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企业研究生工作站

2024-05-01

江苏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通用6篇)

篇1:江苏企业研究生工作站

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项目合作协议

(提纲)

企业名称:

高校名称:

一、合作课题情况

1.课题名称

2.研发背景与主要内容

3.研发资金投入及安排情况

4.预期完成时间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5.技术(成果)与知识产权(专利等)归属

二、研发团队情况

1.高校参与合作主要学科及导师

学科名称:,导师姓名:称:,主要研发方向:。

2.拟进站研究生团队情况

学科名称:,拟进站博士生数:

3.企业参与课题主要人员

姓名:,部门:,职务:研究生数:,学历:。,专业:,职,职称:。

三、研发条件

1.企业为课题研发提供的研发场所及仪器设备

2.高校为课题研发提供的实验室及仪器设备

四、工作站运行及后勤保障

1.企业为进站研究生提供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补助等

2.严格执行《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进站研究生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研究生团队的管理。

五、其他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本协议正本一式二份,协议双方各执一份。

企业名称(盖章)高校名称(盖章)

企业法定代表人签章:高校负责人签章:

二0一三年月日二0一三年月日

篇2:江苏企业研究生工作站

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项目日前正式立项公示

度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项目日前正式立项公示,清河区淮安麦德森制药有限公司与淮阴工学院共建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在列。

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由企业申请设立、出资建设,并引入高校研究生导师指导的研究生团队技术研发机构,是规模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我省高校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创新实践基地。麦德森制药有限公司此次与淮阴工学院联合成立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将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升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断开发新技术、推广新工艺、推出新产品。

篇3:江苏企业研究生工作站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最初的物质资源的竞争转变为人才的竞争。优秀人才已经成为企业最稀缺的资源。高技术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如何解决高技术企业员工高离职率的问题已成为企业及其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正因为员工离职对组织有着重大的影响,这一议题引起了人力资源、行为科学、心理学等领域学者的关注。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外即有大量的文献研究员工离职问题,多数学者认为离职意向是有多种因素影响,非一种因素可以解释。Mobley等认为行为的直接前因是意愿(Mobley,1978)[1]。Sager(1989)也指出离职的最佳预测值应该是离职意向[2]。因此,要观测员工是否会发生离职行为或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对于员工离职意向应加以研究探讨。故本文认为人口变量、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是影响员工离职意向的主要因素,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以江苏5家高技术企业为调查对象,应用离职模型,以人口变量为控制变量,以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为前因变量来分析这三者对员工离职意向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最佳预测变量,以了解高技术企业员工人口变量(年龄、教育程度、任职时间、职位)、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对离职意向是否有显著影响。

1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1.1工作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是个人从特定工作环境中实际获得的价值与其预期应获得的价值的差距(Porter和Lawer,1968;Locker,1976)。员工将会根据工作层面、个人因素、工作本身等许多因素来对工作特性加以解释与比较,获得满意(Morse,1953;Gorndner,1960;Vroom Smith,1962;Kendall和Hulin,1969)[3]。工作满意度强调工作者对其与工作有关环境所持有的一种态度,是员工个人对于工作满意心理方面变化的过程(Vroom,1964;Blum和Naylor,1968;Price,1972;Kalleberg,1977),是一种受影响的状态或是一个人对其工作的感觉[4]。对于工作满意度有关的研究中,绝大部分是探讨其前因(Antecedents)因素及后果(Outcomes)因素。

1.2组织承诺

组织承诺是员工为组织尽力的意愿,强烈希望留在该组织中,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接受,主要是一种感情上的依赖,而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上的工具”(Porter,1968)。Allen和Meyer指出组织承诺可分为:感情承诺、继续承诺和规范承诺[5,6]。Morris和Sherman(1981)研究发现组织承诺可以有效的预测员工绩效、缺勤及离职行为。Potvin(1991)实证发现沟通满足与组织承诺呈显著相关。Atchison和Lefferts(1972),Krant(1970)实证显示留在组织的明确意愿、承诺成份与离职呈显著负相关。Porter(1974),Steers(1977),Michaels和Spector(1982)也实证出组织承诺与离职呈显著的负相关。Rabinowitz(1993)对28份跨文化不同国籍员工的组织承诺研究汇总,采用以Porter(1979)OCQ量表为基础来进行组织承诺实证研究。人们不断对组织承诺的概念进行重新定义,并对该变量进行重新测量。

