中心,可是经济能力却排不上湖北的前6名。难啦,家中没米,难办酒席啊!孝感城区的各县、城镇都不够现代化、正规化,安全和环境都不太好。我认为,孝感要搞好,首要的是搞支柱产业和特色农业。

目前,孝感有什么?三江?三江算什么?也只有没有出过门的人才把三江当作个大柱子,当然,在孝感确实是。还有什么能拿出来跟外人说道的?没有支柱产业,就没有高税收,没有高税收,政府财政就没钱,政府没钱,公共设施、规划就搞不了。因此,在道路通达了后,要想尽办法引进大产能、产品畅销、效益好的企业。这样大企业来了,政府就有钱了,相关的事就好办了。

其次,打造特色新开业区或镇。向浙江和广东学习,政府主导在一个区或镇专设服装厂,在另一个镇专设玩具厂等。这样容易形成规模化,扩大就业,稳定治安,改善民生。乡镇有钱了,老百姓有工作了、有钱了,又能促进城市化发展,让孝感的经济上台阶。

第三,形成规模农业和特色农业。如在哪个村专门种花,开办花市;在哪个村专门种优质油菜,形成特色。这样利于统一收购,创立品牌。当然,还要引进高产水稻等作物,把农业基地搞好。把农业搞活后,农村建设也跟着上了,短板也就少了。

篇6:我对散文的一点认识

武志强

散文是孤独者的事业,假如能够称之为一项事业。尽管我常常在生活中不免要陷入悲观,因为我并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但我希望我的散文并不悲观,它透露出的思想和情感应该是乐观的,与人为善的,是有益于别人人生的。当然,由此出发,我也希望它能够有益于自己的人生。

近来,我喜欢一种想象的散文,它不是出自于现实,但也与现实相关,有现实的影子,在这些影子里能看到我生活过的痕迹。它是轻逸的,是能从现实生活的沉重和凝滞里轻逸而出的,带给我快乐,带给我轻松和想象的解脱。我不能改变现实一分,我改变自己也只能在想象里,在意识里改变自己。所谓改变也就是文字的变幻,迷离的变幻,至少我向往这样。说白了就是要某种程度上逃离现实,让自己离开,得到一点喘息和幻觉上的满足,你也可以说是在文字里意淫。我把意淫看作中性词,我希望它能带给我快乐和安慰。

我不太喜欢遮蔽自己太深的散文,那些看不到作者喜怒哀乐的文章我读得很少,因为希望面对一个真人,而不单纯是一个文本。如果在一篇散文里看不到自己,那他写了个什么呢?

我在我的散文里亲近自己,我愿意这样一遍遍亲近,不厌其烦,不知疲倦。当然,我希望能以一种美好的文字写出我那些卑琐的情感,这样我才不觉得孤单,并体味到生命的一种美好。

多数散文是实写的散文,有感而发,有事可依,生活的场景历历呈现目前,但这样的散文走的仍是老路子。散文不能实写,这是我自己的体会,实写只会让散文的路子越走越窄,因为个人生活的局限,在我的生活中实有的东西是很有限的,生活几乎停滞不前,没有变化,一日日单调而重复,几乎已写尽了,在这个工厂里,已经枯竭了,我看到的只是枯竭了的文学,文学的末路。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理论上的东西真的懂得很少,我只是写了自己的一点体验,散文当然也能实写,我们一直在这样写,只是我感觉这样我已写不出什么了,因为我读书少,也不能游历,一天天的局限着。我在想,我以后怎么才能写出东西。我很喜欢突破一词,但很难,书斋里的教授可以以文论文,我只有生活的实体,这些都不可超越。当然,我想突破,我很讨厌自己的虚弱和对生活的恐慌。

我听一位散文名家说过,他崇尚一种自然的散文,但他现在已经没什么作品了,难道写作与年龄有关吗?年龄大了会使一个人的写作力萎缩吗?还有的人,进了作协,已经不写了。一种自然产出的散文当然好,像一些人细心经营着,只是我不能有那样的心态,也缺少那样的知识。有的散文我真的写不出来,我只能望着虚空,想着写出自己的一些也许在不断重复的东西,这让我难过。当然写出一篇感觉好的,也会兴奋一阵子,只是这样的时候不多。我不知道自然在我身上还能自然多久?年老了的人会写出什么样的散文呢?我想,散文所以不一样,就在于不同的人在写着不同的散文,处境不同,生活遭遇不同,出生经历不同,天性不同,都会使散文变得多样。而有的散文可以交流,有的就不能交流,或者说出现了交流的难度,因为那是从写作者个体出发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自己的原因。

生活尽管是很枯燥无味的吧,但是另一方面,我又需要这文学,有时是迫切的需要文学,我开始想,我该怎么写呢?我要说的是去写些想象性的文字,既然沉重的现实不可改变,无法超脱,那就在文字里超脱,在文字里让自己感觉到在超脱,能完成多少是多少,让我笔下的文字轻逸出现实的沉重,让散文飞翔起来。这是我的一个想法,也是我的一个美好的愿望。

