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30发展纪实

2022-06-21

第一篇:公司30发展纪实

恒立公司发展纪实

——四川广安恒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展事迹材料

十多年前的四川广安恒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公司)位于广安区代市镇,是一个不为人知的作坊式小企业,以加工镰刀、犁头、菜刀等传统铁器为生,靠修修补补度日,生产时断时续,几十号职工怨声载道,企业亏损近400万元、银行负债260多万元,处于破产边缘。近十年来,企业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依靠科技兴企,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固定资产达到3.6亿元,年产值、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年利税达到1000万元,有职工近千人(其中安臵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680人),成为了广安市集铸造、化工、DZM铅酸蓄电池、客运和科研为一体的知名企业。

恒立公司前身是原广安县代市铁木业加工社。几十年以加工镰刀、犁头、菜刀等传统铁器为主,到1996年,企业濒临破产边缘。科学发展才是出路,1996年底,企业党政一班人经过对市场的深入调查,决定走科技创新救企之路。经多方联系,与四川大学金属材料系达成联合开发适应矿山、冶金、电力等市场需求的耐热耐磨产品—稀土钒钛铬合金磨球的协议。通过组织全体技术人员日夜奋战,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仅5个月时间就生产出了具有较高品质的稀土钒钛铬合金磨球。产品一面世就广受客户青睐,畅销华蓥、邻水、重庆、涪陵等地,当年扭亏为盈。

1998年,公司又先后与四川工业学院、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签订新产品开发合同,开发出了优质的合金高锰衬板、筛板、高铬锤头、耐热钢、中碳多元合金钢衬板等新品种。产品旺销,打入了贵

州、云南等市场……经过一年多苦战,企业走出了困境。

2004年,公司经广安市人民政府牵线,再度与四川大学联姻,生产环保型、长寿命的 DZM铅酸蓄电池,达到年产20万只的生产能力。2006年,公司通过消化、吸收、不断创新和扩能技改,达到年产100万只电池的生产能力,产品远销昆明、郑州、南宁等地,并出口到东南亚国家,长期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势态。

2008年,公司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专利技术,启动一

期年产20万吨包膜控释肥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该项目已于2009年初破土动工,现已完成土建及设备安装工作,力争在2010年5月投产,投产后该项目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9亿元,利润5300万元,税金2000万元,解决200人实现再就业。

十多年来,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人才、尊重员工、尊重广大职工民主管理的权利,把“依靠职工办企业,办好企业为职工”的管理理念贯穿到日常工作中。通过关心爱护每位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利用节日看望、慰问特困职工,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设立总经理信箱,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广大职工的向心力,形成了诚信、友好、和谐、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董事长王成同志以身作则,没有休息过星期天,没有耍过节假日,甚至于经常带病坚持工作,将全部精力倾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在他的感召下,全司上下以“厂兴我荣、厂衰我耻”为工作动力,职工工作热情高涨,以厂为家、爱岗敬业在企业蔚然成风,企业活力增强,产品质量逐年提高,经济效益逐年增加。

科学管理使企业得以健康发展。恒立公司将建立与市场经济相

适应的管理制度作为办好企业的切入点,从行管后勤到生产一线,从人、财、物到产、供、销,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和创新。改革企业产权制度,使企业从原来产权模糊的县办集体企业改制为产权明晰的有限责任公司;完善企业组织结构,划清领导分工,明确责、权、利;建立激励和竞争机制,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狠抓精细化管理和风险管理,将产量、质量、安全、利润等指标量化,考核奖惩落实到个人;加强非生产性支出的控制和管理,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在生产系统,严把源头关,对采购的原燃材料和低值易耗品实行责任追究制,谁采购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层层把关,并实行物耗定额管理制度,严禁铺张浪费,确保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逐年提高。

在发展中,企业注重品牌效益。先后注册了“青龙”牌农用碳酸氢铵、“新恒立王”牌磨球和“新恒立王”牌 DZM电动车电池商标,全面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其中“新恒立王”牌磨球先后荣获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四川名牌,“青龙”牌碳铵荣获省消费者协会推荐产品,“新恒立王”牌电池也荣获了第八届、第九届四川名牌产品称号。企业先后荣获“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四川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四川省100户小巨人企业之一”、“广安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诸多殊荣。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不仅打开了市场,节约了营销成本,还为企业赢得了发展的先机和竞争优势。

企业由于坚持了科学发展,发展十分迅速。到2006年底,一个集团化、规模化、多极化的公司已经茁壮成长起来,下辖恒立铸业、恒立化工、恒立电源、恒立前锋汽车站、恒立废旧金属回收公司五

个经济实体和耐热耐磨材料研究所、DZM电池研究所两个科研单位及金属材料检测中心。目前,恒立化工公司已从广安城区规划区整体搬迁到前锋工业集中区,引进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的最新科研成果实施产业升级的年产20万吨缓控释肥项目已于2009年2月开工建设,预计今年5月底前建成投产。

企业发展了,但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十多年来,企业共出资200多万元,一是定点扶持贫困户12户,给他们送钱、送物和致富书籍,使他们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二是资助贫困大中专学生30多人,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三是多次参加政府和社会团体组织的捐赠活动,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期间,公司不但多次组织员工捐钱捐物,还组织了党员志愿服务队,赶赴地震重灾区,帮助灾区人民搭帐篷、修房子、收粮食,尽已所能为灾区人民多做事情。

展望未来,恒立公司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公司将按照十七大的要求,抢抓机遇、开拓进取,以建设年产20万吨包膜控释肥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为契机,奋进三次创业,实施化工、电源、铸业公司的整合建设,计划在五年内打造一个年销售收入过30亿元,利税达3亿元的恒立科技园,力争公司成功上市,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广安的地方经济建设再立新功。

