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2022-08-18

第一篇: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主题活动发言稿

目录 “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主题活动发言稿 .........................1 一、深化学习, 增强创新意识 .............................................................1 二、加大研发投入, 改善科技创新生态 .............................................2 三、壮大科技人才队伍, 充实服务基层的力量 .................................2 四、加强宣传引导, 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应用 .....................................3 五、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营造全心全意谋事干事的浓厚氛围 .........3

近日, 省委理论中心组专题报告会举行。会上对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取得的成效表示充分肯定, 并围绕“ 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主题,从新的绿色革命支撑“ 数量足” 、营养品质改良引领“ 质量优'循环绿色技术保障“生态绿” 、未来农业模式助推“ 效益高” 等四个方面, 以详实的数据、生动的事例、深入的分析、真挚的情感, 作了内容丰富、见解深刻、系统透彻的讲解。会议还强调,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科技和贵州农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开启贵州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一、深化学习, 增强创新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

一动力, 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今年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也强调,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 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 充分认识、深刻把握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紧追性,主动积极抢抓重要机遇,以实际行动增强“ 四个意识” 、坚定“ 四个自信" 、做到“ 两个维护" , 坚定不移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更加奋发有为地加快提升我省农业科技水平, 推动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加大研发投入, 改善科技创新生态 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必要政策支持, 创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 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巨大创新潜能有效释放出来, 坚决破除“ 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 等, 以事前立项或事后奖补等形式激发涉农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科技创新热情。

三、壮大科技人才队伍, 充实服务基层的力量 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 农业的现代化关键在于科技进步。而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 既要培养或引进一批具备重要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和专家级人才, 又需要培养一批农村实用人才, 新型职业农民, 农业科技推广人才以及农业服务人才。同时,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帮助, 科技特派员在政府与企业沟通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科技特派员及科技人才上联科技单位、内联企业、下联

农户、外联市场, 不断推广科技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 打通了让农业新技术插翅, 让农业新成果转化的“ 最后一公里” , 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 政府的政策机遇才能更好地在企业身上发挥效益, 最终让群众得实惠。

四、加强宣传引导, 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应用 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应用, 健全基层社会化推广服务体系, 加强对基层于部、农民群众等的培训服务, 大力推动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 深化农业科研机构改革, 积极鼓励涉农企业转型发展、跨区域发展、跨领域发展。要按照“ 确保高质量、打好收官战” 的部署, 坚决克服松懈厌战情绪, 始终保持决战状态, 全面抓紧抓好查涓补缺、巩固提升各项工作, 坚决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五、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营造全心全意谋事干事的浓厚氛围 这些年来,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 但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 包括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等。破解这些矛盾和问题,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绘好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迫切需要科技创新的助力。要以乡镇党委政府为主角, 请来部分专家团队, 通过深入走访调研,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 尽快帮助所属的每个村制定一份清晰的、科学的、接地气的村级发展规划图。要让村两委的同志必须尽快“ 清醒“ 过来, 要树立好”产业就是钱袋子" 的理念, 要在品种改良、引进新产业、科技保障、与市场

接轨、一三产融合等方面做足文章, 按照科学性、实践性、长远性相结合的要求, 让每个村、每个村民小组都能找准、找好产业。要在基层党员千部中着力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 要组织基层党员于部就近或者外出考察学习, 不断拓宽眼界, 受到启发。要让基层党员千部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 五大新发展理念” ,做到忠诚于净与担当。要结合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和村党组书记、村主任“ 一肩挑“工作, 每个村都要大力从优秀农民工中选拨、培养一批村级后备于部。要敢于担当、敢于创新,积极主动作为, 在找准特色产业后, 要迅速通过典型引领,抱团发展扩大种养殖的规模, 在商标、包装上要凸显品牌意识, 并运用好” 互联网+ " 的方式进行展示、推销, 把好产品通过好品牌、好渠道销售出去, 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自信心。

第二篇: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工作讲话

充分发挥改革对发展的“深刺激、强刺激”作用。刚才大家在发言中,都谈到一个共同的体会,就是改革打开了发展的空间,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回顾改革开放以来走过的历程,中国经济每一个周期性增长的背后,都离不开改革的强力支撑。这些年,经济发展确实遇到了很大困难,下行压力加大,各种显性和潜在风险相互交织。解决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改革,用改革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改革的本质是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制度供给比要素供给更重要,好的制度可以为我们吸引集聚更多更高端的资源要素。所以,我一直强调,面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台一些临时性、救急性的政策都属于“浅刺激”、“微刺激”,唯有改革才是真正能发挥长效作用的“深刺激”、“强刺激”。从一定意义上讲,现在区域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改革的竞争,成为制度环境和制度供给的竞争。可以说,谁在改革上赢得先机,就能取得发展的主动权;谁在改革上贻误了时机,就只能做一个追赶者,甚至被淘汰出局。