出于对人生悲观的看法,我尽量想使自己的文字深刻,只是不知道达到没达到我所想要的深刻。同时我认为悲观与美好并不矛盾,这是我写下去的理由。

一种思想的东西,如同犁铧,只要你去耕耘,它就不可避免的要深入到泥土中,进而有了一种自然的深度,于是你看到犁铧在前进,犁铧之下,泥土在翻浪。我手中的笔就是这犁铧,每一次写作感觉都是那么清新,昔日沉寂的泥土也开始鲜活起来,具有了生命。我希望我的文字也如这泥土翻浪,能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在不断掘进,挖掘出人性的深度光芒。哪怕我只是一个卑微的生命,那所发现的人性光芒也常让我惊叹不已。

从前,出于对自身现状的考虑,我对散文写作抱有一种很功利的念头,现在不这样想,不这样认为了,只有抛弃掉功利和现实的考量,文字才能如腾飞的翅膀,进入到一种更大的镜像里,海阔天空起来。我希望我能回到文本本身,让散文回归散文,只有这样,写出的才是真散文。

我的文字很少能在报刊发表,报刊喜欢记人叙事的,写自然风物的,这些记录经历的物事散文平凡、自然,来自生活的点滴积累,读来亲切可感,这样能写出是很好的,我也喜欢。或许是因为我工作生活的局限,我在这方面的回忆很少,有些的记忆也并不都能化作文字的风景,有些事件和物象肯定是流散了,我写不出更多更丰富多彩的东西,就是写出的一点东西也写得并不好,得不到报刊编辑老师们的青睐也就是正常和自然的了。

此刻,望着一方斜阳,感受生命里的那份沉重和文字给我带来的超脱,深感散文之路是一条美好的道路,能够走在这条路上的人生是美丽的,幸福的。虽然这条路很远,很远,但回望中,风景无限。那或许就是一条走向心灵的写作的道路,而我内心的世界,生命的风景就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展现出来。

别人是把散文当消闲来写,我是把散文当事业,当生命来做。所以我累。有人说,不能把散文写作当作一项事业,当作一项专业,这个问题我不知道该怎么理解和认识,我宁愿把它放到文本之外来理解。或许只写散文会把自己走狭窄了,但我自己是把散文当作自己可经营的事业来弄的,因为我内心有这样的需要,因为我的生命有这样渴望表达的需要,存在就是这样的存在,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在我这里能找到理由。我也曾经想把散文当作拯救自己的工具,一部上升的阶梯,一把进击生活的利器,后来发现,散文担当不了这样的使命,它不具有这样的功效,它在我内心里更多是柔弱的,无助的,倾向于自我内部交流的,向心灵世界渗透的。就这样散文融化在我身上,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但是我也怀疑,我是否就能这样一直写下去,有一天我会枯竭的吗?我会因为感觉很累而放弃的吗?这些都是可能的,这世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事。我只是写出了我的一点可能。而不可能的我是写不出的。

我不是生活的强者,我从来不是生活的强者,我只是内心虚弱,一味地虚弱,才要这样写下去,然后冀望着在文字里找到一种支撑,以便使自己不至于倒下。我还对每一天的生活都有所恐惧,我写作只是想靠写出的文字来尽量减少这种恐惧。我在内心里是多么向往安稳的生活啊,只是内心在不安中,生命一直在一种惘惘的威胁中,这是真的体验,不是向卡夫卡或张爱玲学习的。

我从未想过自己要成为一个散文作家,只是我的心性要使我这样写,这样写下去。也不知道前途如何,会有什么结果,是否有一天会就不写了,我也不想想的太远,只是眼下还是要写着的,就像这样一味的写着。虽然也觉得累,但散文带来的美好还在前方招引着我,让我写下去。我将与我的散文一起慢慢变老,但愿老的只是我,而我的散文永葆年青,生活是一棵常青之树,我感谢生活,在有限的生活里提炼着文字的风景。

我是个卑微的人,是工厂里的一粒尘土,我很佩服新近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米勒,她一直在与生存的高压抗争,她最终逃离了,胜利了,我还没有逃离,也没有胜利,我还在此挣扎着,苦熬着。我在我的文字里,我将卑微地活着,也虔诚地活着,然后在写作里抬起头来。

这样写,在别人看来可能不准确,也粗浅,简陋,所以只是个见,拿出来为自己晒晒太阳。

武志强

篇7:我对研发工作的一点感悟

不觉新人来到我们研发已近一年,这一年里,同一批人员,有的已经很快适应了环境,经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能为研发工作独挡一面,成为某一方面的小专家;有的尽管前期不太适应,但是通过指导和修正,业已慢慢进入了工作状态,相信经过一段时间,会逐步但当起某一方面的研发工作。。。。

同一时期进来工作,为什么他们现在的能力和状态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呢?通过的相处和分析,我发现凡是进步快的同志有如下特点: 1.