第二篇:公司砥砺奋进改革发展纪实01

凝心聚力谋发展 迎难而上绘新篇

——公司砥砺奋进改革发展纪实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时间回溯到2014年。这一年,水口山这艘百年航舰又一次行驶到前进的十点路口:持续的有色市场行情,日趋严苛的安环监管,脆弱的赢利能力,沉重的社会负担„„,严峻形势迫使水口山必须做出生存发展的重大抉择。是因循守旧,还是改革创新?两种思潮在广大干群中激烈交锋与碰撞。然而,市场没有给水口山太多的选择,时间也不允许水口山人犹豫。搞调研,做访谈、定方案、统一意见,面对重压,公司领导班子果断发出绝地反击最强音——“只有改革创新才是唯一出路!”一场砥砺奋进改革发展的攻坚战就此打响。

转眼来到2017年。三年多过去了,如果说此前身披“世界铅都”“中国铅锌工业的摇篮”盛誉的水口山实有几分尴尬,而改革后的水口山则确确实实在在多了几分底气与自豪:

机构精减取得明显成效:先后精减合并销售分公司、矿山资源部、资产管理部等10余家内设机构,压缩常宁山水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武汉水口山有色化工有限公司等5家法人单位。内设机构更为科学、精干、高效。

三项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2012年初公司有在册员工10848人、在岗员工9896人,降至2017年在册员工7804人、在岗员工4625人;降幅分别28.06%与53.26%,水口山员工降至历史低位。中层干部全体竞聘上岗,改革后公司中层干部职数减少39个,减幅31.45%,平均年龄由48岁下降至45岁,极大促进了干部队伍结构优化和整体素质提升。收入分配改革全面深化,收入与业绩浮动,能增能减,严格按业绩考核结算工资,任何单位不再允许借支工资,保证按劳分配的严肃性。

辅业改制取得重大进展:机电总厂成功改制为衡阳铅都机电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成为直面市场的独立主体;生活服务部实体业务成功撤并移交;职工医院、建分公司改制前期准备工作就绪,公司初步实现轻装参与市场竞争的目标。

成功转换经营机制,实施板块运作;社会职能移交进展加快,水电物业移交顺利;盘活了存量资产,仙人岩公司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淘汰氧化锌、粗铜生产线,置换了发展空间。 2013年至3016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85.79亿元;销售收入由2013年的61.39亿元增至2016年的82.32亿元,增幅34.1%。净利润由2013年-1.29亿增至2016年350万元。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

三年踏石有印,三年抓铁有痕。改革理念深入人心,改革“红利”得到充分释放,时间见证了水口山人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拼搏,全面深化改革则赢得未来发展良好根基„„

深入宣传发动,首先从改变观念开始

健全组织机构,加大工作力度。公司于2014年1月成立了改革改制领导小组,由董事长、总经理任组长,党委书记任常务副组长,一名副总经理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在领导小组之下,根据各项改革工作的需要,成立了专项工作组。

明确改革脱困思路。2014年1月6日,公司召开了中层正职以上管理人员改革改制座谈会,充分讨论了改革改制思路,之后又反复调研论证,形成了《2014-2016年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根据该方案,每年都制定实施计划。2016年2月,又向上级公司提交了《关于为企业解困,请求湖南省、中国五矿集团支持事项的报告》,2016年8月,形成了公司《分立重组改革脱困实施方案》,并上报中国五矿审批。水口山改革脱困总的思路,就是瘦身减负,优化运营。所谓瘦身减负,就是精简组织机构,分流富余人员,移交社会职能,分离辅业单位,盘活存量资产,放下历史包袱。所谓优化运营,就是转变经营管控模式,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生产经营运作,控制成本费用,提升业务管理水平,建设灵敏高效的市场化运营体系,提高产、供、销效率和效益。

加强宣传动员,营造改革氛围。2015年4月27日、28日晚上,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吴世忠分二次为公司全体管理人员做了《光荣的荆棘路——水口山的困境与出路》专题报告,分析当前的形势,提出了深化改革、扭亏脱困的思路。随后各单位负责人召开39场干部大会,车间、班组召开职工大会层层宣讲形势任务报告。公司领导班子、各单位经营班子成员分块负责改革宣传动员,深入车间、班组,与员工面对面讲解公司形势,积极宣传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动员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并推动减员瘦身改革,争取早日扭亏脱困。公司还分别召开历年模范人物座谈会、青工座谈会、职工思想状况调研座谈会,宣传形势、听取意见,收集建议。公司宣传部门编发改革改制形势任务教育宣传材料,通过内部报纸、网站、电视台、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体广泛宣传。通过一系列的形势宣讲,广大职工群众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形成了良好的改革氛围,为各项改革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广开渠道听取员工意见,汲取群众智慧。为了给各项改革工作打好群众基础,公司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了“我为企业献一计”活动,发动全体员就公司改革改制、管理创新、技术进步献计献策。2015年共收到了员工建议15203条,为各项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

围绕核心工作,着力做好三项制度改革

深化劳动用工改革,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针对公司人力资源结构总量大、不合理、人工成本高的现状,公司通过实施休养性离岗、退休、特退、调出、解除劳动合同、清理外协用工等分流措施,努力降低人员总量,优化队伍结构。通过上述措施,2012年初,水口山公司有在册员工10848人,在岗员工9896人,至2017年4月末,通过解除劳动合同、退休、提前退休、病退、转岗等共减员2798人(如含历年新增人员则为3474人),在册员工降至8050人,通过内退、待岗、劳务输出等安置1891人,在岗员工6159人。

稳妥实施休养性离岗。从2015年5月开始,启动了精简二三线人员工作。经过3个月的调查研究、宣传动员,出台了指导意见,确保被分流的员工思想上能接受、生活上有托底,病、残人员有保障。2015年9月,公司26个二级单位制定并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了本单位《优化人员结构,精简二三线人员实施方案》,并正式实施。根据方案,从2015开始,在全公司暂实施三年的休养性离岗政策,距法定退休年龄4年的二三线人员休养性离岗,发放生活费。计划从2017年7月开始至2018年12月止,所有人员距退休提前5年实施内退,跟退休提前10年经组织批准实施内退。同时,清退二三线返聘的退休人员,暂停基层管理人员提拔,严禁一线人员向二三线流动。

