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记忆作文400字

2024-04-14

消失的记忆作文400字(精选5篇)

篇1:消失的记忆作文400字

永不消失的记忆作文800字

永不消失的记忆作文800字

为期五天的军训生活结束了,心中有的不是对家人的思念,而是对这短暂的生活的留恋。

开始的我十分胆怯,因为我害怕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恐惧融入这个高手如云的新集体。可是当我看到那一张张友善而可爱的笑脸后,心中犹如初春消释的冰雪,顿时温暖起来。我开始改变以往的交友方式,主动与新的同学沟通,当我获得友好的回答时,我变得更加自信了。

“军训”这个让人听了就不寒而栗的词,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已经不再恐惧。因为我们深深地懂得,我们从中收获了什么,懂得了什么。我们收获了:纯洁淳朴的友谊;自信,坚强,乐观,永不服输的自己;对国家,社会责任的强烈意识。我们更加懂得,团结的力量有多伟大。从零乱的队伍方阵,到现在的井然有序;从开始唱军歌的有气无力,到现在的响彻天际;从开始总在眼眶里打转的泪珠,到现在眼神里透出来的自信与倔强,都无不显示了我们的进步与成长。

立正,稍息,齐步走等这些在平时看来十分简单的动作,到了这个训练营里,却变得如此困难。一个人,一个动作的不正确,教官便长时间的加强练习。在教官这种特殊的“教导法”中,让我们明白不能拉集体的后腿,更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掉队。这也让我们明白军人们飒爽的英姿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形成的,而是要日日练,夜夜练。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流到下颌,没有教官的命令,谁也不敢伸手去将汗水擦拭,哪怕这汗流进了眼睛,鼻子,嘴里。于是我们懂得了服从命令。“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从前在电视里看着那些身穿橄榄的军人们扯着喉咙吼出了这么一句话,那时的我在偷笑,笑他们是如此的愚笨。可如今的我全神贯注,听好每一句发号。

我想人生如果是一本书,那么军训便是一张彩页,如果人生是部戏,军训便是最精彩的一幕。

美好的经历需要慢慢的去回味,就像一杯清香的茉莉花茶,淡淡香味激荡在心中,引起无限美好,萦绕于眼前。

篇2:消失的记忆作文400字

总有一些东西,曾经被遗忘,但又会在不经意间,突然想起。——题记

一次偶然,瞥见了那个尘封在角落的自行车。猛然之间,才晓得,自己忽略了一份日渐淡漠的亲情。

记忆中的爷爷总是蹬着他那个老旧的自行车,颠簸在田间的土路上,一袭布衣,一双布鞋,在农村人眼里他是那样的不起眼,总以为没有人会注意到他,但实际情况却是人人都注意着他:招呼着买卖的老王看见他,赶紧远远地招呼一声,他挥挥手,口中哼哼,也算是回应了;刘家阿婆拄着拐杖出来,望见了他,也停下来叫一声,他点点头,也算是回应了;邻居老曾摇着扇子,一看他回来了,赶紧远远的喊一声,他嗯嗯两下,也算是回应了。然后,便推着车子闯进了家。

爷爷多多少少会来些电话,电话的内容却无丝毫差异,以至于我感到些许厌烦:“你外公外婆好么?”永远是他的`开场白,“你,缺笔吗?缺纸吗?……”我也有点怀疑:爷爷是拿着五年前的草稿在读吗?为何每次都是一样的台词?一个连每天按时吃药都记不住的人,怎么会把这些记得这么清楚?连最后的语气都一模一样:那,把电话给你妈妈吧……

往事如烟,很容易消散,但有一些事,会在不经意时,飘回到你的身旁。

去年,奶奶为了“享福”,找了个借口去广州,老家只留下爷爷一个人,孤寂落寞,冲击这他本来坚强的内心。早中晚餐不过是一碗银丝汤(一锅白水,飘上几根面条),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爷爷终于坚持不住了,得上了抑郁症,每天哭丧着:“我这里疼,我那里疼……”医生让他回家休养,他却瞪大了眼睛,好一会儿才说出话来,话里带着些许的哭腔:“大队离不开我啊!我……我服务了三十多年,我可不能轻易走啊!”

