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消失中小学作文

2024-04-24

行走在消失中小学作文(精选13篇)

篇1:行走在消失中小学作文

行走在消失中小学作文

我们都是这偌大的世界里行走的蝼蚁,汲汲于人间的富贵荣华,汲汲于不切实际的妄想,不曾走过时间真正的繁华,领略别具一格的风情,就消失在了这个世界之中。

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会消失,有的生活迷失在这个繁华的世界中,而有的则是埋葬在了坟墓里。所谓的孤坟冢、白骨堆也就不过如此而已。也有人说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躯体只是灵魂的短暂依附之所,活着只是短暂的一瞬,死去才是永生。在我而言无论是活着亦或是死去都不过是短暂的消失,只不过有的人选择活着消失,而有的却选择了死去。

在这阴雨绵绵的夜晚,我独自踏着飞溅的水花行走在苍茫的夜色当中,行走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自顾自的演绎着自己的`悲伤。那轰鸣的雷声就像是为我悲鸣的大雁,我在这悲鸣走着不属于自己的路,昏黄的路灯拉长了我的身影,我走着,想着,就这样消失在了这晚的夜色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走着,走着就消失了,除了我还有我曾努力讨好的友人,或者说从一开始我就是一厢情愿,偏执地以为好就是长久,到后来才发现这所谓的友情不过是自己的臆想。走着走着就散了,这是很多人感叹物是人非的话,曾经的自己不屑一顾,现在的自己竟产生了共鸣,也许这就是成长。成长不就是走着走着就散了的吗?

多少人吼着青春不散场,可是又有谁的青春是真正不散场的呢?

篇2:行走在消失中小学作文

鹅毛般雪花飞舞着,刺骨的寒风令人发抖。整个世界顿时被雪染成白色。很安静,街道很少人来往,虽然很冷,但却不能减弱春节的欢乐气氛,家家户户都过着传统的春节。

谁都没有发觉,在那毫不起眼的小巷子里,有一位驼着那很难挺起的背, 白发苍苍,遮住他的面孔,身穿残破的旧衣服,光着被寒风吹僵的脚。他饿极了,决定走出巷子,到别人家去乞讨。他努力托着他那双僵硬的`双脚,雪地里留下他拖过的痕迹,但很快被大雪掩盖住。他敲了一户又一户门家,谁都没可怜他,更可恨的是一户富贵人家不仅不可怜他,反而骂他,踢他,说:“你这个扫把星,好端端的春节,好运都快被你扫没,快给老子滚蛋。”

他无助的走在大街上,坐在路旁边,来来往往的人们没有注意这孤苦伶仃的老人,就算有都用不屑的眼光看他。直到一位天真的小男孩走到他面前,睁着大眼睛望他,说:“老爷爷,您的家人呢?只有您一个吗?今天是春节,我收到好多礼物,您收到礼物吗?”老人苦笑着,那孩子又说:“爷爷,不如我送您这个吧。”说完,他掏了掏口袋,拿出两块糖果,递给老人,说:“这是我偷偷藏起的,我妈妈不让我多吃,怕我蛀牙,一星期才给一块。爷爷,很好吃的。”老人望了望孩子,又望了望手中的糖。这时孩子对他说:“爷爷,天色不早了,我该回家了,再见。”男孩走了,消失在茫茫白雪中。

篇3:让错别字消失在小学语文课堂之内

一、明确“错别字”的概念

我们普遍所说的“错别字”是一种笼统的说法, 其实它包含了“错字”和“别字”两个概念。 《辞海》中说:“错字是错误的、不正确的字。 ”也就是本来没有这个字, 是学生写得不正确的字, 即所谓的“无中生有”, 例如想写“喊”却变成了“口”+“成”。而别字则是“张冠李戴”型。 《辞海》中说:“别字:别体字。 即一个字的另一写法, 亦指‘误字’, 本当是这个字写成另一个字, 俗称‘白字’。 ”例如“自已”、“身休”等。 简单地说就是:错字是写错的;别字是用错的。

二、整理学生常见的错别字类型

1.错字类

加笔画。 例如:“烧”字上面加上一点;“第”字会变成是“弟”上面再加上竹字头;“展”字左下角多出一撇;“建”字偏旁上加一点;“谷”字中间加一横;“茂”字下半部分变成“成”和“驶”字右右上加一横等。

减笔画。 例如:“微”字中间少一横;“具”字中间的三横变两横;“零”、“岭”、“铃”字的“令”变成“今”;“柳”中间的长撇被省略, 而“流”字右上变成“亡”, 等等。

形近的部件乱相配。 例如:“泉”字的“水”变成“小”;“溪”字的“大”变成“小”;“抹”字的右边的“末”变成“未”;“滴”字右边变成“商”;“游”字右边变成反文旁;“盛”字上面的“成”变成“咸”, 等等。

字体结构乱改变。 “满”“浇”“敬”字变成了上下结构, “荷”“荡”“夜”字却变成了左右结构等。

2.别字类

同音字混淆。 “晴天”变成“睛天”;“以后”变成“已后”;“第一”变成“弟一”;“狮子”变成“师子”;“凤凰”变成“风凰”;“作业”变成“做业”;“提问”变成“题问”等。

形近字混淆。 “未来”变成“末来”;“休息”变成“体息”;“四季”变成“四李”;“向导”变成“向异”;“北京”变成“兆京”等。

类似这样的错字、别字在我们收集到的资料中还有很多, 以上只是选取了学生作业中出现的较普遍的例子。

三、分析错别字出现的原因

通过对于收集到的资料分析和多方查证, 我们明白错别字的形成不全是因为孩子学习不够认真。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错别字的出现有学生的心理因素, 也与汉字本身的字体结构有关。