总的来说,我省在改革上是抓得非常紧,也是很有成效的,各地也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积极探索,形成了很多改革品牌。但同时,我们对改革的成果还不能估计过高,企业和群众反映,改革的“风”虽然刮起来了,但是“风力不强”,一些顽症难题还是“岿然不动”,老百姓和企业获得感还不够多,距离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三个最”的改革目标还有不短的路要走。下一步,要下大决心、大力气继续推进。重点要突出三个方面:

一是要更加彻底地“放”、更加有效地“管”。

该市场发挥作用的,一定要放开。政府发挥作用,是要“更好”而不是“更多”,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放”的问题上,要以放为原则,不放为特例。经过几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目前省级累计取消下放了X项审批事项,占到X.X%。这里面很多的审批事项,确实属于“实在没道理”、“自己都觉得荒谬”,取消掉是比较容易形成共识的。那么还有一些审批事项,表面上看似乎都有一定道理、也行之有据,但事实上却束缚了市场活力、干扰了公平竞争,这些必须坚决彻底地取消或下放。比如,省编办作了一个调查,企业从市场准入到生产经营,还要过“五关”。一关一关地加起来,就像一个“套娃结构”,层层束缚了企业活力,推高了制度性交易成本。革自己的命从来都是最难的,只有步步紧逼,才能把审批环节里的“水分”一点点挤出来,才能把多余的审批程序真正压减下去。

在“管”的问题上,要以事中事后监管为原则,事前管为特例。在更彻底放权的同时,也要从根本上改变以批代管、只批不管、重批不管的现象,避免留下大片的监管盲区。有的部门不管审批了,不是说可以什么都不管了,相反,事中事后监管要做的事情更多,要担的责任更大,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把便利和实惠留给企业群众,把责任和“麻烦”留给自己。现在还有些部门,抱着“谁审批、谁监管”这个挡箭牌不放,就是不提“谁主管、谁监管”,这事实上就是在推卸责任。同时,现在新的技术手段很多,要探索实行“互联网+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能,注重流程优化、机构重组和队伍整合。这里,要特别强调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事物的监管,既不能放任自流,又要抱着一种包容审慎的态度,不能简单套用旧思维、老黄历,搞“削足适履”,这样很可能就会把新生事物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是改革要向系统化、集成化方向推进。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最终要形成制度化的安排。因此在改革推进中,要注意避免两种倾向:

一是改革的碎片化。

比如,基层同志和企业反映,不少有价值的改革举措,都和条线部门的红头文件“打架”,以至于没法落地;有的改革“前减后增”、“主减附增”,前面的环节看上去省了,后面要跑的环节一样不少、甚至有增无减。

二是只见“盆景”、不见“风景”。

我们各地都有不少比较成熟的改革经验和做法,但是改革成果在面上复制推广还不多,“盆景”不少,“风景”还没有形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效应的发挥。

推动改革的系统化、集成化,有这么两条要把握好:一个是各部门之间要形成合力。说白了,就是要以企业和群众的需求为导向,让办事的企业和群众感受到一个“整体政府”、而不是单个部门的服务。第二个是各层级之间要实现贯通。按照扁平化管理的理念,对于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确保改革上下顺畅、左右贯通、前后呼应。

三是加快构建“不见面审批”的办事模式。

我们提出的“不见面审批”模式,要作为全省一个普遍的制度安排,真正做到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这里我重点强调一下数据问题。数据信息只有在交换和使用中才能产生价值,现在反映比突出的是“信息孤岛”“信息烟囱”、地方上网率不高等问题。如果是因为技术标准不统一、端口不一致的原因,就要加快推进数据标准化,尽管过程可能会比较繁琐,但效果也会和“书同文、车同轨”一样,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如果是因为一些部门把数据信息作为垄断资源,甚至将此当作牟利工具,那么就要毫不客气地整改。省政府已经在组建大数据管理中心,各地各部门要自觉主动配合,按照一个平台、一个标准、一个渠道来报信息、用信息,形成完整高效的信息网。

