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2024-05-01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人与自然环境怎样和谐相处,是当前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的主要问题。为了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环境保护,警示人类,我选择了义务教程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3课《旅鼠之谜》。进行讲解。

结合课标,明确要求,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要学生懂得,不掌握自然规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缺乏人文关怀,盲目的行为必将造成公害。在授课时,结合大纲与课标,确定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多角度理解课文的内容与启示,了解旅鼠的三大奥秘,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的不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价值观:激发好奇心,做事要三思而后行,懂得考虑后果,注意从自身坐起,保护生态环境。

从课堂情况来看,知识掌握了,且较准确,注意了文体特点的简介与学习。但学生合作他探究时,关于文章语言特点方面谈的不多,如果能在出示旅鼠三大奥秘的片,让同学读后,及时针对性的分析其语言特点就好了。为了让学生从形象和视觉上明确北极鼠的样子,出示了电教片,增强了直观性,吸引了学生好奇的目光,加上简介,让学生带着趣味研习课文。学生合作探究问题时,采用了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的多种评价方式,几个问题都由集体智慧来归纳总结了。

本节教学的成功之处还在于迁移训练时,让同学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现主题:人类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的严重后果。有一名女同学,在黑板上运用拟人夸张的方法画了一幅漫画,揭示了主题。这样的训练,使同学动手与动脑,知识与兴趣,理性与特长结合在一起,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学生发言机会不很多,没能让绝大多数同学得到口头表达的锻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说,设置问题时分层次,并让学生多探究问题。逐步学习逐步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即使总结经验与不足,在反思和向别人学习过程中,力争尽快达到讲课时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既解学生疑惑,又发人深思,让课堂变成艺术的殿堂,具有艺术的效果。

上海市闵行区闵行四中王文吉学习这篇文章,一要引导学生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二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习的欲望。三要与其他课文相参照,把各部分内容串联起来作全面深入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

可以通过用读故事的方法学习本文,体会本文在布局谋篇上的特点。那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理解了本文带给我们的只有通过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的新的探究科学和思想。

篇2:《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本课的重点是对旅鼠的三大奥秘有所理解,通过PPT课件的教学,顺利完成此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学习本篇科学小品文的独特写作方法,即记叙与说明结合,寓知识于叙事中,在对话中不知不觉就接受了科学知识,内容丰富有趣。本课的教学采用了跳读法,实现了长文短教,有效利用了课堂时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在课堂的朗读教学中,及时灵活地运用了师生分段共读的方法,利于学生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熟知程度,帮助学生查找朗读失误,体会如何更好运用朗读技巧进行文本朗读与理解。

导入新课,使用的是文本串联法,选取了七年级下册的《斑羚飞渡》作为新课导入的“药引”材料。在内容的学习中,采取了大量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学习旅鼠的繁殖能力知识时,将文本中枯燥的文字与数字转化成结构图加以形象展示,对旅鼠的超人繁殖能力在惊叹之余有了形象的感知。将抽象变为形象,将数字化为具体。

本堂的教学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在成语学习环节中,没有注意将知识具体化,即未对个别较难成语给予一点提示性释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成语积累学习。还可以采用竞赛形式,让学生实现成语的拓展性积累学习。

篇3:《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2.学习作者娓娓动听的对话中讲述故事的写作手法。

3.理解说明文知识性很强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旅鼠的特点。2.培养学生研究能力。3.由学生自己讲述课文内容, 解答旅鼠之谜。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媲 (pì) 美挑衅 (xìn) 迷惘 (wǎng) 笃 (dǔ) 信啮 (niè) 齿滑稽 (jī) 徘徊 (huái) 逃窜 (cuàn)

2. 解释下列词语。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 后面的人就跟上去, 形容踊跃前进, 连续不断。

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挑衅:借端生事, 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 不知怎么办。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互相配合。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 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 没有根据的话。

笃信:忠实地信仰。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 见识浅。

二、导入

你听说过北极旅鼠吗?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的小动物, 有许多难解的谜团。几个世纪以来, 科学家们绞尽脑汁, 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阅读这篇课文, 相信你也会产生探究旅鼠之谜的兴趣。

三、感知

提问: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归纳旅鼠的几大奥秘:

1.哺乳动物却有和细菌相似的繁殖能力。2.能够根据条件控制繁殖。

3.达到一定密度就自然吸引敌人来消灭自己。4.周期性的进行“死亡大变迁”。

5.只往西、往北, 往海里死亡。

四、探究

1.讨论旅鼠的几大奥秘的原因。 (提示:旅鼠是集体观念很强的动物。旅鼠有这种本能。)

2.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 例如, 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 这样说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不求统一答案。)

3.除了旅鼠之外, 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 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 写一段文字, 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 在班上交流。 (学生说自己所见的奇闻, 课后写成书面文字。)

五、小结

本文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 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 课文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北极旅鼠和一般的老鼠没有多大差别, “但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 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它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强;第二大奥秘是一旦繁殖过多, 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 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 浩浩荡荡, 无所畏惧。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们无从知道, 或许是自然正用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这一切, 这就揭示出自然的奥妙无穷。由此我们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意。文章的意义不止于此, 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六、作业