从小学生本身的身心发展来看。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本身的身心发展还不健全, 他们的有意注意时间是十分有限的, 要让小学生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课堂内的识字、写字过程中, 这是非常困难的。 再加上一、二年级的小学生知觉水平的精确性还不够高, 在识记生字的过程中, 往往只能记住汉字的大致轮廓, 对于字体本身的一些细微部分, 如果没有老师的特意提醒往往就会被忽略掉。 当然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和习惯也是导致错别字出现的原因。

从汉字的字体结构来看。 像“己”和“已”、“其”和“具”、“戏”和 “线”、“试”和 “或”、“晴”和 “睛”等这些同音或形近的汉字, 常会让学生产生认知干扰, 在识记和写字过程中相互混淆, 从而产生错别字。 “氵”, 我们普遍认为它与水有关, 有“溪、池、江、河、湖、海”, 也有“流、泡、洒、滴、洗澡、潮湿”等, 因此到学生手下就产生了“氵”+“令”;学生在学习“低”、“底”、“钱”、“线”时, 对那一点印象深刻, 产生了 “纸”下也加 “、”, “烧”字上面也加“、”;像“小溪”一词就会让学生产生“溪”字下面就应该是“小”而不是“大”的错误印象。

四、寻找减少错别字的生成的对策

1.重视识字教学

小学生对汉字的第一印象作用最强, 持续时间最长。 课堂教学是小学生识记生字的第一印象关。 要使小学生在课堂上能准确地记住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 并且能印象深刻, 那么错别字的产生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我们要用各种方法把好这至关重要的第一关。 要使学生不写错别字, 教师首先做好准备, 做到心中有数。 在学生混淆之前就做好讲解提示, 占住先机。 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猜字谜、编儿歌、讲故事等方法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认识。 例如:用“太阳出现, 一片青天”识记“晴”字;用“一口咬掉牛尾巴”识记“告”字。 还有像“有足快快跑, 有手轻轻抱, 有水把茶泡, 有饭能吃饱, 有衣穿长袍, 有火放鞭炮。 ”类似的字谜、儿歌, 朗朗上口, “跑、抱、泡、饱、袍、炮”等字在学生惬意朗读的时候就被轻松掌握。 我们可以给小学生一些图片, 结合图片识字。 有些像“拉、推、跑、抱”等字, 我们也可以用动作演示, 加深学生记忆。

2.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提出了对低段小学生的写字教学目标: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了解汉字的基本知识, 能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初步感受汉字的优美。 良好的书写习惯就要从学生的写字坐姿和握笔姿势开始。 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书写不仅有利于书写的规范, 而且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其次是让学生产生“提笔即是练字”的意识, 让学生做到不管在什么地方, 不管是什么时间, 只要拿起铅笔开始写字, 就要严格遵守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认真态度, 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口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 这样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

3.开展扎实有效的活动

小学生的好胜心和荣誉感非常强烈, 他们很希望能得到老师、同学和家长的认可、夸奖。 针对这一心理, 我们设计了“火眼金睛”、“争做错别字检查员”、 “ 比比谁识字多” 和 “ 错字集”等有趣又有效的活动, 让学生会分辨正误, 并能改正错误。在这一过程中加强记忆, 然后灵活运用到其他地方, 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良性的竞争中, 我们能有效减少错别字, 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例如:“火眼金睛”是将学生的书面作业以同桌、前后桌或小组的形式互相批改, 让学生发现错别字, 改正错别字, 让学生学会检查的益处。 在这个活动开始几次中, 学生的积极性高涨, 都为自己能查出对方的错误而感到无比骄傲。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学生作业本中的错别字渐渐减少了, 因为在“火眼金睛”这个活动中, 学生不但会检查别人作业中的错别字, 自己做作业时也加入更多的注意力, 减少错别字的产生, 作业完成之后总是要先检查一遍再上交。

很多老师在改善学生错别字现象时都喜欢用 “错字集”,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是很好的办法。 “错字集”是给学生准备的一本专门用来记录错字的本子。 按照每课作业及每次练习中出现的错字进行记录。 记录要做到5点:1.及时记录每天每课练习中出现的错字;2.将记录下来的错字进行原因分析;3.对错字进行更正, 并写下正确而有效记忆的方法;4.隔天翻看一次前面的错字记录, 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同时对更正的字进行组词和说话练习, 从而再次记忆;5.一单元结束时, 要对这一单元中出现的错字进行一次全面的归类和清理。应用这个方法需要老师的不断提点, 督促学生认真完成每一个要求, 做到行之有效。 在共同努力、认真落实之下, 我们明显发现, 错字集中的错别字数量慢慢减少, 相对的, 学生的作业正确率大大提高。

识字、写字教学在低段语文教学中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是培养小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 教育目标不但是让学生学会文化知识, 更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不管我们采取何种策略, 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和研究。 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之下, 学生能更好地学习, 让错别字消失在小学语文课堂之内。

摘要:在小学识字教学中要求把识字和写字结合起来。错别字的出现, 既妨碍了学生的识字和写字, 又影响了孩子的阅读和写作。如何从源头就杜绝错别字的出现, 本文从研究错别字的成因入手, 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错别字,成因,教学对策

参考文献

[1]章志光, 编.小学教育心理学[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6.