充分发挥县一级落实改革任务、进行改革探索的双重作用。第一,作用独特,当好先锋。对县而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中央和省级有什么机构,县一级也有与其大体对应的部门。一项改革如果在县级成功了,那么在全省推广也就问题不大。县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试验田,我省改革的重大突破,往往也都是在县级率先探索成功的。现在,我们更加需要这样一种矢志不移抓改革的激情,需要这种为了改革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的精神。我们讲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实际上县一级对问题的感受最直接、最敏锐,症结在哪里、究竟怎么改,县一级的干部群众可能最有发言权。现在是发展的转型期,优势和劣势都是相对的,很多东西都在重构,不管是经济发达还是相对薄弱,不管是苏南的县还是苏北的县,只要在改革上下功夫,就有可能创造出自己的发展新机遇,有可能实现发展的“弯道超车”。

第二,空间很大,大有可为。县一级的改革空间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比如,有人认为,基层推进改革面临着“三重困境”:一是责任与权力的困境,县一级责任大、权力小,很多事情看得见、管不着;二是事权和财权的困境,在分税体制下,县级政府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县级政府财政运行压力较大,有时还存在“上面请客、地方买单”的现象,地方履职尽责的财力保障较弱;三是法律和改革的困境,很多改革举措动不动就碰到法律法规的“天花板”。

实事求是地讲,这些问题在工作中都一定程度地存在,省里也充分理解。但是也要看到,任何重大改革都不是在万事俱备的时候才推出的,都需要冲破重重阻碍、克服种种制约,杀出一条血路。我们讲,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改革也是如此,改革的空间是需要我们去争取、去创造的。比如,法律“天花板”问题。改革本身就是一项要触碰“天花板”的事情,一方面,我们完全可以在这个天花板下面把改革做得更好,另一方面,这个“天花板”很多时候也不是原地不动的,是可以“往上顶一顶”,争取些空间的。特别是有的所谓“法律问题”,往往是法规规章的细枝末节问题,有的就是条线部门出的一些规定,而且不同部门的规定还有冲突。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正确理解立法精神,从立法意图出发、从上位法的规定出发,不要纠结于一些过时的条条框框。

第三,乘势而上,打造亮点。近几年来,各地在抓改革落地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希望大家乘势而上,聚焦关键、突出重点,打造更多的改革亮点。

改革的亮点从哪里来?要从试点效应的放大中来。我们省的改革试点很多,包括国家给的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等,都赋予了我们很多先行先试的权限。不管是国家给我们的牌子,还是我们自身的试点,都要在改革上做足文章,都要落实到具体的改革项目上,形成鲜明的改革品牌。

改革亮点,要从特色优势的打造中来。X各地改革发展的条件不一,资源禀赋也不尽相同,要结合自身优势,找到自己推动改革的着力点,进而形成自己的改革亮点。省里正谋划实施功能区战略,根据各地的不同条件,优化、细化和重构全省的发展布局。希望各地在省里明确的大框架下,根据自身所处的功能区,对发展路径和重点、工作推进的模式和机制,进行再审视、再谋划、再提升,通过改革跳出原有的区域局限和路径依赖,放开手脚、集中力量,来做自己应该干、能够干、干得好的事。

改革亮点,要从发现和解决问题中来。衡量改革是否成功,根本的要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县一级直接面对老百姓和市场主体,必须把他们反映最强烈、最直接的问题作为改革的风向标,直奔问题而去、直到问题解决。现在,我们在全省推进的科技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富民增收改革等等,都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要每年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抓成几件实实在在的改革事项,让全社会感受到市场环境、创业条件、干部作风在一天天好转,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新风貌。

充分发挥“一把手”亲力亲为抓改革的示范作用。可以说,改革进行到今天,好啃的骨头基本上都啃完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一把手”如果不把改革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工作是推不下去的。我说的这个“一把手”,既包括各地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也包括各级机关部门、各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大家都要把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负起主体责任,重大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推动改革落地见效。

第一,要敢为改革拍板。现在,改革越是深入推进,越是会遇到尖锐的矛盾,这就需要“一把手”当机立断、敢于拍板,否则很容易让改革“烂尾”、煮一锅夹生饭,对发展、对稳定、对老百姓的期望和信心都会造成很大影响。改革工作中有时候会存在这种情况,牵头部门提改革方案的时候,还是有棱有角,拿出来交由相关部门讨论的时候,有的部门要“出处”,有的部门要“依据”,找不到明确的“出处”和“依据”就拿掉,最后形成的方案棱角都磨光了,一个问题也解决不了,这样的文件发了还不如不发。有的改革文件老是在“翻烧饼”“打转转”,反复研究来、研究去,就是定不下来。这些时候,“一把手”就得站出来,亲自把关制定改革方案、文件,不是让你推敲字句,而是表明态度、划出重点、作出决断,抓住几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不放,让改革文件有棱有角,能够真正解决问题。在谋划改革方案时要广泛听取意见,集中更多智慧,一旦方案成型,主要领导就要及时研究、敢于拍板。特别是对一些意见分歧比较大、协调起来有难度的改革,只要符合党中央要求、符合基层实际、符合群众需求,就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改、支持试。