加大退休、特退审批办理力度。加快正常退休员工审批速度,努力加大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动员力度,一对一与员工讲清政策,测算效益,鼓励符合条件的员工提前退休,经过艰苦的工作,符合条件的员工都有了主动特退的意识,都有了为企业分忧解难的担当。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依法争取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请来湖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工作人员现场办公,有十余个工种纳入特退范围,拓宽了特退渠道。

清理不规范用工。加强劳动纪律管理,全面推行人脸(指纹)信息化考勤,废止不规范长病长休制度,全面清理了因身体、精神及不拒不执行劳动纪律的违规离岗人员,分别进行了解除劳动合同、待岗放假、停薪留职处理。加强三定管理,2015年年上半年,全面梳理现有机构和人员,比较差异,查找问题,列出超编超配清单,下发整改通知单督促责任单位限期整改。通过回头看,各单位超编的管理人员按照“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原则精简到位。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清退不规范的用工395人。

精简外协用工。对公司临时性用工、劳务派遣用工全面摸底调查,并将降费用任务分解到各二级单位,逐步减少临时性用工和劳务派遣用工,将这些人员的工作以内部员工替代。2015年底,公司组建了内部矿山井下作业队伍,目前运营效果良好,为全面清退现有矿山外包队伍奠定了基础。

2.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增强队伍活力。

加大中层管理人员业绩评价和考核管理,实施中层管理人员末位淘汰制度,2015年淘汰3名中层人员。实施中层管理人员自愿退出制度,2016年自愿退出2名中层管理人员。

在机电总厂、营销总公司、第四冶炼厂实行三项制度改革试点。营销系统精简了30%的人员,机电总厂精简了50%的机构,第四冶炼厂内设机构由23个精减为12个,基层管理人员由135人精简为95人。试点单位改革时,基层管理人员全部重新聘用,数量同步精简,并取消一聘终身制度,实施由单位按业绩考核结果每年聘用、淘汰。

全体中层重新竞聘。为彻底打破干部职务终身制,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激活“一池春水”,2017年9月5日,水口山全面启动干部制度改革,集体解聘原有中层管理干部,所有中层职位全部公开竞聘。9月29日,竞聘录用工作全部结束,83个中层职位各有归属。这次干部制度改革实施后,中层干部职数减少39个,减幅达31.45%,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激发工作效能。

转变业绩管理与考核机制。公司原来对各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内部利润核算与考核,与市场严重脱节。自2015年开始,生产经营单位全部市场化运行,收入分配严格与市场业绩接轨,同时加大市场利润目标考核力度,收入与业绩浮动,能增能减。出台硬性规定,严格按业绩考核结算工资,任何单位不再允许借支工资,保证按劳分配的严肃性。为了确保各项预算目标完成,2016年,总经理与各主要生产单位签订了业绩目标军令状,这在水口山的历史上尚属首次,既凸显了形势的严峻,也是为了维护预算的严肃性,目的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背水一战,务求此战必胜。

拉开收入差距。保障一线收入,严格控制二三线员工收入水平,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实施分级降薪措施,主要在二三线进行。

聚力辅业改制 助力轻装上阵参与市场竞争

因历史原因,公司承担了职工家属及周边居民转供水电、物业管理、医院、交通、幼儿园、消防等多项社会职能,仅“三供一业”,服务对象达到16000余户(单项),每年亏损达3000余万元。机电、储运、建安等社会职能单位及非主业单位靠主业“输血”养活,处于亏损状态。

为了止住“出血点”,公司及时抓住国家相关政策最后“窗口期”,抓紧移交社会职能,大力实施旅辅业改制。

在公司和社会各界的关怀下,水口山机电总厂改革改制逐步深化并取得重大进展。2017年5月24日,水口山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党委会审议通过《水口山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机电总厂改制分离实施方案》,6月3日,该方案获原水口山机电总厂二届七次职代会表决通过,机加工业务最终转换机制成立为今天的机电公司。改制后,机电总厂正式脱离母体,独立运营。机电公司的揭牌运营,标志着水口山集团公司深化改革改制迈出实质性步伐,意味着水口山机电总厂由此脱离母体(水口山集团公司),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实体。

2017年9月30日上午,副总经理何从行在公司一楼会议室主持召开生活服务部业务移交专题会议,根据生活服务改制移交方案,液化气站、纯净水站及业务,划入物业部管理。 招待所(含附属门面)、机关食堂移交公司办管理。其它业务划入资产公司综合部管理。人员按“人随资产走、人随业务走”的原则进行移交。移交、接收双方在移交前将各项资产分类盘点造册,帐物相符后再移交。目前,各项移交工作全部完成。人员得到妥善安置。

分离移交“三供一业”职能。水口山公司承担了住地15796户生活供水、16368户生活供电、12257户住户物业管理的社会职能,造成巨大亏损。为止住这一出血点,公司自2011年即启动了生活水电分离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完成了投资项目立项报批程序。前期完成供电移交3330户,移交资产1370万元,获批财政部首批补助资金685万元。完成自来水厂分离,完成了主供水管网改造以及3000户供水管网改造。2015年,根据国家出台的政策,重新开展“三供一业”移交立项、可研工作,现供水移交可研已经五矿集团总经理办公会审议通过。供电移交可研已上报五矿有色。物业移交可研正在加紧编制。

第三篇:人保财险公司探索绿色保险发展纪实

全国首创生猪保险“龙游模式”并全国推广;全国首创安环保险,并签订了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综合责任保险全国第一单;全省首推“金伞”家庭农场组合保险,全省首推家庭农场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全省首推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全省率先试点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全省率先试点开展支农惠农融资业务……