勤奋,为了解决一个技术问题经常会主动留下来加班; 2.

钻研,为了解决一个技术问题会主动学习各方面的资料,勤做实验,用事实去验证; 3.

和领导和同事及时主动沟通,集思广益,争取各方面的资源,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避免走弯路,加快研发进程; 4.

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牺牲精神,不达目标绝不停息。

反之,那些成长慢或者还没有融入研发工作的同志则具有以下特点: 1.

工作没有目标,精力分散,很多的时间花在网络上,偷偷的看视频; 2.

工作推卸责任,把工作没有进展的原因推卸到工作难度太大,或者资源不够,而自己却又不主动的去争取资源;

没有长期为研发乃至个人的职业生涯有充分的打算,或者说来研发的目标比较低下只是为了混口饭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没有远大的理想,外界任何一个小的干扰都会让你三心二意,因而知识的学习没有系统性。工作时用到的知识永远是你现有知识的综合,不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又不去勤奋实践,很多的时间花在网络上,视频上,能力怎么可能突飞猛进呢? 3.

和同事和领导的沟通不主动,甚至避让,怕领导检查工作; 4.

更关注生活而不是工作; 5.

比较在意自己的付出;

两种一对照,问题显而易见,研发工作是一项很具挑战性的工作,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在开发任务面前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头绪清晰,有条不紊,遇到困难不会退,遇到挫折不气馁,需要有团队精神,需要有化解矛盾和困难的勇气,智慧和决心,要有相当强的心理素质,因此人员的素质和心理状态是决定性的。上进的同志,稍微带一带,成长速度很快,不主动的同志,工作起来举步维艰,带起来很吃劲,心情也受影响。

为了提高研发效率,我们开发了管理软件,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但是,软件和制度只能治标,不能治本,问题的根还是出在人上。应该讲,目前研发部门的软硬件条件和和技术水平,可以让一批想在电子技术嵌入式领域有所作为的年轻人干出骄人成果的。但是现实情况我们也不能过于乐观,研发部门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尤其是人员素质问题。为此我们在上海参加研发管理培训的时候也咨询过专业人士,他说了一句话:小草永远也长不成苍天大树。所以请各位想想,你现在是小树苗呢,还是草种子?是树是草取决于你是否有强烈的向上成长的愿望,取决于你是否有千方百计吸取土壤养料的勤奋,取决于你对的人生价值的判别,认为现有的土壤值得你扎扎实实定下根来,做一棵这片土壤上的大树。想成为大树的,我们一定创造条件让他(她)成长为大树,如果注定是草种子,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优胜劣汰。

二、我对研发人员的期望:

1.必须是职业的,勤奋的,忠诚于研发事业的,愿意为研发无条件付出,具有志愿者一样的强烈的奉献精神和责任心; 2.必须是主动的,有狼一样的进攻意识(华为的企业文化),为了达到研发目标会从各个方面入手,提高个人的技能,整合各种资源; 3.必须有团队意识,经常主动和各方沟通,能帮助他人,也经常获得他人帮助; 4.最好有一定的艺术、文学修养,研发是一门创造性的工作,艺术是创新的源泉,好的艺术修养会为你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同时研发也是枯燥的,好的文学修养会在任何时候激励你的斗志,让你知道离成功的顶峰的距离,怎样度过最难的时候; 5.必须有好的道德修养,达到成功的路很多,永远走充满阳光的那条; 6.良好的个人修养,卫生健康,懂礼貌和谅解,大度和睿智,用智慧和微笑同你的同事相处,用尊重和服从和你的领导相处,领导手里总有你想不到的资源,你和领导的关系决定了你是否有可能被分配到这些资源,信任信任,只有领导相信你的人(包括能力和忠诚),才会任命你新的职务。7.主动付出,不要计较个人得失,收获和付出永远是平等的,只是收获会迟一些到来,很多人往往没等到。。。没有通过考验,前功尽弃。。。8.做事要一步一个脚印,多做记录,多做笔记。凡是只要可能,就尽量做好做透,做到极致,人家没想到的,你也做到了,做得让你的同事佩服,让你的领导赞叹,让你的对手折服,让你的顾客感动。。。这样的人,走到哪都会无往而不胜。9.工作和生活兼顾,才上班,工作是重点,一定要有所建树,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先栽树,以后有的是时间乘凉,这个同收获和付出时一个道理。工作的前三年是你建业的黄金三年。。。这三年会积淀你以后的很多成功因数。。。鲁迅有段话:不要因为过多的花前月下,把我们的人生目标都忘了。。。10.多读书,尤其是名人传记和历史书,会让你明白很多人生的道理,这些道理可以让你超前体验人生,却避免了他人的失误。。11.少发牢骚,多做实事,领导希望你在改变现实,而不是在评价现实; 12.企业里会有许多考验,任何时候都是在考验你的耐心,忠诚,敬业精神,所以很多行为装是没有用的,领导一眼就看穿了,除非你一直装下去。。。最后变成了真的,不装都不习惯了。。。。