第二,要勇为改革担当。现在,确实有不少同志存在思想顾虑,生怕在改革推进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自己要承担责任。我在这里强调,我们不会因为大力推进改革出现工作失误而追究干部的责任,但要对推进改革不力、延误改革时机的进行严肃问责。不可否认,过去之所以办事流程复杂、提供材料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部门为了规避责任或图省事儿,一级压一级,最后把责任和麻烦都推给了基层,推给了群众,现在还有一些“孙连城”式的干部,说到底也是害怕承担改革干事的责任风险。我们抓改革,就是要向这样的“避责思维”说不,各级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从“避责思维”变成“负责思维”。省委旗帜鲜明地鼓励改革、支持干事创业,对勇于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和干部,要大张旗鼓地表扬奖励,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担当重任;对改革探索中的失误失败,只要是出于公心,没有谋私利,就宽容包容,不搞求全责备;对慵懒散甚至乱作为的干部,要坚决问责。省级机关各部门要大力支持各市、县的改革探索,特别是遇到一些与现行规定不一致的问题时,要抱着支持改革的态度进行深入研究,积极帮着出主意、想办法,少说或不说“不行”,多研究探讨“怎么样才能行”。涉及需要修改法规规章的,要及时向上反映,多做改革的促进工作,而不能墨守成规地不改革甚至阻碍改革、否定改革。

第三,要善为改革用人。“一把手”是有很大权力的,这个权力要更多地用到改革推进上,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为改革用人、用改革的人。为改革用人,就是要把最优秀的干部、最精锐的力量用到改革上。改革涉及到深层次的利益调整,看问题、想办法,要抽丝剥茧、条分缕析,不是什么人都能来抓的。“一把手”要善于排兵布阵,让有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挑起改革的大梁。对有冲劲、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也要更多地放到改革一线,大胆使用、加压锻炼,形成一支能打硬仗的生力军。用改革的人,就是要重用想改革、会改革、改革有成果的干部。改革既要用干部,也要出干部,越是大刀阔斧的改革,越是可能得罪方方面面的人,甚至会在一些关键时候丢票失分,对这些改革的闯将,要公正对待、倍加爱护,确保好钢用到刀刃上。改革的成效,要与政绩考核、选人用人、经费支持、倾斜政策资源等事项挂起钩来,切实强化改革的正向激励和反向鞭策,形成竞相抓改革的生动局面。

第三篇:2018江西遴选策论文:以企业创新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

企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各类企业竞相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也是企业创新发展、活力与创造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但在现实中,还有不少企业的发展理念和思路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一些企业出于自主创新费时费力的懒汉心理,不看长远、只顾眼前的短视思维,企望立竿见影、立马见效的浮躁情绪,不愿下功夫搞创新,仍然沿袭简单模仿、低成本竞争的老套路。按照这种老套路走下去,企业最终难免被市场淘汰出局。新形势下,企业必须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走好全面创新的新路子。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的制胜法宝。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勇立潮头的创新型企业。它们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在电子商务、“互联网+”、共享经济等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大都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面临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和发达国家高端压制的双向挤压。要摆脱这一处境,我国企业发展就不能止步于过去的老套路,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将创新作为提升企业发展水平的核心密码,协同推进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以全面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进发展理念变革,用创新理念引领发展。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引导行动。企业走好全面创新的新路子,首要问题是更新发展理念。一是树立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转变片面强调速度和规模的传统思维,摆脱要素投入、资本投入的路径依赖,探索推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业态创新和管理创新,更加注重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优化企业产品结构,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二是树立科技兴企理念。加强科技创新及其成果应用,探索“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提高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快转型升级。聚焦新需求,拓展新市场,创造新价值,打造新品牌,积极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

推进发展方式变革,用先进方式提质增效。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应加大研发投入,瞄准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推进技术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改进生产经营流程,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坚持质量兴企,积极创建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品牌培育和营销水平,加快由低端制造向高生产率的设计、研发、品牌、营销、产业链管理等

环节延伸。加强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应用,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信息产业跨界融合,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全面提升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通过装备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升级走高效低成本发展之路。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崇尚创新的氛围。浓厚的创新氛围是企业保持创新活力的重要因素。企业实现创新发展,需要培育形成崇尚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文化。一方面,爱护创新人才。打破论资排辈的用人观,给予创新人才应有的待遇和地位,增强企业员工创新意识,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另一方面,建设学习型企业。结合企业实际,将推进自主创新与建设学习型企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不断学习、崇尚创新的企业价值观,营造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 人民日报 》( 2018年10月16日 07 版)

