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挑大梁”专题座谈会上发言材料

2024-05-02

在“工业挑大梁”专题座谈会上发言材料(精选8篇)

篇1:在“工业挑大梁”专题座谈会上发言材料

在“工业挑大梁”专题座谈会上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工业挑大梁”做一简要发言:

一、园区现状

XX工业园区位于XX区南部,规划面积36.14平方公里,覆盖X镇、X镇的24个村,5个社区。园区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资源丰富。园区发展理念:配套XX、空港引领、三规合一、产城一体、三化互动、绿色发展。主要发展产业: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现代(空港)物流及农产品物流、养生旅游。截止20XX年,园区建成区面积1.4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3个,全年区本级财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5463亿元,超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3个百分点,建成道路3公里,土地七通一平800亩,建成标准厂房5万平方米,建成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试运营;开展招商小分队活动30余次,共签约入驻项目9个,签约项目资金33.8亿元,履约项目8个,到位资金30多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8亿元,同比增长48%;主导产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95%;主营业务收入4.54亿元,同比增长47%;实现利润0.16亿元,同比增长28%。截止2020年4月,园区启动1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完成总投资的40%,预计年底可建成投入使用。启动“两纵六横”道路的招投标工作,预计全年可新增道路3公里。新开工投资超2000万元项目3个,新竣工项目1个。园区建成投产项目已全部复工复产,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5亿元,同比增长140%。

二、存在问题

(一)公用配套建设滞后。目前,道路骨架网还未形成,市政、商业、娱乐休闲等设施配套不够完善,远远不能满足园区发展需要。

(二)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目前已签约并开展的XX建材产业园需求用地1000余亩,现仅315亩做了调规,还未征回。乌梅小镇用地1260亩,仅征回600余亩。生物有机肥、特高电缆等待签项目用地需求较大而无指标可用。

(三)标准厂房遗留问题多。XX公司投资建设标准厂房时未办理建设、用地、消防等相关手续,致使标准厂房至今无法进行整体验收;又因公司资金链断裂、工程欠款纠纷众多,导致标准厂房部分(包括宿舍)被抵押、查封,影响入驻标准厂房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四)建设资金缺口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大量资金支持,而XX区财力薄弱,投入有限,资金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主要瓶颈。

(五)人员配备不齐。按照区委、区政府机构改革要求,XX工业园区管委会已更名为XX工业经济发展中心。目前正式在编工作人员只有18人。根据园区建设需要,急需熟悉文秘、工程建设、经济管理等方面人才充实干部队伍。

三、下步措施

(一)对标补短,迎难而上,紧盯目标全力落实

2020年,落实市委“工业挑大梁”的要求,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以抓工业项目建设为根本、以公用设施配套建设为基础、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强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为保障,力争全年编制项目50个,签约项目3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5亿元以上项目2个);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个),开工项目2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开工项目9个),竣工3个以上;新建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入驻率达95%;完成财政投入资金2.5亿元以上,土地三通一平600亩,新增道路3公里,全面完成市上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促进园区发展上新台阶。

(二)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推动园区经济发展

一是继续实施企业帮扶制度,帮助企业解决用工、原料运输、政策宣讲等方面的工作,截止目前,共收集企业生产经营问题25项,已解决问题22项,待解决问题3项,积极争取“园保贷”,解决X家居、X、X等6户企业600多万元流动资金贷款需求。二是加快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培育优势产业集群。衔接X加快小卫士项目办理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预计新增年产值5000万元,同时与X洽谈,就投资5亿元新建年产1000万套汽车线束、精密连接器项目力争年底前落地建设;督促X特色小镇(投资21亿元)和X建材产业园(投资10亿元)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力争上半年完成X特色小镇厂房主体(约15000平方米)工程,下半年实现生产,中陶建材产业园项目年底完成厂房主体工程和机器设备安装。三是创新招商方式,开展上门招商、驻点招商、延链补链等招商活动,抓紧已签协议的X特高电缆及电器成套设备项目(投资1.1亿)落地,力争在上半年实现进场开工。协调XX平合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生物垃圾有机肥项目(投资4亿元)落地并完善前期相关手续,力争上半年完成征拆,实现项目进场开工。四是大力推进基础公用设施建设。力争今年区本级财政投入不低于2.5亿元,主要用于建设园区主干道以及配套设施。

(三)搭建平台、强化保障,增强园区吸引力

一是做实做强园区平台公司,增强园区造血能力。充分发挥XX空港建设有限公司的融资作用,增强园区造血功能。二是优化园区发展软环境。深入实施全市工业企业培育服务年活动,践行“企业不跑路、我来为您服务”的承诺,继续对园区入驻企业(项目)实行专班服务,即一个分管领导挂帅、一支工作队伍跟班,对企业(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征地拆迁补偿、施工建设、用工、融资、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全程跟踪服务,一包到底,助推企业顺利进场建设、顺利生产和发展。三是落实好优惠政策。园区将按政策和投资协议约定对入驻企业落实产业发展、物流、装修、科技创新等奖补资金和相关税费减免;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包括给予补贴方式)降低工业水电气成本,实现各类规上企业用电成本不超过0.55元/度、用水成本不超过1.86/吨、用气成本不超过1.88元/立方。

四、发展请求

(一)请求市经信局带领我们向省经信厅加大汇报,协助XX工业园区申报并获批省级工业园区。

(二)因建设资金缺口大,请求省、市经信部门在项目资金上予以倾斜支持。同时在招商引资方面,尤其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质招商项目,优先推介或安排到XX。

(三)在重大项目用地涉及市电力、通讯等杆线管网拆迁补偿较困难时,请市经信局给予协调帮助。

篇2:在“工业挑大梁”专题座谈会上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工业挑大梁”做一简要发言:

一、园区现状

达川工业园区位于达川区南部,规划面积36.14平方公里,覆盖百节镇、赵家镇的24个村,5个社区。园区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资源丰富。园区发展理念:配套XX、空港引领、三规合一、产城一体、三化互动、绿色发展。主要发展产业: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现代(空港)物流及农产品物流、养生旅游。截止2019年,园区建成区面积1.4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3个,全年区本级财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5463亿元,超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3个百分点,建成道路3公里,土地七通一平800亩,建成标准厂房5万平方米,建成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试运营;开展招商小分队活动30余次,共签约入驻项目9个,签约项目资金33.8亿元,履约项目8个,到位资金30多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8亿元,同比增长48% ;主导产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95%;主营业务收入4.54亿元,同比增长47%;实现利润0.16亿元,同比增长28%。截止2020年4月,园区启动1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完成总投资的40%,预计年底可建成投入使用。启动“两纵六横”道路的招投标工作,预计全年可新增道路3公里。新开工投资超2000万元项目3个,新竣工项目1个。园区建成投产项目已全部复工复产,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5亿元,同比增长140%。

