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烟叶生产加强可持续发展

2024-04-29

科技创新烟叶生产加强可持续发展(通用8篇)

篇1:科技创新烟叶生产加强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烟叶生产加强可持续发展

摘要:为了实现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加大了对烟叶生产的科研投资力度,加快了烟叶生产的现代化脚步。本文结合皖南烟区烟叶生产的实际情况,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了烟叶生产实行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并且提出加快科技创新促进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关键词:科技创新;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途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道路的深入,我国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在不断的提升,劳动力素质也在不断提高。纵观全局,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强化的资源限制,以及各国就科技创新展开的激烈竞争,我国在科技创新竞争方面稍显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重要阻碍。我国已经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始终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在激烈的国家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国家烟草专卖局也不断的提出:烟草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要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尤其是在烟叶生产基础薄弱、起步较晚的地区。

一、科技创新是实现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烟叶生产是一项对科技水平要求较高的产业。在烟叶生产中,科技创新能够有效的提升烟叶的产量和质量。烟叶生产利用科技创新是实现现代化烟叶生产的必要手段。近些年来,皖南烟区的烟叶生产结合科技创新的力量,将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相结合,坚持以科技创新促进烟叶生产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如皖南烟区焦甜香特色优质烟叶专项科技成果的发布、八点精准烘烤技术的推广等。科技创新为烟叶生产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新的力量,为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自2008年以来,皖南烟区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完善生产技术体系,通过引进实用机械、自动化烤房以及品种和区域优化,特色烟叶面积由5万亩左右增加到10万余,上等烟比例由45.6%上升为68.9%。

二、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

1.人力物力支持。科技创新和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是不相同的,科技创新需要的是人力和物力的支持,以及资金的保证。为了促进科技创新项目的顺利进行,皖南烟区的烟叶生产一直围绕科技创新展开,逐渐完善了科技生产的设施,先后建立了黄山等5个特色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单元,并且以技术中心建设为载体,培育出了一支具有专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是15人,中高级职称的4人。同时,皖南烟区还重视培基层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近年来,先后与多家管理培训组织合作,在QC质量管理、绩效管理、基础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10余场次的专业培训,通过这些培训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了一批创新人才,还显著提升了烟叶生产人员的专业水平。

2.自主创新与联合创新相结合。烟叶生产离不开自主创和联合创新相结合,在创新的基础上要加强和与科研机构和专业人才的交流和合作,构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烟叶生产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为烟叶生产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近年来,皖南烟区先后与清华大学、南京土壤所、河南农大、郑州烟草研究院、青州烟草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充分利用了高校科研技术的优势,建立了烟叶生产新品种试验示范、土壤肥料定点实验等项目,推动力科技创新再迈新台阶。

3.实施科研项目。近年来,皖南烟区建立起了一系列的科研项目,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构建了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培训出了一批具有专业科技水平的人才,总体上提升了烟叶生产的科技创新水平。皖南烟区结合当地气象局,对烟叶生产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水分、风力光照等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了适合烟叶生产的最佳环境,以及如何避免对烟叶生产的不利环境,促进烟叶绿色生产具体方案。

4.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烟叶生产重要的是将科技创新的成果进行转化,其中,烟叶生产示范基地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场地。皖南烟区建立了6个烟叶生产科技示范园,共计1600多亩,为烟叶生产的组织、技术试验、成果转化搭建了科技场地。烟叶生产示范基地共投资了800多万元,烟叶生产实现了集约化培养,加快了科研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并且将本地的烟叶生产整体水平提升了一大阶段。

三、加强科技创新的途径

1.改变传统观念,强化烟叶生产基础。传统观念里的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烟叶生产发展的需求,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烟叶生产观念和“单打独斗”的烟叶生产模式,促进烟叶生产向现代化的转变。烟叶生产的方式要改变传统观念里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的模式,实现科技化的管理,提升烟叶生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烟叶的质量。强化烟叶生产的市场主导地位,形成多种模式的烟叶生产劳动力合作和资金合作,强化烟叶生产基础,以利益为驱动激发合作者之间的凝聚力,进一步最大化烟叶生产的利益。

2.加大烟叶科研投入力度。根据烟叶生产的实际情况,真正需要的是充分发挥科研人才的力量,加快构建完备的科技创新体制,尽力培育新的烟叶品种,提升烟叶抵抗自然灾害和病虫的能力,加快生态环境的构建,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培训专业化的烟叶生产的队伍,争取做到普及烟叶生产户的科技创新工程,实现个体烟叶生产户的科技效率。加快农业推广服务体制的建立,加快烟叶品种的良性建设。尽量完善烟叶生产设施建设,完备烟叶生产服务机制,构建烟叶生产技术开发、推广和服务的一体化体系。

3.重视科技自主创新。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增长已经充分证实了这个口号的科学性与正确性。科技创新在烟叶生产中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极大地促进了烟叶生产的发展与模式的转变。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烟农仍然遵循着传统烟叶生产模式,不接受新事物,甚至抗拒科学技术在烟叶生产中的应用,这些做法无疑阻碍了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转变传统思维模式。烟叶生产是一个垄断的行业,并且在20多年里始终是从上到下的管理体制,在这种形式下实行科技创新是有一定限制的。科技创新技术的应用多以从上到下的模式进行,致使一部分人并不是真正的关心科技创新,而只是跟从上级的烟叶生产模式,导致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受阻,不能发挥实际效力。同时,一些从事烟叶生产的农户与服务人员年龄偏大,对新技术接受能力不强,获得信息的渠道有限,这些问题都制约着烟叶生产的科技创新。烟叶生产想要真正的实现科技创新,就必须要摒弃行传统思维模式。

5.应用新型实用工具。烟叶生产要不断的加大科技研发的力度,从“小、实、活、新”入手,做好新型具和新技术的推广工作。依据烟叶生产基地的生产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新型生产工具,比如,烟叶种植多以丘陵为主的地区可以选用中小型的烟用机械,例如一些绿肥翻压深耕机、覆膜机、移栽机等,提高新型实用工具的利用率,实现轻松化生产烟叶。结合本地烟叶生产的情况选择出合适的实用工具,以科技创新为基础,降低烟叶生产的成本,提高烟叶的质量水平。

6.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主体的培育。加快科学技术的转化与推广,重视对基层员工与烟农的技术培训,整体提升烟叶生产主体的科技水平,进一步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主体的培育。第一、加强农艺师队伍的建设,提高专业技术培训指导的层次;第二、加强到户到田的现场培训力度,提高培训指导的针对性;第三,建立烟叶生产全过程的服务人员信息库,完善服务人员的补充体系;第四,加强对合作社建设的帮扶与资源支撑,不断完善烟农服务型合作社体系建设,增强农户的科技意识、质量意识与效益意识。(作者单位: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陈朝阳,张红胜.我国烟叶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J].武夷科学,2O06,22(12):261―267.[2]张忠锋,徐秀红.试论我国烟草农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烟草,2000(1);30-31

篇2:科技创新烟叶生产加强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通过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认真学习,我进一步掌握了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方法和步骤,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对我镇烟叶生产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积极着力转变

过去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结合我镇实际,我进行认真反思,查找差距,就如何用解放思想、科学发展观指导推动我镇烟叶生产发展,按照县委“五个一”的要求作了深刻的思考和细致的调研:

一、我镇烟叶生产的基本情况

我镇烟叶生产在和受基础设施差、技术服务跟不上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烟叶产量、质量下降,严重挫伤了农民种植积极性,从此跌入低谷。在我镇烟叶发展的几年间,基本表现出停滞的发展趋势,但仍然有部分农民坚持下来,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应,主要集中在金华、靳水、盘龙等村,总面积约300来亩。今年我镇在县烟办,烟草公司的支持下,计划全面扩大规模到3000亩,重点发展农业基础设施较好的基地村,分别是河清、金华、靳水、富豪、盘龙、奇石六个村。

二、深入走访,调研我镇烟叶发展形势。

在学习活动中,我们深入走访了10个村,50多个村民小组,300多户农户,着重调研我镇烟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烟叶生产作为农业生产的一种,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易受不可控制的自然灾害影响;其次,烟叶生产作为一种精细化农业,用工较大,投入较大,技术要求高,对我镇劳动力资源也有一定要求,所以农民种烟积极性不是很高。但我镇烟叶经过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烟叶种植和管理经验,部分烟农技术掌握较好,同时,农民较能吃苦,可以在烟叶生产中精耕细作,使烟叶生产的品质较好;我镇大部分地区的土壤条件较好,适宜种植烟叶,部分地区有多年的种烟历史。这些烟叶资源充分显示出我镇烟叶发展有很好的前景。

三、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镇烟叶生产发展的几点措施

烟叶生产的核心是烟农,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为烟农服务,增加烟农种烟效益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解决烟农种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首先要增加对烟叶生产的投入,一是靠政策支撑,二是靠科技,三是靠烟草部门的服务,只有将服务烟农作为我们烟叶生产的工作出发点,农民技术掌握了,烟叶基础设施有保障了,烟叶产量和质量提高了,烟农效益增加了,才能调动烟农的种烟积极性,烟叶生产才可以发展上去,才可以达到烟农和烟叶的和谐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目前,我们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解决土地流转问题

农民要得到效益,必须走烟叶规模化种植之路。由于我镇烟区在丘陵地带,且烟农个人田地较少,有些人想种烟但没有土地,而有些人外出打工,使土地闲置,所以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从中协调,加强土地的流转,使土地逐步流向种烟大户,进行规模化种植,充分发挥规模效益。

2大力推行机械化作业,实行专业化分工

由于青壮年外出打工较多,在烟叶生产中存在用工紧张的问题,以至于烟叶生产中大田管理、烟叶采摘等一些关键环节,因用工问题不能及时处理,造成产量和质量下降。针对这个问题,我镇主要发展机械化作业,实行专业化分工,成立育苗专业队,实行集约化、专业化和商品化育苗;成立机械服务队,提高烟田机械化作业水平,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作业质量;成立植保专业队,进行烟叶病虫害的统防统治;成立烘烤专业队,探索专业化烘烤模式。目前,我镇已在河清、金华集中连片种植烟叶亩,进行烤烟规模化、标准化示范种植,努力探索道林镇烟叶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方式,逐步向现代农业的方向发展。

3、加强培训,建设现代烟农队伍

建立完善的烟农技术教育培训体系,开办烟农技术培训办,重点就烟叶栽培、烘烤、分级等技术环节免费展开培训,大大提高烟农素质,使广大烟农具有较高的种植水平和分级水平,并具有较高的市场经营头脑和经营能力,引导部分烟农从传统生产者向现代农业经营者转变,促进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要提高职业烟农的科技增收能力、市场经营能力和专业化生产能力,培养知识型烟农。要将烟用农机的操作、使用、维修技术作为烟叶生产技术培训的新内容,促进部分职业烟农从生产者向经营者转变。

四、我镇烟叶生产发展的长期规划

篇3: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分析

随着现代经济模式的更新, 一系列的新型烟叶生产模式得到应用, 满足了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我国的资源国情决定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也就是说, 我国的土地资源国情决定其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休耕, 通过对烟草耕作制度的应用, 满足烟草种植管理的需要, 实现烟草的轮作模式的优化, 通过对一系列的烟叶优化模式的应用, 解决烟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问题。加大烟草种植轮作力度, 并为烟草选择适宜的轮作。应大力推行深耕深松土壤措施, 推广应用秸杆还田和覆盖技术, 坡耕地采用坡改梯和等高种植技术, 选择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通过平衡施肥协调土地营养成分, 调节土壤酸碱度, 改善烤烟生长的土壤环境。

烟叶的生产任重而道远, 需要我们做好相关的规划工作, 其中之一就是土地资源的应用, 这是现代化烟叶生产的重要保证。这样有利于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 从而稳定烟叶生产环境。无论是哪个地区的烟叶生产都要遵循当地的土地资源状况、自然条件等,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协调各个烟区之间的内在关系, 促进烟区的可持续发展。烟区和新烟区都要认真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 老烟区要尽快考虑两年轮作的问题, 坚持隔年种烟;新烟区不能重复老烟区的发展道路, 要坚持高起点。要有大农业的视野, 把烟叶生产和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结合起来, 不断改良土壤、调整种植方式和种植结构, 严格按照轮作的要求, 搞好自然区划、种植区域的科学规划。

为了满足烟叶生产的需要, 我们要进行相关工具及其资源的有效利用。比如对于烟叶基础设施的应用, 从而满足现代社会对于烟叶质量的需要。通过对当代基础设施的优化, 可以有效提升烟叶的生产水平, 这是有利于现实工作的开展的。通过对水利设施建设的加强, 可以促进烟叶生产链条的健全, 实现相关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满足现代化的烟叶生产的需要。通过对标准化基层站点建设模式的优化, 实现烟草耕作机械化发展, 以协调其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矛盾, 确保基础设施的有效建设。当然该环节的开展要满足相关的应用条件。烟叶产区要争取当地科技部门的支持和指导, 掌握科学规划布局的方法。其次, 要坚持技术进步, 推动技术创新, 注重成果的转化。烟叶的品种问题, 从长远看涉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近几年烟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几项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 包括育种育苗、栽培植保、初烤复烤技术等。生产水平高的地区普遍对技术都很重视, 技术投入、推广力度很大, 少数产区还没有重视起来。如果土地改良技术、育种育苗技术、烘烤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能够全面推广, 烟叶生产的总体水平还会进一步提高。

2 可持续生产模式的优化

2.1 为了确保烟叶的有效生产, 要抓住其烟叶生产的各个关系,

实现生产环节中各个应用程序的协调, 从而满足现代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受到烟草自身性质的影响, 其生产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而其生产关系是受到生产力的约束, 这就需要我们做好相关方面的强化, 以促进现代烟叶生产规模的健全。在此应用模式中, 我们需要利用供应链条理论来进行相关烟叶生产关系的分析。通过对供应链条管理模式的分析, 可以满足现阶段的烟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促进其供应链的完整性。一般来说, 工厂的供应商是烟草公司, 烟草公司的供应商是烟农, 所以工厂重视烟叶, 要从重视烟农、重视产区开始;工厂是烟草公司的客户, 而消费者又是工厂的客户, 所以烟草公司既要考虑工厂的配方需求, 还要考虑市场上消费者口味的变化。在烟叶生产中要考虑完整的价值链和供应链, 烟农、生产资料供应商、工厂、烟草公司是烟叶生产关系的主要方面。