第四篇:创新促质量 改革谋发展

肃南县委党校

近年来,我校在县委的直接领导关怀下,在上级党校的精心指导下,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要求,立足实际,着眼未来,紧紧围绕党校中心工作,在主体班次的设置、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改革,从而有力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较好地发挥了党校培训轮训干部的主渠道作用。

一、理清办学思路,合理设置教学班次

我校传统的教学班次,主要是面向党政部门的党员和领导干部,教学内容主要是政治理论。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体制改革的深入、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这就需要有更多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充实到干部队伍中,有更多的"有知识、懂经营、会管理"的农牧村党员干部积极投入到新农牧村的建设之中。但是,目前我县干部的情况是:少数民族干部和农牧村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不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政策、法规知识匮乏,可以说,对少数民族干部和农牧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是薄弱环节,也是我校今后教育培训的重点。基于此,我校及时改变办学思路,按照"培训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目标要求,提出了"抓基层,宽领域,强队伍"的思路。"抓基层",就是要加强乡镇干部,特别是农牧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并分别举办了两期乡镇干部培训班和农牧村干部培训班;"宽领域",就是培训内容除政治理论之外,还要学习党对农牧村的政策、法规,以及畜牧、养殖、计划生育、生态保护等方面知识;"强队伍"就是既建立高素质的党校教师队伍,又要培养高素质的牧区干部队伍。我县地域广阔,横跨河西五市,与甘、青15个县区接壤,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党员干部不便集中学习,为此,我校充分发挥"流动党校"的作用,携带电教设备,深入到各乡镇、各农牧村、各林牧场、以及厂矿企业举办"送教下乡"的培训班。两年来,举办这样的培训班累计达15期,听课人数达1000多人次。为提高干部学历,我校与兰州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合办学,先后举办了工商管理本科班3期,毕业学员80多人,为自治县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二、深化改革,加强教学内部管理

1、在教学内容上运用了 "版块式 "教学。根据中央提出的"一个中心、四方面"的教学格局,我校严把教学质量关,坚持"以创新促质量,以改革谋发展",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站在学员的角度,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想学员之所想,教学员之所需,解学员之所疑,贴近社会发展实际,分析党员干部思想状况,有的放矢的设置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我校采用"版块式",即:把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个"版块",一是公共版块,包括党性教育版块、公共知识版块、执政能力版块、领导科学版块,这些版块在各种培训班的教学内容中都要设置;二是机动版块,如:项目建设版块、政策法规知识版块、农牧业知识版块、工业知识版块、旅游知识版块等实用技术的版块。针对不同对象的培训班次和学员的工作需求,合理设置版块内容,真正使学员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2、在教学管理上严把质量关。教学管理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组织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一整套制度,严格把好"四关"。一是把好学习关,就是本着"先学、学深、弄懂"的原则,利用所有空闲时间组织任课教师认真收看备课辅导录像和中央党校的网上教学内容,全面掌握授课内容,虚心吸取先进的教学艺术与方法;二是把好备课关,在年初,我校就召开教学研讨会,根据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结合县情,确定了教学专题,并分解给每个任课教师,每个教师至少确定5到7个专题,要求教师及早着手,广泛搜集素材,深入展开调研,撰写出一定理论水准的讲稿。当举办培训班时,教师根据培训对象,选择合适的教学专题交给培训班负责人筛选;当教学专题确定后,首先要求在教研组会议上进行讨论修改,从讲稿的内容、结构、层次、语言表达、教学重点、难点到教学课件的色彩搭配、画面艺术等方面都要严格审核;三是把好审批关,就是在每次上课前一个星期,任课教师的教案都要经过教研组、教导处、常务副校长三级审批,只有一致通过教案,才能在培训班上授课;四是把好评估关,就是学校精心设计教学评价表,由学员对教师的授课当堂打分,从师德师风、理论水平、教学艺术、听课效果等方面作出评价,再由教导处疏理、汇总评价意见,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作进一步的改进,督促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另外,我校始终坚持以教研促教学,建立了一系列教学激励机制,鼓励支持教师深入社会、农牧村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撰写调研报告、论文,对论文发表者,根据不同级别予以一定数目的物质奖励,在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的评选中优先考虑。近年来,我校教师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地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受到县委主管领导的好评。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我们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进一步优化了课堂教学,尝识了"情景式"、"悬念式"、"互动式"、"分层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这些教学方法各有所长,相得益彰。