1.3离职意向

员工离职广义的概念可理解为:“个体作为组织成员状态的改变”(Price,1977),或被称为劳动移动(Labor Turnover)(黄英忠,1997)。狭义的定义为:“从组织中获取物质收益的个体终止其组织成员关系的过程”(Mobley,1977)。本文研究的是员工终止与组织正式关系的行为,因此采纳后一种解释为离职定义。员工离职将增加组织成本,却往往未受到企业重视。在我国企业中,人员流失率甚高,一方面是环境使然,另一方面是由于劳工消极的心态,导致员工不愿积极参与影响决策,退避内部晋升机制,以离职转业作为自我改进的手段(杨国枢、曾仕强,1991)。员工离职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为构建了不同的离职模型(Mobley、Horner和Hollingworth,1978;Price和Mueller,1981;Jackofsky,1984;Bluedorn,1982;Steers和Mowday,1981;Szilagyi,1979)。

1.4理论假设的提出

国内外学者对人口变量与离职意向的关系做了大量研究,研究显示人口变量对员工离职同样有影响,年龄、任期和员工离职呈负相关关系,即员工年龄越大,在组织中的工作年限越长,就越倾向于留在组织中(Mobley,1979;Griffeth,2000)。Mangione(1973)以不同行业员工的样本为研究对象,探讨多个变量与离职行为的关系,发现年资是离职行为最佳的单一预测值(Mobley等,1979)。多位学者也发现年资与离职呈一致性负相关(Marsh和Manari,1977;Mobley等,1978;Porter等,1974)。性别和教育与离职的关系尚未明确。Marsh和Manari(1977)发现女性员工比男性员工有较高的离职情况。Federico(1976)发现高教育程度的离职率较低。Porter和Steers(1974)指出,研究员工离职应把重点摆在退缩过程的心理层面[7]。Arnold和Feldman(1982)也指出多数研究离职行为的文献大都确认工作态度(如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人口变量(如年龄、婚姻状况、年资)为员工离职意向的重要预测值[8]。据此提出以下假设:假设1:不同人口变量下员工离职意向有显著差异;假设1a:年龄与离职意向成呈反向相关关系;假设1b:教育程度与离职意向呈正向相关关系;假设1c:任职时间与离职意向呈反向相关关系;假设1d:职位与离职意向呈反向相关关系。

多数学者发现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向呈负相关(Porter等,1973)。满意度经常被作为离职的预测变量,与离职的关系也经实证是相关的。工作满意度对离职意向的解释变异经常低于16%(Mobley,1977),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寻找其他组织工作倾向、离职意向共同解释离职行为时,对离职的影响变得比较不显著(Mobley,1977;Martin,1979)。部分研究甚至发现工作满意度与离职之间并无显著相关(Porter等,1973)。所以,工作满意度并非预测离职行为的唯一变量。

大量研究表明,组织承诺对员工离职有影响(Anen和Meyer,2000),组织承诺和离职意向有很强的负相关关系(Lum,1998)。员工工作满意度同离职有负相关关系(Mobley,1979;Griffeth,2000;Boxall,2003)[9]。刘兵等(2005)以组织承诺和工作满意度为中介变量,构建员工主动离职模型。研究表明,薪酬福利、工作投入、人际支持、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度与离职意向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10]。苏方国和赵曙明(2005)研究指出员工的组织承诺水平与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组织承诺与离职意向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据此提出以下假设:假设2:工作满意度对离职意向起到显著负向影响;假设3:组织承诺对离职意向起到显著负向影响。

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在以往的研究中,人口变量、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对离职意向有显著影响这一论点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但针对高技术企业的相关研究却鲜有出现。依据上述相关文献的推导,本研究综合Mobley等(1978)及Bluedorn(1982)的离职模型,提出本研究的理论模型(见图1)。

2研究方法

2.1样本选择

本研究采取实地研究的方法,以江苏5家高技术企业员工为对象进行问卷调研,包括2家通讯设备制造商、2家软件开发公司、1家电子芯片制造企业,被调查对象不限部门。调查问卷通过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集中发放,或者邮寄给个人的方式发放和回收,员工承诺保密个人回答信息和提供反馈报告的方式,并保证数据的真实性。调研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40份,其中有效问卷322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2%。样本基本构成情况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所调查的高技术企业员工中有73.2%年龄在35岁以下,超过80%的员工学历在本科及以上,并且专业技术人员近一半,达44.6%。数据显示,高技术企业员工具有年轻、高学历、专业型等显著特点。

2.2量表设计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调查问卷由A、B两部分组成。A用于受试者填写个人基本情况,以便做描述性统计,验证人口变量与离职意向的关系;B为量表部分,使用的量表包括工作满意度量表、组织承诺量表和离职意向量表。

人口变量为个人特征的统计变量,是整个问卷的A部分,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进入公司(组织)的时间、企业的性质、现任职务等。工作满意度量表采用反映员工总体工作满意度的MSQ量表[11],经修改成为20道题组成的整体量表,采用Likert五点尺度法测量。组织承诺量表采用Steers和Mowday等设计的组织承诺表,共有16个题目,采用Likert五点尺度法测量。由于西方学者认为研究离职意向比研究实际的离职行为更有意义[12],本文以离职意向作为离职行为的替代,根据梁开广(2006)修订的离职意向问卷形成,有3道题目。