为了确保烟叶的有效生产, 我们要分析烟农与烟草公司之间的关系, 在此应用过程中, 烟农是一个特殊的角色, 它是一定的生产资料的拥有者也是劳动者, 烟叶生产的可持续运作, 离不开烟农的有效操作, 这就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通过对烟农的自身利益的维护, 来协调烟农工作过程中的麻烦, 这是现代生产关系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条件。通过对烟农收益的有效评估, 可以确保烟农的生产积极性的提升, 这是非常必要的环节, 只有遵循人性化的管理原则, 才能确保烟草生产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生产资料的供应、生产资料与成本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也是生产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卷烟企业一方面是烟草公司真正意义上的客户;另一方面对烟叶生产起导向性作用, 主要体现在对市场需求方向的把握上。我们现在的卷烟配方基本上还是横配方, 不是竖配方。卷烟价格从几百块钱一条到十几块钱一条不等, 这种多层次的消费结构实际上支撑着对不同层次原料的需求。如果随着社会的发展, 市场需求逐步统一到两、三个价位, 比如都是10元、15元一包烟的时候, 烟叶生产将面临很大的问题。

2.2 烟草公司的烟草生产链条的开展, 要满足相关的应用关系, 确保其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的协调, 比如农民及其烟草生产的协调。

这对烟草公司的生产模式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促进其烟叶生产模式的更新。在此应用过程中, 我们必须要了解到其烟草公司是由专门的烟叶公司来进行供应的。烟叶公司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 具有很强大的专业技术力量, 既种烟又卖烟, 既卖给本公司, 又卖给其它烟草公司。中国烟草目前还是整体运作, 但是从社会化生产的角度来看, 烟叶生产应该逐步走上专业化。烟草公司要明确自身的经营定位。

为了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 要针对烟叶生产的相关环境展开分析, 实现各个地区的烟叶生产链条的协调, 这是现阶段烟叶生产模式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基础。通过对烟叶的自身应用品格的升华, 实现生产经营环节中的烟叶供应体系的健全, 积极做好相关的经营工作、技术工作、管理工作、服务工作等, 促进烟草行业链条的完善。政府在生产关系中有特殊的作用。政府是市场环境的培育者, 政府的政策和组织水平, 对烟叶生产举足轻重。由于政府对生产资料有很大程度的控制权, 如果没有政府组织, 在目前的条件下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要依靠政府, 但不能依赖政府。要遵循市场规律, 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 积极开展工作, 加快烟叶生产的市场化进程。

2.3 在生产过程中, 为了满足现实烟叶生产的需要, 要实现其布局的科学性, 从而确保其生产模式的有效开展。

在烟叶主产区要进行烤烟耕作制度的协调, 促进烤烟生产环节的正常开展, 通过对田地的协调, 来促进日常烟叶生产工作的正常开展。当然上述环节的开展,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目前烟草育种实现了专业化, 促进了品种的更新换代, 优化了品种布局;大部产区推行集约化育苗, 实现育苗的专业化分工, 节约了农民的劳动时间。各产区还要探索组织专业化技术队伍, 实现起垄、施肥、植保、采摘、烘烤、分级、运输等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是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必要条件。

3 结束语

通过对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分析。对我国的烟叶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有利于现实烟叶生产过程中相关难题的解决。

摘要:通过对烟叶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等的分析, 来进行现实生活中烟草生产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分析, 以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通过对生产力环节、资源配置等的协调, 来适应现代烟叶生产链的需要, 促进其生产方式的更新, 解决困扰烟叶生产的一系列的问题, 保证其综合效益的提升。

篇4:科技创新烟叶生产加强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技创新;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途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道路的深入,我国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在不断的提升,劳动力素质也在不断提高。纵观全局,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强化的资源限制,以及各国就科技创新展开的激烈竞争,我国在科技创新竞争方面稍显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重要阻碍。我国已经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始终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在激烈的国家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国家烟草专卖局也不断的提出:烟草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要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尤其是在烟叶生产基础薄弱、起步较晚的地区。

一、科技创新是实现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烟叶生产是一项对科技水平要求较高的产业。在烟叶生产中,科技创新能够有效的提升烟叶的产量和质量。烟叶生产利用科技创新是实现现代化烟叶生产的必要手段。近些年来,皖南烟区的烟叶生产结合科技创新的力量,将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相结合,坚持以科技创新促进烟叶生产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如皖南煙区焦甜香特色优质烟叶专项科技成果的发布、八点精准烘烤技术的推广等。科技创新为烟叶生产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新的力量,为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自2008年以来,皖南烟区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完善生产技术体系,通过引进实用机械、自动化烤房以及品种和区域优化,特色烟叶面积由5万亩左右增加到10万余,上等烟比例由45.6%上升为68.9%。

二、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

1.人力物力支持。科技创新和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是不相同的,科技创新需要的是人力和物力的支持,以及资金的保证。为了促进科技创新项目的顺利进行,皖南烟区的烟叶生产一直围绕科技创新展开,逐渐完善了科技生产的设施,先后建立了黄山等5个特色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单元,并且以技术中心建设为载体,培育出了一支具有专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是15人,中高级职称的4人。同时,皖南烟区还重视培基层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近年来,先后与多家管理培训组织合作,在QC质量管理、绩效管理、基础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10余场次的专业培训,通过这些培训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了一批创新人才,还显著提升了烟叶生产人员的专业水平。

2.自主创新与联合创新相结合。烟叶生产离不开自主创和联合创新相结合,在创新的基础上要加强和与科研机构和专业人才的交流和合作,构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烟叶生产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为烟叶生产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近年来,皖南烟区先后与清华大学、南京土壤所、河南农大、郑州烟草研究院、青州烟草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充分利用了高校科研技术的优势,建立了烟叶生产新品种试验示范、土壤肥料定点实验等项目,推动力科技创新再迈新台阶。

3.实施科研项目。近年来,皖南烟区建立起了一系列的科研项目,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构建了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培训出了一批具有专业科技水平的人才,总体上提升了烟叶生产的科技创新水平。皖南烟区结合当地气象局,对烟叶生产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水分、风力光照等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了适合烟叶生产的最佳环境,以及如何避免对烟叶生产的不利环境,促进烟叶绿色生产具体方案。

4.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烟叶生产重要的是将科技创新的成果进行转化,其中,烟叶生产示范基地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场地。皖南烟区建立了6个烟叶生产科技示范园,共计1600多亩,为烟叶生产的组织、技术试验、成果转化搭建了科技场地。烟叶生产示范基地共投资了800多万元,烟叶生产实现了集约化培养,加快了科研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并且将本地的烟叶生产整体水平提升了一大阶段。

三、加强科技创新的途径

1.改变传统观念,强化烟叶生产基础。传统观念里的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烟叶生产发展的需求,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烟叶生产观念和"单打独斗"的烟叶生产模式,促进烟叶生产向现代化的转变。烟叶生产的方式要改变传统观念里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的模式,实现科技化的管理,提升烟叶生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烟叶的质量。强化烟叶生产的市场主导地位,形成多种模式的烟叶生产劳动力合作和资金合作,强化烟叶生产基础,以利益为驱动激发合作者之间的凝聚力,进一步最大化烟叶生产的利益。