在浙西小城衢州,有一群勇于奋斗、敢于创新的人保人,他们时刻牢记肩上挑着的由国家和人民赋予的责任,在国企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强化示范引领、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用一次次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擦亮了人保财险这块金字招牌,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撑起了保护伞。

今年5月,人保财险衢州市分公司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成为全国保险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这已不是衢州市分公司第一次赢得全国荣誉。2013年,衢州市分公司曾荣获“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状”;2016年,所属衢州衢江支公司曾荣获“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状”。

示范引领

顶梁柱子立起来

今年6月,持续一个月的降水,导致衢江区多个村庄发生险情。接到报案后,衢江支公司总经理刘勇叫上业务骨干,早上5点多就从城区直奔灾区,汽车开了3个多小时,因为道路损坏,车子再也前进不了。大家连忙下车,深一脚浅一脚在泥水路上穿行,走了两个多小时才进到村里。

一进村子,大家直奔临时避难所慰问,分头挨家挨户定损。倒塌的房屋大多是泥木结构的老房子,居住的大多是孤寡贫困老人,其中一户70多岁老汉家的房子全倒了,被子衣服等家当被泥水浸泡,老汉一脸茫然蹲在门边。刘勇连叫了三声“大爷”,老人才反应过来。得知是保险公司送赔款来了,老人先是一愣,接着说道:“路都冲断了,你们咋来得这么快?”刘勇握着老人的手说:“我们有理赔纪律,马上给您定损,争取明天就把钱给到您。”

这是衢州市分公司干部员工救灾理赔的一个缩影。每当遇到重大灾情,不仅仅是基层领导干部,衢州市分公司总经理翁文庆及其班子更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第一时间分赴各自联系县,深入基层一线,与基层干部员工一起,摸清第一手损失情况,高效指挥救灾理赔。在他们的车后备厢里,常年放着高筒雨鞋和草帽,随时可以前往重灾区。扑下身子解决问题,已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面对急难险重工作,分支公司领导干部不是围桌子、坐车子、念稿子、做样子,而是走出房子、放下架子、摆对位子、树立杆子,真正深入“一线”,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难题。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衢州市分公司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将分支公司中层以上 “关键少数”纳入从严监督管理,不断加强廉洁教育学习,确保领导干部思想和行动的先进性。正是有了一大批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领导干部冲锋在前、干在一线,成为公司搏击市场的“顶梁柱”,公司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示范效应不断显现,全市系统风清气正,各类荣誉不断获得,发展动力源源不竭。“领导干部带头,我们也不甘落后,要把工作做得更好。”青年员工郑嘉伟表示。

为了鼓励干部员工大胆干事,衢州市分公司一方面制定目标任务倒逼干部敢作为、有作为,另一方面建立容错机制,为敢干事的干部保驾护航。“只要出发点正确,只要出于公心,只要不是谋私利,公司就不必求全责备。”翁文庆坦言相告,激励和容错机制双管齐下,放开了干部员工干事创业、谋划发展的手脚束缚,大胆创新蔚然成风。

在推进人保党建协调委员会建设过程中,衢州市分公司积极作为,加强党建、业务、品牌“三个统筹”,强化党建工作,推进互动业务,统一品牌宣传,有力改变了基层分支机构发展快而党建基础弱的状况,人财物资源得以整合,人保整体优势得到有效发挥。

绿色保险

创新样本树起来

今年6月底,衢州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经国务院同意,正式启动试验区建设。消息传来,衢州人保人欢呼沸腾。因为在绿色保险领域,分公司早已谋篇布局,在农村种养殖业保险、养殖业保险与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安全环境污染综合责任保险等方面已先行一步,积累了不少经验,与总体方案提出发展绿色保险的主要任务一脉相承。

2015年底,衢州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争创工作,探索运用保险工具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把打造绿色保险体系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抓手。市分公司一班人敏锐意识到,这是强化政保合作、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区域经济的大好时机,也是实现公司跨越发展的一次重大历史机遇,必须牢牢抓紧抓实。

公司积极与市金融办对接,依靠在绿色保险领域的领先优势成为保险行业唯一参与试验区创建的单位,开始耕耘绿色保险试验田。公司成立翁文庆任组长,兰卫平任副组长的项目推进领导小组,把责任落实到每位成员头上。大家把目光投向了生产和环境污染风险较高的化工行业,根据衢州是我省著名的化工产业制造基地、拥有国家级的氟硅新材料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的实际,希望能为当地化工产业安全保障助上一臂之力。

项目没有先例,到底该怎么做?项目组陷入沉思。一天天跑部门、摸政策、找对接,市金融办、安监、环保、财政等单位经常能看到人保人频繁进出的身影。经过反复论证,项目思路逐渐清晰,只有进行产品、模式和服务创新,发挥“保险+服务”模式在促进重点行业节能减排、保护区域绿色环境、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等方面的保障辅助功能,项目才能取得成功。于是,公司将风险的过程管理前置,使保险的职能从单一的“赔偿”向“保险+服务”模式转变。并大胆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为企业防灾提供服务,借助社会力量补足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三百多个日夜,前后易稿20多次。2016年10月,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综合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获得市政府同意。方案属于全国首创,首次将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责任综合为一;大幅提升企业和员工的保障;明确市财政对企业保费和第三方服务费用进行补贴。该方案让企业主们眼前一亮,仅用了3个月,首批试点的72家涉危化企业全部参保。借助安环保险,人保走进了危化企业的“核心区”,主动为党和政府分忧解难,承担了保险维护安全生产、降低企业风险的责任。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衢州龙游支公司也有一位保险“铁人”,他就是詹春林。在他的带领下,公司首创了全国生猪保险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联动的龙游模式,较好地解决了生猪养殖自然风险、消费者餐桌风险和社会环境污染风险。目前,该模式已在全国各大生猪重点养殖区复制实施。