二、存在问题

(一)公用配套建设滞后。

目前,道路骨架网还未形成,市政、商业、娱乐休闲等设施配套不够完善,远远不能满足园区发展需要。

(二)建设用地指标不足。

目前已签约并开展的中陶建材产业园需求用地1000余亩,现仅315亩做了调规,还未征回。乌梅小镇用地1260亩,仅征回600余亩。生物有机肥、特高电缆等待签项目用地需求较大而无指标可用。

(三)标准厂房遗留问题多。

俊健公司投资建设标准厂房时未办理建设、用地、消防等相关手续,致使标准厂房至今无法进行整体验收;又因公司资金链断裂、工程欠款纠纷众多,导致标准厂房部分(包括宿舍)被抵押、查封,影响入驻标准厂房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四)建设资金缺口大。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大量资金支持,而达川区财力薄弱,投入有限,资金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主要瓶颈。

(五)人员配备不齐。

按照区委、区政府机构改革要求,达川工业园区管委会已更名为达川工业经济发展中心。目前正式在编工作人员只有18人。根据园区建设需要,急需熟悉文秘、工程建设、经济管理等方面人才充实干部队伍。

三、下步措施

(一)对标补短,迎难而上,紧盯目标全力落实

2020年,落实市委“工业挑大梁”的要求,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以抓工业项目建设为根本、以公用设施配套建设为基础、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强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为保障,力争全年编制项目50个,签约项目3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5亿元以上项目2个);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个),开工项目2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开工项目9个),竣工3个以上;新建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入驻率达95%;完成财政投入资金2.5亿元以上,土地三通一平600亩,新增道路3公里,全面完成市上下达的目标任务,促进园区发展上新台阶。

(二)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推动园区经济发展

一是继续实施企业帮扶制度,帮助企业解决用工、原料运输、政策宣讲等方面的工作,截止目前,共收集企业生产经营问题25项,已解决问题22项,待解决问题3项,积极争取“园保贷”,解决雅康家居、国信达、亿通达等6户企业600多万元流动资金贷款需求。

二是加快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培育优势产业集群。衔接国信达加快小卫士项目办理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预计新增年产值5000万元,同时与国信达洽谈,就投资5亿元新建年产1000万套汽车线束、精密连接器项目力争年底前落地建设;督促乌梅特色小镇(投资21亿元)和中陶建材产业园(投资10亿元)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力争上半年完成乌梅特色小镇厂房主体(约15000平方米)工程,下半年实现生产,中陶建材产业园项目年底完成厂房主体工程和机器设备安装。三是创新招商方式,开展上门招商、驻点招商、延链补链等招商活动,抓紧已签协议的四川特高电缆及电器成套设备项目(投资1.1亿)落地,力争在上半年实现进场开工。协调四川永安平合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生物垃圾有机肥项目(投资4亿元)落地并完善前期相关手续,力争上半年完成征拆,实现项目进场开工。四是大力推进基础公用设施建设。力争今年区本级财政投入不低于2.5亿元,主要用于建设园区主干道以及配套设施。

(三)搭建平台、强化保障,增强园区吸引力

一是做实做强园区平台公司,增强园区造血能力。

充分发挥达川空港建设有限公司的融资作用,增强园区造血功能。二是优化园区发展软环境。深入实施全市工业企业培育服务年活动,践行“企业不跑路、我来为您服务”的承诺,继续对园区入驻企业(项目)实行专班服务,即一个分管领导挂帅、一支工作队伍跟班,对企业(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征地拆迁补偿、施工建设、用工、融资、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全程跟踪服务,一包到底,助推企业顺利进场建设、顺利生产和发展。三是落实好优惠政策。园区将按政策和投资协议约定对入驻企业落实产业发展、物流、装修、科技创新等奖补资金和相关税费减免;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包括给予补贴方式)降低工业水电气成本,实现各类规上企业用电成本不超过0.55元/度、用水成本不超过1.86/吨、用气成本不超过1.88元/立方。

四、发展请求

(一)请求市经信局带领我们向省经信厅加大汇报,协助达川工业园区申报并获批省级工业园区。

(二)因建设资金缺口大,请求省、市经信部门在项目资金上予以倾斜支持。

同时在招商引资方面,尤其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质招商项目,优先推介或安排到达川。

篇3:在“工业挑大梁”专题座谈会上发言材料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经济、经信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的工作,分析研究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瓶颈和采取的对策措施,调整优化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努力促进我省建材工业平稳健康发展。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省建材工业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经信委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年初确定的“六个重点”,突出提质增效,突出创新驱动,突出减量调整,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全省建材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出现积极进展,年初确定的目标顺利实现。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去年我省建材工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3305家,实现销售收入6323亿元、利润488亿元、利税772亿元,三项主要指标继续位居全国首位,分别同比增长10.64%、4.53%和4.48%。全省重点监测的16种建材产品中,有12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其中水泥电杆、玻璃纤维纱、花岗石板材、水泥排水管增速较快,增长均超过10%。水泥产量1.64亿吨,下降0.77%,位居全国第三位;平板玻璃7618万重量箱,下降4.1%,位居全国第二位;陶瓷砖8.52亿平方米,微增1.34%,位居全国第四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15亿元,增长31.8%,占全国建材工业总投资的9%,居全国首位。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水泥、平板玻璃投资分别下降26.62%和48.84%,技术玻璃、水泥制品、轻质建材、砼结构构件投资增幅均超过56%。

(二)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去年我省附加值较高的轻质建材、墙体材料和玻璃纤维及制品销售收入合计2127亿元,占全省建材工业的比重提高到33.64%,首次超过水泥、平板玻璃和建筑陶瓷的32.69%。产能过剩产业发展速度得到有效控制,水泥产量增速在全国过亿吨的11个省份中排名第十位,平板玻璃产量增速比全国平均低5.19个百分点。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全省水泥熟料企业由2005年的308家整合到2014年底的86家,熟料企业年均产量由32.4万吨提高到2014年底的100万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左右。平板玻璃企业年均产量由“十一五”初期的317万重量箱,提高到2014年底的1180万重量箱,增长了2.7倍。重点围绕高性能纤维和新型功能材料领域,积极发展建材新兴产业,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2014年12月份投产了第二条8万吨池窑拉丝生产线;金晶集团在进军高档汽车玻璃领域之后,投资建设的防火玻璃一期项目于2014年11月份投产;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向华为公司独家供应的高科技陶瓷背板2014年8月份应用在了全球首款搭载蓝宝石屏幕的4G手机上。