2.加大烟叶科研投入力度。根据烟叶生产的实际情况,真正需要的是充分发挥科研人才的力量,加快构建完备的科技创新体制,尽力培育新的烟叶品种,提升烟叶抵抗自然灾害和病虫的能力,加快生态环境的构建,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培训专业化的烟叶生产的队伍,争取做到普及烟叶生产户的科技创新工程,实现个体烟叶生产户的科技效率。加快农业推广服务体制的建立,加快烟叶品种的良性建设。尽量完善烟叶生产设施建设,完备烟叶生产服务机制,构建烟叶生产技术开发、推广和服务的一体化体系。

3.重视科技自主创新。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增长已经充分证实了这个口号的科学性与正确性。科技创新在烟叶生产中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极大地促进了烟叶生产的发展与模式的转变。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烟农仍然遵循着传统烟叶生产模式,不接受新事物,甚至抗拒科学技术在烟叶生产中的应用,这些做法无疑阻碍了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转变传统思维模式。烟叶生产是一个垄断的行业,并且在20多年里始终是从上到下的管理体制,在这种形式下实行科技创新是有一定限制的。科技创新技术的应用多以从上到下的模式进行,致使一部分人并不是真正的关心科技创新,而只是跟从上级的烟叶生产模式,导致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受阻,不能发挥实际效力。同时,一些从事烟叶生产的农户与服务人员年龄偏大,对新技术接受能力不强,获得信息的渠道有限,这些问题都制约着烟叶生产的科技创新。烟叶生产想要真正的实现科技创新,就必须要摒弃行传统思维模式。

5.应用新型实用工具。烟叶生产要不断的加大科技研发的力度,从“小、实、活、新”入手,做好新型具和新技术的推广工作。依据烟叶生产基地的生产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新型生产工具,比如,烟叶种植多以丘陵为主的地区可以选用中小型的烟用机械,例如一些绿肥翻压深耕机、覆膜机、移栽机等,提高新型实用工具的利用率,实现轻松化生产烟叶。结合本地烟叶生产的情况选择出合适的实用工具,以科技创新为基础,降低烟叶生产的成本,提高烟叶的质量水平。

6.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主体的培育。加快科学技术的转化与推广,重视对基层员工与烟农的技术培训,整体提升烟叶生产主体的科技水平,进一步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主体的培育。第一、加强农艺师队伍的建设,提高专业技术培训指导的层次;第二、加强到户到田的现场培训力度,提高培训指导的针对性;第三,建立烟叶生产全过程的服务人员信息库,完善服务人员的补充体系;第四,加强对合作社建设的帮扶与资源支撑,不断完善烟农服务型合作社体系建设,增强农户的科技意识、质量意识与效益意识。(作者单位: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陈朝阳,张红胜.我国烟叶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J].武夷科学,2O06,22(12):261—267.

篇5:科技创新烟叶生产加强可持续发展

有力推动烟叶生产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县人民政府

***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又是山区县。发展烟叶生产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省市烟叶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扶持下,***县坚持烟叶生产的可续发展战略,经过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克服台风、干旱等重重困难,2007年,烟叶生产取得了“规模扩大、产量增加、质量提高、效益增长”的好成绩。全年烟叶种植面积达1。78万亩,比上年增加了2800亩,烟叶收购总量突破了5万担,比上一年增长20%,烟农收入达到2845万元,增长了31%。回顾近年来***县抓烟叶生产的历程,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强化烟叶生产的组织保障和政策保障力度,形成强大推力

1、领导重视,凝聚了一支强有力的支援烟叶生产队伍。为确保每年烟叶产业快速壮大,县里成立了烟叶生产领导小组,抽调干部组成县烟草办。每年我们晚收之后召开来年的烟叶生产动员大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悉数到场作动员讲话,取到了“及早谋划、统一思想、鼓舞干劲”的作用。根据烟叶生产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县委、县政府每年都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烟叶生产工作的意见》,做到科学安排、周密部署,县领导、县直各单位均安排了烟叶工作挂钩联系任务,到烟叶生产重点村进行挂点帮扶。为了支援烟叶生产,县里将烟叶生产 列为乡镇班子的政绩考核内容,并对乡镇“四职领导”(即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烟草站长)及村组干部进行考核奖励,对在烟叶生产中有突出表现的干部和农民,由县里进行表彰,从而凝聚了一支“以县乡村三级干部为纵线、以县直单位和典型农民为横线”烟叶生产人员队伍网络,在人员力量上给予烟叶生产有力的保障。2007年,我们在全县烟叶工作动员大会时,一次就安排了18万奖励资金。

2、政策支持,激发了全县上下“兴烟富民”的热情。为完善激励措施,县财政在上年烟叶税中统筹20%,主要用于奖励先进,80%部分则由乡镇返还给各乡镇用于扶助烟叶生产。县财政每年还筹措烟叶生产专项扶持资金150万元以上。对于有关烟叶生产涉及的土管、水保、林业等方面,规费全免;县委宣传部、广电局、《新***》周刊等宣传阵地,对发展烟叶生产进行了范围广、密度强的舆论宣传;发改委、扶贫办、农业局、水利局等部门都从各自的角度出台了兴烟富民的政策措施;农信社、物资部门、气象部门也从资金、物资保障、气象服务方面提供周到的服务。

3、出台惠民措施,确保烟农增收目标的完成。为保障烟农种烟增收,我们加强了农资帮扶、技术帮扶、贷款扶持的力度,筹措资金,对烟农按每斤烟叶0。75元的标准进行产后扶持,在烟叶生产过程中出台一系列扶持和补助措施。对运用先进方式进行的生产,还在各环节进行奖励。为确保烟农利益不受损 害,县纪检、监察、公安、审计等部门,对烟叶生产进行全程跟踪,严打伤农、误农的人和事。特别是在烟叶收购过程中,确保烟农利益不受伤害。

二、加快烟叶生产的基础建设和科技兴烟步伐,提高生产能力

一是加快了基础设设施建设步伐。2007年,全县投入450万元,新建设、改建水陂23座、新建沟渠36。56千米,使5个乡镇14个烟叶村的防灾抗灾能力得到增强。全县2007年一年就新建、改建烤房507座,其中密集型烤房151座,“普改密”烤房233座、普通热风循环烤房123座。此外,还投入400万元新建了中村、洞头烟叶收购标准化站点,新建烟叶集并仓库一栋。今后,我们还将建立“烟农基本信息库”,实施烟农户籍化管理,并与气象、防汛抗旱、农技等部门进行合作,加强为提供烟农信息技术服务方面的软件建设。

二是加强了基础设施的管理。我县在烟叶基础建设上坚持“敢于投入、科学规划、有效管理”的原则,在狠抓烟田水利、烤房、标准化站点三项基础工程建设的同时,强调有效管理和运用这些设施。所有基础设施均按照“一套科学的规划设计方案、一套严格的严格的运行监管机制”来建设和管理。我们将改善农田基础设施作为激发农民种烟热情的另一种方式,对集中连片种植的烟叶的区域,在烟田水利资金投入上重点倾斜。县里对新建密集烤房的,按照4M、6M、8M规格在烟草部门已有补助外,再另扶持1500元—2500元。对现有密集烤房资源利用不当造成 闲置的,不再补助在新烤房建设资金。2007年我们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重点投入,着力建设了一批烤房群。

三是提升了科技兴烟的水平。为提高烟农技术水平,我县采取了多种方式对烟农进行技术培训。县里制定了《***县优质烤烟生产技术方案》,将烤烟生产全过程技术方案印发给每一位烟叶生产管理人员、烟技员和烟农。2007年对烟农进行了3次轮训,受训人数达9000余人次,通过完善培训手段,细化培训内容,开展现场指导,使烟农普遍达到了“会种、会烤、会分级”的“三会”要求。