当初,在浙江人保财险生猪保险条款标题后写着“龙游县适用”,这是保监会为龙游县定制,也是詹春林积极争取来的。为了拿出针对性条款,詹春林率领团队连续攻关奋战,条款初稿得到政府各部门充分肯定,县长连夜带队赶到省城协调审批事宜,项目从政策制订到正式运行仅用了4个月时间。

6月22日,中国人保集团总裁缪建民在衢州调研时指出:“衢州市分公司绿色保险创新是人保公司在创新驱动方面的有力尝试,也是推动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益探索,在系统内有推广价值,符合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方向,走在了行业前面,为我们人保集团争了光。”

百花争艳

服务金名片亮起来

位于衢江区的建飞家庭农场主陈建飞,因为茶树菇市场不错,一直希望扩大生产。但他是外地人,在本地融资较为困难,而且土地为租赁物,没有资产可用作抵押贷款。这时他了解到衢州市分公司正在开办支农融资业务试点,便积极提出申请。他获得了50万元的信用贷款,成为全省第一笔支农融资项目试点获得人,缓解了资金紧张难题。陈建飞激动地说:“感谢人保先进的理念和服务,能够给我们这些农户一个加快发展的机会。”

离学校开学还有一个多月,江山支公司汪坚毅就带领员工开始布置新一年校园系列责任保险任务了。面对较高份额的校园系列责任保险,他一刻都不敢掉以轻心。“前几年是拓市场,这几年是优服务,市场份额越高,服务压力就越大,我们一定要把学校和学生的服务做得更好。”汪坚毅的话语中透露着坚定。

汪坚毅不断发现学校和学生的新需求,继2011年在全市率先承保了中小学校园监护人责任保险后,又先后推出校园方责任险、教职员工责任险、实习责任保险等险种,并以优质的服务获得了师生的信任,实现了对区域校园的独家承保,成为江山支公司的一张金名片。

随着衢江绿色经济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尤其是农村家宴兴起,家宴风险不断凸显。早在2016年初,衢江支公司就将农村家宴食品安全责任险方案报到区政府,农村家宴安全隐患第一次得到了政府关注。2017年初,随着衢江区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区目标制定出台,衢江支公司再次向区政府进行专题汇报,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认可。6月17日,第一份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在衢江区正式生效,保费只需每人1元,全区35万人共获得700亿元的风险保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支公司谁都不甘落后,每家都有自己的金名片,形成了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强劲发展势头。在衢州各地,支公司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如美丽花朵竞相绽放。衢江全省首创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和金伞家庭农场组合保险,常山全省首推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开化试点推菇类种植保险,多地全省率先开展支农支小融资业务……多年来,市分公司下属的六家支公司在发展实践中不断涌现出好办法、好经验、好模式。先进经验不仅在市内复制推广,还吸引了改革前沿城市深圳等地的考察团前来学习。

保险铁军是怎样炼成的?衢州市分公司始终把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放在重要位置,坚定以创新促发展的思路,每个支公司被铸造成为素质过硬的战斗堡垒,六个支公司均是市级文明单位,其中两个获得省级文明单位,争先创优已成为大家的共同追求。

第四篇:安徽长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魅力长风展新姿

——安徽长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引子:

长丰,位于安徽省中部,属合肥市管辖,南与合肥市紧接,东与定远县、肥东县接壤,北与淮南市交界,西与寿县、肥西县毗连,南与合肥市庐阳区、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为邻。这里交通便捷,淮南铁路、206国道、311省道纵贯县境,双墩港可通航 100 吨级船舶, 长丰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

长丰钟灵毓秀, "人文蔚起之邦"。长丰人文荟萃,代不乏人。被《辞海》、《中国近代史词典》收录的长丰籍人物有50人之多。远有杨行密、杨渥父子,近代的聂士成、聂宪藩父子,现代、当代的龚镇州、龚彭、龚普生父女……另在文学、艺术方面业绩卓著的长丰籍人物不胜枚举。长丰县境战国时地处楚头吴尾,为南北文化交汇之地,形成了自己鲜名的地方特色:正是这种文化的多重熏陶,铸就了长丰人民勤劳善良、质朴热情的优良传统,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长丰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县域经济蓬勃发展,一大批企业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灿若星辰,安徽长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一今日长风非凡成就

安徽长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始创于2000年,经过11年的风雨征程,如今已成为一个集饲料生产、种猪育种、生猪养殖、生猪屠宰、肉制品深加工、经营销售为一体、产供销一条龙的的现代化中外合资农牧企业。公司是全国十六家首批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之一,国家“星火计划”的实施单位,国家生猪活体储备基地,全国畜牧业优秀企业,全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副会长单位。为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安徽省养猪协会会长单位,安徽省规模最大的种猪、商品猪生产、养殖、屠宰加工企业,安徽省种猪及无公害商品猪生产基地。公司拥有全资及控股子公司7家。拥有原种猪场1座,祖代种猪场4座,父母代种猪场4座,11座育肥猪场,2个全价饲料厂、一个预混料厂和一座屠宰加工厂。总资产2.3亿元!