(三)节能减排迈出新步伐

去年底泛华北四省二市在济南联合发布《泛华北地区水泥企业错峰生产自律公约》,我省水泥企业停窑45天,淄博潍坊片区另外主动延长5天,累计减少水泥熟料产量1200万吨以上。据测算通过停窑减少煤炭消耗15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3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60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332万吨。推进水泥生产脱硝工作向前发展,截至去年11月份全省有52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完成脱硝改造,完成了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一期目标任务的81%,并提前完成2014年度目标任务。青岛继续走在全省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前列,出台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生产导则》,为山东省建筑垃圾再利用积累了宝贵经验。维统科技等11家建材企业入选了山东省循环经济示范单位(第二批)。年内全省发展散装水泥1.06亿吨,位居全国第二位,水泥散装率提高到64.85%,高于全国平均值7.27个百分点。使用散装水泥创节能减排综合经济效益47.88亿元,其中节约标准煤244.44万吨,减少粉尘排放106.9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35.5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08万吨。

(四)市场开拓取得新进展

去年全省建材工业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达到98.47%,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建筑用石加工、水泥制品产销率达到99.88%、98.76%,分别同比提高3.34和0.15个百分点。出口增速企稳回升,年内全省建材产品出口26.8亿美元,居全国建材工业第三位,同比增长13.96%。成功主办第十八届和第十九届中国(济南)建筑装饰材料博览会、第八届青岛石材工业及机械设备博览会、第十二届莱州国际石材展览会,承办第十届青岛国际建筑材料及装饰材料博览会。开展环渤海地区建材行业“最具影响力企业”、“知名品牌”和“诚信企业”评选工作,青岛崂塑建材集团等3家企业入围2014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23家企业的23个品牌荣获“知名品牌”,22家企业荣获3A级“诚信企业”称号。

(五)行业管理与服务得到新提高

落实“管理创新年”活动,引导企业改进管理、降本增效,年内全省建材工业销售利润率7.63%,高出全国建材工业0.66个百分点,成本控制较好,期间费用较低,其中销售、管理和财务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94%、2.35%和1.03%,分别低于全国0.74、1.1和0.3个百分点。代省政府编制山东省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三个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4-2020),谋划行业转型升级思路。分析行业运行数据,准确把握运行态势,做好形势分析和预警分析。建成“山东省建材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和质量管理系统”,已经完成系统运行测试。加强水泥质量管理,完成333名化验室主任的登记注册和发证工作,完成229家水泥企业化验室的现场评审考核。对已经通过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的26家企业进行年度监督检查。推荐泰山玻纤邹城公司等7家玻纤企业上报玻纤行业准入申请。加强行业安全生产督查,重点对石膏矿山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排查和督导,2014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组织企业参加2014年度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评审,全省共有17个项目获奖,占全国各省市获奖总数的10.6%。在预拌砂浆行业举办物理检验工职业技能竞赛,全省有70家预拌砂浆企业的134名选手参加了决赛,评选出一等奖8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20名。组织召开华东一环渤海地区建材协会会长秘书长联席会议,切实推动山东建材工业与兄弟省市的交流与合作。

(六)自身建设取得新成就

去年,我们圆满完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任务,各项整改措施全部落到实处,取得了明显成效。继续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各项制度措施得以不断完善。协会机关及直属企事业单位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困难企业人员救助、财务资产管理、后勤服务保障、纪检监察工作和行业工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新的成绩。政务信息工作取得突破,报送的《我省推广应用节能玻璃进展缓慢》不仅被省政府办公厅以专报的形式采用,而且被国务院办公厅综合采用。加强史志工作编撰力量,强化了工作措施,史志工作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协会机关连续13年,省散装水泥办公室连续3年保持了“省直文明单位”称号。省散装水泥办公室、省建材设计院、省水泥质检站、省经纬项目管理咨询公司等直属单位以及中材地勘山东总队、中材兖州济南公司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做出了突出成绩。

从总体上讲,2014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碰到的挑战比想象的多,但是全省建材工业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的趋势,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省经信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座的各级主管部门和广大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

二、科学认识和把握建材行业发展新常态

李克强总理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我国经济要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前者是增长目标,后者是发展目标。这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并重的决策部署,对传统的建材工业来讲更具有科学的战略意义,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和贯彻落实。

(一)正确看待换挡减速

新常态给我们的最直接感受就是经济增长的换挡减速。经济增速适当降低,有利于缓解资源、能源、环境的承受压力,也有利于为调整优化结构、促进转型升级提供更大空间。当前,传统的建材工业赖以高速发展的基础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顺势要把精力放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换挡减速不是刹车停车,发展依然是第一要务。但是在当前形势下,保持行业平稳增长的难度在加大,经济运行不确定因素在增多,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宏观环境依然严峻。去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2013年下降了3.8个百分点。虽然预计今年新型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推进将拉动建材产品需求增长,但是房地产投资需求不会明显改观,对建材产品产销形势将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二是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去年以来,我省建材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12.1%,建材企业“三项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额同比增长12.2%,高于主营业务收入(10.5%)的增长速度。行业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为12.7%,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受此影响,在亏损面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亏损额增加了16.92%,说明一些企业生产经营的难度在加大。三是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凸显,库存压力加大。受市场需求萎缩影响,2014年底我省建材工业产成品存货118.98亿元,比2013年底增长24.2%。其中,水泥、建筑用石和玻璃纤维及制品三类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均超过25%,建筑卫生陶瓷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15.11%。四是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和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双重压力。紧缩的金融环境及应收账款居高不下造成的呆坏账风险将加大企业经营压力。截至去年底,我省建材工业应收账款336.79亿元,同比增长12.78%,增幅超过同期销售收入增幅2.14个百分点。

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依然运行在“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制约建材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难以有大的改观,为此我们必须稳字当头,坚持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在大力提质增效的同时,促进建材工业经济中高速增长。