3数据分析与结果

3.1信度与效度分析

根据Nunnally(1978)和Churchull(1984)的有关研究,Cronbach's α系数至少要大于0.5,如大于0.7则成为高信度。本问卷采用SPSS 17.0的可靠性分析计算内部一致性系数,结果显示,各量表及量表内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在0.80以上,问卷信度良好(见表2)。

我们对问卷的效度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进行检验,利用因子分析测量量表的结构效度[13]。工作满意度量表、组织承诺量表和离职意向量表的KMO值分别为0.818、0.782、0.728,都大于0.5,Bartlett检验结果Sig.=0.000已达显著水平。进而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3个量表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工作满意度问卷20个项目属于6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68.299%,组织承诺量表16个项目分别属于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71.187%,离职意向量表得到1个因子特征值为2.273,累计方差贡献率75.765%,因此,各量表项目所属因子可以对问卷变量的信息进行有效描述和解释,3个量表都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3.2人口变量与离职意向的相关分析

通过SPSS 17.0对人口变量与离职意向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

注:**表示p<0.01(2-tailed),*表示p<0.05(2-tailed)。

由表3可以看出,年龄、教育程度、任职时间、职位与离职意向的相关性系数分别是-0.645、0.868、-0.488、-0.182,除职位与离职意向的双侧显著性概率Sig.=0.005以外,其余双侧显著性概率Sig.=0.000<0.01,这表明年龄、任职时间与离职意向整体上的相关性是显著的,教育程度与离职意向整体上的相关性是高度显著的,职位与离职意向不具有明显相关性。其中,教育程度与离职意向的Spearman系数最高,说明在影响离职意向的人口变量中,教育程度对离职意向的影响最显著。

3.3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向的相关分析

根据本文假设2,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向成反向相关,为验证该假设是否正确,可以用SPSS 17.0对这2个变量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4。

注:**表示p<0.01(2-tailed)。

结果显示,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向的相关性系数为-0.598,双侧显著性概率Sig.=0.000<0.01,表明二者整体上具有显著负相关,即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越高,离职意向越低,与本文假设2相一致。高新技术企业员工自主性、独立性强,要求较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例如高的工资收入、灵活的工作时间等,这些有助于提高其工作满意度,进而降低离职率。反之,就会产生离职意向。

3.4组织承诺与离职意向相关性分析

本文假设3提出,组织承诺与离职意向具有负相关关系,现在我们对这个假设加以验证,通过SPSS 17.0将二者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见表5。

注:**表示p<0.01(2-tailed)。

由表5可以看出,组织承诺与离职意向的相关性系数为-0.598,双侧显著性概率Sig.=0.000<0.01,这表示二者整体上具有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组织承诺越强的员工,其离职意向就会越低;而组织承诺越弱的员工,其离职意向就会越高,越有可能另寻其他工作机会而离职。这与理论观点一致,假设3得到验证。

4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证实了人口变量、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对于离职意向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论,值得进一步深入讨论。

其一,年龄越低的员工愈加重视工作和组织特征以及个人特征与组织的适应性。年龄高的员工更加重视工作的稳定性,考虑到家庭、亲属以及不愿舍弃已经建立的人际关系等因素,其离职意向比较低。该结论验证了假设1a。

其二,离职意向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原因在于高学历的员工比低学历的员工工作机会多,选择性大,因此离职意向较高。该结论验证了假设1b。

其三,离职意向随着在企业工作年限的增加而减小,任职时间对离职意向具有显著影响。任职时间短的员工对企业的组织承诺相对较低,即在忠诚、归属感等方面低于任职时间长的员工,具有更高的离职意向。假设1c得到验证。但年龄与任职时间对离职意向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有时二者要结合起来考虑[14]。

其四,职位与离职意向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这一点与西方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也与假设1d相矛盾。产生这种区别的原因可能因为中国本土实际情况与西方不同,造成研究背景的差异;或者此次研究对象样本收集较集中,因此造成统计结果不具有很强的普遍性。

篇4:江苏邮政企业资产配置水平研究

关键词:多元分析方法;判别分析;因子分析

培育、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求企业围绕核心竞争力的业务来配置企业的资产、人员,使企业资源的利用水平达到帕累托最优。邮政行业是一个具有规模效应的行业,因而资产合理安排尤显重要。然而现实中,市场激烈的竞争使邮政企业日益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新业务的开拓,忽略了对企业内部资产合理地配置,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虽然,行内人士已意识到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但由于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技术等因素的约束,鲜有人对这类现象进行实证分析。

由于一定区域内的邮政企业的某些资源是共享的,因而,单独对某一个企业资产配置水平进行研究,就不可避免要受到公共资产的约束。如果对一定区域内的邮政企业进行横向比较,就可绕开公共资产,对企业资产匹配问题进行较为客观的研究。显然,这种方法似乎更为科学合理。本文对江苏邮政企业资产的研究正好体现了这一思路。