二卓越理念先进管理

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人的素质决定一个企业的成败。人才战略始终是安徽长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重心,在这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同时,通过外引内培使集团人才成梯度布局,拥有一套完善的养猪技术管理和企业管理制度。公司现有员工800多人,各类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150多人,他们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无穷动力。

养猪业是一个微利型,高风险的产业,如何在这个领域做大做强?长风人打造出一条切合实际并行之有效的产业链:以“种猪育种繁育”和“无公害肉食品深加工”为核心的产品生产和供应体系,以标准化养殖为核心,以粪污治理为目的,以大型沼气为中心的一条龙循环经济模式。这一条产业链既齐头并进又相互补

充,既着眼当前效益又实现可持续发展,安徽长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稳步走在一个渠清如许的时代。

三创造无限品质致远

2003年公司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在合肥市双凤开发区兴建年屠宰生猪60万头加工能力的春然肉食品公司,公司生产的“春然”牌无公害猪肉的产品质量是由公司全程控制,产品全部实行冷鲜肉标准。“春然”牌无公害猪肉2003年获“合肥市无公害技术科技进步奖”,2004年获“安徽省科技成果奖”,2004年被国家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连续两届被安徽省人民政府认证为“安徽省名牌农产品”; 2006年获“合肥市著名商标”,2007年获“安徽省著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和绿色食品都在积极申报中。“春然”牌无公害猪肉由中国人保承保无公害猪肉产品质量险,公司通过ISO9000及HACCP质量体系认证,年产无公害肉制品2万吨。

种猪是现代化大型养猪企业的核心。2007年公司与美国Waldo公司合资组建一座安徽省原种猪场,占地280亩,猪场设计全部按美国的猪场设计标准进行设计,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建设规模为1800头基础母猪的原种猪场。公司于2008年7月份分批从美国Waldo公司引进新美系长白、大约克、杜洛克原种猪400多头,引进的种猪肉料比、胴体瘦肉率、产仔率、日增长率、健康水平等重要指标均属国际一流。此次引进丰富了公司的种猪血统,提高了公司种猪质量,公司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具有“体质健壮、肌肉发达、繁殖性能好、抗应激能力强、遗传性能稳定”等优点的种群繁育体系。公司现存栏新美系

原种猪1600多头,祖代及父母代种猪20000多头,年生产各种种猪和“三元杂交”商品猪40万头,年产20万吨饲料生产能力,年屠宰生猪能力60万头。

四技术为先创新无限

场地新、设备新、生产工艺先进是安徽长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又一亮点之一,公司引进herbsman种猪育种软件、配备多项现代化科技装备,其中包括:高床饲养,自动电子称重,蜂窝水帘,流风机负压降温,热水循环加温保暖,猪舍自动喷雾消毒,全自动种猪性能测定系统,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AQUILA SCANNING MACHINE等。美国著名种猪育种专家苏哈博士不定期到我公司开展一系列技术创新工作。种猪销售网络辐射全国十八个省、市、地区,产品供不应求。同时公司将随时跟踪国际先进种猪育种的发展动态,建立切实有效的交流机制,及时引进国际先进科技成果,带动我国种猪育种技术的发展,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五客户为本专业服务

生产无公害优质猪肉是长风人的矢志不渝的追求,更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本着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目前,公司种猪生产及销售已稳步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通过了家乐福、麦德龙的体系肉认证,成为家乐福、麦德龙在华东地区战略合作伙伴。为了满足合肥市民对优质冷鲜肉的需求,公司在合肥市区重点菜市场开设专卖店20多家,并成功进入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的麦德龙、家乐福、沃尔玛、大润发、上海易初莲花、北京华联、世纪联华、合家福等超市和卖场。2008年初“春然”牌无公害猪肉已成功进入上海麦德龙超市系统,

并同时与家乐福、麦德龙公司达成协议,“春然”牌无公害高品质猪肉可以进入家乐福、麦德龙在上海、无锡、南京、常州、苏州等长三角所有的大城市的商超,得到了社会业界专家和消费者的一致认可,

六长风明天永续发展

公司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一年迈上一个台阶。(领导照片、视频相关素材,附上相关字幕)

百舸争流勇者先,魅力长风展新姿,安徽长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全省生猪发展现状,结合公司发展战略,计划到2015年达到原种猪存栏1800头,纯种及祖代种猪存栏18000头,二元种母猪存栏5万头,年出栏“三元杂交”商品猪110万头,年出栏优质种猪12万头,生猪屠宰200万头,肉食品深加工2万吨,年销售收入突破40亿元人民币。

如果安徽长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是一部辉煌的史诗,那么这部史诗的作者就是这些以董事长甄长丰为核心的长风人。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辛勤的汗水书写着长风人的传奇创造了长风人的今天,并继续创造着长风农牧美好的明天,安徽长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必将为安徽乃至中国的养猪业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安徽唯奇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数字媒体中心

2011-3-4

第五篇:山西高平科兴新庄煤业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创新孕育精彩和谐演绎辉煌

---山西新庄煤业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引言:

太行脚畔,丹水之滨,有一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它连接着历史与未来,它抒写着厚重的三晋大地博大精深与古典情怀,它承载着人们关于气节与情操的记忆。这里矗立着一座继往开来的现代化企业--山西新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庄煤业)。

巍巍井架、滚滚乌金、轰鸣的煤机其美、其俊彰显着新庄煤业风雨不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豪情!

新庄煤业是高平市三大国有煤矿之一,属省、市规划建设的百万吨重点骨干矿井,具有开采百年以上资源优势,现拥有新庄和南阳两座单独保留的生产矿井,现有职工2500余人。 2008年以来,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公司坚持把做强做大做优企业作为第一要务,全面实施“做强南阳煤矿、振兴新庄煤矿”的发展战略,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奉行“安全、稳定、发展”的理念,以实现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推行精细化管理,不断增强市场竞争优势,企业的三个文明建设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4.26亿元、实现利润2.10亿元、上缴税金1.73亿元,均名列高平市工业企业前茅,连续两年跨入了高平市纳税亿元单位行列。企业屡获国家“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国标一级矿井”、“安全高效矿井”、“中国诚信万里行活动诚信单位”,山西省“治安模范单位”、“煤炭科技创新双十佳煤矿”、“治超先进单位”,晋城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荣誉称号。接踵而来的荣誉,把新庄煤业打造成了镶嵌在长平大地百里煤海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长效机制固基业本质安全促发展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前提,是煤矿企业的"天字号"工程,从某种程度上讲安全就是企业的命根子。

近年来,新庄煤业在掌舵人明科栋的带领下,以深化“双基”建设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为总抓手,以构建本质安全型矿井为目标,始终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制度和文化建设,从思想、基本素质等方面实现大突破、大发展,确保了安全形势的稳定发展。