1、情境式教学。情境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运用语言描述或多媒体技术等方式有目的的创设一种课堂教学氛围,使学员能"身临其境",获取知识信息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式"教学方法的特点是:能通过学员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观,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我去年讲"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这一专题时,就采用了情景式教学法。我首先用多媒体推出本次授课的题目--《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然后我在开场白上说:"在我党历史上,曾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请大家说出你所知道的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名字"……,我的话音刚落,课堂上气氛骤然活跃起来:"刘胡兰、方志敏、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随着大家的发言,我从投影上投出60多位优秀党员的图片,并对他们的生平经历和英雄模范事迹作了简要介绍。在播放中,我不失时机地对党的先进性进行解读,听课后,大家地反映是,这堂课既是一堂艺术欣赏课,更是一堂思想升华的党课。从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共产党员形象中,知道了什么是党员的先进性,怎样去做一名党员。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方法要视教学内容而定,视教育对象而定,不可多用,也不可滥用。

2、悬念式教学。党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较强,往往很难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党校教师不妨巧设一些悬念,抓住听课者的心,以增强听课兴趣。我在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专题时,运用了悬念式教学法。在授课前,我先讲了一个重大事件:"近日,我海军一艘常规动力潜艇在我领海进行训练时,因机械故障失事,军委采用种种措施都未能凑效,艇上70多名官兵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不幸以身殉职。接着我讲了军人的神圣使命是保家卫国,军人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守护神,讲了以人为本等理论,然后,我让大家猜猜我今天讲的内容,从而激发了听课者的情绪和思考,引发了大家对本课的学习兴趣。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设置悬念要紧扣教学内容:二是悬念不宜频繁、过多,否则,悬念式教学就显得"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了。

3、分层式教学。党校的教育对象,在文化程度、政治理论水平等方面千差万别,参差不齐。运用分层式教学可以使不同文化程度的学员,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取得较满意的培训效果。分层式教学指的是,根据各类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分层次、分类别进行教育教学的一种方法。例如,我在村干班上讲《以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专题时,就运用了分层式教学法。我在上课前与学员交谈,从中了解了农牧民的收入情况,了解了农牧村草原生态的变化情况,了解了农牧村对禁牧、轮牧、休牧政策的反映,然后我在讲课中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对疑惑的问题进行解答。考虑到村干部接受知识信息困难的情况,我在教学课件中插入了大量图片,直观、形象的展现了过去"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美丽草原景象,再展现当今草原退化、沙漠侵袭、森林滥伐、水源污染等图画,通过今昔对比,使村干部理解了实施"禁牧,轮牧,休牧"等一系列农牧村政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认识了保护生态的重大意义,使他们今后真正成为贯彻党的农牧村政策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分层式教学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区分教育对象的层次性。从一定的角度,如受教育的程度,思想表现,职业分工,性格特点,把被教育者分成不同层次或类别,因才施教;二是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层次性,针对文化程度高,理论水平强的科级领导干部,教学内容要相对广而且深一些,理论政策要讲深、讲透,语言要严密,逻辑性要强,尽量满足学员的求知欲;对文化程度相对低,理论政策水平一般的农牧村干部,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使学员学后感到耳目一新、收益匪浅。在方式方法上,尽量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在语言表述上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4、互动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授、学员被动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通过教师与学员在交流互动中完成知识的传递与接收,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这种教学方法,既启迪了思维,调动了兴趣,也强化了记忆,学到了知识,受到学员的好评。在今年的乡镇干部培训班上,我们在下发培训通知时就要求每个学员作一个新农牧村建设的社会调查,然后在培训班上作交流发言,针对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培训班上共同探讨,取得共识。从课堂反映看,教学效果极好。 除上述教学方法外,"讨论式"、"探究式"、"请进来,走出去"等教学方法也是大家经常采用的好方法,在前几次的教学研讨会中都介绍了,我就不在多说了。我想,正是由于我们不断创新并采用了上述教学方法,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才使我校主体班次的教学质量有了稳步提高。 总之,近年来,我校围绕党校中心工作,在提高教学质量,拓宽办学领域,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上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按新形势、新阶段党校的目标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兄弟县(区)党校相比,也还有许多不足,如:由于交通不便,到农牧村、农牧场、以及工矿企业调研少;对学员在实用技术和工作技能的培训上力度不大;为地方政府建言献策不够主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在今后将扬长避短,不断改进,努力在社会主义新牧区的建设中,充分发挥出党校应有的作用。