一、江苏邮政企业资产配置现状分析

邮政企业主营业务大致可分为邮递业务(包括特快传递、机要通信、汇票、包裹、函件业务)、报刊业务、储蓄业务、集邮业务。由于不同邮政企业对这些业务发展的侧重点不同,本文运用判别分析方法,根据江苏13个市级邮政企业2002年的营业收入组成对企业进行分类,分为邮递型企业、储蓄型企业和混业经营型企业。再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002 年这些企业资产业务能力(邮递能力、储蓄业务能力)、企业经济效益作出综合评价。分析步骤如下:

1.利用偏相关分析方法确定邮政企业四大主营业务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邮递业务与报刊业务相关系数为0.7747(P=0.005),存在着较高相关性①,说明两项业务性质有着较高相似性, 这也验证了现实中有些邮政企业把这两项业务并为一类进行经营的理由。储蓄业务、集邮业务、邮递业务三者间的相关性不大,相关系数都小于0.4(P=0.15),因而,从实证的角度来看,邮政主营业务可划分为三类,即邮递业务(包括报刊业务)、储蓄业务、集邮业务。

2. 利用判别分析对邮政企业进行分类。邮政企业的三大业务收入中,集邮业务收入对企业的总收入影响不大,而邮递业务②与储蓄业务的收入在不同的邮政企业收入中占有不同地位,因而在判别企业类型时把企业分为三类:以邮递收入为主的邮递型企业、以储蓄业务收入为主的储蓄型企业、邮递收入与储蓄收入在总收入中地位相当的混业经营型企业。结果显示,属于邮递型企业有南京、苏州、南通,属于储蓄型企业有宿迁,属于混业经营型企业有无锡、常州、徐州、扬州、镇江、盐城、淮安、泰州、连云港。

3.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邮政企业资产的邮递能力、储蓄业务能力进行评价。邮递能力采用的指标为:城市投递段道(条)、农村投递路线总长度(公里)、邮政局所总数(处)、邮政信筒信箱(个)、邮运、速递汽车(辆)、计算机数(台)、报刊销售点(处)、邮政信报箱群(个)、邮资机(台)。在因子分析中提炼出两个主因子:一个反映邮政企业邮递的综合能力;另一个反映邮政企业在农村邮递能力。

邮递能力排序结果(从高到低):南京、无锡、常州、宿迁、泰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南通、镇江、苏州、徐州、扬州。

储蓄业务能力采用的指标为:ATM自动柜员机(台)、POS机(台)、 邮政储蓄专用汽车(辆)、邮政储蓄点(处)、计算机数(台)。在因子分析中提炼出二个主因子:其一反映邮政企业储蓄业务网络化水平,另一个反映邮政企业储蓄业务实物传递水平。储蓄业务能力排序结果(从高到低):南京、南通、常州、宿迁、泰州、扬州、淮安、盐城、苏州、连云港、无锡、徐州、镇江。

4.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邮政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排名。邮政企业的经济效益采用十大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每百元销售人工费用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劳动生产率。这十个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提炼出三个主因子:其一是反映企业盈利水平;其二是反映企业人力利用水平;其三是反映企业的发展水平。经济效益排序结果(从高到低):无锡、苏州、常州、泰州、南京、宿迁、镇江、徐州、南通、盐城、淮安、连云港、扬州。

5. 结论。

结论一:资产业务能力(邮递能力、储蓄业务能力)与企业主营业务性质没有必然的联系。一般来说,企业主营业务的性质应与它相应配置的资产业务能力一致。然而在分析中,邮政企业配置资产的邮递能力、储蓄业务能力与企业的主营业务性质并没有必然的关系。例如:苏州、南通邮政局属于邮递业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但它们的邮递能力却远远低于其它混业经营企业和以储蓄业务为主的企业。宿迁邮政局是以储蓄业务为主的企业,但它的邮递能力却普遍高于混业经营的企业和邮递业务为主的企业。南京邮政局属于邮递业务为主的企业,它的邮递能力排在首位,但同时它的储蓄能力也排在首位,高于混业经营企业与储蓄型企业。

结论二:企业资产业务能力(邮递能力、储蓄业务能力)与企业效益也没有必然的相关性。邮政企业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企业,它可以通过大量的投入达到规模经营,获得规模效益。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投资范围内,如果企业资产的邮递能力强、储蓄业务能力强就意味着企业的相应资产投入多,那么就会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然而本次分析结果却是邮政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不与企业资产业务能力成正方向变化。例如:苏州邮政局属于以邮递业务为主的企业,它的邮递能力在同行中较低且储蓄业务能力也较低,但它的经济效益却排名第二。宿迁邮政局属于以储蓄业务为主的企业,它的储蓄业务能力在同行中较高且邮递能力也较高,但企业经济效益却平平。泰州邮政局属于混业经营的企业,它的两方面的能力都低于宿迁邮政局,然而它的经济效益却在宿迁邮政局之上。通过横向比较发现邮政企业普遍没有合理配置不同经营业务性质的资产,从而导致资产业务能力与企业经济效益不挂钩。