[2]常汝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篇4:行走在消失中的“非遗传人”

王治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羌年”的传承人。2009年,羌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入选该名录仅有的七个项目之一。同年,王治升被评为羌年的国家级传承人,也是羌族现存释比中年纪最大、威望最高、所唱经文最全的老释比。

释比,羌族文化的集大成者,被遵奉为可以连接生死界,直通神灵的人,是羌族中最权威的文化人和精神领袖。由于羌族没有文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羌族文化的延续都只能通过“口传心授”的形式传承,在这一过程中,释比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上至祭祀、还愿,中有升学招财、结婚建房,下至驱邪治病、送老归山,羌族一切重大活动都离不开释比,在羌年的庆祝活动中,释比开坛唱经也是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然而时至今日,在羌族三十万人口中能被称作真正释比的,仅剩四十余人。

在汶川县棉虒镇羌锋村见到王治升的时候,三个徒弟正围着电脑观看王治升唱经的视频,遇到有不懂的经文,王治升便耐心地向徒弟们讲解其背后的含义。这三个徒弟都是王治升的亲戚,从2011年才正式开始学习释比文化,每星期固定两次。

“他们都还差得远咧,最多学到了一点皮毛!”王治升感慨地说道。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释比绝非易事。释比的传承是通过师徒的形式完成的,整个过程都是口传耳授。只有记忆力极强、能够吃苦耐劳的人经过少则三年、多则十余年不断学习,掌握大量古羌文化经典唱经后才能被称为释比。“我年轻的时候可以坐着连续唱经八天八夜不重复呢!”王治升说话的神情中带着一些自豪。谈话间,王治升从他的箱底小心翼翼地拿出他的宝贝——猴皮帽和羊皮鼓,那是释比最重要的法器。

“目前在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严峻的恐怕就是释比传承的问题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和宗教研究所所长徐学书表示。

据了解,释比的传承主要有三大困难。一是现存释比人数极少,且大多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严重影响他们教授徒弟。二是成为释比并不能满足其生存需要(收入极少或者没有),加之学习释比十分漫长困难,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吸引,年轻一代很少愿意学习释比文化。三是现代社会发展,现存释比多是文化展演,老百姓对释比的需求已大大降低,其社会功能已大不如从前了。

王治升48岁的徒弟高玉军告诉笔者,他们都是在地震后为了传承羌文化,在专家和学者的鼓励下才开始学习释比的。“现在的娃娃谁还愿意学嘛?经文很多很难背,就算学成了也挣不到钱,所以年轻人都跑出去打工了。目前也就只有我们这些亲戚在支持他的事业,我们现在既然学了也很想学会,把我们羌文化传承下去。”

四川省民族委员会研究员耿静教授有些无奈地表示,文化本身也是一个自我选择和变迁的过程,或许真的有一天,一些珍贵的民族文化终会在保护中消失,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它们留存得久一点、再久一点。

现实尽管有些无奈,但老释比和他的徒弟们依然做着他们的努力和坚守。“我现在也活不了几年了,最大的希望就是在我有生之年,有人能将我毕生所学都学会,并把它传承下去。”年迈的王治升一直面色凝重,但讲到这句话时,却显得格外铿锵有力。

篇5:行走在消失中小学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与恨,然而我是老天注定生下来就与恨结缘。

我是名14岁的男孩,我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恨。我清楚的记得,那是我读3年级的夏天。天气炎热级了,晒的我黝黑黝黑的,每到一个地方别人就用奇怪的眼神望着我,还不停的对我指指点点,与此,我与太阳结下了恨;晚上家里实在是酷热得我住不下去了,于是我来到了妈妈上班的地方,里面有空调、桌子、床、还有我的`最爱电视,我来到了这里就像在一个温暖的家一样。我看着妈妈在打牌,我就自己干自己的,妈妈打了一会要我回去拿她的包,我来到家中,这个酷热的家不像我理想的家,有的是热,除了热还热,唉“爸爸,你回来了”“恩。回来了。亚亚,爸爸有件事问你,爸爸裤子里的一百元你拿没拿,说实话,小孩不能说谎的……”爸爸严厉的看着我,我害怕极了,颤抖的回答他“没有,爸爸,我没有……”“真的,是你拿了就是你拿了,你现在承认爸爸不打你,等下爸爸收到了,你可是要挨打的……”“爸爸,我没拿啊!为什么不相信我呢?”“还敢顶嘴,看我不打你。”就这样爸爸拿起了衣架朝我打来,我急了,心想:为什么不相信我,我没拿没拿啊!不要打我。我被打了一餐,我哭着跑到了妈妈那。我向妈妈诉说了这件事,妈妈说是她拿的,她没钱打牌了。我哭得更厉害了,谁也没想到我为什么会哭得越加厉害,因为我恨我妈妈,恨她让我无缘无故被痛恨的打了一餐;恨爸爸的乱冤枉我,让我接了一顿痛苦的挨打;恨麻将,是它把我害的伤痕累累……………

我受不了了,对这中没有道理的家,我无法忍受,于是我离家出走了。背上了简单的行李,带着满身伤痕踏上了离家的路程。天很美但是我却觉得天不美,因为我恨老天让我成长在这种毫无感情、道理的家中,恨他对我的不公平,恨他的一切一切。

篇6:行走在消失中小学作文

悄然间,不争气泪水又顽皮地跑出来。我正在倾听“放心去飞”这首歌。

唉!“毕业”这个词能在人间消失吗?屈指可数,仅有这么几“天”,我们就得分离了,怎么让我舍得呢6(2)班这个大集体,54颗同样的心谱写了新的一首毕业之歌,用那54颗火热的友谊之心架起的一座友谊的桥梁,我怎么忍心让无情的岁月冲塌它呢?

天啊!你能发发慈悲,可怜天下同学心吧!跟我朝夕相处的同学,老师,我怎么忍心离开你们的怀抱,我怎么忍心一走了知呢?历尽了风风雨雨,我们又相逢了。哎,天啊,你怎么这么残忍呢?