(二)牢牢把握动力转换

新常态表面是增长速度的换挡,本质则是新旧增长动力的转换。在新常态下,建材工业依赖于向规模、数量要效益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任重道远,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建材产业转型升级步履艰难。近年来,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建材产业面临着市场需求增长放缓和产能过剩形成的双重压力,产业结构失衡、产业链条短、初级产品多等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也不断显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依然面临较大压力。多数传统建材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整体技术进步驱动力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影响力薄弱,核心竞争力不足,企业利润率偏低。例如平板玻璃产品深加工率仅约为40%,建筑陶瓷产品以中低档为主,与世界发达国家都存在明显差距,难以适应建设建材工业强省的发展要求。二是建材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建材新兴产业近年来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产业集约化程度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仍处于规模外延扩张的初级阶段,其在建材行业总量的比重仅为约10%,还难以支撑整个行业的快速增长。同时建材新型材料的技术创新与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和建筑节能发展的新需求之间联系还不够紧密,生产与设计应用存在脱节的现象。

今年全省经信工作会议指出“不稳难言进,有进才更稳”,我们也不能被动地顺应增长速度的换挡,要主动把握好全行业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点,大力强创新、调结构、换动力,切实推动建材工业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三)紧紧抓住新常态蕴含的新机遇

深刻认识建材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既要把困难和问题考虑地更多一些,分析地更全面一些,也要坚定信心,看到新常态中蕴含的行业发展新机遇。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整体处于危机后的修复阶段,国际环境有望适度好转,经济增速可能略有回升,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国际机会。当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也为我省有条件的建材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以较低成本开展国际并购、获取能源资源和市场等提供了较好机遇。从国内环境看,宏观政策环境总体稳定向好,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家和我省取消下放行政审批、减轻企业负担、降低融资成本、强化创新驱动等一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改革举措相继出台,将有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今年我省加快108个省重点项目建设力度,拟开工建设济青高铁、鲁南客专等重大工程将为建材企业发展带来利好。从行业自身看,我省建材工业经济体量大、门类全,传统建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建材产业逐步提升,产业集中度相对高,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增长动力更加多元,内涵式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正在显现,这些积极因素都将多点支撑全省建材工业创新发展、高端发展和绿色发展,切实增强了稳增长、促转调的信心和决心。

三、2015年重点工作

2015年作为全面推进建材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总的思路是:深入贯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省经信工作会议的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调整优化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努力保持全省建材工业平稳健康发展。

(一)努力保障建材工业稳定增长

一是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充分利用全省建材行业经济运行分析系统,将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等作为分析监测重点,增强主动性和前瞻性,及时发现新特点、新动向,切实搞好发展形势预判。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和建材工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加深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二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坚持紧盯市场、细分市场,围绕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巩固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深入实施多元化和走出去战略,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加大开拓新兴市场。积极对接国内省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抓住节能玻璃等绿色建材推广机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依托“好品山东”网上营销平台,全力助推建材企业的网销化进程。做大做强行业展会,提升专业会展的品牌拉动作用。

(二)加快推进传统建材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宣贯水玻陶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去年我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制定了《加快推进山东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方案》,全省选择了22个产业重点推进转型升级,建材工业的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三个产业位列其中,为此我们代省政府草拟了三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这三个方案剖析了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标了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分析了发展趋势,明确了目标任务,制定了实施路径,完善了保障措施,是指导我省“水玻陶”转型升级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今年将是这三个方案实施的第一年,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市场新变化和行业发展新趋势,加强宣传、抓好落实,确保起好步,如期完成2017年短期目标。二是做好产能调控工作。配合有关部门严控产能过剩产业新增产能,清理整顿违规项目,进一步完善产能退出机制。总结推广水泥产业经验做法,在建筑陶瓷、石材等产业加快建立利用节能环保标准促进落后产能退出的机制。这次水泥错峰生产既缓解了供暖季空气环境保护的压力,又解决了冬季水泥库存和无序竞争的问题,已经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好评。今年要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积极建设水泥错峰生产的常态化运行机制,探讨在夏季用电高峰实施停窑的可行性。

(三)切实推进结构调整

一是加快培育建材新兴产业。以《中国建筑材料工业新兴产业发展纲要》为指导,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为重点,以产业技术进步为支撑,以创新能力强、实力雄厚,发展基础好的企业为主导,大力发展建材新兴产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培育。结合我省实际,重点在高性能纤维和新型功能材料领域,进一步推动相关企业打造一批拳头产品和特色产业链。二是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总结推广水泥产业兼并重组的经验教训,充分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努力营造中小企业、弱势企业主动向大企业、强势企业靠拢的良好市场氛围,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切实提高建筑陶瓷、混凝土和水泥制品等产业的集中度。协调推进滕州玻璃、莱州石材等建材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协作配套和聚集创新能力,促进各地差异化发展。

(四)扎实推动建材工业绿色发展

一是促进重点领域节能。在全行业推广高效节能电机、低温余热利用、低辐射镀膜玻璃、高效节能变压器等技术装备。积极响应省经信委开展的“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以及“探索实施能效领跑制度”,引导用能企业建立健全节能降耗管理体系,开展企业能效对标活动。加大传统建材企业节能监测力度,在水泥、平板玻璃产业落实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二是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消费。适应绿色建筑发展需要,大力开展绿色建材研究,尽快制定绿色建材产品标准,引导企业大力创新建材产品供给,激活绿色消费需求。激励传统建材企业转型发展,拓展产品的绿色环保功能,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绿色建材特色园区建设,壮大绿色建材产业。三是做好散装水泥推广工作。深入贯彻国家发展散装水泥的有关政策措施和省政府第219号令,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宏观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重视全省散装水泥机构建设,加大预拌砂浆和预拌混凝土的推广力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五)推进建材工业两化融合

一是加强建材行业首席信息官联盟建设。依托全国建材行业首席信息官联盟,引导我省建材企业借鉴德国工业4.0战略,结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向服务型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型,有效遏制过剩产能,提升市场竞争力。二是启动全省建材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和质量管理系统。加强操作人员培训力度,及时更新数据,确保系统正常运行,不断提高经济运行分析能力,增强对水泥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管,简化企业信息报送流程。三是鼓励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装备,革新工艺和流程再造。促进企业运用数字化技术,构建生产执行系统,自动处置和排除各种生产故障;运用模型化技术,优化各项工艺参数和管理参数,提升生产和经营管理效能;运用集成化技术,将企业协同管理系统、生产安全管理系统、能效管理系统、企业风险防范与管控系统等现代信息化管理系统,有机融合到生产和经营管理之中。四是探讨“互联网+建材”趋势。“互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升级版,由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一个传统产业的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一定是一加一大于二,关键就在于创新。面对时代潮流,需要我们用互联网的思维变革发展思路,创新商业模式,抢抓市场机遇,推动建材工业两化深度融合。