1. 课后练习一;2.选用练习册中题目。

篇4:旅鼠“集体自杀”之谜

关于旅鼠,科学家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旅鼠及其天敌的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的波动规律。实际上,许多啮齿类动物都存在着奇怪的种群爆发规律,最著名的事件发生于1926~1927年的美国加州中央谷地区,当时当地的老鼠种群达到了每公顷20万只(每平方米大约20只)的惊人数量。旅鼠的种群数量爆发每三四年发生一次,爆发时种群数量直线上升,大约持续一年时间便开始直线下降,直到几近于灭绝。

旅鼠种群数量增减为什么会呈现规律性的巨幅波动?1530年,法国地理学家齐格尔是这样解释的:旅鼠数量突然增多的原因是风暴把许多旅鼠从天上刮了下来。19世纪,自然学家爱德华·纳尔逊指出:“莫顿桑的爱斯基摩人有一种迷信看法,认为旅鼠生活在遥远的星星上,在刮暴风雪时从天上一路螺旋而下,直到落到地球上。”正因此,莫顿桑的爱斯基摩人常将旅鼠称为“天鼠”。

现代科学家对旅鼠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提出了各种理论。

集体自杀说

这种理论认为,旅鼠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源自于旅鼠的自杀行为。

旅鼠的繁殖能力很强。以挪威旅鼠为例,在年景特别好的年份,比如冬季短,天寒,没有突如其来的冰雪消融现象,夏季比平时年份长,旅鼠种群数量就会呈现爆发式增长:幼鼠出生后不到一个月就进入性成熟期,如果条件适宜,它们全年都可交配生育,每三到四周就能产一窝,一窝有6~12只幼崽。

旅鼠就其本性而言,属于独居性动物,身体强壮的旅鼠在远未发生食物短缺之前就会将身体羸弱和幼小的旅鼠逐出。这些被逐出的小旅鼠四处流浪,但它们的活动范围受地理条件限制,迫使它们进入狭窄的走廊地带。在狭窄的生存空间里,鼠群的数量越来越多,个体之间的摩擦和冲突也越来越加剧,最终引起整个鼠群秩序大乱,旅鼠们四散而逃。可是,不知是什么原因,四散而逃的旅鼠忽然朝着一个方向浩浩荡荡地前进,它们白天休整进食,晚上摸黑前进,沿途不断有旅鼠加入,队伍越来越壮大,可达数百万只之多。迁徙时,如遇到河流等水体,它们一般会绕道而行或者找一块能渡过去的陆桥,如果不成则游过去。在无风浪的夜里,旅鼠一般能游200米远,但如果遇到大风天气,大部分旅鼠就会被淹死。到白天,人们看到河流、池塘里漂着很多死鼠,于是便有了“旅鼠自杀”之说——旅鼠在本能驱使下大规模地集体自杀,它们组成浩浩荡荡的大军,逢山过山,遇水涉水,如果遇到悬崖峭壁,便义无反顾地纷纷跳下去;它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一直奔向大海,然后跳入大海,被汹涌澎湃的波涛吞没。

1958年上映的迪斯尼电影《荒凉的原野》更是将“旅鼠自杀”之说推向了高潮。这部影片的拍摄地是加拿大艾伯达省,这里远离海岸,也不是旅鼠的本土栖息地。为了拍片,制片人从因纽特儿童的手里买了一些旅鼠。影片是这样拍摄的:迁徙过程的拍摄是将旅鼠放在一个覆盖着雪的转盘上,然后转动转盘,从不同角度进行拍摄;坠崖过程的拍摄则是驱赶旅鼠从一处不高的峭壁上跳下去,掉进下面的河里。曾经创造了活泼可爱的米老鼠形象的迪斯尼公司如此虐待另一种啮齿类动物,实在令人反感。不过,制片人这样做也不难理解:一是野生动物很难与人类合作;二是与旅鼠自我调整种群密度相比,旅鼠坠崖自杀场面更能给人留下强烈印象。

不过,科学家现在已经取得了一致看法,这就是:旅鼠不会集体自杀。下面是其他几种比较流行的解释。

天敌消灭说

这种理论认为,旅鼠的种群数量消长波动规律与旅鼠的四大天敌——白鼬、北极狐、雪枭和长尾贼鸥有着密切关系。

有人算过一笔账:如果一对旅鼠从3月份开始生育,一年中生育7窝,每窝12只,那么可以生育84只;如果每窝旅鼠都是6雄6雌,出生20天后进入性成熟期,再生育,也是7窝,每窝12只……如此循环,一对旅鼠及其它们的后代在一年当中可生育82万只!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旅鼠种群数量可以爆发式地增加到正常数量的100倍甚至1000倍。旅鼠数量的激增,为其天敌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引起连锁反应,导致以旅鼠为主食的食肉动物数量大幅增加;而天敌数量的激增,反过来又导致它们对旅鼠的疯狂掠杀,从而致使处在繁育高峰阶段的旅鼠数量开始锐减;当旅鼠的数量下降到使其天敌无法找到足够的食物来源时,后者的数量也开始剧减——掠食动物与被掠食动物之间形成的这种高度一致的种群数量增减波动循环,是自然界中动物种群保持动态平衡的一种生存法则。与其他动物稍有不同的是,旅鼠的这种周而复始的增减波动循环有着极强的规律性,以4年为一个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周期性循环中,白鼬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旅鼠的四大天敌中,白鼬是唯一专吃旅鼠的掠食动物,而北极狐、雪枭和贼鸥除了吃旅鼠外,也吃其他动物。