在毕业那天,我不想看到同学们的`哭脸,行吗??答应我吧!挥挥手我们说再见,有缘我们再见,栀子花开的那个季节是我们的重逢日,那天我们友谊的见证是栀子花那样纯洁。

篇7:行走在春天600字精彩小学作文

今天,我们到人民公园找春天。一进园门,一股春的气息迎面而来,迎春花那绿色的枝条仿佛一条绿色的瀑布,可它又像小溪那样的柔和。绿枝叶上的朵朵黄色的迎春花像瀑布落到岩石上溅出的朵朵金花,绿叶映着黄花,黄花衬着绿叶,惬意极了!那喇叭状的小花像在告诉我们:“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往前走几步,一棵高大而又迷人的樱花树便呈现在眼前。树上,一朵朵嫩嫩的樱花迎着和煦的春风绽出开了笑脸。风吹过,一片片樱花花瓣随风飘落。远望,好似三月里的雪花,近看,好像是一只只小蝴蝶在飞舞。伸出手来接一片,说它白得迷人吧,白里泛着点粉,说它粉得可爱吧,粉里又透着点白,煞有一般姿色。

往前走,再转个弯,一副“百花图”展现在眼前,白的樱花、粉的桃花……风拂过树梢,一片片五彩的花瓣儿飘落下来,美丽极了。远看一棵棵树,像一朵祥云降落人间。

草坪上长出嫩芽,花儿绽开了笑脸……我们脸上也充满着春的微笑。我们行走在春天里,尽情享受春的魅力。

篇8:行走在消失中小学作文

“这个学期很快就要过去了, 除了我们在习作中已经写的那些内容, 大家心里可能还有很多想写而没有写的内容。这次习作就让我们自由表达。可以结合本组课文的学习, 写一写听别人或给别人讲故事的情景, 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编个寓言或童话, 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梦想或希望, 可以把自己关注的人和事写进习作……总之, 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 自由地表达自己想写的内容。在习作前, 先认真想一想, 自己最想写什么。写的时候, 要把内容写清楚, 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八)

“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次习作。这次习作不限定内容、范围, 无论是见闻、感受还是想象, 只要是自己想写的内容都可以写。在写之前, 先想清楚自己要写什么, 再回忆一下这学期学了哪些表达方法, 并试着把一些方法运用到这次习作中。习作内容要具体, 感情要真实, 语句要通顺, 最好不少于400字。写完以后读一读, 有不满意的地方认真改一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八)

像这类习作要求在语文实验教科书中, 占有一定的分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自由作文”。这种自由作文的出现, 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的要求。在课程总目标中, 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在实施建议中, 提出这样的教学建议:“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 提倡学生自主拟题, 少写命题作文”。由此可见, “自由作文”正是顺应了课程标准的习作理念而鼎新面世的应然样式, 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样式。

我们可以从“自由作文”这种样式中提取出哪些“自由”的要素呢?

其一, 选材自由。自由作文没有规定内容和范围, 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可以自定内容自由表达, 无“扣题”之限制, 无“离题”之顾虑。学生可以在自己的习作中充分彰显个性, 驱驰想象, 释放心灵, 自鸣天籁。

其二, 立意自由。没有规定学生所写的习作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说明什么样的观点。是俗是雅, 是是是非, 是主流价值观还是非主流价值观, 学生可以做非常个性化的自我判断与独立思考, 而不是已被内定好了的公共判断。只要能明确具体、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就可以了。

其三, 表达形式自由。“表达形式”就是“怎样写”的问题。自由作文对表达形式没有规定, 不做限制。怎么写, 给学生自由, 不用那些如何开头、结尾、铺垫、过渡、呼应等等技法之类的东西去束缚他们, 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写成故事, 可以写成诗歌, 可以是叙事写人, 也可以是说明介绍, 可以是调查报告、日记、顺口溜……总之, 可以用任何形式来写最想写的内容、最想表达的情感。

其四, 语言自由。自由作文拒绝陈词滥调、鹦鹉学舌、生搬硬套, 提倡代己立言, 言为心声, 鼓励创意表达。生活化的通俗俚语、网络流行的时尚语言、个性化的鲜活话语、经典的美文佳句、书面化的规范语言……只要文从字顺, 能明确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都是可以包容和接纳的。这样自由的语言会给习作者带来极大的表达创意与快意。

其五, 拟题自由。学生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给自己所写的内容定取一个题目, 无论题目是平实还是新奇, 只要“名能副实”, 都是可以认同和接受的。这样习作顺应习作者的思路, 也顺应习作的规律与特点。

既然是“自由作文”彰显“自由”, 那还要不要有教师统一的“规则”指导呢?我们不妨先来回放一下“自由作文”课堂教学出现的几种现象:

1.自由“裸奔”。在一些自由作文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只是片面地强调这次作文没有任何限制,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想怎样写就怎样写, 不作任何引导, 没有对话互动, 抛弃规则, 让学生直奔“自由”而去。这样的“裸教”, 学生虽然拥有了足够的自由, 但却往往因为大脑“库存”得不到激活, 思维枯窘、没有表达欲望而陷入无所适从、举步维艰的“皱眉头、啃笔头”困境。

2.规则“搜索”。因为是自由作文, 写什么内容都行, 所以相应的表达形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在班级授课的背景下, 教师顾及全体学生可能出现的表达形式而做统一的指导, 有其应然性和实然性。因此, 在课堂上教师常常要做一番全面的规则“搜索”:如果写人, 要注意突出人物的外貌特点和性格特征;如果写事, 要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详略要得当;如果写想象, 要注意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如果写应用文, 要注意它们的格式;如果写诗歌, 要注意语言的节奏和适当的联想……诸如此类的所谓“规则”架空式“回放”, 非但不能激活学生表达内需, 反而让学生感觉到处处有樊篱, 时时有框套, 进退维谷, 障碍重重。这样回到传统作文教学的老路上去, 学生又怎能自由舒展自己的心灵与语言?