爷爷最后还是回去了,时不时地打一次电话,仍旧是以前的开场白,也依旧是曾经的结束语。

篇3:并未消失的记忆

“草根”的生命力

我们称他们为“草根老板”,原因之一是因为当时他们人数少,或是企业小。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绝大多数企业注册资金只有几万元,达到两位数的算是“大老板了”。“草根”更深的含义是它折射出第一代老板创业的艰难处境。在回忆当年决定创业情景时,被采访的老板一方面对党和政府改革开放政策给他们带来的机会深怀感激之情,同时对面临的大风险也是难以忘怀。他们说,这种风险还不仅是表现在经济上,而且还不得不面对无法回避随之而来的政治、心理和精神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自创业环境。比如在法律制度方面虽然政府于1988年下半年出台了《私营经济管理暂行条例》,但不能就此认为解决了私营企业在政治上的合法性,实际上他们仍被拒在体制之外,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承认和制度保障,随时都有被作为“资本主义尾巴”割掉的危险。在商业环境方面计划经济一统天下,坚固的市场垄断门槛,使他们得不到平等竞争机会,不得不在土层脊薄的夹缝中生存。社会文化环境的歧视主要来自过浓的意识形态和单一的价值观,人们以怀疑的目光把他们视为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另类人物”而另眼看待。

在这种不易的环境中他们还是毅然“下海”了,据市工商局统计,从1988年第一家私营企业登记到1991年底的三年中,上海共注册私营企业2398户。这个数字相对于当时上海10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来,显得很渺小,但它却代表着一种新的生命力,象种子一样顽强破土,在以后的数年中,上海私营企业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在攀升,数量一度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

“草根”的生命力还表现为加入私营企业队伍的广泛性上。在第一批老板中,不仅有从个体户“升级”转型而来的个体业主,更有挣脱“公家人”身份的科研、技术人员和公职干部,特别是有数位离休干部也来发挥“余热”,其中上海001号私营八达公司就是几位离休局级干部创办的,某药厂厂长离休后也在1988年开办了一家私营的联合营养研究所。

“草根”虽有极强生命力,但还是需要外界的呵护。由于体制原因,私营企业从出世起一直没有主管部门,似没有娘的孩子。各级工商联依照中共中央文件精神,高举“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旗帜,担当起“娘家的角色,在党和政府与私企之间架起了桥梁,与统战部门、工商管理部门一起为这棵幼苗的健康成长做了许多颇有成效的工作。采访中,几乎所有老板都对在他们孤立无援时,各级统战部、工商局及工商联所伸出的援助之手表露感激之情。

胆大并不草莽

有人把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先富起来的原因归结为“胆子大”,这话虽有失偏颇,但也不无道理。依当时社会价值取向及体制看,上海第一批老板应属于“胆大”一类,那么是什么因素使他们做出大多数人不可能有勇气做出的与传统分手的选择呢?

首先是对财富的热烈追求。当时,改革开放已十年有余,但大多数人生活仍不富裕,想改变生活现状的愿望是很强烈的,加之1978年后,在体制外游离的个体户纷纷成了令人向往的万元户,更唤起人们内心对财富追求的欲望。一位某区工商登记号为002的老板说,当自己面对上有老、下有小,挤在十几平方米的一间小房,仅靠自己几十元工资生活的一个家庭,为什么不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去尝试改变家人的处境呢?当时,他不顾亲友的担忧,放下了旁人看来很有身份的铁饭碗,东借西凑了三万元,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摆脱个性压抑的渴望是有些老板下海的另一种因素。在单位这些人往往难以长期容忍只有一种声音,一种安排,一种判断是非标准的局面。于是与领导顶撞,同单位关系搞僵在所难免,加上当时个人“跳槽”另找工作没有被社会普遍接受,于是只能“逼上梁山”,走创办私营企业的“华山”一条路。

另外就是兴趣爱好。一位女老板告诉我们,她生性喜欢自己动手自己设计,自己创造。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了美容业,之后在给别人帮忙之中产生了浓厚兴趣,尽管当时她在一个令人羡慕的体面单位就职,但还是在单位的多次挽留声中执着追求自己的爱好,创办了一家高质量的美容产品公司。