(六)激发建材工业整体发展活力

一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行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断提高,支持企业建设各类研发机构,争取更多的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和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鼓励优势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企业创新提供技术支撑。继续动员企业广大员工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积极参与2015年度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评奖活动。加强服务指导,支持建筑陶瓷、水泥制品、石材等中小企业创新,提高“专精特新”水平。二是推动企业经营管理上水平。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引导企业科学分析所处环境,搞好企业和产品定位,制定自身的“十三五”战略规划,抢占发展先机和制高点。根据省经信委安排,深入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加大典型引路和先进方法推广。抓好水泥、平板玻璃、玻璃纤维等行业准入管理,积极推动符合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进入国家公告。三是重视企业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省建材职教培训集团和实训基地的优势和作用,推动企校合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继续开展争当首席技师活动,开展各层次的技能竞赛,进一步加大培训与考核鉴定力度,不断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

(七)围绕行业重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省解决问题的办法建议,积极向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一是推动我省水泥窑协同处置向前发展。与兄弟省市相比,水泥窑协同处置在我省进展缓慢,与水泥大省的身份不相符。今年我们要创新调研方式,多渠道多层次深入了解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的有关情况,发掘并促进解决制约水泥窑协同处置进展缓慢的主要因素。并以调研为契机,大力宣传和呼吁水泥窑协同处置在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中的作用。二是提高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近年来,在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建筑材料领域,青岛无论是地方立法、政策配套还是监管平台建设,都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全市建成投产了十多家综合利用企业,潍坊、淄博也有企业在积极探索。但是从全省来看,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还较低,多数地方对建筑垃圾处理局限于简单堆放或填埋,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将通过专题调研总结推广青岛立法经验和潍坊、淄博的具体做法,大力推动我省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建材事业向前发展。

(八)编撰“十三五”规划与史志建材篇

“十三五”期间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建材强省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尽快对全省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总结,尽快启动“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争取迅速起步,抓紧实施。规划的编制首先要深刻认识我省建材工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要注重集合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同时要置身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中,打开规划编制的思路,努力做到主题鲜明、主线清晰、重点突出。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今年省史志建材工业篇就要完成编撰任务,明年省史志办就要统一印刷发行,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为此我们加强编撰队伍,完善工作机制,倒排工期,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篇4:在“工业挑大梁”专题座谈会上发言材料

一、围绕桥头堡建设搞好人才发展规划

一是认真抓好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人才规划的贯彻落实。二是加快建立全省人才发展规划体系。各地各部门围绕“十二五”时期对人才的需求,把人才发展“四优先”要求落实到“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中。三是注重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研究指导。成立人才发展研究促进会,立足云南省情,重点加强对人才工作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着力破解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推进人才强省战略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支持,切实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二、立足实际盘活用好现有人才

一是健全完善党委联系专家制度。制定出台《省委联系专家管理服务暂行办法》,确定565名省委联系专家,加强联系和服务工作。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组织开展“百名专家智力服务百县”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决策咨询参谋等智力服务。二是突出加强工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启动实施“工业人才队伍开发行动计划”,分批选送到国内知名高校、国(境)外培训,以及企业自主培训,累计培训工业人才3.6万人(次)。三是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在抓好“三支队伍”建设的同时,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

三、紧扣产业发展引进急需紧缺人才

一是大力实施重点人才引进工程。认真组织实施“高端科技人才引进计划”、“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科技、金融、工业、生物产业、物流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二是充分发挥来滇挂职干部的作用。在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的支持下,通过“博士服务团”、“央企入滇”、对口帮扶等项目,引进一大批各类优秀人才来我省挂职和服务。同时,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来滇挂职干部服务工作的意见》,积极为他们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三是抓好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服务工作。出台了《引进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暂行办法》,在户籍迁转、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医保社保、职称评定等13个方面提供优惠政策,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实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篇5:在“工业挑大梁”专题座谈会上发言材料

(三)(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方面)

市委蓝图已经绘就,关键要抓好落实。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宁陵县将按照《报告》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方式方法,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抓关键,培养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报告》强调指出,要大力培养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一要选配好。注重从经济能人、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民营企业负责人等人员中选拔村支书。积极探索跨村任职、机关干部下派、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形式,选任高素质人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二要培养好。大力实施村党支部书记素质提升工程,把村干部纳入干部培训整体规划,确保村党支部书记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培训。依托特色产业,建立村干部培训基地,形成“进门是课堂、出门是基地”,边学习、边实践的办学模式。有计划地把后进村的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选送到先进村去挂职锻炼,并采取先进村与后进村“结对帮扶”的办法,促其成长,带其发展。三要管理好。完善村干部实绩考核办法,定期评价其履职情况。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加强党员监督和群众监督。探索从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中招录公务员、提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力度,拓宽村党组织书记的出路,让优秀的农村党组织书记“有盼头”。今年4月份,我县结合乡镇党委换届,对一名事迹特别突出,群众公认拥护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探索提拔为乡党委委员,在广大村党支部书记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有效地调动了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的能动性。

二、抓基础,做好党员队伍的发展和管理。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任务需要广大党员去推动、去落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是重点、是关键。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必须把党员的教育放在首位。按照《报告》的要求,要进一步改进发展党员工作,加大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重点在高知识群体、大学生村干部、致富能手、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等各领域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提高新发展党员质量。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健全党内表彰制度,树立典型,增强党员的自豪感、荣誉感、使命感,激励党员扎实工作,带头奉献。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对广大党员存在的思想困惑、工作困难、生活困境及时释疑解惑、排忧解难。定期走访慰问,帮助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生活困难党员解决生活难题,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党的温暖。加强党员动态管理。建立完善党员信息库,健全城乡一体、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

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制度,真正做到党员与党组织的联系零距离,党员在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实现党的组织全社会覆盖。

篇6:在“工业挑大梁”专题座谈会上发言材料

中央、省委、市委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重视服务业、重视旅游工作。党的17大报告指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去年,省政府召开旅游业发展大会;今年,省政府专门召开发展服务业大会,对加快服务业和旅游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我市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发展提升到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旅游兴市”战略,并且专题召开旅游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正如参加会议的专家所言,象乳山这样市委书记、市长带头,五大班子主要领导和主科局负责人参加的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全国不多。这对旅游部门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更是对我们的考验和锻炼。最近参加全省区域旅游合作暨部分县(市)长座谈会,李洪义市长在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也更加激发了我们干好旅游工作、为乳山的全面振兴贡献力量的信心和决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把乳山建设成为重要的特色滨海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旅游开发新变化的具体措施,目标和思路非常清晰,工作重点和措施非常具体。