3.画虎“类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为没有统一切实的规则指导, 为数不少的学生习作出现内容空洞、语言干瘪, 或东拉西扯、不知所云, 或粗俗另类、少儿不宜;有的学生则干脆以旧充新, 把过去写的作文搬套过来以应“作业”之需, 敷衍了事。这样“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现象, 在自由作文的习作中屡见不鲜。

从以上的现象中, 我们不难得出这样肯定的答案:自由作文也是需要教师统一的“规则”指导和师生的对话互动的。

也就是说, 我们强调自主写作、乐于表达, 并不一概否认、排斥必要的指导或暗示。应该说, 越是自主和宽松, 越是要加强科学有效的规则指导, 但同时又要注意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强调习作技巧、方法方面的知识, 只是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 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强调“精要有用”, 我认为就是要从学生习作的实践中出发, 适当地渗透一些最基本的写作方法, 而不是以章法、技巧、范文分析模仿来统领习作课堂, 使学生的“自由”名存实亡, 没有立足之地。

那么自由作文的教学如何在“自由”与“规则”中行走呢?

一、激活内需, 激发表达欲望

自由作文虽不限制写什么、怎么写, 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束缚学生就有表达内需, 就会乐于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自由作文教学的课堂上要对学生做必要的“库存激活”, 为学生指明方向, 铆足全力从内容入手, 拓宽学生习作的思路。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一个个与学生生活相似但又是虚拟的情境, 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活动过程中或唤醒已有生活的经验, 或感受体验当下的生活与活动, 或想象展望未来创编情景……让他们在互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信息、更深的感受、更多的启发, 以拉动他们“陈述思想、表示愿望、加强交流、表达情感、承诺义务、宣布结论”等等的需求, 激发他们自主表达的欲望。这无痕的习作表达内需的激活, 应是自由作文课堂教学首要的“潜规则”。

二、关注生成, 渗透表达方法

自由作文, 技能与方法不是主要的, 但并不等于没有或不需要学习表达的技能与方法, 还是有规则需要学习, 需要教师指导的。如在取材上, “自由表达”不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说到哪”, 而是要围绕一个意思来组织材料, 进行具体通顺的表述。在构思上, “放飞想象”也不等于可以胡思乱想, 瞎编胡造, 要根据事物自身的特点进行大胆而又合理的创生。再如“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并不意味着不加选择、不分主次、无遮无拦;“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不是意味着拒绝合理的引用, 以及使用积累的美词佳句等语言材料……而所有这些规则都不是僵化的教条, 它鲜活地存在于学生的习作实践过程中, 也就是说, 这些表达方法是不能架空地进行传授的, 应在互动对话过程中、在学生习作实践中适时有机地进行渗透, 让学生在具体的习作实践中体会感悟“规则”对于作文的表达效果, 让他们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三、对话互补, 分享写作成果

自由作文在让学生自主表达的基础上, 尤其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为作前或作中指导过多会束缚学生的思路而使作文无法“自由”起来, 所以作后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互动评议, 在对话中互补是寓“规则”指导于学生具体习作的极其有效的、也是必要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课堂习作上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 和他们进行互动对话:或发现典型, 或找出共性问题, 或提出增、删、改、换等建议, 使习作互评成为分享、互补, 互相促进、共同提升的有效手段。当然在此过程中, 我们提倡习作的个性化评价, 尊重孩子的自由习作, 聚焦习作中的亮点, 使学生在欣赏、分享、关注、建议、修改中收获习作成功的信心, 收获习作精要的知识, 收获习作表达交流的快乐, 不断提高写作的能力。

篇9:中小型大学社:行走在边缘地带

领导人频繁更换

高校是大学社的“婆家”,大学社一直处于高校的行政领导之下。绝大多数出版社成立都不过十几年,但有些社自建社以来已经换了好几任领导,最多的竟达六至七任,平均二三年就换一任。一些大学社的人事任命,优先考虑的不是谁了解、熟悉、胜任出版工作,而是服从于学校工作的总体安排。谈到广西师大社领导任职的相对稳定性,一些社长眉宇之间都流露出羡慕之情。因为每一任新领导都有一段“学习期”、“适应期”,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划与策略。还有一些社长同时还肩负着一定的科研任务,“大学社社长是出版人,还是教授”?频繁的领导更迭不仅严重影响了出版社的发展进程,而且也破坏了整个出版社长期发展规划的连续性。试想,如果广西师大社频繁更换领导,肖启明的管理思路就不会得到贯彻,那么就不会有贝贝特出版顾问有限公司的横空出世,也不会有广西师大版人文类图书的品牌声誉,更不会有广西师大社今天的成就。

出版资源流失加剧

相对于一般的出版社,大学社可以利用所在大学的知名度,并拥有大学独特的作者和选题优势。同时,学校的学术氛围也有利于高品位学术图书的诞生。但是,中小型大学社在出版资源方面并没有绝对的优势,现在出版社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优秀的作者、项目都被多家出版社争夺。一方面,随着原部属高校不断下放地方,一些大学出版社以前可以从所属部委获得出版资源、出版项目的优势也随之失去,变成了一些中央级专业社的“囊中之物”。另一方面, 高校盛行以学术论英雄,以著作的出身论高低。大学社所依附的高校拥有一些专家学者,但他们的作品不一定交给本校出版社。许多高校已经明文规定,在不同级别的出版社出版的科研成果,其作者在评职称、申请科研奖励时的待遇是不同的。这无形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小大学社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本校科研成果花落他家,而毫无办法。