在本次研究中,评价邮政企业的邮递能力、储蓄业务能力其实就是评价邮政企业在这两业务方面相应的资产存量水平。在研究中发现这些企业资产业务能力,无论邮递方面的资产业务能力,还是储蓄方面的资产业务能力,都不能反映企业的主营业务性质,同时也不能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水平,由此可以推断江苏市级邮政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着资产不匹配的现象。

二、江苏邮政企业内部资产配置失调的原因与对策

1. 邮政企业资产配置失调的原因。(1)为了邮政系统全网的利益导致匹配不合理。由于邮政企业承担着通信普遍服务的职能,有些项目如特别是为服务于全网的邮政枢纽项目是不能按照效益的原则进行投资的。(2)地区经济环境影响邮政企业资产的配置。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邮政企业传统业务存在着普遍服务,导致这些企业在传统业务中获利较低。在这种困境下,企业就只得靠发展储蓄业务来获得生存。然而,当地经济发展的缓慢又使得这些企业在储蓄业务方面没有优势,不仅造成企业邮政专业资产闲置,而且带来储蓄业务资产的闲置。而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当地邮政企业传统业务由于地区经济的影响发展得比较健康,在此基础上利用邮政系统网络的规模效应开展的金融业务迎合了市场需求,给企业的资产良性运行奠定了基础。另外,在经济发达地区邮政企业的人力资源的利用水平、企业管理水平也普遍比经济不发达地区要高。(3)历史的原因也影响邮政企业资产的配置。邮电分营前,邮政企业发展比较缓慢,资产配置就存在着问题。在邮电分营过程中,由于资产剥离等原因又加剧了一些邮政企业资产匹配不合理的现象。(4)邮政企业缺乏相应的独立性。邮政企业的管理仅仅停留在专业化的管理上,由于市级邮政企业缺乏相应的财务管理权和资产处置权,尽管邮政企业拥有广泛的网络资源,却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规模效应的优势,反而为这巨大的未充分利用的资源承担了较高的成本。

2. 邮政企业资产有效配置的对策。邮政企业是个规模效应很强的企业,投入大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很高,关键在于邮政企业能否充分利用好企业的专业性资源(网络资源)。如果因为专业型业务发展不理想,就只是想通过辅助业务来获取利润维持生存,那么邮政企业的前途就岌岌可危。面对邮政企业如今所处的困境,笔者提出下列几点对策:(1)积极推进邮政企业内部业务结构调整,在现行专业化经营基础上有效整合现有的网络资源,发挥出应有的整体规模优势。(2)历史遗留下来的闲置资源特别是房屋闲置资产,可以围绕企业闲置资产开展多角化经营。(3)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改革企业内部用人制度,营造自由、竞争的工作氛围。目前邮政企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存在着文化学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现象。随着科技快速发展,人力资本对企业效益的贡献率在逐步上升。邮政企业要想培育、发展核心竞争力就得依靠企业的人力资本,就得依靠一批敢想敢做、学习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专长技能及战略目光的人才。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批核心人才,才能培育和发展邮政企业核心竞争力,开拓新的专业业务,开拓新的市场。(4)投资政策的转向,应分类投资,改善增量。对于政策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投资时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如政策性业务就要考虑到社会效益,经营性业务则重在经济效益指标。

三、结论

本文提供的对江苏邮政企业资产配置水平的评价方法不仅能衡量企业利用内部资产的效率水平,而且还能发现同一地区内企业经济效益的差异原因,以及影响企业资产有效配置的主要因素,并可为企业资产配置中的问题进行诊断与纠正。

注释①:不相关概率为0005,经过显著性检验。

注释②:本文邮递业务都包含了报刊业务。

参考文献:

1.张尧庭,方开泰.多元统计分析引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2.

2.杨雄胜,杨黛.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财经研究,1998,(5).

3.RichardA.Johnson and Dean W.Wichern:实用多元统计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汤薇,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管刚,南京大学商学院硕士。

篇5:江苏企业研究生工作站

2009.03.05

随着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出台了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及其配套文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我省正式启动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为了使全省的企业深入理解《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的有关内容,明确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程序,掌握认定的条件和标准,我们编制了以下问题解答,供大家参考。

一、高新技术企业需要符合哪些认定条件?

答:一个企业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一)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企业,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二)企业的产品(服务)应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三)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四)企业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近三个会计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如下要求: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

(五)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六)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要求。评价时采用百分制打分,其中:知识产权占30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占30分,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占20分,企业成长性占20分。四项指标合计得分须达到70分以上(不含70分)。

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需要哪些程序?