四是积极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有效落实生产技术方案,提高实用技术的推广率,我们优化了烟叶员队伍结构,吸纳了一批有经验、容易与农民沟通的“土专家”为烟技员,使烟技员队伍实现专业化与本地化结合。通过发挥烟技员队伍的作用,大力推广漂浮育秧和密集型烤烟技术。鼓励烟农实施稻草还田、石灰土壤消毒和机耕技术,改进了种植方式,降低了生产成本。

三、创新烟叶生产的发展模式和服务烟农方式,挖掘发展潜力

烟叶生产作为***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在创新烟叶生产的发展模式和服务烟农的方式挖掘潜力。

1、将发展烤烟生产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使两者相得益彰。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我县有一半以上的新农村建设点将烤烟作为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在选 取新农村建设点的进候,优先考虑烤烟生产基础好的村庄,通过新农村建设资金与烟叶生产扶助资金的同时注入,整体改变村庄面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2007年,我们为100多个烟叶村的修建了水泥路,在拆除旧房的同时,在科学统一的规划下,用旧材料新建了200多个烤房。烤烟生产作为富民兴县的重要途径,我们将烟叶生产技术培训列为农民知识化工程的范畴内,使种烟技术得到广泛传播。一大批有了烟叶生产技术的农民走了种烟致富的道路。

2、依托新经济组织建设,不断提高烟叶生产组织化程度。烟叶生产需要技术、也需要劳动力。在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输出的客观条件下,我们依托新经济组织建设,以协会、合作社等方式,有效解决了部分烟农扶术水平不高、劳动力缺乏的问题。我们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在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中成立烟叶生产协会、烟叶生产合作社。在资金、劳力、技术方面互帮互助。由烟农协会把耕地集中起来连片种植,不但效益实现了最大化,而且实现统一管理,新技术推广也更加便捷。在新经济组织的作用下,合伙种烟、合作种烟、劳务承包、劳务入股等新鲜事例层出不穷,有效地提高了烟叶生产的组织化程序。

3、将烤烟生产与招商引资结合,吸纳了一批有资金、有技术的外来烟农。为扩大种植规模,培植一批规模划生产的重点农户,我们将烤烟生产与招商引资结合,到福建、广东等省引进了一批有资金、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民到我县种植烟叶。2007年 共有20多户位外来农民在我县种植烟叶1000多亩。他们的到来,扩大了种植规模,带来了新技术,本地农民也从中受益,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4、用市场化手段,提高烟叶生产的能效。为保证“烟有其田”,我们将土地租凭承包、土地有偿流转等经验运用到烟叶生产之中,采用烟农土地入股、技术人员或种烟能手技术入股、提高合作化水平,有效解决了“有田无力种、有力无田种”的矛盾。在烟叶生产过程中,积极尝试烟叶生产环节专业化分工,在商品化育苗、机械化整地、专业化烘烤、社会化植保等市场手段,提高烟叶生产专业水平。

5、建立烟叶生产风险保障机制,降低烟叶生产的风险。烟叶生产自身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为保障烟农利益,我们县烟草办从20%烟叶税统筹金中按2元/担的标准提取专项基金,财政及烟草再筹集部分资金,建立烟叶生产风险保障基金。根据当年受灾情况,经核实、审定,对烟农实施救助。今后,我们还与专业保险公司合作,积极探索烟草生产的农业保险业务。

篇6:安仁县烟叶生产现状及发展探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良好的环境条件、稳定的烟农队伍、规范的烟叶生产管理等均是烟叶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源头和基础。为了进一步有效开展烟叶生产工作,通过对烟农收入、种烟现状等进行调查和分析,我们探讨了我县烟叶生产的各方面因素的实际状况及其影响烤烟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约烟叶生产发展的瓶颈,旨在为今后进一步改进烟叶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组织管理能力、扩大烟叶生产发展规模提供依据。

一、烟叶生产的现状

(一)安仁县基本情况

安仁县位于郴州市北角,属中亚热带南部湿润季风气候带,气候适宜,光照充足,雨水充沛,降水分布均匀,且昼夜温差大,山地小气候特点明显,有利于烤烟干物质积累和生长发育成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宜烟土壤充足,安仁现有耕地面积41.8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5.4%,其中适宜种烟面积大约1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3.91%,耕地资源丰富,地层发育较齐全,土壤类型多种多样,多系红、黄壤土、紫色土壤,土层深厚,结构良好,保水保肥性好。安仁县现辖21个乡(镇),228个村,人口总数39.8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41万人,占总人口的11.16%,农业人口35.09万人,占总人口的88.84%。适宜的自然生态环 境,丰富的物质资源,优越的地理位臵,良好的烟叶生产发展环境,是安仁烟叶生产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二)烟叶生产布局状况

近三年来全县种烟乡镇稳定在16个,种烟面积基本稳定在1.6万亩左右,年烟叶收购量4.5万担左右。其中2010年种烟乡(镇)16个、种烟村58个,272个组,623户烟农,种烟面积1.376万亩,户均种烟面积22.09亩,200亩以下的种烟村33个;与2008年比,种烟村减少了18个,种烟户数减少329户,户均种植面积提高了4.54亩,种植区域趋向集中(以整合资源,发展优势集中区为主),烟农数量减少,规模化种植水平逐步提高。(详见生产布局表)。

(二)烟农结构队伍状况

据统计,全县整体烟农队伍年龄结构偏大,50-60岁的烟农占50%,40-50岁烟农占42%,40-30岁的烟农占8%;烟农文化素质水平参差不齐,80%以上的烟农文化水平均处于初中及以下水平,对烟叶质量要求的变化和技术的改进缺乏足够的敏感,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

此外,当前全县各乡镇均存在桂阳等外来烟农种烟现象,特别是竹山、清溪等烟区,优越的自然生产条件和当地政府优惠政策吸引外来烟农种植的烟叶面积高达50%。

(三)烟叶生产条件状况

1、自然生态状况 我国著名的烟草生理专家刘国顺教授指出,生态因素是烟叶生产最重要的因素,它不仅直接影响烟叶生产的质量和产量,同时也关系到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措施的复杂程度。气候和土壤条件一直是安仁烤烟生产的主要优势,但是同时也是制约烤烟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一是部分土壤板结,长期的冬季干旱和阶段性的春旱影响土壤结构;二是大田生产期经常出现低温、阶段性干旱现象,影响烟株正常生长发育。三是部分土壤养分状况不合理(PH偏低、有机质含量偏高或K含量低)。2010年通过对土壤理化特性的普查,全县PH值在5.5-7.0范围内最适宜烟草生长发育的土壤样本只有33.3%,PH值大于7.0的占15.43%,小于5.5的占51.25%,整体上土壤偏酸性,特别是竹山、坪上、清溪等乡镇土壤酸性范围较大;灵官镇和龙海镇烟区有机质含量偏高;全县主产烟区有61.73%的植烟土壤磷素含量比较低,特别是竹山乡有72.07%的植烟土壤处于缺磷状态;全县90%的植烟土壤为缺钾土壤,主产烟区土壤供钾潜力平均在中下水平,土壤钾营养的供给严重不足。