校社之间的利益博弈

大学社依托大学的品牌和学校资源,向学校上交一定的利润,本是无可厚非,但是一些大学只注重出版社的经济效益,下任务、定指标,把出版社当成“摇钱树”,只知道“摇”钱,而不知道“浇水”。尽管各大学的要求不同:少则几百万,多则近千万,但是一些大学给出版社定的利润指标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使一些中小型大学社背负着沉重的财务指标。据报道,某一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一年利润不过1600万,而学校就要求上交1000万,“社里都拿不出钱来”。当然该社的这种情况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事实上,大部分大学社都是学校预算外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例如,北京大学出版社每年圣诞节之前会向学校上交部分利润,数目约为800万元,甚至超过北大方正。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曾透露:“北师大社在北师大所有校办产业中是办得最好的……对学校的回报无论是社会影响力方面还是经济效益方面都是巨大的”。“外研社也成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重要的一项收入,大大补充了学校经费来源的不足”。作为校办企业而享受免税的大学社,此前是比照税率向学校上缴部分利润。而现在,免税优惠时代的终结,使出版社又多出一块税负,企业所得税与上交给学校的利润像两座大山一样压得出版社喘不过气来。强社、名社尚且如此,一些中小大学社就更加吃力。在这种氛围下,“大学社长不会把自己当企业家来做。大部分社长的目标就是对学校交足钱,自己社不出乱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社长方红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出版社很难静下心来打造精品书、常销书,只能疯狂地多出书,以书的种数来增加总码洋的基数。结果,书的种类是越来越多,出版社离品牌化、精品化的道路就越来越远。壮大实力、做大做强也就成了水中月、雾中花。

发展环境遭遇寒流

当国家强力介入中小学教材出版改革领域,实行免费教科书的政府采购、发布限价令、出台教材发行选用招投标政策,整个出版行业的利润急剧下降,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教育社和大学社。这不仅导致利润减少,而且使区域割据更为明显。不少出版社转向了大学教材出版。“僧多粥少”,中小大学社原来所占据的“高地”,被一点点地蚕食,大学教材出版的利润也在逐渐地变薄。面对高教社这样的强势社,长期以来积累的优势,从作者到渠道的双重竞争,众多中小大学社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相对于专业类出版社如外研社,在产业链上做延伸,在外语市场上寻求多元化的回报,中小大学社由于自身作者资源、编辑资源的限制,难以做大。

篇10:消失的背影小学作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让我们为之感动。让我们感动的,可能是我们的老师、同学、朋友、家人,也可能是毫不相识的陌生人。而令我感动的,则是那次偶然的事情。

一个下着小雨的阴天,天空中布满了阴云,行人们在道路上急匆匆地走着。我骑着自行车,慢悠悠地在马路上观赏雨景,虽然下着雨,但我却觉得十分舒服。我慢慢地骑着,可是天算不如人算,正当我骑到一个右转弯处,一辆银灰色的汽车飞驰而来,溅了我一身泥水不说,在转弯时,还将我重重地碰倒在了地上。不过,我的`车把也在那银灰色的车身上留下了一道“纪念章”。

我推开倒在我身上的自行车,艰难得像爬起来,可两条腿沉重的像灌了铅似的,而且还钻心的刺痛。我掀开裤腿,原来膝盖上已经擦伤了好大一块。这时,我的一个邻居走了过来。他见我摔倒在地,连忙冒雨跑了过来,将我扶了起来。

他将我扶上车坐好,忽然,我看见他口袋里有一张车票,是半小时后的。我急忙叫住他,让他不要管我,赶快到车站去。他却执意将我送到了医院。

虽然年龄都差不多,可是他顾不上全身被淋得透湿,跑上跑下地向医生护士说明情况。他还将我扶上病床,向我的父母打了电话。可是当我的爸爸妈妈赶到医院里时,他却不知什么时候消失在了风雨之中……

篇11:消失的礼物小学作文

哈克、汤姆、爱莉非、克基贝尔、亚历桑大、克杰尔从隧道里掉落下来,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哈克看见一只直立的绵羊向他们走来哈克大叫:“啊怪物呀,快跑呀!”大家被哈克的大叫镇住了,在那了,在那里发呆,像一根根直立的电线杆子。哈克又叫了一声:“直立的绵羊,快跑呀”。大家这才会过神来,大家狂奔。奔着奔着,忽然前面出跳了一只狼,哈克大叫:“啊,直立的狼。”狼说:“灰老狼大王来也,还不快快让道。”“啊……啊……这只狼会说人话”“噢,那是什么东东,只要能吃就行了,我吃了你们!”后面的那只绵羊:“快回羊村!”于是哈克等人不由自主的和那只羊跑回了羊村.羊村村长对那只羊说:"他们是谁?"“这……这……我也不知道呀。”哈克解释道:“他是汤姆,她是爱利非,这位是克基贝尔,这位是亚力桑大,他是克杰尔,我是哈克。”

“你们是……”

“我是喜绵羊,他是沸绵羊,他是美绵羊,他是暖绵羊,他是懒绵羊。你们是从哪里来的?”“你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怎么从来没见过你们?“哦,我们呀,我们是从一个洞里掉出来的,但是哪个洞是在天上的。”“我知道了一定是这个,没错。”慢老羊村长说“是什么?”大家问慢老羊村长严肃的说:“我知道了一定是时空乱流。”“就是时间和空间发生混乱,就会形成一个很像黑洞的一个时空空洞。这空洞有这强大的引力可以将所有的东西吸进去然后在从另一个时空出来。我们这里是动漫时

空。”慢老羊又说:“我们去看看时空有什么异常。”他们来到了时空隧道的洞口将探针放入时空隧道中“时空也不太震荡吗,很稳定呀。”慢老羊村长说,哈克有说到:“我们是打开了一个盒子,然后按下了盒子里的一个按钮才被吸进来的。”慢老羊村长严肃说道:“这可能是一个永久的谜呀!”

慢老羊村长有说:“既然你们来了,哪你们就在此小住一段时间吧,如果你们现在回去可能会小命难保,待我发明一个飞船送你们回去吧。”“嗯!”