答: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按如下程序进行。

(一)企业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进行自我评价,本着自愿的原则提出认定申请;

(二)省辖市和国家级高新园区科技、财政、税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逐级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初审,符合规定的予以推荐,加盖公章后上报省认定管理机构;

(三)省认定管理机构组织专家对申报企业进行审查,提出认定意见;

(四)对通过合规性审查的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上公示15天;

(五)公示无异议的,由省认定管理机构报送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备案,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备案申请核实后予以备案,并行文回复认定机构,省认定机构向企业颁发统一印制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其中,企业自我评价是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作为认定依据。根据评审规程,省认定管理机构按相关规定聘请评审专家对申报企业进行审查。专家在审查过程中,对企业申报材料的合规性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将不予认可(详见以下有关内容),省认定管理机构根据专家审查意见形成最终认定意见。

三、什么是自主知识产权?

答:自主知识产权,是指我国的权利人具有独立支配权或相对控制权的知识产权,即我国的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所依法拥有的、可以独立地行使知识产权各项权能的知识产权,或虽然不拥有所有权,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可以独立行使知识产权各项权能,并能不受他人制约地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知识产权。自主知识产权的来源方式主要包括:自主研发或设计;受让或受赠;企业并购或重组;获得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自主知识产权必须与企业主营业务密切相关,专家在评审中对自主知识产权与企业主营业务是否密切相关进行独立判断,形成专家意见。同时,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相关证明文件法律手续必须完备,专利权人或专利受让方名称必须与申报企业名称一致。对不符合认定规定或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不能列入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

四、《认定办法》所说的5年以上独占许可是如何规定的?

答:《认定办法》所说的5年以上独占许可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技术接受方对协议约定的知识产权(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等)享有五年以上排他的使用权,在此期间内技术供应方和任何第三方都不得使用该项技术。

五、什么是高新技术产品(服务)?

答:《认定办法》所说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是指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开展研发活动所形成的符合《重点领域》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在具体认定时,专家根据以上定义对高新技术产品(服务)进行独立界定和判断,形成专家意见,对不符合认定规定的,不列为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并对相应产生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进行核减。

六、什么是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

答:《认定办法》所说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是指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开展研发活动所形成的符合《重点领域》要求的产品(服务)所获得的收入与企业技术性收入的总和。

技术性收入主要包括(1)技术转让收入:指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通过技术贸易、技术转让所获得的收入;(2)技术承包收入:包括技术项目设计、技术

工程实施所获得的净收入;(3)技术服务收入:指企业利用自己的人力、物力和数据系统等为社会和用户提供技术方案、数据处理、测试分析及其他类型的服务所获得的收入;(4)接受委托科研收入:指企业承担社会各方面委托研究开发、中间试验及新产品开发所获得的收入。

在具体认定时,专家将根据第五条对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界定和判断,形成专家意见,对不符合认定规定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进行相应的核减。

七、对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如何进行评价?

答:对知识产权的评价,主要考核企业获得知识产权的情况。包括企业获得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的数量等。企业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需提供知识产权的有效证明(国家权威机构的证书、批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是指企业对技术成果进行应用性开发,形成产品、服务或样品、样机的能力。在具体认定时,主要考核企业最近3年内科技成果转化的年平均数。

对企业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的评价,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企业在开展研究开发活动时,是否制定了研究开发项目立项报告;(2)企业是否建立了研发投入核算体系;(3)企业是否开展了产学研合作的研发活动;(4)企业是否设有研发机构并具备相应的设施和设备;(5)企业是否建立了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奖励制度。

对企业成长性的评价,主要是根据企业近三年的财务数据,评价企业的销售收入和总资产的增长速率,并得到相应的分值。

八、什么是研究开发活动?

答:《认定办法》规定,研究开发活动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和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活动。

按照以上定义,研究开发活动可理解为由科学研究活动与技术开发活动两大部分构成。科学研究活动是指为获得科学技术的新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探索技术的重大改进而从事的有计划的调查、分析和实验活动;技术开发活动是指为了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和服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质量可靠、成本可行、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材料、装置、工艺和服务的系统性活动。

研究开发活动定义中所说的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是指企业在技术、产品(服务)方面的创新取得了有价值的进步,对本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推动作用,不包括企业从事的常规性升级或对某项科研成果直接应用等活动(如直接采用新的工艺、材料、装置、产品、服务或知识等)。

九、如何判断研究开发活动?