2、基础设施状况

2005-2010年,全县共修建沟渠498条,281公里,塘坝30个,机耕道5条3.481公里,提灌站1个,管网4.006公里,购进拖拉机、培土机、杀虫灯等烟草农用机械55台,新建密集烤房1244座,其中2005和2006年新建的152座湘密二号和8座湘密一号烤房设施损坏,可直接利用的密集烤房1084座,承烤 能力为2.17万亩(按20亩/座计算)。

3、技术队伍建设

近几年,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烟叶基础工作逐年加强,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已初步形成了上下配套的技术推广体系。据统计,我县烟叶生产工作人员42人,其中站点生产技术人员共11人,按2010年生产面积1.376万亩计,正式职工人均负责1251亩面积的技术工作。

从2008年开始,烟叶生产技术服务采用业务外包的形式进行,县分公司与技术服务公司签订合同,服务费用按收购量进行计算,由服务公司聘用和管理烟技员,由县分公司对技术服务公司进行考核,2010年聘用业务外包技术人员45人,人均技术服务指导面积305.8亩,业务外包技术员中高中及以上学历占51.11%,大专以上学历28.8%。

(五)烟叶生产管理状况

随着质量管理体系和烟叶生产标准化体系的贯彻执行,全县烟叶生产管理进一步规范。烟草农用物资实行了代购分送制,增强烟农满意度;育苗实行专业化商品化集中育苗,提高了烟苗的集中度,便于管理,提高了烟苗素质,降低了劳动强度;烟叶生产实行阶段考核,加强了过程管理,及时纠正和预防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督促了烟叶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烟叶收购实行“当日收购,当日成包,次日调拨”的原收原调方式,进一步前移了质量关口,规范了烟叶收购流程的监管。

(六)烟农种烟效益状况

通过对烟农生产成本和收入的调查情况来看,全县亩均烟叶生产成本费用2320元(土地流转费100元、苗费20元、翻耕80元、肥料农药420元,煤电费500元、劳动用工费用1100元、其他100元),在正常年份种烟亩均毛收入为2550元左右,亩均纯收入为230元。家庭农场主要以扩大生产面积、烟叶规模化生产来增加种植效益;10-20亩的种烟大户主要以家庭劳动力盈利为主。

(七)烟叶生产社会环境状况

烟叶是安仁的重要支柱产业,是烟农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县委县政府对烟叶生产高度重视,把烤烟作为主要支柱产业给予重点扶持和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积极培育和发展烟叶产业,2010年实行了县-乡镇-村-烟农税收共享政策(烟农30元/担),认真组织农业开发、水利建设等方面的资金,协调税收、审计、银行等部门的关系,造就了发展烟叶生产的有利外部环境。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烟农效益难提高,种烟比较优势不明显

近几年虽然对烟叶价格作了一些相应调整,烟农的烟叶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但粮烟价格比、经济作物与烟叶价格比,烟叶的价格优势并未有太大的改变。通过对烟农生产成本和收入的调查情况来看,烟农收入水平不高,很难满足农民的致富奔小康的期 望。而随着当前粮食及经济作物价格的不断上涨,煤炭、农药、薄膜等物资价格和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涨,种烟成本日益增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已向着高产高效的方向发展,林果、大棚菜、辣椒、大姜、草莓等经济作物都形成规模,且效益高于种烟。相形之下,急于脱贫致富的农民更倾向于投入少、风险小、费工少的“享受型”种植项目。

(二)烟农结构不合理,有效资源得不到配置

烟叶生产能否持续稳定良性发展,烟农队伍建设是关键环节。当前全县外来烟农比例较大,本地烟农年龄结构偏大,烟叶生产劳动力流失严重。一是技术资源流失。老烟农大部分年事已高,青壮年劳力忙于外出务工挣钱,无暇也不愿学习烦琐的烟草种植技术,烟农技术队伍已经出现断层。二是人力资源流失。大多数农民都有外出务工的习惯,留守人员多是些老弱妇幼人员,他们无力担负起烟叶生产的繁重劳动。外出青壮年农民,每年平均收入高,与种烟费时费工、投入大、风险高相比,他们更愿意选择投入少、风险小、挣钱快的外出务工致富渠道。三是外来烟农队伍易受各项政策影响,队伍不稳定。

(三)生产管理难度大,生产技术未有效落实

烟区分散,管理难度增加。近几年,全县通过发展优质集中种植区,整合零星分散种植区,打造“万担乡、千亩村”工程,烟叶生产布局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但2010年100亩以下的行政村23个,占种烟村的39.66%。对业务外包方的考核管理没有起到真正有效的督促作用,虽然对业务外包方实行了阶段考核,但往往是流于书面形式,不重实际,以致部分业务外包工作人员作风懒散、责任心不强,对烟农的各项技术指导未落实到位。

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建设缺乏有效的经验模式,未展现独特的优势和生命力。坪上桥石和安平石基头虽成立专业合作社,但社员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不强,烟农对合作社还存在许多模糊认识,合作的意识、合作的能力普遍较低;合作社内部管理欠规范,合作社的运作大多停留在文件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尚未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

(四)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种植风险保障力度不强

烟叶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大,特别是受不利气候的影响,旱、涝、雹、病虫等灾害发生频繁,种烟风险加大。近年来,虽然烟草加大了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部分烟区种烟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但地方财政和烟农投入能力弱,烟水、烟路、烤房及烟站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能适应烤烟生产发展的需求。

1、烟水工程建设方面。安仁盆地烟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增加了烟田排灌的难度。烟田干旱缺水和灌溉困难,不仅影响了后期晚稻的种植,同时也是制约当前我县烟叶生产发展的瓶颈。

2、烤房建设方面。现有烤房2.17万亩的烘烤能力远不能满足3万亩烟叶生产发展的需要;此外,有部分已建的烟水配套等 基础设施管护不妥,损坏较重,防洪抗灾能力较差。

3、烤烟种植保险存在勘赔定损难、理赔标准较低,保险理赔程序较复杂,保险资金来源单一等问题,保险理赔金额远远达不到保障烟叶生产发展的目标。2007-2009。

三、发展思路

(一)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发展适度规模种植,集中连片打造亮点

土地合理流转对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有效配臵资源、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推动现代烟草农业产业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政府部门要大力支持,建立稳定的土地流转制度,正确引导土地流转规范有序进行

2、要由村集体对规划的种烟片进行统一经营和管理,在加强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加速土地流转与臵换机制的推行,将有限的土地资源相对集中到优势大户中来,达到相对集中连片,以便加强管理和技术指导。

3、因地制宜,各规划片内的农户可根据各自实际,划分适宜烟田和水稻田,实行适宜烟田入股的形式进行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土地流转模式。

(二)以基础建设为重点,改善烟区和烟站环境,提高抗风险保障能力

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是提高烟叶工作整体水平、推动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2011年全县重点要加强烤房、烟水、烟路的建设,破解“烟叶、烟区、烟农”难题;要加强站点仓储等硬件设施建设,降低农资损耗。

1、提高认知、积极参与、共同投资。烟基建设投资以烟草部门为主,烟农和地方政府也要积极筹资和投工投劳,主动参与烟基建设,提高老百姓对烟水工程认同、认知和参与度。

2、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稳步推进。要在实地勘查,充分了解烟区种植面积、建设条件(如地理、气象、水文等)及需求的基础上,优先发展重点种烟村,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项目布局。