篇12:文字消失了_小学作文

五三班的可可粒很是苦恼,苦恼什么呢?他苦恼作业。因为一进入毕业班,他们的老师左业铎便会给他们压下一座座作业大山。可可粒在一年级的时候就从他的名字里看到这三个字:“作业多(左业铎,谐音的~~)”过了三年级,大家伙便知道这位“作业多”老师的厉害了,他们每天要用许多卡路里来维持自己的能量,否则自己将会昏倒。在三年级全校闻名的大胖子甘岚邱(橄榄球,说明它胖得像橄榄球)不到一个星期,从60千克疯降到39千克。正是在那时候,“作业多”老师便疯狂的布置作业,甘岚邱便疯狂地写,直到变瘦。我敢说,要是要你写这么多,在五更的时候甭想写完。

可可粒和同学们想转班。转是转了,老师也跟着转到三班了(忘说了,他们原来在五班)。可可粒和同学们恨自己的命苦,偏偏遇见这样老师。

这一天,可可粒又背着大书包和一大本作业垂头丧气地回家了。不用说,“作业多”老师又布置了让人做不完的作业。可可粒的学习桌非常大,可还是容不了这么多练习题,就像给可可粒盖了一个碉堡,好似可可粒要打仗似的。其实,可可粒的确在“打仗”,他在和作业打仗。

可可粒写了一张又一张,眼皮直打架,又写了几行字,他实在忍不住了,趴在“碉堡”里呼呼地睡着了。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作业多”老师是个土地爷,自己就是一个小学生,土地爷把“太行山、泰山、珠穆朗玛峰、黄山、嵩山”都搬来,压在自己身上,自己快喘不过来气了。忽然,一匹小马跑来,把身上的山都移走了。说:“你没事吧,我来帮助你。”可可粒被电话声惊醒了。揉揉眼睛,又赶紧写起来。“我来帮助你吧。”梦中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可可粒很奇怪,四下望望,只见红色的窗帘上闪着金光。可可粒把窗帘撩开,他吓了一跳,窗外有一匹小马,浮在半空中,跟梦中的.一样。可可粒问:“你想帮助我什么呢?”小马说话了:“你想干什么我就帮你做什么。”可可粒说:“我可以先试验一下吗?”小马同意了,于是可可粒说:“我想要一只派克签字钢笔。”不到两秒,桌子上便出现了一支真正的签字钢笔。可可粒高兴了,接着说:“你可以让所有的中文都消失吗?”小马犹豫了一下,说:“可以,不过不太好吧……”小马还是为可可粒干了这件事了。它给可可粒说:“如果你需要我的时候,就喊一声:‘噼里啪啦小马来’,我就会一秒钟赶到的,不过要在没人的时候,否则我将会暴露身份……”可可粒点点头。

可可粒翻开作业本,字全没啦!他很高兴。爬上自己的床睡了。爸爸妈妈要检查他的作业,一看练习题上一个字也没有,很纳闷。于是,爸爸把钢笔吸满水给可可粒出题,可是无论怎么写,都写不出来一个字。爸爸摇摇头,走了。第二天,他去学校,学校里的所有字都没了。不过中国也变乱了:存款折全是白纸,电脑只有图片没有文字,招牌全都是白布条,语文书全都是一本本“废纸”……学校只好放假。可“作业多”老师不同意。他开始教同学们学习英文,用英文做题、写作业。五三班叫苦连天。为什么会这样呢?你看看小马和可可粒的对话就知道了。可可粒只让中文消失,英文却消失不了。所以……

篇13:行走在消失中小学作文

桐城市新渡镇杨树小学坐落在新渡镇西侧杨树店村。几年来, 杨树小学坚定执着地行走在农远资源运用的道路上, 开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得以转变, 视野因此开阔, 教学手段得以优化。具体说, 通过“加强管理、整合资源、积极培训、重视运用”, 推动了学校农远工程应用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常规化、科学化发展。

●提高认识, 加强管理,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制度

1. 思想认识到位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一把手”工程, 校长在远程教育工作中起主导作用。杨树小学校长李尧珠带头学习宣传, 使广大教师了解、熟悉资源, 对资源产生了兴趣, 扫除教师的心理负担, 产生了运用的愿望。让每一位教师都要意识到现代化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是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必备的教学手段, 不会运用就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 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2. 组织领导健全

学校在农远工程建设初期就成立“农远工程应用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校长任组长, 分工到人, 责任到人, 奖惩到人, 确保农远工程顺利和资源的有效运用。

3.建立制度保障

学校建立了《设备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资源、设备使用制度》和《教学应用检查与考评制度》等, 明确了各自职责。

4.计划指导科学

为确保教学资源运用于教学, 杨树小学把《农远教学应用计划》《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工作计划》和《教研活动安排》融为一体, 避免了内容与时间上的冲突。

5.课时安排合理

要求每周、每班必须有语文、数学至少上二节课, 音、体、美课每周选上一节, 品德、卫生、法制、安全、环保等课目根据内容分年级集体观看。党员教育与农民培训一般安排在双休日。

6.坚决落实到位

狠抓落实, 坚决不能让设备闲置。工程设备的运用不是趋于形式, 而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辅助设备。为此, 期末检查、总结、评先、表彰到位, 确保应用工程常规化发展。

●完善设施, 整合资源, 创建优良的教育教学环境

1.加强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为保证学校的卫星接收、电脑等远程教育设备正常运行, 校长亲自任技术指导小组组长来管理各套设备, 把学校所有电脑室按用途分成上网、备课、接受、操作四室进行管理使用, 每室安排专人管理, 由技术指导小组成员对各设备进行经常维护, 使设备时常运行在最佳状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2009年3月是电脑保修到期的最后一个月, 学校把32台电脑全面检查, 并对其中的20台有问题的电脑免费更换了设备。并对远教接收机进行了续保。