当旅鼠的数量开始增加时,以旅鼠为食的白鼬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多,但由于旅鼠的繁殖能力远强于白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繁殖发展后,旅鼠的繁殖数量会大于被白鼬掠食的数量,掠食者与被掠食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被打破。这时,另外三大天敌以及其他食肉动物也开始转为以旅鼠为主食。据观察,当旅鼠的种群数量处在高峰时期时,北极狐的洞穴里狐满为患,每窝平均产崽在8只左右;而当旅鼠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时,北极狐的食物资源迅速减少,令它们常常食不果腹,雌狐体质下降,以致无法怀崽,或者生产的幼狐体质很差,早早夭亡。经过一段时间,随着旅鼠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北极狐种群数量也随之骤减,最终二者会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自我调节说

有研究发现,当旅鼠种群数量急剧膨胀,达到一定密度(1公顷有几百只之多)后,奇怪的现象便出现了:这时旅鼠们变得焦躁不安,东跑西颠,吵吵嚷嚷,永无休止,而且停止进食。有人试图用旅鼠的磨牙行为来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磨牙可产生次声波或超声波,当旅鼠种群数量过密时,磨牙产生的噪声汇集成一股强大声波,强烈刺激旅鼠的神经系统,导致其内分泌紊乱,使得原本胆小谨慎的旅鼠突然变得勇猛异常,不再惧怕天敌,有时甚至还会主动攻击天敌;内分泌紊乱还导致旅鼠的肤色发生变化,由灰黑色变成鲜艳的橘红色,使其在食肉动物眼里变得更加醒目显眼,从而引起雪枭、北极狐、贼鸥和白鼬等天敌的注意。

还有科学家试图从旅鼠自身寻找原因,他们提出,随着种群密度增大,旅鼠之间出现了更多的社会交流,生存压力也增大,导致其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繁殖力下降,并且变得更具攻击性,乃至出现自相残杀现象。

气候变暖影响说

近来有科学家发现,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许多地区,旅鼠种群数量爆发现象正在消失。挪威科学家奇瑞尔·考斯拉德和他的同事对1970年以来挪威南部某地区的旅鼠兴衰循环现象进行分析,发现那里的旅鼠自1994年以来再没出现过种群数量爆发式突增现象。他们在分析气象资料后指出,气候变暖也许是当地旅鼠数量十几年来一直保持较低水平的原因。

考斯拉德等人的研究表明,旅鼠种群数量爆发与较寒冷的冬季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冬季来临后,旅鼠栖居在雪下的地下巢穴内,来自地下的地热使巢穴附近地面上的冰雪融化,为生活在地下的旅鼠提供氧气和苔藓等食物。近些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在冬季的白天,气温多处于冰点之上,积雪融化,雪水渗入到旅鼠的地下巢穴,导致鼠巢内洪水四溢;到夜间,气温下降,融化的冰雪重新结冰。因此,当鼠巢内洪水泛滥时,大量旅鼠被淹死,侥幸活下来的则因食物被冻在冰层下无法取食,也常常挨饿。

旅鼠种群数量的下降也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由于旅鼠数量下降,像北极狐和雪枭之类的食肉动物不得不转向以松鸡和柳雷鸟等鸟类为食,结果导致这些地栖鸟的数量越来越少。考斯拉德等人认为,气候变化对生态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随着食肉动物、猎物和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的变化,整个生态系统都将发生变化。

篇5:《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点。

2、了解科学小品的写作特点,学习本文用生动的对话进行说明。

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归纳、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2、学习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形式。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

教学难点: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理解文章末句的含义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无论是另人生厌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尘土,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北极旅鼠也是其中一个,这个生活在北极早员的小动物,让科学家们研究好几个世纪了,却始终也解不开它们的奥秘。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位梦华先生一同前往北极去见识一下这个神奇的小动物。

(二)检测预习情况:

1、给下列字注音:挑衅(xìn)仓皇(cāng)哺乳(bǔ)媲美(pì)徘徊(páihuái)收敛(liǎn)迁徙(xǐ)啮齿(niè)繁衍(yǎn)

2、简介作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名朗读课文片段,其它同学思考:找出关于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并简单概括。

3、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再次朗读,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四)品读课文:

1、品读写法:

课文主要介绍了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很强,但读起来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她和一般的说明文有什么不同的呢,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可以小组交流,师也可以提示和学过的普通说明文比较,明确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本文是以旅鼠为说明对象,主要介绍旅鼠的说明文。

本文又具有记叙文的六要素,通篇几乎是“我”与丹尼斯的对话,既通俗又亲切,“我”不仅专心听,也有相应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有问有答,反复解开疑团。

教师归纳: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写作手法独特:课文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可以说是记叙文与说明文的杂交品种,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它是一篇地地道道的记叙文体,但它讲述的故事跟一般记叙生活故事不一样,讲的全是关于旅鼠的知识。通篇又都是作者和丹尼斯的对话,在通俗亲切的对话中介绍科学知识。所以这篇文章既有记叙文的特征,又具有说明文的特征。

这种写法与一般说明文相比较的好处: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既给人以知识又使人读来饶有兴趣。写作启示:介绍知识的文章也应该考虑怎样讲效果会更好,怎样才能吸引读者,让人喜欢。

2、品读写作意义

问题探究:

1、旅鼠之迷有那些?作者仅仅是要介绍旅鼠之迷吗?