答:研究开发活动可采用行业标准判断、领域专家判断、目标结果判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判定。

一是行业标准判断法。若国家有关部门、全国(世界)性行业协会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提供了测定科技“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

质性改进技术、产品和服务”等技术参数(标准),则按此参数(标准)来判断企业所进行的项目是否为研究开发活动。

二是领域专家判断法。

如果企业所在行业中没有发布公认的研发活动测度标准,则通过本行业专家进行判断。判断的原则是:获得新知识、创造性运用新知识以及技术的实质改进应当是企业所在技术(行业)领域内可被同行业专家公认的、有价值的进步。三是目标结果判定法。检查研发项目的立项、预算报告,重点了解进行研发活动的目的(创新性),研发活动是否 形成项目成果或阶段性成果,如专利等知识产权或其他科技成果。

在具体认定时,专家将根据以上方法对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进行独立的判定,形成专家意见。对不符合认定规定的,不列入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也不列入企业研究开发费用。

十、研究开发费用包括哪些内容?

答:研究开发费用包括:研发人员人工、研究开发直接费用、研究开发设施折旧、研究开发设计费、研究开发设备调整费、研发活动无形资产摊销、其他研究开发费用、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支出等。企业应按照新会计准则,完善财务制度,建立研究开发费用支出辅助帐,认真对每个研究开发项目进行费用登记,并以此为基础归集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情况。

认定过程中,对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将按照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发生额的80%计入研发费用总额,其他费用一般不得超过研究开发总费用的10%。专家将根据第九条对企业研究开发活动的判定,对不符合认定规定的研究开发费用进行相应的核减,对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按80%计入研发费用总额,并将研究开发总费用中其他费用超过10%的部分进行核减,最终得到核定的研究开发费用。

十一、对公示有异议该如何处理?

篇6:江苏企业研究生工作站

为进一步推进和规范省属高校校办企业改制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60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04〕17号),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工商局《关于积极发展和规范管理江苏高校科技产业的实施意见》(苏教科发〔2005〕1号),以及省财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省级国有中小型企业改制调整劳动关系费用提留和国有净资产处置办法>的通知》(苏财国资〔2003〕4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校办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规程。

一、制订和审批改制方案

省属高校校办企业改制应由学校(高校)制订改制方案,也可由其委托校办企业(原企业经营管理者拟受让国有产权的除外)制订改制方案。

(一)改制方案的内容

1.企业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本部及其全资和控股企业的名称、组织结构和股权结构、产权归属和资产状况、主营业务和生产经营情况、近三年财务状况、改制前或上年末对外投资和担保情况、应付工资结余情况等。2.改制基本思路。包括改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改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改制的进度安排和组织领导等。

3.股权设置。包括改制后股权结构和国有资本增减比例等。

4.职工分流与安置。包括职工基本情况、就业岗位安排、富余人员分流、职工补偿标准和补偿办法、费用支出测算及来源、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离退休人员管理办法、对企业资产(包括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非经营性资产)的处置及后续管理意见等。具体事项按照省财政厅等《关于印发<江苏省省级国有中小型企业改制调整劳动关系费用提留和国有净资产处置办法>的通知》(苏财国资〔2003〕41号)、省教育厅《关于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通知>等五个文件的通知》(苏教财〔2004〕23号)中有关规定执行。

5.改制后发展规划。高等学校国有股权在改制企业中相对控股的企业,要制订改制后的发展规划,包括引进战略投资者、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内部改革、增加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内部资源整合计划等。

(二)改制方案的审批

1.校办企业改制方案必须经企业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后,报产权持有高等学校审批。改制方案不得与国有企业改制政策相抵触。高等学校正式批复校办企业改制方案前,应就相关政策问题征询省教育厅意见,审核批准后的校办企业改制 方案,由高等学校以正式文件下达,并报送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备案确认后抄送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

2.企业改制必须对改制方案出具法律意见书。法律意见书由高等学校的法律顾问或聘请的律师事务所出具,拟改制为国有控股企业且职工(包括管理层)不持有本企业股权的,可由高等学校授权该企业法律顾问出具。

3.高等学校必须就校办企业改制方案的审批及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进场交易、定价、转让价款、落实债权、职工安置方案等重要资料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并妥善保管相关资料。

4、职工分流与安置方案应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积极稳妥地处理好改制企业劳动关系,依法保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改制企业中属学校事业编制人员采用校内分流、待岗等多种方式逐步消化,稳妥安置;其他职工按省级国有企业改制的有关规定执行。方案必须经全体职工代表(或职工)过半数同意。经审议通过的职工分流与安置方案,连同改制企业职工及离退休人员名册、审议通过及公示情况等相关说明材料,经教育厅审核后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核准。

二、清产核资

(一)校办企业改制方案经批准后,高等学校应按照《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1号)及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成立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对改制企业进行清产核资。改制企业应制订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帐务清理(含企业与学校之间往来)和资产清查等工作。

(二)清产核资的范围应当包括企业本部和下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事业单位。企业清产核资中产权归属不清或有争议的资产,应按规定进行产权界定。