三种因素以对财富的追求为绝大多数,这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因为中国人在经受长期贫穷磨难的过程中,财富就象磁铁一样吸引着每个人,尽管上世纪80年代末期本不该只有一种选择,但第一代老板们还是走上充满荆棘的自我创业之路,这种想摆脱贫困的强烈愿望是理所当然并应受到尊重的。

然而,他们“胆大”但并不“草莽”,“胆子”的背后靠的是“眼力”支撑。采访中我们发现,老板们的创业动力各有所异,但对私营经济前景看法上还相当一致,这些观点包括:国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就不会对私营经济采取限制态度,因为个体私营本质上是一样的;发展私营经济不会是短期政策,而是解决经济落后的长远之计。他们还相信,随着改革深入,对私营企业的政策会逐步放宽等等。这些经过思考得出的看法,我们把它称为是第一代老板的“创业底气”,若离开了对发展前景的良好预期,相信不会有多少人敢冒如此巨大风险去办私营企业。

“创业动力”和“创业底气”结合,使他们成为敢向命运挑战的博弈者。然而,对他们来说,愿望归愿望,现实并不会因为愿望而得到改善,在他们面前,创业的道路仍充满变数,对这一点,凡接受采访的老板都表示,当时多少是有些心理准备,但他们还是下决心走自己的路,做最坏打算,大不了输掉,“我还年轻,不会没有饭吃的”。不过,严酷的事实表明,他们中的多数由于种种原因还是从博弈者成了失败者。

“过坎”靠素质

寻访结果显示,第一代老板有成功、维持和失败三种状态,其中成功最少,失败为大多数,占百分之八十几。三者成金字塔状。

这里所指成功并非是功成名就,根据研究机构调查结论中国民企平均存活期只有3年左右,对已有15年以上生存期的第一代私企来说显然还只是胜利者。

对于“失败”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关门,彻底输了,另一种还未到一无所有,仍有一定本钱另起炉灶,只能算是挫折。

至于第二种状态是介于两者之间,实际是在他们面前有道难以跨越的坎,正处于“失败”边缘,只能维持。

第一代新老板创业实践表明,在他们的创业之路上,横着六道坎,过坎就成了成功和失败的分界线。这六道坎分别是:

良好心态——一位老板说,“赚钱是没有底的,能多赚当然好,但要从实际出发,对我来说,只要不亏,一年赚一万两万也满足,心平了就不会走错路。”这位老板做的虽然是传统产品,市场竞争也很激烈,但还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埋头苦干积累了相当资金,企业也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反观第一代老板中有的尽管开局不错,但急功近利,贪大求全,追求得不到的东西,使企业负债累累不得不关门。心态不正常的另一种表现是,把企业的希望寄托于政府具体支持和政策优惠,甚至更想通过拉关系走后门从官场中得到市场中得不到的资源,当然这样做,有时会得到一些好处,但终归不会长久。

行业选择——成功的私企有个共同之处,就是都做自己熟悉或有兴趣的行业或相关产业。他们认为,上海暴利行业不少,很有诱惑力,但涉足其间要有必要条件,若自己不懂,又不具备实力,跟风进入很难避免翻船。本次采访到的第一代老板中,有多位是本行业的能人甚至是专家,他们的企业虽然不大,但却很强,有的成了行业领军人物。从他们身上使我们看到了做事专业的重要性。然而,失败的老板有的是见异思迁,盲目多元化。有一位老板,掘得第一桶金后,头脑发热,什么有利就干什么,到处出击,钱不够就借,从娱乐、饭店发展到化工、房产置地、服装纺织、广告、食品加工等等,最后力不从心以失败告终。当然,也有不是多元化而受挫的企业,大多由于选择的行业往往人满为患,竞争过度,自己又缺乏核心竞争力,而不得不败下阵。

守法诚信——遵纪守法、诚实可信是成功老板必须具备的素质。一位老板说,警车从身边驶过,政府检查官员从门口经过,他从不感到害怕。而有些企业自作聪明,做事往往有强烈的投机色彩和赌博心理,在第一代老板中就有数位不懂法或明知故犯而事发东窗被“请”进去了,企业也就此垮了。两种老板对比之差别就在于良心、道德和责任心的不同,企业追求利润无可非议,但良心、道德、责任乃是企业家做事的起码底线。