明确:旅鼠的奥秘有三:一是繁殖能力惊人;二是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象想方设法要自杀似的;三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文章借旅鼠的奇特行为启示我们: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而是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2、作者为了说明旅鼠的繁殖能力,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

明确:作者用一系列数字说明旅鼠的繁殖能力极强,这些数字准确说明旅鼠的繁殖数量,也就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而且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条理十分清楚,有祥有略,每一代都交代的十分清楚。

3、课文说:“人类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来,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明确:对。文章借旅鼠的奇特行为启示我们: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而是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4、思考一下,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说一说这样安排的好处。

明确:旅鼠的三大奥秘言之有序,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它两大奥秘虽然至今还是一团迷,但总与繁殖有关。另外,三大奥秘一个比一个神秘莫测,第二个和第三个奥秘都是自杀行为,而第三个奥秘比第二个更神秘。同时,这样安排也使行文上波澜不断,反复制造悬念又反复解开悬念。最后还是“一大难解之迷”,更加能吸引读者。

5、本文反复渲染旅鼠之迷的目的是什么?说说自己的见解。

明确:本文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反复渲染“旅鼠之迷”,目的决不仅在于介绍关于旅鼠的生物学知识,更意在提醒人类关注人类自身第一号问题—全球人口迅速增长而难以控制的问题。

6、学了本文后,你获得那些启示?

明确:①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

②科学研究的过程要不断调整方式、思维方法。

③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新趋势。

④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也应该有所醒悟,应该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五)课堂总结:

本文是一篇精美的科学小品,文章以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的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奇特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神奇的,自然是智慧的,是无以伦比的,从旅鼠身上反思我们人类,在人口数量上也应有个警醒,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路。

板书设计:

篇6:《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2、学习作者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写作手法。

3、理解并掌握本文运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1、学生自己探究课文解答旅鼠之谜。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图片,这是哪里?是我们的家乡徽州。这是什么?黄山猕猴。你知道关于黄山猕猴的未解之谜吗?据说黄山猕猴每一族群一般维持在28只左右,这是族群最佳生活状态的临界点,族群成员以生命来维护这一状态——每当族群数量超出,年纪较大的猴子就会毅然决然地选择坠崖而亡。其实,自然界有许多像这样的未解之谜。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它也有许多谜呢!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字的读音。

媲美(pì)挑衅(xìn)笃信(dǔ)迷惘(wǎng)啮齿(niâ)滑稽(jī)

徘徊(huái)

逃窜(cuàn)2.解释下列词语。

媲美:美的程度差不多;比美。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笃信:忠实的信仰。笃:忠实,全心全意。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前赴后继:前面的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没有根据的话。

三、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基本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要求一名学生用朴实的语言介绍分旅鼠。其他学生补充,并说说来源于课文什么地方。

旅鼠,是生活在北极草地的一种哺乳(啮齿类)动物,主要以草根、草茎和苔藓之类的植物为食。常年居住北极,体 形椭圆,四肢短小,比普通老鼠要小一些,最大可长到15厘米,尾巴粗短,耳朵很小,两眼闪着胆怯的光芒,但当被逼得走投无路时,它也会勃然大怒,奋力反击。爱斯基摩人称其为来自天空的动物,斯堪的纳维亚人称之为“天鼠”。它的繁殖力惊人,当种群达到一定舒良时会毛色会变鲜艳吸引天敌。丰年大量繁殖时还会数百万只旅鼠奔向大海,最后葬身大海。

2、你是如何知道有关旅鼠的知识的? 从课文中获得相关的旅鼠知识。

3、复习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告诉人们知识为目,并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揭示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的一类文章。通过本文的阅读,同学们获得了一些关于旅鼠的知识。再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本文运用了说明方法了吗?

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4、标题为“谜”,细读本文北极旅鼠有哪些谜? 明确: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1)旅鼠繁殖能力惊人;

(2)旅鼠繁殖能力不仅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自杀现象;(3)死亡大迁移,数百万只旅鼠向西或向北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5、旅鼠的“疑问”:

(1)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如果人类照我们这样繁殖,结果会怎样呢?(资料:中国人口学家马寅初早在50年代初,就注意并开始研究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实际问题。他在著名的《新人口论》中,较系统的论述了中国的人口问题。提出了“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命题。)

(文字资料: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万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不加以控制,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资料: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人口基金组织已把1999年6 月16日定为“60亿人口日”专家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总数仍将达到90—100亿。)

(2)人口问题带来的其他问题:人口问题还会带来其它的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人口过多导致就业压力增大,我们向自然索取更多会造成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破坏更严重,环境更加恶劣。现在我们的气候反常也是跟人口问题有着紧密联系的。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告诉我们,罗布泊的消逝也跟人口增长有关。

(3)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担心:有一天我们也要走上旅鼠这条路?