其实,这些道理也是其他任何一种职业所必须的要求,同时也是人在社会上立足所必须的。

三、以后研发工作的一些建议:

1.直接进入研发的应届毕业生的比例应适当降低,提高进入门槛,延长考察期,首先进入生产一线工作3各月,充分考察是否敬业,牺牲精神,和同事和领导的沟通能力,个人的学习适应能力,个人是否有远大的志向,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企业状况,底层工人的辛苦,把个人价值观调整到合理的适应现实的水平上来。2.

适当增加已有工作经验人员的入职比例,让一批有社会工作经验,懂得工作艰辛,有工作能力,肯为研发付出但又找不到合适位置的人员加入到研发来。3.

保持一定的淘汰率; 4.

用管理系统管理研发工作,并制定出量化的考核指标,作为收入分配和晋升、淘汰的依据。

四、再论能力和勤奋以及其他:

1.笨鸟先飞早入林,对事物的认知是和事物对大脑的刺激频率和时间成正比的,一个事情经常去做,时候经常去琢磨,就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对事物认识深度是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错误,不断修正才达到的。如果人不勤奋,把过多的时间和注意力放在工作之外的地方,那就自己切断了实践这个重要环节,水平和经验永远得不到提升,能力的提升跟谈不上了,接着就是职务,收入上的提升,说到底就是个人在社会上竞争力的提升。不去提升你的核心竞争力,成天沉迷于网络还有其他事物,是否有点舍本逐末呢?

2.个人定位决定工作的态度,思维决定习惯,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影响你的核心竞争力。

3.改变自己,而不是改变他人和环境。

篇8:我对说课的一点体会

其次, 说课的关键是在“说”, 必须在“说”上下功夫。最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把说课内容“说”出来, 而不是“背”出来。我们很多老师不是在“说”课, 而是在背课、背诵课, 更确切地说是在背自己的教案课件, 并且一字不差。要想真正做到“说”课, 必须对自己说课的内容以及相关的知识十分熟悉、深刻理解, 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说”课和“背”课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说”课给人的感觉是说课者在如何把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 传输的确实是他很了解、很精通的知识。而“背”课给人的感觉是那知识不是说课者自己的, 而是在转达别人的什么知识, 更确切地说在转述网络上的优秀课件和教案。

还有, 说课对言行仪表有一定要求, 要求说课者仪表大方、神态自信、动作协调、语言清晰、普通话好等。仪表不大方, 没有一种自信, 给评委的感觉一定不会好!这是说课者给人的整体印象, 会直接影响评委的评分。所以应该充分重视!动作协调、语言清晰也十分重要。动作不协调给人的感觉是很不成熟, 会直接影响评委对你的整体评价!而语言不清, 给人一种很厌烦的感觉。

另外, 我们在一些方面还存在错误的认识, 必须得到纠正和改进。比如说:

(1) 分清说课与上课。防止把说课变成“试教”或“压缩式上课”。有部分教师说课过程中一直口若悬河, 激动万分地给大家“上课”。讲解知识难点、分析教材、演示教具、介绍板书等, 把讲给学生的东西照搬不误地讲给下面就座的各位评委、同行们听。其实, 如果他们准备的内容和课程安排面对的是学生, 可能会是一节很成功的示范课。但说课绝不是上课, 二者在对象、场合上具有实质性的区别。说课是“说”教师的教学思路轨迹, “说”教学方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设计的优胜之处在哪里, 如此设计的依据是什么、预定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 这好比一项工程的可行性报告, 而不是施工过程的本身。

(2) 我们十分注重教案课件的制作。而实际上教案的好坏对说课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有完美的教案固然是好, 但是稍差一点其实也没有关系, 我们不应该把过多的时间和经历放在教案课件的制作上。说课的最关键部分还是在“嘴”上!

(3) 说课教案是不是一定要严格按照六大步骤来, 有没有可能只介绍其中的一两个环节, 实践证明是可以的, 海中选手 (4号) 的说课就只有四个环节。我们没有必要一定限制在条条框框中, 而只要达到说明怎么样上这节课的目的就可以了。实际上, 我们在条条框框中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4) 课件和说课的内容并不是越多越好, 而是要简洁并且精确。在必须要说的地方要说清楚、说透彻。对可说可不说的地方坚决不说!特别不要因为所谓的框架说一些无作用的套话。没有作用还浪费时间。

(5) 说课的教案不是给自己看的, 而是给评委和观众看的, 我们没有必要一字一句的背出来, 而只要用自己的话把它大概的内容说出来就可以了。说得一字不差, 根本没有必要, 只能反映你在“背”而不是在“说”。