南阳煤矿连续7年荣获“晋城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被评为“国标一级矿井”,并于2007年跨入全国煤炭工业行业安全高效矿井。新庄矿通过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国标二级矿井”的初验。南阳、新庄的两矿井已经跨入了全国实现安全生产1000天以上矿井行列。

树牢“安全第一”思想。新班子坚持把搞好安全生产作为最大的政治,把实现安全生产与落实科学发展观联系在一起,树立了“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提出了安全工作“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压倒一切”的理念,使广大干部职工摆正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发展、安全与建设、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广大干部职工在现场条件好、安全生产顺利时,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高度警觉,做到了不麻痹、不松劲;碰到困难时,做到了措施及时,工作到位,尽职尽责。

安全重担全员挑。围绕责任这个核心,向严格落实要安全。实行“层次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办法,形成了矿委——分管领导——所属科队——班组——职工五级安全目标管理体系,各个部门、各类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分明,把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谁出了问

题就追究谁的责任落到了实处,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身上有压力”的安全责任格局。

安全教育有长效。该矿把安全教育培训作为抓安全生产的治本之举,把提高职工业务技术素质作为抓安全生产的立足之本。通过开展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办法,落实职工日常教育学习培训,并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等活动,强化培训效果。同时,大力建设安全文化、亲情文化,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标语、安全书画展、井口文化走廊、井下安全文化牌板等宣传载体和“3.18”安全警示教育、“4.21”反思周、“全国安全生产月”等活动载体,逐步培养职工“以矿为家、安全为本”的主人翁意识,营造“以人为本、遵章守纪、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浓厚氛围,使员工时时处处受到安全文化的熏陶,把安全意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职工的行为规范和作业过程中。通过对职工的“人性化”思想教育,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企业实际的安全教育长效机制。

科技兴安大投入。科技兴安是煤矿安全生产重要保障。该矿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有效优化矿井安全生产环境,从根本上预防和杜绝事故。随着近几年经济形势的好转,企业效益的提高,该矿不断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为解决9#煤水患问题,该矿从专业院校和国有大型企业请来专家学者进行“现场会诊”;自筹300多万元完善和恢复了3#煤和9#煤的排水设施建设;投资近2000万元用于南阳矿通风系统的升级改造,新增井下自动喷雾装置,进行35KV变电站建设等,确保了通风、供电、提升、运输、顶板治理等方面能够完全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2010年7月份,新庄煤矿还成立了专职的探水队,编制了矿井水害防治规划和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水害事故。通过安全“大投入”,引进先进技术,提升装备水平,为新庄煤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监督检查不断线。安全检查是煤矿安全治理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该矿始终坚持把创新监督检查方式作为安全治理的有效措施,坚持开展“红五月”、“安全生产月”、“一通三防”和机电大会战、“冬季百日安全无事帮竞赛”、“零点行动”等安全专项治理活动,做到了各类检查不断线,尤其是节假日、夏季高温雨季等特殊时期的安全检查,采取了经常性、突出性、专业性、季节性的检查监督活动,突出了“六查”内容,即:查思想、查领导、查现场、查隐患、查制度、查管理,使干部职工时刻保持安全警觉,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的自觉性,遏制了违章作业,加强了过程控制。同时,加强安监队伍建设,将一批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业务精、肯吃苦的人员充实到安监队伍中来,为搞好安全检查提供了根本保证。

破旧立新存优势细中求盈定乾坤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随着市场的变化和要求,管理的变革在日益求新求精的大格局下,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科学和创新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

近年来,该公司不断探索精细化管理新路子,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管理高效为目标,通过进一步完善制度、创新管理、强化责任、严格落实,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整体水平,构建起科学、安全、有效的管理体系。

完善制度细考核。制度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是企业管理的基石。新庄煤业秉承“破旧立新”的管理理念,以效能监察为切入点,坚持重审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注重发现制度建设的“盲点”,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了学习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目标管理制度、工作述职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出台了《新庄煤矿创新管理办法》、《物质供应管理制度》、《销售管理制度》、《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对工作标准、岗位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等内容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按照“人人头上有指标、岗位考核求实效”的原则,从矿级领导到普通职工都实行了“工作日志管理法”,做到了事事有安排、事事有标准、事事有人管、事事有考核,形成了一个职责明晰、绩效提高、持续推进、循环重复的管理流程,使日常管理工作实现了优化和细化。

安全质量“高标准”。坚持在“严、深、细、实”上下功夫,全方位推行以全面质量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精细化管理模式。通过细化检查标准,优化工作流程,改善现场作业环境,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实现标准化工作动态全面达标,并通过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竞赛活动,巩固安全质量标准化成果。通过全面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使日常精细化管理延伸到职工工作态度、工作方式、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深层次方面,转变了职工的工作观念,提高了职工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内外兼修”抓经营。围绕内部管理集约化、信息化的目标,新庄煤业把成本指标“分解承包”到科队、班组、岗位和单台设备、单项工程,加大了内部挖潜力度;同时,通过提高软、硬件配置,扩大覆盖范围,完善企业内部互联网建设,建设起了集生产、经营、管理于一体,辐射两矿、四通八达、业务互动、高效、便捷的数字化信息系统,推进了管理升级,使工作效能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双升”。面对煤炭市场的激烈竞争,新庄煤业坚持稳定和开拓市场“两手抓”,创新营销方式,拓宽销售渠道,“舞”好了销售龙头,实现了产销平衡。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实现了良性循环和运行。

管理深处是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该公司通过对矿井管理制度的整合、分类和提升,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构建了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精细管理文化等企业文化体系,使企业文化理念逐步融入规章制度、岗位规范和员工考核之中。