答案当然是不会的。我们人类是拥有智慧的高级动物,我们现在也意识到这些问题,例如大家看到的这篇文章,大家平时电视上网络上报纸上看到的一些相关报道,我们也在积极地采取一些措施,像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对遏制人口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现在很多人也在思考更多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不断反思自己不断寻找方法,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过程。大家要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四、从课文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之后由各组选代表发言,共同交流。学生可能有的答案:

●大自然有许多奥秘人类还无法解释,有待继续研究。

●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否则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人口问题是全球第一号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在位梦华和丹尼斯身上我们看到了为科学的崇高献身精神。●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自然界的万物都是自然课文的研究对象。

●自然界本身就具有调节机制,一旦被破坏,就会向新的平衡转化。●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当觉悟:人类也应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五、再读课文,辨识文体。

1、请一名学生用生动的语言介绍有关旅鼠的知识。

2、说明文还可以用自述的方式,运用修辞生动介绍事物。

3、介绍作者。

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地质学家。1991年他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后撰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北极的各种情况。他的主要著作有《神奇的北级》、《南极之梦》等。

4、复习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看看能否找到六要素。

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人物──“我”和丹尼斯。事件的起因──我捉了一只旅鼠。经果──“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果──丹尼斯就旅鼠行为发表自己的感想。

5、讨论:本文的文章体裁是什么?

(1)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的笔调介绍科学知识。

(2)记叙的框架、说明的内容、对话的方式(好处:可信度高;通俗亲切。)(3)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趣。

小结: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是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可以说是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结合体。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

六、拓展延伸。

1、体会《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意,说说大自然的一些未解之谜。

2、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说说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

七、作业

篇7:《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及主旨,了解本文的文体特征,学习写作简单的科学小品。

2、提高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过写作科学小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

教学重点:了解本文的文体特征,学习写作简单的科学小品。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一、导入(2分钟)

1.展示北极冰雪、极光、北极狐、北极熊的图片,作者照片、北极旅鼠图片、课题

2.导言:今天我带同学们到北极看看,这里有千年不化的冰雪;奇异炫目的极光;娇小可爱的北极狐;高大威猛的北极熊。这里还有许多让科学家们魂牵梦绕的未解之谜。今天,我们就随着中国首次北极点科考队总领队位梦华先生,一起来探索北极旅鼠的奥秘。板书课题、3、作者。位梦华,1940年出生于山东平度,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他是最先登上南极大陆的中国人之一,是中国科学家中的第一个并且八次进入北极的人,也是第一个在北极过冬的并第一个和爱斯基摩人交朋友的人。1998年,位梦华第六次进入北极考察,成为第一位在北极越冬的中国科学家。

二、检查预习(5分钟)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媲(pì)美 挑衅(xìn)迷 惘(wǎng)笃(dǔ)信 啮(niâ)齿 滑稽(jī)徘徊(huái)逃窜(cuàn)2.解释下列词语。

前赴后继:前面的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笃信:忠实地信仰。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2分钟)

1.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北极旅鼠,却始终无法解开旅鼠之谜。那么它们到底有哪些奥秘呢?请同学们把语文书翻开到95页,我们来共同寻找答案。(1’)

2.幻灯片:速读课文,圈画出介绍旅鼠奥秘的内容。然后试着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3.学生阅读。(5’)

4.请同学用概括的语言归纳出北极旅鼠的奥秘。(1’)

5.教师板书:三大奥秘、繁殖能力惊人、自杀定数量、死亡大迁移(1’)

四、合作探究:学习本文的文体特征。(10分钟)

我们再来探讨一个问题:我们学过的文章,大致都有分类,以你所掌握的文体知识,你觉得这是篇什么文体的文章?并说说你的理由。

1、记叙文。理由:通篇都是对话形式,又有记叙的六要素: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人物——“我”和丹尼斯。事件的起因——我捉了一只旅鼠。经果——“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果——丹尼斯就旅鼠行为发表自己的感想。

2、说明文。理由:全篇讲的都是旅鼠的知识,还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列数字:(7段、11段)准确直观地说明旅鼠的繁殖能力极强,真实可信,增加说服力。打比方:(15段)生动形象地旅鼠在数量过多时吸引天敌吞食自己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举例子:(21段)具体说明旅鼠迁移最终地都是大海,更有说服力。

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特殊之处,作者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兼有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特点,因此,本文的文体是: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杂交体,它的优点是既给人以知识又使人读来饶有兴趣。3.幻灯片:(2’)

科学小品 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具有科学和文学相结合的特点。

五、了解文章的主旨(5分钟)

1.科学知识插上了文学的翅膀就会飞得更远。那么他在这篇文章中仅仅是向我们介绍旅鼠的知识吗?他还有怎样的深意呢?幻灯片:跳读文章,体会文章的主旨。(1’)

2.学生回答后出示幻灯片: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1’)3.教师板书:红色粉笔板书: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1’)

4.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借丹尼斯之口说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大自然对旅鼠的繁殖进行了干预,作为“万物之长”的人类,应该怎样自我调节呢?这个提醒是必要的,看看下面的数字吧!