目前在电脑维修方面没有乱花学校一分钱。在雷雨季节里关注天气变化, 雷雨来临时及时关闭电源, 学校虽在雷击区, 但设备从来没有被雷击而损坏。

2. 扎实做好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整理工作

安排专人负责远程教育资源接收和整理工作, 为了避免学校由于电源等外界因素接收资源不全的因素, 学校专门装置了接收远程教育资源的服务器, 配置了大硬盘, 准时接收和整理资源, 在网站上开辟了远教资源库栏目, 新渡镇学校都可利用网络通过所给的权限可以远程访问和使用杨树小学接收的教育资源, 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了远教设备的作用。

3. 充分利用远教设备, 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

学校意识到信息化将成为今后学校工作的必然趋势, 实现教育信息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捷径。要求教师每周至少上一堂电教课, 完成一件电子备课教案, 并把每学期的各类计划、总结、资料积累、成果都以电子文本的形式储存在个人的U盘里, 学校期末集中收集管理。

4. 改革创新, 建好资源库

只有资源库完善, 资源丰富, 才能满足教师教学的需求。学校对IP资源接受从未间断过。维护好自己的资源库, 才能实行对资源的有效应用。杨树小学对资源的整理、归档做了多样的尝试。刚开始对所有的数据都保存, 不到一个月电脑四个硬盘都装满了, 就将主要的资源如北师大版的语文、数学, 现用的人教版的思品, 教科版的科学, 外研版的英语资源进行用光盘刻录, 在刻录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的烦恼, 如光盘的容量小 (一张只有700MB) , 有的光盘质量差, 刻录中出现损坏, 光驱也经常出故障, 又耗时又耗经费, 且贮存的资源没有连续性。2008年春学校购买了一个200G的移动硬盘直接接受IP资源, 这样就省事多了。在移动硬盘里直接进行整理、归档。刚开始对不在使用的版本的教材资源进行了删除, 发现现在使用的版本的资源有限, 如北师版大的语文、数学, 五、六年级没有资源, 美术、音乐的版本也不配套, 但发现其他的版本的同年级的资源有参考价值。他们把下载的资源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完整的远教IP资源, 放在移动硬盘内, 通过远教资源浏览器查看。一类是经常使用的远教资源, 把这些资源进行分类、注名、登记, 课程资源分学科、分年级、分课题登记, 并注名下载的时间, 容量的大小。把爱国电影、小小律师、专题教育、科学人生、为农服务分类、分年度登记, 建文件夹存放在电脑的硬盘里, 并印制了纸质目录, 分发到所有教师手中, 便于教师查找和直接使用。目前已贮存近500G的有效资源, 可以说自2008年春到现在所有的有效资源在学校都能方便、快捷地查到。

5. 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充分发挥“四室”的作用。上网室教师可以上网查找远教以外的资源;电子备课室是教师利用资源备课和制作课件的地方;多媒体教室是教师展示作品的平台;微机室是师生学习交流的场所。

●积极培训, 形式多样, 认真地开展远教应用活动

1.积极开展了技术的学习与培训

要想把下载的资料利用农远设备运用于教学, 教师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学校选派信息员积极参加上级电脑、农远工程的培训, 不懂的问题记在本子上, 虚心地向别人请教, 并购买应用光碟和书籍自学。农远设备不会用, 更谈不上运用设备进行教学了, 因教师年龄偏大, 对新鲜事物不易接受。学校加大力气从基础的校本培训入手, 手把手地指导教师, 使他们先学会开关机, 到学会查找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 再到能播放教学资源。自2006年以来每学期集中校本培训两次, 每次四个课时, 共培训十四次, 计五十六个学时。现在全体教师都能利用下载的课程资源进行备课、上课, 大多数教师能根据教学的需要把资源进行整合制成PPT来上课。

2.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应用远教设备和资源进行教育教学

为了充分发挥远教设备和资源服务于教育教学的作用, 在开学初, 学校要求全体教师每周至少上一节课, 并坚持月通报展示制度, 把应用情况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中。通过技术骨干上远教示范课、学校兼职教员上远教研讨课、进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评比等活动, 掀起了教师应用远教设备上课的高潮。校长兼信息员李尧珠同志2008年3月参加了安徽省首届农远工程教学应用新星地评选, 获得了“教学应用新星”的光荣称号。

3.组织开展运用远教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与课程整合的研讨工作

在校长的组织和领导下, 学校积极开展运用远教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与课程整合的研讨工作。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远程教育公开课不少于6节、参加远程教育研究活动不少于4次。由教务处安排、各教研组具体落实, 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广大教师利用教研例会收看教育卫星播放的优秀课例, 播放项目配套的多媒体教学光盘, 运用卫星接收下来的同步课堂、示范课等优质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每学期不少于4次。同时, 由教务处和骨干教师带头进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的课题研究活动。目前, 学校正在进行远程教学资源整合研究课题《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研究》。通过学习与研究, 使全体教师更新了教育理念,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增强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 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推动了课程改革的步伐。同时在校长的领导下, 少先队大队部做到了定期利用远教设备和资源对学生进行了专题教育课外活动, 保证了一周一次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一月一次爱教影片活动、一学期一次专题教育活动。通过丰富多采的信息技术活动的开展, 大多数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兴趣。

这次实地调查, 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发现:教师年龄偏大不是农远工程资源运用、推广与普及的“拦路虎”。

在过去一直都是听到教师年龄大, 对新技术使用能力差, 通过对杨树小学的调研, 可以看出, 校长对远教资源认识态度的端正和观念的转变与否、教师自身的敬业和观念的转变与否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杨树小学和其他农村小学一样, 教师年龄偏大, 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 最小是校长, 也是46岁了。有一位教师今年已是59岁了, 但他刻苦学习, 勤于操作, 一心一意学习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 遇到问题就向学校技术管理员请教, 现在已成为该校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最好的教师之一。

上一篇:家乡的橘树林650字作文下一篇:一游难忘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