3、管护结合、加强监督、责任到位。要按照“谁建设、谁受益、谁受益、谁管护、谁管护、谁负责”的管理使用原则,对每个竣工验收合格项目以合同的方式明确责任主体,并制定下发管护办法,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签订管护协议,明确管护人员,并采取多种形式的管护办法,有效地解决工程管护的问题,并不定期组织开展项目管护工作检查,全面加强建设项目的使用和管理,确保建设项目长期受益。

(三)以规范管理为主线,强化过程考核,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

一是梳理优化烟叶生产各项业务流程(物资管理、育苗、移栽、大田管理、烘烤、收购等),理顺各环节关口关系,贯彻执行烟叶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加强痕迹化管理,搭建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平台,形成烟叶生产顺畅、高效运行机制。

二是对烟叶生产实行层次化管理。明确分工,责任层层分解。全县成立烟叶生产考核专项小组,实行考核与绩效挂钩到站,由站点将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人

三是要以规范合同管理为源头,通过物资供应套餐面积和点兜核查等措施严格落实合同的面积。

四是强化烟叶生产过程管理,严格控制育苗材料的损耗 要建立农资产品进销存明细台帐。三是要及时消化库存,及时核销报损,降低农用物资损耗,提高资产利用率。四是重点抓好对育苗材料的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对育苗材料的使用情况、折旧情况、账面价值等建立详细的备查台帐,育苗完成后及时回收保管。

(四)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加大科技投入,落实生产技术

科技兴烟是烟叶生产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是烟叶生产不断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必须要加大科技投入、科技的开发与推广。一是针对土壤的板结现象,首先要提倡冬翻晒垡,松碎土壤;其次要适当增加翻耕起垄深度或活性二次翻耕,提高耕作层,保证垄体质量。土壤板结,结构质地偏粘,耕层偏浅,制约了烟株根系的生长发育,影响肥料的有效性和烟株对养分的吸收,不利于烟株前期的早生快发和后期烟叶的正常成熟,增加了烟农田间管理的劳动用工。提倡备耕准备要在晚稻收割后及时进行。

二是针对土壤养分情况,要提倡平衡施肥,使用火土灰,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技术员根据不同地区土壤状况科学进行技术指导,平衡施肥,过酸的土壤适量使用石灰,过碱的土壤注意施用农家肥或有机无机复合肥,避免施用碱性肥料;对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的烟田,应严格控制氮肥的施用;增施磷钾肥。

三是全面推广地膜覆盖、稻草覆盖和膜下栽培技术。根据气象资料,安仁3、4月份平均气温比桂阳烟区低1.3-1.9℃,气温明显偏低,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较大。因此要加大覆盖栽培技术力度,促进烟株早生快发、提质增效。

四是加强其他烟叶生产实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进一步加大新品种示范推广和引进力度,根据品种特性制定或改进栽培措施,使我县烤烟生产中对品种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五)以烟农队伍建设为抓手,加强培训力度,发展职业烟农

烟农是烟叶生产的主体,烟农队伍建设对烟叶生产的发展至关重要。对烟农的培训是我们工作基础的基础,要想把我们现在 所掌握的烟叶生产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必须让广大种烟从业者成为技术明白人。

篇7:科技创新烟叶生产加强可持续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在各级政府、省市烟草公司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充分调研、酝酿,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股份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并向烟农倾斜”的原则,坚持“以烟为主,带动多业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指导方针,“烟叶生产合作社”在今天成立啦!

感谢大家对烟叶生产合作社成立与发展的支持,现简短介绍合作社的发展目标及相关工作规划。

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下,促进农民征收,实现循环经济已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我们烟叶生产合作社将以烟草为核心,带动相关下游产业的发展,努力使相关从业人员致富,最终实现土地集约化、烟区生态化、烟农职业化、种植标准化、管理企业化、效益最大化等“六化”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现阶段的工作将分为5个步骤,逐一推进: 第一步:宣传到户,宣传党委政府,省市烟草部门的相关优农惠农政

策,促进烟农入社的积极性。

第二步,对种烟大户按照先进的种植管理经验进行培训,并讲先进发

展模式逐步推广,促进烟农的职业化、种植标准化发展。

第三步,努力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尽最大努力合理利用土地,实行统一管理,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与此同时推进烟区生态化的建

设。

第四步,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对社内烟农,农具及资源进行管理,整合。

降低成本,统一调度,逐步建立辖区烟叶品牌建设。促进农

户增产增收。

第五步,结合运用新农村建设,烟水配套工程项目,利用扶贫项目建

设,逐步解决农户生产和生活用水难题。

为了更好实现“以烟叶为主,带动多业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真诚希望各位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好的建议。在此感谢各级党委政府、烟草公司的大力帮助,以及在座的各位来宾。有了大家的支持,我相信我们能让更多的农户受益,我们合作社的未来将会越来越好!

谢谢

吕元刚

篇8:论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

关键词:烟叶,可持续发展,系统性,整体优化

行业的基础在烟叶, 烟叶的基础在烟区。保持烟叶可持续发展, 维系着烟草全行业稳健发展的大局。国家烟草专卖局领导多次强调:“要从关心支持‘三农’发展的高度, 更加关心和切实解决好烟叶、烟区、烟农问题, 更加重视烟叶的基础地位, 保持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004年以来, 烟叶可持续发展已经提上各级烟草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 并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中显现出良好效果。

1 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

烟叶是烟草行业发展的基础, 也是烟叶主产区烟农收入的主要来源, 烟叶的发展态势无论对烟草行业还是对烟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后期, 烟叶生产出现了较大波动, 行业和烟叶生产如何保持稳定、可持续性发展成为一直困扰烟草行业及广大烟农的难题。国家局多次强调“烟叶稳, 整个行业发展就稳;烟叶乱, 整个行业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和冲击”。因此, 从全局的角度重视抓好烟叶工作是行业的首要任务。而理性地看, 烟叶可持续发展问题一方面是经济问题, 另一方面又是自然环境和生态问题, 它的发展关系到行业基础的稳定和产业的现代化发展速度与发达程度, 是一个直接涉及烟草行业、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发展的复杂问题, 是一项包涵了生态、技术、经济、社会和制度等因素的复杂系统, 它不仅受到内部资源要素的影响, 而且还受到系统运行机制和外部大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不仅受行业政策、发展策略的影响, 也受到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方针、经济运行策略和政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因此, 如何将我国当前烟草行业专卖体制下的烟叶生产引导到协调、健康、可持续的良好发展轨道上来, 是一个关键问题, 需要系统地进行思考、解决。

2 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要素及其整体优化

2.1 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要素

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包含资源、体制、政策、市场、科技等要素, 要实现烟叶生产的健康、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使系统中的各要素统筹兼顾, 相互协调, 良性互动。

2.1.1 资源要素。

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性是保持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烟叶生产资源环境包括基本烟田及其配套基础设施等。基本烟田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按照2年或2年以上轮作要求, 统筹安排宜烟耕地面积的总和。目前我国烟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植烟耕地质量不均衡, 相当部分烟地存在质地黏重、结构不良、酸碱不当、营养失调等问题, 土壤改良力度不够, 影响烟叶内在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二是缺乏基本烟田规划, 土地资源利用方式不科学, 耕作制度不合理, 轮作措施不到位, 没有形成“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三是缺少行之有效的基本烟田保护措施。烟区亟待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制度, 以保持植烟土地面积总量的稳定。基本烟田配套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烟区灌溉设施、烘烤设施、交通设施及相关的收购场所等。目前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 使烟田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 但并未完全解决, 仍需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一是烟区灌溉设施建设, 加大水利设施建设, 保障烟区灌溉水源, 增强灌排能力, 提高烟田水分管理水平, 稳定烟叶产量和质量;二是智能化烤房建设,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增强烤房室内温湿度智能调控能力, 提高自动化程度, 改进烘烤性能, 提高烘烤工艺;三是基层收购站 (点) 建设, 加快站点信息化建设步伐, 完善相关功能, 提高管理水平;四是改善烟区交通设施状况, 提高机械化程度。