幻灯片:1987年世界人口达50亿,1999年世界人口达60亿,2009年世界人口达68亿,生态学家认为,地球最多能养活80亿人。我国的尚玉昌等学者认为,地球大约只能承受70~80亿人的生存。(1’)

六、小结:

《旅鼠之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科学小品。文章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种形式启发我们。从旅鼠的身上,我们如果反观人类自身,也许会领悟到很多„„

七、作业(1分钟)

必做:

1、积累课文中的雅词。

2、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现象,请你模仿科学小品的写法,写一段文字,说明某动物的表现及其原因。

提示:如“鸡为什么要吃沙子”、“鸡是怎样洗澡的”、“螃蟹为什么要吐沫” “螃蟹为什么要横行”。选做:制作一期主题为“动物之谜”的小报(电子文版、手抄版均可)。

板书设计 13.旅鼠之谜

繁殖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

停止进食

旅鼠之谜 旅旅鼠繁殖过多,通过 主动挑衅天敌 ===自杀定数量

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篇8:《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课堂回放]

师:上课之前,我想和同学们做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找到含有“鼠”字的成语,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找得又多又快。

生:鼠雀之辈、胆小如鼠。

生:贼眉鼠眼、抱头鼠窜。

…………

师:从这些成语我们不难看出,提起老鼠,我们总是疙疙瘩瘩的,但我们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老鼠的研究。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北极,去认识生活在那里的旅鼠。(板书:旅鼠之谜。)

师:从题目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讲述旅鼠的谜团。

师:提前读了文章吧,本文讲了旅鼠的几个未解之谜?

生:3个。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概括出旅鼠3个未解之谜。(板书:内容之谜。生看书,勾画关键语句,师巡回指导。)

生:第1个未解之谜是繁殖能力强。

生:第2个未解之谜是暴露自己,吸引天敌。

生:第3个未解之谜是死亡大迁移。

师:那么在你读文的过程中,面对本文的体裁,你有什么不解的谜团吗?(板书:文体之谜。)

生:旅鼠只生活在北极吗?别的地方是不是也有旅鼠?

师:你很善于思考,但是对于这个问题,老师没有更多的研究。我想,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或者文献资料去查阅。我现在想和大家共同研究的是本文的体裁方面的谜惑。

生:我感觉这篇文章的体裁有点四不像,好像是记叙文,还好像是说明文。

师:老师备课时也受到了这个问题的困扰,那你们认为本文到底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呢?

生:我感觉本文就是记叙文。

生:不对,本文是说明文。

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从文中找到证明自己观点的内容来说服大家。

生:我们小组认为本文是记叙文,因为本文记叙的要素很全,时间是:有一天;地点是:爱斯基摩人的村落遗址;人物是:“我”和丹尼斯;故事的起因是“我”捉到了一只旅鼠;故事发生的过程是丹尼斯向我讲述了旅鼠的3个未解之谜,所以我认为本文是记叙文。

生:我觉得故事的结局是:如果我们人类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给了我们生活的启示,这也是本文的中心。它符合记叙文的条件,所以是记叙文。

生:我们小组认为本文是说明文,因为,本文说明的对象是旅鼠的3个未解之谜,为了说明这个内容,本文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在这篇文章中用得相当多,还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比如“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敢死队差不多”。还有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例如是兔子或者山羊之类”。

生:我们还认为,本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来认识本文的文体呢?

生:本文是记叙文与说明文的结合。

师:对,在形式上它采用了记叙文的框架,但在内容上它是介绍知识的说明文。所以,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点是用记叙文的框架说明科学知识的小品文。(板书:记叙文的框架说明科学知识。)

师:说到这,你可能又会产生新的谜团了,为什么本文要采用这样的写法呢?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呢?同学们有深入研究的愿望吗?

生:有。

师:好,请同学们看我给大家的材料,这份材料中的左侧是原文中的节选,因为原文太长,老师没有全部拿出来;而右侧是从节选部分提炼出来的纯说明性的文字。现在,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对两段文字进行对比,研究原文与整合出来的纯说明的文字哪一个写得更好,好在哪里?(生分小组讨论,师做巡回指导。)

生:“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他直直地望着我”这一句中有“直直”这个描写神态的词语,它使本来枯燥的说明文变得生动,而且“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一句有助于引出下文要写的内容,没有这一句,下文的内容展开就不会这么自然。

生:“我迟疑地接过他的本子,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数字,内心深表怀疑。于是自己动手,重新推算了一遍,所得的结果竟然和他的完全一致。‘是的。’我喃喃地说,‘这实在是一个可怕的数字。’”这些语言写出了作者从怀疑到确信的心理过程,正好符合读者的心理,用“这实在是一个可怕的数字”这样的语言描写来印证旅鼠的繁殖能力强这个特点,增加文章的说明力。

生:这样的写法使文章可读性强,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我们学过的科学小品文一般都是干巴巴的说明,而本文像讲故事一样,让我感觉真实生动,愿意去读。

…………

师:对于这种写法的好处,你们分析得这么透彻,现在谁能来全面地归纳一下?

生:采用记叙文的框架说明科学知识有利于增加文章的生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使文章可读性很强,同时有利于下文内容的展开,使内容衔接紧密,最后还有利于提炼文章的主题,使读者认识到有计划的生育人口的重要性。(板书:便于内容展开;增加趣味性;深化文章主旨。)

师:很好。那么从这篇文章的写法中,同学们是否获得一点写作方面的启示呢?

生:写文章不必太重视文体,只要能写好,表达清楚就行了。

生:只要能写好文章,在文体上是可以大胆创新的。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我们齐读本文给我们启示的那句话。(生齐读。)谁能就这个问题再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生:我回家查阅过资料,据预测,2013年,世界人口将达到70亿,2028年将达到80亿,2054年将达到90亿。如果真的达到那个程度,那么,将来人类的吃饭、穿衣、看病等基本问题怎么解决?地球能同时维持这么多人生存吗?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从旅鼠身上得到启示,就是控制人口增长。

师:太棒了。他能由文章想到人类的人口增长问题,而且还翻阅了资料,这种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幸运的是在这个方面,我们国家已经实行了一项政策,是什么呢?