围绕“旅游兴市”战略实施,我个人认为,我们必须树立“大旅游、大产业”观念,集全市之力、共推旅游业实现新突破。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和要求,我们考虑今后一个时期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17大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特色滨海度假目的地为目标,着力打造“母爱圣地、幸福乳山”城市名片和“寿比南山在海南、福如东海在乳山,东去三亚、夏到银滩”的旅游品牌。2008年将着重围绕“创树一个品牌、推进三大转变、实现六大突破”做文章。

创树一个品牌:即全力打造“母爱圣地,幸福乳山”城市品牌,和“寿比南山在海南,福如东海在乳山”、“冬去三亚,夏到银滩”、“南有美丽三亚,北有幸福乳山”旅游品牌。

推进三大转变:一是由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的观念转变,二是由单纯重景观建设向重旅游文化精品建设的观念转变,三是由重资源开发向重市场营销的观念转变。

实现六大突破:

一是在强化政府主导旅游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政府主导战略,强化部门协调,形成整体合力。建议市政府成立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赋予相关管理职能,每月一次集中议事,解

决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和热点问题。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财政扶持力度,将旅游基础设施和宣传促销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最大优惠,构建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新型机制。

二是在旅游大项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将2008年定为“旅游大项目建设年”。按照“大型景区重策划、小景区重细化、文化景区重活化”原则,强化督导,力促项目精品化建设。围绕休闲度假产品体系打造,邀请专家对我市重点景区逐一进行发展战略研究,并以市政府名义对景区发展方向、开发建设内容进行确认,杜绝未经战略研究和科学规划的旅游项目上马。以资源整合为重点,促进城市周边产品升级。围绕大乳山、岠嵎山等已开放景区和威茗茶园、大陶家渔家乐等民俗旅游产品,探索推行“一票通”,形成景区间的连线整合。根据省旅游局“五级联动”工作要求,开展旅游强镇、旅游特色村创建活动,08年争取至少有1镇1村跨入省级旅游强镇和旅游特色村行列。

三是在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上实现新突破。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地方风情,培育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氛围。(1)开发乳山特色文化旅游线。将“母爱圣地,幸福乳山”品牌贯穿于景区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培育“母爱、幸福”文化载体,提高景区、景点文化内涵;根据冯德英先生的“三

花”名作和马石山陵园,挖掘开发红色文化旅游线;利用岠嵎禅寺、堕崮山庙会等,开发宗教文化旅游线。(2)开发地方风情旅游路线,重点引导大陶家渔家乐和威茗茶园生态旅游区,丰富产品内容,增加游客参与性,使之成为我市 “农”字号特色旅游产品。(3)编制具有文学艺术水平的旅游宣传品。编撰乳山民俗民风故事集,让游客享受“文化之旅”;制作高质量的旅游宣传画册,编写“乳山旅游一本通”,为游客提供指南;(4)重视信息化建设,以人性化为立足点,高水平完善旅游网站,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

四是在旅游宣传促销上实现新突破。按照省内对接青烟威、省外联手三亚、国外主攻韩日俄的营销思路,加大市场促销力度。(1)充分利用奥运机遇宣传旅游。除在中央电视台做城市形象广告宣传外,重点加强在北京地区的促销,计划在3月份,与有关部门、单位联动赴北京进行立体促销,促使奥运期间客源向乳山分流。充分利用青岛奥帆赛机遇,加强与青岛的捆绑促销。(2)筹办一批大型国内旅游推介活动。加强与三亚市的沟通,争取在三亚市设立2-3处乳山旅游形象广告牌;协调三亚新闻媒体,对我市旅游资源和产品进行推介宣传。组织赴东北地区大型旅游促销活动。面向省内外重点客源区域,通过媒体覆盖、小分队促销、有奖代理等形式,进一步扩大客源产出量。三是突破韩日俄等国外客

源市场。通过参加省市旅游局组织的国际旅游交易会、赴俄罗斯专项促销活动,开发俄罗斯远东度假市场;在适当时机,赴韩国、日本开展高尔夫旅游专项促销,邀请周边地区的国际旅行社,举行高尔夫旅游专项恳谈会,实现我市高端旅游市场的突破。

五是在配套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围绕加速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转变,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在城市发展中,注入更多的度假功能和旅游要素,加大设施完善和环境整治,全面优化城市旅游服务环境。(1)加快旅游住宿、餐饮、购物设施规划建设。加快星级酒店、产权式酒店建设步伐,利用银滩闲置房产探索发展分时度假住宅;加快汽车旅馆、青年旅馆建设;在市区及主要景区规划建设咖啡厅、酒吧厅、风味小吃街等餐饮设施,在银滩旅游度假区建设大型购物中心,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二是努力做大做强旅行社。采取较为有利的优惠政策,吸引2-3家品牌旅行社在乳山设立分支机构;发展壮大市内旅行社,年内力争至少成立一家国际旅行社,实现我市国际旅行社零的突破。三是完善城市交通功能。与国际标准接轨,抓紧城市公共汽车候车亭、城市交通指示牌、旅游景区点指示牌的改造设置工作;开通通往大乳山、岠嵎山等景区的公交线路,为广大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服务。四是推进旅游商品开发。组织开展旅游纪

念品创新设计大赛,加速概念产品向有形产品、生产环节向销售环节的转化,提高旅游购物收入比重。

六是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上实现新突破。立足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重点抓好以下环节:

(1)进一步强化旅游行业管理。把“让游客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行业开展“品质管理年”活动,推进以品质管理为核心的行业管理和运行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对全市导游词进行规范。(2)加大旅游市场秩序的规范和整治。对景区、景点,按照边建设、边管理的原则,强化监督,促使其健康规范发展。建立旅游联合执法机制,打击恶性竞争、欺诈游客、强买强卖等违法违规行为,净化市场环境。(3)加强旅游行业协会建设。成立全市旅游行业协会,促进行业自律,树立良好的旅游行业新形象。

篇7:在“工业挑大梁”专题座谈会上发言材料

襄垣县园区办 杨锦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以一个基层园区服务管理者的身份参加省经信委组织的这次全省工业园区发展工作座谈会,深感荣幸,也深感这是一次难得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学习机会。