(6) 说课要注意段落衔接。说课有六大步, 每一步又有若干小节, 它们之间如何衔接, 确实十分重要。衔接的好就自然天成、浑然一体;衔接不好就感觉零零碎碎, 难成一体。

(7) 说教学程序, 必须注意运用概括和转述的语言, 不必直接照搬教案, 要尽可能少用课堂内师生的原话, 以便压缩实录篇幅。

篇9:我对“合作探究”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合作探究 倾听 观察 主体

中国分类号:H191

伴随着新课程、素质教育的实施,“合作探究”成为一个个亮点出现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中。我通过观摩同行的课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有如下感觉:

“合作探究”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探究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教师精讲点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间的信息交流,使学生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克服了过去在传统意识下被扭曲的竞争意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教学过程不仅是认识过程,而且成为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

然而,好多时候课堂上的“合作探究”仅仅成了形式,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有的同学自行其是,没有参与讨论,还有些小组甚至是在说别的事情,没有开展实质意义上的学习。每次站起来发表观点的总是那几个同学,好像整个探究活动是由几个学习好的同学在唱“独角戏”,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乍一看,这样的课堂也很活跃,可是,这样的合作探究是否有意义?

我觉得,“合作探究”只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要使“合作探究”真正成为课堂的亮点,需要我们精心的设计和准备,通过近几个学期的实践,我觉得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设计的问题要有探究价值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探究。问题的设计要巧妙,不经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能得出结论的探究问题毫无意义。比如,对于《农业(工业)的区位因素》这一节,如果直接让学生探究:影响农业(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分别是如何影响的?这样的问题如同纸上谈兵。在《农业的区位选择》授课中,我们精心设计了日照市打造蓝莓基地的案例,搜集蓝莓的生长条件,相关区域的自然条件(有文字、有图表),以此为背景,进行区位条件的探究;工业的区位选择中,我们选取了日照钢铁厂的案例,并在课堂上展开了辩论,日钢的布局是否合理?这样,一方面乡土地理的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了肥沃的土壤,学生的探究才有了意义,客观上也培养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教师应本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精神,抓住契机,用心制造“问题场”,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

另外,问题的设计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才会主动去思索并勇于向别人展示答案。

二、探究应该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

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讨论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独立思考而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过程,有交流的需要时,展开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教师设计问题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易错点或与学生的原有知识相矛盾的地方,最好通过设计能让学生自己发现矛盾,然后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想办法解决。

探究的过程不应该是粗放的,教师要时刻把握住学生探究的方向,让探究既有形式又有内容。

三、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

随着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 在探究中,教师不再是权威,只是一个“旁听生”。课堂上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无论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得清楚明白还是语无伦次,教师要专注地倾听,不能有半点不耐烦,更不能打断他们的话。倾听本身是一种教育,即使你没有给对方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予了他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但作为教师,还特别要注意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力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尤其是学生的思维与我们预设的答案之间很大偏差的时候。有时候学生的发言也能开发我们的思维。

作为一名教师,还必须具备敏锐的分辩能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这样才能捕捉到教学过程中稍纵即逝的、极有开发价值和利用价值的动态生成资源。因此,课堂上当学生困惑时、当学生烦躁时、当学生欲言又止时教师都应及时用眼神、手势等体态语言加以帮助。

探究后教师的点拨要有深度,要精,并不仅仅是答案的展示。探究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对教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更寬的知识面,考虑学生有可能考虑到的所有情况,准备足够的资料供参考。

四、探究成果的展示形式多样

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中获得收益。

首先,问题的展示可以分层。尽量安排基础偏弱的同学展示基础知识,让他们体验学习的成就感,成功的自信心。让学有余力的同学适当拓宽提一些相关问题,有些是教师课前没有预想到的,对于这些问题的提出,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有些可以让其他学生回答,较难一些的问题,课堂内可以解决的,作适当的点拨,课堂内不能解决的问题,鼓励他们查阅资料,一起研究、学习。

其次,展示的方法多样。可以语言展示,也可以黑板前文字展示,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展示。 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小组可能会有不同的展示方式,这种时候,我们可以鼓励不同小组之间进行探究,或者是不同方式之间进行互换。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为我们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要对“合作探究”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合作探究”只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张天宝,王攀峰.试论新型教与学关系建构.教育研究,2002

篇10:我对终身学习的一点看法

“终身学习”这个概念相对于由保罗·朗格朗提出的“终身教育”理念,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终身学习对我们教师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要给别人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一句教师常说的一句话。我认为,这一桶水还要是一桶一直增加的水。科技时代一直在变,如果不更新教育观念,不积累教学知识,是不可能担任好教师这一职业的。而理念的更新与经验的积累靠的就是终身学习。在一个快速变迁的社会中,许多知识很快就会落伍,面临淘汰的命运。因此,学校教育的目的,不应重在灌输学生很快即将落伍的知识,相反地,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重在教导学生“学习如何学习”,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态度和技巧,激发学生终生学习的意愿和动机,养成终生自我导向的学习能力,使其懂得如何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像计算机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等,进行终生学习活动。