二OO六年九月二十一日

第五篇:坚持管理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兖州市永华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坚持管理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当前,在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政策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经营形势更加严峻。只有顺势而为,强化内功,通过创新管理,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管理上的转型升级,才能度冬迎春,开创新的发展局面,打造能够抗击大风大浪,涉深水求远肮的不沉巨轮。

创新发展理念,把“做优"放在首要位置

企业发展规模必须与自身的资源能力相适应。一家企业, 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资源相对不足,经营风险加大,在此情况下,要注意解决好"追求什么样的发展"这个核心的重大命题,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施工企业迫切需要提升市场竞争力,尤其是投标报价水平的行业竞争力;迫切需要提高创效能力,特别是远离总 部的外埠工程的利润率;迫切需要提高市场集中度和大项目的比重迫切需要提高合同履约能力,主要是破解用工荒难题; 迫切需要提高资金收益率,主要是项目回款率;迫切需要改善经营格局,坚持走又强又专的发展道路;迫切需要提高风险控制力,尤其是外埠市场的经营管控;迫切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适应企业强化内功的要求;迫切需要提高核心 技术和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以巩固提高企业品牌美誉度。

这九个〃迫切需要〃是做优企业、提高发展质量的主 要内容。同时还必须强调,许多施工企业对规模扩张有一种 原始的冲动和强劲的本能驱动,这是树立新的发展理念的主 要障碍。必须要摒弃一味追求产值规模、单纯为了外延扩张 等观念。用发展质量统揽发展速度,把发展质量即“做优” 放在“做强”“做大”之前的首要位置。

创新考核体系,用发展质量衡量领导的 能力与政绩

考核体系是企业发展定位和前进方向的直接反映,也反过来促进和推动着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在当前,建筑施工领域竞争空前激烈的情况下,施工企业考核体系应该坚持 立足主业,扩大主业,发展主业的主方向,引导优势资源向 主业集中。长期以来,规模以上施工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 施工企业,追求多元化经营,搞〃宽正面、大纵深、高顶尖” 发展了一些自己不太懂的新产业,上马了一些自己不内行的 新项目,表面看来,开发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实则伤害了主 业发展的积极性。须知,丢掉了〃专"和〃强”所谓的〃大" 就

是无本之木。要在考核体系中旗帜鲜明地强调主业优先, 把主业发展水平作为衡量各级领导能力和政绩的"硬杠杆"。 同时努力提升主业的竞争层次,对工程总承包、城市运营商 等经营新模式给予鼓励,推动大胆创新。集团总公司承担创 新成本,促使各级领导改变经营结构,提升发展质量。要完 善EVA业绩考核体系,用〃现金为王〃的理念引导各级领 导从源头上搞活资金,防范风险。不容忽视的是,一些施工 企业,在项目回款困难的情况下,出于施工效率的考虑,亦 或是为了使损失最小化,动用企业自有资金支持施工生产。 更有甚者,有的经营者感到企业内部的钱用起来方便,便以 "缴纳银行同期利率"为由堂而皇之地在内部大举其债,这 其实是施工企业提高发展质量的大敌。项目回款是施工企业 的生命线,没有工程项目资金的源源流入,施工企业连生存 发展都成大问题,更谈不上发展。因此,要把控制内部资金 使用,提高内部资金投资回报作为提高发展质量的核心要素。 实行内部资金动用新机制,凡动用内部资金时间越长、数量 越大的,除追加资金占用费外,还应体现在经营成果考核分 值与权重上。在考核体系中增设专项奖罚内容。对解决历史 遗留问题、盘活死账呆账、完成烂尾项目清算、收回久拖欠 款的,明确奖励标准;对于当断不断、该结不结、能清不清 而产生新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实施专项处罚。

创新市场开拓,增强竞争力控制潜在风险

对施工企业来说,项目质量决定发展质量。在企业管 理力量有限,管理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要通过开拓大市 场求得规模效益,承揽大项目节约管理资源,摊薄管理成本。 与此同时,应把防范开拓市场的风险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 置,对于以下十五种市场信息情况,应慎重考虑:一是房地 产公司的烂尾项目。二是进度款拨付低于75%的土建总承 包项目。三是以项目公司名义发包并运作的开发项目。四是 以土地代替施工款的项目。五是远离企业总部的"小、散、远" 项目。六是由房地产公司或管理公司控制的,经营环节过多 的项目。七是超过成本红线的工程项目。八是以分包方名义承接的土建项目。九是仅靠经营收益支付工程款的道桥BT 或类似市政工程项目。十是超标准超规定超常量支付保证金 的项目。十一是管理力量达不到,又无后期市场前景的陌生 边远地区项目。十二是前有劣迹改头换面但实际控制人没有 更易的房地产公司项目。十三是合同条件苛刻、有失公平公 正的项目。十四是民间信贷泛滥地区的项目。十五是赶走别 的公司自己接手的半拉子项目。对于这十五种情况,企业应 全面研究,审慎决策,以防陷入劣质工程而难以自拔。