生:计划生育,少生优生。

师:旅鼠之谜让我们获得了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启示,这将是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最大的收获。其实,自然界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如果我们都能从中获益的话,那无疑将是巨大的财富。你知道哪些自然界的未解之谜呢?(板书:生活之谜。)

生:1905年一个夜晚,大雨倾盆,在印度东部的一个边远的山区,有个村落,因丢失一头牛,一些村民点着火把去找牛,突然几百只飞鸟向着火把直冲过来,村民想要赶走他们,但他们却完全失去了方向,昏头昏脑地到处乱撞,落在地上后再也不愿起飞,此后它们开始不吃不喝,还不到两天,这些鸟就全部死光了。后来到了八九月份,相同的一幕再次发生,有人做过统计,两周之内死亡的鸟达到1 500多只,这个村的鸟为什么要自杀,至今仍然是个谜。

…………

师:同学们的积累真的很丰富,老师也找到了自然界几个未解之谜,供没有阅读经验的同学阅读。(生快速浏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旅鼠之谜》,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我学会了用记叙文的框架写科学知识的方法。

生:我掌握了北极旅鼠的3大未解之谜,增长了知识。

生:我了解了在说明文中用记叙文框架写作的好处,认识到写作时要不拘一格。

…………

[对话]

李冬梅(以下简称李):杨老师你好。这节课的三维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北极旅鼠的3个未解之谜;了解本文记叙文框架说明科学知识的写法及这种写法的好处,同时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自然界的未解之谜,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这三个维度的目标,你是怎么确定下来的?

杨彩霞(以下简称杨):本文《旅鼠之谜》是八年级下第3单元的一篇文章,这一单元的文章主要是讲述人类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和思考,学习这一单元的文章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特点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而本文是一篇内容浅显的科学小品,主要讲述了北极旅鼠的3个未解之谜。但本文和以往学生接触过的很多说明文不同,它采用了记叙文的框架,因为,有必要让学生认识这一点,但如果只停留在浅显的认识上,学生对这样写法的认识是不深刻的。因此我又想到了去研究这种写法的好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出自己独到的认识和体会。而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关注,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是本单元的重要教学目标。因些,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设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李: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情,才能达到有针对性地确立教学目标。这节课你的线索非常清晰,巧妙地抓住了《旅鼠之谜》的“谜”字,把整节课划分为3个版块,你是怎么想到在谜字上下工夫来处理这节课的各个知识点呢?

杨:我个人认为,凡是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有一条十分清晰的主线。课堂主线是教师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使一堂课显得有条有理、环环相扣,而且重点突出、精彩纷呈。本节课的3个目标,第1个目标解决的是梳理本文的内容问题,第2个目标解决的是本文的写法问题,第3个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产生探索自然的兴趣。这3个目标正好从内容、写法、思想认识上形成3个点,支撑着本节课。于是,我想到了这个“谜”字,因为它可以把这节课的内容、写法、思想、认识有机串联起来。事实也验证了用了这个“谜”字的确做到了统领全文,线索清晰。

李:在解决本文采用记叙文的框架说明科学知识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看到你是放手发动了学生,让学生在读过本文之后提出不解的谜点,这个环节要求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而且要充分地预设才能使课堂活而不乱,既张显个性又能完成教学目标。具体谈谈你在备课时候是如何预设这部分内容的?

杨:这部分我放手发动了学生,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读文后的困惑,学生认真读书后会发现本文和一般的说明文不同。在这之前我抛出了一个问题:“读了本文后,在‘文体’上你有什么不解的谜团吗?”如果学生能够自行发现问题,我就会引导学生去深入分析;假如学生没有提出这样的疑问,我会用寻求帮助的方式去让学生探讨,比如:“老师在备课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困惑,你们认为这篇文章我们按什么体裁去学习比较好呢?”学生会在这样的问题中开动脑筋,也会很好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李:那如果学生的思维过于开阔,你会怎么处理备课中的预设和课堂生成这样的一对矛盾呢?举个例子:我看到了你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就提出了“旅鼠只生活在北极吗?别的地方是不是也有旅鼠”这样的问题。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过多,那么这节课你的任务很显然就完不成,你认为备课过程中的预设能更好地处理和解决这些突发的生成吗?

杨:这个问题我在备课过程中确实很困惑,如果不放手发动学生,那么学生就永远不会在读书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永远不会有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渐强的阅读能力,所以,我在课堂上一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但这就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们不仅要熟悉教材,更要去备学生,设想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所以我虽然大胆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我也不想让学生的思维脱离文本,所以在问话时用了限制性的词语“在文体上”。这样等于给学生一个思考的范围,思维就不会走得太远。

李: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要做好预设,首先要准确把握教材。在突破本节课难点,即采用记叙文框架说明科学知识这样的写法有哪些好处这一点上,你采用了对比阅读,这里的构思很精巧,说说你是如何设计的?