三、财务审计

(一)高等学校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改制企业进行全面的财务审计。校办企业改制前待处理财产损溢、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等科目的潜亏挂帐,财产清查过程中新发现的资产盘亏(减盘盈)、毁损、报废等资产损失,因债务人死亡、破产以其法定财产或遗产清偿后仍然不能收回的款项,三年以上的无法收回的应收帐款(不包括个人借款),以及需要剥离的非经营性资产,应由高等学校委托中介机构进行专项审计后提出处理意见,经省教育厅审核后报省财政厅批准核销或剥离。

剥离的非经营性资产,原则上应划归高等学校处理。高等学校对该部分资产的处理,应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有关规定。

(二)校办企业改制为非国有控股企业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进行离任审计。离任审计结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是否有资格受让本企业国有产权以及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财务审计和离任审计工作应由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分 别承担,分别出具审计报告。

(三)对职工分流安置和劳动关系调整所涉及的有关费用(资金),必须经过具备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专项审计。

(四)高等学校必须按省教育厅《关于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通知>等五个文件的通知》(苏教财〔2004〕23号)中有关规定,组织实施改制企业的财务审计结果公示工作。

(五)高校校办独资企业实施改制,自企业资产评估基准日到企业改制后进行工商变更登记期间,因企业盈亏造成的净资产变化,由高等学校与改制后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四、资产评估

(一)在清产核资和全面财务审计的基础上,高等学校应按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财政部令第14号)、《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国有资产评估项目有关管理办法的通知》(苏财国资〔2002〕90号)有关规定,聘请具备相应资质的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对改制企业的全部资产进行评估。对改制企业资产的评估,必须一次性完成,不得将整体资产分拆评估。校办企业资产评估结果,须报送省财政厅备案。

(二)校办企业改制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不得委托同一家中介机构。

(三)改制企业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结果必须在校办企业内部进行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个工作日。企业资产评估结果 公示办法,按省教育厅《关于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通知>等五个文件的通知》(苏教财〔2004〕23号)执行。

(四)未进入企业改制资产评估范围的实物资产和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等资产,改制后的企业不得无偿使用;若需使用的,应向有关高等学校支付有偿使用费或租赁费,其计算标准应参考资产评估价或同类资产的市场价确定。

(五)参与校办企业改制的其他投资者以实物资产和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入股的,应由高等学校和投资方共同认可的中介机构对投入资产进行评估。

五、净资产确认

校办改制企业在完成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等工作后,应将净资产处置方案报经产权持有高等学校审核后送省财政厅审批。经省财政厅审定的校办企业净资产价值,是确定该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参考价的唯一依据。

高等学校上报净资产处置方案时,应提供以下材料(均一式两份):

1.高等学校关于申请对校办改制企业净资产处置的请示,文体格式为主送省财政厅、抄报省教育厅,内容包括企业改制方式、财务审计和资产整体评估结论等; 2.高等学校关于校办企业改制方案的批复,以正式文件下达,文体格式为主送改制企业、抄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附高等学校审定的校办企业改制方案;

3.高等学校对校办改制企业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结果进行公示情况的报告,附原始证明材料;

4.校办改制企业财务审计报告、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报告原件,凡提供的各种审计报告,均须由所在学校的审计部门签署意见并盖章,否则视为无效;

5.校办改制企业整体资产评估报告(含评估报告书、评估说明书、评估明细表),以及《企业国有资产评估备案表》(一式四份,按要求签字、盖章);

6.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审核的职工分流与劳动关系调整方案及会计师事务所专项审计报告;

7.校办改制企业近三年财务报表、营业执照复印件、企业国有产权登记证复印件;

8.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六、国有产权转让

校办改制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必须按照《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有关规定进入有资质的产权交易机构交易,公开信息,竞价转让。高等学校应在指定的省级以上媒体以及产权交易所网站上披露校办企业产权转让信息,公告期为20个公告日,广泛征集受让方。经 过公开征集产生两个以上(含两个)受让方的,原则上采用拍卖、招投标等方式转让,交易价格低于评估净资产值90%时,须经省财政厅审核确定新的转让价格后,再次公开征集受让方。公开征集只产生一个受让方的,可以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校办改制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参考价格,由省财政厅根据企业资产评估结果等因素确定,不得低于评估确认的净资产价格。

七、后续管理工作

(一)校办改制企业产权转让收入,应全部纳入高等学校财务部门统一核算和管理,禁止以任何形式向任何个人和集体进行分配。

(二)校办改制企业凭有关批复和产权交易证明等材料,到相关部门办理下列手续。

1.办理国有资产变动产权登记或注销产权登记; 2.办理房屋等资产权属变更登记; 3.办理工商登记;

4.履行其它有关法律手续。

八、省属中专校、省教育厅直属事业单位所属企业改制参照本规程执行。

上一篇:《旅鼠之谜》教学设计下一篇:2016英文简历自我评价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