创新项目管理,建立科学统一的项目目 标责任制

项目管理创新的目标方向,是完全意义上的动态管理, 使项目部成为法人严格控制下

的一次性组织、企业经营管 理办法和新的考核体系规范下的核算单位、责权利统一对 等的临时性机构、代表法人对项目目标和项目合同负完全 责任的责任主体。企业所有工程项目,都应实行动态管理。 需要指出的是,有的企业把工程项目经理部搞成经营中心, 等同于大法人下的模拟法人经营机构,这是不对的。企业 法人和项目经理部之间的界限越明晰,责权利约定越具体, 就越有利于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要探索外埠市场区 域化管理,积累管理经验,促进项目管理扁平化。要进一 步完善项目目标管理责任书,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造价水 平、不同管理模式的工程项目,分门别类制订样本,做到 制式统

一、条目统

一、内容统

一、收益分配流程统

一、奖 罚措施统一。规范项目成本控制,所有在施工程都要按照

项目目标成本书的要求,落实成本责任,加强过程监控。 要充分体现和落实法人对项目管理的要求,对项目来源、 过程管理、资金拨付、竣工结算等关键环节,都要严格管 控,把法人管项目的要义落实到项目管理全过程。制订规定, 采取措施,把项目经理的主导作用及项目部的责权利落实 到位。要改善项目部经营环境,突出项目部责任主体,发 挥项目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围绕提高项目 管理效率抓创新,集中解决好项目管理中的突出难题。要 实行内部资金动用的项目实名制和专款专用制,力求做到 统一支付。要为项目经理履行职责扫清障碍,清理各种关系, 清除各种裙带,建立良好秩序。

创新人力资源,做到规章制度和激励手 段相统一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施工企业人才不足的现象将会 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总量不足,主要表 现为一线施工管理人员缺乏;二是质量不高,尤其缺乏有实 战经验的年轻人才;三是结构失衡,许多人才集中在机关、 上层或是其他虚职岗位,造成"头重脚轻"。创新人力资源, 要有人才吸纳、引进、培养、储备的长远机制,使人才增长 与企业发展相适应。有的企业,吸纳培养人才搞短期行为, 工程任务少时,把人才当包袱,想方设法把人才"赶出门"; 工程任务量大时,又现抓现用,并常常选错用错。要有定期、 定量、定结构、定方向的"四定"策略,做到长短结合,以 长为主。养用结合,以用为主。为防止人才盲目向上流动, 要在人力资源制度顶层设计阶段,倾向性地引导和鼓励人才 向基层流动,在工地成长。要完善职业回避制度,明确具有 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个基层单位,不得具有上下游业务 关系。要鼓励员工参加岗位学习培训,制订和完善执业资格 证书奖励办法,凡自学考取一级建造师、注册造价师、注册

会计师的,给予具有吸引力的奖励。施工任务没有东西南北 之分,人才也应坚持五湖四海,大力推行人才本土化,提高 人才的质量和使用效率,鼓励本土人才带证书上岗,带资质 入企,在岗位贡献。

创新企业文化,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 的发展氛围

企业文化承载了企业的历史积淀、发展现状和未来追 求,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创新管理,必须坚持人本管 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相结合,通过加强和创新企业文化, 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把内部团结稳定和凝聚力向心力转化 为企业的竞争实力。要大力弘扬"尊重个性、弘扬特长、激 励探索、提倡冒尖、鼓励合作、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推 动管理创新由个别走向全员,由被动走向主动。要充分发扬 企业的精神作风等优良文化传统,形成全员认同的文化共识, 打造企业牢固的精神支柱。要结合企业实际,深入开展各类 企业文化活动和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形成昂扬向上的文化氛围。要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努力打造素质一流、作风一流、业绩一流的员工队伍。各级 领导要发挥企业文化实践者和推动者的骨干作用,身体力行 地践行企业文化,发展企业文化,为广大员工作出表率。通 过创新企业文化,努力提高企业软实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 进取的良好氛围。

企业管理与发展质量,是企业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 二者之间是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影响企业发展 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管理是 一个动态的过程,既要与企业的性质相适应,又要与企业规 模、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相适应。作为企业决策者,应根据 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面临的具体形势,不断创新管理,使 之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确保企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上一篇:客服部月度工作计划下一篇:课间操活动实施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