技术创新——成功的企业十分注重技术的领先,他们把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加以培育,变跟踪别人为别人追赶我。如嘉定区一家照明电器公司和黄浦区一家电器公司都是第一代老板,他们都拥有自己的原创技术专利,产品先进性处于国际前沿,企业前景十分看好。而在第一代私企中,有的同样是制造业,但由于不注重技术的创新,又舍不得投入,以仿制别人产品为生存手段,以致市场越来越小,企业处于为生存的挣扎之中。

善待员工——有位老板说,他的经验是,对员工要诚心相待,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兼顾员工利益,千万不要通吃。实际上这位老板讲出了一个很普通的道理:企业生存和发展要靠上下一致。我们在分析一些长不大,活不好的企业时,发现这些企业留不住人,进出频率很高,人员流动很快,有的学到技术,或熟悉基本技能后一走了之,其原因是“老板太苛刻 ”,其实,这种“既不给马吃饱,又要马儿跑”的节约成本的办企业方针是行不通的,最终将付出更大成本。当然也有极端情况出现,即被人暗算而使资金被骗,导致企业倒闭,有老板说,做事还是要“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企业传承——第一代私企中,令人可惜的是有些因老板传承问题没有解决好或是没有准备而中途夭折的。如有的老板因年龄大或患病不能继续工作,或遇意外事件发生,均因为对接班人缺乏事前培养,不是措手不及,就是仓促接班,致使企业一蹶不振。当然也有解决得较好的老板,在退位的前几年已经在逐步培养和锻炼接班人,使企业能顺利继续发展。

企业失败原因有多种,有的是综合因素,有的是一种因素,但就第一代老板的实践分析,这六个方面的自身原因成了他们生存与否的主要因素。至于外部环境肯定有重要影响,但我们认为一般情况下,这只是决定企业生存状况好坏和发展速度快慢的一个方面,当然也有因外部因素决定企业存亡的情况,但那并非是普遍现象。

企业能否跨过以上创业后的六道坎,关键取决老板的素质。此次寻访,不论是接受采访或未采访到的第一代老板,我们发现较为成功的企业老板文化素质相对较高,他们大多数是大学毕业。就是从农村来上海的“泥腿子”老板也是当地的“读书人”,这些老板一般具有头脑清醒,决策实际,遵纪守法等优势,近几年他们又到大学读MBA,使之思维、分析、判断及决策能力有较大提升。对创业后的六道坎为什么有人跨不过他们能跨过,关键就在他们综合素质比别人高。

功不可没的第一代

如果以GDP及税收多少为标准来评价上海第一代新老板对国家经济的企业贡献的话,他们肯定位居各类企业排列的倒数第一。但若从无形的影响力来看那就另当别论了。这是由于他们的企业出生于国家改革开放转向以城市为重点之始,由于他们作了大多数人没有敢作的选择,以及他们追求市场经济原则下的生存方式,所以他们行为往往是带有开创性而格外引人注目。

1991年前后先后两次由上海市委统战部、上海市工商局和上海市工商联破天荒地组织上海市私营企业代表团赴福建和辽宁访问,这在全国还是第一次。人们以惊奇的目光看着他们,两省党政部门欢迎他们,此举在社会上引起不少反响。这是上海第一代老板的首次公开亮相,从此人们开始对私营经济有了启蒙性的理解。

1988年私营企业上海复兴水产品供应站以38万元租金取得了宝山区某集体单位小码头十年经营权。由于其经营得法,外省渔船纷纷在他的码头卸货,然而此事触动了某些部门利益,为防止他们属下码头业务流失,主管部门曾试图取缔该码头的经营。但未取得结果,最终还是无法改变码头之间的竞争格局。这一案例实际给人们上了一堂什么是市场公平竞争的课。

1993年上海第一代私企品杰海产品有限公司以1750万元收购了一家集体冷冻厂,由于公有财产、土地转让给私营企业在上海没有先例,在办理土地证时颇费周折。但不管如何此次收购行为开创了上海公私产权合法转移先例,打开了人们产权交易的思路。