2.1.2 体制和政策要素。

体制和政策要素是烟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因素。包括国家及地方的政策与法律、烟叶生产规划与布局、烟叶生产关系与生产经营体制、烟叶生产管理等诸多方面。目前我国严格实行烟草专卖制度, 国家对烟叶价格的合理定位、农业税制的深化改革、国家局对烟叶生产规模的宏观调控等都深刻影响着烟叶生产发展的稳定性。因此, 深化烟叶的生产模式、市场经营和组织管理等改革, 扫除各种体制和政策障碍, 加快建立一个包括产前投入、经营调节、技术创新、组织管理、资源开发利用和风险应对的完整配套、协调平衡的综合管理政策体系, 并把这些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加快实现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在基本烟田保护制度、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烟叶生产区域化布局、良种良法普及推广、现代烟草农业、集约化烘烤工场、电子化收购系统、按现行粮烟比价合理定价以及对烟农进行生产物资补贴等方面, 都提出并实施了强有力而又高度务实的改革措施, 为我国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1.3 市场要素。

市场是保证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 专卖体制下的烟草行业市场调节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没有很好发挥, 一些不适宜生产烟叶的产区不愿意减少和放弃烟叶生产;二是我国烟农户数多、规模小、市场意识不强, 烟叶生产组织主体缺位, 生产组织和技术推广难度大, 烟叶产购合同约束力较弱;三是产区市场观念需要加强、诚信水平需要提升, 提高烟叶购销合同履约率。在当前烟叶生产过程中, 应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完善市场规则, 实现可持续发展。

2.1.4 科技要素。

科技是烟叶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因素。目前烟叶生产科技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烟叶生产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限制烟叶质量和可用性的关键技术问题没有突破, 特别是品种及种子工程问题以及烟叶香气质差、香气量不足、化学成分不协调等突出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二是烟叶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没有明显进展, 烟叶资源利用率不高;三是烟叶技术推广到位率不高, 烟叶生产科技含量偏低, 烟草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仅为27%~35%, 而发达国家已达60%~80%;四是烟叶技术员与烟农业务素质水平需进一步提高。烟叶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科教兴烟战略, 通过深化烟叶生产科技体制, 逐步建立并推广应用科技创新系统、高效率转化科研成果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不断完善烟农的科学文化素质培训系统, 这将为烟区发展以及烟农增收提供持久强大的支撑。一是加强种子工程研究, 建立烟草种质资源信息网络平台, 为育种科研提供丰富的基础理论信息, 尽快解决品种问题;二是推进适度规模种植, 通过土地合理流转, 引导烟农走适度规模种植道路, 发挥规模效益;三是大力推广自动化烘烤技术, 通过密集式自动化烤房建设以及常规烤房的自动化改造和烘烤工艺研究, 不断提高烘烤性能和烘烤质量, 发挥节能增质潜力;四是加大集约化漂浮育苗、土壤改良、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适用技术推广力度, 不断增加烟叶生产科技含量;五是加大技术培训, 提高烟技员和烟农队伍技术素质, 打造一支生产技术过硬、水平高的稳定的烟叶生产队伍。

2.2 烟叶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整体优化

可持续发展一般是指一个特定系统成功地延伸至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能力或达到可持续状态的水平。目前, 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已成为我国各行业发展的首选战略, 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为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同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烟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在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生产技术服务等方面可直接融入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局系统之中, 并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保持一致, 实现整体优化。要从根本上解决烟叶可持续发展问题, 应使烟叶可持续发展问题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有机结合、配套联动、良性发展。烟叶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诸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关系, 烟叶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机遇或困难, 都必须在“三农”框架内去面对或解决, 应建立服务于“烟叶、烟区、烟农”的体制机制, 正确分析和把握遇到的问题, 找准切入点, 选择相应的对策解决相应的问题, 达到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巨系统推进烟叶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 烟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3.1 认识形势,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一是积极推进烟叶市场化进程, 努力提高烟叶市场化水平。烟叶产区要以中式卷烟配方需求为导向, 组织烟叶生产;不断创新烟叶生产组织方式, 探索烟农合作经济组织多种实现方式, 提高规模化种植水平;推行烟叶适用技术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商品化服务, 实现社会化分工, 提高专业化水平;推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逐步使烟叶生产走上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道路。二是以建立新型工商关系为目标, 多层次建立优质烟叶生产基地满足中式卷烟配方特殊要求。三是以市场为导向, 以产能为基础, 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 使烟叶种植向适宜区转移。

3.2 以基本烟田保护制度为依托, 进一步完善烟叶配套生产、收购、加工设施

一是筛选宜烟耕地, 建立基本烟田档案, 进行科学规划, 实施科学轮作, 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二是加大基本烟田土壤改良力度, 改良烟株根系生长环境, 为提高烟叶品质打下基础;三是高度重视烟区烟田水利设施建设、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烟地水分管理等工作, 特别是加强移栽期、旺长期和成熟期水分管理, 促进烟株生长发育;四是优化烟叶基层收购站点布局, 抓好中心站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五是加快传统烤房的自动化改造, 改进烘烤性能;六是完善烟田路网建设, 加大烟田适用机械推广力度。

3.3 制定有效政策措施, 保持农民种烟积极性

要继续执行合理的价格政策, 保持种烟比较效益, 稳定烟农的种烟积极性。加大烟叶生产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力度, 简化烟农劳动程序, 降低用工时间和劳动强度, 提高服务水平。增加对烟叶和烟农扶持力度, 建立支持保护体系, 降低烟农投入风险, 提高烟农种烟的安全性。

3.4 继续推进烟叶科技进步, 提高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

要狠抓重点课题, 解决限制烟叶质量提高的突出问题。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力度, 不断增加烟叶生产科技含量。进一步加大技术培训, 提高烟技员和烟农队伍技术素质。加强对烟草农业经济的研究, 确保烟草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国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5.

[2]陆继锋, 唐绅.我国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 2006, 27 (4) :42-45.

[3]刘国顺.搞好烟区基本建设建立以烟为主耕作制度[N].东方烟草报, 2005-12-16 (9) .

[4]中国烟叶公司.中国烟叶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N].东方烟草报, 2005-02-28 (8) .

[5]SMITH C S, MCDONALD G.T.Assessing the sustainability at the pla-nning stage[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cnent, 1998, 52 (1) :15-37.

[6]黄忠向.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促进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 2009 (2) :139-140.

[7]朱显灵.论我国烟叶生产持续发展战略[J].安徽农学通报, 1996 (2) :14-17.

[8]柴建国.大户种植对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中国烟草学报, 2008 (5) :59-62.

[9]何泽华.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中国烟草学报, 2005 (3) :1-4.

上一篇:《变形记——网变》观后感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车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