其实终身学习除了是职业需求外,还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习使人不断成长,如果终身学习,我们就会时刻地完善着自己,找到更多的生活乐趣。学习是无止境的,不仅充实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还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有限的生命延长。终身学习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要把学习视为与空气一样,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不爱学习或以学习为负担的人,必定会在很多方面输给以学习为乐的人。学习是人一生都不能停止的活动,是适应现代化社会不可或缺的能力。学习和工作并不是矛盾的,它们只会相得益彰。了解一下最新的教育动态,学习一下别人的教育理论,提升一下自己的电脑水平,甚至只是多往书店里走一走,看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这些都会让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受益匪浅。一定要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一种强烈的自我完善意识。

在我个人来说,我是一个新入职的教师,学习的机会是非常多的。在大学里学习的四年是理论知识增长的四年。而进入工作的将近一年以来,我的成长却比大学四年更多更快。从平时班级管理的技巧到课堂管理,我都从其他老师的教导中学到了宝贵的财富。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也不再停留在大学的理论阶段中,对学生的认知也从实践中逐步提高。而平时的学校教研活动,也让我对新的教育理念有了更多的认识。听取蓬江区其他优秀教师的公开课时,我也获益良多。生活中处处都有学习的好机会,看的仅仅是我们愿不愿意学习。我将在未来的所有日子里,每天从身边小事学习,向身边同事学习,向班级学生学习,向书本知识学习,务求达到时时学习,处处学习。

其实不仅仅是我,在这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中,非正式学习或正式学习无处不在,每一个人都在转瞬更新的知识海洋中遨游。也因为社会的重视,终身学习一定会成为社会一个学习的大趋势,会学习、爱学习的人终将获得自身价值的提升,走向成功,社会的未来是掌握在善于学习的人手里的。我们的社会总有一日会建成一个“人人爱学,时时皆学,处处能学”的学习型社会。

篇11:我对教师加班的一点看法

教师加班是指在我国法定的工作时间(每天8小时)以外,教师仍在工作单位持续工作。底,笔者就加班的有关问题,对天津市各类型幼儿园的教师共196人(国办幼儿园教师占75%)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8.l%的教师经常加班。加班的时限和人数比例是:平均每天加班0.5小时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59.2%,平均每天加班1~1.5小时者占总数的36.2%,平均每天加班1.5~2小时以上者占总数的2.6%。

教师加班是比较被动的行为。在8小时以外,教师为什么几乎天天加班呢?该项调查说明,幼儿园的工作安排普遍存在任务重、时间紧的现状,8小时以内做不完,不得不加班。调查和访谈显示,加班的客观原因,首先是为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做准备,其次是为幼儿园内部的检查评估做准备,第三是为弥补日常工作的不足,第四是为照看幼儿。一些教师加班的主观原因是为了获得园长的肯定和赏识。不少园长认为加班是觉悟高的表现,不少教师认为给园长留下好印象有利于日后的岗位聘任和职称晋升。

教师加班时间多用于硬件建设。各项任务占用加班时间的比例,按照顺序由多到少排列如下:布置环境、做卫生、开会、备课、制作玩教具、写评估材料等。由此可见,教师的加班时间主要用于幼儿园的环境即硬件建设。针对目前幼儿园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硬件硬、软件软的.现状,幼儿园更应当注重软件的建设,即办园水平的提高。要努力练好“内功”,提高教职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然而练“内功”只靠拼时间、拼体力是难以奏效的。

教师加班的效果不容乐观。多数教师对加班的效果不能做出肯定回答。调查表明,认为效果不好者占总人数的24%,认为效果一般者占总人数的60.2%,认为效果较好者占总人数的15%。

教师对经常加班持否定态度。教师们认为加班有很多不利因素。认为加班不利于休息与健康者占总人数的100%,认为加班不利于学习和进修者占总人数的88.8%,认为加班容易引起心理疲劳者占总人数的87.8%,认为加班不利于照料家人者占总人数的84.7%,认为加班不利于休闲者占总人数的67.9%,认为加班容易使日常工作懈怠者占总人数的37.8%。经常让教师加班是搞疲劳战术,还容易侵犯教师的某些权利,如休息、学习等。

加班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教师的工作和劳动具有创造性的特点,全面育人靠的是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然而,加班大都是进行集体劳动,容易使教师产生从众的心理和行为。久而久之,教师的个性消蚀在其中,是得不偿失的。

笔者并非一味地不赞成教师加班。如果是为了在假期照看和教育幼儿,减轻幼儿家长的工作负担,教师轮流承担少量的加班是必要的,这也是实现幼儿园工作的双重任务之必需。但是事先要做出安排,确保工作质量。

篇12:我对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点看法

我对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点看法

思想品德是一门重要课程,它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其特点,实施有效教学。多年教学实践中我渐渐地认识到思想品德教学至关重要。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如何充分发挥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优势,培养合格的人才呢?