1990年前后,上海立成计算技术应用研究所老板宋长根突破财务电算瓶颈,开发新的财务软件,并被市政府所属各机关、事业单位采用。为机关办公自动化起了推动作用。

等等,这里只不过仅举数例而已。

对于上海第一代老板的积极作用,1992年当时任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部长赵定玉曾从八个方面予以肯定,他的讲话不久在上海宣传通讯上发表。

对私营老板,有人常把他们与违法乱纪,偷逃税款,假冒伪劣等同,这是不够公正的。实际上他们也是旧体制中的过来人,也是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中的,也会沾染社会中种种不良陋习。同时也要看到,有这些问题的人不仅仅只是他们。另外,对弱小企业来说,处在尚不公平、公正、透明的环境中生存极为艰难,发生一些违规甚至犯罪行为并不奇怪。因此,我们认为,若从整体上评价第一代私营企业对社会的作用,除了他们在安排就业,增加税收、补充市场外,主要应是在引发人们对旧价值观念的重新思考和评价方面起到了先行作用。比如,在财富的追求上彰显合法和大胆,在竞争上向往公平和公正,在职业选择上敢于放下铁饭碗,离开大锅饭,在经营上想方设法突破不应当是禁区的所谓“禁区”,这些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示范和促进效应。因此,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改革开放后上海出现的第一代老板包括以后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给上海经济改革和市场化进程带来了动力,给上海经济运行增添了新活力,给人们的旧观念注入了新思维。所有这些都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发生。

篇4:瞬间消失的生命作文400字

瞬间消失的生命作文400字

大庆乘风二小四年级 赵焕宇

星期六的傍晚,天阴沉沉的,还不时飘着细雨。几只家燕在马路上无忧无虑地嬉戏着。突然,一辆大客车呼啸而过。我的心一紧,禁不住闭上了眼睛,我知道不幸的.事发生了。

过了一会儿,我慢慢睁开了眼睛,一只家燕倒在了血泊中,毛毛细雨淋在它身上,显得分外凄凉。我的心里很难受。

忽然,又一只家燕进入了我的视线。它从空中疾飞过来,落在那只死去的燕子身旁不停啼叫――它就是小燕子的妈妈。那哀哀的叫声好像在说:“孩子!孩子!你可不能离开我呀!”我被这母子之情深深地打动了。过了一会儿,它用爪子抓住自己孩子的尸体,用力扇动翅膀,想把它带走。可它的力气太小了,无法带走小燕子。它只好无奈地飞离了自己的孩子。

看到这一切,我不禁为小燕子打抱不平。为什么在人类生活的空间里,动物的生存权利就被无情地剥夺了呢?这也太专制、残暴了吧!

虽然事情过去很长时间了,可小燕子临死前那快乐嬉戏、燕子妈妈飞来时悲切哀鸣的场景却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它时刻提醒我:不要去伤害小动物,它们也是生命!

篇5:消失的红树林三年级作文400字

从前,在大城市的旁边,有一片红树林。树林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小动物,充满着生机。树林里的树木郁郁葱葱,红树还可以阻挡海啸,保护着城市里的人。

有一天,政府颁布了新的法律,说:“从今天起,可以砍伐红树造房子,这样大家就不用担心房子太少了。”听到这个消息,有的人反对,他们认为红树没有了,海啸就会重来,到时候全城人的生命就有危险了。但大部分居民还是同意的,于是新法律施行了。反对的人赶紧搬到别处去了。他们走了以后,人们开始大量砍伐红树,并且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人们都不干活,学生不上学,天天在家过着舒服的`日子。

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某个宁静的晚上,一片哗哗声吵醒了人们。原来海啸真的来了!人们赶紧来到红树滩,看到到处都是小动物的尸体,附近的村庄都被冲走了。城市的堤坝太低了,也挡不住海啸,人们只能逃亡跨海大桥,但是为时已晚,跨海大桥也被一个巨浪冲毁了。

一场海啸夺走了这个城市的所有。人们因为毁了一片红树林,却遭受了如此严厉的惩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上一篇:哈尔滨市综合情况报告内容下一篇:诗会策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