仔细研读了省经信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集聚区)建设的指导意见(讨论稿)后,我们认为这是省经信委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总体要求,促进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具体举措,对于实现全省工业集聚化、集约化、循环化、规模化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十分及时,非常必要,特别是对于我们基层园区工作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近年来,我们襄垣县的园区建设工作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具体指导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和主导来抓,积极发展专业园区,以煤焦产业为依托,引导企业在竞争中兼并重组,积极发展大企业大集团,培植具有明显特色的煤—焦—化、煤—电—化、煤—焦—气—化等产业链条,努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水平。规划建设四个工业园区:一是富阳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该园区于2007年列为长治市市级七大工业园区之一。规划面积22.5平方公里,入园企业已有21个。年产值65个亿,主要以襄矿能源集团为依托,发展煤—电—化、煤—气—化两大产业链条。二是虒亭煤化工园区,主要以七一能源60万吨煤制甲醇、华富2×1.2万千瓦秸秆发电项目为主,发展煤化工产业链条。三是王桥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园区。主要以筹建的王桥2×60万吨全环保型焦化项目为依托,发展煤—焦—化产业链条;四是下良煤气电工业园区,主要以襄矿能源集团煤炭气化开采、潞安华润煤业120万吨矿井、2×60万千瓦发电项目为依托,重点发展煤—气—电—化产业链条。特别是今年以来县四大班子每套班子包保一个园区,每名县级领导包保一个重大重点转型项目,每年县财政拿出一个亿专门支持四大园区发展。四大园区全部配套建成后,将使我县工业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占到全县工业经济的90%以上,成为全县经济转型跨越的的重要增长极。

从我县工业园区的发展来看,虽然我们做了一些起步工

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引领县域工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与其他先进县区比,还是刚刚起步,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作为全县园区管理服务部门,我们感到在强化职能服务、综合协调管理、促进园区健康有序发展等方面有大量的具体的问题和工作需要上级协调支持:

1、园区管理部门特别是县级部门的职能定位不明确、不系统,比较难以开展工作,工作效果不佳;

2、园区管理人才较为缺乏,特别是规划、招商、土地开发类专业人才缺乏;

3、工业园区发展涉及规划、占地、项目引进落地等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还有具体的操作困难。

结合在工作中的实践,结合省经信委出台的指导意见,这里,我提几点意见和建议,仅供参考:

1、进一步理顺和明确工业园区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和规格。长治市13个县区目前设置工业园区管理部门的有个县区,有的是作为县经贸局的一个股室,大部分是事业单位性质,在今年开始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如何定位,什么规格格局,最好能进入参公单位,希望省主管部门呼吁、协调、支持、明确,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基层园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2、进一步细化和制定园区发展的实施细则。省里这个指导意见对于全省园区的发展在宏观上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这个框架下,希望省市有关部门再出台制定一个实施细则,特别在具体的用地、招商、财政金融等政策支持方面结合国家政策,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扶持政策和举措,以便于基层操作。

3、进一步加大项目引进落地指导和培育。园区发展最终靠的是项目支撑,没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要做大做强园区是非常困难的,在项目推介、招商洽谈、引进培育、落地等方面,县一级缺少的是比较优势,真正成功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相对讲比较困难,建议在这方面能多给支持,多加引导,多方面指导,特别是在鼓励引导大企业、大集团向县一级投资上项方面给予一些优惠政策和办法。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想法和建议,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篇8:在“工业挑大梁”专题座谈会上发言材料

这次座谈会是市中心经请示市局领导同意召开的,目的是专题研究和探讨全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问题。市局领导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xxx副局长亲临会议听取大家的发言,并作重要讲话,相关科室负责人到会进行指导,给我们以极大的鞭策和鼓励。县区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是项目实施的主体,对实施项目有直接、深刻、全面的理解,今天围

绕如何提高项目实施质量,加快项目实施进度,请各县区中心主任座谈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形式比较自由,内容有很多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地方,是大家交流学习的一次好机会。借这个机会我代表市中心做个发言,不对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近几年来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统计,2003-2007年5年来,全市共计划组织实施各类土地开发整理项目xx个,建设规划xx公顷,项目资金xx万元。其中国家、省项目xx个,建设规模xx公顷,项目资金xx万元;市项目xx个(市新增费项目xx个,开垦费项目xx个,农土资金项目xx个,复垦项目xx个,邵永高速公路补充耕地项目xx个),项目资金xx万元。在各级领导和政府的重视下,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各位土整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到目前为止,省以上投资xx个项目省厅已验收xx个,省中心已工程验收和资金审计xx个,委托市局验收项目xx个。市投资xxx个项目经市局验收的项目xx个。总体讲成绩还是主要的。一是工程未出现大的事故;二是资金未发现大的问题;三是省以上投资项目未验收数越来越少,且实施完成了一些高质量的项目;四是初步形成了市级项目的申报、管理、实施和验收模式;五是占补平衡项目和储备耕地指标项目纳入了规范化的管理。用省中心领导的话讲,全省实施项目进了一步,xx进了一大步。本着成绩不讲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的观点出发,这里我想重点分析过去实施的项目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项目实施的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平整搞得太少,与设计比相差很远;

2、新增耕地达不到设计要求;

3、施工工序不明确,合理性差;

4、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未得到有效控制;

5、隐蔽工程、重要工程管理不到位;

6、变更随意性;

7、质量控制不到位等。

(二)项目实施进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施工组织计划控制不严;

2、标段施工无进度计划;

3、管理好施工单位的措施不多,手段不硬等。

(三)资料整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及时;

2、真实性和逻辑性不强;

3、速度慢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上机构不健全、人手少是其根本,但主观上工作努力不够,体制理顺不够,认识高度不够,政策把握不够,关系协调不够也是重要的方面。

二、明确各级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的职责和任务

根据《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条例》和依条例修改的《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及目前所作的工作,省、市、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都有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一)省中心是省以上投资项目的承担单位,是代表省厅进行项目的计划管理、工程管理、资金管理,以计划安排为主,从事相关的事务性和技术性工作。具体的事务是:项目申报计划的下达,项目申报的可研、规划设计、预算评审,项目经费预算的下达,项目实施组织会议,拨付项目资金,组织项目中期检查和日常调度,组织项目工程验收、资金审计等。

(二)市中心是省以上投资项目的监管单位,市投资项目的承担单位,对省以上投资项目代表市国土资源局进行项目计划、工程、资金管理中的监管工作,主要以组织为主,以及相关的事务性、技术性工作有:计划分解,选址踏勘、组织设计单位进行科研和规划设计,对项目可研和规划设计进行评审,送审申报项目,组织召开项目实施会议,审查招投标方案,审查资金拨付,进行中期检查和日常调度,完成项目初验,申报工程验收等,对市级投资项目肩负省中心和市中心双重责任。