我认为应着重加强思想品德教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其完善的人格。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感恩。尢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以感恩的心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学会感恩,才会懂得宽容、谅解、,才会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人的评价。试想,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感恩,又怎么能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教育学生先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再学会学习。这样,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当然,要发挥思想品德教学优势,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还应率先表率,为人师表。以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一言一行中示范要比空洞地说教更有力量。

篇13:我对有效课堂教学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

1、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制定的教学方案(如教案)等工作。教案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实施时不是贯彻计划,而是要根据课堂情景进行调整。在有效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解读是否准确,对学生学情的把握是否到位,对教师角色是否摆正,都从某种程度上严重制约着教学的成效。因此,准确把握教材、学生、教师角色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1.1、有效把握《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是要学习研究数学《课程标准》和相关教材,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知识技能方向,了解与数学学科相关的考试动态。有效准备的核心应该是设计适合学生论知水平的,根据跳一跳摘得到的原则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精心挖掘深入研究,从不同的方位、角度人手,对题目探求多种解法,拓宽解题思路,训练思维,提高解题能力,启发自己的思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陷入“题海”。有效的数学课堂,不仅仅在于对重点内容的把握,对课本知识点上的深层挖掘,对例习题的解法作深层次的推广和变用活用,对数学知识的交汇上,而且还得“准”在学生知识水平上。

1.2、有效把握学生情况

初中的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着一定的知识、经验、解题策略等,忽视了这一点,低估了学生,必然导致简单的重复和时间的浪费;而高估学生,又必然导致教学因与学生实际脱节而失败。要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首先要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了解问题所在的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去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课前认真抽查,询问学情,找准问题,为有效地加强针对性讲解和针对性的训练奠定基础,这一环节必不可少,这是有效复习的前提条件。

2、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2.1、精心指导,自主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讨论、争论、辨析,让学生自主获取信息。这种不断激活课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不断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2、引导启智,自主探究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是为传授知识而设计的。新课程要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以“探索尝试”为核心来设计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

通过学生自主研讨、自主分析,使学生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过程,领悟到了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只有把数学课的课堂定位于探索科学思维的实验室,建立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的基地,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师生合作,才能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2.3、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鼓励质疑,激活思维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思源于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创新的前奏。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学生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当学生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和问题时,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及时引导。通过质疑,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症结在什么地方。

3、有效的反思策略

3.1、教师反思

教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生长点,可以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专业化水平和教师的认知技能。教师自己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中低效或无效的问题,进行研究,可生长出新观念、新教法、新措施,使原来的教学走向更为有效。

3.2、学生反思

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是教师没有强调,甚至教师已经分析和强调了好几遍了,仅仅依赖教师的说教和强调有时是很难纠正的,关键是需要学生的意识到这一点,要使学生思维中有这个意识,只有通过学生对自己错误的反思,才能提高学生的纠错率,而需要我们做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去反思,去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

篇14:我对公司发展的一点建议

【关键词】网络;金融专业;发展;建议

最近马云的一句话“如果银行自己不改变,那么我将改变银行”,在国内引起不少的议论。20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马云与王健林的一席关于网络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对话,虽然引起阵阵笑声,却使得每一个人不得不认真思考一个问题:网络,将会使我们的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90年代我们还在用中国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盘在统计考试成绩,现在EXCELL使得这项复杂的工作可以在三分钟内结束;十年前网络对于我们70后80后的人来说还是一件比较潮的事情,而现在上网好像成了每个人每天生活的必须;十年前我们还都像以往一样去百货公司买衣服,去市场买吃买喝,而现在只要敲敲键盘,想要的衣服、零食、各地特色都会通过快递送到我们家门口;几年前,我们还必须到指定地方缴费,现在通过网络可以轻松搞定。不过,网络也不是万能的,很多缴费项目还不能实现。像这样的不能实现的项目还很多,那么,这些项目是否应该自我改变呢?如果不改变,是不是像马云所认为的那样,将会被不可抵挡的网络巨浪吞掉?