杨:这个设计在备课过程中我也是几删几改。第一次在突破这个难点的时候,我只是想到了要让学生把原文中纯说明性的文字找出来,再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原文过长,学生如果只从原文中提练说明性的文字就要浪费很长的时间,再进行对比阅读,时间明显不足。所以,我想到了对原文进行节选,只要节选的这段文字他能弄明白,那么放之全文学生也一定就能理解,节选文字少,分析起来目标集中。为了效果更显著,我把节选的原文与后提炼出来的文字并排放在一起,印刷后发下去,这样学生就一目了然了。整个过程的设计我修改了3次。

李:我也觉得此处的处理是本节课的精彩华章,这个难点突破得极其到位。可见只有精心的备课,才能产生精彩的好课。教师不光要有肯于钻研的精神,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知识、能力储备,有灵活运用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这节课你对教材的的整合是科学的,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适当地降低了难度。你平时的课堂也常有这样的神来之笔吗?

杨:事实上我感觉自己不是一个聪明的老师,我做不到像其他人那样拿过来一篇文章就能够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因此我每次都会翻阅很多资料,一方面是借鉴别人之长,另一方面也是吸引消化和这篇文章有关的知识与教学方法。您也曾不止一次地说过,一篇文章拿过来,我们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审视它,它处在这个单元、章节的什么位置?编者编入这篇文章的目的何在等问题。这样处理每一篇文章后,我就发现,至少有一点我做得很到位,就是我对教材的挖掘都很深透,而且天长日久下来,我发现我积淀的东西越来越多,这些积淀又反过来作用于我的教学,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李:教育最需要的就是有心人,长期的积累能使人的知识、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刚才谈到,要想预设成功,还需要有效地开发资源,你这节课有预设之外的生成吗?

杨:有,当时有个学生学习很主动,他竟然自己动手查找了关于未来人口发展的一些数据,我在备课过程中也查找过这方面的资料,但我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点把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对本节课主旨的思考,结果那个学生讲出来之后,我突然有一种惊喜,我就马上调整了自己的预设,顺势解决了本文的主旨,进而把学生的思维由文本迁移到阅读体验上来。

李:可见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生成多么精彩的一幕我们永远无法预料。接下来说这节课你最后一个知识版块的处理,就在于你把学生的思维由课内迁到了课外,有效地利用了学生已有的读书积累和体验,在知识点和情感点上结合得很好,把学生潜在的阅读积累转化成一种思想认识的提升,也很好地完成了情感目标,你当初是怎么预设这部分内容的?

杨:让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是本节课也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所以这一点我必须做,但是,如果只与本文对话,学生的认识会很肤浅。所以,我想到了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体验,可能也会有并没有阅读经验的学生,为了让他们也能够有所获,我也推荐了多篇阅读书目,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开动思想。我想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光要引导,要教学生会学知识,更要帮助他们找到获得知识、提升认识的途径。

[观察者语]

教学预设应是一种态度,需要教师的智慧,教学预设的过程也是教学研究的过程。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我们很多教师心头的一大困惑,因为“预设”过多,“生成”就显得沉闷,而“生成”过乱,“预设”就显得无力。如何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杨老师的课让我终于明白:语文课堂的精彩应该是让“预设”与“生成”“天光云影共徘徊”。我们通过上面的课堂实录以及杨老师在剖析她备课过程我们可以知道。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是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的,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两者是不能分开的。只有将预设和生成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有充满激情的言语,才能充满智慧的火花,才能充满语文课所具有的生命气息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杨老师的这节课就很好地呈现了预设和生成的辩证统一。下面我就从精心预设和精彩生成这两个方面来具体谈谈。

首先,教学需要精心的预设,没有预设,就不会有精彩的课堂,预设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

有的教师认为,教学是灵活的,不可预见的,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只要预设一个简单的流程,然后根据课堂实施过程中生成的信息灵活应对就可以了。而事实上很多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常会遇到尴尬的局面: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所适从,很多教师以“课后研究”为挡箭牌进行敷衍搪塞。这种做法很显然是不负责的,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有效处理教材、主动走进学生、积极开发资源,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机智地选择预设、整合预设,乃至放弃预设,从而收获生成。

杨老师对材料在单元及章节中的分析很透彻,知道这节课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把教学目标定得很科学合理。在完成第2个目标时她的预设是最精细的。在充分备学生的前提下,她设想了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所以,课堂教学有效。在方法的选择上,她可以说是下了一番工夫,不光是跳出教材的束缚,选用对比阅读的方法,还充分预设了学生的情况,考虑到时间分配的问题、章节长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只利用书本视觉效果不好的问题,所以最后运用的方法既节省了时间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正因为备课过程中,教师这种精心的预设,所以最后的效果是优质的。可以说:精心预设为动态生成保驾护航——保证生成的合情、合理、有效。

其次,灵活驾驭,动态生成是高效课堂的有利保障

如果说高质量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那么灵活驾驭、动态生成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我们经常会遇见这样的情况:本来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成契机,教师却因为过多的注重预设,只顾按自已提前的预计按部就班地向前走,使得学生的思维被钳制。在《旅鼠之谜》这节课中,在学生把自己收集到人类未来人口增长的数字表达出来时,教师就很灵活地运用这一个点引导学生体会计划生育的必要性,从而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的启示这样的一个情感目标。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虽然离不开精心的预设,但更要懂得变通,必要时哪怕放弃预设,满足学生的需求,注重动态的生成,这既是尊重学生的思想,也是尊重教育的规律。

上一篇:“财务总监”职务描述下一篇:江苏企业研究生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