(三)县区中心是项目的建设单位,代表县区国土资源局对项目计划、工程、资金管理做具体工作,主要以完成落实为主,从事相关的事务性、技术性工作有:进行项目选址踏勘,参与项目测量、可研、规划设计预算编制工作,对项目测量、科研、规划设计成果进行审查,组织申报,从事项目实施前准备工作,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招投标方案,组织工程招投标,确定施工队伍,召开项目实施会议,进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度、资金、权属、合同管理,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分项、分部工程的验收,完成工程自验,进行工程结算及工程结算审计,申报项目工程验收等。县区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承担县市中心双重责任。

三、齐心协力,圆满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一种复合型的项目,项目的实施涉及领域广,层次多,内容杂,环节多,时间性强,我们要切实按照省厅下达实现“四个转变”的要求,做好各自工作,全面完

成省厅下达的工作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同时,要积极主动争取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要争取建立多部门联合协作机制,共同实施好项目。

(一)市中心将进一步加大项目实施监管力度。

市中心把项目实施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日常工作和一项重要的职责,按照市局与县区局签订责任状的要求,进一步

抓好落实。为加强对全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工作的联络和管理,市中心将进一步完善项目联络责任制度,将所有项目分责任到人,由联络人负责掌握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全程参与项目管理、调度,监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资金使用,做好服务、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切实加强对各县区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严格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管理,不定期的检查、调度实施建设单位施工进度,防范、化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加强对设计、管理单位的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二)县、区中心要加大实施管理力度。

县、区中心是项目实施工作的主体,务必抓好项目选址、设计、实施、验收等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1、做活项目选址,县区中心要把项目选址当作日常工作来抓,经常留意能做项目的地方,有的放矢引导当地政府为争取项目先作些实在的工作,真正把项目实施条件好、群众基础好、乡镇村干部得力的地方选作项目区,有计划地组织申报实施。

2、做细项目测量、设计和预算工作。项目测量、规划设计、可研是项目基础数据和法律文书,工作上一定要做细,细到有根有据,要参与工作中去,要对成果进行把关,要知道“通过专家评审的事就能做,通过专家评审的预算就是钱”。

3、做实项目实施工作。第一,要严格执行项目“五制”,尤其是项目的招投标制度,重点是把有能力、重信誉的施工单位选进项目的施工队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稳定一些优秀的施工队伍。第二,要严肃项目规划设计变更。原则上应严格按照经批准的规划设计进行实施,若确需变更,应严格按照《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管理暂行办法》,遵循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原则,不得擅自变更,不得出现“先斩后奏”的情况。第三,要加强项目财务管理,规范项目资金使用,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做到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专帐核算,确保项目资金安全有效运行。第四,加强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管理。在推行项目质量、进度控制管理的同时派专门的施工管理人员常驻现场,及时了解和控制项目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出现问题及时处理,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第五,加强项目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各县、区中心要指派专人按照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资料的 要求及时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特别是影像资料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及时采集和整理。第六,加强项目土地权属调整管理工作。县、区中心要会同项目所在乡镇、村组及时做好项目区内土地权属工作,及时将整理后的土地分配给农户,确保项目实施不误农时。第七,推行分项分部工程验收制度。第八,工程扫尾和资料整理同时推进。

4、加强对监理人员的管理和协作。督促监督理人员严格按照“守法、诚心、公正、科学”的职业准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开展监理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工程进度、建设质量、资金使用的监控。务必要督促监理人员常驻施工现场,严格把好施工材料质量关,材料不合格不准施工;严格把好施工工序关,工序不合理不准施工;认真、及时、详细地做好监理日志;按规定要求,严格执行签字、签章程序;按照上报施工进度,及时上报施工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5、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管理。采取措施督促施工单位在承建项目工程后,必须严格按照经批准的规划设计或变更设计进行施工,不得违规转让建设工程,着重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应详细了解所在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相互关系,详细把握所承包的工程内容的建设标准,做好施工日志、质量检查等工作。第二,施工单位应严格遵守施工合同,科学施工,按质按量如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重点推行标段实施方案管理制度。第三,施工单位应接受所在项目监理人员的合法监督。严格实施分项分部工程验收制度,及时整理施工资料,逐步达到项目工程完工,资料整理完成。

四、需要强调的几个问题

针对我市实施项目的现状,在这里我还要强调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机构和人员的问题

市中心已升格为副处级单位,定编xx人,内设综合科、资金管理科、项目管理科等xx个科,还打算面向社会招一些技术骨干,县区中心目前要比照市中心的做法,一是要喊,多汇报,争取定编定人;二是要请,请人做事,可以请1-2个懂施工、懂管理的技术人员、监理人员从事项目实施管理中技术性工作。

(二)土地平整和新增耕地问题。

这是我们实施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实施项目的难点,省里对这项工作强调过多次,也是对我市实施项目最不满意的地方。仿照xxxx项目的做法,有条件的地方,一是要进行土地平整,二是要确保新增耕地面积。

(三)规划设计变更问题

规划设计的变更始终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本身复杂性的原因,同时,也有项目前期工作中存在许多不足的因素。2007年实施的项目至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县区上报变更设计申请,这将严重影响工程施工和竣工验收。请县、区中心务必引起高度重视,根据实际需要和规定迅速上报变更设计申请,以便市中心及时审查批复,确保工程实施进度。

(四)项目的验收问题

项目验收是项目实施的最后环节,各县区务必要按照《项目工程验收办法》和《项目资料目录》,扎实做好项目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今年6月17日,胡厅长在全省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年底前,2007年以前实施的项目不能通过省厅验收将暂停相关县、区的项目申报。当前,我市2007年前实施的项目还有xx个未进行工程初验,这些项目未验收是因县区工作跟不上造成的。为此,请县、区中心抓紧工程施工扫尾,完善档案资料,及时上报工程初验申请,需要进行工程结算审计的项目抓紧完成工程结算审计,便于市中心安排时间迅速进行工程初验,报请市局和省中心进行项目初验和工程验收。

(五)抓紧实施市级项目

市级项目资金由于走财政那条线,请各县区中心一方面积极向局领导做好汇报,另一方面要主动与县区财政衔接,全力抓好实施,使项目资金尽早发挥效益。

(六)加强廉政建设

目前,我市项目管理在廉政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没出什么大问题,需要大家做到警钟长鸣。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清理和监督检查组xx月份将到各县区抽查项目建设情况,请各县、区中心把迎检工作做扎实,做到有备无患,经得起检查。

同志们,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土地开发整理事业造福于民的载体,切实抓好项目实施是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效益、造福于民的根本要求。我们既要重视项目申报,更要重视项目实施,我相信,通过全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者的努力拼搏,我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将步上一个新台阶。

上一篇:大班音乐:欢迎歌下一篇:小学四篇文言文