该公司在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过程中进行了有益探索。把学习型组织建设导入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倡导的“理念+规范”和学习型组织倡导的“学习+激励”相互融合。通过“传、帮、带”和“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引导职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使学习成了更新职工的观念,提高职工的境界,提升执行力、创新力、推动生产力的助推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步一个脚印的管理工作,为企业创造了一个本质安全、工作高效的安全生产经营环境,使新庄煤业这艘太行煤海旗舰顺利出海远航装备上了高效能的“发动机”。

绿色环保深挖潜持续发展谋新篇

从“黑色”到“绿色”,企业把生态优先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新庄煤业领导班子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指导思想,坚持绿色发展,构建环境友好型企业。

“绿色”发展,管理先行。制定了《新庄煤业创模和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环保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实施节能降耗目标管理法,将节能降耗指标分解到班组和岗位,做到有考核、有落实、有奖罚、有成效,完善了内部考核机制,明确了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加强了对各环节的能源消耗管理,确实推进全矿节能降耗工作合规、合法、持续发展,有效杜绝了生产、办公、生活中存在的浪费现象。

深挖内潜、变废为利。通过积极引进成熟先进的节能技术,加快生产系统、设备和工艺的革新改造,实现了环境改善和效益增盈的双丰收。该公司先后组织实施了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烟尘、绿化、节能等七项专项“绿色”治理:在废水处理方面,建设、完善了矿井水、生活污水的污、废水处理系统,使全矿生活、工业用水实现了净化处理、循环利用、达标排放;在废气排放方面,通过购安湿式除硫锅炉,有效降低了烟尘和二氧化硫,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在矸石山治理方面,启动了年产6000万标块矸石砖项目,变废为宝,实现煤矸石的有效利用;在节能方面,通过广泛应用变频节能技术,每年节约用电达7万多度。

生态矿区,文明和谐。建设绿色矿山,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该矿先后投入巨资,建成了储煤场挡风抑尘网和喷淋降尘工程,使煤场抑尘效果达到90%。同时,

对矿区主要街道、矿山游乐园、街心花园、休闲广场进行了彻底改造,修建了休闲设施,栽种了花草树木,使矿区绿化覆盖率上升到45%以上,矿区形成了“楼在树中、人在绿中、矿在园中”的秀美景观,营造出了风景优美、文明和谐的矿区人居环境。

新庄煤业通过环境友好型建设,发展循环经济,为企业闯出了一条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绿色矿业”发展之路,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展现了企业更加宽广的绿色未来。

特色党建促和谐凝聚人心绘宏图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新庄煤业坚持以人为本,从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入手,强化整体功能,探索出一条彰显新庄煤业和谐发展的新理念。

新庄煤业领导班子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字下功夫,从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入手,科学整合和谐发展理念,使和谐人文贯穿于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之中,成为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之源。

该公司围绕企业发展的中心工作,通过整合资源优势,强化整体功能,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走出了一条具有煤炭企业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子,连续六年荣获了“晋城市文明和谐单位”称号。

争当职工群众的“贴心人”。新庄煤矿由于3#煤资源枯竭,9#煤资源开采困难,当时生产经营到了举步维艰的状况,职工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十分担忧。为了彻底改变现状,2008年,作为党员的明科栋上任伊始,即深入基层、深入职工进行走访和调研,并东赴山东济宁、北上山西阳泉学习取经,邀请专家进行论证,寻求企业解困的良方。经过认真分析形势,明科栋果断提出了“做强南阳煤矿、振兴新庄煤矿,建设本质安全型、高产高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文明和谐型矿山”的宏伟蓝图。战略贴近了人心,稳定了人心,振奋了人心,让广大职工心中重新点燃了希望。

调动“人”的能动性“管好人”。在观念上引导职工,激发职工为企业改革献计献策。在明科栋的倡议下,公司先后召开了生产系统技术人员座谈会、九九重阳节离退休职工座谈会,“我与企业共奋进”优秀青年座谈会,知识分子座谈会、解放思想讨论会和老干部座谈会。两年多来累计征集意见900余条,涉及到了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职工生活等多个方面。积极主动征求职工意见业已成为公司领导班子每年的“必修课”,实现了职工思想观念的大转变,充分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参与企业改革的积极性,增强了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加强文化建设“美化人”。公司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两年多来,累计培训1100学时,6630人次;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开展了各种技能大赛,矿区“比、学、赶、帮、超”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广大职工形成了热爱矿山,建设矿山,爱矿如家的思想感情。同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使党员干部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引领广大职工群众形成了创新、超越的发展理念,增强了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推行民主管理“取信人”。通过推行企务公开、党务公开、科队务公开,大力推进“阳光工程”建设,畅通群众监督渠道,从思想上增强了广大职工对企业管理的认同感,从行动上增强了广大职工企业主人翁的责任感。

发挥群团作用当好“代言人”。注重发挥工会和团委等群团组织的独特主体功能和服务效应,搭建起了和谐发展的"桥梁"。

努力为职工办实事“温暖人”。始终把维护职工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抓惠民工程,为职工谋利益,让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两年来,职工人均年收入、五险一金、福利均实现了两位数百分比增长。出台政策鼓励职工脱产学习深造,新建了职工餐厅和公寓楼,对404名接触粉尘职工和918名农民合同工进行了体检,并帮助退休干部职工和生活困难职工解决了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做好“社会人”。始终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公民”的应尽责任和义务。企业出资500多万元完成了高速路、世纪大道和市区神农路绿化工程;让利491万元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1.40万吨冬季供煤任务;捐款150多万元援助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出资60多万元支援周边村庄的新农村建设;出资3万元为“5.12”地震灾区捐购爱心包裹;并捐资支援了革命老区建设。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通过这一切润物细无声的点滴努力,一个和谐、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绿色”现代化煤炭企业正在悄然崛起„„

后记:

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新庄煤业在矿长明科栋的带领下,正以豪迈的雄姿、坚定的信念、开拓创新的精神,锐意进取,不断抒写新的华彩乐章。

上一篇:it主管述职报告下一篇:中英文实习证明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