金融是为人们生活服务的,它的载体是银行,它的主体是金融工作者和客户。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客户,但是想要成为金融工作者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培养优秀的金融服务者是各大院校金融类专业的首要工作。我院作为宝鸡地区的一家高职学院,并且是宝鸡唯一的金融专业,为宝鸡地区甚至关中经济圈培养大批优秀的金融工作者是我们的主要工作。马云所说的如果银行自己不改变,那么他将改变银行。这令很多金融领域的人感觉危机临近,因为,仅仅三四年的时间,马云的小企业贷款已经初显成功的端倪。小额贷款对银行来讲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由于繁琐的程序和无法保证的信用,使得很多银行都将小企业的小额贷款拒之门外。而小企业贷款其实是很大并且无限的一个市场,银行若丢失这一块蛋糕,我们今天看起来风光无限的银行一定损失惨重。银行也不愿意放弃小额贷款业务。所以,多数银行暗地里都在紧锣密鼓地改变着。据此,联系到我们学院、我们金融专业,也必须紧跟发展趋势,适应社会潮流,培养金融领域需要的人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此,仅提出一点个人的建议:

首先,培养学生的柜台能力只能定义为基础。我们的学生主要是高职层次,基础知识掌握有限,我们走的是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路线,因此,我们的理论性教学比例应该较现在大大降低,加大实践性教学比例一定会比现在事半功倍。但是,金融专业不比其他专业,这其中涉及到银行办公系统的安全性,所以想通过在银行完成实践教学工作是行不通的。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购置一套与银行办公系统一样的教学软件,在教学中随时模拟银行各种国内外业务办理流程,例如开立账户、存取款、转账、出纳、记账、结账、审核、清算以及各种国际结算业务。通过这种不定期的“业务办理”,训练学生的基本柜台能力,这是我院金融专业学生的基本业务能力,也是一种基本职业能力,技术性要求不高,勤学多练,熟能生巧,因此要求全部学生必须掌握。

其次,培养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就像马云所坚持的,未来网络进入我们的生活程度一定比现在要深得多,很有可能所有的行业离开网络都是死路一条,金融业也是如此。近些年来,网络银行的发展已经给我们的传统金融业带来了很多影响,大大缩减了人力物力成本,也方便了很多客户办理业务。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网络的深化,网络金融也一定与我们的工作生活越来越紧密。因此,我们金融专业的发展也必须与网络密切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合理地涉及到网络的一些知识,比如熟悉网络银行概况、网络银行提供的业务以及如何在利用网络办理相关业务、网络银行与证券市场的合作、网络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网络银行所参与的国际支付结算等。这一能力与柜台能力有相似之处,一些金融类教学软件也包括这部分的练习。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银行的一些合作性质业务的熟悉。

再次,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随着网络在未来生活中的继续深化,实体银行的发展空间一定会受到影响,很多的业务会被网络银行取代,当然不排除现在柜台的一些岗位。因此我们的学生不仅应掌握最基本的柜台能力和网络办公能力,还必须掌握网络无法替代的能力——咨询服务能力,这也就是我们所要求的对理财产品的熟悉以及向顾客所提供的理财咨询服务。目前我国的理财产品种类繁多,债券、股票、基金、黄金以及银行提供的各种保本不保本产品等等,有些适合团体,有些适合家庭。但是,面对这些琳琅满目的理财产品,不了解金融的人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于是,很多投资理财公司、信托公司就应运而生。我们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即要以此为重点培养对象,将来走向岗位后,能够完全胜任提供咨询服务的工作,为客户解决如下之类的问题:国内外经济趋势如何、国内外金融市场走势状况、如何选择理财产品、如何规避金融风险、何种方案可以为顾客保值增值并创造价值。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我们国家参与保险的平均水平、参与家庭理财的平均水平远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强大、人民收入的提高,当国民的生活品质提高时,家庭理财和保险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在未来,提供家庭理财和保险服务,会像社区医疗一样遍布中国各大城市社区和乡村。这是一项重要的服务技能,需要我们的学生认真学习钻研和思考,当然配备雄厚的师资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想要强大我院金融专业实力,配套的教学设备、教学软件以及对骨干教师的再培训都是很重要的环节。

在培养学生这一能力方面,单单依靠理论教学或者软件是不行的,除过相关经济学课程、金融学课程以及国际金融学课程必须做一定的理论铺垫外,还必须让学生们能够亲身体会理财的过程,掌握各种技巧的使用和结合,感受为他人带来成功的喜悦和损失利益的代价,同时也必须让学生们以顾客的身份切身感受选择的艰难和信任的寄托。这就需要采取合作办学模式,与学院附近的银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学生既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又是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者,从实践中学习,从实践中成长。

最后,培养学生的发掘市场能力。这一内容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包括一定的金融理论和实践知识、管理知识、经济知识、投资理念等,最主要的就是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我们在这一方面主要培养学生观察、开发以及管理产品市场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学生而言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毕竟受到我们生源层次的限制。这一能力在这一方面,也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因地制宜地发展他们的特长。

综上所述,作为宝鸡高校唯一一家金融专业,我们担负着为宝鸡地区甚至关中经济圈培养高技能金融人才的重任,这对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今天,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遇,迎接各种挑战,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将金融实验室建设、教师培训、学生实践落到实处,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宝职院金融专业的牌子。同时,这也是本专业一批年轻教师实现人生理想的舞台,院系领导及本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应予以高度重视。相信,我们一定会取得辉煌的成绩!

上一篇:我_初中记叙文下一篇:婚庆女方家长答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